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南京市一模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接着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即便,敷衍成 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度过苦涩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对于什么都有意见,有
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下笔不能自休。知道割爱
才能进入第三阶段,对不恰当的内容要 地加以削删,所谓“徇烂之极趋于平淡” 就是这种境界。
A.披肝沥胆 纷纷扬扬 大刀阔斧 B.搜索枯肠 洋洋洒洒 大刀阔斧 C.披肝沥胆 洋洋洒洒 大张旗鼓 D.搜索枯肠 纷纷扬扬 大张旗鼓
【解析】“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搜索枯肠”:比喻才思枯窘(含贬义)。因此第一空选“搜索枯肠”。“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也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第二空提到“下笔”,因此选 “洋洋洒洒”。“大刀阔斧”:意思是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因此第三空选“大刀阔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察的是词义相近的词语的辨析。
2.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3分)A.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B.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C.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称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D.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1
【解析】A、B、C三个选项均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而D选项不符合比喻修辞的定义。因此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延续了江苏高考自2015年对修辞手法的考察,考生了解比喻的基本知识后可判断出此题答案。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 2 生活决不是开玩笑的 3 如果是像机械的话 4 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 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 6 它是无比严肃的 A.②①④⑥③⑤ B.②⑥④③①⑤ C.③①⑤②⑥④ D.③②⑥④⑤① 【解析】根据第一空的前一句“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与前文
含义相反,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②,能够紧接在②之后的句子为⑥。根据第二空后面的句号
可以推断第三空有转折,所以第三空应该为④。根据前面三空应为②⑥④,可以推断出答案 为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察学生文本理解力,考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后可根据行文逻辑判断 出答案。
4.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甲、迁客逐臣 乙、游子思妇 丙、戍卒征夫 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A.甲:①④ 乙:③⑤ 丙:②⑥ B.甲:①⑥ 乙:③④ 丙:②⑤ C.甲:③④ 乙:②⑤ 丙:①⑥ D.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
【解析】①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属于甲、迁客逐臣;②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③选自宋代何应龙的《行人》,属于游子思归;④选自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南”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甲;⑤选自无名氏 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诗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诗为思妇诗,属于乙;⑥ 选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考生需要理解诗歌含义、诗歌相关背景才 2
能准确判断出答案。
5.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
活动主题的一项是()(3分)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C.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解析】根据题目,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和征集语中应以“师生” 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因此排除A和B选项,“地球与行万里路”与主题无关,因此排除D选项。因此C选项最适合。【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徽标图画的分析把握以及征集语内容的理解,考生要紧抓题干要点,全面把握徽标和征集语内容,不要忽略题目而造成失分。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许子良传 宋濂
许子良,字肖说,东阳人,姿禀卓荦,幼诵书,一览通大义。及壮,驰骋经史,精文辞,尤长于科目之学,生徒欣欣从之,旬月间,辄知为文肯綮。嘉定丙子,以诗赋魁.江东漕司,试礼部不利,嘉熙戊戌,始登进士第,年已五十馀矣。
调馀姚簿,未上。用宰相乔行简荐,监镇江西酒库。前此赢羡.率自入,子良不纳一札以
上归公家,官吏相顾骇叹。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濒江有芦场三十里所,民资其利,守边吏议清野,欲悉削去,子良諌之止。迁知晋陵县,版籍纷乱,官赋多放失。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子良为稽.逃亡,考隠漏,催科定繇,条绪粲然。
俄监安溪酒库,改宣教郎、知都昌县。库藏赤立,子良节缩浮冗,两年之间,供输遂有馀。豪右设诡名以欺租赋,莫敢何问。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豪右慙愤,阴图
中子良,无隙可乗而止。未几,有旨俾阅滞狱八十余,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虽累岁不引 3
决者,一旦曲直皆白。
复转朝散郎,改知台州。弊蠧相仍,负上供钱三百余万。子良节缩如都昌,凡典例所宜
得者亦谢去。居半载,郡计裕如。子良听讼,据案与两造相尔汝,以察其情。情既得,即决遣之,吏袖手旁睨具文书而已。同僚与吏无所容其私,皆忌之。吏白每岁以钱折米二万斛,子良又不许。而禁卒有不便者,于是嗾其殴狱吏以撼之,且相与出危言。子良知堕其计,即委印出关去。事上,降两官。贾似道开阃荆湖,辟主管机宜文字,且为辨其非辜.,叙朝散郎。事有难处,他人不能置笔者,经子良议定,人无异辞。
景定庚申三月,卒于沔川,年七十五。(选自《宋濂全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魁:居首位 B.前此赢羡.率自入 羡:多余的 C.子良为稽.逃亡 稽:核查 D.且为辨其非辜. 辜:辜负 【解析】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根据上下文语境,“辜”在此处应解释为“无辜的、无罪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子良天资聪颖,精通经史,富有才华。他教授学生亦很得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领悟到文章的关键。
B.许昌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租税,以前无人敢过问,而许子良上任以后厉行整治,将主使者的姓名公之于众并上报朝廷。
C.在台州时,许子良的同僚和下属因无法营私,都很忌恨他,然后设计陷害子良,子良只好弃官印逃离。
D.撰写文书时他人感到不好下笔的地方,一经与许子良商定,他人也就没有异议了,充分显示了许子良的才能与威望。【解析】许子良在识破并毁掉同僚和下属的诡计后,自己辞职离开了,并没有“逃离“之意。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
【解析】“督逋急如雷电”1分;“窜匿殆尽”1分;“去”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翻译为:各主管部门督责搜捕如雷电一样紧急,衙吏们都逃窜的逃窜,躲起来的躲起来,前任县令因为做得不好而被罢免。4
(2)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解析】“虽”“累岁不引决者”“曲直“各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翻译为:即使是很多年没有决断清楚的案件,(到了他手里)很快是非曲直都会弄明白。9.文中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解析】通读文章的第二、三、四段即可概括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事迹。监酒库而不自
入;劝止砍削百姓赖以为生的芦场;节缩扭转财政亏空;揭发逃避租税的豪门望族;明察案 情;禁止同僚与下属营私。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0—11题。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三 黄庭坚
关寒塞雪欲嗣音①,燕雁拂天河鲤沈。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
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②。【注】①嗣音:传递信息②《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0.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感情?(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思想情感,这类题目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由注释“嗣音”可以得知诗人身处“关汉塞雪”的艰苦环境中,想要给叔父写信;“燕雁”和“河鲤”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传递书信的意象,然而条件艰苦,书信难达。颔联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想要与叔父交谈互相慰藉的迫切,然而归期未定。前两联体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宦游在外,思念亲人,却只能以书信和叔父交流,想见不得见,想归不得归的惆怅寂寥。
【点评】本诗题材主题与2006年江苏高考《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类似,均为书信 5
类诗词。本题为古诗词常规考点,难度中等,需要考生结合注释分析前两联的意象,根据羁旅诗的常见思想情感,对诗歌前两联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即可。11.后两联多用虚笔,请做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手法的赏析。题干已点明手法为虚写,学生应侧重于其表达效果的分析。“弓刀陌上见行色”一句,诗人站在塞外的道路上,见行色匆匆归去的人们,联想到自己归乡之后的情景,想要与儿女家人欢聚一堂,秉烛夜话。尾联用一个“更”字,加深了诗人欲与叔父东归而去的渴慕与期盼。结合注释,可知尾联化用《世说新语》典故,表达了诗人离乡之远,时间之久,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之感。这两联诗人运用虚写,联想想象自己回到家乡,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田园之美。既表现了自己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又构想了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点评】本题为古诗词考题中的常规考点,题干中已点出手法,降低了题目难度,因此学生应着重理解诗句,并答出虚实结合手法的表达效果。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8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泰伯)
(2)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5)鼎铛玉石,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6),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世事洞明皆学问,。(曹雪芹《红楼梦》)【答案】
