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阶段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
现阶段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审计跟着政府资金走,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审计发现,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不按照规定实行招投标。一是建设单位将项目工程中部分项目甩项,采取议标,发包给指定施工单位,规避招标;二是设计、监理不进行招投标,由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直接指定; 三是非法围标。
2、工程项目分(转)包,无资质单位和个人承接工程。如某服务中心楼、校舍加固工程等施工单位将工程分包给多家施工单位和个人,分包单位基本无施工资质,部分包工头因自身无能力又分包给其他无资质工程队或个人,层层分包,层层抽取费用,增加投资又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二)合同签订不规范,不完整。
1、水电安装、装饰、零星附属工程未签定合同,有的在实质性内容改变时也不按规定重新签合同。
2、合同条款签订有明显将风险转嫁给建设单位的现象,如:工程实行清单计价招标的,但在合同条款签订时,又表明材料价差按照同期简讯价结算,同时合同又注明工程变更、设计变更、经济签证、政策性调整等按实结算,违反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
(三)工程项目概、预算管理不严。
1、概算编审不严,多处超概算支出和投资。一是概算漏列建设期项目;二是管理费用控制不力,建设单位管理费用超概算大;
2、工程没有经过批准擅自变更,增加规模。
3、变相搭车,增加项目,超预算。如:购置办公用具等。
(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监理履职不到位,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
如某服务中心楼,设计考虑不周,出现土建工程完工后,重新设计和施工、“建了拆,拆了建”现象,造成工程资金的浪费。
2、施工签证把关不严,部分签证随意性较大。
3、材料和设备价格未充分市场调查,购进成本偏高,造成浪费。
4、工程验收不及时,工程资料收集不全,工程竣工后没有绘制竣工图。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项目建设单位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法。细化招投标、评标、定标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真正做到对所有投标单位都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严格管理程序,防止管理失控,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在工程招标过程中优先选择业绩好、信用好、技术高的施工单位,严禁违法转包分包、挂靠等发生。依法签定和执行合同、保持批准概、预算的严肃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理、中标公司、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切实履行职责,保证工程质量。
2、建设单位要做好材料询价的市场调查工作,参照省、市建设标准定额站发布的信息内容把关;要细化合同内容,通过合同约束各类经济签证的执行标准。严格把好变更签证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按图施工,对需要变更部分,在征求原勘察、设计等部门意见后,按程序规定,办理变更签证手续后再进行施工。同时对设计单位实行招标制和责任追求制,避免粗劣设计因素造成 损失浪费。加强工程签证管理,防止高估冒算。对擅自变更没有批准的,根据规定,对超标准变更部分不予列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施工单位要做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工程竣工后应据实绘制竣工图,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收集保存好涉及工程的有关经济技术资料,健全工程技术档案,以利工程质量的检测和工程价款的结算。
4、政府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领导,项目建设、管理、监督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奖惩措施,把政府项目建设落实到实处。
现阶段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
(二)近几年,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一些现象值得重视:
一是工程项目不严格进行招投标或规避招标,招投标文件及清单存在错误,审计时难以纠正。
二是项目招商或工程项目合同不规范。有的条款不完整、不明确,有的用词不严谨,前后矛盾或模棱两可,有的与招标文件不一致,有的违反有关法规的规定等,导致审计时很难界定。
三是建设项目未向主管部门报建。
四是建设单位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现象,有的不按批准计划和程序实施、未建立相应的工程管理制度,造成原始计量失真,难以控制工程造价,导致虚报结算或超计划投资。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在项目工程竣工决(结)算审计基础上,建议审计跟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参与招投标程序,共同把好合同关
审计提前介入项目工程招投标程序很有必要,在招投标环节中审计应参与监督,认真审查招投标文件及清单,协助相关单位共同审查重大项目合同与投标书、招标文件的一致性,并着重对合同专业条款中合同价款及调整、工程量确认、工程变更、竣工结算及补充条款的具体约定等进行审计,以避免将来产生争议,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
二、督促建设单位有计划按程序实施、加强工程管理、严把工程结算关
工程项目的建设审批程序多,建设周期长,且具专业性和个体性,同时涉及多个管理和项目实施单位,因此建设项目程序和管理尤为重要,直接影响项目实施 的合规性及工程造价。因此审计应与财政、发改、建设等部门共同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计划和规定程序实施,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现场验收签证等制度,明确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责任。建设单位还应在送审前组织施工、监理等有关人员对工程结算进行认真审核把关,并对所有工程项目资料归档管理,为开展工程造价审计奠定良好的资料基础。
三、整合审计力量,实施跟踪审计
针对重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整合审计力量,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扩大监管范围,既监督建设程序和工程实体,又监管建设资金,促进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和投资效益的全面提高。项目跟踪审计,时间长、专业性高,面对目前审计缺乏专业人员的现状,需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审计力量。一是增编招考造价专业审计人员,建立一支稳定的投资审计队伍;二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分项目跟踪实施;三是临时聘用富有经验的不同行业专家联合审计;四是内挖潜力,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适应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发展的需要。
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三)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体系主要由各级财政部门、建设单位(项目)、社会中介机构和国家审计机关四个方面构成。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为提高政府投资绩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问题:
主要表现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是自我审计,当出现利益交叉和产生利益冲突时,审计的独立性可能会受到影响;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对象和主体多元,多元审计之间协调性、配套性不够;审计过程中间严,两头松,不重视建设项目预期绩效的评价与考核;审计后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项措施,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制度。
1.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建立客观的审计监督和评价体系
