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完整版
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
1.土壤是由哪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多少,包括什么。
P2.固相、液相、气相,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50%。
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物和土壤生物;液相包括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气相包括各种气体。
2.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什么。P2.土壤肥力
3.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哪两个方向转化。这两个过程的进行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P37.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
P39.有机残体特征;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性质。4.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哪些。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P33.1.增施有机肥料 2.掺砂掺黏,客土改良 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4.改洪放淤或引洪漫砂。P33.增施有机肥料 5.岩石与矿物的区别。P11-19 6.岩石风化的三种形式中,哪种形式引起岩石发生深刻变化。
化学风化
7.土粒一般分为哪三级,其中哪两级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P24 砂粒、粉粒、黏粒。其中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8.砂土、壤土和粘土与土壤肥力具体有何关系。P31-9.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什么。
P31 液相和气相状况是由固体颗粒的特征和组合状况决定的,也就决定土壤质地。
10.土壤质地与缓冲性的关系。P117
黏粒含量高,缓冲性好,砂粒含量高,缓冲性差 11.田间持水量最大的是哪一类型质地的土壤。P31黏土类
12.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与土壤哪些热特性有关。P69-70 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导率、土壤导温率。
13.决定土壤热容量大小的主导因素。P69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的含量
14.土壤孔性的数量一般用什么表示,一般是通过什么来计算。
P76 土壤孔隙度,一般是通过土壤容重和比重来计算。15.旱地和水田分别以什么的土壤结构最为理想。16.土壤耕性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哪三个方面。
P89 耕作难易程度,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长短 17.腐殖质的粘性与粘土及砂土比较。P43黏土 >腐殖质>砂土 18.旱地土壤有效水范围。P57-58 19.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的组成有何不同。
P65-66 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5.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
20.影响自然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P118 影响自然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21.凡是能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都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吗。错,只能在酸性土壤上生存的才是
22.土壤吸收性中与土壤保肥能力关系最大的是哪种类型。P97物理化学吸收性 23.由于气候等原因,我国北方土壤均为碱性土壤,而南方土壤均为酸性土壤吗。错,南方雨水多,雨水本身因为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呈现酸性.另外,南方的温度高,腐殖质分解产生大量的腐植酸等酸性物质
北方,土壤中多含碳酸钠,水解显碱性而且多是盐基饱和,就偏碱了 24.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少种,通常把哪些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P135-136 17种;N,P,K(氮磷钾)
25.凡是植物体所含有的营养元素都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吗。
错,国际公认的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仅有16种,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1)。P135 26.土壤中离子态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有哪些。其中,硝态氮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磷、钾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P137 截获、质流和扩散;P138 质流; P138 扩散 27.施肥的”木桶理论”最小养分律是由谁提出的。
P151李比希
28.限制因子律是由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导者李比希提出的吗。
P153 不是,是1905年美国科学家布莱克门首先提出。
29.植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的涵义及一般在植物生长的什么时期。
P149 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称为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大多数作物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幼苗期。氮的营养临界期,小麦、玉米味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水稻钾营养临界期分蘖期和幼穗形成期。
P150 最大效率期是指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出最大效能的时期,这个时期就称为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玉米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喇叭口期至抽雄期;棉花的氮、磷最大效率期均在花铃期;对于甘薯来说,块根膨大期是磷、钾肥料的最大效率期。30.哪种元素常被公认为“品质元素”。K 31.缺乏而导致番茄、辣椒脐腐病的元素是哪种。Ca 32.市场上的“红色钾肥”是什么。KCL 33.在水旱轮作中,磷肥应施用水种吗。
P200 错,磷肥的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即磷肥重点施于旱作物上。34.引起油菜“花而不实”的元素是什么,引起玉米“白苗病” 的元素是什么,导致花椰菜的 “鞭尾病” 的元素是什么。硼;锌;钼。35.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注意事项。P209-210 36.凡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都称为微量元素肥料吗。P241 错
37.对喜硫植物来说,重过磷酸钙与过磷酸钙哪个效果好呢。过磷酸钙 38.牛粪和鸡粪施在哪一类型质地的土壤上效果好。
P273 改良有机质少的砂土。39.石灰和过磷酸钙混合可以吗。
P222 当在酸性土壤上施用酸性、生理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钾、氯酸钾
等均可与石灰配合施用,这样既可以中和酸性,又可以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充分利用率。
40.钾肥要适当深施的原因是什么。
P213 钾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在土壤中的扩散速度慢。因此,根系吸收钾的数量取决于根量及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所以,钾肥应集中施在根系多与其吸收能力最强的土层中,以利于根的吸收。
41.草木灰与人粪尿、厩肥等含氮较高的有机肥料混合施用效果好吗。
P211 不可以。草木灰中的碳酸钾属于弱酸强碱盐,溶于水后呈碱性反应。因此,草木灰不宜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也不宜与人粪尿肥混合施用,以免引起氮素挥发损失。
42.植物缺硫的症状与缺哪种元素症状相似,失绿和变黄比较明显,但失绿部位不同。Ca 43.不宜水田施用氮肥是哪种类型的氮肥。
P180 硝态氮肥
44.人粪尿施用于哪些类型作物效果好。
P272 叶菜类、禾谷类作物、纤维作物、茶。
45.缺乏导致大白菜、生菜的干烧心,马铃薯的褐斑病的元素是什么。P216 Ca 46.某复混肥料包装袋标出养分含量为15—10—12(S),表明每100㎏该肥料含有效氮(N)、有效磷(P2O5)、有效钾(K2O)分别为多少㎏,同时表示肥料中的钾是用什么作为原料,总有效养分含量为多少。
该肥料含有效氮(N)、有效磷(P2O5)、有效钾(K2O)分别为15㎏,10kg,12kg 47.为什么在生产中铵态氮及尿素要提倡深施。
P185 铵态氮肥表施时氨挥发强烈,故施肥要特别强调肥料深施并结合灌溉,一般施肥深度要超过地标7cm以下。
48.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要提倡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P288-290 49.施肥对生态环境有哪些负面影响。
P289 有机肥料的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养分的巨大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禽畜废弃物成为有机肥料的主要来源,但我国饲料生产中存在长
期超剂量添加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现象,大量重金属和微量元素未被吸收就被排出体外。长期大量施用重金属含量高的禽畜粪便或各种厩肥,将会造成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
50.肥料利用效率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和随机性。致肥量虽加大,产量却不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施肥方法不科学。农民们往往注重底肥的施入,很少进行追肥,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会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另对肥料的自身特性不了解,施肥深度过浅也是化肥利用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3、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土肥的“同等重要律和最小养分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第二篇:园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作物并能获得收获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是肥力。
2土壤肥力:在太阳辐射热周期变化的影响下,土壤能够稳,匀,足,适地协调供应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热,气,肥养分的能力。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理化,生物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第一章