(1)任重而道远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艰难苦恨繁霜鬓(4)君子不齿(5)金块珠砾
(6)箫鼓追随春社近(7)寻常巷陌 6
(8)人情练达即文章
【解析】注意“鬓”、“砾”、“箫”的写法。【点评】本次名句默写,课内名句相对简单,考生比较容易得分;课外名句来自于名著《红楼梦》,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注意古典名著中诗句的考查,尤其是《红楼梦》的经典诗词。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 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3——16题。作别三峡纤夫 韩永强
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名叫A·K的外国人,在一本英文版《长江三峡》的画册里,为古老的长江三峡留下了极为精彩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文字。书中最叩击我心弦的,是关于峡江纤夫的描述。“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供纤夫拉纤时通过的栈道。狭窄的地方仅供一人通过,远望就如绝壁间的一段凹槽。纤夫们就光着脚行进在尖利的岩石上。夏天他们顶着炎热的骄阳,冬天他们必须跃入刺骨的冰水中游到岸上。当行走在高高的栈道上的时候,一旦有人不慎打滑跌入悬崖,另一个人就必须迅速补位,从而不让船下滑„„这就是纤夫的生活。”
读着这些情景交融的文字,我的眼前就呈现出一条条结实的竹缆,竹缆一头连着在险滩
上挣扎的柏木船,一头连着悬崖峭壁上的纤夫。那条紧绷绷的竹缆绳上,悬挂着我祖辈的灵魂。
每一个纤夫都有自己或妻子或老母亲或情人细心缝制的“扯扯儿”(即拉纤的搭肩)。这些“扯扯儿”,长六尺宽半尺,一律用上好的“白官布”制作,对折成三尺长,另一头则固
定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厚竹板。拉滩的时候,纤夫把竹板向纤缆上一别,把宽的一头斜挎到肩头,就开始艰难的跋涉了。搭在肩上的白官布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否则拉纤时哪怕一个细小 的线头或者折痕,都会让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而别在纤缆上的一端则可做些文章,纫得越密实,就越牢固安全。
船到滩头,领纤的一路如风一般旋去,纤夫们没有一个敢怠慢,都会一边以极快的速度 奔跑,一边迅捷地把扯扯儿别到纤缆上。这时,纤夫的腰就马上绷成了一张弯弓,而纤缆就如弦上的箭。
险滩喧哗着咆哮着猛烈撞击柏木船的船头,激起高高的水浪。纤夫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毫
无选择地把手指抠进岩缝中,赤裸的脚板则要尽量寻找悬崖上的缝隙。苍凉无情的崖石上,只有汗珠碎成了八瓣,只有纤夫从胸腔中挤压而出的“嘿咗”声如闷雷滚过„„
长江三峡中,自古“西陵滩如竹节稠”。纤夫们战胜了一个险滩,而下一个、下下一个
以及每一个险滩,都是夺命的关口。所以,长江三峡的两岸边,总有望郎的妇人化作奇峰异石苦守崖顶。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们把山崖上的竹叶都撕成了丝丝缕缕的心事,把自己的血 7
肉之躯都望成了冰凉的望夫石!于是,七百里峡江中,总有“望郎滩,望郎滩,我望郎君早回还”的呼唤。
但真正的纤夫从不恐惧。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回家,回家,回家同妻儿团聚。在这个目标的导引下,纤夫们有时会十分快活。在拉纤时含泪而唱的“拉纤小调”,他们在顺风顺水时唱得有滋有味—— 三尺白布四两麻啦,做个扯扯儿把滩拉啊!大坪大蹚各顾各啊,石旮浪里脚蹬脚啊!一声号子一声汗啊,幺儿连三都使力啊!一声号子一声胆啊,一声号子过险滩啊!喊声号子加把力啊,船过滩头把家还„„
A·K 先生作为一名外国人,毕竟只是三峡的匆匆过客。假如他进一步走进纤夫中去,他会在对长江三峡纤夫的同情悲悯中增添更深的敬意,写出更为深情的文字,让世人更清楚地知道在中国,在长江三峡,有一群人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当年的长江三峡是外国人看中国最好的“看本”,今天的长江三峡,更是世人看中国的
必到之地。那些慕名而来的人们,已经看不到《长江三峡》中记录的栈道、纤夫和柏木船了。但是,新的长江三峡提供给人们的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和豪气。在巍然矗立的三峡大坝之上,昔日“滩滩都是鬼见愁”的一百多道险滩杳如黄鹤,今日三峡只有碧波荡漾的浩瀚!桀骜不驯了千万年的长江三峡,在如水月光的映照下,同我一起在梦幻中迤逦而行,去
作别永远的三峡纤夫。我要告诉巫峡的神女和遍布三峡两岸望郎的山峰,她们的悲剧会永远谢幕,他们的子子孙孙因为有了新三峡的滋润,会永远幸福而甜蜜。(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3月1日,有删节)
1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峡纤夫的形象特点。(4分)
【解析】这道题考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难度系数不高。概括人物形象一般从人物的身份、性格、品德、经历和背景等方面,结合文中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进行。要注意题干关键词“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要全面,不能遗忘答题点。本文先是引用A.K文中的记载来侧面表现纤夫的工作环境,再描写纤夫的工作用具——简陋的“扯扯儿”,然后具体描写纤夫的工作过程来表现团结协作的一面,最后通过“望郎妇人”和从不恐惧的纤夫的映衬,来反映他们柔情的一面。
14.赏析文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6分)8
【解析】这道题考察对语言的赏析能力。难度中等。赏析题主要从表现手法、语句技巧和词语运用等方面入手。这类题需要先分析内容,在根据内容赏析。这里主要描写纤夫们拉船走山崖的艰难过程,通过夸张手法、细节描写和视觉听觉的巧妙运用来全方位表现。同时,在词语的选用上也别有匠心,如“抠”、“赤裸”、“挤压而出”、“”嘿咗“等。15.文中引用“拉纤小调”有什么作用?(4分)
【解析】这道题考察引用的作用。难度稍大。一般来说,作用题要联系上下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大角度来分析。同时这里的引用涉及到内容表现力,也就是既需要分析引用本身的作用,又要分析引用内容的表现作用。
16.文章标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解析】这道题考察标题的含义。难度较大。标题含义要注意表层和深层的分析,尤其要注意深层含义中作者蕴含的多重思想情感。在本道题中,“作别“既有表面上的”告别“之义,又有纤夫悲剧”谢幕“,子孙“幸福而甜蜜”的美好祝愿。【总评】这篇现代文是现实意义很强的一篇散文,考题中规中矩,总体难度不大。概括题、赏析题、作用题和含义题各有一题,出题意图明晰。本文难点在于对文章主题的全面把握,要通过纤夫的悲剧生活,来洞察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关怀和崇高敬意,同时又要看到这种“悲剧”背后,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希望“悲剧”不再发生的希冀。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18 分)教育的新生 陶行知
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并且是要动得不歇,一歇就灭!怎样动?向着哪儿动?
我们要想寻得教育之动向,首先就要认识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之对立。一方面是生活教
育向传统教育进攻;又一方面是传统教育向生活教育应战。在这空前的战场上徘徊、缓冲、时左时右的是改良教育。教育的动向就在这战场的前线上去找。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教育提出“教育生活化”和“教
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 9
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为教育而办教育,在组织方面便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学校与社会中间是造了一道高墙。
改良者主张半开门,使“学校社会化”。他们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学校即社会”就成了一句时髦的格言。这样,一只小鸟笼是扩大而成为兆丰花园①里的大鸟笼。但它总归是一只鸟笼,不是鸟世界。生活教育者主张把墙拆去,承认“社会即学校”。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为学校而办学校,它的方法必是注重在教训。给教训的是先生,受教训的是学生。改良 一下,便成为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于是“教学做合一”之理论乃应运而起。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教训藏在书里,先生是教死书,学生是读死书。教死书、读书死便不许发问,这时期是
没有问题。改良派嫌它呆板,便有讨论问题之提议。课堂里因为有了高谈阔论,觉得有些生气。但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有何益处?问题到了生活教育者的手里是必须解决了才放手。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是在生活里研究,问题是在生活里解决。
没有问题是心力都不劳。心力都不劳,是必须接受现成知识方可。先在学校里把现成的
知识装满了,才进到社会里去行动。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便是这种教育的写照。他说的“即知即行”和“知行合一”是代表进一步的思想。生活教育者根本推翻这个理论。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传授现成知识的结果是法古,黄金时代在已往。进一步是复兴的信念,可是要“复”则
不能“兴”,要“兴”则不可“复”。比如地球运行是永远的前进,没有回头的可能。人只见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不知道它是跟着太阳以很大的速率向织女星飞跑,今年地球所走的路绝不是它去年所走的路。我们只能向前开辟创造,没有什么可复。时代的车轮是在我们手里,黄金时代是在前面,是在未来。努力创造啊!
【注】①兆丰花园:近代上海著名的租界公园,现称中山公园。
17.简要分析“学校即社会”和“社会即学校”两个主张的区别。(6分)【解析】本题目为概括题,根据题目中的“学校及社会”“社会即学校”找到答题区间为第四段,但是也不要忽略上下文。分点进行概括,注意分点答题,用关键词去概括。10
18.结合全段,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6分)【解析】画线句子的作用在本题当中属于论述性文本中的论证方法题,需要同学会辨别该句子使用的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中的哪一个,并且依据文本去分析该论证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1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解析】这是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述层次题,需要学生们先明确文本每段的大意,在对文本进行分层,分层之后再去概括每层的内容,要记得用上术语,如“提出了„„的观点”、“解释了„„的内涵和区别”、“提出了„„的解决方案”等等。通过过渡句去分层,学会找每层的总结句和关键词。
【总评】议论文中规中矩,并没有出现偏题怪题,三题都是我们日常训练中常见题型:概括题、论述手法题以及论述层次题。明确答题模板,迅速找到答题要点是关键。一二题难度不 大,最后一题论述层次,很多学生可能会一开始就不清楚作者的论述思路而分错段,最后导 致失分。
七、作文(70 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浙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
【解析】
本次的一模作文,难度中等。采用民谣形式,贴近自然生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民 谣的深层含义,从中提取出恰当的观点。
“四月天”难做,在于要满足“蚕、麦、秧、麻”和“采茶姑娘”的多种要求。“天”
在传统文化里是至高无上的,即使是皇权也假以“受之于天”的名义。我们常常认为“难做” 来源于领导者施加的压力,然而压力有时候恰恰来源于权利本身。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你权利的对象有多少,你需要负责的对象就有多少。“四月天”不同于其他时节,四月是万物初长之时。在事物的初始阶段,总是需要投入更多的设想,作更多的准备。“蚕、麦、秧、麻、采桑姑娘”,事物的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各不相同,可以引申为不同事物、人有不同的需求,成功与成长需要不同的条件,要因时、因地制宜,要因材施教,也可以从尊重差异的角度出发,延伸到每个人的不同,要尊差异。
尽管“蚕、麦、秧、麻、采茶姑娘”各有各的要求,但是“四月天”依旧是按照节令气
候的正常规律,如约而行。所谓众口难调,不可能要求“天”去迎合所有要求,必须达成共
识,或者说,即使“蚕、麦、秧、麻、采茶姑娘”再有要求,都要遵从共性的节气规律。当
“四月天”不能满足某方面的单独要求时,必定是“蚕、麦、秧、麻、采茶姑娘”要适应节气时令。当然,前提是“天”必须是有担当、有能力的。
本次一模作文,学生可以选取的角度很多,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才可以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参考立意】
