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WiMAX看自主创新
从WiMAX看自主创新
大家都知道3G有WCDMA、CDMA2000、TD-SCDMA三个国际标准,却不知道还有第四个标准WiMAX;大家都以为TD很短寿,却不知道 WiMAX支撑的时间更短;有的人觉得TD是个坑,却不知WiMAX才是真正的国际大坑爹。这背后的故事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您一定想知道。
1、美中联手抗欧洲
IT企业可分为两大行业,一类是计算机类,例如英特尔、IBM,另一类是电信类,例如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美国的强项是计算机类,欧洲的强项是电信类。在酝酿3G国际标准过程中,欧洲推举的WCDMA比美国的CDMA2000更有优势,因此当时欧洲专家有个想法,只通过WCDMA这一个国际电信标准,并形成欧洲引领全球3G的局面。
美国当然不同意,他们的CDMA2000提案承载着美国电信企业的未来,咋能将主导权拱手让给欧洲?为了增加通过的可能性,美国代表团长令手下的华人团员私下找到中国代表团长,说想请他单独吃个饭,两人坐
定后,美团长直奔主题“你们的TD不是也想进标准吗?咱们得抱团抵制欧洲一家独大的野心,我们支持TD-SCDMA跟CDMA2000一同进标准,咱们得这样balabala”。
美国当然不在乎中国的TD标准也通过,反正他们也不会推广,让中国标准通过,无非是在国际电信联盟中多份文件,对他们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而利用中国的相助通过自己的CDMA2000才是大事。而中国方呢?由于是第一次冲击标准,能否成功心里没底,有美国相助当然是好事,好比是正瞌睡呢,突然有人送来了个枕头,当然就答应了。
第二天美国轮值,中国代表发言,称多个国际标准同时运行是国际社会更正确的选择,道理balabala,美国代表马上表态“中国人说得对!”然后集体鼓掌,欧标WCDMA、美标CDMA2000、中标TD-SCDMA共同成为3G国际电信标准的格局就这样形成了。
虽然有点演绎,但据当事人介绍,当时情况大体如此。国际电信标准的争夺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问题,而是一个强国之间较力、对抗、勾兑、妥协的过程,它事关本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大局,进不了圈子的弱小国家就不提了,能进圈子的国家无不使出浑身解术,为本国的未来争取更有利的局面。
标准确定完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中国代表团回国庆功后,一个非常现实地问题就摆在眼前了,TD-SCDMA标准是锁在国际电信联盟的文件柜里当个摆设?还是真的把它做成产业?若真做产业,肯定不能指望欧美巨头电信企业来挺你,人家肯定是推自己的标准啊,你再砸钱也没用,人家还流着大鼻涕呢,还能来给你治感冒? 若把标准搁置起来,那就是一叠子废纸,前期的所有努力都打了水漂,这个所谓的历史性突破,就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这当然不是政府的初衷。可是若搞产业化的话,我们的产业链又不行,当时的华为中兴还没发展起来,瘦驴拉硬屎困难啊~这就样反复研究讨论,客观上耽搁了中国的3G产业化进程。
当时有个提法,让铁通搞个区域性的TD-SCDMA网,这也算是产业化了。但很多专家反对,因为小网络刺激不起来产业规模,会越搞越缩水,而且铁通的实力本来就不强,再交给它一个最艰巨的任务,结局一定很难看。
左右摇摆反复斟酌,政府终于下了决心,把这个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技术实力最强的移动去搞,而且要搞成全国性网络,铁通也甭闲着,并入到移动中一起搞。不仅要在国内搞,而且要广泛寻求国际电信企业的支持,全面完善TD产业结构,并砸钱在韩国建设TD-SCDMA试验网。
2、美国推出WiMAX 按下中移动苦哈哈地硬撅TD不表,继续说国际电信争夺战,这其实就是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对抗,亚非国家一个都挤不进来。您问日本?日本当然也想争标准,2G时代其小灵通在亚洲红火过,但争3G标准时栽了跟头,承办企业都破产了,不提也罢。
以摩托罗拉为代表的美国电信企业,被抱团的欧洲电信企业给顶得够呛。说的这里,必须批评下一些国内网友的浅薄无知,囫囵吞枣听了几个经济学名词,就整天哔哔什么市场自由选择,根本不知道国际电信市场就是各国政府的较力场,对欧洲的抱团更是一无所知。
说起来挺有趣,中国的TD-SCDMA之所以能够成事,还得益于欧洲的抱团传统。当年欧洲筹备3G标准时WCDMA占了主流,西门子搞的TD-CDMA落了单。必须说明的是,西门子是个很牛逼的企业,它搞的TD-CDMA很先进,只是技术路线与其它多数欧洲企业不同。出于欧洲一体化考虑,西门子知道,它搞的标准体系要被欧洲牺牲掉了,而中国搞的TD-SCDMA与其技术路线一致,与其被雪藏在欧洲,不如拿来另投明主,借中国之力令其发挥效益,而当时中国政府正发愁TD的专利数量不够呢,所以双方一拍即合,这就是相互勾兑、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继续说美国,电信企业是短板抗不过欧洲,那就借力计算机这个长项来弥补电信之短,他们搞了个WiMAX出来。什么是WiMAX呢?可以理解为WiFi的加强版,与WiFi几十米的通信距离不同,WiMAX站点的覆盖可达3公里,可以像移动通信的基站一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那它与传统的3G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它构建在IP网络环境上,这就进入到英特尔、IBM的领域了,英特尔与摩托罗拉向WiMAX项目注资9亿美元开了张,美国某运营商再注30亿美元,英特尔宣称WiMAX芯片比传统3G芯片便宜10倍。这是美国依托强大的计算机产业对欧洲电信企业的一次逆袭。
其次,WiMAX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大带宽是其先天的优势,但移动性是先天的弱势,因为手机从一个WiMAX站点向另一个WiMAX站点移动时,信号切换是个大问题,所以说它的技术可以总结为“宽带通信移动化”,即在宽带通信的基础上解决移动问题。
而传统的WCDMA、CDMA2000、TD-SCDMA的先天优势是移动性好,基站之间的过区切换问题解决得很好,但带宽窄是个先天弱势,所以其技术路线可以总结为“移动通信宽带化”,即在移动通信的基础上解决带宽问题。
美国想凭借WiMAX颠覆欧洲引领世界,但遇到了一个大难题,那就是没有频率,因为全球统一频率划分是由国际电信联盟负责的,而且必须申请成基础性的国际电信标准后才能得到全球频率。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美国面前,必须把WiMAX挤进3G国际电信标准,否则一切免谈。国际电信联盟曾公告全世界,3G标准提交的最终时间是1998年6月30日,而这时已经是2007年了,大门已经关闭了9年。但美国就是任性,愣是再次打开了国际电信联盟的大门,召开了专题会议,把WiMAX接纳为第四个3G国际电信标准,并如愿地分配到了全球频率。不得不感慨美国就是牛逼,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没这种任性的能力。
长话短说,WiMAX横空问世,对外宣称是3.5G技术,有英特尔、IBM等巨头的力挺,有国际电信联盟的全套手续,简直就是“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我查了下文献,2007年左右WiMAX的研究论文呈爆发之势,谁还研究WCDMA啊,更不用提TD了,研究WiMAX才是王道,WiMAX改变世界的节奏华丽丽地开始了。
