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剖析(5篇)

时间:2019-05-14 06:5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剖析》。

第一篇: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剖析

一. 名词解释

1.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 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狭义上的定义: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能力)3.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

4.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 物理性质的自然均质体(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5.岩石 :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成的集合体。

6.岩石的风化 岩石的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 解和分解的过程。风化的分类:(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特点来分)

(1)物理风化:指外力作用使岩石、矿物发生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化学成分 和结构的过程。这个外力作用一般包括: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 磨蚀作用等

(2)化学风化:指岩石、矿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 产生新物质的过程。这种风化作用主要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3)生物风化:指岩石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 行的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

7.土壤粒级 土壤粒级:根据单个土粒的当量粒径(假定土粒为圆球形的直径)的大小,可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级

8.土壤有机质 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土壤有机质:(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 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9.矿质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 能量的过程。

10.腐殖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 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的过程。

11.有机质转化 有机质转化:土壤有机质在水分、空气、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转化过程。

12.土壤质量含水量 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土壤质量含水量: 又称为重量含水量,无量纲。(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13.土壤通气性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允许气体 扩散和流动的性能。又叫透气性。

14.土壤热容量 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 1 ℃时所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水分>有机质>矿物土粒>空气)

15.土壤导热率 土壤导热率:指在面积为 1 m2、相距 1 m 的两界面上温度相差 1 K 时,每 秒中所通过该单元土体的热量焦耳数。是评价土壤传导热量快慢的指标(矿 物土粒>有机质>水分>空气)

16.土壤孔性 土壤孔性: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总容积的大小,孔隙的搭配及孔隙在各土层 中的分布状况等的综合特性。

17.土壤孔隙 土壤孔隙: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叫做土壤孔隙。18.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即土壤大 小孔隙的数量。土壤孔隙度 = 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1-容重/相 对密度)×100%

19.土壤结构体 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形 态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或土壤结构体。20.永久电荷(内电荷)永久电荷(内电荷 :粘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代换所产生的电荷。21.可变电荷:电荷的数量和质量随介质的 pH 而改变的电荷。

22.土壤吸收性能:指土壤能够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 悬浮颗粒、气体及微生物的能力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通常带有大量负电荷,因而能从土壤溶液中

2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吸附阳离子,以中和电荷,被吸附的阳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被土壤溶液 中其他阳离子从胶体表面交换出来,此即阳离子交换作用。

2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指在一定 pH 值条件下每 1000 g 干土所能吸附的 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25.土壤盐基饱和度(BSP)土壤盐基饱和度 BSP)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 总量的百分比。

26.土壤活性酸度 土壤活性酸度:指土壤溶液中游离的的 H+所直接显示的酸度

27.土壤潜性酸度 土壤潜性酸度:指土壤溶液中吸附的的 H+、Al 3+离子所引起的酸度。28.土壤缓冲性 土壤缓冲性: 狭义:土壤抵抗酸碱物质,减缓 pH 变化的能力。广义: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包 括对氧化还原、污染物质、养分等。指 抗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29.生理酸性肥料 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 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 土壤酸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30.生理碱性肥料 生理碱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阴离子比阳离子 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阳离子过剩,生成相应碱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 土壤碱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碱性肥料。根外营养(叶面肥):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31.根外营养(叶面肥)

32.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 广义:含有有机质,既能为农作物提供各种有机、无机养分,又能培肥土壤的 一类肥料 狭义: 农村中利用各种有机物质就地积制或直接耕埋施用的一类自然肥料(农家 肥)33.绿肥 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

二.解答题

1.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肥沃的土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 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因此,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的土壤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土壤肥料学的发展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地 退化的综合治理纳入发展农业与整个国家经济计划之中。

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五大成土因素 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②气候:主要决定着成土过程中水热条件

③生物:通过生物小循环作用于土壤的形成,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它使母 质飞跃成土壤。

④地形:(1)影响母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2)影响水分和热量分布(海拔、坡度、坡向)

⑤时间(年龄):土壤的形成过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加深。

3.各级土粒特性

石砾:多为岩石碎块,直径较小,山区和河漫滩土壤中常见,矿物组成与母 岩基本一致,速效养分很少,吸持性很差,通透性极强。

砂粒 :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等原生矿物,颗粒较粗,比表面较小,吸持性能 较弱,矿质养分较低,无粘结性和粘着性,表现松散,粒间孔隙较大,通透性良好。

粉粒 :颗粒中次生矿物含量增加,石英含量减少。比表面比砂粒大,吸持性 能增强,养分含量比砂粒高,具有一定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 涨缩性,通气透水能力比砂粒差。

粘粒 :是化学风化的产物,矿物组成以次生矿物为主,粒径小,比表面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涨缩性和吸附能力均很强,矿质养分丰富,粒间孔隙小,通透性能差,粘粒多的土壤常表现为湿时粘韧,干时坚 硬。

4.砂土,壤土,粘土的肥力特点(1)砂土类

质地特点: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砂粒多,粘粒少粒间空隙大

肥力特点:通气性、透水性强,易耕作 蓄水弱,抗旱能力弱 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分解快,养分供应快 温变化快 对植物生长影响: “发小苗不发老苗”(2)粘土类

质地特点:孔隙小,多为极细的毛管孔隙。

肥力特点: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肥效缓慢,劲长),土温较稳定,温差小。透水、透气性差,耕作困难,宜耕期短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老苗而不发小苗”。

(3)壤土类

质地特点:含有适量的砂粒、粉粒和粘粒,兼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理 想的农业土壤

肥力特点:含水量适宜,耕性好,通透性好,相当的毛管孔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适宜种植各种植物,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5.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①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家畜粪便,绿肥,秸杆 还田

②掺砂掺粘、客土调剂(遍掺、条掺、点掺)

③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④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出水口的调节)

6.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组成,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植物残体:包括各类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植物体及根系(2)动物、微生物残体 :包括土壤动物的残体,及各种微生物的残体.(3)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

二.土壤有机质的类型 土壤有机质的类型(1)新鲜有机质:指土壤中未被分解的动.植物残体(2)半分解的有机质(3)腐殖质

三.土壤有机质的组成(1)碳水化合物:占有机质总量的 15-27%,包括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甲壳质等。(2)木质素:木质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芳香族的聚合物。(3)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4)树脂、蜡质、脂肪、单宁、灰分物质

