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时间:2019-05-14 23:3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年论文————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年论文————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一篇:学年论文————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是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乡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的政府机构,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机构设置仍然是目前的基本模式,与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已经无法适应目前乡镇发展的新形式。加强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保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确定乡镇政府的职能结构,促进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对加强新农村改革的深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镇政府 职能转变 发展历程 制约因素

一、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和发展历程

乡镇政府“上联国家、下接乡村社会”的独特纽带地位决定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构建和谐农村过程中国家政权机关发挥的实际作用来看,乡镇政府与广大农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换言之,构建和谐农村必须从调整、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开始。

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建国时期。发展至今,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形成和发展时期是建国时期到人民公社运动前;1958年到1983年为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制时期;1978年到现在,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时期。

二、加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政府是我国基层的政府,它代表国家直接面向广大农村,肩负着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乡镇政府的职能对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向农村的基层的政府,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对于成功地建设新农村至关重要。因此,正确、充分、有效地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以及加强乡镇政府自身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履行起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加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关系到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二)加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要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对有些方面的调节会出现失灵,政府应弥补市场缺陷。农村的生产发展需要乡镇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农民的生活改善需要乡镇政府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乡村文明的建设需要乡镇政府加以推进,乡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需要乡镇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三)加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乡镇政府应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村民主建设的发展需要基层政府加以推进,加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引导村民自治,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广大贫困山区,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原始农具,牛耕、人拉、人背、人耕司空见惯,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上不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尽快改变,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有效管理。目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着许多问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发展跟不上、乡镇政府职能责任不统一、工作队伍素质低等。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跟不上

1.“抓什么”,头绪不清晰。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没有了“催粮催款”,以往的主要工作突然消失了,许多乡镇干部认为肩上的担子轻了,无法跳出以往工作模式的桎梏,究竟该“抓什么”,难以理清思路。

2.“放下抓”,官架放不下。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观念还很浓、“衙门”思想还很重,总认为自己住的是“衙门”,吃的是“皇粮”,当的是“官”,比普通百姓要高人一等。在农村工作中,往往放不下“官架”,放不开手脚,不愿意直接面对农民,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二)责任权力不统一

1.职能无限小。乡镇政府的许多行业部门脱钩上挂,乡镇政府的职能逐步弱化,管理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及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计划生育等职能基本落空,乡镇管理职能的明显弱化,使乡镇职能处于一个“空架子”的状态。

2.管理难度大。职能弱化了的乡镇基层政府,没有了多少管理职能,其“人事权”和“威信”也相应的大打折扣,使乡镇政府对各个部门和所在行政区域的各个单位的组织协调和统筹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乡镇的行业部门一旦与乡镇政府脱钩上挂后,由于人事、财政、工作等都不再受乡镇政府管理,经常出现乡镇的不少部门和单位常常各自为阵,在管理上,组织协调难度非常大。

3.责任处处有。乡镇政府的职权职能无限小,承担的责任却无限大,该做的事无力做,不该做的事则随时有人找上门来。一个乡镇的群众,无论遇到什么矛盾问题,无论事情的大小巨细,无论该不该乡镇负责解决,无论乡镇能不能够解决,往往首先要找的对象就是乡镇政府。特别是有的职能部门把权力上收后,矛盾和责任却也不例外地下推给乡镇政府。

(三)工作队伍素质低

1.文化水平不高,供养人员过多。目前乡镇政府的工作队伍素质却比较低,首先表现在文化水平不高。在现有乡镇干部职工中中专及以下人员多、招聘人员多,即使是近几年分配的大学生也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他们常常出现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对政策的精神说不清道不明。乡镇政府的工作队伍,除了素质偏低外,还存在供养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毛病。

2.专业技术不强。目前,农民非常需要的就是农业生产技术。这对乡镇政府来说,却比较紧缺,科技服务队伍没有形成,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与老百姓的需求不相适应。

