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和点评2005年《公司法》重点增改内容
解读和点评2005年《公司法》重点增改内容
新《公司法》于2005年10月27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因此,这是一部新的公司法。在这部新公司法出台前,笔者曾于2004年8月份向“2004年海峡法学论坛”提交了《修改完善公司制度若干问题探讨》的论文,提出六点修改意见,并把其中的五条意见修改成向全国人大提交的议案,在新公司法中,其中有3条建议被吸收,包括:股东权的继承、强制解散公司、股东权强制转让写进公司法。
原《公司法》共11章219条,新公司法是13章230条,增加了2章11条,增加的两章是:第二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第六章:“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在章节和具体条款方面,新公司法增加和大修改有100处左右。现将2005年《公司法》重点增改条款作如下解读和点评(有下横线的是新增条款):
一、关于第一章:总则
1、第6条:公众对工商登记资料的查询权利
新《公司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公众可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查询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提供查询服务。”
点评:该款是在原公司法第八条的基础上新增加的条款。在这里,公司法特别增设了公众对公司登记事项的查询权利和登记机关的提供查询义务,这是一个重大进步。
2、第13条:法定代表人范围
新公司法第13条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点评:这是新公司法总则新规定的内容,并且是对原公司法的重大修改。因为,原《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根据该条规定,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和经理都可以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3、第15条:公司向其它企业投资
该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十二条的修改,有以下不同:
1)原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范围明显受限制。新公司法把可以投资的范围扩大为“其它企业”。
2)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3)原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它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新公司法删除了这个投资上限。
4、第16条:公司担保
点评:该条是重大的制度创新,是新公司法增加的内容。由此也暂时结束了法律界对原公司法“第60条第三款关于董事经理以本公司资产为其它股东提供担保行为合法性”的争议。该条明确了以下几点:
1)公司可以向包括公司股东在内的其它企业投资或提供担保;
2)公司向其它企业投资或提供担保时,如果公司章程规定由董事会决议的,则由董事会决议,如果规定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的,则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但不得超过公司章程规定的限额。3)对于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不论公司章程是否有规定,均必须经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并且,股东或受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与表决。表决时只是简单多数通过即可。
5、第20条: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
该条第三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点评:该条款是新增加的,实际上就是法学界一直争论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或“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在《公司法》中的体现。这样规定,可以避免和打击那些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把公司当作个人的“提款机”,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6、第21条:关联关系损害赔偿责任
该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点评:该条是新增加的条款,是对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方面的规定。虽然是操作性不强的条款,但是毕竟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设置了行政管理权的底线或红线,起到了告诫和警示的作用。
7、第22条: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该条第二款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点评:该款也是新增加的条款,明确规定了公司股东的代表诉讼权,是对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重大举措。
二、关于第二章: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 立
1、第26条:注册资本 点评:这个条款是从原公司法第二十三条修改而来的。主要有以下重大改动:
1)将“注册资本”的性质由原公司法规定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额”改为“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大不相同,并且强制规定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必须到位。2)规定注册资本可以分两年或五年缴足。
3)将注册资本从原公司法规定的最低10万元调整为最低三万元人民币。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2、第27条:出资方式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二十四条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几处修改:
1)、将原公司法规定的可以用作出资的“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改为“知识产权”,但增加了“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条件。
2)、原公司法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而新公司法改变了此款规定,改变规定为:“全体股东货币出资的最低限额为30%”。
3、第33条:出资额登记对抗制度
点评:该条款是对原公司法第三十一条的修改,增加了两个新内容:
1)增加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2)增加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三款关于“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的内容,实际上确立了股东出资转让协议的“签订生效—————登记对抗”原则。
4、第34条:股东知情权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的修改,有以下重大变化:
1)股东有权查阅的文件范围增加到“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并且增加了有权“复制”的权利。
2)增加了“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和“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的内容。这样,可以保证公司股东对公司重要文件的知情权和复制权的实现。
5、第36条:抽逃出资的时间界定
点评:原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现公司法改为:“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实际上允许股东在公司登记后成立(即签发公司营业执照)之前抽回出资,这是认定公司股东抽逃出资行为时间界限的新规定。
第二节 组织机构
1、第38条:股东会职权
点评:比照原公司法,新公司法的股东会职权和议事程序有以下改变: 1)新公司法修改规定:“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这排除了公司股东会对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的任命和报酬的决定权。
2)该条删除了原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会有权“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的内容,改为在股东股权转让的章节中规定。
3)增加规定:“对前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这样,可以使股东会的决议程序简化。
2、第41条:股东会的召集
点评:该条与原公司法有重大修改和完善:
1)原公司法规定“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或其它董事主持”,该条修改为“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不履行职务时”。这样修改更为准确和客观。
2)增加规定:“副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主持”。
3)增加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执行董事召集和主持。”。
4)增加规定:“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会会议职责的,由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会或者监事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3、第54条:监事会和监事的职权:
点评:该对原公司法第五十四条的修改,与原公司法相比,新公司法对监事会和不设监事会的监事的职权增加了以下四项:
1)有权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2)有权在董事会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 3)有权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
