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分析 讲义

时间:2019-05-14 05:0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策划分析 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策划分析 讲义》。

第一篇:新闻策划分析 讲义

新闻策划分析

讲义

伴随着刚刚过去的一串儿时熟悉的声音,也请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小组的有关“六一”儿童节新闻策划的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特定日新闻策划的方法。我们说,特定日新闻策划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一、宏观把握,微观着手,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特定日新闻策划,然后要回到老百姓身边;

二、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新旧对比就可以说是挖掘旧新闻的新闻潜在价值,和现在的新闻产生对比,从而产生新闻效果。读旧闻写新篇,利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手法,增强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和贴近性

三、新闻策划内核的人文情怀。从本质上讲,人文情怀只是一种意识,好的新闻策划应当有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在里面。特定日更是如此,特别是一些英雄的特定日新闻策划。

四、横向比较,将报道做广

五、新闻报道策划的个性化。节日、假日、纪念日等一些特定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时间上来说,特定日的报道每年都有;从空间上来看,每个媒体都会对特定日进行报道。这两个前提限制了对特定日报道策划的出新。1内容上出新,选的内容要有代表性,要能吸引受众的兴趣。2形式上出新,采用不同往常的写作,版面形式。3对于重大题材的报道,要提前占有详细的材料。

依据以上五种对特定日新闻策划的方法,我们分析了为西部的孩子庆祝“国际六一儿童节”的大型公益活动的新闻策划(调出此新闻策划)

这个新闻策划大致讲的意思是:天津黄土地旅行社全程出资,让西部的一些儿童到天津过“六一”,并在这一事件中报道了许多具有人情味、贴近性的新闻。这家旅行社联合不少媒体,利用了“特定日”的原有的公众效应来“造势”达到策划的要求及其愿望。旅行社借助“六一”这个特定的日子并找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事件、人物、产品、故事、传说、影视作品、社会潮流等,策划出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利的新闻事件。比如: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还出资让 参加活动的一名唇腭裂患儿成功接受了手术,关注了西部儿童的生活,唤起了人们对西部的关注——同是祖国的花朵,但是西部儿童和发达地区的儿童过着完全不同的六一,所以该旅行社借助事实做出新闻策划,既在新闻中宣传了自己,又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结合特定日新闻策划的方法,我们对这则新闻策划的案例做出以下分析:

一、该旅行社能从宏观把握,微观着手,它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国际六一儿童节的这样一则新闻策划,然后要回到老百姓身边,回到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二、他们善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将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提出来,用新旧对比来挖掘旧新闻的新闻潜在价值,和现在的新闻产生对比,从而产生新闻效果。读旧闻写新篇,利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手法,增强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和贴近性

三、新闻策划内核的人文情怀。从本质上讲,人文情怀只是一种意识,好的新闻策划应当有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在里面。如策划中有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为甘肃省患唇腭裂的高鹏小患者进行了免费的手术治疗,手术非常成功。2001年5月31日,由王祖淦先生精心策划和巧妙设计,西部的孩子们来到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看望正在接受治疗的高鹏小朋友。

四、横向比较,将报道做广,该策划涉及到很多媒体和事件人物等等。

五、体现了新闻报道策划的个性化。节日、假日、纪念日等一些特定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从时间上、空间上都赋予这侧新闻策划不同的意义。时间:六一儿童节,空间:天津、西部。

同时,该策划还做到了三新:

1、内容上出新:选的内容有代表性,能吸引受众的兴趣,贴近受众,特别有人文关怀。

2、形式上出新:采用不同于大多数媒体往常对儿童节关注的写作角度和版面形式。

3、对于重大题材的报道有新变化:看似只是一个儿童节的新闻策划,但却可以将其看做一个开发西部的热话题,现在借“六一”之势来造国家关注的西部开发建设西部之势,用小事件体现大题材。

不过我们从分析“六一节”的相关策划看出特定日新闻策划存在足多的问题:

1、新闻媒介策划同质化

2、新闻报道策划的异化

3、新闻活动策划商业化 比如:

既然存在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

1、找准本媒体定位,突出差异性

2、新闻报道策划基于“实”而始于“新”。

如此则案例,虽然进行这样的策划,能够提高此旅行社的知名度、美誉度,让其获益良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它是基于事实做出这个新闻策划,并且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接下来,请看Google公司在儿童节这天,对自己网站logo的一个美化:

六一是波兰、俄罗斯、中国、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少数几个原来或现在号称是“社会主义”的国家的国际儿童节,谷歌在波兰首页(国家域名大全)上线了庆祝Logo(见上图),一个小女孩抱着一个皮球代替了字母“O”,而两个男孩在钻着字母g玩耍。

其实Google公司这里也体现出一个人文关怀:关注着你们的未来,你们祖国的花朵„„

其实,关于庆祝六一的案例特别的多,如:

驻芬兰使馆举行“六一”国际儿童节开放日活动

2009年6月1日,中国驻芬兰使馆内一片欢声笑语。使馆为中芬小朋友举行了开放日活动。来自使馆所在地的幼儿园、国际小学以及邻居的小朋友及家长、老师同使馆小朋友共约70人共同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该给孩子选一套什么样的书?

