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分析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有效分析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摘 要: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往往源自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又往往和学习起点分析直接关联。结合实例,重点论述了有效学习起点分析的三个策略:从学情视角去解读文本,结合文本核心价值整合学生的阅读期待,根据文本特征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进而做到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内容;文本特征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为中心”的教学视角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共识与共同愿景,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目前很多语文课堂离这样的美好期待还相距甚远。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不够有效。
何谓学习起点?就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对将要任教的班级学生“学情状况”的一种描述,包括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需要、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差异等情况分析。因材施教,自然是教学中非常理想的境界。但从学习起点的角度来讲,就是教师要对自己施教的学生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对学情的把握要充分有效。很多教师以为自己“教”的与学生实际“学”的是一致的,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即使是同一个文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因学生的差异,生成的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差别。如果不能科学地分析学习起点,不能从学情的视角去审视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那么,“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被架空,因材施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识到关注学习起点的重要性,但是对学习起点的分析却是基于主观经验,缺乏有效的分析策略。基于这样低效不可靠的学习起点分析策略建构起来的教学内容就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际中,集中地表现为教师仍然习惯于以“教”为中心,重在“教”的展示与表演,具有挑战性的有效学习活动难以发生。
事实上,如何从学生的“学”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一直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讨论的焦点。但是,从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来看,这个问题至今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认为只有基于有效“学习起点”的分析,才能选择和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
那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呢?
一、从学情视角来解读文本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文本解读,文本解读要做到有效,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情视角来充分考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学习的期待。
不少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常常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想当然地当作学生真正需要重点学的内容,教师自己认为学生不懂的内容想当然地当作学生真正不懂的内容。这里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教师的教学经验,而是说教师对学习起点经验的判断远远不如实际调查来得可靠。我们看到不少教师人为地拔高作品的主题,在文化意义的层面深度挖掘,过度拓展。但这种“拔高”和“挖掘”出来的教学内容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真实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忽视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期待”。比如《那树》的教学,以“批判工业文明”作为教学重点,《愚公移山》定位于“中国文化传承的哲学思辨”,这样教学的内容选择是独特的,却未必适用于初中学生,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要做到有效学习起点的分析,文本解读就应从所教的这一部分学生的理解与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解读才是真正的“教学解读”。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转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成一个陌生的读者,当成所任教班级学生中的一员,在全新的阅读中去感受文本。这样解读就能了解学生可能读到哪一层面,哪些地方可能是阅读的难点,从而确定教学的出发点。
二、结合文本的核心价值来整合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来自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理论,期待视野理论认为:阅读前读者的大脑并非呈白板状态,而是有一个预成图式,即阅读作品前先行具备的一种知识框架和理论结构,也即既定的先在视野。这种期待视野既包括阅读作品之前的阅读期待,也包括初读作品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阅读期待。
语文教师备课,过去有“三备”的说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但是,有调查分析表明,很多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做过学情分析的教学案例并不多见。我们教师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观臆断。学情分析的过程也比较粗糙,多是判断或结论,没有分析过程。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要着力寻找学生阅读期待与文本核心价值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和整合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存在多元解读的可能,当这种多元解读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就使得文本的教学内容有着核心价值和次要价值之分。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期待也因学生自身的素养、生活的阅历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时他们的阅读期待直指文本的核心,有时他们的期待可能只是关注某些细枝末节的内容。比如《丑小鸭》,七年级的学生对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历经艰难、坚持执著、勇敢自信等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天鹅的象征意义、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发现等才是文本的核心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上去认真辨析,把那些最贴近核心教学价值内容的问题筛选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文本核心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寻找到阅读期待与文本核心价值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开发出最适合的教学内容。
三、根据文本特征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