(1)从“天”、“四月天”的角度,领导层要把控全局,有全局意识,能够顾全大局;也可以写做人做事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差异;欲戴王,必承其重;“天”要有所取舍,不能一味迎合,必须有自身的权威性,才能保证一切顺利进行。
(2)从“蚕、麦、秧、麻、采桑姑娘”的角度,要能够找到自己成长成功的时宜因素,要 学会自我调适和适应。【名师范文】 真实的四月天 谢高圆
冯梦龙《警世恒言》有言:“做天难做四月天。” 为什么天难做?天在传统文化里是至 高无上的,即使是皇权也假以受之于天的名义。然而压力有时候恰恰来源于权利本身。欲戴 王冠,必承其重。你权利的对象有多少,你需要负责的对象就有多少。为什么偏偏四月天难做,而不是其他季节?因为其他季节的职能往往是单一的,比如:“夫秋,刑官也„„常以肃杀而为心。”而四月是充满变化的季节,有“破”又“有立”。
于人生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领导自我并为之负责。而四月天正是少年
初长成时,稚气未脱,却面临着人生的种种选择。近日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中,吴岭澜是上世纪2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他的实科没有及格,文科全部满分。但是在当时,最好的学生都会选择读实科,他并不想转到文科去,因此一度困惑于学业抉择。梅贻琦老师找他谈话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我想,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关系着我们 在人生四月天的抉择。
有人从“完美”中寻找真实。然而,美的事物常常难以共存,比如红泥小火炉旁能欣赏
雨雪霏霏,却难见落英缤纷。比如人间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但四月天不会同时满足所有的诉求,它知道自己的目的。会一步一步地来。四月的每一天都不会是 12
完美的,但是,可能会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四月。正如我们自己的生活,少有完美的一天,甚
至摆在有些人生命中的四月冰冻三尺,比如诗人余秀华,出身贫寒,先天残疾。不过她还是找到了诗歌这根拐杖,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出一条路,渐渐收获真实而灿烂的一生。
有人从“忙碌”中寻找真实,但往往流于表面,内里却是空洞。四月天习惯居于幕后,甚至被人误解为“懒散”,比如人们时常这样抱怨它:“柳叶为什么还没有绿起来?”可是让
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四月天耐心地让土地解冻,把冬天变成夏天,这是大事,却是“幕后”进行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就像人生的四月天,身处其中者正经历着思想上脱胎换骨的巨变,行为上的变化却常常慢上几拍。直到有一天,父母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小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大人。
真实的四月天不完美,看上去也不够忙碌。但是它有目标,也有耐心。真实的四月天不
是自然界的归宿,它还要把这个世界整理好了交给夏天。一如走过人生四月天的青年们,未 来也还有漫漫征途。人间四月天 杨诗繁
无意中遇到过一株开花的树,难以忽视不忍离去。不是为那凋零的花瓣,也不是为那一
树的繁华,而是想到开花实难,要承担寒潮、风雷和霹雳。做天不易,上演那雾霭、流岚和虹霓。只有理解彼此难处并身体力行调和,我们才能领略人生之美的珍贵,且行且珍惜。若在人间四月天,便如天地大美集成的一幅画卷。全卷中蚕吐雪丝,麦涌新绿,秧麻桑话,采茶歌飞„„只是这幅美景从何而来?天工之笔如何造就?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
时有成法而不议,但不言不议,佳景何处。儒家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画师细心勾勒
几处重点物像,其余只是略做铺陈,甚至留白。西洋画师将万紫千红进行调和,并不是随意挥洒,深深浅浅,也要费得一番心思,才将四月天全卷意蕴从二维纸面伸展成了无限。
调和是智慧的本色。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周总理长住的西花厅里,有位小保
姆经过议事门厅前,被吓得花容失色。原来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等人组成的四人帮正集
体对总理破口大骂,几人对总理抱怨文化大革命还不够激进,甚至开始对周恩来进行人身攻
击。周总理一声未吭,待几人骂累了,只淡淡地拿出几张给饥荒百姓财政拨款,修桥修路的
基建文件,说:“你们也骂够了,把字签了。”眼中丝毫未有畏惧之色,神色凛然,四人帮一 13
震,乖乖签字。正是周总理在各方间充满智慧的调和斡旋,才使得当时国家的民生经济不致
于坍塌,才保全了邓小平、华国锋等未来国家领导人,为国家留下希望,看西花厅前年年海 棠花开。
有谚云:“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这
是有序和平衡,也是调和与适应。一到春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便会转暖,那温暖与冬天泾渭分明。春,承载了太多的美好情怀,有“人间四月芳菲尽”,也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小小芙蕖红半展”。“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抹诗词色彩,唤起了后世对春的审
思,诚如斯言,欣欣向荣并非理所应当,万紫千红不是天经地义。人生实难,但请你足够相 信。
天道好轮回,难不可怕,怕的是胡作非为;只有足够勇敢、正直并富有同情心,我们才 能理解花开的真谛。
民国才女萧红笔下的呼兰河镇不正是这样的吗?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幺,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在别间在四月,这是调和与适应,也是对人性的敬重。同样,各样花草都仿佛努力从地上拔起,在温暖日头下,尽着本分,静静地立着,尽那只看不见的手来铺排,按照秩序发叶开花。急其所急,缓其所缓,轻重有序。和风君子德,时雨圣人怀,尽管开花实难,做天不易,只愿在不断变迁的时序中,我们依旧能遇见那“人间四月天”,共同调和成一幅更和谐、更美好的画卷,且行且珍惜。14
第二篇:2017_2018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接着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即便,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度过苦涩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对于什么都有意见,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下笔不能自休。知道割爱才能进入第三阶段,对不恰当的内容要 地加以削删,所谓“徇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A.披肝沥胆 纷纷扬扬 大刀阔斧 B.搜索枯肠 洋洋洒洒 大刀阔斧 C.披肝沥胆 洋洋洒洒 大张旗鼓 D.搜索枯肠 纷纷扬扬 大张旗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组”,第一空:“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搜索枯肠”:比喻才思枯窘(含贬义)。根据语境“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此处选用成语“搜索枯肠”;第二处:“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也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根据语境“下笔”,此处选用成语“洋洋洒洒”。第三空:“大刀阔斧”:意思是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根据语境中“加以削删”,此处选用词语“大刀阔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
B.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C.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称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D.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辨析判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A、B、C三个选项均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而D选项中“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不是比喻修辞手法,不符合比喻修辞的定义(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故选D。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
①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 ②生活决不是开玩笑的 ③如果是像机械的话 ④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 ⑤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 ⑥它是无比严肃的
A.②①④⑥③⑤
B.②⑥④③①⑤ C.③①⑤②⑥④
D.③②⑥④⑤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六句话可以分为两大部分,②④⑥写生活不是开玩笑,是很严肃的,也不是像机械;①③⑤三句是说生活如果像机械会怎么样。根据第一空的前一句“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与前文含义相反,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②,排除CD两项;②句中“决不是开玩笑”与⑥“是无比严肃”联系最为紧密,故紧接在②之后的句子为⑥。根据第二空后面的句号,可以推断第三空有转折,所以第三空应该为④。根据前面三空应为②⑥④,可以推断出答案 为B。4.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甲、迁客逐臣 乙、游子思妇 丙、戍卒征夫 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A.甲:①④ 乙:③⑤ 丙:②⑥
B.甲:①⑥ 乙:③④ 丙:②⑤ C.甲:③④ 乙:②⑤ 丙:①⑥
D.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考生需要理解诗歌含义、诗歌相关背景才能准确判断出答案。①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属于甲、迁客逐臣;②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③选自宋代何应龙的《行人》,属于乙、游子思归;④选自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南”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甲、迁客逐臣;⑤选自无名氏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诗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诗为思妇诗,属于乙、游子思妇;⑥选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所以甲:①④,乙:③⑤,丙:②⑥。故选A。
5.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C.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徽标图画的分析把握以及征集语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考生要紧抓题干要点,全面把握徽标和征集语内容。根据题目,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和征集语中应以“师生” 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因此排除A和B选项,“地球与行万里路”与主题无关,因此排除D选项。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子良传 宋濂
许子良,字肖说,东阳人,姿禀卓荦,幼诵书,一览通大义。及壮,驰骋经史,精文辞,尤长于科目之学,生徒欣欣从之,旬月间,辄知为文肯綮。嘉定丙子,以诗赋魁.江东漕司,试礼部不利,嘉熙戊戌,始登进士第,年已五十馀矣。
调馀姚簿,未上。用宰相乔行简荐,监镇江西酒库。前此赢羡.率自入,子良不纳一札以
上归公家,官吏相顾骇叹。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濒江有芦场三十里所,民资其利,守边吏议清野,欲悉削去,子良諌之止。迁知晋陵县,版籍纷乱,官赋多放失。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子良为稽.逃亡,考隠漏,催科定繇,条绪粲然。
俄监安溪酒库,改宣教郎、知都昌县。库藏赤立,子良节缩浮冗,两年之间,供输遂有馀。豪右设诡名以欺租赋,莫敢何问。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豪右慙愤,阴图中子良,无隙可乗而止。未几,有旨俾阅滞狱八十余,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