3.服务意识较差。不少乡镇干部对“三农”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据调查表明,不少乡镇政府没有将对农服务提上足够的议事日程,在一年的工作安排中,没有对服务的工作计划、具体安排、落实部署等。还有部分干部对服务的意识相当淡薄,有农民找上门来问这问那,采取淡漠的态度,匆匆应付一下,以尽快打发了之。

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乡镇政府要实现职能转变,就得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要理顺管理秩序,建立起上下配套、运转协调的乡镇工作运行体系。

(一)转移重心,强化服务,解决乡镇“事该怎么干”的问题

加快乡镇工作重心的转移,由过去的安排生产、催粮催款、大包大揽向加强行政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社会事业转移,乡镇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到抓服务、抓产业、抓稳定上来。

1.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突出特色,壮大乡镇经济实力。

3.维护稳定,积极为民排忧解难。

(二)权责统一,协调推进,解决乡镇“权责怎么分”的问题

按照“强基层、稳基础”和“权责统一”的原则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精神,解决乡镇政府责任权力不统一的问题,使乡镇政府都既有权又有责,任务与手段相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1.下放。

2.联动。3.优化。

(三)强化培训,优化配置,解决乡镇“队伍怎么建”的问题 乡镇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影响到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如何通过加强乡镇工作队伍建设,使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在农村工作一线得到转变,工作责任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得到解决,干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是乡镇职能转变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1.转变思想观念。

2.转变工作作风。

3.提高业务技能。

4.减少富裕人员。

5.优化人员配置。

五、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定位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主要侧重于社会管理。其中以提供公共服务为首要内容。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定位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级指示执行职能

执行职能是乡镇政府的首要职能,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行政机关下达的命令和决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本地区各项发展规划的等等。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最低一层的基层行政管理组织,执行是其主要任务。

(二)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建设依旧是我国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内容,推动经济发展,并不是要求乡镇政府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中,而是指将矛头指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政策,为当地产业结构的转变作指导,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要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大环境建设、教育建设等;要积极培育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市场。

(三)提供公共服务

首先,乡镇政府作为一个基层的管理组织,应该保证公共服务到位,向农民和经济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其他服务。乡镇政府服务主要包括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组织和供应,组织技术培训,整理传播农业信息等。必须由以往的领导方式转化为服务方式,彻底解决公共物品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保证基层公共设施的完善,创建一个环境优美的公共社区。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公共服务一个重要方面。乡镇政府需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最后,政府服务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从社会管理转变到提供服务上来。要一切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真正服务于人民。

(四)管理社会事务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属于社会事务。具体到乡镇政府需要做的工作中来说,首先是要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次是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从各个方面提高公众的综合素质,将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大国。最后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团体力量。主要是指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群众自治的社会性组织。乡镇政府要加强群众自治能力。

(五)实行党政分开,加强乡镇政府的职能

实行党政分开,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乡镇党委对乡镇政府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去活动。乡镇党组织无法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只有政府才能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和法律授权形式管理的职能。乡镇政府必须全方面的管理本地区大豆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

(六)维护社会稳定

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安全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一方面,乡镇政府要加强安全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好防范和整改措施,防微杜渐;其次,要加强治安管理。维持好社会治安秩序,建立预防机制,妥善处理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加强危机管理也是一项重要举措;应该建立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不可抗拒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或是传染疾病等的预防应对的宣传工作。

(七)要加强有关乡镇政府的法律制度建设

要想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的改善,必须依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发展制度保证建设。要严格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完善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由于乡镇政府各项职能的不明确和不完善,必须要加强有关乡镇政府行政工作职能的法律法规建设。使得乡镇政府完善行政管理职能有法可依。

(八)协调各个方面关系的职能

乡镇政府作为基层行政组织,协调任务相当艰巨且繁杂。要协调各个方面的矛盾和利益,不仅要协调好与上级政府之间的、乡镇政府分部门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各利益群体、各经济组织之间、各个村镇之间的关系,还有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九)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