4)有权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新公司法对监事会的权利进行了扩大性的规定,显然是为了加强对公司董事会的监督,完善对其它股东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4、第55条:监事的质询、建议和调查权
点评:该条是新增加的条款,该条的修改意义重大,新增了以下内容:
1)增加了监事的质询权和建议权,规定:“(监事有权)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者建议”,这实质上完善了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的规定,使监事的列席变得有实际意义。
2)增加了监事的调查权,规定:“监事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费用由公司承担”。这样,可以使公司监事的被动监督变成主动监督,是非常有意义的。
5、第56条:监事会议的召开和议事程序
该条规定:“监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会议。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决议应当经半数以上监事通过。监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点评:该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填补了原公司法对于监事议事制度和程序的空白。
第三节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
该节是新增加章节,主要增加规定了以下新的内容:
1、第59条:一人有限公司的设立和限制条件:
该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限制条件包括: 1)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
2)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3)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2、第60条:公司股东明示原则。
该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
3、第64条:公司与股东财产独立分开原则。
该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三、关于第三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1、第72条:股权转让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三十五条的修改,与原公司法相比,本条的修改比较大,具体在以下几处:
1)该条规定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的是“股权”,而原公司法规定的是“出资额”。应当说,这种修改更加科学。
2)该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而原来公司法规定的是:“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因此,新公司法排除了转让股东参与表决的权利。3)增加了书面征求意见和答复期限的内容,规定:“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这明确了股东权的转让必须遵守通知程序。
4)增加规定:“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这解决了两个以上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问题。5)增加“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内容,这体现了公司治理的自主原则和股东在公司章程中可以自由协商的原则。
2、第73条:股权强制执行
该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点评:该条是新公司法增加的重要内容,规定法院强制转让股权时如何保护其它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公司法中创设了一项人民法院强制转让股东的股权的制度。
3、第75条:公司股东的退出机制
点评:该条是公司法新增加的一种公司股东退出制度。规定:在三种条件下股东有权要求公司收购其股权,即股东退出公司;如果不能与公司达成收购协议时,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个制度的建立是对公司侵犯股东合法权益时的有力保护措施。
4、第76条:股权的继承
该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点评:这是关于股权继承的内容,规定股东的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是新公司法新增加的一项重要制度。但该条还是保留了公司章程意思自治的权利,规定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关于第四章: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 立
1、第79条:发起人数量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七十五条的修改,主要有两点变化:
1)该条设定发起人的上限为200人,下限为二人,而原来公司法规定的发起人为5人以上。2)删除了原公司法第二款,即“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5人,但应当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规定。这样,做到与其它公司的一致性要求。
2、第81条:最低注册资本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78条的修改。有以下几点变化:
1)原公司法规定:“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新公司法将注册资本分为“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两种方式,并规定了不同的内容:“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2)增加规定:“注册资本可以在两年或五年内缴足”。
3)将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由原来的1000万元改为500万元。
3、第94条:发起人连带责任
点评:该条是新公司法增加的内容,主要有两点新内容:
1、新增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的,应当补缴;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2、新增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发起人补足其差额;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4、第98条:股东查阅、建议和质询权
该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
点评:该条是新公司法增加的内容,规定了股东对重要公司资料的查阅权,以及对公司经营的建议和质询权。但是,与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相比,减少了股东的复制公司材料的权利。
第二节 股东大会
1、第103条:股东大会通知和临时提案
点评:该条增加了临时股东会提案权的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二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临时提案的内容应当属于股东大会职权范围,并有明确议题和具体决议事项。股东大会不得对前两款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项作出决议”。
2、第104条:股东大会表决权
该条规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106条款的修改,增加了“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的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表决回避制度,应当是为了保证表决事项通过的公正和纯洁性。
3、第105条:重大事项表决
该条规定“本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转让、受让重大资产或者对外提供担保等事项必须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的,董事会应当及时召集股东大会会议,由股东大会就上述事项进行表决”。
点评:该条是新公司法增加的条款,目的是为了督促董事会在发生必须表决的重大事项时及时召集股东会,这实际上是一个警示性条款。
4、第106条:累积投票制
该条规定:“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可以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本法所称累积投票制,是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点评:这是新公司法增加的关于股东大会表决方式的规定,目的是为了限制大股东对董事、监事选举过程的绝对控制力。累积投票制最早起源于1870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宪法》,我国最早引入累积投票制度是在2002年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31条。简单地说,累积投票制是指股东的表决权票数等于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数乘以所选举的董事或监事人数。例如:某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准备选举9名董事,某股东持有该公司股票1股,则该股东在参加股东大会时的表决权票数是9票而不再是1票。另外,在使用表决权时,股东可以将他持有的投票权票数集中投给一名候选人,也可以将其分散投给多人,所以叫“集中使用”。象刚才的例子,该股东可以给9名董事候选人每人投上1票,则9名董事候选人每人得1票;该股东也可以将9票全部投给1个候选人,则该董事候选人得9票。
第三节 董事会、经理
1、第111条:董事会会议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116条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增加:
1)增加了在董事会会议召开前应当“通知全体监事”的规定,原公司法只规定通知“全体董事”。2)增加了“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当自接到提议后十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的内容。这种增加修正了原公司法中没有临时董事会召集程序的情况。
