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
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 [字号:大 中 小] 2003-09-16 为了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用户、销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对刑法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违法所得数额二万元以上不满十万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可以给予行政处罚;违法所得数额十万元以上不满三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三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法所得数额一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其他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本条所称劣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劣药的药品。
三、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危害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生产、销售的食口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 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其他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四、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中情节特别恶劣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五、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六、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是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或者没收财产。
七、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八、生产、销售本决定第二条至第七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依照本决定第一条的规定处罚。生产、销售本决定第二至七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决定第一条规定的犯罪的,依照处刑较竽的规定处罚。
九、企业事业单位犯本决定第二条至第七条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企业事业单位犯本决定第一条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情节恶劣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决定第一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十、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对明知是有本决定所列犯罪行为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对有本决定所列犯罪行为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的,根据不同情况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或者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检举、揭发本决定所列犯罪行为的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犯本决定各条罪,属于累犯的,从重处罚。
十二、依照本决定判处罚金的,罚金的数额为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犯本决定各条罪造成受害人损失的,除依照本决定追究刑事责任外,并应当根据情况依法判处赔偿损失。犯本决定各条罪的,其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予以没收。本犯本决定第二条至第七条罪的,对各该条所列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予以没收。
十三、本决定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禁止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条例
禁止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条例
第一条 为禁止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保障商品生产者、销售者、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商品生产、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由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各级卫生、医药、商检、文化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
第四条 禁止生产、销售下列假冒伪劣商品:
(一)假冒注册商标、商品产地、厂名、厂址的;
(二)失效、变质的;
(三)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标准要求的;
(四)明示的指标、含量与实际不符的;
(五)伪造或冒用名优标志、认证标志、采用国际标准标志、免检标志、标准编号、商品条码以及生产许可证、许可证编号的;
(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
(七)国家明令淘汰的;
(八)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不准生产、销售的。
第五条 禁止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者提供场地、设备,代印代制商标、包装物、认证标志,代制铭牌、标识,代出证明,代订合同及提供其他方便条件。
禁止传授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禁止伪造、篡改或冒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结论以及其他质量证明。
第六条 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商品从事服务性经营。
第二章 生产者的责任
第七条 商品生产者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品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要求组织生产。没有产品标准或合同没有规定质量要求的,不得组织生产。
第八条 对国家实行生产(制造)许可证制度的产品,凡未取得生产(制造)许可证或虽曾取得但已失效的,一律禁止生产。
第九条 产品出厂,必须具有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签证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未经检验的产品,不得出厂。
按照国家规定可作“处理品”、“次品”、“等外品”的,应在产品的显著部位相应地标明“处理品”、“次品”或“等外品”字样。
第十条 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标准编号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的,应予以标明;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标明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
(五)实行生产(制造)许可证制度的产品,必须在产品的包装或说明书上标明许可证编号和有效期;
(六)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有警示标志和中文使用说明书。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产品合格证、说明书、名优标志、认证标志、采用国际标准标志、免检标志等,应符合国家规定并与产品的实际质量相符。
第三章 销售者的责任
第十一条 销售者应严格执行进货质量验收制度,购进的商品必须有合格证明,如发现商品质量与合格证不相符的,应进行抽样检验或委托法定检验机构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准出售;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检举。
销售者要定期对未出售的商品进行检查,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应按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销售者销售的商品,其标识必须符合本条例第十条的规定。
第十三条 有质量保证期的商品,在质量保证期内,非因用户、消费者使用或保管不当而出现质量问题的,销售者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商品负责包修、包换、包退。
因产品质量给用户和消费者造成财产损失、人身损害时,销售者应先承担责任,赔偿实际经济损失。属于供方或储运方责任的,由销售者向有关责任方索赔。
第四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四条 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有计划地对产品进行抽查,定期对重点产品进行检验,对经检查证明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依法予以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对市场和商标、广告进行严格管理。
第十五条 对涉及安全或人身健康或对工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的商品,实行出厂前质量报验制度,未经报验的商品不得销售。
报验办法和报验目录,由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六条 对质量稳定的产品,实行质量监督产品免检制度。免检产品质量考核条件由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负责考核。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免检产品证书的产品,在有效期内免予监督检验,企业可在产品或其包装上使用免检标志。
第十七条 生产、销售者必须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样品和有关书证、物证,不得拒绝或隐瞒,不得提供伪证,不得转移财物或毁灭证据。
