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6:1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第一篇: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侵华论功

客观上来说,帝国主义侵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灭亡的步伐;不能否认,帝国主义的入侵确实对 中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地一面,但是却不能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

首先,从侵华战争的性质来看。

帝国主义的入侵首先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战争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的 入侵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因而无论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法说他的 侵略有功。它都会成为一场罪恶之战。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 从哪个方面讲,中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它对中国积极方面的影响远远不足 以补给消极的影响。

其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来看。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以方便它们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的的侵略在不自觉中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它们的主观目的仍是追求在华的最大的利益。它们为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对中国军事上进行打击,政治上进行控制,经济上进行掠夺,文化上进行压迫。正如马克思所说,帝国主义侵华即使有一定积极作用,那也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再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来看。

1向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侵略和压迫,把中国逐渐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用战争打败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还抢去或“租借”了中国的部分领土。

2.迫使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且取得了在华驻扎陆军和海军的权利,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且把中国划为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圈。

3.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这样更能方便它们倾销自己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和农业的原材料基地。

4.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并对中国资本主义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5.通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财政和金融。这样就更加压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金融和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6.创建了一个买办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以便它们剥削广大中国的农民和其他劳苦大众7.勾结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军阀,把他们变成在华的统治工具,以便维持自身在华利益。

8.为了制造军阀混乱和镇压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列强供给中国反动政府以大量的军火和大批的军事顾问。

9在中国进行精神控制,包括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10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中国逐渐论为日本的殖民地。

最后,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看。

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走向了近代文明,这是它为中国带来的最鲜明的积极影响。但是,从中国近代发展看来,早在明代,中国已经自身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自帝国主义入侵之后,中国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看来,即使没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也会逐渐走向资本主义。

总之,在西方帝国主义侵华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名族的利益蒙受极为惨痛 的损失。西方殖民侵略带来的是巨大灾难,而不是什么文明,进步。世界上没有 任何一种以牺牲名族利益的灾难为代价的进步称得上是文明行为的。

由此看来,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完全属于谬论,是帝国主义给自己的侵略行 为找的一个借口。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因素很多:台湾当局者中“台独”势力的存在;国外反华势力的介入(特别是美国的干扰);台湾与大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要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各方方面因素,逐一击破。

首先,政治层面,大陆不仅要加强与台湾当局领导集体的高层对话,也要注重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交流,并不断巩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让国际势力对中国内政问题的干预力度降到最小。

其次,经济方面,台湾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开放经济,大陆最近几年大陆的经济实力也在逐年攀升,这就为两者经济上的交流和接近提供了机会,大陆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两岸商贸的往来,让两岸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取代美国作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小了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力度。

然后,文化方面,台湾与大陆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开展两岸之间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共同学习回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爱国、统一、家等文化理念,寻找文化上的共鸣,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近代两岸在文化上出现了差异,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走近彼此,加强两岸的民间交流,包括促进留学生的交流、两岸人们的旅游来往等形式,同时大陆要加强文化宣传,让台湾人民更多的了解到大陆的真实情况,消除历史遗留的偏见„„..台湾问题的解决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努力的,但我们要有信心,两岸会走得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紧密,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材料分析1: 材料1 邓小平说: “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 材料2

伯恩斯坦和芒罗在《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中有如下观点:台湾将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难题。如果中国进攻台湾,美国除了援救台湾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它就有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其他亚洲友邦中丧失信誉的危险,而救援就意味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交战。如果台湾人民同意与大陆和平统一,就会使中国得到另一块经济上的大肥肉,即美国第9大贸易伙伴和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地方,这将大大加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战略力量。

材料3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台湾问题的由来。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台湾问题的实质。答案:(可能答案):(1)材料找

