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站工作职责

时间:2019-05-15 16:2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壤肥料站工作职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壤肥料站工作职责》。

第一篇:土壤肥料站工作职责

1.土壤保护、肥料使用、植物增产技术推广。

2.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3.土壤资源调查、评价、管理、利用和保护工作。

4.中、低产田改造规划设计、评估论证等。

5.土壤、肥料监测。

6.土壤、肥料新技术的宣传、培训。

第二篇:土壤 肥料习题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剖面 4.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 10.土壤容重

11.腐殖化系数 12.土壤三相比13.土壤粒级 14.土壤热容量 1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16.永久负电荷17.钙化过程 18.土壤总孔度19.土壤孔性20.土壤呼吸21.田间持水量22.土体构造23.土壤结构性24.委蔫系数25.相对含水量26.土水势27.土壤水吸力28.当量孔径29.膜状水3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31.土壤(5).若使此土壤每亩耕层含水量提高到田间持水量,需灌水多少立方米?

79.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代表矿物是什么矿物?阐述这80.阐述风化作用的阶段及特点。81.土壤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82.如何改良土壤的结构?

33.阐述土壤固磷作用机制及减少固磷作用的途径。84.为什么在秸杆还田和沤制沼气时需加适量氮肥或人畜粪尿? 5.矿物 6.同晶置换7.土壤腐殖质 8.矿质化作用9.土壤质地 一类矿物的基本特征。

水的再分布32.扩散系数33.土壤热容量34.土壤导热率35.风化作用36.母质37.土链38.地质大循环39.生物小循环40.物理风化41.化学风化42.潜育化过程43.粘化过程44.土壤发生层45.土体构型46.硅铝铁率47.土壤风化系数48.比表面49.盐基饱和度50.交换性酸51.水解性酸52.总碱度53.碱化度54.缓冲容量55.反硝化作用

56.诊断层57.土壤背景值58.环境容量59.土壤污染60土壤退化

61.简单叙述近代土壤学派及其观点

62.硅酸盐矿物的结晶构造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与矿物性质有什么关系?

63.1∶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代表矿物是什么矿物?这一类矿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64.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65.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66.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67.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68.简述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质地

69.阐述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体?

70.改良不良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措施有哪些?

71.阐述土壤胶体的性质

72.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 73.不良土壤质地如何进行改良? 74.调节土壤温度常用的措施有哪些? 75.1:1与2:1型矿物的性质? 76.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77.简述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78、计算题:

从田间耕层(0-20cm)取原状土100cm3,称重为150克,烘干后称重为130克,该土壤比重为2.65,田间持水量为30%,求:

(1)1.土壤容重。

(2).土壤重量含水量。

(3.)土壤相对含水量。(4).土壤三相物质容积比。

85.土壤氮有哪些形态?它们的有效性如何 86.论述褐土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 87.人类活动影响土壤发生的特点 88.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89.对比棕壤与褐土得成土条件、成土过程与土壤属性 90.影响阳离子交换量有效度的因素 91.土壤中氢离子的来源 92.影响土壤碱化的因素 93.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94.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95.土壤氮损失的途径 96.如何提高磷的有效性

97.土壤中的磷有哪些形态?哪些形态对作物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98.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特点 99.土壤调查工作的步骤 100.我国土壤退化的分类 101.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态势

102.根据土壤学原理调节土壤温度常用的措施有哪些? 103.试述农业土壤的发育过程。

肥料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肥料2.矿质营养3.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4.养分归还学说 5.最小养分律 6.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7.灰分元素8.大量元素9.微量元素

10.植物必需营养元素11.植物营养三要素/肥料三要素12.有益元素

13.空气营养元素14.土壤营养元素 15.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16.截获17.质流 18.扩散19.自由空间20.被动吸收21.主动吸收22.选择吸收23.代谢吸收24.非代谢吸收25.载体学说 26.离子泵学说27.胞饮作用28.离子间的协助作用 29.离子间的拮抗作用30.竞争性抑制 31.非竞争性抑制32.根外营养/叶部营养33.植物营养遗传性34.根系阳离子代换量(CEC)35 植物营养期 36.植物营养临界期37.植物营养最大效益期38.根际39.矿质肥料

分到达根表后,先进入(),然后跨膜进入()。

5.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水稻、()对大豆、()对甜菜有好6.施肥技术中,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主要有()、()和()三种。复混肥料或有机肥料施用时主要用作()。8.土壤中有效氮减少的主要途径为_()、()、()和()等。40.无机肥料41.化学肥料42.有机肥料43.农家肥料44.处。商品肥料45.化学酸性肥料46.化学中性肥料47.化学碱性肥料48.速效肥料49.迟效肥料50.直接肥料51.间接肥料种肥57.追肥58.根外追肥59.养分的再利用60.氨化作用52.生物性肥料53.肥料利用率54.施肥方式55.基肥56.7.土壤溶液中养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和()。

