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调研材料)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在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农村的各项发展如火如荼,已旧貌换新颜,原来并不起眼的环境问题日趋凸显。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多,不仅造成了农村生活环境的污染,而且还污染了农业水源,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环境现状及问题
我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地处川中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幅员面积13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辖辖22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42个村,50个居民委员会。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元。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外出务工、经商获得经济来源,县内无大的工业企业影响,整体上属典型的农村环境。
(一)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对一些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随处都可看到,如电池、废灯泡、塑料方便袋、农膜等,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都是自行处理,各种废
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堆放在田边、路旁、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所,对环境构成了病原体污染。
(二)生产生活用水不容乐观。从家庭生活用水来看,全县有96%以上的农户使用井水,村民的饮用水清澈,水中有害物质不多。95%的村民习惯饮用开水,村民的饮用水目前比较安全。各种污水的处理情况不容乐观,家庭污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和其他污水,据调查统计:分别占51%、42%和7%。村民对生活污水习惯性随地处理,自然风干,有的虽采取从简易下水道排出的方式处理,但下水道的最后出口都在村组周围的塘堰和引水渠里,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周围塘堰和农田的污染。对于养殖业污水,由于大多数的牲畜采取圈养,农户会定期对圈舍进行清理,清理后的污水也随着简陋的沟道随意排放,气味难闻,蚊蝇滋生,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
(三)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加。随着各种农药、化肥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如为农作物除虫除草,以往均是人工操作,现在则改为喷打农药进行根除;以前种田积绿肥、农家肥、塘泥肥,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做。结果是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
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民为提高产量,则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之化肥农药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四)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在收割的季节,大部分村民对秸秆就地焚烧,秸秆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农村大气环境,给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另外,大多数村民还依赖传统方式烧柴做饭等,这不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还对大气产生了污染。
(五)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经济普遍薄弱,缺乏对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基层财政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十分缺乏,加之农民群众对公益事业意识不强等,直接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进程。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不是不愿意去保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主动保护的意识不强。对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什么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他人就不存在问题。如就地焚烧秸秆,图的是方便,也没有把烟尘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大多数农民一味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民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也造成
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增强,农民不得不在增加用量的同时增加用药的次数,造成大量使用农药,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就是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效益。
(二)农村建房规划落后。以农民家庭为中心,建房随意性大,往往是东一片、西一片,没有统一规划,猪圈,厕所滥搭建,给环境保护带来难度。
(三)环境治理建设资金缺乏。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的运转经费完全靠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环境治理没有更多的专项资金。
(四)缺乏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农村广大的地域面积与其人才拥有量明显不成比例,许多人在受到较高程度的教育后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去工作,造成农村相关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农业和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围绕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转变传统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目标,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等载体,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农村开展环保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维权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
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同时,还要充分调动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变为一种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环节。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适应新时期农村污染防治;二是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力度,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
(三)推广应用农业环保实用新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环保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实用技术的推广、咨询服务和监督管理。围绕“利用”、“节约”、“减污”、“增收”、“安全”,引进和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如秸杆综合利用技术、植保技术和替代农药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综合防治技术、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等。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学习,让农民掌握技术要领,在技术推广中得到实惠,进而促进科技的推广应用。同时,大力开展为“三农”服务的科技开发和创新工作。重点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药化肥减量技术、农村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的研发创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扶持的契机,多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除将农村环保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还应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实施垃圾清运制度,建设垃圾堆放池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使生活垃圾在集中堆放的基础上进行处理。大力推广农田秸秆、人畜粪便制沼气技术和建设秸秆、人畜粪便堆肥化处理设施,使农田秸秆、人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既得到处理,同时也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通过包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等,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二篇: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摘 要:要想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的收入,就应该积极的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不断的对管理活动优化发展,形成完整的体系,确保其合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文章具体的讲述了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关键词:农村经济建设的深化;研究总结;方案设计;管理应用 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