(2)台湾问题的实质,就是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政府对台湾拥有主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包括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公认这一点。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但由于美国插手,两岸迈向统一的进程中充满艰巨复杂的斗争。对此,我们一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尽量减少可能引起的动荡与冲突,与美国灵活周旋,斗而不破;另一方面,决不承诺放弃武力,不允许外国势力为所欲为地染指台湾问题,以期通过两岸人民共同的努力,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1)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现在,香港和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2)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3)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4)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成为泡影。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 第一,两岸同胞要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为两岸开展各项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家园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在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两岸同胞根本利益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动摇。今年以来,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中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因素在增长。但我们和“台独”分裂势力之间的斗争仍然严峻复杂,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未消除。我们多次呼吁台湾当局领导人尽早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以便重开两岸协商与谈判。如果台湾当局领导人真有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真正为台湾同胞的福祉着想,就应该以前瞻的视野、理性务实的态度,毫不含糊地承认“九二共识”。在此,我愿意再次重申,只要台湾当局领导人承认体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摒弃“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两岸双方即可恢复对话与谈判,平等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第二,祖国大陆方面将继续支持和鼓励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发展事业,为台湾同胞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只要是对两岸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发展两岸关系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认真去做,并且努力把它做好。

第三,两岸青年代表着两岸的未来和希望,是推动和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两岸青年应携手合作,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勇敢地推动两岸交流进一步扩大。我们真诚地希望两岸广大青年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谋发展、共创双赢,为台海地区和平、为两岸关系健康发展而努力。

3、试述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必要性。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949 年后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是由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个民族感情问题,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美国等外国反华势力长期插手台湾问题,支持“台独”势力,阻挠中国统一大业,企业达到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离出去的险恶目的。因此,邓小平多次指出,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统一问题,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会改变,台湾人民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台湾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发展潜力有限;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两岸统一后,利用广阔的大陆市场空间,台湾经济将得到更大发展。近20年来,两岸经济相互依存性的增强,祖国大陆成为台湾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趋势,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无限期地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中国人民完全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分裂势力阻挠祖国和平统一的图谋必将遭到最终失败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谈谈你的看法。

1、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革命,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其次,从目的上说,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地位上说,社会主义改革与改造的地位上是同等重要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某些不足,就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言论来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实践,怎么能够“早知今日”呢?社会主义改革决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它不过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上,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再探索。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l)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我们国家目前在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六大矛盾:1.按劳分配“局限多” ;2.市场机制“缺公平” ;3.城乡二元的“人为割裂” ;4.行业之间的“分道扬镳”;5.保障系统“不系统”;6.分配秩序“有点乱” 主:效率与公平问题。即利益严重失衡 次:太多了,自己随便列几个

解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要性:1.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

3.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决定的 4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

5.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学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活力 6.体现包括资本 土地 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这样,才会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相竞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6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成为空洞的、没有感召力的口号。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3.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做为青年大学生,必须紧密团结,“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争取美好生活的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青年大学生身上。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国家好、民族好,我们每个人才会好;只有民族、国家实现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同样,只有每个人都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立足本职,干好自己的事情,像罗阳、林俊德、张丽莉等那样,在自己岗位上人人出彩,每个人活力都充分涌流,13亿个体共同编织的“中国梦”才够美丽,才更坚实。

作为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分子,中国当代青年大学生也不是以个体存在的,而是共同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国家的荣辱兴衰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更多地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肩负起实现振兴中华的重任,更好地体现作为优秀青年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人生如船,梦想如帆,年轻一代就是在追逐梦想的进程中而成熟。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时代成长起来的优秀群体,对青年学生而言,最实在的行动就是要刻苦学习、实现价值。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价值愿景;用爱国主义情怀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本领,只有这样,当自己毕业走入社会后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8、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8、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我们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从而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理论意义:如同任何正确的理论都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一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理论意义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论不断升华的过程。了解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个理论是随着我国改革与建设实践的发展 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每一次新的概括、每一次理论升华,都不是后一个对前一个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完善中前进,在丰富中发展,今后仍以辩证的观点来贯彻这个理论 ,在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不断用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来丰富这个理论。

