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时间:2019-05-14 06:4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第一篇: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目录

 摘要和引言 ………………………………………………………………………… 2 第一章 新闻写作真实性的含义 ………………………………………………………… 3

(一)事实真实是新闻的本源………………………………………………………… 3

(二)真实性事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

4(三)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的被报道出来………4 第二章 新闻失实现象的原因及危害…………………………………………………… 5

(一)导致新闻失实现象的原因 ……………………………………………………5 1.政治原因的影响 ………………………………………………………………… 5 2.经济原因的影响 ………………………………………………………………… 6 3.社会原因的影响 ………………………………………………………………… 7 4.新闻报道者故意原因的影响 ………………………………………………… 7 5.新闻报道者非故意原因的影响 ……………………………………………… 8(二)新闻失实的危害 ……………………………………………………………… 8

第三章 维护新闻真实,防止新闻失实际…………………………………………… 9

(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 9

(二)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10

(三)加强受众对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的监督……………………………………… 10

(四)加强新闻工作的规章管理制度 ………………………………………………… 10

(五)加强法制教育,尽快出台有关新闻造假的相关法律 ……………………… 11 参考文献 …………………………………………………………………………… 12

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摘 要

当今社会由于一些媒体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虚假新闻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本文针对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出现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强调了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同时作为新闻线索提供者、新闻编写者,以及新闻把关人应积极维护新闻写作的真实。

关键词:新闻 真实性 新闻失实 新闻工作者

引 言

新闻事业一直以来都有着极强的社会功能,并且影响深远,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它包括: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和刊播广告五种功能。所有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等“传媒人”都有深切的体会,写作与采访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就是采访期间掌握的素材和细节越多也越全面,在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这种情况下,除过筛选那些特别有价值的部分作为新闻稿的主要内容外,还要十分注重素材和细节的“留精去杂、保真抛虚”。虚,是指所的反映,是对客观所发生事件的写真。虽然新闻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是其对真实性的要求是恒定不变的。所以说在新闻报道中,真实性密切地将事实与新闻联系在一起,使主观与客观达成统一。与此同时,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多层次的真实,所以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时要对事实进行整体的综合、概括与分析。使得新闻的现象事实与本质事实、微观事实与宏观事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新闻就能更加符合客观事实,最终使得新闻的真实性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真实性事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

由于真实性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它成为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工作做中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成为了传媒取信于广大受众的关键。无论是国内或者国际新闻界都把新闻的真实性挡在至关重要的位臵上。1948年通过的《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准确,不能任意扭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全国记协1997年第二次修订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第四条就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由此可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新闻工作者必须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揭示该事实发展的原因以及本质。

(三)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的被报道出来。

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1958 年“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和共产风,新闻报道上公开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放卫星,钢铁元师升帐,超英赶美等等。在“左”倾冒进思潮的影响下,当时的新闻界对经济建设的成就报道严重失实。1966 年至1976 年10 年“文革”期间。开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接着大抓走资派。后来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夺了党的新闻事业领导权,他们便乘机大打出手,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疯狂进行反党反人民活动。一个时期以来,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消息、文章充斥了报纸和广播。当时,在新闻界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说:“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这成为了中国新闻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

不仅在中国的新闻史上有过这样的不光彩的一面,国外也出现过这样的失实报道现象。1999年至2000年间俄罗斯发生车臣战争。为了保卫国家与民族的安全,俄罗斯政府出兵打击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但是西方媒体基于他们的“人权价值观”,在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对车臣事态的发展进行了不少的报道。在这些报道中西方媒体带有不少明显的政治倾向,导致新闻的失实,有些甚至是假新闻。

2、经济原因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我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极大地激发了我国报刊业的活力,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媒体激烈的市

乐性、轰动性、可看性,而不愿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对于新闻事实本身的深入采访、探究与细致观察上,以至于为了一己私利,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编造假新闻。又为了迎合不正之风,不惜主观片面,牵强附会,大肆渲染,造成新闻严重失实。

5、新闻报道者非故意原因的影响

这类的失实大多是因为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导致的新闻失实。如一些新闻工作者缺乏调查研究的作风。有的采访时不全面调查、不做充分准备,只听一面辞,不对比、不核实,从而造成失实。给宣传工作造成了障碍。又如,对材料缺乏认真核实和斟酌。轻信或误用间接材料,不深入群众中,不去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偏听偏信,主观武断。遇事只问当事人,就事论事,也不向周围有关人员查询核实,使得很多新闻因未能直接进入现场并与采访对象接触而失真。

(二)新闻失实的危害

新闻媒体在受众的眼中是尊重事实、客观公正的社会组织。新闻报道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新闻媒体在一些事情上虽然没有裁决权,但它可以依据事实仗义执言,揭露事实真相。所以说新闻的真实性对公众来说很重要。一旦出现大量的失实报道,使新闻成为了造谣、欺诈,那么媒体的公信力度就将下降。这样受众对媒体产采取不信任的态度,甚至对一些真实的报道也将信将疑,那么这样的新闻媒体就失去了受众,也失去了其

