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时间:2019-05-14 06:2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第一篇: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方法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同时全球经济的融合使得全球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包括成本会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也会相互影响。

一、作业成本法及其发展

近年来,全球的成本会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尤其以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影响最大。该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对水力发电企业进行成本分摊时所作的分析。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卡普兰教授的进一步阐释,逐渐为大众所熟知。然而,它虽然受到学术界的追捧,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却并不普遍。澳大利亚、爱尔兰和美国都曾经做过调查,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不足20%。

(一)传统的作业成本法

在推崇ABC法的文献中,对该方法的优点讨论很多,主要是认为该方法从“作业”的视角重新对成本会计信息体系进行了规范,使企业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对其成本进行分析与分摊,特别是对间接成本,通过将其直接与作业挂钩,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每一作业的成本分配率,然后根据每一作业在确定的时期内消耗的产出单位量,将作业成本追踪或再分配给成本归集对象。这样一来,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就更加直接,避免了传统方法下由于分配标准的不客观所导致的成本分配的不客观。

但是,经过实践检验,人们发现,作业成本法的重大缺陷是操作性差。

首先,构建成本模型时的工作量太大。在最初推出作业成本法时,它主要用于单个部门和区域的成本分析,这种简单环境下,ABC法的效果特别显著,但是如果要大范围地推行这种方法,工作量就会很大。以一家大型银行的经济业务为例,要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它的1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的7万名员工每个月都需要提交工作时间的分配数据,光是这些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报告就需要14名员工来完成。显然,这样做成本高昂,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放弃使用才是最佳方案。

其次,利用该方法获取成本信息有一定的难度,它与传统会计体系的融合性不好。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下按照部门消耗资源的数额来归集和反映成本;而ABC法分解作业时则根据作业耗费资源的情况、跨越了传统的部门来确定成本,因此企业要采用此方法,势必要进行会计系统的再造,其成本较高。

另外,在传统ABC法下,作业的划分是依据经验进行的,对未来的和新出现的作业的划分缺乏前瞻性,在当前人们的消费和生产趋向于个性化的情况下就无法满足需要。而且,作业的划分是按成本驱动因素为标准的,成本驱动因素是以因果关系为主,对于一些未能明显表现出因果关系的因素,就很可能被忽略掉,导致作业的划分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卡普兰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一文提出将时间因素嵌入作业成本法中。其核心思想是引入一个“时间等式”,以最基本的业务流程耗时量为基数,列出各种复杂情况下所需要追加的工时,据以按照具体情况改变每一项具体作业所耗时间的估计数,从而降低划分作业的难度与工作量,增强其操作性。

在传统ABC法下,向员工调查处理每项作业占用其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有难度,且不容易反映出其有效的工作时间究竟有多长。而且对一项作业仅反映一个费率,并不能反映出客观情况。如对某种化学制品进行包装,可能仅需普通的包装,也可能需要另外包装,因而它们尽管是同一类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却大不相同,费率显然也应有所区别。引入时间因素之后,该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由公司管理者直接估计每个事务处理、产品或客户的资源需求。对每一类资源,公司分别估计单位时间投入的资源能力的成本(即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以及产品、客户和服务在消耗资源时所占用的时间数(即作业单位时间数)。

估计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时,采用估算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简单假设实际所用的产能为理想状况的80%到85%,如考虑员工的工作时间利用率时一般选择80%,其余20%则是员工休息等所花费的时间。对机器可以选择较高的比例,如85%,允许其有15%的时间可能因维护等原因停工。因此,假如一周每个员工的工作时数是40小时,则有效工时为32小时。这样根据已知的当期资源消耗总额就可算出每分钟提供这一产能的成本。假如该部门有15名员工,提供同样的几种服务且无法分出几个责任中心,则他们本周的有效工时为480小时(15×32),即28,800分钟。如果本周的资源消耗是144,000美元,则每分钟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为0.5美元。

估计作业单位时间数时,也可以通过向经理询问及观察来获取相关资料,获取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这两项数据算出来之后,就可以求出成本发生因素的单位费用。如前述的例子中,假如该部门某一项业务处理需要花8分钟,那么用此数乘上每分钟的成本0.5美元,即可得出处理此项工作的单位成本是4美元。有了这个数据为基础,管理者可以得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本部门的有效工时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和客户讨价还价时更明确哪种业务、如何定价才能有利可图等等。

