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中国近代史上
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深,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与封建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关系,即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束缚着又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阻碍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相互勾结依赖也相互矛盾。总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以下是参考,不用都写
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概述、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即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国商人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料和劳动力,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从此,外商企业在主义经济在华产生。2、19 世纪 60 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外国侵略者还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从 70 年代后期起,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资本输出,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 《 马关条约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分中居于垄断地位。5、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开办工厂,并附加苛刻的
件。《 辛丑条约 》 签订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不断增加。6、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扩大投资,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战后列强卷土重约 》的签订,使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势。、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列强继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财政和重工业。、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的目的下对工矿业、农业和财政金融业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强。、解放战争期间,美国通过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获得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方面的特权,品市场和投资市场。1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的侵略势力。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19 世纪中期,英国在侵华中占据优势。主要原因: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主要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本主义过渡,出现了发展不平衡,英法发展缓慢,美国、德国、日本、俄国迅速发展。19 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促使列强协同侵华。、一战期间,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主要原因: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欧美国家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势。、一战后初期(20 年代),中国重新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局面,日本、美国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战后,英法力量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日本力量迅速增长,俄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30 年代 —— 40 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取得侵华优势。主要原因:在 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影响下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扩大对华侵略战争;美国忙于处理经济危机,对日本采取中立政策;英法为了保全水东引”,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后,美国成为侵华的主要势力。主要原因:二战后,日本被处置,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界霸主,并推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在中国消亡。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没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在华企业,使其成为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点::::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近代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和市开放、充满活力;其特点是以整个世界为活动舞台,具有开放性、扩张性和侵略性。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近代前期列强纷争,英法为先;近代后期,日美争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局,以中日甲午战争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之前,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之后,是以资本输为辅。、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并进而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为了凌驾于清王朝、北洋军阀之上的“太上皇”。