(二)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既然肩负着新闻传播的责任,就要做到既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又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我们对新闻的发展环境具有更强的责任感,,能够更好的维护新闻事业的发展。实践反复证明:靠弄虚作假来扩大宣传效果,其效果适得其反。要收到真正的宣传效果。惟一的办法是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坚持真实,坚持真理,才能赢得人心。因此拥有社会责任感能够使我们直面读者,能够真正客观的表达新闻的真实性。

(三)加强受众对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的监督 鼓励受众积极举报造假者。依靠基层受众的及时举报, 对蓄意制造假新闻或不实报道的个人,以及发布不实新闻的媒体,视情节轻重予以追究责任,并向群众反馈处理意见,表明与不实报道进行坚决斗争的决心。

(四)加强新闻工作的规章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新闻工作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好新闻从业人员,防止虚假新闻。实践证明:把思想道德教育、职业培训与新闻战线的整体管理、各新闻单位的内部管理相结合。加强和完善体制、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内部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新闻工作运行机制,是防范虚假新闻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假新闻无见报的可乘之机。要着力健全制度,强化自律,完善制止虚假新闻的长效机制,从采访、编辑、校对、0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8 [2]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3]叶子.现代电视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3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

第二篇: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二)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体制性失实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

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是记者的态度,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如果带着个人的好恶,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实。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审改。

第三篇: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理论的基础,随考的不多,但基本概念要熟练掌握哦!真题链接: 05年辨析题:

新闻报道不能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而必须体现事物的本质与主流,片面的偶然的现象不是真实的,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真实的。

06年论述题:

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新闻报道中失实现象的种类并分析其原因。09年简答:

如果新闻记者总是担心新闻失实而犯了诽谤罪,那他就不会发挥应有的新闻自由和监督政府权,甚至在恐惧中丢失自己的权利。

一、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含义

(一)含义(06简述、李P172)

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准确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具有两重含义的。

第一重含义:每个单篇的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就是要求单篇新闻报道做到准确。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准确无误,五个“W”要完全真实可靠,不可虚构、捏造。其次,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被概括的事实的全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第二重含义:要求每个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地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即要求整个新闻报道做到全面的反映,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

这两种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割裂,也不能混同。前者为狭义真实,即单篇报道的真实;后者为广义真实,即整个新闻报道达到的真实。每一个单篇报道都达到狭义真实是新闻报道在总体上达到广义真实的前提,没有狭义真实,就没有广义真实但是,所有的单篇报道都达到了狭义真实,并不等于就做到了广义真实。仅有事实准确还不够,因为它可能是片面的,而不能给人们展示整个社会的真实画面。广义真实要求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否则人们仍然有理由批评报道不真实。

(二)关于新闻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1、“本质真实”论 ①有人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的新闻真实,不能只停留在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还有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新闻报道中,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有人认为,“本质真实”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特色,只有用正确的政治立场报道和分析事物才能做到真正的真实;

③有人认为,为了表现“本质真实”,应该在新闻报道中舍去假象、偶然性的事实,而用真像、必然性的事实。

分析:我们不赞成“本质真实”的观点,因为“本质真实”的主张不符合新闻工作的特点,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上也被证明是无益的。

第一,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迅速作出符合事实真象的报道,而不能等到对事实的本质和规律认识清楚以后再去报道。对一个事物本质的揭示,是通过对一个事物多方面的现象加以研究、分析以后才能认识到的,绝大多数的新闻报道都不可能在一个事实发生以后立即通过对多方面现象的分析而揭示其本质;同样,对事物规律的揭示,也是在一个事物经历了较为完整的发展过程以后才能完成的,如果等到事物运动完成以后再去报道,那么,新闻就将成为历史了。因此,要求一篇新闻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就是不真实的看法是不符合新闻工作的实际的。

第二,判断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的标准只能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不是报道者所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第三,判断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并不取决于所报道的事实本身是真相还是假象。因为假象也是作为一种事实而存在的,新闻报道如实地报道了这种事实,就新闻报道来讲,它仍旧是真实的。如果我们硬是要要求每个报道者在每次新闻报道时都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随时去揭露假象,否则报道便是不真实的,那实际上是在取消新闻报道。至于以偶然性还是必然性的事实去作为衡量报道是否真实的标准,则更不可取,不仅偶然性的事实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往往是具有极高新闻价值因而被大量报道的事实,如果说对这样的事实进行的报道是不真实的,更是违背了新闻工作的常识的。

第四,要求新闻报道做到“本质真实”,在实践中常为主观主义的新闻报道大开方便之门。尽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客观的,但因为“本质”是不可能用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它是人们认识的结果,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本质”带有主观色彩,常常会被人作任意的解释,致使有人会把主观需要当作本质,把符合这种主观需要的看作是“本质真实”的。

