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雷锋作文“雷锋”-----我们的好榜样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学雷锋作文:“雷锋”-----我们的好榜样
“雷锋”-----我们的好榜样
雷锋,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名字。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
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就是毛主席的好战士,祖国人民的好儿子。雷锋叔叔在日记本写下了这样的豪言壮语。在生活当中,他也以这样的行为鼓舞着我们。
雷锋出生在一个旧社会,父亲在抗日战争的第二年被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拉去当挑夫,遭到毒打后便经常吐血,又无钱医治,不久便去世了。爸爸去世后的第二年,年仅12岁就给资本家当童工的哥哥,因患肺结核无钱医治离开了人世。就在妈妈悲痛欲绝的时候,连病带饿的弟弟也死在了妈妈的怀里。
为了生计,妈妈去给地主家当女工,受尽屈辱,最后终于使她精神崩溃,悬梁自尽。三年之间,接连死去了四个亲人;三年之间,家破人亡,从此雷锋成了一个孤儿。
但是,雷锋并没有这些而倒下,而是在解放之后努力学习,有了工作以后更是如此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啊!雷锋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人民,而他的一生却只有22年哪!就在他去世的那前五天,他还在日记中写道:“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珍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
我们一定要学习雷锋严以律己,谦虚而又谨慎的优秀品质。雷锋多次被记功,受嘉奖,可他从不满足,从不骄傲,他总觉得自己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太少了。我要努力学习,成绩面前不骄傲,表扬面前不满足,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出力。我要向雷锋学习,乐于助人,不记报酬。
第二篇:雷锋,我们的好榜样
雷锋,我们的好榜样
大英县实验学校六年级三班 赵紫莹
“雷锋”这个名字我们都不陌生,而且还觉得很亲切,很温暖。的确,这个普通的战士,他把自己最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近,我把从书上、报纸上看到的关于雷锋的故事进行了一个整理,想和大家分享分享。
1956年,16岁的雷锋参加了工作。一次他和张书记下乡,走着、走着,好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看了,一声不响地捡起了那颗钉子。
几天后,雷锋跟张书记到机械厂开现场会,张书记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运转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聪明的雷锋立刻明白了张书记意思,并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此后,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从1961年起,雷锋就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话是有根据的哦,下面请看一个故事。
一次,雷锋在沈阳站换车时,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小孩的妇女。原来这个妇女丢了钱和车票,雷锋马上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火车票塞到大嫂的手里。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外地,为了赶早,披上雨衣,带了三个馒头就上路。路上,看见一位背着一个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孩的妇女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忙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大嫂和孩子身上,并抱上孩子一同向车站走去。到站后,雷锋帮她们买了票,一同上了车。在车上,他看见小女孩冻得直发抖,又忙把自己的贴身绒衣脱给小女孩穿上。听说她们还没吃饭,雷锋又把三个馒头都给了她们。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雷锋就是这样永不停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雷锋,我们的好榜样!
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在日记中说过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是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让我们以雷锋叔叔为榜样,让雷锋精神世代永传!
