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有机肥料:能够直接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并富含有机物质的肥料,同时兼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2.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在一定pH值条件下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4.被动吸收:又称非代谢吸收,是一种顺电化学势梯度的吸收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养分可通过扩散、质流等方式进入根细胞。5.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6.肥料利用率:是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是合理施肥的一个重要表示,也是计算施肥量时所需的一个重要参数。7.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通常带有大量负电荷,因而能从土壤溶液中吸附阳离子,以中和电荷,被吸附的阳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被土壤溶液中其他阳离子从胶体表面上交换出来,此即阳离子交换作用。8.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9.主动吸收:又称代谢吸收,是一个逆电化学势梯度且消耗能量的吸收过程,有选择性。
10.肥料:凡能直接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肥料。简答题
1.简述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P40)
2.作物体内酰胺的形成对氮代谢有什么影响?(P179)3.钾增强植物抗寒性的机理是什么?(P223)4.简述磷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P210)5.简述钼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P251)6.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主要有哪些?(P21)7.简述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P59)8.钾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是什么?(P223)9.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P137)10.简述硼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P249)论述题
1.试述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P153)2.试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P31)3.试述根外营养的概念、特点及影响根外营养效果的因素。(P146)4.试述绿肥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P282)
第二篇:2014土壤肥料学总复习题
2014肥料学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3、碳氮比:有机物质中碳与氮物质的量的比值,简称为碳氮比。
4、速效养分:是指当季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
5、目标产量:计划获取的作物产量,一般以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6、营养诊断:对土壤养分贮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分为土 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
7、生物固氮:指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包括共生固氮、联合固氮和自生固氮。
8、生理碱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碱的肥料。
9、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所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10、枸溶性磷肥:能溶于2%的柠檬酸、中性柠檬酸铵或碱性柠檬酸溶液的磷肥称为弱酸溶性磷肥,也称枸溶性磷肥。
11、微量元素肥料:是指那些含有硼、锰、锌、铜、钼或铁等微量元素,并作为肥料来使用的物质,简称微肥。
12、有机肥料:由粪便、油饼、秸秆、泥炭、城市生活垃圾等各种有机物料加工而成的肥料,俗称农家肥料。
13、堆肥:把各种有机物料堆成一定大小的堆,经过约一个多月的发酵,即成为有机肥料,这种肥料称为堆肥。
14、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成复合肥料,多种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15、叶面肥:喷施于作物叶片上,能够改善作物营养状况,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和材料。包括无机营养型、腐殖酸型、生物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型、综合型等类型。
16、根外营养:作物除了根系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叶片和茎吸收养分,这就是根外营养。
17、有效钾: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作物吸收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18、矿物态钾:主要指存在于土壤原生矿物中的钾,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才能释放出来。
19、腐殖化系数:腐殖质与有机物质的比例。
20、秸秆还田:作物收获后,把秸秆直接翻入土中,让其自然腐烂,称为秸秆还田。
21、微生物肥料:一般将含有特殊功能微生物的材料施入土壤后对作物生长发育有益,那么这种材料就是微生物肥料,也称菌肥或菌剂。
22、单质肥料:如果一种肥料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一种元素,这种肥料就是单质肥料。
二、填空1、2、一般来说,缺素症状首先出现在 而缺素症状首先出现在幼嫩器官,表明该营养元素是不能再利用的营养元素。
3、80~90%
4、硝化作用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 硝化细菌将亚硝酸转化为硝酸。
5、6、作物上。
7、8、等量氮、磷、钾含量的有机肥料比化肥的增产效果9、10、土
11、土壤中的缓效养分主要指大部分有机态养分、部分吸附态养分和易分解的矿物态养分
12、复
22、有机物质的碳氮比约为时,比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23、养分在作物体内短距离运输依靠
2425、水稻对有益元素硅和微量元素锌有特殊的需要,应注意施用。
26离子两种形态的氮素养分。
27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829、双子叶作物的含硼量 单子叶作物,生殖器官 营养器官。
30、羊粪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比较多,所以称为 热性 肥料。
32的营养元素有硼、铁、锰、锌、钼、铜、氯。
33、作物体内有和 两种酰胺,其作用表现在 危害和作为氮素的贮藏形式两个方面。
34、原因是、3536、牛粪分解时产生的热量肥料。
37、如果秸杆的碳氮比 25或是30,分解时就会从土壤中吸收氮素,造成氮素的微生
物固定而暂时失效。
38大类型。
三、选择题
1.必须营养元素就是(C)
〈A〉在作物体内含量相对较高而且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
〈B〉在作物体内所起的作作完全不能被其它营养元素所代替的营养元素
〈C〉作物的某些特有缺素症状只能够通过补充某元素才能消失,这种营养元素就是
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D〉作物经常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
2、养分归还原理是建立在(B)
〈 A〉作物吸收养分的基础上〈B〉土壤养分储量有限性基础上的〈C〉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基础上的D〉获得高的产量基础上的3、大多数作物缺磷的症状不太明显,主要是由于(A)
〈A〉磷在作物体内的移动性较大再利用率高〈B〉根系吸收磷比较困难
〈C〉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比较低〈D〉吸收氮素过多
4、对作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有重要影响的微量营养元素包括(A)
〈A〉铁、铜、锰〈B〉锰、铜、硼
〈C〉铁、锌、钼〈D〉铁、锰、锌
5、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B)
〈A〉铵的吸收和同化〈B〉硝酸盐的吸收和同化
〈C〉作物体内酰胺的含量〈D〉作物体内铵的含量
6、中低产田指的是(C)
A、作物产量比较低的田B、作物平均产量比较低的田
C、作物平均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D、作物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
7、作物吸收养分物质最根本的特点就是(B)
A、养分供给越多,吸收得就越多B、具有选择性
C、优先吸收分子小的养分物质D、吸收供给量最少的那种养分物质
8、当其它环境条件适合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B)
A、土壤中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B、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
C、土壤中绝对和相对含量都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D、土壤中总养分含量的制约
9、难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决于(B)
A、作物吸收磷的能力B、土壤酸碱性C、肥料颗粒大小D、耕作栽培措施
10、玉米出现“白化苗”是由于缺乏(B)
A、铁B、锌C、锰D、铜
11、旱作农业的关键是(D)
A 加强灌溉B 减少灌溉C 合理地利用地下水D 充分利用降雨
12、在旱作的条件下导致硝态氮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C)
A 粘土矿物对铵的固定B 反硝化脱氮作用C 硝酸根的淋失D 转化为其它形态的氮
13、许多作物缺锌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其原因是锌影响(A)
A 生长素的合成B 一些酶的合成 C 细胞壁的形成 D 蛋白质的合成14、我国南方土壤常常施用石灰,其施用量一般根据土壤的(D)
APH值来计算B氢离子的浓度C铝离子浓度来计算D交换性酸度来计算
15、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
A、腐殖质B、二氧化碳和水 C、褐腐酸D 胡敏酸
16、作物吸收的钙主要存在于(B)
9.叶片中B、细胞壁中C、籽粒中D、根系中
17、大白菜的干烧心是由于缺乏(D)
A、钾B、镁 C、锌 D、钙
18、棉花缺硼时“蕾而不花”,其原因主要是硼影响(B)
A、糖向花器的运输B、花器的受精 C、细胞壁的形成 D、糖的合成五问答题
1、钾是如何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
答:钾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改善叶绿体的结构,控制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提高光合作
用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2、硼对作物的生殖器官发育有什么影响?
