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迁社区管理相关理论
1回迁社区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1.1回迁社区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1.1.1回迁社区的定义
“社区”的概念一般被定义为“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生活区域”。这一概念提出了“社区”成立的几个要素:一是作为个体的人,二是作为空间的区域,三是凝聚着互动的整合。近年来,我国不少居民小区或街道居委会辖区也常以“社区”来称呼,一方面这是对社区概念的误用,但从另一方面考量,这也表明了我国对于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的向往,因此本文所使用社区概念是建立在我国普遍的话语层次上的,一方面便于在调查中统一学术研究与现实生活的概念口径,另一方面,这种概念范围更利于对社区未来建设的标准予以展望。
“回迁社区”概念特指原有的住宅区在经历由政府主导的市政型动迁工程后,重新建设起来的用以就地安置原住户区居民的、基础设施完备良好的现代化社区。因此,与一般可安置回迁的商业社区所不同的是,回迁社区的性质是非商业性的,即社区楼宇的开发建设与销售均由政府部门(国土安全局)所指导完成;房屋的销售价格在市场销售价格偏低水平;在社区的管理上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物业的招标由政府行为完成等。1.1.2社区管理的定义
社区管理是指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过程,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1.2回迁社区管理的相关理论 1.2.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接受和认可。该理论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地理学、社会学等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在城中村的改造规划中渗入这种理念也会很有用。
外界作用力与人为力量的交替影响着我们的城市形态。人类不断的改造自然,适应自然,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凭借着智慧,一直改造着我们的社会,使之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好。然而,事实总是有着那么多的差强人意。“城中村”问题也就是我们在建设新城市改造生活居住空间时自然给我们出的难题。为着眼前的利益,乱搭乱建、随意占用耕地,小商小贩摆摊侵占道路,目光短浅的人们正践踏着我们社会道德。看着那随意流淌的生活污水,堆积如山的垃圾,我们必须反思,应该忏悔迷途知返为之不晚。我们需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共存,这也是新世纪全世界最关注的话题。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让我们的社区都变成花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想。1.2.2社会公平理论
社会公平理论主要基于以下两种理论基础:(1)福利经济学
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增进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关于经济福利的定义,在经济学家中普遍接受的是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弗莱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的,即一个人生活的改善,如不损害其他任何人,福利就提高了。当一个人的福利如果再作进一步改善就会损害其他人的这一临界点就是帕累托最优。也即达到福利经济学中一般假设三大社会目标,一是最大的选择自由,二是最高的经济效率,三是公平的收入分配。
(2)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于 1943 年提出关于人的需求结构的理论,即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基于两个假设:一是人主要受到满足某种需求的欲望驱使的需求动物,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满足了一种之后,就会产生另一种需求。二是人类所追求的需要具有普遍性。并且这些需求有层次之分。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要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性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如避免职业病及事故,摆脱失业威胁及某些社会保障的需要。再上一层需要,是社交的需要,如满足归属感,希望得到友爱等。尊重需要可分为内部尊重及外部尊重。前者指希望自己有实力,后者指对地位、威望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人的最高需要,要求实现个人抱负,施展才能。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当下一级需要获得满足之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为行动的动力了。
2我国回迁社区管理现状分析 2.1我国回迁社区管理的现状 2.1.1我国回迁社区的环境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国很多城市规模和布局再一次表现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阻力。于是,各地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城市也不断向郊区扩展,而市内不断面临前所未有的城中村改造任务。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村庄和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不相适应,许多管理关系不清、责任不明,使得城中村成为城市管理上的盲点,再加上城市政府缺乏合理的政策引导和适时适应有效规划,致使城中村土地利用无序,建设混乱,基础配套空缺,生活环境恶劣。主要依靠房屋租赁谋生的村民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往往违规加建房屋,没有消防通道也无抗震设防,因此毫无安全可言。由于在城市夸张之处政府过于急功近利,缺乏高瞻远瞩,所以城中村没有纳入统一的规划,村民建房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普遍存在着建筑物间距小,并且基本上都没有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城中村的市政设施没有统一规划,而且与城市市政管理网没有很好衔接,村内的各种管理布局零乱,排水排污不畅,垃圾成灾,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很多城中村都占据着城市中重要的地理位置,城中村的村民失去了生产土地后,房租成为其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获取更加丰厚的房租,再加上相关部门疏于监督和管理,于是村民们随意搭建私房,这种由农民自建的楼房,不要说是抗七级地震,就是三四级地震都很危险。城中村内部设施配套不健全,房屋质量不安全,周边环境脏、乱、差,房租低廉,一些流串犯、卖淫小姐等也经常在此长期定居,治安环境令人堪忧。这些丑恶现象的泛滥,对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城市经济的繁荣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城中村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城中村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的“疮疤”,也影响了创建“卫生城市”的城市形象。2.1.2我国回迁社区的经济现状
城中村村民的收入情况因各村的整体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别,但是大多数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万元以上。村民收入的来源有村集体分红、出租屋房租、个体经营、外出务工等几个方面,其中出租房屋是城中村村民收入来源的主要途径。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就业,由于城市住房租金较高而且管理规范,大部分外来人口选择租金较低、管理疏松并且交通方便、接近工作地的地点居住。这些外来人口对价格低廉的出租屋需求旺盛,所以,城中村成了出租屋的主要供应者,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出租屋经济”。
2.1.3我国回迁社区的社会问题现状
主要从管理体制、人口状况以及治安状况三方面入手:
城中村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一种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为主体,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实体,各种群众组织并存的混合型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党、政、企的高度合一,三种组织机构基本上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从目前还没有进行改制的城中村来看,城中村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农村管理模式,即村委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保留下来的土地归集体所有,村集体仍然负有保障村民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义务。
城中村中村民一般较少,大量居住于此的是外来人员,外来人口的比例相当于本村人口的 5~10 倍,并且人口构成情况复杂,来源广泛。城中村村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比城市居民低,使他们很难融入附近的城市社区。城市居民因观念文化的差异,很难认同这些村民,而村民因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很不愿意做城里人。
村民可以坐享其成,即使素质低下,也没有产生强烈的提高文化素质的紧迫感。特殊的人口构成引发了城中村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在由农村管理向城市型管理转轨的过程中,城中村的综合管理相对薄弱,同时,低质量的住宅带来的低租金和低售价,导致城中村内部居住人员的构成日趋复杂。2.2我国回迁社区管理的特点 2.2.1 居民身份复杂
社区的人口是具有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人群因长期聚居在同一个地方而逐渐形成了多层次、成系统的内部交往关系,群体成员因共居一地而拥有共同的归属感。目前城市城中村改造中,从实际回迁入住社区的居民基本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收入低、文化程度低、低保户多、失业人员多、老年人口多、单亲家庭多等问题。2.2.2社区矛盾聚集 由于棚户区居民中贫因人口多,加之长期生活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造成他们素质低下,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频发。回归社区后一些人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天有手好闲,成为社区管理的不稳定因素。另外,由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造成部分居民心理扭曲,遇事不冷静、好冲动,对社会、对政府存在抵触情绪。
另外,回迁社区内外来人员多。回迁社区内出租房屋比比皆是,因为回迁社区的生活水平较低,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都把落脚点选择在了这里,这些人成份复杂,流动性强,他们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边缘人群。他们和当地居民在社会活动中经常出现摩擦,造成人际关系交往的不协调和不信任,出现群体性的矛盾和冲突。一旦心理摩擦积累多了,就演变为各种问题和矛盾,形成了恶性循环,给社区管理、治安管理带来了困难、压力,加大了回迁社区社会管理成本。
2.2.3社区基础设施落后
回迁社区跟商品房小区相比,还存在着基础设施条件差、配套设施滞后的问题。一是在回迁社区建设过程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回迁社区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居民住房、道路交通、水电管网等硬件设施建设,对于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院、学校、乘车站点、菜市场、银行网点等方面的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二是设施不配套。比如,回迁社区居民中低收人群多,新建的回迁社区么有建设地下车位,给居民带来不小的麻烦,放在外面经常丢失,放在楼道里又堵塞楼道,影响居民出行。
3我国回迁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 3.1我国回迁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 居民自治程度低
目前,城市回迁社区建设主要是靠政府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由此,市、区两级政府也就直接管理并牢牢控制着社区的组织,使社区组织带有很浓的“行政性”色彩,形成行政性社区。特别是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管理中存在“越位”问题,街道办事处将一些行政性、指标性、临时性工作推给社区,把社区当成自己部门的基层单位。这就造成社区组织的角色错位,使本应具有群众性、基层性和自治性特点的社区组织事实上却承担着政府基层政权组织的职责。社区工作者也是更多地注意上级政府的意图和要求,而忽视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社区组织的工作内容成为“上面下达的任务”而不是“下面产生的要求”,导致社区工作缺乏社会力量的支持而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更是借动员社区资源为名,将其自身业务尽可能地转嫁给社区居委会承担。
