关于新形势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5:5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形势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形势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新形势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形势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

乡镇作为权力传递体系的末端,长期以来形成了传指令、收税费、包村组的工作模式,农业税免征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出现观念、方法、思路、模式的不适应。令人堪忧的是许多乡镇无所适从,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感觉抓党务太虚,抓经济太难,抓稳定没权,抓服务太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林业、土地、司法等部分业务职能的上收,使得乡镇的职权越来越小,造成部分乡镇处于留守“内阁”状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乡镇职能如何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调查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职能等方面进行调研,现就调查情况和意见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镇政府职能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现状

(一)目前乡镇政府承担的主要职能职责

根据工作对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目前乡镇政府所发挥的基本职能:一是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群众;二是乡镇政府对上级政府和部门;三是乡镇政府对本机关的行政干部。

从第一个方面看,乡镇政府的职能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场秩序维持、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城镇规划和建设、民政优抚、纠纷调解、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综合来看,主要是提供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农村经济三项。

从第二个方面看,乡镇政府的职能包括“防火墙”和贯彻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如计划生育、耕地保护等。所谓防火墙,其基本着眼点是保证墙内的安全,而不是扑灭墙外的火,因此它与乡镇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提供秩序的功能相仿,但又不完全一样。比如,上级政府为防止在重大活动期间出现上访事件,要求乡镇提前排查不稳定因素的工作。

从第三个方面看,乡镇政府要为自己的干部提供基本的生活待遇,并制定一系列的工作规则,保证整个行政系统正常运转。从实践看,干部的基本生活待遇问题是乡镇政府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因而是乡镇政府的头等大事。

二、改革后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工作不但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一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很快凸显出来,给乡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一)目前乡镇履行职能存在“不适应”的表现

1、乡镇职能仍然存在错位、越位、缺位的现象。一是乡镇职能错位。主要表现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管理、经营等多重角色。二是乡镇职能越位。乡镇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直接接触农民群众,也承载了农民群众众多的期望,加上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管理模式的定势影响,乡镇职能仍然出现泛化现象,政府管的事情很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收税收费、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就像一个全能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该放的权不放,强制农民干这干那、干涉农民生产经营,随意替农民决策。很多需要市场本身解决的问题,政府却要下指标、定考核。三是乡镇职能的缺位。《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室、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缺位”的情况由于教育、卫生等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实际上乡镇政府已经不履行这些职能了,但这些指标考核没有少,这就带来不少工作没有做到位和没有做的现实。

2、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适应。长期以来,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机关干部几十年来所贯行的“安排生产、催粮要款、刮宫引产”,曾一度是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和乡镇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现在,不仅沿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取少予”变为“只予不取”。过去,以农业税费为抓手,用简单的行政命令,迫使农民种这种那。现在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已经没有了市场和空间,也失去存在基础和意义。乡镇工作“失重”,干部心里“失衡”,整天围绕群众忙一些“芝麻绿豆”的事,一些乡镇干部因此无所事事、迷茫困惑、消极失落。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准备不足。

3、发展思路不适应。长期以来,农业税费一直是保证自身运转、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财源。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且重在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农业无税,乡镇无钱,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农村抓农业农村的乡镇干部来说,是最大难题。

4、管理模式不适应。乡镇是我国政权结构的最基层,乡镇以下的村组依法实行村民自治。但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务的方式把农业税费等法定事项交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执行完成,并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生产、经营等具体活动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领导管理,实际上把村委会当作下属行政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新修订和农业税的取消,使乡镇与村组行政化联系和被广大农民奉为天经地义的“皇粮国税”这个核心纽带不复存在,如何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行对村组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成为乡镇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

