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课程练习(定稿)

时间:2019-05-14 08:4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壤肥料》课程练习(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壤肥料》课程练习(定稿)》。

第一篇:《土壤肥料》课程练习(定稿)

《土壤肥料》课程练习

单元一 土壤肥料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发育于陆地地球表面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经常适时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条件的能力。

3、肥料:能够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二、判断题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X)

2、土壤是指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三、选择题

未在生产中反映出来的土壤肥力为(B)

A、人为肥力 B、潜在肥力 C、自然肥力 D、有效肥力

四、简答题

1、土壤在地球系统中有何重要作用?

土壤是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是地球陆地表面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有机界和无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2、思考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杂红的作用和地位?

3、为什么说土壤在植物生长中有重要作用?

a、营养库作用

b、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c、雨水涵养作用 d、生物支持作用

e、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单元二 土壤的基本组成

一、解释概念

1、原生矿物;是指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而遗留在土壤中的原始成岩矿物,是由熔融的岩浆直接冷凝所形成的矿物,例如长石、石英云母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均含有原生矿物。

2、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地表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形态、结构、大小等变化就是风化作用。

3、土壤母质;岩石、矿物的风化形成的风化产物称为土壤母质。

4、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含量是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二、单向选择题

1、下列土壤水分的类型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是(C)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悬着水 D、重力水

2、下列胶体类型中保存阳离子能力最强的是(A)A、蒙脱石 B、高岭石

C、腐殖质 D、伊利石

3、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是的土壤含水量称为(A)

A、田间持水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 C、饱和持水量 D、最大吸湿量

4、岩石遭受物理风化,其结果是(A)

A、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 B、释放出盐基物质

C、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D、母质中积累了有机质

5、岩石遭受生物风化,起结果是(D)A: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 B:释放出盐基物质

C: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D:母质中累积了有机质

6、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界线是(A)A:0.01mm B:0.02mm C:0.001mm D:0.002mm

7、一般,土壤热量最主要的来源是(B)A:生物热 B:太阳辐射能 C:地热 D:A和B

8、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和基本环节是(A)A:氧化作用 B:水化作用 C:水解作用 D:溶解作用

9、在重力和雨水冲刷作用下,将山坡上的风化物搬运到坡脚或谷地堆积而成的风化产物称为(B)

10、下列成土因素中()与土壤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A:母质 B:气候 C:洪积物 D:冲击物

11、狭义的土壤有机质指的是(A)A:土壤所有含碳的有机物 B:腐殖质 C:半分解动植物残体 D:微生物体

12、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一般是(C)A:田间持水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 C:萎焉系数 D:最大吸湿量

13、土壤基质的吸附力和毛管力所产生的土壤水分自由能变化称为(A)A:基质势 B:溶质势 C:重力势 D:压力势

14、土壤的热容量主要取决于(D)A:矿物质 B:有机质 C:土壤水分 D:固、液、气三项组成

15、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一般指的是(B)A:田间持水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 C:萎焉系数 D:最大吸湿量

三、多项选择题

1、腐殖质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是(B)A:游离态 B:与Fe、Al等含水三氧化物结合形成复杂的凝胶体 C:与粘土矿物合成胶质复合体 D:腐殖质的盐类

2、岩石遭受化学风化,其结果是(C)

A: 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 B: 释放出盐基物质 C: 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D: 母质中累积了有质

3、地壳的元素组成主要是;(AB C D)

A:O

B:Si

C: Fe D:AL

4、腐殖质的组分包括(ABC)

A:胡敏酸 :B: 富里酸 C: 胡敏素 D: 腐质酸

5、国际制的分类是按照那些粒基的含量来确定土壤质地的名称的

(BD)

A:石粒 B:沙砾 C: 粉粒 D:粘粒

6、下列属于砂质土肥力特征的是(ABCD)A:蓄水力弱 B: 养分含量少

C:土温变化快 D: 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7、下列属于粘质土肥力特征的是(A B C D)

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 土温比较稳定 通气性、透水性差 耕作化比较困难

8、有机物质矿化过成是(A B C D)

A|、分解过程 B、合成过程 C、生物化学过程 D、养分释过程

9、在有适当的湿度而又有良好通气条件的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的特征是

(A B)

A:有机质分解速度快,而且比较完全,矿化率比较高 B:释放出的矿质养分多,而且呈氧化态 C: 是中间产物积累少,不利与土壤OM的积累和保存。D: 释放出矿质养分少,而且呈还原态。

10、下列那些过程受土壤水分的影响(A B D)矿质养分的溶解和沉积 有机质的分解、合成 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 土壤的热性质

四、判断题

1、自然界已经发现的矿物中,绝大多数是化合物、结晶质、固态的。(∨)

2、化学分化能彻底改变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和性质。(×)

3、母质的水、肥、气、热已经能很好的统一,具备完全的肥力。(×)

4、生物的出现才能使母质中养分的积累和集中成为可能。(∨)

3页

5.土壤颗粒由粗到细养分含量逐渐增加。(∨)

6.土壤与岩石的根本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收获物。(∨)7.母质的吸附能力很强大,能够使风化释放出的养分保存下来。(∨)8.地形和突壤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它只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个条件。(∨)

9.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成土因素的作用下,随时间的进展而不断运动变化的产物,时间越长土壤的性质及肥力的变化越大。(∨)10.土粒的分级上根据复粒的大小来进行划分的。(×)11.腐殖质所带的电荷是一种永久电荷。(×)12腐殖酸钙、镁盐是腐殖质在土壤中主要的存在形态。(∨)13.C/N比大的有机物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14膜状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15.土壤水分形态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是毛管上升水。(×)16.土壤水分的质量含水量是以湿土的质量为基础计算的。(×)17.土壤水吸力就是土壤对水分的吸引力。(∨)18.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但O2含量比大气低。(∨)19.生物热是土壤热量最主要的来源。(×)

20.土壤导热率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空隙度呈负相关。(∨)21.土壤潮湿时不干燥时热容量小。(×)22.土水势一般是正值而土壤水吸力一般是负值。(×)23.土壤水分的运动方向是由水吸力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运动。(∨)24腐殖质不同于土壤中动、植物残体的有机组成,它的化学稳定性强,对微生物分解的抵抗能力大,分解周旋的时间长。(∨)

25.母质是构建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最初来源。(∨)五.简答题

1、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差异;1》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的氧气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相对湿度比大气高;

4》土壤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高于大气;

5》土壤空气各成分的浓度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深度土壤内变化很大。

产生的原因有;1土壤空气的整体交换;

2土壤空气的扩散。

2、土壤中各种水分类型的有效性有什么不同? i.ii.iii.iv.吸湿水受到土壤吸引力极大,不能溶解其它物质,不能自由移动,植物不能吸收利用是一种无效水。

膜状水对植物部分有效能从水层厚土粒缓慢运动到水层薄的土粒表面,是一种有效水。

毛管水对植物全部有效移动能力很强可以在土层中向上、下运动,也是一种有效水。

土壤重力水是沿着空隙向下运动的那部分水,植物基本不能利用。

3、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质地如何改良? 土壤质地的性质主要影响土壤水分、空气、热量、耕性等肥力性质,而土壤水,气运动及土壤热性质的变化和作物根系的伸长和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是生产上反映土人肥力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改良措施有;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性;

2)掺沙掺黏,客土调剂;

3)引洪漫淤,引洪漫沙; 4)翻淤压沙,翻沙压淤; 5)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6)因土制宜,加强管理。

六,论述题

1,五大成土元素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在19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土壤科学家 道库恰总结出自然成土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并指出土壤是这些因素综合下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自然体:

母质: 土壤是在母质基础上形成的,母质为土壤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料是组成土壤的骨架。

气候;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地形;地形在成土中的作用是通过重新分配母质、水热状况和接受水热条件的差异而影响土壤的性质和类型。

生物;生物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时间;土壤是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的。

2,腐殖质有些什么特征,这些性质是如何对土壤的肥力产生影响的?

由于腐殖质,特别是土壤腐殖质酸有丰富的功能基,使腐质酸呈现多种活性.例如:离子交换结合或阳离子,吸附和解附等功能,极大地影响土壤保肥性,供肥性,离子的溶解与沉碇等性质腐殖质也是一种亲本胶体,吸水能力强.腐殖质是普通生命物质进入土壤后在土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转化后重新合成的一类高分子深色有机物。它主要由碳、氧、氢、氮磷、硫等元素组成,以及与腐殖质形成的腐殖酸盐的阳离子,腐殖酸中含有许多不同的官能团。

3,有机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有机质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其表现为;

(1)提供植物所需养分。

(2)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3)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其它方面的作用。

单元三 土壤的基本性质

二,单向选择题

1、下列土壤水分的类型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是(C)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悬着水 D:重力水

2、下列胶体类型中保存阳离子能力最强的是(B)A:蒙脱石 B:高岭石 C:腐殖质 D:伊利石

3、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A)

A:田间持水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 C:饱和持水量 D:最大吸湿量

4、岩石遭受物理风化,其结果是(A)

A: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 B:释放出盐基物质 C: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D:母质中累计了有机质

5、岩石遭受生物风化,其结果是(A)

A: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 B:释放出盐基物质

C: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D:母质中累计了有机质

6、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界线是。(C)

A:0.01mm B:0.02mm C:0.001mm D:0.002mm

7、一般,土壤热量最主要的来源是。(B)

A:生物性 B:太阳辐射性 C:地热 D:A和B

8、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和基本环节是。(A)

A:氧化作用 B:水化作用 C:水解作用 D:溶解作用

9、在重力和雨水冲刷作用下,将山坡上的风化物搬运到坡脚或谷地堆积而成的风化产物成为。

1土壤肥力的变化决定于大小循环的强弱对比,这种对比关系决定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其中()起主导作用.(A)A母质 B 气候 C 生物 D 地形

2、通常所说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程度或发育阶段,即指(B)A相对年龄 B土壤发育的年数 C 绝对年龄

3、白浆化过程的实质是(B)A 潴育淋溶过程 B浅育化过程 C 熟化过程 4诊断表层包括(C)A 盐基层 B漂白层 C有机质层

5红壤中(A)A土层厚而耕层浅 B土层浅而更层厚 C土层耕层均浅

6我国的土壤分类中一共设立了有机土壤物质,岩性特征,石质接触等(B)个诊断特征.A 25 B24 C26 7石灰岩土过程中的脱硅富铝化作用()、生物积累作用(B)A较弱、较弱 B较弱、较强 C 较强、较强 8石灰岩土过程中岩石分化以(B)作用为主.A 化学溶解 B物理溶解 C 淋溶 9淋溶土纲的黏土矿物以(A)占主导地位.A2:1 B 1:1 C 2:1:1 10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主要受(B)条件的 控制.A 地形 B气候 C水热

三判断题.1铁、铝土的主导成土过程是脱硅富铝化.大多数具有多元发生,即形成于古老富铝分化壳.(×)13.C/N 比大的有机物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14.膜状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 最大吸湿量。(∨)15.土壤水分形态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是毛管上升水。(×)

16.土壤水分的质量含水量是以湿土的质量为基础计算的。()17.土壤水吸力 就是土壤对水分的吸引力。(∨)

18.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但O2含量比大气底。(∨)19.生物热是土壤热量最主要的来源。(×)