2、第116条:公司借款的禁止性规定
该条规定:“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过子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
点评:该条是公司法的新增规定,明确了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过子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但是,既然借款不行,那么对于借出物品等其它财产是否可行呢?这没有明确规定,所以,该条又存在这个问题。
3、第117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披露
该条规定:“公司应当定期向股东披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从公司获得报酬的情况。” 点评:该条也是新公司法增加的内容,通过此项规定可以增大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金报酬的透明度,有利于监督。
第五节 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
该节是新增加章节,共有5条,主要增加规定了以下新的内容:
1、第122条:上市公司重大经济行为的决议
该条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点评:这个条款的规定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相当程度地保证公司资产运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第123条:独立董事
该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点评:这次虽然明确地把独立董事的设立写进公司法,但没有强调它是“强制性规范”还是“任意性规范”,而是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另外,独立董事的设立只在上市公司中有规定,但原来的建议是在三类公司中设立,包括:上市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投资基金类公司。
3、第125条:关联关系事项的表决
该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关系董事人数不足三人的,应将该事项提交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点评:这个规定比较公平,实际上是公司法在表决中引进利害关系回避制度。
五、关于第五章: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第二节 股份转让
1、第142条:股份转让的限制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147条的修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修改:
1)将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由原公司法规定的“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改为“一年内不得转让”。
2)增加规定:“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3)将公司董事、经理、监事持有本公司股份的转让限制规定修改为:“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并规定:“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4)增加规定:“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2、第143条:本公司股份收购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149条的修改。主要有以下改变:
1)、新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收购本公司股份的情形有四种:
1、减少公司资本、2、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3、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4、股东因股东大会作出的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而原公司法只规定了前两种。
2)、增加规定:“公司因减少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它公司合并、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等三种原因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
3)、增加规定:“公司因将股份奖励给职工的原因收购本公司股份的,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所收购的股份应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
六、关于第六章: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本章是新公司法新增加的内容,新的内容主要有:
1、第152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接受质询和提供材料义务
该条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列席并接受股东的质询。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如实向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妨碍监事会或者监事行使职权。”
点评:这是公司法新增加的内容,明确规定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接受股东大会或股东会监督的义务。
2、第152条:股东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法行为的诉讼权
点评:该条是新公司法新增加的内容,明确了股东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法行为的诉讼主体和程序,并明确股东可以依法行使司法救济措施。
七、关于第八章:公司财务、会计
1、第167条:公司利润分配的限制
第五款规定:“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点评:该款是对原公司法第177条的修改,是新增加的条款,明确规定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2、第170条:会计师事务所聘用和解聘
该条规定:“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
点评:该条是新公司法新增加的条款,明确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解聘权的行使,并且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被解聘时的陈述权。
3、第171条:公司如实提供会计材料的义务
该条规定:“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点评:该条是新公司法新增加的条款,明确了公司如实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材料的义务。
八、关于第十章 公司解散和清算
1、第183条:公司强制解散
该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点评:这条是关于法院强制解散公司制度的规定,是新公司法增加的一项新制度,实际上与台湾公司法的规定相似。
2、第186条:清算组期间公告和债权处理
点评:该条是对原公司法第194条的修改,修改的地方有:
1)新公司法将清算组成立的公告改为“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改变了原公司法中必须公告三次的规定。
2)新公司法将未接到通知的债权人债权申报时间由90天改为45日内。
3)增加规定:“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通过这个增加的条款明确地保证各债权人利益的平衡,禁止先行向其它债权人清偿债务。
3、第187条:公司人格存续
该条第二款规定:“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按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点评:这是新公司法增加的规定,明确了在公司清算期间,公司法人人格存续。这意味着在清算期间,虽然公司的营业执照被吊销,但债权人可以对公司行使诉权,解决了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能否对公司提起诉讼的争议,填补了原《公司法》的空白。
九、关于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208条:评估、验资机构的赔偿责任
该条第二款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其出具的评估结果、验资或者验证证明不实,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失的,除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外,在其评估或者证明不实的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点评:这个条款是公司法增加的关于验资、评估机构的过错责任承担问题的规定,明确了中介机构应当承担在评估或者证明不实的金额范围内的赔偿责任,而不是连带责任。
第二篇:营改增问题解读
在“营改增”过程中,融资租赁业因其行业特殊性,面临诸多问题:政策是否符合行业特征、企业如何适应、是否考虑到其他相关政策和制度的配合度,等等,成为当前租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事关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9月8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融资租赁专题论坛上,国家税务总局货劳司增值税处孔庆凯,就“营改增”政策制定中对租赁行业的一些考虑进行了介绍,并表示,针对业内反映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在广泛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正在着手研究解决,力求使税收政策更加符合融资租赁行业的经营实际,并充分考虑售后回租的目的是融资这一本质属性。
孔庆凯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一、为什么融资租赁行业首先纳入了“营改增”的范围?