【点评】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在小作者笔下串成了一串美丽的珍珠,我们从雷锋点点滴滴的事迹中看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并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很适合小学生人群一读。
指导教师:冉体雪
第三篇:学雷锋心得体会:学习雷锋好榜样”
又到了莺飞草长的三月了,这个三月和以往略有不同的地方是又开始号召学习雷锋了。还记得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是认认真真看过雷锋的电影,学习过雷锋的事迹,背诵过雷锋的日记的;到了我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时,初初发现我的学生们居然已不知道雷锋是谁的时候,心里不是没有愤慨的,由于对我们而言,雷锋已成了一个好人好事的符号了。
然而,这是否是意味着到了今天依然要依托雷锋来解决中国社会的失德题目呢? 首先,我想纠正的是,很多人反对把雷锋重新拉出来,以为雷锋是***的产物。实在我其实不认同。
雷锋这一典型的塑造是具有信念上的积极意义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毛主席的英明的地方。在那个***了孔家店的、抹平了一切差异的年代,民众需要一个寻求出色的理由。既然不能再寻求成为有德的君子、圣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区别如何体现呢? 毛主席告知我们,任何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仍然可以成为精神上出色的人,都可能达致伟大与崇高,这就是,坚持一生做一个好人。偶然做一件好事,仅仅是一个道德践行而已;但假如坚持一生,性质就发生了变化:第一,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坚持本身就是一项美德;第二,寻求做一个好人,毫无疑问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第三,通过坚持做好人,可以从渺小中成绩伟大,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共产主义远远无期的时候寻求自己的梦想、成为出色的巨人。在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这就是一个最切近的便于坚持的信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60年代学习雷锋这一做法,弥补了当时传统文化被***以后的信念缺失,以一种最为直接简便的方式让每个普通的民众有寻求有信念,而这类寻求与信念又是有益于社会稳定的。在当时尽对是一个有着政治上远见卓识的行动。
其次,我想申明的,事过境迁,今天不能把雷锋摆出来和当年毛主席不能把孔夫子摆出来性质是一样的。可见,今天的意识形态工作者太没创意了,比起40年前,实在低了不是一个段位啊。为何这么说,理由以下:
第一,当年号召学雷锋,是由于那个年代是有信念的年代,只是终纵目标过于远远,我们不能期望一个远远无期的乌托邦具体指引我们的生活,所以需要一个切近的与每一个人生活密切相干的寻求,这个寻求与那个我们信仰的终纵目标其实不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共产主义让我们相信我们在物资上终有一天会得到满足,在物资还没有满足的情况下,通过现实的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先满足了我们的精神需求。然而市场经济的今天,不是需要为信念填充一个切近的内容,而是信念本身已缺失了;不是大家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人,而是没有人再寻求出色;不是没有人不知道应当做一个好人,而是大家不明白为何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了,没有充分的理由与充足的动力了。学习雷锋能解决的,仅仅是前者,而非后者,当根基不存时,学习雷锋就只是一个口号而已,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第二,在一个社会分工不明确的时代,做好人好事是一个没有任何歧义的概念,操纵简单便于执行。然而在一个社会被分化为各个不同的领域的时代,做好人变得不但需要意愿,也需要相应的智识能力。单纯的好人只能留在私人领域往做,可是私人领域的空间实在很有限。在政治领域,一个政府最大的美德可能恰正是不要想着做好人好事,才反而最有益于全体大众。这个标准太高,还是想一想怎样效忠职守,把自己应尽的责任履行好吧。在经济领域亦然,假如企业家的资金都用来做好事而不能转化为资本继续创造利润的话,只怕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巴菲特在成为世界首富之前并没有捐过钱,由于他觉得资金只有在他 的手里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固然他后来承诺捐出全部身家的85%,而他这样做明显与学习雷锋的关系不大,而是与西方整体的文化传统有关。
因而可知,在今天号召学习雷锋,不管是从目的上还是手段上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失德题目都难有成效。
最后,假如这个举动仅仅是没有成效,也许其实不值得我们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来讨论,反正政府做的没有成效的事情也不差这一件了。题目在于这类由政府出面呼吁德性的方式本身包含着执政者对道德本身乃至其执政职能范围的理解与定位,可怕的不是政府做了甚么,而是政府在认定这样做是公道以后还会做甚么。
第一,这意味着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有题目。从房地产商应当留着道德的血液到跌倒老人扶持条例再到全社会学习雷锋,体现的是一样的逻辑,即资本和道德,特别是传统的舍己救人的道德,毫无疑问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的,这是任何市场经济条件下必定存在的矛盾,从亚当斯密开始就一直尝试解决这个题目,也许这个题目如何解决一直见仁见智,但最少有一点应当是能够达成共鸣的,就是真实的市场经济社会必须尊重理性人寻求公道的利润最大化,所以房地产商道德与否与他们的利润率高低没有必定关系,当政府把房价居高不下的责任推到房地产身上时,就意味着政府撇清了自己的责任。一旦缺少了这类最基本的尊重,就意味着个体的财产权是潜伏的遭到要挟的。当道德的帽子扣在企业家头上时,企业家可能需要通过让渡一部份财产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道德了。中国的慈善一直存在题目与这点混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处就不做赘述了。|||第二,这意味着对政治的边界理解一样存在题目。前文已说过,好人好事在当代社会是一个太高的标准,极易产生歧义。