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分析研判报告(流入).11月
翠月湖镇2012年1月流入人口基本数据分析
一、当前流动人口现状分析
我镇流动人口(流入)推进工作涉及全镇6个村(社区),截止2012年1月31日,全镇共采集流动人口6个村(社区)信息条、房屋基本信息条、出租房屋信息条、大型用工单位信息条。
(一)流动人口信息
1、分布情况
2012年1月,我镇6个村(社区)共采集流动人口5人。其中,民兴社区0人、五桂村1人、永益村2人、永兴村0人、新桥村2人、清江村0人。
2、人口比例,通过人口普查我镇当前共有常住人口????,本月流入人口5人,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比例为????。因部分流动人口信息还未采集录入到位,流动人口占实有人口的比例将扩大,预计最终将达到???%。
3、性别比例
目前采集录入的流动人口中,男性有2人,占40%;女性有3人占60%,男女比例约为87:22。
4、年龄结构
目前采集录入的流动人口中,6岁以下的有0人;6至16岁的有0人;16至60岁的5人,占100%;60岁以上的0人%。
5、生源类别
借读的有人0;政策安排入学的有人0。
6、学段情况
小学生、初中生、普高生、职高生、大中专生均无。
7、人口来源
采集的流动人口中,来自于本市其他区市县现乡镇的有0人;来自于其他区市县的有0人;来自于省内县的有3人,占60%;来自于省内市的有0人;来自于省外县的有1人,占20%;来自于省外市的1人,占20%;来自于港澳台、国外的均为零。
8、学历状况
满6岁流动人口的学历状况进行分析统计,小学文化的1有人,占20 %;初中文化的有3人,占60%;高中文化的有1人,占20%;大学专科文化的有0人;大学本科文化的有0人;研究生文化、未上过学的均无。
9、民族构成
采集的流动人口中,汉族5人,占100%;藏族0人;其他少数民族0人。综合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全部来自于汉族。
(二)房屋信息
1、使用性质
1月份全镇均无新增房屋。
3、出租房屋用途
1月份全镇均无新增出租房屋。
(三)大型用工单位
二、当前流动人口应用分析
一月份全真均无新增大型用工单位。
(一)劳动保障
1、就业状况
一月份采集录入流动人口,其中稳定就业0人;灵活就业2人,占40%,未就业3人,占60%。
2、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来看,签订固定合同的有0人;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有0人;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合同有0人;非全日制用工合同有0人;未签订合同的有2人,占100%。流动人口特比如是在个体经济组织中从业的流动人口,其劳动保障权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劳动监察压力巨大,劳动纠纷层出不穷。
(二)计生服务
从婚姻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未婚1人,占20%;已婚4人,占80%;丧偶0人;离婚0人。根据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进行检查,无人持有《婚育证明》。持证比例严重偏低,可能影响到计生公共服务向流动人口广泛延伸,同时《婚育证明》是下一步办理《居住证》的必备条件,应高度重视。
(三)司法援助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人,占20%,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4人,占80%。
(四)工商管理 一月份均无。
(五)地税征管 一月份均无
(六)健康状况
据一月份采集调查,有4名流动人口表示身体健康,有1人表示身体状况一般健康,有0名流动人口有身体残疾,有0名流动人口患有慢性病。
第二篇:流动人口数据研判分析报告(精选)
花园路街道流动人口数据分析报告
截止2011年4月为止,花园路街道流动人口总量已经达到37122人。根据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分析,花园路街道辖区的流动人口情况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流动人口的流入量总体趋缓;
2、辖区内的流动人口主要以市内流动人口为主,跨省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临近省份;
3、辖区流动人口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较少;
4、流动人口在外滞留时间日趋延长,大有扎根趋势;
5、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力型或服务型行业;
总体说来,由于花园路街道的经济产业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近期内流动人口的结构和分布情况会稳定地保持现状。
花园路街道流动人口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1、目前流动人口在外滞留时间日趋延长,他们没有常住户口,常年流动在外,只在节假日才回家休整和团聚,在一些流动人口的聚集点,甚至已形成了他们的自成系统。因此随着流动人口在外滞留时间的延长和流动性相对稳定,也将要求我们来解决流动人口的各类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如流动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问题等。
2、由于流动人口中,农民工所占比重较大,可以对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照属地化原则,流动人口医疗卫生及计划生育服务、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等方面,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3、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居住的农民工的落户问题。落一证式管理、居住证前置制度,实在劳动就业、房屋居住、户籍户口、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为流动人口服好务,让千万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让他们能尽快的融入当地社会。
花园路街道流管办
2011.8.10
第三篇: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
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政治安全。根据市委宣传部要求,现将我委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要求党委领导班子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主抓分管科室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切实解决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
(一)按照上级要求,及时传达指示精神,加强动员部署。局党委积极组织,及时传达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继续抓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教育活动。聚焦基层党员教育,党的根基在基层,党的机体细胞是党员,根据我局实际情况,把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纳入党员学习计划,组织党员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结合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交流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党员。
(三)加强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示范引领全体党员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思想意识形态内容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三、下一步计划
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从三个方面做好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
(一)加强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牢牢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向党中央看齐,向习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党委述职报告、干部考核当中去。
(二)强化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正面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旅游文化成就的展示宣传,真正把社会义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地落实。
(三)加强补短板意识和创新意识。汲取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先进做法,补齐短板,做好创新工作。我局将在继续高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同时,加强领导,树立楷模,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舆导向,以宣传工作促发展,提高党员的思想高度,更好地履职尽责。
2018年8月17日
第四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小结
按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工作规范》(成府流办[20xx]6号)文件要求,为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常态化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网格化责任体系建设,我办认真组织落实流管工作相关要求,现将今年一季度工作进行小结。