7.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的关系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是即相对立,又相联系,即相独立,又相渗透的两个过程。矿质化过程是有机质释放养分的过程,又是为有腐殖质合成提供原料的过 程,没有矿质化过程就没有腐殖化过程,同时腐殖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再经矿质化过程而释放养分以供植物吸收利用。

8.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凡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1)土壤温度 微生物活动响应于温度变化 无分解:≤0℃ ; 分解随温度而加强:0-35℃ ;升温 10℃,分解速率提高 2~3 倍 最适分解温度:20~35 ℃(2)土壤水分(3)土壤通气状况(4)植物残体的特性(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5)土壤特性(酸碱性)9.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

一.、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促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5)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6)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

二.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有机质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3)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10.土壤水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如何

有效性:(1)吸湿水:水分子呈定向紧密排列、密度 1.2~2.4g/cm3、无溶解能力、不能 以液态水自由移动,也不能被植物吸收。

(2)膜状水:重力不能使膜状水移动,但是膜状水能从膜厚的地方向薄的部位 移动。部分膜状水可以利用。

(3)毛管水:这种水可以在土壤中移动,具有溶解养分的能力、作物可以吸收 利用。分为毛管支持水(指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即地下水沿着土壤毛管系统上升并保持在土壤中的那一部分水分)和毛管悬着水(指不受地下水源补给影响的毛管水,即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土壤中所吸持的液 态水)

(4)重力水(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 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土壤被重力水所饱和,即土壤大小孔隙全部被水份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称 为饱和持水量,或称最大持水量。

11.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

土壤空气中的 CO2 含量比大气高十至数百倍

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低

土壤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

土壤空气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

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12.土壤热量的来源 主要来源 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来源 土壤热量的来源 主要来源)太阳辐射能:土壤热量最主要的来源 生物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的热量 地热:由地球内部地岩浆通过传导作用至土壤表面的热量 13.如何调节土壤水,气,热 如何调节土壤水,如何调节土壤水

一、土壤水分的调节 总体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尽量地增加作物对降雨、灌溉水及土 壤中原有贮水的有效利用 ① 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 合理耕翻 等高种植,建立水平梯田 改良表土质地和结构 ② 减少土壤水分增发 中耕除草 地表覆盖 免耕覆盖技术和保水剂的使用 ③ 合理灌溉 灌溉的基本原则:灌溉的目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整个根层补充水 分,使土壤水分含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根据该土壤自然含水量与其 田间持水量之差确定灌溉定额。灌溉方法 不同地形特征选择不同的灌溉方法(畦灌、喷灌、滴 灌、沟灌的选择)④ 提高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 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降低凋萎系数,提高田间持 水量,增加土壤有效水的范围;而且还能加厚耕层,促进植物根系 生长,扩大根系吸水范围,增加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⑤ 多余水的排除 对于旱地作物而言,土壤水分过多就会产生涝害、渍害。因此必 须排除土壤多余的水分,主要包括排除地表积水、降低过高的地下 水等。

二、土壤空气的调节 土壤通气不良主要发生在粘质土壤上:解决方法:采取合理耕作结合增施 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孔隙。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易涝地区,由于土体中水分过多,不仅空气容量减 少,而且障碍土壤空气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也存在通气性差的现象,解决 方法:采取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及 时排除渍涝。三.土壤温度调节

1、合理耕作与施用有机肥

2、以水调温

3、覆盖与遮荫 14.土壤孔隙类型 土壤孔隙类型 ①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 < 0.002 mm,土壤水吸力>1.5 ×105 Pa。特点:最细的孔隙,束缚水,非活性,无效孔,移动慢,难被植物吸收。粘质 土中非活性孔隙多,耕性差,粘着力强。② 毛管孔隙:d 在 0.02~0.002 mm,土壤水吸力为 1.5×104~1.5× 105Pa。具有毛管作用,孔隙中水的毛管传导率大,易于被植物利用。③ 通气孔隙:孔隙粗大,d > 0.02 mm 孔隙中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排出,或为通气的通道,称通气孔隙(空气孔隙)。旱地土壤通气孔隙在 8~10%以上,植物正常生长。15.土壤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上松下紧型: 上层土壤质地较轻,具有适当通气孔隙,透水通气,下层质地较粘,可以迅速接 纳较大的降水量,防止地面径流。上粘下松土(上紧下松): 不利于细苗生长,下砂,作物根系伸到该层,水分、养分供应不足,不发老,不 发小,上层若有机质少,易板结成大土块。砂夹粘或粘夹砂(夹层型): 砂粘层次适当相间,即透水透气又保水保肥,对温度、养分调节有促进作用。16.土壤结构体类型有哪些 土壤结构体类型有哪些块状结构 柱状结构 核状结构 片状结构 团粒结构 17.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1)电荷的数量:离子的电荷价愈高,受胶体电性的吸持力愈大,交换能力也 愈大。(2)离子半径和离子水化半径:同价的离子,离子半径愈大,其水化半径趋于 减少,则交换能力愈强(3)离子浓度 阳离子交换作用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交换力弱的离子,若溶 离子的电荷价愈高,受胶体电性的吸 液中浓度增大,也可将交换力强的离子从胶体上交换出来,这就是如盐碱土土壤 胶体上的 Na+能占显著地位电荷的数量 持力愈大,交换能力也愈大。18.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胶体数量:土壤胶体物质越多(包括矿质胶体、有机胶体和复合胶体),则 CEC 越大。就矿质胶体而言,CEC 随着质地粘重程度增加而增加,所 以粘质土 CEC 较砂质土要大的多。胶体类型:2:1 型矿物 > 1:1 型矿物,有机>无机 土壤 pH 值:土壤酸碱度影响胶体表面官能团中 H+的解离,因而影响可 变电荷的多少。19.如何调节土壤酸碱性 如何调节土壤酸碱性(1)土壤酸性的调节 土壤酸度过强(pH 过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需要提高土壤 pH。一般采用施石灰的办法。使用的石灰材料是生石灰(CaO),和熟石灰(Ca(OH)2)(2)土壤碱性的调节:用石膏来改良 一般在酸性土壤上宜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等),碱性土壤则宜施 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无论在酸性或碱性土上,多施有机肥者有好处。20.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系统(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4)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也能对碱起缓冲作用 21.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1)良好的土体结构(2)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3)良好的物理性质 22.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肥力 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灌溉农业 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结合 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 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23.李比希三大学说 李比希三大学说(1)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植物最初的营养 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 CO2 来 实现其营养作用。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这就是著名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2)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 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因此 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养分归还方式: 有机肥料;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 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 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 肥。2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和种类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和种类一.判断必需元素的依据 如缺少该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该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所能代替(不可替代性或专一性)该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如为植物体的 必需成分或参与酶促反应等如(直接性)二.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16+1):天然营养元素(碳 C、氢 H、氧 O);植物 磷 钾 ;(钙 Ca、Mg、S)镁 硫 ; 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氮 N、P、K)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铁 Fe、锰 Mn、锌 Zn、铜 Cu、硼 B、钼 Mo、氯 Cl、(镍 Ni)25.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截获:指植物根系在土壤中伸长并与其紧密接触,使根释放出的 H+和 HCO3 与土壤胶体上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直接交换而被根系吸收的过程 扩散: 指由于根系吸收养分而使根圈附近和离根较远处的离子浓度存在浓度剃 度而引起土壤中养分的移动。质流:指由于植物蒸腾、根系吸水而引起水流中所携带的溶质从土壤向根部流 动的过程。被动吸收:指养分顺着浓度梯度(分子和离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由介 质溶液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特点:不需要能量,也没有选择性,也叫非代谢性吸(2)离子交换 收。形式:(1)扩散、质流等方式; 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分子和离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通过细 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特点需要能量,具有选择性。26.根外营养的优点 根外营养的优点(1)直接供应养分,防止养分的固定和转化(2)吸收速率快,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需要(3)促进根部营养、强株健体(4)节省肥料,提高经济效益(5)可弥补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 27.外界环境条件对养分吸收的影响(1)光照 影响机理:1.能量 2.酶的诱导和代谢途径(NR)3.影响蒸腾作用(通过调节气孔开闭)(2)温度 影响机理:1.ATP 生成量 2.养分移动速度 3.根系酶活性。(3)水分 直接影响:1.影响养分迁移的方式和数量; 2 影响养分的溶解度和有机养分的矿化。间接影响:1.水分影响土壤通气性和氧化还原状况; 2.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 3.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4)通气 影响机理:

1、根系的有氧呼吸;

2、土壤的 Eh;

3、养分的形态及转化;

4、二氧化碳含量。(5)酸碱度:溶液中的反应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 偏酸性:吸收阴离子>阳离子 偏碱性:吸收阳离子>阴离子(6)养分浓度(7)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拮抗作用和协助作用 28.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主要掌握 N.P.K)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一.氮的营养生理功能 蛋白质的重要组分(蛋白质中平均含氮 16%-18%); 核酸的成分(核酸中的氮约占植株全氮的 10%)叶绿素的组分元素(叶绿体含蛋白质 45~60%,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许多酶的组分(酶本身就是蛋白质); 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如维生素 B1、B2、B6 等)--辅酶的成分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 IAA、细胞分裂素)--生理活性物质 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胆碱--卵磷脂--生物 膜)总而言之:氮对植物生命活动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氮 被成为“生命元素”。二.磷的营养生理功能

1、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主要包括: 核酸和核蛋白、磷脂、ATP、植素、辅酶等

2、磷参与和影响植物体内许多代谢过程(1)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2)磷能促进氮素代谢(3)磷参与脂肪合成

3、磷增强植物抗逆性(1)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等能力(机理)(2)增强作物对酸碱变化的适应能力(缓冲性能)三.钾的营养生理功能 1.促进酶的活化:在生物体内,钾作为 60 多种酶(包括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 类、转移酶类)的活化剂,能促进多种代谢反应。2.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 3.改善能量代谢 4.促进糖代谢(1)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2)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5.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1)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2)促进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形成(3)促进豆科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6.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7.钾对植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29.各种营养元素的缺素症状一.氮缺乏 氮(1)外观表现 整株:植株矮小,瘦弱 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 现症状 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 茎:细小,分蘖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 花:稀少,提前开放 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 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 补充:氮肥过多,群体太大,遇风倒伏;实例:玉米氮过量,成熟时缨为绿色 二.磷缺乏 磷 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枝少 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 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症状从茎基部老叶开始)实例:“一株香”、“锅刷”,“玉米秃尖” 补充:磷素过多,无效分蘖增加、早衰,造成锌、铁、锰的缺乏等 三.钾缺乏: 钾 通常茎叶柔软,叶片细长、下披; 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枯萎; 在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成为斑块,严重缺钾时,幼叶也会出现 同样的症状; 根系生长停滞,活力差,易发生根腐病 实例:玉米缺钾时,所形成的果穗尖端呈空粒,四.钙缺乏:甘蓝、莴苣和白菜出现叶焦病和干烧心;番茄、辣椒和西瓜出现脐 钙 腐病;苹果出现苦陷病和水心病; 五.铁缺乏:果树“黄叶病” 铁 中毒症状:水稻亚铁中毒“青铜病” 六.硼缺乏:油菜“花而不实”、小麦“穗而不实”、花椰菜“褐心病”、萝卜“黑心 硼 “ 病”,腐心病”等 过多症状:棉花、油菜“金边叶” 七.锰缺乏:燕麦“灰斑病”、豆类“褐斑病”、甜菜“黄斑病” 锰 八.铜缺乏:不结实或只有秕粒果树“郁汁病”或“枝枯病” 铜 九.锌缺乏:水稻“矮缩病”、玉米“白苗病”,柑桔“小叶病”、“簇叶病” 锌 十.钼缺乏: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豆科植物“杯状叶”且不结或少结根瘤 钼 30.掌握肥料的性质和施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如硫酸铵,氯化钾,掌握肥料的性质和施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如硫酸铵,氯化钾,掌握肥料的性质和施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石灰,石膏等)石灰,石膏等)一.硫酸铵 硫铵施入土壤后,由于作物对 NH4+吸收相对较多,SO42-较多残留于土 壤中易引起土壤酸化,故硫铵是一种典型的生理酸性肥料 解决方法:在酸性土壤中还应注意加石灰中和土壤酸性,以消除其副作用 SO42-在石灰性土壤,很易与 Ca2+起反应,形成难溶性的 CaSO4,会堵 塞土壤孔隙,引起板结现象。解决方法:配合使用有机肥料,消除板结现象 水田不适宜施用硫铵(因为 SO42-在淹水条件下易被还原为 H2S,造成水 稻根系的毒害)。硫铵性质稳定,习惯上施用时多撒施土面,但为了减少氨的挥发损失也应 提倡深施。硫铵中含 24%的硫,同时也是一种硫肥,供给作物硫的需求。二.氯化钾 性质:白色、淡黄色或紫红色结晶,易溶于水,呈化学中性,有吸湿性,久存 会结块 生理酸性肥料 施用方法:可作基肥、追肥施用,不宜作种肥,不宜用于盐(碱)土 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作基肥时,应与磷矿粉、有机肥、石灰等配合施用,一方面 防止酸化,另一方面促进磷矿粉中磷的有效化。作物:适宜一般作物;含有 47.6%C1-,特别适于棉花、麻类等纤维作物,因 为 C1-对提高纤维含量和质量有良好的作用;不宜忌氯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甜菜、柑桔、烟草、茶树等。三.石灰 施用方法: 石灰可作基肥和追肥,不能作种肥。撒施力求均匀,防止局部土壤过碱或未施到。条播作物可少量条施。番茄、甘蓝和烟草等可在定植时少量穴施。不宜连续大量施用石灰,否则会引起土壤有机质分解过速、腐殖质不易积 累,致使土壤结构变坏,诱发营养元素缺乏症,还会减少作物对钾的吸收,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石灰肥料不能和铵态氮肥、腐熟的有机肥和水溶性磷肥混合施用,以免引 起氮的损失和磷的退化导致肥效降低。