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方案的基本框架
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
这部分主要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想从何而来,即选题的来源和背景,研究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历史和现实的意义。这是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过程的宗旨所在。问题的提出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选题论证,即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的文献情况及情况综述。
(三)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一)研究依据:包括政策依据、法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依据等。
(二)理论假设:即对事物因果关系所作的一种推测,也就是对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的一种预测。假设在表述上有四个要点 :
第一,明确。假设一般是陈述句或复合句,必须包含两个以上变量间关系的推测。
第二,新颖。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
第三,合理。符合求真、求善的要求及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可测。能通过明确的目标体系、具体的操作要求和科学的检测标准来验证。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如前所述,研究对象的选择方式,一般可划分为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两大类:可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研究对象情况及研究力量的可行性出发进行选择。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来说,多采用抽样研究方式。抽样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能代表总体的样本进行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方案设计中要对抽样的原则和步骤加以说明。若是实验研究,则需对实验班与控制(对照)班的确定原则、方法加以说明。
(二)研究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可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的结论。在方案中应提出用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操作等等。
四、研究目标
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内涵和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够检测。
五、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是在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将研究思路具体化。通常是将研究变量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各子课题为总
课题服务,既各有侧重,又互相渗透,构成统一的整体。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测试、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说明变量的控制方法,并制定标志变量变化的标准(即指标)。对于实验研究,应对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作出具体的说明。
六、研究步骤
设计研究步骤,就是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即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都要写进书面计划中。对每一阶段的任务和实施过程必须作出具体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七、保证措施
主要是对人员培训、研究材料和设备、测试工具以及经费等问题提出具体落实措施,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八、成果形式
主要指最终成果形式,即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一般应为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对于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子课题成果形式和总课题成果形式等。在确定成果形式时,应明确责任和分工,以确保成果的完成。
此外,在总体研究方案设计的同时,还应制定执行方案(包括指导思想、研究原则、步骤和阶段要求、基本方法、检测手段、仪器设备配置、资料搜集和积累等)和评价方案(包括学生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施评时间、程序及主要方法和工具,评价小组成员的组成等)。
课题论证的内容
课题论证的内容一般就是申请书上的内容,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等。
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对课题研究价值和作用的总体设想。目的是指对该项教育科研活动的结果以及借助一定手段达到这种结果之途径的预测和设想。目的可根据课题的类别、范围分为战略目的、战术目的、总体目的、分项目的、抽象目的、具体目的、间接目的、直接目的等。意义是指对该项教育科研活动将造成影响作用的预测和设想。意义可分为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等。一般在申请书中人们常常把目的和意义混为一谈,其实目的是直接性结果,而意义为间接性结果,是结果的影响作用。有的把目的意义就放在“问题的提出”中一并阐述。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是指该项教育科研活动内在诸要素的总和,是促进教育现象发展变化的主要研究活动。一般可分为概括性内容和具体性内容。主要内容的陈述要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不可太简单,但也不可过于具体。要使人阅读后感到明晰,知道该课题研究一些什么问题。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这一项是为了考察该项科研的基点或起点。一般要写出国内外对此课题研究的已有成果,哪些问题已达到什么水平和程度。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因此,一定要多方查阅和尽量掌握足够丰富的有关信息资料。还要注意防止孤陋寡闻、道听途说、挂一漏万、以偏概全等现象发生。突破内容则要求在阐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说明该项研究在哪门学科、哪种领域、哪个问题、何种程度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课题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要如实地中肯地予以表述。
4、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主要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等。着重分析说明课题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研究单位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经费来源、时间保证、活动阵地、咨询力量等。课题组的成员要注意不同学科、不同专长、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比例协调和搭配合理,形成多维互补的人员结构。目前课题组多以教育科研、教育行政、教育实践人员三结合的形式组成研究队伍,形成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集体攻关的较为理想的结构模式。对资料准备情况要做概括性介绍,不必详细列举,说明是否掌握了与该课题研究相关的前沿信息以及资料储存比较完备的情况。要说明科研装备设施、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和科研方法途径的科学性、先进性、务实性。要强调说明有否研究时间和财力保证,有否专家咨询指导力量等。