“营改增”之前租赁业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的税目,融资租赁属于营业税金融保险业的税目,二者适用的营业税率都是5%。2009年增值税改革将机器设备纳入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以后,很多融资租赁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由于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机器设备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多数承租人放弃采取融资租赁方式采购机器设备。而融资租赁企业本身作为营业税纳税人,购入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无法抵扣。
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打通融资租赁行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在确定首批“营改增”试点的行业时,首先将有形动产租赁业纳入“营改增”的范围,并考虑置购和租赁两种方式在税制上的平衡问题,将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确定为为17%,也就是和购进设备在进项税额上持平。实践证明这样的税制设计,在使融资租赁行业纳入“营改增”抵扣链条的同时,也降低了承租人的税收负担,达到了结构性减税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通过租赁来融资的积极性。
二、为什么融资租赁行业在“营改增”以后仍然保留差额征税政策?
为缓解按营业额全额计算缴纳税款而导致的重复征税现象,在营业税税制设计上陆续出台了一些差额征税的措施。2003年,考虑融资租赁行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文)明确,经中国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以其向承租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以上所称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包括由出租方承担的货物购入价、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运杂费、安装费、保险费和贷款利息,贷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通过这个政策明确,对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企业实行营业税差额征税的政策。通过对这个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租赁行业实行差额征税以后,营业税的税基已远小于营业收入,也就是说营业税政策对融资租赁行业是极其优惠的。据测算,实行营业税差额征税以后,大部分融资租赁企业营业税的实际税负率低于1%,大大低于其营业税5%的名义税率和大部分营业税纳税人3%的实际税负。
“营改增”以后,因为我国增值税制度实行扣税法,也就是以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应税服务时支付或者承担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税额,符合这些条件的才能从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抵扣。增值税税制本身对营业税差额征税的政策是比较排斥的,但是融资租赁行业实行“营改增”试点以后,考虑到试点工作是分行业逐步推行的,融资租赁成本中的大部分项目,比如说保险费、贷款利息等目前还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导致融资租赁企业进项抵扣不充分。为保证融资租赁行业纳税人试点前后税负的平衡,作为目前“营改增”政策中仅存的一项差额征税政策,财税【2013】37号文中明确,经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扣除由出租方承担的有形动产的贷款利息、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安装费、保险费的余额为销售额。另外在37号文附件的过渡性政策中还保留了差额征税的政策,同时还研究出台了其他的许多优惠政策,对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的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三、为什么售后回租业务的承租方在“销售”环节不增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为盘活自有资产实现融资目的,近年来部分企业开展了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承租方将租赁物出售给经批准开展租赁业务的融资租赁的企业,再从融资租赁企业租回,租赁物本身不发生实物的转移,并且仍在承租方账上并计提折旧。为明确承租方在将租赁物销售的环节,是否应该增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问题,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这个公告明确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不增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制定这个政策的依据是,根据现行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条例,销售货物的行为应该交增值税,销售不动产的行为应该交营业税,这两个条例对销售的解释都是指转让货物或者是不动产的所有权。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所有权是指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资产享受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租赁物所有权发生了实权分离,租赁物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归承租方所有,收益权由承租方和出租方共同享有。承租方继续使用租赁物而获得直接收益,出租方从租赁物的租金中获得间接收益,承租方和出租方均没有完整的处分权,也就是售后回租业务与一般的销售行为有区别。
在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销售租赁物时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完全转移。因此,按照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偿转移货物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征税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租赁物的销售行为不属于现行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增收营业税和增值税。
据了解,该公告下发后,大大促进了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开展。目前售后回租业务已占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70%以上。
无论“营改增”以前还是以后,作为税收政策的制定部门,已经充分考虑到融资租赁业态的特殊性,也研究出台了一些特殊政策,但是现在看来在税制层面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陆续收到一些从事融资租赁行业的纳税人和租赁协会的反映,主要反映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售后回租业务当中,承租方出售货物的环节不征税,出租方作为增值税纳税人无法抵扣进项税额,税收负担上升较多。由于售后回租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为手续费和利息差,一般情况下,比重不会超过对外取得收入全额的3%,因此虽然可以享受实际税负超3%返还的政策,但实际负担的增值税很可能已经超过了实际收入,造成了售后回租业务无法盈利甚至出现亏损。
第二,部分直租业务中,由于设备登记管理、经营资质等方面的要求,包括车辆的管理、特种设备的管理等,融资租赁企业无法取得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样存在本环节税负较重的问题。
第三,回租业务承租方中,有些并非增值税纳税人,比如个人、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导致回租环节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税负转嫁困难。
第四,融资租赁企业发行债券的利息、车辆购置税等成本项目,尚未纳入到扣除项目当中,对融资租赁公司销售额的扣除项目仍需进一步补充。
四、下一步在税制层面对融资租赁行业的考虑。