4岩石矿物的风化按作用因素和作用性质的不同分为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5地质大循环:岩石矿物经分化作用释放的可溶性养分和黏粒等分化产物受风雨的淋溶使其随雨水流入江河沉积以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又重新形成岩石,我们把这种从岩石分化产物再到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6地质小循环: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动植物死后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养分,这种由分化释放的无机养分转化生物有机质再转化为无机养分。7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第二章
8土壤的三相四物质: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土壤固相),土壤空气(土壤气相),土壤水(土壤液相)。
9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是土壤的骨骼。10土粒的分类:石砾和砂粒,粉粒,黏粒。石砾和砂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
11土壤质地的分类方法:卡庆斯基质地分类,国际制质地分类,美国制质地分类。
卡庆斯基质地分类的三大类:砂土,壤土,黏土。
12砂质土类特点:土壤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成为热性土,可施用冷性有机肥料和半腐熟有机肥料作为基肥适宜种植生长期短及块茎块根的作物以及种植耐旱耐瘠的作物。
13黏质土类特征:土粒间孔隙小,透水性差,保水抗旱力强,早春升温阶段由于土温不易上升而被农民称冷性土,保肥力强,肥效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土壤质地改良常用方法:1)大量施用有机肥;2)黏质土掺砂改良,砂质土掺黏改良;3)采用引洪漫淤或漫砂;4)根据不同质地采用耕作管理措施。15土壤有机质的转化:1)矿质化过程: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座椅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2)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转化形成腐殖质的过程才,称为腐殖化过程。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性状:在C/N比为25是有机质转化最适C/N比;在一定范围内,小于1um的土粒含量(%)含量越大,腐殖化系数越大。2)土壤水热状况:在0~35℃范围内,有机质的分解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25~35℃为土壤微生物活动的最适宜温度;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80%;
3)土壤通气状况:好气状态下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但腐殖化系数低,一般不会产生还原性有害气体;嫌气状态下,腐殖化系数高,但释放养分和能量少,产生对植物有害的中间产物。
4)土壤PH值:PH值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而影响有机质分解,多数细菌最适PH为6.5~7.5,真菌为3~6,放线菌为略偏碱性,所以过酸或过碱对一般微生物均不大适应。吸湿水:土壤具有吸附空气中水汽分子的能力叫吸湿水。对植物无效。18 膜状水:土壤吸附力所保持的液态水,在土粒周围形成连续水膜,称为膜状水。毛管水:存在于毛管孔隙中为弯月面力所保持的水分称为毛管水。对作物全部有效。重力水:受重力作用可以从土壤中排出的水分称为重力水,与土壤养分淋失有关。吸湿系数:吸湿水的最大含量称为吸湿系数,也称最大吸湿量,土壤质地越严重,吸湿系数就越大。凋萎系数:植物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质地越黏重,凋萎系数愈大。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是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不饱和流动:流动方向是从水势高处向地处流(A到B,A高)25 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不同:1)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而O2含量低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还有少量还原性气体;3)土壤空气水汽含量基本饱和;4)土壤空气因四季或昼夜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土壤通气性的两种途径:1)土壤空气和大气之间的气体整齐交流;2)气体扩散。第三章
1.在土壤中,被胶体静电吸附的阳离子,一般都可以被溶液中另一种阳离子交换而从胶体表面解吸。对这种能相互交换的阳离子叫做交换性阳离子,而把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称为阳离子交换作用。2.阳离子交换作用3个特点:(1)阳离子交换是一种可逆反应;(2)阳离子交换遵循等价离子交换的原则;(3)阳离子交换符合质量作用定律。3.团粒结构的根本特点:团粒具有多级孔性。团粒结构作用:(1)增强土壤保蓄性;(2)调节土壤的保肥与供肥的矛盾;(3)调节土壤的保水与供水的矛盾;(4)该少土壤的多钟物理性状,例如热性质,结构性,耕性。
4.影响土壤热容量主要因素:水分。
5.在土壤的三相物质组成中,水的热容量最大,气体的热容量最小,矿物质和有机质的热容量介于两者之间。
土壤空气导热率最小,固体物质中矿物质导热率最大,水介于两者之间。6.调节土温措施:
升温:(1)排水:排水可降低土壤的导热性,也可以减少因水分蒸发而使土壤散热;
(2)中耕松土:一方面改善土壤表面的疏松程度,另一方面能降低土壤的黏结结构,阻断下热上散;(3)向阳作垄:可扩大土壤的朝阳面,接受太阳能提高地温;
(4)施有机肥料:有机肥分解释放的热量,对提高土温有一定的作用。降温:(1)灌水:土温过高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灌水可通过增加地面蒸发而降低土温;
(2)中耕切断毛管:有利于保持水分,增加土壤的热容量,降低根系密集层的温度。第四章
1.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土壤类型与大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亦称土壤显域性分布规律。
2.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 这主要是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纬度(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分布规律。第六章
1.大量元素:C、H、O、N、S、P、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Mo、B、Cl 2.缺乏微量元素症状出现在幼叶;缺Zn出现在老叶;缺大量元素出现在老叶。3.李比希提出最小养分率。最小养分率: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必需营养元素,但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有效养分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植物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该元素的增减而发生变化,若无视该最小养分,继续增加其他营养元素,植物产量也不能提高。
4.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三种途径:截获、质流、扩散(主要途径)。
5.人们把植物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分为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主要方式)。6.主动吸收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是离子有选择性地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入到细胞内的过程。
主动吸收的根本特征:具有强烈的选择性。根吸收养分最多的是根毛区。7.根外营养的特点:(1)直接供给植物养分,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2)营养吸收快,能及时满足职务的需要;(3)促进根部营养强株健状;(4)节省肥料,经济效益提高。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光照、温度、水分、通气性、pH值、养分浓度和离子间的相互关系。
9.离子间的拮抗或对抗作用指由于某一种离子的存在,抑制了另一离子的吸收。10.植物营养临界期 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期。
11.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生育期中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期。
12.配方施肥 是根据作物的营养特性、土壤供肥特点和肥料增产效应,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宜肥料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第七章
1.作物吸收氮超过其代谢,将以酰胺形式储存于体内。
2.植物缺氮时的症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均匀地、成片地转呈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叶色发黄始于老叶。
3.常用氮肥:碳酸氢铵、尿素; 常用钾肥:硫酸钾、氯化钾;
硫酸铵是酸性肥料; 硝酸铵是中性肥料。4.植物对磷吸收难易程度:H2PO4->HPO42->PO43-;植物最易吸收:H2PO4-、HPO42-。5.过磷酸钙是速效磷肥
6.当磷酸钙吸湿后,除易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还会与硫酸铁、铝等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磷酸的退化作用。7.土壤中钾的形态: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固定态钾、原生矿物中的钾。水溶性钾、交换性钾有效性高。
8.影响磷肥合理分配和施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为了提高磷肥肥效,必须根据土壤性质,作物特性,磷肥品种,以及磷和其他元素的相互配合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充分发挥磷肥的增产作用和经济效益。(1)根据土壤条件;(2)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性;(3)根据磷肥的特性;(4)根据磷肥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第九章
1.猪粪是温性肥料;牛粪是冷性迟效肥料;马粪和羊粪是热性肥料。
2.堆、沤肥堆沤的目的:释放养分和杀死寄生虫,病原菌和杂草种子。此外,还为了缩小体积。
第三篇:土壤思考题
1.土壤的颗粒组成及质地分类(P65)
土壤的颗粒组成又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的组合比例,可由此确定土壤的质地;国内外使用多年的土壤质地分类制包括国际制、美国农部制和卡钦斯基制等,对比各种分类制可以看出它们都将土壤质地粗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2.土壤黏粒矿物构造特性及其类型划分(39、42)
层状硅酸盐类和含水氧化物类是构成土壤黏粒的主要成分,土壤学上将此两类矿物称为次生黏粒矿物。
构造特性:层状层状硅酸盐黏粒矿物一般粒径小于5μm,x射线衍射结果揭示其内部有一千多个层组合,每个层组有硅(氧)片和(水)铝片叠合而成。硅片由硅氧四面体连接而成。四面体基本的结构是由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组成的三角锥形四面体,称为硅氧四面体。
类型划分:根据黏粒矿物的构造特点和性质将其分为5组:高岭组、蒙蛭组、水化云母组、绿泥石组和氧化物组。
3.土壤有机质的性质及其生态环境意义(42-48)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物的主体,一般占60%~80%。腐殖质的主体是各种腐殖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相结合的盐类。腐殖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物理)、还表现出离子交换、对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氧化-还原性以及生理活性等(化学性质)
生态环境意义:1:腐殖质中官能团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配位和富集能力;