无论哪种类别的论证都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的质疑式的检验和论证,乃至于科学术语、概念、原理、原则的使用是否准确无误都要认真进行推敲,保持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风格
第二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方案基本框架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方案基本框架
一、项目目标(目标对应背景材料提到的问题,一般一个问题对应1-2目标,项目目标一般3-4个左右)
二、项目内容(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一般一个目标对应1-2个内容,项目内容一般4-6个左右)
三、实施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区教育、社会政策)
四、项目可行性(政府支持;专业社工团队;经费-社会募集、政府申请、基金会申请;设施-场地、宣传栏等;服务对象需求、优势。)
五、时间安排(半年到一年)前期(调研和宣传)、中期(对照项目方案执行项目内容)、后期(评估与总结)
六、人员安排(社工、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主管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经费;政策;媒体记者;医务人员;)
七、评估方式(自评-数据、个案记录或日志;服务对象满意度、改变程度或前后对比;第三方评估:请专业社工评估机构/过程评估、结果评估或效果评估)
八、经费预算(10-50万):业务活动费(人员成本、调研、专家、场地、交通通讯、宣传资料、评估)、管理费10-20%,税费5.65%
第三篇: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方案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方法的推广一直是一个艰难的话题,它不同于发达地区,无论硬件设施还是教师、学生意识等都是影响推广的客观因素。恰值双柏县大力推广“合作学习”的大背景之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得以立项并在我校实施开展。
(一)选题论证,即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选题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以数学学科教学为研究背景,以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研究为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实践方式为研究重点,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将探索在新课程实施下,如何研究并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的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设置恰当情境从而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将对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小组学习形式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为新课程的更好实施积累经验,升华理论。
研究价值(1)、理论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将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构建形式,开展合作的方式方法,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调控,合作学习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尝试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完整理论体系,从而延伸和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并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奠定经验和理论基础。
(2)、实践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会逐渐提升本课题组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调控能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的文献情况及情况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时间不长,关于合作学习的代表性研究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综合斯莱文和约翰逊兄弟对合作学习的观点,再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合作学习目的、本质的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适应我国教育现状的五要素定义,即合作学习应该包括五个要素,只有完全具备了这五个特征的学习方式,才能称为合作学习。这五个要素分别为:(1)积极互赖。(2)个人责任。(3)异质分组。(4)社会技能。(5)小组反思。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先后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如90年代初,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后来主体性教育实践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改之路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强大生命力,“三三六”教学模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成功典范。不少学校学习借鉴了“杜郎口”经验,但当与本校实际相结合时,又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解决。
尽管存在种种不同,但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当然,还存在以师生互动、教师间互动及完全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另一方面,这些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虽然大都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但在活动取向上却不尽相同。
2、相关文献:
《中国人民教师》杨沽《把课堂变成学生游戏的天堂》
《中国人民教师》刘莉《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1年3期 徐瑞哲《教师负担重 重在教学外》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年第24期 张有丽《试探“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云南教育 中学教师》2011年第4期 张云发《农村中学开展合作学习存在 2 的问题》
《云南教育 中学教师》李秀莲《谈少数民族中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云南教育 中学教师》张怡 邓凡丁《合作学习的概念刍议》
