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点钞效率的方法研究
关于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点钞效率的方法研究
摘要:金融专业和财会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专业技能,比如手工点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共同影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所设的点钞技能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手工点钞技能的掌握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而且练习过程单一,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如何高效的开展手工点钞课程,克服学生浮躁厌学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本文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研究了点钞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点钞效率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学校;点钞教学;效率;问题与对策
1.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技术工人中,中级技术工人仅占35%,而高级技术工人更少,仅为0.5%。高中级技术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大大的妨碍了我国技术产业的调整升级。据统计,我国有大约1000万初高中毕业生未经过就业培训,直接成为劳动力。从而导致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水准较低,劳动人员素质较差,劳动技术能力较低。因此,我们应当调整教育体系,努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会计类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点钞,对学生技术能力的要求较高,学校应当细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手脑统一,提高学生的点钞技术,这样才能保证金融业、会计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会计类专业对学生的培训,除了内容的教学之外,还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岗位技能。将校内实训和点钞技能、计算机技能、珠算技能相结合,将手工会计和电子化会计相结合,同时注意培训学生的会计凭证制作能力,保证账簿报表的正确性。会计核算等技能也应当加强培训。
2.点钞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对点钞课程重视度不够
与现代化的电子点钞机相比,人工点钞效率和准确率均较低,因此,许多学生主观上轻视人工点钞,认为人工点钞必然被现代化点钞机所取代,从而导致他们对这门学科重视度不够。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对于老师的说教不放在心上,应付作业,敷衍老师,没有目标,盲目考试,进一步加剧点钞课程的合格率降低。
2.2 学生对点钞练习兴趣不高
点钞需要动手操作,有一定的方法,需要一定的速度,包括单指单张、多指多张和扇形点钞等方法,这些新鲜的课程都是吸引学生求知欲的因素。刚开始上点钞课程的时候,学生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燃烧极度的热情去学习这门课程,哪怕在课后,他们也是“钞不离手”,能够积极配合教学进度,按时完成任务。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点钞一直重复点数、墩齐、扎把、盖章等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就会被这些冗余重复的点钞动作
所代替,点钞技能培训过程枯燥无味,没有了积极主动性,学生不再认真听课,开始分心。
2.3学生的细心、耐心、持久力不够
点钞课程的考核,需要学生手眼一致、细心耐心,否则很容易造成“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局面。点钞课程的考核是在规定的时间里以学生点对几扎(一般要求一扎一百张)来核算分数,一扎全对是满分,哪怕只是差一张也是零分。然而学生在比赛和考试的时候往往容易紧张失误,一扎点九十九张或一百零一张的现象时有发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实,更加造成了学生的抵触情绪。
2.4 学生点钞动作很难规范
手工点钞要求学生坐姿端正、肌肉放松、钞票墩齐、开扇均匀、手指触面小、动作连贯。这些动作是在长期的操作中逐渐锻炼形成的,而长时间的练习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难以将足够的精力放到点钞中来,最终影响了点钞动作的流畅、规范和持续,渐渐走形的点钞动作拉低了点钞的效率和准确率,降低了点钞教学的效果,使得点钞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3.改善学生点钞效率的策略
3.1 从源头上提高教职人员的教学水平
中职教师应当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利用好教学资源。职业学校是专业培养学生获取实际技能的地方,技能性的学习应当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中职
教师要明白职业学习的课堂教学与普通学校的课堂教学的区别和联系,如何从源头上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当下中职教师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充分的准备、饱满的精神对待每一节课程。在点钞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课堂学习带来直接的影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加强自身人格魅力,让学生主动的喜爱上点钞教学这个课程,虚心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点钞技能,自觉的把精力集中在每一堂点钞教学的课堂中来,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总的来说教师需要加强的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大方得体的仪表、着装,要保证自身形象整洁、大方、时尚但不要浮夸,化妆切忌浓妆艳抹。
(2)态度得当,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尽量提高课堂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
(3)重视学生感受,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切忌在其他老师、家长、同学面前讽刺、嘲笑某个学生。
(4)对待同学要有耐心,对于不懂的地方努力思考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到位。
(5)广泛涉猎,在课堂上,通过其他有趣的知识或者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揭示要讲解的内容。(6)讲解幽默。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尽量做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从而自发主动的进行探索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畅所欲言,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3.2 提升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一方面有课兴趣之后,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中职教师在点钞课程的教学中,在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尝试不同教学方法,让点钞这门课程的学习切实的生动起来,找到学生在点钞学习上最感兴趣的点,以此为基础,不断的扩充知识点,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点钞的方方面面,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激发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兴趣,尽可能的避免使用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室、影音图片展示、幻灯片放映等形式,向学生动态、生动、直观的展示教学的知识点。在点钞的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中要避免出现机械枯燥的“讲授式”教学,照本宣科的把点钞知识强行的灌输给学生,当发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集中力下降时,要想办法让学生重新回归到知识点中来,例如可以插入有关点钞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分小组提问、现场点钞演示等一切可以让学生神经调动起来的活动。现场的点钞演示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现场演示,加强学生对点钞技能的印象,不断巩固、熟悉点钞的整体知识框架,规范学生的点钞动作,使得学生在基本功上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免到最后点
钞动作和知识点难以更正,为后续学习造成障碍。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整体情况、内在原理、实际操作方法、不同操作的不同结果有一个整体、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在该过程中,学生会形成很多问题,并将带着这些问题去听教师的讲解,更具有目的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3.3 采取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1)教师示范讲解
首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现场演示,对该知识点、操作中的每个环节、动作、重点、难点、原理、后果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指导学生开展练习。在该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耐心,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不规范的地方,并加以讲解和纠正。