20.土壤导热率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空隙度呈负相关。(∨)21.土壤潮湿是比干燥是热容量小。(×)

22.土水势一般是正值而土壤水吸力一般是负值。(×)

23.土壤水分的运动方向是由水吸里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运动。(×)24.腐殖质不同于土壤中动、植物残体的有机组分,它的化学稳定性强,对微生物分解的抵

抗能力大,分解周转的时间长。(×)

25.母质是构建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最初来源(∨)

单元四

土壤资源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沙化;是指因风蚀,土壤细颗粒物质丧失,或外来沙砾覆盖原有土壤表层,造成土壤质地变粗的过程。

2、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切面叫做土壤剖面。

3、腐殖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土壤腐殖质的过程。

4、土壤胶体 ;是指直径为1-100nm(长、宽、高三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方向在次范围类)的土壤 颗粒。

5、土壤分类 ;我国土壤 分类系统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种和亚种,前四级为高级分类,后三级为基层分类。

6、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由于生物、气候条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使土壤类型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把这种规律称为经度地带性的规律。

二、选择题

1、土壤肥力的变化决定于大小循环的强弱对比,这种对比关系决定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其中()起主导作用。(A)A、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2、通常所说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程度或发育阶段,即指(A)A、相对年龄 B、土壤发育的年数 C、绝对年龄

3、白浆化过程的实质是()过程(A)

A、潴育淋溶过程 B、潜育化过程 C、熟化过程

4、诊断表层包括(C)A、盐积层 B、漂白层 C、有机质层

5、红壤中(B)A、土层厚而耕层浅 B、土层浅而耕层厚 C、土层、耕层均浅

6、我国的土壤分类中一共设立了有机土壤物质,岩性特征,石质接触面等()个诊断特征(C)A、25 B、24 C、26

7、石灰岩土成土过程中的脱硅富铝化作用()、生物累积作用(B)

A、较弱、较弱 B、较弱、较强 C、较强、较强

8、石灰岩土成土过程中岩石的风化以()作用为主(A)

A、化学溶解 B、物理溶解 C、淋溶

9、淋溶土纲的粘土矿物以()占主导地位(A)

A、2:1型 B、1:1型 C、2:1:1型

10、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受()条件的控制(B)A、地形 B、气候 C、水热

三、判断改错题(在对的题括号内打√,在错误的题括号内打×地方划线)

1、铁铝土的主导成土过程是脱硅富铝化。大多数具有多元发生,即形成于古老富铝风化壳。(∨)

(5)土壤质地通过影响土壤孔隙性质和物理机械性能,进一步影响的水、气、热及养分转化等费力因素,是反映土壤肥力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改良: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性 2、掺沙掺黏,容土调剂 3、引洪漫淤、引洪漫沙 4、翻淤压沙,翻沙压淤 5、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6、因土制宜,加强管理

9页

2、土系是发育在母质上由若干剖面形态特征相似的单个土体组成的聚合土体所构成,其性状的变异范围较窄,在分类这更具有直观性和客观性。(∨)3.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共设立了20个诊断表层,12个诊断表下层,两个其它诊断层。

(×)

4.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称为垂直地带性。(×)

5.石灰岩土的成土过程以A1的迁移富集为特征。(×)

6.白浆化过程的实质是潜育淋溶过程。(∨)

7.通常所说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育的年龄。(×)

8.土壤肥力的变化决定于大小循环的强弱变比,这种对比关系决定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自然成土母质因素,其中生物起主导作用。(∨)

9.黄土的土层较厚,但耕层较薄。(×)

10.土壤的质地主要是由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的,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状况也不同。(∨)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 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粘化过程。3. 石灰岩土成土过程的基本性质。4. 淋溶土壤的共同特点。5. 母质对土壤的作用。五.论述题

1. 简述我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2.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对土壤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单元五 合理施肥原理

一. 单选题

1.下列元素中属于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是:(A)

A.Mo B.Se C.Al D.Na 2.杜南扩散以()为动力。(D)

A.分子引力 B静电引力 C.浓度差 D.渗透压力 3.根外追肥在不产生肥害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溶液的浓度,大量元素喷施浓度:(),微量元素:()。(A)

A.0.2-2%;0.01-0.2% B.0.01-2%;0.1-0.2% C.0.02-5%;0.01-0.5% D.2-10%;1-5% 4.大部分营养元素以无机离子的形式在木质部运输,离子态养分在木质部导管的运输主要上依靠()由下往上运输。(C)

A.渗透压力 B.静电引力 C.浓度差 D.蒸腾质流

5.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是指每100g干根所能代换的阳离子的毫克当量(A)A.量 B.个数 C.重量 D.毫克相当 6.根的CEC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关系密切,但主要是与被动吸收关系密切(D)A.耐肥性 B.杜南扩散 C.被动吸收 D.主动吸收

7.水稻中含氧量很少,而且还有很多的Fe2+、H2S等有害的还原性物质,但水稻却能在这种缺氧而且又含有有害还原物质的环境中正常的生长,主要就是水稻根系具有很强的氧化力。(C)

A.吸收能力 B.渗透压力 C.氧化力 D.还原力

8.光照影响到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影响到生物化学能的供应,进而影响到植物对养分的()。(B)

A.胞饮作用 B.杜南扩散 C.被动吸收 D.主动吸收 9.通气良好,土壤()升高,可加速土壤有机养分的分解,使土壤有效养分增多,同时养分主要以氧化态存在,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C)

A.ESP B.pH C.Eh D.CEC 二.复选题

1.下列元素中属于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是:(A B C)

A.Cl B.Si C.Zn D.N 2.土壤养分向根表迁移的途径有(A B C)

A.截获 B.扩散 C.质流 D.胞饮 3.被动吸收的特点有(B C D)

A.非代谢吸收 B.不需代谢能 C.顺着电化学势梯度 D.非选择性吸收

4.根据实验表明,水稻根系的氧化力与根系的(),抗倒伏的能力及作物的产量都有明显的正相关。(B)A.有氧呼吸 B.吸收养分的能力C.强度 D.还原力 三.判断题

1.可以通过测定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来确定哪些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2.在一般情况下植物对其必须营养元素中的N的需求量很大,但对Fe的需求量很小,所以说N比Fe重要。(×)3.K的化学性质与Na相似,K+的大小与NH4+相近,但在作物营养上Na+、NH4+都不能代替K+的作用。(∨)4.外层自由空间(AFS)是指植物某些器官的组织或细胞内允许外部溶液通过自由扩散而进入的那些区域。(∨)5.离子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被动吸收方式主要有简单扩散和杜南扩散(×)6.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在低浓度时,吸收速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吸收速率就不再增加,由此推测,质膜上的载体数量有限,载体与离子的结合有一定的饱和度。(×)7.根外喷施时间应尽量选择在中午、风小时喷施,使溶液在叶片表面保持一定的干燥时间,以有利于叶片的吸收利用,雨天、风大时不应喷施。(×)8.并非所有的养分都能被再分配和在利用,一般只有那些在韧皮部中移动性大的养分才能被再分配和再利用,比如N、P、K、Mg、S等养分。(∨)9.一般来讲须根系的植物,侧根和根毛的数量比直根系的植物多,所以一般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弱。(×)10.根系吸收养分的潜力与植物对养分的需要量相比,要大得多,所以只要一小部分根系所吸收的养分就能满足整个植株对养分的需要。(×)11.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的大小主要是与根细胞壁上果胶的段基含量呈正相关,尤其是与自由段基含量呈正相关,但与根细胞壁上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原生质没有关系。(×)12.对于同一条根来讲,不同的部位氧化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根尖的氧化力>基部的氧化力。(∨)13.作物的根系除了具有氧化力外还具有还原力,比如水稻体内本来没有硝酸还原酶,但是当溶液中存在NO3—时,可诱导形成硝酸还原酶,从而使水稻根系具有还原力NO3—

NO2—,从而有利于NO3——N的同化。(∨)14.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虽然不多,但要求很迫切,营养临界期缺少某种养分,会对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产生严重影响,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大量补充这种养分也难于挽回损失。(∨)15.营养最大效率期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无论是吸收数量还是吸收速率都是最小的。(∨)16.在整个的生长期间,除了种子营养阶段和根系停止吸收养分阶段,其它各生育阶段植物都需要从环境中吸收养分,所以植物的营养期指的是: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养分的时期。(×)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0—50℃),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与温度呈正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8.温度过高会使酶钝化,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同时原生质膜的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离子的渗漏,养分的吸收更加活跃。(×)19.酸性条件下,pH↓,[H+]↑,由于[H+]的增加而抑制了根表蛋白质羧基的解离,相反却增加了氨基的解离,使蛋白质以带正电荷为主,有利于阴离子的吸收。(∨)20.对于NH4+、NO3-这两种不同形态的氮素,酸性条件下有利于NH4+吸收,而碱性条件下有利于NO3-的吸收。(∨)21.在酸性条件下,[H+]过高时,H+就能代换在质膜中起桥梁作用的Ca2+,从而使磷脂和蛋白质断开,增加质膜的通透性,造成离子态养分的外渗。(∨)22.养分浓度过高:引起根细胞膜电位下降,据实验表明[K+]提高10倍,膜电位下降30—50mv。(∨)23.某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作物对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拮抗作用主要发生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24.水稻上的K+对 Fe2+的拮抗作用,因为K+可增加水稻根系的氧化力:Fe2+Fe3+,从而减少Fe2+的有效性。(∨)

单元六 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五)

一、判断题

1.复混肥料是复合肥料与混合肥料的总称,指肥料中的养分元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2.复混肥料总养分量是指复混肥料中N-P2O5-K2O含量百分比的总和。(×)3.复混肥料养分含量表示方法 :一般用N-P-K的百分含量表示。(∨)4.复混肥按养分种类的多少可分为:二元复混肥料、三元复混肥料、多元复混肥料。(∨)5.以磷钾养分为主的复混肥,应直接施于根系,含铵态氮、酰胺态氮的品种在旱地和水田都可使用,但应深施覆土,含硝态氮品种的宜施于水田。(∨)6.复混肥料所含养分能满足不同施肥技术的要求。(×)7.肥料混合后有不利于提高肥效和工效。(×)

二、多选择题

1.试述复合肥料的优点:(A C D)

A.养分种类多,含量高 B.副成分多

C.节省包装、贮运及施用费用 D.营养元素的种类比单元素肥料多 2.复混肥料缺点:(A B)A.复合肥养分比例固定,不能满足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需要 B.难于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 C.易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 D.所含的各种养分可以采用不同时期、不同方法、不同深度施用 3.肥料混合须遵守的原则(B D)A.肥料混合后会引起物理性质的恶化; B.肥料混合后不会引起物理性质的恶化

C.肥料混合后可能引起养分的损失或有效性降低; D.肥料混合后有利于提高肥效和工效。

三、单选题

1.复混肥料物理性状好(C)A.颗粒大小不均匀 B.不便于贮存 C.适合机械化施肥 D.都不涂疏水性膜

2.混合肥料的工艺流程(A)A.以物理过程为主 B.以化学过程为主 C.不需经过物理过程 D.不需经过化学过程

3.施用复混肥料时(B)A.不需要根据土壤的供肥水平选复混肥料的品种 B.需要根据土壤的供肥水平选复混肥料的品种 C.因为复混肥料含养分全面,不需要因土施肥 D.不需补充其它的微量元素