要想确保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稳固的方向发展,就要积极的发展完善财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群众的切实利益,带动农村改革模式的优化发展,保证社会发展稳定,确保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系统的健全,促进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农村基层党建设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保证财经组织稳固,促进农经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升,确保相关规章制度体系的健全,促进农经执法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深化,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更新。
在当前时期,要想符合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就要合理的利用民权。要真正的尊重广大群众本身的意愿,不断的深化发展会计代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体系完善,防止集体资产外流问题发生,而且要切实的完善债务体系,确保其合乎经济发展规定,切实维护群众的真实权益,带动经济组织模式优化发展,保证农村经济朝着更为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
第一,为了确保工作得以顺畅的开展,就要不断的完善发展民主理财体系,保证村级财务体系设置合理,保证财务公开。对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优化,保证相关原则得以有效的落实,满足监管工作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带动审批工作的开展,促进农村内部经济管理系统的健全。依法加强土地承包与流转的规范管理,积极的落实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不单单是当前农业机构的主要职责,同时还是当前时期强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要当成重点来对待。具体的来说要做好如下的这些工作:认真的管理承包档案,此档案是开展承包工作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原始依据,是党和国家农村基本政策在基层的历史记录,应该存放好,并且认真管理,防止其丢失,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切实的结合档案法相关的要求,不断的完善承包管理体系,确保合约以及台账等完整有效。
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完善土地承包体系,要保证其中的各个运行步骤合理恰当,对具体的工作内容优化,确保其对相关农村土地法律的应用需要,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确保农村土地环节的有效应用,实现土地流转环节的有效管理,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建设管理的需要,促进该环节的综合效益的提升,确保整体土地运作环节的完善,确保该环节的综合效益提升,促进农村经济运作环境的稳定。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加紧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登记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签订率,使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开展流转规范管理工作,探索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强制农户流转的现象,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必须要认真处理严肃对待,而且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二,要适时地对土地承包管理体系发展完善,保证所有的要素都可以有序的运作,保证承包管理工作顺畅开展,以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促进相关土地承包经营环节的协调,促进内部环节的深化应用,确保工作经费环节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应用,确保土地规模经营环节的优化,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系统的健全,促进其实际用地难题的解决,进而保证农户的切身利益得以维护。要认真的贯彻落实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理念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益得以维护,确保群众的物质方面的权益得以保证,不单单是落实法规条例时首先要分析的内容,同时还是执行条例规范时要认真参照的标准。
在我们国家的个别区域的农村,存在很多的荒废土地,这显然对于农经的发展很不利,要想避免这种现象,就应该积极的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不断的优化方法,切实的提升群众的承包权益,保证流转工作得以有序的开展,确保土地流转规范体系的健全,保证自身的每个环节都能够积极的协调,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流转规范制度的健全,应该结合党的方针政策,认真的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保证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得以维护。合理的发展合作社,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合作社的存在能够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比如能够提升群众的生产活动的组织能力,还能够保证当前的农业活动朝着规模化等的方向发展,能够显著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以从事同类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本,以产品、资金、信息、技术为纽带,自主兴办,秉承着农户志愿加入的原则,创建新的合作组织。
除了上文讲到的优化内容之外,还应该对管理工作的后续内容进行优化。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形,保证后续工作体制设置得当,不断的优化发展,做好协调,促进实际工作的开展,满足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健全,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整体经济管理环节的优化,促进农村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在当今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全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干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结合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断的转换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深入到农村之中,融入到农民群体中,做好真实的调研工作,尤其是对那些关乎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要认真的对待,开展详细的调研工作。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可以为机构制定政策提供必要的参照信息。结束语
在当前时期,要想缩减城乡差距,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就要积极的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空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优化管理环节,不断的建立并且完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管理工作发挥作用,才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冬梅.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2]张贺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8.[3]刘新宝.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4]刘正阳,李亚楠.关于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5]张海涛.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4.
