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群众工作(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5:2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群众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群众工作》。

第一篇: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群众工作

一切从实际出发

——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黄南平老师“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一讲主要讲解了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前提和具体实践,以及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及其意义。

对这一讲内容,笔者比较感兴趣的是,在那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者们是如何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的?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之后,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共的早期革命者们是如何探索出合适的群众工作方法的?这其中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各是怎样的?另外,在白色恐怖的氛围下,坚守白区的共产党员是如何进行群众工作的?对此,笔者翻阅了极其有限的历史资料,试图对上述问题给出一个并不十分完整的答案。在此过程中,笔者也深切感受到了共产党员早期奋斗的曲折艰辛以及在复杂革命形势下体现出来的智慧,这一段历史不论对个人学习工作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一、历史背景

1、党的早期工作方向

在建党初期,深入基层工人,建立工会组织,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一大第一份决议开篇即提出,“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拥有会员二百人以上方能成立工会,而且至少要派我党党员二人到该工会去工作。”[1]具体开展的工作有创办工人学校,组织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等。

党的二大《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2]更加具体地明确了工会运动的各项原则,概括起来强调了这样几点:工会的工作要坚决彻底,要与旧行会区分开来,无产阶级的矛盾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工会要最大可能地吸收全体工人成为会员;工会要尽可能地多为工人争取利益,通过合法的以及非法的手段;要提高工人阶级的斗争觉悟;工会要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

在党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在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充分显示出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3]。二七惨案后,工人运动陷入了低潮。

这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显著,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壮大了党的队伍。但同时也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勾结的力量不是无产阶级自己单打独斗就能够战胜的。

2、大革命时期国内革命基本形势

1924—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推进的国民革命、北伐战争,以与辛亥革命完全不同的形式和规模,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4]。

农民已经被大规模地组织起来。1927年1月,湖南农会会员激增到200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一千万,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5]。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6]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比从前更厉害。

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裘东盈 00827018

1/9

3、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遭受的严峻形势

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和特务系统,推行保甲制度,控制舆论[7]。

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大量残杀。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在白色恐怖氛围笼罩下,大量党员脱党。据1927年11月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8]。

4、大革命失败后对革命道路作出的调整

进行起义暴动,最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相继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失败。其中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未果之后,转而南下,最终进入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在汉口举行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1928年6月,中共六大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1928年10月,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将之前土地革命、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理论化。

二、苏区的群众工作

革命战争是人民的战争,那么人民是如何被动员起来参加战争的呢?最主要的还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从群众生活的实际出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左”倾政策的影响,1933~1934年期间,中央苏区曾出现大规模的群众逃跑现象,这个过程中的政策转变历程值得深思。

1、群众工作开展的基础:土地革命

1924年1月,毛泽东在讨论国民党一大宣言文件时曾谈到:可以肯定,目前中国农村的阶级分化还远未到开始为土地而斗争的这一步[9]。

相信1927年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的经历让毛泽东转变了这一想法。农民运动已经非常迅速地发展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10]。农会在湖南农村已经建立了非常高的威信,要求减租减息的斗争、打倒清算地主的斗争在很多地方已经获得成功,此时进行土地革命,思想基础都已成熟。经济基础方面,以井冈山为例,土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在上述土地状况之下,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11]。

从毛泽东1929年拟定的兴国县土地法[12]中可以窥得土地革命一斑: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归政府所有,禁止买卖。

分配土地,以人口为主要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特殊情形的地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者比不能劳动者多分土地一倍。

征收土地税,如遇天灾免纳。

毛泽东自己说,这土地法存在原则问题,如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农民,禁止土地买卖。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实践中都逐渐纠正了。无论如何,被封建地主压迫了几千年的农民分到了可以自己使用的土地,无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

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裘东盈 00827018

2/9

2、群众工作开展的核心: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3]是毛泽东于1934年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名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结论。这篇文章中指出,群众工作不单单是动员群众参加战争,不单单是向群众推销公债。如果不切实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群众工作是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的。

“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 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在战线上去吗? 那末, 就得和群众在一起, 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 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 就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 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盐的问题, 米的问题, 房子的问题, 衣的问题, 生小孩的问题, 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

这些话的道理浅显直白,但是直到今天读来,仍有振聋发聩之感。

在兴国、长冈、才溪等群众工作成绩显著的地方,都是将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了重要位置上。例如长冈乡有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碰到饥荒,乡政府到很远的地方办米,没有群众饿饭[14]。又如如优待红属的政策:“工钱,红属帮助红属,每天一毛半;红属帮助群众,每天二毛;群众帮助红属,不要工钱”[15]成立合作社时“货缺时,红属先买,社员后买,非社员再后买”[16]。这些切实解决群众,特别是红属生活困难的措施,大大鼓舞了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如果说关心群众生活侧重于物质层面,注意工作方法则更注重群众的心理感受。同样一项对群众有利的工作,采取命令的方式或许会遭受群众的不理解以致不配合,工作就无法完成。