针对上述反映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在广泛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正在着手研究解决,力求使税收政策更加符合融资租赁行业的经营实际,并充分考虑售后回租的目的是融资这一本质属性。另外还要兼顾融资租赁与银行信贷在税制上的平衡问题,为下一步金融业“营改增”工作打好基础。
作为国际上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工具,融资租赁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方面正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行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在目前已出台的针对该行业的税收政策基础上,在下一步“营改增”试点的推进过程当中,将跟踪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状况,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在税收制定的设计层面上更好地促进和服务于我。
第三篇:营改增热点解读
营改增热点解读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1+7”行业)营改增试点从部分省市推广至全国,记者就营改增中的热点问题,采访了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省国税局局长刘景溪、省地税局局长张洪军。“1+7”行业8月仍申报缴纳营业税
据介绍,营业税和增值税都是我国的主体税种,覆盖面广,收入规模大,涉及千千万万纳税人的切身利益。试点纳税人税收征管交接,是营改增试点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为确保新旧税制顺利转换,全省国税部门提前数月就开始逐户核实试点纳税人名单及信息,及时做好试点纳税人税务登记和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等;提前做好综合征管、防伪税控等相关系统的升级完善,完成税控系统运行环境准备;搞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发票测算核定和印制、税控器具的过渡衔接;强化纳税服务,开展试点政策培训,搞好试点纳税人实务操作辅导;模拟运行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及时稳妥处理各类紧急、突发涉税事项„„地税部门则积极摸清营业税税源底数,会同国税部门做好试点纳税人的审核认定,以及全面清理移交试点纳税人以前欠税,做好试点企业未使用完地税发票的缴销等,确保交接前后各项工作有效衔接和整体推进等。
张洪军提醒,“1+7”行业的纳税人8月份申报缴纳的税款所属期实际上是7月份的,因此还应继续在原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试点实施后,营业税仍然是地方的主体税种。刘景溪说,衡量这次改革是否成功有两个关键标志,除了8月1日后试点纳税人顺利开出增值税发票外,还要关注9月1日后,试点纳税人能否顺利实现纳税申报、税款入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溢出效益”
促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营改增是继分税制改革之后最受瞩目的重大税制改革之一。于国安表示,实施营改增,有利于减轻我省试点纳税人负担。从前期试点省份情况看,超过90%的试点纳税人税负下降,其中小规模纳税人平均降幅达40%,成为此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至于少数企业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多与试点行业进项抵扣范围过窄有关。随着试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一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我省纳入试点的中小企业会普遍减负,尤其是小微企业,受益受惠会更加明显;同时,对现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来讲,也会从购买试点纳税人服务当中,获得相应的增值税抵扣空间。
于国安认为,实施营改增,有利于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当前,我省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我省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对科技研发、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可以减轻企业税负,拓展业务领域,大大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加快构建山东特色的服务业体系。通过营改增,还将打通二三产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可以给制造业带来明显的“溢出效益”,降低制造成本,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主辅分离,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除了根据企业所处行业、规模等重新划定税率外,符合条件的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提供的研发和设计服务将适用零税率,向境外提供的其他服务免税;试点纳税人原享受的技术转让等营业税减免税政策,调整为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这有利于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增强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提高我省开放型经济水平。营改增后收入归属不变为什么要将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缴纳增值税?于国安分析,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形成了增值税主要对货物征收、营业税主要对服务征收以及消费税对部分货物进行调节的流转税制度。这一制度在有效组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种税制并行、抵扣链条不完整
带来的重复征税问题越来越突出。
增值税具有“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特点,改革在全国、全部行业一次性推开固然很好,但营改增复杂性强、影响面广,一次性全面推开风险太大;采取局部地区、局部行业先行试点,再加速推进、全面铺开的方式更为稳妥。
于国安介绍,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同时,根据全国试点的新形势,还将调整和完善部分现行税收政策。
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扩容,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最终将被增值税取代。中央与地方收入如何划分、地方缺少主体税种等问题会更加突出。于国安介绍,中央已明确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营改增应税服务范围
交通运输业 陆路运输服务 公路运输
缆车运输
索道运输
其他陆路运输
水路运输服务 水路运输服务
航空运输服务 航空运输服务
管道运输服务 管道运输服务
部分现代服务业 研发和技术服务 研发服务
技术转让服务
技术咨询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工程勘察勘探服务
信息技术服务 软件服务
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
信息系统服务
业务流程管理服务
文化创意服务 设计服务
商标和著作权转让服务
知识产权服务
广告服务
会议展览服务
物流辅助服务 航空服务
港口码头服务
货运客运场站服务
打捞救助服务
货物运输代理服务
代理报关服务
仓储服务
装卸搬运服务
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有形动产融资租赁
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
鉴证咨询服务 认证服务
鉴证服务
咨询服务
广播影视服务 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服务 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发行服务
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播映(放映)服务
第四篇:司法考试公司法重点法条解读(打印)
司法考试公司法重点法条解读
司法考试公司法重点法条解读。2012年司法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广大考生也进入了基础阶段的复习,法律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司法考试公司法重点法条解读,希望对大家备战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有所帮助。