我国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必须要树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府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尽管当前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是两个不同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的农村管理工作中,两者常常发生矛盾,乡镇政府由于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法定的行政部门,常常过分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部门给村民委员会下达命令等等,导致本来地位相对独立与行政部门之外的村民自治组织被动的听从乡镇政府的安排。因此,乡镇政府必须回到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合理划分好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责范围。

六、总结

加强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镇政府应该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结合各自地方的实际,通过多种策略与途径,加快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成功转型,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2)戴慧敏.《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与出路》

(3)徐世雨 转型期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研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 西华大学学报 2007年2月第26卷第1期(4)栗波 略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理论广角

(5)王露 周定财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责任缺失及矫正 管理学刊 2010年6月第23卷第3期

(6)刘继先 <新农村建设与乡镇政府职能改革>

第二篇: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1、前言

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3、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3.1、经济调节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的总量调控和宏观管理,以保证社会经济朝着平稳、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过快,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更是明显加大。中央政府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就总体而言,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家宏观调控过分依赖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被重视。我国历次进行的宏观调控大都依仗于行政手段,一些学者曾这样形容我国的宏观调控“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就下文件、发通知、听命令、直接干预、喊停”。行政手段较之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而言,具有见效快、推行迅速的优点,但是政策的突然性变化,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目标和计划,使企业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还会导致政府政策的预测性降低,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3.2、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形态,但由于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这就需要政府对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行业进行监督、引导,以确保市场朝着健康、有序、持续、稳定、快速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监管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政府在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政府市场监管水平不高 市场监管缺失或力度不够大,就如2008年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还有在2010年3月15号,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披露的一些企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充分暴露出政府在市场监管上的缺陷。

2.在市场准入领域,“多头审批”的问题严重

《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前,许可设定权政出多门,造成审批过多过滥。《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后,仍未能从根本上遏制市场准入的多头审批。以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为例,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的确立和许可往往涉及计划、财政、规划、土地、市政、交通、环境等多个管理部门,运行环节多,成本高,程序复杂,不利于特许经营的推行.3.监管缺乏民主性和公开性

当前,我国市场监管机制存在不公开不民主的问题,这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在监管各环节上未能尊重和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会参与力度不够,缺乏民主参与,因此不便于形成公众监督机制,影响监管的有效性,致使权力寻租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3.3、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指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然不能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这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

当前,政府部门仍然管了太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政府职能越位现象严重,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是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同时又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督管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与政府为社会组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承诺大相径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2.社会管理缺位现象严重

社会管理职能中的缺位现象严重,表现在:当今社会中,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业问题突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走私贩毒现象严重,对垄断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大,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等方面。3.管理体制不顺

在管理体制下,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一类事项的现象非常普遍,职能交叉、重叠问题严重。如社会保障、保险领域就存在民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多个部门管理的情况;卫生领域更是多头管理,管理部门包括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检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部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此外,有些部门和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权力分解或合理分工,权力设置不均衡,事权划分不明确,缺乏制度规范,出现了不受制约或难以监督的权力边缘地带。

3.4、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指政府为公共事务服务的职责和功能,包括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近年来,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政府权力来源于社会,政府理应为公众提供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行使重管理,轻服务,忽视了政府作为对民众负有生存照顾义务、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本质性角色。表现在政府应当承担的一些公益性职能不健全,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就业难、就业慢,住房难,房价高等问题突出,群众反应强烈。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缺乏公正性、公平性。而且公共服务不均衡,地区差异大。这集中体现在农村公共服务不到位、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低于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广大的弱势群体得到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他们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与强势群体享受的公共服务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上述这些公共服务与公共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已经制约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

4.1、立足于中国的国情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实施行政改革的基本立足点与现实前提,我国是农业的传统大国,国民经济比较薄弱,生产力不平衡,入世后,为避免农业受冲击农民收入减少,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扶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入世后,必须正视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发展阶段,在维护民族工业,国家经济安全的情况下,有步骤有计划,有原则的逐步开放中国的市场,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当前政府职能与入世接轨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已经成为WTO成员国,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按WTO的规则来改造中国的市场运行规则,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企业的经营方式。加入WTO,我们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使“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接轨。