4.根据实验表明,水稻根系的氧化力与根系的(B),抗倒伏的能力及作物的产量都有明显的正相关。

A.有氧呼吸 B 吸收养分的能力 C 强度 D还原力 三 判断题

1、以通过测定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来确定哪些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

2 在一般情况下植物对其必须营养元素中的N的需求量很大,但对Fe的需求量很小,所以说N比Fe重要。

(×)

3 K的化学性质与Na相似,K+的大小与NH4+相近,但在作物营养上Na、NH4+都不能代替K+的作用。

(∨)

4 外层自由空间(AFS)是指植物某些器官的组织或细胞内允许外部溶液通过自由扩散而进入的哪些区域。

(×)

5 离子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被动吸收方式主要有简单扩散和杜南扩散

(×)

6 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在低浓度时,吸收速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吸收速率就不再增加,由此推测,质膜上的载体数量有限,载体与离子的结合有一定的饱和度。

(∨)

7 根外喷施时间应尽量选择在中午、风小时喷施,使溶液在叶片表面保持一定的干燥时间,以利于叶片的吸收利用,雨天、风大时不应喷施。

(×)

8 并非所有的养分都能被再分配再利用,一般只有那些在韧皮部中移动性大的养分才能被再分配再利用,比如N、P、K、Mg、S等养分。

(∨)

9 一般来讲须根系的植物,侧根跟根毛的数量比直根系的植物多,所以一般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弱。

(×)

10 根系吸收养分的潜力与植物对养分的需要量相比,要大的多,所以只要一小部分根系所吸收的养分就能满足整个植株对养分的需要。

(∨)11 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的大小主要是与根细胞壁上果胶的段基含量呈正相关,尤其是与自由段基含量呈正相关,但与根细胞壁上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原生质没有关系。(×)

12(×)

13.作物的根系除了具有氧化力外还具有还原力,比如水稻体内本来没有硝酸还原酶但是当溶液中存在NO3—时,可诱导形成硝酸还原酶,从而使水稻根系具有还原力NO3— NO2—,从而有利于NO3— —的同化。(√)

14.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虽然不多,但要求很迫切,营养临界期缺少某种养分,会对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产生严重影响,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大量补充这种养分也难于挽回损失。(√)15.营养最大效率期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无论是吸收数量还是吸收速率都是最小的。(×)16.在整个的生长期间,除了种子营养阶段和根系停止吸收养分阶段,其他各生育阶段植物都需要从环境中吸收养分,所以植物的营养期指的是: 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养分的时期。(√)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0—50。C),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与温度呈正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8.温度过高会使酶钝化,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同时原生质膜的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离子的渗漏,养分的吸收更加活跃。(√)19.酸性条件下,PH↓,[H+]↑,由于 [H+]的增加而抑制了根表蛋白质羧基的解离,相反却增加了氨基的解离,使蛋白质以带正电荷为主,有利于阴离子的吸收。(√)20.对于NH4+、NO3-这两种不同形态的氮素,酸性条件下有利于NH4+吸收,而碱性条件下有利于NO3-的吸收。(×)21.在酸性条件下, [H+]过高时, H+就能代换在质膜中起强梁作用的Ca2+,从而使磷脂和蛋白质断开,增加质膜的通透性,造成离子态养分的外渗。(√)22.养分浓度过高: 引起根细胞膜电位下降,据实验表明[K+]提高10倍,膜电位下降30—50mv。(√)23.某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作物对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拮抗作用主要发生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24.水稻上的 K+对Fe2+的拮抗作用,因为K+可增加水稻根系的氧化力;Fe2+ Fe3+, 从而减少 Fe2+的有效性。(√)四.简答题

1.判断高等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标准是? 答:① 不可缺少

②不可替代 ③ 直接营养作用 2.N、P、K, 为什么被称之为肥料三要素? 答:氮 磷钾是植物需要量和收获时带走较多的营养元素而归还给土壤的数量却不多,必须通过施肥加以调节.3.① 直接供给养分,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 ② 吸收速率快,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 ③ 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 ④ 节省肥料,经济效益高.4.简述植物营养的共性与特殊性? 答: ⑴植物营养的选择性, ⑵植物营养的连续性有阶段性.单元六 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一)一.判断题

1.我过国自然植被下土壤表层全氮含量从动到西逐渐增加.(×)2.土壤中的氮素形态以有机氮为主,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以无机态为主.(√)3.土壤中主要的无机氮是铵态氮 硝态氮和亚硝态氮.(×)4.氮素的矿化指的是土壤中有机态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NO—3的过程.(×)5.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一般符合幼嫩组织大于成熟组织生长点小于非生长点的规律(×)6.作物提内氮的含量和分布,不受施氮时期的影响.(×)7.NO—3不能直接同化为氨基酸,需要先氧化为铵态氮,才能进一步同化为氨基酸.(×)8.植物体内所有的氨基酸都能形成酰胺,而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能形成酰氨较多.(×)9.酰氨是植物体内氨的一种贮存形式,它能消除植物体内游离氨的毒害作用,是接触氨毒的一种形式.(√)10.植物氮素供应不足的主要症状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数少,叶片小.(√)11氮素供应不足时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呈黄绿色,严重时新叶片先变黄.(√)12.N素供应过多会降低植物的抗逆性,造成作物贪青晚熟,粒不饱满,降低某些农产品的品质.(√)13.铵态氮肥共性是都易溶于水,是速效性N 肥,作物不容易吸收利用.(√)14.NH+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不大,不易流失.(√)15.NO3-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易流失.(√)32 土壤中氨的挥发主要受()的影响:(B C)A 土壤ph B 施肥深度 C 土壤温度 D 土壤水分

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A E)A 氯化钾 B 氯花氨 C 硝酸氨 D 硝酸钠 E 硫酸氨

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B)A 氯化钾 B 氯花氨 C 硝酸氨钙 D 硝酸钠

5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过其代谢消耗时:(A)A 将以硝酸盐的形式累计在体内 B 将以铵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C 将以酰胺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D 将以蛋白质上午形式贮存在体内

水稻最适宜施用下列氮肥中的哪一种(A)A NH4NO3 B NH4cl C(NH4)2SO4 D NaNO3 37 下列作物不宜施NH4cl的是(B)A 烤烟 B 水稻 C 小麦 D 玉米 38 下列作物不宜施NH4cl(A)A 烤烟 B 马铃薯 C葡萄 D 玉米 39 根据氮素的形态可将氮肥(A B C)A铵态氮肥 B 硝态氮肥 C 酰氨态氮肥 D 缓效氮肥 40 植物体能形成酰胺的氨(A B C)A 谷氨酸 B 亮氨酸 C 甘氨酸 D 丙氨酸 41植物体能形成酰胺的氨(A)A 谷氨酸 B 亮氨酸 C 甘氨酸 D 天门冬氨酸

NaNO3最适宜施用()作物上(A D)A 甜菜 B 玉米 C 蚕豆 D 萝卜

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A B)A 水体富营养化 B 地下水硝酸盐 C 温室效应 D破坏臭氧层 44.土壤中的无机态氮素可以分为(ABC)A 铵态氮 B 销肽氮 C 亚销肽氮 D 酰胺态氮 45.土壤中的铵态氮素可以分为(ABC)

A 可溶性铵 B 交换性铵 C 固定态铵 D酰胺态铵 46.氮素供应不足时植物叶片表现为(A)

A 叶片成黄绿色 B 紫红色 C 叶片胶枯 D叶片出现枯黄斑点 47.常见的硝化抑制剂有(A)

A 三氯甲基吡啶 B 0-苯基磷酰二胺 C 硫脲 D 氢醌 48常见的脲酶抑制剂有(BD)

A 三氯甲基吡啶 B 0-苯基磷酰二胺 C 硫脲 D 氢醌 49.尿素可做(ABC)

A 基肥 B 追肥 C 种肥 D 秧田上施用 50.胺态氮肥共性(A)

A 是速效性N肥 B 移动性小 C易挥发 D 易流失

单元六 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

(二)一、单项选择题

1. 植物吸收的无机磷以()形态植物最容易吸收(B)的是分为酸有酸有 A H3PO4 B H2PO4-C HPO4-D PO43-2. 再石灰性土壤施用磷肥后有效性降低是受()离子的影响(A)A Ca2+ B Fe2+ C Al3+ D Zn2+ 7.水旱轮作中,应将磷肥重点分配在()上(B)A S B Mo C K D Ca 6.下列那种营养元素有利于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种子的形成(C)A Mn B Mg C Ca D Zn 7.缺乏下列那种营养元素产生番茄的脐腐病和大白菜的干烧心(C)A Mn B Mg C Ca D Zn 8.土壤PH值上升,下列那种微量元素有效性提高(A)A 铁 B 铜 C 钼 D 锌

9.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进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并对销态氮同化有促进作用的微量营养元素是(D)

A Mn B Mo C Fe D Zn 10.土壤中镁的主要形态是(D)

A 非交换态 B 交换态 C 矿物态 D 水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有(BD)

A 土壤有机质 B 土壤质地 C 土壤水分状况 D 土壤PH 2.石灰性土壤上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是(AD)A Fe B Mo C B D Mn 3.土壤PH下降,可使下列那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提高(BD)A Fe B Ca C Mg D Mn 4.缺素症首先在新生组织上出现的营养元素有(C)A Fe B Ca C Mg D Mn 5.钙的营养功能是(A)

A。促进细胞之间胞间层的形成并增加其稳定性,使细胞与细胞能联结起来形成组织并使植物的器官或个体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B。参与和维持生物膜的稳定性;

C。中和植物体内有毒的有机酸,调节细胞的PH; D。一些酶的活化剂。

6.土壤中有效的微量元素形态是(BD)

A 水容态 B 交换态 C 氧化物结合态 D 矿物态 7.以下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A)

A.Fe B.Cu C.B D.Mn 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A: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小于大量元素,其营养功能也如此。

B:在施用大量元素肥料的基础上施用微肥才能较好的发挥微肥的肥效。C:不合理的施用大量元素肥料也会诱发微量元素的缺乏。

D:通常随着大量元素肥料施用量的增加,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量回减少。9.钼是下列那种酶的组成成分(C)

A:脱氢酶 B:固氮酶 C:硝酸还原酶 D:过氧化物酶 10.铁的直接营养功能是:(A)

A:直接参与光合作用 B:参与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C:形成叶绿素 D: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

三、判断题

1. 微量元素含量底或者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往往是质地粘重的土壤。(√)2. 植物缺硫症状与缺氮症状相同(×)

3. 铁、锰、铜、锌在酸性条件下其有效性显著提高。(×)

4. 由于钙在植物体内及难移动和在利用,应此植物缺钙症状首先出现在生长旺盛而幼嫩的部位。(√)

5. 植物缺镁症首先是出现在中下部叶片,因为镁在植物体内再利用性不高。(×)

6. 当介质中供硼少时,往往在老组织中首先产生缺硼症状。当供硼过量时,硼首先在新生部位中积累,出现中毒症状。(×)

7. 在石灰性土壤或碱性土壤上,作物常会因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出现失绿症。(√)