61.硝化作用62.反硝化作用(生物/化学)63.硝酸盐的还原作用64.氨的同化作用65.氨的晶格固定作用66.氨态氮67.硝态氮68.酰氨态氮69.氮肥增效剂70.标准氮肥71.氮肥利用率72.生理酸性肥料73.生理碱性肥料74.长效氮肥75.缓释肥料76.控释肥料77.以磷增氮78.酸制磷肥79.热制磷肥 80.磷酸退化作用81.闭蓄态磷82.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83.磷的化学固定作用84.磷的吸持作85.有效磷86.速效磷87.缓效磷88.难溶性磷89.水溶性磷90.磷酸一钙91.磷酸二钙.92-磷酸三钙93.磷酸八钙94.磷酸十钙 95.枸溶性磷96.枸溶率97.全钾98.有效钾 99.速效钾100.缓效钾101.水溶性钾102.矿物态钾103.钾的固定

104.钾的释放105.土壤供钾能力106.交换性107.钾的晶格固定作用

108.钾的吸附固定作用

109.以钾增氮110.复混肥料111.化成复合肥料112.混成复合肥料

113.肥料分析式114.肥料比例式115.二元复合肥料116.三元复混肥料117.多元复混肥料118.多功能复混肥料119.掺合肥料(BB肥)120.有机肥料121.厩肥122.堆肥123.沤肥124.秸秆还田125.碳氮比(C/N)126.绿肥 127.绿肥作物128.绿肥作物的单种129.绿肥作物的间种130.绿肥作物的套种131.绿肥作物的混种132.绿肥作物的插种133.沼气池肥134.生物固氮135.菌肥136.施肥方法137.撒施138.条施139.沟施140.穴施

141.环施142.放射状施肥143.深施144.浅施145.表施146.全层施肥147.分层施肥148.加肥灌溉(冲施)149.浸种150.拌种151.根外追肥(叶面施肥)

二、填空题:

1.肥料学主要研究()和()及其相互关系。2.肥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为理论基础,以传统的()和新兴的()为手段,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3.植物营养三要素是()、()和()。当土壤缺乏三要素时,植物将先在 部位出现缺素症状。

3.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中,()、()、()、()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较强,缺乏时症状先在()部位出现。

4.养分从土壤迁移至植物根系的途径有()、()和()等三种。养

9.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和15N示踪法两种。我国多数作物对化学氮肥的利用率在()之间。10.植物吸收的无机磷以()和()为主,其有效性在pH为()时较高。

11.合理施用过磷酸钙的原则是()和()。12.缺钾时,水稻根系呈现出()症状,因此,在淹水条件下增施钾肥,可提高水稻根系的(),防止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13.植物缺铁的典型症状是()。

14.某种复混肥料的分析式为15-15-10-1(B),这表示该复混肥料中))、()()、()和()的含量分别为15%、15%、10%和1%。

15.肥料三要素缺乏症中,若下部叶片较为均匀黄化的是缺(),老叶呈暗绿色或下部叶片背面呈紫红色的是缺(),下部叶片叶尖、叶缘焦枯并出现坏死斑点的是缺()。16.氮肥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例如();(),例如();(),例如();(),例如()。

17.酸性土壤施用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较高,而()的有效性则较差。

18.土壤中钾的形态,以其对作物有效性来分,可以分为()(),和()。

19.人尿中含氮物质主要是(),属()肥料,还因人尿中含有(),用来浸种有良好的效果。

20.固氮酶由 和 两个组分组成,它们含有金属元素()和

()。

21.高温堆肥堆制过程经过(),(),()和()四个阶段,影响腐数的因子主要有(),(),(),(),()等。22.根系CEC大的作物,对难溶性磷酸盐具有较 的吸收能力,因为它对钙的结合能力较,故利用难溶性磷酸盐中磷的能力较强。

23.草木灰中的钾90%是以()存在,属 溶性钾;而磷属 溶性磷,因此对作物都是()的。

24.钾在植物体内无固定的有机化合物,主要以_________存在为主。

25.植物氮素营养不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 部位先出现;缺硫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 部为先出现;缺铁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部位先出现。

26.常用的氮肥品种中。硫铵含N__________%,尿素;含N_______%。

27.土壤的pH与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关系密切,在酸性、微酸性时,()、、()、()、()的有效性较高,而在微碱性时,则()的有效性较高。

28.人粪尿含氮物质分解最终都产生(),容易(),故贮藏期间要防止养分损失。

脉间失绿)。

9.果树“小叶病”是缺()(A.B;B.Mn;C.Zn;D.Ca);番茄“脐腐病”是缺()(A.B;B.Mn; C.Zn;D.Ca);油菜“花而不实”是缺()(A.B; B.Mn; C.Zn;D.Ca)。

10.碳酸氢氨是()(A.化学性质稳定;B.容易自行分解)的肥料,在土壤中()(A.淋失;B.反硝化;C.挥发)是其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

11.有机肥和化学氮肥配合施用,化学氮肥能()(A.促进;B.延缓)有机氮肥的矿化,()(A.提高;B.降低)有机肥的29.绿肥作物的栽培方式有(),(),(),()和()。肥效;而有机肥的存在,可促进化学氮肥的()(A.硝化作30.一般地,()作物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大的,其吸收磷矿粉中磷的能力。

