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看社区警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看社区警务
作者:丁飞虎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6期
【摘要】社区警务工作是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参照,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健全协同参与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区警务;完善路径
一、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战略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公安机关在稳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对社区警务的本质认识不深
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容是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把警察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时候打击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通过依靠社会公众力量抑制犯罪,是警务工作由被动型、打击型、管理型向主动型、防范型、服务型转变。但一些单位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如片面认为把责任区改为社区,户籍民警改为社区民警之后就是社区警务,流于形式化;把“社区警务”简单理解为“社区范围内的警务”等,实质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社区警务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程度不高
美国警界泰斗和麦认为:“若是警察没有民众合作的话,即使用一半的人充当警察,也不能保证治安的良好”。社区警务建设的目的是使警务工作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系统,发挥群众在社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管理。然而传统的某些因素造成某些社区民警崇尚权力、妄自尊大,没有树立服务理念,未能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从而陷于单打独斗的尴尬境地。
(三)社区警务工作机制不健全
如警务工作仍然是被动的“反应型”,即发生案件或接报案后,民警才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被动式的警务对于控制犯罪来说,只能是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形成恶性循环;社会防控网络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对巡逻缺乏检查考核,工作起来是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社区民警职务过多,负担过重,导致工作无条理化等。
二、社区警务建设的基本原则
社区警务建设的关键是社会协同。社会协同要求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互相配合;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来审视,社区警务的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
社区警务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满意作为社区警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区警务工作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原则
社会管理创新在社区警务建设中,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并在发挥好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区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互律作用,形成推动社区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三)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原则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犯罪总量仍高位徘徊。做好社区警务的关键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把社会管理关口前移,及时发现矛盾问题,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从源头上主动解决问题、减少矛盾。特别要将积极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互相衔接、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
三、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健全协同参与社区警务机制