8. 以阴离子形态存在的微量元素如钼的有效性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以阳离子形态存在的微量元素有效性随着土壤pH 的升高而加大。(√)

9. 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少,但从缺乏到过量的临界范围很宽。(×)

10. 量元素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小,即再利用率低,缺素症大都表现在衰老的部位。(×)

单元七

有机肥料

一.判断题

1.厩肥是指以家畜粪尿为主,假如作物秸杆、草炭或泥土等垫圈材料集制而成的有机肥料。(√)

2.堆肥是秸杆、杂草、绿肥、泥炭、垃圾等与人畜粪尿在厌气条件下堆肥而成的有机肥。(√ 3.腐熟度并不是堆肥腐熟的程度。(×)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内将农作物和绿肥作物周期性地逐年依序循环种植。(×)

5.间作是在主作物的株行间与主作物同时种植的绿肥作物。(×)6.插种是在主作物换茬的短期空隙种植一次生长期较长的绿肥作物。(√)7.混种是多种绿肥作物按任意比例混合或相间种植在同一块地里。(√)8.堆肥中的有机质经过矿化、腐殖化过程以后,最后达到完全稳定。(√)9.单作不属于绿肥的栽培方式。(×)

10.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的激发效应,并不能活化土壤潜在养分,促进土壤有机质更新。(×))11.秸秆C/N高,可将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

12.秸秆还田为土壤固氮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能源,提高土壤生物固氮量。

(√)

13.堆肥原料或发酵初期,PH值为弱碱性,一般为8-9PH。而腐熟的堆肥,一般呈弱碱性,PH值在6.5-7.5值。

(√)23/24页 二 选择题 有机肥料的特点是:(B)A不完全肥B含无机质 C 肥效快 D养分含量少 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通过()将养分释放出来, 供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B)A矿化作用 B 腐殖化作用 C A和B都对 D A和D都不对 有机肥料加入土壤中后, 会加快或减慢土壤原有有机碳分解的过程, 这表现为有机肥料的(A)A 缓冲作用 B激发效应 C同化效应 D A, B ,C都不是 4堆肥的前期以(C)什么为主,后期以(B)为主.A分化 B腐殖化 C矿化 D 酸化

5堆肥原料或发酵初期, PH值为(A), 而腐熟的堆肥,一般呈(C)A 弱酸性到中性 B 弱酸性 C 强碱性 D 弱减性 三 多选题

1有机养分最主要的特征是含有多种有机组分, 所含的有机物主要为(ABC)A 不含氮有机物 B 含氮有机物 C 含磷有机物 D含钾有机物

2无害化处理方法有(AD)A高温堆肥处理

B 人粪尿嫌气发酵

C药物处理 D无菌处理 高温堆肥的优点(AC)A无害化处理较彻底 B 养分含量高 C粪质好 D气味小 4 堆肥堆制原理的阶段有(ABCD)A发热阶段 B高温阶段 C降温阶段 D腐热保肥阶段 5绿肥的栽培方式(ABC)25页

A单作 B轮作 C间作 D套种 有机肥料是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BC)A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胶体,提高土壤结构性

B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胶体,调节三相比,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C 提高土壤阳离子代换量,提高土壤对PH值的缓冲能力 D增加土壤有机胶体,提高土壤结构性 7秸杆还田的会带来(ACD)影响

A土壤EH 值减少 B 有害物质扩散 C与作物争氮 D可能带入一些病菌,虫卵,杂草种子等有害物质

8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BCD)A能解决无机肥源 B培肥和改良土壤 C改善生态环境 D促进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优越性(BD)A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所含养分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但不能互补长短 B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所含养分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能互补长短 C有机肥料肥效快,无机肥料肥效慢,长短各异,能互相弥补

D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培肥改土,协调土壤养分供应 10秸杆还田(AC)A: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 B: 养分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

C: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D:结杆C/N低,可能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

单元八 合理施肥与人类健康

一、单选题

1、氮肥施用过多,可造成作物(B)

A:粗壮 B:倒伏 C:紫红 D:矮小

2、下列那种肥料可促进花芽分化(C)A;氮肥 B:磷肥 C:钾肥 C:铁肥

3、被誉为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是(D)

A: 氮肥 B: 磷肥 C:钾肥 D:有机肥

5|、造成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积累最重要的因素是(A)26页A过量施用含氮肥料 B过量施用含磷肥料 C过量施用含钾肥料 D过量施用含硼肥料 6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是(A)

A钾含量 B磷含量C铵态氮含量D硝态氮含量 7水体富营养化量重要的营养因子是(D)A氮、磷 B铁、铜C氮、钾 D磷、钾

8下列哪种肥料中,往往含有一定的重金属(C)A氮肥B磷费C钾肥D有机肥

9影响径流水中含磷量的主要因素是(C)A降雨B耕作C施肥D晒岱

10下列哪种肥料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氟含量升高(B)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有机肥 11水体负营养化的最重要指标是(D)

A有机态总氮和有机态总磷B有机态总氮无机态总磷 C无机态总氮和有机态总磷D无机态总氮和无机态总磷 12化肥中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C)A氮肥和磷肥中B氮肥和钾肥中 C磷肥和钾肥中D有机肥中 14 传统的作物施肥模式,其评价施肥效果的主要指标是(A)A 作物产量 B作物生长状况 C 施肥 D所需养分 15 被称为“果肥”的是(B)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有机肥 施用哪种肥料,既能增加菜叶产量,又能改善质量(A)A 氮肥 B磷肥 C 钾肥 D 有机肥 二 多选题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A B)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甲烷 D 氟氯烃 2 甲烷的来源主要是(A D)

A 水稻田 B 湿地 C旱地 D大气 3 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主要来源为土壤中(C)

A 硝化作用 B生物固氮 C反硝化作用 D呼吸作用 4 磷肥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CD)

A 重金属污染 B 水体富氧化 C 氟及有机副成分污染 D 放射性污染 5水体富营养化最重要的营养因子有(AB)A 氮 B 磷 C 钾 D 钼

6有机肥原料本身含有危害农产品的污染物有(BCD)

A放射性污染物 B致病病原物 C 人造化学物及工业污染物 D 挥发气体 7 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途径有(ABCD)

A 改良品种 B 培育优良品种 C 优化种植结构和方式 D 合理施肥 8磷肥的使用方法有哪两类(CD)A 深施 B 混施 C 撒施 D集中施肥

9有机肥料补誉为特殊功能的物质含有大量的有机有机营养成分,这些物质可被作物直接吸收,些有机营养成分包括(ABCD)A 葡萄糖 B 丙氨酸 C 谷氨酸 D 核糖核酸 三 判断题 土壤氧化亚氮的排版主要来源为豫让中硝化作用和硝化作用(√)2 氮肥深施能明显增加稻田甲烷的释放(×)如果氮肥施用的过多,可造成作物贪青,甚至倒伏(√)4 长期使用过磷酸钙将导致土壤中氟含量增高(√)人体摄入氟过多,会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氟中毒牙斑釉和氟骨病(√)6 化肥中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氮肥和磷肥中(×)氮肥过量时,会导致作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含量降低,淀粉和蔗糖含量相对增加(×)小麦播种时成开花前施氮能增加籽粒产量,在拔节,开花和开花后施氮能显著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

9增加氮素含量供应,常使油菜籽含油量增加(×)葡萄施氮过多,会出现色差,含糖率低,晚腐病率高等问题(√)11 增施磷肥可以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中维生素B1的含量,改良小麦面粉烘烤性能,随着磷肥是用料的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也增加(×)12 施用氮肥往往能促进花芽分化(×)13 葡萄施磷肥以追肥为主(×)28页 四 填空题

农业 是温室气体的第三大排放源 甲烷来源主要是 水稻田 和 湿地

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主要来源为土壤中 硝化作用 和反硝化作用 氮的气态氧化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作用下,会产生 光化学烟雾

氮肥的气态损失主要通过氨的 挥发,反硝化 和 硝化 等途径且二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6化学氮肥施人土壤中,非铵盐及非硝态氮只有转为 铵态氮 和 硝态氮 方可被植物吸收

7硝酸盐向根层一下土壤移动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是 要有硝酸盐 二是 水向下移动后一个条件取决于 水的渗透 8硝态氮含量是饮用水水质的的标准之一。

9、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饮用水质标准,硝态氮的最大允许浓度为------

10、农田氮素淋失以硝态氮为主,亚硝态氮次之,铵态氮只占很小的比例。

11、磷肥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氟及有机副成分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方面。

12、氮,磷 是水体富营养最重要的因子,因此,水体中无机态总氮 和无机态总磷 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最重要的指标。

13、磷污染水域的主要途径是 水土流失

14、人体摄入氟量过多会表现出急性或慢性氟中毒牙斑釉和氟骨病。

15、化肥中放射性物质只要存在于 磷肥 和钾肥中。

16、有机肥原料本身含有危害农产品的污染物:致病病原物,人造化学物及工业污染物,挥发气体。

17、有机肥料还被誉为 具有特殊功能 的物质,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成分如 葡萄糖,丙氨酸,谷氨酸,核糖核酸。

18、适量施用氮肥能增加农产品中 总蛋白质,精蛋白质,粗蛋白质 的含量。

19、影响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外在因素是 氮肥的种类和用量。20、施用 磷肥 往往能促进发芽分化。

21、葡萄施磷应以 基肥 为主。

22、环境保全型施肥的基本目标:为了营养作物提高其产量和改善品质

不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

23、磷肥的施用方法,大体上分为 撒施 和 集中施肥 两类。

24、养分循环包括 土壤养分循环,植物体内养分循环。

五、名词解释

1.养分资源: 是指植物生产系统中,土壤,肥料和环境中各种来源的养分统称。

3.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综合利用所以自然和化工合成的植物养分资源,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等有关技术的综合运用,挖掘土壤和环境养分资源的潜力,协调系统养分投入与产出平衡,调节养分循环与利用强度,实现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协调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六 简答题 氮肥,磷肥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 氮肥通过挥发与硝化反硝化作用等途。向大气中释放氮的气态氧化物.,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经过还原和淋溶后渗入地下水造成土壤硝酸盐的积累,磷肥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氟及有机副成分污染、放射性污染。

2有机肥料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那些?

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中硝酸盐、硬度和总数超标,水域铜、砷污染 3 描述施肥与品质的关系?

1)适量使用氮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过量和不合理施肥会降低农产品品质。2)磷肥施用与品质的关系

增施磷肥可憎加产品中的总磷量谷物中的脂酸盐,而且作物的粗蛋白脂含量增加谷物中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增加,还可促进蔗糖,淀粉和脂肪的合成。

3)有机肥料与品质的关系

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提高作物品质,而且在改善农副产品与果品外观品质,保持营养风味提高商品价值方面也有独到的工效。

4、举例说明使用氮肥、磷肥对作物品质有何影响? 答:

(一)施用氮肥对品质的影响:

1)对粮、棉油作物品质的影响:增施打扮费不仅能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还能提高提高面包的烘烤质量。增施氮肥使油菜籽中含油量减量。2)对蔬菜品质的影响:甜瓜单施氮肥,果实甜度下降,果树缺氮,果实变小,果

3)实色差。成熟期推迟,甜味不足。

(二)施用磷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对粮食品质的影响:如增施磷肥可增加小麦子粒中维生素B1的含量,改良小麦面粉烘烤性能,但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却降低。

2)对油料作物品质的影响:青菜型油菜极端缺磷时,含油量从33%降低到23% 3)对水果品质的影响:如柑橘缺磷时,一般果汁中的酸度增加且过小。皮厚,品质差;磷过剩时,果实着色不良。糖、酸、维生素C含量都减少。

5、举例说明有机肥对作物品质有何影响?