而之后出现的中央苏区群众工作中的失误,皆是由于没有贯彻这两点工作核心,将完成工作任务凌驾于关心群众疾苦之上,制定工作指标不顾群众实际困难,工作方式采取粗暴的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等,待后叙。

3、群众工作的具体开展方式

有土地革命的成果做基础,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为指导,剩下的便是具体的操作问题。可以看到,苏区的群众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1)建立民主政权

毛泽东的《长冈乡调查》[17]中记录了一次选举的过程,在选举前进行了宣传,选民登记、选举权确认、选举前开选民会、公布候选名单、选举,各项工作都有模有样。以现在的观点看,等额选举、没有选票等,反映了当时选举工作尚未发展成熟,群众并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权利。故55名代表的政治表现,毛泽东评价为最积极的仅三十六人。不过《长冈乡调查》中还记录了几个最差的代表,“群众不喜欢这四人,七月把他们改选了”[18]。说明基层建立的民主政权尽管在制度上有待完善,实际上并不是空架子,是反映了群众的呼声的。

另外,还成立了扩大红军委员会、土地委员会、土地登记委员会、山林委员会、建设委员会、水利委员会、桥梁委员会等群众团体[19]。(2)武装群众

以兴国为例[20],组织了成年人组成的赤卫队、十六岁至二十三岁少年组成的少年先锋队、八至十五岁儿童组成的童子团、工人组成的纠缠对、从这些队伍中挑选出来组成的红军预备队、区特务营、红军独立团。(3)经济工作

尽管已经分了土地,但群众的经济工作仍然是群众工作的重点。“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就不能有保障,人民在长期战争中就会感觉疲惫”[21]。

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裘东盈 00827018

3/9 在《才溪乡调查》《长冈乡调查》[22]中,毛泽东详细列举了群众经济生活的改善情况,细致到米、油、盐、肉、衣,并记录了成立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等生产互助机构的措施。只有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征粮、发售公债等支援红军的经济工作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4)文化教育宣传工作

中央苏区从各个层面开展了文化教育宣传工作。

开设小学、夜学、识字班,进行普及扫盲教育 [22]。

先后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文化研究组、工农美术社、俱乐部、列宁室(人员多者建俱乐部,人员少者建列宁室)、八一剧团、工农剧社、蓝衫团、中央苏维埃剧团、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文化教育组织。[23]

出版以《战斗》《实话》《斗争》《红色中华》《青年实话》为代表的各类报刊百余种[24]。据不完全统计,中央苏区发表小说3篇、散文9篇、诗歌36首、漫画105幅[25],排演话剧、讽刺剧、戏曲、歌剧、舞蹈等各类曲艺作品约300件[26]。《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27]一书收录革命歌谣483首。

4、群众工作的成果

红军征兵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赣南13个县不到250万人口,参加红军者达33万余人。其中兴国、瑞金两县,参加红军人数达总人口20%以上。

在各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多次参加“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军将领万耀煌回忆, 他率部“围剿”鄂豫皖苏区时, 群众在山顶树立竿子为红军通风报信 [28]。

5、群众工作出现的问题以及苏区出现的群众逃跑现象[29]

(1)查田运动

查田运动执行了错误的“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并且由于运动的对象是隐藏在贫农中农中的富农分子,使得大量中农遭受打击,部分贫农的利益收到了损害。在工作方法上,查田运动中也大量运用了残酷斗争的方式。对苏区阶级关系做出过于严重的判断,工作指导方针的公式化、教条化是查田运动扩大化的主要原因。(2)错误肃反

在当时苏区四面皆敌的艰难建设过程中,肃清各种敌对力量,是巩固、发展苏维埃的必然之举,但是,各苏区在肃反过程中都存在扩大化或完全肃错的严重错误。中央苏区的斗争对象“AB”团、社会民主党都是子虚乌有,早已瓦解的反动力量。肃反的错误导致许多地方内斗严重,大量党团组织被破坏。在肃反工作中,动用了大量肉体消灭政策。仔细审案,慎重杀人的要求被污蔑为“机械的法律观念”。(3)盲目扩红

早在1933年初, 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就曾强调“地方武装顽强的斗争, 对整个发展的配合与对主力红军行动配合的力量, 胜过出三百红军送到前方的主力”,但是被作为“罗明路线”受到猛烈批判。巨大的人力需求和苏区人力资源有限形成极大反差, 为完成高额的扩红指标许多地区不得不采取强迫的办法。

以上述三项政策和运动为代表的左倾政策加剧了群众的对立情绪,这期间出现了大批群众逃跑。这些归结起来都是同样的两个问题:对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把握;工作方法粗暴单一。

6、群众工作的反思、调整[29]