其是造成近代中国人民苦难、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 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因此中国要进步、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批破产,灾难;另一方面,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国开办企业,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虽然其主观目的是经济侵略,但客观上又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备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代表近代中国的反动势力如清政府、北洋军阀、蒋介石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主同剥削和压迫近代中国人民。但是,当近代中国的反动势力走向覆灭之日,就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 5、外国资本主义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又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实现,其作用是双重的。但历国资本统治之下的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富强,只有在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消其在中国的特权之后国家积极引进外资,才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现在是影响:
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华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以上是经济的影响.简要概述就是: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时期结束,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政治:其实政治上很简单 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阶级上: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这时的阶级关系可以说已经稳定在了这一层面,因为过去的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消亡了.社会矛盾: 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们并不甘心受外强欺负,所以社会矛盾的两个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还有一点就是意识形态的改变, 因为过去的中国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当然无论在经济,政治体系还是其他方面都明显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强的入侵也使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其实西方列强的入侵主要从鸦片战争开始,所以以上很多借鉴的是鸦片战争的材料,你自己整理下.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悠远的历史.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长期雄居于世界的东方。然而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中国却明显地衰落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一百多年,中国处在了西方列强的蹂躏之下,跌进了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经历的这段悲惨的命运,是一种偶然的不幸呢,还是某种社会主导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呢?这是一个当今中国社会并未清楚地认识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地研究,并且弄清这一问题对中国今后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一般认为的观点是: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宣仁之治也同样是发生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可见,把中国近代的衰落完全归结于封建专制是不全面的.我国的封建社会始于东周末年.成型于秦汉时期,一般认为在宋代时期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封建经济蓬勃发展,总产值超过唐朝数倍,新技术层出不穷,遥遥领先于世界。政治上.赵匡胤立下秘密誓约于祖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誓不诛大臣、言官”,“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并且就此设密旨于宗庙,要求子孙世世代代遵守,还又专门建立了言官谏言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在这时期皇帝对不同意见,或任之,或只是贬外地当官,或免职,而没有杀戮,也没有打成右派的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就了有很多诗人词人,写出了传之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也有了宋词以及宋朝文明之盛.文化上.宋朝也是最贯彻儒家思想的朝代.在宋朝,对孔子的极力颂扬,对孔子的学说也极力阐发光大的同时,儒家的第二圣人--孟子,也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在宋朝主张“民重君轻” 的孟子被正式确立了亚圣的地位,而这就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开明专制的时期。在这里士大夫可以公开讨论学习孟子的“民重君轻”思想,也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相比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西方还要经历中世纪的火刑来对付不同意见呢?赵匡胤开创的宋朝实在是很伟大。
然而这样煌煌天朝,巍巍神州,如同希腊和罗马帝国一样,在过于安逸的生活,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下,人们渐渐的变得不再尚武.在野蛮游牧民族的入侵下土崩瓦解.导致中国人民遭受了世界上空前绝后灾难。
尚处于奴隶社会末期的蒙元大举入侵中原.神州处处,烽烟四起,堆尸成山,血流成河,历史的发展从此彻底的改变了.蒙古人在中国北方(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山西)屠杀汉、女真人口占人口比例约90%,其中元世祖忽必略自己估计直接有一千八百万人(估计这是直接屠杀),焚烧房屋农田造成冻死、恶死,用死尸污染水源造成的疾病没有人能直接统计。估计是三千万。以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没有认识到农业生产的优越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他们疯狂地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如大臣伯彦得赏赐土地就达2万顷。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文化和生产力水平大幅下降.结果造成了中华文明的一次大的衰落.元灭亡以后.在中国出现了另一个华夏文明的帝国,也就是明朝,然而蒙元的入侵对于中华文明的伤害是颠覆性和毁灭性的,事实上,明朝封建社会的发展不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就再也没有达到过宋代的水平.