第二篇: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因素很多:台湾当局者中“台独”势力的存在;国外反华势力的介入(特别是美国的干扰);台湾与大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要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各方方面因素,逐一击破。

首先,政治层面,大陆不仅要加强与台湾当局领导集体的高层对话,也要注重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交流,并不断巩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让国际势力对中国内政问题的干预力度降到最小。其次,经济方面,台湾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开放经济,大陆最近几年大陆的经济实力也在逐年攀升,这就为两者经济上的交流和接近提供了机会,大陆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两岸商贸的往来,让两岸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取代美国作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小了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力度。然后,文化方面,台湾与大陆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开展两岸之间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共同学习回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爱国、统一、家等文化理念,寻找文化上的共鸣,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近代两岸在文化上出现了差异,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走近彼此,加强两岸的民间交流,包括促进留学生的交流、两岸人们的旅游来往等形式,同时大陆要加强文化宣传,让台湾人民更多的了解到大陆的真实情况,消除历史遗留的偏见……..台湾问题的解决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努力的,但我们要有信心,两岸会走得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紧密,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第三篇:浅谈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

浅谈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地表述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呢?个人认为,应该以“国家统一”的表述较为客观与稳妥。中国的政治版图现状就是一个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国家,而造成这种分裂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内战,因此,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是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天然职责。至于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当然就只有“和平”与“战争”这两种选择。但究竟采取哪一种方式,中国政府则完全是根据台湾当局的政治意愿及行为来作出选择。若台湾当局愿意承认“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先期实施两岸“三通”,后继以积极的政治谈判或双边合作,则完全可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而且,这个和平统一的过程不会设定时限。若台湾当局不顾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意孤行地推行台独,那么,当然就只有动用武力一途。如此一来,则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操诸我手,而“和”或“战”的历史责任却落在台湾当局的头上。事实上,毛主席当年一手策划的“金门炮战”,恰正充分体现了上述“国家统一”政策的政治奥妙及其实际效果。

当然,从表面上来看,“和平统一”是代价最小的统一方式,好处自然是数不胜数;而推行“国家统一”则大有可能发生战争,甚至是发生地区性的国际战争,破坏极大。但问题是“和平统一”从根本而言只是一个单方面的主观愿望,台湾当局能够心甘情愿地降格为“地方政府”吗?美日两国在台湾经营多年,能够“大公无私”地将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宝岛”拱手相让吗?如果答案均为否定的话,那么这个“和平”愿望不是过于天真了吗?从台海现状看来,推行“和平统一”反而导致台独日益坐大,以致战争阴云日益浓厚。若从一开始即推行“国家统一”政策,从根本上完全封杀台独的发展空间,对台独势力形成实质有效的威慑及遏制,反而有可能避免战争。实际上,“和平统一”政策下意识地流露出一种“贪便宜”的、意图回避斗争的心态,形同向别人公开宣示“我没有实力解决台湾问题”;而推行“国家统一”政策,才是真正坚持国家主权原则立场的正确选择。

其次,对台方面的“一国两制”定性也存在严重错误。“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这是比港澳模式更为彻底的“高度自治”。但问题是,台湾对于中国的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及军事价值是港澳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已经成为悠关国族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步。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两岸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地区实行“保留军队”的“高度自治”,那么届时两岸军队将实行何种统属或协调关系?若实行“两军平行互不统属”,那么发生对外战争或抵抗入侵之敌时又该如何处置?难道各自为战?或者有人说可以通过和平时期多进行两岸军演形成两军协作关系,那么谁能保证这种互不统属的“军事协作关系”能够经得起实战的真正考验?此外,若“统一”后的台湾军队与外国军队开展各种明暗军事交流及合作,中央政府又如何监管?碍于“高度自治”的原因,恐怕也是无从干涉了,这必然会为国家安全留下一个无法控制的重大隐患。

