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与运用

时间:2019-05-14 05:3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与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与运用》。

第一篇: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与运用

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与运用

——从特级教师马冬娟的“轴对称图形”谈起

内容摘要:数学学习材料是数学教学的基石,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如何选择提炼合适的材料,挖掘材料的丰富价值,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材料中达到数学内容吸收的最大化。解读特级教师马冬娟的《轴对称图形》,本文分别从找准起点,提供切合学生实际的材料;把握目标,选择简单高效的材料;分层处理,突现材料的不同价值;多次利用,挖掘材料的丰富价值四个方面领略其简单材料后不简单的设计与运用,以追求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度。

关键词:数学学习材料;有效;选择;运用

数学学习材料是数学教学的基石,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善于并合理精选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材料中达到数学内容吸收的最大化。如何追求学习材料的简洁、有效,当再次领略马冬娟老师在一所村小执教的《轴对称图形》时,内心涌起一股一吐为快的冲动,这种冲动源于简单材料后不简单的设计与运用,从解读她对材料选择的精心,对材料运用的高效中反思平时的课堂,感想颇多。

一、找准起点,提供切合学生实际的材料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总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进行同化和顺应,完成内部认知结构的重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等,都是学生学习新知的现实起点,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选择学习材料必须基于学生的现实认知起点,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片段一

师:你认识过哪些图形?(生答略)

师:看来,你们除了认识老师教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外,自己在课外还认识了一些图形,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对称图形。师:你知道对称图形吗? 生:知道。(部分孩子)师:那你都知道些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看。生:两边都一模一样的。师:谁能举个例子。

生1:比如一个正方形折成两半,这样就是两边一样。还有圆折成两半也是两个半圆形。

生2:长方形对折也是一样的。

师:有小朋友对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凭你现在的想法老师如果给你一些图形判断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教师出示一组用卡纸剪的图片:

(1)圆(2)衣服(3)长方形(4)字母R(5)木马 师:你猜它们谁是对称图形,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方法证明呢?拿出信封里缩小的5个图形,与同桌研究一下。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心中所知道的对称图形,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并借助内心的朦胧感知去验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的欲望。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只是5张卡纸图片,朴素简单,与很多公开课的材料繁华相比多了一份自然,而正是这自然让农村的孩子用得贴心,让听课的教师看了感动,觉得实用。

本人也曾执教该课,因为课前学生刚刚在美术课上学剪对称图形,如何以此为入手,我是这样引出探究的材料的:

对比设计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你们的剪纸作品,一起来欣赏。(出示剪纸作品:蝴蝶、喜字、美字、两条对称轴的花纹)师:看了这些剪纸,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生2:对称的。师:什么是对称? 生:对称就是两边一样的。师:你怎么知道两边是一样的呢? 生1:我一眼就看出来了。生2:还可以把它折一折。

生3:我剪的时候就是把它先对折的。……

学生刚刚学剪纸,其实剪纸的过程就是运用对称特征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也许正是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基础,而且选择的材料又是他们自己的作品,学生的兴趣很浓,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对已有经验进行加工、完善与提炼。

学习材料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不同地区、不同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同,只有起点把握准确,向孩子提供最近发展区的材料,才是最适合的材料。

二、把握目标,选择简单高效的材料

数学学习材料是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应紧扣教学内容,利于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或使情感的体悟更深刻,或使思维的领域更宽广。细细分析马老师选的5个图形,看似简单,其实是经过一番斟酌的,它们都有各自的目的,在体现目标突破难点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圆、长方形和衣服是对称图形,其中圆和长方形代表图形,衣服代表物体,另外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而衣服只有1条对称轴。字母R和木马图不是对称图形,是两个反例,但它们又有所不同,字母R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是否是对称图形,而木马图不但很难看出来,且极易判断错误,只有在实际的折一折中才能确定。借助这5个图形,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知道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不是,有些图形的对称轴不是一条,有些图形特别容易判断错误,融教学目标于这几个图形之中。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参与的面很广,通过操作充分显现了对称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这样的材料充满生命活力。

本人也曾看到这样一个选择学习材料的例子: 对比设计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师:你了解哪些关于春天的信息?(学生自由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春天景象)是啊,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柳树发芽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你们看,蜻蜓哥哥、蝴蝶姐姐和树叶妹妹也高兴地飞进了我们的教室了。