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裘东盈 00827018

4/9 群众工作调整的基础来源于符合实际的调查。在1930年至1933年期间,毛泽东在寻乌、兴国、长冈乡、才溪乡等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涉及了群众工作的各个方面,有些调研细致到每一个农户的生活开支,每一种产品的物价,每一个地方组织的人数及成分。这些调研尽管不是为了解决上述群众工作问题而作的(时间上也在出现群众逃跑之前),但上述问题几乎在这一系列调查中都有涉及,如:“这七个人是否每人都应该杀,却是问题”[30]“别乡则有销数比长冈乡少五倍六倍,反而在强迫摊派,销了两个月还不能结束”[31]《兴国调查》中专门有一节提到政府人员官僚主义、私自处理没收所得、调女子到政府办事、强奸民意四项弊病[32]。这就为之后工作路线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长征到西北后, 中共首先对苏维埃的工商业政策作了改变, 强调保护、发展工商业, 改变将商人视为敌人的过左倾向。具体措施有减税和给与商人充分自由等。

中共政策的进一步改变体现在富农问题上。改变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只没收其出租的土地,在分田时与其他农民一样分得土地。

明确农民土地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给地主一条看得见的出路,只消灭其阶级属性而非消灭其肉体。

在新政策的影响下,不但原苏区群众大批回流,白区群众也出现了向苏区流动的现象。

三、白区的群众工作

相比苏区的工作,白区工作的历史资料更加残缺不全,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都更具传奇色彩。这体现了白区工作的特点:风险大、力量分散、隐蔽性强、灵活性强、任何闪失都会导致致命的损失。这就要求白区的工作比苏区更加需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

正如刘少奇在《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一文中指出,“我们在各地的同志,首先应当估计各地在各个时期的环境,依照这些估计,来判断何种组织、何种工作、何种方式在当时当地可以合法地进行,何者只能半公开地进行,何者只能秘密地进行。”[33]

整个白区的群众工作在刘少奇同志领导下,开辟了新的局面。这一部分主要以刘少奇同志的著述为参考,总结白区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简述刘少奇同志领导下白区工作的进展。

1、白区工作的原则

(1)深入群众

白区的工作特别危险,但是要得到群众的拥护,要将革命坚持下去,就必须坚持深入群众。这就遇到了一个如何能够既不暴露革命力量,又最大程度地争取、团结、发动群众的问题。在《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一文中,刘少奇指出,“我们是以群众中一员的资格在群众中出现,提出主张和办法,使群众自愿地接受,自动地跟着我们行动,而不是以共产党员或者自命为领袖的资格去命令和指挥群众”“只有我们的同志尊重群众,信任群众,群众才会尊重我们,信任我们。”[34]

这段话十分明确地指出了,中共的领导地位,中共党员在群众中的声望,不是白捡的,而是因为中共的主张符合群众的愿望,能代表群众的利益。一旦这一点做不到,群众工作便无法开展。

另外,刘少奇特别强调了“我们在群众中做公开工作的同志,他的一切行动和工作方式应当群众化„„(不要)暴露自己共产党员的目的”[35]。如果做群众工作的党员能够始终代表群众利益,就可以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同样达到工作的目的。(2)以争取群众,保存与巩固现有的组织和工作为工作重心

必须注意到的是,白区是反革命势力的利益所在,是反革命力量最强大的地方,过于盲目地发动群众起来暴动,只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刘少奇在《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裘东盈 00827018

5/9 指出,“对于完全没有胜利把握的斗争,应该停止”[36]。在《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中甚至指出,“工作没有做好不要紧,要紧的是机关无论如何不能破坏”。

此时,用邓小平同志很多年之后的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为争取工人群众的利益,不妨利用国民党的某些“调解”、“仲裁”,所谓工厂法、工会法,以及国民党在工人中间进行的新生活运动、卫生运动等。这些法律和措施为了欺骗群众,不得不规定了一些改善工人现状的条文,而这些条文是可以用来为工人争取利益的。在国民党“合法”框架内行事,也可以增加公开工作的可能性。刘少奇特别强调尽可能地采取公开工作的方式,“哪怕是一点半点的公开机会都是宝贵的”[37]。(3)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利用国民党黄色工会,只要黄色工会中还有群众,就要加入黄色工会,去团结、教育、组织其中的中下游群众,要争取黄色工会的领导位置,培养黄色工会中的反对派。各种旧式的新式的团体,如同乡会、互助会、青红帮,都可以积极利用。

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要在各派工人中努力宣传停止内战,动员军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反对内战,支持抗日斗争。

2、白区工作中的失误

(1)关门主义

关门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对国民党提出的政策、法律、措施“绝对反对”,盲目指责所谓“机会主义”“合法主义”。可事实是,空喊“绝对反对”的口号,并不能使工作前进一步,“等于一事不做”[38]。前文已经说过,任何方式,只要对工作有利,对争取工人群众的利益有利,就可以并且应该利用。“有些工作能够在合法的范围之内去做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做,不去利用?”[39]

关门主义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当时出现了退出黄色工会的左倾错误策略。黄色工会尽管是国民党为了欺骗工人而允许存在的工会,本身具有很多局限性,但是黄色工会中存在大量的群众,在黄色工会内接近这部分群众要比在黄色工会外容易得多,而披着合法的外衣进行工作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公开工作。