在施用足量石灰的情况下,其后效可维持 5 年以上。因此,石灰物质不必 每年施用,可每隔 3-5 年施用一次。四.石膏 性质:石膏是一种重要的碱土改良剂;石膏也可作为酸性土壤的改良剂,酸 性土壤施用石膏可消除铝的毒害。31.掌握复混肥料的优缺点以及混合肥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掌握复混肥料的优缺点以及混合肥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 复混肥料的优缺点 优点:(1)养分全面,含量高(2)物理性状好,便于施用(3)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4)配比多样性,有利于针对性的选择和施用(5)降低成本,节约开支 缺点:(1)养分比例相对固定的二元复合肥料难以同时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 的要求。(2)复混肥料在养分所处位置和释放速度等方面很难完全符合作物某一时 期对养分的特殊需求(难于满足不同养分最佳施肥技术的要求)。二.混合肥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肥料混合的原则)(1)混合后物理性状不能变坏(如尿素与普钙混合后易潮解)(2)混合时肥料养分不能损失或退化(如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易引起氨的 挥发损失)(3)肥料在运输和机施过程中不发生分离(如粒径大小不一样的不能相混)(4)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功效 32.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哪几种 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哪几种(1)粪尿肥: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厩肥等(2)堆沤肥:秸秆还田、堆肥、沤和沼气池肥(3)绿肥:野生绿肥和栽培绿肥(4)杂肥:城市垃圾、泥炭、腐殖酸类肥料、油粕类肥料、污水污泥等 33.常用的绿肥植物有哪些 常用的绿肥植物有哪些水旱轮作的冬种绿肥——紫云英 一年生冬种非豆科——萝卜青 多年生下种豆科——山毛豆 多年生野生——金光菊 多年生水生——水浮莲 几种主要绿肥的养分含量绿 肥 紫 云 英 光叶紫花苕 毛 叶 苕子 黄 花 苜蓿 蚕 豆 箭 舌 豌豆 紫 穗 槐 田 菁 绿 萍 水 花 生 水 葫 芦 水 浮 莲 鲜草成分(鲜重% 鲜草成分 鲜重%)鲜重 N P2O5 K2O 0.33 0.08 0.23 0.50 0.13 0.42 0.47 0.09 0.45 0.54 0.14 0.40 0.55 0.12 0.45 0.54 0.06 0.32 1.32 0.30 0.79 0.52 0.07 0.15 0.24 0.02 0.12 0.15 0.09 0.57 0.24 0.07 0.11 0.22 0.06 0.10 干草成分(干重% 干草成分 干重%)干重 N P2O5 K2O 2.75 0.66 1.19 3.12 0.83 2.60 2.35 0.48 0.25 3.23 0.81 2.38 2.75 0.60 2.25 - - - 3.36 0.76 2.01 2.60 0.54 1.68 2.77 0.35 1.18 2.15 0.84 3.39 - - - - - - 一、土壤水的形态分类气态水 固态水 存在于土壤空气中的水汽 土壤水冻结形成的冰 吸湿水(紧束缚水)吸湿水(紧束缚水)吸附(束缚)吸附(束缚)水 膜状水(松束缚水)膜状水(松束缚水)液态水 自由水 毛管支持水 毛管水 重力水 地下水 毛管悬着水 土壤水 ?

第二篇: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的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P1 2.土壤肥力:是土壤能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P3 3.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P37 4.土壤质地: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

P37 5.土壤密度:单位融合剂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

P41 6.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

P41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矿物质的过程

P54 8.田间持水量:指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重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

P69 9.土水势:在一些力的作用下,与相同条件下的纯自由水相比土壤水的势能(或自由能)降低,其差值即为土水势

P70 10.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P82 11.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NO3-的作用

P92 12.闭蓄态磷:是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土壤中的闭蓄态磷在各种土壤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往往超过50%,而在石灰性土壤中也可达到15%~30%以上,但这时包被的胶膜可能是难溶性的钙质化合物。

P95 1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P112 14.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PH为7时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即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简称CEC P114 15.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P115 填空

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P3 2.肥力的分类:1)按照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2)按照土壤肥力的发挥程度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P3 3.世界土壤肥力科学的发展概况中的农业化学学派是以“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主

P11 4.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等;化学: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作用)和氧化等;生物: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P19 5.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

P30 6.中国制土粒分类标准:石块、石栎、砂砾、粉粒、黏粒

P36 7.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是2-3mm

P44 8.土壤在数量上水分保持的力:吸附力、凝聚力、毛管力

P65 9.田间持水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悬着水

P67 10.有效水下限:凋萎含水量

有效水上限:田间持水量

P68 11.土水势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P70 12.土壤水分运动是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运动,即水势高向水势低运动,由吸力小向吸力大的方向运动