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较好的固定作用;
3:土壤有机质是全球碳平衡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较大影响。
4.土壤反应及缓冲性的生态环境意义(76-78)
土壤反应是指土壤酸碱性质的量度。取决于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大小,以pH值表示。氢离子浓度高时,土壤呈酸性反应;反之,呈碱性反应。
因土壤的酸碱度一般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故具有一定的缓冲性。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对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影响土壤中各项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组分和污染物的电荷特性、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配位-解离平衡等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的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
5.硒在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功能如何?缺硒对人和动物的简况有哪些影响?
1).硒有抗氧化作用,缺硒会使人过早衰老
2).硒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缺硒使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
3).硒有拮抗有害重金属的作用。缺硒一引起铅、砷、镉等重金属中毒
4).硒能够调节部分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缺硒会出现因维生素不足导致的一系列病症
5).硒有调节蛋白质的合成的功能。缺硒能引发蛋白质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染色体损害等。
6)硒有抗癌作用。人体缺硒易患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白血病等。
6.硒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有哪些?硒含量过高对植物的生长有何影响?(158、156)
1.种植具有富集功能的植物别认为是目前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主要有植物挥发和植物提取。
2.植物对硒的吸收与土壤中其它元素的存在互有影响:植物中硒含量过高将抑制其对N、P、S
等元素的吸收,降低植物体内某些氨基酸的含量;硒含量过高也会抑制植物对中重金属的吸
收,这种拮抗关系取决于元素之间的比率,过高的硒浓度也可能促进重金属的吸收。
7.大气环境中的氟污染有哪些主要来源
大气环境中的氟污染主要来源为生产或生活中含氟燃料的及其产生的烟气的排放。
8.什么是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自然因素将重金属带入环境中,致使环境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并造成现存或潜在环境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
9.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包括哪几个方面
土壤重金属来源广泛,主要有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不当堆置、矿业活动、农药和化肥等
10.土壤重金属形态一般分为几种(土壤重金属形态的一般区分方法及其原理)
通常所指的“形态”为重金属与土壤组分的结合形态,即“操作定义”,它是以特定的提取剂和提取步骤的不同而定义的。根据具有代表性的“五步萃取法”,将其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留态。
11.控制土壤中重金属溶解度的主要反应有哪?
1)离子交换
2)吸附反应
3)结晶过程、沉淀作用和固溶体
4)氧化还原反应
5)有机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反应
12.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有哪些影响
对微生物:1)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受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维持期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2)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往往会富集多种耐重金属的微生物,它们能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吸附和转化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但当土壤中重金属浓度超过其耐受限度时,就会一直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甚至使微生物死亡。
对酶:影响土壤酶活性,一是直接对酶产生作用;二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微生物体内酶的合成与分泌,导致单位土壤中酶活性降低。
13.请列举土壤环境中常见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分布特点与主要危害
1)土壤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石油烃、塑料制品、染料、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和阻燃剂等,其主要来源为农药施用、污水灌溉、污泥和废弃物的土地处置与利用以及污染物泄露的等途径。
2)有机污染物分布范围广泛,接触地点比未接触土壤浓度高很多
3)主要危害:(感觉跟15题一样)
14.请叙述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的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有机物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有吸附、挥发和迁移;其转化包括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两大类。非生物降解主要指化学水解和光解;生物降解是指通过生物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影响光解的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共存物质、土层厚度和矿物组成、光辐射强度、污染物在土壤表层中的分布深度和污染物的吸收光谱特性等。
影响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生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和水分及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老化”、“锁定”与“结合残留”等
15.请叙述有土壤中机污染物的主要生态效应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对微生物的影响:影响微生物数量,降低土壤呼吸作用、降低酶的活性
2)对土壤动物:影响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
3)对人体:引起人体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中毒
4)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16.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对土壤某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与Gr为例,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大,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能大大降低其毒性,相反若三价铬被氧化为六价则毒性互得到增强。
17.盐渍发生的模式(过程),影响因素
土壤盐渍化:包括盐化和碱化。盐化是可溶性盐类在土壤中不断积累,特别是表层的累积过程;碱化是指土壤胶体被钠离子饱和的过程。
影响因子:气候、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
18.土壤退化的种类、过程及影响因素。
土壤退化的种类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和土壤压实。
过程及影响因子:1)土壤侵蚀:
影响因子:气候、地表覆盖、地形、人为管理措施
2)土壤荒漠化:植被退化→土壤退化→植被与土壤退化相互作用加速荒漠化进程
影响因子:(1)自然原因:气候、水文、土壤性质、植被
(2)人为因素: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和人类活动不当,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重环保
3)土壤酸化:由于人为或自然环境因素引起土壤pH的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土壤酸化。
影响因子:大气降水的酸碱度、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土壤中质子的收支情况、施肥和
土壤管理
4)土壤盐渍化:包括盐化和碱化。盐化是可溶性盐类在土壤中不断积累,特别是表层的累积过程;碱化是指土壤胶体被钠离子饱和的过程。
影响因子:气候、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
5)土壤压实:土壤压实是指土壤紧实和结构破坏并使总孔隙和同期孔隙减少、导致土壤一个或多个功能丧失或下降的过程。
影响因子:外力作用的大小,频率和持续时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生物的活动情况
19.土壤侵蚀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物质从一个地方移动至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会导致土层变薄、土壤退化、土地破碎和破换生态平衡并引起泥沙沉积、淹没农田和淤塞河湖水库,对农牧业生产、水利、电力和航运事业产生危害。
20.植物修复的原理
原理:利用某些可以忍耐和超富集有毒元素的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21.超积累植物的特点
超级累植物是能超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运移到地上部分的特殊植物。它们对土壤中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忍耐、吸收和向地上部份转运的能力。
22.限制植物修复大规模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1)缺乏广谱性:一种植物通常只能忍耐或吸收一种或两种重金属元素,对其他浓度较高的重
金属没有明显的修复效果
2)费时:植物修复通常比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过程缓慢。
3)生长条件的限制:植物修复受到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和营养等条件的限制,对土壤肥力、气候、水分、盐度、酸碱度、排水与灌溉系统等自然条件和人工条件有一定要求。
植物受病虫害侵染时会影响其修复能力。
23.与化学、物理修复相比,植物修复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1):价格便宜
2):对环境扰动小
3):可减少二次污染
4):美化环境
缺点:1)、缺乏广谱性
2)、费时
3)、生长条件的局限性
PS:关于土壤中污染物的问题可以结合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其特点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答题
第四篇:《园林植物学》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植物细胞学基础 § 1—1 植物细胞
一.植物细胞的概念:植物细胞既是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和遗传单位。
二.植物真核细胞构造特点 1.植物真核细胞的构造有几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是哪一部分?哪一部分是植物真核细胞特有的?
