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目标达成观课报告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目标达成度观课报告
左老师的观察视角选的是: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从这个视角来谈,对我们的日常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观课报告写得这么细致,说明左老师对本次研修很用心。
我选择的观课角度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的故事。下面我结合李老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料,就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本课时李老师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莱、栖、蠕、兜、痴”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昆、纺、察、骂、毒、垃、圾、殿”等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纵横、鸟栖虫居、痴迷、蠕虫”。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发现哪些是值得揣摩的关键词句,知道怎样写批注。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李老师先出示词语让学生集体读了两遍,并强调“栖”这个字。使学生对以上几个生字读准字音,达成“认读本课生字词的目标”。
李老师出示带有新词的句子,标明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词语,理解词义,同时练习朗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达成“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目标。
在写字练习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观察有哪几个比较难写,需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字的难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练习书写后,及时展示并进行点评。达成正确书写生字词的目标。
李老师另外一个特点是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如“检查课文朗读”、“你能将你的理解读出来吗?“、“齐读课文”、“自由朗读“等环节,学生能入情入境的读书,同时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达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目标。
在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环节中,老师进行了方法导学: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让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并画一画,简要地写出感受。在这堂课中,李教师巧妙到位的学法指导贯穿整个阅读教学,摒弃了过多的内容分析,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阅读2-3自然段主要交给学生方法,并尝试练习;阅读4-10自然段主要运用这种方法,并达到运用熟练的程度。学生学得透彻,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好的达成了“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教学目标。
总之,李老师制订的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且整个课堂教学很好地实现了目标与过程的一致性。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看,李老师的这一课为我们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树立了榜样,为我们从“教课文”走
向“教语文”,从教“课程内容”转变为教“课程内容”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
第二篇:装满昆虫的衣袋 观课报告范文
《装满昆虫的衣袋》的“美丽转身”
李老师执教的《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整个教学过程,李老师都是用及时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热情;用巧妙的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的火花;用准确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可见,学生是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课文,掌握了阅读方法,从而实现了由“课时目标”向“课程目标”的美丽转身。
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十分恰当,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1.明确性。提问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放矢,让学生能有所思、有所得。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李老师提出“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从文中找个词来说一说吗?快速浏览是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你要找出准确的词语。”短短的三句话,使学生不仅明确了用文中的词概括对人物的印象,而且学到了“快速浏览”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
2.有效性。一篇文章一般都有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在阅读理解时,教师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剥茧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要点。李老师采用的“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批注阅读”的形式,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对人物感情的体会,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目的。
3.启发性。语文教学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如果提问能应真正刺激学生探索欲望,推动其积极思考,那么学生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的火花。第二课时的课堂练习中,李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大家想一想,此时在这两个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什么?请写下来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仅想到还装满“贝壳”“石子”,还想到会装满“对昆虫的痴迷”“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对科学殿堂的向往”„„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法布尔的故事已经带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启迪,唤起了彼此间的共鸣。
第三篇:《装满昆虫的衣袋》课堂提问观课报告
《装满昆虫的衣袋》课堂提问观课报告
经过学习李老师的教学录像和课堂教学实录,并认真观摩了课题组老师的评课,感受颇深。我觉得李老师的课真正把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只是引领点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我觉得精彩的课堂,得益于李老师精湛的提问。课堂提问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李老师提问贵在恰到好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下面就课堂提问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1、精心设计提问,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发师生、生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引起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的意愿。这些问题的思考有价值,学生才愿意思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当然问题设计要恰当,难易适中。在不断的研磨中,李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是有变化的,课堂提问的质量及有效性一次比一次明显。比如: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李老师精心设计了二十多个问题,全部准确、有效,质量很高。比如“文中的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默读课文,看那些语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这些问题的设计,准确清楚地提出了思考的导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考,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问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在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
