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
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提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数学教学材料,提供更具有丰富数学结构的数学教学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所以说学习材料是我们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形成数学思维的基本保证,是我们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快乐和数学价值的重要媒介,是我们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载体。教学中,运用不同的学习材料,就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恰当和智慧地选择学生的学习材料。
一、提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材料,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当我们提供的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马上就会被激发起来。那么,这时候的数学才是有活力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可以考虑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材料,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数学中去。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没有创设精美的情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例子引入新课,为学生提供的是学生熟悉的材料,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公路上车子也越来越多,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停车时很难找到停车位。下面是两个不同的停车位。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
生1:将长方形的一条边向上移,它的长变长了,因此它的面积也变大了。
生2:要告诉具体的数据才能比较出大小。
师: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3米,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分别是6米和3米,高是2.5米。
生2:长方形面积=3×6=1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面积=3×6=18(平方厘米),所以他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2.5=15(平方厘米)所以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到底谁的面积大呢?想不想去求证?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进行探究……
本节课,老师从谈话中自然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供的材料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顺利揭示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提供多种学习材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许多教师为了上课的流畅性,很多时候都是提供一种材料给学生学习,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走。正是因为这样,学生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不是所有的学习材料都适合学生。因此,我们要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材料,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能积极开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为每组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材料,有线段的、有图形的,也有各种物体的。在让学生用手中的材料表示分数时,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只能用图形来表示分数,有的喜欢用线段表示分数,而有的却喜欢用许多物体来平均分得到分数。正因为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不统一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学习材料越多,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材料的空间就越大。所以我们老师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尽量提供多样化的材料,使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
三、选用开放式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猜测、探索、验证和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比如,在学习比和比例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学习实践任务: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测算出我们学校国旗杆的高度呢?学生对此感觉很新鲜,都纷纷开动脑筋,却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方法。我就带着学生来到了国旗杆下面,那天阳光明媚,当学生发现人的影子和国旗杆的影子以后,他们恍然大悟,原来人的实际身高和人的影子的身高的比例和国旗杆实际的高度和影子的高度的比例是一样的。这样很容易就计算出国旗杆的大概的高度。由此及彼,他们也很容易测算出大树的大概高度。通过这个学习活动,学生明白我们课堂中很多的知识都能运用到生活中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材料,要充分挖掘材料的内在价值,为我们的教学所用。只要我们肯钻肯研,精心选择,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有效。
(责编 罗 艳)
第二篇: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心得体会
十连中心学校 许长俊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我对有效学习评价的涵意、目标、方法、种类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有效学习评价,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感觉有效的学习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现在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我感觉到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对有效评价认识存在不足。现在我认识到教学评价的实施与运用,是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另外,只有通过一个恰当而有效的评价才能够检验我们课堂教学的好坏。知道肯定性的激励评价能够更好地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判断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否遵循教学规律,是否优化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有没有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的合理性。
专家们的有关论述使我在掌握有效评价的方法上有了提高。有效评价、评价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包括教学目的,要看目的是否明确,有没有包含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合理,重点有没有突出,难点是否攻破。教师教学行为也是有效评价的重要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课堂上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有法、到位。是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是否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否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看学生在思想上有没有被激发,行为上有没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在学习方法上有没有提高,有没有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最后还要评价最终的学习结果怎么样,是否在各个方面都完成了教学目标。评价的途径也是多样的,而且应该用多样化的方法评价。比如可以考试也可以用考察的方法,语言评价和体态语评价,可以教师评价也可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特点给予特殊性的评价。总之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避免单一和粗浅,要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教学。
虽然对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有了一些认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也能有所应有,但毕竟认识肤浅,离要求还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不断实践,不断应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学习有效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记一次有意义的听课活动
李马艳
12月18日,我参加了“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第十届开放周活动数学专场”。一堂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展示,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下面就两堂典型的课例,谈谈我个人的感受与想法。
一.王淑馨教师执教的《平均数》
1、创设或者是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联系现实生活来讲数学知识,把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把乏味的数学变的生动有趣,容易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
新课开始,王老师通过谈话引出学生非常熟悉的运动会场景,让两个小组在课堂上重现了10秒种的跳绳比赛,并当场把比赛的数据输入了电脑中,让学生对这两个小组的比赛成绩进行比较——你觉得哪一组的比赛成绩更好呢?你是怎么比的?(①求平均数;②算总分;③求出相差的个数。)这样很自然引出了平均数的学习。由于平均数还不是唯一的求法,紧接着王老师又抛出另外一个情境:王老师的四(3)班同学也参加了投篮比赛,请看,(课件出示)王老师一直在想,是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你觉得应该怎么来比?在这样一个情景下,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①不能用算总分的方法,因为人数不一样,男生4人,女生5人。②求相差个数的方法也不能用,因为男生比女生少一个。③只能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数的应用就产生了。在这两个不同的情景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平均数原来就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用它来进行比较,能够得出哪组更优秀,哪组更突出。像王老师这样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上,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潜能,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从王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来看,她一直利用运动会场景,来贯穿整个数学课堂。一直让学生在熟悉的运动会上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运动会上。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是不可分割的,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在现实
生活中体会数学,并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乐趣!