在企业有相关基础资料的情况下,发生新业务或增添新环节时,就能够很快得出新业务或新环节的单位成本究竟是多少。例如前段所述包装部门可以根据最后采用的不同方法耗费的时间来确定成本。如常规包装每份包装耗时1分钟;空运需额外包装,要多花5分钟,然后利用基础资料可以求出不同包装时的成本。这样就能够避免传统ABC法下对同类业务采用同一费率的弊端,也使新业务的定价能有更合理的依据。

由于该方法能够帮助管理者明确哪种业务、怎样定价才更合理,也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利润回报。

二、成本位置核算法

这种方法是德国企业最常用、影响最大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通常被分为三类,分别解答三个问题:(1)发生了哪些成本——成本种类核算;(2)这些成本发生在什么地方——成本位置核算;(3)这些成本是为谁发生的——成本承担者核算。这三种核算方法涵盖了成本核算环节的几乎全部内容,其中(1)反映了进入成本核算环节的生产要素内容;(3)反映了各种最终产品承担成本的情况。(1)的成本分为两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前者直接进入第三个环节,归集到成本承担者,后者则需进入第二个环节,经过一系列的分配之后由成本承担者承担。(2)则是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各种间接成本被分摊到应当归属的位置,并由最终产品承担。

成本位置的构造主要可以根据功能原则和责任原则等原则来进行。企业构造成本位置的多寡,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部门数,应当注意既要使分类尽可能广泛,又要注意避免过度细分带来的核算成本的提高。

关于成本位置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其产生的效益种类分为主要成本位置(指所有与主要和直接为了销售的某些主要效益有关的核算区)和辅助成本位置(只产生间接效益)。后者又包括两类,分别是普通(一般)成本位置(为了所有其他成本位置服务)和具体(附属)成本位置(只为某个最终成本位置服务)。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其继续核算的类型分为预备(非独立)成本位置和最终(独立)成本位置。前者的成本数在分摊期结束后将被全部分摊完毕,后者的成本则直接加到成本承担者上。

在成本位置核算法下,有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是企业核算矩阵。该矩阵不仅反映了两种分类方法所分的成本位置间的关系,而且反映了成本分配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该矩阵进行成本核算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把各项成本进行分配,记入它所发生的成本位置;第二步是对其进行分摊,从发生的位置分摊到接受这项成本的位置;第三步是对其进行核算,在这一步通常还可以计算出实际发生的间接成本与核算间接成本之间的差额。

上述方法是德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成本会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名为“弹性边际成本法”(简写为GPK)的成本会计方法,近年来也受到美国人的推崇。

在GPK下,成本中心的设置与ABC下不同。它要求一个成本中心只能有一个经理,一个经理可以负责若干个成本中心,并且特别强调一个成本中心内业务的同质性,因此,其成本中心的划分是按照组织/责任/分组归类的原则来确定的,比ABC下的成本中心划分来得更细致。在ABC下,是一个经理人员只负责一个成本中心,但一个成本中心内可以包括几种作业,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费用需要在几种作业间分摊的情形。在GPK下,不仅这个问题可以避免,而且可按照成本中心建立预算和制订报表,这套程序与企业的整体组织活动结成一体,反映了一种整体的成本管理思想。

在GPK下,确定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标准与传统成本分配制度下也有所不同,传统上认为随着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是变动成本;GPK下则认为随着该成本中心的产出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是变动成本。在GPK下,辅助部门把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向基本生产部门分配后,基本生产部门继续将其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处理。

假如有一个辅助生产部门甲(成本中心),为A、B、C三个基本生产部门提供服务,则A、B、C三部门需在期间开始前向甲提供预算,预计本期内需要甲向其提供的服务次数分别是X、Y、Z。如果当期甲的预算成本由固定成本E和变动成本F构成,则甲向这三个部门分配的预算成本将由各单位接受的服务次数和平均的分摊成本决定。并且,在本年度内,A、B、C三部门将甲部门转入的固定成本E视为固定成本(因为它与本部门的机器工时数无关),由年度内的12个月平均分摊。转入的变动成本F在编制预算时作为变动成本中的一项来记录。在各月计算实际发生数时,还要分别以已经分配来的变动成本数为基础,除以该部门预算的机器工时总数,以此为分配率(主要是为了保证各期的单位成本一致)乘以当期该部门的机器工时数,从而得出一个目标变动成本,最终与实际发生的成本数进行比较,得出差异数之后,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是GPK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能促使人们提高责任心,尽力提高效率。