师:(将蝴蝶、蜻蜓、树叶图片放大定格)这些美丽的图案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教师为引出学习材料花了不少的时间,从季节到春天的信息,对于学习内容有多大作用,难道仅仅为了引出三个对称图形吗?再来看这三个图形,它们都是统一的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除了让人感觉材料来自生活外,似乎没有什么特点,然而数学学习材料一定要从生活中寻找吗?其实不然,关键是怎样设计更有效,上面这个案例牵强的材料及无效的问题反而让人感觉少了份数学味,把它与马老师所选的材料相比又浅薄低效了许多。走进数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给学习材料穿上华丽的外衣,片面地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材料本身应具有探究的价值。

三、分层处理,突现材料的不同价值

写作文提倡详略得当,对学习材料的处理也同样。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价值,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何在材料的运用上进行不同的用时用力,轻重得当。这就需要教师对材料的处理上注重分层,突现它们的不同价值。片段二

理解什么是对称图形。

师:我从大家一致认为的对称图形开始入手。长方形是对称图形,你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生1:只要把它对折,边对边,角对角就可以了。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它们两个是完全一样。(生边说边演示)师:没有折过的小朋友也学着折一折。

师:他通过对折发现是完全一样的。马老师也来折折看,是完全重合的。(师折黑板上的大长方形)师:那圆呢?

生:圆对折起来也是完全重合的。

师:还有一件衣服呢?谁能拿着老师黑板上的衣服来折一折。师(指着字母R):那这个我们一致认为不是对称图形。生1:因为它怎么折都不是两边一样的。师:你是通过折发现的。

生2:我发现下面是三角形,上面是圆的,它们折过去不会一样的。师:有多少小朋友是一眼就看出它不是对称图形的。

师(拿着木马图):这个我们大家有争议,我先请说是的小朋友来说一说。生1:因为它们的杠是一样的,圆也是一样的,折过去应该是一样的。

生2:不能的,你折折看,发现这个半圆在左面,这个半圆在右面,没有完全重叠。师:但马老师还是有点不甘心,这个图形稍微变一变,它有没有可能成为对称图形呢? 生1:把一个半圆剪掉,贴到下面。生2:把两个半圆全剪掉。生3:把半圆移过来。

对于这5个图形马老师的处理各有不同,第一个选择的是长方形,在这一个图形上,马老师通过学生的示范,同学的学折,老师的试折等活动,在一次次的折与描述中,使学生对“对折”与“完全重合”这两个核心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的参与折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自己贴得很近很近。圆和衣服的理解很简单,但也有不同,圆一说而过,衣服则一折而过。字母R和木马是反例,在前面对概念的理解上,学生能直接判断,而木马则是一个有争议的图形,教师通过正、反两方各述理由,在学生的交流辨证中加深对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

四、多次利用,挖掘材料的丰富价值

学习材料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它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而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并加以引导放大,那么学生的思维将会得到深层次的发展。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发挥到极致。

片段二中马老师对木马图的利用可谓花了一番心思,在教之前我粗浅地认为这个图的作用是让学生通过辨证发现它不是对称图形。而马老师则“不甘心”,要“把这个图形稍稍变一变,可能成为对称图形吗?”使学生在变与转化的过程中对对称图形的理解得到了提升。在课的后一个环节,当学生在认识了对称轴后,教师又回到原来的几个图形,判断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把原来的学习材料再次利用起来。

片段三

师:我们自己创造的对称图形找到了对称轴,那前面这些图形当中有没有不止一条对称轴的图形的呢?

生1: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圆有很多条,因为转来转去都可以。生2:长方形应该还有三条、四条。师:请你上来折一折。生上台折,发现只能折出两条。

师:为什么有小朋友会上当呢,因为我们看上去以为斜折也可以,其实一折不是。师:那圆有几条对称轴呢? 生:无数条。

曾听到一位专家说过“对于一个学习材料的利用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纵观马老师的这节《对称图形》,整个教学目标通过小小的5个图形得以体现,把材料的价值运用得淋漓尽致。

这让我又想到了一个省教研室专家介绍的例子:

一位老师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课将近结束时,出示了一幅四色图。(图略)

①请你们写出每一份分别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②比较一下:1/2和1/4谁大?