(2)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点钞中有很多技术手段,教师个人不可能完全掌握每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其他人录制的教学视频、图片来展示和讲解这些技术手段的过程、技巧。
(3)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可以通过高年级的同学与低年级同学之间、同年级同学之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帮助来学习点钞中的知识、技巧。
(4)邀请专业的点钞人员讲解点钞技术和经验
点钞需要的是大量的练习,银行中的点钞人员无疑已经具有很深厚的功底,并形成了自己的心得和经验,邀请他们来为学生讲解,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具有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技巧。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课堂教学的种种问题,教育工作者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自身教学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对于点钞技能学习的兴趣,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树立学生学习点钞技能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把学习步骤细化到每一堂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进行反馈,最后再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好的落实教学任务,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覃姣梅.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点钞课的教学效果[J].大众科技,2014,02:119-120.[2]景冬娟.中职学生点钞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10:67+69.[3]王娇.点钞技能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2013,09:47-48.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的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一)研究背景:
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包括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模式、学生学习的方式等等,来研究思品教学质量的问题,但从课堂作业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比较少。
2、传统思品教育的作业观。
(1)思品作业是课堂之外的学习任务
在课堂上思品教师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解思品的基础知识,尽可能详之又详,惟恐学生不掌握,为了检查学生的消化吸收情况,教师自然而然地就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的目的和内容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地训练,注重重复和模仿,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一说起作业,在不少教师的潜意识中认为作业不是布置课后练习题,就是根据考纲的要求编写的巩固习题,这种单一方式的作业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了考试,使不少充满灵气的学生变为机械手,呆板的作业把一个丰富多彩的思品世界变成一个乏味的题堆,了无生趣。思品作业人人千篇一律,一直以来,思品作业都是同一种模式面对全体学生,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背离新课程标准中“教学过程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
(3)在思品教学实践中,一部分老师将课堂作业留滞于课后,使学生只能匆匆完成作业,流于形式,是作业质量得不到保障;思品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不强,依赖性很明显,不太愿意主动地做课堂作业,因此,在思品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课堂作业,优化高中思品的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转变教师观念,激发教师进行课堂作业有效性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收集资料,提高教师课堂作业设计能力;探索课堂作业体系和课堂作业评价方法;真正致力于课堂作业有效性的提高。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课堂作业的热情,提高作业能力。
3、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特点
(一)研究的内容
1.课堂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课堂作业的形式
3.课堂作业实施策略
5.课堂作业评价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的主要思路是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比分析课堂作业对思品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在不断的对比中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计划,并不断指导行动,调整行动,最后形成教学案例集、研究总结和论文。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参加者共同查找本课题的相关内容。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座谈的形式,分析所获取的有效数据和学生课堂作业的实际情况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并能够根据教学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
3.案例分析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每个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实践、反思、总结,以此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阶段(2009年6月-9月)
1、结合学校特色,针对学生特点,明确研究方向。课题申报与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课题方案和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及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011年7月)
1、确定具体目标,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按计划进行调查研究。
2、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依据实施方案,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构建校本课堂作业框架,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对比研究,并及时撰写教育日志及教学反思,促进研究的实效性。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1、对研究积累的有关材料、数据,获取的有关信息进行理性的分析。
2、、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并针对研究进程中呈现的问题与思考,我校课题组教师一边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一边对研讨课的进行梳理总结。我们明白加强学生课堂作业,可优化高中思品的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高中思品课堂教学中“课堂作业的必要性”的问题。
课改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负担,课堂作业通过试题设置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及时训练比课后训练量小而效果更好,有利于学生减负,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为了更好的研究课堂作业,我们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调查了东风中学60名学生的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情况(内容包括课后作业的难度、完成时间、训练量,课堂作业的试题类型、教师评价方式等),调查结果如下:
根据问卷统计,不难发现,课堂作业符合教学现实和学生发展,还可以将老师从繁重的批改任务中解放出来。
(1)学生发展的需要
① 表一数据显示,课后作业太多,主要集中在数学和英语科目中。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认为需要大量的试题才能达到训练效果,英语教师则要求学生多看、多背、多写,以上两种情况导致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严重被挤占,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思品等传统教学中的“副科”。将近80%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花2小时以上时间完成全部课后作业,各科课后作业不但量偏大,而且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学生常常忙于应付课后作业。自主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中的学生经常眼高手低,主要是与缺乏自主学习相关,所以要教师要舍得,要放手学生去自主学习,形成真正的学科能力。
课堂作业所需的时间少,学生们兴趣很高,都乐意去完成,高效的落实各科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
② 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后作业相对较难,能独立完成的很少,70%左右的学生感到课后作业对学业帮助的效果一般。由于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大量的灌输知识点,学生缺少独立思考时间,这样的结果充其量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3]。课后作业以实践为主,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严重脱节,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相当反感,又不得不做,逐渐形成抄袭的坏习惯。
