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办法(南府发〔2004〕114号)[定稿]

时间:2019-05-14 05:5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办法(南府发〔2004〕114号)[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办法(南府发〔2004〕114号)[定稿]》。

第一篇:南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办法(南府发〔2004〕114号)[定稿]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发布文号】南府发〔2004〕114号 【发布日期】2004-12-16 【生效日期】2004-12-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南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办法

(南府发〔2004〕11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南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办法》已经2004年11月10日市人民政府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南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办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精神,加强对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引导、管理、服务,加快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现制定如下若干办法。

一、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劳动力资源状况,确定每年新增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的目标任务。

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府推动机制。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严格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1号)的要求,取消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各种限制,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合法使用农民工;除了国家有关规定收费项目外,有关部门要废除一切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取消专为进城务工农民设置的登记项目,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保留的涉及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手续要进一步简化;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等,坚持“平等就业”、“公平对待”的原则,保障农民工正当的就业权利,对农民工就业与城镇居民就业一视同仁。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用工信息的采集、筛选,农业部门负责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调查、造册,通过现场招聘会使供需双方见面集中大批量地输出或直接联系用人单位个别、小批量地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输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促进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要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变为数量和素质并重,在工作中做到就业与培训有机结合;第二,促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要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引导服务与市场监管并重;第三,劳动力输入地与输出地的劳务协作,要从一个层次单一内容的合作,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

(三)加强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按照“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尽快建立自治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五级联网的劳动力供需信息系统网络,力争用1至3年时间,建立健全纵向到乡镇、村委,横向到本市各主管部门、企业,乃至国内主要大中城市的全方位覆盖的劳动力信息网络系统。要完善、强化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各项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求职登记、就业统计、失业统计、培训以及转移就业、返乡就业管理档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四)建立劳务工作派出机构,加强跟踪管理服务。劳动力输出地较集中的地区,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设立劳务工作派出机构,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劳务工作派出机构主要协调并配合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对来自本地区的劳务人员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处理劳务纠纷,开展维权工作,为输出的劳务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服务。

(五)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民就业培训。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引导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依靠我市的培训资源,对转移就业的农民逐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农业、教育等部门,统筹制定促进转移就业的培训计划,并以乡镇人民政府为,认真组织实施。搞好就业服务与职业培训的衔接,“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培训经费实行政府补贴、社会筹集的办法。2005年市人民政府将资助培训1万名农民工。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培训时间等制定具体的补助标准。农村劳动力实行社会化培训,申请培训补贴的培训单位,必须具备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职业培训资格。

(六)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人口和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限制,实现城乡居民身份平等,为农民进城就业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调整教育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实现农民工子女在入托、入学方面与城镇居民子女平等待遇。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制度。建筑安装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使用农民工的用工单位,要按现行规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对我市农民外出务工的人员,在外地依法缴纳了社会保险费返回我市就业的,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使其能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七)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切实保障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转包、租赁、互换或其他方式流转的权利和利益,及时查处和纠正损害外出农村劳动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权和收益权的行为;督促用人单位遵照《劳动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加大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的监察处理力度,重点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加强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社会中介机构职业介绍行为,制定社会职业中介机构收费价位指导线,打击和杜绝乱招、乱收费现象。

(八)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人民政府领导主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督查县、区组织农民转移就业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制订或调整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工作任务完成得好的,给予表彰,不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加快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加快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 ——XXXX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快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为了全面做好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XXXX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地促进农牧民增收。

一、XXXX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

XXXX总人口 7.14 万人,其中农村牧区人口 4.41 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 62 %,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 2.19 万人,占农牧区人口的50%。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牧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将与日俱增,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相当繁重。近年来,我旗通过龙头带、民营安、个人创、往外输、政府推的举措,推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协调、稳定发展。同时,加强了对旗、苏木镇、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了“中长期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发展规划”,开发适合农牧区劳动力的就业服务项目,在旗就业服务局建立了旗就业服务大厅,在呼和浩特市、北京市等劳务输出人员比较多的地区,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2003—2006年,全旗

累计转移农牧区劳动力9036人,其中就地转移 2267人,异地转移 6769 人,人均打工年收入5300元,仅打工一项农牧民人均增收 440 元,占农牧民纯收入的12 %,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尽管我旗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㈠、思想观念陈旧。目前,我旗相当一部分农牧民以农为本的小生产观念和故土难离的旧思想依然存在,恋土守土意识比较浓厚。

㈡、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性较差。由于受土地制度、进城就业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牧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是“候鸟式”流动,即平时在外务工,农忙时则回到农村,未真正演变为“迁徙式”就业。

