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激发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
激发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作出示范表率,自觉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切实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
加强鼓励激励,解决干部“不愿为”问题。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关键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要突出政治激励,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要注重物质激励,严格执行干部平时考核办法,拉大绩效考评不同档次待遇,激发干部争先进位的主动性。要注重精神激励,严格落实休假体检、谈心谈话等制度,加大评优表彰力度,增强干部进取心和荣誉感。
坚持能上能下,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能上能下,重点是要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要严把上的“入口关”,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探索实施干部政绩全程纪实,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要畅通下的“出口关”,对不适宜、不胜任的干部,采取调离岗位等方式予以调整;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采取免职等方式进行处理。要 做好转的“思想关”,对“下来”的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回炉淬火”,增强本领能力,为“再上”创造条件。
合理容错纠错,解决干部“不敢为”问题。容错纠错,是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重要保障。要为干事者撑腰,划清失职与失误、敢做与乱为、为公与为私的界线,打消干部干事顾虑。要加强日常监管,健全函询、诫勉等机制,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错误。
带头履职尽责,不当“二传手”。干部干部,干字当头;领导领导,就要领路先飞。领导干部立志做事,坚持善始善终,党员干部就会立足岗位、勤勤恳恳;领导干部满足于转发文件、传达会议,习惯于问题上交,责任下压,下属自然就会只重“唱功”,不重“做功”,甚至层层“甩锅”,荒了“责任田”。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下沉一线,亲自研究问题,带头推动工作,善于团结同事、聚力发展,进而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推进改革发展。
带头担当作为,不当“说唱家”。担当作为是领导干部的职责使命,更关系一方发展和民生福祉。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领导干部能够着眼长远、立足实际,紧盯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能带动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因此,领导 干部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困难面前不退缩、矛盾面前不回避,敢啃硬骨头、善于钉钉子,不断闯难关、解难题,用担当凝聚人心,靠作为鼓舞士气。
要带头承担责任,不当“老练人”。权力意味着责任,有多大权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领导干部不仅要善于披坚执锐,还要善担千钧重担,领导干部敢于担责,党员干部就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尝试。领导干部要涵养干事不避事、担责不塞责的精神,拎着乌纱帽干事、不捂着乌纱帽做官,以实际行动激励带动“群雁”,形成人人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第二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的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XX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X户XXX人。XXX至XXX年,共减少贫困人口XXX户XXX人,贫困村出列XXX个,贫困发生率XXX%。
脱贫攻坚虽然经历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贫困农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仍然是全县脱贫攻坚的短板。全县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共有XXX户XXX人,占总贫困人口的XXX%,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部分贫困户身体素质差、文化水平低、信息来源较少,缺乏发展思路;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三是受市场因素影响,随着物价的波动,部分农产品价格受挫,农户劳动所得不多,严重挫伤了劳动积极性;四是仍有不少贫困户或“安”于贫困,或依赖他人,形成缺乏志气的懒鬼、赌鬼、酒鬼,陷入“因穷而懒,因懒而穷”的恶性循环,存在“要穷穷到底,政府来兜底”、“靠着墙根
穷来说,贫困户精神贫穷更可怕,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引导,着力推动贫困户转变思维方式,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引导贫困户树立谋发展、想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激发自身发展动力。一是持续推进脱贫攻坚“讲习所”的作用,注重讲、习并进,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斗志,充分发挥宣传动员作用,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交流谈心、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贫困群众的思想,帮助其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积极鼓励其树立脱贫致富的勇气、勤劳实干的精神、人穷志不穷的理念,不断增强其信心,树立自信,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村规民约的完善,大力倡导村风文明,加强道德教育,传播道德能量,遏制不良风气,让道德精神成为激励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自信自坚、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三是抓典型示范。在脱贫攻坚中,先进典型是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除了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外,深入挖掘脱贫攻坚中出现的典型人物,总结提炼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开展向先进群体学习活动,树立榜样,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想脱贫、思脱贫、谋脱贫的氛围。深入开展有关主题教育,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伸手要”为“动手干”,并通过这种示范和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积极补足贫困户“精神短板”,让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既要注重“引进来”现身说法,也要组织贫困群众“走出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眼界;既要授人以鱼,有的放矢加强致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要授人以渔,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长见识、长本领,以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真正发挥培训立竿见影的功效。三是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尤其要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领头羊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鼓励更多社会群体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引导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向贫困地区倾斜。
四、抓就业引导