而主张推出黄色工会的人,他们的理由呢?“他们连黄色工会的名字也不愿听„„自己马上要从黄色工会的‘泥坑’中退出来,以便保留自己的‘清白’”[40]。他们对于革命现状的认识过于理想化、简单化,没有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们没有意识到,“布尔什维克是能够跑到黄色工会的‘泥坑’中,进行长期的耐性的艰苦工作,把那大部分陷在黄色工会‘泥坑’中的‘落后’工人们拯救出来”[40]的。(2)冒险主义

康生发表在上海《斗争》上的一篇题为《反对职工运动中的机会主义》一文,反映了当时冒险主义的思潮仍非常盛行。这篇文章提出“到战区去,夺取帝国主义、国民党的武装,武装自己”“只有工人武装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通知,建立苏维埃政权,才是唯一的出路”“要反对那些不敢公开的宣传赤色工会的纲领,不敢去争取赤色工会公开的活动,不去广大的吸引群众加入赤色工会”[41]。1932年《中央关于失业工人运动的决议》中甚至提到“„„利用各式各样决死斗争的新的方式„„”“唐山在我们的领导下几个钟头着急了八百失业矿工去保卫矿局”[42]

1936年发生的三三一运动便是冒险主义导致的一个教训。一二九运动后,国民党政府实行高压政策,部分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产生了“左”倾急躁情绪。游行后北大校长蒋梦麟乘机宣布将被捕学生开除,并停止北大学生会一切活动。其它学校的学生会和救亡团体也遭到了破坏。这次斗争虽然是英勇的,但却是失策的冒险行动,使学校中的进步力量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使学生爱国运动遇到了很大困难。

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裘东盈 00827018

6/9

其实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实质上都是教条主义,没有把马列主义、中央文件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没有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没有看到实际的工作效果,没有看到现实的局限,仅仅通过空洞的臆测来判断事物的好坏与效果。所以会出现凡是国民党提出的都反对,凡是与共产主义理想不符的都不理睬,视黄色工会为泥坑的关门主义,会出现盲目急躁地想一步到位地实现理想状态,冒险调动仅有力量的冒险主义。也正因为关门主义的出现,使得工作中放弃可以使用的大量工作方式而采取冒险主义。

3、刘少奇同志领导下的白区工作

刘少奇同志在白区的工作贯彻了上述原则,纠正了之前的一些工作失误,打开了工作局面。值得一提的有:

(1)争取学联的合法地位

“学联”改名为“北平市学生救国联合会”,仍旧简称“学联”。10 月,公开召开“学联”的第一届成立大会,并邀请了右派和中间派的教授与会,壮大了声势。改名以后的“学联”宣布其宗旨是“师生合作,拥护抗日政府,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救国不忘读书”。这个宗旨突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弱化了国共之间的矛盾,以获得最大范围内群众的支持。

之后“学联”遇有活动都事先和各校当局打招呼,一般的救亡活动都得到了各校当局的同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学联”把救灾、劳军等工作写信汇报国民党内政部后,还得到了正式复信,这等于承认了“学联”的合法地位。(2)改组“民先”

扩大“民先”为全国性的革命青年组织,不仅争取社会上层名流,还深入到青红帮中工作,争取最广泛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3)利用各种公开合法的形式与机会开展多层次的学生运动

检讨了过去师生关系上的不当之处,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拥护。在教授们联合要求蒋介石国民党抗日时,立即发起签名运动,支持教授们的爱国之举。发起使用国货,抵制日货的宣传运动,争取民族工商业者拥护学生的抗日爱国宣传。

在这期间,爆发了天津五二八游行、北平六一三游行,由于组织得当,口号、斗争对象选取合适,这两次游行并未遭军警镇压,甚至感染了一些国民党军警,共产党的力量不但未受损失,反而得到了增强与巩固,这与之前冒进的三三一运动形成了强烈对比。(4)改变了同二十九军的敌对关系

把“打倒卖国贼宋哲元”的口号改为“拥护宋委员长抗日”、“拥护二十九军抗日”。学联把绣有“国家干城”的锦旗献给二十九军。提高了党员和“民先”队员在中间同学中的威信,首创了学生争取武装力量走向抗日的先例。

[43]

四、感想与启示

正如论文标题所说,论文写到这儿,我最大的感想便是那句被无数次重复的话:一切从实际出发。

群众工作的巨大成绩,来自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一切从革命的实际现状出发。群众工作的巨大挫折,来源于教条主义,来源于脱离实际,脱离了群众的需求,脱离了革命的需求。

“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44]

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裘东盈 00827018

7/9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的“实际”不是别人告诉的“实际”,也不是自己臆测的“实际”,不是消极悲观的预测,更不是急躁过激的盲动。马列主义、中央文件、上层命令是否正确、如何执行,都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判断。在革命斗争中,更不能脱离实际地按照教条和本本进行工作,团结要讲原则,斗争要讲策略,调动指挥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这便是土地革命时期群众工作的起起伏伏带给我们的一大启示吧。