尽管如此,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的苏州、杭州等地的纺织业中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即在手工工场里机户拥有资金和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机工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但这一些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随着明王朝的覆灭也烟消云散了.1644年,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明朝毁灭了,北方的另一个游牧民族满族趁机入关.又一个尚处于奴隶社会末期的游牧民族主导了中国的命运.清初的中国,与其说是封建社会,不如说是变相的奴隶社会.伪清顺治元年,清廷圈占京郊500里以内土地,以安置胡满贵族、勋臣和八旗兵丁。本指无主土地和明朝皇族、王公贵族等遗留土地。但胡满贵族趁机强占大量民地、良田。共进行三次。第一次从顺治元年十二月初五开始,二、三次分别在伪清顺治四年和伪清康熙八年,共圈占土地约17万顷。设置皇庄、王庄及八旗官兵田庄。胡满计量土地以“绳”为单位,每绳42亩。又称丈量土地为绳圈,故名。几次圈地造成汉族农民大量流徙和死亡,破坏了北京地区和附近被圈府州县的农业生产。胡满贵族强迫汉族农民在其庄园强迫劳动,汉族农民可以被随意处死,毫无人身自由可言,广大汉族农民不甘心被满胡所奴役,纷纷逃亡.胡清伪廷又制定极为严厉的“逃人法”,用来维护落后的农奴制度。大肆捕杀逃亡之人.综上所述,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质上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过程,在宋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蛮奴隶制度所取代.这种历史的倒退,事实上封杀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路.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显然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因此逐渐的走向衰落,百业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的大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远历史,创造过伟大华夏文明的天朝大国迅速的沦为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盘中之食也不足为奇了.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上的四川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四川
一提到中国近现代史,大家首先想到的地方无非是武昌、黄花岗、南昌等,一般没有人会想到四川,虽然四川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会,其中的成都也是中国五大战区之一的西部战区司令部驻地,但是好像与中国近现代史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100年前,四川爆发了以“破约保路”为宗旨的保路爱国运动。这是一次全川各阶层群众广泛参加、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不但挫败了清政府“铁路国有”、出卖中国路权的卖国图谋,还促进了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四川的历史上,有过许多的苦难,明末清初的战乱,使昔日的天府之国,变为人烟俱灭之地。战乱平息后,清顺治年间清理户籍,发现四川仅剩八万人左右,而明末崇祯以前,蜀地人口有三百万以上。但是四川到底还是从灾难中走了出来,文明与历史并没有因此而中断。近代年来,川人在革命中多有贡献。
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四川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包括了铸铁路风潮、出卖筑路权、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川人自保商榷书、成都血案以及同志军围攻成都。
甲午战争之后,国人民智渐开,“要想富,先修路“,国人也渐渐明白铁路有很多的好处,而清廷则看到了铁路在国防上的战略意义。随后,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便掀起了建设铁路的高潮。紧接着,新上任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起用了前不久因照相问题被免职的端方为督办大臣,并强收川汉、粤汉铁路为“国有”,旋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总额为六百万英镑,公开出卖川汉、粤汉铁路修筑权。激起湘、鄂、粤、川人民的反对,保路风潮随之兴起,尤以四川最为激烈。清廷劫夺商办铁路的“上谕”传到成都时,身居四川省咨议局和川汉铁路公司要职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强烈要求清政府“俯顺民情”,收回成命,维持商办原案。还恳请护理四川总督王人文代奏,乞求清政府暂缓接收川汉铁路,并用现金如数退还川路股款。6月17日,由立宪派绅商发起,由成都岳府街铁路公司召开保路同志会成立大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号召全川人民拼死“破约保路。”推举立宪派人士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提出了“破约保路”的宗旨,发布《保路同志会宣言书》等文告,出版《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四处张贴,宣传保路。并派会员分路讲演,举代表赴京请愿。全川各地闻风响应,纷纷成立保路分会和协会,四川女子保路同志会、重庆保路同志协会和各州、县、乡、镇、街、各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员众至数十万。从而形成以成都为中枢的全川反帝爱国联合阵线,把保路斗争推向有组织、有领导的新阶段。8月5日,在成都召开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斗争日趋激烈,逐渐冲破立宪派“文明争路”的束缚。8月24日,成都开始罢市罢课,声势波及全川。四川保路运动进入罢市罢课、抗粮抗捐阶段后,同盟会员朱国琛、杨允公、刘长述等编印了题名为《川人自保商榷书》的传单,于9月5日川汉铁路公司照例举行特别股东大会时,散发给入场的会议代表。《商榷书》以巧妙而隐晦的言词,一方面要川人“竭尽赤诚,协助政府”,“厝皇基于万世之安”;另一方面,又揭露清政府“日以卖国为事”,“夺路劫款转送外人,激动我七千万同胞幡然醒悟”,号召川人“一心一力,共图自保”。
1911年9月7日上午,赵尔丰诡称北京来电有好消息,将四川保路同志会,四川省咨议局、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的首脑蒲殿俊、罗纶、邓孝可、张澜、颜楷、胡嵘、江三乘、叶秉成、王铭新等人骗到督署看电报,随即加以逮捕,企图造成群龙无首耳朵局面,以此扑杀保路斗争。
蒲殿俊、罗纶等人被捕的消息迅速传开,各街坊传告各铺家坐户,无论老幼男女,各出1人,有的光顶光绪神位纸条,有的手举一炷香,潮水般地涌进督署请愿,有的人还跪地磕头哭泣,要求释放蒲、罗等人。面对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赵尔丰早就发出“拥挤上院,格杀勿论”的指令。他一面指使警务公所提调路广钟在督署附近联升巷放火烧房子,意在制造诬陷群众暴动的口实;一面命令卫队向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打死32人,受伤者不计其数。赵尔丰又派巡防军分站各街口,开枪乱击行人及学生小儿。
第二天,大雨如注,城外居民得悉城内凶耗,人人头裹白布,冒雨奔赴城下,示哀请愿。赵尔丰又下令官兵开枪,击毙群众数十人。对督署内外被枪杀的群众,赵尔丰竟下令三日内不准收尸。