首先,应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投资的审查监督作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决策应报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及其财经委员会审查同意。其次,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用法管权、法管人、法管事,尽快构筑起政府投资项目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再次,是建立健全的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决策职能部门应制订和发布《重大项目决策与审计公众参与办法》,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将公众有序地引入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中。最后,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评估决策,除决策、3 国资管理、监察等部门监督外,还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众代表进行民主监督,重大投资项目的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全社会公示。
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
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对象的分类审计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对象可分为三类:一是参与项目的协调和管理、对项目建设进行协调管理的部门,如财政、国土、建设部门等;二是组织项目建设、直接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的项目建设单位或法人;三是参与项目建设的部门,如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时,应当对同一项目多个审计对象同时下达审计通知书,注意审计各个相关单位的项目决策、实施、资金使用情况,对违纪违规问题都要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主体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要完善现行的审计监督协调程序,各审计主体依据职能分工,进行审计合作,注意审计信息的共享;同时要通过投资体制改革,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投资实施责任制改变政府投资实施环节中委托代理关系复杂的状况,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制度。
3.重视政府投资项目的“后审计”工作
“后审计”是指在项目完工交付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对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和项目使用这三个阶段的工作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它对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清责任、改进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后审计”,作为一种外部约束力量,职责是在“事后”监督受托人是否恰当地履行了受托责任,维护人民群众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经验表明,政府投资项目的固有特性决定了“后审计”是更为重要的监管阶段。特别是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建立并有效运转以前,做好项目的后审计工作更是强化投资项目监管的关键。必须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明文规定所有的政府投资项目都要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项目后审计,建立严格的后审计制度;同时,建立明确的后审计量化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满足项目后审计工作的需要。
4.建立和施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制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规则和程序。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应经过中介机构的评估,实行专家评议、民众参与和社会公示等,将政府投资的决策过程置于市场、社会及群众的监督之下,逐步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次要充分发挥审计在政府投资决策中的功能:监督投资决策过程,监督建设项目的概算审核工作和项目资金计划,尽量避免或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同时,要监督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和制度的落实。包括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程序和方法以及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等的落实情况。审计部门要能够全面、客观、及时地为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制度提供信息和责任认定归属方面的服务。最后,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投资造成重大损失的,严格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政府项目投资中的问题及建议 项目审计凸现七大问题
(四)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各地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我们通过对一些政府投资的项目审计发现,在工程热火朝天的背后,部分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决策、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项目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前期工作缺乏深度。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从建设项目酝酿决定到开工建设以前进行的各项工作,是建设程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二、项目组织管理薄弱。
三、项目招投标不规范。从调查的情况看,部分项目存在不公开招标或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现象。
四、工程监理履行职责不到位。部分建设项目应实行工程监理却没有实行;有的尽管实行了工程监理,但在工程监理机构的确定上,却并没有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有的实行同体监理,即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是隶属关系,出现“儿子”监理“老子”的怪现象;有的监理不负责任,默认施工单位随意变更工程。
五、竣工结算高估冒算现象严重。部分施工企业受利益的驱动,抱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故意抬高工程造价,存有“审漏就赚”、“审出就减”的想法,从而使工程造价不切实际。
六、工程概算先天不足,超投资现象突出。
七、投资体制改革不彻底。
投资管理亟待改进
要解决好政府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应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及投资管理、投资控制办法进行改革。笔者建议:
1.改革政府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模式。逐步限制政府投资项目临时组建工程管理机构管理项目的作法,改为委托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负责项目的运作。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对工程前期工作、设计委托、施工及监理单位的确定、工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负责,政府职能重点放在项目决策、资金运筹和监督管理方面。
2.建立和完善政府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制度:
一是招标投标制度。招标投标的目的,不仅仅是优选好的承包商,也是为了保证政府的廉洁。依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不仅施工要招标,勘察设计、监理和设备采购都应招标。在招投标工作中要严格实施“阳光工程”,避免“暗箱操作”。二是投资控制和审计监督制度。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项目建设必须做到: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使用,杜绝随意变更项目增加投资,维护计划管理的权威性。国家审计机关要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力度,及时制止超计划、超规模的建设项目,不要等“木已成舟”后再去查纠此类问题。
三是监督制度。政府工程投资额巨大,必须建立监督制衡机制,纪检、监察、计划、财政、建设、审计和工程项目的使用部门,都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运作过程的监督。
四是工程监理制度。凡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的监理机构,必须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建设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工程监理机构的监督检查,严把监理资质关,实行 6 监理人员持证上岗,促使监理机构有效履行职责。对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的,要实施责任追究,并实行不信任制度。