答:硼能促进作物生殖器官正常发育。花的柱头、子房、雄蕊、雌蕊中含硼量很高,花
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都需要硼,缺硼时受精受阻,籽粒不能正常发育。
3、翻压绿肥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答:首先要注意翻压时期,一般在花期翻压,翻压深度10~20cm,由于绿肥在分解时,会产生一些有毒的物质,因此必须根据绿肥的分解速度,确定翻压时间,如紫花苜蓿一
般在播种前10天翻压。对于多年生的绿肥,最后一次收割,必须让绿肥有足够的时间
生长,保证能够越冬。收割后应加强灌溉和施肥。
4、15-10-2-Zn3是什么意思?
答:表示该复合肥料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5%,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数为10%,钾的质
量分数为2%,锌的质量分数为3%。
5、潜在酸在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活性酸?
答:潜在酸被交换出来即变成活性酸。
6、作物营养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
答: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铜、锰、钼、硼、氯等16种。
7、目标产量配方施肥方法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答:目标产量配方施肥方法就是根据土壤养分供给量,以及计划获取的作物产量所需养
分量来计算肥料用量。分为养分平衡和地力差减两种方法。
8、作物根系吸收铵时,根际土壤为什么会变酸?
答:因为铵离子在进入细胞前要先脱去氢离子,所以会使根际土壤变酸。
9.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很低?
答:因为土壤一般具有很强的固定磷的能力,而且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很小,所以磷肥的利用率一般很低。
10.铁供给不足时,植株的叶片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答:缺铁时首先表现为幼嫩叶片缺绿,而老叶仍然保持绿色。典型症状是叶片的叶脉之
间和细网状组织出现失绿,往往明显可见叶脉深绿而脉间黄化,黄绿相间相当明显。
11.磷肥为什么做基肥或种肥效果最好?
答:因为当季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一般都很低,大部分磷存在土壤中,也就是说其肥
效可维持较长的时间,所以适合作基肥。另外用磷肥拌种,可减小肥料和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磷的固定,故作种肥效果好。
12.尿素作追肥时为什么要提前施用?
答:因为尿素施入土壤中要在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再被作物吸收。所以尿素作追
肥时要提前施用,以保证其在土壤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转化。
13.增加土壤有机质为什么能够提高土壤保持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答:因为土壤腐殖质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可以吸附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避免其流失。
即保持养分;土壤腐殖质还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可增强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
14.土壤中磷的固定有哪些形式?各有何特点?
答:有化学固定、吸附固定、闭蓄固定、生物固定。化学固定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磷
酸盐沉淀,从而降低磷的有效性;吸附固定是磷吸附于土壤矿物上;闭蓄固定是磷酸盐
被各种胶膜包被起来;生物固定是生物吸收土壤中的有效磷组成其躯体,当生物死亡时
其吸收的磷被释放出来。
1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有哪途径?
答:⑴大量施用有机肥。⑵种植绿肥。⑶秸杆还田。⑷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等。
16.如何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答:⑴开源节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减少输水损失,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劣质水和工农业污水的资源化和有效利用。
⑵加强管理:加强法制宣传;建立水源保护区,狠抓“三废:治理;统一规划,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实行水资源商品化。
⑶农业耕种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培育抗旱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合理灌溉。
17.用杜南扩散的原理,说明养分进入根系细胞内的过程。
答:由于细胞质膜是大分子的半透膜,质膜内则含有带负电的蛋白质分子,它不能扩散,但可与钾等阳离子形成盐。当膜外的阴离子透过质膜进入细胞时,为保持电荷平衡,质膜外的阳离子必然随着进入细胞内,直到质膜内外离子扩散速度相等为止。此时质膜内阳离子的浓度高于阴离子的浓度,质膜外则相反。养分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18.土壤各种养分之间的转化对配方施肥有什么意义?
答: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它要以四个施肥理论为基础,以高产、优质、高效、无污染为目标,同时考虑多方面因素。土壤中的养分有多种形态,各种形态的养分可相互转化,随着速效养分的减少,缓效养分可转化为速效养分,无效养分也可缓慢地转化为缓效或速效养分。反之,如果土壤中的养分浓度增加,更多的养分就会被土壤胶体吸附,并转化为缓效态或无效态养分。故施肥时不仅要考虑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而且要考虑缓效养分的储量。
19.根据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说明应该如何合理施用。
答: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大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中,约有20%被土壤颗粒吸附,但这种吸附很弱,尿素易随水流失。土壤中有些生物能够分泌脲酶,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很快转化为铵,在尿素颗粒周围铵离子的浓度常常很高,一方面会导致氨的挥发,另一方面会影响作物根系发育。为避免铵离子浓度过高所造成的氮素损失和危害,应深施尿素。尿素用作追肥时,应提前一周施用,以保证其在土壤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转化。尿素一般不宜作种肥,因尿素浓度高能使蛋白质变性,同时缩二脲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生长。另外尿素可用作根外追肥。
20.根据普钙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说明如何合理施用。
答:普钙非常容易被土壤固定,高效施用应尽量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但增加与根系的接触面,从而减少固定。具体措施包括:⑴集中施于根系附近。⑵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⑶制成颗粒肥⑷分层施用⑸根外追肥。
21.如何高效施用钾肥?
答:要高效施用钾肥,必须遵循以下几原则:⑴钾肥应优先施用在供钾能力低的土壤上。⑵钾肥应优先施用在蔬菜和果树上以及需钾量大的作物上。⑶钾肥应与氮、磷肥料配合施用。⑷钾肥应该分次施用,底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
22.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⑴适量、适时、均匀。⑵经济合理。微量元素肥料的价格一般比较高,应将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在能够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土壤和作物上,增产效果明显的作物上应优先施用。⑶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根据微量元素肥料的性质,在施用上应分别采取基肥、追肥、种肥、种子处理、根外追肥等不同的施肥方法。
23.如何种植绿肥和合理利用绿肥?
答:绿肥种植的关键技术在于播种、田间管理两大环节。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绿肥作物的根茬可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物质和养分,地上部茎叶可作为家畜良好的饲料,水生绿肥是鱼的食物来源,许多绿肥的花是很好的蜜源。将种植绿肥与养畜、养鱼、养蜂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绿肥种植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坡地、荒山等地种植绿肥,不仅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4.如何合理地施用叶面肥?