复转朝散郎,改知台州。弊蠧相仍,负上供钱三百余万。子良节缩如都昌,凡典例所宜
得者亦谢去。居半载,郡计裕如。子良听讼,据案与两造相尔汝,以察其情。情既得,即决遣之,吏袖手旁睨具文书而已。同僚与吏无所容其私,皆忌之。吏白每岁以钱折米二万斛,子良又不许。而禁卒有不便者,于是嗾其殴狱吏以撼之,且相与出危言。子良知堕其计,即委印出关去。事上,降两官。贾似道开阃荆湖,辟主管机宜文字,且为辨其非辜.,叙朝散郎。事有难处,他人不能置笔者,经子良议定,人无异辞。
景定庚申三月,卒于沔川,年七十五。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魁:居首位 B.前此赢羡.率自入 羡:多余的 C.子良为稽.逃亡 稽:核查 D.且为辨其非辜. 辜:辜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子良天资聪颖,精通经史,富有才华。他教授学生亦很得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领悟到文章的关键。B.许昌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租税,以前无人敢过问,而许子良上任以后厉行整治,将主使者的姓名公之于众并上报朝廷。
C.在台州时,许子良的同僚和下属因无法营私,都很忌恨他,然后设计陷害子良,子良只好弃官印逃离。D.撰写文书时他人感到不好下笔的地方,一经与许子良商定,他人也就没有异议了,充分显示了许子良的才能与威望。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2)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
9.文中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答案】6.D
7.B
8.(1)各主管部门督责搜捕如雷电一样紧急,衙吏们都逃窜的逃窜,躲起来的躲起来,前任县令因为做得不好而被罢免。
(2)即使是很多年没有决断清楚的案件,(到了他手里)很快是非曲直都会弄明白。
9.管理江西酒库时多余的钱全部上交;在台州任上,凡是按照惯例他应该享有的都谢绝。【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且为辨其非辜”意思是“并且为他辨明无罪”,所以此处“辜”应解释为“无辜的、无罪的”。故选D。
7.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将主使者的姓名公之于众并上报朝廷”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子良列出那些主使者的姓名公布在集市上,再有人仿效就同样处理,并没有提“上报朝廷”。故选B。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督逋急如雷电”译为“督责搜捕像雷电一样紧急”,“窜匿殆尽”译为“几乎都逃窜藏匿”,“去”“累岁不引决者”译为“连年不能裁决的案件”,原意为离开,这里译为“离职”。(2)句中:“虽”,译为“即使”,“曲直”译为“是非曲直”,“白”译为“清楚,弄明白”。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9.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中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是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能力。通读文章,在文章的第二、三、四段即可概括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事迹。监酒库而不自入;劝止砍削百姓赖以为生的芦场;节缩扭转财政亏空;揭发逃避租税的豪门望族;明察案情;禁止同僚与下属营私。概括答题时,可以采取地点+事情的形式,比如:管理江西酒库时多余的钱全部上交;在台州任上,凡是按照惯例他应该享有的都谢绝。任主管帐司时,劝止砍削百姓赖以为生的芦场;任宣教郎、任都昌知县,节缩扭转财政亏空;任宣教郎、任都昌知县,揭发逃避租税的豪门望族等等。参考译文: 许子良,字肖说,是浙江东阳人。天资卓越,幼年读书,一看就能了解要义。等到壮年,精通经史,精于文章辞令,尤其擅长科举考试科目的学问。考生们欣然跟从他,短时间内,就能领悟写文章的关键。嘉定九年(1216年),凭诗赋居江东漕司第一,参加礼部考试未能取胜。嘉熙二年(1238年),才考中进士,时年已经五十多了。
调任余姚主簿,未去任职。因为宰相乔行简的推荐,镇守监察江西酒库。此前的赢余大都归于自己,子良分文不取而(全都)上交公家,官员们彼此相看十分惊叹。淮东转运司授官主管帐司。沿江有大约三十里芦场,老百姓赖以为生,守边的官吏商量采取清野措施,想要将芦苇全都砍掉,子良规劝后这件事作罢。迁任晋陵知县,户籍簿册杂乱,国家征收的赋税大多散失。各部门催缴拖欠的赋税像雷鸣电闪一般急迫,差吏几乎都逃窜藏匿了,前任县令因政绩不佳而离职。子良为此核算逃亡的人家,查核隐瞒遗漏的户口,催收租税确定徭役,条例清晰。
不久主管安溪酒库,改任宣教郎、任都昌知县。府库空无一物,子良减缩多余的支出,两年之内,赋税就有所节余。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田租赋税,没有人敢过问此事。子良列出那些主使者的姓名公布在集市上,再有人仿效就同样处理。豪门大族羞愧愤恨,想暗中图谋造谣中伤子良,没有空子可钻才停止。不久,有旨意让他查看积压未予审决的案件八十余件,子良为此查阅案卷,一一判决。即使有连年不能裁决的案件,一下子是非对错都清楚了。
景定元年(1260年)三月,许子良在沔川辞世,时年七十五岁。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三
黄庭坚
关寒塞雪欲嗣音①,燕雁拂天河鲤沈。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
【注】①嗣音:传递信息②《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0.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感情? 11.后两联多用虚笔,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10.对塞上从军的叔父的牵挂;音书难寄的感叹;对叔父早日归来的期盼。
11.叔父挟弓带刀,戍守边疆,凝望路上往来行人;家中亲人深夜还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叔侄俩回家之时,当年亲手种的江头柳树已十寻了。这些都是想象的虚笔,强化了对叔父的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感情”,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这类题目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由注释“嗣音”可以得知诗人身处“关汉塞雪”的艰苦环境中,想要给叔父写信;“燕雁”和“河鲤”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传递书信的意象,然而条件艰苦,书信难达。颔联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想要与叔父交谈互相慰藉的迫切,然而归期未定。前两联体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宦游在外,思念亲人,却只能以书信和叔父交流,但是然而条件艰苦,书信难达,想见不得见,想归不得归的惆怅寂寥。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
②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可结合注释,根据诗句中具体意象分析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11.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后两联多用虚笔,请做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能力。题干已点明手法为虚写,学生应侧重于其表达效果的分析。“弓刀陌上见行色”一句,诗人站在塞外的道路上,见行色匆匆归去的人们,联想到自己归乡之后的情景,想要与儿女家人欢聚一堂,秉烛夜话。尾联用一个“更”字,加深了诗人欲与叔父东归而去的渴慕与期盼。结合注释,可知尾联化用《世说新语》典故,表达了诗人离乡之远,时间之久,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之感。这两联诗人运用虚写,联想想象自己回到家乡,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田园之美。既表现了自己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又构想了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论语·泰伯)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5)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6)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曹雪芹《红楼梦》)
【答案】
(1).任重而道远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艰难苦恨繁霜鬓
(4).君子不齿
(5).金块珠砾
(6).箫鼓追随春社近
(7).寻常巷陌
(8).人情练达即文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繁、鬓、齿、砾、箫、巷陌、练。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作别三峡纤夫 韩永强
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名叫A·K的外国人,在一本英文版《长江三峡》的画册里,为古老的长江三峡留下了极为精彩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文字。
书中最叩击我心弦的,是关于峡江纤夫的描述。“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供纤夫拉纤时通过的栈道。狭窄的地方仅供一人通过,远望就如绝壁间的一段凹槽。纤夫们就光着脚行进在尖利的岩石上。夏天他们顶着炎热的骄阳,冬天他们必须跃入刺骨的冰水中游到岸上。当行走在高高的栈道上的时候,一旦有人不慎打滑跌入悬崖,另一个人就必须迅速补位,从而不让船下滑……这就是纤夫的生活。”
读着这些情景交融的文字,我的眼前就呈现出一条条结实的竹缆,竹缆一头连着在险滩上挣扎的柏木船,一头连着悬崖峭壁上的纤夫。那条紧绷绷的竹缆绳上,悬挂着我祖辈的灵魂。
每一个纤夫都有自己或妻子或老母亲或情人细心缝制的“扯扯儿”(即拉纤的搭肩)。这些“扯扯儿”,长六尺宽半尺,一律用上好的“白官布”制作,对折成三尺长,另一头则固定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厚竹板。拉滩的时候,纤夫把竹板向纤缆上一别,把宽的一头斜挎到肩头,就开始艰难的跋涉了。搭在肩上的白官布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否则拉纤时哪怕一个细小的线头或者折痕,都会让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而别在纤缆上的一端则可做些文章,纫得越密实,就越牢固安全。
船到滩头,领纤的一路如风一般旋去,纤夫们没有一个敢怠慢,都会一边以极快的速度
奔跑,一边迅捷地把扯扯儿别到纤缆上。这时,纤夫的腰就马上绷成了一张弯弓,而纤缆就如弦上的箭。险滩喧哗着咆哮着猛烈撞击柏木船的船头,激起高高的水浪。纤夫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毫无选择地把手指抠进岩缝中,赤裸的脚板则要尽量寻找悬崖上的缝隙。苍凉无情的崖石上,只有汗珠碎成了八瓣,只有纤夫从胸腔中挤压而出的“嘿咗”声如闷雷滚过……
长江三峡中,自古“西陵滩如竹节稠”。纤夫们战胜了一个险滩,而下一个、下下一个以及每一个险滩,都是夺命的关口。所以,长江三峡的两岸边,总有望郎的妇人化作奇峰异石苦守崖顶。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们把山崖上的竹叶都撕成了丝丝缕缕的心事,把自己的血肉之躯都望成了冰凉的望夫石!于是,七百里峡江中,总有“望郎滩,望郎滩,我望郎君早回还”的呼唤。
但真正的纤夫从不恐惧。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回家,回家,回家同妻儿团聚。在这个目标的导引下,纤夫们有时会十分快活。在拉纤时含泪而唱的“拉纤小调”,他们在顺风顺水时唱得有滋有味——
三尺白布四两麻啦,做个扯扯儿把滩拉啊!大坪大蹚各顾各啊,石旮浪里脚蹬脚啊!一声号子一声汗啊,幺儿连三都使力啊!一声号子一声胆啊,一声号子过险滩啊!喊声号子加把力啊,船过滩头把家还……
A·K 先生作为一名外国人,毕竟只是三峡的匆匆过客。假如他进一步走进纤夫中去,他会在对长江三峡纤夫的同情悲悯中增添更深的敬意,写出更为深情的文字,让世人更清楚 地知道在中国,在长江三峡,有一群人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当年的长江三峡是外国人看中国最好的“看本”,今天的长江三峡,更是世人看中国的必到之地。那些慕名而来的人们,已经看不到《长江三峡》中记录的栈道、纤夫和柏木船了。但是,新的长江三峡提供给人们的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和豪气。在巍然矗立的三峡大坝之上,昔日“滩滩都是鬼见愁”的一百多道险滩杳如黄鹤,今日三峡只有碧波荡漾的浩瀚!
桀骜不驯了千万年的长江三峡,在如水月光的映照下,同我一起在梦幻中迤逦而行,去作别永远的三峡纤夫。我要告诉巫峡的神女和遍布三峡两岸望郎的山峰,她们的悲剧会永远 谢幕,他们的子子孙孙因为有了新三峡的滋润,会永远幸福而甜蜜。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3月1日,有删节)
1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峡纤夫的形象特点。14.赏析文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15.文中引用“拉纤小调”有什么作用?