㈢、技术性、智力型转移就业虽有所增加,但是以“苦力型”为主的基本格局还没有根本性转变。从文化程度看,农牧民工流动就业人群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高达80%,高中文化程度占15%,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农牧民工总体文化水平偏低。从技能培训看,接受技能培训的占28%,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仍占七成以上。

三、XXXX加快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

农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切实加快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步伐。

㈠、围绕一个中心、营造两个氛围,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XXXX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努力营造两个氛围:一是良好的政策支撑氛围。进一步改善农牧民进城就业环境,取消对农牧民进城和跨地区就业的不合理限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就业、保障、教育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使农牧区劳动力进城进企就业具有与城市居民同等身份。为促进和引导农牧民转移二是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报道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典型事迹激发广大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性,转变农村牧区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形成全社会关注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好氛围,让转移就业成为广大农牧民无风险、无投资而增收的现实途径。

㈡、构建三大体系,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水平。

1、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效率,提高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旗、镇、村、社四级就业服务网络的建设,广泛收集就业信息,逐步建立起“信息灵敏、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旗联网”的信息网络服务系统。XXXX目前已在全旗4个苏木镇和81个嘎查村分别设立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站,配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96人,全面加强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

2、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建设。按照“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的方针,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培训的方法,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实效性、职业性和技能性,以旗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采取就业培训与社会培训、企业培训、基地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高农牧区劳动力的就业素质和劳动技能,使其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就业。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订单培训和企业出岗位、部门负责培训的“1+1”培训,注重加强对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和择业教育,鼓励城乡劳动力勤于学习,努力掌握新技能。2003—2006年,旗就业局培训中心共转移培训农牧民2951人,培训后就业2267人。

㈢、拓展五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

1、拓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就业空间。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其加快发展,从而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促使全旗劳动力转移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专业社和专业村的格局。

2、拓展工业企业、城镇建设的就业空间。继续依靠龙头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和扶持这些企业上项目、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同时要鼓励农牧区种养加大户、经营业主就近就地使用农牧区富

余劳动力。要依靠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转移劳动力,向农牧民打开城门,努力使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农牧民由长年性外出打工转变成稳定性居民。

3、拓展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按照第三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动员和支持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开展农产品流通业等活动,鼓励农牧区劳动力自主创业,使农牧民变为商人、企业家。

4、拓展劳务输出的就业空间。继续采取“走出去考察、请进来洽谈”的方式,外引内联,巩固和扩大劳务输出基地。加强与国家正规劳务输出机构的联系,积极向国外输出农牧区劳动力,扩大输出范围。加大市场调节就业的力度,鼓励非政府劳务输出行为,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服务制度,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牧民走向市场、实现自我的大胆尝试,是解决温饱后农牧民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向往。因此,我们要坚持“两手抓”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手抓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另一手抓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一条腿走向城市转移,另一条腿走本地向非农产业化转移农牧区劳动力的道路,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实现XXXX农牧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篇: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目前,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贸增速放缓,许多行业产能过剩,投资受限,出口与投资的潜力挖掘到位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就要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制约消费需求不足的瓶颈是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不足,即农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深层次原因是农民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不健全,根源是农民数量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是发展的持久动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扩大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推动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在城镇落户,变农民为城镇居民;改革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是推进城镇化,培养后备消费群体,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庆阳市总人口260万,其中农业人口240万,城镇化率仅为25.76%,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繁重。

一、创造就业机会

(一)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1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根据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我市要大力发展红、绿、黑、黄四大产业,积极发展乡镇企业、非公经济、服务业等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企业,既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小城镇建设,水、电、路、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实现投资和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由政府负担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安置残疾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

二、提升人力素质

从当前来讲,要提高存量劳动力技能素质,提高其就业与创业能力;从长远来讲,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优生优育,控制人口数量。要实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要在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降低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增加公民受教育年限,推迟劳动力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减少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力素质与价值。

对现有劳动力要开展五项培训,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围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开展适用技术培训;对有外出务工意愿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有创业愿望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培训中要坚持七个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与发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输出地培训与输入地培训相结合,长期定点培训与短期灵活培训相结合,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

合,传统培训手段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培训手段),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

要加大对培训的投入,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投入。要捆绑使用 “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科技星火”、“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培训项目资金,对农民实行免费培训,或给予培训补贴。

劳务经济要走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在提升人力资源内在素质的基础上,注册劳务品牌,宣传推介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庆阳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

三、实现劳务对接

(一)要搞好公共就业服务。要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健全市、县、乡、社区(行政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向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服务,重点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以优质服务促人岗对接。

(二)充分发挥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作用。要积极培育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以落实职业介绍补贴政策促进职业介绍,实现人岗对接。

(三)建立驻外劳务机构,开展劳务协作。要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设立驻外劳务工作机构,提供岗位信息,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实现人岗对接。