阅读教学的文本,特别是文学性文本,其形式和内容是无比丰富的。经典小说主题上的深刻与多元、散文作品中思想感情表达上的巧妙、诗歌结构与语言的独特,在文本形式的呈现上是多姿多彩的;非文学作品也同样各具特色。面对这样的文本,分析学习起点自然也要有的放矢。根据文本的主要特征,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才有可能准确地分析学习起点,从而选择和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积累和梳理了一些有效的分析方法,现列举如下:
1.阅读调查
阅读调查的适用性比较广泛,特别适合各类文学作品的学情分析。阅读调查一般在课前进行,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读了课文,你的最初感受或体会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样的启示或联想?”二是“读了课文,你最主要的疑问是什么?”这样的阅读调查在于整合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探究学生的阅读已知,让教师的备教更有针对性。
2.补写标题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探究主题类文学作品教学,如《散步》教学,让学生读了课文后,为课文另写一个副标题并说明理由。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亲情主题理解还是比较充分的,但对生命的尊重与传承这个主题就理解得不够深入。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把重点放在生命的尊重与传承的突破上,这样的标题补写能够集中活力解决主题型文本的教学。小小一个标题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3.评点词句
这种方式适用语言比较精美的散文类文学作品的教学,或者是意蕴比较深刻的古代诗词中的某个词句的赏析。如教学《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出赏析的理由,准备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针对某个句子、词语甚至标点符号,写上自己的感想、赏析、疑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这些做法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他们在课堂上有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方式对于主题相对简单、语言值得细品的散文特别适合。
4.评述人物
这种方式适用于把握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的文学性文本。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类经典小说,学习准备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父母”“于勒”“若瑟夫”进行评价,对同一人物评价有可能类同,也可能有显著差异。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明白从分析人物入手是读懂小说的有效途径,也让教师探知到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期待的差异,从而在教学时能多角度立体地理解人物
形象。
5.续写或改写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记叙类文本或者节选式的文学作品教学。如《喂,出来》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先续写结尾,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作品的环保主题比较清晰,对人性的缺陷这个主题不够深入。再如课外文学作品《窗》《最后一片叶子》等,让学生拟写结尾与原文结尾比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赏析原文的妙处,另一方面,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阅读起点。
其他的分析方法还有一些,在实际运用中,分析学习起点的方法当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不一样的文本特征进行综合使用。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认为有效地分析学习起点,从学情视角去分析学生的学习期待、学习状态对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真正把学习起点分析作为备课的逻辑起点,从学情视角来选择、调整、创生适宜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陈隆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3]邹兆文.我们的教学离学生的“期待”有多远[J].语文学习,2008(10).[4]陈忠文.从学生的阅读期待选择小说教学内容[J].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4(08).编辑 段丽君
第二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
新疆石河子市第三小学
禹海麟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一番功夫,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筛选。要做到关注文本——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关注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基本点;关注目标——准确把握内容难易适当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合理选择
教学内容
高效课堂
2011年4月我有幸聆听了全国名师李卫东老师所执教的阅读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李老师缜密的构思、智慧的取舍、幽默的语言、朴实的教法,给我以深深的启迪。课后他又做了精彩而实用的讲座,其中有一个观点引起了我久久的沉思,他说,面对同一篇课文,让不同的有经验的老师来备课,最后成形的设计在教学内容筛选方面应该是大致相同的,所确定的重难点应该是一样的,当然也会依学情适当调整。李老师的意思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有规律可言的,这规律到底是什么呢?受哪些因素制约呢?带着种种问题,我又回归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与我校的语文老师一起把这个问题作为小课题研究。通过一年的研究,对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大家有了一些共识和收获。
一、目前我校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出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随堂听课和听教研课,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大多数老师根据权威教案或《教师用书》确定教学内容,也有从网上下载教案进行照搬。教师在课堂上因内容选择不当呈现出这样的问题。
1、非语文的内容过多,冲淡了语文味。“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课堂上教师重内容讲读,重理解感悟,语文课成了思想品德课、人文熏陶课、科学探究课、情境表演课,教学本末倒置。老师很容易就侧重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弱化了它应有的工具性。
2、是语文的内容,但数量过多甚至失控。有不少教师认为,阅读课中教学内容越多、越广、越全就越好,狠不得文中每个词句段都要讲到;贪多求全,对课外资料无边际地拓展延伸,完全有喧宾夺主之势。教师总觉得课堂时间太少,不占用课间几分钟就下不了课,而学生也目不暇接,非常辛苦。
3、“教什么”“怎么教”孰先孰后分不清。经常碰到这样的年轻教师,为了上好一节教研课,煞费苦心,拼命地研究“怎么教”,怎么切入、怎么过渡、怎么做课件„„却忽视了关键的问题,这节课你要“教什么”,这种只考虑教的形式而忽视教的内容,难免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品质。
二、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它是一个教学层面概念,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需要教什么”?第二,为使具体情境中 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用什么去教”?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的那些内容,还要精当。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一番功夫,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