相对而言,教师根据教情自编或精选的课堂作业难度适中,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又能落实课堂训练,训练中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困惑,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巩固知识的效果自然好。
③课后作业严重挤占课余时间,学生个人爱好和兴趣没有时间去发展,全面发展成为了一句空话。
④学生在课堂作业中通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交换观点和看法,不但收获知识,而且培养了语言表达,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整合信息的综合能力。
(2)有效教学的需要
课堂作业的试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利于学生把握当堂课的重点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课后作业量少了,学生可以对有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促进学科学习。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细致的备课,课堂的驾驭能力提升,课堂更符合新课程理念。
通过课堂作业反馈情况,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同时可以针对性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重复。
(3)符合课改精神
课改精神要求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角色,改善评价方式,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作业完全可以满足课改精神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作业,在技能训练中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吸收其他人的不同见解。用少量的时间去把课堂知识巩固,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为课后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提供了可能。教师作为引导者,既可以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又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
2、课题研究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是课例研究,即在一节课的观摩研讨中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课堂短短四十分钟世间非常宝贵,除了新课程讲解花掉的时间,剩下的课堂作业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课堂作业的设计就显得非常关键,如:所面对的学生、什么样的题型、难度如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效果等等都是要考虑的范围。
通过我们的研究,认为课堂作业至少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可行性原则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作为课堂作业,有的作业适合作为课前作业,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思考问题;而有的作业适合作为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提升学习能力;而有的作业适合作为课堂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查漏补缺所学知识的目的。
(2)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基础差异,有的放矢的布置作业。也就是说,作业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同一班的学生,有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教师既要重视面向大多数同学,又要考虑到少数同学,做到“长善救失”。本人认为,有效的课堂作业一定要让同学们都参与,如果学生不参与,又有何效率可谈,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过程,而课堂作业是重要渠道之一。
例如:在课堂中布置一道有质疑性的作业,经过思考讨论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陈述自己的答案,由于已有知识的差异,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常常不同,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可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听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并进行认真反思。
(3)实践性原则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应该在新课知识讲解结束时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从作业中思索问题,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完成作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通过知识的运用,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效性原则
布置课堂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课堂作业能够弥补知识点讲解的不足,是课内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3、通过我们的实践研究,课堂作业的形式有以下几类。
(1)习题类作业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形式,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形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根据作业反馈情况,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地进行下面的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材料分析类作业
此类作业能充分调动同学的共同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阅读类作业
(4)辩论类作业
学习中,课本的内容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本人以每一个小专题为辩论内容,让学生自己组队担任正方和反方,各自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各抒己见。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对事物具有分析、判断、决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品科学素养。
(5)演讲类作业
让学生自己演讲,除了能培养表达能力外,还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运用思品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和问题,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新课程理念。
(6)调查类作业
指作业形式突破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让学生设计表格,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能力得到展现。
4.通过课题组的研究,制定高思品课堂作业评价的一般方法。
课堂作业既然在课堂完成,也要在课堂评价,使课堂作业的收获最大化。及时评价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益,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纠正错误,教师也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课堂评价是通过三种方法进行的。
较简单的问题,公布答案,让学生自评,学生根据上课内容查找答案,更深入理解知识。
第二种方式是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公布评价结果。在整个讨论环节中,教师要了解各小组讨论的重点,把握全班的情况,待学生发言后对问题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提升认识。此方法符合课改精神,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但是学生讨论的范围常常扩大化,问题也更加的深入,必要时提醒学生围绕重点进行讨论。另外,讨论需要一定的时间,课堂要为讨论和发言预留充足的时间,避免浪费时间又没有成效。
第三种评价方法多用于计算类和作图类的问题评价当中,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直接暴露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经过分析、纠正后,确立合理的解题思路并强化记忆。
课堂作业是对一节课所学内容的考察,了解学生对这节课教学内容掌握情况,有助于接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完成课堂作业评价只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开始,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类总结,完善课堂结构,改进课堂教学,不断的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进步。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根据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指点,不让他们落下,帮助他们早日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法