4.2、实行分阶段、分步骤的原则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加强行政机关的行使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人大工作实践,积极借鉴人类成熟的政治文明智慧,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进行探索和实践。

4.3、放权让利的原则

没有了资源、政策等优势,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将创新行政方式,实行党委政府层面和政府内设机构层面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优化再造政府流程,推进审批权与执法权相分享,扩大深化并联审批,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化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同时深化镇级体制改革,继续实行强镇放权,对区属部门实行“权力下移、服务外移、监督上移”,管理和服务职能向镇集中,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放权让利力度,政府做政府应该做的事,做企业和社会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在行政人员方面,则完善公务员管理、约束和激励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实行淘汰制竞争上岗。

4.4、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在纵向关系上,要合理划分财权、事权与决策权。在省与市的关系上,要适当扩大市级政府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面必需的权限。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在市与区的关系上,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思路,抓紧研究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加强社区服务功能的具体措施,加快市级向区级放权,完善区、街功能。在县与乡的关系上,要按照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乡镇的职责权限,完善乡镇功能。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上,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合理划分管理权限,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做到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合并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克服管理多头,政多出门的弊端。对确需几个部门协调共管的,要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主管、协管关系,建立健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清理和减少各类临时机构。通过努力,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5、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5.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5.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

第二,国家规范经济生活的社会行为,政府执行国家的法律,承担企业社会经济行为公共管理者的职责,经济行政职能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日常的、主要职能。

第三,为通过市场调节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国家在必要时运用自身拥有的手段和资源进行调控、指导,政府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相应地承担了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从社会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主要表现在: 第一,提供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

第二,提供社会所必需但无利或微利的公共性社会服务。第三,加强社会管理。

5.3.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

由于多层级政府的存在,政府职能转变在调整政府职能内容后,还存在调整后的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应如何配置的问题,即并非所有层级的政府都承担相同的职能,有些政府职能只能由可能由某一级政府承担,或应成为某一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职能配置问题除去职能内容分配外,还包括职能承担方式安排,以及权限的划分。

6.结语

政府职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受制于社会已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因而每当社会、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与处于变革阶段,必然产生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以满足变革、发展的需要否则,作为经济上层建筑的载体——政府,将会对发展、变革形成阻力,进而导致由不适应而产生的政治上的不稳定。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推动力来自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去分析其发展趋向及具体的调整内容。具体地讲,内容的调整将集中在经济职能履行的方式及范围,以及一般社会管理职能的扩大与加强;配置的调整,将表现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其职能重点转向地方社会管理,在经济职能上则转向依法管理的经济行政;经济职能的宏观调控与规范,以及部分重要的全局性的经济行政,将由中央政府承担。

参考文献

1、魏文章著《政府管理与改革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

2、王俊英著《中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2月

3、齐明山著《公共行政学(第二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4、郑志龙著《行政管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5、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6、王绪君著《管理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7、王国泽,柳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的转变[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0-13.8、秦晓.政府经济职能如何转型[J].中国投资,2006,(2):24-26.9、黄泰岩,谢瑞巧.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4,(4):17-20.10、迟福林.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与非政府组织发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4.

第三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职能转变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现行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机构臃肿, 不仅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乡镇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最盼的是脱贫致富,最厌烦的是行政命令,最欢迎的是示范服务,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摒弃目的工作模式,把引导示范、服务农民为工作重点来抓。