第三篇:加强农村经济管理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一、“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任何时候不能放松
农村、农民、农业工作简称“三农”工作。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有3万多个乡镇,62万个村,8亿多农民,由于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目前,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农民仍然是弱势群体,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城乡差别越来越大。一是农业投入不多,86年中央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比重为13.4%,98年为10.7%,2007年为7.9%,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78年为1﹕2.57,85年为1﹕1.8,2007年为1﹕3.28,现在仍在拉大。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交通、住房、就医、就学等条件大大滞后城市。“三农”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对“三农”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充分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成就和方向,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20年的基本经验,明确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向;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2004年以来至今,连续7个中央1号文件锁定“三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2004年降低农业税三个百分点,2005年全部取消农业税,中央财政对农民的各种补贴逐年增加。2004—2008年中央出台了八项具体措施扶持农村: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屠宰税;二是实行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综合补贴;三是全面开放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四是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费义务教育;五是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六是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七是不断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八是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组织和非组织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增收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所以,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农村经济管理局的工作职能有五大方面:①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惠农政策落实;②村级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③农村土地承包管理;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指导;⑤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实质上,我们的工作职责为两大方面:一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土地流转,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二是围绕农村和谐稳定,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惠农政策落实。
(一)民主理财建章建制,管好村级资产及财务
村级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是目前农村的热点,事关村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我市自2002年起全面实行了村级乡镇代管工作。按照“三个不准,四个不变,五个统一;即“不准平摊、不准挪用、不准代扣各种费用和上交款”;“所以权不变、使用权不变、审批表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统一帐户、统一审核、统一记帐、统一建档”。全市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规范,运转正常。特别是2005年市委、政府下发了11号文件以后,民主理财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266个村除个别村外,基本上未出现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出现越级上访事件。
如何管好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简单地说就是十二个字:民主理财,建章建制,依规办事。当前,着重抓好五项工作的落实。
1、进一步完善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一是加强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全市各村都要建立由懂财务、善管理、关心集体、办事公道、不是现职村干部及家属和亲属,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村民代表共同组成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一般由3-5人组成,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组长由理财小组成员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与村委会班子任期相同。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程项目的预决算,承包合同的发包等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理财小组组长可列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经济方面的会议。理财小组对农村集体组织财务原始发票进行审核,审核后认为可以列支的,在发票上签署审核意见并签字盖章,乡镇农经站方可报帐。乡镇农经站对未经理财小组审核和盖章的发票一律不予报账,各村要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对凡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和普遍关心的事,都要做到及时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给自己一个清白。公开的内容要全面真实,财务收支要逐笔逐项公布,对债权债务要公布到单位和个人,对固定资产,存货要按照明细科目公布其增减变动情况,对“一事一议”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各种惠农补贴以及其他村民反映强烈或有异议的村组财务事项要专榜逐笔公布。公开的时间要及时,做到每月或季度公开一次。公开的形式以公布栏,明白纸,会议为主,遵循实用、方便、节俭的原则。