③思考:几个1/4相加等于1/2?能用乘法表示吗?1/2-1/

4、1/2÷1/4分别是多少?(借助四色图回答)

④利用这些分数,比一比各个分数的大小,并写一些算式。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颇具挑战的活动,同时也是适合不同学生层次的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写出不同的算式。结果,在学生的反馈中,学生有写两个同分母分数加法算式的,如1/4+1/

4、1/8+1/

8、1/16+1/16;也有写异分母分数减法算式的,如1/2-1/

4、1/8-1/16;更高层次的学生则写出了连加、连减的算式和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如1/4+1/8+1/16+1/

16、1/4-1/8-1/

16、1/16×2、1/8×2、1/4÷2、1/8÷2„„。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不同层次的算式,展示了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探索结果,同时也把材料本身的价值发挥到了更高点。

数学学习材料价值的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从马老师的课堂上让我解读到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选择提炼合适的材料,挖掘材料的丰富价值,为教学服务。我确信只要精心准备材料,合理选择材料,智慧运用材料,课堂定会收获更多的实效。

第二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1.教学规律和原则 2.教学目的和任务

3.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

4.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 5.教师自身的素养

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7.学校的教学设施

(二)教学方法运用的一般要求1.做到优化组合和最佳选择 2.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班级教学制是现阶段世界各国也是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级,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二)班级教学制的优点(三)班级教学制的缺点

一、备课

(一)钻研教学材料,做到“心中有书”

教学材料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课程计划以及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钻研教学材料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二)了解教学对象,做到“目中有人” 学生认知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深人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

教师备课要与学生对话,其基本要求: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

2.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3.备课,要体现教学生活化 4.备课,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三)考虑教学方法,做到“手中有法”(四)拟定教学计划,做到“胸中有数” 备课的结果是编写出教学计划。

1.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或课题的教学进度计划。3.课时计划(即教案)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一节好课有以下基本的评价标准。

1理念科学2目标明确3内容正确4语言清晰5方法适当6积极性高7组织得当8效果优秀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形式。

课外辅导是使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措施。课外辅导的形式一般有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三种。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第三篇: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

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提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数学教学材料,提供更具有丰富数学结构的数学教学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所以说学习材料是我们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形成数学思维的基本保证,是我们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快乐和数学价值的重要媒介,是我们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载体。教学中,运用不同的学习材料,就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恰当和智慧地选择学生的学习材料。

一、提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材料,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当我们提供的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马上就会被激发起来。那么,这时候的数学才是有活力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可以考虑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材料,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数学中去。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没有创设精美的情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例子引入新课,为学生提供的是学生熟悉的材料,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公路上车子也越来越多,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停车时很难找到停车位。下面是两个不同的停车位。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

生1:将长方形的一条边向上移,它的长变长了,因此它的面积也变大了。

生2:要告诉具体的数据才能比较出大小。

师: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3米,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分别是6米和3米,高是2.5米。

生2:长方形面积=3×6=1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面积=3×6=18(平方厘米),所以他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2.5=15(平方厘米)所以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到底谁的面积大呢?想不想去求证?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进行探究……

本节课,老师从谈话中自然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供的材料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顺利揭示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提供多种学习材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许多教师为了上课的流畅性,很多时候都是提供一种材料给学生学习,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走。正是因为这样,学生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不是所有的学习材料都适合学生。因此,我们要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材料,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能积极开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为每组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材料,有线段的、有图形的,也有各种物体的。在让学生用手中的材料表示分数时,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只能用图形来表示分数,有的喜欢用线段表示分数,而有的却喜欢用许多物体来平均分得到分数。正因为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不统一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学习材料越多,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材料的空间就越大。所以我们老师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尽量提供多样化的材料,使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

三、选用开放式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猜测、探索、验证和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比如,在学习比和比例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学习实践任务: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测算出我们学校国旗杆的高度呢?学生对此感觉很新鲜,都纷纷开动脑筋,却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方法。我就带着学生来到了国旗杆下面,那天阳光明媚,当学生发现人的影子和国旗杆的影子以后,他们恍然大悟,原来人的实际身高和人的影子的身高的比例和国旗杆实际的高度和影子的高度的比例是一样的。这样很容易就计算出国旗杆的大概的高度。由此及彼,他们也很容易测算出大树的大概高度。通过这个学习活动,学生明白我们课堂中很多的知识都能运用到生活中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材料,要充分挖掘材料的内在价值,为我们的教学所用。只要我们肯钻肯研,精心选择,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有效。