16.文章标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答案】13.勇敢无畏;乐观坚韧;团结协作;生活艰辛;思亲顾家。
14.运用夸张和比喻,视听结合,描绘了纤夫们辛苦拉纤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纤夫苦难命运的同情。
15.再现了拉纤的场景;使纤夫们的形象更丰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感染力。
16.对今日难见三峡纤夫的惋惜;对人与自然抗争的悲壮历史的感喟;对三峡巨变和时代进步的欣慰;对创造生命奇迹的三峡纤夫的敬意。【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峡纤夫的形象特点”,是考查学生把握散文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人物形象一般从人物的身份、性格、品德、经历和背景等方面,结合文中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进行。要注意题干关键词“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要全面,不能遗忘答题点。本文先是引用A.K文中的记载来侧面表现纤夫的工作环境,再描写纤夫的工作用具——简陋的“扯扯儿”,然后具体描写纤夫的工作过程来表现团结协作的一面,最后通过“望郎妇人”和从不恐惧的纤夫的映衬,来反映他们柔情的一面。
点睛:人物形象特点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14.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赏析文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是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主要从表现手法、语句技巧和词语运用等方面入手。这类题需要先分析内容,在根据内容赏析。本题画线的句子“纤夫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毫无选择地把手指抠进岩缝中,赤裸的脚板则要尽量寻找悬崖上的缝隙。苍凉无情的崖石上,只有汗珠碎成了八瓣,只有纤夫从胸腔中挤压而出的“嘿咗”声如闷雷滚过„„”,主要描写纤夫们拉船走山崖的艰难过程,通过夸张手法、细节描写以及视觉听觉的巧妙运用来全方位表现纤夫们拉船走山崖的艰难过程。同时,在词语的选用上也别有匠心,如“抠”、“赤裸”、“挤压而出”、“嘿咗”等。
15.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中引用„拉纤小调‟有什么作用”,是考查学生把握引用手法作用能力。作用题要联系上下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大角度来分析。同时这里的引用涉及到内容表现力,也就是既需要分析引用本身的作用,又要分析引用内容的表现作用。拉纤小调再现了纤夫拉纤的场景——“大坪大蹚各顾各”“石旮浪里脚蹬脚”“一声号子一声汗”“幺儿连三都使力”,使纤夫们的形象更丰满。同时引用纤夫拉纤时唱的纤夫小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感染力。
16.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章标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是考查学生探究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要注意表层和深层的分析,尤其要注意深层含义中作者蕴含的多重思想情感。本文通过描写纤夫的悲剧生活,来表达作者对纤夫们的深切关怀和崇高敬意。同时通过纤夫这种“悲剧”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希望“悲剧”不再发生的希冀。文章标题“作别三峡纤夫”,“作别”表面上的含义“告别”之义,所以标题表面含义既是和三峡的纤夫告别,也是纤夫们和过去的悲剧生活告别,同时表达了对昔日纤夫们与自然抗争的的感叹之情,以及对创造生命奇迹的三峡纤夫的敬意。同时这里“作别”还有有纤夫悲剧“谢幕”之意,表达了对三峡巨变和时代进步的欣慰,以及今后“幸福而甜蜜”生活的的美好祝愿。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 题。
教育的新生 陶行知
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并且是要动得不歇,一歇就灭!怎样动?向着哪儿动?
我们要想寻得教育之动向,首先就要认识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之对立。一方面是生活教育向传统教育进攻;又一方面是传统教育向生活教育应战。在这空前的战场上徘徊、缓冲、时左时右的是改良教育。教育的动向就在这战场的前线上去找。
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教育提出“教育生活化”和“教
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
为教育而办教育,在组织方面便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学校与社会中间是造了一道高墙。改良者主张半开门,使“学校社会化”。他们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学校即社会”就成了一句时髦的格言。这样,一只小鸟笼是扩大而成为兆丰花园①里的大鸟笼。但它总归是一只鸟笼,不是鸟世界。生活教育者主张把墙拆去,承认“社会即学校”。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 求。
为学校而办学校,它的方法必是注重在教训。给教训的是先生,受教训的是学生。改良一下,便成为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于是“教学做合一”之理论乃应运而起。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教训藏在书里,先生是教死书,学生是读死书。教死书、读书死便不许发问,这时期是没有问题。改良派嫌它呆板,便有讨论问题之提议。课堂里因为有了高谈阔论,觉得有些生气。但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有何益处?问题到了生活教育者的手里是必须解决了才放手。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是在生活里研究,问题是在生活里解决。
没有问题是心力都不劳。心力都不劳,是必须接受现成知识方可。先在学校里把现成的知识装满了,才进到社会里去行动。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便是这种教育的写照。他说的“即知即行”和“知行合一”是代表进一步的思想。生活教育者根本推翻这个理论。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传授现成知识的结果是法古,黄金时代在已往。进一步是复兴的信念,可是要“复”则不能“兴”,要“兴”则不可“复”。比如地球运行是永远的前进,没有回头的可能。人只见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不知道它是跟着太阳以很大的速率向织女星飞跑,今年地球所走的路绝不是它去年所走的路。我们只能向前开辟创造,没有什么可复。时代的车轮是在我们手里,黄金时代是在前面,是在未来。努力创造啊!
【注】①兆丰花园:近代上海著名的租界公园,现称中山公园。17.简要分析“学校即社会”和“社会即学校”两个主张的区别。18.结合全段,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1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答案】17.①前者是改良教育的主张,后者是生活教育的主张。②前者学校与社会依然隔绝,后者破除了学校与社会的隔阂。③前者选几样社会的东西搬进学校,后者运用社会的力量又适应社会的需求。
18.这句话运用比喻论证,准确厘清了行动、知识、创造三者的关系,形象阐明了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有行动,才有真知;有真知,才有创造。这一主张也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扬弃和发展。
19.首先,提出教育的动向问题;接着,从主张、组织、方法三方面比较传统教育、改良教育、生活教育的异同;然后,阐明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最后,号召读者既不要法古,也不要复兴,而要开辟创造。【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简要分析“学校即社会”和“社会即学校”两个主张的区别。”是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间为第四段,仔细阅读这两个自然段,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分点进行概括,注意分点答题,用关键词去概括。仔细阅读第四段,可以在第四段中筛选出“改良者主张半开门,使„学校社会化‟”“他们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学校即社会‟就成了一句时髦的格言”“一只小鸟笼是扩大而成为兆丰花园里的大鸟笼。但它总归是一只鸟笼,不是鸟世界”“”“生活教育者主张把墙拆去,承认‘社会即学校’”“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学校即社会”和“社会即学校”两个主张的区别。
18.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结合全段,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画线句子的作用在本题当中属于论述性文本中把握论证方法作用题,答题时需要辨别该句子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其具体内容分析句子运用该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划线句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主要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把行动比喻成老子,知识比喻成儿子,创造比喻成孙子,准确地理清了行动、知识、创造三者的关系,形象阐明了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有行动,才有真知;有真知,才有创造。也就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一主张,同时也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扬弃和发展。
19.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是考查学社呢过把握文章论述思路能力。答题时,需要学生们先明确文本每段的大意,然后对文本进行分层,分层之后再去概括每层的内容,然后用关联词将各层层意连接起来。通读文章,本文可以划分为四层。第一层,第一至二节,提出教育的动向问题;第二层,三至五节,从主张、组织、方法三方面比较传统教育、改良教育、生活教育的异同;第三层,六至七节,阐明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第四层,第八节,号召读者既不要法古,也不要复兴,而要开辟创造。然后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关联词将各层层意连接起来,即可。
点睛: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七、作文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浙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答案】真实的四月天
冯梦龙《警世恒言》有言:“做天难做四月天。” 为什么天难做?天在传统文化里是至高无上的,即使是皇权也假以受之于天的名义。然而压力有时候恰恰来源于权利本身。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你权利的对象有多少,你需要负责的对象就有多少。为什么偏偏四月天难做,而不是其他季节?因为其他季节的职能往往是单一的,比如:“夫秋,刑官也……常以 肃杀而为心。”而四月是充满变化的季节,有“破”又“有立”。
于人生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领导自我并为之负责。而四月天正是少年初长成时,稚气未脱,却面临着人生的种种选择。近日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中,吴岭澜 是上世纪2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他的实科没有及格,文科全部满分。但是在当时,最好的学生都会选择读实科,他并不想转到文科去,因此一度困惑于学业抉择。梅贻琦老师找他谈话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关系着我们 在人生四月天的抉择。
有人从“完美”中寻找真实。然而,美的事物常常难以共存,比如红泥小火炉旁能欣赏雨雪霏霏,却难见落英缤纷。比如人间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但四月 天不会同时满足所有的诉求,它知道自己的目的。会一步一步地来。四月的每一天都不会是完美的,但是,可能会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四月。正如我们自己的生活,少有完美的一天,甚至摆在有些人生命中的四月冰冻三尺,比如诗人余秀华,出身贫寒,先天残疾。不过她还是 找到了诗歌这根拐杖,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出一条路,渐渐收获真实而灿烂的一生。有人从“忙碌”中寻找真实,但往往流于表面,内里却是空洞。四月天习惯居于幕后,甚至被人误解为“懒散”,比如人们时常这样抱怨它:“柳叶为什么还没有绿起来?”可是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四月天耐心地让土地解冻,把冬 天变成夏天,这是大事,却是“幕后”进行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就像人生的四月天,身处其中者正经历着思想上脱胎换骨的巨变,行为上的变化却常常慢上几拍。直到有一天,父母 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小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大人。
真实的四月天不完美,看上去也不够忙碌。但是它有目标,也有耐心。真实的四月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它还要把这个世界整理好了交给夏天。一如走过人生四月天的青年们,未 来也还有漫漫征途。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第三篇:南京市玄武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南京市玄武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24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关关雎鸠,(《诗经·周南》)
(2)欲穷千里目,(王之涣《登鹳雀楼》)
(3),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6)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7),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孟子〉两章》)
(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这表明他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
2.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古人勤学苦读,有例可援(yuán①)。“头悬梁”“锥刺股”“凿(zuó②)壁偷光”“囊萤(yíng③)映雪”等故事家喻(yù④)户晓。有的人“黄卷青灯”,怡(yǐ⑤)然自得;有的人“昼耕夜诵”,苦心孤诣(zhǐ⑥);有的人“朝经暮史”,心无旁骛(wù⑦);有的人“手不释卷”,潜(qiǎn⑧)心贯注。很多人因此成了名垂青史的“鸿儒硕学”。
A.①②⑦ B.③④⑥ C.③⑤⑧ D.①④⑦
3.下列句子的加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阅读的最大好处是能帮助人们摆脱平庸。
B.好书是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卷。
C.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D.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3月23日晚8点半到9点半,南京有400多幢楼宇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B.在莫斯科发表演讲的习近平主席,给俄罗斯学生留下了平静、睿智、大气的印象。
C.丁肇中教授认为:“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D.我们经常会从媒体上看到一个外交词汇——无可奉告,这个词语一度流行。综合性学习(8分)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2月以来,南京有30多所中小学加入到“光盘行动进校园”活动,反响巨大。今天,你“光盘”了吗?