尽管各市在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己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仍然很浓。一方面,街道办事处政社不分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社区仍然承担着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量过大,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其直接后果是既未能够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社区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致使社区的自治功能难以发挥,同时也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因为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社区生活带有浓厚的政治性和强迫性色彩,社区成员对社区工作者缺乏认同感,对社区缺少归属感,不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从而造成社区管理中“上面雷声大,下面雨点小”的窘况。这种做法与社区建设的初衷相去甚远,只能说是政权建设,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
3.1.3社区管理内容有待健全
社区管理工作涵盖社区养老、再就业、环境治理、治安联防、文化娱乐、社区共建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城市回迁社区管理还存在着内容不健全,服务不完善的问题。这里仅就再就业和社区养老服务两方面展开论述。
(1)再就业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自愿参加培训的失业人员少。失业人员有培训愿望呈现出”三多一少”现象,即:有培训愿望的少,年龄偏大的多、文化偏低的多、女性居多;二是培训内容与需求相脱节。开设的培训班多集中在手工编制、居家养老、营业员、家政服务等技能简单、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少的通用技能上,出现了培训与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三是培训时间与失业人员要求不同步。政府部门提供的再就业培训大多集中在3月到9月份,而在这段时间里失业人员绝大部分在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等他们有时间了,却早己过了培训期;四是培训后就业率低。街道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钢性指标,只能组织那些无就业愿望的和低保人员参加培训,这些人员参加培训基本上不上岗就业。这样做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政府投入的大部分培训经费付诸东流。
(2)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回迁社区的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大,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与中心城区社区相比还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社区在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方面所提供的服务不足;二是社区医疗服务网络不健全,老年医疗保健体系仍有待完善;三是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休闲活动内容单一。3.2我国回迁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社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改革原则要求政府将应由市场和社会组织行使的职能剥离给企业和社会,然而,有些政府部门囿于既得的权力和利益,在实际操作中没能将非政府职能彻底剥离出来;有些政府部门习惯于计划体制下的行政化管理方式,不自觉地继续用非法制化、非社会化、非市场化的手段涉足社区工作;还有些政府部门担心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不能胜任某些社会工作,便有意识地干预社会组织行使社会职能。由于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不彻底,大部分社区居民的医疗、养老、福利等关系还挂靠在工作单位,对社区的依赖程度仍然不大,严重影响到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程度的提高。
政府管理观念的滞后以及“政社分开”原则贯彻不力使得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没法理顺。于是就出现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角色“错位”。在体制改革、权力下放的进程中,街道办事处将居民委员会当作其下属机构的观念没有改变,因而更多地将本应由其承担的行政性工作转移给居民委员会,而本该下放给居民委员会的部分社区管理权却没有落实。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仍然处于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执行的状态,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自然就没法实现。社区工作者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培训,而政府往往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不系统、不全面或过分地流于形式。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规定了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及其工作任务,但并没有明确界定街道办事处与其的职权划分,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也没有明确的说明,两者在实际关系上存在很大的模糊性,阻碍了居民委员会自治性的实现。3.2.2 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差 社区是社区人的社区,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人的参与,而社区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社区人必须具有社区意识。这里的社区人是指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社区意识,才可能积极关心并投入到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去。然而,目前许多居民对“社区”二字还非常陌生,居民的单位意识还很强,社区意识、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社区的凝聚力还不够,居民自己对所在的社区普遍缺乏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或活动的积极性非常低,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也不高,根本无法达到“民主管理、民主教育、民主监督”的要求。目前我国社区活动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最高的是老年人、弱势群体、流动人口,他们平时与社区的联系比较紧密(找工作、领取低保金、办理婚育证明及暂住登记等),他们对社区的情况比较熟悉,有时间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通过对比我还发现,绝大多数有单位的居民更趋向于接受单位管理,对自身利益、社会秩序、环境卫生等需求,仍然习惯求助于原来的单位,没有“社区归属感”,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缺乏认同,具体表现在:一是认为社区工作是应付差事,可有可无。二是认为社区建设同自己无关,身在社区而心无社区,有了问题很少想到向社区求助。三是认为社区是中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天地,同年轻人关系不大。3.2.3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
目前,各地城市中家政服务发展缓慢,主要挂靠在街道服务中心名下,主要是吸纳本辖区的下岗失业的大龄妇女。家政服务公司服务覆盖面窄,规模较小,全市家政服务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便民服务网点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回迁社区内的商业网点少,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还有待完善。社区志愿者数量不少,但参与活动的频率不高;各类中介组织不少,但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对社区志愿者和中介组织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4完善我国回迁社区管理的主要措施 4.1 确立回迁社区管理的基本思路
(1)科学界定政府与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责
一是科学界定各自职责。目前,政府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但同时其能力作用也是有限的。政府作为社区建设的推动主体,主要在于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培训社区管理人员、帮助社区完善必要的服务配套设施、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和整合社区资源以促进社区发展。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区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它主要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机构,拥有社区自治权和对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督权,履行管理辖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能。政府应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改变惯用的领导、命令、控制等行政化管理手段,将应由市场和社会组织行使的职能剥离出来。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应界定在指导与协助的关系,街道办事处应回收本应由其承担的却已转移给居民委员会的行政工作,下放一部分社会管理权给居委会。在明确了街道、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关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晰社区居委会的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明确规定了社区居委会的六大任务,即: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二是要理顺关系。理顺政府职能部门、街道与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建立起“党委政府引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主办、社区居委会协助、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体制”。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和转换职能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难点”。但是不转换职能,社区建设就无法深入。因此,抚顺市政府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重心下移、权利下移、财力下移”。但通过几年的实践,也深刻的体会到仅仅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还不够,如果都把“责”和“事”随着“权”和“费”都推给社区,社区居委会是承受不了的。关键是要强调责、权、利的统一,需要交给社区做的事情,要搞好配套、服务;应该政府部门自己主办的事情,就要与社区沟通、协调好,社区居委会在具体工作中帮助、配合政府做好工作。
(2)充分发挥区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区政府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起了关键作用。如区可以成立社区办,统一负责协调全区的社区建设工作。区人大副主任兼任社区办主任由,区组织、纪检、民政、财政、劳动、就业、城管、工会、残联等部门是社区办的成员单位。社区办统一负责本区内的社区建设的规划、指导、协调等事宜。社区办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负责处理日常工作。社区办明确规定:区政府各职能部门是为基层社区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机构,与社区自治组织是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社区办的成员单位应当通过指导、协调、服务,帮助社区自治组织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社区自治组织具有依法协助区、街道搞好基层社会管理的义务,具有监督区、街道工作的权力。每年,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工作经费由区民政部门列入年度预算,报区财政。各区直部门需要社区承担的工作,按月报社区办审核,并且列支相关经费交给社区办,由社区办下拨到各个社区。
(3)创新社区工作模式
为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需要,解决政府行政事务过分依赖社区,导致社区自治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等问题,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充分发挥自治职能,对社区自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做出与居委会自治有关的决定,对社区工作进行监督;社区工作站是区政府和街道在社区的服务平台,社区工作站在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法律、环境、科技、民政、就业、综治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以及其他由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需要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社区工作站积极配合、支持和帮助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指导社会力量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社区工作站人员可从现有社区工作者和公益性岗位人员中调剂解决,也可面向社会择优录用,社区工作站人员职数一般应为5~11人。
(4)强化考核,建立社区工作考评奖惩机制