第五,“本质真实”的提法本身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事物只有现象才是具体可感的,而本质则是抽象的,对于本质的把握是通过对具体可感的现象加以归纳、演绎所得出的认识的结果,这种认识只存在着正确与不正确、深刻与不深刻的区别,而不存在真实与不真实的问题。鉴于把“本质真实”作为衡量一篇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的标准的主张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因此,有人又主张“本质真实”是对整个新闻报道的要求,而且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应该说,一个传播媒介在一段时期的整个新闻报道不仅可能,而且应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只要它准确地报道每一个事件,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就会自然地被揭示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被完整地揭示出来。”被完整揭示出来的全部事实当然就包含着有关这种事实的本质认识。但是,不能把揭示事物的本质当作整个新闻报道的出发点,而应该看作是真实的新闻报道的自然结果,因为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而不是相反。应以十分明确的“准确”和“全面”的概念来作为衡量新闻报道真实与否的标准,以“准确”来衡量单篇新闻报道,以“全面”来衡量整个新闻报道。“宏观真实论”

2、“合理想象”论

合理想象是指记者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没有采访到的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将其作为事实来报道。

主张合理想象论的观点认为,记者不可能对事件和人物的细节都一一采访到,写稿时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细节进行“合理”想象,并认为这种做法对新闻报道来说是合理的。

实际上,合理想象的观点是主张在新闻报道中可以用文学的虚构手法,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新闻报道特定的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是必须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的,而不允许以推测和想象为依据,尽管这种推测和想象从逻辑上是“合理”的。因此,“合理想象”论是违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的错误观点。

3、“有闻必录”

“有闻必录”是早期西方新闻学中一种关于真实性的观点。

第一种:认为只要听见某人讲过或见之于某种材料的事实或者情况,新闻传播媒介就可以加以报道,至于所报道事实的真实性,报道者可以不承担责任。

第二种:认为新闻传播媒介不应该以本身的利害关系和主观因素来取舍新闻,而应该尽可能将所得到的重要的新闻如实刊登出来。

分析:如果按照第一种表述的意思,所谓“有闻必录”表面上似乎是主张新闻的真实性,但是由于对真实性无严格要求,所以容易适得其反。如果按照第二种表述的意思,所谓“有闻必录”似乎主张抛开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立场甚至主观感受,完全按照新闻价值来报道新闻,事实上完全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可能的。

无论按照哪一种解释,对于“有闻必录”应该做出“一分为二”的分析。一方面,这种观点主张“录”必须有所“闻”,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新闻传播者利用这个口号作为揭露反动统治的掩护,发挥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观点主张“有”闻“必”录,否认了新闻传播者对于新闻事实的倾向性和选择性,采取对新闻的真实性不负责任的态度,成为虚假新闻的庇护所。因此,在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上不宜提倡。

补充事例:

2003年《青年参考》的一篇关于大学生卖淫问题的报道招致激烈批评。辩护者的主要理由是,该报道是真实的,因为报道以实地采访为依据,“8%-10%”的大学女生卖淫,“25%”的大学女生做三陪等情节更是一个口述实录。其报道是有来由的并非存在捏造,该报道就无可厚非。

辨析:记者是生活的记录者,记录是记者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但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或者权利重于义务,就会完全背离维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最基本的自然法则。对记者来说,与记录的权利是相对应的义务就是判断。毕竟生活是复杂的,记者看到的、听到的往往也是复杂的,往往可能只是表象,甚至可能是假象。这就要求记者对他所要记录的各类现象进行判断,而不是有闻必录。如果把新闻真实、新闻自由等同于“有闻必录”,必然的归宿就是把严肃的新闻降低为流言蜚语,甚至降低为造谣诽谤。该报道的记者则是客观上用笔“谋杀”大学女生的集体名誉,使她们几乎每个人都背上了难以洗刷的嫌疑和耻辱---用一个未予证实、道听途说的“8%-10%”、“25%”。

另外,这名记者根本就没有隐匿权意识,为了证明自己的报道有依据,而将新闻线索提供者的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和盘托出,使完全无辜的新闻线索提供者不得不承担完全没有必要承担的巨大风险。其轻诺寡信、惟我中心的实用心态,其对人的权利的模式、对人的命运的漠视,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诚然,新闻工作者必须固守新闻真实、新闻自由的原则,但其尤其需要固守人道的原则。以人道关怀为最基本的判断尺度,对生活的记录才会是公正的,才能建筑新闻真实、新闻自由的大厦。没有人道关怀,新闻真实、新闻自由必然要蜕变为一种绝对权力。先做人,再做记者。

(三)新闻报道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区别

新闻报道和文学都以社会生活为反映对象,都要求作出真实的反映,但二者真实的含义是不一样的。首先,从反映方式上看,新闻报道是再现社会生活,因此,要求它准确、全面地把社会生活中的实情报道出来,它的报道必须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决不允许虚构和“合理想象”。而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表现。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是建立在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的基础上的。作家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通过对大量生活现象进行概括和归纳,创造出可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具体的艺术形象。