广州市文化局在越秀区少年宫举行了一场“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广州地区阅读展示”活动。2009年4月到2010年4月,是我 国第一个“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作为一个历来十分重视读书教育的国家,“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这样的劝学诗句仍然是现代很多家长们的心声。然而,当读书仅仅变成繁重的功课压力时,少儿阅读量不够、阅读面过窄所引起的种种弊端也随之产生。

第二篇:《新闻写作知识》讲义

医院通讯员业务学习资料

一、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把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从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所著《德国新闻事业》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多年。若以美国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兴起为标志,也仅为一个世纪左右。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迟于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行。由于该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对象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些著作的提法或者分类并不统一,但它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国的新闻理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新闻学理论,但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 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四)新闻语言

在写新闻时,有的作者常用写散文或者写评论的方式写新闻,其实,它们之间的语言要求是不一样的。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评论语言是说理性语言,新闻语言则是表述事实的语言。

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1、客观。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情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通常表现为: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即客观地描述,而不随便下结论,或者评论;新闻中一般不使用评议性的语言,即使是评述性消息,作者的评述语言也极少,多讲究分析对比,然后自然将极其精练的评述语言自然落笔。

2)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举例: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最高温度已达15℃,这是用数字进行限制;如果写成: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大家感到比前些日暖和很多,这就成了形容词性,不宜用作写新闻。

3)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把一些事件或者现象以第三者身份客观描述出来,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

2、确切。确切,就是准确,贴切。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除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新闻的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于精确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确切。比如,“近200吨”比“几百吨”,“30多厘米”比“几十厘米”要精确。

3、简练。新闻以简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应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正如鲁迅说过,“简洁的文字,有着穿透读者心胸的力量”。写新闻提倡写短句,说短话,强调简捷直叙,少曲迂回,尤其忌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避免。

4、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这是新闻语言的又一特色。新闻语言讲究朴实,就要“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

5、通俗。新闻语言的通俗,要求从读者(听众、观众)的认识水平出发,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形式,即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在写新闻时,用语不以作者的认识标准为准,也不以行业内的认识为标准,而应是最广大的读者认识为标准,对一些特殊用词,或者专有名词,应加必要的注释。

二、消息与通讯的特点与区别

(一)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7)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比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就有如下一段描写:

„„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藏北大草原那雄浑、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他面前: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近旁,一座座用石块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以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三、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组合成为从外部看,一般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标题新闻、简明新闻除外),而背景和结尾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

新闻按照结构方式通常可分为三种: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和散文式结构。1)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的第一段是导语,是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概括,然后按照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

从结构布局上看,消息最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是其它新闻文体所不具备的。倒金字塔式结构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它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优点有:最能体现新闻性;开门见山,概括性强;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新闻欲”;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它的缺点有:过于标准化,程式化,缺乏多样性,往往略输文采,愈到后面愈显得无力,有“虎头蛇尾”之嫌;比较容易出现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此现象应力争避免。

2)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是按事情发生的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情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

金字塔结构的优点主要有:行文构思比较方便;可以保持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它的缺点有:可能比倒字金塔的篇幅可能多一些;容易显得平铺直叙;有些题材从头说起,容易显得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3)散文式结构。散文式结构,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的写法。

(二)消息的标题 消息标题从形式到内容与任何文体的标题不同。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具体、涵义明确、鲜明引人。标题把消息的核心内容概括、浓缩成几个词(短语)或一句话,使人一目了然,且过目难忘。

消息的标题,不仅有主题,还有引题或者副题,内容重要的消息,有时兼有主题和引题、副题。主题字号最大,最突出,处于中间显要位置。引题用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副题用以补充交代事实或问题,说明主题的来源和依据,有时也用来说明或注释,甚至是全文提要。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标题都应该准确、清楚、简洁、生动。切忌空、偏、烦、板,努力做到求实、求准,求简、求活。

消息的标题与通讯的标题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标出了新闻事实,消息要求在标题中写明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简洁明快;通讯的标题可以标出事实,也可以不标出事实。

(三)消息的导语

导语写作来自于电报。1844年,美国油漆匠出身的科学家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1851年,美联社首先将它用于播发新闻电讯。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许多重要新闻需要及时报道,然而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电讯稿经常是仅仅发了一半,由于战争或者电讯的缘故,由于时间宝贵机会宝贵,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首先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发出去,报社编辑部只要能够收到稿子第一段,就可以当成一条短的消息进行报道,这样,客观需要逼着记者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此种写法得到读者和新闻界的肯定,由此,新闻的导语逐渐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倒金字塔写作结构的发展。

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它往往是一篇消息内容的核心和精华。

在通常的情况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导语便是开头第一句话;有的消息段落很简短,其导语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段落。有的消息也可以没有导语,比如一句话新闻。

导语是消息体裁的显著特征,也是写好消息的一大难点。

导语的写作非常重要,在新闻界有一个说法,报纸编辑最见功力的重要方面是制作标题;记者写消息最见功力的是写好导语,导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编辑对稿件的取舍。生动的导语相对于新闻好像蝴蝶相对于花丛,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曼彻尔也曾说过: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琢磨导语。导语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是又是什么,并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 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应有新闻事实,避免与主体内容的重复; 4)交待消息的来源和新闻的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写导语的基本要求:要实在,忌空话;要简练,忌冗长;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导语的写作方法多样,可以有叙述式,评述式,描写式,设问式等,其中叙述式导语用得比较多。

1)叙述式导语:又称直叙式导语,用直接叙述的方法,简要地写出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如:“我国音乐界第一个学术性团体——聂耳星海学会昨日在武汉成立。”[叙述式]

2)评述式导语: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进行评论,说明意义,进行判断。这类导语又可分成“结论式”、“评论式”、“提问式”三种类型。如

新华社北京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电 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评论式]

目前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贫困的“第四世界”?有!尽管在这不断繁荣的年代里不多见,然而它却一直存在着。„„[提问式]

新华社记者报道:北京人的生活节奏变快了。过去那种“工作不象工作,休息不象休息”的状况正在改变。[结论式]

3)描写式导语:对消息中的人和事,或现场环境作简洁形象的描绘,渲染气氛,以达到某种情绪效果。如: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八日电 一盆盆翠绿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一千五百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描写式] 4)引语式导语:也叫摘要式导语,引用或摘录文件、公报中的关键材料或消息中人物的言谈,以突出消息的中心。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 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四)消息的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消息的背景