答:有机肥含有危害农产品的污染物:致病病原物,人造化学物及工业污染物。挥发气体。可增加农产品中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一定的损害。

6环境保全型施肥的基本目标与基本要求?(1)环境保全型施肥的基本目标: 1> 为了营养作物提高其产量和改善品质 2> 是为了改良和培肥土壤,保持土壤资源持续利用 3> 是不断提高肥料效益

4> 不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2)、环境保全型施肥的基本要求: 1> 坚持持续培肥地力的原则 2> 协调营养平衡原则

3> 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 4> 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 5> 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

7.减少环境污染的氮肥施用技术有那些? 1>深施或混施 2>水肥综合管理

3>脲酶及硝化抑制剂 5> 缓效(长肥)肥料

8.减少环境污染的磷肥施用技术有那些? 1>磷肥的施用技术

2>磷肥的施用方法:撒施和集中施肥 3>以轮作周期为单位施用磷肥

4>水溶性磷肥和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5>氮肥和磷肥混合集中施用

9.AA级绿色食品肥料施用要求是什么? 1>禁止施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 2>必须施用农家肥

3>在以上肥料不能满足AA级绿色食品生产需要时允许施用商品肥料

4>禁止施用城市的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毒物质(如毒气 病原微生物 重金属等)。

5>可采用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直接翻压还田、覆盖还田等形式、增加土壤肥力

6>利用覆盖、翻压、堆沤等方式合理利用绿肥

7>腐熟的沼气液、残渣及人、畜粪尿可用作追肥,严禁施用未腐熟的人粪尿 8>饼肥优先用于水果、蔬菜等,严禁施用未腐熟的饼肥 9>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拌种,也可作基肥和追肥施用

10>叶面肥料质量应符合GB/T174198或GB/T17420—1998的技术要求

第二篇: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有机肥料:能够直接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并富含有机物质的肥料,同时兼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2.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在一定pH值条件下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4.被动吸收:又称非代谢吸收,是一种顺电化学势梯度的吸收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养分可通过扩散、质流等方式进入根细胞。5.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6.肥料利用率:是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是合理施肥的一个重要表示,也是计算施肥量时所需的一个重要参数。7.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通常带有大量负电荷,因而能从土壤溶液中吸附阳离子,以中和电荷,被吸附的阳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被土壤溶液中其他阳离子从胶体表面上交换出来,此即阳离子交换作用。8.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9.主动吸收:又称代谢吸收,是一个逆电化学势梯度且消耗能量的吸收过程,有选择性。

10.肥料:凡能直接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肥料。简答题

1.简述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P40)

2.作物体内酰胺的形成对氮代谢有什么影响?(P179)3.钾增强植物抗寒性的机理是什么?(P223)4.简述磷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P210)5.简述钼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P251)6.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主要有哪些?(P21)7.简述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P59)8.钾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是什么?(P223)9.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P137)10.简述硼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P249)论述题

1.试述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P153)2.试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P31)3.试述根外营养的概念、特点及影响根外营养效果的因素。(P146)4.试述绿肥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P282)

第三篇: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的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P1 2.土壤肥力:是土壤能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P3 3.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P37 4.土壤质地: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

P37 5.土壤密度:单位融合剂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

P41 6.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

P41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矿物质的过程

P54 8.田间持水量:指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重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

P69 9.土水势:在一些力的作用下,与相同条件下的纯自由水相比土壤水的势能(或自由能)降低,其差值即为土水势

P70 10.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P82 11.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NO3-的作用

P92 12.闭蓄态磷:是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土壤中的闭蓄态磷在各种土壤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往往超过50%,而在石灰性土壤中也可达到15%~30%以上,但这时包被的胶膜可能是难溶性的钙质化合物。

P95 1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P112 14.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PH为7时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即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简称CEC P114 15.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P115 填空

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P3 2.肥力的分类:1)按照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2)按照土壤肥力的发挥程度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P3 3.世界土壤肥力科学的发展概况中的农业化学学派是以“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主

P11 4.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等;化学: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作用)和氧化等;生物: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P19 5.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

P30 6.中国制土粒分类标准:石块、石栎、砂砾、粉粒、黏粒

P36 7.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是2-3mm

P44 8.土壤在数量上水分保持的力:吸附力、凝聚力、毛管力

P65 9.田间持水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悬着水

P67 10.有效水下限:凋萎含水量

有效水上限:田间持水量

P68 11.土水势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P70 12.土壤水分运动是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运动,即水势高向水势低运动,由吸力小向吸力大的方向运动

P74 13.土壤中的水汽总是由暖处向冷处运动

P75 14.水汽凝结常出现两种现象:“液潮”现象和“冻后聚墒”现象

P75 15.在土壤的三相物质组成中,水的热容量最大,气体的热容量最小

P82

土壤的导热率随水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空气导热率最小,固体物质中矿物质的导热率最大

P83 14.土壤空气的更新(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整体交换(空气对流)

气体扩散(主要方式)

P80 15.土壤水分的导热率比土壤空气的导热率大

P82 16.土壤养分有效性划分为:速效养分、缓效养分和无效养分

P88 17.土壤中无机态氮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有时也有亚硝态氮

P90 18.有机态氮包括水溶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氮、非水解性有机氮

P91 19.土壤氮的损失:硝态氮的淋失、反硝化作用、氮的挥发

P92 20.无机磷多以正磷酸盐形态存在,植物根系主要吸收H2PO4-离子

P94 21.土壤氮、磷、钾中钾的 含量对多

P97 22.离子交换作用是影响土壤保肥力性能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P102 23.土壤胶体再多时情况下是带负电的 P109 24.影响土壤CEC的因素:胶体数量、胶体类型、土壤pH

P114 25.盐基饱和的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为中性或碱性

P115 26.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分为两类,一类是盐基离子,包括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另一类是致酸离子,即氢离子、铝离子

P115 27.土壤总酸度= 活性酸+ 潜性酸

土壤总碱度=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P121 28.土壤退化指的是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P129 判断题

1.土壤生产力就是土壤肥力。(错)-------土壤生产力包括土壤肥力和外界条件

P4 2.“有效直径”是土粒的真实直径。(错)--------“有效直径”是理想的球形土粒

P35 3.土壤结构中团粒结构最好。(对)

P44 4.塑性范围内土壤不宜耕种(对)P49 5.黏土质宜耕期短,砂质土宜耕期长。(对)

P49 6.随土壤深度、温度增加,土壤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对)

P79 7.土壤全氮 = 无机氮 + 有机氮

(对)

P90 8.有机态氮占土壤全氮的主要部分(95%以上)。(对)

P90 9.土壤的酸性主要决定于潜性酸的数量,它是土壤酸性的容量指标

(对)

P120 简答题

1.土壤基本物质组成

土壤的基本物质是由固相(包括土壤生物)、液相和气象组成的。

土壤的固相包括矿物质土粒、有机质土粒和多种生物。其为“土壤骨架”;土壤的液相是指土壤溶液,是水分由地表进入土壤,溶解各种物质(包括养分)形成的一种稀薄溶液,被称为“土壤血液”;土壤气相由各种土壤气体组成,被称为“土壤空气”,一部分由大气层进入土壤,主要有氧气和氮气等,另一部分由土壤内部产生,主要有二氧化碳、水汽和某些微量元素气体

P2 2.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的关系

(1)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是两个范畴的概念;(2)两者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3)土壤的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内在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4)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是指气候、地形、灌排、耕作、栽培以及污染物侵入等条件

P4 3.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形成过程:坚硬的岩石暴露于地表,经过物理风化变成松散的崩解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使其具有通气、透水性能;松散的岩石崩解物中的原生矿物,经过溶解、水化、氧化和水解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进一步解体,一部分变成可溶性化合物,一部分形成新的黏土矿物,这些黏土矿物具有胶体性质,导致了团聚性土粒的出现,这是水、肥、气、热便得到供给,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生存,这就进一步加速了物质风化;植物死亡后,有机残体在一定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合成,形成腐殖质,使成土母质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了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形成了土壤

影响因素:物理风化(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P21 4.中国土壤水平分布特征

P32

1)土壤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称有规律的更替,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发生袋状更替

2)土壤经度地带性是由于距海洋的远近、山脉的走向、风向等差异引起土壤类型的差异 5.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及利用(也可作为填空)

P40

1)砂土类:(1)空隙大,小孔隙小,透水性强,保水性弱(2)有机质少,养分少,保肥力差,肥效猛而不稳,发小苗不发老苗,应多施有机肥,使用量少而勤(3)热容量小,易热易凉,昼夜温差大(4)易耕作,阻力小,质量好,在缺少有机质的砂土泡水后易沉淀板实、闭气,且不宜插秧,要边耕边插,混水插秧

2)黏土类:(1)孔隙小,多为极细毛管和无效孔隙,故透水性差,通气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累积还原性物质,需深沟高畦以利排水通气(2)矿质养分丰富,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昼夜温差小,早春升温土温上升较慢,称为冷性土。早春土温偏低,植物播种后易缺苗、出苗晚、苗势弱,会出现贪青晚熟,发老苗不发小苗(3)干时坚硬,湿时坚硬,耕作费力,宜耕期短,注意宜耕期耕作

3)壤土类:兼具黏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性较好,养分含量丰富,耕性良好,在生长上既发老苗,又发小苗 6.质地层次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P41

(1)均砂均黏型(2)上砂下黏型:“蒙金土”,上层透水、透气,易着苗,早发苗(3)上黏下砂型:上层为黏质土,下层为砂土层,着苗困难,漏水漏肥,不发老苗,为“漏风土”,不好,需翻耕(4)砂黏夹层型:黏层与砂层相互交错排列(5)特殊夹层:部面中央有一层特殊坚实层

7.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P45

(1)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水气并存

(2)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养分供应充足

(3)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微生物活动频繁(4)团了粒结构较多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根的生长 8.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P46

(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质(2)掺砂掺黏,客土调剂(3)引洪放淤或引洪漫沙(4)因地制宜,培肥改土 9.土壤耕性的含义

P49

(1)耕作时土壤对农具操作的机械阻力,若小,便于耕作和节约能源(2)耕作质量问题(3)宜耕期长短,黏质土宜耕期短,砂质土宜耕期长 10.土壤水分类型及性质

P66

(1)吸湿水

具固态水性质,对溶质无溶解能力,不能以液态水自由移动,对植物无效,105摄氏度可烘出来

(2)膜状水

与液态水性质相似,但黏滞性较高而溶解能力较小,移动缓慢,呼吸困难,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3)毛管水

可移动且具有溶解养分的能力,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4)重力水

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特别是在水田,旱地,则可能造成内涝 11.土水势分势及其特点

