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6:0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政策体系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让更多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推动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结合本区实际,就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基本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奖惩并举的基本思路,全面建立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鼓励措施与制约措施并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原则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各级各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完善各种利益导向政策,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影响低生育水平稳定的关键问题。

——立足实际,量力而行。结合本区实际,分步按段、科学合理地出台政策。

——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关部门配合联动,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

——奖扶结合,注重实效。既注重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又注重对特殊家庭在年老、疾病、特困、子女伤残或死亡等情况下的扶持和救助。

——奖惩并重,赏罚明确。加大对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奖励力度,改善和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居)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同时加大对违法生育的惩处力度。

(三)基本目标

通过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发挥奖励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制约措施的约束作用,使广大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更多实惠,使广大基层干部政治经济待遇得到保障,使违法生育的公民得到惩处,切实形成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二、基本内容(一)奖励政策 1.晚婚晚育奖励

男女双方晚婚的(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婚的为晚婚),除法定婚假(一至三日)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的十四日外,再增加婚假七日。女方晚育的(已婚妇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妊娠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除法定产假(九十日)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的六十日外,再增加产假三十日,男方在享受护理假七日的基础上,再增加三日。增加的

婚假、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农民以及城镇失业、无业人员实行晚婚的,夫妇每人给予一次性不低于五十元的现金奖励;未晚婚但实行晚育的,夫妇每人给予一次性不低于五十元的现金奖励;既晚婚又晚育的,夫妇每人给予一次性不低于一百元的现金奖励。奖金由户籍所在地镇街政府负责兑现,并提供优先优惠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可以额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一方户籍为xx居民,结婚登记前自愿接受医学检查的,一律免费提供婚检服务,所需费用由区财政担负。

2.节育奖励

(1)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独生子女父母,从申请《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当月起至子女满十四周岁止,夫妇每人每月领取不少于5元的奖励费。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费由所在单位按《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列支,随工资发放;农民、城镇无业、自谋职业人员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所在镇街财政统筹解决,每年发放一次;困难企业和破产企业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参照企业破产的有关政策,按照优先抵补的原则予以安排,确实无力解决的,由同级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予以解决。

(2)农村居民符合二孩生育条件且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家庭奖励。符合二孩生育条件而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家庭,经夫妇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签订合同并公证后,发给2倍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并一次性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现金奖励,所需资金由镇街统筹解决;自申请批准之月起,夫妇双方每人每月

享受60元的奖励扶助金,由区镇两级各承担50%,直至年满60周岁与享受国家奖励扶助政策对接。

(3)农村居民合法生育两个女孩且落实绝育措施的家庭奖励。对合法生育两个女孩且落实绝育措施的家庭,办理不低于2000元的保险或给予同等数额的一次性现金奖励,所需资金由镇街负担;自落实绝育措施之月起,受术者每月享受60元的奖励扶助金,由区镇两级各承担50%,直至年满60周岁与享受国家奖励扶助政策对接。

3.工作奖励

对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计生专职主任连续任职满6年及以上,经考核,连任期间村(居)无违法生育、无私自终止妊娠现象、无重大恶性案件的,由区党委、政府授予个人“人口计生工作特别贡献奖”,并给予每人不少于1万元的现金奖励。对村(居)计生专职主任,实行绩效工资制、特岗津贴制、退休保障制,享受村(居)党支部书记工资待遇的80%,并给予每月60元的特别补助,所需资金均由区镇统筹解决。

(二)优待政策 1.政治优待

(1)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应征青年在征兵时优先入伍。(2)招考录(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安臵军转干部、退伍军人时,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优先录(聘)用、安臵。

(3)各级各单位评选劳动模范、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各类先进个人,优先推荐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员。

(4)优先把申请入党的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作为党员培养对象。

(5)优先推荐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作为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候选人。

(6)优先推荐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员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青团代表、工商联执委候选人。

2.普惠优待

各级各相关部门在制定出台推进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普惠性政策时,如按人均分配,对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额;如按户均分配,对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在户均基础上提高30%。

3.生育节育优待

(1)卫生部门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的已婚育龄妇女,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正常分娩的,一次性给予200元的补助,剖宫产的一次性给予500元的补助。

(2)农村居民合法生育的享受350元补助(今后按照省市相应规定再随之提高),所需资金由国家、省财政按比例负担。

(3)已婚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放臵宫内节育器,手术之日起休息2天,重体力劳动者在手术后一周内不安排重体力劳动;取宫内节育器,当日休息1天;输精管结扎,休息7天;单纯输卵管结扎,休息21天;人工流产休息14天;人工流产同时放臵宫内节育器,休息16天;中期引产同

时结扎输卵管,休息42天;剖宫产同时结扎输卵管,在原产假基础上增加11天;特殊情况凭医院证明享受医师规定的休假时间。以上休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但私自摘取节育环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者除外。