答:⑴选择适宜的喷施时期。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喷施,在作物生长后期以及作物根系受伤时喷施,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⑵确定喷施量及喷施次数。叶面肥喷施的浓度必须严格遵循使用说明,浓度太大非常容易“烧伤”叶片。一般喷施2~3次即可。⑶掌握喷施时间。喷施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晴天时早上9时以前或下午4时后,中午和刮风天不能喷肥,以免肥液在短时间内挥发。如果喷施后3~4小时下雨,应重新喷施。⑷加入粘附剂。为了使肥料液滴在叶面摊开,扩大吸收面积,常常喷施时加入肥皂粉等物质,以降低雾滴的表面张力,使其在整个叶片均匀分布,有利于作物吸收。
第三篇: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的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P1 2.土壤肥力:是土壤能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P3 3.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P37 4.土壤质地: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
P37 5.土壤密度:单位融合剂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
P41 6.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
P41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矿物质的过程
P54 8.田间持水量:指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重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
P69 9.土水势:在一些力的作用下,与相同条件下的纯自由水相比土壤水的势能(或自由能)降低,其差值即为土水势
P70 10.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P82 11.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NO3-的作用
P92 12.闭蓄态磷:是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土壤中的闭蓄态磷在各种土壤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往往超过50%,而在石灰性土壤中也可达到15%~30%以上,但这时包被的胶膜可能是难溶性的钙质化合物。
P95 1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P112 14.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PH为7时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即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简称CEC P114 15.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P115 填空
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P3 2.肥力的分类:1)按照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2)按照土壤肥力的发挥程度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P3 3.世界土壤肥力科学的发展概况中的农业化学学派是以“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主
P11 4.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等;化学: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作用)和氧化等;生物: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P19 5.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
P30 6.中国制土粒分类标准:石块、石栎、砂砾、粉粒、黏粒
P36 7.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是2-3mm
P44 8.土壤在数量上水分保持的力:吸附力、凝聚力、毛管力
P65 9.田间持水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悬着水
P67 10.有效水下限:凋萎含水量
有效水上限:田间持水量
P68 11.土水势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P70 12.土壤水分运动是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运动,即水势高向水势低运动,由吸力小向吸力大的方向运动
P74 13.土壤中的水汽总是由暖处向冷处运动
P75 14.水汽凝结常出现两种现象:“液潮”现象和“冻后聚墒”现象
P75 15.在土壤的三相物质组成中,水的热容量最大,气体的热容量最小
P82
土壤的导热率随水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空气导热率最小,固体物质中矿物质的导热率最大
P83 14.土壤空气的更新(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整体交换(空气对流)
气体扩散(主要方式)
P80 15.土壤水分的导热率比土壤空气的导热率大
P82 16.土壤养分有效性划分为:速效养分、缓效养分和无效养分
P88 17.土壤中无机态氮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有时也有亚硝态氮
P90 18.有机态氮包括水溶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氮、非水解性有机氮
P91 19.土壤氮的损失:硝态氮的淋失、反硝化作用、氮的挥发
P92 20.无机磷多以正磷酸盐形态存在,植物根系主要吸收H2PO4-离子
P94 21.土壤氮、磷、钾中钾的 含量对多
P97 22.离子交换作用是影响土壤保肥力性能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P102 23.土壤胶体再多时情况下是带负电的 P109 24.影响土壤CEC的因素:胶体数量、胶体类型、土壤pH
P114 25.盐基饱和的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为中性或碱性
P115 26.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分为两类,一类是盐基离子,包括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另一类是致酸离子,即氢离子、铝离子
P115 27.土壤总酸度= 活性酸+ 潜性酸
土壤总碱度=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P121 28.土壤退化指的是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P129 判断题
1.土壤生产力就是土壤肥力。(错)-------土壤生产力包括土壤肥力和外界条件
P4 2.“有效直径”是土粒的真实直径。(错)--------“有效直径”是理想的球形土粒
P35 3.土壤结构中团粒结构最好。(对)
P44 4.塑性范围内土壤不宜耕种(对)P49 5.黏土质宜耕期短,砂质土宜耕期长。(对)
P49 6.随土壤深度、温度增加,土壤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对)
P79 7.土壤全氮 = 无机氮 + 有机氮
(对)
P90 8.有机态氮占土壤全氮的主要部分(95%以上)。(对)
P90 9.土壤的酸性主要决定于潜性酸的数量,它是土壤酸性的容量指标
(对)
P120 简答题
1.土壤基本物质组成
土壤的基本物质是由固相(包括土壤生物)、液相和气象组成的。
土壤的固相包括矿物质土粒、有机质土粒和多种生物。其为“土壤骨架”;土壤的液相是指土壤溶液,是水分由地表进入土壤,溶解各种物质(包括养分)形成的一种稀薄溶液,被称为“土壤血液”;土壤气相由各种土壤气体组成,被称为“土壤空气”,一部分由大气层进入土壤,主要有氧气和氮气等,另一部分由土壤内部产生,主要有二氧化碳、水汽和某些微量元素气体
P2 2.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的关系
(1)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是两个范畴的概念;(2)两者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3)土壤的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内在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4)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是指气候、地形、灌排、耕作、栽培以及污染物侵入等条件