31.固氮酶是一种对 很敏感的酶,因此,豆血红蛋白的存在对维持固氮酶的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固氮酶是一种对 元素很敏感的酶,因此,豆科植物缺乏该元素时根系难以长根瘤。)

32.有机肥料具有()、()、()和()等作用。

33.有机肥料的种类主要有()、()、()和()等四类。34.堆肥是指有机废弃物在()条件下经微生物腐解转化而成的有机肥。

三、选择题:

1.根际pH值主要受植物吸收的养分离子种类的影响,当吸收的()(A.阳离子;B.阴离子)较多时,根际pH值将下降;而根际Eh值主要与植物种类有关,如水稻根际Eh值与土体比较则()(A.较高;B.相同;C.较低)。

2.植物对NO3-的吸收为()(A.主动吸收;B.被动吸收)。NO3-,在形成氨基酸之前,必需经过()(A.水解;B.氧化;C.还原)作用同化为NH4+。

3.光照和温度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A.离子的形态;B.离子的浓度;C.能量的供应)而起作用的。4.碳酸氢铵是()(A.化学性质稳定;B.容易自行分解)的肥料,施用时宜()(A.根外喷施;B.土表撒施;C.深施覆土)。5.草木灰中的钾以()(A.KCl; B.K2CO3; C.K2SiO3)为主,属()(A.水溶性;B.弱酸溶性;C.难溶性)钾。

6.过磷酸钙是()(A.水溶性;B.弱酸溶性;C.强酸溶性)磷肥,施用时应该与()(A.石膏;B.石灰;C.有机肥料)混合施用;磷矿粉是由磷矿石通过机械法制成的磷肥,适宜施于()(A.酸性土;B.碱性土;C.石灰性土)。

7.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A.有益元素;B.品质元素;C.生命元素)。它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氮和磷()(A.一样;B.相似;C.不同),主要以()(A.有机态;B.离子态;C.螯合态)为主。

8.玉米缺镁表现为()(A.幼叶均匀黄化;B.幼叶脉间失绿; C.老叶均匀黄化;D.老叶脉间失绿)。大豆缺硫表现为()(A.幼叶均匀黄化;B.幼叶脉间失绿;C.老叶均匀黄化;D.老叶

用;B.反硝化作用;C.生物固定),从而()(A.增加;B.减少)化学氮肥的损失。

12.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酰胺有作重要的意义,因为()(A.它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中间产物;B.它可指示体内的氮水平;C.它是氮的一种贮藏形式,可消除游离氨的毒害作用)。13.复合肥料20-15-5表示该肥料有效成分为()(A.N 20%,P15%,K5%;B.N 20%,P2O515%,K5%;C.N 20%,P2O515%,K2O5%;)。

14.稻杆直接还田,分解初期由于()(A.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B.土壤有效氮、磷的生物固定;C.土壤有效钾的生物固定),需要()(A.配合施用氮、磷化肥;B.配合施用钾肥;C.减少施用氮、磷化肥)。

15.家畜粪中因其分解快慢和发酵温度高低不同,有称为冷性肥料,如()(A.马粪;B.羊粪;C.牛粪),也有称为热性肥料,如()(A.马粪;B.羊粪;C.牛粪)。

17.有些肥料,如()(A.(NH4)2SO4;B.NH4NO3;C.Ca(NO3)2)施给作物以后会产生生理酸性;而有些肥料,如()(A.(NH4)2SO4;B.NH4NO3;C.Ca(NO3)2)则会产生生理碱性。

18.在钾素营养不足的土壤上,()(A.禾本科;B.豆科)植物的耐受能力较强。

19.进入植物体的()(A.铵离子;B.硝酸根离子;C.简单氨基酸)在形成氨基酸之前,必需经过还原。

20.磷矿粉是()(A.水溶性;B.弱酸溶性;C.难溶性)磷肥,适宜施于()(A.酸性土;B.碱性土;C.石灰性土)。21.高温堆肥原料的C/N比例约为80~100:1,难以分解,为促使其分解腐熟,在堆制时一般宜将堆沤材料的C/N比值调到()(A.10:1;B.30:1;C.50:1)左右。

22.在酸性土壤栽培豆科植物,没有根瘤或很少根瘤,从营养缺乏方面考虑,可能是缺()(A.N;B.P;C.Zn;D.Mo)。23.尿素在制造过程中,常形成一定量的()(A.脲甲醛;B.缩二脲;C.甲醛树脂),当其含量高于()(A.0.1%;B.1%;

C.5%;D.10%)时会对作物产生毒害。

24.()(A.含有任何二种元素的;B.含有任何二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C.含有肥料三要素中任何二种的)肥料称为二元复合肥料。25.酸性土壤中可能缺乏的微量元素是()(A.铁;B.锰;C.钼;D.铜;E.锌)。

26.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要掌握()(A.旱重水轻;B.水重旱轻;C.水旱并重)的原则;旱作麦-棉轮作中磷肥应优先分配给

()(A.小麦;B.棉花)。

27.制造混合肥料时,可以混合的肥料是()(A.磷酸铵和氯化钾;B.磷酸铵和草木灰;C.尿素和氯化钾;D.尿素和草木灰)。在计算复肥施用量时,若肥料中养分的比例相差较悬殊,应按肥料中()(A.含量较小;B.含量较大;C.任意一种)的养分计算。

四、问答题:

1.李比希创立了哪三个学说?各学说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或:请谈谈李比希对植物营养学科的贡献。)

2.如何判断某元素是不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叫肥料?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4.植物对矿质养分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有何区别?请简述主动吸收的一种机理。

5.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差异。

6.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根系的CEC有何区别,它们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有何影响? 7.环境条件为何对植物吸收养分有影响? 8.影响养分吸收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9.营养临界期的最大效应期在作物合理施肥中有何意义和作用?