P70

基质势

总是负值,土壤含水量越高,则基质势越高,土壤水饱和时,基质势达最大值零,水分不饱和下起主要作用

溶质势

总是负值,非盐碱土不予考虑,土壤溶质浓度越高,溶质势越低

重力势

可正可负,以参比标准为准

压力势

以大气压作为参比标准,水分不饱和时,等于零,水分饱和时起主导作用,为正值

12.土壤空气的组成及特点

P79

组成:主要为大气,少量是土壤中生物、生物化学和纯化学过程产生的气体

特点:(1)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而O2低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可能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13.为什么砂质土是热性土,黏质土是冷性土

P82

黏质土是冷性土,是因为这种土壤潮湿而紧实,土壤水分含量多而空气含量少,白天土壤升温慢,而吸热后向下层土壤传热也较快;晚上土壤散热时,下层土壤向上层补充热量多,降温较慢,因而温差小。黏性土在春季升温慢故称为冷性土。

在相同水土势的情况下,砂质土含水少,热容量比黏质土小,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增温快,夜间散热而降温也快,所以是热性土 14.土壤中氮素的来源

P90

(1)生物固氮作用

(2)大气降水和雷电现象

(3)施肥与灌溉 15.解释“南氨北硝”的现象

P92

土壤NO3-的淋失主要取决于雨水条件,我国南方雨水多于北方,NO3-的淋失就大于北方,故在旱地土壤氮肥施用上,一般有“南氨北硝”的趋势 16.土壤中钾素的含量

P97

(1)水溶性钾:直接吸收,土壤供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2)交换性钾:直接吸收

(3)缓效态钾:可被植物间接吸收

(4)矿物态钾:并不可被植物利用,无效钾 17.土壤胶体的特性

P103

(1)土壤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2)带电性

(3)土壤胶体的分散和凝聚 18.土壤供肥能力

P116

(1)土壤供应速效养分的数量

(2)缓效养分转换为速效养分的速率

(3)速效养分持续供应的时间

19.土壤酸度类型

P119

(1)活性酸

(2)潜性酸

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 20.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

P124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主要原因

盐基饱和度小的土壤,缓冲碱的能力强;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缓冲酸的能力强

(2)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也是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

(3)土壤中还存在一些两性物质,这些物质对酸碱均具有缓冲能力 21.氧化还原电位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P125

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一般在200~700mv时,养分供应正常,根系生长发育较好;当大于700mv时,植物常发生缺素症;低于200mv时,氧气缺乏,植物根系吸收受阻,根毛减少,甚至发黑腐烂

22.土壤质量概念内涵

P128

(1)土壤肥力质量

(2)土壤环境质量——环境保护

(3)土壤健康质量——食品安全,促进人畜和植物健康

23.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P133

(1)代表性

(2)灵敏性

(3)通用性

(4)经济性 论述题

1.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P21 形成过程:坚硬的岩石暴露于地表,经过物理风化变成松散的崩解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使其具有通气、透水性能;松散的岩石崩解物中的原生矿物,经过溶解、水化、氧化和水解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进一步解体,一部分变成可溶性化合物,一部分形成新的黏土矿物,这些黏土矿物具有胶体性质,导致了团聚性土粒的出现,这是水、肥、气、热便得到供给,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生存,这就进一步加速了物质风化;植物死亡后,有机残体在一定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合成,形成腐殖质,使成土母质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了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形成了土壤

影响因素:物理风化(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2.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

P56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和活性:(1)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破碎和运输(2)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3)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二)土壤特性:(1)质地

黏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2)PH值

一般为生物最适PH值为6.5-7.5(3)水分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80%,有利于有机质矿化。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4)通气性

通气不足,好氧微生物停止活动,易有机质积累(5)温度

0-35摄氏度范围内,矿化速率与温度正相关,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35摄氏度

(三)植物残体的特性:(1)物理状态

新鲜程度、破碎程度(2)C/N比:微生物吸收1份氮,需要吸收25碳。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以25:1较为合适

3.腐殖质的性质

P58

(一)物理性质:(1)颜色

胡敏素是黑色,胡敏酸是褐色,富里酸是浅黄色

(2)溶解度

胡敏素不溶于水、酸、碱,胡敏酸溶于碱,不溶于水、酸,富里酸溶于水、酸、碱

(3)吸水性

腐殖质结构上的含氧功能团,具有极强的吸水性,最大吸湿水含量可达本身1倍以上,最大吸水性达500%(4)分子结构

腐殖质的分子量大小为 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

(5)胶体性质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胶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化学性质:(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N、S,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a、Mg、Fe、Si等灰分元素

(2)官能团

酚羟基、羧基、甲氧基、醇羟基、醚基

(3)腐殖质络合性

络合物稳定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

(4)电性

呈两性胶体,以负电荷为主,负电荷的数量随PH升高而升高

(5)稳定性与变异性

稳定性良好,变异性 南方主要是富里酸,北方主要是胡敏酸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P63

(1)改善作物和微生物所需养分:有机质本身就是养分,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经过矿质化过程释放的营养元素可提供给植物全程养分需求,有机质还可以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有机质中的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土壤矿物质有一定的溶解能力,提高养分有效化。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素作用,有机质上的功能团可络合土壤中固定P离子,减少P的固定。

(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提高保水能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温度、提高土壤耕性

(3)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提高土壤酸碱缓冲性,减轻土壤化学污染,保持土壤养分

(4)促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创造适宜环境条件

(5)促进植物的生物活性 5.土壤磷固定的方式

P95

(1)化学沉淀

在酸性土壤上,铁、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与土壤中可溶性磷酸根反应,生成磷酸铁、磷酸铝的沉淀,再转化为红磷铁矿和磷铝石;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生成磷酸钙、磷酸镁沉淀,最后成为磷灰石

(2)表面吸附固定

非专性吸附:物理吸附,有效磷

专性吸附:化学吸附,发生配位反应,无效磷

(3)闭蓄固定

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统称为闭蓄态磷

(4)生物固磷

土壤微生物吸收有效磷形成生物体的有机磷化合物,使磷暂时失去对植物的有效性的现象称为生物固磷作用 6.如何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P101

(1)土壤酸碱度

施用生理酸度肥料使土壤PH6.5~6.8为宜,可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2)土壤有机质

1)有机阴离子与磷酸根竞争固相表面专性吸附点位,从而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吸收

2)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其他螯合剂的作用,将部分固定态磷释放为可溶态

3)腐殖质可在钾、铝氧化物等胶体表面形成保护膜

(3)土壤淹水

1)酸性土壤PH值上升促使铁、铝形成氢化物降低,减少了它们对磷的固定;碱性土壤PH值有所下降,能增加磷酸钙的溶解度;反之,若淹水土壤落干,则导致土壤磷的有效性下降

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酸亚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磷的有效度

3)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度,减少磷酸根的吸附

4)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增加钙、镁、磷酸盐的溶解度

第四篇:土壤 肥料习题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剖面 4.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 10.土壤容重

11.腐殖化系数 12.土壤三相比13.土壤粒级 14.土壤热容量 1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16.永久负电荷17.钙化过程 18.土壤总孔度19.土壤孔性20.土壤呼吸21.田间持水量22.土体构造23.土壤结构性24.委蔫系数25.相对含水量26.土水势27.土壤水吸力28.当量孔径29.膜状水3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31.土壤(5).若使此土壤每亩耕层含水量提高到田间持水量,需灌水多少立方米?

79.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代表矿物是什么矿物?阐述这80.阐述风化作用的阶段及特点。81.土壤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82.如何改良土壤的结构?

33.阐述土壤固磷作用机制及减少固磷作用的途径。84.为什么在秸杆还田和沤制沼气时需加适量氮肥或人畜粪尿? 5.矿物 6.同晶置换7.土壤腐殖质 8.矿质化作用9.土壤质地 一类矿物的基本特征。

水的再分布32.扩散系数33.土壤热容量34.土壤导热率35.风化作用36.母质37.土链38.地质大循环39.生物小循环40.物理风化41.化学风化42.潜育化过程43.粘化过程44.土壤发生层45.土体构型46.硅铝铁率47.土壤风化系数48.比表面49.盐基饱和度50.交换性酸51.水解性酸52.总碱度53.碱化度54.缓冲容量55.反硝化作用

56.诊断层57.土壤背景值58.环境容量59.土壤污染60土壤退化

61.简单叙述近代土壤学派及其观点

62.硅酸盐矿物的结晶构造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与矿物性质有什么关系?

63.1∶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代表矿物是什么矿物?这一类矿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64.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65.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66.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67.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68.简述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质地

69.阐述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体?

70.改良不良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措施有哪些?

71.阐述土壤胶体的性质

72.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 73.不良土壤质地如何进行改良? 74.调节土壤温度常用的措施有哪些? 75.1:1与2:1型矿物的性质? 76.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77.简述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78、计算题:

从田间耕层(0-20cm)取原状土100cm3,称重为150克,烘干后称重为130克,该土壤比重为2.65,田间持水量为30%,求:

(1)1.土壤容重。

(2).土壤重量含水量。

(3.)土壤相对含水量。(4).土壤三相物质容积比。

85.土壤氮有哪些形态?它们的有效性如何 86.论述褐土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 87.人类活动影响土壤发生的特点 88.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89.对比棕壤与褐土得成土条件、成土过程与土壤属性 90.影响阳离子交换量有效度的因素 91.土壤中氢离子的来源 92.影响土壤碱化的因素 93.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94.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95.土壤氮损失的途径 96.如何提高磷的有效性

97.土壤中的磷有哪些形态?哪些形态对作物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98.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特点 99.土壤调查工作的步骤 100.我国土壤退化的分类 101.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态势

102.根据土壤学原理调节土壤温度常用的措施有哪些? 103.试述农业土壤的发育过程。

肥料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肥料2.矿质营养3.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4.养分归还学说 5.最小养分律 6.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7.灰分元素8.大量元素9.微量元素

10.植物必需营养元素11.植物营养三要素/肥料三要素12.有益元素

13.空气营养元素14.土壤营养元素 15.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16.截获17.质流 18.扩散19.自由空间20.被动吸收21.主动吸收22.选择吸收23.代谢吸收24.非代谢吸收25.载体学说 26.离子泵学说27.胞饮作用28.离子间的协助作用 29.离子间的拮抗作用30.竞争性抑制 31.非竞争性抑制32.根外营养/叶部营养33.植物营养遗传性34.根系阳离子代换量(CEC)35 植物营养期 36.植物营养临界期37.植物营养最大效益期38.根际39.矿质肥料

分到达根表后,先进入(),然后跨膜进入()。

5.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水稻、()对大豆、()对甜菜有好6.施肥技术中,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主要有()、()和()三种。复混肥料或有机肥料施用时主要用作()。8.土壤中有效氮减少的主要途径为_()、()、()和()等。40.无机肥料41.化学肥料42.有机肥料43.农家肥料44.处。商品肥料45.化学酸性肥料46.化学中性肥料47.化学碱性肥料48.速效肥料49.迟效肥料50.直接肥料51.间接肥料种肥57.追肥58.根外追肥59.养分的再利用60.氨化作用52.生物性肥料53.肥料利用率54.施肥方式55.基肥56.7.土壤溶液中养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和()。