第十八条 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袒护、包庇、纵容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时,有权行使《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第二十四条所规定的职权。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权时,有关当事人必须予以协助。
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有两人以上参加,并出示证件。
第二十条 经县级以上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封存或扣押有严重质量问题或有严重假冒伪劣嫌疑的商品、有关物品和凭据,必要时可按规定通知银行冻结其相应的银行存款,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处理。
第二十一条 封存、扣押商品、有关物品和凭据时,应作出书面决定或通知并送达当事人,对封存或扣押的物品应同时列具清单,并由执法人员、当事人或见证人签名。
第二十二条 对实施封存或扣押的商品,应自封存、扣押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因办案需延长封存、扣押期限的,应当在期满前,经上一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延长,并通知被封存、扣押商品的单位或个人。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因案情复杂,需再延长期限的,应报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法定检测机构需增加必要的仪器、设备所需经费,报同级政府批准,财政拨款。
第二十四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应向社会公开举报机构、举报电话和设立举报箱,接受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举报。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为其保密。对举报有功人员,受理部门应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十六条 对查实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 新闻单位有责任对产品质量进行社会舆论监督,宣传产品质量的有关法律、法规,揭露产品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全部生产、销售的假冒伪劣商品,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用作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有关设备工具和物品,处以该批假冒伪劣商品货物总值的一至五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对单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责任人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视情节轻重,建议其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对其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一款规定的,没收全部违法所得以及有关设备、物品,并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五倍的罚款;对责任人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二款规定的,没收全部违法所得以及有关设备、物品,并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五倍的罚款,对责任人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三款规定的,处以该批商品货物总值的一至三倍的罚款,对责任人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使用假冒伪劣商品从事服务性经营的,比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处理。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该批商品货物总值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第十一条规定的,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二条规定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现场罚款,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重犯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处以该批商品货物总值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对责任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其中对销售关系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凡未附中文说明书的,责令停止销售,处以销售该批商品货物总值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对责任人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不履行“三包”义务和赔偿损失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赔偿损失,并处以该商品总值一至五倍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停止销售,补办报验,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对应接受监督检查而拒绝检查的产品,视为不合格品,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处理。
拒不提供有关资料,或执法人员有证据证实被监督检查的单位或个人有意提供伪证,或隐匿、转移、毁灭有关资料的,对单位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对擅自处理,擅自启封或转移已被封存的商品、物品的,处以该批商品、物品货物总值的一至五倍的罚款;对责任人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被处罚者,应当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交清款项。逾期不交的,从逾期之日起每日按该款项加收1%的滞纳金。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又不执行的,由作出处罚的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 本条例规定的处罚,不免除因当事人侵权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纵容包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违法乱纪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执法人员在封存、扣押产品时滥用职权,使生产者或销售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并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对检举人、证人打击报复,或拒绝、阻碍监督、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不适用于建设工程,但用于建设工程中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以及在建筑物内使用的能保持其原有特性和用途的商品,适用本条例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行为,对刑法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申请公司登记的人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虚报注册资本
金额10%以下罚金。
申请公司登记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10%以下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10%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10%以下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发行股票或者公司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5%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5%以下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20万元以下罚金。
五、公司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20万元以下罚金。
六、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审计职责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2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七、未经公司法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公司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5%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5%以下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八、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或者股票、债券发行、上市申请,予以批准或者登记,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处罚。上级部门强令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前款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九、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十、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十一、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依照本决定第十条规定的侵占罪论处。