消息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我们写新闻人物,必须向读者交代这个人物的经历和社会关系;我们写新闻事件,也必须向读者介绍这一事件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新闻背景的种类很多,诸如:历史背景、时代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人文背景、民族背景、知识背景等等。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类型:

1)历史背景。恰当地交代消息中主要新闻事实或其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的历史状况,以有助于读者了解人和事的全貌,增加其新闻价值。如毛泽东同志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背景是介绍南阳的历史状况的:“南阳为古宛城,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使人们对南阳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认识更清楚了。

2)地理背景。有些新闻涉及国内外的有关城市、地区,而读者不一定知道,有必要适当介绍有关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

3)人物背景。当新闻中出现读者不熟悉的新人物,或者过去熟悉,由于时间久了印象不深的人物,就需要介绍人物的概况,作为背景交代。

4)事物背景。指介绍一些新事物、新成就的有关资料,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些事物的意义和它的价值。尤其在科技报道中,对新技术更需要作背景介绍。交代背景的方式在消息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1)说明与解释。通过背景交代正确地揭示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全局与局部等。2)交代与补充。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联的一些材料又不得不加以交代和补充,就得运用背景。

3)衬托与对比。

(六)消息的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七)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四、通讯的写作

(一)通讯的涵义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西方传媒中没有“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有几点区别:从容量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小,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较严,消息选材宽。从结构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从表达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灵活自由,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二)通讯的特征

1、容量大: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2、样式多: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

3、写法活:结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有些教材将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作为通讯的特征,并不准确。新闻性是通讯所具备的,但与其它新闻体裁无相异;文学性也非每篇通讯必备;通讯固然在表达方式上灵活自由,议论、抒情的运用多些,但通讯毕竟仍以叙述、描写为主,很多通讯并非一律要直接体现“报道者”的意志,而应以客观为佳,故评论性也非通讯之特征。

(三)通讯的类型

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1、访问记。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过程为主线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强,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2、专访。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问题、特定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涉及面不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3、新闻小故事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要求一“小”,二有“故事”,三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繁多人物,不必横生枝节,求精悍、生动。

4、特写。将生活中某特定画面放大,集中突出描绘事件和人物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强烈感染。

5、大特写。抓住社会热点事件、人物或现象,对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

6、集纳。把表现一个主题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7、侧记。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8、巡礼。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的主题: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列宁在做新闻编辑工作时,很重视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讯确立主题的准则。

“政治上重要的”,即指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也就是吃透“上头”。“为大众所注意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即要吃透“下头”。“涉及最迫切问题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 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2、通讯的结构: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今夜是除夕》。开篇后,分别写了五个地方的人们做着日常工作的情况——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如《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头版头条《浦东,璀璨的“双桥”格局》就是如此。文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揭示“双桥”格局的三个侧面:南浦、杨浦两座桥――基础建设由小到大的跨越;金桥、外高桥两座桥――城市经济功能由低到高的跨越;改革、开放两座桥――城市开发机制由旧到新的跨越。

群相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

对比并列式。将正、反的人物或事件并列,从对比中见主题。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3、通讯的表达方式。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

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描写不能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修饰和夸大形容,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处作诱导、关节处作渲染、衔接处作粘合、结尾处作点晴。其旨或在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使事实、形象生辉;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通讯语言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有实录性,不可虚拟。

4、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可写正面人物,如先进、英雄、有突出贡献的人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几点需注意: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二忌“有魂无人”。即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三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没有特色。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应用“水涨船高”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五是写“全人”。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指既要写关键性“大”材料,又不忽略小事、琐事“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既有“正像”又有“反像”,有七情六欲。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父母病危不回家、妻子难产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说“对不起”;做菜时,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它展开。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此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A、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写作前,应分析手头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B、写好事件的高潮。没有高潮,事件就“死”了,就平淡无味。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处,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C、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事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D、在记事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

(3)工作通讯:是谈工作经验教训的通讯体裁,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工作通讯侧重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要反映新闻事实,往往带有现场活动。这使它区别于一般总结性文章并和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同的方面。它与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异处在于:要将事实作经验性概括,对问题发表议论,对矛盾提出解决办法,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工作通讯写作要求有三点:一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如社会前进过程中新冒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而未引起注意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注意的问题等,都是有现实性的问题。二是具体、透彻地阐述问题和经验。三是夹叙夹议,有理有据。或用议论作点晴之笔,点出问题之所在,或是运用背景材料同事实对比,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或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其议论应求深入浅出、有理有据。

(4)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

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灵 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

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A、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风貌通讯重写新的见闻,能提供新信息、反映新变化。着眼于“新”和“变”,写出事物的新情况,揭示事物的新变化,是此类通讯的重要特征。

B、善用对比衬托。写新要突出“变”,通常运用背景材料,选择事实和数字,作今昔对比,这是较常用的手法。有时还可用民谚、故事衬托事物变化。

C、丰富知识,增添趣味。风貌通讯常运用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也应注意以扣主题、关联现实、恰到好处、避免冗杂。

D、叙论结合、情景交融。风貌通讯可灵活调动多种表达方式。边叙边议,叙论结合;也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

我们在动笔写作一则新闻之前,有一个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写这则新闻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入手来表达这个主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面对成堆的事实材料,就无从下手,具体写作流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就无所凭依。

(一)主题的提炼

古人作文很讲究立意。唐代文学家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这里的“意”或“主脑”,以及古人另外常用的“旨”、“志”、“神”等,就是指文章的主题。

新闻作品的主题可以解释如下:它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也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核心。