五是变更签证会审制度。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签证,按投资额确定项目变更审批额度,对超过额度部分,要经党政联席会议或党组集体讨论审查确认,必要的签证须经甲方、监理、设计、审计四位一体共同确认方可纳入决算,以防止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通过变更签证来增加投资情况的发生。确需进行的设计修改,引起工程量变化需要增加投资的,应当按程序报批。
3.完善政府建设项目投资财务管理。将现行政府投资工程财政拨款方式由财政拨款给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再由建设单位拨给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方式,改为由财政部门根据建设单位签证,按进度将工程款直接拨付给施工和监理单位。这种支付方式有利于减少各个项目的资金积压,盘活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益。
第二篇: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是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理论的重要实践内容之一,跟踪审计充分地发挥了审计预警、揭露、抵御功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多年政府投资审计和近几年开展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实践经验总结,从跟踪审计概念和重要现实意义入手,综合分析目前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审计定位不清、介入时点模糊、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监督和参与建设各方责任难以划分等主要问题,探求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推动跟踪审计的发展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监督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是国家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国家资金正常、合规、高效使用最有效的检查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政府的服务职能体现的更加明显和重要。公共工程逐步成为政府投资的核心工程,政府投资规模不断地扩大,建筑领域的腐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纳税人对政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力度和深度显得特别重要。
随着政府投资审计的不断向前发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开展的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不断深入发展的具体实践体现。跟踪审计改变了以往采用的事后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的方式,从事前审计开始介入,更加重视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审计。实践证明,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为政府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节约政府资金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建设资金运用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能促进建设项目规范管理,有效遏制投资与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防止经济犯罪等方面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由于审计机关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践时间不长,相应的法律、法规等配套建设尚未跟上,不能满足审计形势发展的需求。目前,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持。处在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边发展、边完善的过程之中,全国各地有着不同认识和做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解决。
一、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一)跟踪审计的概念
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对跟踪审计有着不同的认识,跟踪审计的概念也有多种表述。我们认为,审计机关开展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可以表述为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按照规定程序,对包括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等投资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连续、全面、系统地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工作,通过发现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有关部门纠正偏差,以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与控制。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体现五个方面相结合的特点:一是审计监督与过程服务相结合。在审计监督中体现审计服务,在事前事中提供咨询意见,供决策管理参考,在工作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作用。二是审计依据合法与合理相结合。审计依据既要符合一定的程序,进行集体决策,还要做到客观合理适当,坚持程序到位与其合理性并重。三是依法审计与防范风险相结合。在工作中做到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找准跟踪审计关键环节和控制点,视问题的重要程度采用全面或抽样审计方式,注重识别和审计风险防范。四是资料审计与现场勘察相结合。工作中在对相关资料审计的同时,加大对隐蔽工程等的现场审计监督深度力度,严防偷工减料和高估冒算。五是真实合法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在做好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同时,着重抓住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和投资效果四个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跟踪审计的现实意义
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很好地体现了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理论,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是充分发挥审计 “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充分地体现了审计预警、揭露、抵御功能。审计人员进驻施工现场跟踪审计,能随时掌握建设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抵制各种风险的发生和扩大。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随时纠正,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意见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纠正工作中的偏差错误,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定期汇总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形成专题信息,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服务。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把审计服务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更好地体现国家审计责任、公正的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完善监督体制,增强决策透明度,防止滋生腐败行为。跟踪审计形成工程投资、管理、监督等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体制。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大多已难以改变和挽回,而实行跟踪审计,审计机关从投资决策开始就参与到对建设项目的监督之中,随时就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及时揭露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舞弊、违纪、违规行为,制止不正之风,促进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相互配合,正确运用权力,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提高建设工程实施的透明度和公信度,遵循国家有关规定,防范产生错误和腐败行为。