《新课程评价》龚孝华和徐勇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叶澜主编 黄光书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人民教育》2001年第12期 程晓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教育评论》2001年第4期
(三)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概念的界定很多,冠以“合作”字首的教育教学理念浩如烟海,从目前关于合作学习的学术文献来看,合作学习是一个泛称,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从这一角度看,合作学习是对此类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称。另一方面,虽然它们大都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性互动为基本特征,但活动取向、方式各不相同。从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来看,合作学习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美国)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任,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获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斯莱文不仅仅把合作学习定位于小组的形式,还强调合作学习有三个要素——小组奖励、个人责任和人人成功机会均等。斯莱文认为,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各有差异,可以从六个主要特征加以区分,即“小组目标、责任到人、公平的成功机会、小组间竞赛、任务专门化和适应个别需要”。
近几年,我国学者又提出了以全员合作为特征的合作学习。泛泛地说,可以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技术,通过小组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实现个体及合作伙伴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可以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
系。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一)研究依据:
1、我县从上到下正在全方位,强势催进“合作学习”,县教育局先后五次发文要求各学校开展“合作学习”。
2、教科处对我校全体师生进行多次各种形式的培训、外出学习等。
(二)理论假设:通个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我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合作。)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遵循“设想——尝试——反思——提升”的研究思路,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然后进一步指导实践,使本课题的研究处于一种循环上升的境况中,以达到研究目的。
本课题坚持实践性原则,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查询法,并适当使用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成长记录法和观察法。
四、研究目标
1.探索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2.结合教改实际,探索积极高效的开展小组合作的典型模式。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方面的实际效用。5.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对学困生转化的积极影响。
五、研究内容
1.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年级,年龄,学识,心理特征等方面情况,研究采用何种组建方式和开展活动的形式,对不同的小组构建组织模式进行大胆尝试,认真总结。
2.通过“实践——总结提升——再实践”的理论创建模式,以典型课例为
载体,探索总结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典型模式。
3.通过教师收集,整理教学有关信息,结合教改实践,撰写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论文或报告,探索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落实新课标的作用和意义。4.研究个别案例,对他们的成长轨迹进行追踪记录,在不断地总结反思提升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对合作能力和学困生转化的积极影响。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
1.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家庭背景,特长爱好,守纪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将收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2.确定课题主研人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研究方案。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
4.收集学生和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观点,态度,意见或建议。5.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2月)
1.课题组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正式启动课题研究,营造浓厚氛围,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
2.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辅导,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并通过调控,不断完善。
4.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通过分析,论证,总结交流,找出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5.分享研究相关子课题,并形成相关成果,充实主课题的研究。6.召开阶段成果汇报展示会,及时将阶段成果公诸于众。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成果。
2.检测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3.申报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并召开总结表彰会。
七、保证措施
1.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高度重视,教师群体中有浓厚的科研意识。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校长亲自挂帅,为本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提供保障。
3.课题成员情况:课题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本课题研究的成员由来自我校不同的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而且还具有奉献精神。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4.课题研究经费由我中学予以保障。
八、成果形式
1、培养一批个性和谐发展、特长明显的学生。
2、造就一批师德修养好、教学水平高的能熟练驾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青年教师。
3、发表一批教师的科研论文和教育教学案。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第四篇: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及课题论证的内容