2、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制度
①使用统一票据。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统一到乡镇农经站购领票据,并严格执行票据的购领、使用、缴销制度。各项集体资金收入必须由村财务联络员开具符合规定的票据,严禁白条收据和其他收据收费,严禁不开票收钱。
②严格收入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各项资金和收入必须按“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在3日内全额缴存乡镇集体资金专户,并在当月按票款同行的原则,到乡镇农村会计代理中心结算清楚,严禁瞞报、拒报收入、坐收坐支,坚决杜绝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村级平时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这方面是有教训的,今年年初,我市东乡片某村支部书记兼报帐员,将出售林场款,制种保存金等6万多元挪用无法归还,现外出不知去向。
③规范支出凭证。支出单据必须是税务发票或符合要求的合法票据,不得以白条或不规范的凭证入帐,严禁无票据付款。对每张支出单据,都应对其真实性、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单据坚决予以退回,做到“五不放过:“即原始凭证要求不齐全不放过;不是正规发票不放过;单据没有经办人签名和注明用途的不放过;单据未经相关人员审批的不放过;违反有关财务制度开支标准的不放过。
④严格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村财务开支要坚持集体研究,一支笔审批,加强监管,强化责任的原则。具体审批权限:①经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在集体授权的限额开支之内,由村委主任审批;②未经研究决定的开支,视各村实际,原则上300元以内由村委主任审批,300元以上需经支村两委研究后,由村委主任审批。村支部书记原则上不批钱,更不要当报帐员。
⑤村组干部误工补贴标准由各乡镇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决定,但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严格按规定执行。
3、进一步落实村级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
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财会人员,必须实行资格管理,凭证上岗。村级财务联络员必须经过市农经局或财政局的业务培训,乡镇组织考核,取得由省农经局核发的农村财会人员《会计证》才能上岗。原则上市乡农经部门对村财务联络员和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从业资格每年进行一次资格审查,审查不合格者要强化培训。连续两年不合格者要取消报账员资格。
4、进一步加大对村级财务审计与监督的力度
市农经局每年抽查部分村进行审计外,要督促乡镇农经站做好对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乡镇农经站每年至少要对80%的村进行一次财务审计,并及时向群众张榜公布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对审计出来的问题,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妥善处理,要正确运用经济处罚权和党纪处分建议权,纠正不足和失误,惩处违法违纪行为。
(二)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总要提到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流转工作。2010年中央1号文件第四章第18条中强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保障其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
1、认真宣传贯彻《土地承包法》
《土地承包法》,其立法宗旨: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既是制定法律的首要出发点,也是贯彻执行法律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市于2008年进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发证工作,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了承包合同,乡村建立了合同档案,全市实行了信息化管理,承包期限至2028年,30年不变。农村土地承包期长期不变,对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土地投入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将带来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抛荒问题,人口增减后人地矛盾问题等等。
2、依法有序开展土地流转
由于“谷贱伤农”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影响,有的地方出现了“想多种的种不上,不想种的丢不开”现象。有的农民则“不想不种田,不想多种田,只种口粮田”。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大量的抛荒地。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有效的措施就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土地流转。
(1)充分认识做好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党在农村的一贯政策。平稳有序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解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防止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
(2)正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有偿自愿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流转主体地位,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全面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确保流转规范有序;以建立流转组织和网络为平台,逐步完善和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优化流转外部环境,不断健全流转市场。流转土地中做到“三不变”,即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改变土地二轮承包期,不改变农民承包权。明确农户是土地承包和流转的主体,不强迫农民流转,流转的期限、方式、价格等由农民自主决定,并建议受让方和农户充分考虑土地增值效益和农户长远利益,商定分时段价格。受让方雇请工作人员时,优先雇佣参与流转农民。
(3)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引导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和途径,但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在具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尝试多种流转形式,使土地流转由过去的以转包为主向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转变。同时,积极引导并鼓励土地经营权向种植能手、大户和龙头企业流转,形成规模经营优势。