3、WiMAX它坑了爹
WiMAX的搅局,令欧洲和中国非常不爽,爱力信跟中国说“你千万甭支持WiWAX,只要你抵制它,我们就支持你的TD”,中国说“我忒么有病啊,咋会支持WiMAX呢,无非是出点研究资金,让大学老师们研究着玩,劳资才不会搞WiMAX产业呢,咱可说好了,你得支持TD。”
对话当然是演绎的,但就是这么个意思。当初为了挤进3G标准,中国跟美国合作抗欧洲,现在中国变脸了,成了跟欧洲合作抗美国。
加拿大是一贯跟着美国跑的,其北电(加拿大一家电信企业)闻风而动,将传统3G业务出售给阿尔卡特,孤注一掷地全面转向WiMAX。除中国大陆之外的亚洲成了WiMAX的试验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都部署了WiMAX。
台湾更是一马当先,重重地押宝WiMAX,争先恐后地争WiMAX牌照,台湾的全球一动、威迈思电信、远传电信、大众电信、大同电信、威达超舜电讯等六家都抢到了WiMAX牌照,准备着大干一场。
美国抖起来了,他当然知道中国跟欧洲站在一起了,但并不在意,还放出狂话“TD-SCDMA没有前途,唯一的出路就是向WiMAX靠拢”。为什么TD-SCDMA能向WiMAX靠拢呢?因为两者都使用了TDD(时分双工)机制。
说到这里,必须要澄清一个道理了,内地网友普遍认为TD坏而FD好,这是个典型的误解。从技术角度而言,TD更节省宝贵的频带,还能利用零散的频谱,技术上比FD更先进,只是中国的产业能力不强,没把TD玩好,而美国人在WiMAX中把TD玩好了。
欧洲和中国的抵制在继续,2009年诺基亚的销售负责人曾公开批评WiMAX,把英特尔高管惹恼了,然后运营商作和事佬说合,或明或暗的斗争在进行着。峰回路转,变化万千,欧洲电信大佬都不出力,WiMAX的通信基础设备供不上去,使用体验也越来越差。澳大利亚最早部署WiMAX的运营商老总在国际会议上痛骂WiMAX,说室内覆盖在区区400米就不行了,时延高达1000毫秒,而他在去年的会议上还曾对WiMAX赞不绝口呢,国际风向变了。
2010年,WiMAX标准的最大支柱英特尔撑不住了,宣布解散WiMAX部门,这可是一记夺命的闷棍,WiMAX兵败如山倒了,当初孤注一掷转向WiMAX的加拿大北电破产了。
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亚洲国家纷纷再次调头,由WiMAX向TD-LTE转。为什么转向TD-LTE而不是转向LTE-FDD呢?这是因为WiMAX采用的就是TDD机制,只能往TD-LTE转。
全球最大的WiMAX服务提供商美国Clearwire公司的业务重心也由WiMAX转向了TD-LTE,2011年9月宣布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基于TD-LTE标准的产品与设备开发。吾擦!居然投诚了,节操呢?这简直就是傅作义啊,全世界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当初美国吹牛逼,TD-SCDMA只有转向WiMAX一条路,没过几年形势变了,成为WiMAX只有转向中国主推的TD-LTE一条路。真可谓是:吹开米糠才见米,出水才见两腿泥。
最后说说台湾,台湾对WiMAX可是下了大注的,一开牌却傻了眼,原来手里抓的是瘪十,但产业结构都建立了,哪能说调头就调头啊?自2010年英特尔退出WiMAX帝国开始崩塌后,台湾又独自在WiMAX上苦撑了两年。2012年一盘账,发现六家运营商的WiMAX用户还没有15万,还不及大陆内地一个县。
全球一动先撑不住了,要舍弃WiMAX投靠TD-LTE,但按台湾监管机构的规定,只有完成70%的覆盖时,才可申请向LTE转换,这可就把运营商整死了。台湾大哥大营运总经理赖弦五向政府呼吁:WiMAX已经是个错,政府赶紧主导转向LTE,把WiMAX频段让给LTE吧。
赖弦五的呼吁说到点上了,政府把最好的高端频率都分给WiMAX了,运营商想改道也不行,因为没有频率可以用,政府收回WiMAX频段重新分配给TD-LTE是关键。我一直关注涉及电信问题的台湾新闻,有个报道称闹市区用居民使用对讲机严重干扰了4G信号,原来台湾的4G没有高端频率,还挤在拥堵的700MHz段上,这种窄带低速频段能有个什么前途? 台湾押错了宝,损失了500亿美元,这倒在其次,钱没了可以再挣,但电信产业路线错误,这可是耽误一个时代啊,大陆的地铁和高铁的4G信号都钢钢地了,你们还在低端频率慢慢鼓捣,真是叫人捉急啊~
其实不能骂台湾人傻,这是手里没有自主标准的无奈,好比是在黑社会上混,世面上就三个大佬,你当不了大佬就得跟个大佬当小弟,你跟错了人被砍了,那找谁说理去? 更好比是大家都在牌桌上玩,美国有两套房产,欧洲和中国各有一套,台湾等一帮子玩家没房产但有两钱,本来大家都是小打小闹地玩,美国连着输心情不爽了,“啪”地摔上来一个房本,全场都冒汗了,你是跟还是不跟?欧洲和中国互使眼色决心要跟美国赌这把大的,台湾看好美国并掏光兜傍上了。一来两去的欧洲中国赢了,美国财大气粗还有一套房产,人家倒了霉不倒架子,还得撑着面,台湾就惨喽。
这就是自主创新和自主标准的重要战略意义,好比是赌徒的不动产,是底气和胆气的来源,是输钱后翻本的本钱,没自主创新自主标准,即使你再有钱,那也是挨宰的货。
4、中国欧洲扯大锯
欧洲中国联手算是把美国玩残了,一定会有网友认为,那都是人家欧洲电信巨头联手的结果,关你中国啥事?其实华为已经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了,中国政府控制国际电信市场的能力比你想像的要大,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控制着全球最大的电信消费市场!欧洲之所以主动联手中国,并不是看上了中国的技术封锁能力,而是看上了中国的市场控制能力。如果中国政府当时宣布全面支持WiMAX,并开放全中国的市场,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电信企业都会抢WiMAX网络设备的大单,欧洲电信企业也不是铁板一块,保生存求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你爱立信任性拒绝WiMAX,可人家西门子想赚这个钱啊,这就把WiMAX产业给救活了。
中国的电信产业实力其实一点也不弱,对外有华为和中兴两只铁拳去扩张,我在华为人开的群里体会到了华为的“狼性文化”,他们叫嚷着先在外围把思科赶进太平洋,然后围剿美国本土。对内控制着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例如美国推出的CDMA2000标准吧,最大运营规模还是在中国,承办商是中国电信。
电信世界的三极是美欧中,中国帮美国,欧洲就得吃瘪,中国帮欧洲,美国就得吐血。中国当然不甘心当欧美的跟班,而是奔着老大的位置去的。回顾这些年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先跟美国合作对抗欧洲,靠TD-SCDMA挤进国际电信标准圈子,再跟欧洲合作打压美国的WiMAX,现在暂时把美国打下去了,现在干什么呢?现在跟欧洲扯开了大锯。
在4G标准中,欧洲主流是LTE-FDD,中国搞的是TD-LTE,其实两者都跟上代的WCDMA和TD-SCDMA的继承性不大,LTE-FDD跟WCDMA的继承性更小,网上炒作的继承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这两套4G标准的重合度很高,差别不大,也各有优缺点。
我个人觉得,中国政府决定上TD-LTE,跟与TD-SCDMA本身的技术继承性无关,在设备上节省两钱是老百姓过小日子的想法,根本就不是国家制定战略的关键项,那关键项是什么呢?关键项是4G标准中的自主程度。假如欧洲搞的是TD-LTE,那中国肯定反其道而行之地搞LET-FDD,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跟着欧洲搞同样的标准,那只能是个跟班,而中国的目的是领跑。好比是长跑比赛,内道已经被领跑的欧洲占上了,你如果还在内道,那只能是跟着炮,若想超越的话,那必须选择更费力的外道去拼,这才是中国选择TD-LTE的战略想法。