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及课题论证的内容
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
这部分主要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想从何而来,即选题的来源和背景,研究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历史和现实的意义。这是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过程的宗旨所在。问题的提出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选题论证,即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的文献情况及情况综述。
(三)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一)研究依据:包括政策依据、法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依据等。
(二)理论假设:即对事物因果关系所作的一种推测,也就是对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的一种预测。假设在表述上有四个要点 :
第一,明确。假设一般是陈述句或复合句,必须包含两个以上变量间关系的推测。
第二,新颖。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
第三,合理。符合求真、求善的要求及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可测。能通过明确的目标体系、具体的操作要求和科学的检测标准来验证。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如前所述,研究对象的选择方式,一般可划分为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两大类:可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研究对象情况及研究力量的可行性出发进行选择。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来说,多采用抽样研究方式。抽样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能代表总体的样本进行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方案设计中要对抽样的原则和步骤加以说明。若是实验研究,则需对实验班与控制(对照)班的确定原则、方法加以说明。
(二)研究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法
。一般可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在方案中应提出用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操作等等。
四、研究目标
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内涵和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够检测。
五、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是在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将研究思路具体化。通常是将研究变量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各子课题为总
课题服务,既各有侧重,又互相渗透,构成统一的整体。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测试、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说明变量的控制方法,并制定标志变量变化的标准(即指标)。对于实验研究,应对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作出具体的说明。
六、研究步骤
设计研究步骤,就是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即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都要写进书面计划中。对每一阶段的任务和实施过程必须作出具体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七、保证措施
主要是对人员培训、研究材料和设备、测试工具以及经费等问题提出具体落实措施,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八、成果形式
主要指最终成果形式,即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一般应为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对于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子课题成果形式和总课题成果形式等。在确定成果形式时,应明确责任和分工,以确保成果的完成。
此外,在总体研究方案设计的同时,还应制定执行方案(包括指导思想、研究原则、步骤和阶段要求、基本方法、检测手段、仪器设备配置、资料搜集和积累等)和评价方案(包括学生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施评时间、程序及主要方法和工具,评价小组成员的组成等)。
课题论证的内容 课题论证的内容一般就是申请书上的内容,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等。
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对课题研究价值和作用的总体设想。目的是指对该项教育科研活动的结果以及借助一定手段达到这种结果之途径的预测和设想。目的可根据课题的类别、范围分为战略目的、战术目的、总体目的、分项目的、抽象目的、具体目的、间接目的、直接目的等。意义是指对该项教育科研活动将造成影响作用的预测和设想。意义可分为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等。一般在申请书中人们常常把目的和意义混为一谈,其实目的是直接性结果,而意义为间接性结果,是结果的影响作用。有的把目的意义就放在“问题的提出”中一并阐述。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是指该项教育科研活动内在诸要素的总和,是促进教育现象发展变化的主要研究活动。一般可分为概括性内容和具体性内容。主要内容的陈述要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不可太简单,但也不可过于具体。要使人阅读后感到明晰,知道该课题研究一些什么问题。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这一项是为了考察该项科研的基点或起点。一般要写出国内外对此课题研究的已有成果,哪些问题已达到什么水平和程度。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因此,一定要多方查阅和尽量掌握足够丰富的有关信息资料。还要注意防止孤陋寡闻、道听途说、挂一漏万、以偏概全等现象发生。突破内容则要求在阐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说明该项研究在哪门学科、哪种领域、哪个问题、何种程度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课题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要如实地中肯地予以表述。
4、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主要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等。着重分析说明课题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研究单位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经费来源、时间保证、活动阵地、咨询力量等。课题组的成员要注意不同学科、不同专长、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比例协调和搭配合理,形成多维互补的人员结构。目前课题组多以教育科研、教育行政、教育实践人员三结合的形式组成研究队伍,形成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集体攻关的较为理想的结构模式。对资料准备情况要做概括性介绍,不必详细列举,说明是否掌握了与该课题研究相关的前沿信息以及资料储存比较完备的情况。要说明科研装备设施、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和科研方法途径的科学性、先进性、务实性。要强调说明有否研究时间和财力保证,有否专家咨询指导力量等。