答:植物真核细胞的构造有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是原生质体。细胞壁是植物真核细胞特有的。2.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哪一种?可分为哪三种?其中具有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哪一种?
答: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其中具有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3.什么是胞间连丝?它有何功能?
答:相邻活细胞间穿过细胞壁而相连接的细胞质丝称为胞间连丝。它的功能是使所有活细胞联系起来,进行物质交换,形成一个统一的植物体。§ 1—2 植物细胞繁殖
1.比较有丝分裂过程间期、前期、中期、后期的特点。
答:有丝分裂过程,间期的特点是:细胞核仍然具有明显的核膜和核仁;前期的特点是:核膜、核仁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中期的特点是:此时可清楚地看见染色体的形状,并可计算染色体的数目;后期的特点是:两极就备有一套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完全相同的子染色体组。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怎样?(特点)
答:(1)有纺缍体出现。(2)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类型与母细胞的相同。
3.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怎样?(特点)
答:(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子细胞。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现象。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1)有丝分裂:①一次完成 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③无染色体片段交换 ④产生2子细胞;
(2)减数分裂:①两次连续分裂 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③粗线期染色体片段(遗传物质)交换 ④产生4子细胞。
第二章
植物组织细胞 §2—1 植物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概念: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功能具有分工,与之相适应的,在细胞形态上就出现各种变化,这种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2—2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具有相同来源、相同生理功能和相似的形态结构的细胞群。二.植物组织有几大类型? 答:植物组织分为三大类:(1)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3)复合组织:维管束(维管组织)
三.按位置分,分生组织有哪三种类型,各有什么功能?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属于哪一类?
常具有主干和多次分枝。
三.茎的分枝方式有几种?用材树种应选什么方式?被子植物的主要分枝方式有几种?裸子植物的主要分枝方式?
答:茎的分枝方式有单轴分枝(总状分枝)、合轴分枝(之字形分枝)、假二叉分枝。用材树种应选单轴分枝(总状分枝)方式。被子植物的主要分枝方式有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
四.熟练掌握茎的形态术语。(P423-424)太多,不作回答,自已回去翻书。五.植物学上的“枝条”指的什么? 答:带有叶和芽的称为枝条。
六.从树木茎干上作较宽且较深的环剥,为什么会导致多数树木的死亡?(或:解释“为什么树怕环剥皮?”)答案前面有,不作重答。七.绘简图:
总状分枝
假二叉分枝
图A为单轴分枝(总状分枝),图C为假二叉分枝
八.茎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答:(1)按茎的生长习性分 ①直立茎 ②缠绕茎 ③攀援茎 ④匍匐茎(2)按木质化程度分①木本茎:②草本茎。§ 3-3
叶
一.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二,就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二.区别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答:完全叶是由叶片、叶柄、托叶组成(如:大红花、黄槿、白蝉),不完全叶是指缺少以上一或二部分者(如:马占相思、阴香、郁金香)。三.比较叶形:披针形与卵形、倒披针形与倒卵形。
八.绘简图:互生叶序的枝条
对生叶序的枝条 答案就是第七题。
九.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片构造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答:双子叶植物叶片构造由表皮、叶肉、叶脉3部分组成。表皮的功能是减少蒸腾,加强保护作用;叶肉的功能是光合作用;叶脉的功能是起支持和输导作用。
十.叶表皮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靠什么细胞控制? 答:叶表皮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靠保卫细胞控制的。十一.自然界中有常绿的树,有没有常绿的叶?
答:叶的生存期因植物种类而异。植物植株上虽有部分老叶脱落,但仍有大量叶存在,同时每年又增生许多新叶,因此植株是常绿的,成为常绿树。叶在重力和风雨的作用下,即从离层处脱落。叶脱落后,叶痕处的细胞很快栓成保护层。所以,自然界有常绿的树,但无常绿的叶。
第四章 种子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4-1 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
1.区别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不完全花有哪些类型?
答: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芯和雌芯都具有的花称完全花(如:桃、梅、茶)。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称为不完全花。不完全花有多种类型:缺少花萼与花冠的称无被花;缺少花萼或缺少花冠的称为单被花;缺少雄芯或缺少雌芯的称为单性花;雄芯和雌芯都缺少的称无性花。
2.区别整齐花(十字形、蔷薇形)与不整齐花(蝶形、唇形),离瓣花与合瓣花。答:十字形:花瓣4枚分离,上部外展呈成十字形。
蔷薇形:花瓣彼此分离,称离瓣。蔷薇科的花,花冠离瓣,5出数,雄蕊多数,形成幅射对称形的花。
蝶形:花瓣5枚,分离,排成蝶形,上瓣一般最大,位于外方称旗瓣,侧面两枚狭小称翼瓣,最小两枚形小,下缘稍合生,并向上弯曲呈船前的龙骨状,称龙骨瓣。整个花瓣形似蝴蝶。
唇形:花冠稍呈二唇形,上面(后面)两裂多少合生为上唇,下面(前面)三裂片为下
假果:不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来,比如苹果,它的果实外面的肉主要就是花托发育来的; 单果是由一朵花中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参与形成的果实。单果在植物界很普遍,如荚果(豆科类)、蒴果(棉花)、瘦果(瓜子)等。
聚合果:一朵花中由许多离生雌蕊聚生在花托上,以后,每一个雌蕊形成一个小果,许多小果聚集在同一花托上。如草莓
聚花果:整个花序发育成果实。如桑葚
6.区别肉质果中浆果、核果、柑果、瓠果、梨果。
答:浆果:子房或联合其他花器发育成柔软多汁的肉质果。浆果类果树种类很多,如葡萄、猕猴桃、草莓。
核果:中果皮是发达的肉质食用部分,全由薄壁细胞组成; 内果皮的细胞经木质化后,成为坚硬的核,包在种子外面,如桃、李、芒果、杏、枣等的果实。
柑果:复雌蕊形成,外果皮呈革质,软而厚,有精油腔;中果皮较疏松;中间隔成瓣的部分是内果皮,向内生有许多肉质多浆的肉囊,由合生心皮的上位子房形成。这是柑橘类植物特有的一类果实,如柑桔、金橘类的果实。
瓠果:下位子房的复雌蕊和花托共同发育而成,其中,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果肉由胎座发育而来,种子则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 果实外层(花托和外果皮)坚硬,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化,胎座也肉质化,如南瓜、冬瓜等瓜类的果实。梨果:下位子房的花萼筒和子房壁发育而成,如梨、苹果、枇杷、山楂等的果实。10.板栗、稻谷、小麦粒、玉米粒是果实还是种子? 答:板栗、稻谷、小麦粒、玉米粒是是种子也是果实。11.下列果实的主要食用部位在植物学上称为什么?