十二、国家工作人员犯本决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的规定处罚。
十三、犯本决定规定之罪有违法所得的,应当予以没收。犯本决定规定之罪,被没收违法所得,判处罚金、没收财产、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其财产不足以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十四、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有本决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犯罪行为的,适用本决定。
十五、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惩治犯罪观后感
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观后感
X月X日,在单位领导带领下前往XX体育场参观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
这次展览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是对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党风廉政教育的形象教材,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警示广大党员和群众应清正廉洁、永葆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展览结合实际,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实在、深刻、形象、具体、生动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所展出近年来发生的职务犯罪大要案。给我强烈震撼,让我看到了党坚决反腐败的决心,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反腐败工作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基本经验和推进反腐败倡廉工作的新举措,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反腐败的信心。
参观中,仔细观看了展览,认为这次展览非常必要和及时,既展示了我国反腐败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昭示了检察机关加大惩治职务犯罪力度的坚定决心和信心。通过观看展览,深受教育、倍感鼓舞、颇有收获。透过真实案例的情景展现,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渎职侵权犯罪不仅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而且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破坏和谐稳定大局,危害后果远大于一般刑事案件和贪污贿赂等其他职务犯罪案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检察机关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查办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渎职犯罪等多个专项工作、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参观,了解了党和国家关于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方针、政策和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重要举措,认识了渎职侵权犯罪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廉洁从业,遵纪守法,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刑法 第十七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一节重点罪名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概念与特征
本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 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犯罪客体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管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
生产、销售的是伪劣产品。其中的伪产品主要是指“以假充真”的产 品,劣产品是指掺杂、掺假的产品、以次充好的产品及冒充合格产品的不合格产 品。这里的“产品”,应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行为表现为四种情况: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 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主要表现为在产品中摻入杂 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 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如在芝麻中掺砂子,在磷肥中掺入颜色 相同的泥土等。“以假充真”,主要表现为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 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如将党参冒充人参、将猪皮鞋冒充牛皮鞋等。“以 次充好”,主要表现为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 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 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对本条规定的上述行为难以确定 的,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需要注意的 是,上述四种行为有时很难绝对地区分,也没有必要硬性区分某种行为属于哪 一类。只要实施其中一种行为便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同时实施多 种行为的,也只以一罪论处。
(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构成犯罪的,要求 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销售金额”,是指生 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 部违法收人。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 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货值金 额累计计算。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伪劣产品尚 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 的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罪(未遂)定罪处罚。” 犯罪主体是生产者与销售者。至于生产 者、销售者是否取得了有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或 营业执照,不影响本罪的成立。生产者与销售者 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知道他人实施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 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 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本罪的共犯论处。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行为人明知 自己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会发生破坏国家 产品质量监管秩序、侵害用户、消费者合法权益 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二)处罚.犯本罪的,根据刑法第140条和第150条的 规定处罚。刑法第140条根据销售金额,对生 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规定了四个幅度的法定刑。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 法经营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 罚。犯本罪,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构成 妨害公务等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二、生产、销售假药罪(一)概念与特征
《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假药罪作 了重大修改,取消了“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的要求。
本罪是指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本罪是 抽象的危险犯。
犯罪客体是国家药品监管秩序和人的 健康权利。本罪客观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生产、销售的必须是假药。根据《药品 管理法》第48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 假药: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 成分不符的;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 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 品,按假药论处: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 定禁止使用的;②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经过 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 理法》必须经过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③变 质的;④被污染的;⑤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 产的;⑥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 定范围的。上述假药都限于用于人体的药品与 非药品,如果生产、销售假农药、假兽药则不构 成本罪。但这并不意味着上述药品从客观上看 都是能够用于人体的物品,有些物品虽然本来 不能用于人体,但行为人将它假冒为药品而提 供给人使用的,就是本罪中的假药。换言之,当 行为人将某种物品偁冒为对人体使用的药品 时,它就是假药,而不管这种物品实际上能否用 于人体。