一、加强领导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按照要求,我办一直将辖区流动人口协管员直接交给辖区派出所直接管理使用,街道流管办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协管员配齐工作所需物资,保证协管员工作正常开展。每周,街道流管办对各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督查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按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求,街道办事处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给予全面保障,确保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二、切实抓好流口常态管理工作
1、落实人员机构。按照流口工作要求,街道加强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建设,街道流管办有三名人员,专门负责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事处为流管办、站配置了办公场所,电脑等设施。统一规范街道、社区流管办、站的门牌、桌牌、挂牌、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各社区网格管理由街道统一制作,并上墙公示。辖区现有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20人,兼职流动人口协管员69人,确保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认真落实信息维护更新工作。截止3月24日,辖区共采集录入出租房屋信息349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93.1%,维护房屋存量信息403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382%,采集录入流动人口信息2615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116.2%,维护流动人口存量信息20xx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132.1%。
3、认真做好每月数据分析,根据采集信息,每月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工作,根据辖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情况,找出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不断完善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第五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我区。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流动人口在对我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矛盾和压力。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和谐进步,我单位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的流动人口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是居住处所不固定。大部分流动人口没有固定住所,多数居住在出租房内,居住条件差,形成了“哪里方便住哪里、哪里便宜住哪里”的频繁更换居所的情况,并且没有主动申报暂住登记的意识,使公安机关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其居住地址,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从业选择流动性、盲目性较大。大多数流动人员来自外省农村地区,没有技术优势,往往只能从事生产普工和一些社会底层工作。从行业结构分析,主要从事纺织生产、建筑、食品加工、光电照明制造、餐饮服务以及本地人不愿干的“脏、累、苦、差、险”工种和行业为主。三是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居多。流动人口中80、90后的数量占据绝大部分,与上一代不同,他们注重职业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而不是一味注重工资收入。三是特殊的生活环境容易引起心理落差。由于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别,造成流动人员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经济待遇、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城市主流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和冲突,加上发生经济纠纷、利益受侵害等情况时,难以通过合法手段有效维权,加剧了流动人员与常住居民和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其中一些人甚至形成了强烈的反社会倾向和报复心理,从而诱发各种过激行为。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跟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管、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责、权、利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带有局部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差异性,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单独制定管理制度,这样使得工作难以协调,服务与管理难以配套,无法形成合力。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没能得到制度化保障,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衔接机制,有效信息利用率低。对流动人口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管理。
(二)观念认识尚须改变。由于经济、文化和习俗差异,对流动人口“歧视多于尊重”、“戒备多于信任”的现象仍有存在。一些当地群众,一讲到流动人口就联系到违法犯罪;一有风
吹草动,就把流动人口当作怀疑对象。只看到给我区城市服务与管理带来的压力;看不到他们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有些职能部门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也以防范为主,在理念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偏见,对流动人口服务引导不够,使大量流动人口游离在社会保障、教育宣传、政治参与等边缘。
(三)合法权益尚得不到充分保障。不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象依然存在;即使签订合同,在工资待遇、劳保福利、社会保险、工伤处理等方面也有不依照合同执行的情况。近年来,欠薪、拖薪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发生。
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属地管理体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基层社区,实行服务、管理、教育、维权“四位一体”的全程服务、综合治理。强化村委会、居委会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职能。完善村(居)、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平台,做到以村(居)为阵地,夯实基础,抓好服务。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理顺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各自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综合人口管理体系。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管理模式,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
(二)促进流动人口综合素质转型升级,引导融合与自治。
1、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引导和支持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和劳务输出派遣机构进行合作,与输入地区和用工单位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制定鼓励流动人口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做好就业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提供企业招聘信息、积极为其推荐就业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异地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和企业用工紧缺的问题。
3、大力推进积分入户工作,切实增强流动人口归属感。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向全社会宣传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的相关政策以及重大意义,扩大覆盖面和参与面,更有效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2)是坚持实事求是,搞好科学调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的统筹安排。(3)是进一步完善准入门槛。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以人为本。要使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制度政策成为调动农民工积极性的有力杠杆。
4、推进流动人口的融合与自治。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和企业,政府要推动其加入工会、协会等自治组织,指导创新各种融合性组织形式及载体,强化流动人口“自
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这些平台更好地 表达和维护流动人口的诉求,并在化解矛盾、法律援助、文化活动、素质提升、治安防范、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使他们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