(4)及时有效调处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的制定,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和仲裁的原则、方式和程序,对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仲裁涉及到《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知识,涉及到农户的切身利益,调处难度较大。村委主任处在农村第一线,经常会有纠纷需要调解。因此,必须熟悉这些法律,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和调解仲裁法,要认真加以学习和领会,做到心中有数,依法依规。要正确处理好法律政策与乡规村规民约的关系。乡规村规民约不能违背法律法规。
(三)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是广大农民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以从事同类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本,以产品、资金、信息、技术为纽带,自主兴办,自愿参加,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它顺应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市场化、农民组织化的潮流,揭示了农业服务体系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并且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是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
1、充分认识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视察合作社并给予充分肯定。大力发展合作社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部署。省委省政府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从2009年起纳入为民办实事考核内容,目的是将指导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由部门行为变成各级党委、政府的行为,强力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共同富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其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①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施展本领,逐步成为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重要组织资源;②在连接农产品产销中崭露头角,逐步成长“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桥梁纽带;③在传播市场信息,传导实用技术中大显身手,逐步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摇蓝;④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初露锋芒,逐步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⑤在改变乡风习俗中传帮促带,逐步成为推动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组织载体。
2、加大发展,规范运作
最近,我们正在起草《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的文件,文件中提出到2015年全市发展合作社200家,入社农户占总农户30%以上,农户品销售额超800万元的合作社达30家,入社社员年人均纯收入比非社员增收20%以上。力争从2011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合作社,今后每成立一个合作社,能规范运作,经农经局验收合格的,每个合作社给予8000元开办扶持。各村要围绕产业优势,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主体上,鼓励种养(营销、服务)大户、农技推广部门、农业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发挥各自优势,牵头兴办合作社,在组建类型上,根据农民需求和组建条件,重点发展与社员利益联结较为紧密,统一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合作社;在组建层次上,鼓励依托产业优势,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跨区域,集团式发展。
第四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与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雅畈镇在贯彻中央及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镇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还不能令人乐观,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不但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部分镇领导干部、村两委班子,甚至是主要领导,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敢指出,不敢批评。
各种民主决策、财务管理等制度尚不健全,工作落实还不够到位。部分村委在财务处置、土地转让款使用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从而造成了村内部财、物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给一部分人钻了空子。在制度建设上,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力,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
反腐倡廉教育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法律和党纪方面的教育还不够;有的基层干部不注重学习,对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缺乏了解,法制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还有的基层干部民主观念差,接受监督意识不强等。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剖析、整改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已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推进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就要长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雅畈镇党委从以下几方面做了重点落实: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为此,镇党委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各项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负责人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订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并与全镇37个村党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党委不仅注重抓好领导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基层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更主要的是注重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落实,明确各项领导的责任,做到各负其责。使目标责任落实到人,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追究谁的责任,形成了层层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和格局。