61.硝化作用62.反硝化作用(生物/化学)63.硝酸盐的还原作用64.氨的同化作用65.氨的晶格固定作用66.氨态氮67.硝态氮68.酰氨态氮69.氮肥增效剂70.标准氮肥71.氮肥利用率72.生理酸性肥料73.生理碱性肥料74.长效氮肥75.缓释肥料76.控释肥料77.以磷增氮78.酸制磷肥79.热制磷肥 80.磷酸退化作用81.闭蓄态磷82.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83.磷的化学固定作用84.磷的吸持作85.有效磷86.速效磷87.缓效磷88.难溶性磷89.水溶性磷90.磷酸一钙91.磷酸二钙.92-磷酸三钙93.磷酸八钙94.磷酸十钙 95.枸溶性磷96.枸溶率97.全钾98.有效钾 99.速效钾100.缓效钾101.水溶性钾102.矿物态钾103.钾的固定

104.钾的释放105.土壤供钾能力106.交换性107.钾的晶格固定作用

108.钾的吸附固定作用

109.以钾增氮110.复混肥料111.化成复合肥料112.混成复合肥料

113.肥料分析式114.肥料比例式115.二元复合肥料116.三元复混肥料117.多元复混肥料118.多功能复混肥料119.掺合肥料(BB肥)120.有机肥料121.厩肥122.堆肥123.沤肥124.秸秆还田125.碳氮比(C/N)126.绿肥 127.绿肥作物128.绿肥作物的单种129.绿肥作物的间种130.绿肥作物的套种131.绿肥作物的混种132.绿肥作物的插种133.沼气池肥134.生物固氮135.菌肥136.施肥方法137.撒施138.条施139.沟施140.穴施

141.环施142.放射状施肥143.深施144.浅施145.表施146.全层施肥147.分层施肥148.加肥灌溉(冲施)149.浸种150.拌种151.根外追肥(叶面施肥)

二、填空题:

1.肥料学主要研究()和()及其相互关系。2.肥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为理论基础,以传统的()和新兴的()为手段,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3.植物营养三要素是()、()和()。当土壤缺乏三要素时,植物将先在 部位出现缺素症状。

3.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中,()、()、()、()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较强,缺乏时症状先在()部位出现。

4.养分从土壤迁移至植物根系的途径有()、()和()等三种。养

9.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和15N示踪法两种。我国多数作物对化学氮肥的利用率在()之间。10.植物吸收的无机磷以()和()为主,其有效性在pH为()时较高。

11.合理施用过磷酸钙的原则是()和()。12.缺钾时,水稻根系呈现出()症状,因此,在淹水条件下增施钾肥,可提高水稻根系的(),防止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13.植物缺铁的典型症状是()。

14.某种复混肥料的分析式为15-15-10-1(B),这表示该复混肥料中))、()()、()和()的含量分别为15%、15%、10%和1%。

15.肥料三要素缺乏症中,若下部叶片较为均匀黄化的是缺(),老叶呈暗绿色或下部叶片背面呈紫红色的是缺(),下部叶片叶尖、叶缘焦枯并出现坏死斑点的是缺()。16.氮肥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例如();(),例如();(),例如();(),例如()。

17.酸性土壤施用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较高,而()的有效性则较差。

18.土壤中钾的形态,以其对作物有效性来分,可以分为()(),和()。

19.人尿中含氮物质主要是(),属()肥料,还因人尿中含有(),用来浸种有良好的效果。

20.固氮酶由 和 两个组分组成,它们含有金属元素()和

()。

21.高温堆肥堆制过程经过(),(),()和()四个阶段,影响腐数的因子主要有(),(),(),(),()等。22.根系CEC大的作物,对难溶性磷酸盐具有较 的吸收能力,因为它对钙的结合能力较,故利用难溶性磷酸盐中磷的能力较强。

23.草木灰中的钾90%是以()存在,属 溶性钾;而磷属 溶性磷,因此对作物都是()的。

24.钾在植物体内无固定的有机化合物,主要以_________存在为主。

25.植物氮素营养不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 部位先出现;缺硫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 部为先出现;缺铁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部位先出现。

26.常用的氮肥品种中。硫铵含N__________%,尿素;含N_______%。

27.土壤的pH与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关系密切,在酸性、微酸性时,()、、()、()、()的有效性较高,而在微碱性时,则()的有效性较高。

28.人粪尿含氮物质分解最终都产生(),容易(),故贮藏期间要防止养分损失。

脉间失绿)。

9.果树“小叶病”是缺()(A.B;B.Mn;C.Zn;D.Ca);番茄“脐腐病”是缺()(A.B;B.Mn; C.Zn;D.Ca);油菜“花而不实”是缺()(A.B; B.Mn; C.Zn;D.Ca)。

10.碳酸氢氨是()(A.化学性质稳定;B.容易自行分解)的肥料,在土壤中()(A.淋失;B.反硝化;C.挥发)是其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

11.有机肥和化学氮肥配合施用,化学氮肥能()(A.促进;B.延缓)有机氮肥的矿化,()(A.提高;B.降低)有机肥的29.绿肥作物的栽培方式有(),(),(),()和()。肥效;而有机肥的存在,可促进化学氮肥的()(A.硝化作30.一般地,()作物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大的,其吸收磷矿粉中磷的能力。

31.固氮酶是一种对 很敏感的酶,因此,豆血红蛋白的存在对维持固氮酶的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固氮酶是一种对 元素很敏感的酶,因此,豆科植物缺乏该元素时根系难以长根瘤。)

32.有机肥料具有()、()、()和()等作用。

33.有机肥料的种类主要有()、()、()和()等四类。34.堆肥是指有机废弃物在()条件下经微生物腐解转化而成的有机肥。

三、选择题:

1.根际pH值主要受植物吸收的养分离子种类的影响,当吸收的()(A.阳离子;B.阴离子)较多时,根际pH值将下降;而根际Eh值主要与植物种类有关,如水稻根际Eh值与土体比较则()(A.较高;B.相同;C.较低)。

2.植物对NO3-的吸收为()(A.主动吸收;B.被动吸收)。NO3-,在形成氨基酸之前,必需经过()(A.水解;B.氧化;C.还原)作用同化为NH4+。

3.光照和温度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A.离子的形态;B.离子的浓度;C.能量的供应)而起作用的。4.碳酸氢铵是()(A.化学性质稳定;B.容易自行分解)的肥料,施用时宜()(A.根外喷施;B.土表撒施;C.深施覆土)。5.草木灰中的钾以()(A.KCl; B.K2CO3; C.K2SiO3)为主,属()(A.水溶性;B.弱酸溶性;C.难溶性)钾。

6.过磷酸钙是()(A.水溶性;B.弱酸溶性;C.强酸溶性)磷肥,施用时应该与()(A.石膏;B.石灰;C.有机肥料)混合施用;磷矿粉是由磷矿石通过机械法制成的磷肥,适宜施于()(A.酸性土;B.碱性土;C.石灰性土)。

7.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A.有益元素;B.品质元素;C.生命元素)。它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氮和磷()(A.一样;B.相似;C.不同),主要以()(A.有机态;B.离子态;C.螯合态)为主。

8.玉米缺镁表现为()(A.幼叶均匀黄化;B.幼叶脉间失绿; C.老叶均匀黄化;D.老叶脉间失绿)。大豆缺硫表现为()(A.幼叶均匀黄化;B.幼叶脉间失绿;C.老叶均匀黄化;D.老叶

用;B.反硝化作用;C.生物固定),从而()(A.增加;B.减少)化学氮肥的损失。

12.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酰胺有作重要的意义,因为()(A.它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中间产物;B.它可指示体内的氮水平;C.它是氮的一种贮藏形式,可消除游离氨的毒害作用)。13.复合肥料20-15-5表示该肥料有效成分为()(A.N 20%,P15%,K5%;B.N 20%,P2O515%,K5%;C.N 20%,P2O515%,K2O5%;)。

14.稻杆直接还田,分解初期由于()(A.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B.土壤有效氮、磷的生物固定;C.土壤有效钾的生物固定),需要()(A.配合施用氮、磷化肥;B.配合施用钾肥;C.减少施用氮、磷化肥)。

15.家畜粪中因其分解快慢和发酵温度高低不同,有称为冷性肥料,如()(A.马粪;B.羊粪;C.牛粪),也有称为热性肥料,如()(A.马粪;B.羊粪;C.牛粪)。

17.有些肥料,如()(A.(NH4)2SO4;B.NH4NO3;C.Ca(NO3)2)施给作物以后会产生生理酸性;而有些肥料,如()(A.(NH4)2SO4;B.NH4NO3;C.Ca(NO3)2)则会产生生理碱性。

18.在钾素营养不足的土壤上,()(A.禾本科;B.豆科)植物的耐受能力较强。

19.进入植物体的()(A.铵离子;B.硝酸根离子;C.简单氨基酸)在形成氨基酸之前,必需经过还原。

20.磷矿粉是()(A.水溶性;B.弱酸溶性;C.难溶性)磷肥,适宜施于()(A.酸性土;B.碱性土;C.石灰性土)。21.高温堆肥原料的C/N比例约为80~100:1,难以分解,为促使其分解腐熟,在堆制时一般宜将堆沤材料的C/N比值调到()(A.10:1;B.30:1;C.50:1)左右。

22.在酸性土壤栽培豆科植物,没有根瘤或很少根瘤,从营养缺乏方面考虑,可能是缺()(A.N;B.P;C.Zn;D.Mo)。23.尿素在制造过程中,常形成一定量的()(A.脲甲醛;B.缩二脲;C.甲醛树脂),当其含量高于()(A.0.1%;B.1%;

C.5%;D.10%)时会对作物产生毒害。

24.()(A.含有任何二种元素的;B.含有任何二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C.含有肥料三要素中任何二种的)肥料称为二元复合肥料。25.酸性土壤中可能缺乏的微量元素是()(A.铁;B.锰;C.钼;D.铜;E.锌)。

26.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要掌握()(A.旱重水轻;B.水重旱轻;C.水旱并重)的原则;旱作麦-棉轮作中磷肥应优先分配给

()(A.小麦;B.棉花)。

27.制造混合肥料时,可以混合的肥料是()(A.磷酸铵和氯化钾;B.磷酸铵和草木灰;C.尿素和氯化钾;D.尿素和草木灰)。在计算复肥施用量时,若肥料中养分的比例相差较悬殊,应按肥料中()(A.含量较小;B.含量较大;C.任意一种)的养分计算。

四、问答题:

1.李比希创立了哪三个学说?各学说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或:请谈谈李比希对植物营养学科的贡献。)

2.如何判断某元素是不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叫肥料?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4.植物对矿质养分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有何区别?请简述主动吸收的一种机理。

5.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差异。

6.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根系的CEC有何区别,它们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有何影响? 7.环境条件为何对植物吸收养分有影响? 8.影响养分吸收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9.营养临界期的最大效应期在作物合理施肥中有何意义和作用?

10.进行根外追肥时应注意哪些环节?

11.请比较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特性上的异同点。12.土壤氮素的来源有哪些?它们的损失途径? 13.硝化抑制剂主要抑制哪些微生物?

14.土壤无机氮固定和有机氮矿化相对速率取决于哪些条件?其机理如何?

15.常用化学氮肥有哪些种类? 16.尿素中缩二脲有何毒害作用?