10.进行根外追肥时应注意哪些环节?

11.请比较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特性上的异同点。12.土壤氮素的来源有哪些?它们的损失途径? 13.硝化抑制剂主要抑制哪些微生物?

14.土壤无机氮固定和有机氮矿化相对速率取决于哪些条件?其机理如何?

15.常用化学氮肥有哪些种类? 16.尿素中缩二脲有何毒害作用?

17.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其肥效有什么关系?如何提高尿素的当季利用率?

18.尿素施入土壤后将发生什么变化?对土壤性质有什么影响?

19.某菜场以尿素作氮肥种植生菜,收获时采样测得生菜体内的硝态氮含量为1 500mg/kg,请问生菜体内的硝态氮从何而来?假设该含量已超出了食用安全标准,请问在生产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控制蔬菜的硝态氮含量?

20.现有水稻、甜菜和马铃薯三种作物,并有硫酸铵、氯化铵

和硝酸钠三种氮肥,请问哪种作物施用哪种氮肥最合适?为什么?(每种作物只能选择一种氮肥)。

21.目前氮肥利用率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22.作物体内重要含氮化合物种类有哪几类? 23.作物氮素失调时出现哪些症状?

24.铵态氮肥、尿素深施,为什么能提高肥效? 25.为什么尿素作根外追肥比其它氮肥效果好?

26.影响植物吸收磷素的因素有哪些?

27.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为什么能提高其施用效果? 28.简述过磷酸钙在石灰性土壤上和酸性土壤的转化途径。29.钙镁磷肥的合理施用有哪几方面?试与过磷酸钙比较说明。

30.磷肥有后效在生产上的意义?

31.如何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在轮作中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32.如何区分磷肥的溶解性?磷肥的溶解性与肥效有什么关系?

33.如何测定常用磷肥的利用率?我国华南地区磷肥利用率在什么范围?请解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并指出使过磷酸钙利用率提高的有效方法。

34.为什么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一般都在25%以下?

35.如何有效地施用磷矿粉?

36.一般情况下,双子叶植物根系吸收磷能力要强于单子叶植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规律对合理施用磷肥的指导意义? 37.请谈谈钾素在增强植物抗性方面的作用。38.钾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态与氮磷有何区别?

39.在生产实践中有晒垡晾垡的措施,以促进土壤养分的矿化释放,而干湿交替会加快钾的固定应怎样解释?

40.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南地区施用钾肥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41.近年来,我国通过革新技术,使国产钾肥的产量有了重大突破,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钾肥需要量。请问如何解决我国钾肥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矛盾。

42.氯化钾在土壤中是怎样转化的?如何合理施用氯化钾? 43.作物缺钾与缺氮、缺磷的区别。

44.我国钾肥资源如何?如何有效利用钾肥资源? 45.草木灰中钾的形态及含钾范围。

46.对同一作物和土壤而言,等钾量的草木灰肥效为什么优于化学钾肥?

47.草木灰是碱性物质,不宜与氨态氮混施,若农户仅有草木灰和碳铵应如何施用?

48.现有烟草、马铃薯和黄麻三种作物,并有氯化钾、硫酸钾和硝酸钾三种钾肥,请问哪种作物施用哪种钾肥最合适? 为什么?(每种作物只能选择一种钾肥)。49.试比较氯化钾和草木灰施用后对土壤的影响。50.复合肥料有哪些优缺点? 51.铵态氮与石灰、过磷酸钙与草木灰,它们能否混合?为什么?

52.现有失去标签的尿素、硫铵、氯化铵、过磷酸钙和石灰这五种肥料,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53.从目前我国总肥源中养分的数量论述发展有机肥料的重要性。

54.有机肥料的出路主要有哪几方面? 55.有机肥料的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56.从肥料的成分、性质比较有机肥和化肥的特点。57.绿肥在农业生产中有哪几方面的效益? 58.绿肥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59.绿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60.人粪尿在贮藏过程为什么会损失氮素?应采取哪些保肥措施?

61.试述有机肥料的C/N比值在腐解中的重要性,有机肥料和高温堆肥的最适C/N比值?

62.请简述堆肥的腐熟过程及影响条件。63.秸秆直接还田应注意哪些问题?

64.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65.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什么异同点?两者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

66.为什么我国要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施肥制度?

