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组织工作综述: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时间:2019-05-14 06:1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年组织工作综述: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年组织工作综述: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第一篇:XX年组织工作综述: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XX年组织工作综述:持续深化党的建设

制度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既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必须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一年来,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继续推出一批重要改革举措,中央确定的到XX年的改革任务已完成70%以上。

——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进一步完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新形势下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组织部门及时把学习贯彻《准则》《条例》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对照标准查、聚焦问题改、按照要求做,确保学习贯彻工作落到基层、取得实效。为进一步规范民主生活会,中组部修订了《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推动各级党组织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用足用够、用活用好。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制定实施《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强化任前把关,严格责任追究。分别印发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两个规定”,进一步推进公务员分渠道发展。修订出台《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进一步规范干部任免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深化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推动述职评议考核向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领域拓展,13.7万名党组织书记、73万名党员群众代表参与了述职评议考核,“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首次对健全完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等作出规定,党建工作制度缺项不断补齐。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积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在广大人才中引起强烈反响。各级组织部门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深入推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制度执行力度持续加大。坚持把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督查问责结合起来,对干部任用条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意见等重要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层层传导压力,持续跟踪问效,有力推动了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地见效。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的一年,组织战线必将再接再厉,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主题,突出迎接十九大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严和实的作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深化党建,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总结

深化党建,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紧紧围绕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的宗旨,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党的建设,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按照市委要求,我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德阳市组织工作在创新中前进》的组织工作满意度宣传片,加强了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宣讲,牢固树立了全体干部职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观念,为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改善机关作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局以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为主题召开了民主讨论会,重点讨论了加大领导干部监督力度,规范干部行为、推动机制创新和建设“双满意”机关等组织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要求进一步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工作运作机制,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干部素质,进一步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不断提升我局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

三、我局将结合自身实际,将提高群众满意度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以市场科为党员示范岗,建立健全了拥抱共产党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风气,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期,切实树立务实、开拓、廉洁、高效的良好机关形象。

通过开展本次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专题教育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了奋发有为、服务群众的思想观念,加强了组织工作的向心力,推动了我局基层党建工作步上新台阶,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开展,常开展,才能更好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什邡市旅游产业迅速腾飞。

第三篇: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讲话稿

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讲话稿

同志们:

为传达贯彻全县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落实2010年XX镇林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及措施,更好地促进XX镇林业平稳较快发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于今天召开“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林业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镇林业平稳、较快发展。据镇党委会研究的意见,就做好新时期林业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产业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摆正观念,提升认识,有效推进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可以说开展林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同土地家庭承包改革一样,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是继家庭承包后,基层农民的又一次大创造,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大创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调度,有效推进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关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落实和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各村、各有关单位必须充分认识此项改革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抓好

1抓实,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人民政府成立了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常务副组长,镇人大主席及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同时镇抽调领导和业务骨干组建办公室、挂村工作组、纠纷调处组、技术服务组、督查组,全面推进各村林改“回头看”工作。

三、强化培训,加大宣传,有效推进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周密的宣传方案,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车、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全方位宣传报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大力宣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意义。各挂村领导、包村干部要下村指导,通过召开村干部、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和印发知识手册等形式,把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实到户,做到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目标,形成合力。同时要搞好培训,这是保证集体林权制度顺利推进的关键,尤其是加强对各村林技员的培训。培训工作主要围绕林改工作的民主协商、化解纠纷、现场勘界、落实经营主体、登记造册、张榜公布等各步骤作详尽的讲解。要让群众心中有数,积极支持配合林改工作。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效推进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第一、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是我们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还山于民、让利于民,使农民从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农民群众才有可能从长远发展考虑,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该给的利益要给足,该

减的负担要减够,该搞的服务要搞好。要保障农民群众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不能包办代替、强制推行。同时,这项改革决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生态为代价,这是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对在改革中出现的乱砍滥伐林木、乱征乱占林地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从快查处,确保现有森林资源的安全。

第二、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兼顾各方利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牵涉面广,实施程序复杂,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甚至给今后的林业经营管理埋下隐患。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对改革前林地林木流转、林地开发谁占谁有等遗留问题,要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谁造谁有、依法依规的原则,妥善处理,协调协商各方利益分配。对群众不理解、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工作难以开展的地方,要等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推开改革。要高度重视林权纠纷调处责任的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健全调处机构,制定和完善调处预案,充分发挥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调处机制。

第三,坚持依法依规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要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稳定自留山政策,完善责任山政策,改革中,要切实做到政策、程序、内容、方法、结果五公开。村级林改方案的制定,要坚持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对集体山林分不分,分到什么程度,怎么分,什么时候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坚持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的群众说

了算,真正落实好和保护好农民的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要依法签订林权承包合同,及时开展林权登记。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流转机制。