血案发生后,赵尔丰发布戒严令,紧闭城门,各街加兵防守,兵逼商人开市,封锁邮电交通,继续逮捕同志会骨干和青年学生,砸抄铁路公司和铁道学堂,查封所有宣传保路斗争的报刊。然后,血腥的屠杀不可能遏止人民的反抗,就在成都血案发生的第二天,各地同志军便纷纷揭竿而起,猛扑成都。保路风潮遂由同志会的文明争路演变成全川同志军的武装大起义。
成都血案发生后,同盟会员用木片制成“水电报”,投入锦江,传警各地。成都附近十余州县以农民为主体的同志军,四面围攻省城,在城郊红牌楼、犀浦等地与清军激战。仅在十余天内,成都附近州县的同志军“皆呼号而起”,“每县数起,每起数千或至数万”,从四面八方把成都围住。这些起义队伍总数不下20多万,统称为保路同志军或国民军。他们砍断电杆,阻截交通,扼守要道,与清军战斗不下数百次,多次重创清军。赵尔丰一面派兵分头镇压,一面向清政府通电求援。清廷急调6省派兵赴川镇压,又催促端方迅速启程西上“查办”。同志军围攻成都,表明四川保路运动已由立宪派领导的文明争路发展为同盟会领导的武装革命。鉴于成都一时难以攻下,同志军决定改变战略,除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城外,其余同志军分兵进攻各府州县忙吧反清烈火引向全川。最终全川同志军大起义加速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从而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四川保路运动发展到武装起义,震动全国,这是清政府万万没有想到的,面对失控的四川局势,清政府立即派端方率领湖北新军精锐部队2000多人赶赴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革命党人利用这一机会,发动湖北新军举行武昌起义。湖北新军中,有许多革命知识青年以当兵为掩护,长期潜伏在军队里进行艰苦细致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始终坚持不懈。到武昌起义前夕,参加革命组织的士兵达五、六千人,占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为武昌起义的发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在各地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当时革命的形势非常严峻。保路运动的兴起,转移了清政府的注意力,同时给革命党人极大的鼓舞。特别是四川的武装起义,坚定了革命党人发动湖北新军举行武昌起义的决心。在端方于9月15日启程率军赴川镇压保路运动不久,9月24日,湖北新军的革命党人联合起来,组织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10月10日,湖北新军发动了武昌起义,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四川保路运动在辛亥革命中的先导和促进作用,为辛亥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将彪炳史册,永照千秋。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评价的那样:“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
作为一个四川人,我们是最了解抗战川军的努力与拼搏,他们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首位,然后他们的装备、补给乃至医疗条件,却比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要差的多,所以,川军为什么被称为四川最光辉璀璨的历史,那是因为他们付出的绝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无论是不是一个四川人,都应该了解川军的光荣历史,抗日战争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我们都应该为这些英雄而自豪与光荣。
为川军自豪,向所有抗日英雄致敬!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原来: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现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程度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什么什么
八国联军完全陷入什么什么
第一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决心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ps: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英国革命(晟说的))《南京条约》1842割让香港岛,开放5处通商口岸,失去关税自主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陷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促进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海国图志》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声1856年,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天津条约》—开放10处通商口岸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签订《北京条约》
历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1851.1
以传教为名,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是纲领性文件 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白日梦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资政新篇》洪仁轩(王字旁)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864)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找到出路
洋务运动
设立总理衙门,in order to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筹办洋务运动的最高统治机构
19C60年代,开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历史30多年
19C60年代,以“求强”为主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1861 第一个军事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1865 最大军事企业
19C70年代,经10年努力,建北洋水师,南阳水师,福建水师,后北洋舰队
李鸿章在上海办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第一个民用企业
滦州开平矿务局 最早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
矿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资本主义色彩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一定程
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
夹缝中求生存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具有依赖性
译书馆(隶属江南制造局)
洋务运动期间,西学传播京师同文馆
上海方言馆
早期维新思想:认为应学习西方的制度而不单是练兵制器
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的束缚,观念体系并不完整,但起到了先导作用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这个是相当的重要啊~~start!