肥料学部分

采利希学说等施肥原理,合理施肥的原则。

本章重点、难点:1.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2.施肥原理和合理施肥的原则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多媒

体、挂图、幻灯及课外实验等方法使同学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2.养分的平衡及其调控技术。3.合理施肥的应从哪些方面考虑。第二章 氮肥(3学时)

第一节 氮素的营养作用 氮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 形态。

第二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常用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长效氮肥 的性质及施用。

第三节 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肥料利用率和肥料的经济效益,氮肥的合理施用及提高 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本章重点、难点:1.氮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2.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的性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施用。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由浅至深和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幻灯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不同作物的氮素缺乏症状和中毒症状 2.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在性质和施用上的异同点。3.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4.尿素的性质和合理施用 第三章 磷肥(3学时)第一节 磷的营养作用

磷的营养作用和缺磷症状和磷素的中毒症状;植物吸收磷素的主要形态。

第二节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磷肥的品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的性质及其土壤中的转化和合理施用 第三节 磷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轮套作中磷肥的合理分配及施用。

本章重点、难点:1.磷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2.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的性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有效施用。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肥料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幻灯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不同作物的磷素缺乏症状和中毒症状

绪论(1学时)

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肥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3学时)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及其可利用形态;肥料三要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植物养分吸收的部位、特点、途径和方式;影响叶部营养效果的因素

第三节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

影响对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第四节 养分平衡及其相互关系

养分平衡的概念及其调控;离子间的相互关系。第五节 植物的营养特性

养分在体内的运转及再利用,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植物营养的特殊性和连续性。第六节 合理施肥的原则

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和限制因子律、报酬递减律及米2.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及其提高过磷酸钙利用率的途径。

3.影响磷肥施用效果的因素。第四章 钾肥(2学时)

第一节 钾素的营养作用 钾素的营养作用和缺钾症状;钾与作物抗逆性的关系。

第二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钾肥主要品种的性质、转化及施用。

第三节 钾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铜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铜的含量及其有效性;铜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本章重点、难点:1.微量元素硼、锌、钼和铁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状。

2.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缺素产生的条件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深入浅出、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图片加 深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本章重点、难点:1.钾素的营养作用及其缺素症和中毒症。思考题:1.硼、锌、钼和铁营养作用。2.氯化钾、硫酸钾的性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有效施用。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少而精,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来提高教 学效果。

思考题:1.不同作物的钾素缺乏症状和中毒症状。2.钾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3.钾与作物品质的关系。第五章 钙镁硫肥(自学)

第一节 钙素的营养作用和钙肥 钙素的营养作用和缺钙症状及其钙肥。

第二节 镁素的营养作用和镁肥 镁素的营养作用和缺镁症状及其镁肥。

第三节 硫素的营养作用和硫肥 硫素的营养作用和缺硫症状及其硫肥。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仅作一般了解 思考题: 钙素的营养作用 第六章 微量元素肥料(2学时)第一节 硼肥

硼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硼的含量及其有效性、硼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二节 锌肥

锌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锌的含量及其有效性和缺锌的条件;锌肥的种类;性 质和施用。第三节 钼肥

钼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钼的含量及其有效性;钼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第四节 铁肥

铁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铁的含量及其有效性和缺铁的条件;铁肥的种类;性 质和施用。第五节 锰肥

锰的营养作用及缺素症;土壤中锰的含量及其有效性;铜肥的种类;锰肥的种类、性 质和施用。第六节 铜肥

2.硼、锌、钼和铁的典型缺素症状及发生的条件。第七章 复合肥料(2学时)

第一节 复合肥料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复合肥料的概念、复合肥料的意义和发展趋势。第二节 复合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二元复合肥料、三元复合肥料的种类、性质和使用。

第三节 肥料的混合肥料混合的三条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难点:1.复合肥料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常用复合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3.复合肥料混合的原则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少而精,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思考题:1.复合肥料的特点。2.复合肥料的混合原则 第六章 有机肥料(2学时)

第一节 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 有机肥料的特点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粪尿肥,人粪尿的性质、特点与施用方法。第三节 家畜粪尿肥与厩肥 家畜粪尿的成分、性质及转化特征;有机肥料的腐熟特征、保存措施及合理施用。

第四节 绿肥 绿肥在土壤改良等方面作用;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绿肥品种及其栽培和利 用特点。

第五节 堆肥、沤肥、桔杆还田及其它杂肥 堆肥的堆制方法、转化特征及其质量控制的

措施;桔杆还田作用;沤肥、沼气肥、饼肥等的性质和施用方法。

1.有机肥的优缺点。本章重点、难点: 2.有机肥料的腐熟特征及保肥措施。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精炼,举一反三,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有机肥料的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的理论依据

第三篇:土壤肥料教学大纲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YU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土壤肥料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技术学部

园艺系

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园林花卉 园林园艺 园林工程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

[英文名称] Soil and Fertilizer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模块)] 专业必修课

[学时]:68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奠定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技能为根本。让学生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土壤、肥料的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关系,能有效的运用土壤、肥料为企业的花卉生产和园林工程建设服务。