1、关注文本——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文就是让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中学习语言,应当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首先,教师要立足文本,潜心体会文本,顺着作者的思路,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但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是单纯的自我理解和赏析,教师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替学生筛选出文本的语文知识点。其次,教师要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与作者进行深度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出现的语文知识点。比如说关注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作用、效果;关注表达方式的特点、作用;关注布局谋篇的方法、效果。
案例1:《猴王出世》教师点拨举隅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
师:看课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并做上批注。
„„我们必须要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造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2、关注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基本点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换言之学生怎样学决定了教师怎样教,而不是怎样教决定怎样学。因此要依照儿童视角筛选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起点,筛选出最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考虑学情时,我们应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2)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相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
(3)哪些知识是学生未知的、难知的,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趣和关注点?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的现象,这里固然有教学方法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
选择的教学内容没有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是老师自身的“一厢情愿”。在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时,更应考虑:
⑴学生难懂的,有疑虑的地方应确定为自己的教学内容。⑵学生容易错的、容易忘的内容应确定为自己的教学内容。⑶文本中学生可能会有兴趣的地方,也是语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时不能忽视的。
案例2:于永正老师执教《燕子》一课时,对“小圆晕”的“晕”的捕捉。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生:就是小圆圈。燕子点水时荡起的一圈圈波浪。(师随手板画)师:但是,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有的学生开始查字典)师:大家都应养成查字典的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随时查字典,不要放过。
生:“晕”就是日光或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内涵。
一个“小圆晕”蕴涵了丰富的形象内含,情感内含,语言技巧,于永正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使学生分清了差别,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
3、关注目标——准确把握内容难易适当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后学生学习结果应达到的程度。教学目标是否恰当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难易合适与否,因此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以下要素: ⑴年段目标
比如,在新课标中关于理解词语的要求,是体现由“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到“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个变化与提高需要四个学期的训练才能逐渐达成,教师只有细心掌握这些阶段目标要求之间的循序渐进关系与微妙变化,才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有意、有序地实施。
⑵单元目标(专题训练)
人教版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专题的形式选编课文,并在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是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同时提出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的训练要求,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这一训练。
⑶本课目标(哪些是重难点,哪些又是基础知识点)在高年级段,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为第二课时与文本深度对话与升华情感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的主攻目标可确定为:通过朗读感悟、启发想象、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思想感情。因为学生心中拥有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与向往之情,那么对于英法联军践踏圆明园可耻行径的痛恨之情也油然而生。确定这个主攻目标就可让学生产生“爱得心醉”的情感体验,为第二课时升华“毁得心碎”这个情意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培育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单元主题目标达成也就水到渠成。
依据这些目标所筛选出来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不跑位,难易适当。同时,在筛选教学内容时,还要尽力做到三个不教: 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时不教,留待以后教。
教学内容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凭借,新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对文本的“二度”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要求教师有过硬的知识素养、聪慧的识别能力,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实现真正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资料:
1、王荣生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张卫其 《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2011年3月
3、于永正 《小学语文“五重”教学法》
(共计3600字)
第三篇: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情。根据学情的前提,是了解学情。应该说,了解学情的提法,并不是全新的。在以往,我们教师对了解学情的重要性,或多或少是有所认识的。语文教师的备课,过去也有“三备”的说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下面就选取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乌鸦喝水》来谈谈确定教学内容的学情依据。这是一篇传统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口渴的乌鸦想办法喝到水的事,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课文浅显易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学生特别感兴趣于各种有兴趣的活动,所以,在课堂上我安排了生动有趣的识字活动、识字游戏,对于学生识字、掌握识字方法、阅读课文都有很大的帮助。识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识字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一开始,先通过学生喜欢的图片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进行“乌”与“鸟”这两个形近字的教学,学生能够结合图片更好的理解、记忆。在“喝”与“渴”的记忆上,又教给同学们记住这两个字的顺口溜(有口就喝,见水就渴),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对今后的辨析形近字有很大的帮助。