1致力于社区警务群众化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社会管理创新明确要求推动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公安机关应适应社区改革的新形势,培育社区自治功能,大力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具体而言,要在“区—镇—村—户”四级联动新模式下,遵循便于互相联系的原则,实施以“十户联防”小组为主要形式的防控新举措,每10户为1个联防小组,将防范任务落实到楼、院、户,形成看门望户,看楼护院,邻里守望的联防联动新格局。同时,要大力推进“阳光警务”,既要发挥社区警务的执法效能,震慑违法犯罪人员,又要教育群众,提高社区公众守法和护法的信念。对于社区公众普遍关心的执法活动,可尝试举行社区行政听证会,鼓励民众参加,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执法变成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活动,确保执法的社会效果。
2致力于社区警务社会化
社区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自管组织。公安机关作为其中的责任主体之一,要健全与社区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机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解决社会前端管理缺失问题,防止警方孤军作战。如以社区民警为核心,驻村保安为纽带,治保干部、村级巡逻队等为依托,物业保安等为必要补充,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安全资源网络;由社区居委会召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治安积极分子召开社区治安防范联勤会议,通过发放治安预警提示、治安防范宣传资料、举办防范知识讲座等方式,通报治安形势和刑事发案规律特点,提醒企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等。
(二)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和形式
1创新实有人口管理制度
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是社区警务的基础和重心。要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对流入人员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以证管人;对出租房屋实行登记许可证制度,实现以房管人;按照从事职业,实行谁用人、谁负责用人管理责任制,实现以业管人。强化社区、业主责任,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真正做到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指导基层组织建立重点人员信息档案,落实教育、监督责任,使他们能够更好、更早地融入社会,从源头上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此外,坚持把实有人口与实有房屋信息的采集录入作为一项常规的基础工作来抓,及时将变动的实有人口信息录入警务综合平台,确保录入及时准确。
2深化“网上警务室”建设
依托互联网建设“网上警务室”,开设警务公开、法制宣传、安全防范、警情通报、便民服务等栏目,突破传统社区警务模式受到时空限制的约束,将社区警务管理延伸至虚拟社会。在“网上警务室”建设中,建议综合运用“微博”、“人人”“QQ”等新媒体手段,丰富警民沟通的形式,并探索以优秀社区民警姓名命名警务室,在内容上进一步凸显个性化,真正把网上警务室建成夯实公安机关基础工作的网上基石、维护辖区稳定的网上阵地、联系服务群众的网上平台。
(三)完善社区警务相关保障机制
社区警务建设不仅涉及到基层公安机关,更涉及到整个公安机关的运行体制。要确保社区警务建设取得实效,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1加强各警种之间的合作
健全责任区警种联动机制,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警种合力问题。公安工作的根基在基层,警务工作基础在社区,各式各样的警务活动都要依靠社区有序推进。社
区警务工作不仅强调社区民警尽心尽责,治安、刑侦、巡逻民警也要全面参与,共同承担起辖区群众的安全重任。并按照整体配合、协同作战的原则,以派出所为轴心,以情况信息为纽带,加强各警种之间的横向协同配合,建立完善情报信息采集、处理、反馈机制,做到衔接紧密、互为促进、协同处置。
2完善社区警务的基础保障
首先要通过优化警力配置增加社区警务的警力投入。在当前警力不足的情况下,解决社区民警的人力资源问题有两个渠道——机关警力下沉和社区民警协作联勤。总体上应进一步落实警力下沉、警力向一线倾斜的政策,同时深化警种合作和社区民警联勤,缓解社区警力不足问题。其次要改进社区民警工作机制,通过压缩会议、减少非警务活动等方式,减轻社区民警“压力”,同时优化社区民警作息时间,确保其有更多时间在社区,真正落实各项社区警务工作任务。第三要建立科学的社区民警激励约束机制。以民警对警务社区情况是否熟悉、警务区治安状况好坏、群众是否满意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充分考虑不同社区的差异性,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和奖惩机制;并在选拔制度中规定从优秀社区民警中提拔基层所队长,同时适当提高社区民警的各类津贴、补助标准,改善社区民警的职级待遇和生活待遇。
参考文献:
[1]熊一新,王太元 最新社区警务工作指南[M]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
[2]张兆瑞,张建明 社区警务[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贾征,刘化杰 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张兆瑞 现代警察管理之道[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二篇:辽源创新社区警务打牢社会管理根基