(四)庆阳市应设立一家境外就业中介机构,开展境外劳务输转,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五)发展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是《劳动合同法》确定的合法就业形式,也是大量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采用的用工形式。要顺应市场需求,发展劳务派遣组织,规范派遣行为,扩大派遣规模,实现人岗对接。

(六)组织开展非正规就业。由社区组织开展非正规就业,如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就业,实现人岗对接。

四、扶持返乡创业

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新增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要激发全民创业,在创业中创造社会财富,创造就业机会。扶持创业要不拘一格,规模可大可小,行业可农可工可商,非禁即入。政府部门要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创业园区、优化创业环境,对经过务工积累了经验、资金,带回信息、项目、技术的返乡农民等各类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项目推荐、场地安排、创业指导、创业孵化、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走上创业之路。种下梧桐枝叶展,凤还巢后天地宽。

五、健全社会保障

目标是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老有所养”。方法是统筹兼顾,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享受产业工人的待遇,特别是社会保险待遇,可完善现行制度,不宜出台专门针对对农民工的新制度,造成新的城乡劳动力分而治之。

(一)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变农民为城镇居民。完善制度,鼓励在城镇就业人员就地落入城镇户籍,变农民为居民,在城镇就学就业生活,实现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依法保障外出务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促进土地集约经营。

(二)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要实行城乡同工同酬,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行一减(减轻税负)一增(增加工资)一落实(落实五项社会保险),提高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并将五项社会保险执行到位。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最紧迫的是工伤保险,最重要的是养老保险。首先要改进参保缴费方式,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缴纳工伤保险费,将项目建设期内所有工人纳入工伤保险。二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已出台,并从2010年元月1日开始实施,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障碍完全消除,要执行到位。要大力宣传社会保险作用、意义、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确保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宁县人事劳动保障局郭彦峰***

第四篇:推动城镇化_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是发展的持久动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扩大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推动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在城镇落户,变农民为城镇居民;改革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是推进城镇化,培养后备消费群体,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创造就业机会

(一)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根据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乡镇企业、非公经济、服务业等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企业,既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小城镇建设,水、电、路、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实现投资和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由政府负担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安置残疾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

二、提升人力素质

从当前来讲,要提高存量劳动力技能素质,提高其就业与创业能力;从长远来讲,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优生优育,控制人口数量。要实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要在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降低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增加公民受教育年限,推迟 1

劳动力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减少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力素质与价值。

对现有劳动力要开展五项培训,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围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开展适用技术培训;对有外出务工意愿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有创业愿望人员开展创业培训。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

三、实现劳务对接

(一)要搞好公共就业服务。要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健全市、县、乡、社区(行政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向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服务,重点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以优质服务促人岗对接。

(二)充分发挥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作用。要积极培育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以落实职业介绍补贴政策促进职业介绍,实现人岗对接。

(三)发展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是《劳动合同法》确定的合法就业形式,也是大量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采用的用工形式。要顺应市场需求,发展劳务派遣组织,规范派遣行为,扩大派遣规模,实现人岗对接。

(四)组织开展非正规就业。由社区组织开展非正规就业,如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就业,实现人岗对接。

四、扶持返乡创业

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新增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要激发全民创业,在创业中创造社会财富,创造就业机会。扶持创业要不拘一格,规模可大可小,行业可农可工可商,非禁即入。政府部门要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创业园区、优化创业环境,对经过务工积累了经验、资金,带回信息、项目、技术的返乡农民等各类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项目推荐、场地安排、创业指导、创业孵化、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走上创业之路。

五、健全社会保障

目标是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老有所养”。方法是统筹兼顾,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享受产业工人的待遇,特别是社会保险待遇,可完善现行制度,不宜出台专门针对对农民工的新制度,造成新的城乡劳动力分而治之。

(一)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变农民为城镇居民。完善制度,鼓励在城镇就业人员就地落入城镇户籍,变农民为居民,在城镇就学就业生活,实现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依法保障外出务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促进土地集约经营。

(二)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要实行城乡同工同酬,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行一减(减轻税负)一增(增加工资)一落实(落实五项社会保险),提高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并将五项社会保险执行到位。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最紧迫的是工伤保险,最重要的是养老保险。要大力宣传社会保险作用、意义、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确保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入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涉及到全市(含市开发区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所有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全面掌握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状况,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从业状况

截止2009年6月底,全市实有农村劳动力236.45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9.01万人、占41.87%;从事第二产业人数77.0万人、占32.57%;从事第三产业人数60.44万人、占25.56%。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