事实上,能够拥有一支独立的军队正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法理指标及实质指标,既然台湾政府可以保留自行独立的军队,那么台湾即使不是一个法理上的独立国家,也必然是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独立国家。《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的第五部分“国际事务中涉及台湾的几个问题” 里有如下表述:“每个国家的主权是完整的,既不能分割,也不能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在国际组织中行使国家主权,代表整个中国”。那么请问,台湾地区居然能够保留自己独立的军队,难道不是“分割”与“分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吗?由此可见,正是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为台湾地区的台独势力提供了恶意发挥、任意操作的“灰色空间”,也为外国政府干涉台湾问题提供了“和平口实”。

中国政府对台统一工作的另一个战略失误是屡屡在关键时刻公开宣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或“希望XX政府不要对台湾发出错误信息”,甚至直接宣称“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事实表明,中国政府越是强调“尊重台湾民意”,台独势力就越要变本加厉、不择手段地采取各种明暗政治手段来操控台湾民意,以求获取推行台独的政治资本。而中国政府在国际及外交关系中越是强调台湾问题是“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外国政府就越能在台湾问题上获取更大的发言权及影响力,其实质就是中国政府自己主动地、公开地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并向有关国家“免费”提供干涉台湾问题的借口,使得他们能够从两岸对立之中获取最大利益。鉴此,面对当前日益恶化的台海局势,我们实在有必要对现行对台政策及斗争策略作出深刻的、有益的反思和检讨。

当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并非完全错误。我们绝非提倡“反对和平”,但我们不能出于单方面的善良愿望而自动放弃对台统一政策的原则立场;而统一后的台湾地区仍然可以实行“一国两制”,但只能是港澳模式的“一国两制”。事实上,在推行“国家统一纲领”的同时,我国领导人完全可以在各种公开场合对台口头宣示和平诚意;政府部门亦可以通过非行政性质的官方机构(如文化部、统战部及各种学术机构)、各民主党派社团及各类民间组织等渠道对台大力释放和平善意。如此,既能坚守国家主权的原则立场,亦可通过和平努力促使台湾问题走上“和平解决”的道路。当年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地指挥了“平津战役”,成功地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时至今日,这个光辉战例仍对我们今后能够富有成效地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意义重大的借鉴作用。

第四篇:一国两制能否解决台湾问题?(范文)

一国两制能否适用于台湾问题?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我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我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我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我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共产党曾经与我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我国的日本军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我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我国国民党拒绝与我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我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我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我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势力从我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只占我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已成为我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从此,台湾陷入与我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至今已有57年。

另外,台湾问题的产生以及长期得不到解决,与一些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在其间插手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我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声称“台湾地位未定”。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在1954年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我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所谓“保护”之下,阻挠我国政府解决台湾的正义斗争。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美国政府和国会仍然不断通过向台湾提供所谓防御性武器等做法,阻挠我国统一台湾的进程。

台湾岛地处交通要冲,既可作为遏制日本,控制南海诸岛,震慑东南亚的据点,又可作为进入太平洋,固守大陆的前沿阵地。如果将台湾收回,那么钓鱼岛问题将迎刃而解,美国设在关岛的所谓“遏制我国的前沿”也会失去作用。到那时,南海舰队的有效保障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抢占的南海诸岛也会送回。对日本而言,我国占领台湾岛就意味着日本以后无法再从西亚进口石油,而要依赖于俄罗斯,我国和俄罗斯就可以联起手来共同对付日本。

台湾虽然脱离了民进党的统治,其前景同样不能不让人担忧。从近期来看,国民党虽然不支持台独,但是国民党是个资产阶级政党,这是众所周知的,他对中共的态度在现在看来不反对,但不代表支持。将来涉及到台湾主权问题时,仍然可能比较尖锐。从个人角度讲,台湾回归,意味着台湾的执政者就会降级,从总统降到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想把自己的地位降低,更何况有日本、美国等国支持,还有比较强大的资金和一定的武力。

