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社会主义-------十八大考点
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什么?主线是什么?主题回答了哪些问题?选该主题的依据/背景?主题的重要性?
十八大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1>世情——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化继续推进<2>国情——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挑战期 3个不变: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没有变化 ②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化 ③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化 4个深刻变化: ①社会关系变化: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民工人多阶层化,由以前固定在一个单位变成社会人。②利益格局深刻变化 ③经济形态组织发生变化:单一所有制(公)→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国家的半壁江山。④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3>党情
重要性:①十八大是一个总结,对过去五年及十年的基本总结,总结经验是我党的优良传统。②揭示了十八大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点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④表明了十八大是制定蓝图,引领未来,增强信心的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其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最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1、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4、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6、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7、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8、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的创新点
1、首次把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首次明确规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明确规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三个含义:一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层含义辩证统一,不可分割。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
3、首次明确规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基本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二是政治建设;三是文化建设;四是社会建设;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这五项建设辩证统一,不可分割。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关键,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
4、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三大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重申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第一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海洋强国”。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5、首次提出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具体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1、圆梦: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亚运会(20年)
2、扬威:世博会,亚运会等一系列世界级活动在我国举行
3、体现:通过社会主义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各大自然灾害没有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
4、三个大台阶:①科技水平②人民收入水平③社会保障水平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1、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总布局: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3、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因为旗帜是方向,是形象,凝聚力量,带领人民奋斗。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一贯的,既不走过去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具有丰富内涵,三个方面: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成功进行了最深刻的变革,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邓小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胡锦涛坚持在新的历史起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毛的继承和发展。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本质
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胡锦涛又补充:和谐社会
1、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执政规律
3、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4、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1、胸怀理想,坚定信念
2、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3、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科学社会主义串讲》
1、莫尔的《乌托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开始。距今600年。2、19世纪30年代三大空想:傅里叶,圣西门,欧文,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来源。3、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原因:一是工人阶级没能与农民阶级结合成巩固的联盟,工人革命,农民种地,第二军队围攻时无后援;二是革命胜利后,法国最大的银行仍由法兰西掌管,银行给第二军队以财力支持,招兵买马。5、1917年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1991年苏联解体。6、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49---1956社会主义制度成立(标志一化三改)→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66---1976文化大革命→1976--1978徘徊 7、1997年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科学发展观入党章
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提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提到五个问题
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大众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78年邓小平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 三信:道路之信,理论之信,制度之信
三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道路,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
在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谈谈对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总结中国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悲惨命运和建国以来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的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蓝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并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确立了坚实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现了发展布局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向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并将继续指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篇: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
(一)提出
(二)论证
1.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2.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其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矛盾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1、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2、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所有制形式更加多元化
4、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
5、社会福利制度化、体系化
6、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7、政治的现代化
(二)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的结果
2、资产阶级吸取经验教训的结果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自我调控
②发达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节和改良
3、各种进步运动影响推动的结果
4、对发展中国家控制剥削的结果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消除。
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
2.当代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自我调节和改善的余地在缩小。
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
3.资本主义对其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
(一)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在今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仍将在整体实力上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当代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有一个历史过程。
(三)落后国家摆脱国际资本主义的控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一)社会主义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
(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及其实现的条件
第二节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和途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政党
1、无产阶级承担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1)什么是无产阶级
(2)为什么无产阶级能成为变革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
(3)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实现条件
2、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
(1)政党的含义
(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
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三种形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表现
2、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形式——暴力革命;和平过渡
三、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
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
1.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了全球性。
第一,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一国范围内趋于缓和,但在世界范围内有所加剧;跨国公司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全球经济无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表现得更为复杂。
第三,随着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阶级矛盾走向国际化。
2.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使经济增长与人类生存的矛盾激发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高度发达导致人的极度异化。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节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历史经验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历史经验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
(1)马恩关于三阶段基本特征的论述
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第三,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2)列宁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正式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根据成熟程度的不同分为: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
2、斯大林及苏联以后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1)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探索:超越阶段的实践。
第一、斯大林认为过渡时期是短暂的。
第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是短暂的历史阶段。
第三、斯大林降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标准。
3、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1)建立与建成理论
*1955年3月,毛的一次讲话:“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既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
(2)脱离实际的大超越
(3)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4)大过渡理论
所谓“大过渡“是把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看成过渡时期的理论。
196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中,正式宣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提出
2、丰富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回归吗?