在对基本生产成本中心进行核算时,GPK把设备费用分配到产品上的做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GPK下设备费用以正常的生产能力(即设备制造者确定的生产能力的85%或者预期的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水平,以二者中较低者为准)为基础进行分配,计算费率时各年分母数相同。

从GPK下对两种成本中心成本的分摊可以看出,GPK是“成本拉动”分摊的一个典型,辅助生产部门按照基本生产部门提供的计划服务需求量来确定向基本生产部门分摊的变动成本“单价”和固定成本总额;而ABC则是一种“成本推动”分摊的典型,辅助部门知道基本生产部门需要多少服务,发生的成本直接由下游承担。两者比较而言,显然GPK法更有利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GPK下的损益计算书分层次反映了不同级别的成本和效益信息,可以让决策者很容易地发现经营的有效成本,十分有利于成本管理。不过,由于这种损益计算书完全是为了成本管理服务的,因此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其做适当的调整。

三、小结

前文对目前世界上成本会计的几种普遍受到关注并广泛应用的几种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可以发现这些方法各有优势。GPK重点关注的是通过成本核算把责任制贯彻到企业的最基层,它和成本位置核算法一样,十分强调成本具体发生地点的核算;而ABC更关注纠正产品成本被扭曲的问题,即使是引入时间因素的ABC方法关注的也只是改善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并不强调责任确定问题,责任中心的地位在ABC中被淡化,这可能也是其不能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成本会计作为向管理层提供相关信息的重要工具,势必要置身于一个更为广泛的战略性框架中,对基本的信息来源加以充分分析,为企业提供经营、战术和战略所需要的信息,这才是成本会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指导思想,过分地拘泥于细节,可能反而偏离了重心。

在我国企业具体引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时候,应当注意避免完全照搬导致食洋不化的倾向。各种方法都有其优势,要找到适应企业自身的方法,一方面要注意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方法与方法之间的整合。事实上,成本会计方法创新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从不同的成功经验中吸取对自身最有价值的方面,并与本国和本单位的传统方法相融合,从而形成最适合本企业的方法。

第二篇: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毕业论文

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前,如何改进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以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是摆在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试就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几种成本会计方法作简单的介绍与比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方法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同时全球经济的融合使得全球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包括成本会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也会相互影响。

一、作业成本法及其发展

近年来,全球的成本会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尤其以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影响最大。该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对水力发电企业进行成本分摊时所作的分析。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卡普兰教授的进一步阐释,逐渐为大众所熟知。然而,它虽然受到学术界的追捧,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却并不普遍。澳大利亚、爱尔兰和美国都曾经做过调查,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不足20%。

(一)传统的作业成本法

在推崇ABC法的文献中,对该方法的优点讨论很多,主要是认为该方法从“作业”的视角重新对成本会计信息体系进行了规范,使企业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对其成本进行分析与分摊,特别是对间接成本,通过将其直接与作业挂钩,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每一作业的成本分配率,然后根据每一作业在确定的时期内消耗的产出单位量,将作业成本追踪或再分配给成本归集对象。这样一来,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就更加直接,避免了传统方法下由于分配标准的不客观所导致的成本分配的不客观。

但是,经过实践检验,人们发现,作业成本法的重大缺陷是操作性差。

首先,构建成本模型时的工作量太大。在最初推出作业成本法时,它主要用于单个部门和区域的成本分析,这种简单环境下,ABC法的效果特别显著,但是如果要大范围地推行这种方法,工作量就会很大。以一家大型银行的经济业务为例,要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它的1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的7万名员工每个月都需要提交工作时间的分配数据,光是这些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报告就需要14名员工来完成。显然,这样做成本高昂,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放弃使用才是最佳方案。

其次,利用该方法获取成本信息有一定的难度,它与传统会计体系的融合性不好。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下按照部门消耗资源的数额来归集和反映成本;而ABC法分解作业时则根据作业耗费资源的情况、跨越了传统的部门来确定成本,因此企业要采用此方法,势必要进行会计系统的再造,其成本较高。