P4 3.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形成过程:坚硬的岩石暴露于地表,经过物理风化变成松散的崩解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使其具有通气、透水性能;松散的岩石崩解物中的原生矿物,经过溶解、水化、氧化和水解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进一步解体,一部分变成可溶性化合物,一部分形成新的黏土矿物,这些黏土矿物具有胶体性质,导致了团聚性土粒的出现,这是水、肥、气、热便得到供给,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生存,这就进一步加速了物质风化;植物死亡后,有机残体在一定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合成,形成腐殖质,使成土母质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了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形成了土壤
影响因素:物理风化(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P21 4.中国土壤水平分布特征
P32
1)土壤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称有规律的更替,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发生袋状更替
2)土壤经度地带性是由于距海洋的远近、山脉的走向、风向等差异引起土壤类型的差异 5.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及利用(也可作为填空)
P40
1)砂土类:(1)空隙大,小孔隙小,透水性强,保水性弱(2)有机质少,养分少,保肥力差,肥效猛而不稳,发小苗不发老苗,应多施有机肥,使用量少而勤(3)热容量小,易热易凉,昼夜温差大(4)易耕作,阻力小,质量好,在缺少有机质的砂土泡水后易沉淀板实、闭气,且不宜插秧,要边耕边插,混水插秧
2)黏土类:(1)孔隙小,多为极细毛管和无效孔隙,故透水性差,通气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累积还原性物质,需深沟高畦以利排水通气(2)矿质养分丰富,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昼夜温差小,早春升温土温上升较慢,称为冷性土。早春土温偏低,植物播种后易缺苗、出苗晚、苗势弱,会出现贪青晚熟,发老苗不发小苗(3)干时坚硬,湿时坚硬,耕作费力,宜耕期短,注意宜耕期耕作
3)壤土类:兼具黏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性较好,养分含量丰富,耕性良好,在生长上既发老苗,又发小苗 6.质地层次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P41
(1)均砂均黏型(2)上砂下黏型:“蒙金土”,上层透水、透气,易着苗,早发苗(3)上黏下砂型:上层为黏质土,下层为砂土层,着苗困难,漏水漏肥,不发老苗,为“漏风土”,不好,需翻耕(4)砂黏夹层型:黏层与砂层相互交错排列(5)特殊夹层:部面中央有一层特殊坚实层
7.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P45
(1)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水气并存
(2)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养分供应充足
(3)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微生物活动频繁(4)团了粒结构较多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根的生长 8.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P46
(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质(2)掺砂掺黏,客土调剂(3)引洪放淤或引洪漫沙(4)因地制宜,培肥改土 9.土壤耕性的含义
P49
(1)耕作时土壤对农具操作的机械阻力,若小,便于耕作和节约能源(2)耕作质量问题(3)宜耕期长短,黏质土宜耕期短,砂质土宜耕期长 10.土壤水分类型及性质
P66
(1)吸湿水
具固态水性质,对溶质无溶解能力,不能以液态水自由移动,对植物无效,105摄氏度可烘出来
(2)膜状水
与液态水性质相似,但黏滞性较高而溶解能力较小,移动缓慢,呼吸困难,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3)毛管水
可移动且具有溶解养分的能力,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4)重力水
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特别是在水田,旱地,则可能造成内涝 11.土水势分势及其特点
P70
基质势
总是负值,土壤含水量越高,则基质势越高,土壤水饱和时,基质势达最大值零,水分不饱和下起主要作用
溶质势
总是负值,非盐碱土不予考虑,土壤溶质浓度越高,溶质势越低
重力势
可正可负,以参比标准为准
压力势
以大气压作为参比标准,水分不饱和时,等于零,水分饱和时起主导作用,为正值
12.土壤空气的组成及特点
P79
组成:主要为大气,少量是土壤中生物、生物化学和纯化学过程产生的气体
特点:(1)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而O2低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可能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13.为什么砂质土是热性土,黏质土是冷性土
P82
黏质土是冷性土,是因为这种土壤潮湿而紧实,土壤水分含量多而空气含量少,白天土壤升温慢,而吸热后向下层土壤传热也较快;晚上土壤散热时,下层土壤向上层补充热量多,降温较慢,因而温差小。黏性土在春季升温慢故称为冷性土。
在相同水土势的情况下,砂质土含水少,热容量比黏质土小,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增温快,夜间散热而降温也快,所以是热性土 14.土壤中氮素的来源
P90
(1)生物固氮作用
(2)大气降水和雷电现象
(3)施肥与灌溉 15.解释“南氨北硝”的现象
P92
土壤NO3-的淋失主要取决于雨水条件,我国南方雨水多于北方,NO3-的淋失就大于北方,故在旱地土壤氮肥施用上,一般有“南氨北硝”的趋势 16.土壤中钾素的含量
P97
(1)水溶性钾:直接吸收,土壤供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2)交换性钾:直接吸收
(3)缓效态钾:可被植物间接吸收
(4)矿物态钾:并不可被植物利用,无效钾 17.土壤胶体的特性
P103
(1)土壤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2)带电性
(3)土壤胶体的分散和凝聚 18.土壤供肥能力
P116
(1)土壤供应速效养分的数量
(2)缓效养分转换为速效养分的速率
(3)速效养分持续供应的时间
19.土壤酸度类型
P119
(1)活性酸
(2)潜性酸
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 20.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
P124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主要原因
盐基饱和度小的土壤,缓冲碱的能力强;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缓冲酸的能力强
(2)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也是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
(3)土壤中还存在一些两性物质,这些物质对酸碱均具有缓冲能力 21.氧化还原电位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P125
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一般在200~700mv时,养分供应正常,根系生长发育较好;当大于700mv时,植物常发生缺素症;低于200mv时,氧气缺乏,植物根系吸收受阻,根毛减少,甚至发黑腐烂
22.土壤质量概念内涵
P128
(1)土壤肥力质量
(2)土壤环境质量——环境保护
(3)土壤健康质量——食品安全,促进人畜和植物健康
23.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P133
(1)代表性
(2)灵敏性
(3)通用性
(4)经济性 论述题
1.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P21 形成过程:坚硬的岩石暴露于地表,经过物理风化变成松散的崩解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使其具有通气、透水性能;松散的岩石崩解物中的原生矿物,经过溶解、水化、氧化和水解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进一步解体,一部分变成可溶性化合物,一部分形成新的黏土矿物,这些黏土矿物具有胶体性质,导致了团聚性土粒的出现,这是水、肥、气、热便得到供给,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生存,这就进一步加速了物质风化;植物死亡后,有机残体在一定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合成,形成腐殖质,使成土母质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了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形成了土壤
影响因素:物理风化(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2.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