往好里说,一个政府应当规定的是最低标准的强力执行,从而为它的全部公民提供自由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而不是让所有公民都依照一个标准行事,都被刻画成一个模样,这是不现实的。往差里说,这个太高的标准似乎一顶巨大的帽子,可以扣到任何政策之上赋予其某种公道性,只要它打着道德的旗号。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制造的恐怖也好、纳粹的奥斯维辛大屠杀也好、中国自己的***也好,哪一次社会的大动荡不是伴随着全体人民道德豪情的高涨?!当悲悯与知己不再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交换与反思,就是社会性混乱的始作俑者,这是太恐怖的。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一个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法是提供一个程序正义的制度平台,把经济的还给经济,把道德的还给道德。没有人能规定道德的公道形态,只有现实能够决定我们需要甚么样的文化与道德。这个现实包括我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现状,现实不是不可改变的,但不能被硬生生的改变。政府能做的只是调剂政治制度,进而天生与之相匹配的全民接受并自觉遵守的道德。
第四篇:学雷锋体会:学习雷锋好榜样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学雷锋体会:学习雷锋好榜样”
又到了莺飞草长的三月了,这个三月和以往略有不同的地方是又开始号召“学习雷锋”了。
还记得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是认认真真看过雷锋的电影,学习过雷锋的事迹,背诵过雷锋的日记的;
到了我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时,初初发现我的学生们竟然已经不知道雷锋是谁的时候,心里不是没有愤慨的,因为对于我们而言,雷锋已经成了一个好人好事的符号了。
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到了今天仍然要依靠雷锋来解决中国社会的“失德”问题呢?
首先,我想纠正的是,很多人反对把雷锋重新拉出来,认为雷锋是文革的产物。
其实我并不认同。
雷锋这一典型的塑造是具有信念上的积极意义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毛主席的英明之处。
在那个打倒了孔家店的、抹平了一切差异的年代,民众需要一个追求卓越的理由。
既然不能再追求成为有德的君子、圣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区别如何体现呢?
毛主席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依然可以成为精神上卓越的人,都可能达致伟大与崇高,这就是,坚持一生做一个好人。
偶尔做一件好事,仅仅是一个道德践行而已;
但如果坚持一生,性质就发生了变化:第一,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坚持本身就是一项美德;第二,追求做一个好人,毫无疑问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三,通过坚持做好人,可以从渺小中成就伟大,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在共产主义遥遥无期的时候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卓越的伟人。在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这就是一个最切近的便于坚持的信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60年代学习雷锋这一做法,填补了当时传统文化被打倒之后的信念缺失,以一种最为直接简便的方式让每一个普通的民众有追求有信念,而这种追求与信念又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有着政治上远见卓识的行动。
其次,我想申明的,世易时移,今天不能把雷锋摆出来和当年毛主席不能把孔夫子摆出来性质是一样的。可见,今天的意识形态工作者太没创意了,比起40年前,实在低了不是一个段位啊。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如下:
第一,当年号召学雷锋,是因为那个年代是有信念的年代,只是终极目标过于遥远,我们不能指望一个遥遥无期的乌托邦具体指引我们的生活,所以需要一个切近的与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追求,这个追求与那个我们信奉的终极目标并不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共产主义让我们相信我们在物质上终有一天会得到满足,在物质尚未满足的情况下,通过现实的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先满足了我们的精神需求。然而市场经济的今天,不是需要为信念填充一个切近的内容,而是信念本身已经缺失了;不是大家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卓越的人,而是没有人再追求卓越;不是没有人不知道应该做一个好人,而是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了,没有充分的理由与充足的动力了。学习雷锋能解决的,仅仅是前者,而非后者,当根基不存时,学习雷锋就只是一个口号而已,不具备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第二,在一个社会分工不明确的时代,做好人好事是一个没有任何歧义的概念,操作简单便于执行。然而在一个社会被分化为各个不同的领域的时代,做好人变得不仅需要意愿,也需要相应的智识能力。单纯的好人只能留在私人领域去做,可是私人领域的空间其实很有限。在政治领域,一个政府最大的美德可能恰恰是不要想着做好人好事,才反而最有利于全体大众。这个标准太高,还是想想怎么尽忠职守,把自己应尽的责任履行好吧。在经济领域亦然,如果企业家的资金都用来做好事而不能转化为资本继续创造利润的话,只怕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巴菲特在成为世界首富之前并没有捐过钱,因为他觉得资金只有在他 的手里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当然他后来承诺捐出全部身家的85%,而他这样做显然与学习雷锋的关系不大,而是与西方整体的文化传统有关。
由此可见,在今天号召学习雷锋,无论是从目的上还是手段上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失德问题都难有成效。