五、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53/4427949.html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54/4428169.html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P104 [4]黄南平老师“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课件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P13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P47 [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P111 [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P112 [9] 黄南平老师“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课件 [1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P13 [1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P69 [12]《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37 [1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P136 [1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P138 [15]《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343 [16]《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346 [17]《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294 [18]《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293 [19]《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294 [20]《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246 [2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P120 [22]《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286 P 333 [23]《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P243 [24]《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P395 [25]《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P323 [26]《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P358 [27] 《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谢济堂.鹭江出版社.1990 [28] 黄道炫.逃跑与回流——苏区群众对中共施政方针的回应.社会科学研究 2005(6)[29]此部分参考文献[28] [30]《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285 [31]《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315 [32]《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P245 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裘东盈 00827018

8/9 [33]《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 1981 P61 [34]《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 1981 P60 [35]《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 1981 P62 [36]《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 1981 P35 [37]《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 1981 P62 [38]《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 1981 P36 [39]《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 1981 P38 [40]《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 1981 P17 [4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8).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P108 [4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8).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P323 [43] 此部分参考:张瑞卿.刘少奇与党的白区工作述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16卷 第1期 [4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P115 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裘东盈 00827018

9/9

第二篇: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浅谈

题目:《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浅谈》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20081030001

2姓名:黄玉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实践、从实际出发

内容摘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为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因此,无论是个人的学习生活,还是国家的政策或计划,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正文: 人类的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源泉和基础,意识的产生是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作为世界观的最根本观点,形成的根本的思想方法和路线就是事实求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讲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就哲学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为实践所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把作为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的实践看作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和最高标准。”

当今社会我们正好处在一个高速变化,一个不断变化发展与不断变革的时代,斗转星移、日新月异,我们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使我们的思想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使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摆脱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

因此,无论是我们的个人学习生活,还是国家的政策或计划,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

个人的学习生活

记得从小我们就开始树立远大的理想,有要当科学家的,有要当医生的,有要当飞行员的,有要当律师的,有要当教师的,有要当总统的......还有要拯救世界的,到最后才发现连自己都拯救不了。现在看来觉得是那么的可笑,笑完之余,认真的想一想又觉得是情理之中。小时候由于接触的事物少,经历少,对事物的认识就很浅,更无法想象社会的复杂性,只是凭着一时的爱好,就给自己确立目标.根本没有切合实际地思考,认真地想一想究竟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还有其实现的可能性。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局限性导致了认识的局限性。话再说回来,如果是现在我们就变得实际多了,就像没上高中之前,就会认为自己可以上清华北大,到了高二就想着上重点大学就不错了,到了高三就觉得最多上得了一本的学校,高考完了连自愿都不敢报了。这说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和对自我的认识的深入,制定的目标会越来越贴近实际,符合自己。

那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呢?在《傅雷家书》中讲到:“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当学生的时候,倘若不把马克思主义“身体力行”,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实地运用,那么一朝到社会上去,遇到无论怎么微小的事,也运用不了一分一毫的马克思主义。所谓辩证法,所谓准确的世界观,必须到处用得烂熟,成为思想的习惯,才可以说是真正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锻炼。否则我是我,主义是主义,方法是方法,始终合不到一处,学习一辈子也没用。从这个角度上看,马列主义绝对不枯索,而是非常生动活泼有趣的,并且能时时处处帮助我们解决或大或小的问题的,——从身边琐事到做学问,从日常生活到分析国家大事,没有一处地方用不到。”

“理论与实践绝对不可分离。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马列主义不是抽象的哲学,而是极现实极具体的哲学,它不但是社会革命的指导理论,同时亦是人生哲学的基础。„„我常常有这么个印象,就是一般人的政治学习,完全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生活而学习,不是为了应付实际斗争而学习。所以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什么唯物主义,什么辩证法,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都能长篇大论发挥一大套,一遇到实际事情,一坐到办公桌前面,或是到了工厂里,农村里,就把一切理论忘得干干净净。学校里亦然如此,据在大学里念书的人告诉我,他们的政治讨论非常热烈,有些同学提问题提得极好,也能作出很精辟的结论,但他们对付同学,对付师长,对付学校的领导,仍是顾虑重重,一派的世故,一派的自私自利。这种学习态度,我觉得根本就是反马列主义的,为什么把最实际的科学——唯物辩证法,当作标榜的门面话和口头禅呢?为什么不能把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的道理化到自己身上去,贯彻到自己的行为中作风中去呢?”