现在跑的情况如何了?刚起步时TD-LTE市场只占二成,今年底占了四成,国际GTI组织预测,2015年后TD-LTE市场将超越LTE-FDD。
为什么TD-LTE市场进步这么快呢?中国移动前任董事长王建宙道出了真相,TD-LTE吸引了三类运营商,分别是PHS运营商、WiMAX运营商、以及大量非对称频段的运营商。这是为什么呢?PHS就是日本小灵通,它和美国WiMAX都采用的是TDD技术,与TD-LTE相容。而且TD-LTE体制支持零散频谱的运用,是众多手头频谱资源有限的小运营商的更优选择。
在4G标准争夺方面,中国正在跟欧洲扯大锯,刚开始时锯子绝大部分都在欧洲那边,现在正在慢慢地向中国这边移动。我对中国有信心,这可不是鸡血言论,而是基于冷静客观的观察分析,欧洲的各个国家都想少出钱多获利,这是必然的,他们达成协议的效率很低,远不如中国政府那样想干就干雷历风行。
更重要的是欧洲民富国穷,中国老百姓穷福利差,日子过得不如欧洲人舒坦,但政府可是有钱任性啊,这点在欧洲伽利略和国产北斗竞争中就显落得淋淋尽致。欧洲伽利略打上卫星但不开通,因为开通就得花钱,欧洲没钱,而中国北斗卫星跟二踢脚似地连着放,打上去立刻就开通。中国老百姓痛恨腐败,但对高科技和军工产业是一贯支持的,国库充实,又有钱又任性,谁也跟中国政府比不了。在扯大锯的游戏中,松散联盟的欧洲肯定扯不过中国,中国现在实力强手段多,是非常能“扯”的。
5、阚凯力是咋回事
现在媒体提及阚凯力的头衔是“北邮教授”,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而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上世纪70年代末他被公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这些早期的公派留学生都非常聪明刻苦优秀,阚凯力也不例外,虽然听不懂英文也没摸过计算机,但他日夜苦读,第一学期功课门门全A,为考察期交上了一份极漂亮的考卷。系主任高兴地宣布:以后中国政府派来的留学生都不要考察了,直接获得斯坦福大学学籍。
在美期间他进了美国知名企业做高层,甚至任过国际电信联盟美国代表团成员,这可是一流专家的标志。美国国会曾委托他所在的公司做调查,他撰写的报告尖锐批评了美国某项航空计划,并真的导致了该计划的改变。他还曾出任世界银行电信政策和发展顾问,促成了多项中美项目的合作。他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身份回国工作,当时国内哪有什么博士啊,再加上他在美国的风云史,说他是巨星下凡并不过分。他当了邮电部某中心副主任,提交了电信改组方案,促成了电信分拆,有些恋旧的老电信人一直称他是电信刽子手。
由于他对美国通信电子业很熟悉,当时国家与美国合作的重大事项会听听他的意见,他曾火眼金睛看穿了某些美国项目,为国家规避了风险。他是能推开部长门就谈工作,提笔就给中央领导人写信的大牛,为国家电信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年吴传基部长在酒会上专门向阚凯力敬酒,感谢他对电信体制改革所做的贡献。
变化大约在2000年,他退出了电信管理高层去北邮当了管理学院院长,这也成为了他放炮的开始,他很善于利用媒体扩散观点,宣称“媒体就是我的销售渠道”。由于他的辉煌历史无人能及,其观点的影响面会很大。各种电信行业的会议以请到他这种大牛为荣,他也乐于去讲话。他天马行空个性很强,说个小例子吧他是反对小灵通的,有家不开眼的公司请他讲课,他得知公司是搞小灵通的后要求提高课时费,公司当然答应,然后他去骂了顿小灵通。
问题在于,一个人再聪明再智慧,也不可能通晓一项大事业的所有方面,而阚教授对电信业的所有领域所有问题都有看法,而且乐于让这些看法成为社会观点,肯定会有些出于他认知的局限性而说错了,但他事后从不认错,而且也不妨碍他下次接着放炮,“阚大炮”的外号可不是白给的。
他坚持认为手机应“双向收费”,因为运营商之间不用再分账了,网间互不结算方便了经营者。但消费者不便咋就不考虑呢?当时有人公布了阚教授的手机号码,要让他体会“双向收费”的好处。其实,他这种工程师思维和经营本位思想并不稀奇,但他就能当作深刻见解公开出来。
他反对3G,请注意不是单单反对TD-SCDMA,而是反对整个的3G。他认为除了视频外,2G能实现3G的所有功能,而视频并没有市场需求,因为“拿着3G手机看足球赛,开车撞车,走路撞树”。3G市场的巨大成功已经证明他当初的判断错了,但他并没有公开承认这一点。
他大力鼓吹WiMAX,曾公开主张将TD-SCDMA全面转向WiMAX,认为WiMAX更高两个层次。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个人觉得,他从电信核心权力圈退出后,自觉不自觉地在心态上又当回了美国专家,思维模式切换了,现在看来,政府幸亏当初没有听他的。
他反对发展农村通信基础建设,认为有钱就装电话,没钱就别装电话。这跟政府的“村村通”理念是相悖的,政府要求95%以上的村子都有信号,而且资费不得高于城镇地区,这种明显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实实在在地给贫苦村民带来了更加平等的电信权。这其实对多掏了钱的城镇居民也有好处,再偏僻的高速公路和国道都有信号,使得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和安全。列数阚教授的众多电信观点,有不少是影响重大的真知卓见,但也不乏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雷人之语,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心态和视角的变化。他当官员时,那是中国向美国全面学习的阶段,他凭借着对美国电信行业的深刻理解,以美国为样本对国内陈旧落后的电信管理体制提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议,这是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
阚教授当年出国时是一个懵懂青年,其电信科学知识和现代管理学知识,接受的是全套的美式教育,作为青年才俊在美国渐露头角,积累的也是美式企业管理经验,他其实一直就是一位身为中国人的美国专家。
有人说阚教授后来老糊涂了,在我看他还是一贯的深刻敏锐,他的观点也都有着深层的道理,但最高层的电信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更是一个立场问题。阚教授没有变,是中国政府的电信战略变了,2000年他到大学工作,这是中国试图超越的阶段,不再全面向美国学习了,而是有合作有竞争还有对抗,他的美国专家思维就渐渐地跟国家战略不对路了。
不是没有人反驳过他,反驳其观点的学术文章一搜一大把,但并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没有流传开。而阚的观点迎合了“中国或成最大输家”的思维,被媒体和网民们推崇,淹没了反对者的声音。远的不说,资深电信专家李进良就多次撰文反驳过,并公开向阚教授约辩,阚的态度是“不约”。6、4G主流在哪嘎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电信标准也是如此,一旦被多数人认可并成了气候,那就成为了主流,不跟从主流的搅局者就该被吊死,但如果搅局者人多势众趟出了一条更宽广的路,那以前的老路就变成了邪路,走老路的就该被烧死。
电信标准好比是交通规则,靠左走和靠右走其实都行,可一旦确定了“靠右”规则,汽车方向盘位置、信号灯位置就必须配套建设,一旦交通体系建立了起来,再靠左走就是跟体系对抗了。但必须说明的是,“靠左”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先天错误。
我最讨厌电信外行瞎哔哔TD-SCDMA是垃圾了,就你聪明牛逼,那帮子研究批准这项标准的国际电信联盟专家都是傻逼?依我看啊,这样叫唤的嘴炮才是真正的傻逼。TD-SCDMA当然是好标准,它代表了电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只是初期产业链不成熟,导致了使用体验不好。