第四,坚持统筹谋划,认真抓好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内容是明晰产权,但要建立林业发展、林农增收、生态改善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有一系列相关的改革措施配套推进。因此,在推进主体改革的同时,要统筹安排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将明晰产权与减免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以及建立服务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改革顺利展开,充分释放改革效能。要配套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快建立林业产权交易制度、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着力推动林业部门自身改革,使林业部门的职能从审批收费式的管理转变到严格执法和提供服务上来。

五、严肃纪律,落实任制,有效推进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镇党委、政府将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重点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落实责任制,层层鉴定责任状,严格兑现奖惩。各村、各部门、各工作组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建立相应工作责任制,把深化林改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本单位绩效考评管理内容。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街道)组织实施、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责任到位,扎扎实实抓好持续深化林改工作的落实。二是实行林权矛盾纠纷处理责任制,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在林权纠纷处理是必须严格做到“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乡镇,乡镇与乡镇的纠纷不出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能

上缴矛盾,切实维护林区社会稳定。三是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各乡镇实行林改任务目标管理和业务工作责任制,要求定目标、定责任、定人员、定进度,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层层落实,确保实效。四是实行督导检查责任制。工作小组要深入各村指导、督促、检查林改工作开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全镇林改工作顺利实施。

同志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林业是一项落实科学发展、惠泽广大人民的利民工程,对于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我们坚信,有全镇干部的真抓实干,有农民群众的支持配合,我们一定能承担历史的重任。让我们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林业工作这篇大文章,建设山清水秀、民富业兴的优美XX!

第四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摘要:分配制度改革是确保人民生活水平能够不断提高的制度保障,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缺少效率的分配制度下生产力得不到优先发展,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社会不能以最小的投入生产出最大的产出,收入“蛋糕”不能做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与提高;另一方面,在缺少公平的分配制度下,即使经济能够增长,增长的结果也只能施惠于一部分人,无法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从而造成收入差距过大而两极分化严重,不但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关键词先富共富公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深化分配置度改革。为此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在一定意义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是“先富”与“共富”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先富”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提出来的一项政策,就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要发展生产力,就不能搞平均主义,因为平均主义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1】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2】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先富”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先富”并不是让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导致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3】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4】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允许一部分人生活先富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地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向前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毋庸讳言,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也拉大了收入差距。不论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是城镇内部、乡村内部,收入差距都扩大了。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尤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这些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产生和扩大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会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对贫富差距问题要有科学认识。任何收入分配公平都是一种动态的相对公平,不可能是一种静态的绝对公平。要实行一种绝对的公平,就必然要抹杀劳动者之间、行业部门之间的事实差异。不问效率高低,不分贡献大小,一律实行无差别的平均分配,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最大的弊端在于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取收入分配的公平,最终导致共同贫穷。历史告诉我们,平均主义行不通。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一方面可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鞭打慢牛,鼓励和保护先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尽管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是必要的,但如果收入差距过大,突破合理的度,就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违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对收入差距问题,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树立一种“合理差距论”的公平观,承认差距存在的客观事实,保持一定的合理差距是有利的,反对“差距有害论”和“差距有益论”两个极端。

参考文献

【1】来源:《求是》 作者:周隆滨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5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

第五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与35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中央历次对农村改革的部署相比较,《决定》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是全方位、大力度的,将再一次释放促进农村发展的红利。深刻理解和领会这些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

2013年底以来最受市场关注的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上,2014年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有关政策细节更趋明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点。文件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文件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2014年1月9日,山东省农村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姜异康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战略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对看准的事情,大胆向前推进;对一时拿不准的事情,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再推开。

【标准表述】

[专家观点]

农民通过农村土地的转让承包获得租金,就是因为转让了经营权;经营权就是收益,抵押经营权就是抵押土地的预期收益,即使抵押失败了,也只涉及抵押的农民与银行约定的3年或者5年经营权,不会改变集体所有制,这种探索是可行的。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一号文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的重大问题归根到底都涉及农村土地。如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涉及农业支持政策核心的提高补贴精准性问题,必须从农村承包地确地确权确股着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党国英

“农业补贴要提高精准性,使补贴真正流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要容易认定、方便操作,就必须加快农村承包地产权明晰。”“这样才能真正从农民中培育专业大户,使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业支持政策惠及种地农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党国英

文件提出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释放。依法推动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是生产力、生产关系调整之必需,也是保障农民权益当务之急。

——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孙英辉

文件多次提出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当务之急,包括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承包经营权分离、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涉及产权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坚持顶层设计、长远立法与试点结合,可以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

——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孙英辉

[对策]

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规范的实施办法,建立配套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充分依靠农民群众自主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补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2015年基本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切实维护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

第二,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具体试点方案,各地不得自行其是、抢跑越线。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切实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地籍调查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第四,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抓紧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改变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除补偿农民被征收的集体土地外,还必须对农民的住房、社保、就业培训给予合理保障。因地制宜采取留地安置、补偿等多种方式,确保被征地农民长期受益。提高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健全征地争议调处裁决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监督权。

山东省专题:探索农民财产性收入

2014-06-05 10:47:1

2【背景链接】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以土地出让、储蓄利息为主,所占比例低。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