2、教学中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判断,同时也特别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数学知识融于实际情景中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初步估一估,从而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当王老师利用课件出示女生投蓝个数的条形统计图时,并没有马上让学生算出平均数,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估一估,这个平均数大概会是多少?如果用一根线来表示它们的平均水平,应该放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①不可能是9,因为9是最多的个数。②也不可能是4,因为4是最少的个数。③可能是5—8之间吧。现在请你们拿出草稿本算一算,女生投篮的平均数到底是多少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其平均数的范围,是对学生数感的一种培养,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一种提升。
在活动中,王老师继续通过运动会场景中的比赛项目(广播体操、实心球、艺术体操、一分钟跳绳四个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做一回运动裁判。在这个环节中,王老师让学生根据要求分工合作,既要求学生在大组内(选择相同项目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不同项目的)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这样活动场景的设置,也是跟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进一步积累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3,、作业设计“含金量”高,注重了练习的灵活性。
王老师设计的作业纸上,有基础题、灵活题、提高题三种类型,可以看出王老师是通过精心选题,把这三种层次感较强的题型融合在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中,通过让学生担任运动会裁判员,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应用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特别是第二个项目——实心球比赛。大部分学生由于定势思维,都是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做的。通过王老师的指引,才明白原来有些比赛项目是不需要求平均数的。只需要找出最大的值或最小的值就可以了。如:50米跑、10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等。王老师这样一个题型的设计,可以看出她很注重练习的灵活性。
二、施玲玲老师执教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1、精心设计过渡语,使课堂清晰自然,像一幅山水画。
课堂上,恰当的衔接语言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还可以使课堂衔接顺利自然,如一幅山水画,了了几笔却一气呵成,极富生命力。像施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自然亲切,具有极强的童趣,非常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请看:
教学片断一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和数字宝宝做游戏,请看,他们手拉手变成了好朋友——课件出示3+8=9+4=7+5=8+7=
生(一起回答):11131215.师:你发现这些手拉手的朋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师:这些数字宝宝可调皮了,总喜欢乱跑,请看(课件出示),它们跑哪里出了呢?
生:在下面的一条线上。
师:这些数字宝宝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按0到10,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一个一个数的。
师:是的,我们把像这样横着的轴叫横轴。
„„
教学片断二
(当学生已经会看折线图列算式之后,师要学生对黄线段与绿线段进行比较后,得出它们一样长。)
师:看来这两条折线段是一家人,长度都是14,我们就把它们称为14号家庭,好吗?
生:好。
师:那14号家庭还有其他成员吗?