2、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对建设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审计机关及时参加项目建设的每个主要阶段和关键环节,能清晰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并能从整个法律法规体系出发做出恰当的判断,避免理解和执行的偏差。
3、规范建设项目管理。通过跟踪审计,对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各个系统进行监督,将审计监督贯穿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之中,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招投标、合同管理、承发包、现场管理、投资控制等建设环节中常见的或苗头性的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内控管理,强化责任意识,有效遏止对建设项目实施中的一些瞎指挥、乱签证、随意变更等现象,促进建设单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运作,科学管理。
4、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绩效。跟踪审计贯穿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人员深入到项目建设现场,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强化建设项目参与各方在其履行各自职能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及时梳理建设项目进行中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各方在建设项目实施中处理有关问题的依据和规范,从而最大程度的引导和规范各方的行为,防微杜渐,整体上提高建设投资绩效。
5、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近年来,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重点工程、重大民生项目已成为领导关心、百姓关注的热点。跟踪审计通过对建设项目立项、论证过程的事前监督,阻止不合理投资项目的立项,提供关于投资项目效益的重要信息,促使政府在投资活动中慎重行事,经济有效地使用国家建设资金。
二、跟踪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跟踪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监督模式,现阶段缺乏关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审计依据不足,缺乏衡量标准,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上,实施标准不一,弹性过大、没有一个统一的做法。跟踪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都缺乏具体的规范,导致跟踪审计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受到挑战,审计部门有时处于被动的局面,不能确保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工作定位不清、内容难以合理界定
审计机关处于双重领导体制下,各地政府对跟踪审计的定位和期待有所不同,导致各审计机关的工作定位、工作内容差别很大。立足于监督为主还是以服务为主,这是导致不一致的主
要原因之一。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审计存在过分依赖心理,经常利用眼前的“审计资源”为他们解决本该应由其自身解决的问题,凡事要取得审计认可,把审计当作“保险箱”。有时,审计人员也有意无意地充当了他们的参谋和助手。又因为事实上监督和管理难以明显区分和把握,监督权容易演化为行政管理权,造成审计缺位和越位,给审计工作埋下风险隐患。
另一方面,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出台关于跟踪审计的具体规定,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收费标准等方面也无明确规定。因此,审计机关利用社会审计资源进行跟踪审计,合同签订时,经常是只注重收费项目的谈判,而相应的工作内容和缺陷责任认定及处理难以进行明确规定,如具体内容、协审工作质量等。造成协审单位提供的服务内容不符合要求时,却又找不到相应的合同依据,审计机关对协审单位的工作质量难以进行合理约束。
(三)审计介入时间点模糊、深度难以把握
跟踪审计针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究竟是从项目决策阶段介入,还是从招投标、施工阶段介入,各地做法不同。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都是采用竣工决算审计的方式,对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审计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跟踪审计大多未涉及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和概算审计,项目前期审计基本上是一个盲区。目前的做法大多集中在施工阶段介入,就建设单位而言,也认为审计的主要成果体现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上。实践表明,在施工阶段介入,仍然有很多缺陷不能得到弥补。按照法律规定施工合同应是对招标文件进行实质性的响应。忽视招投标阶段的审计,施工合同和建设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将得不到解决。不进行设计概算的审计,同样会带来许多问题,由于概算文件是政府对项目进行总投资控制和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一份完整准确的概算文件应对后期的项目投资起到最高限额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概算不完善,或是因设计深度不够而编不准;或是编制概算单位责任心不强、计算不准确;或是未考虑市场的材料价格变化没有进行主材调差等原因,只能在期间不断地调整,结果变成概算随着项目进展跑的尴尬局面。实际是本末倒置,甚至造成投资失控的严重后果。
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的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意见建议,容易导致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四)审计监督和参与项目建设各方的责任关系不易划分
跟踪审计对投资项目参与各方的监督是基于各被审计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和具有自身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的。但现实中,审计监督与各方管理的责任关系却难以划分。跟踪审计要深入到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责任不清将会使以后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难度加大。项目建设中涉及的主要单位是:建设单位、代建、监理、施工、质量监督部门等。就监理单位的职责而言,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即对投资、质量、进度的控制,对合同、信息的管理以及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从监理的职责来说,涵盖了所有的项目建设目标,但由于目前的建设管理体制问题,也由于监理市场的恶性竞争、优秀人才的流失,监理并未尽到相应的责任。代建是近几年来的新生事物,代替业主行使项目管理职能,对于工程质量和投资的把握、控制,代建也有自身的责任,既然都有责任,其中相互交叉和重叠的部分就不易于分清。建设项目参与管理的单位多却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审计监督到最后被推到了一个重要的把关人位置上,而且,很多党政主要领导也把审计机关当成最后的把关人,造成审计责任、风险加大。
(五)审计人员短缺、结构单
一、知识面窄
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跟踪审计活动贯穿项目建设整个过程,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并能综合运用工程、财务、经济、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审计质量水平与审计人员的知识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审计
机关中能够胜任这方面工作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跟踪审计的发展。
三、解决的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
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跟踪审计需要制定一整套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运行,使跟踪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定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准则、跟踪审计指南,明确跟踪审计定位、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方法等,解决在涉及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职能交叉和审计执法主体对社会中介机构有效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健全防范审计风险制度体系建设。