三、教学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以土壤肥料理论和操作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环节,以学生实验为辅助手段,多渠道、多种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程学时分配】 章节 课程内容 课时 教学形式 序论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论、土壤废料学发展概况 2 授课 第一章

土壤固相组成 6 授课 第二章

土壤的物理性质 4 授课 第三章

土壤化学性质 4 授课 第四章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 6 授课 第五章

我国土壤资源状况与管理 2 授课 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管理 8 授课 第七章

土壤养分状况与化学肥料 8 授课 第八章 有机肥料 2 授课 第九章

配方施肥技术 2 授课 实验1 土壤农化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4 实验 实验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4 实验 实验3 土壤质地的测定 4 实验 实验4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4 实验 实验5 营养土和水培营养液的配制 4 实验

【教学内容要点】 序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2、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和环境;

3、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种的地位与作用;

4、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三、重点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第一章 土壤固相组成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及土壤的形成,知道土壤有机质及作用和调节。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和岩石;

2、土壤的形成:成土因素及作用,岩石矿物的风化,土壤的形成;

3、土壤颗粒与土壤质地:土壤粒级,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三、重点 土壤的形成、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有机质的转化、作用与调节。第二章

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孔隙、密度和容重,土壤结构与肥力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孔隙性:土壤的密度和容重,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与特征,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团粒结构土壤的培养。

3、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

三、重点

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团粒土壤的培养。

第三章

土壤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要求

知道土壤胶体,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土壤的酸碱性和其它化学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概念与种类,土壤胶体的特性。

2、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供肥性。

3、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酸碱性概述,土壤酸性,土壤碱性,土壤酸碱性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的缓冲作用。

4、土壤的其它化学性质:土壤溶液,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三、重点和难点

土壤胶体、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第四章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

一、教学要求

知道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的概念及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形态及有效性,土壤水分的含量与表示方法,土壤水分的运动,保蓄和调节。

2、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土壤空气的交换与调节,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3、土壤的热量状况:土壤热量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土壤的热性质,土壤温度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设施农业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与调节。

三、重点和难点

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的概念及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第五章 我国土壤资源状况与管理

一、教学要求

知道我国土壤资源的分布概况和主要的土壤类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我国土壤资源分布概况:我国土壤分布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国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2、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热带、亚热带土壤,暖温带和温带土壤,期域性土壤。

3、设施农业土壤特性域培肥:设施农业土壤的特性,设施农业土壤的培肥与管理,盆栽营养土的配制与管理。

三、重点和难点

我国土壤资源的分布概况和主要的土壤类型、设施土壤的培肥与营养土的配制。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一、教学要求

知道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合理施肥。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诸位必须的营养元素:植物体内的元素组成,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及判断标准,必须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必须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根系的特性与施肥,植物根对养分的吸收,植物的根外营养,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

3、植物的营养特性:植物营养的共性与个性,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的概念,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合理施肥的方式方法,施肥与环境。

三、重点和难点

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合理施肥。第七章 土壤养分状况与化学肥料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养分状况、重点化学肥料及施用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氮素与氮肥:土壤氮素的含量、形态与转化,氮肥的种类、性质与使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2、土壤磷素与磷肥:土壤磷的含量、形态与转化,磷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磷肥的合理施用。

3、土壤钾素与钾肥:土壤中钾的含量、形态与转化,钾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钾肥的合理施用。

4、土壤中量元素及中量元素肥料:土壤中钙与钙肥施用,土壤中的镁与镁素肥料,土壤中的硫与硫素肥料。

5、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土壤中微量元素状况,微量元素的营养诊断,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与施用。

6、复合肥料及其它肥料:复(混)合肥料概述,复合肥料的种类和施用,混合肥料,其它肥料。

7、肥料管理:肥料的混合,化学肥料的运输和储存。

三、重点和难点

植物营养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特性判断与施用。第八章 有机肥料

一、教学要求

知道有机肥料的特性、施用方法及生产制作要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有机肥料的种类和特点,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粪料肥与厩肥:人粪尿,家畜粪尿与厩肥。

3、堆、沤肥与秸秆还田:堆肥,沤肥,沼气池肥,秸秆还田。

4、绿肥:绿肥的种类,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绿肥的种植方式,主要绿肥作物的生长习性,绿肥的合理施用。

5、其它有机肥料:生物肥料,饼肥,垃圾肥

三、重点和难点

有机肥料的特性、粪料肥、厩肥、堆肥、沤肥、绿肥的使用方法及生产制作要领。第九章 配方施肥技术

一、教学要求 了解配方施肥技术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配方施肥概述:配方施肥的概念和内容,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配方施肥的作用。

2、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

3、配方施肥的实施与微机应用:配方施肥的实施推广,微机在配方施肥中的难点。

三、重点和难点 配方施肥的应用 【实验部分】

一、实验内容

1、土壤农化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3、土壤质地的测定;

4、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5、营养土和水培营养液的配制;

二、实验说明

通过以上实验,使学生堆土壤肥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对土壤农化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测定、营养土和水培营养液的配制等试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土壤肥料的相关应用技术,为今后投身园林开发与园林植物培养打下科技应用的基础。

