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发展(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6: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发展》。

第一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发展

树新风尚 做新农民 建新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给力旅游大发展

中共奉节县XX镇委员会 奉节县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9月6日)

XX镇位于全市六大精品景区之一的天坑地缝腹地,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市级重点镇,先后荣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和“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等称号,2009年被评为“市级文明镇”。

随着天坑地缝景区的逐步开发,全镇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农村的陈规陋习仍在蔓延,人居环境差,设施欠缺,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空虚,村民素质不高,生活方式落后等方面严重影响了全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文明办的正确指导下,按照“人人都是形象,处处都是风景”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以农村道德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明村创建等为抓手,多载体带动,全方位推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促使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实现“将天坑地缝景区打造得比张家界更具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度重视,全面保障

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 容,做到领导、考核、保障三到位。一是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全镇及各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每年都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村社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巩固体制。二是严格考核与监督。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指标纳入各村(社区)年底重要考核内容,并不定期进行检查。三是从场地、人力、经费等方面进行保障。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统筹精神文明建设,将村级活动中心、广场等配套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场地保证。成立镇文化体育办公室和文化站,引进了多名专业人才专门从事精神文明工作;为各村(社区)配齐了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加大投入,严格确保工作经费,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由于农民自身素质和地域环境的限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往往难以找到科学合理的载体。我镇结合本镇实际,从多方面着手,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其它相关工作相结合,丰富建设载体,确保了建设效果。

一是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农村,党员的带动示范左右十分凸显。在农村建设方面,我们通过将其与基层党建活动相结合,先对党员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村民。具体来说,我们要求每个村(社区)至少组织党员群众代表收看一次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远程教育节目,这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 生活,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同时,我们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为契机,引导各村自发组织了各种文艺节目,村民跳坝坝舞已经成为了习惯,我们还利用各种节庆,组织全镇范围的文艺节目表演,为这些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了物质条件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基础。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指导思想,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在巴渝新居建设的时候,我们将村级活动广场、文化中心、文化墙、村村通等作为重要内容,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保障。同时,我们还高度重视爱国卫生改厕项目,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三是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坚持“以镇为引导,以村为依托,以农户为重点”的原则,高度重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我们定期开展先进典型评比活动,对评为先进的农户进行表彰;另一方面,我们将杉木、回龙、友谊等村(社区)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打造,取得了显著的示范带动效果。

三、围绕中心,服务发展

作为旅游大镇,旅游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互为促进。因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将服务旅游发展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一是改善整体环境,增强景区魅力。我镇由于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仍不高,农民意识、素质都十分有限,镇村环境与世 界级的旅游景区十分不匹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的措施不断改善镇村环境,增强了景区魅力。2009年以来,我们以文明村创建为契机,以爱国卫生改厕项目为重点,促使农民环境卫生意识得到大幅提升、农村环境得到大为改观。同时,我们坚持开展“十佳文明户”评比,农户的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我们再次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为期3个月的镇村容貌整治专项行动,拆改了各种有碍观瞻的建构筑物,对镇村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促使全镇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景区沿线的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

二是提升农民素质,营造文明景区。我们深知,作为旅游镇,景区内处处都是风景、人人都是素质。因此提升农民素质、让农民与日益开放的旅游大环境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几年,我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放宣传单、印发《文明倡议书》和编印《XX镇文明手册》等途径,引导农民从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和睦、告别陋习和热情友善等多方面不断加强文明教育,村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各种影响景区长远发展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为促进全镇旅游进一步发展打好了基础。

三是改变农民观念,参与旅游发展。旅游虽是富民产业,但是老百姓要真正富起来,首先必须参与其中。老百姓参与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其传统观念。为转变老百姓的观念,我们做了三件事情。首先,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习惯,由传统的土豆、玉米转向规模化种植油菜、葡萄、蔬菜等观光与经济价值双高的农产品。目前,我镇景区沿线的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农民的收 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其次,大力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除了丰富且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凉爽的气候也是我镇吸引游客的重要优势。今年以来,我镇鼓励景区沿线和城镇郊区农户新发展农家乐近100家,增添了农民致富的新途径,也为游客增加了新玩法。第三,引导农民参与传统节目表演,增添了景区的人文魅力。今年以来,我们在全镇召集了一批文艺爱好者,编排了一台极具本地特色的文艺节目,获得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近年我镇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旅游发展为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很多想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二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以来,我市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回信和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但必须看到,当前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一些农村地区陈规陋习仍在蔓延,人居环境差,设施欠缺,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空虚,村民素质不高,生活方式落后,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小,群众参与面和覆盖面窄,影响了农村的形象和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扎实做好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工作,努力提供支持、帮助和服务,使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广大农民群众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加快培育现代农民。全面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民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创新、自立自强、民主法制观念,树立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形成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的良好氛围。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新农民培育机制,重组培育资源,创新培育形式和内容,完善培育网络。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着力培育新农村的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这五支队伍,引导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积极推进农业组织化、产业化,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带动农民闯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同步发展,协调发展。