(二)乡镇履行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农村税费改革到现在,我县乡镇在转变政府职能进程中表现出速度不快、动作不大、效果不明显,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阻碍着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时,普遍反应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体制因素。一是责任与财力不相称。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足额及时到位,乡镇政府预算内的财政保障水平有年提高,但是这种提高只是相对改善了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供给,也就是 “养兵的钱相对多了”,但乡镇政府干事的钱仍然非常紧缺,绝大部分乡镇政府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在谷城县的10个乡镇中,仅有两个乡镇向县财政做贡献,其余8个乡镇还都需要县财政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乡镇没有多余的财力用来兴办公益事业、开展公共服务,无论怎样强调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只能是空谈。二是责任与权力不对等。乡镇干部普遍反映乡镇权力被缩小、职能被收缩,但责任并未减少。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常常运用权力势能和利益控制权,把相应的主要工作责任强加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乡镇,形成权与责的严重失调,产生条块关系的许多矛盾。三是“全能政府”的模式未根本转变。部分乡镇工作还在靠传统的行政体系和行政手段,工作上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农技中心、农机中心、计生服务站、畜牧兽医站等机构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还未完全分离,政事不分,部门职能政府化。运用行政命令手段,随意剥夺村委会的自治权利,政社不分,村级职能政府化。四是考核乡镇政绩指标体系不够合理。有人把乡镇形容成:残缺不全的政府、残缺不全的职能、残缺不全的部门和包罗万象的责任。可在对乡镇的考核上并没有因天生残疾而放松,县直各个部门都对乡镇制订各种各样严格的考核标准,动不动就搞检查评比,乡镇疲于应付。而且在考核的标准作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把机构编制、人员配备、设备添置、资金使用等作为指标,动不动就扣分,形式主义严重,不注重效果,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乡镇买部门的帐。由此而出现了乡镇不能搞的事情,通过考核逼着搞;乡镇不能办的事情,通过考核逼着办;乡镇干不好的事情,通过考核逼着干;乡镇不愿说的话,通过考核逼着说。乡镇对此苦不堪言。

2、工作因素。转变政府职能应该是转型时期乡镇的一项中心工作,但实际上,由于上下改革不同步,上级给下级指令性的中心工作头绪多,各种检查不断,致使乡镇主要领导整天忙于应付大量事务性工作,很少能腾出时间抓政府转型、抓为农民服务。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乡镇政府收入渠道单一,资金不足,迫使主要领导为了开门过日子,就得忙于跑资金,无暇顾及职能转变工作。

3、干部因素。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部分干部习惯于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跳不出“吃财政饭”,拿固定工资的束缚,缺乏创业精神和进取意识。据调查,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干部真正自谋职业的寥寥无几,很多干部愿意下海,但必须保工资。部分干部对改革麻木,对农村改革的背景、形势和任务认识不清,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干部。事务型的干部多,经济型的干部少;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多,技术服务型的干部少。部分干部的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不少镇虽然制订了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考核落实难、考核量化难、考核兑现难,使一些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四是一些干部效能意识和服务理念薄弱,当前一些乡镇人浮于事、效能低下状况仍然存在。特别是当前乡镇干部待遇普遍偏低,加之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领导职数减少,广大中层干部感觉提拔无望,难免产生悲观思想,缺乏进取精神、服务意识。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部分乡镇干部存在茫然失措、畏难压头的思想,对税费改革后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没有底。

4、群众因素。一是部分农民的觉悟较低。农业税免征后,基本消除了农民的显性负担和隐性负担,调整了农民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一方面确实缓解了以往部分地区干群矛盾突出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部分农民极端个人主义抬头、集体主义观念更加淡漠的问题。导致大部分乡镇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处于“老办法不能用,新新办法不会用”尴尬境地。在经济上没有制约手段,工作上又不能搞强迫命令,只能采取协商、发动、示范、服务等方式开展工作。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由于个别农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乡镇政府和村组干部无法通过“一事一议”来兴办公益事业,农村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失修,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发展。还有一些地方出现农民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的情况,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上门做工作,占地农户根本不理解。政府想通过法律渠道进行解决,而法院根据内部内部精神拒绝受理涉农诉讼。时间拖延下来,农民把房子也盖好了,乡镇政府在处理这样的重大问题上显得毫无办法。因此,乡镇干部普遍感觉推动工作缺乏手段,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干,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产生的怨结“心有余悸”,在工作上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三是村民自治水平不高,对政府指导、支持、帮助的依赖性较强,乡镇不能真正从琐粹的村务管理中摆脱出来。

三、我县在推进乡镇职能转变中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改革后乡镇在履行职能中存在的困因,我县积极引导各乡镇根据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通过理顺内部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按照“三大办”的管理体制,对所有上岗人员实行定岗定责,通过改革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促使机关干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已平稳度过了“阵痛期”,整个工作已按照新体制运作,乡镇职能正在有效发挥。归结起来,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乡镇政府职能正在由组织指挥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农村税改后,我们要求乡镇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抓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抓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抓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上,过去那种指令性、强制性行政管理模式正在被逐步淡出,转向引导型、示范型、协调型的服务工作模式,乡镇干部的工作也由“要”字型转向“帮”字型和“带”字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把服务作为贯穿农村工作的主线,在服务中体现行政管理;坚持把示范带动作为乡镇工作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引导型服务。