3、乡镇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需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在建设一支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4、财政实际缺口大,基层运转难,实施农村税改后,尽管各级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转移支付,但实际缺口仍然较大,乡镇一级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将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第四篇: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探索,做扎实的工作。这里,就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转变职能方向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温家宝总理强调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就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指明了方向。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个是行政职能不全。由于设在乡镇的站所基本上“三权在上”,经济调节的功能小。另一个是自主权小。乡镇政府的决策受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约较大,基本是按上面部署抓落实,上级部署啥抓啥。再一个是手段少。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很小,抓工作难以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政府的特点决定,其职能总的应是在落实国家经济调节相关政策措施,协助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搞好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应循转变职能方向,认真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吉林省一些地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在“两还”、“一剥离”、“四加强”上下了功夫。即:从催种催收退出来,还农民经营自主权;从直接管理村级事务退出来,还村民自治权;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帮助农民拓宽生财之道;加强公共事业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在改革实践中坚持这样探索下去,必将收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效应。

要把握好方向,积极稳妥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主要应把握好四点。一是积极主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者的积极主动性。应引导乡镇干部自觉转变观念,打破“全能政府”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观念,改变“全面控制”的做法,主动从不应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破除“政府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的观念,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矫正片面对上负责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到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二是循序渐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能一蹴而就,应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可能逐步进行。三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乡镇间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客观条件上有高有低,在步伐要求上也应有快有慢。四是在改革中推进。应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统一起来,根据必须行使的职能“量体制做”,设机构,定岗定员,使转变职能与机构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放权于社会。乡镇要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需要社会组织以足够的能量承接下来。因而应按“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目标模式,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其自治、自律等特点,处于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市场、农民与市场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下放一些资源控制权。但在一些公共领域,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政府又无力包揽下来,就需要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公共与利益个体之间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职能。行业协会以其在会员间的公正、公平,社会中介以其在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公平,可依法发挥相应的管理、监督、公证等职能作用,促进有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组织通过承担政府不该管的事或管不了的事,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多种服务,成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转变职能不可替代的社会

力量。

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应从乡镇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配合,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第一,政府主动“瘦身”,放权于社会。政府把可剥离的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社会服务组织才能有发展的空间。政府瘦身放权,是一场行政管理的重大变革。一方面要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根据可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撤掉不该设的机构,精简不该设的岗位,从根本上克服人浮于事、没事找事做、挤占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等倾向。政府放权于社会,乡镇政府需要作出努力,但主要在于县以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原有职能,基本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政府配置资源的模式形成的。应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下决心简政放权,为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宽松空间和有利条件。

第二,拆除“官办”门槛,坚持以民间组织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一大“先天不足”是“官办”色彩浓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多数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的,人员来自机关或下属事业单位,往往按政府部门的意愿开展业务活动,不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市场效应。对于官办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机构,应纳入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中,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需要政府办的服务机构全面规范,净化职能,脱掉行政色彩,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运作。对于适合民间办的,应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全面进行体制转换,逐步实现民办化。同时,应在人才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扶持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而以政府小的付出,实现社会化的大服务。

第三,由小而大,在发展中整合。乡镇政府面向农村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应根据相关资源条件,由小抓起,由不规范的雏形抓起。农村中以能人带动型、专业户集聚型的专业协会、研究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供销等服务,并减轻了乡镇政府工作负担。应以此为基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

第四,以城带乡,统筹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设在大中城市的服务、培训、监督、公正、认证等社会服务机构,应面向周围农村张开服务网。这样,既可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创造宽松环境,又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设在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向农村张网,是要有投入的。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扶持,支持社会化服务业下乡。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国家财政。为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要强化缺位明显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增加公共财投入。国家确立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但除发达地方外,县乡两级财政较困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很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必须由上而下,统筹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应加大上级财政面向农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为实现以公共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应设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用于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业,重点应该用于扶持五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即:农业、牧业等技术推广;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民培训;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向农村增加公共服务的专项投入,既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又可解决乡镇功能不全在转变职能上遇到的困惑。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县乡财政收入。面向农村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在产业政策上,应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合理空间。农业产后部门,尤其农副产品加工部门,今后上项目,应布局在县(市)城区及小城镇。这样,不仅