[图一解说]学校食堂,我们常能看到不少“剩男”“剩女”。完全吃掉的少,随意浪费的多。60%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剩饭,有的学生扒几口就倒了。“心疼”是食堂师傅常常提到的词。图为餐盘里浪费的米饭、荤菜、素菜。
[图二解说]3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光盘行动进校园”活动在南京某中学展开:手持写有“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盘子在食堂入口进行“行为艺术”,举着牌子劝同学“光盘”,精心设计“光盘行动”桌贴张贴在餐桌上„„图为学生志愿者在餐桌前宣传“光盘”。
[图三解说] 4月3日,南京某中学,开饭不到10分钟,就有好几个学生吃完了饭,亮出光光的饭盘。学生志愿者当起了小记者,在食堂现场拍摄。图为志愿者镜头中的“光盘”。
5.假如你是学校“光盘行动”志愿者,在食堂遇到了一位将许多剩饭菜倒入泔水桶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响应“光盘行动”呢?(3分)
6.志愿者举着牌子劝同学“光盘”,引发了一些争议。你赞同这种“举牌劝食”的方式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7.请结合材料,解释一下什么叫“光盘行动”。(40字以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 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
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取而疾走()(2)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3)其.为文()(4)无若.际泰者()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B.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C.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D.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B.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C.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D.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13.文中“”一句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一句从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杰出的建筑师
法布尔
①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蟋蟀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吧!”
②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蟋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蟋蟀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
③确实,在建造窠穴方面,蟋蟀可以算是超群出众了。在各种各样的昆虫之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稳固的家庭住所。即使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是在一个临时的隐避所里暂且躲避身形,躲避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尽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西,以便安臵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
④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底部就是卧室,但这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稳固的住所而烦恼呢。
⑤要想建成一个稳固的住宅,并不那么简单。在我的住地不远的地方,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些洞穴都很少修整。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能有个洞,暂且偷生,“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兔子要比它们聪明一些。如果有些地方没有天然的洞穴可以供兔子们居住,以便躲避外界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到处寻找自己喜欢的地点进行挖掘。
⑥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聪明得多。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⑦除去人类,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它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根据《昆虫记〃蟋蟀》删改)
14.文中蟋蟀的住所有哪些特点?请提取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15.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6.文章第⑤段不是写蟋蟀的,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7.下面是《辞海》中介绍蟋蟀的文字,其语言与选文有何区别?选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辞海》:“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清溪河畔春意浓
刘建春
①一月下旬,还是严冬季节,暖暖的阳光便从厚重的天穹里哗啦啦地泼洒在綦江城,也温婉地倾泻在了一湾澄澈如镜的清溪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清溪河改写了杜甫的诗句,不到二月,早春便俨然落户了清溪河。
②“嗬,上船啰。”艄公长篙一点,小船便离了岸边,顺着绿水如歌如诉地款款前行。“欸乃一声山水绿”,河畔两边一排排密匝匝的翠竹林更显幽谧、宁静,一任春意漾漾流淌。河水真的很静,只有变幻的水流发出潺潺的音响。眼前的溪流,澄澈清莹,浓绿逼人,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这是怎样的一条娉婷绰约、富于风致的原生态河流呵——盈盈一水,九曲分明,宛如一条玉带,袅袅地将“清溪河水上十景”环绕怀中。
③船过白鹤林时,我伸颈遥望,期冀能望见那壮观的几千只白鹤在这里凌空飞舞。可惜未见白鹤翱翔,但见一群灰色鸭子扑棱棱地跃入溪流,“嘎嘎嘎”地在水中奋力划游。“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与
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倒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禁令人莞尔。
④有人说,清溪河的特点是“幽”,流水咏幽诗,白鹤传幽情,翠竹绘幽画,轻舟荡幽意,可谓“清溪巴渝幽”。此言极是,但我认为还应加一个字“静”。只有“静”,才能更突出“幽”的妙境。你看,两岸绿色欲滴的翠竹倒映水中,如一幅幅流动的水彩画次第展开;而明净如练、清澈如玉的河流,婉约得令人陶醉,那细细的波浪撞击声,那鱼儿唧水的咂咂声,和着那一篙一篙轻柔的摇橹声,全都在这静谧、祥和的氛围中,有一种天籁之音。只有这样的声响,你才能体会到静的可贵,幽的美妙,也才会感受那近岸、远水、竹林、半岛、山麓、缓丘起伏的田园风光,那淳朴的山野风情也才会真正令你眼热心动,流连不去。
⑤听人说,清溪河最令人称绝的应是水上十景中的“太极神图”。当小船荡漾在位于沾滩闸坝上游约300米处的河段时,只见火烽山对岸,横出一长条形半岛,随之蜿蜒弯曲成“V”形的小河,山水相间,当地人称为“阴阳合”。这种奇妙的清溪河曲与两岸地形构成了一幅天然的蕴含阴阳玄机的太极图景。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⑥我伫立船头,凝视着这一奇妙的天然“阴阳合”自然景观,其意蕴令人遐想联翩: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前不久,读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这位皇帝一生不迷恋权利,而是追求精神的安宁与自由。而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也敢于放弃官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他们都追求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在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去探望人生,寻找精神的家园。这种进与退、得与失的人生哲学,不正应合了阴阳合的“太极神图”吗?
⑦“嘭”的一声,沉思中,小船靠岸了。回首望,阳光依然普照河面,绿水依然潺潺流去,春意正盎然。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退休后能否来此,买一小屋,租一块地,晓耕晚锄,侍弄菜园。闲来去清溪河畔,或垂钓,或荡舟,或歌吟,或写作„„不亦悦乎!
(选自《南京日报》2013年3月13日)
18.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清溪河畔浓浓的春意?请简要概括。(3分)
19.下列句中的水与清溪河水的特点相符的一项是()(2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20.第③段中加点的“异曲同工之妙”指什么?(2分)
21.品味语言(6分)
(1)两岸绿色欲滴的翠竹倒映水中,如一幅幅流动的水彩画次第展开(这里运用比喻有何表达效果?)(3分)
(2)那细细的波浪撞击声,那鱼儿唧水的咂咂声,和着那一篙一篙轻柔的摇橹声(这几种声响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几种声响?)(3分)
22.清溪河上的“太极神图”为什么“最令人称绝”?(2分)
三、作文
23.满树的花朵,满枝的果实,最初只源于那粒小小的种子,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睿智的成长;梦想是一粒种子,使人奋斗和坚强;善念是一粒种子,使人变得阳光和高尚。种下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请以“种下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四篇: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鼓楼区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4.5.(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2)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3),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4)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5),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6)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7),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9)花甲老人将骑行千里,独自穿越西藏。当记者问他为何敢于接受如此挑战,老人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自勉道:“。” 2.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模(mú)样 铿(kēn)锵 脍(huì)炙人口
B.月晕(yùn)鸟瞰(kàn)提纲挈(qiè)领 C.木讷(nè)狡黠(xié)苦心孤诣(zhǐ)D.绰(chuò)号 混淆(xiǎo)相形见绌(chù)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萤火虫——莹光棒 鞭长莫及——迫不急待 B.梗概——气慨 语无伦次——美仑美奂
C.博览——磅礴 披星戴月——拖泥带水 D.取缔——真谛 因地制宜——不容质疑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世上的事情总是这样”,罗切斯特马上又继续说:“你刚安顿下来,一个声音便会叫你起来往 前赶路。”
B.看见祥子进来,虎妞把筷子放下了:“祥子!你是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 C.出城六十多里水路,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D.鲁提辖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5.下列书法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A.张旭 —— 《古诗四帖》 —— 草书 B.颜真卿—— 《祭侄文稿》 —— 楷书 C.王羲之—— 《兰亭集序》 —— 行书 D.孙过庭—— 《书谱》 —— 草书
6.下面是小欣同学的一篇博客,请你根据相应的材料,补全所缺的内容。(8分)【小欣的博客】
今天是小涵的生日,她请我去时代广场看电影。小涵特别喜欢看电影,反映人与自然主题的温情片是她的最爱。我准备了一张电影原声碟送给她。第一次去时代广场,妈妈叮嘱我 1
在环城东路站坐17路车。到了环城东路站,一位外地的叔叔正想要坐车去市民公园,他问我17路车可以到吗,我说不行,因为(1),我又跟叔叔说:,叔叔表示非常感谢。这时正好来了一辆31路车,叔叔上车走了。这次指路我特别得意,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坐17路车哦!到了时代广场影剧院,排片表上的《深蓝》与《超验骇客》两部影片都很吸引人,我们看了微博网友的评论,最后选择看小涵喜欢的(2),影片真的很精彩!电影结束已经20:50了,小涵还想跟我逛会儿街,可是(3),所以只好和她道别了!临走时,我把礼物送给了她。那张原声碟的封底上写着:悠悠的音乐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4),里有我轻轻的祝福:生日快乐!