二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正在由计划干预型向市场调节型转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过去那种定计划、下指标的领导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必须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跳出过去传统的农村工作领导模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向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向转变。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要求指导生产,发展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农民跑市场、选项目、找准产业发展路子,积极引导农民向现代农业迈进。

三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责正在由“全能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一些新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纷纷涌现,“基地+协会+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新经济发展模式给基层干部、尤其是对乡镇干部如何开展农村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过去那种大包大揽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要求乡镇必须重新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乡镇传统职能责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理念,搞好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过程中,对一些不宜由政府承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逐步交由群众或社会中介组织实施,变过去的直接管理经济为间接管理。通过培植市场主体、组建产业协会、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乡镇角色转换,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和协会组织担当经济发展的主角,使乡镇工作从大量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乡镇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

四是乡镇政府行使职能正在由行政推动向依法行政转变。随着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依法行政已经成为乡镇职能转变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围绕由行政命令转向依法行政,由依“权”办事转向依“法”办事的目标,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各项农村政策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乡镇行政行为,规避行政随意性,减少行政干预性,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乡镇干部的法律观念和政策水平,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更多地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教育和引导的手段推动农村工作,违法行政、行政不作为的现象大大减少。同时,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非法宗教、邪教组织和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在信访工作方面,针对集体访和越级访,能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调处争端,缓和情绪,化解矛盾。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五是乡镇干部角色正在由行政管理型干部向技术服务型干部转变。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工作主要职能就是服务。加快乡镇职能转变,核心就是要加快乡镇干部转型。通过培训学习,变农业型干部为经济型干部,变管理型干部为服务型干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服务本领和服务质量,根据农民群众各方面的服务要求,完善乡镇服务体系,落实干部服务责任,把服务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农民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缺项目,如何帮助和扶持农民实现这些愿望,成为新时期考验乡镇政府执政水平的标志。

四、深入推进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既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转就灵,这种转变将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也将根据农村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虽然我县在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进入无税时代后,引导乡镇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当中作了一些积极探索,但这种探索毕竟还很肤浅,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下一步,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探索、完善、巩固、提高的原则,按照新时期农业生产需要、农村工作形势和农民增收致富要求,从转换乡镇工作机制、完善建立乡镇工作制度入手,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持之以恒地进行改革和尝试,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困扰乡镇的诸多难题,逐步使乡镇工作与群众需要相统一,与发展相同步。

(一)科学界定职能,理顺管理体制

从对未来农村社会管理的构想出发,积极探索以党组织为核心、政权组织、人大组织、经济和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管理的管理体系。一是科学界定职能。要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在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调节经济、监理市场、管理社会、服务公共等方面,其工作重点就是要保稳定、抓发展、搞服务,大力促使乡镇工作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强化乡镇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职能,从根本上构筑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平台。二是理顺县乡关系。进一步明确县乡职责,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增强乡镇政府的独立性。县级部门重点对乡镇实行宏观管理、目标管理和任期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对乡镇的“规定动作”,引导乡镇增加“自选动作”,取消对乡镇无关大局的行政指令性任务和评比考核,尽可能为乡镇干部“松绑减负”。对于个别必须下达的任务,首先考虑乡镇的职责界定,考虑农村工作的实际,避免过多过滥的“一票否决制”和“目标责任制”。三是理顺条块关系。加强和完善乡镇政府职权,对事业单位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乡镇人大主席团评议乡级部门并给县人大常委会反馈结果的制度,实行乡镇部门负责人调动任免征求乡镇党委、政府意见制度,赋予乡镇对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权、考核权和调配权,切实解决乡镇职能缺省问题。对土地、林业等涉及执法的工作事项,能委托执法的,由县级部门委托乡镇执法;不能委托执法的,统一交由具备执法资格的县级部门组织实施,乡镇彻底退出。四是理顺乡村关系。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坚持服务而不决断,引导而不包办,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切实指导好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民间组织、经济中介组织建设,乡镇重点做好跨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灌溉等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尽量减少乡镇对村级组织的行政命令和干预。