其次,从人们对二者真实的要求看,人们要求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可靠。这种要求是和人们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直接相关联的。人们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要了解环境变化,消除或者减少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并根据对环境变化的认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如果新闻报道不可靠,则会增加人们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人们行为的失误。因此,人们是从实用的、直接的功利目的的角度来要求新闻报道的。而人们对文学的要求则是真实可信。

第三,从二者力求达到的真实的高度看,新闻报道要求达到的是生活的真实,只要它对生活的反映是准确、全面的,它所报道的是与生活的情景完全相符合的,它就达到了真实的要求。而文学则要求达到艺术的真实,它不必和生活中的情景完全相符。

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一)真实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品质(李卓均P181)

人类社会新闻现象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论是人类初期的新闻活动,还是我们今天的新闻活动,都是为了了解环境的变化,以使人们能够在环境中有效的生活。不管人们对新闻如何定义,都无一例外地强调新闻或者新闻报道的基本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新闻报道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以满足人们了解环境变化的需要,这是新闻活动的最主要任务和最根本的特点,也是新闻活动,乃至新闻事业所以产生、发展的基础。新闻报道如果不能真实地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便无法使人真实地了解环境,而不了解环境,人们就无法在环境中有效地生存,这样,新闻报道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真实地进行报道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基础,新闻报道的其它诸种功能和作用,如引导舆论的作用,宣传教育的作用,知识和娱乐的作用,等等,全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二)新闻传播事业必须真实的原因(蔡156)

首先,从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来看,新闻是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有关新近发生的事实信息。在事实和新闻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本源的东西,是起决定作用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事实的反映。因此,新闻必须真实地报道客观事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其次,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是主动的、不断深入的。因此,新闻传播事业不仅要真实地反映实际,而且要能动地指导实际;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方面,而且要反映事物的总体;不仅要反映此事物,还有反映其与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使得事实与新闻之间出现了复杂的联系,也使得新闻真实性问题呈现出多种层面。

再次,从新闻传播媒介与受众的关系来看,受众了解和接受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外界的新情况,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优势在于能够大量地、迅速地、及时地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各个方面的需求。如果新闻传播的是虚假信息,必然会失去对媒介的信任,媒介的公信力下降。

(三)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极端重要性(李良荣P230)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

1、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党走。

3、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党和人民心连心。

4、只有坚持真实,才能是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5、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三、新闻真实是相对的

(一)新闻真实受到各种自然制约(陈力丹P64)

1、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媒体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

传媒并非人们所说的,是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按照世界本来的多样性反映社会现实。(新闻报道不是太阳,不可能普照大地,把一切都照亮,让人们把一切都看清;它只可能成为探照灯,照亮世界的最新变化和人们最关心的事情。)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传媒报道的新闻只能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些事实因为被媒体关注而得到放大,另一些事实则因为没有被媒体关注而销声匿迹。“媒介世界”和“现实世界”并不等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媒介世界里。例如,各类盛大的体育赛事的报道。

2、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因而,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显然,在所有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新闻真实具有共同的特点:事实本身在发展,人们对这个事实的认识也在发展,人们对事实认识到什么程度,新闻才可能真实到什么程度。例如,某空难的报道,细节上一开始的死亡人数和事故原因都只是估计,与后来的真正的结果有所处入,然而,几乎没有人会指责这样的报道“失实”。

3、新闻是否真实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同

前面是从传媒和具体报道者的角度来说的,此条从接受者角度来看新闻真实。

我们生活中有一句话“信不信由你”,真实的效果是通过传受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的,传受双方彼此信任,受方就会认为是真实的,否则相反。在新闻报道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你的观点跟我的对立,你报道的事实我总会认为不够真实。或媒介本身的公信力不高,受众对其报道的新闻也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不太可信。例如,2003年4月1日,网络媒体首先报道了张国荣自杀一事,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怀疑它的真实性。

4、选择事实时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真实性难以被完全确认

作为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新闻真实受一定文化、价值观、制度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作为主导信息系统运行的传媒,其本身处于特定的社会大系统内,必然会受其他系统的影响。1958年的“浮夸风”。在新闻实践中,这是一种由特定的制度性指导思想带来的体制性失实,反映了新闻真实在价值判断上的相对性。同时,新闻传播是一种选择的艺术,在无限事实和有限梁道的矛盾中,选择是一种必然。要选择,就要有一定的标准,而标准的形成是历史的、文化的、利益等的诸因素交杂的产物。

5、传播符合表达意思的有限,使得新闻接受者对真实的理解也会发生差异

(二)新闻真实性原则与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是由传播者来构建的,同时传播活动是双向的,它是以受众为存在的基本前提,所以拟态环境也需要受众的解读。传者一方面要考虑选择什么事件作为新闻报道,另一方面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什么时间报道,这直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更关系到受众对信息的解读:若受众对拟态环境的解读和自然环境最大程度的相似,则认为此新闻具有“真实性”;若与自然环境有较大偏差,则对真实性产生怀疑。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因素:

新闻真实是相对的,非纯客观的。真实性常常受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因记者的阅历、文化素质、思维方式等而使信息得到不同取舍和解读,使其与客观真实有所出入,这赋予了新闻一定的内涵和精神,因此实际中,新闻真实不仅取决于事件真实存在与否,也取决于传播方法,即对拟态环境的构建。

四、新闻失实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蔡162)(06论述;联系看“新闻道德”)

(一)新闻失实的表现

新闻失实,又叫假新闻,从广义上说是指新闻传播者和新闻传播媒介由于不能正确的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实面目,而造成的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虚假反映。从狭义上说,是指某一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

新闻失实可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种类型。所谓故意失实,是指由于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品质低劣,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凭空捏造事实或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这是新闻失实中影响最为恶劣、后果最为严重的一种。所谓非故意事实,是指由于新闻工作者作风马虎、知识水平不高或工作经验不足(新闻和文学的区别)而造成的虚假新闻。

新闻失实的表现大致有以下六种情况:

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其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事其人,但出于需要而往往拔高或贬低。例如,对先进人物的报道,批评报道中写的坏人坏事。

3、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把过去的事实和现在的事实相混淆,或者把众人的事实和某个人的事实相混淆,把彼人和此人的事实相混淆。

4、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5、不懂装懂,因果不符。

6、装神弄鬼,自欺欺人。

(二)新闻失实的原因

造成报道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并不仅仅在于新闻工作者的观念、素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有着深刻的社会的、政治的原因。

1、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上的错误,会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失实。体制失实。

由于我们的新闻事业是作为党的喉舌的,它必须无条件地不仅在思想路线上服从党的领导,而且在组织上也要绝对保证服从党的领导。党的是关键。若党的正确可引导、监督新闻事业进行真实的报道,但错误就相应的有失实报道。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1958年的浮夸和“文革”中的造谣。

2、党风不正,个别领导人利益新闻报道为自己谋利。

3、有些新闻单位违背职业道德,不讲社会责任经济效益高于社会效益。

4、新闻工作者思想上存在着某些错误的认识。其一,认为凡是新闻都是宣传。

其二,思想方法上有片面性。一方面使我们看问题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能证明自己观点的那个方面,而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事物的全部,造成报道失实;另一方面,片面性也导致看问题的绝对化而造成失实。

其三,搞合理想象。

5、新闻工作制度和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在许多新闻单位里,都以稿件的采用数作为评定奖金、提升工资和职称的主要衡量标准,这就很容易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滋生“上稿第一”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使得一些人只求上稿,而不惜弄虚作假。加之新闻单位审查制度又不严格。

(三)新闻失实的对策

对这种顽症,我们要从法律规范、工作制度、思想教育、舆论监督诸方面实施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方有可能得以彻底根治。

首先,建立和健全保证新闻报道真实的法律规范,以保护坚持真理、坚持真实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对造成新闻报道严重失实的有关人员要处以重罚,必要时要予以法律制裁。对提供假材料、假报道的人,要追究法律责任。

其次,新闻单位应加强工作责任制,对可能造成失实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凡有失实报道,均应毫不掩饰地在原版、原位臵及时更正,并真实说明失实的原因,诚恳地作出自我批评。

再次,新闻工作者应严格遵守新闻工作职业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第四,加强社会舆论对新闻机构的监督,毫不留情地揭露从事不真实报道的新闻机构,使之处于广泛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

第五,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保证新闻事业能够按照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大胆负责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改变对新闻报道“一次完成”的老观念,提倡多采用连续报道、多方位的报道、不加评论的客观报道,通过新闻机构的有机运动,把全部事实完整地揭示出来。

各个新闻机构应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还要加强新闻机构自身的横向监督,开展报道真实新闻、善尽社会责任的良性竞争。

更多武大新传考研资料请关注 “武大新闻传播爱好者”

第四篇:1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讲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

●在新闻写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对记者来说,是第一位的要求。学习新闻写作要从这个起点开始。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一、什么是真实性?

真实性,指的就是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二、新闻为什么必须讲真实性?

1、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整个新闻学安身立命的“铁则”!

2、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取信于受众的关键。

世界各国都把新闻的真实性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三、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具体要求是什么?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1、必须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所谓基本要素就是5个W和一个H。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及如何。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4、新闻所反映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及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一阵阵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子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他从极度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呼吸都会引起胸膛的剧烈的疼痛……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后面坑道里参谋长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动在鼓舞着他……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当特别快车从土坡和茂林背后风驰电掣般窜出来时,他惊呆了……他绝没有想到,开车十年,铁轨不知越过万千次的他,竟会面对面与一列车遭遇……焦灼、紧张、懊丧似无数钢针刺着他的心,要是有一米的宽裕,或者再有一秒的延拓就好了,他可以避开撞击,可以将客车到出来。可是,环境对他是那么苛刻和险恶。他一跃而起,大把大把地朝左猛打方向盘……他知道,只有将车头顺着火车前进方向,偏转过去,避免垂直相撞,才能将撞击烈度减到最小……