WiMAX使用体验更不好,但这能说明这个标准就是坨翔吗?提出这项标准的美国专家都是一流的,通过这项标准的国际电信联盟专家是国际一流的,力挺这项标准的阚凯力教授的水准也是一流的。平心而论,WiMAX是项好标准,虽然归入了3G标准,其实它比其它三个标准高出了几乎一代,它与4G的理论速度略有差异,但在完善的网络中与4G使用效果基本相当,美国当初推它是有技术底气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押它的宝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欧洲控制住了国际产业链,中国控制住了全球最大电信市场,双方联手愣是把WiMAX给挤垮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台湾等众多国家和地区跟着美国吐了血,只能怨自己跟错了老大,国际电信界的斗争就是这样的残酷。这件事在电信界教了全世界一个道理,再押宝时要瞅一眼中国,看中国押哪了,仔细掂量后再做决定,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中国已经今非夕比了,2015年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实按另一种算法中国在2014年已经是第一了,但中国政府曾非常不满,反对那个算法,但按现在的算法,2015年也逃不了是第一了。中国与美国的国际态度正好相反,中国是“示弱”而美国是“示强”,现在的真相是:中国示弱但并不弱,美国是示强并不强。世界格局已变,网民的弱国寡民心态该放弃了,整天价妄自菲薄唱衰中国,这很无知很Low逼,你造吗? 【编辑推荐】
1.WiMax走向衰亡是件好事 2.4G网络之争:LTE vs WiMAX 3.LTE和WiMAX的比较与未来展望
第二篇:从iphone看企业创新
从苹果看企业创新
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到了想像。
————————雨果
乔布斯和沃兹两人决定成立公司,他们想了好几个名字,乔布斯一次旅行回来后,向沃茨建议把公司命名为苹果。
从苹果的第一个标志可以看出,这个苹果就是进400年前落在牛顿头顶上的那一个。
现在已经没有人去追问问什么这是一个苹果公司,而不是一个香蕉公司,但是事实上,不论这个公司叫什么,他所传承的是一个创新的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想法,正是这个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给人类真正揭示了天文的奥秘和万物的平衡和深沉的哲理,同样也正是这个苹果,发起了一场IT领域的新革命。苹果公司每一个新产品发布,都会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和期待,因为苹果的设计和产品为客户带来的不是满意而是惊喜,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创造需求!苹果每次推出的新产品,都会有意无意的改变一个产业的格局和商业模式。有人这样评价乔布斯,“他拥有令人吃惊的能力,总是能发现那些应该存在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找到合适的技术,将其和无法想象的美学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巨大的魅力。”苹果每一款新产品消费者可能做梦都没有想过,但是一拿到手里,消费者会惊喜地说,我想要。这就是苹果公司所达到的营销境界。
2007年,苹果首次发布了第一款iPhone手机。短短两三年后,“大屏幕无键盘”已经成为只能手机的标志性脸孔。短短三年,苹果从一个外行,到引领手机潮流。然而,昔日手机巨人诺基亚在iPhone面试2年多的时间里,依旧沉浸在对过去辉煌的回忆中,没有推出一款足以接近iPhone的产品。即便现在NOKIA试图与微软联手,在时间上已经落后了三年。
从表面看,颠覆性的创新往往出自外行之手。这句话的实质是,没有辉煌历史的公司同样能抓住商业的本质,过去十来年,苹果推出的音乐播放器和新型手机产品,成为其业绩重要增长点,苹果在这些领域都并非先行者,但却后来居上其原因在于该企业注重创新且“不按常理出牌”。苹果从一开始,就没有简单的把手机当成通话工具,而是创造性的将其定位为无限可能的个人终端平台。诺基亚并非不想做好,仅其芬兰奥卢研究中心就有2000名工程师。但问题是,如果心智模式十分陈旧,找错了努力的方向,再多的投入也是白搭。现在看看诺基亚的经典口号“Connecting People(直译:连接每个人)”,也显得一成不变。这其实把诺基亚限制在通讯的狭小世界里,一直把手机仅仅当做手机,而忽视对用户需求未来的把握。对比iPhone喊出的那句“再一次改变世界”,乔布斯的野心也并非大的不可能实现,他想做的,也不过就是想把电脑装在口袋里罢了。
最后再说一句我想说的,如果比尔盖茨让微软成为传奇,那么乔布斯本人就是传奇。
赵西强
2011626
第三篇:从阿里巴巴看企业管理创新
从阿里巴巴看企业管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甚至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管理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企业管理创新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它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国际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符合管理本土化的要求,符合“入世”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要求。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是:以价值增加为目标,以培育和增强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战略为导向,以各创新要素的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具体来说包括技术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观念与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协同创新等。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自阿里巴巴于1999年成立以来,基于阿里巴巴价值观体系的强大的企业文化已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基石。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和快速增长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基础,并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从整体上可以细分为思维创新、战略创新和产品创新。
企业管理思维的创新