P74 13.土壤中的水汽总是由暖处向冷处运动

P75 14.水汽凝结常出现两种现象:“液潮”现象和“冻后聚墒”现象

P75 15.在土壤的三相物质组成中,水的热容量最大,气体的热容量最小

P82

土壤的导热率随水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空气导热率最小,固体物质中矿物质的导热率最大

P83 14.土壤空气的更新(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整体交换(空气对流)

气体扩散(主要方式)

P80 15.土壤水分的导热率比土壤空气的导热率大

P82 16.土壤养分有效性划分为:速效养分、缓效养分和无效养分

P88 17.土壤中无机态氮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有时也有亚硝态氮

P90 18.有机态氮包括水溶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氮、非水解性有机氮

P91 19.土壤氮的损失:硝态氮的淋失、反硝化作用、氮的挥发

P92 20.无机磷多以正磷酸盐形态存在,植物根系主要吸收H2PO4-离子

P94 21.土壤氮、磷、钾中钾的 含量对多

P97 22.离子交换作用是影响土壤保肥力性能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P102 23.土壤胶体再多时情况下是带负电的 P109 24.影响土壤CEC的因素:胶体数量、胶体类型、土壤pH

P114 25.盐基饱和的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为中性或碱性

P115 26.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分为两类,一类是盐基离子,包括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另一类是致酸离子,即氢离子、铝离子

P115 27.土壤总酸度= 活性酸+ 潜性酸

土壤总碱度=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P121 28.土壤退化指的是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P129 判断题

1.土壤生产力就是土壤肥力。(错)-------土壤生产力包括土壤肥力和外界条件

P4 2.“有效直径”是土粒的真实直径。(错)--------“有效直径”是理想的球形土粒

P35 3.土壤结构中团粒结构最好。(对)

P44 4.塑性范围内土壤不宜耕种(对)P49 5.黏土质宜耕期短,砂质土宜耕期长。(对)

P49 6.随土壤深度、温度增加,土壤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对)

P79 7.土壤全氮 = 无机氮 + 有机氮

(对)

P90 8.有机态氮占土壤全氮的主要部分(95%以上)。(对)

P90 9.土壤的酸性主要决定于潜性酸的数量,它是土壤酸性的容量指标

(对)

P120 简答题

1.土壤基本物质组成

土壤的基本物质是由固相(包括土壤生物)、液相和气象组成的。

土壤的固相包括矿物质土粒、有机质土粒和多种生物。其为“土壤骨架”;土壤的液相是指土壤溶液,是水分由地表进入土壤,溶解各种物质(包括养分)形成的一种稀薄溶液,被称为“土壤血液”;土壤气相由各种土壤气体组成,被称为“土壤空气”,一部分由大气层进入土壤,主要有氧气和氮气等,另一部分由土壤内部产生,主要有二氧化碳、水汽和某些微量元素气体

P2 2.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的关系

(1)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是两个范畴的概念;(2)两者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3)土壤的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内在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4)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是指气候、地形、灌排、耕作、栽培以及污染物侵入等条件

P4 3.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形成过程:坚硬的岩石暴露于地表,经过物理风化变成松散的崩解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使其具有通气、透水性能;松散的岩石崩解物中的原生矿物,经过溶解、水化、氧化和水解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进一步解体,一部分变成可溶性化合物,一部分形成新的黏土矿物,这些黏土矿物具有胶体性质,导致了团聚性土粒的出现,这是水、肥、气、热便得到供给,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生存,这就进一步加速了物质风化;植物死亡后,有机残体在一定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合成,形成腐殖质,使成土母质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了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形成了土壤

影响因素:物理风化(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P21 4.中国土壤水平分布特征

P32

1)土壤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称有规律的更替,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发生袋状更替

2)土壤经度地带性是由于距海洋的远近、山脉的走向、风向等差异引起土壤类型的差异 5.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及利用(也可作为填空)

P40

1)砂土类:(1)空隙大,小孔隙小,透水性强,保水性弱(2)有机质少,养分少,保肥力差,肥效猛而不稳,发小苗不发老苗,应多施有机肥,使用量少而勤(3)热容量小,易热易凉,昼夜温差大(4)易耕作,阻力小,质量好,在缺少有机质的砂土泡水后易沉淀板实、闭气,且不宜插秧,要边耕边插,混水插秧

2)黏土类:(1)孔隙小,多为极细毛管和无效孔隙,故透水性差,通气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累积还原性物质,需深沟高畦以利排水通气(2)矿质养分丰富,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昼夜温差小,早春升温土温上升较慢,称为冷性土。早春土温偏低,植物播种后易缺苗、出苗晚、苗势弱,会出现贪青晚熟,发老苗不发小苗(3)干时坚硬,湿时坚硬,耕作费力,宜耕期短,注意宜耕期耕作

3)壤土类:兼具黏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性较好,养分含量丰富,耕性良好,在生长上既发老苗,又发小苗 6.质地层次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P41

(1)均砂均黏型(2)上砂下黏型:“蒙金土”,上层透水、透气,易着苗,早发苗(3)上黏下砂型:上层为黏质土,下层为砂土层,着苗困难,漏水漏肥,不发老苗,为“漏风土”,不好,需翻耕(4)砂黏夹层型:黏层与砂层相互交错排列(5)特殊夹层:部面中央有一层特殊坚实层

7.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P45

(1)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水气并存

(2)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养分供应充足

(3)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微生物活动频繁(4)团了粒结构较多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根的生长 8.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P46

(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质(2)掺砂掺黏,客土调剂(3)引洪放淤或引洪漫沙(4)因地制宜,培肥改土 9.土壤耕性的含义

P49

(1)耕作时土壤对农具操作的机械阻力,若小,便于耕作和节约能源(2)耕作质量问题(3)宜耕期长短,黏质土宜耕期短,砂质土宜耕期长 10.土壤水分类型及性质

P66

(1)吸湿水

具固态水性质,对溶质无溶解能力,不能以液态水自由移动,对植物无效,105摄氏度可烘出来

(2)膜状水

与液态水性质相似,但黏滞性较高而溶解能力较小,移动缓慢,呼吸困难,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3)毛管水