P56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和活性:(1)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破碎和运输(2)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3)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二)土壤特性:(1)质地
黏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2)PH值
一般为生物最适PH值为6.5-7.5(3)水分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80%,有利于有机质矿化。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4)通气性
通气不足,好氧微生物停止活动,易有机质积累(5)温度
0-35摄氏度范围内,矿化速率与温度正相关,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35摄氏度
(三)植物残体的特性:(1)物理状态
新鲜程度、破碎程度(2)C/N比:微生物吸收1份氮,需要吸收25碳。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以25:1较为合适
3.腐殖质的性质
P58
(一)物理性质:(1)颜色
胡敏素是黑色,胡敏酸是褐色,富里酸是浅黄色
(2)溶解度
胡敏素不溶于水、酸、碱,胡敏酸溶于碱,不溶于水、酸,富里酸溶于水、酸、碱
(3)吸水性
腐殖质结构上的含氧功能团,具有极强的吸水性,最大吸湿水含量可达本身1倍以上,最大吸水性达500%(4)分子结构
腐殖质的分子量大小为 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
(5)胶体性质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胶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化学性质:(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N、S,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a、Mg、Fe、Si等灰分元素
(2)官能团
酚羟基、羧基、甲氧基、醇羟基、醚基
(3)腐殖质络合性
络合物稳定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
(4)电性
呈两性胶体,以负电荷为主,负电荷的数量随PH升高而升高
(5)稳定性与变异性
稳定性良好,变异性 南方主要是富里酸,北方主要是胡敏酸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P63
(1)改善作物和微生物所需养分:有机质本身就是养分,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经过矿质化过程释放的营养元素可提供给植物全程养分需求,有机质还可以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有机质中的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土壤矿物质有一定的溶解能力,提高养分有效化。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素作用,有机质上的功能团可络合土壤中固定P离子,减少P的固定。
(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提高保水能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温度、提高土壤耕性
(3)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提高土壤酸碱缓冲性,减轻土壤化学污染,保持土壤养分
(4)促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创造适宜环境条件
(5)促进植物的生物活性 5.土壤磷固定的方式
P95
(1)化学沉淀
在酸性土壤上,铁、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与土壤中可溶性磷酸根反应,生成磷酸铁、磷酸铝的沉淀,再转化为红磷铁矿和磷铝石;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生成磷酸钙、磷酸镁沉淀,最后成为磷灰石
(2)表面吸附固定
非专性吸附:物理吸附,有效磷
专性吸附:化学吸附,发生配位反应,无效磷
(3)闭蓄固定
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统称为闭蓄态磷
(4)生物固磷
土壤微生物吸收有效磷形成生物体的有机磷化合物,使磷暂时失去对植物的有效性的现象称为生物固磷作用 6.如何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P101
(1)土壤酸碱度
施用生理酸度肥料使土壤PH6.5~6.8为宜,可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2)土壤有机质
1)有机阴离子与磷酸根竞争固相表面专性吸附点位,从而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吸收
2)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其他螯合剂的作用,将部分固定态磷释放为可溶态
3)腐殖质可在钾、铝氧化物等胶体表面形成保护膜
(3)土壤淹水
1)酸性土壤PH值上升促使铁、铝形成氢化物降低,减少了它们对磷的固定;碱性土壤PH值有所下降,能增加磷酸钙的溶解度;反之,若淹水土壤落干,则导致土壤磷的有效性下降
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酸亚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磷的有效度
3)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度,减少磷酸根的吸附
4)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增加钙、镁、磷酸盐的溶解度
第四篇:土壤 肥料习题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剖面 4.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 10.土壤容重
11.腐殖化系数 12.土壤三相比13.土壤粒级 14.土壤热容量 1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16.永久负电荷17.钙化过程 18.土壤总孔度19.土壤孔性20.土壤呼吸21.田间持水量22.土体构造23.土壤结构性24.委蔫系数25.相对含水量26.土水势27.土壤水吸力28.当量孔径29.膜状水3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31.土壤(5).若使此土壤每亩耕层含水量提高到田间持水量,需灌水多少立方米?
79.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代表矿物是什么矿物?阐述这80.阐述风化作用的阶段及特点。81.土壤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82.如何改良土壤的结构?
33.阐述土壤固磷作用机制及减少固磷作用的途径。84.为什么在秸杆还田和沤制沼气时需加适量氮肥或人畜粪尿? 5.矿物 6.同晶置换7.土壤腐殖质 8.矿质化作用9.土壤质地 一类矿物的基本特征。
水的再分布32.扩散系数33.土壤热容量34.土壤导热率35.风化作用36.母质37.土链38.地质大循环39.生物小循环40.物理风化41.化学风化42.潜育化过程43.粘化过程44.土壤发生层45.土体构型46.硅铝铁率47.土壤风化系数48.比表面49.盐基饱和度50.交换性酸51.水解性酸52.总碱度53.碱化度54.缓冲容量55.反硝化作用
56.诊断层57.土壤背景值58.环境容量59.土壤污染60土壤退化
61.简单叙述近代土壤学派及其观点
62.硅酸盐矿物的结晶构造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与矿物性质有什么关系?
63.1∶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代表矿物是什么矿物?这一类矿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64.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65.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66.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67.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68.简述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质地
69.阐述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体?
70.改良不良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措施有哪些?
71.阐述土壤胶体的性质
72.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 73.不良土壤质地如何进行改良? 74.调节土壤温度常用的措施有哪些? 75.1:1与2:1型矿物的性质? 76.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77.简述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78、计算题:
从田间耕层(0-20cm)取原状土100cm3,称重为150克,烘干后称重为130克,该土壤比重为2.65,田间持水量为30%,求:
(1)1.土壤容重。
(2).土壤重量含水量。
(3.)土壤相对含水量。(4).土壤三相物质容积比。
85.土壤氮有哪些形态?它们的有效性如何 86.论述褐土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 87.人类活动影响土壤发生的特点 88.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89.对比棕壤与褐土得成土条件、成土过程与土壤属性 90.影响阳离子交换量有效度的因素 91.土壤中氢离子的来源 92.影响土壤碱化的因素 93.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94.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95.土壤氮损失的途径 96.如何提高磷的有效性
97.土壤中的磷有哪些形态?哪些形态对作物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98.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特点 99.土壤调查工作的步骤 100.我国土壤退化的分类 101.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态势
102.根据土壤学原理调节土壤温度常用的措施有哪些? 103.试述农业土壤的发育过程。
肥料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肥料2.矿质营养3.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4.养分归还学说 5.最小养分律 6.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7.灰分元素8.大量元素9.微量元素
10.植物必需营养元素11.植物营养三要素/肥料三要素12.有益元素
13.空气营养元素14.土壤营养元素 15.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16.截获17.质流 18.扩散19.自由空间20.被动吸收21.主动吸收22.选择吸收23.代谢吸收24.非代谢吸收25.载体学说 26.离子泵学说27.胞饮作用28.离子间的协助作用 29.离子间的拮抗作用30.竞争性抑制 31.非竞争性抑制32.根外营养/叶部营养33.植物营养遗传性34.根系阳离子代换量(CEC)35 植物营养期 36.植物营养临界期37.植物营养最大效益期38.根际39.矿质肥料
分到达根表后,先进入(),然后跨膜进入()。
5.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水稻、()对大豆、()对甜菜有好6.施肥技术中,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主要有()、()和()三种。复混肥料或有机肥料施用时主要用作()。8.土壤中有效氮减少的主要途径为_()、()、()和()等。40.无机肥料41.化学肥料42.有机肥料43.农家肥料44.处。商品肥料45.化学酸性肥料46.化学中性肥料47.化学碱性肥料48.速效肥料49.迟效肥料50.直接肥料51.间接肥料种肥57.追肥58.根外追肥59.养分的再利用60.氨化作用52.生物性肥料53.肥料利用率54.施肥方式55.基肥56.7.土壤溶液中养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和()。
61.硝化作用62.反硝化作用(生物/化学)63.硝酸盐的还原作用64.氨的同化作用65.氨的晶格固定作用66.氨态氮67.硝态氮68.酰氨态氮69.氮肥增效剂70.标准氮肥71.氮肥利用率72.生理酸性肥料73.生理碱性肥料74.长效氮肥75.缓释肥料76.控释肥料77.以磷增氮78.酸制磷肥79.热制磷肥 80.磷酸退化作用81.闭蓄态磷82.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83.磷的化学固定作用84.磷的吸持作85.有效磷86.速效磷87.缓效磷88.难溶性磷89.水溶性磷90.磷酸一钙91.磷酸二钙.92-磷酸三钙93.磷酸八钙94.磷酸十钙 95.枸溶性磷96.枸溶率97.全钾98.有效钾 99.速效钾100.缓效钾101.水溶性钾102.矿物态钾103.钾的固定
104.钾的释放105.土壤供钾能力106.交换性107.钾的晶格固定作用
108.钾的吸附固定作用
109.以钾增氮110.复混肥料111.化成复合肥料112.混成复合肥料
113.肥料分析式114.肥料比例式115.二元复合肥料116.三元复混肥料117.多元复混肥料118.多功能复混肥料119.掺合肥料(BB肥)120.有机肥料121.厩肥122.堆肥123.沤肥124.秸秆还田125.碳氮比(C/N)126.绿肥 127.绿肥作物128.绿肥作物的单种129.绿肥作物的间种130.绿肥作物的套种131.绿肥作物的混种132.绿肥作物的插种133.沼气池肥134.生物固氮135.菌肥136.施肥方法137.撒施138.条施139.沟施140.穴施
141.环施142.放射状施肥143.深施144.浅施145.表施146.全层施肥147.分层施肥148.加肥灌溉(冲施)149.浸种150.拌种151.根外追肥(叶面施肥)
二、填空题:
1.肥料学主要研究()和()及其相互关系。2.肥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为理论基础,以传统的()和新兴的()为手段,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3.植物营养三要素是()、()和()。当土壤缺乏三要素时,植物将先在 部位出现缺素症状。
3.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中,()、()、()、()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较强,缺乏时症状先在()部位出现。
4.养分从土壤迁移至植物根系的途径有()、()和()等三种。养
9.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和15N示踪法两种。我国多数作物对化学氮肥的利用率在()之间。10.植物吸收的无机磷以()和()为主,其有效性在pH为()时较高。
11.合理施用过磷酸钙的原则是()和()。12.缺钾时,水稻根系呈现出()症状,因此,在淹水条件下增施钾肥,可提高水稻根系的(),防止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13.植物缺铁的典型症状是()。
14.某种复混肥料的分析式为15-15-10-1(B),这表示该复混肥料中))、()()、()和()的含量分别为15%、15%、10%和1%。
15.肥料三要素缺乏症中,若下部叶片较为均匀黄化的是缺(),老叶呈暗绿色或下部叶片背面呈紫红色的是缺(),下部叶片叶尖、叶缘焦枯并出现坏死斑点的是缺()。16.氮肥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例如();(),例如();(),例如();(),例如()。
17.酸性土壤施用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较高,而()的有效性则较差。
18.土壤中钾的形态,以其对作物有效性来分,可以分为()(),和()。
19.人尿中含氮物质主要是(),属()肥料,还因人尿中含有(),用来浸种有良好的效果。
20.固氮酶由 和 两个组分组成,它们含有金属元素()和
()。
21.高温堆肥堆制过程经过(),(),()和()四个阶段,影响腐数的因子主要有(),(),(),(),()等。22.根系CEC大的作物,对难溶性磷酸盐具有较 的吸收能力,因为它对钙的结合能力较,故利用难溶性磷酸盐中磷的能力较强。
23.草木灰中的钾90%是以()存在,属 溶性钾;而磷属 溶性磷,因此对作物都是()的。
24.钾在植物体内无固定的有机化合物,主要以_________存在为主。
25.植物氮素营养不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 部位先出现;缺硫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 部为先出现;缺铁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部位先出现。
26.常用的氮肥品种中。硫铵含N__________%,尿素;含N_______%。
27.土壤的pH与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关系密切,在酸性、微酸性时,()、、()、()、()的有效性较高,而在微碱性时,则()的有效性较高。
28.人粪尿含氮物质分解最终都产生(),容易(),故贮藏期间要防止养分损失。
脉间失绿)。
9.果树“小叶病”是缺()(A.B;B.Mn;C.Zn;D.Ca);番茄“脐腐病”是缺()(A.B;B.Mn; C.Zn;D.Ca);油菜“花而不实”是缺()(A.B; B.Mn; C.Zn;D.Ca)。
10.碳酸氢氨是()(A.化学性质稳定;B.容易自行分解)的肥料,在土壤中()(A.淋失;B.反硝化;C.挥发)是其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
11.有机肥和化学氮肥配合施用,化学氮肥能()(A.促进;B.延缓)有机氮肥的矿化,()(A.提高;B.降低)有机肥的29.绿肥作物的栽培方式有(),(),(),()和()。肥效;而有机肥的存在,可促进化学氮肥的()(A.硝化作30.一般地,()作物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大的,其吸收磷矿粉中磷的能力。
31.固氮酶是一种对 很敏感的酶,因此,豆血红蛋白的存在对维持固氮酶的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固氮酶是一种对 元素很敏感的酶,因此,豆科植物缺乏该元素时根系难以长根瘤。)
32.有机肥料具有()、()、()和()等作用。
33.有机肥料的种类主要有()、()、()和()等四类。34.堆肥是指有机废弃物在()条件下经微生物腐解转化而成的有机肥。
三、选择题:
1.根际pH值主要受植物吸收的养分离子种类的影响,当吸收的()(A.阳离子;B.阴离子)较多时,根际pH值将下降;而根际Eh值主要与植物种类有关,如水稻根际Eh值与土体比较则()(A.较高;B.相同;C.较低)。
2.植物对NO3-的吸收为()(A.主动吸收;B.被动吸收)。NO3-,在形成氨基酸之前,必需经过()(A.水解;B.氧化;C.还原)作用同化为NH4+。
3.光照和温度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A.离子的形态;B.离子的浓度;C.能量的供应)而起作用的。4.碳酸氢铵是()(A.化学性质稳定;B.容易自行分解)的肥料,施用时宜()(A.根外喷施;B.土表撒施;C.深施覆土)。5.草木灰中的钾以()(A.KCl; B.K2CO3; C.K2SiO3)为主,属()(A.水溶性;B.弱酸溶性;C.难溶性)钾。
6.过磷酸钙是()(A.水溶性;B.弱酸溶性;C.强酸溶性)磷肥,施用时应该与()(A.石膏;B.石灰;C.有机肥料)混合施用;磷矿粉是由磷矿石通过机械法制成的磷肥,适宜施于()(A.酸性土;B.碱性土;C.石灰性土)。
7.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A.有益元素;B.品质元素;C.生命元素)。它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氮和磷()(A.一样;B.相似;C.不同),主要以()(A.有机态;B.离子态;C.螯合态)为主。
8.玉米缺镁表现为()(A.幼叶均匀黄化;B.幼叶脉间失绿; C.老叶均匀黄化;D.老叶脉间失绿)。大豆缺硫表现为()(A.幼叶均匀黄化;B.幼叶脉间失绿;C.老叶均匀黄化;D.老叶
用;B.反硝化作用;C.生物固定),从而()(A.增加;B.减少)化学氮肥的损失。
12.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酰胺有作重要的意义,因为()(A.它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中间产物;B.它可指示体内的氮水平;C.它是氮的一种贮藏形式,可消除游离氨的毒害作用)。13.复合肥料20-15-5表示该肥料有效成分为()(A.N 20%,P15%,K5%;B.N 20%,P2O515%,K5%;C.N 20%,P2O515%,K2O5%;)。
14.稻杆直接还田,分解初期由于()(A.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B.土壤有效氮、磷的生物固定;C.土壤有效钾的生物固定),需要()(A.配合施用氮、磷化肥;B.配合施用钾肥;C.减少施用氮、磷化肥)。
15.家畜粪中因其分解快慢和发酵温度高低不同,有称为冷性肥料,如()(A.马粪;B.羊粪;C.牛粪),也有称为热性肥料,如()(A.马粪;B.羊粪;C.牛粪)。
17.有些肥料,如()(A.(NH4)2SO4;B.NH4NO3;C.Ca(NO3)2)施给作物以后会产生生理酸性;而有些肥料,如()(A.(NH4)2SO4;B.NH4NO3;C.Ca(NO3)2)则会产生生理碱性。
18.在钾素营养不足的土壤上,()(A.禾本科;B.豆科)植物的耐受能力较强。
19.进入植物体的()(A.铵离子;B.硝酸根离子;C.简单氨基酸)在形成氨基酸之前,必需经过还原。
20.磷矿粉是()(A.水溶性;B.弱酸溶性;C.难溶性)磷肥,适宜施于()(A.酸性土;B.碱性土;C.石灰性土)。21.高温堆肥原料的C/N比例约为80~100:1,难以分解,为促使其分解腐熟,在堆制时一般宜将堆沤材料的C/N比值调到()(A.10:1;B.30:1;C.50:1)左右。
22.在酸性土壤栽培豆科植物,没有根瘤或很少根瘤,从营养缺乏方面考虑,可能是缺()(A.N;B.P;C.Zn;D.Mo)。23.尿素在制造过程中,常形成一定量的()(A.脲甲醛;B.缩二脲;C.甲醛树脂),当其含量高于()(A.0.1%;B.1%;
C.5%;D.10%)时会对作物产生毒害。
24.()(A.含有任何二种元素的;B.含有任何二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C.含有肥料三要素中任何二种的)肥料称为二元复合肥料。25.酸性土壤中可能缺乏的微量元素是()(A.铁;B.锰;C.钼;D.铜;E.锌)。
26.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要掌握()(A.旱重水轻;B.水重旱轻;C.水旱并重)的原则;旱作麦-棉轮作中磷肥应优先分配给
()(A.小麦;B.棉花)。
27.制造混合肥料时,可以混合的肥料是()(A.磷酸铵和氯化钾;B.磷酸铵和草木灰;C.尿素和氯化钾;D.尿素和草木灰)。在计算复肥施用量时,若肥料中养分的比例相差较悬殊,应按肥料中()(A.含量较小;B.含量较大;C.任意一种)的养分计算。
四、问答题:
1.李比希创立了哪三个学说?各学说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或:请谈谈李比希对植物营养学科的贡献。)
2.如何判断某元素是不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叫肥料?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4.植物对矿质养分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有何区别?请简述主动吸收的一种机理。
5.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差异。
6.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根系的CEC有何区别,它们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有何影响? 7.环境条件为何对植物吸收养分有影响? 8.影响养分吸收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9.营养临界期的最大效应期在作物合理施肥中有何意义和作用?
10.进行根外追肥时应注意哪些环节?
11.请比较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特性上的异同点。12.土壤氮素的来源有哪些?它们的损失途径? 13.硝化抑制剂主要抑制哪些微生物?
14.土壤无机氮固定和有机氮矿化相对速率取决于哪些条件?其机理如何?
15.常用化学氮肥有哪些种类? 16.尿素中缩二脲有何毒害作用?
17.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其肥效有什么关系?如何提高尿素的当季利用率?
18.尿素施入土壤后将发生什么变化?对土壤性质有什么影响?
19.某菜场以尿素作氮肥种植生菜,收获时采样测得生菜体内的硝态氮含量为1 500mg/kg,请问生菜体内的硝态氮从何而来?假设该含量已超出了食用安全标准,请问在生产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控制蔬菜的硝态氮含量?
20.现有水稻、甜菜和马铃薯三种作物,并有硫酸铵、氯化铵
和硝酸钠三种氮肥,请问哪种作物施用哪种氮肥最合适?为什么?(每种作物只能选择一种氮肥)。
21.目前氮肥利用率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22.作物体内重要含氮化合物种类有哪几类? 23.作物氮素失调时出现哪些症状?
24.铵态氮肥、尿素深施,为什么能提高肥效? 25.为什么尿素作根外追肥比其它氮肥效果好?
26.影响植物吸收磷素的因素有哪些?
27.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为什么能提高其施用效果? 28.简述过磷酸钙在石灰性土壤上和酸性土壤的转化途径。29.钙镁磷肥的合理施用有哪几方面?试与过磷酸钙比较说明。
30.磷肥有后效在生产上的意义?
31.如何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在轮作中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32.如何区分磷肥的溶解性?磷肥的溶解性与肥效有什么关系?
33.如何测定常用磷肥的利用率?我国华南地区磷肥利用率在什么范围?请解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并指出使过磷酸钙利用率提高的有效方法。
34.为什么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一般都在25%以下?
35.如何有效地施用磷矿粉?
36.一般情况下,双子叶植物根系吸收磷能力要强于单子叶植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规律对合理施用磷肥的指导意义? 37.请谈谈钾素在增强植物抗性方面的作用。38.钾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态与氮磷有何区别?
39.在生产实践中有晒垡晾垡的措施,以促进土壤养分的矿化释放,而干湿交替会加快钾的固定应怎样解释?
40.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南地区施用钾肥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41.近年来,我国通过革新技术,使国产钾肥的产量有了重大突破,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钾肥需要量。请问如何解决我国钾肥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矛盾。
42.氯化钾在土壤中是怎样转化的?如何合理施用氯化钾? 43.作物缺钾与缺氮、缺磷的区别。
44.我国钾肥资源如何?如何有效利用钾肥资源? 45.草木灰中钾的形态及含钾范围。
46.对同一作物和土壤而言,等钾量的草木灰肥效为什么优于化学钾肥?
47.草木灰是碱性物质,不宜与氨态氮混施,若农户仅有草木灰和碳铵应如何施用?
48.现有烟草、马铃薯和黄麻三种作物,并有氯化钾、硫酸钾和硝酸钾三种钾肥,请问哪种作物施用哪种钾肥最合适? 为什么?(每种作物只能选择一种钾肥)。49.试比较氯化钾和草木灰施用后对土壤的影响。50.复合肥料有哪些优缺点? 51.铵态氮与石灰、过磷酸钙与草木灰,它们能否混合?为什么?