一般而言,以下几部分非常重要,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1)公司的设立、分立、合并、解散;
(2)公司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
(3)股份、债券的发行转让;
(4)公司的出资、增资及转投资等。
第三条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讲解】本条讲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严格来讲我们在复习司考的时候对概念的掌握一定要以法律条文为准。
1.注意公司的有限责任,是针对公司的股东而言,公司本身作为法人实体,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法人财产,应以其全部财产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2.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股份公司将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而有限公司并不作此划分。
第四条 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
【讲解】
1.股东一旦履行出资义务,其出资标的物的所有权即转移至公司,构成公司的财产,公司的财产与股东的财产相分离。
2.请注意股东丧失其对投入资产的所有权的对价是获得了股东权,股东权主要有三项内容:
(1)资产受益;(2)重大决策;(3)选择管理者。
3.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内容是指公司对其全部财产的独立支配权。它是公司具备法人资格的集中体现。公司法人财产权的享有者只能是公司,而不能是公司的股东。
第十条 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讲解】公司住所原则上是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公司的住所由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确定,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的机构中,往往以董事会所在地为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如果主要办事机构无法确定,则以登记地为公司的住所地。
第十一条 设立公司必须依照本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束力。
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准。
公司应当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公司依照法定程序修改公司章程并经公司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可以变更其经营范围。
【讲解】本条主要是对公司经营范围的规定。公司超出经营范围的民事活动的效力是否绝对无效?这要参考《〈合同法〉司法解释
(一)》第10条的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特别提示】1.按照《合同法解释
(一)》第10条规定,公司超越其经营范围的活动并不因越权而绝对无效,但违反了以下经营范围而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1)限制经营的;(2)特许经营的;(3)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
2.2004年卷三第91题考查了本条。
第十二条 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并以该出资额为限对所投资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
【讲解】这是《公司法》很重要的一个条款,它主要规定“转投资”的问题。
1.公司转投资的方向。公司投资的对象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但并不仅限于这两种企业,其他的法人企业也可以作为公司的投资对象。但是公司不能向合伙企业投资,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必须是自然人。
2.转投资的额度限制。根据国务院规定成立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没有转投资额度的限制,除此之外的其他公司转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但不是所有情况下转投资额都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
接受投资的公司以它的利润转增资本,致使该公司的投资额增加,并超过该公司净资产的50%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注意这个50%的分母是“公司的净资产”,不能和公司的资产总额相混淆。
3.请注意转投资限制主体的例外: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
【特别提示】2003年卷三第51题考查了本条。
第十三条 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讲解】本条是关于“分公司”和“子公司”的规定。
1.分公司就是分支机构,正因为是分支机构,所以一切都不是独立的,它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责任,也没有独立的财产。
2.本条第2款规定的是子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所有的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都能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母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子公司同样也是独立的法人。
第十八条 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本法,有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讲解】关于《公司法》的适用范围,除了在我国大陆设立的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法律||教育网限公司之外,在大陆设立的采法人形式的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同样适用本《公司法》,但是三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的很多规定和《公司法》不一致。此时,如果《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另有规定的就适用其规定。这就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例如关于最高权力机构的规定,《公司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会,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明确规定最高权力机构却是董事会,如果是合资企业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就应该优先适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规定。
【特别提示】2003年卷三第19题考查了本图表所列的内容。
第二十条 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讲解】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下限和上限:股东人数最低不能低于2人,最高不能超过50人,但是国家可以设立只有一个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这就是法律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的规定。此外,单个的外国投资者也可以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外资企业。
第二十三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额。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下列最低限额;
(一)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五十万元;
(二)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五十万元;
(三)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三十万元;
(四)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十万元。