我国企业要实施管理创新,首先,必须要进行管理思维的变革,要变纵向思维为横向思维;其次,中国企业要坚持“人本管理”的管理观念,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核心,积极推动企业经营思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善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在企业中建立起浓厚的管理创新意识和氛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阿里巴巴凭什么能存活下来?2003年,马云在美国哈佛的一次演讲中给出了答案:“第一,我不懂技术;第二,我不做计划。”这听上去很荒唐,但他接下去的话似乎让这“怪异”的说法变得有凭有据,“我不懂技术,因此,我要求工程师无论开发出任何软件都要让我先试用,我不会用就意味着80%的人都不会用,工程师们就得重新开发。正因为有了这一条,我们的软件操作起来十分简便,已有2000多万个中小企业的老板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不做计划,我认为计划书写得越厚越容易脱离实际,但是不按计划书说的办,那就骗了投资者;如果按计划书去运作,又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所以我不订计划。”马云和他的同事就是靠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思维,使阿里巴巴挺过了最初的创业期。
现在阿里巴巴无疑是全世界最大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网站,因为他们有1300万家企业会员,但是阿里巴巴初创的时候,包括CEO在内的阿里巴巴的创业者,并不知道自己公司的模式叫B2B。阿里巴巴的CEO和他的伙伴们当时的初衷就是希望阿里巴巴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成功。就是这样的无意识当中,马云和他的伙伴们把B2B应用于中国市场,并开发出一套盈利的C2C(Consumer to Consumer)新模式,产出巨大的效益。马云和他的团队是成功的创新者,成功的实现了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产品、营销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马云从底层市场入手,定位于中小企业,并以此作为切入电子商务市场战略途径的出发点,即为“找虾米”战略。阿里巴巴的倒行逆施,倒立者马云的创新思维,令金字塔的塔底变成了塔尖,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企业管理战略创新
正确的战略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需要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战略愿景和战略定位。良好的战略愿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业务战略和战略保障体系提供指导方向。
阿里巴巴以B2B业务为切入点,通过横向和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结合,使其构筑了B2B、C2C、软件服务、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络广告六大业务领域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全面覆盖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化的各大环节。整个商业生态圈的六大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通过资源的整合应用最终发挥最大价值,实现了产业链的协同。同样,基于此原理,其他企业也在采用相似手段,实现其产业链延伸和系统,如百度高调宣布利用其搜索资源和丰富的社区资源,全力进入C2C市场,这也再次验证了阿里巴巴战略布局的前瞻性和价值性。马云是全球电子商务B2B模式的创建者,这为全球中小企业发展奠定了历史性的基础。如果没有阿里巴巴,B2B在全球范围内或许不会社会创造如此巨大的价值。创新同样决定了淘宝的命运。在全球C2C老大EBAY挥斥中国市场,刚刚建立的淘宝用两年时间,把整体市场做大了上百倍,并从强悍的对手中拿走了曾经属于对方的80%多份额。
阿里巴巴自创建之始就没有简单复制美国的B2B模式,而是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走了一条创新之路:为中国的制造商和国外的采购商搭建一个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帮中小企业赚钱。从最基础的替企业架设站点,到网站推广以及对在线贸易资信的辅助服务、交易本身的订单管理,不断进行开拓和延伸。正是阿里巴巴立足于中国中小企业特点的这种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开拓出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差异化的产品,并开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强有力,可持续,可拓展。
企业产品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使得技术开发、产品研发、管理能力等方面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创新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唯一手段。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研发型企业的最为重要的创新途径和手段。
英语教师出身的马云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中的一个另类。1999年,当众多国内企业把美国舶来的B2B、B2C、C2C等各种电子商务模式视为圣经的时候,马云就意识到,亚洲的电子商务市场与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B2B模式,前者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而后者则是针对大企业的,显然,两种市场不可能用一样的模式。基于这种判断,阿里巴巴自创建之始就没有简单复制美国的B2B模式,而是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走了一条创新之路:为中国的制造商和国外的采购商搭建一个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帮中小企业赚钱。2001年,阿里巴巴又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个网上交互式商务信用管理系统——“诚信通”,现在这项创新业务已成为阿里巴巴第二大收入来源。
另外,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个人交易网站淘宝网推出的B2C(企业对个人)业务。这种被称为“颠覆亚马逊”的中国特色B2C的模式迥异于以亚马逊的B2C模式。:亚马逊是从企业利润中瓜分出一块,淘宝的B2C是帮助企业赚钱后再赚钱。当亚马逊模投入巨资建
立仓储、配送中心的时候,淘宝网B2C新模式则不需要有这部分支出,这部分支出仍然属于B方。
阿里巴巴从同期发展的众多电子商务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B2B网站,而阿里巴巴B2B模式也与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2C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一起,被硅谷和互联网风险投资者称为“互联网的四种模式”。让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企业实现全贸易环节,从支付、物流再到企业管理、融资和商务服务等一系列的企业经营活动都能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实现。