——《九米拼搏》

她扫视全场。事后她回忆那一刻的情况时说:“忽然,一个念头攫住了我,我想见到丹尼斯。这个念头是那么强烈,以至于我几乎控制不住自己。”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向议会宣布对阿根廷宣战那一刻的心理活动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2、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三)新闻报道的真实是多层次的真实。

1、新闻的真实性是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因为信息本身有一个不断释放的过程,信息释放完毕,或者说事实的发展完结,报道的真实性才能全部展现出来。

2、事实进展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只能达到什么程度。当然不排斥预测。因此,所谓的新闻真实应该是多层次的真实,有达到现象层次的真实,有达到初级本质层次的真实,有达到二级本质层次的真实,有达到核心本质层次的真实。这些层次只有深浅之分,没有真假之分。

新闻报道作品的结构形式与新闻真实性的层次是对应的。

真实性程度越高,文体的结构形式越复杂,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一条简讯或消息,只能报道第一层次的真实。

若写成通讯,做深度报道,就需要交代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就要求处理好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关系。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同新闻真实相对立的,是新闻失实。在实践中,报道失实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中外新闻界。

新闻失实带有普遍性和顽固性特点,它如影随形,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

总结中外新闻界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造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体制性失实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价值观,或者说意识形态,同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经济性失实

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三、技术性失实

新闻记者在主观上并无故意,而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由于技术层面所造成的失实。

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1、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2、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3、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4、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外国记者有一条重要经验: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在美国的一些权威媒体编辑部里,总能看到工作台上放着各种版本的字典和堆满书架的工具书,包括各类百科全书、地图集、人名录等等。记者与编辑无一例外的要经常查阅这些书。

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材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正确,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引用。这条规则也叫做“三角定位法”。

5、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6、要注意核对数字

7、描写要有分寸感,慎用副词和形容词。

滥用 非常 最 绝 很 等等之类的副词是对新闻语言的污染

西方新闻教科书给学生立下的新闻写作规则:

少用形容词。

要像挑选宝石与情人一样挑选形容词。

形容词太多是危险的。

形容词是会戏弄人的。

只有懒惰而蹩脚的记者才会在报道中堆砌形容词。

8、要注明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主要指为记者提供新闻报道所需情况与材料的人或单位,有时也包括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的地方。

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往往要根据新闻来源的权威程度来判断新闻信息的可信度。

9、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一是被采访对象。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另一个重要的审稿者是传媒内部以编辑为主的审稿系统。

“ 他早早地起来了,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刮了刮脸,仔仔细细地梳了梳头发。”

——出自苏联著名记者波列沃依采访之后的笔下

1849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19世纪末震惊世界的大海战,对中国封建官僚体制下开展的以

“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做出了无情的历史检验。曾、左、李苦心经营30多年的工业和北洋舰队,在烟浪翻流的黄海上灰飞烟灭。

1997年,北京某大报刊登了《一个小保姆和她的一部大书》,报道一个叫陈玉荣的女子,从陕西来北京打工,在当小保姆时写出了一部18万字的经济学专著。采访时,小保姆向报道者(主任记者)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包括身份证、求学简历、高考成绩和考研成绩,此外,主要就是小保姆的自述。在自述中,小保姆说她高中一年级时即报考了大学,并收到了西北大学考古系的录取通知书。这篇报道见报后,全国数十家报纸作了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三天连续播出,中央电视台某著名节目组和北京电视台都派人摄像采访,《中国妇女报》等报纸也进行了追踪采访。《南方周末》记者方进玉一个电话……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新闻的真实性?

2、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是为什么?

3、应当如何避免新闻失实?

第五篇: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真实性原则

所有体制之下的新闻工作,都要求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这个原则很简单,基本底线,但却是在实践中最容易出问题的。

1、新闻要真实基本要求是什么。

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前面讨论过新闻选择、把关是由人、传者来做的,他的特点:社会的人组织的人,都有不同的认识理解价值取向,但都会强调自己的新闻是唯一真实的。

复杂性体现在:一是新闻真实要看所报道的事件与其它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要从事实的全部去选择报道内容,而不是主题先行,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符合自己需要的例子。这是我们现在一些记者、媒体最习惯做的事情。找符合自己观点的事例,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同时找到完全相左的事实。房地产发展,住房条件改善与否。单独地孤立地看人看事的话,带着主题去选 择事实,找***一心为民的例子,肯定能找到,同样,找严重违纪的例子也不会少。必须把一件事放在其发生的具体环境中,了解这件事与相关的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即使一时无法完全掌握,也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否则极可能失真、失实。

这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单个真实与整体真实之别。每篇新闻真实,连续不断的报道共同反映出的某一事件某一时期社会的真实状态。大家能看得出,宏观真实或整体真实不容易:不能瞒报漏报,正面负面要平衡等,有难度。

真实性原则体现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再一个还有真实与真相。与上面刚讲的相关,真相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新闻背后的新闻。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可是真相隐蔽在事件背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报道真实的新闻要素经得起核实的新闻不容易,揭示事情的真相更难,有许多事件需要经过艰苦漫长的调查才能揭示真相,水门事件两位记者历时三年揭示出来。有许多事 件最终真相成谜。“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正因为如此,记者更要努力再努力。真相是更高级别的真实,就如客观性一样,是一个目标,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向其无限靠近。

柴静问易中天:于丹所讲的孔子是真实的孔子吗?