17.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其肥效有什么关系?如何提高尿素的当季利用率?

18.尿素施入土壤后将发生什么变化?对土壤性质有什么影响?

19.某菜场以尿素作氮肥种植生菜,收获时采样测得生菜体内的硝态氮含量为1 500mg/kg,请问生菜体内的硝态氮从何而来?假设该含量已超出了食用安全标准,请问在生产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控制蔬菜的硝态氮含量?

20.现有水稻、甜菜和马铃薯三种作物,并有硫酸铵、氯化铵

和硝酸钠三种氮肥,请问哪种作物施用哪种氮肥最合适?为什么?(每种作物只能选择一种氮肥)。

21.目前氮肥利用率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22.作物体内重要含氮化合物种类有哪几类? 23.作物氮素失调时出现哪些症状?

24.铵态氮肥、尿素深施,为什么能提高肥效? 25.为什么尿素作根外追肥比其它氮肥效果好?

26.影响植物吸收磷素的因素有哪些?

27.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为什么能提高其施用效果? 28.简述过磷酸钙在石灰性土壤上和酸性土壤的转化途径。29.钙镁磷肥的合理施用有哪几方面?试与过磷酸钙比较说明。

30.磷肥有后效在生产上的意义?

31.如何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在轮作中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32.如何区分磷肥的溶解性?磷肥的溶解性与肥效有什么关系?

33.如何测定常用磷肥的利用率?我国华南地区磷肥利用率在什么范围?请解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并指出使过磷酸钙利用率提高的有效方法。

34.为什么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一般都在25%以下?

35.如何有效地施用磷矿粉?

36.一般情况下,双子叶植物根系吸收磷能力要强于单子叶植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规律对合理施用磷肥的指导意义? 37.请谈谈钾素在增强植物抗性方面的作用。38.钾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态与氮磷有何区别?

39.在生产实践中有晒垡晾垡的措施,以促进土壤养分的矿化释放,而干湿交替会加快钾的固定应怎样解释?

40.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南地区施用钾肥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41.近年来,我国通过革新技术,使国产钾肥的产量有了重大突破,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钾肥需要量。请问如何解决我国钾肥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矛盾。

42.氯化钾在土壤中是怎样转化的?如何合理施用氯化钾? 43.作物缺钾与缺氮、缺磷的区别。

44.我国钾肥资源如何?如何有效利用钾肥资源? 45.草木灰中钾的形态及含钾范围。

46.对同一作物和土壤而言,等钾量的草木灰肥效为什么优于化学钾肥?

47.草木灰是碱性物质,不宜与氨态氮混施,若农户仅有草木灰和碳铵应如何施用?

48.现有烟草、马铃薯和黄麻三种作物,并有氯化钾、硫酸钾和硝酸钾三种钾肥,请问哪种作物施用哪种钾肥最合适? 为什么?(每种作物只能选择一种钾肥)。49.试比较氯化钾和草木灰施用后对土壤的影响。50.复合肥料有哪些优缺点? 51.铵态氮与石灰、过磷酸钙与草木灰,它们能否混合?为什么?

52.现有失去标签的尿素、硫铵、氯化铵、过磷酸钙和石灰这五种肥料,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53.从目前我国总肥源中养分的数量论述发展有机肥料的重要性。

54.有机肥料的出路主要有哪几方面? 55.有机肥料的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56.从肥料的成分、性质比较有机肥和化肥的特点。57.绿肥在农业生产中有哪几方面的效益? 58.绿肥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59.绿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60.人粪尿在贮藏过程为什么会损失氮素?应采取哪些保肥措施?

61.试述有机肥料的C/N比值在腐解中的重要性,有机肥料和高温堆肥的最适C/N比值?

62.请简述堆肥的腐熟过程及影响条件。63.秸秆直接还田应注意哪些问题?

64.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65.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什么异同点?两者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

66.为什么我国要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施肥制度?

肥料学部分

采利希学说等施肥原理,合理施肥的原则。

本章重点、难点:1.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2.施肥原理和合理施肥的原则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多媒

体、挂图、幻灯及课外实验等方法使同学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2.养分的平衡及其调控技术。3.合理施肥的应从哪些方面考虑。第二章 氮肥(3学时)

第一节 氮素的营养作用 氮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 形态。

第二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常用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长效氮肥 的性质及施用。

第三节 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肥料利用率和肥料的经济效益,氮肥的合理施用及提高 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本章重点、难点:1.氮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2.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的性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施用。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由浅至深和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幻灯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不同作物的氮素缺乏症状和中毒症状 2.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在性质和施用上的异同点。3.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4.尿素的性质和合理施用 第三章 磷肥(3学时)第一节 磷的营养作用

磷的营养作用和缺磷症状和磷素的中毒症状;植物吸收磷素的主要形态。

第二节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磷肥的品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的性质及其土壤中的转化和合理施用 第三节 磷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轮套作中磷肥的合理分配及施用。

本章重点、难点:1.磷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2.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的性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有效施用。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肥料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幻灯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不同作物的磷素缺乏症状和中毒症状

绪论(1学时)

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肥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3学时)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及其可利用形态;肥料三要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植物养分吸收的部位、特点、途径和方式;影响叶部营养效果的因素

第三节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

影响对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第四节 养分平衡及其相互关系

养分平衡的概念及其调控;离子间的相互关系。第五节 植物的营养特性

养分在体内的运转及再利用,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植物营养的特殊性和连续性。第六节 合理施肥的原则

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和限制因子律、报酬递减律及米2.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及其提高过磷酸钙利用率的途径。

3.影响磷肥施用效果的因素。第四章 钾肥(2学时)

第一节 钾素的营养作用 钾素的营养作用和缺钾症状;钾与作物抗逆性的关系。

第二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钾肥主要品种的性质、转化及施用。

第三节 钾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铜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铜的含量及其有效性;铜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本章重点、难点:1.微量元素硼、锌、钼和铁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状。

2.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缺素产生的条件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深入浅出、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图片加 深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本章重点、难点:1.钾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思考题:1.硼、锌、钼和铁营养作用。2.氯化钾、硫酸钾的性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有效施用。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少而精,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来提高教 学效果。

思考题:1.不同作物的钾素缺乏症状和中毒症状。2.钾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3.钾与作物品质的关系。第五章 钙镁硫肥(自学)

第一节 钙素的营养作用和钙肥 钙素的营养作用和缺钙症状及其钙肥。

第二节 镁素的营养作用和镁肥 镁素的营养作用和缺镁症状及其镁肥。

第三节 硫素的营养作用和硫肥 硫素的营养作用和缺硫症状及其硫肥。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仅作一般了解 思考题: 钙素的营养作用 第六章 微量元素肥料(2学时)第一节 硼肥

硼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硼的含量及其有效性、硼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二节 锌肥

锌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锌的含量及其有效性和缺锌的条件;锌肥的种类;性 质和施用。第三节 钼肥

钼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钼的含量及其有效性;钼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第四节 铁肥

铁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铁的含量及其有效性和缺铁的条件;铁肥的种类;性 质和施用。第五节 锰肥

锰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锰的含量及其有效性;铜肥的种类;锰肥的种类、性 质和施用。第六节 铜肥

2.硼、锌、钼和铁的典型缺素症状及发生的条件。第七章 复合肥料(2学时)

第一节 复合肥料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复合肥料的概念、复合肥料的意义和发展趋势。第二节 复合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二元复合肥料、三元复合肥料的种类、性质和使用。

第三节 肥料的混合肥料混合的三条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难点:1.复合肥料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常用复合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3.复合肥料混合的原则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少而精,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思考题:1.复合肥料的特点。2.复合肥料的混合原则 第六章 有机肥料(2学时)

第一节 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 有机肥料的特点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粪尿肥,人粪尿的性质、特点与施用方法。第三节 家畜粪尿肥与厩肥 家畜粪尿的成分、性质及转化特征;有机肥料的腐熟特征、保存措施及合理施用。

第四节 绿肥 绿肥在土壤改良等方面作用;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绿肥品种及其栽培和利 用特点。

第五节 堆肥、沤肥、桔杆还田及其它杂肥 堆肥的堆制方法、转化特征及其质量控制的

措施;桔杆还田作用;沤肥、沼气肥、饼肥等的性质和施用方法。

1.有机肥的优缺点。本章重点、难点: 2.有机肥料的腐熟特征及保肥措施。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精炼,举一反三,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有机肥料的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的理论依据

第五篇: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每个干重的有机物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的克数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土壤孔隙在内)的干重

土壤比重:指单位体积(不包括粒间空隙)干燥土粒的重量与4度时同体积水重之比

扩散:由于根系从根际吸收养分,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体养分浓度,形成浓度差,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离子拮抗: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根系对另外一种粒子的吸收

水势:土壤水与标准状态水的自由能之差 盐基饱和度(ES):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养分归还学说:随着植物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如果不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全部东西,为了增加产量,应该向土壤中施加灰分元素

最小养分律:植物生长需要各种养分,但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在一定范围内,植物产量随最小养分的变化而增减 同晶替代: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粒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质流: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造成根际的水势低于土体的水势,在水势差的推动下,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就随水分的移动而迁移到根表

CEC:即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PH为7时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陪补离子效应:由于陪补离子与胶体的结合能不同,而导致某种离子有效度发生变化的效应 养分共质体运输:养分通过共质体的运输称养分共质体运输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数的组合

闭蓄态磷:有溶解性很小的氧化铁胶膜包蔽着的磷酸盐

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单位面积产量的比例

土壤地带性:土壤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矿物:是指自然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单质和化合物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好气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盐类的过程

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指微生物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成较简单的中间产物,微生物又把他们合成为复杂的、高分子的、特殊的胶体状有机物质的过程凋萎含水量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田间持水量是作物有效水的上限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吸水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但并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

下载《土壤肥料》课程练习(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壤肥料》课程练习(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壤肥料习题汇总..

    一、概念题 1.土壤水吸力 2.土水势的概念 3.风化作用 4. 土壤热容量 5. 土壤的供肥性 6.土壤热扩散率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8. 土壤容重 9.可塑性 10.土壤质地 11.最大分子持水......

    土壤肥料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区土壤肥料工作紧跟省、市二〇〇七年工作部署,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挥土肥技术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

    土壤肥料教学大纲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YU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土壤肥料 课程教学大纲应用技术学部 园艺系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园林花卉 园林园艺 园林工程专业 课程......

    3土壤肥料选择题

    第三章:土壤肥料 1、 土壤质地是指各粒级在土壤( )中占的百分数A体积B 质量C 容积 D 孔隙 2、 植物能够在土壤中生长发育是因为土壤具有 A矿物质B 养分 C 肥力D 热量 3......

    土壤肥料学试题总结

    1、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2、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

    土壤与肥料学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土壤是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可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加以改变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质地: 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肥料学》期末试卷(A卷)

    《土壤肥料学》期末试卷(A卷) 姓名 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阳离子交换量 2、土壤 3、植物营养临界期4、氮肥利用率5、磷酸退化作用6、厩肥7、报酬递减律8、肥......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姓名:熊涛 学号:200913020113 所在:生命科学学院 农学 09101指导老师:郭春秋实习地点:常德周边地区实习时间:2011-6-25----2011-6-271.实习目的 本课程被称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