将来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会是怎样的呢?尽管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收复台湾是肯定的。只不过有两个问题:第一,手段方法问题,如果台湾决心要实现台独的话,大陆肯定会动用武力;如果台湾总是徘徊,那么大陆就会观望。大陆不会轻易动武,这是肯定的,因为如果动武,交战的不仅仅是两方,还会掺和进日本、美国。美国会不会出兵倒是个未知数,而日本,个人认为肯定会出兵,因为涉及到其安全问题了。一旦交战,经济肯定会受影响,而且东亚地区都会不稳定。这直接引起了第二个因素:时间问题,可能很快,也可能在我们这代解决不了。总之,台湾问题非同小可,解决台湾问题牵涉到的不仅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岛内,还有众多国家和地区,因此我们必须三思而后行。

我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概括地说,就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允许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我国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长期和平共存,谁也不吃掉谁。但针对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分裂出我国的动向和外国势力干涉我国统一的企图,我国政府同时表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一国两制,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亦为于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一国两制”方针的确立和发展,为台湾回归铺好道路。“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2005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我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我国”这一事实,有力地揭示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部两种对立的制度可以长期并存,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讲过的,但“一国两制”依据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它有利于保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既坚持祖国统一和主权的完整,坚持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又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考虑到各方面的意愿,考虑到祖国统一的现实可能性,允许两种制度并存,这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和运用发展。和平共处本来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普遍原则,现在被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创造,为和平共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涵。

第四,“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像力的答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出发的。我国解决台、港、澳问题,会涉及到有关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实行“一国两制”可以避免一些国际争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香港已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也已在1999 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使“一国两制”构想成为现实,证明“一国两制”构想合情合理,切实可行;它有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我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我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到每一位我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第三,增加民间交往,扩大经贸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之间文化、艺术、体育、演艺、学术、科技的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人民受益日增。但总体上看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台湾当局的阻挠和限制。如:两岸不能全面直接“三通”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加强。至于未来两岸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则更是前景广阔,机遇多多。两岸经贸互补性极强,内地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力,台湾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技术。

(一)经济方面

海峡两岸经济交流和往来已持续20余年,在两岸民众及其工商界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已呈现出以台商投资大陆和两岸贸易为主要内容,以兴办实业为主体搭建的平台,进行科技、金融、学术、人员交流多种形式并存的经济合作大格局,密不可分的产业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亦基本形成。

(1)优势互补

大陆拥有广阔的商贸市场、极其丰富的资源,以及低成本等诸多要素优势。而台湾则具有多年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经验,且具有科技产业水平相对较高、研发能力相对较强等优势。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从另一方面看,日趋热络的两岸经济互动,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中,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源的交流与互补,而是进入了一个结构性、深层次的交流与融洽。

(2)互利互惠

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同创之举,必然会推动双方经济、科技,以及其他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①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使台湾得到了实惠

两岸之间比较利益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双方不同需求和分工。显然,台商来大陆投资,已经从当初的产能转移,向着国际分工、产业链的延伸模式改变。由此使得两岸之间产生出阶梯性的交换关系,有助于加快台湾经济的发展,当然也有利于台湾经济的不断转型。事实证明,大陆不仅是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也是两岸经济合作的舞台,更是台湾经济走向世界的桥梁。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加速了大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动力和活力。从目前来看,台湾厂商已是大陆第四大外来投资者(前三位是韩国、日本、美国)。台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直接拉动了大陆经济的增长。近几年来,外来投资企业完成的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工业增加值、出口增加额、涉外税收等,台资均在其中占有相当比重。台资企业的产品,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地工业产品的空白。与外资相比,台资中小企业居多数,他们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台资企业的建立有助于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台商在大陆投资,不仅带来了有形的生产设备,更重要是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创业投资理念、市场观念和企业管理经验。所有这些,既直接影响到本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又间接影响到当地其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并在当地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目前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乃至环渤海经济区等地,都显现出对当地经济发展所发挥的带动作用。