(二)加大对乡镇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当前,乡镇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在乡镇自身努力的同时,上级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增强乡镇政府的财力。按照财权和事权相一致的原则,为乡镇履行职责配置相应的财力。明确规定确需乡镇政府配合完成的工作,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条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运转困难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革分部门分配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实行县级财政一个“漏斗”对乡镇的财政经费拨付办法。二是化解乡村债务。在锁定债务,分清债务性质的基础上,上级组织应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逐步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三是加大倾斜力度。上级部门要在资金、项目上继续加大对乡镇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多为农村加快发展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四是优化工作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重视选拔优秀的乡镇干部到领导岗位。把乡镇干部住房政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在物质利益分配上向乡镇倾斜。正确处理压担子、给任务与教方法的关系,对工作不力的要批评教育,对工作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助乡镇干部解决。对乡镇干部在艰苦条件下,为民服务、为民增收,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给予公正的评价,为乡镇干部营造在艰苦条件下畅心的工作环境。

(三)改进服务方式,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作为乡镇干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服务群众,事无巨细,都要亲历亲为。因此,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方式。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加快发展上下功夫。作为内陆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乡镇往往保守大于创新、怕字大于敢字,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工作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缺乏“敢想、敢干、敢闯、敢创”的勇气,存在安于现状、求稳怕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现象,迟迟不能使乡镇走出困境。为此,要进一步引导乡镇坚持用加快发展来破解工作难题,以思维和观念的创新来带动乡镇体制创新,在转变思维中寻找出路,将心事用在发展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创新性重点工作。二是在简政放权上下功夫。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坚持“多放权,少揽权“的原则,对村级管理要由越俎代庖向充分发挥村支两委作用转变,对镇直部门管理要由包揽一切向严格监督方面转变,积极推进政事、政经分开,结合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将服务性、技术性和社会中介性质的机构彻底从乡镇党政机关分离出去,尤其是那些政府想管管不了,想管管不好的事,要大胆放权,把职能下放,通过实行市场化和社会化运行方式进行管理和引导,真正达到减少事务、减少开支,使乡镇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要善于抓典型,抓示范,抓宏观管理,减少行政命令,防止盲目干预。尤其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要采取组建农业产业协会、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措施,重点搞好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信息服务,给群众做好示范,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带动群众自觉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让农民决定种什么、养什么、做什么,群众就往往乐于接受。四是在能力培训上下功夫。要提高乡镇干部的服务水平,必须强化乡镇干部的能力培训,切实解决好本领“恐慌”的问题。根据现阶段农村工作需要,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开展技能转型培训,围绕农村政策、先进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服务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适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四)创新运行机制,促进管理方式的转轨

税改后,乡镇政府从以前管得过多、过宽、过细、过杂的经济干预中脱离出来,转向教育引导企业和农户去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上来。然而,市场在哪里?资金从何筹?技术怎么学?信息如何来?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微观为宏观。乡镇干部要从过去一年四季忙于催耕催种催收的微观管理彻底转为宏观调控,把主要精力用于引导规划镇村两级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方向,对重大问题的把握和决策。二是变指令为指导。禁止具体的行政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捏合行为,要改变过去采取传达式、电话式、会议式、命令式、文件式、包揽式等行政指令的方法来开展工作,善于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说明教育、示范引导的手段和方式来开展工作。通过制度宏观发展规划和帮助村组、企业制定发展计划来指导和引导农户、企业发展。三是变人治为法治。要坚持依法行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协调,靠法律来管理。切实纠正过去那种在农村工作中的随意命令、胡乱指挥、不负责任的行为,实行政务透明,实行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考核结果公开。坚持重大决策征求村委会、乡镇直部门和企业意见,汲取社会智慧,实行民主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职能转变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现行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机构臃肿, 不仅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乡镇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最盼的是脱贫致富,最厌烦的是行政命令,最欢迎的是示范服务,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摒弃目的工作模式,把引导示范、服务农民为工作重点来抓。

3、乡镇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需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在建设一支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4、财政实际缺口大,基层运转难,实施农村税改后,尽管各级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转移支付,但实际缺口仍然较大,乡镇一级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将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第三篇: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荐)

关于乡镇职能转变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现行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机构臃肿, 不仅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乡镇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最盼的是脱贫致富,最厌烦的是行政命令,最欢迎的是示范服务,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摒弃目的工作模式,把引导示范、服务农民为工作重点来抓。