叶青(学员)发布时间: 2010-08-26 01:14:38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中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的水准对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课堂上 , 实现对课堂的最佳控制。课堂教学是教师个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具体表现在教学的方法、手段、语言、机智、风格等方面。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获得教学的最优效果,除了通过各种途径探求和掌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性外,还必须努力追求教学的“真、善、美”,力求达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求知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作为好课的幕后策划者、作为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每堂课的导语一定要自然,最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中引出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提出如何解决问题,进入课题,这样学生思维自然随着问题迁移,将新旧知识连成一片。特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时,导语一定要具有概括性、启发性、严密性、准确性、实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自己动手得到答案走出课堂。因此,每节课的导语是组织好一堂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
二、语言表达清晰,课堂指令准确
课堂教学指令清晰是一堂好数学课的标准。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语言表达准确,课堂指令清晰,这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当前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都知道,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特别是数学课尤其特殊,不同的知识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什么是重点,难点如何突破,要渗透哪一类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是探索和发现,是采用直观教学,还是组织学生讨论,都要设计好,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兑现。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四、创设良好氛围,体现宽松和谐
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讲课首先得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在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以后,促使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进一块石子,在水面上形成波纹,能够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幽默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手势和表情也是不可缺少的。上板着面孔的课,教师在说“单口相声”,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五、关注学习过程,亲历成功体验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而现在倡导的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六、保留教学时间,注重思考反思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七、巧设课堂结尾,思维意犹未尽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常用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课题背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我国新一论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学就是要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有所发展。教育全球化及国际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国内实施新课改的要求,促使我们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
二、课题趋势分析及可行性分析。
1、趋势分析。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2002年11期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就国外研究来看,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
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
2、可行性分析。
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自身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建立起新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方法和途径的策略。
我校共有教师14名,其中本科2人,专科4人,中师8人;小学高级教师8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邹城市教学能手3人,邹城市优质课执教者5人,镇级学科带头人4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理论水平较高,有较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二、课题界定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界定。
满足某种需要,这样才认可这种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有效性的实质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合规律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具体说来,“教学有效性”这一概念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⑴有效果;⑵有效率;⑶有效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互动,主动进
行探索与研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寻找、体验、认识数学问题和数学概念。组织讨论、交流、验证,从而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也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态度、习惯和能力。
2、解决的主要问题。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重“教”轻“学”;(2)重结果,轻过程;(3)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4)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四、课题实施的几条原则。
⒈目标性原则;
⒉有效性原则;
⒊过程性原则;
⒋主体性原则;
⒌综合发展原则。
五、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要求为依据,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和“托举”作用,充分调动中、青年教师活跃、敏锐和进取探索等积极因素,科学开辟多种能被事实证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途径。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世纪人才为总目标,强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优化多种途径的诸要素,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开
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特色研究。如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异步教学、分层教学、趣志分班等教学与指导,关注个性化、个别化学习
2、课堂教学目标策略研究。探索三维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标。
3、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策略研究。优化教法,指导学法,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4、课堂教学过程的策略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开放的教学内容与开放的教学形式相得益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
5、课堂教学场境创设的研究。探索教学场境优化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6、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关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7、课堂教学的拓展策略研究。通过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教学基本技能、运用教学辅助手段等拓展研究,探索相关因素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采用教学实验法——设计典型课例;理论综合法——学习国内外研究成果;比较研究法——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个案研究法——追踪研究对象学习兴趣、能力、成绩等方面的发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六、课题实验步骤。
㈠准备阶段(2007.9—2007.11)负责人:孟祥红
⒈了解现有整合研究现状。
⒉汇总整合研究的情况。