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2)
辽源:创新社区警务打牢社会管理根基
发布时间:2011-10-12 09:40:0
3编者按
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是公安机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结合,坚持公安工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部署。在社区警务建设实践中,建好社区警务室并使之扎实有效,是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基础工作。但在近年来的实践中,由于社区警务室功能定位不统一、运作不一致,导致不少社区警务室出现“社区民警沉不下去”、“有警无室”和“人在心不在”等问题。吉林省辽源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通过优化队伍、加强保障、明细职责等创新举措,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社区警务室建设制度,使社区警务室在社区警务战略中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法制日报报记者 雷晓路 徐强 张亮
今年年初,吉林省辽源市公安局党委作出一项决定:按照“最适合做社区工作”、“最擅长做群众工作”、“最愿意做社区民警”3条原则和标准,重新选拔、配备社区民警,切实优化并激活社区民警队伍。
“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没人愿意当社区民警的局面,提 1
高社区民警素质。”辽源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刘伟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局面是否得到改观?社区民警队伍素质有没有提高?《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辽源市采访时找到了答案。
“片儿警”享政策倾斜
刘志成,辽源市公安局西宁分局刑警。今年单位组织的一场岗位竞聘让当时在南方执行抓逃任务的他急得坐不住了,连夜把竞聘书传真到分局,请求参加竞聘。
这场让刘志成“坐不住”的竞聘就是辽源市公安局开展的社区民警岗位竞聘。什么原因让一名刑警急着竞聘“片儿警”岗位?刘伟告诉记者,为了吸引和鼓励最适合做社区工作、最擅长做群众工作、最愿意做社区民警的人才沉到社区,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行社区民警单独的职务晋升序列。规定社区民警职务晋升不受职数限制;社区群众认可、成绩突出者可以破格提拔;担任社区民警满10年,没有违法违纪的,给予副主任科员待遇;符合条件的给予主任科员待遇。二是让社区民警参加社区民主选举,当选后担任社区副主任。三是实行“一区一警”并配备辅警。四是对社区民警实行单独考评奖励,奖金由市公安局每年纳入支出预算。
“这些措施出台后引起很大震动,许多民警和刘志成一样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书。”刘伟介绍说,经过一周的竞聘、选拔,市区51个社区、53个社区民警岗位全部配齐。其中,6人原是治
安民警,4人原是刑警。社区民警平均年龄由原来的51岁降到40岁,总人数比原来的111人减少了一半多。
虽然社区民警的数量少了,但其个体素质、整体素质、工作成效却大幅提升。
作为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盛世花园小区建楼55栋,庞大的规模和开放式管理让这个小区成了当地社会治安“老大难”,西宁公安分局曾每天轮流向这个小区投入民警和辅警30人以上,但仍是打不胜打、防不胜防,发案率居高不下,群众意见强烈。“光见警察上,不见案件下,曾是这个小区真实写照。”刘伟说,自从实行一区一警工作制度以来,民警加辅警只有14人,盛世花园小区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片儿警”搬家进社区
在辽源市西宁街齐宁社区,落成3年的隆基宝典小区漂亮整洁的楼宇和小区外面的几栋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楼形成鲜明对比。共用一条路、相隔不到20米,去掉雕花铁栏围成的院墙,小区居民与外面老楼的住户就是邻居。而这隔墙相望的“邻居”却一度因为进出小区矛盾不断。
社区民警赵启鹏了解这一情况后,组织双方代表开了一次座谈会。“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一番耐心撮合,让这两个小区的居民尽释前嫌。如今,在两个小区之间,社区民警专门协调出来一块共用休息场地,平时没事,两个小区的居民经常聚在一起家长里短唠上两句。
指着警务室外不远处的一栋住宅楼,赵启鹏告诉记者:“看,现在我家就住那栋楼上。”原来,为了让民警在社区安心工作、方便工作,使民警最大限度地接触群众、服务群众,辽源市公安局鼓励民警全家搬进社区。由各分局出资租房,安排民警搬到社区居住。
“现在,我真的是24小时工作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居住在这里了。”赵启鹏笑言。
同时,辽源市公安局今年投资89万元对全部社区警务室进行了建设和改造,使社区警务有了固定的阵地。另外,他们又投资300余万元,为各社区警务室统一配备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开通了公安网和互联网,配备了警用装备和消防器材。
“片儿警”只种“责任田”
9月21日上午10时,记者在辽源市行政服务大厅碰上了为群众前来代办户口迁移手续的北顺社区民警王仲辅。
他指着一本已经泛黄的户口本说,北顺社区最近刚搬来一位老太太,今年67岁,因行动不便,一直未能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那咱就替老太太跑一趟呗!”