52.现有失去标签的尿素、硫铵、氯化铵、过磷酸钙和石灰这五种肥料,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53.从目前我国总肥源中养分的数量论述发展有机肥料的重要性。
54.有机肥料的出路主要有哪几方面? 55.有机肥料的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56.从肥料的成分、性质比较有机肥和化肥的特点。57.绿肥在农业生产中有哪几方面的效益? 58.绿肥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59.绿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60.人粪尿在贮藏过程为什么会损失氮素?应采取哪些保肥措施?
61.试述有机肥料的C/N比值在腐解中的重要性,有机肥料和高温堆肥的最适C/N比值?
62.请简述堆肥的腐熟过程及影响条件。63.秸秆直接还田应注意哪些问题?
64.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65.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什么异同点?两者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
66.为什么我国要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施肥制度?
肥料学部分
采利希学说等施肥原理,合理施肥的原则。
本章重点、难点:1.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2.施肥原理和合理施肥的原则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多媒
体、挂图、幻灯及课外实验等方法使同学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2.养分的平衡及其调控技术。3.合理施肥的应从哪些方面考虑。第二章 氮肥(3学时)
第一节 氮素的营养作用 氮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 形态。
第二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常用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长效氮肥 的性质及施用。
第三节 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肥料利用率和肥料的经济效益,氮肥的合理施用及提高 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本章重点、难点:1.氮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2.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的性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施用。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由浅至深和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幻灯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不同作物的氮素缺乏症状和中毒症状 2.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在性质和施用上的异同点。3.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4.尿素的性质和合理施用 第三章 磷肥(3学时)第一节 磷的营养作用
磷的营养作用和缺磷症状和磷素的中毒症状;植物吸收磷素的主要形态。
第二节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磷肥的品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的性质及其土壤中的转化和合理施用 第三节 磷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轮套作中磷肥的合理分配及施用。
本章重点、难点:1.磷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2.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的性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有效施用。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肥料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幻灯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不同作物的磷素缺乏症状和中毒症状
绪论(1学时)
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肥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3学时)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及其可利用形态;肥料三要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植物养分吸收的部位、特点、途径和方式;影响叶部营养效果的因素
第三节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
影响对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第四节 养分平衡及其相互关系
养分平衡的概念及其调控;离子间的相互关系。第五节 植物的营养特性
养分在体内的运转及再利用,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植物营养的特殊性和连续性。第六节 合理施肥的原则
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和限制因子律、报酬递减律及米2.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及其提高过磷酸钙利用率的途径。
3.影响磷肥施用效果的因素。第四章 钾肥(2学时)
第一节 钾素的营养作用 钾素的营养作用和缺钾症状;钾与作物抗逆性的关系。
第二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钾肥主要品种的性质、转化及施用。
第三节 钾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铜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铜的含量及其有效性;铜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本章重点、难点:1.微量元素硼、锌、钼和铁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状。
2.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缺素产生的条件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深入浅出、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图片加 深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本章重点、难点:1.钾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思考题:1.硼、锌、钼和铁营养作用。2.氯化钾、硫酸钾的性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有效施用。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少而精,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来提高教 学效果。
思考题:1.不同作物的钾素缺乏症状和中毒症状。2.钾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3.钾与作物品质的关系。第五章 钙镁硫肥(自学)
第一节 钙素的营养作用和钙肥 钙素的营养作用和缺钙症状及其钙肥。
第二节 镁素的营养作用和镁肥 镁素的营养作用和缺镁症状及其镁肥。
第三节 硫素的营养作用和硫肥 硫素的营养作用和缺硫症状及其硫肥。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仅作一般了解 思考题: 钙素的营养作用 第六章 微量元素肥料(2学时)第一节 硼肥
硼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硼的含量及其有效性、硼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二节 锌肥
锌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锌的含量及其有效性和缺锌的条件;锌肥的种类;性 质和施用。第三节 钼肥
钼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钼的含量及其有效性;钼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第四节 铁肥
铁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铁的含量及其有效性和缺铁的条件;铁肥的种类;性 质和施用。第五节 锰肥
锰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锰的含量及其有效性;铜肥的种类;锰肥的种类、性 质和施用。第六节 铜肥
2.硼、锌、钼和铁的典型缺素症状及发生的条件。第七章 复合肥料(2学时)
第一节 复合肥料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复合肥料的概念、复合肥料的意义和发展趋势。第二节 复合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二元复合肥料、三元复合肥料的种类、性质和使用。
第三节 肥料的混合肥料混合的三条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难点:1.复合肥料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常用复合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3.复合肥料混合的原则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少而精,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思考题:1.复合肥料的特点。2.复合肥料的混合原则 第六章 有机肥料(2学时)
第一节 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 有机肥料的特点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粪尿肥,人粪尿的性质、特点与施用方法。第三节 家畜粪尿肥与厩肥 家畜粪尿的成分、性质及转化特征;有机肥料的腐熟特征、保存措施及合理施用。
第四节 绿肥 绿肥在土壤改良等方面作用;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绿肥品种及其栽培和利 用特点。
第五节 堆肥、沤肥、桔杆还田及其它杂肥 堆肥的堆制方法、转化特征及其质量控制的
措施;桔杆还田作用;沤肥、沼气肥、饼肥等的性质和施用方法。
1.有机肥的优缺点。本章重点、难点: 2.有机肥料的腐熟特征及保肥措施。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精炼,举一反三,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有机肥料的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的理论依据
第五篇: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每个干重的有机物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的克数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土壤孔隙在内)的干重
土壤比重:指单位体积(不包括粒间空隙)干燥土粒的重量与4度时同体积水重之比
扩散:由于根系从根际吸收养分,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体养分浓度,形成浓度差,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离子拮抗: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根系对另外一种粒子的吸收
水势:土壤水与标准状态水的自由能之差 盐基饱和度(ES):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养分归还学说:随着植物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如果不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全部东西,为了增加产量,应该向土壤中施加灰分元素
最小养分律:植物生长需要各种养分,但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在一定范围内,植物产量随最小养分的变化而增减 同晶替代: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粒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质流: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造成根际的水势低于土体的水势,在水势差的推动下,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就随水分的移动而迁移到根表
CEC:即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PH为7时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陪补离子效应:由于陪补离子与胶体的结合能不同,而导致某种离子有效度发生变化的效应 养分共质体运输:养分通过共质体的运输称养分共质体运输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数的组合
闭蓄态磷:有溶解性很小的氧化铁胶膜包蔽着的磷酸盐
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单位面积产量的比例
土壤地带性:土壤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矿物:是指自然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单质和化合物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好气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盐类的过程
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指微生物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成较简单的中间产物,微生物又把他们合成为复杂的、高分子的、特殊的胶体状有机物质的过程凋萎含水量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田间持水量是作物有效水的上限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吸水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但并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