各地城市政府在社区建设工作中要求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到区、街道和有关部门的日常工作考核体系之中,并且在区、街一级建立健全了社区考评机制,严格对社区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各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社区办积极开展和谐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每年每个区要有一定比例的社区要达到和谐文明社区标准。各区还参照和谐文明社区评比标准,制定了具体的评比条件和办法,每年每个区按社区一定比例评出红旗社区。在下一年度的社区建设过程中,市级民政部门和区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社区办对市、区级红旗社区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对年度评比和考核过程中,测评不合格的社区进行通报批评。4.2加强社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1)健全社区工作者培训机制
一是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市、区、街道要定期分层次组织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要围绕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内容,通过组织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和聘请专家授课等形式进行专题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健全培训制度。市、区、街道将社区工作者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建立每年分级定期轮训制度。市、区负责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工作站站长的集中培训,每年累计培训不少于5天。其他社区干部由街道负责培训,每年轮训一遍,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三是完善培训内容。一方面进行党和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社区规范化建设、社区为民服务各项工作制度内容、社区党建基本知识、社区干部政务礼仪等通用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城市低保、社区民间组织建设、社区党群、社区综治、社区环境、社区共建等专业技能培训。四是创新培训方式。除集中授课外,还要采用案例分析、参观见学、以会带训、读书演讲、函授学习等多种教育形式。同时活化培训方式,适时组织知识竞赛、经验交流、社区工作者论坛等活动,寓教于趣,学有所乐,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学习热情,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授课与互动相结合,活跃培训气氛,增强培训效果。五是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业务考试。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逐步实行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区、街道要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计算机培训,不断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2)完善社区工作者考评机制
各级民政部门在对社区工作者的考核过程中,始终以居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一是采取“下评上”的方式,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和居民群众对政府部门、街道的意见,让他们成为评议和监督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力量。二是由居民评议社区工作,每年街道都组织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开展“双述双评”工作,促使社区工作者树立对居民负责,为居民服务的意识。对测评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区、街道给予奖励,对测评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直至劝退或罢免。三是健全社区工作者奖惩机制。如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建立社区工作者档案,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考评管理。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社区奖励基金,每半年评比一次,对测评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进行奖励。对被评为市级红旗社区的社区优秀工作者,在市奖励的基础上,年末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测评不合格的社区工作者实行戒免谈话直至淘汰。同时,还将社区的奖罚要与街道主要领导奖评有机结合起来,街道党政领导要对社区的管理负总责,对在年度考核评比优秀的社区、街道,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给予重点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以调动街道和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3)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要规范社区志愿者组织,深入开展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为志愿者颁发注册证书,使志愿者队伍管理规范化。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周活动,主要是以服务社区困难群体、倡导和组织社区互助、开展社区公共事务为重点,集中社区志愿服务力量,利用各类节假日,结合社区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有声势、有效果、有影响的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发展和居民需要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要积极的做好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通过发动一批在社会上有声望、有影响的党政领导、知名人士参加注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动员和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4.3进一步完善回迁社区服务内容
要以服务居民为重点,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社区工作理念。社区服务的对象是居民,依靠的力量是居民,活力的源泉也在居民。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要始终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大力开展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的帮扶服务,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广泛动员社区各方面的力量,把服务社区居民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特别是要关注社区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居民的生活,积极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采取“政府救助、社会帮助、家庭互助”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包保社区”、“党员领导干部包保困难户”、“党员联系户”等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切实帮助特殊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员家庭解决就医看病、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社区服务领域广、服务项目多、就业门槛低、就业潜力大的优势,大力开发利民便民服务岗位,挖掘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要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要结合各社区实际,在社区设立“党员谈心室”和“民生热线”、“民生信箱”,通过社区与居民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为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拉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要加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多样化服务形式,用真诚的关怀、真挚的服务连接千家万户,凝聚居民群众。5结论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和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回迁社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对提升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水平具有重大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城市城中村回迁社区管理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希望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多壮志,刘佳,杨煜,孟猛.关于提升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回迁社区体育参与困境的对策研究[J],运动 2014(6)[2] 张菊枝.社区冲突再生产及其应对策略——以北京市某回迁社区房屋质量冲突为例[J],晋阳学刊,2014(2)
[3] 陈晓莉,白晨.回迁安置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与思路[J],学习与实践,2012(4)
[4] 杜悦凡,王培训,李希.合肥市回迁社区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建筑,2010(5)
[5] 王有国.回迁社区的党组织设置与功能[J],前线 2013(2)
[6] 李平,张琴,龙文利,黄光平.对成都市锦江区加强农迁社区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5(5)[7] 李保军.略论城市社区管理[J],城市问题,2008(4)[8] 任晋锋.影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认知及使用的因素——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2(10)
[9] 李辉,于棋,李文潇.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研究——以东营市胜利油田河口社区为例[J],科学与管理,2014(1)[10] 方俊.关于社区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2)
[11] 向德平,王志丹.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学习与探索,2012(2)
[12]吕耀怀.社区管理三维度:面向理想的现实建构[J],学术交流,2008(8)
[13] 陈晓莉.村改居社区及其问题:对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的反思与改革[J],兰州学刊,20114(3)
[14]魏文斌.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转型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15]程又中,李增元.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在变迁中重建[J],江汉论坛 2011(5)
[16] 王丽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动力及其作用——一个场域理论视角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8)
[17]黄娇灵.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构想[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3(4)
[18]陈颐.论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J],唯实,2006(7)
[19] 霍连明.多元管理: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20] 郭强,郭耀煌,向必灯.我国社区管理模式适应性研究[J],软科学,2006(2)
[21]王建容.论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主体现状及其发展态势[J],生产力研究,2008(8)
[22] 孔祥参.社区管理中的法律缺失及完善[J],沈阳干部学刊,2011(3)
[23]楼惠新,董谛.农村自然资源的社区管理浅论[J],资源科学 2000(6)[24] Robin Teigland.Balancing on a tightrope[J],icolas Pastorino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2014(1)[25] Harrison Y.African-American Community Management[J],Young Colleen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3(6)
第二篇:回迁方案
拆迁区域回迁安置方案
拆迁区域的回迁工作即将开始,为规范回迁安置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回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拆迁管理有关政策法规及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制定本方案。
一、回迁工作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安置房源数与回迁安置户数等同略有富余的原则。