回归论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要完成的经济任务都是要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一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处于同一大社会形态,因此前两者的社会制度是一样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都是一个特殊的转型中的社会形态。
反对论观点
1、社会形态不等同于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属于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所面临的前提不同,内容也不全相同。
3、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基础不同,经济结构存在的前提、背景、内涵不一样。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权基础不同。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
(一)分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1、毛泽东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构想
2、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内容
3、新三步走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毛泽东:均衡战略
2、邓小平:“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和“两个大局”的思想
3、江泽民:西部大开发
4、胡锦涛:“板块式”协调发展战略
(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
2、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3、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87年十三大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1、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中国特色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加以概括,并写入新党章的总纲。
2、十五大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从九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十六大,进一步指出我国正处于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十七大,分析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8个方面阐明了基本国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深刻变化以及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
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二)改革的措施
1.经济上推行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
2.政治上进行经济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警惕西方分化政策
3.对外政策上奉行独立自主、多样化、多边化的外交
二、苏联模式的特点
(一)经济体制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
2、在经济结构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3、在经济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的部门管理体制。
4、在经济运行上完全排斥商业和市场的作用。
5、在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但平均主义色彩浓厚。
(二)政治体制的特征
1、在国家的本质属性上,强调专政和国家镇压职能,国家安全机关占据特殊地位和拥有特殊权力。
2、以党代政,苏维埃实际上成为把党的决定变为国家法令的表决器。
3、在国家结构上,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各加盟共和国无自主权。
4、在执政党自身领导体制上,实行个人集权和终身制。
(三)文化体制的特征
1、建立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2、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行政强制的管理方式,形成了高度的舆论一致。
3、在精神生活上,对领袖大搞“个人崇拜”。
(二)经验教训
1.要坚持党的领导
2.要坚持多党合作
3.要紧密联系群众
4.要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5.要搞好执政党建设
6.要搞好民主法制建设
7.要发展经济
8.要坚持改革
9.要对外开放
10.要处理好民族问题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一)研究对象:概括的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
新表述:研究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变革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历史进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理论体系
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基本原理——两个必然、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发展阶段理论等等
四)社会主义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的转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确定
1、邓小平理论
何为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
发展阶段——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发展动力——改革
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主题下对外开放
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发展战略——三步走
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党和工农知识分子,各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2.“三个代表”
3.科学发展观
第三篇:科学社会主义[范文]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 民主理论与实践的
新进展
姓名:
学号:
专业:
艺术硕士 课程名称: 政治理论课 授课老师: 崔老师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摘要: 真正的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中共十七大报告生动形象地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对民主与社会主义关系理论认识的深化。为了推进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十七大还决定“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这是提升党内民主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关键词: 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党代表任期制;民主政治建设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和光辉前景。报告从六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作了全面的部署。透过十七大报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进展。在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个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中,“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提法和举措尤为引人注目。“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论断,意味着我们党对民主与社会主义有机联系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与生命相依的高度;而“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则从扩大党内民主方面,体现出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着力推进,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共对民主政治认识的新高度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但真正的人民民主或日人民当家作主,则是和社会主义密不可分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早在160年前就认定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和重要特征,明确主张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第一步是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恩格斯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恩格斯说的“共产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可见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一定意义上把民主等同于社会主义。