特定行业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前款所定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讲解】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部股东实缴的出资额就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其最低注册资本额分别是50万、30万、10万,这是根据公司的性质不同而分出的3种档次:
1.生产经营和商业批发的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
2.零售的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
3.科技开发的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0万。
这是《公司法》的一般规定,有的公司要求更高,例如《拍卖法》规定拍卖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额为
100万。
另外,《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等中对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也都有特殊规定。所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并不是对所有种类的有限责任公司都适用的,对特定行业的特定公司适用特别规定。
第二十四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作价,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讲解】本条是关于股东的出资方式的规定。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可以采用5种方式: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除此以外的其他方式不能作为股东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方式。
2.《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可以用劳务来出资,但公司股东不能以劳务出资。
3.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只限于以上5种。其中,股东不能用土地所有权出资,而只能用土地使用权出资。股东出资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比例要求,即无形资产所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能超过一定的限额,本条规定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20%,这里的无形资产具体是针对一些智力成果而言。另外股东无论以何种形式出资,都要经过验资程序。
考生参加2012司法考试 记住《商法》复习口诀
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底线口诀:厂批吾领三颗驯服石对应法条厂批吾:即产批五,生产经营或商品批发的五十万元领三:即零三,零售的三十万元颗驯服石:即科询服十,十万元。
二、公司可用作出资的形式口诀:土工试飞机对应法条土:土地使用权工:工业产权试:即实,实物飞机:即非技,非专利技术。
三、应经过特别程序通过的事项口诀(1)有限责任法律||教育网公司者:并肩修行资历对应法条并:合并 肩:即解,解散 修:修改章程行:即形,改变组织形式资:增减资历:即立,分立口诀(2)中外合资企业:与有限公司者比,少形多止(中止)口诀(3)国有独资公司者:兹劝姐并立对应法条兹:即资,增减资劝:即券,发行债券姐,即解,解散并:合并 立:分立口诀(4)股份有限公司者:并立修建对应法条并:合并立:分立修:修改章程建:即解,解散。
四、有限公司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的人员口诀:四姨雇三栋舰对应法条四姨雇:即四一股,四分之一股东三栋:即三东,三分之一董事舰:即监,监事。
五、有限公司监事会的职权口诀:他临危损财对应法条他:其他职权临: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危:即违,监督董事经理执行职务违反法律、法规、章程的行为损:监督董事经理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蔡:检查公司财务。
六、不的任公司董事兼市经历的人员口诀:迫公最无能销债对应法条迫:即破,担任破产企业董事经理厂长并对此负个人责任公:国家公务员最无:即罪五,犯罪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能: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销:担任被吊销执照企业董事经理厂长并对此负个人责任债: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附——有关犯罪种类:全(权)径直(经秩)挪污秽(贿)站(占)。
七、董事经理特有的义务口诀:竟挪出宝戒对应法条竟:即竞,竟业禁止挪:挪用资金出:即储,不得私自储存公司资产宝:即保,不得为个人债务担保戒:即借,不得接待公司资金。
八、董事经理监事共有的义务口诀:呼旅长密谋斩首对应法条呼:即护,保护公司利益旅:即履,忠实履行职务长:即章,遵守章程 密:不得私自泄漏公司秘密谋:不得谋取私利斩:即站,不得侵占公司财产首:即手,不得收受贿赂。
九、股份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情形口诀:窥见十分动人对应法条窥:即亏,未弥补亏损达到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时见:监事会提议 十分:持有股份百分之十以上股东请求动:即董,董事会认为必要人:董事人数不足法定或章程定人数的三分之二。
十、发行新股的条件口诀:足以应付财务利率对应法条足以:即足一,前次股份募足,且间隔一年以上应付:即盈付,最近三年盈利,可支付股利财务:三年内财务会计无虚假记载利率:与其利润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十一、发行债券的条件口诀:他似是知悉净额率政策对应法条他: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似是:即四是,累计债券不超过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知悉:即支息,近三年平均利润足以支付债券一年的利息净额:股份公司净额不低于三千万,有限公司不低于六千万率:不得高于国务院规定的利率水平政策:
资金投向符合产业政策。
十二、股份公司申请股票上市条件口诀:为批发额他发奋积散银对应法条为:即违,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批发:经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公开发行额:股本总额不少于五千万元他: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发奋:即发份,持有面值达一千元以上股东不少于一千人,且公开发行股份达25%以上积:即计,财务会计无虚假记载散银:即三盈,近三年连续盈利。
十三、暂停股票上市的情形口诀:孙计开采苇条表面意思:孙计划开采苇条对应法条孙:即损,近三年连续亏损计:财务会计作虚假报告开采:即开财,不按规定公开财务苇:即违,有重大违法行为条:股本、股权分布等变化不再具有上市条件。
十四、解散原因口诀(1)公司者:他姨期并立对应法条他:章程中其他解散事由姨,即议,股东会决议期:期限届满并:合并立:分立口诀(2)个人独资者:他定消亡对应法条他:其他情形定:投资人决定消:被吊销执照亡:投资人死亡无继承口诀(3)中外合资企业者:他抗其母损驴对应法条他:合同、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抗:因不可抗力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其:即期,合营期限届满母:即目,未达到经营目的、又无发展前途损:严重亏损,无力继续驴:即履,一方不履行合同章程义务,无法继续经营。
十五、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条件口诀:厂自然资名人厂:即场,故定的场所和比要经营条件自然:自然人为投资人资:有申报的出资名:有合法的名称人:必要的从业人员。
十六、票据债务人有效抗辩的情形口诀(1):邪恶直关他到过期对应法条邪:即胁,胁迫手段取得或明知非法手段得而取得恶:明知债务人与出票人或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存在抗辩事由取得票据直关:与债务人有直接债的关系且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他:其他情形到:盗窃方法取得票据期:即欺,欺诈方法取得口诀(2):他被连即时除权对应法条他:其他情形被连:即背连,背书不连续即:即记,欠缺必要事项时:超过票据权利时效的除权:法院作出的除权判决已经发生效力。
十七、票据权利不行使而消灭的期限口诀:支所(索)溜
(六)本会(汇)二年再追三月
十八、必要记载事项(1)全部都须具备的事项:出票期签金字符(付)。(2)个别情形:双汇收本支付