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三,建立节约型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开元与节流并重。有些地方乡镇财政拮据,但并没有抑制住开支的膨胀,其节省开支的潜力远远大于精简人员。在解决“食之者众”的同时,还应解决食之者“奢”的问题。建立节约型政府,应以治奢作为突出口,将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努力集约开支,调整支出机构,增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

四、围绕依法行政目标加强法制建设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也需要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问题。应以十年基本建成法制政府的目标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政府职责法制化,行政行为法制化。

第一,依法规范国家公权力。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国家公权力在制衡关系上得到加强,公权力受到一定约束。但按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还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权力。首先,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县级政府权限。乡级作为基层政府,基本是按上级政府的部署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上而下压下来的任务。往往出现上边越位它越位,上边错位它错位。应进一步规范上级特别是县级政府职责,防止不问基层实际,一刀切式的往下压任务。其次,规范县级及其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有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凭借具有在农村兴办事业的财力、物力及掌握的人权,向乡镇政府下达工作任务。部门下达任务,很少考虑农村工作全局和基层实际,往往影响农村工作统筹安排,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规范这种“条块”关系,应考虑五点。其一,对乡镇政府工作部署,由县级政府“一个漏斗向下”,有关部门不能面向乡镇政府部署工作。其二,对乡镇工作考核,应由县级政府按国家的相应规定,统一确定考核内容,设定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对乡镇政府工作进行考核、设奖。其三,部门在农村兴办事业,应与乡镇政府各负其责,防止部门以督查者对乡镇政府指手划脚。其四,用于农村的财力、物力,尽可能由县级政府统一掌握。在财力、物力分配使用上,应当公开透明。其五,设在乡镇的事业站所,应强化当地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由乡镇政府定期组织服务对象评议事业站所工作,并作为对事业站所业绩考核的基础。从而使事业站所的服务工作既能突出行业特点,又能符合当地需要。第二,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政权建设上相继清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但在一些地方以行政手段在基层搞形式、摆花架子之类的做法,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乡镇政府难以分神于公共服务。在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应加强“四个控制”。一是控制会议数量和质量,防止将“落实”演绎为繁衍会议。二是控制文件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应防止“政出多门”,使基层无所适从的问题。三是控制检查评比。依法精选有实效的评比活动,取消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四是控制奖励。奖励是广泛使用的激励手段。但一部分乡镇,财政拮据,甚至举债维持运转,而先进乡镇的奖牌、奖状挂满“会议室”的墙壁。应依法规范,提高奖励效应,减轻基层政府压力。

第三,依法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的权益。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权益,是建立有限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应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法,加强执法监督,防止乡镇及其以上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第五篇: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作者:赵学文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表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遇到了很多障碍,特别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成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任务集中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帮助企业排难解困上来;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把工作基点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从不受约束的自由政府转变成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把工作规范统一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上来。如何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就,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等一系列基本要素。

关键词:政府职能 行政环境 服务型政府 转变趋向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一)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造成的。

(二)政府职能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早在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权力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性和创造性。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在推进行政体制改 革方面,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自时起的30多年来,我国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就

(一)政府职能转变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0年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大量耗损、生态环境破坏等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上的,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现在政府职能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关乎未来社会的稳定,其改革势在必行。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在维护市场稳定和建立市场秩序方面,在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方面发挥作用。市场的竞争造成了其本身很难决定什么产业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无法引导产业结构朝既定的方向前进,这时,政府实施具有明确目标的产业政策才能起到这种作用。其次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领域占据支配性地位,由此产生了权力市场化、行政垄断等,为利用公共权力敛财肥私的“寻租”活动提供了机会,导致了腐败的蔓延,造成了经济改革中产生的机会不公和结果不公。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货物市场和服务市场正逐步放开。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给政府同样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尤其是如何创造一个适应国际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说是政府职能转换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政府职能转变促使社会公平。

所谓的服务型政府是民主、开放的政府。政府职能依现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国际合作。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目标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就造成了如今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所以在社会公正的前提下,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给予适当的利益补偿,拉近贫富差距。使广大的社会成员都能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使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得以健康、顺利地进行,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三)、政府职能转变促使法制化政府构建。