(二)准确把握审计介入时间、合理定位和工作深度
资料表明:工程前期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是20%-75%,工程施工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25%。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目前受审计能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建设项目前期阶段跟踪审计只能从投资决策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论证和评价,或者从基础数据入手,评价数据的采集工作是否真实、数据来源是否可靠,计算是否准确。我们认为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选优、从价值工程的角度来评判设计方案的优劣,由专业的规划局和审图机构完成;跟踪审计选择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概算审计作为跟踪初始切入点比较符合实际。准确、合理的概算对建设项目总造价起到统领作用,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实施,易于控制建设项目总投资。当然,不同建设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项目的规模、重要程度、审计人员情况、审计的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找准适当的时点介入。如果是国家某一阶段具有重大意义和对社会有深远影响的项目,也可以从决策阶段、设计方案阶段就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
跟踪审计始终要把握好审计合理定位,审计不能介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始终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保持审计依法独立监督职能。在审计与监理的职能划分上,应当从本质上界定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真正明确各自职能与设置的目的。应该说,监理与跟踪审计一定程度存在职责上的重复,但跟踪审计应重点对于工程量和造价予以控制,监理则应把工程质量作为控制重点,监理和跟踪审计的结果可以相互参照,实现资源共享。
对于质量方面的审计,从检查制度建立和运行情况入手较好。通过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内控制度进行检查,熟悉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流程,检查总监的到位和履职情况,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涉及定价,而是咨询服务建议。
(三)把握跟踪审计内容和关键环节
由于跟踪审计任务重,历时长,一定要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找准审计的重要内容、关键环节。一般是建设项目的概算、招投标文件、合同、进度款支付、材料和设备的采购、隐蔽工程、重大设计变更等方面。
1、招标、投标和合同审计。重点进行招标文件和合同的审查,重视对一些关键性内容的把握,特别是一些重要条款是否严密、有无缺陷。如工程质量标准、奖惩措施、价款支付、工期是否合理、合同主要条款、有无对潜在投标人的不合理限制条件、合同文件组成及解释顺序等是否合法合规,全面准确表述招标项目招标人的实质性需求。合同有无违背招标文件精神,质量、工期、进度、奖罚条例等方面条款是否明确,防止工程施工过程中和竣工结算中扯皮现象的发生。
2、施工过程中监控。审计人员重点关注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现场签证的合理性、真实性情况,防止虚报、虚增工程量。工程变更是施工单位在工程谋取暴利的主要手段,投标人为争得项目,投标时故意压低报价,中标签订合同后,就想方设法去变更设计图纸、增加现场签证,审计人员应对其必要性、真实性及变更价格进行重点审计,并明确在变更前报审计部门备案。审计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密切关注隐蔽工程的施工,参与重要隐蔽工程的验
收,掌握真实情况,防止弄虚作假导致工程造价的失真。
3、进度款支付和工程价款结算审计。两者是控制建设项目造价的重要环节。工程价款结算直接与项目总造价相关。必须根据合同和招标文件的规定,对工程量计算、材料价差调整、套用定额的准确性、措施费用是否合理进行详细审计。
4、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是反映项目最终投资的文件,是投资控制的最后关口,涉及项目从筹划开始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费用。确定每一笔费用是否按规定列入,计算是否准确,有无多算、漏算。最后,工程要有竣工图、工程造价指标及与分析材料。考察和评价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项目的竣工决算进行分析,可以回顾和总结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前期工作、实施情况及营运情况与项目最初的筹划情况进行对比,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进行原因分析,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四)正确处理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关系
审计机关应当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变“亡羊补牢”为“防患未然”,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履行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同时,实现“审”与“被审”各方互动,加强建设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充分交流和有效沟通。审计人员自身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工作经验、职业判断和表达能力、谈话技巧在跟踪审计中尤为重要。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要讲究语言艺术,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实现对被审计单位审、帮、促方面相结合,使被审计单位主动配合支持审计,积极采纳审计意见建议,及时纠正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审计部门与监理、代建等单位做到资源共享;与其他建设项目监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五)采取多种途径,充实审计力量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而跟踪审计人才短缺,审计人员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已经给跟踪审计工作发展提高带来严重影响。审计机关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一是外部引进人才,引进所亟须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内部培养人才,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的需要;三是建立外部人才网络,与社会中介、咨询机构中的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他们参与跟踪审计工作;四是公开招标,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社会中介机构作为协审单位,协助审计机关实施跟踪审计。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解决了事后审计的弱效性问题,强调事先预防和控制,体现监督、控制、鉴证和评价多项职能。它在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由审计发展水平以及审计环境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充分结合当地政府投资项目和审计力量的实际,确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渐进式地组织实施。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知难而上,克服跟踪审计任务重、难度大、基础薄弱的困难和受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因素影响的矛盾,对跟踪审计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经验,开拓创新,逐步塑造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第三篇:基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基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近两年来,笔者通过参加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查明了基层在投资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减少了投资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了建设资金安全运行,审计结果和建议得到了当地政府很好的采纳。但是审计也发现由于项目建设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建设项目领域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违纪违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建设项目招投标不规范。1.应该竞争招标的,而采取邀请招标;2.政府采购应该竞价的,却采取谈判形式;3.主体工程招标,而符合招标条件的附属工程不招标;4.个别部门或建设单位以某种借口规避招标;5.陪标,围标;6.标的泄密,有些工程在未开标前,行业间已经知道是那家公司中标;7.挂靠有资质企业名义投标。8.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不招标情况呈普遍现象;9.有的项目中标后,施工单位转手将部分工程转包,甚至多层转包,施工单位会计资料几乎没有,不能提供相关的合规票据及相关资料。既容易造成税收流失,也不利于廉政建设。