伴随着台资进入的是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在与台资企业的交流合作中,大陆一些传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造,其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升,行业水平在质的方面也有了改变。

(二)思想文化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完成我国真正的统一,是所有我国人的神圣任务。两岸人民共同期待着祖国完成统一的时刻。而且,岛内绝大多数民众不赞成“台独”,国际社会不支持“台独”,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我国人绝不坐视“台独”,“台独”注定是一条没有任何前途的死路。

新世纪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应该: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

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两岸同胞要开展经济合作,扩大两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紧密联系,实现互利双赢。

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

第四,加强人员来往,扩大各界交流。两岸同胞要扩大交流,两岸各界及其代表人士要扩大交流,加强善意沟通,增进互相了解。

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振兴,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大趋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尽管前进道路上还会出现困难和阻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懈努力,紧紧依靠两岸同胞,就一定能够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班级:物流三班

姓名:赵静20110817 赵广珍 20110815 纪南霞 20110743

2014年6月29日

第五篇:论台湾问题的解决(写写帮推荐)

论台湾问题的解决

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大多数人都认为台海危机的根源在于统独问题,即台湾执政当局要谋求台湾独立,而大陆则要基于全中国人民的愿望反制台独。可是,这只是表面上的、结果上的对立,而真正实质的对立,或者说导致表面对立的深层原因,是专制与民主的对抗。

一、台湾问题的实质

胡锦涛说,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是涉及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领土和主权并未分割,仍然是一个中国;台湾问题也应当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容分割。台湾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且迄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二、台湾问题的现状

在当代,国家是国际交往中的基本主体。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国家间的互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驱动因素,这就是国家利益。通常认为,由于国家利益决定国家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与政策取向,并且决定国家的基本需求和具体的国家目标,因此,国家利益是解释国际关系中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的关键。在台湾问题上,鉴于两岸关系“不独不统不战不和”的基本格局,鉴于中国政府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坚定立场,鉴于美国“控台制华”的战略需要,美国政府认为实行“维持现状”政策最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一政策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即:既宣称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又与台湾发展实质性关系,反对中国对台动武,不断向台提供高技术武器装备,助长“台独”分裂活动。美国为维持现状,虽会对“台独”突破其政策框架的分裂活动进行一定的约束,但这个政策的侧重点是阻挠统一,以台制华。对此,中国应及早谋划有效的对策。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它是中国国共两党内战的一个遗留问题。台湾问题之所以迄今尚未解决,不外乎两大原因:一个是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的干涉,阻挠中国统一;另一个是台湾当局和“台独”分裂势力的抗拒。在台湾问题上,基于目前两岸关系“不独不统不战不和”的基本格局,基于中国政府“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坚定立场,美国认为维持现状最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维持现状的政策的主要意图旨在阻止中国实现统一,制衡中国迅速崛起。尽管它也不支持台湾“急独”,但却给台独的分裂活动留下较大的空间。因此,中国不会接受美国的维持现状政策。

三、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选择

鉴于中美两国在反对台湾独立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利益汇合,而在实现两岸统一问题上有着根本性的分歧,鉴于台湾问题关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高国家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从大战略的高度统筹谋划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一方面,应进一步向美国宣示中国政府和人民不惜以任何代价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决心,努力通过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利用美对我战略借重上升之机,促使美国约束台独势力变本加厉的分裂活动,打乱和挫败陈水扁谋求在2008年前完成独立建国的“台独时间表”。另一方面,要对美国提升美台实质性关系,反对中国对台使用武力,阻挠中国实现统一的政策行为进行严正的交涉和必要的斗争。既要尽最大努力不使台湾问题妨碍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又要预有准备以应对因台湾问题而可能产生的中美关系新的**。尤其应清醒认识到,一旦台海爆发危机,中国为了制止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在迫不得已、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对台动武,美国政府必将会依照《与台湾关系法》进行武力干涉,只不过干涉的具体方式和强度视情况的差异有所区别罢了。