【材料二】微博网友影评 ID:陶淘
天才科学家总是看上去傻傻的,可是他们不是创造奇迹,就是制造疯狂!科学家如果变成迷失自我的“骇客”,那将会是人类的灾难。ID:猎户星座
《深蓝》就是一部圆梦的电影,她向人类讲述了:海底有更好的世界,洁白的海豚会为你歌唱。我感受到了来自大海深处的忧伤和寂寞,还有那曾经向往过的美丽和自由。ID:会飞的青蛙
“女孩,回家去,回到你的世界去,而我,要游到海底,走向生命里最闪耀的蔚蓝。”杰克潜进深海,像海豚一样陪伴大海一生,我觉得那是他最想要的结局。ID:哥白尼
《超验骇客》的想象力太强大,虚拟机器人自我复制膨胀的那一段,画面真的很炫。人脑竟然跟电脑联网,太不可思议!
(1)根据【材料一】中的路线图,补全原文(1)处的内容。(2分)
我说不行,因为,我又跟叔叔说:
(2)根据【材料二】中网友的评论,结合博客的相关内容,判断小涵喜欢看的影片是。(2分)
(3)为什么我没有答应陪小涵去逛街呢?根据【材料一】内容回答。(2分)
(4)请根据句式特点,运用叠词,帮助小欣完成祝福语。(2分)悠悠的音乐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里有我轻轻的祝福:生日快乐!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分)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①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①耒(lě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7.结合全诗内容推断,诗歌描绘的是春雨(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而后两句中的一个“ ”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2分)8.诗人对春雨的情感与下列诗句最为接近的是()(2分)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请将此诗的一、二句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要求:用正楷字,工整,美观。(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③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乃往。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后知文侯之意,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④,克之,以封其子击⑤。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⑥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10.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
(1)文侯应之亦然()(2)皆朝于魏()
(3)克之,以封其子击()(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1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2分)韩 借 师 于 魏 以 伐 赵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
13.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哪三件事?请概括回答。(3分)
(三)阅读四则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汉语遇上外来词
【百科辞典】
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汉语外来词通常指源自外语的音译词,其构成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音译的,如咖啡(coffee);一种是音译与意译结合的,如啤酒(beer)。直接从日语借用书写形式的日借词通常也被视为汉语外来词,如写真、物语。改革开放以来,又产生了大量借形兼借音的外来词,如WTO(世界贸易组织),这种外来字母词已经成为汉语外来词的新成员,并且发展迅猛。【网络热评】
参考消息网2014年5月1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4年4月29日报道称,尽管吸收外来词往往被视为一个社会见多识广的积极标志,但是中国的反应绝不是积极的,至少从国家媒体上看是这样。
《人民日报》此前发表评论,抨击外来词大量涌入,指责它们“伤害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外来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使语境支离破碎,从深层次来说,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报道称,尽管《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没有呼吁彻底消灭外来词,但要注意谨慎运用,强调理性、规范地吸纳外来词和尽可能使用其中文译名的必要性。14.《人民日报》对于吸收外来词有哪些意见?请概括回答。(2分)
【别样诗歌】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扬娜拉!
注: “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15.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诗句的妙处。(2分)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名家视点】
也谈新名词和外来语
夏衍
近年来,由于对外开放,知识更新,文学作品和评论中骤然出现了大量陌生的外来语、新名词。这些新词汇用得多了,用得滥了,就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名词大换班”或者“名词大轰炸”。我很同意王蒙同志的意见 “有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4
就会有新名词”,这是古已有之,不足为怪的。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象形字。我不知道从甲骨、金文到秦始皇时代的小篆一共有多少字,但是由于象形和形声,画起来与刻下来都不容易,所以字数不多是可以肯定的。生于公元前的扬雄作《训纂篇》,记下来的只有2040字,这之后一百多年,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字数就增加到9353个;再看看现在通用的字典,那就不知增加了多少倍了。世事日繁,人文发达,字和词就会增加,这是一种不可抵御的趋势。
一方面由于新事物、新语汇的进入现代汉语是不可抗拒的,另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又是宽宏大量、聪明智慧的,既乐于接纳,又善于消化和融合,所以许多外来语到了中国不久就会安家落户,或者经过中国化而约定俗成,这样的例子也是多不胜举的。德律风变成了电话,巴士变成了公共汽车,维他命变成了维生素。当然有的是能改的,例如现在的水泥,新来的时候广东叫士敏土,上海叫水门汀,后来又改名洋灰,最后才统一口径而成为水泥,其间经过了几十年。当然,也有些外来语是很难改的,例如沙发,这玩意儿一样是供人坐的家具,但它有弹性,既不像太师椅,又不像木板凳,无法可想,只能让它沙发下去了。
讲了这些,我并没有提倡或鼓励“新名词大轰炸”“大换班”的意思。我认为对于外来语和新名词,既要大胆开放,又要根据中国实际(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审美心态等),独立自主地进行抉择和适应。
(有删节)16.作者对于外来语和新名词持怎样的观点?(3分)
17.第二段中的事例能否换成下面的事例?为什么?(2分)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更是显出异乎寻常的大变动。当今人们的开放心态、改革精神和现代化意识使语言的运用更富有追求新色彩、寻觅新格调、敢于新创造的热情和能力,出现了诸如健美、代沟、热点、信用卡、公共关系、跳蚤市场、迷你裙、T恤衫、耐克鞋、霹雳舞等大量新词汇。
18.解释第三段中加点词“安家落户”的语境义。(2分)
19.对以上四则材料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介绍了汉语外来词的几种形式:纯音译、音译加意译、借用日语书写形式和借形兼借音。
B.材料二中的电头表明了新闻及时性的特点,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4年4月29日报道的事,参考消息网2014年4月30日就对其进行了报道和评论。C.材料三的作者使用“沙扬娜拉”这个外来词而不用“再见”,一是因为作者写给日本女郎,二是因为“沙扬娜拉”四字发声舒缓,正好和全诗温柔、缠绵的情味相契合,而“再见”没有这样的效果。
D.材料四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中“强调理性、规范地吸纳外来词”的观点相矛盾。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富裕的心
我永远不会忘记1946年的复活节。那时,父亲已去世5年,只有16岁的达莲娜,14岁的我和12岁的欧茜与母亲相依为命。尽管妈妈要供养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极简朴,但我们的小屋里每天都有歌声和笑声。
复活节的前一个月,教堂里的神父号召所有的教友都攒一点钱,好在复活节时捐给穷人。一回到家,我们就热烈地讨论详细的攒钱计划。妈妈建议接下来的这个月,我们应该去买50磅土豆作为一个月的口粮,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省下20美元。不过,她保证每天都为 5
我们做出不同口味的土豆。我们又想方设法节省其他开支,后来我们甚至做起小买卖。我们的生活在那个月变得忙忙碌碌。然而,每当大家围在一起,一分一厘数着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时,所有的疲乏与奔波之苦就被巨大的成就感扫荡得一干二净。在寂静的夜里,坐在黑暗中,我们凝视天空中的星星,想象那是一张张舒心的笑脸,想象穷人接到捐款后的喜悦。
眼看复活节一天天近了。我们开始兴奋得睡不着觉。我们已攒下70美元,这是多么大的一笔数目啊!这个复活节,我们没有新衣服穿,可这又有什么呢?我们一心想着捐款的神圣时刻。
复活节那天早上,天主似乎有意考验我们,一场倾盆大雨企图将我们堵在室内。我们没有伞,但还是冲进大雨中奔跑了足有一公里赶到教堂。我们身上的衣服淋得透湿..,但我们用塑料袋包起来的70美元却干干爽爽!
教堂里的孩子们开始小声议论,有的还拿手指着我们的旧衣服,吃吃地笑。这时妈妈走向我们并用她那温暖柔软的手牵住我和欧茜,望着她挺直的腰板和从容的微笑,我握紧了手里的70美元。那一时刻我感到自己真是无比富有!
募捐开始了,妈妈分给我们三个孩子每人一张20美元的钞票,然后自己拿着一张10美元的纸钞率先投入募捐盒。接着达莲娜、我和欧茜都郑重地投入了自己的一份。
回家的路上,我们高声唱着歌曲,雨后的天空天高云阔。我们的喜悦在午餐时达到了高峰。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复活节午餐——炸土豆和复活节煮鸡蛋。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们,妈妈走过去开门,原来是神父。神父为我们送来了给穷人捐的78美元。原来,在很多人的眼里,我们一直就是穷人!我们心里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羞辱感,想起今天在教堂里那么多人对我们指指点点,我决定再也不去教堂了,还有学校!虽然在九年级100多名学生中,我的成绩数一数二。
周日我们不愿去教堂了,但妈妈坚持要去。我们故意在教堂后面一个角落坐下,所有的程序此时都显得漫长而难捱。最后,牧师讲话,他提到在非洲有一些贫困却虔诚的教友顶着烈日盖教堂,却因资金短缺,教堂的顶部迟迟不能完工。他说,只要100美元,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盖一个漂亮的教堂顶了。
突然,一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看见达莲娜冲我微笑着,递给我那个装着78美元的信封,妈妈也在一旁鼓励地看着我。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接过信封,牵起欧茜一起走向圣坛。欧茜将信封投进了募捐盒。
募捐结束后,牧师清理了所有的募捐,最后他兴奋地宣布,捐款超过了100美元。他说没有料到在我们这个小教堂能一下子筹到这么一大笔捐款,他肯定在座的人中一定有富人。
我们就是牧师所说的“富人”了?我们就是 “富人”了!那一瞬我的心快跳出了嗓子眼。从那天开始,我知道我们都有一颗富裕的心。20.请概括回答,文中叙述了哪几次捐款?(3分)
21.从情节的角度看,第八段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22.回答下面问题。(5分)
(1)请你说说文中为什么要连续两次环境描写。(2分)
① 一场倾盆大雨企图将我们堵在室内 ② 雨后的天空天高云阔
(2)品析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我们身上的衣服淋得透湿..,但我们用塑料袋包起来的70美元却干干爽爽!