可移动且具有溶解养分的能力,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4)重力水

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特别是在水田,旱地,则可能造成内涝 11.土水势分势及其特点

P70

基质势

总是负值,土壤含水量越高,则基质势越高,土壤水饱和时,基质势达最大值零,水分不饱和下起主要作用

溶质势

总是负值,非盐碱土不予考虑,土壤溶质浓度越高,溶质势越低

重力势

可正可负,以参比标准为准

压力势

以大气压作为参比标准,水分不饱和时,等于零,水分饱和时起主导作用,为正值

12.土壤空气的组成及特点

P79

组成:主要为大气,少量是土壤中生物、生物化学和纯化学过程产生的气体

特点:(1)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而O2低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可能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13.为什么砂质土是热性土,黏质土是冷性土

P82

黏质土是冷性土,是因为这种土壤潮湿而紧实,土壤水分含量多而空气含量少,白天土壤升温慢,而吸热后向下层土壤传热也较快;晚上土壤散热时,下层土壤向上层补充热量多,降温较慢,因而温差小。黏性土在春季升温慢故称为冷性土。

在相同水土势的情况下,砂质土含水少,热容量比黏质土小,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增温快,夜间散热而降温也快,所以是热性土 14.土壤中氮素的来源

P90

(1)生物固氮作用

(2)大气降水和雷电现象

(3)施肥与灌溉 15.解释“南氨北硝”的现象

P92

土壤NO3-的淋失主要取决于雨水条件,我国南方雨水多于北方,NO3-的淋失就大于北方,故在旱地土壤氮肥施用上,一般有“南氨北硝”的趋势 16.土壤中钾素的含量

P97

(1)水溶性钾:直接吸收,土壤供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2)交换性钾:直接吸收

(3)缓效态钾:可被植物间接吸收

(4)矿物态钾:并不可被植物利用,无效钾 17.土壤胶体的特性

P103

(1)土壤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2)带电性

(3)土壤胶体的分散和凝聚 18.土壤供肥能力

P116

(1)土壤供应速效养分的数量

(2)缓效养分转换为速效养分的速率

(3)速效养分持续供应的时间

19.土壤酸度类型

P119

(1)活性酸

(2)潜性酸

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 20.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

P124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主要原因

盐基饱和度小的土壤,缓冲碱的能力强;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缓冲酸的能力强

(2)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也是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

(3)土壤中还存在一些两性物质,这些物质对酸碱均具有缓冲能力 21.氧化还原电位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P125

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一般在200~700mv时,养分供应正常,根系生长发育较好;当大于700mv时,植物常发生缺素症;低于200mv时,氧气缺乏,植物根系吸收受阻,根毛减少,甚至发黑腐烂

22.土壤质量概念内涵

P128

(1)土壤肥力质量

(2)土壤环境质量——环境保护

(3)土壤健康质量——食品安全,促进人畜和植物健康

23.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P133

(1)代表性

(2)灵敏性

(3)通用性

(4)经济性 论述题

1.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P21 形成过程:坚硬的岩石暴露于地表,经过物理风化变成松散的崩解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使其具有通气、透水性能;松散的岩石崩解物中的原生矿物,经过溶解、水化、氧化和水解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进一步解体,一部分变成可溶性化合物,一部分形成新的黏土矿物,这些黏土矿物具有胶体性质,导致了团聚性土粒的出现,这是水、肥、气、热便得到供给,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生存,这就进一步加速了物质风化;植物死亡后,有机残体在一定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合成,形成腐殖质,使成土母质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了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形成了土壤

影响因素:物理风化(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2.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

P56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和活性:(1)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破碎和运输(2)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3)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二)土壤特性:(1)质地

黏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2)PH值

一般为生物最适PH值为6.5-7.5(3)水分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80%,有利于有机质矿化。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4)通气性

通气不足,好氧微生物停止活动,易有机质积累(5)温度

0-35摄氏度范围内,矿化速率与温度正相关,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35摄氏度

(三)植物残体的特性:(1)物理状态

新鲜程度、破碎程度(2)C/N比:微生物吸收1份氮,需要吸收25碳。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以25:1较为合适

3.腐殖质的性质

P58

(一)物理性质:(1)颜色

胡敏素是黑色,胡敏酸是褐色,富里酸是浅黄色

(2)溶解度

胡敏素不溶于水、酸、碱,胡敏酸溶于碱,不溶于水、酸,富里酸溶于水、酸、碱

(3)吸水性

腐殖质结构上的含氧功能团,具有极强的吸水性,最大吸湿水含量可达本身1倍以上,最大吸水性达500%(4)分子结构

腐殖质的分子量大小为 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

(5)胶体性质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胶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化学性质:(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N、S,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a、Mg、Fe、Si等灰分元素

(2)官能团

酚羟基、羧基、甲氧基、醇羟基、醚基

(3)腐殖质络合性

络合物稳定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

(4)电性

呈两性胶体,以负电荷为主,负电荷的数量随PH升高而升高

(5)稳定性与变异性

稳定性良好,变异性 南方主要是富里酸,北方主要是胡敏酸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P63

(1)改善作物和微生物所需养分:有机质本身就是养分,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经过矿质化过程释放的营养元素可提供给植物全程养分需求,有机质还可以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有机质中的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土壤矿物质有一定的溶解能力,提高养分有效化。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素作用,有机质上的功能团可络合土壤中固定P离子,减少P的固定。

(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提高保水能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温度、提高土壤耕性

(3)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提高土壤酸碱缓冲性,减轻土壤化学污染,保持土壤养分

(4)促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创造适宜环境条件

(5)促进植物的生物活性 5.土壤磷固定的方式

P95

(1)化学沉淀

在酸性土壤上,铁、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与土壤中可溶性磷酸根反应,生成磷酸铁、磷酸铝的沉淀,再转化为红磷铁矿和磷铝石;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生成磷酸钙、磷酸镁沉淀,最后成为磷灰石

(2)表面吸附固定

非专性吸附:物理吸附,有效磷

专性吸附:化学吸附,发生配位反应,无效磷

(3)闭蓄固定

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统称为闭蓄态磷

(4)生物固磷

土壤微生物吸收有效磷形成生物体的有机磷化合物,使磷暂时失去对植物的有效性的现象称为生物固磷作用 6.如何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P101