摆脱封建统治的新中国受封建思想中统治、人治思维根深蒂固。政府机构设置偏多,分设过细,不少部门集体决策与职能一体化,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政府管理法制化程度不高,行政行为不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自由裁量权过大,政策透明度低,监督机制薄弱。政府过于庞大,造成其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能管的现象。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助于其自身法制化的建设,将大政府转化为小政府,缩减政府在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人治逐渐转化为法制,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法制社会主义社会。

(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宽泛繁杂、无所不包的政府臃肿庞大、重叠交叉的政府机构,反过来,层次过多、人浮于事的机构体系又会进一步集中权力、扩展事务。因此,政府机构的改革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制度性环节。多年来,围绕政企分开、下放权力这一中心内容,中国于1982、1988(明确提出政府职能转变)、1991、1999和2003年先后五次进行了不同力度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些改革对理顺关系、减少重复、明确职责、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机构活力,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断调整政府管理的内容。

改革前,政府部门宏观微观事务一把抓,包揽了许多不应由政府管的事,企业实际上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重点逐渐从微观转向宏观,属于企业的权力逐渐归还给了企业,应该由企业自己解决的问题交给企业解决。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从遍及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逐渐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就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资源保护、信用体系建设等成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

(六)政府职能的转变大力改进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方式。

直接干预与行政命令是改革前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唯一方式,审批与管制成为政府管理的基本手段。这不仅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使政府因为对千差万别、瞬息万变的企业情况和市场活动难以做出准确了解和迅速反应而导致瞎指挥。这些年来,通过以投资项目审批削减为重点的审批制度的改革及经济法制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大大改善,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经济调控体系正在形成。在推进行政审批行为的公开化、规范化方面也出了重大步伐。

(七)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了政资分开。

政资不分是政府职能难以从根本上转变的资产基础。改革前,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及国家与资产关系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使政府成为经济社会管理主体与所有者、经营者于一身。这使得政府部门乐意于、同时也是不得已去直接干预公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微观事务。这既妨碍了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自主行为,也使政府陷于了为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境地。这些年,通过党政军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改革举措,大大优化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资产基础,促使政府部门把工作重心转向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

(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了政府行为。

从依照长官意志办事到实行依法行政,是这些年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改革以来,关于政府部门行政权限、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和行政责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陆续颁布,这些法规尤其是《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既为政府施政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又有效地规范了政府管理职能,减少了主观随意性,避免了公共权力的滥用。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加强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所必需的公共性社会服务。由于市场经济的运作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不再承担也不可能承担在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的那些社会职责,使这些职责,主要是福利、保障、服务等方面的职责转移到社会,由相应的社会机构承担,这就要求政府对这些事务加以规范和管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物品,就是服务。从经济层面来看,促进市场发育、建立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培育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促进统一开放的大市场,打破地区封锁,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注重公共投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市场本身无法决定什么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无法促进产业结构朝既定方向前进,只有政府的实施的目标明确的产业政策才能起到这种作用,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国家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平衡,以实现充分就业,相对稳定的物价和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从而实现其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平衡,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财富的再分配。政府职能由经济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政府对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我国政府在转变经济职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尊重市场活动规律。最理想的政府干预就是对市场机制没有干扰或干扰最小的干预。政府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不是全能的,无所不管的政府绝不是个好政府;政府是有限的,只要管好它应该管的那部分就是个好政府。在现代意义上,政府具有的孩心职能主要包括:第一,建立并完善法律基础;第二,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第三,投资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第四,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第五,保护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规则,即以法律为依据而制定的政策性规章。这种规则不仅其他组织必须遵守,同时政府自己也必须遵守。这种观念转变包括政府自身和整个社会政府必须重塑服务观念。从理论上讲,民主政府的存在就是为公众服务,企业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获取利润。但事实是企业在想方设法取悦顾客。而政府却是典型的“顾客盲”。政府的真正“顾客”是在被动地等待政府为其服务,于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讲、事难办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而“顾客”对政府不满也是极其自然的了。在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政府应牢固树立这种观点,人民政府为人民,政府最大的满足是取悦“顾客”,真实地表现出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 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五)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垄断一切,宏观、微观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后,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凡是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即使在“市场失灵”领域,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