2、以完善基层党的纪律检查机制为核心,大力推进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种制度,如会议制度、党内民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议事制度、考核制度、招投标制度等;配齐配强人员。镇纪委设委员3人,其中纪委书记1名,主持镇纪委全面工作,侧重党风廉政、案件审理;专职副书记1名,按中层正职配备,具体负责执法监察,纠风治乱、资料统计;在此基础上,为便于工作,另外配备纪检干事一名;实现硬件标准化。专门为纪检成立了监察室,配备了电脑、打印
机、档案袋、电话等等,确保纪检工作有效展开;加强村级纪检组织建设。按照区纪委要求,在各村和企事业单位成立纪检组织,明确具体权责,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
二、完善制度,确保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的完成。
1、建立农村廉政建设预警机制。廉情预警机制是集收集、分析反馈和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管理、严密完善的信息渠道、获取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及违法乱纪方面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反馈处理,然后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分类预警。廉政预警机制的建立主要是解决党风廉政的监督工作从被动、静态监督到主动、事前、动态监督的转变,从而更积极有效地预防腐败的发生。
2、健全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今年我镇已党纪处理五人,其中两人开除党籍。
3制定机关干部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纪律。为加强镇、村干部管理,特制定《雅畈镇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村干部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雅畈镇机关干部考勤办法》、《机关干部职工假事制度》等制度,镇干部上、下班实行指纹签到。我镇还制定了严格的值班制度,每天四人值班,一名带班领导,无故不值班者,追究相应责任。
三、抓财政、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在全镇推行财务公开制度,专门设立村务公开牌,对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必须说明,做到收支一条线,一支笔审批,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镇机关的财务也实行公开化,设立财务公开栏。每季度按时对财务收支情况公布上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民主理财和群众参与意识,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严格控制非
生产性费用,禁止和杜绝村级招待费等不合理开支。
四、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及时查处违纪案件。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上墙公示,设立了举报箱,信访接待室。全面落实《关于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各级领导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通知》,成立信访领导小组,制定信访制度,坚持每一名领导干部轮流接待群众上访,坚持有访必查,有查必果的信访工作制度,将责任落到具体人员。把信访举报工作作为惩治腐败的前沿阵地,切实抓紧抓好,彻底解决农民上访难,解决问题难的问题,使农民上访事件得到了减少。把信访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根据信访举报的情况,对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和贪污行贿、挪用公款以及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厉惩治腐败行为;三是按照有关规定,党员干部违纪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起到警示作用。
五、强化廉政知识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我镇纪委结合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加大了党风廉政知识宣传、宣讲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下村文艺演出、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车、廉政知识竞赛、廉政歌曲传唱、标语等形式,切实加强党风廉政知识宣传。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激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廉政监督活动,营造良好的廉政舆论氛围,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干群人人讲廉政,齐抓共管促廉政新局面,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农村更加深入扎实的开展,取得更大成效。
第五篇:农村生态环境调研发言材料
随着环境管理的逐步提高,工业污染已逐步实现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由浓度控制转变为总量控制,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转向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新建项目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三同时”制度,从而使我县的工业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在农业领域,由于种植业的化肥、农药污染、牧业的畜禽粪便污染、渔业的水体污染、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污染,使得农业面源污
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1、◇◇县农业情况概述
我县经济历来以农业为本,粮食作物有水稻、三麦、玉米、高梁、山芋和豆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蓖麻、薄荷等。2003年,农业生产总值35719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902元。农村人口69.7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6,农村从业人口数量41.80万人,农业耕地面积50668.73公顷,占总面积34.52。畜禽养殖以猪、鸡、鸭、牛、鹅为主,拥有规模化养殖场732个,总产值13504.6万元。渔业水域面积42000公顷,水产品年产量76352吨,总产值73591万元。