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中国,1894年东学党起义(朝鲜)
1894.7。25日本不宣而战~~
甲午战争黄海之战伤亡惨重看看死了谁
1895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4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
后又反割台斗争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多年中,台湾人民从未停止过反抗
戊戌变法~~那是一定要的 仔细看
目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变法运动原因;日本逼《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反对与
日公公公车上书议和,要求改革,失败
“公车上书”反响巨大,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
实务报宗旨“变法图存”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纸 批判顽固派,鼓吹新
政
《天演论》严复主张“优胜劣汰”
戊戌的意义: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百日维新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8年颁“明定国是”诏,即戊戌变法 前后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有力的冲击恶劣封建主义思想`旧文化,走上民主
革命之途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瓜分狂潮
甲午战争打破了列强在东方的暂时均势
加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目的: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攫取更多的侵
略权益
1897年,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被杀,强占胶州湾
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了要中国门户开放,主张在华机会均等
“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争抢激烈争夺的产物,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1900年6月,八国联军重创义和团,清向各国宣战
向各国赔款
1091年,签订《辛丑条约》最大条约划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拆除大沽河北京同海晏县所有炮台
清末新政
1901年,慈禧以光绪名义颁诏,清末新政开始 1905预备立宪
清政府不愿让权于民,无实质性变化 1908溥仪即位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894孙中山兴中会檀香山
1905日本 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民报》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911武昌起义 成立湖北军政府
改国号为中华明国
即辛亥革命
1912.1.1 孙中山宣誓就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初中知识)~~~~~~~不懂得51页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同治与光绪
同治与光绪是满清皇朝入主中国以后,在位的第八九两位皇帝,在历史上被称为清穆宗与清德宗;同治与光绪乃是他们在位时所用的年号。
同治即位之初年只六岁,凡是听命太后,自然谈不上对国家社会有任何实质上的影响。同治视皇帝为当差。十六岁时,他读书已有十年,仍然是文理欠通,辨字不清,见书就怕,精神散漫的纨绔公子模样。这种强迫教育不但不曾把他教好,反而加强拦网她的倔强与恣肆性格。同治十二年九月,皇帝以颐养太后为名,正式酱旨兴修圆明园,名为尽孝,亦有自便之意。同治大婚于是一年秋间。但她经常到内城的私窠子取乐,不久就染上了梅毒。太医知为梅毒而不敢言,请命太后。太后误为天花。于是,梅毒被当作天花来医。于是送掉了同治皇帝的一条性命。同治之病始于十三年十月,于是十二月初五日驾崩。
同治无子,由堂弟光绪继立,即位时只有四岁,童稚愚呆不识人事。光绪性格柔糯而易于塑造,虽对教育内容烦躁可厌,但仍能耐心接受。这也养成了他关于服从太后严命的畏惧性格,遇事不敢与慈禧抗违。自从戊戌政变,光绪被囚禁瀛台之后,朝政大权进出慈禧之意。慈禧欲致死光绪也是从这时开始。“戊申”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病泄痢,数日不能起。有人进谗说,皇帝知道太后病重,面有喜色。慈禧大怒,说“我不能先尔死”。果然,就在慈禧病死前一天,广西已不明不白的“龙驭上宾”了。时年三十八岁。
大小醇王
清代末年的醇亲王,使宣宗系下的禁止亲王之一。宣宗年号道光。道光九子。醇王奕澴为七子。奕澴谥号“贤”,习称“醇贤亲王”。醇郡王时期的奕澴,事迹并无可称。已患在光绪即位之初借病废为名,奏请开渠一切差使,以“苟尽余生,为宣宗留一顽钝无才之子”。无奈奕澴素来是个才虽平庸而志却远大的人,正好被慈禧用来排斥恭王奕,于是乃有光绪十年三月的甲申朝局变革。醇王为了避免招致慈禧太后的猜忌引起鼻测之祸,在国家财政极度困难之下,百计罗掘,以设法兴修圆明园,来供慈禧太后一人的奢纵逸乐。奕澴在光绪十年三月朝局变革之后出当大政,至光绪十六年十一月病卒为止,柄国时间前后凡六年八个月。在此期间,他的最大功绩不过是与李鸿章合作,建立了北洋海军。有记载说他既能砥廉隅而苞苴不入,家居生活甚为俭朴。奕澴有子七人。无子载沣,后袭封为醇亲王。载沣与慈禧虽为侄行,其关系却要比其他侄儿显得亲密些。宣统初年载沣以监国摄政王柄政的那段时间内,正可说是朝纲浊乱政出多门。载沣不懂得人情限恶,加上他的资质庸愚识见浅陋,自然足以覆车偾辕。
端王、刚毅与荣禄
端郡王载漪本是宣宗道光帝第五子奕誴之次子,于慈禧为侄,与光绪刚为嫡堂兄弟。其封爵原本是由瑞亲王绵忻的封爵降袭而来。载漪出为奕志之后,照例只能袭封贝勒。他之所以能够进封为郡王,似与他之善于趋承钻营及裙带之亲大有关系。有记载说载漪之得为慈禧所倚信,事因戊戌告密之功。
刚毅本是满洲的镶蓝旗人,有翻译生员考取笔帖式,官刑部司员。曾经参与杨乃武小白菜与崇厚辱国两岸的审理工作,以此为慈禧太后所知,先升郎中,由郎中外放为广东的惠潮嘉道。一迁江西按察使,再迁广东布政使,三迁山西巡抚。
荣禄,字仲华,姓瓜儿佳氏,乃满洲正白旗人,初以父祖余荫赏主事,屡迁至户部侍郎兼总管内务府大臣。荣禄善于投机取巧,两面讨好,事成则归功于自己,事败则诿过于人。袁世凯与庆亲王
袁世凯在清朝末年是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他早期是个事业心极重而进取心极为旺盛的功名之士。入民国后,袁世凯是一个惯于诡诈欺骗的不义之人,按杀异己,摧残革命,违背约法,背叛民国,伪造民意,帝制自为。据说袁世凯所著的“兵书”颇多,但现在只能见到《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和《训练操法详晰图说》。袁世凯在朝鲜练兵,如战国时孙子之练妇人为兵,不过数月,成绩已斐然可观。小站练兵,奠定了袁世凯以北洋势力控制中国的始基。袁世凯对于收罗人才之细大不捐,从无出身高低之成见预存于胸中。
瞿鸿