(1)土壤酸碱度

施用生理酸度肥料使土壤PH6.5~6.8为宜,可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2)土壤有机质

1)有机阴离子与磷酸根竞争固相表面专性吸附点位,从而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吸收

2)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其他螯合剂的作用,将部分固定态磷释放为可溶态

3)腐殖质可在钾、铝氧化物等胶体表面形成保护膜

(3)土壤淹水

1)酸性土壤PH值上升促使铁、铝形成氢化物降低,减少了它们对磷的固定;碱性土壤PH值有所下降,能增加磷酸钙的溶解度;反之,若淹水土壤落干,则导致土壤磷的有效性下降

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酸亚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磷的有效度

3)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度,减少磷酸根的吸附

4)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增加钙、镁、磷酸盐的溶解度

第三篇: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有机肥料:能够直接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并富含有机物质的肥料,同时兼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2.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在一定pH值条件下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4.被动吸收:又称非代谢吸收,是一种顺电化学势梯度的吸收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养分可通过扩散、质流等方式进入根细胞。5.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6.肥料利用率:是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是合理施肥的一个重要表示,也是计算施肥量时所需的一个重要参数。7.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通常带有大量负电荷,因而能从土壤溶液中吸附阳离子,以中和电荷,被吸附的阳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被土壤溶液中其他阳离子从胶体表面上交换出来,此即阳离子交换作用。8.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9.主动吸收:又称代谢吸收,是一个逆电化学势梯度且消耗能量的吸收过程,有选择性。

10.肥料:凡能直接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肥料。简答题

1.简述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P40)

2.作物体内酰胺的形成对氮代谢有什么影响?(P179)3.钾增强植物抗寒性的机理是什么?(P223)4.简述磷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P210)5.简述钼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P251)6.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主要有哪些?(P21)7.简述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P59)8.钾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是什么?(P223)9.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P137)10.简述硼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P249)论述题

1.试述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P153)2.试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P31)3.试述根外营养的概念、特点及影响根外营养效果的因素。(P146)4.试述绿肥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P282)

第四篇: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每个干重的有机物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的克数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土壤孔隙在内)的干重

土壤比重:指单位体积(不包括粒间空隙)干燥土粒的重量与4度时同体积水重之比

扩散:由于根系从根际吸收养分,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体养分浓度,形成浓度差,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离子拮抗: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根系对另外一种粒子的吸收

水势:土壤水与标准状态水的自由能之差 盐基饱和度(ES):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养分归还学说:随着植物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如果不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全部东西,为了增加产量,应该向土壤中施加灰分元素

最小养分律:植物生长需要各种养分,但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在一定范围内,植物产量随最小养分的变化而增减 同晶替代: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粒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质流: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造成根际的水势低于土体的水势,在水势差的推动下,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就随水分的移动而迁移到根表

CEC:即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PH为7时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陪补离子效应:由于陪补离子与胶体的结合能不同,而导致某种离子有效度发生变化的效应 养分共质体运输:养分通过共质体的运输称养分共质体运输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数的组合

闭蓄态磷:有溶解性很小的氧化铁胶膜包蔽着的磷酸盐

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单位面积产量的比例

土壤地带性:土壤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矿物:是指自然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单质和化合物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好气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盐类的过程

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指微生物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成较简单的中间产物,微生物又把他们合成为复杂的、高分子的、特殊的胶体状有机物质的过程凋萎含水量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田间持水量是作物有效水的上限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吸水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但并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

第五篇: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姓名:熊涛

学号:200913020113

所在:生命科学学院 农学 09101指导老师:郭春秋

实习地点:常德周边地区实习时间:2011-6-25----2011-6-27

1.实习目的本课程被称为土壤肥料学,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意义重大,它主要针对各地土壤性质的不同,来计划种植何种农作物及对地施肥,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讲解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还有土壤的基本性状及土壤肥力。就土壤的物质组成而言,我们在课堂上就了解到其中有豫让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与土壤酶、土壤胶体和土壤溶液、在其中又以土壤矿物质讲解最为深刻,因为老师讲解到了它的来源、组成、性质、及其改良方法。在实习后,我们必须学会野外观察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岩石、母质、土壤等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要掌握野外土壤速测的基本技巧和技能。其中就包括目测、手测、简易工具和试剂测量。识别并掌握湖南省几种主要的旱地土壤类型以及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比如实习中看到的紫色砂页岩及红壤等。还要学会野外始土、辨土、评土以及土壤标本采集。

2.实习计划及组织

本次实习分三次进行,以三天的时间去三个不同的地点。第一天早上8点从系门口出发到了慈利,傍晚时分回到学校。第二天早上8点从系门口出发到了德山,傍晚回到学校。第三天早上8点半从系门口出发到了太阳山,由于该地貌属于垂直分布,整片山都是红壤,除了半山腰有一点点页岩,所以在体力不支下,下午回到了学校。

3.实习方式

实习老师通过仔细认真地实地考察以及以往实习经验确立实习路线与地点。每次到达实习地点后,老师会讲解实习目的、任务、内容等及安全问题。

同学们各自利用老师提供的课件、网络进行资料查找,以及查阅大一所学的关于土壤与植物营养学这门课程的教材及课堂笔记,大家经过实地测定时按照实习老师教授的观察方法操作实习。

实习过程对常德周边地区桃园、花岩溪、太阳山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实地访问。实习中尽量让每位同学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及感受,让每位同学能实实在在学到这方面的实习学习,以便以后同学们能够自己独立学会这方面的调查工作,使同学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实习课程完成后,同学们应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进行总结及完成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

4.实习内容

考察点一:陬市附近

紫色砂页岩:

特点:又名紫色土壤,其特点有很多:“见风消”说的就是紫色砂页岩易风化,但是物理风化快,化学风化慢。物理风化导致初育土始终不能形成完整的剖面,风化一层就脱落一层,土层很薄,且易碎,故该地域水土流失严重,保水,蓄水力弱。化学风化快就致使土壤保持母岩特性非常强烈,故其土壤、母岩、母质颜色几乎相同,化学成分也差不多。由此可见,母岩对其影响最大。