3、乡镇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需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在建设一支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4、财政实际缺口大,基层运转难,实施农村税改后,尽管各级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转移支付,但实际缺口仍然较大,乡镇一级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将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第一:界定职能,规范政府行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对乡镇职能进行科学划分和合理界定,也就是要明确乡镇政府“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重点发挥好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尤其要把工作重心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上来。

第二,转变观念,打造服务政府。乡镇工作思路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为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服务上来,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要创新工作方法:①由过去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到为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民主和教育的手段,有针对性地采用政策宣传、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服务扶持等方式推进农村工作。②更好地培育产业大户,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协会组织来担当经济活动的主角。

第三,紧贴发展,促进财政增收。我县大多数乡镇财政较为困难,财政增收压力较大,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大力调整财政结构,转变过去依托农业人口、耕地和山林支撑乡镇财政增长的局面,把财源建设的重点由农业转向工商业。

第四,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努力提高乡镇干部把握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五,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把握农村工作的特点,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加强乡镇干部技能型培训,除乡镇干部自学以外,当前要紧紧围绕农村政策,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同时要大量组织乡镇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本领,

第四篇: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探索,做扎实的工作。这里,就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转变职能方向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温家宝总理强调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就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指明了方向。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个是行政职能不全。由于设在乡镇的站所基本上“三权在上”,经济调节的功能小。另一个是自主权小。乡镇政府的决策受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约较大,基本是按上面部署抓落实,上级部署啥抓啥。再一个是手段少。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很小,抓工作难以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政府的特点决定,其职能总的应是在落实国家经济调节相关政策措施,协助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搞好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应循转变职能方向,认真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吉林省一些地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在“两还”、“一剥离”、“四加强”上下了功夫。即:从催种催收退出来,还农民经营自主权;从直接管理村级事务退出来,还村民自治权;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帮助农民拓宽生财之道;加强公共事业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在改革实践中坚持这样探索下去,必将收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效应。

要把握好方向,积极稳妥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主要应把握好四点。一是积极主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者的积极主动性。应引导乡镇干部自觉转变观念,打破“全能政府”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观念,改变“全面控制”的做法,主动从不应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破除“政府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的观念,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矫正片面对上负责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到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二是循序渐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能一蹴而就,应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可能逐步进行。三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乡镇间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客观条件上有高有低,在步伐要求上也应有快有慢。四是在改革中推进。应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统一起来,根据必须行使的职能“量体制做”,设机构,定岗定员,使转变职能与机构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放权于社会。乡镇要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需要社会组织以足够的能量承接下来。因而应按“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目标模式,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其自治、自律等特点,处于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市场、农民与市场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下放一些资源控制权。但在一些公共领域,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政府又无力包揽下来,就需要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公共与利益个体之间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职能。行业协会以其在会员间的公正、公平,社会中介以其在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公平,可依法发挥相应的管理、监督、公证等职能作用,促进有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组织通过承担政府不该管的事或管不了的事,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多种服务,成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转变职能不可替代的社会

力量。

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应从乡镇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配合,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第一,政府主动“瘦身”,放权于社会。政府把可剥离的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社会服务组织才能有发展的空间。政府瘦身放权,是一场行政管理的重大变革。一方面要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根据可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撤掉不该设的机构,精简不该设的岗位,从根本上克服人浮于事、没事找事做、挤占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等倾向。政府放权于社会,乡镇政府需要作出努力,但主要在于县以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原有职能,基本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政府配置资源的模式形成的。应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下决心简政放权,为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宽松空间和有利条件。

第二,拆除“官办”门槛,坚持以民间组织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一大“先天不足”是“官办”色彩浓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多数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的,人员来自机关或下属事业单位,往往按政府部门的意愿开展业务活动,不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市场效应。对于官办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机构,应纳入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中,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需要政府办的服务机构全面规范,净化职能,脱掉行政色彩,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运作。对于适合民间办的,应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全面进行体制转换,逐步实现民办化。同时,应在人才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扶持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而以政府小的付出,实现社会化的大服务。

第三,由小而大,在发展中整合。乡镇政府面向农村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应根据相关资源条件,由小抓起,由不规范的雏形抓起。农村中以能人带动型、专业户集聚型的专业协会、研究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供销等服务,并减轻了乡镇政府工作负担。应以此为基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