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向社会主义挺进的实践中,更是反复强调民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虽然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之初提出了“普遍、平等、直接”的民主原则和“秘密投票”的选举方法,并且还曾在选举中采用过竞选方式,但他并没有认真坚持下去,致使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和形象。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民主大旗。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通过民主的途径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大兴民主政治之风,使人民民主思想广泛深入人心。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三三制”的政策,即在抗日根据地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共产党员、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各阶级、阶层的代表都积极参加了竞选,不仅有文化的地主、有产者的代表参加了竞选,没有文化的工农群众的代表也参加了竞选,呈现出一派激烈竞争的景象。毛泽东为此兴奋地说:“在抗战中间,老百姓进步甚快,加上有领导,有方针,一定可以实行民主政治。例如在华北,已经实行了民主政治,在那里,区长、乡长、保甲长多是民选的。县长,有些也是民选的了,许多先进的人物和有为的青年。被选出来当县长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地当家做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全国人民在1954年进行了空前广泛的、自下而上的人民代表的选举,由此胜利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然而,由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党和国家尤其是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在对形势和问题的判断把握上发生了失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民主、片面强调专政的“左”倾路线。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酿成十年灾难,不仅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遭受惨重损失,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治制度更是惨遭狂风暴雨的摧残。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以其惊人的胆识和毅力,冲破“左”的重重阻力,在1978年底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在民主问题上,邓小平根据国内外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旗帜鲜明地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应当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一论断把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联系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82年,在邓小平倡导下,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民主和社会主义关系理论的认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再三强调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先后作出许多重要决定或具体安排。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列一个部分论述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问题,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文献中当属第一次。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一部分中,报告使用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提法,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又跃上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的民主政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本经验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成为民主政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进展的科学指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既是对人民民主价值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和发展规律的充分认知。民主价值的高企,显示的是人民主体地位的突出和强化;民主愈发展,社会主义就愈具生命力,而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的水平也就愈能得到提升。十七大报告中的新表述,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导思想和巨大动力。
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党内民主迈上新台阶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86年历史、近60年执政经验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当代中国,愈益彰显出其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精神。
政党的民主特性首先体现为党内实行民主制度,而党内民主制度的最高形式是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一个政党充分发挥全党智慧、把握时局脉络、及时作出重大决策、统一全党意志的组织制度保证。无产阶级政党从共产主义同盟开始就十分重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之初,就规定了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他们认为,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它应该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为此,党章第33条明确规定:“代表大会于每年8月举行。遇紧急状况中央得召集非常代表大会。”这是因为只有实行代表大会年会制,才便于党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集思广益,分析形势,总结经验,采取对策。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在共产党尚未执政的不利条件下很难完全实现,但他们开创的党内民主制度的优良传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却有深远的影响。从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到1869年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国范围内的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从列宁领导时期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到初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都尽最大努力积极贯彻实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虽然由于斗争形势的不利或敌人的干扰破坏等种种原因,这些党在当时未能做到每年都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但在坚持党代表大会年会制的原则方面却是无可挑剔的。
恩格斯直到晚年仍坚持认为实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让全党哪怕一年有一次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列宁对坚持党代表大会年会制不仅坚定积极,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在列宁领导的6年多时间里,尽管发生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和国内的激烈叛乱,但从1918年至1923年,俄国共产党定期举行了6次党代表大会(从七大至十二大)。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所处的政治环境也十分恶劣和复杂,但依然认真坚持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在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的第一个党章中明文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集一次。”然而,当代各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一般都是5年举行一次,甚至有的党曾经出现过两次党代会的召开相隔十几年的情况。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创设的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后来被改变了。这种改变始于斯大林当权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换言之,是斯大林破坏了党代表大会年会制的传统。中国共产党由于受苏联共产党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党代会不能正常召开的情况也相当严重,如党的六大于1928年召开,而七大直到1945年才举行;八大的召开是在1956年,而九大的召开则推迟到1969年。其间虽有战争、**等不便举行全党代表大会的原因,但除此之外恐怕还应该从国际共运内部的不正常状况、从党的领袖的主观意志方面去寻找原因。人们不禁要问,既然连党的代表大会都不能正常召开,党内民主还能正常存在和发扬吗?