分布规律及肥力水平: 紫色砂页岩是一种区域性土壤,它零星分布,但也有少量分布比较集中,如四川。其肥力水平比较高,有机质少,矿物质P、K丰富,N素缺乏。

利用现状与补救措施: 适种性广,现主要种植粮棉油等经济作物,产量较高。有句顺口溜这样讲“天晴一把刀,落雨一锅糟”恰是紫色砂页岩的真实写照。说的就是该土壤结

构疏松,蓄水,保水力差,容易流失,由此造成的生态性灾难、农业减产失收等严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针对此加以合理利用土地,禁止滥砍滥伐,盲目毁林开荒等。还有就是对其肥力的补救措施就是适时适量的补加N肥。

考察点二:热市附近

石灰岩:

特征:黏酸瘦板浅是石灰岩最典型的特点,它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

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其特征为: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主要矿物为方解石(CaCO3)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含有Fe、Al,但SiO2几乎没有。石灰岩母质可以发育成红壤,因此具有红壤的一般特性,高温高湿,酸性,有粘性。土层浅薄,水土流失较严重。

分布规律与肥力水平:中国石灰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中国是世界上石灰岩矿资源丰

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石灰石主要分布陕西、安徽省、广西自治区、四川、重庆、山东、河北、河南、广东、辽宁、湖南、湖北、黑龙江、浙江、江苏、贵州、江西、云南、福建、山西、新疆、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北京、宁夏、海南、西藏、天津等。可是其养分缺乏

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 现种植一些以玉米、花生、红薯、马尾松等偏酸性植物为主。

对其的改良措施应主要放在防止其水土的流失与及时适时适量补充养分

考察点三:河洑附近

冲积土: 特征: 又名潮土,夜间返潮从它的剖面我们可以看到其沙黏相间的分层,这是因为季

节性的水流冲击影响而成,水流凶猛时沙多,水流缓时沙少,这样反反复复就有了这样的分层,而且它具有流水分选的作用。它属于河漫滩相沉积,具有明显的河床相沉积与河漫滩相沉积的二元结构,而且尚没有脱离河流泛滥的冲积物覆盖的影响,表土层有明显的近期薄层沉积层理。生物作用极弱,基本无有机质表聚现象。地下潜水埋深变化可周期性影响底土,而具有潴育化过程。

分布规律与肥力水平:冲积土是一种泛成性土壤,呈带状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河

流泛滥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滨湖、滨海的低平地区。地面平坦。一般成土时间较短,发育层次不明显,土壤肥力较高。比紫土的肥力效果还好。

利用现状与改良: 冲积土的适种性很广,多以种水稻、甘蔗、南瓜、白杨树和粮棉油

等经济作物为主。由于冲积土尚未脱离河水泛滥影响,地下水位高,有的尚有盐化、沼泽化威胁。应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采取不同的利用改良方式,合理利用这一良好的土壤资源。(l)河滩草场者,应建立自然草场轮牧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资源,而且要维护河道沿岸的引水卫生。(2)在河漫滩较宽阔的地区。可修堤筑坝,防止洪水淹没,建立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平整土地,建立河滩地农业区。(3)在保证汛期行洪的条

件下,加强农业技术措施,合理配置农、林、牧,培肥土壤,争取汛期前的一季好收成。

(4)一般土壤质地较粗的河漫滩,在不影响行洪的条件下可以选植河滩片林,既可保护河岸,又可改良生态环境。在北京及河北燕山山区,有利用河谷卵石滩种稻“挂淤”而改良为良好土壤的实例者不少。

考察点四:河洑附近

红壤:

特点:由第四纪冰川时期红色黏土母质发育形成,距今200-300万年,首先是冰水混合物,然后就是冰往地势较低的地方走,接着泥沙被带走,其能把山体磨平,石头磨碎,最后经过长距离的搬运石头被磨光滑成鹅卵石沉到底部,是一种冰川的沉积物。主要成土过程:

(1)、脱硅富Fe、Al化作用: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Fe(OH)

3、Al(OH)3。在淋溶条件下,盐基和硅酸被不断淋洗进入地下水后流走。由于Fe(OH)

3、Al(OH)3的活动性小,发生相对积累,这些积聚的Fe(OH)

3、Al(OH)3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是红壤呈现红色,形成富含Fe、Al的层次。

(2)腐质化作用:

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旺盛,生物的小循环作用也十分旺盛。红壤的形成以富铁、铝化过程为基础,生物小循环是肥力发展的前提,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红壤特殊的形状和剖面特征。

分布特点及肥力水平: 红壤地区雨量大,降雨集中,有时一次降雨可高达200-300毫米以上,当地面覆盖差时,暴雨就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

利用现状与改良措施: 现种有油桐树、马尾松、樟树、商路等作物。红壤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可以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氮肥宜用粒状或球状深施,磷肥宜与有机肥混合制成颗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红壤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壤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壤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考察点五:太阳山

页岩:

特点: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粘页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5.实习心得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平时所学知识的珍贵之处,就比如说:在业外认识土壤和了解其特性来说,就算我们平时见到的一些常见土壤,我们也不一定叫得出名字,以及它所内含的肥力问题。还有实习时通过老师的一些讲解,我们也了解到了怎么处理土壤的肥力问题,书本虽然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但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还是无从得知,比如添加N肥时,我们可以通过草木灰解决问题。等等,总而言之,这次实习让我受益良多,感谢我们无私的郭春秋老师。

下载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剖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剖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壤肥料学》期末试卷(A卷)

    《土壤肥料学》期末试卷(A卷) 姓名 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阳离子交换量 2、土壤 3、植物营养临界期4、氮肥利用率5、磷酸退化作用6、厩肥7、报酬递减律8、肥......

    土壤与肥料学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土壤是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可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加以改变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质地: 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肥料学试题总结

    1、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2、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姓名:张 艳 萍 学号: 实习基地:常 德 附近 实习时间:2011.6.25——2011.6.27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教案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教案 绪 论 (一)绪论教学时数( 1 学时) (二)教学主要内容与要求 1、土壤、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2、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土壤学的任务 (三)教学重点 1......

    土壤 肥料习题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剖面 4.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 10.土壤容重 11.腐殖化系数 12.土壤三相比13.土壤粒级 14.土壤热容量 1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16.......

    土壤肥料教学大纲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YU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土壤肥料 课程教学大纲应用技术学部 园艺系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园林花卉 园林园艺 园林工程专业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