西瓜、龙眼、荔枝、苹果、梨、柑、菠萝、香蕉、桃、板栗
答:西瓜是胎座,龙眼、荔枝是假种皮,苹果、梨是花托,柑是内果皮,菠萝是子房,香蕉是果肉,桃是中果皮,板栗是子叶。§4-2 裸子植物的生殖器官(P107)裸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称为什么?
答: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其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称为雌球花(大孢子叶球)和雄球花(小孢子叶球)。
§4-3 种子的形态构造(P111)1.种子一般由那三部分组成?其中胚又由哪四部分组成?
答: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其中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个部分构成。
2.日常食用的花生油、面粉分部由种子的那一部分加工而成的?
答:日常食用的花生油是花生的子叶,面粉是小麦的胚乳加工而成的。
3.种子一般分为哪两种类型?水稻、小麦、玉米、花生、黄豆、板栗的种子各属于什么类型?
答:种子一般分为无胚乳种子、有胚乳种子。水稻、小麦、玉米是属于有胚乳种子,花生、黄豆、板栗是无胚乳种子。
第五章
园林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1、植物分类有哪两种分类方法?
答:植物分类有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2、植物各级分类单位有哪些?什么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写出各级分类单位的顺序。
第五篇:土壤肥料学复习题库以及典型问答题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库以及典型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2、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3、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4、普钙的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遇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更低的铁、铝磷酸盐。
5、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大气中的氧和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使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和过程。分为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等。
6、腐殖化系数:有机物料中单位质量的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的碳量。
7、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
8、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并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9、土壤粘土矿物:在风华过程或成土过程中重新形成的层状铝硅磷酸盐矿物和氧化物。
10、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11、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是土壤有机质通过分解变为简单无机化合物并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的。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除产生各种可供作物吸收的养分外,也为进一步合成腐殖质提高原料。碳水化合物可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含氮化合物经水解和氧化,可产生氨并溶解于土壤溶液形成铵盐;氨或铵盐可经硝化作用成硝酸盐,铵盐和硝酸盐均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含磷有机物经水解生成磷酸,在土壤中形成磷酸盐,被作物吸收利用。
12、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状态下土壤(包括土壤空隙的体积)的干重,是土壤紧实度的一个指标。
13、养分的被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14、氨化作用: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
15、微量营养元素:作物需要量很少,一般占作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
16、扩散:由于根系不断向根际吸收养分,因而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体养分浓度,从而形成养分浓度差,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17、离子拮抗作用:介质中某种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植物对另一种离子吸收或运转的作用。
18、硝酸还原作用:硝态氮被植物吸收后,不能直接与酮酸结合,必须经过还原过程,使硝酸态转变为氨态氮,才能与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蛋白质。
19、土水势:是在土壤和水的平衡系统中,单位数量的水在恒温条件下,移动到参照状况的纯自由水体所能做的功。
20、盐基饱和度: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21、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22、最小养分率:也称木桶理论。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称作最小养分率。
23、同晶替代:矿物结晶时,晶体结构中由某些离子或原子占有的位置,部分被性质类似、大小相近的其他离子或原子占有,但晶体结构型式基本不变。
24、质流:因植物蒸腾,根系吸水而引起水流中所携带的溶质由土壤向根部流动的过程。
25、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氮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26、CEC: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mol/kg。27、15-15-13-1.5B:100Kg该肥料含有效氮15Kg、有效磷15Kg、有效钾13Kg、还含有1.5Kg的硼。
28、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土壤(或容积土壤)每升高1℃温度时所需的热量。
29、陪补离子效应:在土壤胶体上同时吸附着多种阳离子,对其中的某种离子而言,其余的各种离子都称为它的陪补离子。
30、养分共质体运输:养分通过胞间连丝沿共质体途径运入根中柱的过程。
31、种肥: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或秧苗附近或供给植物苗期营养的肥料。
32、土壤缓效钾:主要被2:1型层状黏土矿物质所固定的钾以及黑云母和部分水云母中的钾。
33、熟化过程:是指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34、土壤背景值:未受人类污染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称之为土壤背景值。
35、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过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种有机肥料。36、15-12-15(S):100Kg该肥料含有效氮15Kg、有效磷12Kg、有效钾15Kg(用硫酸钾作原料)。
37、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的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38、土壤导热率:用来表示传导土壤热量的强度,通常用λ表示,其表示1cm厚度的土层,温度差1℃时,每秒钟经断面1平方cm通过的热量的焦耳数,单位:J/cm.s.℃。
39、土壤质地: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40、闭蓄态磷:由溶解度很小的氧化铁胶膜包蔽着的磷酸盐。
二、填空题
1、肥料的混合原则是(肥料混合后不能降低任何一种养分的肥效)、(不能使物理性质变差)、(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工效)。
2、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两个过程。
3、高温堆肥的堆制腐熟过程可分为(发热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和(后熟阶段)。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有(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反应)、(养分浓度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5、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二叶片(瘦弱)、(直立叶片小而少,叶色淡绿色或淡黄)严重时变成黄色。
6、微量营养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小),因此,在施用微肥时必须注意(施用浓度和施用均匀)。
7、钾在作物体内特点是(含量较高),(钾在作物体内主要以离子态存在)和(钾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强,再利用程度高)。