【成绩考核】

一、成绩评定总则

课程通过三方面进行考核: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50%。

二、平时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的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表现等作出评定。

三、期末考核评定

根据成绩评定总则,综合评定。【教材与参考书目】

一、指定教材

金为民主编

《土壤肥料》

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8月第一版

二、参考书目

1、王荫槐

《土壤肥料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土壤肥料学》 云南农牧渔业厅教材处主编 云南人民出版社 【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土壤固相组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水、气、热状况;我国土壤资源与管理;营养土的配制;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土壤养分状况与化学肥料;有机肥等、重点突出第1、2、3、4、6、7章。

二、内容深度:掌握土壤肥料的基本原理及土肥培育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技能为根本。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土壤肥料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知识内容,而是要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形成真正的、有效的知识,为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

三、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实验操作和实习,加强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

四、《土壤肥料》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针对高职高专园林园艺课程应注意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全面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全程化的考核方法:

1、在理解理论、概念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应用技能的能力。

2、考核的方式是多元化、开放式的。

3、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堆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习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

第四篇: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述职述廉报告

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述职述廉报告

2016年,我负责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日常工作,主要开展土壤资源调查、耕地地力监测、耕地环境评价和预警预报,拟定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与改良意见并制定实施,负责各种土肥水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引进、试验、施肥与推广。一年来,在委党组领导下,在省站业务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本人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全力履行岗位职责,现将一年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述德

本人始终注重加强党性锻炼,坚持正风立德、以身作则、敢于担当。深入学习与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时代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舆论导向,坚持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努力做到在利益面前不动摇,原则问题不让步,接受任务不讲价钱。弘扬传统美德,注重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工作上与同事和谐共事,生活中与邻里和睦相处,做到孝敬老人,严格要求子女,从严要求自已,坚持自已的职业操守。

二、述学

我始终把学习作为做人做事前提和基础,并且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认真学习十八大以及总书记有关讲话精神,学xxx省委有关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做到政治坚定,政策清楚。不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深刻领会其实质,把它作为干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落实到为农服务的全过程。注重业务理论学习与提高,自学了《土壤污染与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耕地质量培育技术与模式》等书籍,在学习业务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抓好向实践学习,对业务方面不懂的地方,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并且努力做到活学活用。

三、述职

1、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围绕“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要求,组织有关县区申报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全年争取项目资金x万,建设规模4.5万亩,目前三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同时按灌区、流域统一规划,认真梳理摸排,提前谋划,为今后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申报做好项目储备。

2、加强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区为重点,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控污修复为主要内容,建设耕地质量综合提升示范区。全年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6个,轮作休耕示范区2个,建设面积18万亩以上,重点推广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农作物秸秆还田、土壤改良剂等技术,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使示范区耕地地力年提高0.1个等级。

3、全面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巩固粮食作物、拓展蔬果等经济园艺作物,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控制施肥总量、优化施肥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要服务对象,农企合作、产需对接为抓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全年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926万亩次,技术覆盖效率87%,推广面积配方肥用量占基施化肥比例60%以上。

4、规范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按照《xx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和《xx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程》要求,对新增补充耕地进行质量评定。重点把好现场勘察、采样分析、专家评审等关口,稳步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对宿城区、宿豫区、湖滨新区和洋河新区四个区全面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全年共组织专家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项目43个以上,实际踏勘300次以上,采集土壤样品251个,评定新增耕地xx亩以上。

5、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严格落实《xx省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办法》,对全市27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进行动态监测,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基础资料,为农民科学施肥、实行因土种植与耕地合理利用提供指导意见,及时编写并报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新建5个土壤墒情动态监测点,定期开展土壤墒情常规监测,及时发布土壤墒情信息。

6、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监测。重点对全市工矿企业周边、大中城市郊区、污灌区、高集约化蔬菜基地等重点区域和一般农区超标样点疑似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域进行调查监测,做好“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产地省级预警监控点,全年组织采集土壤样品77个,农产品2221个。

四、述法

本人能够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种普法学习活动,牢固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坚持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履职、依法行政。围绕本职工作,组织土肥系统工作人员学习《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增强本市土肥系统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五、述廉

本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

1、没有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或以其他形式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

2、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相互请托,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3、没有违反规定在企业单位兼职取酬、以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4、没有违反规定在工作日午间饮酒,用公款相互宴请;

5、没有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

6、没有违反规定在本部门设立“小金库”;

7、没有违反规定领取津贴、补贴、奖金;

8、按规定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9、没有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

一年来,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着不足,今后我将认真总结,做到:坚持政治学习,注重自我提高,政治上不说糊涂话、不做出格事,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做到珍重自己的人格,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真心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做好服务。

第五篇:芮城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芮城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二0一一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站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农委安排下,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双节模式等先进适用技术为窗口,以土壤墒情监测为手段,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以中低田改造为中心,以抓项目质量及进度为突破口,以优化施肥结构、平衡耕地养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目的,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指标

一、组织学习、加强业务培训 提升人员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站人员素质、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使农民收入翻番,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加强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练好内功。一是组织学习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二是组织学习局里下发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及时传达有关会议精神。三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四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学习使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大大增强,工作干劲明显加大,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为民思想得到升华,全员素质得到提升。