刘伟告诉记者,辽源市公安局在实践中认识到,社区警务做得不到位,关键原因是社区民警没有真正沉下去,而沉不到底的主要原因就是社区民警职责不明晰,工作负担过重。过去,社区民警的工作是“大杂烩”,“上边千条线,穿这一根针”。民警常年
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忙得团团转,没有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家田”。
鉴于此,辽源市公安局明确了社区民警“四不做”原则和“四做”职责。“四不做”是:不承担打处任务,不办理刑事案件,不办理治安案件,不参加非警务活动。“四做”是:做好服务和管理实有人口工作,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做好情报信息工作,做好群众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制定了社区警务室便民服务9条措施,其中的通过计算机网络服务群众,为群众代办户口、身份证,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这都是咱分内的活儿。”临别,王仲辅平静地说,“社区民警就是要把群众工作做好,让群众满意”。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责任编辑:李倩倩)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与我国社区警务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社会管理创新与我国社区警务建设
作者:王静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5期
【摘要】社区警务的建立和完善,是搞好社区治安,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对于社区警务的构建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通过推导与总结,可以从中得出以下四点借鉴意见:
一、强调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加强服务意识;
二、提倡社区警务同社区居民参与相结合;
三、鼓励社区警务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
四、倡导社区民警激励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社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意识;社区参与;激励机制
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针对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治理理念。2011年,社会管理创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成立了社会管理领导小组,并积极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会议,引起了乃至整个社会对于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的热烈关注和讨论。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社区的管理创新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将视野投向了社区警务的创新管理上,试图从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角度,探讨有利于社区警务建设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社区警务建设需要社会管理创新的引导
社区警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管理的创新。社区警务是世界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产物。它摆脱了传统的警务与社区脱离的模式,强调社区居民在警务的带领下,共同探讨和改善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隐患和环境,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对于预防犯罪,维护社区治安秩序起到了更为行之有效的作用。因而,社区警务不仅是一种警务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也是一种社区新模式的开创,这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同管理上的进步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社区警务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必需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频繁,社会矛盾凸显,原有的单纯的以派出所为主导,以治保会为骨干的“基层基础工作”制度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为缓解派出所在治安维护工作的负担,我国引入了西方社区警务概念,在各地纷纷成立社区警务室。与此同时,一些困境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外援利用不足、考核机制缺乏、在警民关系紧张的地区难展开等。而社会管理创新强调的是以先进的知识、技术和机制进行适时革新,这无疑为社区警务建设中的问题指明了正确的解决道路。
二、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指导下开展社区警务建设
前述已分析我国社区警务建设借鉴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下来,笔者要探讨如何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中运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
(一)加强工作中的服务意识
社会管理创新提倡改革以往重管理防范、轻服务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作为基层组织,社区警务室的工作与社区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而,它更需要体现出这种服务意识。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方便群众,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和利益,积极听取社区民众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社区治安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为社区民警树立良好形象,才能方便警务在社区中的展开,才能构建良好的“警民鱼水情”。