易中天反问柴静:新闻要讲真实,你说什么是真实?

柴静回答:真实是无底洞那个底。王辉:《瞬间与无限:新闻的两种理解方式》(《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3期。)他认为,“在新闻采写中,记者经由主观努力,能够获取许多瞬间局部状态的确凿事实,但对那种包括全部无阻可能性的总体确凿情形,尽管它的确存在着却永远无法得到。因此,既可以从新闻生产角度,理解瞬间的确凿真实,也可以从文化反思角度,看到符号呈现方式外的多种信息,追寻无限的真实。建议保持开明的真实观,认识到在通往真实的路上,必然有诸多不同的历史文化因素、现实政治因素的渗入,不必一律从理想境界 来横加指责。因为同一确凿事实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广开言路才能达到真实。”

2、新闻失实的表现是什么。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添枝加叶,层层拔高(先进典型报道中,总觉得不像,天使化,艺术照。)。要件残缺,隐瞒事实(对某工厂报道,利润如何,安置下岗工人多少,但重要的事实,这家工厂对当造成严重污染,对农田,对当地居民健康。没有任何反映。)因果不符(成就报道经常因此失实:是走转改的功劳,是三个代表的功劳,是三项学习的功劳,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结果。)

原因:新闻失实有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之别:纸陷包子。有偿新闻。业务能力不过关,采访不细,获得的原始材料是不真实的。选择时注意新闻源(三种途径)。编辑把关不严,没认真核对等等。

“毛阿敏八成不来”请同学讨论。如何避免。

三八博客门事件 讨论事实选择的框架、偏向、有色眼镜。

2008年?三月八日那天,两个很受欢迎的中国媒体人博客——《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晓峰的“按摩乳”和中国博客圈中的著名娱乐记者袁蕾的“奶猪”,突然变成空白页,上面只能看到一行字:“因为众所周知不可抗拒的原因,本博客暂时关闭。” 上述所指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其实只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两位男性博客作者用这种另类方式“庆祝”一下这一节日。不曾想,一位路透社记者却把这本来极富幽默色彩的事情和中国正在紧张进行中的两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位记者获悉此事后,随即便向全世界发布了新闻报道:中国两个言辞大胆的博客“按摩乳”和“奶猪”被政府下令关闭,这是中国在控制整肃互联网的新一轮行动,尤其目前两会期间。于是,西方各大新闻媒体如BBC、“美国之音”等,也都一窝蜂地跟进报道。这次西方媒体摆了一个大乌龙。

技术手段上来讲,摄像图片越来越容易 造假。同样在伊拉克战争中,服务于《洛杉矶时报》,一位有着二十几年从业经验的摄像记者布莱恩·沃尔斯基因图片造假被开除。他为了“使照片更为生动”,将一张英国士兵的照片和一张伊拉克巴士拉市外平民人群的照片合并后作了处理,伪造出一张英国士兵用步枪指向平民的照片,这样不仅使他自己被报社解职,名誉扫地,也使报社名声受损。

有同学认为无关紧要,适当的修饰是必要的。

2011年1月21日至22日,“维护新闻真实性 增强媒体公信力”高峰论坛暨“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周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2011年5月,见证《新闻记者》编辑部开展新闻打假十年心路历程的《拷问传媒公信力——新闻打假十年实录》一书问世。此书汇集了《新闻记者》从2001年至2010年“十大假新闻”原文,以及每年评选之后的各种反应;并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资深教授童兵领衔的学者对《新闻记者》“十大假新闻”的十年评选做出分析报告,从理论 上学术上做出梳理概括;还从历史与现实的纵横交错中对虚假新闻的“前世今生”做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在理论上对新闻真实性原则做了全面阐述。海量的假新闻。“示众”“标杆” 效应。

还有一种更隐蔽,更容易被忽视、被原谅的造假。

需要警惕合理想象。是指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真实来报道。用想象来写作是文学创作方法,不能用在新闻上,否则新闻就完全可以凭主观想象来写了,哪还有真实性可言?