(责编 罗 艳)

第四篇:学习有效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记一次有意义的听课活动

李马艳

12月18日,我参加了“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第十届开放周活动数学专场”。一堂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展示,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下面就两堂典型的课例,谈谈我个人的感受与想法。

一.王淑馨教师执教的《平均数》

1、创设或者是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联系现实生活来讲数学知识,把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把乏味的数学变的生动有趣,容易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

新课开始,王老师通过谈话引出学生非常熟悉的运动会场景,让两个小组在课堂上重现了10秒种的跳绳比赛,并当场把比赛的数据输入了电脑中,让学生对这两个小组的比赛成绩进行比较——你觉得哪一组的比赛成绩更好呢?你是怎么比的?(①求平均数;②算总分;③求出相差的个数。)这样很自然引出了平均数的学习。由于平均数还不是唯一的求法,紧接着王老师又抛出另外一个情境:王老师的四(3)班同学也参加了投篮比赛,请看,(课件出示)王老师一直在想,是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你觉得应该怎么来比?在这样一个情景下,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①不能用算总分的方法,因为人数不一样,男生4人,女生5人。②求相差个数的方法也不能用,因为男生比女生少一个。③只能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数的应用就产生了。在这两个不同的情景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平均数原来就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用它来进行比较,能够得出哪组更优秀,哪组更突出。像王老师这样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上,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潜能,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从王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来看,她一直利用运动会场景,来贯穿整个数学课堂。一直让学生在熟悉的运动会上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运动会上。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是不可分割的,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在现实

生活中体会数学,并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乐趣!

2、教学中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判断,同时也特别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数学知识融于实际情景中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初步估一估,从而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当王老师利用课件出示女生投蓝个数的条形统计图时,并没有马上让学生算出平均数,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估一估,这个平均数大概会是多少?如果用一根线来表示它们的平均水平,应该放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①不可能是9,因为9是最多的个数。②也不可能是4,因为4是最少的个数。③可能是5—8之间吧。现在请你们拿出草稿本算一算,女生投篮的平均数到底是多少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其平均数的范围,是对学生数感的一种培养,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一种提升。

在活动中,王老师继续通过运动会场景中的比赛项目(广播体操、实心球、艺术体操、一分钟跳绳四个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做一回运动裁判。在这个环节中,王老师让学生根据要求分工合作,既要求学生在大组内(选择相同项目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不同项目的)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这样活动场景的设置,也是跟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进一步积累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3,、作业设计“含金量”高,注重了练习的灵活性。

王老师设计的作业纸上,有基础题、灵活题、提高题三种类型,可以看出王老师是通过精心选题,把这三种层次感较强的题型融合在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中,通过让学生担任运动会裁判员,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应用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特别是第二个项目——实心球比赛。大部分学生由于定势思维,都是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做的。通过王老师的指引,才明白原来有些比赛项目是不需要求平均数的。只需要找出最大的值或最小的值就可以了。如:50米跑、10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等。王老师这样一个题型的设计,可以看出她很注重练习的灵活性。

二、施玲玲老师执教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1、精心设计过渡语,使课堂清晰自然,像一幅山水画。

课堂上,恰当的衔接语言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还可以使课堂衔接顺利自然,如一幅山水画,了了几笔却一气呵成,极富生命力。像施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自然亲切,具有极强的童趣,非常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请看:

教学片断一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和数字宝宝做游戏,请看,他们手拉手变成了好朋友——课件出示3+8=9+4=7+5=8+7=

生(一起回答):11131215.师:你发现这些手拉手的朋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师:这些数字宝宝可调皮了,总喜欢乱跑,请看(课件出示),它们跑哪里出了呢?

生:在下面的一条线上。

师:这些数字宝宝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按0到10,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一个一个数的。

师:是的,我们把像这样横着的轴叫横轴。

„„

教学片断二

(当学生已经会看折线图列算式之后,师要学生对黄线段与绿线段进行比较后,得出它们一样长。)

师:看来这两条折线段是一家人,长度都是14,我们就把它们称为14号家庭,好吗?