(二)注重社区警务同社区居民参与相结合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题中之意。社区警务是一种依靠社区居民建立起来的警务模式,它同样需要建立起社区居民的参与机制。对此,我们应当加大社区警务的宣传,把社区利益转化为居民的切身利益,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通过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只有取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拥护,社区居民才会主动向社区民警提供各种信息;只有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社区秩序才能得到优化治理。
(三)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重在一个“新”字上。当下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社区警务也要紧跟信息化的新脚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社区警务的效能。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平台系统,实现网上自动提示、自动预警,指导社区民警开展针对性工作;另一方面,把社区警务工作的过程变为信息采集的过程,将社区警务各项工作,按规范化的要求全部录入信息平台,变原来的“纸袋信息”为计算机的共享信息,提高整体管理的水平。此外,一些省市也创造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社区警务信息管理方法,例如:南宁市望仙坡警务室推出的“社区警信通”短信服务等。
(四)建立和完善社区民警激励机制
重视对优秀管理者、优秀专业人员和优秀社会组织的培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之一。从这个方面上,我们要在社区警务的建设中进一步推进社区民警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要做好社区民警绩效考核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网民评价等方式,由群众测评打分,同时还要与社区、村委考核相结合,形成综合考评体系;二是要及时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社区民警,进行立功授奖、提升职级等,以激励社区民警扎根社区、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刘建昌,刘青.治安管理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2]毛欣娟,蔡晨昊.论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4期.[3]王苏醒.浅析如何推动社区警务中的社区参与[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3月第2期.(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金湖县委组织部)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的警务部署
社会管理创新的警务部署
——甘肃省公安机关“五项建设”阶段性成果扫描
张剑强
化“有形”为“无形”,打击犯罪的“天网”已经张开;化“硬性”为“柔性”,平和理性执法理念已成共识;化“一般”为“经常”,警民联系日趋走向和谐„„
在陇原大地,公安警务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这是一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治安管理的警务变革,更是社会管理创新大环境下的警务部署,紧跟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2009年底,省公安厅党委深入调查研究,抢抓机遇决策,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公安机关重点工作规划纲要(2010-2012年)》,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一年多来,全省公安机关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警民和谐关系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保障标准化建设“五项建设”重点项目和指标体系,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狠抓落实,已取得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信息化警务的深刻变革
电脑屏幕打开,警情即可发现。鼠标轻轻一点,也能锁定逃犯。
这在以前的传统警务中,公安民警连想都没想到的事,如今在全省公安工作中已成为现实。
信息化警务必将成为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省公安厅在“五项建设”中,将信息化建设列为龙头工程,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在现代信息社会,科技信息手段在公安机关的广泛应用,能让有限的警力从繁忙的传统警务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才能实现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警力、最低的成本打击犯罪的现代警务需要。这是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传统警务的深刻变革和信息化革命。
目前,全省公安机关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划,已建成了全省集有线、无线、视频、卫星“四位一体”的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通信指挥扁平化;在全国率先完成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截至2010年底,整合各类数据2.55亿条。
2010年,我省公安信息网大提速,建成省、市、县到基层所队的高速网络。全省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跨进全国先进行列,信息通信保障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公安信息通信网络维护、网络安全、无线应急通信和信息技术位于全国前20位。
信息化为公安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中屡建奇功。去年通过网络破获案数同比上升13.5%,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73.8%,其中利用信息化系统抓获了一大批网上逃犯。截止6月30日,共接受网民请求办事信件3814件,办理回复3333件,收到感谢信286份,实现了便民服务的革命性转变。
如今,“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绩效网上考” 已经成为了民警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网上申领证照、网上迁转户口、网上评议工作……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公安机关信息化便民服务新平台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信息化正在转化为各级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