然后出示课题,看见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每个生字教学的处理上,我结合具体汉字的实际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耳目一新,如:瓶——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还可以利用杯子的形状与杯子形状的差异来引导学生识记。慢——通过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反义词来识记。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认识、理解、记忆了生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学生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今后的识字打下了基础。另外安排了学生喜欢的游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强了生字的巩固、记忆,对识字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读课文,有了字的认识,读起来不用费力了。识字教学时可能会耽误时间,所以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字的“度”,学生已经都认识的字可以一带而过,对于难理解的字,可以多下些功夫,也就是要灵活应用方法,因“时”因“字”施教。我想,不管怎样,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有兴趣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一定会在教师设计的有趣的识字活动、阅读活动中受益匪浅的。
第四篇:设计教学内容 运用合理方法
设计教学内容
运用合理方法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如果没有语言,我们的社会就没有进步。而3-6岁的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个关键时期,除了对他们进行习惯养成之外,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为以后的顺利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南》和《纲要》中都明确: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它根据幼儿的语言教育的目标,幼儿语言发展的事迹状况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安排具体的教育活动。而专门的语言教育是为幼儿提供与语言进行充分互动的环境,是幼儿在教师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进行比较系统的语言学习。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能力产生直接而有益的影响,我们幼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对自己的语言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中认真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在自己的不断实践中,我发现运用以下一些方法会在语言教学中更吸引幼儿。
一、运用特色融入教学
作为一所语言特色幼儿园,我们构建了具有园本特色的语言游戏创新操作模式――“围裙小剧场”。即在一条普通的围裙上做文章,以其作为表演故事的载体,巧妙地在围裙上取放或演示道具来进行故事演绎。它不仅可以作为老师开展教学的道具,也是幼儿进行独立操作、讲述故事的表演用具。不论是学习故事还是其他文学作品,我们都会借助围裙来开展教学。比如,在学习儿歌《颠倒歌》中,我们在围裙上布置一个城堡场景,这个城堡上故意倒插了一面旗帜,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到这个错误之处,然后再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颠倒国’,请跟着老师一起到颠倒国里去看看里面还有什么有趣好玩的事吧。”由此导入活动,继续在围裙上操作打开城堡的大门,来到城堡里,幼儿将会看到各种颠倒的画面,而这些画面正是老师根据儿歌的内容设计在围裙中的,我们看到幼儿充满好奇的目光紧紧注视老师的操作,在边观察边回答中逐步也掌握了儿歌的内容。围裙用于课堂的妙处就是它如同一件法宝,在幼儿眼里,围裙里面似藏着许多的东西,而老师就像是魔法师,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在围裙上抽拉、翻转、摸索,这种神秘的方式总是吸引着幼儿学习一个又一个新的内容。
如今,我们又开设了更加丰富的剧场活动,如盒子剧场、手偶剧场、电视剧场、皮影剧场,并在教学活动中有选择地运用,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也为幼儿搭建锻炼的平台,他们不仅可以通过模仿表演来巩固学习的故事和儿歌,而且还能在这些剧场活动通过创编表演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
二、采用多种方法整合教学
按《纲要》的主旨,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合,因此在活动时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教材内容应有一种整体的意识,才能综合培养幼儿语言素养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以语言表述为主,从不同层面的探索活动中应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如在故事教学中可采用听故事,看图说感受,以图或文字记录,学表演,将游戏与内容有选择的、有机地整合于一体,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引导了不同水平幼儿的表现欲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创设语言情境拓宽教学
对幼儿的语言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要给幼儿设置一个语言的大环境。小的环境可以是一日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小到一个字的发音,大到语言教育的活动。孩子刚入园时,幼儿的语言环境受先前的影响,他们的言差别也大,很多发音都不准确。比如,有的幼儿见到老师说:lao shi zao,而有的则会说lao shi zhao等,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不会视而不见,通常都会给他们纠正。
四、与其他领域结合服务教学
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都包含着语言教育的因素,我们可以与其他领领域的教育合理地整合起来,更好地进行语言教育,充分发挥各领域的语言功能,更好地服务于语言教育。各领域教育活动可以为幼儿语言教育提供有价值的素材,由于各种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面很广阔,里面有大量事物,有观察,有动手实践,这些都是语言的有效学习资源。语言也会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发展。而这些因素也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是老师提出的要求,比如,老师的体育口令,学生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再如手工的制作、集体活动、小组讨论都要由老师的语言进行指导,幼儿在看书时,或者听故事时,都想再把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老师听,在艺术学习中,学生很想把在听音乐中的感受与老师分享,都与语言有很深刻的关系。所以,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结合是必然的。幼儿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是相互依赖的,不仅仅是其他领域的活动为语言服务,反过来,语言也要为其他领域的活动服务,在实践中,要把语言的训练融入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中。再比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把探索、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时需要语言的交流,只有用连贯、完整、通顺的语言表达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才可以听懂别人想表达的意思,才能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主要时期,在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在幼儿教育中要积极开始语言教育活动,把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要在教学中抓住教育时机循序渐进地教育,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花园新村幼儿园江苏】