生:6+8=14。
生:7+7=14.生:5+9=14.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算式和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师:是的,像这样图,告诉我们的规律是:和相同。
„„
像施老师这样清晰、自然的课堂,在我的脑海里就像一幅恬静、优美的山水画。
2、注重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察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表达,使学生终生受益,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施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数学思考,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如:施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14号家庭成员的算式和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①第一个加数是一个一个增加的,第二个加数是一个一个减少的。②它们的和都是一样的。当老师引导学生说出7+7=14这条折线段最特别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它的特别在哪里呢?你能发现吗?有的学生说,反复了。有的学生说,它是由一个7组成的。显然学生看懂了7+7=14的特别之处,但在语言的表达上,学生还欠缺正确、规范的语言。施老师随机引导学生,14在数学里叫做和,那么7在数学里叫做什么?(加数。)那我们可以把7+7=14看成是加数„„〔学生异口同声:相同。〕像这样的折线段,图上还有吗?学生反应很快,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非常有序的说出来了(9+9=18,8+8=16„„5+5=10)。很显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会用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了。正因为有了第一次的观察与思考作基础,学生第二次观察折线段图形时,反应比较快,也能用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来进行表达——①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减少的,第二个加数也是一个一个减少的。②和是两个两个减少的。③和都是双数。④加数相同。在课堂上,施老师始终让学生注意观察算式和图,寻找规律,并对自己所观察到的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数形结合,从发现美再到创造美。
施老师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赋予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坐标轴的折线段来对其练习进行巩固。让学生数形结合,进一步来感受数学的意义。从一幅幅折线段图形中发现美,发现一种有规律的美。如:有和相同的折线段,有加数相同的折线段,有第一个加数相同的折线段。等美的规律揭示之后,施老师放手让学生来创造一组自己喜欢的有规律的算式和图像(要求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完成)。这样一个从发现美到创造美的过程,真实就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更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指引。
通过这一天的听课学习,让我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第四篇:小学数学学习有效评价的思考
小学数学学习有效评价的思考
政和中心学校 王次云
评价是课程与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更加激励他们的学习,营造使学生爱学善学的学习氛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我们应该由此出发,正确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功能,完善评价的方式与方法,通过评价观念的更新和评价方法的改进,获得更全面的评价信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为了有效、正确、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入手。
一、教师对有效评价的正确认识
多年来,考试作为唯一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的评价手段,已经不能客观、全面、多元性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改变这个局面,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很多,最大一个挑战是教师自己的评价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考试在学期期末通过一纸试卷来评判学生的学科成绩,一次考试很难反映学生全面的学习状况,有时我们也会说某某同学平时表现很好,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可惜本次没考好,他可能要要面对家长的责怪,也可能就因为他这次不理想的成绩,会影响他以后学习的心情。有时我们也会说某某平常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听讲也不认真,学习习惯不好,但由于有点小聪明,本次考试成绩还不错。难道我们能说这次考好的孩子就比那个发挥失常的孩子优秀吗?单一的考试形式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其独特性,如个人兴趣、个人发现以及个人在学习中的体会„„而这些,考试都无法替我们记录。评价结果越是多维度,越是个性化,反映出的学生的学习就越全面和具体。
二、重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要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查。对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乐意、能否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数学学习的兴趣等方面考查。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考查学生能否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让学生研究圆锥体的高有几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有的学生认为只有一条,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有无数条,在这个问题上,我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进行必要的辩论,最后形成一致的认识:圆锥体只有一条高。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比如,在有趣的七巧板实践活动中,我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利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在学生展示自己所拼的图形时,既注意让其他学生说说他是用几块板拼成的,拼成了什么图形,也注意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拼的,对学生拼图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就能通过评价加深学生对于拼图方法的体会。对于一些平时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不强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完成活动,我都注意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我常常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建立开放、和谐、宽松的评价氛围
创设开放的评价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主体,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比如开展生动的自评互评活动,就可以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也能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更好地展开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教师的教学面临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渴望,得到赏识,得到激励。激励是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最廉价的润滑剂。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行。”“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你这个词用的特别好,一下子揭示出概念的本质。”、“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你的结论和科学家的一样啊,你可能就是未来的数学家。”“你写的数学小故事真精彩!把老师和同学都吸引住了。”你不但用了最佳的解决策略,还把思路分析的很透彻,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你的观点真独特。”激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方式很多,有自责式、协商式、希望式、微笑式、激将式和夸赞式,可以采用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口试、面试和笔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作业展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但评价方式上并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评价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评价的对象,因此评价也要因人而异。对部分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在评价中要保证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作比较,就可以看出学生在不同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看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多少,本节课比上节课进步了多少,使他们不断地树立学习自信心。