3、先拆迁、先选房与照顾伤老病残相结合的原则。
4、回迁安置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群众监督与公证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为确保回迁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回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应工作职责。
回迁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回迁工作现场指挥长: 工作组办公地点: 办公电话:
1、前期筹备及回迁核对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协调公证部门、建设部门、房屋测绘部门、房产交易产权等相关部门,办理回迁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回迁户的顺序号、室型的核对,现场房源与施工图纸的核对,详细了解应告知回迁户产权办理的相关事宜。待回迁公告发布后,负责由拆迁主体在报纸、电台发布回迁核对通知,协调公证处对广大回迁户的姓名、室型、回迁顺序号进行核对,待公示后对回迁户反映的问题进行接待、疏理、答复。
2、回迁公示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对参加选房回迁户的回迁顺序号和协议选房户型以及安置房源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三期进行,公示地点选在回迁现场。公示的内容包括回迁室型、数量和位置,回迁户的姓名、回迁顺序号,拆迁顺序号中哪些是货币补偿的,哪些是作废的,哪些才是有效的回迁选房顺序号。对回迁房源的楼号、单元、房号、建筑面积进行公示。公示中还包括照顾首层住宅的住户名单(照顾首层条件详见第四条第三款)。每次公示期为七天,由公证处对每期的公示内容进行现场录像。
3、现场回迁组
组长: 成员:
现场回迁是本次回迁工作的重点,分为室内与室外两部分,下设
五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选房资格审查、选房登记及办理公证();第二小组负责统计,回迁户从第一小组完成后要到第二小组登记();第三小组负责室外现场公示,把选好的房号粘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公示牌上.以便于群众监督,同时,让没有选房的人看到哪些房屋还能挑选()。第四小组为代选组,负责本人不能到场也未委托他人帮助办理的,由代选组代为选房()。第五小组为政策咨询组,负责拆迁遗留问题处理()。
4、监督审核组
组长: 成员:
市监察局、市信访局、社区等部门成立的职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小组,负责全程监督回迁工作,并对举报进行接待和政策解答。
5、回迁结算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回迁房屋资金结算,未签订协议房屋的签订及回迁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
6、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回迁工作的后勤保障。各工作组所需设施设备、办公用品物件要提前报保障组。
7、安全保卫组 组长: 成员:
自现场看房开始进入现场负责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负责应对突发事件,要求提前准备预案。
三、工作安排
1、核对工作:时间安排在 2016年 月 日开始,2016年 月日结束。自回迁方案批准后,公布回迁核对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联系人等,核实确认所选室型和回迁顺序号,同时受理要求照顾首层的回迁户的申请。
2、进行三次公示:时间从2016年 月 日开始,2016年 月 日结束。对参加选房回迁户的回迁顺序号和协议选房户型以及安置房源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地点选在回迁现场。每次公示期为七天。
3、组织回迁户现场看房:时间安排在第二次公示的同时。安排七天时间在回迁小区内每种回迁房源指定样板房以供回迁户实地观看,使回迁户对安置房情况有直观的了解。
4、组织回迁户选定房屋:时间安排在2016年 月 日至2016年月 日期间,地点设在,由回迁户携带相关要件,按回迁顺序号的排序选定回迁房,回迁户选定房屋后,发给选房确认单,同时办理公证手续。
5、办理回迁结算手续:此项工作在各片选房结束后进行。凭选房确认单办理回迁结算,结算内容包括房屋超面积款、回迁过渡费及
需要交纳的其它费用。
6、验房交钥匙:回迁户凭选房确认单到物业公司及相关部门办理水、电、暖、房屋维修基金等手续,办齐各项手续后再到物业公司领取房屋钥匙,并对回迁房交接验收。
7、办理相关的产权手续:由回迁户根据自己情况随时办理。
四、其它应明确的问题
1、楼层差价问题:根据《拆迁须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的约定,结合我市楼房销售的惯例,回迁楼房的市场评估价格为 元/平方米(无楼层差价)。
2、协议约定建筑面积与实际建筑面积差的结算问题:根据《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第6条的规定,按实际建筑面积结合回迁市场评估价格结算。
3、按顺序回迁与照顾首层住宅问题:在坚持“拆迁先交房,回迁先选房”的原则下,要充分体现政府对伤老病残的照顾,为了兼顾公平,所有被照顾对象只能选择首层住宅。照顾对象有:老干部、伤残军人、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病人及老人。
需要照顾首层住宅的回迁户必须在回迁核对时提出,并出具相关证明及申请,以便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按回迁选房顺序号进行选房。
4、入住前的各种费用按有关规定收取。
五、本方案是这次回迁安置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实施方法在《回迁须知》中将详细说明。
第三篇:西河北社区居委会回迁主持词
西河北社区居委会
春山华居·温馨家园·全新西河北喜迎乔迁·盛世
欢歌文艺晚会主持词
开场表演:庆典锣鼓、开场舞
主持词: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合:大家晚上好!男:今夜灯火辉煌,激情的舞蹈展现我们全新西河北的风采 女:今夜歌声相伴,铿锵的锣鼓擂响我们和谐大社区的理念 男:在田和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西河北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坚定的信心,创新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行动,书写了西河北社区和谐村改,旧貌换新颜的豪迈篇章,奏响了西河北社区“科学发展,全心为民”的最强音。女:这里是温馨的家园,绿树掩映,一幢幢暂新的楼房耸立 男:这里是和谐的家园,欢声笑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飞扬 女:放眼西河北新村,楼房整齐划一,配套设施齐全 男: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承载着新的希望 女:现在我宣布由西河北社区、西郊建设集团共同举办的春山华居〃温馨家园〃全新西河北喜迎乔迁〃盛世欢歌文艺晚会现在开始!男:西河北美丽富饶的今天离不开社区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们晚会有幸邀请了。让我们用热
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女: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致辞。
男:今晚,我们舞姿翩翩,喜迎全新西河北乔迁
女:今夜,我们歌声悠扬,欢庆西河北居民共聚一堂
男:下面请欣赏由田村小学给我们带来的民乐合奏:山丹丹
花开红艳艳。
节目:民乐合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田村小学)
主持词:2010年,是西河北社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一年。这一年,西河北人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领导下,仅用一个月时间成功实施了一次性整体和谐拆迁,用9个月的顽强拼搏完成了27栋回迁楼的高质量建设。身处全新西河北,高楼幢幢耸立,小区花红柳绿,居民欢声笑语,华丽的辞藻道不尽西河北居民乔迁的喜悦,壮丽的词汇说不出西河北翻天覆地的变化。喜看老村新变化,兴致勃勃逛新村。下面让我们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由西河北社区的大姨大叔们给我们带来的表演唱:逛新村。
节目:表演唱—逛新村(西河北社区居委会)
主持词:滚滚长江东逝水,唱响多少英雄壮歌。请欣赏男声独唱《滚滚长江东逝水》,让我们用心聆听,感受古今英雄的那份惊天动地、荡气回肠!
节目:男声独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林永强)
主持词: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造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弘扬民族文化,展现国粹精华,请欣赏西河北社区居民刘秀卿为我们带来的龙江颂选段:一轮红日照胸间。
节目:京剧—龙江颂选段:一轮红日照胸间(西河北社区居委会:刘秀卿)主持词: 2010年,西河北社区成立了自己的鼓乐队,现已参加过多次的大型文艺汇演活动,激昂的乐曲,鼓动的节奏,激情四射的水花,优美的舞姿,魅力无限的灯光效果,充分展现了西河北人不断攀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情结和生生不息的群体精神风貌。下面请欣赏由西河北居民自编自演的水鼓表演:春山鼓韵。
节目:鼓乐表演—春山鼓韵(西河北社区居委会)
主持词:请欣赏由田小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为我们带来的舞蹈:火把节 节目:舞蹈—火把节(田小幼儿园)
主持词:下面让我们同西河北社区居委会吕佳佳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千年之前,一起品味那独具韵味的千年之恋。
节目:女声独唱—千年之恋(西河北社区居委会吕佳佳)
主持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丛明滋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唢呐独奏:百鸟争鸣。
节目:唢呐独奏—百鸟争鸣(丛明滋)
主持词:近年来,西河北社区“看得见”的变化令人欣喜,“看不见”的变化更振奋人心。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更开放了,干群的思想觉悟更高了,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社区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
下面请欣赏由西河北居民自编自演的藏族舞:洗衣歌。
节目:藏族舞—洗衣歌(西河北社区居委会)
主持词: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老百姓所想的是社区所时刻关注的,老百姓所关注的是社区所不懈追求的。广纳贤言重民意,科学决策促发展,西河北社区科学决策,创新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西河北老百姓的支持;西河北社区民主决策,和谐村改的每一步也都是为了西河北的老百姓们。男声独唱:一切为了老百姓。献给西河北社区的老百姓们。演唱者:吕卫东。
节目:男声独唱—一切为了老百姓(吕卫东)
主持词:军民鱼水情深,西河北社区的发展也离不开部队官兵的支持。下面请欣赏武术表演:中国功夫。表演者:部队一营摩步连
节目:武术表演—中国功夫(部队一营摩步连)
主持词: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让我们唱支山歌给党听,用西河北社区旧貌换新颜的崭新局面迎接中国共产党90华诞。下面请欣赏西河北居委会给我们带来的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旧貌换新颜。
节目: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旧貌换新颜(西河北社区居委会)主持词:欢潮澎湃心澎湃,踏歌起舞情满怀。来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饮一杯美酒,共同开创西河北和谐大社区的新辉煌!歌伴舞:举杯吧朋友。演唱者:刘保卫 舞蹈:田小幼儿园
节目:歌伴舞—举杯吧朋友(刘保卫、田小幼儿园)
主持词:男:今夜,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颂盛世
女:今夜,我们欢聚一堂,欢歌笑语话和谐
男:喜看西河北新面貌,人民安居乐业,幸福连年
女:放眼西河北新社区,经济兴旺发达,盛世长存
男:亲爱的朋友们,春山华居〃温馨家园〃全新西河北喜迎乔
迁〃盛世欢歌文艺晚会
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第四篇:社区理论基础知识
社区理论基础知识
(一)一、什么是社区?它由哪些要素构成?社区的类型有哪些?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最早将社区一词做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社区一词从滕尼斯提出到现在,其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所谓的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具体而言,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做为一个社会实体,社区由以下一些基本要素构成:1.它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2.它有人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3.它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4.它有自己特有的文化。5.它的居民对自己所属的社区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即“我是某一个地方的人”的观念。
社区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按照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可划分为发达社区、不发达社区;按照社区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可分为工业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等;按照社区的地理环境,又可分为平原社区、山区社区、牧区社区等。总之,社区的分类不一而足。社区研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以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规模的多元标准,把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
二、社区发展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社区发展的工作准则有哪些?