8、土壤胶体是指那些大小在1-1000nm豪微米的固体颗粒。自然界土壤通常带有正和负的电荷,除少数土壤,在强酸条件下可能带正电荷外,一般土壤带负电荷。
9、土水势由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压力势分势为零。在饱和土壤中基质势分势为零。
10、土壤的基本组成物质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
11、成土因素只要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12、土壤污染的途径,主要有污水灌溉、不合理施肥、施用农药、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渣。
13、土壤养分到达根表的方式有截获、质流、扩散三种。
14、目前常用的化学氮肥有碳酸氢铵、尿素等,常用的化学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
15、按照磷肥溶解性和对作物的有效性,化学磷肥一般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和难溶性三种类型。
16、绿肥除具有一般的有机肥的作用外,还具有生物改土、生物固氮和生物覆盖等特殊作用。
17、土壤三相的热容量从大到小顺序是水分大于固相大于空气,土壤三相的导热率从大到小顺序是固相大于水分大于空气。
18、土壤腐植质由三大部分组成,即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19、土壤肥力因素包括养分、水分、空气、温度四个方面,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绝定性因素是土壤矿物质。
20、植素是环己醇磷酸酯的钙镁盐,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当土壤缺磷时,叶片中糖运输不出来,形成一种花青素的色素,叶片呈紫红色,磷素过多,植物体早衰,土壤缺氮时,植株叶片发黄。
21、为了增强施用微肥的针对性,可采用根外喷施的办法,确定施用微肥是否有效。肥料的三要素指的是N、P、K,土壤永久电荷是负电荷。
22、土壤氮素无效化或损失的途径是,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流失和淋失,反硝化脱氨,粘土的矿物固定,无机氨生物固持。对磷酸来讲,在土壤转化主要以固定为主。
23、判断某一土壤是否需要施用钾肥时,除依据速效钾含量外,还应考虑缓效钾含量的高低,土壤中钾的固定主要发生于2:1型粘土矿物层间。钾在植物体内以离子态存在。
24、土壤胶体双电层指的是,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
25、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主要受PH的影响。
26、酰胺形成的意义是作为氨素的储存形式和消除氨毒。
27、根据氢离子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还是吸附于土壤胶体表面,可将土壤酸度分为活性酸和潜性酸两种类型。
28、土壤水分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29、作物营养期中有两个关键时期,即作物营养临界期和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大多数作物的磷素营养临界期在苗期,油菜缺时,常会在叶片上呈现紫红色。30、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有机氮形式存在,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主要以无机氮形态存在。土壤中的速效指的是铵态氮和硝态氮。
31、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是田间持水量,下限是萎蔫系数有效水分的最高的壤土土壤。
32、土粒分级一般是将土粒分为4级,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标准,土壤质地分类主要采用卡庆斯基制分类标准,可将土壤质地分为4类。
33、土壤含水量相同时,水吸力最大的是粘质土壤,植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主要形态是毛管水。
34、“蒙金土”指的是上砂下粘质地层次。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指的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35、国际质土壤质地分类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径范围分别是大于2mm、2-0.2mm、0.2-0.002mm、小于0.002mm。
36、根据土壤肥力产生的原因和生产上的有效性,可将土壤肥力划分为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有效肥力,经济肥力四种类型。
37、土壤次生矿物种类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
38、堆沤肥堆沤的目的是释放养分、杀死寄生虫和各种病原菌和杂草种子、缩小体积。
39、土壤孔隙类型可划分为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三种类型。
三、判断题
1、在施用微肥时,一般应把微肥溶液调节到碱性,提高其溶液浓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F)
2、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沤的好处在于利用有机肥料混合堆沤产生的酸分解释放磷素养分。(T)
3、施用等量磷的情况下,如果其它条件相同,对一般作物而言,重过磷酸钙和过磷酸钙符合“等量等效”的原则,但对喜硫作物水稻、玉米来说,重过磷酸钙的效果优于过磷酸钙。(F)
4、土壤含水量相同时,砂质土壤的水吸力大于粘质土壤。在相同的条件下,粘土保持的水分虽多,但对作物的有效性最差。(F)
5、CEC 高的土壤比CEC低的土壤,能保持较多的养分,并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T)
6、土壤的容重大于土壤比重。(F)
7、常用的化学氮肥、磷肥皆不能与石灰混存或混施;常用的化学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沤或混施皆有好处。
8、根据产生电荷的机制可把土壤胶体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同晶替代产生的电荷属于可变电荷,而有机质所带的电荷则属于永久电荷。(F)
9、土壤空气组成特点为二氧化碳含量、氧气含量及相对湿度均高于大气。(F)
10、在相比之下,砂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其肥力水平,物理性质均好于页岩风化形成的土壤。(F)
11、土壤的可塑性越大,土壤的宜耕期也越长。(F)
12、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告诉我们,只有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才会有经济效益;米切利希学说认为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也随之增加。(F)
13、核酸是既含氮又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植素的形成有助于淀粉的积累。(T)
14、土壤中有四种形态的钾,其中有效性高的是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T)
15、常用的化学氮肥、磷肥都易溶于水,而常用的化学钾肥则不一定易溶于水。(T)
16、营养临界期就是作物对养分需求最敏感的时期,所以大部分肥料应在该期施入。(F)
17、砂质土粗粒多,必表面积大,养分含量低,毛惯性能好,作物反映“发小不发老”,土湿易上升,称为热性土,耕性差。(F)
18、在花岗岩、玄武岩地区发育的土壤,风化后形成较多粘粒,保水保肥力差,土壤多偏碱性,而在页岩地区的土壤,风化后形成较多粘粒,保水保肥能力强。(F)
19、合理施用有机肥及不同作物轮作和间作,可以防治许多土传病害,这是因为有机肥能促进土壤中非致病腐生微生物的繁殖。不同的轮作和间作,作物的根系不一样,根系可改变微生物的群落,从而影响病害的发生。(T)
20、土壤全磷含量高,有效磷含量也肯定高。土壤中钾的形态可分为水溶性钾,交换性钾,有机态钾和缓效钾。(F)
21、土壤粘着性,可塑性在一定范围内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增加,高岭石类矿物可塑性差,粘结性,粘着性和胀缩性弱。(T)
22、土壤通气良好,温度较低,有利于土壤有机质进行矿质化作用,C/N比过低时,有机质分解缓慢,土壤微生物慧语作物幼苗争夺氮素。(F)
23、土壤质地越粘,总孔隙越小,通气孔隙度和毛管空隙越多,非活性孔隙越少。反之,质地越砂的土壤,不仅总孔隙度变大,而且通气孔隙也变多。(F)
24、中国北方土壤中,矿质胶体多位1:1型粘土矿物,永久电荷量少,PH较高,永久电荷多为负电荷,CEC较大,保肥力强。南方土壤中,PH较低,可变电荷的负电荷量较少,CEC较小,保费力差。(F)
25、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用在旱田作物上。任何情况下,钾离子也不能把胶体上吸附地钙离子交换出来。(F)
26、酸性水田土壤往往铁、锰有效性较低。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最适与钙镁磷肥混合施用。(F)
27、一般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保肥力弱,PH高,土壤胶体上吸附的离子全部都为阳离子。(F)
28、钾离子与钙离子间表现为离子相助作用,先施用大量铵态氮肥的情况下,在施入钾肥,其固定量明显减少是由于钾离子与铵根离子间存在离子拮抗作用。(F)
29、在同晶替代中,替代和被替代的离子,电价可以同价或不等价,如果晶体中心离子被电价较低的阳离子所替代,则晶体带正电荷,反之,晶体带负电荷。(F)30、2:1型粘土矿物是由1个硅氧四面体片层和2个铝氧八面体片层组成的。(F)
31、施用硝态氮可抑制植物对Ca、Ma、K等阳离子的吸收。(F)
32、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在水作上。(F)
33、我国北方土壤胶体在通常状态下带有负电荷。(T)