当然。也不可否认,毛泽东曾经很重视党代表大会的作用。早在1948年9月他就明确指出:“实现党内民主的办法,是实行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的制度。我们党内是有民主的,但是还不足或者缺乏。现在要增加。办法是用代表大会、代表会议代替干部会议。”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对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在实现党内民主方面的意义是早有认识的。因此,在1956年召开党的八大时,他不仅支持恢复早年的党代会年会制,而且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党代会常任制。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彻底克服长期不召集党代表大会这个缺点,“把党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党中央委员会在党章草案中,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毛泽东设想的党的八大确认的党代会年会制和常任制,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发展。这种“年会制”与马恩开创的年会制有所不同,虽然仍是每年召开代表大会,但并不是年年换届。但是,这种令人鼓舞的党内民主制度的创新设想,长期以来并没有在中国共产党内得到推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颇感遗憾的事情。那么。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什么仍然没有提出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和常任制,而是提出了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呢?
众所周知,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发扬党内民主受到越来越充分的重视,在一些地方已经进行 的、十六大明确要求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得到积极的开展或加强。然而实践表明,这项
制度的试点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应该说目前尚未具备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和常任制 的成熟条件,还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而原来以党委全会替代党代会年会的做法,使党的代表大会处于“休息”状态,绝大多数代表在参加完党代会之后,对党内决策的优先知
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实际上是根本不能享有的。这项制度就在党的十七大上被郑重提出并
确定下来。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就是按照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代表由党员选举产生,获得代表资
格和职务后,其代表任期与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届期相同,任期内切实履行职责,并接受党员
监督。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以落实代表的主体地位和任期职责为前提,以建立健全制度和工作
机制为重点,既要高度重视保障代表在任期内的权利,不断强化代表的任期意识、代表意识
和责任意识,实现代表对党内事务和党的工作的广泛参与和切实监督,同时也要教育督促代
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代表在推进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发展中的示范与引领作
用。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是在还不能实行党代会年会制、也不能改变“党委全会制”的条件下,扩大和落实党代表权利的制度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扩大党内民主的重大举措,对于
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积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推展人民民主的政治责任意识,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不仅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
生命”,同时还决定在党内民主方面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既表明党对人民民主亦即社会
主义民主重要性的认识的空前深化,也表明党对自身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有了前所未有的
理解。相信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合力推动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春天将会和着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脚步节拍迎面而来,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伟大国家雄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是指日可期的。
第四篇: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渊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内容及其特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三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理论根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容及特征依据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讲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
一、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三、中国改革历史经验
四、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
五、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
六、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评价
第五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二、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过程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四、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的基本内容
三、关于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论
一、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意义
第八讲 中国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
一、中国对外战略历史演变
二、中国对外战略基本原则
三、中国与外部世界
四、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九讲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一、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二、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举措
三、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五篇:十八大报告常识考点(范文)
十八大报告常识考点
一、基本知识
1、中共十八大召开时间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分为十二大部分。【例】(单选)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具体时间是()A.11.5-11.11 B.11.6-11.12 C.11.7-11.13 D.11.8-11.14 【答案】D。
2、中共十八大代表大会的主题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例】(多选)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八大报告,大会主题是()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坚定不移沿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C.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D.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答案】ABC。D项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O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着,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双向“三通”。【例】(单选)十七大以后的五年时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是()
A.27.3万亿 B.37.3万亿 C.47.3万亿 D.57.3万亿 【答案】C。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确保到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O一O年翻一番。【例】(多选)十八大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倍增”的计划是()A.国内生产总值倍增 B.进出口贸易额倍增 C.外汇储备量倍增 D.城乡居民收入倍增 【答案】AD。
二、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例1】(多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概括而言,发展是指()A.科学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和平发展 D.和谐发展 【例2】(多选)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最为鲜明的精神实质是()2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答案】1.ACD。2.ABCD。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报告的主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例】(多选)十八大报告政治指出,毛泽东第一代领导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主要贡献是()A.宝贵经验 B.理论准备 C.重要思想 D.物质基础 【答案】ABD。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例1】(多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封闭僵化的老路 B.改旗易帜的邪路 C.照搬照抄的死路 D.拒绝改革的旧路 【例2】(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括而言,主要是指()A.具体机制 B.基本制度 C.具体制度 D.根本制度 【答案】1.AB。2.BCD。
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例1】(单选)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改革开放 D.公平正义 【例2】(单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A.公平正义 B.改革开放 C.社会和谐 D.和平发展
【答案】1.A。2.D。