(4)人口计生部门对农村和城镇失业、无业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省、市、区财政按规定比例负担。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孕情环情监测、落实绝育、放环、流引产手术所需费用,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由所在单位负担;属农村和城镇居民、特困企业职工的,由区财政负担。

4.教育优待

(1)教育部门为报考区内普通高中的独生子女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总成绩加5分。普通高中招考改革后,其语文、数学、外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可由本人任选一科提高一个等次,并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

(2)教育部门对报考区内中等职业学校的独生子女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可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同时,免学费、书本费、住宿费。

(3)教育部门鼓励大中专学生积极参加“生育关怀行动”,自愿与空巢家庭亲情联手,为独生子女夭亡或独生子女参军家庭提供关心和服务。

(4)劳动保障部门在区内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组织招考新生时,优先录用独生子女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在组织

技能扶贫招生时,凡符合资助条件的,优先录用独生子女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并减免其学费。

(5)共青团在实施“希望工程”时,优先对贫困计划生育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救助。

(6)妇联在实施“春蕾计划”时,优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失学女童进行救助。

(7)民政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困本科新生,在一般特困家庭救助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50%的救助金额。

(8)区镇利用人口关爱公益金对贫困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本科新生给予救助,救助标准为500—5000元。

5.生产优待

(1)农业部门优先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开展科技、信息、生产指导、培训等服务和帮扶,优先扶持建设沼气池。优先安排良种补贴项目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优先办理种子、农药等农资经营手续。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优先立项扶持,免费进行产业技术培训,无偿提供信息服务。

(2)农机部门优先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农业机械新技术培训,优先安排农业机械购臵补贴。

(3)林业部门在林业经营方面,优先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进行林木、林地确权审核和发证,优先办理《林木采伐证》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免收工本费),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免费提供林业技术培训和林业信息服务;在林业扶贫项目开发投资过程中,— 7 —

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考虑。

(4)恒泰合作银行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在小额贷款项目中,优先给予安排,执行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

(5)涉农部门、科技部门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优先安排项目,优先办理手续,优先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按人均落实惠农政策时,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按照2个子女对待,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按照3个子女对待。

(6)工商部门对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优先办理营业执照,优先提供市场咨询。

(7)税务部门为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优先办理税务登记,优先提供税收政策咨询和服务。

(8)广电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经营广告(需带相关证明)优惠15%。

(9)共青团在实施“希望工程”、“青年农民致富工程”、“青春创业行动”、“救助失学儿童”等活动中,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优先。

(10)妇联在评选“五好家庭”、“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好媳妇”等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独生子女家庭、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家庭。

(11)镇街、村级对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要在招工用工时优先考虑;村级在兴办公益事业和集体组织耕种、收获、灌溉等生产活动时,要优先安排计划生育家庭。

6.生活优待

(1)各级政府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中,优先对独生子女家庭、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实施有关优惠政策;在对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城边村和建制镇驻地村庄进行统一建设改造时,对计划生育家庭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2)水利和渔业部门在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中,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减免户负担部分的20%以上;在征收农业灌溉水费时,对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优惠15%以上。

(3)司法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及时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免除提供法律服务的有关费用。

(4)工会优先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实施救助,依法维护计划生育职工家庭的合法权益。

(5)劳动保障部门对独生子女免费进行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和就业指导,对参加就业培训的独生子女落实培训补贴;对参加失业保险的就业转失业的独生子女父母免费进行职业转换能力培训,优先推荐再就业;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参加劳务输出机构组织的劳务输出;对符合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优先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参加新农保的计划生育家庭父母提高补助标准,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

(6)劳动保障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均下岗的,优先安排一方就业;企业在招工、招聘时,同等条件下对计划生育家庭子女

优先录(聘)用。

(7)国土资源部门依法优先为独生子女家庭、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划分宅基地,免收发证工本费;依法对经商办企业从事民营经济的用地户,优先报批,优先供地。

(8)卫生部门为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咨询,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基层,传播生育保健知识,提供优质生殖保健服务。

(9)工会、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组织,积极指导基层开展“送温暖结对帮扶”、“亲情联手”等活动,为群众参加“生育关怀行动”搭建平台。

(10)村(居)在分配集体福利和集体经济收入时,对签订计划生育合同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按照2个子女分配,农村两女绝育家庭按照3个子女分配。男到女家落户的优先安排宅基地。

7.医疗优待

(1)人口计生部门对农村和城镇失业、无业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各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免收挂号费,免费诊治育龄群众节育手术并发症。

(2)在建立和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个人应缴纳的部分,由区、镇政府各承担50%。

(3)对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在全区医疗机构就医时,凭《计划生育家庭优惠证》免收普通挂号费(不含工本费),减免10%治疗费、20%检查费。