案例黄继光的通讯1953年,其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新闻界大讨论,无法采访到,最后共识。

为救家里一头猪,夫妻命丧沼气池 时报贵阳消息:据《贵州都市报》报道,一对夫妇为了救掉落在沼气池中的猪,结果双双被淹死在沼气池中。这是6月7日上午发生在贵州天柱县凤城镇八甲村的惨剧。

据介绍,7日9时许,天柱县八甲村杨某家的一头猪掉入了沼气池中,杨某见状搬来梯子欲下池救援,不料,梯子被折断,杨某掉入深达2米左右的沼气池中。情急中,杨某紧急呼救,妻子闻讯赶来,伸手奋力拉住杨某,但此举不但救不了杨某,反而把她也搭了进去了。夫妻俩一边奋力自救,一边朝池外呼救,但是无济于事。

9日10时许,有村民到杨某家办事,发现他们家的门开着,关在圈里的猪饿得嗷嗷直叫,该村民觉得奇怪,四处寻找,最后发现杨某夫妇被淹死在了沼气池中。

陈力丹在课堂上举过一个例子:

郑板桥十岁时,有一天和私塾先生出去玩,在一河边看到一少女尸体仰面朝天,头发散乱,在漩涡中打转。老师随口吟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然后叹道可怜可怜。郑说不对,您怎么知道正好十六呢?又怎么知道是风 吹落下去的呢?您又是在哪里看到她的三魂七魄的呢?应该这样: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关于西方媒体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自由、真实性原则、新闻侵权等关涉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我国民众习惯性赞美,国内媒体习惯性批判。

需要注意的是:

西方新闻传播业界遭受的信任危机,早有19世纪末的黄色新闻潮,后有不同阶段层出不穷的假新闻,如美伊战争期间《纽约时报》记者布莱尔“拯救女兵林奇系列报道”造假,近有2011年《世界新闻报》窃听门、201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因性丑闻、失实报道再陷危机。

我们习惯把揭露出来的这些传媒界的坏事当作西方新闻自由虚伪的证据,(人民网2011年8月3日《从“窃听门”看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性》)。确实,自由公平正义会让位于政治诉求、市场规律,但同样 大家能够看到的是一次次陷入危机,却总是能够通过稳妥地处理危机事件,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闻道德自律体系。美国新闻界在批评黄色新闻潮中,确立“客观报道原则”“社会责任论”,实践中设有新闻公平人制度(媒体聘请道德监察员)、也有类似欧洲的新闻评议会。这些坏事往往是同行或行业自律组织、媒体自身揭发出来的,(窃听门由《卫报》首先揭发)勇于正视错误,自我修复能力较强:2003年5月11日,《纽约时报》在当日头版发表长达7000多字的内部调查报告,承认刚离职的“名记”布莱尔在过去7个月里,数十次领先并抄袭新闻。随后报纸执行主编雷恩斯和编辑主任博伊德辞职,半年后,该报聘请了首位新闻公平人。

而且有坚定的信念:制度不存在根本问题,具体行为、方式需要规范。还有一个与真实性原则有关的现象需要注意:

媒体策划的活动、事件、议程。议程设置理论:大众传媒的客观功能。理论最早提出的传媒工作环境是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发现,在特定区域内,不同传媒、不同记者、编辑会根据自己对事实的选择标准采写和编排新闻,其中总会有一些是大家不约而同认为重要的,报道的时候被安排在报纸的首要位置或广电新闻节目的前几条,那么结果就是在一段具体的时间内,通过统计可以列出若干传媒共同认可的排名前几位的新闻即议程。这一结果是新闻自由条件下多数传媒和传媒人不约而同选择和相对共同关注的综合结果。对于个体传媒人、媒体,在选择、报道新闻时不可避免会有主观因素,但就某特定区域、某特定时间段内众多传媒报道带来的传媒议程的排序而言,则是每家媒体或每个传媒人都很难直接控制的客观传播效果。

媒体主动设置议程?

一家媒体、某个记者,就某件事主动设置议程,会如何?所有大众传媒均按照某要求、某基调主动设置议程,而不考虑所设 的议程是否是真实的事实,是否有新闻价值,把受众的各项权利置于何地?

下载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摘要: 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新闻传播的功能是通过新闻事实去把握世界及人类生活的本质,所以,新闻写作必须客观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信守的基本原则......

    电影《欲盖弥彰》读后感(有关新闻真实性)

    莫让新闻入“染缸” “The more one tries to cover up, the better-known it will become.”这是“欲盖弥彰”的英文解释,透过这个句子,仿佛可以想象,一个做贼心虚的人用尽全......

    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范文)

    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 在新闻学原理的小组展示课上,我们选取了近期的热点事件——“八毛门”进行了分析研究。一个出生仅2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疑为先天性巨结肠。深圳市儿......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失实这一阴影却伴随着新......

    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 实战篇 (一) 一般的新闻格式: :一、标题 (1)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新闻标题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新闻的取舍。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新闻写作

    自媒体时代的全民专业报道(总序) 传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媒体却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 当号子、烽火狼烟、鱼肚尺素、鸿雁传书、招幌等古老媒体成为人们美好记忆的时候,当报刊、......

    新闻写作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

    浅谈新闻写作

    浅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运用手中的笔向世人展示这大千世界中发生的各种事物呢? 一、坚持真实性。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