另外,在传统ABC法下,作业的划分是依据经验进行的,对未来的和新出现的作业的划分缺乏前瞻性,在当前人们的消费和生产趋向于个性化的情况下就无法满足需要。而且,作业的划分是按成本驱动因素为标准的,成本驱动因素是以因果关系为主,对于一些未能明显表现出因果关系的因素,就很可能被忽略掉,导致作业的划分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卡普兰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一文提出将时间因素嵌入作业成本法中。其核心思想是引入一个“时间等式”,以最基本的业务流程耗时量为基数,列出各种复杂情况下所需要追加的工时,据以按照具体情况改变每一项具体作业所耗时间的估计数,从而降低划分作业的难度与工作量,增强其操作性。

在传统ABC法下,向员工调查处理每项作业占用其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有难度,且不容易反映出其有效的工作时间究竟有多长。而且对一项作业仅反映一个费率,并不能反映出客观情况。如对某种化学制品进行包装,可能仅需普通的包装,也可能需要另外包装,因而它们尽管是同一类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却大不相同,费率显然也应有所区别。引入时间因素之后,该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由公司管理者直接估计每个事务处理、产品或客户的资源需求。对每一类资源,公司分别估计单位时间投入的资源能力的成本(即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以及产品、客户和服务在消耗资源时所占用的时间数(即作业单位时间数)。

估计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时,采用估算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简单假设实际所用的产能为理想状况的80%到85%,如考虑员工的工作时间利用率时一般选择80%,其余20%则是员工休息等所花费的时间。对机器可以选择较高的比例,如85%,允许其有15%的时间可能因维护等原因停工。因此,假如一周每个员工的工作时数是40小时,则有效工时为32小时。这样根据已知的当期资源消耗总额就可算出每分钟提供这一产能的成本。假如该部门有15名员工,提供同样的几种服务且无法分出几个责任中心,则他们本周的有效工时为480小时(15×32),即28,800分钟。如果本周的资源消耗是144,000美元,则每分钟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为0.5美元。

估计作业单位时间数时,也可以通过向经理询问及观察来获取相关资料,获取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这两项数据算出来之后,就可以求出成本发生因素的单位费用。如前述的例子中,假如该部门某一项业务处理需要花8分钟,那么用此数乘上每分钟的成本0.5美元,即可得出处理此项工作的单位成本是4美元。有了这个数据为基础,管理者可以得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本部门的有效工时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和客户讨价还价时更明确哪种业务、如何定价才能有利可图等等。

在企业有相关基础资料的情况下,发生新业务或增添新环节时,就能够很快得出新业务或新环节的单位成本究竟是多少。例如前段所述包装部门可以根据最后采用的不同方法耗费的时间来确定成本。如常规包装每份包装耗时1分钟;空运需额外包装,要多花5分钟,然后利用基础资料可以求出不同包装时的成本。这样就能够避免传统ABC法下对同类业务采用同一费率的弊端,也使新业务的定价能有更合理的依据。

由于该方法能够帮助管理者明确哪种业务、怎样定价才更合理,也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利润回报。

二、成本位置核算法

这种方法是德国企业最常用、影响最大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通常被分为三类,分别解答三个问题:(1)发生了哪些成本——成本种类核算;(2)这些成本发生在什么地方——成本位置核算;(3)这些成本是为谁发生的——成本承担者核算。这三种核算方法涵盖了成本核算环节的几乎全部内容,其中(1)反映了进入成本核算环节的生产要素内容;(3)反映了各种最终产品承担成本的情况。(1)的成本分为两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前者直接进入第三个环节,归集到成本承担者,后者则需进入第二个环节,经过一系列的分配之后由成本承担者承担。(2)则是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各种间接成本被分摊到应当归属的位置,并由最终产品承担。

成本位置的构造主要可以根据功能原则和责任原则等原则来进行。企业构造成本位置的多寡,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部门数,应当注意既要使分类尽可能广泛,又要注意避免过度细分带来的核算成本的提高。

关于成本位置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其产生的效益种类分为主要成本位置(指所有与主要和直接为了销售的某些主要效益有关的核算区)和辅助成本位置(只产生间接效益)。后者又包括两类,分别是普通(一般)成本位置(为了所有其他成本位置服务)和具体(附属)成本位置(只为某个最终成本位置服务)。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其继续核算的类型分为预备(非独立)成本位置和最终(独立)成本位置。前者的成本数在分摊期结束后将被全部分摊完毕,后者的成本则直接加到成本承担者上。