社区发展的目标分为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两种。直接目标为:(1)认识社区居民的共同需要;(2)改善社区物质、文化生活条件;(3)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4)开展社区各种服务及支援互助工作等。终极目标包括:(1)经济发展,即提高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水平;(2)社会发展,即建立良好的社区内部人际关系和合理的社会结构;(3)政治发展,即发展社区居民的民间团体和组织,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互助能力;(4)文化发展,即提倡有利社区进步的伦理、道德;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
社区发展若想实现这些目标,需遵守一些重要原则:(1)民主自治原则;(2)基层自发和由下而上的原则;(3)大众参与原则;(4)社区合作原则;(5)有针对性满足需要原则;(6)重视预防原则;(7)全面规划与注重社区发展的顺序原则;(8)切实解决问题的原则;(9)注重教育与社区动员的原则;(10)自力更生原则;(11)注重培养社区领袖原则;(12)物质与精神发展并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13)坚持以改进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与状况为原则的社区发展方针。
除此之外,社区发展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准则:社区发展要从发现社区问题入手,将解决不满情绪导入行动,针对社区居民共同感受的问题进行系统交流讨论。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工作组织,并加强社区内部的沟通,了解各团体和阶层的文化背景,利用社区感情推动社区工作。对社区发展的具体方案进行详细策划,注意长期规划的制定,充分动员和利用社区内部的经济、社会资源,谋求社区发展与整合。
三、社区工作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社区工作者应当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机构、组织和动员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参与社区建设,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环境,社区工作是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服务三方面内容的统一体。社区组织是开展社区工作的前提和组织保障;社区发展是社区工作的目标;社区服务则是社区工作的具体内容。它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公共救助、卫生保健、环境美化、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家政服务、娱乐休闲、社区教育、价值引导、文化建设、组织规划、物业管理等内容。做好社区工作,需把握三方面的重要环节。
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持社区工作,社区工作需要政府的行政督导。其次,社区工作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指导,按照科学的社区规划进行。第三,社区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社区群众的力量,在专业社区工作者的引导下开展进行。我国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应是:宣传者、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辅导者、方案实施者与服务者。社区工作者要具有相应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及政策水平,还必须具备较全面的行政管理知识和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必须通晓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通晓社区中心和社会福利院所的管理方法。同时,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社区工作者不能不参与经济活动,提高和培养经济知识和能力。
四、什么是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是一项社会区域性的便民措施。就城镇而言,社区服务是指在地方政府倡导下,以街道居民委员会等基层性质社区组织为依托,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开展起来的具有社会福利的新兴事业。社区服务要贯彻“大服务、大福利,政府办;小服务、小福利,社区办”的指导思想,将社区服务业引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加快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资金方面充分发挥街道社会福利企业和社会福利基金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大力发展以家庭服务为重点的便民利民服务,开拓帮助企业卸包袱的社会服务,形成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基本阵地,市场手段与非市场手段相结合,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具体而言,又可进一步演绎为七个方面。(1)使社区服务成为有活力的自运转系统。它可分为三个层次:福利性服务、行政事业属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2)在街道一级普遍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开展社区服务的基地和载体。(3)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社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行业雉形。(4)大力推进符合群众需要的有偿服务项目,使社区向第三产业方向发展。(5)普遍建立街道社会福利基金会,作为统筹社区服务资金的“蓄水池”。(6)开展社区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社区服务工作人员,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7)建立社区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
五、社区组织的职责是什么?如何进行社区组织建设?
社区组织原本是指社区中的各种社团组织。在我国,社区组织往往由行政组织和社团组织构成。在众多社区组织中,社区发展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是核心。做为一种社会工作的过程,社区组织活动的职责在于教育民众,协助社区人民认识并解决其他的共同的需求,扩大和发展社区人民互助合作的态度和实践,保持社区资源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间的平衡,动员和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民主自治,促进社区组织系统与团体间的协调,并与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实现社区管理的和谐与社区生活的进步,社区整体的协调发展。
社区服务与社区组织,需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1)深化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调整组织结构,改变“企业办社会,政府抓经济“的体制,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与组织体系,提高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组织工作的社会化水平。(2)以社区经济建设为核心,带动社区组织、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形成社区发展的综合效应。(3)本着社区协调发展的组织工作原则,培养与培训一批真正的社区组织与社区工作者,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4)加强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唤醒和培养基层社区组织工作者的“科学服务意识”,培养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5)搞好社区组织工作的规划,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通过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组织的工作谋求社区及其成员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六、社区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社区规划的目标是维系社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体系、维系社区赖以存在发展的精神文化体系和社区内外部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具体而言,包括(1)制定本社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2)制定文教卫生等组织的发展目标、具体改革措施、以及新增组织与群体的政策规定和管理。(3)根据社区人口增减、流动变化趋势,以及人口变化所引起的对社区各种设施的需求,确定本社区的规模、性质和居民点的布局,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文物、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4)对社区内各种经济实体、居民点、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绿化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各种能源、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地理分布及社区交通线路、运输工具进行合理规划。(5)设计与社区发展总目标一致的舆论导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新观念、新道德,拟定社区规划中各项指标完成所需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6)协调好社区内各单位、组织、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本社区与其它社区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关系。
社区规划的制定须经过全面、系统、周密、客观的调查研究。社区规划通常分为下列几个步骤。(1)勘察。调查、了解社区有关地理、资源、人口、社会、经济的历史与现实资料。(2)确定目标。一般而言,要创造出一个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但不同的社区,同一社区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每一个具体的规划,其目标都是不同的。(3)资料分析。根据掌握的资料,就本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以及具体的分项目标拟定社区规划。(4)制定草案。(5)确立方案。确立方案需经过从多个草案中选择方案、听取民意、修改草案、审议通过、公布方案等几个步骤最终完成。
七、现代性社区管理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通过社区管理推动社区发展?
社区管理的特点首先是它的区域性,其次是综合性,这不仅涉及社区管理内容的综合性,还涉及社区内部、外部各方面关系的协调、配合,强化有效管理;第三是微观化与个案化。要求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个人和单位。第四是直接面对管理实体与社区成员,没有中间协调机构。第五是服务性。
社区管理体制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系统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统一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6)自主性原则;(7)客观性原则;(8)具体性原则;(9)发展性原则;(10)规划性原则。社区管理是社区发展的必要条件,它通过几个方面来推动社区发展。首先,社区管理可促进社区组织系统与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并通过社区组织改革与创新,实现社区发展。其次,社区管理可以通过解决社区冲突与社区矛盾,协调社区关系和社区利益集体间的关系从而推进社区发展。再有,通过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因素,建立社区激励机制,发挥社区成员的潜能,积极投身于社区发展。另外,通过科学的决策过程、决策准则,实现发展,通过监督、控制,防止问题的出现,将不利因素减少或转化,从而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与秩序,保证发展的持续性。最后,通过建立社区指标体系描述社区的生活条件、评价社区的生活条件,指导社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工作,引导社区发展。
八、社区文化教育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工作?