二、继续深化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从2007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根据不同作物,不同肥力,不同地域等情况做了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方案,并实行“三包一到”制度即(包乡、包村、包户、到田)把技术传播到到千家万户。2011年完成了农户及苹果农化土样采集300个,安排3414试验10个,校正试验10个,推广配方肥1500吨,按方施肥8000余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到89万亩(小麦40万亩、玉米30万亩、果树15万亩、蔬菜4万亩)。

三、狠抓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农田污染

1、领导重视

成立副县长姚广升为组长的领导组并于2011年6月10日以芮政发(1)号通告下发了关于严禁焚烧秸秆做好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

2、广泛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舆论媒体,开展宣传活动

3、落实责任

每个乡镇设立1000亩以上秸秆直接还田规模化示范区2个。

4、提供技术

推广五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一是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二是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三是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四是秸秆生物转化食用菌技术;五是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利用技术。

5、加强督察

成立督察组,抽查了10个乡镇的60个村,及时纠正并制止了焚烧麦茬现象,有力地保证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四、严把质量、加快进展确保苹果水肥一体化项目顺利竣工

1、加强领导、注重配合、确保项目进度。

为了搞好此项工作,县上成立了领导组和技术组,进一步加强了领导,明确了责任,同时和项目区的农民及村干部搞好配合,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了项目的进度。

2、加强宣传、注重培 训、确保宣传到位。

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及措施,充分宣传苹果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好处,同时利用赶集和开骨干会进行培训,不仅让农民会用,而且要掌握各项技术要领,只有这样才能把农民的事情办好、办实,才能让农民得实惠。

3、加强管理、注重质量、确保实施效果

苹果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的工序多,技术复杂,对此一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聘请有资质的监理机构进行监理,确保工程质量。

五、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论证、评审

2011年5月,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县申报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进行论证、评审。项目申请中央投资200万元,省级投资50万元,县配套50万元,进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并签订了项目配套资金承诺书。实施总面积12000亩,其中:西陌镇西陌村2000亩,西陌镇奉公村5000亩,大王镇古仁村5000亩。

项目完成后,可改造坡耕地12000亩,项目区小麦亩产可达到320公斤以上,亩增产50公斤以上,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万公斤以上,年可增加收入90万元。

六、全面完成«芮城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的编撰工作 从2010年8月开始,我们组织人员编写“芮城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一书,已与中国农业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耕地资源评价的方法与内容,应用大量的调查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芮城县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为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各级农业决策者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搞好墒情监测,指导农业生产

今年我们共建立8个土壤监测点,定期准确上报,确保了此项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2011年完成墒情监测17次,并编写和上报了17份墒情监测数据表和17份墒情监测简报,及时为领导抗旱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及时指导农民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农业生产,以达到减灾增产的目的。

八、搞好旱平地培肥工作,力创旱平地增产新途径

我县十年九旱,旱平地面积较大,对此我们积极探索,认真研究旱平地增产的新途径,实施秸秆还田,加厚耕作层,施用土壤保水剂等措施,全年共完成旱平地培肥2000亩,增幅达15.8%,不仅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了土壤环境,而且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九、强化肥料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合法利益

为使我县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紧紧围绕工作目标,按照省市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为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大农业执法力度,逐步健全农业法律法规和农村政策宣传、实施、监督的工作机制,开展肥料专项整治工作。

十、存在的问题及2012年工作计划 存在问题

1、工作方法单一,力度、深度不够;

2、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有的工作停留于表面;

3、深入学习不够,对有的工作认识不深,要求不严,有重此轻彼的现象。

努力方向 2012年我们在继续做好土肥实用技术推广的同时,继续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狠抓配方肥下田,继续完善苹果水肥一体化建设工程,确保实施效果,加快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再做新贡献。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下载土壤肥料站工作职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壤肥料站工作职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壤肥料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区土壤肥料工作紧跟省、市二〇〇七年工作部署,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挥土肥技术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的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P1 2.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P3 3. 机械组成:土壤......

    土壤肥料习题汇总..

    一、概念题 1.土壤水吸力 2.土水势的概念 3.风化作用 4. 土壤热容量 5. 土壤的供肥性 6.土壤热扩散率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8. 土壤容重 9.可塑性 10.土壤质地 11.最大分子持水......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有机肥料:能够直接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并富含有机物质的肥料,同时兼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2.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做土壤......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

    3土壤肥料选择题

    第三章:土壤肥料 1、 土壤质地是指各粒级在土壤( )中占的百分数A体积B 质量C 容积 D 孔隙 2、 植物能够在土壤中生长发育是因为土壤具有 A矿物质B 养分 C 肥力D 热量 3......

    临汾市2011年土壤肥料工作安排意见

    临汾市农业委员会文件 临农(土肥)发„2011‟47号 临汾市2011年土壤肥料工作安排意见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土壤肥料工作尤为重要。各县(市、区)要以......

    土壤肥料教案-实验一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 实验目的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搞好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是否准确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