规范化执法的理性选择
以规范执法提升公安公信力,诚心诚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一开始,省公安厅在“五项建设”中,就把执法规范化建设放在公安工作最基础、最核心的位置来部署,这是公安机关的生命线,不容有丝毫的动摇。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以执法教育、执法培训、执法考评、执法监督、机制创新为己任,认真整改突出问题,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以实际行动诠释“理性、平和、文明”的新时期公安执法的内涵。
一年多来,全省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当前执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深入开展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和“铸造忠诚警魂、树立良好形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的教育整改活动,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引导民警牢固树立严格、公正、文明和理性、平和、规范的执法理念。
坚持把执法培训作为提高民警执法能力的根本途径,根据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各地普遍建立了以案析理、以案释法和旁听庭审等学习制度。
坚持把卷宗考评作为促进规范执法的有效手段,坚持一案一考、一案一评。截至目前,共考评刑事案件58382起,其中优秀占72.73%;考评行政案件219553起,其中优秀占66.88%,通过考评还发现整改执法问题1.4万多个。
坚持推行警务公开,向社会公开了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收费标准、监督电话,诚心诚意地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对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对120起案件中负有执法过错责任的34名领导、146名民警进行了责任追究。
同时,各级公安机关认真清理了现有执法制度和规范,总结执法规范化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共修订了500多件规范,新制定700多件。省厅16个警种编制和修订了本警种执法规范,7个警种制定了本警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被部法制局作为优秀执法制度推广。14个市州公安机关全部对执法责任制进行了修改,指引民警在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努力向理性平和规范执法迈进。
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提升执法管理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谐视野下的警民融合
警无民失根,民无警不宁。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新时期社会公共关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省公安厅在“五项建设”中,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提到了增强公安机关亲和力的高度来部署。各级公安机关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为根本标准,切实履行好保平安、保稳定的职责。
警民和谐贵在交流融合。自2009年开始,全省公安机关就展开了以“大走访”和“阳光警务暖民心”为主要内容和谐警民关系构建活动。
两年多来,通过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公安机关以真心换民心,赢得了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共出动警力21万余人次,走访各界群众194万余人,为群众办好事4.9万余件,捐款1600余万元、捐物4万余件,救助困难群众21.7万人,共征求梳理群众意见建议1400余条。
民意是导向。为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2009年下半年,省公安厅推出22条便民利民惠民新措施,内容涉及多个公安行政管理领域。公安机关通过自身努力,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突出快、简、实、便原则,进一步放宽条件、简化手续、缩短时间,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民安是根本。为消除各类不安定因素,广大民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两年多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3140件,排查整治治安隐患28499件,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治安的持续平稳。老百姓反映,过去丢头牛都不立案,现在丢只羊都有人管。
在全体民警的努力下,群众积极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协助开展治安巡防、抓捕犯罪分子……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之间更加亲和。
正规化警队的力量凝聚
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公安机关的性质特点和形势任务,决定了必须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
省公安厅在“五项建设”中作出了“深入开展队伍正规化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凝聚力”的重要部署。各级公安机关以加强班子建设、培养专业人才、训练职业素质为抓手,通过招录新警、示范引领、从优待警等措施,加快正规化建设步伐。
面对警力不足和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省公安厅严把队伍“入口”,建立了设置职位专业条件,引进培养急需专业人才的招录机制,使基层单位招录新警中公安院校毕业生达80%以上。建立编制实名制管理机制,在市、县党委政府支持下,稳妥清理970名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人员。
市县公安机关采取“轮训轮值、战训合一”模式,强化警务实战技能战术和岗位职业素质能力训练以及维稳处突实战演练,举办各类训练班86期,训练民警7600余人次,组织反恐处突演练5场次。为凝聚警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全省公安机关坚持围绕中心,多层次、多角度选树先进典型。近年来,有7名民警被授予“二级英雄模范”称号,390个集体、1158名民警被授予全国、全省荣誉称号,有757个集体、4943名民警立功受奖。