2.组织实施提高农民文明素质进村入户工程,大力营造文明风尚。以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科技、卫生、法律意识、观念和知识为重点,以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实际,入村、入户、入脑为基本方法和途径,着力完善农村文化教育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移风易俗,倡导新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大普及文明生活、科学婚育、卫生保健等知识的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农民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加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力度,引导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佳文明新事”、“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好邻里”等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农民追求真善和美,鼓励比学赶帮,兴起学习先进、争创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创评过程中得到新的提高,从村干部、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优秀村民等对象中推出优秀代表组成“道德评议会”、“文明点评会”,对农村违背道德规范的言行、现象进行评议,通过批评、教育、感化、转化被评议者的错误思想,纠正不道德行为,使村民从被动的受教育变为积极参与,促进他们自觉履行村规民约、文明公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3.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步伐,着力建设先进文化。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统一,既要严格标准,又要符合实际。力求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做到一次规划,分次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大力发展农村“路、水、电、医、学、文”等公益事业,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济制度。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整治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治脏、治乱、治差,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加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传播到农民群众中。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先进典型示范,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促进农民群众树立和养成奋发向上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德。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基础两馆一站建设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努力解决农村基层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开展花会、灯会、赛歌赛诗会、文艺演出、读书活动等,持续开展“三下乡”活动,鼓励专业文艺团体,群众团体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农村,把欢笑送给广大农民,让农民共享先进文化的丰硕成果。

4.强化新农村“文明双提高进村入户工程”的保障措施,全面塑造和谐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各级党政组织以及农业、林业、建设、水利、交通、宣传、文明办、文化、教育、卫生、计生、科协、司法、民政、财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细化目标,制定措施,落实项目。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制定不同地区、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尊重农民意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量力而行,确保效果。注重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效应,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明确投入渠道,落实建设项目;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村要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单位与村结对共建,共促新农村发展”活动;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业绩考评机制,严格考评,奖罚分明。全面塑造和谐形象,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题,引导农民从具体事情做起,从自己做起,革除各种不良陋习,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弘扬正气,抵制邪气,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实施好“一、二、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示范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创建一条文明示范街、两个文明示范村、三个文明示范窗口。以文明示范窗口为点,不断向四周辐射;以文明示范街为线,不断向整体延伸;以文明示范村为旗,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重视乡风文明的建设,要让乡风文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明确重点,拓宽思路,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更多的适应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的新载体,让那些积极、健康的古朴民风得以传承,让那些崇尚科学、理性的现代文明之风吹拂人心。如何抓,笔者认为应抓好“六个一”。

夯实一个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文明素质。结合农村实际,要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大力弘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尤其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建设农民道德协会,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引导和教育农民群众明是非、辩善恶、识美丑界限,逐步树立品德端正不违法,家庭和睦不拌嘴,孝敬老人不忤逆、邻里互帮不生非,崇高科学不迷信,健康娱乐不赌博等社会风尚,形成有利于农村发展的良好风气。

明确一个目标,弘扬先进文化,提供文化支撑。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户为对象,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要求,做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规划。尽可能恢复农村文化站、电影队、体育协会、村文化室等一些文化组织并正常发挥作用。整合民间艺术资源,组建几支常年活跃在民间的特色群众文艺队伍,“农民演给农民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特别要善于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唱主角,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己教育,打造和弘扬农村特色文化,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突出一项重点,开展“四在农家”和“整脏治乱”,提升文明形象。“四在农家”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整脏治乱”是推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手段,搞好“四在农家”创建,组织开展农村“整脏治乱”,发动群众义务投工,义务整治公益活动,推行群众门前卫生、绿化和秩序“三包”制度。组建农村志愿者队伍,通过学校、妇联、老年人协会等组织学生、妇女开展义务劳动,建立农户轮流保洁制度,适当补贴,逐步实现村容村貌长效保洁。

完善一系列机制,实行项目化建设,提升创建实效。按照文明村寨创建标准,把创建工作具体分解成小项,成立项目组,建立考评制度,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经费。在乡镇逐步推广在城市开展文明行业的做法,在“七所八站”建立文明窗口,列入绩效考核,积极开展各种共建活动,发挥文明单位,邻近企业在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村挂钩,促进共建发展,推动农村乡风文明。

突出一个主导,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提升积极性。建立和完善镇村两级议事规则,推行流动办公、村校协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一系列密切党群关系的制度和发展党员事前公示制度,驻村记事备案登记制度,干部联系卡制度等经验。如分水乡的民情民意服务中心值得借鉴推广。发挥农村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把不是党员的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和乡风文明的带头人,让村里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致富带头人,文化能人参与管理村组事务,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劲吹文明和谐之风

——西和县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纪实近年来,西和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在“创”字上用心思,在“建”字上下功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上,西和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 健康生活为目标,大力倡导先进思想,弘扬社会正气。先后创建市级文明乡镇8个,文明村11个;县级文明乡镇4个,文明村5个。

“星级文明户” 评出新风尚

一直以来,农村一些村民不孝顺老人、婆媳恩怨、邻里纠纷的事时有发生,如何引导农民健康、文明、向上,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西和县通过不断深化“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让村民自己来评身边人、身边事,既为村民树立了榜样,又促进了良好家风、村风、民风的形成,“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在西和评出新风尚。

“十星级文明户”:农民自己的榜样时下,只要你一踏入西和境内,在农村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十星级文明户”代表公示栏;最让村民羡慕的要算“十星级文明户”标牌,吸引过往村民驻足观看。