23.文章结尾两个“富人”各有怎样的含义?(3分)
三、作文(50分)
请以“越回味越有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鼓楼区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26分)1.(10分)(1)温故而知新(2)悠然见南山(3)江春入旧年(4)铜雀春深锁二乔(5)不识庐山真面目(6)似曾相识燕归来(7)会挽雕弓如满月(8)醉翁之意不在酒(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2分)B 3.(2分)C 4.(2分)D 5.(2分)B 6.(8分)
(1)17路车市民公园是单向停靠,车往南濠桥方向行驶时不停靠。/ 您可以改乘31路车,31路车可以到市民公园。(2)《深蓝》(3)17路的末班车是21:00,再迟就没有车了。
(4)例:绵绵的喜悦(或甜甜的回忆)按照句式的特点,前后两句形成顶针,故两条横线上所填内容应该相同。
二、(44分)
(一)(6分)7.(2分)C 漫 8.(2分)A 9.(2分)略
(二)(12分)10.(4分)(1)这样(2)拜见、朝拜。(3)战胜、攻破(4)通“返”,返回 11.(2分)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12.(3分)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13.(3分)(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译文:
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三)(13分)
14.(2分)①《人民日报》指责外来词“伤害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②《人民日报》提醒大家注意谨慎运用,强调理性、规范地吸纳外来词。
15.(2分)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日本女郎低头的姿态比作凉风中的水莲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本女郎柔美的样子、娇羞的神态、温柔的性格以及淡淡的惆怅。16.(3分)对于外来语和新术语,既要大胆开放,又要根据中国实际,独立自主地进行抉择和适应。
17.(2分)不能,因为原来的事例能突出论证第一段中作者的观点“有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就会有新名词”古已有之。改后的事例就不能突出古已有之这一层意思。18.(2分)外来词到了中国融入了汉语词汇中,被中国人广泛使用了。(关键词是融合与消化)19.(2分)D
(四)(13分)
20.(3分)我们一家人攒钱捐给穷人,神父把捐给穷人的钱送到了我们家,我们又把神父给的捐款捐了出 去。
21.(2分)为下文写我们一家人周日再次捐款的情节作铺垫,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22.(5分)(1)(2分)①句衬托了我们一家人去捐款时的急切和执著的心情,②句衬托了我们一家人捐款后的喜悦心情。(1分)两处环境描写表现了我们一家人以帮助穷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同时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相呼应。(1分)(2)(3分)“透湿”和“干干爽爽”形成对比(1分),“透湿”写出了雨之大,衬托出我们一家人捐款的执著、认真;“干干爽爽”写出了我们一家人对捐款的珍惜,更突出了我们捐款的热情(2分)。
23.(3分)第一个“富人”是说,我们一家人捐款的数量确实很大,显得我们很富裕。(1分)第二个“富人”是说,(1)我们一家人对穷人富有爱心;(2)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精神上是很富有的。(2分)
第五篇:南京市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pdf
盐城市、南京市 2018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
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次试卷共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 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敷衍成 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接着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即便
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度过苦涩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对于什么都有意见,有
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下笔不能自休。知道割爱
才能进入第三阶段,对不恰当的内容要 就是这种境界。
A.披肝沥胆 C.披肝沥胆 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地加以削删,所谓“徇烂之极趋于平淡”
大刀阔斧 大张旗鼓
B.搜索枯肠 D.搜索枯肠
洋洋洒洒 纷纷扬扬
大刀阔斧 大张旗鼓
【解析】“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搜索枯肠”:比喻才 思枯窘(含贬义)。因此第一空选“搜索枯肠”。“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 飘舞;也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
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第二空提到“下笔”,因此选
“洋洋洒洒”。“大刀阔斧”:意思是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因此第三空选“大刀阔斧”。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察的是词义相近的词语的辨析。
2.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3 分)
A.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 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
B.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 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C.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称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 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D.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 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
【解析】A、B、C 三个选项均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而 D 选项不符合比喻修辞的定义。因此 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延续了江苏高考自 2015 年对修辞手法的考察,考生了解比喻的基 本知识后可判断出此题答案。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 3 如果是像机械的话 生活决不是开玩笑的 4 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 6 它是无比严肃的
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
A.②①④⑥③⑤ B.②⑥④③①⑤ D.③②⑥④⑤①
C.③①⑤②⑥④
【解析】根据第一空的前一句“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与前文 含义相反,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②,能够紧接在②之后的句子为⑥。根据第二空后面的句号 可以推断第三空有转折,所以第三空应该为④。根据前面三空应为②⑥④,可以推断出答案 为 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察学生文本理解力,考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后可根据行文逻辑判断 出答案。
4.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甲、迁客逐臣 乙、游子思妇 丙、戍卒征夫
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A.甲:①④ 乙:③⑤ 丙:②⑥ C.甲:③④ 乙:②⑤ 丙:①⑥)(3 分)
B.甲:①⑥ 乙:③④ 丙:②⑤ D.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
【解析】①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属于甲、迁客逐臣;②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 首》,属于丙、戍族征夫;③选自宋代何应龙的《行人》,属于游子思归;④选自柳宗元的《登 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南”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甲;⑤选自无名氏 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诗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诗为思妇诗,属于乙;⑥
选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考生需要理解诗歌含义、诗歌相关背景才
能准确判断出答案。
5.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
活动主题的一项是()(3 分)
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C.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解析】根据题目,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和征集语中应以“师生” 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因此排除 A 和 B 选项,“地球与行万里 路”与主题无关,因此排除 D 选项。因此 C 选项最适合。【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徽标图画的分析把握以及征集语内容的理解,考生要紧抓题干要点,全面把握徽标和征集语内容,不要忽略题目而造成失分。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9 题。
许子良传 宋濂
许子良,字肖说,东阳人,姿禀卓荦,幼诵书,一览通大义。及壮,驰骋经史,精文辞,尤长于科目之学,生徒欣欣从之,旬月间,辄知为文肯綮。嘉定丙子,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调馀姚簿,未上。用宰相乔行简荐,监镇江西酒库。前此赢羡率自入,子良不纳一札以 试礼部不利,嘉熙戊戌,始登进士第,年已五十馀矣。
.
上归公家,官吏相顾骇叹。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濒江有芦场三十里所,民资其利,守边 吏议清野,欲悉削去,子良諌之止。迁知晋陵县,版籍纷乱,官赋多放失。诸司督逋急如雷
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子良为稽逃亡,考隠漏,催科定繇,条绪粲然。
.
俄监安溪酒库,改宣教郎、知都昌县。库藏赤立,子良节缩浮冗,两年之间,供输遂有
馀。豪右设诡名以欺租赋,莫敢何问。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豪右慙愤,阴图 中子良,无隙可乗而止。未几,有旨俾阅滞狱八十余,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虽累岁不引
决者,一旦曲直皆白。复转朝散郎,改知台州。弊蠧相仍,负上供钱三百余万。子良节缩如都昌,凡典例所宜
得者亦谢去。居半载,郡计裕如。子良听讼,据案与两造相尔汝,以察其情。情既得,即决 遣之,吏袖手旁睨具文书而已。同僚与吏无所容其私,皆忌之。吏白每岁以钱折米二万斛,子良又不许。而禁卒有不便者,于是嗾其殴狱吏以撼之,且相与出危言。子良知堕其计,即
委印出关去。事上,降两官。贾似道开阃荆湖,辟主管机宜文字,且为辨其非辜,叙朝散郎。
.
事有难处,他人不能置笔者,经子良议定,人无异辞。
景定庚申三月,卒于沔川,年七十五。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节))(3 分)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
B.前此赢羡率自入
魁:居首位
C.子良为稽逃亡 D.且为辨其非辜 . .
羡:多余的 稽:核查 辜:辜负
【解析】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根据上下文语境,“辜”在此处应解释为“无辜的、无罪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子良天资聪颖,精通经史,富有才华。他教授学生亦很得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 能领悟到文章的关键。
B.许昌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租税,以前无人敢过问,而许子良上任以后厉行整治,将 主使者的姓名公之于众并上报朝廷。
C.在台州时,许子良的同僚和下属因无法营私,都很忌恨他,然后设计陷害子良,子良只 好弃官印逃离。
D.撰写文书时他人感到不好下笔的地方,一经与许子良商定,他人也就没有异议了,充分 显示了许子良的才能与威望。【解析】许子良在识破并毁掉同僚和下属的诡计后,自己辞职离开了,并没有“逃离“之意。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
【解析】“督逋急如雷电”1 分;“窜匿殆尽”1 分;“去”1 分,语句通顺 1 分;参考翻译为: 各主管部门督责搜捕如雷电一样紧急,衙吏们都逃窜的逃窜,躲起来的躲起来,前任县令因 为做得不好而被罢免。
(2)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
【解析】“虽”“累岁不引决者”“曲直“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参考翻译为:即使是很多 年没有决断清楚的案件,(到了他手里)很快是非曲直都会弄明白。
9.文中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4 分)
【解析】通读文章的第二、三、四段即可概括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事迹。监酒库而不自 入;劝止砍削百姓赖以为生的芦场;节缩扭转财政亏空;揭发逃避租税的豪门望族;明察案 情;禁止同僚与下属营私。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10—11 题。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三
黄庭坚 关寒塞雪欲嗣
音,燕雁拂天河鲤沈。
①
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
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
②【注】①嗣音:传递信息②《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
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0.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感情?(6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思想情感,这类题目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 行分析即可。由注释“嗣音”可以得知诗人身处“关汉塞雪”的艰苦环境中,想要给叔父写 信;“燕雁”和“河鲤”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传递书信的意象,然而条件艰苦,书信难达。颔联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想要与叔父交谈互相慰藉的迫切,然而归期未定。前两联体现 了诗人独自一人宦游在外,思念亲人,却只能以书信和叔父交流,想见不得见,想归不得归 的惆怅寂寥。
【点评】本诗题材主题与 2006 年江苏高考《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类似,均为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