(二)工程造价控制不力,存在“高估冒算”现象。一些项目标的或预算编制粗糙,相关单位对其审查不够严谨,重大偏差未及时发现并纠正,导致标的预算少数分项计价偏高。一年来,先后参与完成11个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审计项目投资完成额3亿多元,通过审计,核减工程投
资额两千多万元。某些工程投资项目审减率超过35%。如:某场地平整工程建设单位未经市场调查土石方爆破费定价高于市场2元/立方,单项审减108万元。
(三)工程变更情况较普遍。审计发现,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情况,比较普遍地存在,个别工程项目变更过大,有“低价中标,高价结算”之嫌,在一定的程度上极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和工程质量问题。如:某教学楼工程,该工程中标价款为180余万元,但工程变更后送审价为390余万元,变更增加工程价款幅度达216%。
(四)设计及施工管理上存在缺陷。一是项目设计文件存在较大失误。如:某隧道工程依据设计的施工图纸,初始设计为隧道除险加固38米,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第一次更改为123米,随后仅过半年又重新设计,增高为368米,比初始设计增加了330米,工程造价也由原来预算300万元,到决算近900万元。二是招标人组织标前踏勘现场的相关记录和程序不到位,致使工程结算过程中招标人不能提供是否组织踏勘现场的相关证明资料。三是工程变更申报单业主单位未签署意见或没有后续意见,致使结算过程中推诿扯皮,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发生的工作内容和工程量。
(五)建设项目相关单位不能充分履行职责。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由于所有者(政府)与使用者或管理者的责任与利益分离,有的单位受自身小团体利益驱动,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各负其责”又“不知谁最后负责”,政企职责混乱、交叉,业主众多且分散。
政府投资建设资金的支付单位,在资金拨付时间、环节上存在诸如账目不详细、多项目捆绑批复申报等问题。部分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在相关报批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就提前开工建设,导致相关的法律制度成了一纸空文。监理等技术人员未能严格执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相关合同的规定,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在涉及工程量的签证过程中没有按照监理合同等相关规定对承建方负责,工程量的签证存在随意性。
(六)建设项目超计划投资。
建设项目超计划投资问题,除个别项目系工程立项审批原因外,很多因素与建设单位变更工程设计建设方案、扩大建设规模有关。某大楼改扩建工程,原项目计划为300万元,由于工程变更,装修档次提高等原因,工程竣工以后造价为1200多万,超计划率达400%。
二、对策及建议
针对目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一)以工程程序控制和质量管理为核心,强化工程建前、建中、建后三个阶段的监控。在工程建设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履行报批手续,不得化整为零、越权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和设计文件,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内容,达到必要的深度和质量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制度,严格现场签证,对施工过程中必需的设计变更和技术变更,其签证应由
设计、监理、建设单位代表现场会签,规避重复签证和乱签证;在工程竣工以后,要充分发挥评估机构和监理机构的作用,严格把好工程质量的竣工验收关。
(二)以公正透明为原则,确保招投标范围、方式、程序等方面符合规定。一是科学界定和严格落实招投标的范围。政府投资项目,除特殊性质的事项以外,都应公开招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工程设计、咨询、施工、监理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政府采购,一律实行招标。二是严格选择招标方式。邀请招标、公开招标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三是规范招投标程序。要严格落实《招标投标法》及有关规定,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严禁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对弄虚作假、规避招标、拒绝招标等行为严加查处。
(三)以资金流向为主线,规范资金用前、用中、用后三个环节的监管。在项目资金拨付使用前,严把项目的概预算审核,认真落实“财政基本建设预算编制制度”、“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制度”,使有限的财政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规范资金拨付管理,严格按财政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建设单位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财政等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专项监督检查;工程竣工后,要加大审计力度,严格财务决算审查,审减不合理开支,对审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予以披露并从严处理。
(四)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强对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控制。要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投资、建设、营运管理“三分离”的项目管理体制和问责机制,严格各环节、各部门的职责,建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平台,确保工程建设和管理阳光操作,规范有序。
第四篇: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突出重点 注重结合 全力服务“和谐××”建设进程
××县审计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政府投资审计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县审计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探索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新思路、新方法作为促进自身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的效能意识和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实现了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项目范围的不断扩大,并凭借由工作带来的巨大审计效能,掌握了全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主动权,成为全县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必经关口。近两年来,审计投资项目
个,报审金额
万元,审定金额
万元,审减投资额
万元,最高项目审减率37.7%。通过审计使建设单位无计划、超计划建设、资金使用不合理及高估冒算等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深入揭露政府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行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管齐下,推进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化。
一是加强政府投资审计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扩大政府投资审计的影响力;宣传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查出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果,让社会各界看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节约建设资金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让政府投资建设单位积极主动的接受审计。