生:好。

师:那14号家庭还有其他成员吗?

生:6+8=14。

生:7+7=14.生:5+9=14.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算式和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师:是的,像这样图,告诉我们的规律是:和相同。

„„

像施老师这样清晰、自然的课堂,在我的脑海里就像一幅恬静、优美的山水画。

2、注重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察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表达,使学生终生受益,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施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数学思考,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如:施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14号家庭成员的算式和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①第一个加数是一个一个增加的,第二个加数是一个一个减少的。②它们的和都是一样的。当老师引导学生说出7+7=14这条折线段最特别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它的特别在哪里呢?你能发现吗?有的学生说,反复了。有的学生说,它是由一个7组成的。显然学生看懂了7+7=14的特别之处,但在语言的表达上,学生还欠缺正确、规范的语言。施老师随机引导学生,14在数学里叫做和,那么7在数学里叫做什么?(加数。)那我们可以把7+7=14看成是加数„„〔学生异口同声:相同。〕像这样的折线段,图上还有吗?学生反应很快,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非常有序的说出来了(9+9=18,8+8=16„„5+5=10)。很显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会用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了。正因为有了第一次的观察与思考作基础,学生第二次观察折线段图形时,反应比较快,也能用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来进行表达——①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减少的,第二个加数也是一个一个减少的。②和是两个两个减少的。③和都是双数。④加数相同。在课堂上,施老师始终让学生注意观察算式和图,寻找规律,并对自己所观察到的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数形结合,从发现美再到创造美。

施老师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赋予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坐标轴的折线段来对其练习进行巩固。让学生数形结合,进一步来感受数学的意义。从一幅幅折线段图形中发现美,发现一种有规律的美。如:有和相同的折线段,有加数相同的折线段,有第一个加数相同的折线段。等美的规律揭示之后,施老师放手让学生来创造一组自己喜欢的有规律的算式和图像(要求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完成)。这样一个从发现美到创造美的过程,真实就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更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指引。

通过这一天的听课学习,让我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第五篇: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浅谈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老池小学

彭雄

一、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几种解释

什么是方法?

为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体育教学方法的解释

1、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

2、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为了有效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所使用的一系列手段和途径.3、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年版,第232页。)

二、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大约有90多种)

1、讲解法:教师与学生讲解。解与完整讲解。教师讲解重视对象、时机、精 讲、生动和技巧及艺术性,科学性。学生讲解重视反馈、贴近实际、不求全。

2、示范法:教师与学生示范。分解与完整示范。教师示范要重视方位、方向、时机。学生示范重视地点,个体、双人,小团体、集体之间的配合。

3、动作练习法: 单个、组合、成套动作。个人、小组、集体练习。练习方法多种多样。

4、循环练习法:小、大循环。单项内容和多项内容的循环练习。

5、游 戏 法:在不同游戏规则下进行活动的各种方法。

6、竞 赛 法:以竞赛胜负为目的的各种方法。如评比先后,名次,等级,输赢。

7、预防与纠正错误法:预先防范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如器械教具、场地、心理。

纠正知识、技术、思想和行为等错误采用的各种方法。、如纠偏、纠错、改正。

8、程序教学法: 按教学程序设计要求,按质达到学习的一个程序要求后,再进入下一程序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层次,逐步梯进的方法。

9、评价法: 有定位、定量、定性、阶段、及时、学期、年、个别、部分、整体的评价方法。

10、情境教学法: 设置情境,环境,内容,条件的方法。

11、游戏法:增加故事情节或附加游戏规则。

耐久跑兴趣教学十法:(1),成功体验跑(2)游戏追逐跑(3)和着音乐跑(4)定时障碍跑(5)变换地形跑(6)自然地形跑

三、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

体育与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有一些共同点,但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更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重要的是要创设适合学生身心特征的教学情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根据课堂具体情景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改变;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不必过于程序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四个基本条件

1、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

2、有效性

3、适宜性

4、多样化

选择与运用

1、发现式教学法(1)目标教学法

设定教学目标--发展有氧耐力

选择多种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跑、跳绳、有氧操、球类活动等

拓宽学生达成目标的途径--多种练习方法(2)主题教学法;