我想傅雷讲得很明白,学以致用,学是为了用,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自身实际地去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地从实际出发,才会在对的时间做好对的事情。

国家政策或计划

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上的各民族是千姿百态的,各民族的发展更是千差万别、各有特点,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胜利。

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就中国而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必须根据时代的特征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而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历史上就有过因为没有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而导致了错误。

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斯大林进行了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改革,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当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已经得到巩固和加强后,仍继续沿用这样的制度,就出现了问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导致经济片面发展:工业发展很快,而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某些方面还有所降低;城市中,副食供应不足,多数消费品质量低劣,农村情况更差。面对这一现实,赫鲁晓夫执政后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体制,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他首先从农业入手,开始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播种面积,种植大量的玉米,想以此来增加粮食产量。由于他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没有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大量种植的玉米生长矮小,几乎没有收成。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直接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科学的考虑,没有从实际出发,加上个人又太急于求成,这使得许多从原则上说是正确的改革措施,结果却事与愿违。他还主观地认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了完全和最后的胜利,苏联已进入全面开展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时期,便提出了许多超越现实的口号和目标。最终,赫鲁晓夫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也没能有效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其改革而是失败的。

再看一下我国,在1934年 王明、博古等领导者在突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时,一意孤行,片面地模仿前苏联“城市包围农村”的模式,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国民党要强于中共,就采取全面的攻击,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力量更加薄弱和分散,采取了全面攻击敌人。先后犯了冒险主义、保守主义、逃跑主义,所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中国革命事业遭到严重危害,红军被迫转移阵地,中共开始了慢慢的长征路。

还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大跃进运动,就是由于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也由于部分领导人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实际的调查,就胡乱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还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全国各地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 在农业上,也提出“以粮为纲”。由于忽视了客观 经济规律,忽视国情,忽视实际情况,“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大大失调;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很多人饿死。

以上都是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所造成的错误,当然也有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功典范。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没有完全照搬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的路线,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局面等因素,决定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 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这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思想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的改革开放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这场历史上的伟大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邓小平指出:“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个还不发达的阶段。”他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从本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坚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场伟大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人民得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

还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伟大创举。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是中国近代史遗留的任务,台湾、香港、澳门曾经沦为西方帝国列强的宰割对象,未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邓小平同志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运用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哲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也是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为解决存在着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一个国家实现统一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它为在当今世界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为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与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都是坚持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总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学习并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

《邓小平的人生理论与实践》

香港新闻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回归实践论人类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新解读》

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一版

《邓小平的实践辩证法》

人民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第一版

《邓小平

民族理论与实践》

民族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03410.html

补充说明:由于个人的阅历与理论知识不够丰富,无法自己写好4000多字的论文,从书上和网上借鉴了很多,似乎在东拼西凑,但每一句都是经过大脑的思考才决定写下来的,就算是抄,也是深思琢虑了许久才运的。这像马拉松式的马哲论文,历时很长,但也没觉得好,终究凑合着交上去了,还麻烦老师您费神指点指点。

第三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书上的东西是理论,看得多了,会感到困倦。现实是活生生的,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的幸福和快乐,最终是存在于现实之中。所以理论要联系实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现在的中国人的生存是多么地幸福,多么应该感到快乐和感恩。拿我自己来说,现在我们两口人,住着80多平米的楼房。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夏天下雨,不再担心房顶会漏雨。冬天室内的气温可以达到25度左右,非常地舒适。

现在每天都吃着大米白面,要想吃点玉米面,那是在调剂伙食,是为了健康。现在身上和衣柜里,全是名牌的衣服,又舒适,又美观,又结实。

现在出门,近处可以骑电动,远处可以开轿车。走路上街,全是水泥路,几乎没有一点灰尘。

和小时候的农村生活相比,现在的生存简直就是天堂。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现在的生存和小时候相比,是多么地幸福快乐。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都应该感恩社会,感恩他人。

现在人们之间,可以互相给予一些生存条件的礼物。每次去农村,亲戚都会给拿很多蔬菜和水果。夏天玉米成熟了,可以吃香喷喷的煮玉米;杏成熟的时候,可以自己到树下去摘甜美的杏吃;李子成熟的时候,可以自己去树下吃个饱;苹果和苹果梨成熟的时候,可以在树下品尝甜美多汁的美味。

每次去农村,亲戚都会给拿上很多青菜。秋天可以给拿新收获的土豆,白菜,花生。我们每次去,也可以给亲戚买一些城里的食品,买酥饼,买西瓜,买糖果,买月饼等等。人们之间的生存条件的互相付出,已经成为自然平常的事情了。所以,在生存方面,大家都是好人,都可以互相付出。偷别人一把米,拿别人两根黄瓜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在生存幸福之上,中国人的做人还是不理想的。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有时就会损人利己。你生气了,批评我一顿,我不高兴了,说你几句。这是因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还不发达,人们的情商还不够。所以在有不良情绪的时候,不会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调节,于是就会野蛮地去伤害别人。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预计会成为现代化强国,到那时候,中国人的做人应该会有一定的提高。对我自己而言,现在应该感受和感恩生存的幸福,然后努力提高自己的做人境界。别人可以伤害我,但是我不能去伤害别人。在我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调节,而不能去伤害别人,来平衡自己的心理。这不容易,但是我应该做出努力。改变社会是无法靠我一个人完成的,但是我应该努力改变自己,并且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大家的身体健康,也不是很好。但是,现在的社会,这个问题还没有突显出来。将来人们的做人科学了,做人条件发达了,大家都心情美丽了,身体健康的问题才会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学习是为了现实的应用,了解现实,改变现实,提高现实,正是学习的目的。