五、重视作业批改中对学生的评价
批改作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了解、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新课程重在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在数学教学中,更注重以推行作业批改的及时评价为突破口,尽量客观地对学生优势、进步以及不足进行评价,但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评价时采用鼓励性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证客观的评价。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不再用以前的等级制:A、B、C、D这些符号了,而使用鼓励性符号:如五角星,表示你满意,我也满意;哭脸苹果,表示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以其数量的多少来显示作业质量的高低,让发展程度、进步程度不同的学生能感受到鼓励,并激发他们向上的决心,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与新理念相吻合的评语,应该同凸现激励性、针对性、灵活性是一种肯定式、个性化的评价。因此对数学作业中的缺点和不足不掩饰、不回避、不迁就,尽量使学生在读评语时即有惊喜、又有领悟。我是这样写评语的: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如果你的字写得更好点,就更棒了;你最近学习进步很大,让老师很高兴,尤其是分析应用题这方面,真是棒极了!希望你好好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你的计算水平越来越好,真让老师感到欣慰,你在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
六、教师把握好评价的尺度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在数学课堂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用常用语言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判断,再行褒奖、指导。首先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准确。准确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激励性”评价不等于盲目的迁就、无原则的默认,或者说不批评、只表扬,它以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为前提,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大加赞赏的不是学生天生的禀赋或特长,教师表扬、夸奖的应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结果。学生付出一分努力,教师给予一分表扬或赞许,学生付出十分努力,教师给予十分的肯定;对于学生没有付出努力,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评价引导教育,告诉学生该怎样去做。总而言之,教师的评价要适时,要适度,不过分夸张。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我们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我们知道有效的学习评价需要教师“拥有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善于发现并捕捉“最佳的评价时机”,进而实施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这两个例子中我发现要及时的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评价,找到最佳的评价时机,才能真正的达到评价的目的。
总之,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越评越有效。为此,在我们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说教,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通过自主探索,体会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小学数学有效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心得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都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态。当我们拿着教案走进课堂时,如果心里想着:我讲课来了,学生必须坐好认真听我讲课!那么这节课一定不会太精彩!如果你微笑着走进课堂时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来了,我一定让我们每个人学得愉快。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飞机上和坐在自行车上想问题角度是不一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和走进学生中间想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走进课堂时,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摆正,当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忘记师道尊严,全身心投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老师要学会美化目标。任何一节课都有预定的目标,但是如何让目标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个老师能做到的了。上课前,老师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语言描述达到教学目标后的美景,吸引每个孩子向着目标前进。第三,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快乐还是痛苦,是主动还是被动,是评价一节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们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难受极了,等欣赏到大海的美景时,一定会大打折扣。对于师生,学习过程是生命的常态,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是提高我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不可忽视。
第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备好课和没有备好课走进课堂时,心情是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真的是这样,课堂的高效率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课堂的魅力也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能够吸引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二、努力拓展课堂的宽度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三、挖掘课堂的深度
决定一个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积,容积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节课的有效性,也与知识的深度成正比。我们的课本知识都是很浅显的,一般智力的学生自己看几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师像传声筒一样,只传授课本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当的挖掘知识的深度,是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其实,每节课都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增加课堂的容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延伸课堂的长度
学生走出课堂时,如果觉得课堂上的东西都学会了,那这节课决不是完美的课;如果学生还愁眉不展,在思索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绝对是精彩的。课堂上高悬的永远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所以,下课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延伸课堂的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跟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太多了,只要我们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当作学生探求知识的同行者,一定会找到更好的办法。美国教育家帕尔墨说:“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理的共同体空间,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