目前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产业链已初具雏形,B2B、C2C、电子支付、搜索、在线管理服务及物流等。但未来,这一庞大的电子商务产业帝国还需继续深化和拓展,阿里巴巴继续以快人一步的步伐前进......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要它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总之,知识经济必然要求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推进变革和创新,在这一方面,我国的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四篇:汇学堂:从中学推荐看自主招生
汇学堂:从中学推荐看自主招生
近日,2014年自主招生几大联盟的招生简章相继出台,自主招生选拔正式拉开了帷幕。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大多采取中学推荐和学生自荐两种方式,有些院校明确规定采用以中学推荐为主,学生自荐为辅的方式。
自恢复高考30多年来,高校一直采用仅凭高考成绩来录取学生的标准,虽然公平公正,但标准单
一、功能局限,把中国教育引向了只重视分数的应试教育的死胡同。
自主招生中学推荐形式也值得推敲,大多数中学在获得推荐名额后,简单地根据学生的成绩排名就分配名额,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或者有某一方面的“偏”“奇”“怪”来选拔。自主招生本身是辅助高考又高于高考的一项教育改革措施,目的就是摆脱“高考成绩唯一论”的圈子,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录取机制。但是高校没有标准,选择难度就会增加,结果更难评判,如果人才选拔标准一日不定,那么自主招生就无从谈起。
那么,高校该如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的选拔机制呢?汇学堂认为各大高校应该下力气花时间总结和制定符合本校自身特色的人才选拔的标准。原北大招办主任秦春华在“2013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杰出人才培养高端论坛”上明确提出“要认真总结出北大人才选拔的标准”,“研究制定北大人才选拔的定量和定性标准。”另外,高校应该减少中学校荐比例,武汉大学于2012年率先取消校荐,全部采用自荐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率。最后,教育问题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教育机会的公平公正问题也一直牵动着公众的神经。高校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记录监控自主招生申请的每一个环节,整个录取过程公开透明化。
“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自主招生作为一项改革高考制度的措施,不可取消,不然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退步,我们要做的是更加加快步伐,完善机制,使自主招生真正成为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范例,高校选拔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使高校本身的质量和地位上升,迈向一流大学。
第五篇:从基层视角看税收管理创新
从基层视角看税收管理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税收事业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这就为我们的税收管理指明了方向。破解税收管理难题,以“创新”促管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真正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宗旨,是当前基层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和看法。
一、税收管理创新的内涵
“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
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按照他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在管理学中,创新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它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鉴此观点,我们认为,税收管理创新则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管理主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自身的职能定位、管理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等诸多方面所做出的创造性的调整和变革的过程。它涵盖税收征管、涉税服务、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以及内部管理等各个环节,同时包括税收管理理念创新、税收管理制度创新和税收管理手段创新。它应具以下四个构成要素:
(一)税收管理创新目标。税收管理创新的目标与税收中心工作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以解决税收工作难题为起点,以管理创新提升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税收执法、行政效能的水平。具体目标体现:一是税收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税收执法机制;二是税收征管质量进一步提高,确保“应收尽收”的忠实;三是征纳税成本进一步降低,税收征管效率提升;四是纳税服务进一步优化,纳税人对税收征管的满意度和对税法的遵从度明显提升。五是内部行政管理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和机关效能建设上新台阶。
(二)税收管理创新主体。税收管理创新主体是创新的具体组织者、承担者和实施者,主要包括税务干部与税务机关。税务干部作为创新个体,是创新的具体参与者与直接体验者,主要承担创新的开发、实施、检验、反馈、调整等职责。税务机关作为创新组织,是创新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主要发挥创新的发起、计划、评价、激励、推广等作用。两者的作用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共同推进管理创新的顺利开展。
(三)税收管理创新的客体。税收管理创新的客体即税收管理,它是创新行为指向的具体对象,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以保证税收作用得以发挥的管理活动。具体包括了税源管理、税种管理、税务稽查、纳税服务、税收信息化建设、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内部行政管理等活动。