主题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现实生活异常丰富,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众多的、复杂的种种主题。我们不能抓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主题必须有所选择。我们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首先应抓住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新闻的主题应是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主题。它与全局的形势紧密相联,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选择主题要考虑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次,选择主题不仅应当是正确的,而且要合乎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炼主题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无目的报道,新闻主题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标准: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鲜明,是指记者对新闻所报道的人或事,要有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应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主题集中,是指新闻主题要单一,要抓住要点,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切忌贪大求全。一条新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时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去。所谓“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点,以小见大”等,都说明这个道理。

主题的提炼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新闻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一个飞跃的过程。准确地达到了对新闻事物全体的、内部规律的、完整的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么,这个主题就深刻了。

(二)角度的选择

客观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多面性决定了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它;而每一个角度各有其不同的用意、动机和出发点,不同角度所反映的关于事物的特征往往不一样,所蕴含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所谓新闻的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入手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如何选择最佳的角度呢?首先要选择能切中要害的角度,切中要害的角度往往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因为这个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最能表现出问题的实质。从这个角度报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选择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新闻作品的主题本身,大都是严肃的,往往缺乏趣味性。但写作时记者要善于通过角度的选择,把严肃的新闻事实中的趣味性因素突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使读者乐意接受。再次是选择读者最关心的角度,与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自然是读者最关心的事。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后还应选择有新意的角度,俗话说:“文章切忌随人后。”新闻贵在“新”,除了立意新,还要角度新。

(三)新闻选材 新闻选材的具体要求主要有:新鲜生动的材料;有积极作用的材料;独具特色的材料;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四)新闻的由头

“新闻由头”中的“新闻”专指消息。也就是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报道体裁才需要“由头”。而其它的新闻报道体裁如通讯、报告文学等是不需要“由头”的。“由头”,是消息所特有的。

消息为什么需要新闻由头,这是由消息的“新近性”这一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有些重要事实,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值得报道,但事实发生的时间过去已久或跨度较大,要把事实报道出来,还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

寻找新闻由头总的原则是:新闻由头的事实要是新近发生的变化,要与所要报道的事实有本质的联系,要有利于消息主体部分的展开。

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不同的消息,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不同。

一般地,值得报道的各类事件和活动只要及时抓住报道,就不存在寻找新闻由头的问题。但有些事件和活动发生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被记者或通讯员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些事件和活动报道出来,就要在系列性的变化中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如何采写好医院新闻

经常有通讯员问,我就在那么小的范围内,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的稿件?我周边每天所干的就那么几件事,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其实不尽然,只要善于捕捉,一定会写出有质量的稿件来的。

1、急诊室里抓新闻。医院急诊室是医院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窗口,一些突发性和社会性的新闻都发生在这里。许多媒体都深知这一点,他们都会蹲在急诊室里捕捉新闻线索,可见急诊室是最易、也最能抓新闻的场所。每个医院急诊室可以说是故事不少,我们很多稿件就是从急诊室里采访写出来的。所以,通讯员特别是门急诊的通讯员要重视急诊这个窗口。

2、临床科室跑新闻。一些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的应用都发生在临床业务科室;方便患者的新举措、情暖患者的感人事迹,医护人员的任劳任怨,也都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的,所以,临床科室是产生新闻的地方,通讯员要经常往临床一线科室跑,临床一线的通讯员更要注意抓住身边的点点滴滴,提炼升华出好稿子来。

3、文件总结找新闻。医院及其所辖院办、党办、医务科、科教科和护理部等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工作总结、简报等,都反映出医院各方面的工作信息,从中可以找到所需新闻素材和线索,有的可直接写成新闻,有的依据线索再进行采访后即可写出新闻。所以,通讯员应注重这些文件的搜集和阅读。

4、各种会议听新闻。医院召开的院周会、总结会、学术会、继续教育学习班等,有的本身就是有新闻报道价值,如承办的有国内著名学者参加的某学科全国性、全省性学术研讨会,听会后便可写出新闻报道;有的可以从中获取报道线索,如医务部门举行的某项新技术筹备会、某项新药验证会,可根据线索追加采访,写出稿件。

5、新闻媒体看新闻。作为医院,新闻报道题材较窄,可以多注意各家媒体的报道,从中找出由头,据此写出大家特别关注的相关文章,采用率非常高。通讯员要关注主要卫生媒体,从中捕捉新闻线索。

总之,只要您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勤于练笔,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

第三篇:新闻评论讲义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编辑部或作者个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1、论题的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指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做出反应或表明态度。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2、论理的思想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说什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它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3)新闻评论的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素

新闻评论本质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主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构成。

1.论点:也叫立论,是作者提出的基本主张或重要观点,可以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两种,在一篇新闻评论中,总论点是作者对某个新闻事件总的看法,所以必须要有。而分论点是为了把总论点论述清楚而进行分条阐述,看生可以根据实际写作情况而定,分论点可有可无。

论点提取的几大要求:

(1)论点要正确

意思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评论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枉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一意孤行。

(2)论点要有针对性

由于考试时间有限,且有字数要求,所以要有针对性,一针见血,直切主题。

例如每年公务员报考热,但弃考十分严重现象。原因何在?考生在提炼论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提炼出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谈谈公务员体制改革问题;人生价值实现的问题;以及现代年轻人的正确的择业观的问题,才会具有针对性。(3)论点要有新意

在写作时,论点的新鲜十分重要。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从一个新鲜的角度去分析新闻材料,且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让考官眼前一亮,就能赢得高分。

2.论据:论据是说明论点的理由、根据,是为了证明论点存在的合理性的事实和理论。论据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历史资料以及统计数字,是生活中存在的,有依据可循的。

理论性论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后制定的所有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有现行的法律法规,科学的定理定律;大多数人接受的权威意见,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成语等。论据选取的几大要求:

(1)论据要恰当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重要材料,所以要恰当、合理。

(2)论据要正确

所选择的事实性论据还是理论性论据都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可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凭空捏造,只有论据真实,才能是新闻评论更具有权威性。

(3)论据要典型

新闻评论的好与坏不在于罗列的论据多与少,而贵在论据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例如在评论老人用捡垃圾换来的钱献爱心的新闻时,有的考生则把好人好事献爱心的事例简单的列举了几个,雷同且毫无新意。然而有的考生只是举了正反两个事例,在对比中加入自己的分析论证,即结构简单又逻辑清晰,对比中彰显说服力。

但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其实反映出考生写作论据的缺乏,原因在于考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必要的知识网。建议考生平时多看新闻,多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多阅读有哲理性的文采,开阔视野,才能旁征博引。

3.论证: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篇评论文章只有论据还不够,必须要让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这就要发挥论证的作用,用搜集来的论据去证明论点的合理性。论证的过程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所以段与段之间的安排要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感。

论证方法:

(1)例证法

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加以论证的方法,把事实性论据和论点结合起来,拿事实性论据来证明论点的合理性。

(2)引证法

通过引用理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利用理论性论据建立与论点的关系。

(3)反证法

通过列举与论点相反的实例加以论述的一种方法,通过反面的论述来突显出正面效果,效果更加。

在一篇新闻评论文章里,论证方法可以多样化,例如上面提到的三种方法都可以交叉使用。

四、新闻评论写作技巧

新闻评论写作看似很简单,只要针对某一话题展开分析论证,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但是在真正的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考生们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评论文章并不容易,例如前面说到的选题角度要新颖论据,要有说服力,论证过程要严密等,全都有些困难,所以接下来要讲解新闻评论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例如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该如何命名?开头部分怎样布局?中间部分如何结构?结尾部分如何总结等等,考生们要掌握好这些方法和技巧,加上平日里的刻苦练习,相信可以轻松应对新闻评论写作考试。

1、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如同议论文的题目,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起着体现中心论点,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相当于文章成功了一半。新闻评论的标题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具有较强的主观倾向。

拟定新闻评论标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文一致

新闻评论的标题要与评论的内容一致,也就是说评论的标题是从材料中高度提炼出来的,评论内容要围绕标题,论题展开分析,推理和论证。

(2)意向鲜明

标题中应该有较为鲜明的是非判断和价值标准,能够表现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言简意赅

新闻评论的标题句式要简单、精炼,文字要高度概括例如《勤能致富》。

(4)生动抓人

运用多种拟题技巧和修辞手法,使新闻评论的标题生动吸引人。

a.变换句式法:陈述变疑问,陈述变假设,例如《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解决不了》《假记者都像陈永州》。

b.活用成语或俗语法:直接引用成语,俗语或对其稍作修改,或谐音拟定。例如《吃一堑长一智》《交通事故猛于虎》《岂有此“礼”》。

c.巧用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例如《怎样才能把“蛋糕”分好》《苍蝇老虎一起打》《山秃了,钱多了》。

2.开头: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是阐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所以要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亮出观点与态度,让受众明确作者的表达意义,并引人注目,新闻评论的开头要开门见山,引人入胜,不要含糊不清,拖泥带水,切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新闻评论开头部分的写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摆出结论

在开头就表明出自己对新闻热点或某一社会热点话题的看法。例如有关中国式过马路的话题,这文章开篇就亮出自己的态度,即这种过马路的方式十分错误,是不可取的。

(2)提出问题

由事入题,提出问题,沿着问题去推理论证。例如关于老人摔倒服不服的问题,在文章开篇处作者就该自己先提出问题,即老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然后再由问题一步一步去论证,最后亮出自己的结论。

(3)交代意图

新闻评论起着发表意见,引导舆论的作用,所以开头部分也可以把评论的意图交代清楚。例如关于陈永州的新闻话题,文章开篇可以这样写,在记者节到来之际,很多评论员拿刚刚出事的陈永州说事,企图告诉广大新闻从业者,作为新闻媒体的喉舌,我们要有新闻职业操守和素养、3.主体:主体即新闻评论的中间部分,这一部分是论据的安排,在这里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考生只要记得中间部分是推理论证的部分,论据不在多,贵在精,要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4.结尾:新闻评论的结尾同样要简洁,凝练,既不要拖泥带水,更不要空话,套话。在考试中,结尾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呼应开头

所谓的收尾呼应,即重申自己的观点看法。

(2)发出呼吁

对某一问题发出呼吁,起到舆论号召的作用。

(3)引发思考

在总结全文论点的基础上,使读者产生思考的空间。

考生们在掌握好新闻评论的标题、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的写作技巧以后,可以有自己的行文风格,这样的新闻评论才不会太死板。再者新闻评论贵在“评”,有推理,有论证,摆事实,讲道理,要言之有理即可,在语言上要做到严肃而不失生动。

五、新闻评论写作注意事项

1.深入思考后再动笔

考生在写作新闻评论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出的材料。如果给出的是社会热点话题,则需要找出材料里的有效信息之后,再进行深入思考与构思,在进行思考时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例如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什么?这则材料反映了哪些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些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几个?等等。深入思考以后再动笔,找一个新颖的角度去写,这样的新闻评论才能脱颖而出。

2.留意生活中的小话题

通过研究这几年考试题型,发现一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负能量的社会现象,第二种是正能量的事迹,第三种是中性材料。11年考察的是学生动手书写汉字能力的退化问题,12年考查的是拾荒老人捐款献爱心的话题,13年考察的是交通规则中闯黄灯该不该罚款的问题,14年考察的是相声演员郭德纲发微博含沙射影骂去世电视台台长的话题、通过这些考题我们可以看出,考试中真正考察的并不是那些宏观巨大的新闻话题,反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问题,或者是一些比较热门的社会现象,所以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留意。