在成本位置核算法下,有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是企业核算矩阵。该矩阵不仅反映了两种分类方法所分的成本位置间的关系,而且反映了成本分配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该矩阵进行成本核算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把各项成本进行分配,记入它所发生的成本位置;第二步是对其进行分摊,从发生的位置分摊到接受这项成本的位置;第三步是对其进行核算,在这一步通常还可以计算出实际发生的间接成本与核算间接成本之间的差额。上述方法是德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成本会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名为“弹性边际成本法”(简写为GPK)的成本会计方法,近年来也受到美国人的推崇。

在GPK下,成本中心的设置与ABC下不同。它要求一个成本中心只能有一个经理,一个经理可以负责若干个成本中心,并且特别强调一个成本中心内业务的同质性,因此,其成本中心的划分是按照组织/责任/分组归类的原则来确定的,比ABC下的成本中心划分来得更细致。在ABC下,是一个经理人员只负责一个成本中心,但一个成本中心内可以包括几种作业,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费用需要在几种作业间分摊的情形。在GPK下,不仅这个问题可以避免,而且可按照成本中心建立预算和制订报表,这套程序与企业的整体组织活动结成一体,反映了一种整体的成本管理思想。

在GPK下,确定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标准与传统成本分配制度下也有所不同,传统上认为随着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是变动成本;GPK下则认为随着该成本中心的产出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是变动成本。在GPK下,辅助部门把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向基本生产部门分配后,基本生产部门继续将其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处理。

假如有一个辅助生产部门甲(成本中心),为A、B、C三个基本生产部门提供服务,则A、B、C三部门需在期间开始前向甲提供预算,预计本期内需要甲向其提供的服务次数分别是X、Y、Z。如果当期甲的预算成本由固定成本E和变动成本F构成,则甲向这三个部门分配的预算成本将由各单位接受的服务次数和平均的分摊成本决定。并且,在本内,A、B、C三部门将甲部门转入的固定成本E视为固定成本(因为它与本部门的机器工时数无关),由内的12个月平均分摊。转入的变动成本F在编制预算时作为变动成本中的一项来记录。在各月计算实际发生数时,还要分别以已经分配来的变动成本数为基础,除以该部门预算的机器工时总数,以此为分配率(主要是为了保证各期的单位成本一致)乘以当期该部门的机器工时数,从而得出一个目标变动成本,最终与实际发生的成本数进行比较,得出差异数之后,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是GPK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能促使人们提高责任心,尽力提高效率。

在对基本生产成本中心进行核算时,GPK把设备费用分配到产品上的做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GPK下设备费用以正常的生产能力(即设备制造者确定的生产能力的85%或者预期的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水平,以二者中较低者为准)为基础进行分配,计算费率时各年分母数相同。

从GPK下对两种成本中心成本的分摊可以看出,GPK是“成本拉动”分摊的一个典型,辅助生产部门按照基本生产部门提供的计划服务需求量来确定向基本生产部门分摊的变动成本“单价”和固定成本总额;而ABC则是一种“成本推动”分摊的典型,辅助部门知道基本生产部门需要多少服务,发生的成本直接由下游承担。两者比较而言,显然GPK法更有利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GPK下的损益计算书分层次反映了不同级别的成本和效益信息,可以让决策者很容易地发现经营的有效成本,十分有利于成本管理。不过,由于这种损益计算书完全是为了成本管理服务的,因此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其做适当的调整。

三、小结

前文对目前世界上成本会计的几种普遍受到关注并广泛应用的几种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可以发现这些方法各有优势。GPK重点关注的是通过成本核算把责任制贯彻到企业的最基层,它和成本位置核算法一样,十分强调成本具体发生地点的核算;而ABC更关注纠正产品成本被扭曲的问题,即使是引入时间因素的ABC方法关注的也只是改善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并不强调责任确定问题,责任中心的地位在ABC中被淡化,这可能也是其不能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成本会计作为向管理层提供相关信息的重要工具,势必要置身于一个更为广泛的战略性框架中,对基本的信息来源加以充分分析,为企业提供经营、战术和战略所需要的信息,这才是成本会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指导思想,过分地拘泥于细节,可能反而偏离了重心。