一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如安排护寨、护路、护林员、村寨保洁员等岗位,统筹辖区内建设工程、矿区、企业等在用工上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既确保了贫困户的稳定收入来源,又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动力。二是加大贫困户创办微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向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扶持。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企业入驻,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
五、抓群众主动性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是脱贫攻坚工作成败的关键。当前,还有很大一部分贫困户认为扶贫工作是乡村干部、帮扶干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有的甚至认为自己脱不了贫,干部就交不了差,这些充分体现了贫困群众主人翁的 等因素,导致部分农产品出现滞销、“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严重戳伤了农户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若要从根本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一是要求农户和产业规划者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把销售置于生产之前,先找着市场,再考虑投产;二是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大家抱团发展,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依靠共同的品牌优势,建设稳固的直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加快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培育,延长这些鲜活农产品的上市时间,有效缓解“难卖”“烂市”的情况。
七、抓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贫困户畏难,认为条件太差,自己难以战胜和克服困难。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支持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让贫困群众拥有直接的获得感,激发致富动力,为产业发展、持续脱贫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篇: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目前的扶贫工作主要以党委政府主导、干部帮扶为主,绝大多数贫困户只关心“政府能给我多少钱”,而不是“我该怎么做才能脱贫”,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甚至出现“精神贫困”的严重问题。从内因看,主要是贫困户思想封闭落后,摆脱贫困状况、想过美好生活的动力严重不足,习惯小农思想,自身条件较差;从外因讲,主要是脱贫推进机制不够灵活,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自身动力匮乏,缺乏扶贫光荣、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综合分析,根本性的原因在于:
一是缺信心、脱贫资源匮乏。地处偏远落后地区,资源相对贫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只想“获得”、不讲付出,只求利益、不思进取,面临着发展无资源、无人手、无出路的局面。
二是缺营养、脱贫动力不足。认为脱贫是政府考虑的事,现实中很多贫困群众不愿摘掉贫困户帽子,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一门心思靠着墙根晒太阳、围桌桌子搓麻将、等着政府送小康的不良现象。
三是缺产业、脱贫措施不多。只会种田、养殖,缺乏新技术、新技能,加之信息不灵、门路不广、项目缺乏、资金短缺,增收措施严重不力。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我认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关键是要“实施五大战略”,稳步实现贫困群众愿脱贫、能脱贫、会脱贫、敢脱贫、想脱贫、真脱贫。
一是实施“思想扶贫”战略,破除贫困心理,引导群众“愿脱贫”。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向贫困群众宣传政策,破除陈旧观念,分析致贫原因,转变思维方式,激发自身动力,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
二是实施“技能培训”战略,夯实发展基础,支撑群众“能脱贫”。坚持“实地、实用、实效”原则,开展全方位靶向式技能培训,与厂企联合、与就业结合,“授之以渔”,让贫困户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三是实施“产业帮扶”战略,优选脱贫项目,推动群众“会脱贫”。典型示范、能人带动,通过资金、项目、政策支持,为典型成长创造条件,鼓励致富带头人因地制宜发展脱贫项目,让贫困群众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深入挖掘典型的精神内涵和脱贫经历,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进一步扩大典型的影响力、辐射力。
四是实施“量身定制”战略,因户因人施策,确保群众“敢脱贫”。针对贫困成因,从教育、产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脱贫群众“一家一户”研究脱贫路径,尊重群众意愿,“量身定制、精准施策”,决不能搞一刀切。例如,大力培植和扶持地方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拓宽农民的致富路径;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推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拓宽信息渠道。
五是实施“精神脱贫”战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确保群众“想脱贫”。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坚持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同步进行,坚持外部帮扶与内生动力同频共振,坚持党委政府全力帮扶与农民自主脱贫致富双轮驱动,真正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立志立业立德,拓宽民主渠道,发扬民主监督作用,及时把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温暖宣讲到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户牢固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正确观念,促进贫困户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自立、自力更生的观念和理念,坚定敢脱贫、敢致富的勇气和信心,增强能致富、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强化孝道文化、知恩图报精神,弘扬孝亲敬老、感恩奉献的新风正气,唤醒贫困群众的感恩意识。
六是实施“典型引领”战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群众“真脱贫”。在脱贫攻坚中,要善于用典型引领和带动,善于发现和总结各类先进典型,一种是工作经验,一种是模范人物。无论哪种典型,都具有学有标杆、行有示范、赶有目标的引导辐射作用。树立一个典型,就会带动一片、激励一群、形成一批。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要更加关注贫困户“精神贫困”问题,把资源更多地投向“发展的穷人”,采用“滴灌”式精准脱贫,切实发挥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合作社+”,将贫困户、企业、市场联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共同体。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体教育,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艰苦创业、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感恩的真情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艰苦奋斗,把精神脱贫、物质脱贫和技术脱贫融合起来,转换为扶志扶智扶德三维一体。
第四篇:创新实践载体 激发内生动力
创新活动方法
激发内生动力
----长沙县运用“四评”工作法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做法