4、三个不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四、经济建设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例1】(单选)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A.提高改革水平B.扩大开放 C.深化改革 D.科学发展 【例2】(单选)十八大提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发展多种经济 【答案】1.C。2.B。
五、政治建设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例1】(单选)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A.坚持党的领导 B.加强依法治国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例2】(多选)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A.和睦相处 B.和衷共济 C.和谐发展 D.和平共处 【答案】1.C。2.ABC。
六、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例】(单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C.发展文化产业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答案】D。
七、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就业是民生之本。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例】(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主要包括()A.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B.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D.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答案】ABCD。
八、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例1】(单选)十八大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概念是()A.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B.建设美丽中国 C.尊重自然 D.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例2】(多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原则是()A.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B.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C.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 D.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相互促进 【答案】1.B。2.BC。
九、党的建设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
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例】(多选)十八大提出的党建目标是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A.学习型 B.改革型 C.创新型 D.服务型 【答案】ACD。
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O二O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例】(多选)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是()A.机械化 B.网络化 C.电子化 D.信息化 【答案】AD。
党的十八大精神试题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
1、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D)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A、毛泽东思想 B、社会主义特色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A)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A、深化改革B、调整结构C、完善市场机制 D、供求平衡
3、(B),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A、保障和改善民生 B、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C、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D、注重文化建设
4、胡锦涛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B)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发展中国家 D、社会主义
5、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A)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A、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B、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 C、学习型、廉洁型、节约型 D、效率型、廉洁型、服务型
6、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A)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A、2020年 B、2025年 C、2030年 D、2035年
7、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B)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A、国有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 C、农村经济 D、私营经济
8、胡锦涛告诫全党,要把提高(D)作为班子建设核心内容 A、理论水平B、思想建设 C、领导能力 D、执政能力
9、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A),最大限度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 A、党内民主建设 B、党内制度建设 C、党内作风建设 D、反腐倡廉建设
10、胡锦涛同志在谈到建设小康社会总布局时,不但把重点放在发展和民生方面,而且还强调(A)有机统一。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治国理政能力的加强。
A、建设、改革、发展 B、创新、改革、发展 C、稳定、创新、发展 D、和谐、稳定、发展
11、胡锦涛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D)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A、改革 B、稳定 C、开放 D、发展
12、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A)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D、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13、胡锦涛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C),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D、六位一体
14、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D)建设,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A、社会主义文化 B、社会主义文化大国 C、社会主义文化国家 D、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5、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C)仍然是时代主题。A、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C、和平与发展 D、经济全球化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基本国情,还积极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成分,其显著特征是(A)。A、一元主导,多样并存 B、二元主导,多样并存 C、多元主导,多元并存 D、一元主导,多元并存
17、(D)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A、繁荣文化 B、经济实力 C、国防实力 D、科技创新
18、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B)战略构想,当前要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
A、二步走 B、三步走 C、四步走 D、五步走
19、大力推进(B)建设,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A、环境文明 B、生态文明 C、城市文明 D、自然文明
20、胡锦涛强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C)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中西部 D、西部
21、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A)中加强社会建设 A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 B、深化改革和创新管理 C、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D、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
22、(A)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A、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密切联系群众 D、实践
23、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A)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A、群众路线教育 B、廉洁从政教育 C、廉政文化教育 D、先进性
2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坚持以(A)为指导。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5、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B),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A、知识型组织 B、学习型党组织 C、创新型组织 D、合作型团队。
26、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B)。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社会稳定 D、文化建设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B)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8、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全党的(C)。A、政治理论水平B、科学文化水平
C、思想政治水平D、指导工作水平
29、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B)。A、重点工程 B、基础工程 C.先锋工程 D、阳光工程
30、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党的(A)、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A、执政能力 B、领导能力 C、发展能力 D、工作能力
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
1、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ABCD)道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D、农业现代化