在我国企业具体引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时候,应当注意避免完全照搬导致食洋不化的倾向。各种方法都有其优势,要找到适应企业自身的方法,一方面要注意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方法与方法之间的整合。事实上,成本会计方法创新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从不同的成功经验中吸取对自身最有价值的方面,并与本国和本单位的传统方法相融合,从而形成最适合本企业的方法。

第三篇:工程成本核算方法

工程成本核算方法

为规范2013年的工程成本核算,更精确更及时地反映工程进展,同时更有效地配合公司的业务人员薪酬考核,财务部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拟定以下核算方法,提请公司各相关负责人审议。

一、完工百分比法:需要业务部门及时提供总合同金额、总合同预计毛利、工程进度百分比、发出工程材料成本、合同变更数据等资料。

1、接到业务部送交的工程合同后,财务将合同副本

和有关该工程的预计毛利数据存档备用。

2、如有预收工程款,财务先挂预收账款;发出工程

材料,财务先按规定做工程成本处理。

3、每月末,业务向财务报告每项工程的完工百分比,财务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费用成本,进行

月末结账。

4、按完工百分比、发出材料和费用、预收和回款数

据确认应收账款。

二、以前的合同确认法(按全部合同金额预先确认收入)、和回款确认法(按实际回款确认收入),因为既不符合会计制度,又不切合公司实际情况,在以后的会计核算中不再采用。

第四篇:餐饮业成本核算方法介绍

餐饮业成本核算方法介绍

1、餐饮业成本核算和控制有什么特点?

简单来说就是原料繁多、计算简单、过程控制难度大。举例说明,一个3000平米的大型中餐,光蔬菜品种150种。传统的成本核算类似商贸企业进销存,月末盘点倒挤成本。难在实时、期间的控制,比如很多餐饮企业无法做到详细的测算每道菜的毛利。

2、常见的核算办法是什么?

当月成本=期初盘存+本月领用-月末盘存。这是目前大多数餐饮企业的成本计算公式。这里面需要注意几个细节,当月的采购不一定等于领用,因为调味品、冻品、物料通常是进仓库管理的,而生鲜品则是当日领用当日消耗。其次月末盘点需要注意换算,比如经过粗加工后的食材、化冻后的冻品甚至是一锅老火例汤如何换算成原材料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换算清单。最后很多餐饮企业不重视验收和出入库的管理,仅以采购和月末盘点作为成本控制的手段,缺乏期间的监督,往往造成巨大浪费。

3、常见的成本内部控制节点有哪些?

影响餐饮成本率的因素有五个,收入波动、原料出品率、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盘点、采购价格。而成本的控制节点可以从一个完整的内控循环入手,比如采购环节严格甄选供应商,集中采购,不断选择更优质的供应商,但价格肯定不是选择供应商的唯一理由;验收环节,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验收,避免过期、不符合食品安全规范的食材收进来;仓库环节,定期检查存货,及时退还快过期商品,改善保存环境,进出库必须留下书面凭证;厨房环节,不断提高出品率,减少浪费,充分利用边角料;销售环节,注意特价菜的比例,注意促销活动对成本的影响,注意不合理的退菜、折扣。盘点环节,全面盘点、注意换算,厨师经常会利用盘点环节来控制当月成本。

4、什么是餐饮的标准成本?

通俗来讲,每一个可销售的产品都对应有相应的标准成本配方,这就是标准成本。比如杭椒牛柳这道菜,一个标准的配方应当包括杭椒xx克,牛柳xx克,盐xx克...。理论上,每一道菜销售完毕起对应的成本会立即结算出来,但餐饮业的标准成本存在几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第一是中餐的配方是厨师的个人经验,很难和企业分享。第二中餐的配方变化较多,尤其是辅料很难精确量化,当客人有个性化饮食倾向时更是很难标准化。第三即便是完成了每道菜的BOM报表,但之后需每个月不断更新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但是标准成本的好处是什么?可以更及时、准确的控制成本,可以分菜系、时间、餐饮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便于管理层进行毛利分析,从而为营销、菜价调整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目前做的最好的大概就是苏浙汇了,据说其准确率也不是很高...5、信息系统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有哪些?