最后,如果这个举动仅仅是没有成效,或许并不值得我们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来讨论,反正政府做的没有成效的事情也不差这一件了。问题在于这种由政府出面呼吁德性的方式本身蕴含着执政者对于道德自身乃至其执政职能范围的理解与定位,可怕的不是政府做了什么,而是政府在认定这样做是合理之后还会做什么。
第一,这意味着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有问题。从“房地产商应该留着道德的血液”到“跌倒老人搀扶条例”再到“全社会学习雷锋”,体现的是同样的逻辑,即资本和道德,特别是传统的舍己为人的道德,毫无疑问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的,这是任何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的矛盾,从亚当斯密开始就一直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一直见仁见智,但起码有一点应该是能够达成共识的,就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必须尊重理性人追求合理的利润最大化,所以房地产商道德与否与他们的利润率高低没有必然关系,当政府把房价居高不下的责任推到房地产身上时,就意味着政府撇清了自己的责任。一旦缺少了这种最基本的尊重,就意味着个体的财产权是潜在的受到威胁的。当道德的帽子扣在企业家头上时,企业家可能需要通过让渡一部分财产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道德了。中国的慈善一直存在问题与这点混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处就不做赘述了。
第二,这意味着对于政治的边界理解同样存在问题。前文已经说过,好人好事在当代社会是一个过高的标准,极易产生歧义。往好里说,一个政府应该规定的是最低标准的强力执行,从而为它的全部公民提供自由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而不是让所有公民都按照一个标准行事,都被刻画成一个样子,这是不现实的。往差里说,这个过高的标准好像一顶巨大的帽子,可以扣到任何政策之上赋予其某种合理性,只要它打着道德的旗号。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制造的恐怖也好、纳粹的奥斯维辛大屠杀也好、中国自己的文化大革命也好,哪一次社会的大动荡不是伴随着全体人民道德激情的高涨?!当“悲悯”与“良知”不再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交流与反思,就是社会性混乱的始作俑者,这是太恐怖的。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一个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法是提供一个程序正义的制度平台,把经济的还给经济,把道德的还给道德。没有人能规定道德的合理形态,只有现实能够决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与道德。这个现实包括我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现状,现实不是不可改变的,但不能被硬生生的改变。政府能做的只是调整政治制度,进而生成与之相匹配的全民接受并自觉遵守的道德。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第五篇:雷锋,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范文模版]
雷锋,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尊敬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二
(一)班的王佳一。今天我讲的故事的名字是《雷锋,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雷锋,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熟悉。虽然我没有见过雷锋,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妈妈经常给我讲雷锋叔叔的故事:
1904年,雷锋出生于湖南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雷锋的童年是悲惨的,他从七岁就成了孤儿,在村里一些善良的叔叔婶婶的照料下,坚强地活着。他小小年纪就经常上山砍柴、割草,有时也帮别人放牛、运送粮食,后来雷锋参军。他特别珍惜时间,热爱学习。
有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有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为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还在看书? 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雷锋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怎么还在看书啊?”小学生非常好奇地问。雷锋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时间短,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雷锋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小贾不好意思地说:“不紧。”雷锋亲切地说:“不抓紧可不好,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一定要好好地学。”
雷锋叔叔,我想说“我有时也对学习不太抓紧,我以后一定会抓紧时间学习的。”雷锋叔叔在日记中写到: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叔叔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他在火车站上给老大娘让座,帮助服务员打扫卫生;他帮一位丢票的大嫂买票而且不留姓名;他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找儿子„„像这样的事情,雷锋做的真是太多了,人们形象而风趣地夸赞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在家里,我也经常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大扫除。我认为雷锋精神我们不能丢,还要发扬下去。我想:如果我们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我们的生活会有多和谐!以后我要以雷锋叔叔为榜样,继续发扬雷锋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热爱学习的好孩子!学习雷锋好榜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