⒊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调查研究确定课题方案,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㈡实施阶段(2007.12—2009.2)负责人:赵垒
根据实验方案分布研究,收集资料,统计分析,不断总结调整,发表阶段性成果。
㈢总结阶段(2009.3—2009.6)负责人:卓克亮
检验结果,检验假设,组织验收,并写出研究报告,将成果推广。
七、完成课题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工作小组。
2、制度保障。建立完成课题的激励制度。
3、经费保障。学校给予经费支持。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
摘要: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途径有很多,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效率,进一步真正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成为了教学工作者的关注重点。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一些实际有用的课堂教学经验,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体阐述了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
关键字:英语课堂效率;激发兴趣;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 引言:
新时期,英语教学改革越发重视强调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课堂效率是教学改革是核心问题,是提升英语教学的关键,同时这对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把握课堂,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在课堂上创建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才是优化教学水平,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根本。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首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信息传输渠道通畅。搭建良好的师生之桥对营造轻松越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听课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拉近师生距离更容易让学生接收老师传达的信息,同时老师更容易接收到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方式,因为当师生关系变得融洽时,教学的双方处于一种和谐愉快的状态,能实现课堂上双方的双向交流,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接收知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学生如果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对这个老师的课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教学来,使师生有着很好的传达与反馈的配合。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学工作者改变传统观念上的传授者、控制者的思维,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把这种亲和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成功应该进行及时肯定的反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有效的课前预习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听课水平,加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吸收,保证课堂效率有重要作用。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学生对课堂内容及难度可以有一个大概的自我感觉,同时预习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及时发现知识障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预习扫除了学习新课的一些障碍,并且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探索,对自己有哪些知识盲点有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老师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和配合,而学生更容易集中精力去理解和思考,更有益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让学生自己预习完后尝试独立完成文章后面的思考题,老师也可以就文章内容提出一些关键性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用自己的话阐述文章的重点。当然在课堂上老师需要检查一下学生预习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听课的时候就更有目标性。对于预习中没有弄清的疑难,经过了自己一番思考加上课上老师的剖析,如此一来学生对知识要点就有把握性,从而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
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进而最大限度发挥英语课堂的教学水平。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说在课前让学生猜一些有意思的英语谜语,讲一个英文笑话,欣赏一首英文歌曲等英语娱乐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设计一个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增加他们用英语对话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设计完成的情境对话中充分掌握所学的句型句式,让书本知识在练习实践中学以致用。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和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媒体来进行组合教学。可以把课本教学内容做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画形式或者有趣的视频影音,动画和视频有生动形象,画面色彩丰富、音效逼真的特点,非常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审美要求,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避免了一味的板书式教学的枯燥。
四、着眼未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始终是教和学的这对矛盾的主体,因此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最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新的课堂改革应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笔者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在情境中学
在课堂上不仅可以根据课本教学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演绎文章的故事情节,还可以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日常生活情景,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放到情景对话中实践,增加课堂生活化和实用性,突出实践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对语言组织及表达上给予建议和指导,同时对学生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在合作中学
在英语课堂是采用合作式英语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人与人的交流沟通表达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讨论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分工,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在自由发言协作中学会交流和分享,集思广益,一起探讨和解决知识难点,最后总结本组讨论成果,派出代表向其他同学做以展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学生对自己主动探讨解决的问题印象更为深刻,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的效果。
(3)在竞争中学
在课堂引入竞争机制也十分有效,可以更为直接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把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集体竞争的形式参与到老师的教学的内容中来,如此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对每个小组在朗诵、背诵、默写、情景对话表演等教学环节的表现做出评定,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以竞赛的形式,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教学活动更为积极有效,自然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结语:
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有着积极而深刻的意义,这教学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采用恰当高效的教学方法,丰富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社会科学家.2006(S1)
[2]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8)[3]余文森.有效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报,2010(12).[4]小组合作学习与英语课堂效率浅谈[J].考试(教研).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