第五篇: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李艳(MZ12008)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案例。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学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前学情”,即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已有情况的把握,包括整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知识储备状况与能力基础、情感态度状态等,这个观察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学时学情”,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观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理论而言,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关注“学情”,以“学情分析”为起点,以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对学情的关注意识淡薄。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教师在做备课笔记时,主要是知识的呈现,有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的已算可贵,真正做了学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学情分析这一环节,在备课中进行学情分析的很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只是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前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是无从谈“有效性”的。常常有教师抱怨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学情判断的失误。学生差在哪里?教学设计有没有估计到这种差并相应地在教学中提出对策?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学情判断直接影响目标的高度、广度和正确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个性、理解能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责任完全在教师身上。
“学时学情”也常常被忽略。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效性”,本质上是指学生 “学”的有效性。课堂的结构表面上是“教”的结构,而实质上是“学”的结构,这个结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设计者,他的职能是“组织”学生学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教的活动”完整有序,而学生“学的活动”零散而无效,“教的活动”丰富、多样,“学的活动”机械、单调。所谓的教学流程,应该从学生角度进行,是“学的活动”的展开。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人没注意到它是个问题,包括教学者和评价者都可能被表面光鲜的“教”而吸引,而对被淹没于“教”中的“学”失去了注意力。
二、学情分析的内容
(一)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这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教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教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力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另外,不同年龄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查、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四)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三、学情分析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因而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关键在于“用心”,做有心人。至于学情分析的具体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这里所说的观察,与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是有区别的。这里的观察者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而是教师自己。教师臵身于学校内、课堂中,可以成为具有明确观察意图、掌握观察方法又不改变课堂教学自然状态的最佳人选。对于了解学生来说,观察法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观察要做到准确、全面,最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持久进行。但在日常教学工作状态下,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察意识和洞察能力,即善于处处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透过他们的外部表现洞察其内心的思维活动。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交谈,不仅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使教师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要想使谈话取得好的效果,谈话前应该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中心内容,并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为交谈对象;谈话时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诚恳、和蔼,针对不同气质性格特点,注意说话的方式;谈话后做好必要的记录。
(三)问卷法
除了采用编制有关知识、技能的小测试等形式进行摸底分析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专题问卷或量表进行调查。问卷大致可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前者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它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回答不受任何限制,但不便于统计,只适合在少数人中进行。后者不仅提出问题,还列出供选择的答案。
(四)实验法
对某些问题、练习题或实验、演示设计的适用性没有把握时,可以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试做或演练一下,了解学生的反应,为修改、完善提供依据。
(五)材料分析法
主要是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从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化解题过程,包括独特的解法或错误。初任一个班的历史课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成绩册和前面的测试卷来了解该班学生群体和个人的学习状况。
(六)访问调查法
必要时,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了解到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刚接手的班,还可以通过请教原任课教师来了解该班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实践表明,基于学生分析的教学设计,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又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在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中去体验、感悟,取得预期的效果。
“学情分析”是研究学生的基本途径,是当代学生观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然而,学生的种种情况常常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盲点,“学情分析”也就成了被忽视或未深入探究的实践领域。本文从教师开展“学情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教师开展“学情分析”方法。然而,由于自己的实践经验的缺乏,一些研究尚不够深入细致。今后,作为一名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一线教师,我将在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实践经验,更加深入的对“学情分析”进行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