为了尽可能降低未来美国武力干涉的强度,中国一方面需要继续不断加强中美两国利益的相互依存性,同时必须抓紧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战略威慑能力,迫使美国因顾虑代价太高、风险太大而不敢放手进行非法干涉。追求和平崛起的中国最不希望与美国再次发生军事较量,但是如果美国那时执意要进行武力干涉“协防台湾”,那么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保卫神圣的国家主权和实现统一,只能义无返顾、不怕牺牲、起而应战。台湾问题倘若最终以这种极端方式得到解决,中国虽为统一付出了高昂代价,而美国也必将遭受难以忍受的损失。

四、任重而道远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21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关于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将以最大的努力来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正是在大陆奉行的正确方针的推动下,两岸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进展。台湾对大陆出口市场依存度进一步提高。2003年1-10月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占台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上年的22.2%上升到24.4%。大陆对台湾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超过70%,若无对大陆的出口,台湾经济增长将下调约2个百分点。可见与大陆的经贸联系已成为台湾经济赖以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日益严峻的现实也告诫人们,尽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两岸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的提高,大陆对“台独”的钳制力也相应地得到加强,但这不仅没有导致两岸总体关系的接近,反而在陈水扁主政台湾的4年内,造成两岸关系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使得台湾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其祸根在于陈水扁上台以来,公然否认“九二共识”,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不断进行“渐进式台独”分裂活动,极力煽动对大陆的敌意,攻击“一国两制”,挑动两岸对立,阻挠两岸交流。而陈水扁执意在2004年3月20日将“大选”与“公投”捆在一起举行,则是他在“渐进式台独”过程中采取的空前急进的举措,表明其实质性地加快了台独步伐,使国家被分裂的危险日益严重。虽然,陈水扁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推动的“公投”,因投票人数未达总投票权人数的一半,极不光彩地以失败收场。这再次证明,分裂不得人心。但是“公投”45%的投票率却是一个接近临界点的危险数字,表明在李登辉、陈水扁长达十多年的“台独”言行煽动、蛊惑下,岛内部分民众的“台独”心理和情绪有了严重发展。这一切,使得防止和制止“台独”越来越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台斗争的最紧迫最首要的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台独”则是国家统一和发展的最大威胁,也是外国敌对势力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主要筹码。因此,立足于长远的全局考虑,统一与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发展为统一提供可靠的实力基础,统一则将极大地推动和保障进一步的发展。发展与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核心任务,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

下载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十二大必要性(定稿)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十二大必要性!!! * * * * * * 事前声明:本人一向爱好和平,不主张武力解决争端,名中也有一“平”字为证。但是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是自家人的事情,不同于“国与......

    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却阻碍着两岸的统一,甚至到现在成为了一个国际高度关注的问......

    台湾问题的解决对中国国防的重要意义

    台湾问题的解决对中国国防的重要意义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在中国的国防战略上具有明显突出的地位。 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大陆的国家安全和......

    辩论赛—关于台湾问题是否要用武力解决—反方

    题目:台湾问题是否要用武力解决 我方:反方。 论点:即台湾问题要用武力解决。 论据: 一、台湾本来就是我们的,钓鱼岛也是我们的。双方争执本就不应该,日本态度嚣张,应该予以教训。......

    浅谈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 浅 谈 台 湾 问 题 院系:兴湘学院 姓名:刘洋波 学号:2014961218 浅谈台湾问题 【摘要】 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

    台湾问题

    当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啦。。。用官话说就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

    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 题目: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台湾问题时,我们要采取什么态度? 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由来 内战遗留问题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的一部分军政人员战败后退到台湾。他们在美国政府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