新时期的社区文化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第一,加强社区文化工作是适应我国城乡居民解决温饱开始向小康型社会迈进的需求。第二,加强社区文化工作是适应深入持久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第三加强社区文化工作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需要。第四,加强社区文化工作是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社区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传承功能、导向功能、规划功能、整合功能、娱乐功能。使得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社区文化工作,必须首先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应根据社区经济和实际可能,有计划、有步骤和因地置宜地把“馆、站、院、园、室”等文化设施建立起来。第二,加强社区文化必须建立健全社区文化工作的组织、制度和配备专职干部。只有配备专职干部、建立相应的组织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社区文化工作才可能规范化与制度化,而不是流于形式或搞一阵子“花架子”。第三,加强社区文化必须因地置宜地确定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不断扩大覆盖面,使尽可能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和受益。第四,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还必须妥善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现阶段靠国家调拔充足经费是不现实的。重要的途径是自力更生,变社区工作的封闭系统型为开放型,改变经费的单渠道。
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社区卫生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它的对策是什么?
现阶段,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将发生如下变化:由以社区医疗为主转为以社区保健为主;由以生理疾病的治疗为主转向以社区群体的治疗为主;由以特殊和特定的社区群体为主转向以普遍的和一般的社区群体为主;由社区治疗、社区康复为主转为以社区疾病预防和社区健康教育为主;由单
一、初级的社区卫生计划转为以综合、高级的社区卫生计划为主;注重社区卫生计划的实施,也注重社区卫生计划的评价与监测。从目前全国城乡开展社区卫生工作情况来看,都普遍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卫生工作运行不配套。(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平衡。(3)社区单位参与不同步。(4)社区资源利用不充分。(5)医德医风建设不理想。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促进我国城乡初级卫生保健的社区卫生事业,我们应采取如下几条措施:(1)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全面实施初级卫生保健。(2)增加卫生事业投入确保卫生事业经费到位。(3)积极推行有偿服务,增强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4)提高社区参与程度,明确各自的职责。(5)统筹利用卫生资源,促进卫生保健事业发展。(6)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十、我国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早期的社区建设,可追溯到本世纪20、30年代出现的乡村建设运动,其发起倡导者以梁漱溟和晏阳初最为有名。到90年代初期,在民政部的大力推动下,具有时代特色的以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特征的建设工作开始在我国兴起。载止1992年底,我国已有4000多个城市街道开展了社区服务工作,占全国城市街道总数的70%,全国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已达到1.2万个。1992年,国家科委、体改委和国家计委正式提出建立社区发展试验区的设想。1994年,已发展到国家级试验区划15个,省市级实验区30个左右。目的是通过区域改革实验,逐步建立新的社会事业管理机制,依靠科技进步,解决人口、资源、生存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社区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1995年,民政部多吉才让在全国社区服务经验交流会上做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动社区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总结讲话。我国社区服务工作进入了大力发展,快速进步的阶段。涌现出了上海市卢湾区、天津市和平区、大连市沙河口区、宁波市汇东区、青岛市四方区等一系列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的模范典型。截止到1995年5月,我国已公布了民政部《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意见》以及贯彻落实文件的通知,安徽、江苏、吉林、上海、天津、四川、北京、哈尔滨、大连、武汉、济南等省市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文件。与之相应,社区发展与建设的理论研究也方兴未艾,大量的研究课题与科研成果在此期间产生: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完成的新乡地区与温洲地区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完成的《发展区街服务与减轻企业非生产性负担》,天津万村调查、天津经济开发区人口研究等。已出版的理论专著有《社区服务研究》(吉林),《社区研究论文集》(广东)《社区服务研究论文集》(天津),《社区康复》(北京)等等。
总而言之,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核心内容,以社区为基点的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综合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三)一、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社区专职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一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热心为居民服务,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二是具有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年龄一般在22岁至50岁之间;三是离退休人员的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不再领取生活补贴);四是具有本市常住城镇户口,原则上长期居住在本社区。
二、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社区工作者是一项社会工作,需要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能有效开展社区工作,才能更好地位人们群众服务。在我国,作为从事社区工作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社区专职工作者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党和政府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作为社区工作的纲领,具有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具体而言,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三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社区工作的指南;四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2.思想素质。社区专职工作者应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为人民群众甘作奉献的高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创新求实的发展观。具体包括:
一、拥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具有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具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或思想路线;
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求实精神。
3.职业道德素质。社区专职工作者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道德规范;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不以权谋私;公平、公正、正义、敬业;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释。简要之,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服务,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区”等方面。
4.业务素质。社区专职工作者鼻血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基本能力与基本技术以及相关知识,能够胜任社区群众工作。具体说:首先,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理论说明和处理社区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其次,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再次,具备一定程度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能力,包括社会调查能力、做群众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力。第四,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如法律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
5.能力素质。社区专职工作者应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社区服务与管理能力以及应用电脑系统办公能力等。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考核
社区专职工作者实行考核制,各社区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成立由社区成员代表组成的考核委员会,每年年终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确定考核结果,要以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社区居民满意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
街道办事处可根据考核结果,对社区工作者实施奖惩。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可按照有关程序,由居民会议提请罢免。
四、社区的基本概念:
它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地域生活共同体。
五、社区的基本属性?
社区的基本属性包括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六、社区的基本类型?
目前,新构建的社区分为四种类型:单位型社区、小区型社区、板块型社区、功能型社区。
七、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一定的组织机构及一定的认同感一定的文化。
八、城市社区的范围指什么?
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九、社区设立的依据是什么?
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
十、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哪级政府决定?
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四)二
十一、推进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构建新的社区管理体制;二是以理顺社区关系为突破口,建立新的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三是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四是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提高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社区建设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做好上述工作外,还要努力做好修订法规、配套政策、研究理论、宣传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二十二、社区建设要发挥好哪四种力量?
1、街办的推动力
2、居民的自治力
3、市场的运作力
4、各个层次的参与力。
二十三、社区建设要建立健全哪五个要素?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服务体系、治安管理体系、保障体系。
二
十四、社区居民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
社区居民大会是社区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为方便自治,社区可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代行社区成员大会的职能。
二
十五、社区成员代表应尽哪些义务?
①宣传、贯彻、落实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及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各项决定决议;②密切联系选区成员,征求意见,并及时向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反映,维护社区成员正当利益;③积极与驻社区各单位沟通协调,取得共建方面的支持;④自觉响应社区组织的号召,动员和带动社区成员认真完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布置的工作任务,在社区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十六、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主要议事范围有哪些?
①听取并审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②听取并审议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的报告;③讨论决定本社区的社区建设规划和涉及全体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④制定或修改社区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⑤变更或撤销社区居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⑥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⑦补选或罢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⑧讨论和答复社区代表提案。
二
十七、如何公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有关事项?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有关事项,在社区公示板或社区显著位置张榜公布,同时报所在街道办事处备案。
二
十八、社区成员代表如何产生?任期多久?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推选产生,每届任期3年。
二
十九、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一般包括哪几项程序?
①推选大会主席主持会议;②确认、清点并报告代表出席会议;③宣布开会;④宣布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⑤依次进行大会的各项议程;⑥对大会有关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审议;⑦由各组代表将讨论、审议情况向大会报告;⑧对需要通过的会议事项进行表决;⑨宣布大会闭幕。
三
十、社区选举委员会如何产生?其条件是什么?
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从办事认真、有群众威望、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社区成员中推选产生,其中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三
十一、社区选举委员会有哪些职责?
①宣传、执行并组织社区居民学习有关法律、法规;②制定选举实施方案;③组织推选候选人,公布候选人名单;④提名和培训监票人、计票人;⑤确定选举日期、投票方式和选举结果;⑥组织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⑦总结上报选举情况,整理建立选举工作档案。
三
十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能否担任选举工作人员?
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不得担任选举工作人员
三
十三、候选人在什么情况下当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过半数人员参加的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人员的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
三
十四、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成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三
十五、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自治的原则是什么?
社区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原则。
三
十六、社区居委会一般设立哪些工作岗位?
一般可设立法律咨询、保障服务、治安调节、环境卫生、文化教育、计划生育和妇女等工作岗位。
三
十七、社区居民委员会有哪些工作制度?
①居务公开制度②服务承诺制度③定期报告制度④考核评议制度⑤会议制度
三
十八、在什么情况下要求罢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本社区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居民、或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区代表联名,可以要求罢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并提出罢免理由。
三
十九、罢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有哪些程序?
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接到罢免要求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召开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投票表决。罢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须经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全体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四
十、实行社区居民委员自治的制度建设应注意哪几个环节?