无论哪种类别的论证都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的质疑式的检验和论证,乃至于科学术语、概念、原理、原则的使用是否准确无误都要认真进行推敲,保持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风格。
附录1 “音响与小学作文”实验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鉴于此,本课题另辟蹊径,将音响作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手段,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新形式,为音响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实践借鉴。
[问题的陈述]1.通过音乐音响这一电教媒体的运用,是否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2.这种训练,是否能提高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文献综述]关于音乐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已有多人注意。前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H·B·聂恰耶娃,主张把作文教学同各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作文教学与音乐学科结合,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到的音响、节奏和旋律的知识来分析乐曲,使他们既能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培养想象力,又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前苏联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心理学教授R·я·列马杜期和H·π·涅枯列在“小学低年级用合作教学形式写童话故事”中,有一种训练方法是让学生通过音响编写童话故事。我国许多地区的有关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点是可行的。
二、课题的假说
[假说的陈述]本研究制定了以下假说:1.音响作文教学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2.这种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假说的基本理论依据]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它主要擅长于传达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感情体验。它不可能直接地把现实生活的具体形象和作者的思想观念如绘画一般具体地呈现出来。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和联想来填补音乐所不能直接表达的部分,由此可以推论,音响作文教学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他把儿童作文学习放在如图画和音乐这种信号活动的广阔背景之下,多年的实践使他相信:“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作,学生就是按照这样的一条途径发展他的精神力量的,”。声音是塑造形象的材料,它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有助于学生头脑中事物表象的激发。儿童智力活动的特征是以表象为中心的。音响作文教学适应了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这一规律。它把有声语言引进作文教学中,有趣的音响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闻其声而如视其物、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因此,我们推论,音响作文教学能为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研究目标
科研目标:
1.探索音响教学与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及发展的关系,为当前的作文教学提供一种有效训练方式。
2.编写“小学音响作文训练”文字教材、音响教材及教学案例集。
育人目标:通过本实验,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及审美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实验在二年级的一个班进行。
实验采取分组对比法进行,即把被试对象分为条件基本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对实验组施加实验因子,而对照组仍按原来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实验后将两组的结果加以对比分析。实验测试按下列参数进行分析:内容的丰富性、构思的条理性、文章字数、句子总数、每句平均字数及其连贯性、词语的多样性。
在实验中注意不同音响类型(自然音响、模拟音响、歌曲、进行曲等)的合理利用,以及对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不同影响。注意探索音响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完善音响作文训练系列。
五、研究对象及实验因子的确定
本实验定二(3)班为实验班,以同校同年级另一个班为对照班,通过实验前测试,确定14个对子。个别学生因作文水平特别高或特别低,无法在对照班中找到对应的学生组成对子,只能让他们随班参加实验,但不作分析和统计处理。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音响作文教学方法,因变量为学生的想象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自变量,防止无关变量的介入。
六、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90.9—92.7实验前准备阶段:对音响作文教学规律作初步的探索,编写实验教材,完成实验前测试。
第二阶段:92.9—94.7实验阶段:按实验方案实施,具体内容如下(音响类型、训练次数);92.9—93.1自然音响(2)、录音故事(2)、模拟音响(2)、电视录音(1)、生活场景(1)。
93.2—93.7模拟音响(2)、录音故事(2)、电视录音(1)、生活场景(1)、歌曲(1)。
93.9—94.1生活场景(2)、歌曲(3)、电视录音(1)、进行曲(1)。 94.2—94.7进行曲(3)、生活场景(2)、歌曲(1)、电视录音(2)。
七、保证条件
实验得到了金华市电教馆领导、婺城区文教局领导、教研室教研员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保证了本课题的财力、人力。再加上本课题已进行近两年时间的前期实验,已编写了音响教材,这些都为实验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成果
通过为期两年的实验,争取在学生作文能力上达到以下水平。
内容的丰富性 构思的条理性 句子的连贯性 文章字数 0.8 1 400
句子总数 每句的平均字数
词的多样性 20 0.7
编写实验文字教材、音响教材、教案集,为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及推广打下基础。
附录2 书面形式的课题论证参考案例
[课题名称]某城区中学学科能力培养的目标制定、实施与检测
[课题总负责人]某某教研中心主任
[课题组主要成员]中教研全体教研员