就是供应链,完整的供应链涵盖采购、验收、仓管、财务,不详细展开。以上提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来实现核算的准确性和内控的有效性。但是和所有实施ERP的企业一样,这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餐饮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事实面前,信息化能够多大程度提高效率也是各有不同。

第五篇: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建筑安装企业:如何核算工程成本?

施工成本费用的核算

(1)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建筑安装企业一般根据本企业施工组织的特点、承包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

①建筑安装工程一般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②一个单位工程由几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时,各施工单位应以同一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各自核算自行完成的部分。

③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④同一建设项目,由同一个单位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竣工时间相接近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2)成本项目组成。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由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组成,一般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五个项目。

(3)核算方式。施工成本的核算方式以分级核算为基础,分为三级核算和两级核算两种方式。

①三级成本核算方式。第一级是公司,负责核算本公司的管理费用,汇总整个企业的施工成本,审核汇总所属单位成本报表,全面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第二级是工区,负责预测和核算本工区的成本,编制本工区的成本报表,对所属施工队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第三级是施工队,负责签发工程任务单和定额领料单,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和计量检验制度,组织班组核算,核算制造成本,进行成本分析,编制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报表。②两级成本核算方式。第一级是公司,与三级核算方式下公司核算的内容相同。第二级是工区,包含三级核算方式下工区和施工队两级的核算内容。

工程成本总分类核算简要流程

工程成本明细分类核算简要流程 施工企业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问:施工企业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答:施工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或多样性)、流动性,决定了其成本计算方法类似于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或称定单法)。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工程项目的地点、用途、结构、施工组织、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等因素,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由于施工企业或建筑承包商承接每一建设施工项目都必须签订建造合同(或施工合同),建造合同甲方——建设单位(或客户)通常总是事先按合同编制工程预算,建造合同乙方——施工单位(或建筑承包商)也总是按合同规定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进度与甲方结算工程价款的,因而建造合同与工程成本计算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单项建造合同为施工成本计算对象,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以所签订的单项建造合同为施II程成本计算对象,通常也就是以每一独立编制的设计概(预)算或每一独立的施工图预算所列单项工程为成本计算对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分析工程概(预)算和施工合同的完成情况,也有利于准确核算施工合同的成本与损益。

对合同分立确定施工成本计算对象,如果一项建造合同包括建造数项资产,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将该项合同分解,每项资产应分立为单项合同处理:①每项资产均有独立的建造计划,包括独立的施工图预算;②施工企业或建造承包商与客户就每项资产单独进行谈判,双方能接受或拒绝与每项资产有关的合同条款;③建造每项资产的收入与成本均可单独辨认,例如每项资产均有单独的造价和预算成本。

对该项施工合同作分立处理,也就是将每项资产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单独核算其成本与收入,有利于准确计算建造每项资产的损益。

对合同合并确定施工成本计算对象,如果一组建造合同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将该组合同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①该组合同按一揽子交易签订;②该组合同同时或依次履行;③该组合同中各项合同密切相关,每项合同实际上已构成一项综合利润率工程的组成部分。

由于在同一地点同时施工或依次施工,施工企业对工程施工队伍、工程用料、施工质量与进度实行统一管理。将符合上述条件的一组合同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处理,有利于工程管理和简化核算。

下载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和原则

    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和原则 项目成本核算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进行逐一统计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活动。 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一......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例题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1.A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

    成本核算的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分配。成本核算 方法 应和一定的 经济 环境相适应。本文 分析 了成本核算的原则以及方法,并分析了品种法的......

    销售汽车成本核算方法[合集]

    销售汽车成本核算方法一、4S店会计核算流程和相关业务 4S店的主要核算业务大体分为:整车销售、精品销售、配件销售、保险理赔、售后维修、保修保养费用等。 销售汽车成本核......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1、国内外目前有哪些理论研究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 1.埃......

    关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研究(最终定稿)

    关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研究 摘要:产品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会计的中心内容,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生产成本的控制应该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金,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

    浅析中小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34

    浅析中小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本人电大毕业论文) 浅析中小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摘要]首先谈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并根据目前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分析总结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成本核......

    ERP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推荐五篇)

    ERP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 许多人都认为成本核算是ERP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正在选型的公司也往往对成本功能非常关注。我也认为其十分重要,甚至认为应该把成本核算能否自动完成作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