制度建设应注意一下五个环节:
一是合法性。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不可分的,各项制度都必须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做到建章有据。二是群众性。制度建设不能少数人说了算,必须走群众路线,要充分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三是配套性。“四个民主”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在制度建设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配套衔接。四是实效性。制定制度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把居民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说的清清楚楚;社区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违反了怎么办,规定得明明白白,让大家看得懂,记得住,好执行。五是互约性。制度既要约官,又要约民,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使群众监督干部有实际内容。
建立健全相配套的决策、议事、管理、监督等社区自治制度,亟待明晰划定社区职权,足部实现基层管理“政社分开”和“小政府、大社会”的崭新格局。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基层“政社分开”工作要高度重视,要规范明确社区自治权,转移委托协管权,自觉赋予社区监督权,确保社区自治依法、健康发展,使社区自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五)四
十一、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是什么?
物业管理部门以管物为主,是企业行为,不具有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它只能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按照业主的委托管理小区的物业,必须接受居民委员会的监督,不能将其功能延伸到行政管理和居民自治领域。社区居民委员会以管人为主,在辖区管理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具有法定的服务、管理和指导职能,一方面它要发挥物业管理部门以外的和居民自治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代表居民支持、配合和监督物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但不要代替具体业务。物业管理部门应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两者的关系不能颠倒。物业管理人员可以是社区组织机构的成员,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四
十二、社区工作者需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社区工作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法和技巧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生物学、法学等;第二方面包括:个案工作方法、群体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等。
四
十三、社区工作者需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
1、社会调查的能力。即会做科学的社区基本情况或社会问题的社会调查。
2、群众工作的能力。社区工作是一种群众工作,要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能开展群众性活动。
3、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与管理的能力。社区工作者一要会服务,主要是社区服务;二要会管理,主要是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寓管理与服务之中。
4、组织协调的能力。社区内部的各部分居民、各种社区组织以及各种社区单位彼此之间,社区外部与政府、社会组织等相互之间,都需要经常性的协调,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协调各种关系。
5、善于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社区问题往往都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社区工作者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综合,去把握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应用现代电脑系统办公的能力。办公智能化已开始步入社区,很快就会普及,社区工作者从现在起应着手学习和掌握现代电脑系统办公的能力。
四
十四、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服务,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爱岗敬业”就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就是对人民负责,责任心是社区工作者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本前提。社区工作者在职业生活中的责任感就是敬业精神。“诚实守信”是为人民服务中的应有之义,为人民服务就应该是诚心诚意的。“办事公道”意味着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活动中,在处理各种事务时,不偏私、不歧视,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它是履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必不可少的要求。“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基本、最具体的要求,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职业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同事包含着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等一些列具体要求。“奉献社会”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归宿,就是指社区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加强道德建设,把善良的动机、美好的愿望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切切实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社会效益。
四
十五、如何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提高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社区工作要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队伍建设是基础。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社区居委会干部制度,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道路。要采取向社会公开选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尤其要注意在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充实到社区居委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二要积极发展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并动员、激发广大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走出一条志愿者义务服务与民办非企业单位专业化、产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建设之路。三要逐步建立社区理论工作者队伍,发挥社区建设专家、学者的作用,共同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和推进社区建设服务。
四
十六、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区服务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面向”,即:
1、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妇女、社区贫困户、优抚保障服务;
2、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3、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4、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四
十七、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居民多层析、多养活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对居民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又可以解决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为居民排忧解难。
2、坚持社会化。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与社区服务。
3、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既要整体推进,又要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既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四
十八、什么是志愿者、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
志愿者是指在不为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人和人群。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
志愿精神简洁地说,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志愿者组织的精髓。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四
十九、如何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一是要广泛宣传发动,使社区建设的宗旨、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社区成员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踊跃参与社区工作。二要通过骨干示范带动,通过共产党、青年团员、少先队员和其他先进分子的模范行为,带动其他居民群众。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认真去做,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是会不断提高的。
五
十、什么是社区党建?
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是社区党组织为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完成各项任务二开展的全部活动和全部工作的综合。它也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的协调功能,辖区内各种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形成合力的区域性党建工作。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对于落实党在城市社区的各项任务,强化对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促进城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
十一、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有何区别?
社区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组织。社区党支部是个政治组织,从它的性质、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担负的任务而言,它在社区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而居民委员会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的自治性组织。党领导群众组织,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尽管社区党支部不能包揽和代替居委会对居民生活、社区管理及其他行政工作统一指挥,但党支部是为事项党的政治任务和上级党委决议而存在的,体现执政党的意志和主张,体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因此,社区党支部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坚持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社区建设与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党建工作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和政治保证。
五
十二、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管理、宣传和服务的对象有哪些?
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宣传和服务对象包括:社区的单位、经营场所、社区内户籍人口、社区内居住的本事外区户籍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
重点管理服务对象为:社区内无业、个体人员、在人才、职介存档人员中的已婚育龄女(育龄妇女是指15~49周岁的);外来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成年育龄妇女是指18~49周岁的)。
第五篇:社区理论基础知识
社区理论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社区?它由哪些要素构成?社区的类型有哪些?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最早将社区一词做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社区一词从滕尼斯提出到现在,其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所谓的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具体而言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做为一个社会实体,社区由以下一些基本要素构成:
1它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
2它有人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
3它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
4它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5它的居民对自己所属的社区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即
我是某一个地方的人的观念。
社区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按照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可划分为发达社区、不发达社区;
按照社区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可分为工业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等;
按照社区的地理环境,又可分为平原社区、山区社区、牧区社区等。总之,社区的分类不一而足。
社区研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以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规模的多元标准把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
二、社区发展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社区发展的工作准则有哪些?
社区发展的目标分为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两种。直接目标为:
(1)认识社区居民的共同需要;
(2)改善社区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3)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
(4)开展社区各种
服务及支援互助工作等。终极目标包括:
(1)经济发展,即提高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
济收入水平;
(2)社会发展,即建立良好的社区内部人际关系和合理的社会结构;
(3)政
治发展即发展社区居民的民间团体和组织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互助能力;(4)文化发展,即提倡有利社区进步的伦理、道德;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社区发展若想实现这些目标,需遵守一些重要原则:
(1)民主自治原则;
(2)基层自发和由
下而上的原则;
(3)大众参与原则;
(4)社区合作原则;
(5)有针对性满足需要原则;
(6)
重视预防原则;
(7)全面规划与注重社区发展的顺序原则;
(8)切实解决问题的原则;
(9)注重教育与社区动员的原则;
(10)自力更生原则;
(11)注重培养社区领袖原则;
(12)物质与精神发展并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13)坚持以改进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条
件与状况为原则的社区发展方针。
除此之外社区发展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准则:
社区发展要从发现社区问题入手将解决
不满情绪导入行动针对社区居民共同感受的问题进行系统交流讨论。
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工
作组织并加强社区内部的沟通了解各团体和阶层的文化背景利用社区感情推动社区工 作。
对社区发展的具体方案进行详细策划注意长期规划的制定充分动员和利用社区内部 的经济、社会资源,谋求社区发展与整合。
三、社区工作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社区工作者应当充当什么样的角 色?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机构组织和动员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参与社区建设解决
社区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环境,社区工作是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 区服务三方面内容的统一体。
社区组织是开展社区工作的前提和组织保障;
社区发展是社区
工作的目标;社区服务则是社区工作的具体内容。它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公共救助卫生保健、环境美化、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家政服务、娱乐休闲、社区教育、价值引导文化建设、组织规划、物业管理等内容。做好社区工作,需把握三方面的重要环节。
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持社区工作,社区工作需要政府的行政督导。其次,社区 工作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指导按照科学的社区规划进行。
第三社区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
线充分发动社区群众的力量在专业社区工作者的引导下开展进行。
我国社区工作者的角
色应是:宣传者、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辅导者、方案实施者与服务者。社区工作者要 具有相应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及政策水平还必须具备较全面的行政管理知识和较强的行 政管理能力;
必须通晓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通晓社区中心
和社会福利院所的管理方法。
同时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社区工作者不能不参与经济活动提高和培养经济知识和能力。
四、什么是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是一项社会区域性的便民措施。
就城镇而言社区服务是指在地方政府倡导下以
街道居民委员会等基层性质社区组织为依托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开 展起来的具有社会福利的新兴事业。社区服务要贯彻
大服务、大福利,政府办;小服务小福利,社区办的指导思想,将社区服务业引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加快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在资金方面充分发挥街道社会福利企业和社会福
利基金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大力发展以家庭服务为重点的便民利民服 务开拓帮助企业卸包袱的社会服务形成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基本阵地市场手段与非市 场手段相结合,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又可进一步演绎为七个方面。
(1)使社区服务成为有活力的自运转系统。
它可分为三个层次:福利性服务、行政事业属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2)在街道一级普遍建立功能
齐全、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开展社区服务的基地和载体。
(3)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社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行业雉形。
(4)大力推进符合群众
需要的有偿服务项目使社区向第三产业方向发展。
(5)普遍建立街道社会福利基金会作为统筹社区服务资金的蓄水池。
(6)开展社区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社区服务工作人员,推
动社区服务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7)建立社区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
五、社区组织的职责是什么?如何进行社区组织建设?