为了开展好这项活动,西和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多次举办全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培训会,专门就如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工作进行讲解和培训。各乡镇组织村委会、居委会采取分组、分片包干制,深入家庭院落召开小型会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评选工作打好基础。通过召开农户、居民大会开展认真评议;使群众在评议中受到教育,在评议中得到提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初步确定的星级文明户要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召开宣布大会,或以村社、居委会为单位组成挂牌宣传队,大张旗鼓地挨门逐户挂牌,并将星级牌挂装在农户、居民住宅大门框上。评选工作结束后,对农户、居民要逐个进行立卡建档,加强管理,建立星级文明户登记表、册、卡。目前,各乡镇严格标准评选,全县“十星级文明户”总户数达到13000户以上。其中,达到七星级以上标准的为35%, 八星级以上的为28%,九星级以上的17%。

提高农民素质 服务“三农”

近年来,西和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的经济发展。

西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的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普法教育、理论宣讲等。在全县20个乡镇进行巡回宣讲。特别是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创建“五型”机关教育、警示教育 活动中,共宣讲381场次,83750人次的干部群众受到教育。按照“理论宣传进农村”和“开展构建小康社会理论对谈”的安排,赴汉源镇、姜席镇、长道镇、石峡镇、西峪乡等乡镇及磨沟铅锌矿、尖崖沟铅锌矿等企业开展理论对谈活动12次。为了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先后在20个乡镇确定专人负责本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形成较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办事机构网络。先后实施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和管理办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公示牌”。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建设农村公众文化服务网络,建成的12个文化站,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17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其余乡镇、村的文化站、文化室都达到有阵地、有牌子、有人员,并经常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春风化雨溶无声,百姓脸上绽笑颜。西和县将从实际出发,大力开展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力地推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全县经济协调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临安市开展“文明乡风进万家”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临安市立足实际,围绕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目标,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以“八进三建三创”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乡风进万家”活动。

一、“八进”丰富“文明乡风进万家”内容。一是孝老爱亲进农家。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设置“美德榜”、“孝子榜”等宣传栏,开展“十佳好媳妇”评比等活动,挖掘宣传孝敬父母、家庭和睦等传统美德先进典型。二是和谐邻里进农家。以“邻居节”、评比“和谐好邻里”等活动为载体,促进邻里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弘扬互相关爱的社会风尚。三是健康生活进农家。通过建立完善村民学校、图书室、阅报亭、宣传栏(文化墙)、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开设健康知识大讲堂,深化“种文化”活动,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抓好“春泥计划”试点等措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四是法律法规进农家。加强农村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把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多种形式和渠道送到农村,送进农家,培养农民懂法守法,自觉维护合法权益。五是清洁卫生进农家。积极开展“清洁乡村”、“爱国卫生村”、“清洁庭院”创建活动,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农民把清洁、环保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六是文明过节进农家。突出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深化乡风评议活动。通过乡风评议会、民主恳谈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形式,引导村民对封建迷信、聚众赌博、铺张浪费等陋习进行评议,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科学、节俭、文明过好传统节日。七是惠农政策进农家。整合心里话宣讲团、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网络、广播村村通、气象电子屏幕等资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式,解读宣传党和政府涉农方针政策。八是实用技术进农家。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创新培训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

二、“三建”夯实“文明乡风进万家”基础。一是建立“和事佬”调解队。每个行政村建立一支由党员干部、离退休人员、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和事佬”调解队,调解处理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及时劝阻有悖乡风文明的行为,引导村民群众参与乡风评议会,使之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提高。同时,宣传“美德榜”、“孝子榜”,弘扬社会正气,鞭挞丑恶现象。二是建立“山里人”文艺队。各行政村依托民间历史文化资源,在广泛开展民间艺术、排舞、腰鼓、秧歌、象棋、篮球等文体活动的基础上,建立1-2支品牌队伍,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文化,促进农村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和繁荣。三是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小学生自觉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向孤寡老人送温情”、“向困难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并组织服务队积极参与“清洁乡村”、修桥补路等社会公益活动,逐步树立“公心、热心、爱心”的良好风尚。

三、“三创”丰富“文明乡风进万家”载体。“三创”主要是在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各类创建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示范文明村民、示范文明户、示范文明村三大创建工作。每年培养、发现、宣传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全市农村形成崇尚文明、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2010年计划创建示范文明村5个,示范文明户50家,评选示范文明村民100名。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物质的、微观的,是物质文明的范畴,它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和具体表现手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则是精神的、宏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是思想,是保证,是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它其实就是是农村四个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对我们共产党员、执政机关的要求,是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效载体,我们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和生化剂和助推器,只要这样,才能促进和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需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代表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是通过提供各种技能培训来实现的。我们通常是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村寨、五好家庭等活动来进行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速和推动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新时期农村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狠抓宣传教育,促进“文明新风”创建活动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还要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农村全面、深入、持久在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整脏治乱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坚决制止和遏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蔓延。

(二)大力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和载体。要抓住载体,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在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渗透力。

(三)注重创新我们的工作形式

要大胆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形式,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中应着重突出四“变”。一是变“书面语言”为“地方语言”,把党的路线方针编成地方说唱词,使之变得通俗易懂,方便群众,起到听得懂,容易记的效果。二是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三是变“群众听”为“群众问,干部答”。四是变“念经式”为“干群互动式”。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法宝