3.观点态度要明确

一般情况下,负面的新闻事件和社会话题,对应的是驳论性的论证方式所谓,驳论就是从反面去论述,驳斥某某一种看法的错误性;而对于好现象好事迹,则对应的是立论性的论证方式。所谓立论就是从正面去论述某一话题,主要是肯定某一做法正确性,简单地说,就是好的事迹要从正面论述,坏的事迹要从反面驳斥,甚至有的文章还要做到立与驳相结合才会更有说服力。但是,在写作新闻评论时,考生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论证方式,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倾向,观点要明确,切记两种说法都想交持,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4.多观察、多模仿、多练习

若想写出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不但要具备新闻评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多观察、多模仿、多练习。要多观察身边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话题;多模仿人民网、新华网、南方周末等权威新闻网站的评论文章,也可以从报纸上获得评论范文,从中学习他们的立意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练习新闻评论文章的写作,熟能生巧,写多了自然也就有了感觉。

第四篇:特定节假日新闻策划分析

特定节假日的新闻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媒体走向纵深化所运用的一项重要手段,精心别致的报道策划已成为各媒体新的竞争点。重大节假日报道,是媒体围绕某一重大假日主题,在一定时间内组织的大规模、多体裁、连续性报道。管子曰“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就重大纪念性报道而言,精心策划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制胜之道。

传统媒介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在特定节假日的新闻策划方面有诸多相同点,比如说都要具有创新性,目的都是为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等等。但它们又具有各自的一些特点。我们选取传统媒介中的报纸和新兴媒介中的网络就特定节假日新闻策划的区别进行一下研究。

首先来探讨一下报纸是如何对特定节假日进行新闻策划。我们认为根据报纸的特点报纸在进行特定节假日新闻策划时要秉持三大理念。所谓的三大理念即:“独”中见长、“近”处着眼、“深”度取胜,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1.“独”中见长:用独家视角、独特观点、独到发现来应对趋同的新闻资源

在日常的新闻实践中,纸质媒体的节假日新闻历来为人所诟病。尤其在市州报,不少报纸度“节”过“日”,要么减刊或休刊,要么唱“四季歌”。记者不愿写节假日新闻,称“年年岁岁花相似,春夏秋冬旧包新”,一些报道改了数字年年可以用;读者不爱看,指责报社“老掉牙了咋还在写”。究其原因,节假日报道思路僵化、手段单一。节假日新闻需要策划,策划需要激情,能够打破常规和习惯思维的束缚,别出心裁进行探索,用独家视角、独特观点、独到发现来应对趋同的新闻资源,走“只此一家”的路子,方可使人过目难忘。2007 年九九重阳节,《南鄂晚报》推出“咸宁人瑞”的特别报道,以“盛世多长寿,人瑞显和谐”为主题,用7 个版的规模,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咸宁10位百岁老人的多彩人生,及咸宁人博大的尊老敬老之情。特别报道第1 版用10 位百岁老人的大幅组合头像作封面,配以少量的文字和导读,形成杂志式封面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第2———4版以“百年光阴,其乐陶陶”作题,通过年轻记者的眼睛,绘声绘色地记录了10 位老人或离奇坎坷、或豁达大度、或祥和自然的人生,并配发“大道至简,适者增寿”的新闻评论;第5 版一篇分析性新闻,用大量数字揭露了咸宁女性比男性长寿的秘密,有理有据,延展了阅读兴趣;第6、7 版则在“情”字上做文章,将此前征集的本地作者撰写的父母亲情文章集纳成组,形成“重阳节亲情散文”专版,情深款款,读罢催人泪下。

2.“近”处着眼:贴近受众,摸准休闲者的兴奋点所在纸媒每逢节假日来临,便推出大量的服务性休闲性版面,用尽各种手段博求读者“秋波”。笔者认为,为避免操作雷同,市州晚报只有从“近”处着眼,将姿态放低,依托情感贴近受众,摸准当地休闲者的兴奋点所在,才能在激烈的媒体角逐中出奇致胜。

今年《南鄂晚报》新增一个“温泉”特刊,每期8 个版,每周五出版,专为市民周末度假而设。“咸宁职场丽人”,大幅的职场美女照加上感性的“丽人故

事”;“资讯频道”为市民提供实用的生活信息、商购信息;“都市车风”是本地爱车族的乐土;“搜购在线” 紧盯市区各大商家时尚前卫的商品;“旅游美食”为老百姓的假日出游和享受口福出谋划策;“财经证券” 满足市民理财投资需要;“魅力咸宁”反映的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信息;“商界人物”是本地商业娇子的专访,借鉴传记风格,文笔清新自然,期期耐人寻味。

3.“深”度取胜:多层次、多侧面、多手段、立体化报道

节假日的新闻策划需要“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勇气,不惜整合版面资源、报道手段、表现方式等各方面资源,向深度、广度挺进。

随着人们绿化意识增强,参加义务植树的公民越来越多。但找一块可供植树的空地,买几棵树苗,却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从2007 年起,连续三年,每逢3·12 植树节来临,《南鄂晚报》便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市民在城区中心地段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07 年提出的口号是“晚报读者共建林”,2008 年是“与春天有约,建绿色家园”,2009 年是“扮靓温泉门户,美化城市森林”,一年一个主题;协办方由第一年的市园林局一家,到后来的团市委、咸宁新闻网加盟,一年比一年增加;参加人员由第一年的200 人,扩大到第三年的近万人,影响一年大过一年。