(四)税收管理创新的内容。税收管理创新是对税收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手段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创新。主要包括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等。其中,理念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手段创新是条件。三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制度创新与手段创新必须得到创新理念的引领,才不会走弯路,而理念与制度创新必须依赖于创新手段的运用,才能实现与税收实践的契合,但同时理念与手段的创新必须得到制度创新的配合和支持,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税收管理创新的意义
(一)税收管理创新是完成税收中心工作的迫切需要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确保完成税收中心工作的压力日益加大。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依法行政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税收工作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税收征管形势越来越复杂。从内部环境看,税源管理基础依然薄弱,税收执法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纳服务内容、手段、方式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政风行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等尚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从创新体制机制和具体措施办法入手,推进税收管理创新,提高税收管理应对新形势,把握新特点,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确保税收中心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税收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两年来,我们深刻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实体经济冲击的现实。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长期积累的产业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价值不高等矛盾逐步的显现,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认识和启示。在危机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努力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摆在国税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新的形势,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借鉴先进税收管理经验,以改革的精神探索运用税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以创新的思路建立“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税收管理的精益求精和与时俱进。
(三)税收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是努力实现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税务机关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顺应管理变革与创新的潮流。税收管理创新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和原则,在岗位设置、审批方式、服务理念、行政执法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变革。例如,税务行政审批权改革、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对法治政府在管理创新活动中的运用;同城通办、一窗通办、“免填单”制度、自动排号系统应用、网上办税服务厅等创新活动的实施是服务政府理念指导下的产物;节能降耗管理,无纸化、信息化等活动则是建立效能政府的创新典型;税收管理员网上述职述廉,“两权”监督、一案双查等制度是对建立责任政府理念的回应。
三、税收管理创新的原则
税收管理创新不同于企业创新、技术创新,科学评价和把握税收管理创新,在开展税收管理创新应该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一)突出实践性
创新本身不是目的,它必须来自于实践,也用之于实践。税收管理创新活动的发起、实施及效果评估都必须与各项税收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提升税收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已任。它既是对税收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也是对实践经验的运用与演绎。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坚决反对创新的“文字化”“绝对化”倾向。切忌“只要新的就是好的”、“做的好不如说的好”的观点,人为割裂管理创新与工作实践的联系;切忌不顾创新对现实条件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而盲目地追新求异。大量的创新工作异化为概念的炒作,必将导致创新的“形式化”和低效率。
(二)坚持持续性
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推进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切不可“毕其功于一役”。要把管理创新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持续创新、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居安思危,居危思进。坚持创新的持续性就必须反对创新的“功利化”和“短期化”。在评价机制的过度激励下,管理创新目标易被扭曲,管理创新很容易带上功利的色彩。为了追求创新短期效果、树立创新典型,忽视创新的长期规划,脱离工作实际,依靠行政权力的强力推动,虽经包装后形象突出,光鲜照人,但却经不起实践与推敲,会很快被废弃,管理创新则变成“劳民伤财”。
(三)倡导主动性