以培育“四有”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农村党员活动室、家庭播放点、示范基地等宣传文化阵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宣传、文化、教育、共青团以及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学习活动,帮助农民掌握党的富民政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他们破除因循守旧、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打开山门奔市场、勤劳致富求发展。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做致富不忘国家、不忘邻里、乐于扶贫帮困、团结奋斗、共同富裕的好公民;教育和引导农民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好吃懒做行为。要继续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法规政策,逐步实现村级管理规范化、民主化,加快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进程。

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成为实现和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伞

农民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成果的最终受益者。我们要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盼,在深化服务中实现引导和教育的目的,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大力借鉴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受欢迎的创建形式,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要广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创建活动,改厕改灶、美化绿化亮化家园、净化环境,帮助和引导农民创造便利、整洁、卫生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向农民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预测、价格信息、营销物流、产品加工等多种服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网络,着力解决涉农服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厉处罚坑农、害农、伤农等行为。要继续坚持县、镇机关单位包村的做法,建立健全帮扶工作奖惩机制。

第三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成县店村镇张寨村争创全国文明村纪实

张寨村地处店村镇东2公里处,辖4组262户1040人,现有耕地1408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是国列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村、小康示范村,先后被中央文明委、省、市、县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农村先进党支部”。近年来,该村以创建国家级文明村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小康村建设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以推广农业科技为载体,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一、从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入手,强化管理功能

张寨村党支部在狠抓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加强配套组织建设,逐步完善“三会一课”、“村务公开”、“村民议事”等规章制度,做到“四有”,建起了办公楼、围墙、大门、购置桌凳20余套,图书500余册,配置了电视机、VCD、扩音机等办公设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方便、便捷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办事效率。

二、从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入手,提高村民素质

一是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造就新型农民,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创建规划,落实创建措施,积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以广播、会议、板报专栏等形式,对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政策宣传和思想道德规范教育。经过努力全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全村上下形成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讲究卫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良好风尚。二是在鼓励农民参加农广校、农函大、农民夜校学习的同时,村上成立了蔬菜协会、养猪协会等农村经合组织,并建立了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对全村劳动力轮流进行科技培训。经培训26人取得了农函大、农广校毕业证,92%的农户成为科技明白人。从而已经形成了以“蔬菜”、养殖等为主的支柱产业链。目前,新建镁锌复合材料大棚30个,累计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初步建成了商品猪生产基地、杂交仔猪繁育基地和两万只肉鸡生产基地。发展科技示范户16户,户均年收入8000元,个别农户年收入达24000元。三是每年定期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授星挂牌进行表彰奖励。目前,全村六星级以上文明户达到224户,其中“十星级文明户”达到92户。“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授星挂牌活动逐渐成为强化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建设宽裕型小康村的有效手段。

三、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2008年以来,该村党支部抢抓5.12地震灾后重建机遇,完成了121户重建户和139户维修户的住房维修任务。并以此为契机,狠抓了道路、能源、通讯、农田水利等方面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亮化了村庄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硬化村庄道路1768米,硬化村庄小巷道2500米,新修通村道路6.15公里,栽植侧柏600株,加固河堤3公里,打小口井25眼,建成600立方米高位水窑一眼,配套集雨场1500平方米,发展节雨灌溉面积520亩,布设地下管网1600多米,新修抗旱排洪渠2200米,改善了干旱缺水的现状,同时安装大棚滴灌设施39座,架设农电线路660米,低压线路5200米,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二是大力加强村级学校建设,新建688m2教学楼一座;三是加强文化通讯设施建设,截止目前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8%,移动、联通、小灵通信号覆盖全村,安装电话79户,占总户数的69.3%。

四、从提高生活水平入手,改变农民生活中的不良陋习

一是加大(改圈、改水、改厕、改炕、改灶)“五改”力度。全村80%的农户进行了五改;二是引导鼓励群众建成沼气池65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0台,太阳灶120个;三是创建了甲级村卫生所,独立开展儿童免疫、妇幼保健、村民健康教育,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四是加强了环境卫生管理,门前实行“三包”,如今村民们保持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自觉意识明显增强,群众自发清理卫生、种植花草树木蔚然成风。

五、从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入手,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村两委坚持定期开展普法教育,使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同时,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治保组、护村队。经过法制教育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村里社会秩序稳定,村民尊纪守法,和睦相处,文明新风逐步形成。

第四篇:促进公交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促进公交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独特的公益性和服务性,使短短的车厢很自然的成为社会的一个“窗口”,在这里,人们即可以看到该公司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也可以体察到本市的城市文明程度。因此,如何强化我们自身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语言和行动来维护“窗口”的形象,就成为我们的首要责任与义务。

首先,提高认识,摆正位置,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首要,常抓不懈。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注意抓住三个环节:一是抓住“龙头”,强化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学习党的路线与方针,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和改制,用纪律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二是抓住中层领导干部和党员骨干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逐渐形成坚强的中坚力量,为全面推动经济工作和改革进程夯实基础。三是通过普法教育、多种形式的竞赛、文娱、体育等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文化,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就是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推动双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通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会议精神,克服诸多困难,坚持锐意进取,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各项工作迈向新的台阶,一是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着力提高公交设施的科技含量。二是发展新型公交系统,提升服务效率。三是品牌经营,创新服务,满足乘客乘车需求。四是节能减排的管理要到位,科学优化合理利用资源。