2、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1)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及排水情况。2000年我县农药施用总量为123220公斤,施用农药耕地面积50489.93公顷。单位耕地面积平均农药施用量为2.44公斤/公顷,与1990年1.20公斤/公顷相比有了大幅度增加,棉花产区为农药污染重点地区。
①水稻
2003年全县水稻面积64.85万亩,单产492公斤,总产量318861吨。水稻使用化肥品种有碳铵、尿素、过磷酸钙和复合肥,每亩施用量碳铵50公斤、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25复合肥50公斤。施用总量碳铵32425吨、尿素9728吨、过磷酸钙16213吨、复合肥32425吨。其中尿素转化率为40-50、碳铵30、复合肥30、过磷酸钙20。可以看出,化肥的转化率较低,大多以各种形式转移至水体、土壤和大气中,造成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水稻使用的农药品种较多,有5的锐特劲、20稻草宁、30克纹虱等,每亩用量从25克-100克不等。
我县水稻年用水定额316.6吨/亩,年排水量200.1吨/亩,总排水量12976.485万吨。进水CODMN值以2000年大运河各段面监测结果平均值5.0mg/L计算,出水以2000年水稻田排水监测CODMN值17.0mg/L计算。
②小麦
2003年全县小麦面积53.9万亩,单产346公斤,总产量186742吨。小麦使用化肥品种有碳铵、尿素、过磷酸钙和复合肥,每亩施用量碳铵3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25复合肥50公斤。施用总量碳铵16170吨、尿素16170吨、过磷酸钙18865吨、复合肥26950吨。
小麦使用的农药品种有60的彼得灵、20的三唑酮、5.8的麦喜等。
③棉花
2003年全县棉花面积2.45万亩,单产55公斤,总产量1346吨。棉花使用化肥品种有碳铵、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每亩施用碳铵25公斤、尿素35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5公斤。施用总量碳铵612.5吨、尿素857.5吨、过磷酸钙735吨、氯化钾367.5吨。
棉花使用的农药品种有5红太阳大将军乳油、25的东宝一号、25的快杀灵乳油、三氯杀螨醇等。
棉花灌溉一年一般2-3次,干旱时15天一次。
④油菜
2003年全县油菜面积14.49万亩,单产153公斤,总产量22218吨。油菜使用化肥品种有碳铵、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每亩施用量碳铵25公斤、尿素3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25复合肥50公斤、氯化钾5公斤。施用总量碳铵3622.5吨、尿素5071.5吨、过磷酸钙5796吨、复合肥7245吨、氯化钾808.5吨。
油菜使用的农药品种有14的双锄、22的油丰、5的高效大功臣等。
(2)农业废弃物
我县农业废弃物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主,年共产生秸秆量为66.2274万吨。其中大小麦秸秆产生量占总量的31.88,水稻占总量的63.45,豆类占2.4。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秸秆还田量为12.02万吨,占产生量的18.1,用作牲畜饲料量为5.26万吨,占产生量的7.95,用于工业原料量为0.1万吨,占产生量的0.15,用作燃料量为30.75万吨,占产生量的46.4,综合利用量占总量的72.6。
农作物秸秆污染状况调查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大小麦
水稻
玉米
豆类
棉花
其它
农作物产量
吨
17594
4396434
150
1999
21578
20472
秸秆产生量
吨
21113
3420220
2011
15987
2683
10240
秸
秆利用量
其中:秸秆焚烧量
吨
60000
120000
0
0
0
0
秸秆还田量
吨
58000
62200
0
0
0
0
用作牲畜饲料
吨
25000
22000
966
467
0
用
作工业原料
吨
0
1000
0
0
0
0
用于生产沼气
吨
0
0
0
0
0
0
其它用途
吨
88133
270020
1045
11312
2683
10240
其中用作燃料
吨
67667
214520
1045
11312
2683
10240
废弃
吨
466
500
0
0
0
0
由于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农民也逐渐使用如:石油液化气、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得秸秆的废弃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堆放在公路两侧,妨碍交通;有的推入河中,导致河水变质;更有不少在露天被焚烧。每年我县有18万吨秸秆在露天被焚烧,中部地区为露天焚烧污染重点区域。其焚烧时间主要集中在5-6,10-11月份,焚烧时产生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不仅使焚烧地区的空气受到污染,而且时常降低周围大气的能见度,导致横穿◇◇中部地区的京沪高速公路上能见度降低,增加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安全隐患。
(3)、大气状况
通过近年来大气监测的数据来看,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由于全县农村工业废气污染源较少,其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城区的空气环境质量。我县大气污染第一污染物是T,第二污染物是NOX,第三污染物是SO2,三种污染物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T主要来自锅炉、建筑、农作物焚烧和运输中的扬尘,NOX、SO2主要来自工业废气、燃煤烟气。酸雨频率在近五年出现的频次为0,证明未受到酸性污染。农业污染分析如下:
全县农业COD排放情况表
类别
排放量(吨)
所占比例()
种植业
1630
38.6
水产养殖业
660
15.6
畜禽养殖业
1929
45.7
总量
4219
1003、主要对策及措施
(1)在全县范围内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生物农药。全面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推行测土施肥和配方施肥,推广商品有机肥。在土壤肥力方面,应通过抬田治碱工程和耕地保护工程,针对农田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碱性大的情况,进行灌水洗碱,使用酸性化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2)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这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3)在养殖业污染方面,以县地力源有机肥厂为基地,扩大规模,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粉等其它原料相配比,生产商品肥,进行还田,实现种养良性循环。
(4)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通过创建无秸秆焚烧乡镇等活动,提高乡镇干部、群众科学利用秸秆的积极性。具体工作中,首先要积极推广麦套稻等实用技术,从源头控制;其次,加快实施秸秆还田工作,促进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第三,搞好秸秆的生化处理,发展饲料加工,推动畜禽养殖业。
(5)在水产养殖业,应全面推广湿地作物立体套养、高密度养殖水体生物净化工程,发展生态养殖,控制养殖水体污染,改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