23456
第五篇:县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
县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
雷明俊(湖北省崇阳县审计局)
当前,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政府投资审计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加强政府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制度和机制尤其重要。因此,审计机关紧紧围绕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审计,通过采取构建预防、控制、监管投资审计廉政风险体系,有效防范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为政府加强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发挥重要作用,为县城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近5年来,笔者共参与政府投资审计项目78个,审减工程造价6000余万元,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以及促进党员干部廉政建设发挥了极大作用。
笔者结合多年的审计实践,现就县级政府投资审计项目招投标、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投资效益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意见,因笔者水平有限,所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全面,所提出的对策意见很肤浅。
一、政府投资的基本情况
(一)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涉及的内容。
1.保障性安居、城市基础实施建设工程。主要是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道路、城市排污、排水工程、城市绿化、其他零星建设等城市基础实施建设工程。
2.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通村公路、自来水厂改造、工农业安全生产建设工程。
3.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工程。涉及高中、初中、小学校舍改造,文化站改造、计生站改造工程;县直医院建设、乡镇卫生院建设、村级卫生所改造工程。
4.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是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农村沼气和养殖建设、动物防疫项目建设、林业生态林建设工程。
(二)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
1.中央、省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和新增配套资金。
2.县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和新增配套资金。
3.金融机构贷款。
4.单位自有资金和其他借入资金。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主要部门机关。
1.县政府成立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包括县融资平台)主要负责资金和工程施工管理。
2.县财政局主要负责资金拨付和使用管理。
3.项目建设单位主要负责资金和工程施工管理。
4.县纪委监察局、县人民检察院、县公政处主要负责工程招投标、质量和廉政建设的监督管理,县审计局主要负责工程造价和资金的安全使用、效益等方面监督管理。
(四)参与建设工程项目涉及的主要人员和方式。
1.由县政府成立的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的工程项目,建设工程参与管理的主要人员为二名以上副县级领导,部门机关负责人,涉及建设用地的乡镇负责人。级别最高的县领导担任政委,次之分别担任指挥长、副指挥长,负责工程管理和施工。聘请的监理机构负责工程质量管理,中标单位负责工程施工和工程质量。
2.重大中央资金工程项目,由一名副县级领导主抓,县政府发文由主管局成立法人项目部具体抓。聘请的监理机构负责工程质量管理,中标单位负责工程施工和工程质量。
3.其他上级资金工程项目,由一名副县级领导联糸抓,工程项目单位自己成立临时机构,负责工程管理和施工,聘请的监理机构负责工程质量管理,中标单位负责工程施工和工程质量。
4.由项目建设单位自己负责的一般工程项目,项目单位确定一至二名班子人员负责,再从各内设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工程项目部,负责工程管理和施工,聘请的监理机构负责工程质量管理,中标单位负责工程施工和工程质量。
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单价和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工程预(概)算不实,导致工程成本虚增。施工单位弄虚作假,多报工程量、高套定额、高估冒算等加大工程成本。本地有的材料市场价格比较便宜,却在合同中约定以定额来核算材料价格,使材料成本大幅度增加。
2.有的建设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不严。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预算员违规行为没有作出相应的处罚,导致高估冒算之风屡屡出现。
3.有的工程合同内容概念模糊,价款松动口径大。合同条款不完整、不严谨,缺乏对违规行为处罚的内容;有对违规行为处罚内容的,却没有处理处罚到位,使合同履责不到位。
4.有的工程项目实行监理制度不完善。现场监理管理人员监管不力,出现工程签证不实,事后补合同、补协议、补签证,或补虚假签证的现象不时发生,对监理人员违法乱纪的没有作出相应处理处罚。
(二)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1.不招标或者改变招投标方式。《中华人同共和国招投标法》第十条规定“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形式;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资金”。很多招标单位以抢进度、降低费用为由,往往把应公开招标的项目改为邀请招标,其目的除了简化一些招标程序外,主要是为了自主选择投标人,以便从招投标活动和工程建设中为自己和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2.支解项目招标或者规避招投标而滋生“增加工程”。为了逃避检查监督,有的招标单位采取少报多建的方式,只将建设工程中的一部分进行招标,其他部分不通过招标而直接指定施工单位,自行确定发包价格。为了回避公开招标,有的单位将一个规模不大、技术并不复杂的工程支解为若干个体分别招标,再以工程投资额度小为由,将公开招标改为邀请招标,简化了招投标程序。因而出现了合同外造价与合同内造价差不多,这就滋生了“增加工程”的怪事。
3.在“拦标价”上作文章,营私舞弊。过去的招投标活动,在招标文件中设有标底,评标时将标底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其前提是必须做到标底准确和严格保密。但标底的准确性和保密性在招投标活动监管中一直是个薄弱坏节。所以现在改为“拦标价”,一般情况下,这一作法相对公平。但是,有的招标人利用“拦标价”的设置,与投标单位相互串通,故意虚增“拦标价”,人为抬高中标价;有的招标人不按图纸打预算,导致“拦标价”不准,影响了工程造价。还有的建设单位在乙方中标后,又强制乙方在标底上让利8%~30%,结果发生结算纠纷,导致工程造价审计监督难度加大。
4.招投标市场监督管理难度大。招投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己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招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目前,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管理仍处于建立和完善阶段,由于招投标管理涉及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水利、交通、国土资源、信息产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职能部门,分属不同行业的招投标机构缺乏有效的统一监管。特别是
有的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己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招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因而发生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着“围标”、“窜标”的违法乱纪行为。但因取证难度大,监督管理很难以到位。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监管不力。有的领导担任指挥部指挥长没有文件规定,只是党政“一把手”口头指定由某县级领导挂帅。有的指挥部人员乱调,但“走读”的多,更换频繁,各行其事,办事不力。
2.动辄行政命令。有的领导将审计局看成“万能钥匙”,要审计局做预算,制标书,确定单价。不愿意出钱请中介机构办理这些事,还美其名曰“省了钱”。工程竣工后,又要审计局在三、五日内审定工程造价,说是要把账结好,完全不讲审计时间和工作难度。
3.经费开支混乱。领取补助的人员乱,有的人在多个指挥部领取补助;补助标准乱,各个指挥部补助标准不一,没有一个统一文件规定标准,有关职能部门难以监督管理。