34、最小养分律中的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的绝对数量最小的那种养分元素。(F)
35、重力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F)
36、土壤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溶液中盐基离子总量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F)
37、酸性水稻土壤往往铁锰有效性低。(F)
38、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和营养功能各不相同,因此,它们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也各不相同。(F)
39、营养临界期是指作物养分吸收量最大的时期。(F)40、重过磷酸钙是由硫酸处理矿粉而制得。(F)
4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F)
42、任何情况下钠离子也不能将胶体上吸附的钙离子交换出来。(F)
43、在稻麦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用在小麦上。(T)
44、毛管支持水是指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后,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F)
四、选择题
1、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于(C)A、老叶B、幼叶C、老叶和幼叶D、根部
2、常见的土壤结构体中,对土壤肥力来说最理想的结构是(D)A、块状结构B、柱状结构C、单粒结构D、团粒结构
3、水旱轮作中,磷肥施用应(B)
A、优先施予水稻B、优先施予旱作C、水旱等量施D、重水轻旱
4、土壤中的CaHPO4、MgHPO4是(B)
A、水溶性磷B、弱酸溶性磷C、难溶性磷D、热溶性磷
5、适合作为种肥的肥料有(A)
A、普钙B、碳酸氢钙C、尿素D、氯化钙
6、下列粘土矿物中,哪一种阳离子代换量最高?(C)A、高岭石B、水云母C、蛭石D、蒙脱石
7、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差异很大,下面分解速率从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A)A、单糖>粗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B、多糖>粗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C、半纤维素>简单蛋白质>脂肪D、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粗蛋白质
8、一肥料包装袋上印有12—12—12,表明该肥料含有(A)A、12%N,12%P2O5,12K2O B、12%N,12%P,12%K C、12N,12%P2O5,12%K2O D、12%N2O,12%P2O5,12%K2O
9、土壤的CEC、盐基饱和度、Eh分别反映了土壤的(C)
A、供肥性、保肥性、耕作性B、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C、保肥性、供肥性、氧化还原性D、保水性、保肥性、氧化还原性
10、下列何种肥料属于生理酸性肥料(C)A、硝铵B、尿素C、硫铵D、普钙
11、不溶水的微肥有(B)
A、硫酸铜B、氧化锌C、磷矿粉D、钼酸铵
12、(D)不是忌氯作物
A、烟草B、马铃薯C、茶树D、玉米 13、15-12-17复合肥属于(B)浓度复合肥
A、二元,高浓度B、三元,高浓度C、三元,低浓度D、多元,高浓度
14、砂粒以(B)矿物为主
A、白云母B、石英C、方解石D、正长石
15、土壤类型在地球表面自北而南呈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土壤分布规律称为(A)
A、土壤的纬度地带性B、土壤的垂直地带性C、土壤的非地带性分布D、土壤的经度地带性
16、盐基饱和度高的土壤,保肥力和PH(B)A、保肥力强,PH低B、保肥力强,PH高C、保肥力弱,PH低D、保肥力弱,PH高
17、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B)
A、最大分子持水量B、田间持水量C、最大吸湿量
18、容重较小的土壤,一般具有以下特点(B、C)
A、颗粒大B、腐殖质含量高C、团粒结构好D、土壤紧实
19、施用石灰石可消除土壤溶液中(B)离子过多的危害。
A、氢、铝、钠、铵B、氢、铝、铁、锰C、铵、锰、镉、砷D、铁、锌、镉、锰 20、土壤PH值表示的是(D)酸度
A、潜性酸B、变换性酸C、水解性酸D、活性酸
21、土壤养分向根表迁移途径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B)A、截获B、扩散C、质流D、离子交换
22、长期施用硫酸铵的土壤,PH值会(A)A、降低B、升高C、不受影响D、大幅度变化
23、下列物质中保肥力最强的是(D)A、蒙脱石B、蛭石C、高岭石D、腐殖质
24、植物体内钾主要以(C)形态存在
A、有机态B、闭蓄态C、离子态D、交换态
25、决定土壤热容量大小的主导因素是(C)A、矿质颗粒B、土壤空气C、水分
26、土壤中加入稀碱,不溶解的腐殖质组分是(A)A、胡敏素B、胡敏酸C、富里酸
27、同价离子,离子半径愈大,交换能力(B)A、愈弱B、愈强C、无关
28、下列肥料适宜做种肥施用的是(A)A、尿素B、过磷酸钙C、磷矿粉D、氯化铵
29、与大气组成相比,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是(D)
A、CO2高于大气B、O2低于大气C、水汽高于大气D、A+B+C 30、土壤比重的大小决定于(B)
A、土壤耕作与土壤松紧情况B、土壤矿质颗粒组成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C、土壤水分含量
五、问答题
1、简述氮肥施入土壤中的主要损失途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这些损失? 答:化学氮肥施入土壤的主要损失途径:(1)铵的挥发损失(2)硝酸盐的淋溶损失(3)硝酸盐的反硝化脱氮损失。
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破坏臭氧层,使进入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多;造成温室气体效应等。减少损失的主要途径:(1)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特性以及氮肥的性质合理分配氮肥;(2)确定合理的施肥量;(3)深施覆土;(4)使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5)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6)使用缓释肥料。
2、为什么钾肥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为什么钾肥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性? 答:钾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的原因:钾供应充足时,(1)植株体内可溶性氨基酸和糖减少,减少了病虫的营养物质;(2)茎叶纤维素含量增加,细胞增厚、表皮细胞硅质化增加,因而增强抗病虫入侵的能力,抗倒伏行也增强;(3)作物组织酚类化合物增加。钾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性是因为:(1)植物钾含量增加,降低细胞的渗透势,增加了土壤和根间的水势差;(2)钾可调节叶片气孔的开闭,从而减少干旱条件下蒸腾失水;(3)钾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和下扎,从而增加水分吸收。
3、简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答: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保肥性,增加磷等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增强有益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有助于消除土壤污染等。而且有机质与土壤矿物 颗粒形成很好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土壤团粒结构丰富,这样有利于协调土壤热、水、气肥等肥力因素。
4、如何制作堆肥?通过调节哪些因素来调控堆肥的腐熟? 答:制作堆肥:(1)场地准备(2)备料(3)堆积,三种备料大致以比例为5:3:2进行混合,堆积约两米长宽,1.5米高。调控堆肥的腐熟的因素为水分、温度、通气、碳氮比、酸碱性。
5、什么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答:(1)岩石矿物经风化作用所释放的可溶性养料和粘粒等风化产物,受雨水的淋溶,使其随雨水流入江河,汇入海洋,沉积以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又重新形成岩石。这种从岩石到风化产物再到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称植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2)生物小循环是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动植物死亡后,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出养分。这种由风化释放出的无机养分转变为生物有机物,再转变为无机养分的循环称植物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
6、为什么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答:(1)具有良好的孔隙性质(2)良好的土壤水气状况(3)养分供应和储藏比例适当(4)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多孔,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还能减少耕作阻力。