李老师设计的问题,准确性还体现在层次分明上。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李老师先是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看课文中的法布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用一个词概括出来。接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回答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设计,由低到高,层层递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李老师没有前面的铺垫,直接要求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恐怕学生就无从入手了。在精读环节,李老师用问题引领学生的阅读。她要求学生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在这个过程当中,李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并学习做好批注。在完成这一步学习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为第二
课时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在第二课时,李老师又先和学生回顾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自主学习第4——10自然段。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方法,还运用了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李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阅读过程是学生自己的实践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起到了真正的引领作用。这与李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息息相关。
第四篇:装满昆虫的衣袋观课报告2
《装满昆虫的衣袋》观课报告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侯对小虫子非常迷恋的两件事,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本节课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思维活跃,教师驾驭自如,灵活生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或让学生角色互换体验,或在读中感悟,进行说话、写作方法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巧妙利用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思维活跃,教师驾驭自如,灵活生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下面就我的学习做一简单的总结。
1、找准切入点,读悟结合。阅读教学,只有抓住核心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着迷”是这篇课文的核心,李老师让学生朗读、讨论:哪些语句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找到有关语句后,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读出父母责备的语气,读出法布尔不情愿放了昆虫的难过心情。反复地读,就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入情入境。
2、抓住细节,辨析比较。例如,李老师抓住“放进”、“扔进”、“丢进”,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恰到好处,表达出法布尔真实的情感,使法布尔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丰满起来。
3、有效地捕捉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弄懂课题后,李老师通过层层推进,逐层深入,把感悟与训练巧妙结合,通过说话、引导、想象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水到渠成地受到思想教育,润物于无声中。
4、课堂练习,情感升华。李蓓蓓老师通过“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_____, 还装满了______,还装满了____。”这一问题,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总结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本节课中老师用直白的语言对课堂进行总结,编筐收篓,恰到好处。课件出示层次性的作业,简洁明了。课堂上尊重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五篇:评价的魅力 ——《装满昆虫的衣袋》观课报告
评价的魅力
——《装满昆虫的衣袋》观课报告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课堂评价语言不仅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机智,即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日常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的艺术等。走进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你真棒”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观课,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像李老师那样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教师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富有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李老师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富有有针对性。比如“这就是他的感受呀。你作批注时,就可以将这个感受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你是想借助关键词来说吗,那就把你的语意表达清楚。”“有答案就不用再问了,对不对?”“栖这个字,容易读错,注意它的读音。”“不仅要找出关键词,还要揣摩,并且怎样呢?”这样准确而富有针对性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风趣而有吸引力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在教学中,李老师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比如“你理解很到位呀。那么猜一猜“鸟栖虫居”的“栖”是什么意思?”“我听出来了,你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你特别喜欢这位歌唱家,是吗?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三、教师的评价语言到位而富有导向性
李老师的评价语言到位而富有导向性。比如“刚才同学们都说法布尔对昆虫很着迷,你能不能从第一件事中找一找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告诉大家好吗?”“对呀,这不就是你的感受吗?把这个感受连起来,写在这段文字的旁边。”“你的见解非常独到。你们看,咱们用这种去掉关键词语的方法,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两个词特别的重要,这种词就叫做什么词?”在这里,教师的点拨语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有很强的影响力。
四、教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而富有激励性
李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而富有激励性。比如“我发现你很会动脑。”“兴致高昂,对这件事感兴趣。词语咱们解决了,再读课文你会读得更棒的。这是你读书之后,法布尔给你留下的印象。”“我发现你的读书水平也越来越高了。”“我发现你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抓住主要内容,干什么,结果怎样。概括的水平越来越高了。”“我发现你的水平更高了,你把这个故事内容直接概括成小标题了。咱们将掌声送给他好不好?”“我听出来了,你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你特别喜欢这位歌唱家,是吗?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这样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
五、教师的评价语言注重能力和方法的引导
课堂中,李老师的评价语言注重能力和方法的引导。比如“你的见解非常独到。你们看,咱们用这种去掉关键词语的方法,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两个词特别的重要,这种词就叫做什么词?”“在法布尔的眼里也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词语“兴致勃勃”,你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找近义词来解释,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呀。”“这就是他的感受呀。你作批注时,就可以将这个感受写在这段话的旁边。”“老师发现你用了想象的方法去揣摩的这个词语,是不是?想象他遇到了很多麻烦。这是一种好方法。”“从你们的表情和声音中,老师能体会到你们的高兴。其实,只要将自己想象成法布尔,你就会读得有感情了。”这种方法和能力的指导,值得我们借鉴。
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我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丰富自身语言,提高口语能力,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