设定教学主题--合作跑

围绕主题进行拓展--接力跑、接龙跑、“开火车”等 归纳主题特征--速度与节奏、团结与协作(3)创设情景法;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勇敢者之路” 构思适合的情景--“深山探险”

布置引起丰富想象的情景--利用各种体操器械(4)简化技术法; 竞技运动内容和规则的简化

设施和器械的改造--小篮球、小排球等 5.竞赛激励法;

组织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竞赛活动--小足球

变换竞赛的手段和方法--小组对抗、轮流上场 提高运动兴趣--有氧健身足球操

(6)游戏化教学 ; 重组运动技能教法

适合水平阶段身心特征 构建欢乐天地

(7)单元教学法 ;

指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的教学方法 单元教学的特征是技术的教学

有助于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

(二)体育教学课时计划(教案)的规范建议

1、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归纳

教案形式繁杂 教案结构不合理 教案核心内容缺失 教材名称命名不当 教材过度游戏教学

教材选择不当

不注重技术含量教材的选择与教学

教学目标不完整,缺乏具体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等等„„问题

2、教案结构与形式规范建议:

教案书写格式要求采用表格形式。教案结构建议采用传统的“三段式”。

教案内容应体现完整性。教案的基本要素一般包含教学内容(教材名称、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教学目标、课的结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包括安全提示]、时间安排与练习次数)、运动负荷、场地器材、课后记载等。

特别强调:教学负荷不适宜,对各项的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不能做出科学具体的安排的课不是好课。教案中必须要有“练习的组数与次数”的纵栏,要在每个身体练习的后面都注上练习的组数和次数。在教案的结尾部分要有对运动负荷(平均心率估计)和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上课总时间)的预计,由于心率曲线难以精确和评价,则可画可不画。

3、教学内容名称规范建议:

1)教材名称要体现体育元素。教材名称要避免使用“非体育”的名称来命名。2)教材名称要清晰、直接、简明、完整。教材名称建议使用体育项目名称加动作名称作为课堂教学教材名称。教材名称示例:

1、篮球:行进间运球;

2、教学比赛:“贴膏药”。

本专题归纳总结:

1、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课程资源开发要把握体育学科的本质

2、教材选择与搭配要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改精神

3、主要教材选择要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4、教学目标要具体、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

5、教材处理要体现“技能与体能和谐提高”的教学理念

6、教材处理要合理设置教学环节,紧紧围绕课的目标达成服务

7、体育教学要坚持“三讲”(讲知识、讲技术、讲方法和原理)

8、教学结构要围绕运动主线合理分段

9、体育课堂教学要避免过度游戏教学

10、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和谐统一的理念(注重讲解示范、教学组织、合理应用新型学习方式).。

11、体育教学要避免无效提问、随意评价、刻意追求学习方式等现象.。

12、教师要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基本功的问题)。

13、注重体育器材、场地利用和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14、体育教学要关注差异,体现面向全体的精神。

15、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是需要“加强”和“提倡”的教学方式,但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更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

16、教学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17.鼓励教师创新组织教法

下载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与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与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补充实例的选择与运用

    补充实例的选择与运用郎振忠在教学中经常地选择一些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实例,作为教材的必要且有益的补充,能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一、补充实例的选择......

    有效运用数学错题集阶段性小结

    《有效运用“数学错题集”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自课题申报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着“有效运用“数学错题集”这一主题,积极进行探索,按计划分步实施。课题实施以来,我们不断学......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开县汉丰第一中心小学:魏大学 【摘要】 “信息技术是指用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开县汉丰第一中心小学:魏大学 【摘要】 “信息技术是指用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第六章读后感

    第六章 英语阅读教学 本章将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课标关于英语阅读技能的教学目标要求是什么?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怎样实施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第......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第三章读后感

    第二章 英语词汇教学 第一节 当前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当前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熟悉词汇教学的目的;2.词汇教学的内容方面,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严重缺失;3.词汇教学方法刻板;......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第四章读后感

    第四章 英语语法教学 第一节 当前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当前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法教学三维目标不够明确;2.语法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不足;3.刻板化的语法练习与......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山西省教育学会二等奖 掘山小学 康建亭 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以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