第四,以城带乡,统筹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设在大中城市的服务、培训、监督、公正、认证等社会服务机构,应面向周围农村张开服务网。这样,既可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创造宽松环境,又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设在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向农村张网,是要有投入的。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扶持,支持社会化服务业下乡。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国家财政。为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要强化缺位明显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增加公共财投入。国家确立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但除发达地方外,县乡两级财政较困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很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必须由上而下,统筹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应加大上级财政面向农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为实现以公共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应设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用于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业,重点应该用于扶持五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即:农业、牧业等技术推广;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民培训;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向农村增加公共服务的专项投入,既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又可解决乡镇功能不全在转变职能上遇到的困惑。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县乡财政收入。面向农村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在产业政策上,应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合理空间。农业产后部门,尤其农副产品加工部门,今后上项目,应布局在县(市)城区及小城镇。这样,不仅

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三,建立节约型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开元与节流并重。有些地方乡镇财政拮据,但并没有抑制住开支的膨胀,其节省开支的潜力远远大于精简人员。在解决“食之者众”的同时,还应解决食之者“奢”的问题。建立节约型政府,应以治奢作为突出口,将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努力集约开支,调整支出机构,增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

四、围绕依法行政目标加强法制建设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也需要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问题。应以十年基本建成法制政府的目标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政府职责法制化,行政行为法制化。

第一,依法规范国家公权力。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国家公权力在制衡关系上得到加强,公权力受到一定约束。但按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还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权力。首先,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县级政府权限。乡级作为基层政府,基本是按上级政府的部署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上而下压下来的任务。往往出现上边越位它越位,上边错位它错位。应进一步规范上级特别是县级政府职责,防止不问基层实际,一刀切式的往下压任务。其次,规范县级及其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有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凭借具有在农村兴办事业的财力、物力及掌握的人权,向乡镇政府下达工作任务。部门下达任务,很少考虑农村工作全局和基层实际,往往影响农村工作统筹安排,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规范这种“条块”关系,应考虑五点。其一,对乡镇政府工作部署,由县级政府“一个漏斗向下”,有关部门不能面向乡镇政府部署工作。其二,对乡镇工作考核,应由县级政府按国家的相应规定,统一确定考核内容,设定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对乡镇政府工作进行考核、设奖。其三,部门在农村兴办事业,应与乡镇政府各负其责,防止部门以督查者对乡镇政府指手划脚。其四,用于农村的财力、物力,尽可能由县级政府统一掌握。在财力、物力分配使用上,应当公开透明。其五,设在乡镇的事业站所,应强化当地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由乡镇政府定期组织服务对象评议事业站所工作,并作为对事业站所业绩考核的基础。从而使事业站所的服务工作既能突出行业特点,又能符合当地需要。第二,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政权建设上相继清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但在一些地方以行政手段在基层搞形式、摆花架子之类的做法,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乡镇政府难以分神于公共服务。在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应加强“四个控制”。一是控制会议数量和质量,防止将“落实”演绎为繁衍会议。二是控制文件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应防止“政出多门”,使基层无所适从的问题。三是控制检查评比。依法精选有实效的评比活动,取消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四是控制奖励。奖励是广泛使用的激励手段。但一部分乡镇,财政拮据,甚至举债维持运转,而先进乡镇的奖牌、奖状挂满“会议室”的墙壁。应依法规范,提高奖励效应,减轻基层政府压力。

第三,依法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的权益。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权益,是建立有限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应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法,加强执法监督,防止乡镇及其以上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第五篇: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定稿)(DOC)

李克强:上下联动 攻坚克难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序论

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向农村的最基层的政府,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对于成功地建设新农村至关重要。因此,从新农村建设、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透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正确、充分、有效地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以及加强乡镇政府自身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履行起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论

一、选题缘由

二、政府职能的含义、特点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

(二)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

四、制约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根深蒂固

(二)职能转变的意义认识不足

(三)乡镇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高

五、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对策

(一)转移重心,强化服务

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二)权责统一,协调推进

(三)强化培训,优化配置

结论

乡镇政府要实现职能转变,就得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起上下配套、运转协调的乡镇工作运行体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乡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的政权组织,处在工作的最底层,农村工作最前沿,承担着许多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对地方乃至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乡镇政府职能不是要不要转变的问题,而是应该怎样转变职能,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当前乡镇政府如何正视新的行政生态环境,正确履行职能,提高行政能力,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研究对象,在对社会转型时期乡镇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相应对策。如何尽快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时程的成败。