中共长沙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长沙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为着力破解部分单位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够高、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难题,根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在长沙县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率先在金井镇金龙村运用群众参评、党员互评、支部讲评、领导点评“四评”工作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试点。随后,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并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予以全面推广,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社会参与,发动群众参评。统一制定下发《公开承诺活动群众参评表》,请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承诺内容、履诺情况,分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四个等次作出评价。党组织负责人在组织生活会上通报测评情况,对测评结果群众满意率不到80%的事项要求“补课”,并将测评结果作为创先争优活动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金井镇金龙村党支部逐户上门发放《公开承诺活动群众参评表》,收集意见建议70余条,群众对活动的满意率达96%。县政务中心、教育、卫生、公安、城管、房产、工商等20多个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窗口单位设立社会评议台,把每个党员的公开承诺内容、照片、姓名进行公示,并公布评议热线电话,接受群众评议,社会反响强烈。
二、突出互助共进,组织党员互评。首先,由党员对照活动要求进行自评,如实填写《党员自评表》,重点对履诺情况作出自评,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其次,以支部为单位召开党员大会,由每位党员填写《党员互评表》,对其他党员承诺事项、履诺情况、参与活动等,分别作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评价。最后,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面对面互评。有的党支部还扩大互评范围,邀请政协委员、企业职工、群众代表等党外人士参加党员互评活动,虚心听取党外人士的评价意见。惠农村党支部书记喻全贵谈到:这次互评与以往有较大不同,结合了承诺、履诺的内容进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评价依据,改变了以往自我评价“一个调”、相互评议“一个样”的做法。毛塘社区大学生村官党员周益巍深有感触:通过党员之间开诚布公的交流评价,创造了互学互比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党员争创意识更浓了。
三、突出总结提高,开展支部讲评。讲评以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为主要平台。讲评前,支部委员对联系党员进行一对
一、面对面的谈心交流,帮助总结成绩,善意指出不足,诚恳听取意见。支部讲评大会由支部书记主持,主要通报群众参评、党员互评结果,结合实际对支部和支委成员履行管党职责、推动日常工作、完成重点任务、服务人民群众、发挥堡垒作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讲评,对党员履职尽责、遵章守纪、学习培训、服从安排、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逐个讲评,实事求是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指导性意见。乌川湖村、锡福村、小塘路社区结合支部讲评,专门制作了《党支部讲评表》,将讲评情况和整改措施一一登记,形成组织意见及时张榜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突出责任落实,实施领导点评。领导点评主要采取现场点评、会议逐个点评、个别谈话点评等方式进行,重点点评履行职责、兑现承诺、发挥作用情况。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对联系点、分管单位和所属基层单位点评;县委创先争优办成员负责对乡镇(街道)点评;各系统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对县直机关、窗口单位、群团组织、教育、卫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点评;基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对联系点、分管单位内设机构点评。各基层单位党委(党组)每月进行一次领导点评,县级领导每季度对其所联系的单位进行一次点评,及时公布点评情况和整改措施。县委书记杨懿文率先到联系点金井镇金龙村点评,该支部86岁的老党员罗望福说,杨书记的点评很实在,“点”到了点子上,“评”到了心坎里。果园、路口、高桥等乡镇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生态集镇”目标,把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在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秩序整治、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点评内容,集镇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目前,全县900多个基层党组织,4万多名党员参与了集中点评。
“四评”工作法的推广运用,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参与监督、党员互评互促、支部讲评推进、领导总结提高的整体合力,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内生动力。一是促进了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四评”活动中,积极克服应付思想,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公开承诺不具体、活动推进不平衡、典型推优不及时、活动载体不丰富、指导窗口单位和党群组织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整改方案和工作台账,迅速进行了整改落实。二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四 评”活动,及时修改完善了党建工作三级报告评议、基层党务公开、承诺践诺、机关管理等系列制度,建立健全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全面加强。三是推动了科学发展。“四评”活动让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感受到了非比寻常的压力,促使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和提高工作效能。今年以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创业富民、农村环境整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免费门诊”、抗洪抢险、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方面,积极兴办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好评。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强力推动下,今年1~9月全县财政收入达到57.3亿元,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25位和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31位。
第五篇:奋战脱贫攻,坚激发内生动力
奋战脱贫攻坚
激发内生动力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同步小康,是时下基层工作的聚焦点,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xxx重点三方面激发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强化智力扶贫,提供动力源泉。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志智攻关,针对村民知识构成和技能短板,xxx坚持从思想层面打通贫困的疑难杂症,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引导村民不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勤劳致富,从源头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使其真干、实干、巧干,争做脱贫攻坚的主人。
二是突出产业扶贫,丰富动力载体。为了保障脱贫不返贫,台盘乡精心规划,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利用贫困群众现有的资源和自身优势“开良方”找产业,让“户户有致富门路、村村有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建立相应的补助机制,谁勤劳谁发展谁受惠,借助产业的载体切实增加老百姓经济收入。
三是提升技能培训,增强动力本领。辖区贫困户大多文化程度低,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和体力活,鉴于技能和知识的缺乏,xxx不断加大村民技能培训,按照“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全方位、靶向式技能培训,有力增强个体发展本领,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