为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措施,近两年来,省公安厅先后汇报争取各类慰问救助经费3100余万,慰问公安英烈、因公牺牲和因公伤残、特困民警家庭4600余家,慰问公安基层单位1200多个,为76名英烈子女发放助学金100余万元。
在省、市、县126家定点医院建立了民警伤病救治“绿色通道”,有309名因公负伤和患病民警得到及时治疗。经历了藏区维稳、奥运安保和汶川、玉树、舟曲抢险救灾等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全省公安机关凝聚力空前高涨。
标准化保障的发展后劲
没有必需的经费、装备等保障,公安事业很难有成就。2009年以来,省公安厅把保障标准化建设作为“五项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到增强发展力的高度加以推进。截至目前,全省投入10.4亿元建设了179个装备统建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使用,为提高全省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公安厅先后为全省86个县级公安机关配备了专用现场勘查车,公安机关发现、固定、提取涉案物证水平大大提高;省公安厅建成了DNA工作站,兰州、天水等6市建成了DNA实验室,装备了法医DNA测序仪、气质联用仪等先进的大型检验鉴定设备27台,全省刑事科学技术室达标率为100%;建成了DNA数据库、指纹信息识别信息系统和现场勘查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刑事技术的信息化水平。
全省公安机关为民警配备个人防护装备l2类45种3.5万件(套),配备单警装备近2万套20万件,一线实战单位民警配备率达100%。为一线民警配备了具有加密功能、可登录公安网的移动笔记本电脑和移动比对终端1万台,减轻了民警负担,提高了动态警务效能。
2010年,市县公安机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大幅提高。公用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基本落实,看守所在押人员、戒毒所戒毒人员给养费标准全面落实。保障标准化建设切实增强了公安机关发展后劲。
第五篇:依托创意警务创新社会管理
依托创意警务创新社会管理
一个名为“金点子”工坊的创意警务活动,就像一根神奇的“创意魔棒”,为震泽派出所警务管理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一个个凝聚着民警智慧,事关社会稳定、百姓平安、办案效率的“金点子”,不断孵化,在震泽产生了巨大的效能。
“请进来”和“走出去”,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
整天忙于调解矛盾纠纷,是基层派出所民警最普遍的感受。统计显示,去年震泽派出所共受理各类纠纷1800余起,占110接警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如何做强基层调解队伍,把警力从繁杂的调解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震泽派出所将目光瞄准了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与机关青年干部身上。
震泽派出所所长沈建新告诉记者,“把大学生村官和机关青年干部吸收到基层调解队伍中,增强他们的调处能力,既能提高其群众工作水品,又能加强一线民调力量。”
在震泽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今年,“大学生村官人民调解随岗培训基地”和“机关青年干部人民调解随岗培训基地”相继在震泽派出所成立。全镇28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培训考核后,正式担任社区义务调解员,与社区民警“并肩作战”。24名机关青年干部也即将踏上新的“岗位”。
民警村官互取所长、互相促进。自大学生村官担任社区义务调解员以来,与社区民警一起参与调处矛盾纠纷95起,成功率100%,取得了民警“瘦身减负”和矛盾纠纷基层化解的双赢。
“请进来”,成效明显。震泽派出所又在“走出去”上动起了脑筋。“我们发现很多在派出所调解室没能解决的纠纷,在庭审法官的调解下却能得到很好的处理。”沈建新说,“充分利用好身边这支优秀的法官团队,对于提升社区民警调解工作能力将大有帮助。”
今年12月2日,“震泽派出所社区民警调解培训基地”在震泽法庭内成立。震泽派出所通过加强与法庭之间的沟通联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此外,震泽派出所还挑选6名党员社区民警驻村挂职党支部副书记,与村民零距离,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借智民警金点子,提升百姓安全感指数
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是老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交通工具由于防盗设施简单经常被盗,给居民带来了损失和不便。
经过对大量偷盗案的调查分析,震泽派出所民警发现,十有八九的车辆被盗是因为车主只锁了龙头锁,小偷只需用一把万能钥匙就能轻易将车盗走。“如果能把车锁在固定点上,小偷要想偷车就不那么容易了。”沈建新告诉记者,通过集思广益,震泽派出所民警想出了一个“一车一桩,安全防盗”的金点子。这个被称为“落地防盗桩”的家伙是一个用钢筋焊成的模架,浇铸在地面。车主只要将前轮放在防盗桩上,用锁将车轮与防盗桩一同锁住,车子便“寸步不移”,不给小偷可乘之机。安装“落地防盗桩”以来,辖区内的车辆被盗案件明显下降。
为鼓励民警多出“金点子”,震泽派出所自参与吴江市公安局“金点子”工坊创意警务活动以来,已收集了100多个“金点子”,其中路面监控配备“感光路灯”、“汽车安全贴”、“安心闩”等18个创意在苏州市及吴江市的创意警务评比中获奖。目前,这些创意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推广运用。
建五大警务室,派出所“门岗”设到百姓家门口
警务室的生命力源于贴近基层、直面群众。震泽派出所通过划片区设立中心警务室,有效推动警务前移、警力下沉,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今年,我们实行了一个新举措,对原先13个实战型警务室进行加工提炼,以人口相对集中、治安状况复杂、案件高发地段为布建重点,建成朱家浜、三扇、贯桥、曹村、大船港五大中心警务室。确保各中心警务室能覆盖2-3个行政村。”沈建新说。
据沈建新介绍,今年该所共投入500万元,在辖区内设立80个高清监控点,并整合了辖区内原有监控资源,将路面监控接入中心警务室和派出所勤务指挥室,以达到各片区路面监控全覆盖。
为了方便辖区内群众,每个中心警务室内设置了新市民办证点,同时还承担辖区内群众一般的户口办理、问题咨询等工作,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项事务。此外,中心警务室内还设置了集综合治理、社区警务、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于一身的“五位一体”办公室。社区民警与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协同作战,全力做好辖区维稳工作。
通过实施警务室“瘦体强身”工程,震泽派出所有限的警力、物力、财力得到了最佳的配置,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今年以来,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0%,群众满意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