[关键词]乡镇政府;

政府职能; 职能转变;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

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目录

一、选题缘由…………………………………………………………………1

二、政府职能的含义、特点…………………………………………………1

(一)基本概念界定…………………………………………………………2

(二)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

三、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4

(一)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5

(二)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5

四、制约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分析…………………………………………6

(一)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根深蒂固……………………………………………6

(二)职能转变的意义认识不足…………………………………………7

(三)乡镇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高……………………………………8

五、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对策……………………………………………10

(一)转移重心,强化服务………………………………………………… 10

(二)权责统一,协调推进……………………………………………………… 11

(三)强化培训,优化配置…………………………………………………… 12

六、结论 ………………………………………………………………………… 14 参考文献 ………………………………………………………………………1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一、选题缘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乡镇机构改革,每次改革都是以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为主,但始终没有触及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没有最终实现改革的初衷--彻底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此,不仅要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快事业单位整合与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乡镇政府将从包揽一切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职能的重心转移到为广大农民服务上来。因此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政府职能的含义、特点(一)基本概念界定 1.乡镇政府

我国《宪法》第95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0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由此可见,法律规定乡镇政府的地位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最基层行政机关。

乡镇政府的概念可以从两种角度来定义:“广义上的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全部机构,是指以乡镇党委为核心,包括乡镇党委,乡镇政府,乡镇人大,部门管理机构及事业单位等多种角色组成的多元主体结构。” 我国宪法中所说的“人民政府”指的是狭义上的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狭义上的乡镇政府是指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行政机关,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其组成包括镇长、副镇长、镇长助理等。税费改革前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主要有:乡镇政府办公室、民政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财政所、城镇建设所(办)、土地管理所(办)、农经站(办)、文教卫生办公室、教委(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统计站等,通常称作“七站八所”。在经历了数次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机构主要是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和财税所、劳动保障所。

2、政府职能的含义

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的含义,目前国内行政和政治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包括如下观点:第一,认为“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概括地说,行政职能是狭义的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确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第二,认为“政府职能,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社会的行政体系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第三,认为“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在对社会实施公共管理中承担的具体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第四,认为“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能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到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3.政府职能转变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乡镇政府职能作为基层政府,面临的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应当采取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使乡镇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做出相应调整和转变,包括管理理念的转变,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

(二)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行政机构职能的转变,总的来说,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乡镇人民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行政区域事务的体现,同时,乡镇人民政权又担负着多方面的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和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也担负着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的执行,关系到九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三、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事务上,更存在着职能弱化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应依法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都统管起来,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是我国政权体系实现统一领导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但是,随着部分行业财政上划和管理职能的脱钩,乡镇职能落空。特别是现阶段的农村、户籍管理靠公安,婚姻登记也上划了,这给乡镇政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的观念还非常浓,不愿意放下架子直接面对农民,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干部认为,现在特产税取消了,乡镇政府的权力层层上划,而职责层层下压,应对部门层层加码的工作任务已是很不容易的了,直接面对群众服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不懂得如何去服务,整天只忙于转转、看看。许多干部包村,包的是村干部,只为村干部当好通讯员就算了事,搞产业宣传老一套,抓不出典型跟不上服务。

四、制约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根深蒂固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思想观念也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而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法也有不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没有根本转变过来,尤其是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 3

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一些重大问题,传统的观念影响还很深远。从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的运行实践来看,在上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乡镇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二)职能转变的意义认识不足

在强调政府管理要依法行政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要突然地抛弃原来的管理方法觉得难度很大,各项工作尤其是农村工作的落实就觉得很难做,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了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放任不管,要不还是采取原来的管理方法。加上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对于依法行政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误解,以为由原来的强制性管理到现在的公共服务就是为了淡化乡镇政府的行政权力,导致了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典型的压力型行政体制。压力型行政体制中,政府承担的职能边界并不清晰,在实践中,往往是由上级党委政府制发的红头文件、下达的工作任务、确定的考核内容、签订的责任状等所决定的。上级行政机关制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加以具体化和数字化,以指标和任务的形式分派到给各个下级行政组织,并以这些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乡镇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高