十九、持票人免于提示的情形口诀:公告之抗举法律||教育网证公告:依公示催告程序以除权判决代替票据之:即止,承兑人或付款人死亡、逃匿、破产或被终止业务活动的抗:因不可抗力无法在法定期内提示,且该事由延至到期日后30天外举证:即拒证,持票人做成拒绝承兑证书后无需提示个人所得税
1.应纳:
工薪承包个体户,特许稿酬和劳务,股息利息加红利,偶然所得转与租。
2.免纳:
政府/组织发奖金,(省部级以上)
国债利息国家补,(补贴/津贴)
三费两金一赔款,外交离退老干部。(离退休干部/职工)
3.可减:
残疾孤老和烈属,自然灾害受痛苦;
减免不能太随意,财政部门来作主。
注:福利费/转业费/复员费/抚恤金/救济金/保险赔款与民诉先予执行的四费一金一报酬对比记忆: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医疗费/抚恤金/劳动报酬。
行政诉讼中的国家赔偿金也免税。
第五篇:新公司法解读
《公司法》最新修订,注册公司不必验资
(2013-12-30 17:47:07)转载▼
标签: 公司法修订
解读
认缴出资
注册资本
最低注册资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2处修改,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一、删去第七条第二款中的“实收资本”。
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
解读:今后公司实收资本一项将不再出现在新的营业执照上。
二、将第二十三条第二项修改为:“
(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第二十三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改为: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有公司住所。
解读:股东实际出资为认缴出资取代,即只要股东承诺会出资即可。
三、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原为:第二十六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
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解读:进一步取消了以往对普通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要求,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例如《商业银行法》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都有不同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保险法、《证券法》也对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最低注册资本有所要求。
四、删去第二十七条第三款。
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解读:取消公司出资中现金比例的最低限制,有利于技术型公司的成立和创业企业的发展。
五、删去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
解读:未来公司登记过程中不再需要经过验资程序,节省费用。
2014年3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行,全国人民一片欢腾,都知道在工商局注册有限公司不要注册资金了,不用验资了,你想申报多少都行,其实不是这样的,还是有注册资金的,只不过原来是需要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的,现在自己申报,只要符合公司的规模就可以了,不但如此,也不是全部放开,还规定了注册27种行业必须要验资,这27种行业是:
1、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商业银行
3、外资银行
4、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5、信托公司
6、财务公司
7、金融租赁公司
8、汽车金融公司
9、消费金融公司
10、货币经纪公司
11、村镇银行
12、贷款公司
13、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14、农村资金互助社
15、证券公司
16、期货公司
17、基金管理公司
18、保险公司
19、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 20、外资保险公司
21、直销企业
22、对外劳务合作企业
23、融资性担保公司
24、劳务派遣企业
25、典当行
26、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27、小额贷款公司
六、将第三十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股东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解读:公司注册资本以认缴前提,有人认缴出资即可注册,并不再需要经过验资。
七、删去第三十三条第三款中的“及其出资额”。
第三十三条 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 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 股东的出资额; 出资证明书编号。
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解读:股东名册中可以不记载出资额。
八、删去第五十九条第一款。
第五十九条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解读:取消一人公司的资本限额。
九、将第七十七条改为第七十六条,并将第二项修改为:“
(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第七十七条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
2、发起人认购和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修该为: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 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有公司住所。
解读:股份公司设立放开最低资本限额规定
十、将第八十一条改为第八十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在发起人认购的股份缴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
原:第八十一条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在缴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
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第三款修改为:“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原: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解读:取消股份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普通股份公司不再设立最低股本限制。
十一、将第八十四条改为第八十三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缴纳出资。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原:第八十四条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一次缴纳的,应即缴纳全部出资;分期缴纳的,应即缴纳首期出资。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第三款修改为:“发起人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应当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董事会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章程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原:发起人首次缴纳出资后,应当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董事会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章程、由依法设定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解读:股份公司的成立以股东承诺出资为前提,如何实际出资由公司章程规定,增加投资者的自主性。
十二、删去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三款。
第一百七十八条 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
总结几点:
1、出资不限制现金比例了,2、出资除特殊情况外不需要验资了,3、除特殊情况外没有最低资本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