下面我们结合凤凰网国庆60周年报道策划,再来具体说说网络特定节假日的新闻策划特点

凤凰网策划的国庆六十周年特别报道分为最新报道、视频专题、特别策划三大板块;其中最新报道又分为阅兵新闻 国庆活动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四个小的模块;视频专题则分为 全程解读阅兵 玫瑰与枪炮 大人物与小人物 台前与幕后 喜剧与悲剧 此岸与彼岸等若干专题;特别策划板块内容最为丰厚,其编者按中写到“新中国60年了,忍不住要回头看看。最真的记忆,来源于每个人的个体体验,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崇拜过的偶像。人以群分的属性,又将你我联系在一起,我们曾经是知青,曾经是个体户,现在,是90后,是隔海相援的同胞。60年来,国家的道路上,踩满了你我的脚印,或深或浅。因此,我们提供‘个体记忆、群体记忆、国家道路’这样一个逻辑来与你一起回望,回望我们的‘家国六十年’”,个体记忆条目下包含60年国家阅读史、传媒眼中的60年变迁、60年婚姻史、服饰变迁60年,集体记忆条目下包含60年标志人物、寻找工业之魂、体坛逐梦六十年、燃烧的青春:知青岁月,国家道路条目下包含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中国六十年选择、全球化棋盘上的中国经验,除此之外还有国庆大阅兵 兵器60年 网友写史等若干专题。

我们看这次特别报道,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1、体现凤凰网一贯的“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的“两级传播”理念;

针对其以社会中高端人群为主要用户的用户分布结构,凤凰网的国庆专题策划内容也紧跟用户口味与需求。如主要针对知青的专题策划---知青岁月,主要针对产业技术工人、政府决策者、企业家、经济学家、企业白领、大学生等昔日、现今和未来精英阶层的专题策划---寻找工业之魂,主要针对传媒业界人士、大专

院校人员和其他高端网民的专题策划---传媒眼中的60年变迁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专题策划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凤凰网一以贯之的资讯传播理念“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亦即传播学当中有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1940年,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俄亥俄州伊里县进行总统竞选调查,由此产生了“两级传播”理论。“两级传播”认为大众传播往往先从传媒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舆论领袖),然后在从这些人流向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1962年,罗杰斯等人将两级传播扩充为了“多级”或“N级传播”,认为媒介信息传至受众的过程中有多种传播渠道,可能由多级中介环节组成信息传播链。其中舆论领袖(Opinion Leader)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的人,他们在社交场合较为活跃,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这方面信息。舆论领袖往往是社会中有影响的人士,代表着群体价值观念,因而作为大众传播的补充,多级传播的人际影响可以稳定、强化受众的态度。

从其传播理念和用户定位可以窥见,凤凰网以社会中高端人群为主要目标用户。由此不难发现,凤凰网的用户群体与两级传播理论中涉及的“舆论领袖”存在共同的特质,这对建立、巩固和强化凤凰网的品牌优势和培养用户忠诚度而言,是一张不错的“优质牌”。而凤凰网的这次国庆60周年特别报道,内容定位与网站用户定位契合,体现了网站媒介策划(主要指媒介内容定位、读者定位、政治定位等)与报道策划的有机融合;表现在传播形式上,就体现为一种更有效的资讯传播结构,即使网站推出的众多专题新闻资讯组合与用户需求实现了较好对接。这种有意义的对接,当然有利于更好传播效果的达成。

2、充分发掘自身优势资源,融新闻事业策划(包括媒介经营、媒介业务运作两大块)和新闻报道策划于一体

考察凤凰网此次国庆特别报道的专题策划,我们可以发现凤凰网特别善于发掘利用自身优势,做到新闻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传播。凤凰网这次国庆特别报道中的专题策划,既作为一个专题策划组合而存在,同时也是网站各个相应频道日常业务的一部分。例如,本次特别报道中的各个专题,国家阅读史与凤凰网读书频道、传媒眼中的60年变迁与凤凰网传媒频道、60年婚姻史与凤凰卫视、服饰变迁60年与凤凰网时尚频道、60年标志人物和网友写史与凤凰资讯频道、寻找工业之魂和国家道路与凤凰网历史频道、国庆大阅兵与兵器60年与凤凰网军事频道、体坛逐梦60年与凤凰网体育频道、视频专题板块与凤凰网宽频,等等,前者作为一个专题策划于后者之间关系,不仅仅是简单地依托还有融入,做到了新闻事业策划与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机协调。这样做不但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同时也可降低专题策划成本和网站的日常经营运作成本,提升网站的竞争能力和发展空间。

3、交互性强,注重培养用户的参与意识

我们知道,交互性是网络传播的革命性特征,正是在这一点上,网络传播表现出了和传统大众传播的本质区别,使传媒与其用户之间的信息流不平衡现象有所改观。凤凰网此次国庆60周年特别报道,尤其注重用户的参与式体验,不但

开辟了专门的网友写史专题,而且其他各个专题也设置了专门的用户参与和反馈渠道,并根据用户反馈适时调整专题内容。我认为,这种交互性的参与和反馈对网站和用户而言是一种双向提高、“传受相长”。用户在这种参与和反馈中提升了自身的网络(使用)素养,网站则通过这种互动改善了自身的传播结构,提高了资讯传播质量,同时获得了自身品牌形象的建设和维护并培育了忠诚的用户,有利于网站的长远发展。

以上我们针对报纸和网络特定节假日新闻策划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但新闻策划的方法和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媒介竞争激烈的格局中,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配合各种传播技巧和竞争策略,开拓新思想新思路,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媒体在节假日报道方面才能超出一般,脱颖而出。

第五篇:新闻写作培训讲义

新闻写作培训

一、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定义)

1.新闻的定义。

a.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b.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且有价值的;c.新闻必实)须是对事件(事的“报道”。