乡镇工作人员作为乡镇政府行使职能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理论修养水平,思想认识的深刻程度直接影响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乡镇干部的整体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较小,大专及以下低学历水平的人员占的比例较大,作为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工作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些问题不能正确把握和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问题研究不够,导致乡镇职能转变缓慢。由于理论认识不足以及长期以来乡镇政府习惯于强制性管理,不少乡镇干部总是认为,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干多干好,对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通常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而尚未上升到理性高度,往往是被动进行转变而不是主动寻求改革。其表现在行动要么放任不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要么采用行政命令强制性做法,其结果是干涉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民主政治意识不强,官僚主义严重,权力观念错误,对新形势下乡镇服务职能认识不清,认为政府的职能就是抓管理、抓落实;服务意识淡化,职业道德低下,缺乏勤政为民的事业心和成就感,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民为本的公仆意识淡化,公共服务意识尚未完全树立。

五、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对策

乡镇政府要实现职能转变,就得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要理顺管理秩序,建立起上下配套、运转协调的乡镇工作运行体系

(一)转移重心,强化服务

加快乡镇工作重心的转移,由过去的安排生产、催粮催款、大包大揽向加强行政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社会事业转移,乡镇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到抓服务、抓产业、抓稳定上来。突出特色,壮大乡镇经济实力。

(二)权责统一,协调推进

按照“强基层、稳基础”和“权责统一”的原则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精神,解决乡镇政府责任权力不统一的问题,使乡镇政府都既有权又有责,任务与手段相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强化培训,优化配置

乡镇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影响到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如何通过加强乡镇工作队伍建设,使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在农村工作一线得到转变,工作责任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得到解决,干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是乡镇职能转变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1、转思想。要加快乡镇职能转变,首要的是尽快转换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乡镇干部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乡镇职能就不能发生质的转变。

2、转作风。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经常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办好事、解难题,把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 5

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执行农村改革政策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树立为民、务实、廉洁的良好形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政府。

3.提高业务技能。要加强农村干部的技能培训,充分提高农业服务能力。要充分利用县乡两级党校培训阵地,聘请和抽调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专家组成技能培训队伍,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农业技能大培训。

4.减少富裕人员、优化人员配置。对乡镇工作人员原则上只减不增,在坚持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上,对一些富裕人员妥善分流按照优势互补和“因事设岗、因岗定人”的原则,对乡镇机构负责人,全面实行竞争上岗,然后再由其按照岗位定编和业务特点优选工作人员,实现人员配置的优化;统筹使用乡镇干部,适当进行交叉兼职,既分工又合作,提高工作效益和降低行政成本。

六、结论

乡镇政府作为中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联系上级政府和人民的桥梁,是推动国家各项工作在农村开展的重要力量。乡镇政府要实现职能转变,就得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要理顺管理秩序,建立起上下配套、运转协调的乡镇工作运行体系。税费改革的全面完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推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中央到地方,乡镇政府改革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并没有作为重点,或者乡镇政府意识到了应当转变职能,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深刻,或是由于财政体制、行政体制等客观原因影响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这就要求乡镇政府认清当前形势,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扎扎实实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上来,切实发挥好乡镇政府的各项职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进步,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2]吴俊杰等.《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3]金太军.《乡镇机构改革挑战与对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胡泽君.《公共管理与职能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5]王秀娟、王瑞娟.《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若干思考》,载《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第5期.

[6]温家宝.《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载《求是》2006.18 7

下载关于新形势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形势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合集五篇)

    切实转变职能促进乡镇工作和谐发展 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甚至是经营型转变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机遇。如何落实全面、协调、......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汇报材料范文

    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着力提升服务形象 构建阳光服务型政府中共沟门镇委员会沟门镇人民政府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我镇认真落实“执行好政策、发展好经济、提供好服务、维护......

    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问题(5篇)

    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的内容,具体内容:一、有关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些概念 1.政府职能的含义对政府职......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乡镇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乡镇改革 古县镇党委书记柳扣兔随着我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我镇的机构改革已经完成了领导职数的精减和一般职工的竞争上岗。领导职数由原来的18名减少为9名......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纲(大全5篇)

    2013年组织工作市级重点调研课题金城江区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问题研究中共金城江区委组织部课题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

    浅谈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是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与当前的政治经济......

    政府职能转变

    对南京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

    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诸多客观因素。一是乡镇苏木债务沉重,财政困难。乡镇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乡镇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构改革后,随着乡镇的合并,债务问题进一步凸显,少则几_t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