7、为什么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 答:(1)有机肥料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有显著的改土作用,而化学肥料只能供给作物矿质养分,一般没有直接的改土作用。
(2)有机肥含有多种养分,但养分含量低,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但养分种类比较单一。(3)有机肥肥效慢,肥效持久,化肥肥效迅速,肥效短。
(4)有机肥可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改良土壤性能,而化肥养分浓度高,易挥发、淋失、固定、降低肥料的利用率。所以施肥时应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使缓效与速效配合起来,使土壤得到持续、均衡的养分供应。
8、简述土壤胶体的类型和性质。
答:土壤胶体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体三类。土壤胶体的性质主要有(1)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2)带有电荷(3)有凝聚各分散作用。
典型问答题问答题
1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砂质土: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不易积累有毒物质,少量多次。
粘质土: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高,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较困难。壤质土:介于砂质土和粘质土之间的土壤类别在性质上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土壤类别,许多肥力性质都介于砂质土和粘质土之间。
或土壤质地指不同粒径颗粒在土壤中所占的质量白分率。土壤质地首先影响土壤的孔隙性质及养分含量,进一步作用于土壤的通气性、保肥性、供肥性、土壤温度状况及耕性等性质。
(1)砂土类①肥沃性:砂质土因粗粒多,孔隙大且相对较多,其通透性良好、保蓄性能差、潜在养分含量低,但转化条件好、土温易于提高且变幅大、土中无毒害物质存在。②耕性好:砂质土粘性差,塑性小,耕作时省力,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③作物反映“发小不发老”:作物出苗齐、早、全,但生长中后期容易脱水脱肥。
(2)粘质土:①肥沃性:粘质土因细粒多,小孔隙且占主导地位,其通透性差、保蓄性能强、营养元素含量高、土温变幅小、土中可能有毒害物质存在。②耕性差:粘质土比表面积大,粘性强,塑性大,耕作时费力,宜耕期短。③作物反映“发老不发小”:春季作物播种后出苗晚、苗势弱而且常缺苗,但生长中后期,特别是雨季养分释放快,往往出现旺长现象。(3)壤土类:这类土壤由于砂粘适中,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又消除了二者的缺点,是农业生产上较理想的土壤质地。他既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当多的毛管孔隙,因此通气透水性好,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性能;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粘性不大,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
2土壤质地的改良
(1)(2)(3)(4)(5)(6)增施有机肥
种植绿肥 客土法
翻砂压淤和翻压砂 引洪灌淤改良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耕作管理措施
3.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含量特点
(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十至数百倍
(2)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低(3)土壤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
(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
(5)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大气成分相对稳定
4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表现(优点):
(1)具有多级孔隙,团粒内部多为毛管孔隙,团粒之间多为通气孔隙,大孔隙通气、透水、,蓄水,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2)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大孔隙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小孔隙中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速度慢而使养分得以保存
(3)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量状况
(4)团粒结构降低了土地间的粘着性,粘结性,减少了耕作阻力,提高了耕作质量,土壤耕性好
(5)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生长,团粒间叫疏松,根系穿插容易,团粒内部相对紧密,有利于根系的固着
5红壤的基本性质和中低红壤的改良措施
基本性质
(1)粘粒多而品质差
(2)养分贫乏,酸度高(PH=5.0——6.0)(3)土层厚而耕层浅
改良措施
(1)合理规划,发挥热带土壤资源优势(2)根据地形条件,发展立体农业
(3)改进耕作制度,提高红黄壤类土壤的生产力
(4)有针对性地克服红黄壤土壤的酸、瘦、粘、冷等障碍因素(5)因地种植,适地适树(6)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6叶部营养的特点
(4)(5)(6)(7)直接供给植物养分,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和转化 根部营养养分吸收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
叶部营养直接影响作物体内代谢,有促进根部营养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根部追肥是经济有效地施用微肥的一种方式
7酰胺的形成在植物体内有重要意义
(8)它是植物体内氨的一种贮藏形式
(9)其次能消除植物体内游离氨的毒害作用,是解除氨毒的一种形式
8.缺氮症状
(1)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数小,叶片小
(2)叶绿素含量低,叶片呈黄绿色,严重时叶片变黄
(3)老叶先黄(氮移动性大,缺氮时下部叶片先变黄,干旱时是整株变黄 氮素供应过多(1)降低植物的抗逆性(2)贪青晚熟,粒不饱满(3)降低某些农产品的品质
9尿素适宜做跟外追肥施用的原因
(1)(2)(3)(4)尿素是中性有机物,电离度小,对植物茎叶损伤小
尿素是水溶性的,分子体积小,容易透过细胞膜,有吸湿性,易被叶片吸收 尿素扩散性大,易吸收
尿素进入叶片后,引起质壁分离的现象少
10微量元素施用应注意的问题
(5)(6)(7)(8)施用要均匀,要控制好浓度和用量
注意改善土壤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土壤的PH 注意不同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
微肥与其它肥料混合吗,要注意微肥不能与其它肥料不利的化学反应
11有机肥料的特点:养分全面、养分含量低、肥料缓慢、含有机质 可培肥改土、施用量大、积造施用费力
无机肥料的特点:养分单
一、养分含量高、肥效迅速、施用量小、施用省力 两者配合施用的优越性
(1)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所含养分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能互补长短(2)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肥效快慢,长短各异,能相互弥补
(3)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培肥改土吗,协调土壤养分供应
12普钙在酸性土壤中利用率不高,为什么?它在土壤中的特点,有效施用原则和施用措施是什么?
在酸性土壤中普钙与氢氧化铁、氢氧化铝反应生成磷酸铁、磷酸铝,随着时间延长,进一步转化为难溶性闭蓄态磷酸盐即粉红磷铁矿、磷铝石,从而降低普钙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酸性土壤中也存在磷的吸附固定,因此普钙在酸性土壤中利用率不高。⑴普钙在土壤中的特点:易被固定,移动性小;⑵有效施用原则:尽量减少普钙与土壤的接触,以减少固定,尽量增加普钙与作物根系的接触面,以增加根的吸收;⑶施用措施:①集中施用,穴施、沟施、沾秧根;②与有机肥混合施用③酸性土壤配施石灰;④配成溶液根外追肥
施用方法:集中施用、分层施用、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作跟外追肥
13氮肥施入土中,损失的途径有哪些,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这些损失? 化学氮肥施入土壤的主要损失途径:(1)氨的挥发损失;(2)硝酸盐的淋溶损失;(3)硝酸盐的反硝化脱氮损失。
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破坏臭氧层,使进入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多;造成温室气体效应等。减少损失的主要途径:(1)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特性以及氮肥的性质合理分配氮肥;(2)确定合理的施肥量;(3)深施覆土;(4)使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5)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6)使用缓释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