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决定》为农村深化改革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农民增收出实招。

2013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会议中强调,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各地区、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抓农业的劲头不能松,抓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力度不能减,抓农业改革创新的步伐不能停,保障有效供给,着力防控通胀,促进农民增收,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支撑。

——李克强

下一步农业部将立足职能,广辟农民增收渠道,重点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增值、增效、增渠道。一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农业经营收益;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三是积极推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创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农业部部长 韩长斌

[当前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分析]

财产性收入不是直接劳动所得,而是居民家庭通过私人财产获得的增值收益。对于我国农民来说,虽然大多数还属于低收入群体,但是他们还是拥有一定量的财产,这些财产包括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房屋产权、现金结余等。因此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一般包括土地被征用、土地经营使用权经流转后而得到的相应补偿;民房的出租、出售和拆迁补偿而取得的相应收益;以及农民资金通过储蓄、民间借贷及购买股票、证券、债券等而取得的相应资金收益。由于农民可支配的资产限制、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以及相应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地区差距很大,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居于次要地位,起着补充性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仍然无法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它可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补充,发达地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甚至成为收入增长的一大亮点。

[当前政策存在的制度问题]

首先,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严格规定限制了农民获得更多的房产收益。农民能够从农村房屋中实现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而其中最大的财产性收入,即从房屋所有权的流转和宅基地使用权的出让中获得的收入还不能够实现。因为按照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农民宅基地的规定,农民不能享有宅基地的所有权,这就影响到其对房屋的所有权的行使。农民只能对其建筑物或其他附着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而无从行使最重要最核心的处置权。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于自己房屋的财产收益,只能用于出租,而不能通过房屋所有权流转实现更大的效益,农民售房的财产性收入将无从行使。同时村集体利用集体土地开发建设的“小产权房”,也因此处于“灰色地带”,所以农民在这个方面的财产性收入,即应该得到的分红也化为了泡影。

其次,集体土地产权不明晰造成农民的土地收益有限。在我国,土地承包权本身被认为是一种财产权,因此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本来可以成为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由于种种制度性原因,目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还很难充分流转起来,土地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出来。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实行,但问题在于失去土地承包权的农民,其权益往往会受到侵害。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代表农民承包地所有权的是“村集体”,这种产权主体“虚化”的状况使得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容易受到少数“代理人”的不法侵犯,或是受到政府在土地征用、补偿过程中的不当侵占。集体所有权不明晰使得许多农民并没有意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自己的一项财产权利。这一点正是现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根本性缺陷,如果不能克服这种制度性的缺陷,任何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对于农民来说都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因此,要使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获得更多财产性收益,达到土地经营使用权的资本化,必先“做实”农村集体产权主体。

[意义]

使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一是让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途径,是让农民从不同途径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体现。它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之一,体现在能够更有效地配置市场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我国要继续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就需要调动一切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其基本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市场化方式让城乡居民拥有的超过正常消费需求的财产转化为资本,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因此,不断“创造条件”,开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课题。

[措施]

拓宽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加快农民的财富积累。

一要促进就业创业;强化保障帮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对有创业潜力和初始创业意愿的农民实施创业辅导和培训,提供创业补贴和创业服务。建立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机制,鼓励农民将自己的农田依法自愿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包括家庭、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种植主体。同时,对种植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完善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并加大奖励和扶持力度。

二要善土地流转;提高征用土地标准;赋予市场主体地位,增加基于土地的财产性收入。要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及公有产权的性质不变的基础下积极推动土地要素资本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产权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探索,大胆推行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的要素产权交易流转市场,充分发挥土地的增值保值作用。

三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利,重点是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等权利;大力倡导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把农村集体产权量化到户、到人,使农民可以按股权来分享集体经营的收益。加大探索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推进农村股份合作社改革;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因地制宜推进各类富民合作社,增加股份的财产性收入。开展农村土地折资入股试点,增加农民分红等资产性收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入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四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规范开展农民财产抵押,解决融资难题;着力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观念,增加资金的财产性收入。

五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房产权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产权确权为核心,以土地流转为突破,以盘活资源为目的,以调整收益分配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充分保障农民获得并实现长久的财产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下载XX年组织工作综述: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年组织工作综述: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土地出让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出让制度改革,消除地方政府卖地和花钱冲动中国很多严谨学者和知识分子,就深入研究过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集中问题。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集中周期与王朝更迭周期高度相关......

    党建组织工作名词解释

    党建组织工作名词解释 1、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2、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

    深化农村财政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财政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财政制度改革2007-02-02 21:56:02我国多年的改革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

    浅议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

    浅议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 经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并经中央同意,于2003年9月起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试点以来,人民监督员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检察业务也得到了良......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文 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201201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坚持选任工作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换届人选提名推荐办法,探索民主提名、公开提名、责任......

    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3 年 03 月 29 日 10 时 17 分 来源:国研室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要求,深......

    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5篇范文

    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推进新市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新市镇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