2017 11 3

第四篇:一切从实际出发案例

《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案例

王琼瑛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发表看法和互相交流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并懂得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步骤:

步骤一: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

教师将以下四个材料的内容,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 同病施同药,效果却不同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一次,有两个做小买卖的人找他看病。他们都是在路上被大雨淋了,头痛、发烧、咳嗽、鼻子不通气。张仲景给他们每人开了一帖麻黄药。第二天早上,一个病人吃了药,出了一身汗,病已好了一大半;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出了一身汗,病却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细进行了分析研究,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差不多,但一个人看病时没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汗。没有汗的病人吃过药发了汗就好了;原来有汗的病人再吃发汗药,汗就出得太多了。于是,他另换了一个药方,这个人吃药后病也很快好了。2. 寓言故事:按图索骥

伯乐是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年老后,他的儿子很想继承这项专门的技能,以免失传。他把伯乐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垒起的酒药饼。”他就根据这条出去“相马”结果找到了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对父亲说:“总算找到了一匹马,额头、双眼同书上说得差不多,就是蹄子不像垒起的酒药饼。”伯乐听了,哭笑不得地对儿子说:“你是找到了一匹好马,但它太会跳,你可驾驭不了啊!”。3.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举行了一场电影招待会,放映中国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总理批评这位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周总理只要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你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译只作了3分钟的说明,观众便看得如痴如醉,外国朋友高度赞扬这部中国戏剧片。

4.随机应变的“烟灰缸”

浙江省一厂家曾生产了一种质地和造型均不错的烟灰缸,大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过了一段时间,产品渐渐受到冷落,原来这些国家寓所里普遍安装了电扇,电扇一开,宴会就飞起来,很不卫生。他们马上试制了一种口小、肚大、底深的新式烟灰缸,果然又受到欢迎,但好景不长,销量再次下降,原来情况有发生了变化,有些国家的居民室内安装了空调,主妇们嫌口小的烟灰缸不好清洗,为此厂家又设计出一种口大而底深的新样式,再度占领了市场。

教师在学生阅读时给出阅读思考的题目:

(1)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说明什么?(2)伯乐的儿子为什么会闹出此等笑话?(3)从电影招待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什么启示?(4)烟灰缸重新占领市场说明了什么? 步骤二: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

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同样患了感冒,由于发病过程中症状不同,用药就要有所区别。张仲景没有从两个人不同的实际出发,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对症下药,致使一个病人病情加重,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但是,张仲景到底不愧是名医,它没有止步就事论事,而是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经过努力,逐步把感冒分成六类八型,发展了“辩证论治”的中医理论。

伯乐的儿子迷信《相马经》,从书本出发,死记硬背,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不去认真了解事物的真相,凭掌握到的一鳞半爪材料,便贸然下结论,一直闹出了笑话,把癞蛤蟆当成千里马找来了。这是一种主观主义态度。

外国人对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知之甚少,而对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很熟悉,对中国戏剧知之较少,而对于歌剧却很熟悉,周总理从外国朋友的实际出发,来介绍中国传统名剧。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该厂家坚持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该厂家根据市场需求,坚持发展的观点,追求卓越,努力创新才使其产品长盛不衰。主要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道理用到实际生活中,就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这是遵循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否则从主观想象出发,或从书本的条文出发,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是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第二步骤的操作,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是,要让学生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要急于归纳。每个材料的归纳总结,教师要与教材的观点密切结合。如果学生有好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步骤三:结合上述材料讨论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继续分组讨论,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第一、重视调查研究。只有真正地把实际情况搞清楚了,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否则,那是办不成事情的。

第二、全面掌握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要力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各方面的基本事实,而不能满足于一鳞半爪、零星的和残缺不全的材料;要力求重点地掌握有代表性的关系到全局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以为只有本单位、本人的情况和要求才叫做实际,忘记了还有更大范围和更为重要的实际,尤其是国家的大局和人民的利益。否则,便是丢掉了更为重要的实际。

第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够自觉地做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做到从实际出发。

第四、有务实的态度。所谓务实的态度,就是讲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那种说假话、大话、空话,弄虚作假,都违背了务实的态度,是非常要不得的。

在教师归纳中,用多媒体展示两个材料,进一步说明从实际出发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有务实的态度。

1.“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早年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0年春天,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后,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召唤,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定决心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去。就在这一年,他同200多位热爱祖国的留美学生一起,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当时年仅27岁。从此,邓稼先同刚从欧美各国归来的前辈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恒武、王淦昌等一起工作,把整个身心都献给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事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创造了奇迹,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的时间,苏联用了五年,法国用了八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

邓稼先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国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他长年不能与家人一同生活,但他从不向组织题任何要求,为了使祖国的国防早日强大起来,等稼先及他的亲人们默默的忍受了个人痛苦,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一次,他在杭州参加一个会议,有人问他:“老邓,凭你的水平和资历,你完全可以把日子过得舒坦一点,到国内国外讲讲学,游览一下名胜。你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条路,甘心在如此艰苦的岗位上工作呢?”他回答说:“是呀,到处转转,当然好。但是,一个人总得为人民多干点事嘛!”邓稼先为发展我国的物理科学研究事业,特别是新中国的核事业,建立了卓越的成绩,成为“两弹元勋”。