2、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形势下党建面临(ABCD)四大危险。A、精神懈怠 B、能力不足 C、脱离群众 D、消极腐败
3、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ABCD)。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BCD)。A、实践特色、B、理论特色、C、民族特色、D、时代特色
5、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是(ABCD)。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6、全党要坚定(ABC),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D、文化自信
7、全党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ABC)建设。A、更加注重治本 B、更加注重预防 C、更加注重制度 D、更加注重监督
8、十八大报告中体现出的重大意义是(ABCD)A、十年成就经验的科学总结
B、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9、十八大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新概念,这个概念涵盖(ABC)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10、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ABCD)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A、改善需求结构 B、优化产业结构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推进城镇化
11、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ABCD)A、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B、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C、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D、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2、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ABC)方针。A、全覆盖 B、保基本 C、多层次D、勤调整
13、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就是要增强全民(ABC),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A、节约意识 B、环保意识 C、生态意识 D、责任意识
14、胡锦涛指出,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高度关注(ABC)空间安全,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A、海洋 B、太空 C、网络 D、岛屿
15、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将继续高举(ABCD)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A、和平B、发展 C、合作 D、共赢
16、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ABCD)。A、知情权 B、参与权 C、选举权 D、监督权
17、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全面准确贯彻(ABCD)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A、民主 B、公开 C、竞争 D、择优
18、我们党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ABCD)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A、标本兼治 B、综合治理 C、惩防并举 D、注重预防
19、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在(ABD)上取得新成效。A、推动工作 B、指导实践 C、提高素质 D、武装头脑
20、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必须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ACD)。A、体现时代性 B、充满先进性 C、把握规律性D、富于创造性
21、必须按照(ACBD)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A、科学理论武装 B、具有世界眼光 C、善于把握规律 D、富有创新精神
22、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B)。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C、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D、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23、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ABD)。A.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B.增强党员工作能力 C.转变党员作风 D.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5、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B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公平正义 B、民主法治 C、诚信友爱 D、生活富裕
2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ABCD)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7、文化是民族的(A),是人民的精神家园。A、血脉 B、灵魂 C、基础 D、精髓
28、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BC)、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A、布局合适 B、结构合理 C、门类齐全 D、品种繁多
29、我市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ABCD)。A、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C、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D、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30、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ABD)。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判断题(共40题,每题1分)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2、胡锦涛说,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16
比2010年翻一番(√)
3、胡锦涛说,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改革开放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5、“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已经写入宪法的国家发展目标(√)
6、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7、胡锦涛说,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必须要以人民民主带动党内民主。(×)
8、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9、胡锦涛说,在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中加强社会建设。(×)
10、胡锦涛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11、十八大报告对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是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
12、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定位,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
13、十八大的报告,是一个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新成果。(√)
1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6、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7、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18、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国家,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9、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20、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2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2、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23、胡锦涛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
24、胡锦涛说,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25、党内监督是党的生命。(×)
26、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还要不断地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农民和少数民族代表比例,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27、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28、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2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32、2012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总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部署,以“稳中求快,好中求进”为基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工业振兴和三产升级,培育壮大装备、食品、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六大产业,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强改善民生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再上新台阶。(√)
3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3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坚定不移地控制和遏制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
35、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36、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37、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38、就业是民生之本。(√)
3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岗、敬业、诚信、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