[课题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普教界在中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的实践性研究上已取得一定进展。进展多是在某一点上的突破,呈现出单一性、片断性、局部性和个体性。单一性——对能力培养的某个操作环节的研究;片断性——对某一学科某种能力,或某学段某种能力的研究;局部性——对某一学科、某一学校、某个班级的实践研究;个体性——部分教师个人进行的研究。由于缺乏大范围、系统、整体的研究,导致中学学科能力培养往往是依教师个人的水平和重视程度而呈自发状态发展,发展的水平总是不平衡,且平均水平不高。
为了大面积提高我区中学生学科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中学阶段教育任务,高质量地完成高中教学任务,我们认为由主管全区中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专职人员集体攻关,研究中学六年学生能力培养的操作全过程,从全局上加强对学科能力培养的宏观控制和具体指导,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迫切的课题。
我们的研究突出四个特点。第一,系统性。系统研究中学六年学科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既有总目标,又有分学段、分年级的目标,并实施之。第二,整体性。由中教研统一领导,各学科室一致行动,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点面结合的教育科研实验。第三,实用性。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推出可以具体指导学科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实用型成果。第四,针对性。针对本区中学教育能力培养的弱点,筛选本区教师中能力培养的经验,确定本区中学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措施、检测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各学科能力培养的总目标,各年级能力培养的分目标。
2.能力培养目标在各学年或学期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方案或意见。
3.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专题研究,包括原则、方法、步骤、内容、能力发展障碍及克服对策、能力培养的相关因素等。
4.能力培养目标检测。(1)检测专题研究,包括检测的原则、检测的分类和分层、检测的方法、检测结果研究、目标检测的使用指导等。(2)各年级目标检测的编制。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由××教研中心主任担任总负责人,由中学教研室领导具体协调,中教研全体教研员参与研究,使课题研究具有有效的组织保障。
2.课题组成员多数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一名特级教师,其他也都具有中级职称;课题组成员都是××区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带头人,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教研员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课题组便于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大面积指导教学实践,便于深入实验学校开展实验点上的研究;多数人承担过国家及当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具有研究经验;多数人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过教学研究的文章,具有研究水平。
3.本区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在全区、全市、全国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包括教委认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中有不少的经验已总结成文、成书、成录像片。各校都有一批事业心强、教学上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实践基础和实验基地。
4.本区在目标教学的研究上有的学科已开展多年,全区已制定出各学科教学目标,编制了目标检测题。承担本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研究起点较高。
总之,课题组成员具有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本区具有完成课题的有利环境。
(四)课题研究计划。计划进行三年多的研究工作。
第一阶段:1995年9月到1996年1月 ①进行学科能力培养状况调查。②制定学科能力培养总目标和学年或学期能力培养分目标。③修订各学科目标检测。
第二阶段:1996年2月至1996年7月
①制定学年或学期能力培养目标实施方案、意见。②总结、筛选学科能力培养的经验。③再次修订各学科目标检测。
第三阶段:1996年9月到1997年7月 ①实验能力培养目标实施方案、意见。②开展能力培养实施过程 的研究。③开展目标检测的研究。
第四阶段:1997年9月到1998年7月 ①继续第三阶段的三项实验研究。②在实验的基础上,从衔接的角度研究各年级学科能力培养。
第五阶段:1998年9月到1998年12月 ①各学科写 结题分报告。②中教研写结题总报告。
(五)课题完成时间。预定于1998年年底结题。
(六)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的形式。1.能力培养目标——文章或列表。2.能力培养目标实施方案、意见——文章。3.各项专题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录像片等多种形式。
4.目标检测——检测试题。5.最终成果——实验研究报告。
(七)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意见和信誉保证。
(八)课题审批意见。
本课题由中学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和各学科带头人共同研究、实践、完成。由中心主任”中教研主任进行协调指导,有行政和经费保证。本课题对提高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我们将努力完成。
第五篇:行政工作基本框架
行政工作内容基本框架
一、公司公共事务处理
1、公司安排相关工作: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短、中、长期发展规划
2、制度、规则建设:公司规章制度汇编修定本、员工手册、组织架构(部门设置与分工)、部门说明书、岗位说明书
3、公司工作计划、各种会议安排、布置、落实
4、上级政府机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传达.落实:上级文件,登记表,实施情况汇总
5、全年公司重点工作:公司大事记,重点工作档案
6、企业文化塑造、团队建设、企业形象:对外、对内宣传,队伍组织建设
7、荣誉、资质、评估、申报、检查、验收等材料:公司及员工荣誉汇总材料,各种资质材料
二、行政部常规事务处理
1、行政、人力资源工作:
(1)、本部门计划、工作汇报
(2)、本部门部门会议
(3)、行政管理:A 安全(三防工作)B车辆管理 C 档案 D 公司总体环境卫生 E 办公用品、设备管理 F 食堂(?)G固定资产管理H 生活、劳保物品、物资发放等
(4)、人力资源管理管理:A入职离职流程、劳动合同签订、调动、离职处理B 人事档案管理C绩效考核、D职位分析与评价 F招聘G培训、与发展 H人力资源规划I薪资架构、福利
(5)、奖励与惩惩
(6)、申请、签呈、采购、维护、更新、保养等(7)、文件通告(8)、各类合同(9)、本部门培训、学习
2、办公系统工作:
(1)、各部门计划、工作汇报(2)、工作联系单制度(督办与跟踪)(3)、各部门培训、学习(4)、各部门工作纪律(5)、员工日常生活纪律(6)、各部门办公环境、卫生等(7)、考勤、请销假、调休、出差等(8)、领导值班安排
(9)、办公用品、设备发放、领用、管理
3、各种保险: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
4、信息、通信、服务等资源:2011行政对外联络方式(新),电话转接方法,公司内部通讯录
三
1、创新、改进、提高工作(1)、问题与建议(2)、制度修改建议(3)、合理化建议等
2、学习、培训、方法工具材料:搜集行业相关发展趋势、状态
3、房地产相关行业内的专业业务方法、学习、展开、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