然后,要重视投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形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通过媒体在市民中聘请服务监督员,以加强职工与市民的沟通,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二是用规范的服务标准对驾驶员进行全过程专业培训,将服务考核标准与员工收入密切挂钩,奖惩兑现。三是认真处理社会监督投诉,对群众的投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最后,以人为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如可以调整儿童免费乘车的身高标准,持证老人免费乘车范围扩大,中小学生持IC卡可享受半票优惠,盲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免费乘车等,这是一种义举、一种善举。

通过与媒体进行沟通,通过公开信息、政务公开等渠道,与社会、与市民进行互动,尊重与听取媒体舆论的监督,以改善和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求得稳定发展。

第五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陕西银行学校创建于1950年9月,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西北区银行学校,曾易名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干部学校。“文革”期间停止招生,1978年恢复建校,确定校名为陕西银行学校,2002年划归陕西省教育厅管理。

自划转以来,学校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改革创新,广大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共同努力,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确立“诚信服务、质量立校、强化技能、突出特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持续改进、打造精品”的办学方针,秉承“诚信、团结、自强不息”的校训,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技能、提高素质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圆满完成了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通过省级文明校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实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办学空间扩大,发展为两个校区,占地150亩;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生由03年的1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5400余人;固定资产从2003年初的2300余万元增加到现在的7506万元;专业从当初的金融和会计发展到现在的财经商贸、旅游服务、信息技术三大类十个专业;教职工职称和学历结构有了较大变化,在编教职工122人,专任教师82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硕士以上学历8 人,90%的教职工拥有本科学历;实训条件大为改观,实训设备从当初拥有上百台计算机发展到现在的现代化实训室50个,教学用计算机1000余台;馆藏图书65,000余册;开发校本教材15本;建立校外实习基地50余家;招生基地120余家;就业基地30余家;订单培养专业7个;校企合作项目10多个;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3个;精品专业1个;示范专业1个;现已形成了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兼有电大开放教育,成人专、本科教育、短期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六年保持在96%以上,已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中等职业学校,在我省职业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恢复建校以来,学校为省内外经济金融行业培养了3万余名专业人才,80%的毕业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为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培养合格人才、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高校“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陕西省国情调研中心陕西诚信建设办公室评为“陕西省十佳诚信办学示范单位”;200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被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评为西安市“文明校园”、被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评为“西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被陕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公安厅评为陕西省“平安校园”,是陕西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2008年,学校党委、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确定我校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现把我们的工作向各位专家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成效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在原有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2009年2月成立学校创建文明校园领导机构,党委书记邓韬任组长,并成立了省级“文明校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文明校园”创建的各项具体工作。学校党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以党建工作促进文明校园的创建。08年学校党建工作的主题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09年学校党建工作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010年学校党建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题。定期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到位、保障到位。各科室按照文明校园指标体系要求,制定科室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到人,夯实责任。在迎评阶段,学校专门成立材料组、宣传组、环境组三个专项工作小组,负责迎评阶段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由于加强了领导,落实了责任,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团结拼搏,使校园文明建设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宣传到位,思想统一。学校作为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使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活动不留死角、深入人心。如:召开全校创建“文明校园”动员大会,在全校营造创建“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定期对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通报文明校园创建进展情况;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许文学处长作了“深化内涵建设争创文明校园”的报告,提高全校师生对文明校园创建的认识和重视。采取制作横幅,板报、展板、广播站等形式,通过党、政、工、团、学生会等各个工作系统,对创建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在校报、校园网等校内媒体开辟专栏和专题,宣传校园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内容。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广泛征集校风、学风、教风、办学理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明创建活动气氛,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同,形成了人人了解创建、人人参与创建、人人为创建做贡献的良好氛围。由于学校大力开展了深入扎实的宣传动员工作,师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生显著变化,为持续推进校园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大投入,提供保障。一是加大德育教育投入。学校财务设立德育科目,逐年加大经费投入。2008年德育经费为84.18万元,占学校事业费和收缴学生费用总和的3.75%;2009年德育经费为106.27万元,占学校事业费和收缴学生费用总和的4.28 %;2010年上半年德育经费为31.96万元,占学校事业费和收缴学生费用总和的3.46 %。二是设立创建文明校园专项经费。2008年开展文明校园建设专项经费458.18万元,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建绿化带、景观设计等 ;2009年创建文明校园专项经费1200.12万元,新建综合实训楼、学生第二食堂,基础设施维修改造;2010年上半年创建文明校园专项经费226.54万元,用于制作操场宣传围栏、粉刷墙壁、美化环境、道路管网综合改造、购买实训设备等。三是加大学生活动场所投入,新建篮球场2个、塑胶操场1个等。