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13.39万人。按性别划分:男性63.63万人、占56.12%,女性49.76万人、占43.88%。按就业年龄划分:16-25周岁35.78万人、占31.55%;26周岁以上77.61万人、占68.45%。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89.84万人、占79.24%;高中和中专20.41万人、占17.99%;大专及以上3.14万人、占2.77%。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分布(1)建筑业44.50万人、占39.24%;

(2)电子通讯及软件业11.86万人、占10.46 %;(3)机械制造业9.14万人、占8.06%;(4)纺织业7.94万人、占7.0%;(5)服装业10.94万人、占9.65%;(6)其他行业29.01万人、占25.59%。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按地域分布 东北26.88万人、占23.7%; 江浙20.88万人、占 18.41%; 西北8.67万人、占7.64%; 西南10.52万人、占9.28%; 武汉城市圈25.84万人、占22.79%; 其它城市20.60万人、占18.18%。

二、农村劳动力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成立工作专班,抓好衔接协调

这次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是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农村工作决策依据,是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城乡统筹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因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发出专门文件、多次下乡协调督办,保证了此项工作园满完成。一是发专文、开专题会。5月5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孝劳社[2009]22号),并于5月7日在孝南区召开了全市劳动局长、就业局长和统计人员动员会,专题部署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孝昌县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农民工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7个协调专班,使调查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提前完成了调查工作任务。7月3日,又在孝昌县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孝昌调查工作的经验和作法。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市劳动保障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一大批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及时督办检查指导调查工作。局长张永国同志先后到汉川、孝南、安陆等县市,直接深入乡镇村组,检查指导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多次参加调查工作协调会,具体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三是抓好业务培训。组织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普查工作专班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市统计局相关专业人员,讲解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了具体事项和细节问题,对整个普查工作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同时,为了使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家喻户晓,积极寻求农户配合,我们在各类媒体上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登记工作的公告,在各乡镇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实行“三级”联动,确保措施到位

此次调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接触面广。为保证普查工作进度快、标准高、数据准,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争取政府协调,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以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村组干部为依托,开展进村入户调查登记。各县市区先后召开了乡镇分管领导、村支部书记和普查人员培训及动员会。县市区政府办公室根据各乡镇的调查工作进度,定期下发督办通报,通报各乡镇的工作情况,形成了各村你追我赶的氛围,确保了调查登记工作进度。在实际调查登记操作中,各乡镇抽调镇(乡)村两级人员建立了“三支队伍”:入户统计调查员、基础数据调查员、资料查询调查员。他们分工明确,协同配合,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高效、快捷进行。

(三)严格工作标准,确保数据质量

6月底,各乡镇基本完成入户调查登记工作,随即转入录入汇总阶段,为保证调查数据录入及时、层层审查把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三个汇审小组,巡回到各地进行指导汇总工作。对统计数据的逻辑关系、衔接关系进行把关。在录入之前,要求各乡镇对采集的调查资料认真整理,对汇总数据有明显差错的,要求进行再次调查和复核。孝昌县和汉川市还专门投入专项资金开发了数据统计录入软件,大大提高了录入汇总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各地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调查中了解到的问题及下步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转移就业人数的79.2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7.9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77%。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普遍不高。全市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38.79万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34.21%,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9.65万人,仅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8.51%,整体来看,劳动技能普遍较低,严重缺乏一技之长。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自发性。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农村劳动力是跟随亲朋或熟人介绍引导而实现外出的,转移的随意性较大。四是农民工外出就业跟踪管理服务工作滞后。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大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农民工需求。

(二)对策及建议

1、以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为重点,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的原则,培育和发展乡镇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公平的现代劳动力资源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六统一”的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和业务指导,加快区、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尽早贯通市、县、乡(村)就业信息网,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网络。延伸就业服务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完善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出就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

2、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竟争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农村劳动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

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在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规划实施过程中,把项目建设与本地农民工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尽力做好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

4、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当前,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切实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规范用工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妥善处理劳动合同纠纷,及时协调解决劳动合同不规范、超时工作、待遇偏低等问题。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用工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四是加强市场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方面积极为回归创业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一条龙、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帮助各类回归创业主体了解投资形势和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将回归企业纳入工作重点,提供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性补贴。对劳动密集型回归企业提供不超过200万元担保贷款扶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回归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健全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市(县市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支持回归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南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办法(南府发〔2004〕114号)[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办法(南府发〔2004〕114号)[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

    茶陵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甲方) 枣市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服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镇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一年来,我镇在上级领导部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

    201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计划

    2012年猴场小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县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切实加强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情况反映

    望海渔业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 培训情况反映 望海渔业村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中认 识到位、领导到位、制度措施到位、特别是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深入调查摸底,详实......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实意义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实意义 1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以来,受资 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故馒。农民来自家庭 经营性收入不断减少,粮食......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编制全省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工作调研的通知》(XXX号)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按照通知的要求,对我县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