(六)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加强建设服务型的政府

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确立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新形势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发展和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企业及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发挥民间自治组织作用的意义将更为重大。因为,他们不仅能够动员和集中大量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来参与国家建设,而且它在政府作用力相对薄弱的领域中拥有很大的能量,能够帮助政府解决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边缘性问题,推动社会广泛关注和帮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这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改革的顺利进行,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我国政府转变职能的实际步骤已经启动的情况下,一个自主自强的公民社会一定会构建并强大起来,而且它必将始终与政府携手共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和繁荣。

四、结语

政府职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受制于社会已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因而每当社会、经济与政治处于变革阶段,必然产生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以满足变革、发展的需要,政府能不能转型,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程度。一个政府转型成功的标志是,当到了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时,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政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这就达到了转型的目标了。简单来说,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将前期的管理型政府向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那么这个话题就转变成:如何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进一步放宽市场经济体制,出去一些关乎命脉的能源型市场,其他交由市场去自行运转,政府起到一个主体操作,宏观调控的作用,缩减政府对市场的辐射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充分利用财政手段,对分配不均的产业进行调控补差,缩减贫富差距。其次,在社会管理上,我觉得政府要着重这两点的建设。第一是行政色彩要削弱。职能交叉、职能出界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现在很多问题都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有关,包括滥用权力、部门利益之争、执法违法等。在很多领域,政府还是行政色彩过浓,如何去行政化、淡化行政色彩,更多地发挥市场本身的作用,这是我认为现在比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政府权力的干扰,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一直没有完全转向市场。要由经济疏导型转向公共治理型,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加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方面,有一些必须要政府来提供,但更多公共服务是政府可以依靠社会力量、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来完成的,社会组织了解社会基层的民政需求,也有专业的能力。政府只需要制定规则、规范,掏钱来购买服务就可以。由此我引出之后的第二点,就是社会组织、社工群体的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是要转变服务态度,关键是要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不仅仅是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还要从体制机制上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解决把政府职能转给谁、转到哪里去,让多元化的社会主体更多地参与社会服务,把不该由政府承担的,或者是政府可以不承担的职能由社会来承担。以前政府想转移服务,但是没有机制,也不知转给谁,而且有些社会组织还没有培育出来,转出去也承接不了。国外的经验表明,大力培育社会组织,职能就可以有地方转,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转的渠道就畅通了。在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中,培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一个良性互动的格局,是今后很重要的一个任务,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必经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府再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4-37 [2]颜廷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93—174 [3]唐文玉.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五大取向[J]行政论坛: 2005,67(1).16-17 [4]陈瑞生等,中国改革全书[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5] 何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与路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01.[6]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

[7] 张兴杰,朱生伟.公共行政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8]王洁.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J].新疆大学学报.2009.11 [9]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0]周春明.经济全球化浪潮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 [11] 刘熙瑞.服务性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 [12]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下载学年论文————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年论文————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摘要: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迄今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迅速发展的现阶段,我国......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简言之,政府职能就是......

    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荐)

    关于乡镇职能转变问题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合集五篇)

    切实转变职能促进乡镇工作和谐发展 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甚至是经营型转变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机遇。如何落实全面、协调、......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乡镇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乡镇改革 古县镇党委书记柳扣兔随着我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我镇的机构改革已经完成了领导职数的精减和一般职工的竞争上岗。领导职数由原来的18名减少为9名......

    政府职能转变

    对南京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没有......

    政府职能转变

    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诸多客观因素。一是乡镇苏木债务沉重,财政困难。乡镇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乡镇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构改革后,随着乡镇的合并,债务问题进一步凸显,少则几_t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