4.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创建文明校园关键在于狠抓落实。文明校园创建领导小组按照《陕西省高校省级文明校园检查验收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我校创建文明校园实施方案,整个创建活动分宣传动员、组织实施、自查整改、迎评提高四个阶段。校党委与各责任科室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通过校长办公会、党委会、工作安排会、座谈交流、督促检查等方式,将指标的300分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夯实了责任。各科室加大创建力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创建办公室积极协调配合,并进行归纳总结和建档,做到了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编印了《陕西银行学校文明校园宣传手册》2000份。2008年——2010年,围绕“创建文明校园”主题,各科室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创示范”系列活动;“文明教室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成立学生文明监督岗,监督检查制止不文明行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等,共计50余项,参与人数达500多人次,真正使创建活动做到了有创新、有特色、有效果。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1.加强理论学习研究,重视理论武装工作。我校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注重结合师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狠抓理论武装,打牢师生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一是始终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学期制定学习计划,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保证学习时间、内容、资料、考勤“四落实”。二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学校制订了详细的“三进”工作计划和措施,由人文社科部主抓,专人负责,在学生中开展“讲文明、守纪律、树新风”优秀征文大赛、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等形式落实“三进”教育。开展关于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如何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问卷调查,收集问卷248份,掌握学生对理想信念、学习态度的基本状况,针对实际改善德育教学。积极探索教改试验,将动手操作的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引入职业道德课堂,学生亲手实践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达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功效。三是加强教职工理论学习,每周三下午教师以专业部为小组、行政人员以科室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认真讨论,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对职业教育和师德的认识和理解。四是做好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为党员队伍增添活力。08年以来,业余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43名;业余团校培训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346名,发展新团员418名,党团组织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党委书记邓韬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后勤服务科科长来新凯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员;郑淑芳同学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我校团委被团中央确定为“团建基层试点单位”。

2.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校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师生思想中的种种疑惑、矛盾,通过有效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师生解疑释惑,以爱岗敬业、奋发进取的精神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一是成立学生理论学习小组,特聘请校长刘胜辉等同志为我校学生理论学习小组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国内外焦点、热点问题,把握时代主题,认清当前形势,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二是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将形势政策课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每学期16个学时,采取专题报告和平时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中举办时事政治知识比赛活动,促进广大学生了解近期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和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学生爱国意识。三是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09年学校改建校园网络系统,接入30兆带宽,建立了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平台,网站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制定了《陕西银行学校校园网络信息工作管理办法》,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领导机构,制作了“思想政治教育”网页,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及时准确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校党委的重大决定以及文明新风等在网上挂出,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成为宣传学校的主要阵地。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每两周举办一次主题团课,通过团课加强学生的科学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以建国六十周年为契机,通过“祖国,我想对你说”、“新疆7.5事件真相”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例如:学校每届运动会,志愿者协会学生积极主动为运动员、裁判员服务,为在场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2009年4月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提供服务,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组织教师结合校内外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加理论研究,申报课题5个,发表文章2篇,那梅同志撰写的《完善职业教育法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曹婷同志撰写的《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在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举办的建国六十年、陕西教育三十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上分别被评为一等奖和三等奖。组织编写了《中职教育规范与创新》、《陕西银行学校教育实践与探索》两部书,收集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成果,另外两部书《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与探索》正在编撰当中。为了促进我校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我校会同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学校建立陕西省职业教育研究实验中心机构,共同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破解职教发展难题,为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我校针对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学习和就业压力普遍加大等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心灵氧吧”心理咨询室,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陕西银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实施细则》,配备了必要的硬件设备,由10位教师每周2次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材、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结合学生青春期常见问题,为全校女性学生举办《女性生理卫生知识讲座》、《过早性行为的危害》、《艾滋病及性病的危害及预防知识》等内容讲座;为全校学生进行了《人际交往趣谈》、《心理健康新概念》等心理讲座;编写了校本教材《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健康读本》,受到学校师生们的好评。

5.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加强扶困助学工作。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陕西银行学校勤工俭学管理办法》、《陕西银行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陕西银行学校关于对家庭困难学生减免学费的规定》等制度,建立“贫困生信息库”,积极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发放资助资金,核算体系完善,管理规范。2008年—2010年,我校各类奖(助)学金、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累计发放4614人次,发放金额32.673万元。

三、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养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关键在教师。多年来,学校从政策导向、制度保障等多层面多角度,教育广大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治教、诲人不倦和教书育人,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陕西银行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陕西银行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评估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师德师风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学校在教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教学能手评比等环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品德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党委开展党员进班级活动,使不同岗位的党员深入班级,增加了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学生的机会,对学生多了一份理解和关爱,通过爱心传递,赋予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更多丰富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提高了为学生服务的质量,教师关爱学生学习、生活,关注学生成长已成风气。每届新教师岗前培训时,都要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文件。举办师德教育讲座,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师德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师德建设。08年我校姚珂同志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她是我省中职学校的唯一一名代表。09年姚珂同志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刘胜辉校长荣获陕西省首届“创业之星”和“陕西省职业教育十大杰出校长”荣誉称号。