第五篇:洋务派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派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洋务运动在促进中国教育由传统封建制教育向近代化西式教育的转变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其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等措施,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同时也为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打下了基础。〔关键词〕废科举;办学堂;留学;译书办报;近代化
〔正 文〕: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这与当时的社会变迁和特定的时代主题相伴随。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状况,显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自强新政”的口号,倡导洋务运动。所谓“洋务运动”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自强运动”,是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所进行的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在洋务运动中,兴学堂、办教育是主要方面。洋务派本着“变器不变道”的原则,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开办了一批学习“西文”和学习“西艺”{即西方近代军事和科学技术}的新式学堂,即洋务学堂。洋务行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开设外国语、自然科学和使用科学等“西学”课程,希望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最终达到“自立”、“自强”的目的。
一、改革科举制度。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以“尊孔读经”为宗旨,以灌输“三纲五常”为原则,以科举制度为网罗人才的办法。科举制度是扼杀人才的桎梏。它以“四书五经”为选题范围,以八股为体裁,将知识分子的思想紧紧地束缚在旧的封建框框之内,使它们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创造,造成了教育的落后和陈腐。在中外接触中,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暴露了自己的落后,而外国资本主义则显示出先进的态势。为了造就新时代所需的新式人才,必须“推广中西之学,宏开登进之途”,改革科举,引进西学,以西学之精否为取士的标准之一。这样突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更新了传统的崇尚义理、轻视末技的价值观念,为改变人们对封建文化的盲目追求和在中国广泛传播西学开辟了道路。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接踵而起。在60年代思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宣传科举改革的浪潮。与此相呼应,一批洋务派官僚纷纷上书清廷,企图依靠皇权把变通考选之制的理想付诸实践。1887 年,江南监察御史陈莹上奏,建议将数学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明习算学人员可以量予科举出身,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第一次将“西学”和“中学”同考。并基于改革腐朽的官僚体制的需要而力图推进科举改革。经过洋务派多年的力争,清政府终于在1888年顺天乡试从中录取人才,改革传统的科举制度终于露出了一线希望。1898 年6 月光绪帝下诏废止八股、停止科举,中国教育经历了一场巨变,一面推倒了传统的教育制度,又一面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制度。1901年经过庚子事变,清政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教育改革,颁布统一的学制,制定新的教育章程,新的近代教育体制建立起来。可见,洋务运动时期,进行科举改革乃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
二、创办新式学堂。
如果说洋务派的洋务活动是从“师夷长技”、“练兵练器”开始的话,那么洋务派推进科举改革的努力则是以创办新式学堂为突破口的。旧的学堂已不能适应洋务事业的需要,在洋务运动兴起的同时,洋务派就设立了类似近代学校的一些学堂。1862年7月11日,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同文馆在北京正式成立。京师同文馆是一所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的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馆内先后设置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天文算学馆、德文馆、东文馆等。1866年,同文馆又加设了科学馆,以便学生兼学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同文馆的设立,终于迈出了中国教育培养近代人才的第一步。这也是近代新式学堂的开始。另外,引进西方近代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只有同造就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开办语言学堂的同时,洋务派还大力开办专业技术学校,以期培养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如上海江南制造局(1865)及其附设的机械学校,福州马尾船政局及其附设的船政学堂,上海电报学堂(1982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湖北铁路局附设的化学堂、矿学堂(1892年)和工艺学堂(1898年)等。由于国家的重视,全国举办了陆、海、医等军事学校。如天津水师学堂(1881年)、天津武备学堂(1866年)、广东陆师学堂(1880年)、天津军医学堂(1893年),广东水师学堂(1887年)、湖北武备学堂(1895年)、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这些军事学堂的纷纷建立,开辟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新领域,也可以说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主要是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开始的。而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其实质是人才的近代化。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若干窗口,造就了“洞达时势之英才,研精器数之通才,练习水师之将才,联络中外之译才”。
三、派遣留学生,导致了近代第一批知识分子群的出现