社区组织原本是指社区中的各种社团组织。
在我国社区组织往往由行政组织和社团组织构
成。在众多社区组织中,社区发展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是核心。做为一种社会工作的过程社区组织活动的职责在于教育民众协助社区人民认识并解决其他的共同的需求扩大和发 展社区人民互助合作的态度和实践保持社区资源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间的平衡动员和 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民主自治促进社区组织系统与团体间的协调并 与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实现社区管理的和谐与社区生活的进步,社区整体的协调发展。发展社区服务与社区组织需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深化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调整组织结构,改变企业办社会,政府抓经济的体制,建立 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与组织体系提高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组织工作的社会化水平。
(2)以社区经济建设为核心带动社区组织、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形成社区发展的综合效应。
(3)本着社区协调发展的组织工作原则,培养与培训一批真正的社区组织与社区工作者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
(4)加强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唤醒和培养基层社区组织工作者的科学服务意识,培养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
(5)搞好社区组织工作的规划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通过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组织的工作谋求社区及其成员的全面协调发展。
六、社区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社区规划的目标是维系社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体系维系社区赖以存在发展的精神文化体系和社区内外部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具体而言,包括(1)制定本社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2)制定文教卫生等组织的发展目标具体改革措施以及新增组织与群体的政策规定和管理。
(3)根据社区人口增减流动变化趋势以及人口变化所引起的对社区各种设施的需求,确定本社区的规模、性质和居民点的布局,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文物、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
(4)对社区内各种经济实体、居民点、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绿化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各种能源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地理分布及社区交通线路、运输工具进行合理规划。
(5)设计与社区发展总目标一致的舆论导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新观念、新道德,拟定社区规划中各项指标完成所需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
(6)协调好社区内各单位、组织、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本社区与其它社区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关系。社区规划的制定须经过全面系统周密客观的调查研究。社区规划通常分为下列几个步骤。
(1)勘察。调查、了解社区有关地理、资源、人口、社会、经济的历史与现实资料。
(2)确定目标。一般而言,要创造出一个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但不同的社区,同一社区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每一个具体的规划其目标都是不同的。
(3)资料分析。根据掌握的资料就本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以及具体的分项目标拟定社区规划。
(4)制定草案。
(5)确立方案。确立方案需经过从多个草案中选择方案、听取民意、修改草案、审议通过、公布方案等几个步骤最终完成。
七、现代性社区管理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通过社区管理推动社区发展?社区管理的特点首先是它的区域性其次是综合性这不仅涉及社区管理内容的综合性还涉及社区内部、外部各方面关系的协调、配合,强化有效管理;第三是微观化与个案化。要求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个人和单位。第四是直接面对管理实体与社区成员没有中间协调机构。第五是服务性。社区管理体制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系统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统一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6)自主性原则;
(7)客观性原则;
(8)具体性原则;
(9)发展性原则;
(10)规划性原则。社区管理是社区发展的必要条件,它通过几个方面来推动社区发展。首先社区管理可促进社区组织系统与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并通过社区组织改革与创新实现社区发展。其次社区管理可以通过解决社区冲突与社区矛盾协调社区关系和社区利益集体间的关系从而推进社区发展。再有通过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因素,建立社区激励机制,发挥社区成员的潜能,积极投身于社区发展。另外,通过科学的决策过程、决策准则,实现发展,通过监督、控制,防止问题的出现,将不利因素减少或转化从而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与秩序保证发展的持续性。最后通过建立社区指标体系描述社区的生活条件评价社区的生活条件指导社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工作引导社区发展。
八、社区文化教育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新时期的社区文化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
第一加强社区文化工作是适应我国城乡居民解决温饱开始向小康型社会迈进的需求。
第二加强社区文化工作是适应深入持久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第三加强社区文化工作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需要。
第四加强社区文化工作是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社区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传承功能、导向功能、规划功能、整合功能、娱乐功能。使得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社区文化工作必须首先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应根据社区经济和实际可能有计划有步骤和因地置宜地把馆、站、院、园、室等文化设施建立起来。第二,加强社区文化必须建立健全社区文化工作的组织制度和配备专职干部。只有配备专职干部建立相应的组织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社区文化工作才可能规范化与制度化而不是流于形式或搞一阵子花架子。
第三加强社区文化必须因地置宜地确定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不断扩大覆盖面使尽可能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和受益。第四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还必须妥善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现阶段靠国家调拔充足经费是不现实的。重要的途径是自力更生变社区工作的封闭系统型为开放型,改变经费的单渠道。
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社区卫生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它的对策是什么?现阶段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将发生如下变化:由以社区医疗为主转为以社区保健为主;由以生理疾病的治疗为主转向以社区群体的治疗为主;由以特殊和特定的社区群体为主转向以普遍的和一般的社区群体为主;由社区治疗社区康复为主转为以社区疾病预防和社区健康教育为主;由单一初级的社区卫生计划转为以综合高级的社区卫生计划为主;注重社区卫生计划的实施也注重社区卫生计划的评价与监测。从目前全国城乡开展社区卫生工作情况来看,都普遍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卫生工作运行不配套。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平衡。
(3)社区单位参与不同步。
(4)社区资源利用不充分。
(5)医德医风建设不理想。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促进我国城乡初级卫生保健的社区卫生事业,我们应采取如下几条措施:
(1)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全面实施初级卫生保健。
(2)增加卫生事业投入确保卫生事业经费到位。
(3)积极推行有偿服务,增强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
(4)提高社区参与程度,明确各自的职责。
(5)统筹利用卫生资源,促进卫生保健事业发展。
(6)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十、我国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早期的社区建设,可追溯到本世纪20、30年代出现的乡村建设运动,其发起倡导者以梁漱溟和晏阳初最为有名。到90年代初期,在民政部的大力推动下,具有时代特色的以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特征的建设工作开始在我国兴起。载止1992年底,我国已有4000多个城市街道开展了社区服务工作,占全国城市街道总数的70%,全国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已达到1.2万个。1992年国家科委体改委和国家计委正式提出建立社区发展试验区的设想。1994年,已发展到国家级试验区划15个,省市级实验区30个左右。目的是通过区域改革实验,逐步建立新的社会事业管理机制,依靠科技进步,解决人口、资源、生存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社区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1995年,民政部多吉才让在全国社区服务经验交流会上做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动社区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总结讲话。我国社区服务工作
进入了大力发展,快速进步的阶段。涌现出了上海市卢湾区天津市和平区大连市沙河口区宁波市汇东区青岛市四方区等一系列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的模范典型。截止到1995年5月,我国已公布了民政部《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意见》以及贯彻落实文件的通知安徽江苏吉林上海天津四川北京、哈尔滨、大连、武汉、济南等省市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文件。与之相应,社区发展与建设的理论研究也方兴未艾大量的研究课题与科研成果在此期间产生: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完成的新乡地区与温洲地区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完成的《发展区街服务与减轻企业非生产性负担》,天津万村调查、天津经济开发区人口研究等。已出版的理论专著有《社区服务研究》(吉林)《社区研究论文集》(广东)《社区服务研究论文集》(天津)《社区康复》(北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