2.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作风代表着形象,作风标志着是否以人为本,作风决定服务水平。我校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制定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工勤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行政、后勤单位积极主动地为基层服务,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做到“四个一样”:即对待领导和群众一样,对待生人和熟人一样,对待校外客人和校内教职工一样,对待其他单位和内部教职工一样,优质高效为师生服务,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09年年底,我们在学生中做了“后勤服务情况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93.7%。学校坚持实行领导联系科室制度,每位校领导联系2—3个科室,具体指导、督促联系科室的教学管理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或现场办公,通过听课、巡视、走访、接待日、座谈会等方式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师生排忧解难。平均每年校领导进课堂听课十余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校领导结合各自分工,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校长刘胜辉牵头撰写了《陕西银行学校创建国家级示范中专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的调研报告》、党委书记邓韬牵头撰写了《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调研报告》、副校长郗一明牵头撰写了《找准问题,理清思路,科学对策——陕西银行学校实习就业调研报告》,这三个调研报告针对性强,对我校下一阶段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3.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我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把思想道德教育,把教育人、培养人放在工作的首位,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核心内容,使其以独特的方式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功能。第一,学校坚持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对学生建立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例如: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凡事履行请假手续,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严格宿舍内务管理,要求被褥、衣帽、鞋袜、洗漱用品摆放一条线,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校修订颁布了《学生文明行为实施细则》,规范学生的仪表着装、发型和饰品佩戴。建立文明值周监督岗,实行日查周评,对违反纪律的采取逐级谈心、教育、跟踪管理并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预警教育”机制,不断引导教育学生完善人格、健全体格、增强素质、提高修养。第二,不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编写了《国情教育》校本教材,开设了《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经济与政治基础》、《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的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颁布后,学校又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寓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德育教材,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例如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不做假账、表里如一”的思想,在《市场营销》课程中渗透“公平、诚信”的思想和沟通技巧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学校根据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市场联系紧密、广泛这一特点,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在校园内营造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育人环境,营造职业氛围,如要求民航专业学生着空乘服装,行为举止按照空乘服务礼仪要求,养成职业习惯;建设仿真金融专业实训室,营造实际工作环境;把蜂星电讯卖场搬进校园,形成前店后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模式,为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树立职业道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加强学生就业前岗位素养训练,强化德育教育。针对学生就业指导需要,学校通过举办职业指导系列讲座、请企业领导、优秀毕业生、实习生等来校做报告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设计,掌握面试技巧,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找准定位。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岗位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深入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深入企业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定期召开座谈会,总结经验成绩、寻找问题差距,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如2008年学校135名学生在亚洲蕉叶集团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中,部分学生因不适应企业高强度的工作,思想产生波动,得知情况后,学校领导亲赴实习点,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方式,进行思想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在实习中,学生们学会了与人沟通、协作,学会了感恩,特别是在成都蕉叶点实习的学生,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他们相互关心,坚守岗位,得到了实习点的高度赞扬,实习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段经历。第四,抓法制、安全、纪律教育。学校把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健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围之内。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法制、纪律、安全教育机构,成立了《陕西银行学校保卫机构》、《陕西银行学校综合治理暨安全稳定领导机构》等,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纪律、安全教育。2010年1月份,在学生中举办法制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中开展消防、地震逃生应急演练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与西安市少管所、陕西省女子监狱签订了法制教育协议,学校作为教育基地,定期邀请西安市少管所警官来校以案说法,陕西省女监的服刑人员来校现身说法,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并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公民道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反邪教、交通和消防安全、卫生与饮食安全等教育,帮助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利用板报、班会和校园广播及时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从严从细从实的把学校的法制教育落在了实处。第五,抓好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为德育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精心挑选有事业心、责任感强,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每周召开班主任会议,讨论学生德育教育方法。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组织班主任赴四川乐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外省优秀职业学校学习,提高班主任德育管理业务能力。通过主题班会观摩课,组织班主任相互听课,使班主任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结合个人特长和工作性质,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优化队伍结构,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

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质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探索、深化的过程。学校在坚持“硬环境”建设做到整洁有序的基础上,特别加强了“软环境”的建设,营造具有专业特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我校采取以班级轮流的方式,实行劳动实践周活动,重点加强学生实践前培训、晨训、巡查、考核及实践后的总结,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参与学生仪容仪表、行为规范检查,公寓管理、食堂卫生、门卫值班管理等活动,通过劳动实践周,学生的言行举止、待人处事、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培养了学生脚踏实地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作风。每一位参加劳动实践周的学生在总结中都认为收获很大,体会到了工作人员的辛苦和不易,懂得了尊重别人的劳动。

2010年4月26日至30日,学校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组织 81名教师和1116名学生立足西安,面向全省,围绕回访母校、家长问卷、宣传学校、收集土特产品信息等内容,开展了大规模的师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增长了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我校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近三年,学校开展学生科技、文化、艺术、实践、公益等课外活动100余项,参加学生累计约2000人次。在学生中开展以“建班级文化,创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通过教室、寝室布置等方式,营造温馨、整洁、文明的育人环境。举办“班徽、班歌、班级风貌展示”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组织学生实行每天20分钟的晨训活动,由班主任制定晨训计划,确定晨训内容,主要以文明礼仪、班级面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训练为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晨训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在学生中推行“读书认证制度”,学生参与图书采购、管理工作,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阅读两本图书并写出两篇读书心得体会,学校图书馆的借阅量由几年前的年均几千本,到现在一天的借阅量达一千余本,调动了师生的学习和阅读热情。许多兄弟院校专程来我校学习取经。在祖国60华诞之际,举办了“我爱我的祖国”演讲比赛以及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田径运动会、礼仪操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科学、体育、娱乐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展开对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3.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校各专业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学生反假货币宣传队,宣传反假货币知识;举办会计手工记账比赛和“校园公益广告设计与制作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用友杯”全国中职沙盘精英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正保教育杯”ITAT就业技能大赛,获得高级办公自动化应用三等奖和优秀奖。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翰林提”五笔录入大赛,最好成绩127字/分。完成了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省计算机应用四个项目代表队的集训工作,我校选手获得了全国大赛3个3等奖、1个优秀奖的好成绩。承办了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我校选手包揽了4个项目1等奖的好成绩,通过大赛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步伐。组织学生参加陕西省中职职业技能大赛旅游组酒店四项全能比赛,两位参赛选手均获得了二等奖。