洋务学堂在讲授西学,吸取西长技的过程中,催化了近代中国第一代知识者,为中国近代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文化诸方面输送了不少有用的专门人才,这些人在中国近代外交、教育、文化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洋务教育在育才方面的成就,在出洋留学生表现的尤为显著。中国近代的留学生并非从洋务运动开始人数极少。于1872年派出首批幼童30名。此后又于1873年、1874年、1875年相继派出三批留学幼童。另外,从1877年至1897年,福建船政学堂派出学生分赴英国和法国学习驾驶和造船技能,共有85名,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共派出留学生200多名。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直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及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首次留美学生中最著名的有:我校著名校友京张铁路的设计者詹天佑。这些留学生“终日饱吸自由空气,其平昔性灵上所受极重之压力,一旦排空飞去,言论思想,悉与旧教育不侔”。探索出中国人走出国门,实践科技救国之路。
四、翻译西书,创办报刊,传播西学。
洋务派不仅在全国各地创办了各种性质的学堂,聘请外国人直接传授知识,而且十分注意翻译工作。这他们组织以翻译“西文、西政、西艺”为主,另外还翻译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以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都先后翻译了一批西书。这些书介绍了西方的赋税、武备、律条、通商等方面的西政知识和殖民地加工业,尤其是军事加工业等所必需的技术知识。这些西方著作为传播西方自然、科学、思想等知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培养近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于扩大我国人民的知识领域,提高我国知识分子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发展我国民用企业和军用企业、医疗卫生事业等起到了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而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报刊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这些早期的报纸,虽然还不可能与外国人办的报纸相抗衡,但他们毕竟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从此中国人有了自己的近代文化和社会信息传播工具,随着历史的发展,近代报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后来的维新革命志士,都把办报纸、办杂志作为宣传维新和革命主张的有利工具。可以说近代报刊的出现,也是洋务运动带来的新鲜事物。书报对青年思想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投身于洋务运动的知识分子,更起带头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致使向西方学习形成了新的社会思潮。
五、总结
洋务学堂是我国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一些和西方接触较多而且主持洋务运动的官僚按照“中体西用”的办学指导思想举办的旨在为洋务自强运动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类教育机构。它对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1、洋务学堂的主要办学特征与传统教育培养封建士大夫和进行人文教化不同,洋务学堂主要是根据洋务运动的要求,培养掌握现代技术、工艺知识的技艺性人才。由此形成洋务学堂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许多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道西器”的人才培养模式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② 短期应急的教育价值追求洋务学堂是以巩固传统为办学的基本出发点,以求强御侮为现实价值目标的。因此,它在办学的具体举措上是短期应急的。
③ 办学的基本要素向现代教育转换布新不除旧,新旧并存是洋务学堂的又一办学特点。正是这种新旧并存使洋务学堂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的同时又具有了现代教育的某些特征。
2、洋务学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去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
3、洋务学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①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使传统的书院进行改造。
②洋务学堂使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③洋务学堂产生的新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总之,洋务派所办的洋务教育虽说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和对外依赖性,但它第一次对传统的封建教育实行了改革,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声,它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开创了社会风气,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促成了中国近代教育的飞跃,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洋务运动》.第1册
[2]清末留学教育.台北:三民书局,1981 [3]容闳.西学东渐记.《走向世界丛书》.湖南岳麓书社,1985; [4]《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4;[5]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10 [6]张雪蓉.论洋务教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影响.教育学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7]侯耀先.洋务派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 第4期2000年12月
[8]冯 雁.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8卷 第2期2000年3月;[9]金耀基.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历史,见罗荣渠、牛大勇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0]王沪宁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2005.5
目录
洋务派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 摘要、关键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