(2)具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一切制 造、加工、配制、采集、收集某种物品充当合格或 特定药品的行为,都是生产假药的行为。一切 有偿提供假药的行为,都是销售假药的行为。假药的来源既可能是自己生产的,也可能是自 己购买的,还可能是通过其他方法取得的。对 于销售的对象(购买者),没有任何限制。
只要具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即构成本 罪。至于所生产、销售的假药是否足以严重危 害人体健康,在所不问。因为只要生产、销售了 假药,就会破坏国家的药品监管秩序。如果生 产、销售的假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 有其他严重情节,则是本罪法定刑升格的条件。
3.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 位。明知他人生产、销售假药,而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以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共犯论处:(1)提供.资金、贷款、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的;
(2)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设备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的;(3)提供生产技术,或 者提供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4)提供广告等 宣传的。医疗机构明知是假药而使用或者销
售,以销售假药罪追究刑事责任。
4.犯罪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行为人 明知自己生产、销售的是假药,会破坏国豪药品 监管秩序,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二)处罚
犯本罪的,根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 第141条的规定处罚。实施生产、销售假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犯罪的,依 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 件发生时期,生产、销售用于应对突发事件药品 的假药的,依法从重处罚。刑法第149条第2 款规定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 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 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概念与特征 本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 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本罪客体是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秩序和 人的健康权利。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三种行为:一是在 生产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二 是在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 料;三是明知是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食品而销售。概括起来说,行为人生产、销售了 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1)食品 中必须掺入了非食品原料,掺入食品原料的不 成立本罪。(2)掺入的非食品原料必须对人体 有毒或者有害。有毒、有害的共同点是可能造 成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使 用盐酸克仑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 使用的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供人 食用的动物,或者销售明知是使用该类药品或 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的供人食用的动物 的,以未罪论处。明知是使用盐酸克仑特罗等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或者含 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的供人食用的动物,而 提供屠宰等加工服务,或者销售其制品的,成立 本罪。
位。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成立 本罪。本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
本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有相似之处。一般 来说,前者表现为生产、销售了掺入有毒、有害 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后者表现为在食品、河 流、水井乃至公众场所等地投放毒害性、放射性 等危险物质;前者是在客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实施其行为,后者—般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关 系;本罪的自然人主体必须已满16周岁,单位 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后者的自然人主体只需已 满14周岁,单位不能成为其主体。但是,不排 除二者会发生竞合关系。(二)处罚
根据刑法第144条和第150条的规定,犯 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 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 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 第141条的规定处罚,即处10年以上有期徒 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 产。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
上述规定处罚。第二节普通罪名
一、生产、销售劣药罪
本罪是指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 严重危害的行为。根据《药品管理法》第49条 的规定,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的,为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 处:(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3)超过有效 期的;(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 批准的;(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 味剂及辅料的;(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 的。生产、销售的劣药被使用后,造成轻伤以上 伤害,或者轻度残疾、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 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严重功能障碍,或 者有其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情形的,应当认定 为“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犯本罪的,根 据刑法第142条和第150条的规定处罚。
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本罪是指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 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 食源性疾病的行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是指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安全标准的食 品,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不成立本罪。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鉴定,食 品中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 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有害细菌或者其他污染 物的,应认定为“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 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犯本罪的,根据刑法 第143条与第150条的规定处罚。
三、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
本罪是指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 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 准、片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足以 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犯本罪的,根据刑法第 145条和第150条的规定处罚。
四、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本罪是指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 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 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本罪的,根据刑法第146条与第150条的规 定处罚。【本章主要法律规定】 刑法第140〜150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 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抑斧蛱正案(八)》、对生产、#售假药罪作了重大修改,取消了“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丫每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