4.人为调整工程进度。有的工程按设计规定工期一、二年,但有的领导不讲科学,不按程序办事,硬性规定该项工程在半年、一年内竣工。其后果是:为了赶进度,导致有的工程出现凹陷、裂缝和漏水等质量方面的问题,乙方认为是甲方不按科学规定办事所致,让它成了一笔糊涂官司;为了赶进度,有的工程完工后资金缺口很大,只好“统筹兼顾”几个项目按比例支付工程款,欠款以后再说,结果讨账人要求支付利息,造成政府支出增加。
(四)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投资超概算、概算编报不严谨。部分项目未按规定设计,规划设计随意性大,投资额度决策不合理,不按实际财力开展工程项目建设,工程式竣工后,资金缺口拉大,导致甲乙双方因欠款问题对簿公堂的纠纷时有发生。
2.投资决策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投资决策程序不合法、不合规,或者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项目前期论证工作不充分,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决策不科学、不民主,搞虚假论证;重大项目决策缺乏透明化、民主化、社会化,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达不到要求。
3.工程设计单位资质审查不严。设计单位的资质、级别不够,设计方案不够规范,设计质量难以保证,有重复建设现象。
4.建设项目管理不严格,效益差。工程项目管理差,甚至盲目追求高标准,大量兴建“拍脑袋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导致投资效益差。特别是强化设计、监理责任和招投标管理的刚性约束不够。
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建议
(一)加强对各工程项目的宏观管理。
1.强化工程合同管理。订立的施工合同,不得背离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投标文件约定的施工内容和结算价格。合同订立后,甲乙双方必须严格履行、严格遵守。
2.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要成立总指挥部,对各指挥部实行总管理。各指挥部政委、指挥长应由组织部发文确定,不能口头指定。要制定管理费用的使用办法,做到从严控制,结余有奖。
3.强化工程建设专账、台档有序管理。各工程建设指挥部、各工程项目部法人要按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资金管理专账,实行专人管理,同时对所有资料按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台档,做到有人常抓,做到有序管理。
4.强化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按设计规定工期科学施工,按程序办事,不得为了所谓的“面子”和“政绩”硬性规定该项工程在半年、一年内竣工;不要为了赶进度,导致工程出现凹陷、裂缝和漏水等质量方面的问题;不要为了赶进度,导致工程完工后资金缺口拉大,不得不“统筹兼顾”几个项目按比例支付工程款,而造成政府利息支出增加。
(二)强化工程招投标监管力度。
1.加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招投标和发包阶段,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向外界发布工程招标、承包信息,中标和承揽单位应当予以公示,增加透明度。对没有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应责成当事人书面说明。违反法律法规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建设工程招投标机构要熟悉招投标法规和工程建设相关法规,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进行招投标,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规定。要健全招投标审批、备案、检查、处罚机制。招投标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招投标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投标人资格审查、“标底”编制、合同签定等重点环节。
3.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严把“四关”。把好工程量的核准关,审计人员要在工程决算审计中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实地勘察,摸清施工情况,熟悉施工图纸、工程变更签证及合同等有关材料,对工程决算进行逐项审查验证;把好定额套用审定关,在实施审查签证中应按照定额及有关工程资料进行复核,在审查定额套用时,要审查定额套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准确无误地使用定额核实工程造价;把好材料价差调整关,根据国家规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材料定额消耗标准,对施工单位竣工结算中的材料价差进行审核,对定额中和招标文件中无明确规定的材料价格,应进行市场了解,并将了解情况与承包、发包双方对接;把好工程造价中取费的审核关,在计取各项费用时所确定的基数要符合地方文件规定,取费系数要与工程类别或施工企业资质一致,费用内容不得重复计算。
4.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及时纠正招投标活动不规范和违法行为。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事中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凡是采取化整为零或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投标,泄露招投标活动有关情况和资料,相互串通骗取中标,限制和排斥其他人投标的,以及在招投标活动中行贿受贿、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出现暗箱操作,议标单价畸高的,应移送司法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查处。
(三)突出抓好建设项目的四项审计。
1.突出抓好事前决策科学性和前期招投标等事项的审计。侧重审查其执行过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工程概算、调整等审批是否严格按程序进行,分析决策的正确性,审查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落实的合法合规性,从源头上控制建设成本。
2.突出抓好事中财政财务收支和工程成本、造价真实性审计。侧重审查建设资金来源到位、拨付和使用情况,设备、材料采购成本及管理情况,工程造价等建设成本真实性情况,税费缴纳情况,货币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工程进度及其效率情况,执行环保政策法规情况等。
3.突出抓好事后及时性和效益性审计。侧重准确核实工程投资审计,审查竣工验收和决算,分析测评投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对影响工程造价较大的变更和签证,审计机关要提前介入,必要时可参与隐蔽工程签证验收,了解现场实际情况,或者对重要工程尤其是隐蔽工程实行影相记录,保证工程建设的真实再现。发展改革、财政、监察和审计机关对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4.突出抓好法人代表经济责任的责任性审计。侧重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建设项目法人在项目决策、招投标、财务管理、工程造价、预算和决算、投资绩效等进行审计。审查其是否存在决策失误、管理混乱造成严重损失浪费,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乱纪的问题,正确分析原因,评价责任,测评效益。同时,将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审计结果报告党委、政府,作为组织部门选拔任用、调整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突出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
1.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效益性分析和评价。投资项目已全部建成交付使用之后,既要对项目的投资决策、建设实施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投资效益进行审计,作好分析评价。又要总结项目建设的经验教训,提供反馈信息,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改进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发挥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同时,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使项目提高投资效益。
2.加大全过程跟踪审计力度。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对工程预算、工程标底、合同洽商、工程变更及签证、设备、材料、索赔审核、工程竣工结算等送审资料要跟踪审计。监督在施工阶段严格控制工程款的支付,确保资金合理流动,降低财务费用,预防超付而引起财务风险。
3.减少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对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索赔等在实施过程中控制,使竣工结算虚增工程量,高估冒算等现象得到有效遏止。
4.加强廉政建设。对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将给与行政、纪律处分;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雷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