2.新闻六要素=5W 1H。

既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对“5W”事件What、时间When、人物Who、地点Where、原因Why和“1H”How怎么样,如何/结果)的报道。5W 1H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原来我们上学时的教科书里只有新闻五要素,即5W。

a(新闻报道不是重复历史(旧闻)过去的已知已发生的事实不是新闻,新闻是新近(近期)发生的未知事实,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如:比如3月份发生在车间的新闻,你4月份才去写,或者别人都知道了,你再写,就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了。所以说,新闻必须要及时。

b(新闻稿件不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都是大家常见的,比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文学作品讲究修饰、形容,甚至虚构、夸大;但新闻重真实、明晰(尽量少用形容词、心理描写、合理想像,多用动词)。新闻通讯是饭、文学作品是酒。

C(新闻不是公文

公文引经典,重重复,有倾向;新闻引“今典”,重差异,求平衡。新闻有新闻的结构、公文有公文的格式。

3.新闻语言的应用和表述。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a.客观。

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b.确切。

比如,“近300人”比“几百人”,“300多米”比“几百厘米”要精确。c.简练。

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尽量避免。本来就是一个简讯不要写成消息,本来是一个消息不要写成通讯。

d.朴实通俗。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稿件中有设备、工艺的特殊专用词,即使你写错了,我们编辑也看不出来,所以要求通讯员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注释。

另外,在新闻语言表述中,还应该把握“两多两少”,即:“多用中性词,少用修饰语;多用陈述词,少用褒贬词”。

同时,新闻写作必须用第三者身份进行客观描述,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我们经常看到许多通讯员经常用“我院、我校、我专业”等进行表述,这说明我们没有把自己当成通讯员,应该改为“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学院某某专业”。只有要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第三方,才能更客观、更真实。

二、新闻的分类 1.新闻的分类。

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特写。

从写作规律和格式上: 新闻体裁主要分为三大类: a.消息:迅速及时和简要报道社会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用电报传递的称“电讯”,特别简短的称“简讯”、“简明新闻”。比如阳光之窗的头版文章。

b.通讯:一种比消息详细并能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动态的新闻体裁。常见于报纸、刊物驻外地记者发回的专题采访。多用于评介人物、事件,推广工作经验,介绍地方风情等。

c.特写:以文艺手法写所报道的人物,真实再现场景和气氛,使之有强烈的感染力。但要求完全符合事实,不容许虚构。亦为文学体裁报告文学的形式之一,写真人真事,可以在细节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必须有高度的真实性。

消息、通讯和特写是新闻写作最常见、最多用的主要体裁,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评论(言论、述评)、图片新闻、调查报告、工作研究等等。

2.消息与通讯的特点与区别 a.消息的特点

1)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7)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b.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如何写好消息 1.消息的结构。

结构分为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6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标题新闻、简明新闻除外,比如阳光报的要闻简讯栏目),而背景和结尾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

a.标题: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标题都应该准确、清楚、简洁、生动。切忌空、偏、烦、板,努力做到求实、求准,求简、求活。

b.消息头(通讯员可以不写,单必须有新闻来源,您的名字其实就是您的消息头)c.导语写作来自于电报。导语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是又是什么,并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3)应有新闻事实,避免与主体内容的重复;4)交待消息的来源和新闻的根据,给人以可信感;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写导语的基本要求:要实在,忌空话;要简练,忌冗长;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导语的写作方法多样,可以有叙述式,评述式,描写式,设问式等,其中叙述式导语用得比较多。

1)叙述式导语:又称直叙式导语,用直接叙述的方法,简要地写出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如:“校歌比赛”[叙述式] 2)评述式导语: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进行评论,说明意义,进行判断。这类导语又可分成“结论式”、“评论式”、“提问式”三种类型。

还有描写式导语、摘要式导语等等。„„

四、如何提高通讯员新闻采写能力

1.大家要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单说,它就是我们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工作者。”

2.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我们要建造一栋房子,必须先备料,写作也是一样,采访了解的新闻素材越多越好。作为一个基层通讯员,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我们视野并被我们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进行新闻写作的问题。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其实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3.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院宣新闻稿模板

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讯(通讯员 xxx)x年x月x日,xxx(主办单位)于某地举办了(主题为xxxxxx的)xxxx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名称+姓名......以及(参加活动的主体单位)......活动现场描述,要突出主体,抓住新闻点,描述简介明了,行文流畅,用词严谨恰当。......可适当加入采访内容,如有嘉宾讲话也应当写进去

活动意义.......

下载新闻策划分析 讲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策划分析 讲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写作培训班讲义

    新闻写作培训班讲义:说说新闻由头 黄冈日报社 刘富中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纵观当今任何一个新闻单位,不管它有多么先进的传播技术,拥有多么庞大的采编队伍,都不可......

    新闻策划

    《爱心使者》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志愿者 一、报道背景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为主题,将营造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构建世界化......

    新闻策划

    新疆旅游宣传新闻发布会策划书一 活动目的: 通过这个活动希望广大的内地人认识新疆,了解新疆。吸引内地人新疆旅游观光。 加强与内地城市的交流,促进新疆的经济发展。二 活动时......

    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 好的新闻都是策划出来的,尤其是重大主题传播,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实施的。这是去年我们开展援藏帮扶宣传成果。 新闻策划是一种策划,是新闻采编人员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

    新闻策划

    安徽大学90周年校庆新闻策划 一、 背景介绍 安徽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928年9月毛泽东主......

    如何做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策划并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与记者的现场采访相结合,才能达到预定的报道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胜过单方面......

    新闻部策划

    督察队新闻部部门规划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对于一个部门来说,规章制度是部门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因此,关于新闻部未来的发展。 第一步就是定好部门的制度,具体如下......

    新闻策划方案

    新闻策划方案: 近日,美的和格力的专利官司被吵得沸沸扬扬,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空调业竞争的升级,已由以往的价格战转向技术战。与此同时, 12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调整电价,全国销售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