创新不是被动地适应,而是主动的调整。税收管理创新不应成为工作危机下的被迫反应和上级命令下的被动应付,而是在主观能动性的支配下,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借鉴、主动地创造。创新的主动性包括自发创新与自觉创新。自发创新是税务机关在内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后,主动实施一系列自发性的调整。自觉创新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管理的客观要求和规律,有计划地组织税收管理创新活动,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创新的主动性就必须克服追求稳定和规避风险的倾向。作为管理创新主体,税务机关出于降低风险和减少创新成本的考虑,不是积极主动推进管理创新,而往往会选择“搭便车”、“坐、等、看”,使得税收管理创新成为被动应付上级考核的临时性、间断性、次要性的工作任务。
(四)强化规范性
创新不是胡乱作为,而是一种规范化的运作。税收管理创新必须在现有制度空间内实施,受一定规范约束,成果也必须以规范性形式固定下来。首先,税收管理创新活动必须以税收管理规范为前提,必须在税收法律法规、税收一般原则和规律的框架之内进行。无论是体制、机制变革,还是制度、手段完善,都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原则性规定,必须合理控制创新活动风险;其次,创新活动应形成一套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运行机制,规范创新程序步骤,明确创新主体的权、责、利,确保创新活动的发起、开发、组织、实施、反馈、评价、激励等环节的落实有力、推进有序;最后,创新的成果必须以规范性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制度性的规定,以巩固创新成果。这样既又有利于成果的推广宣传,又可成为下一次创新的起点。
四、税收管理创新的途径
管理需要创新,创新同样也需要管理。提升基层税务机关的管理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和改善对创新活动的管理。
(一)建立奖偿制度,为税收管理创新提供动力支持
上级认同和支持是税收管理创新的主要合法性来源。管理创新活动在资源分配、人事任免、绩效评价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约于这一认同和支持。因此,必须完善制度建设,增强激励,为税收管理创新提供动力支持。首先应建立创新风险控制制度。通过制度的运行,合理控制创新风险,营造一个允许失败的宽松环境,免除创新的后顾之忧;其次应建立创新成本补偿(资源分配)制度。目前基层机关的人力、物力与事业发展之间矛盾比较突出,而管理创新需耗费人力与物力。因此,需要对管理创新活动给予适当的补偿;最后应建立创新激励制度。建立客观公正的创新评价体系,让确有成效、具有可持续的税收管理创新经验得到肯定,成为创新奖励的依据。完善创新人才评价、配置和激励机制, 使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以发挥、创新目的得以实现。
(二)拓展创新视野,为税收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实现税收管理创新持续发展,仅仅依靠税务系统的内部力量是远不够的。税务机关应构建合作开放的税收管理创新模式,扩大创新活动的参与度,集中民众智慧,吸收不同领域知识和有效的信息,以提升管理创新能力。具体讲,一是要广泛吸收纳税人参与税收管理创新。通过受理纳税咨询、企业走访等多种途径,充分了解纳税人涉税需求和困难,及时发现我们税收工作存在的不足,使税务机关的管理创新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加强与政府各部门配合。主动寻求政府其他部门对税收管理创新的支持和建议,特别是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其他政府部门管理创新的好的做法。三是要加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合作。通过专家咨询培训、企业服务等形式, 充分利用外部人才和技术,借用社会力量为税收管理创新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税收管理创新提供人力支持
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创造性”行为,税收管理创新需要税务干部拥有丰富税收知识、具有较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的就在于提升税务干部创新素质,挖掘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税收管理创新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一方面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增强干部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团队学习。注重将学习行为有效地转化为创造性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性的工作,使税务干部对税收管理及可能影响税收管理的任何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及时获知相关知识和信息, 并自觉运用于税收管理及其创新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工作热情,变创新“独唱”为“合唱”,促进税收管理创新活动主动、全面、持续的开展。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税收管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税收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过程,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税收管理的重要工具,成为税收管理领域的重要生产力。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既可以作为一种税收征管手段,提升税收征管效率,也可成为一种纳税服务载体,优化纳税服务水平,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可以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税收管理创新只有依托信息技术自动化、程式化的优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纳税人、征管数据日益增多与税收管理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 进而实现税收管理创新边际效用最大、成本最小化,实现税收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特有的使现有的管理方法和流程朝着更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向发展的特点,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税收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要以信息技术驱动税收管理创新,引发税收管理变革, 推动建立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念、方式、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