4.大力开展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规范、支持、引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学校制定了《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本着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着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共有学生社团12个,注册成员200余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举办舞蹈大赛、书法大赛、诗歌朗诵赛,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优良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素质。5.加强舆论阵地建设,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全面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坚持正确导向,形成了政治方向对,校园文化氛围浓、品位高,道德风尚好的良好局面,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学校2008年成立校报编辑部,共出版校报22期,编辑出版45万余字,校报记载了学校的工作目标、指导思想、重大活动等信息,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学校团委创办《启航》期刊,校园广播设置了时事政治、学生访谈、音乐之家、来信点播等栏目,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对室内外的板报、橱窗、标语等宣传环境进行规范管理,力求让“墙壁说话”,校训、校风、班训等要求和学校的特色教育内容随处可见,如教学楼走廊上中外货币展示、各大银行简介,操场的围栏上安装有宣传橱窗,校园内休憩的桌凳做成了算盘、计算机形状,公寓楼的楼道挂上了文明口号宣传标语、学生餐厅悬挂文明就餐标语等等,学校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五、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美化育人质量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绿化亮化美化环境。我校始终把环境育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绿化校园来美化环境,通过美化环境净化师生的心灵,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感染人、教育人。2008——2010年学校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维修和改造、校园环境改善的投入,累计投资1884.84 万元。完成综合实训楼建设工程,综合实训楼建筑面积4096㎡,投资650万元,可供学生使用的实训室达到18个,分别有:淘宝创业实训基地,ERP综合实训室,酒店管理与服务实训室,货币展室,普通话鉴定站,会计综合岗位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等,共投入装修资金250万元。利用中央财政,省财政专项资金和自筹配套资金400余万元,购置各种设备600余台套。投资240余万元,建成200m跑道塑胶操场。以上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满足目前在校学生校内教学实训和活动的需要。完成了校园道路、管网改造工程,实训楼北侧广场建设工程,校园景观照明工程等项目,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为了缓解学生就餐比较紧张的矛盾,投资60余万元,扩建了学生第二食堂,新增学生就餐面积300平方米。完成粉刷楼道,制作标识牌,更换窗帘等工程,校园环境和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加强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安全。我校党委把校园安全稳定作为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成立了稳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制度保障、预案完备、预防为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师生员工群防群治的安全稳定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稳定制度和重大疫情、灾情应急预案,与各科室每年都签订安全稳定责任书,落实责任,消除事故隐患,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积极参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制定《校园及周边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管理制度》,被陕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评为“平安校园”。保卫部门强化管理,严格执行门卫制度、会客登记制度和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学校投入30万元,建立了电子监控校区,安装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强化科技防范,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六、加强行风建设,提高依法民主办学能力

1.推进校务公开,科学、民主、依法治校。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治校、坚持校务公开,充分尊重民意,如:定期向职工通报学校的重大决策;请职工代表小组参与基建工程项目招标、材料采购等;请中介机构对每年的财务决算进行审计等,积极广集民智,促进师生员工当家作主,真正做到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治校。我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整体合力。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校长领导下的党委负责制,党支部工作条例、教学评估制、干部人事考核制、内部津贴制、财务管理制、学生管理等制度,加快推进学校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学校积极建立和修订基建招标办法、基建工程审计制度,项目招标坚持公开信息、公开招投标、公开竞争。财务工作实行刚性预算,对预算项目及数额、工资和津贴标准、资金管理办法、收费办法等信息进行公布,规范财务程序,实行科学管理。

2.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我校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各科室都根据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事、教学、财务、仪器设备、学生管理、基建项目管理等多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发挥监审室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考核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加大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监审室对教学评估、干部考核进行全程监督,参与基建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投标项目20余项,接待群众信访60余人,意见100余条,严把质量关、程序关,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回顾我校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领导班子团结勤奋,内部管理科学规范,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德育工作扎实有效,校园文化文明高雅,校园秩序稳定和谐,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行风建设成效显著。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文明校园建设还存在着薄弱环节,需要我们总结和巩固文明校园创建的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提升新层次!

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检查指导和辛勤工作!

陕西银行学校

2010年5月25日

下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发展(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发展(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加强文明建设 促进和谐发展 ——涟水县实验小学创建市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我校始建于1905年,现有校本部和幸福里校区两个校区学生4500余名。在岗教师252人,党员58人,其中小高以上......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摘 要:要想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的收入,就应该积极的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不断的对管理活动优化发展,形成完整的体系,确保其合乎当前的社......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一、“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任何时候不能放松 农村、农民、农业工作简称“三农”工作。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有3万多个乡镇,62万个村,8亿多......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与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版报)5篇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精神文明专题版报)东铺头街道北桥社区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为出发点,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建设农村社区促进和谐发展

    建设农村社区促进和谐发展 彭佑明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辖有乡镇12个、行政村304个、社区居委会33个,总人口68万,其中城镇人口14万。县委、县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泉州东湖中心幼儿园洪莲心2012、7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园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和谐校园的建设的重点则是干群和谐、......

    以人为本 创建文明学校 促进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创建文明学校 促进和谐发展 ——莆田学院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汇报 莆田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合并基础上,吸收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