2.诚实小卫士

上海有个小学生叫小月,有一天她心情格外沉重。因为,她书包里放着的那张“防非典情况调查表”上,有爷爷帮她填写的不实之词。到了学校,她忐忑不安。眼看老师要来收那份表格,她鼓起勇气,将“家中是否接待过外地人员”一栏中爷爷填写的“无”字划去,用铅笔写上“外地表姐来过”的实情。经过询问核实,老师要求爷爷将小月领回家,进行为期两周的医学观察。爷爷原本就是怕小月要留在家中观察,才隐瞒了接待过外地访客的实情,这一来,谎言被揭穿,孩子的功课要受影响,他当然很恼火,就在校门口责骂了小月。小月哭着被领回了家。小月在家中着实收了委屈,可是,小月在学校却“红”了。她勇于讲真话的事情在学校被传开,大家称赞她是“诚实小卫士”.萨斯病毒的突然袭来,像大自然的许多灾难一样,无法预料,让我们措手不及。因此,灾难一旦发生,就应该及时得让人们了解灾难的真相,采取必要的措施。欺骗和隐瞒只会加重灾难,尤其是传染病,更是刻不容缓。北方某地有位老人与一萨斯病人接触,需要隔离,调查人员要求家属提供与老人接触的名单,家属坚决不说实话,结果一家7口感染,3人死于萨斯,更多的人为此隔离。谎言最终都要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第三步骤的操作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步骤四:教师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十多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准确的把握,做到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步骤五:组织学生讨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案例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情景对话:从前,有个牧师劝穷人信教。

他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愿下地狱?”

穷人回答说:“唉,看吧!哪边的玉米面便宜,就到哪边去吧!”

问题1: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A: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五篇: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全方面、多角度的谈谈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解。

关键字:实事求是

原因

怎么做

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主观要符合客观,人们的思想意识要如实地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不能客观符合主观,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识来取舍或剪裁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核心是坚持实事求是,不能颠倒事实,搬弄是非。

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要注重实际,从事实出发。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应联系实际,以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上的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同时,看待问题应从“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一切从实际出发

最终我们依靠这样正确的战略最终打败了侵略者,进而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所选择的富强之路是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从

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就必须对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著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佳句,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而赵括因盲目迷信书本留下的“纸上谈兵”的惨痛经历,也足以让我们引以为鉴。从我们的切身体会来谈,就如做数学题一般,定理了解的再充分,不经过解题的实践,就不能牢固的掌握;一个新的题型,听老师讲解十遍,不如自己实际地做一遍来得清晰明了。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最基本的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兴趣,确立最符合自身利益的人生规划,努力为之奋斗,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只看眼前利益而随意改变自己的初衷,也是不被推崇的,也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本意

首先,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具体的实际,做到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应从小入手,切莫远离具体的实际情况,盲目采取措施。例如,分析一个苹果,要观察他的颜色、形状,种子,再进一步嗅苹果发出的味道,最后亲自品尝。我们可以得出,苹果是近圆形的、红色水果,同时能散发清香,吃起来香脆可口。其次,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全面的实际,做到从全面的实际出发。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的两面。看问题,既看到一方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每种制度都有利有弊,每种行为都有好有坏。因此,分析问题一定的全面,切莫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然后,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做到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历史的长河源源不断地流淌,从过去而来,必将驶向未来。在这中间,有一条约隐形的纽带将历史串联起来,没有什么东西能将之隔断,它是客观存在的联系,同时在同一阶段他又要其他事物相联系,不断地发展变化。

最后,从实际出发还要反对主观主义。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一是经验主义。前者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后者的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两者的共同毛病就是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因而也就做不好工作。从主观出发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

一切从实际出发

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我们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的多个角度与层面、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从实际的总和去正确把握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科学理论,指引我们的民族穿越了黑暗,引导我们的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现在它也将指引我们大学生走向成才之路,成功之路,为我们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指引方向。

下载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群众工作(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切从实际出发——略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群众工作(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现在拥有的条件一定要加以把握与利用,摸不到的东西尽量先放在一边。宏伟的事业不是说我们永远都做不到,只是现在的底子太薄,我们需要慢慢积累。 不尊重实际是我们走弯路与失败......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2)能够运用实事求是和一切实际出发的方法去认识世界......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具体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第一,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案

    重点难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1.(1)是什么?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 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 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①必要性:物......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程名称】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计划】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2. 能力目标: 理解从实际出发、尊......

    工作中如何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工作中如何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去干工作?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根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所包含的哲学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课)练习

    第一课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

    论中国国情和一切从实际出发范文合集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的国情和政策出现了巨大转变。但新的社会问题及矛盾不断出现,以及我国面临一系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