(三)保障扶助政策

1.农村终生只要一女孩父母、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父母及独男父母年满50周岁的,按照政府支持和本人自愿的原则,实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应缴纳部分由区镇财政按照各承担50%的比例予以解决。

2.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年满60周岁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所需资金由省市区三级承担。已经超过60周岁的,以该政策开始执行时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发放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不计入奖励对象的家庭收入中,不影响其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待遇。

3.独生子女父母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时加发本人标准工资5%的退休金(退休金为100%的不加发),其经费从原渠道列支;独生子女父母为企业职工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照区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0%发放一次性养老补助。企业已破产、倒闭或濒临破产、倒闭,确实无能力支付一次性养老补助的,由企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负责核查摸底,经法院、国资、财政、审计、人口计生和企业主管部门集体认定后,由同级政府统筹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予以解决,其中市直企业退休的,由市财政解决;区直企业退休的,由区财政解决;镇街集体企业退休的,由镇街财政解决。

4.民政部门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在一般贫困家庭救助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50%的救助金额。

5.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符合国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规定条件的夫妇,自女方年满49周岁

起,享受特别扶助金。其中子女伤残的,每月发放夫妇各80元的特别扶助金;子女死亡的,每月发放夫妇各100元的特别扶助金。

6.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并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筹集资金,兴办不同形式、不同档次的老年福利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老年福利机构,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主体的老龄人口服务网络。在农村,可根据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办法。

7.民政部门优先把城乡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困难家庭增发不低于保障线标准10%以上的生活保障金。

8.职工加入区总工会职工互助互济会的,在发放困难救助金时,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在原有救助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的救助金。

9.启动政府救助机制,完善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采取政府拨款、民间捐资、社会募捐等形式,以区镇为主体,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区镇计划生育公益金每年用于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支出要达到70%以上。

10.区镇两级政府分别设立“生育关怀行动”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拨款不少于10万元,镇街财政拨款不少于5万元,所需资金从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中解决,主要用于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区“生育关怀行动”专项资金每年救助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不少于100户。

(四)惩处政策 1.政治方面

(1)1988年7月20日至2002年9月28日期间违法生育而至今隐瞒不报没有落实相应党政纪处理,或者2002年9月28日以后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职工,除依法按上限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外,对夫妻双方依据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共产党员违法生育,情节严重的,开除党籍;国家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违法生育,情节严重的,开除公职。

(2)1991年5月12日以后违法生育二胎及多胎的党员、干部、职工及其他当事人,不得提拔重用,不得评聘高于现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不得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团员代表、工商联执委等各类代表的候选人。

(3)违法超生的,不得被录(聘)用、招用为国家工作人员。(4)对群众举报的违法生育或者违法怀孕的干部职工,不在规定时间内到单位报到接受调查的,按旷工处理,依照有关规定予以除名。

(5)2000年3月2日以后本人或子女违法生育二孩及二孩以上的,不能担任村(居)两委干部。

(6)对持有二孩《生育证》的怀孕妇女违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不再批准其生育申请,并按有关规定对男女双方落实相应的党政纪处分。

2.经济方面

(1)违法生育的,要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逾期缴纳的,— 13 —

依法加收滞纳金。

(2)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基数的党员干部和民营企业主等特殊人员违法生育的,依法按个人实际收入作为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基数,按征收标准的上限确定征收金额。

(3)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区人口计生部门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对违反计划生育合同的当事人,依法征收违约金;对已享受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而又违法生育的当事人,追回已领取的各项奖励及利息(按同期银行利率计算)。

(5)将违法生育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政治面貌、工资收入、违法生育情形、应征社会抚养费数额、已征社会抚养费数额、是否分期缴纳、是否及时履行缴纳义务、党政纪处分等情况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6)对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的工作奖励要严格标准和条件。凡发现弄虚作假的,要取消所有奖励,除追还资金奖励外,还要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追还利息。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务公开栏公开承诺政策内容,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为落实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加大投入,落实资金。区镇两级财政部门要保证全面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所需经费,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区、— 14 —

镇共同负担的资金实行区级统筹;区、镇财政对上级明确要求采取“直通车”形式发放的,要及时委托金融机构发放,保障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兑现到位。

(三)严格程序,公开公平。为方便群众,全区统一使用《计划生育家庭优惠服务证》。以镇街为单位,对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统一登记发放《计划生育家庭优惠服务证》。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凭证享受上述政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提供服务或降低服务标准。各级要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在户申报、村公示、镇街审核、区人口计生部门确认的各个工作环节,严把资格条件,认真审核有关证件材料,确保资格确认工作的公开、公平。镇街要与申领《计划生育家庭优惠服务证》的家庭签订合同,明确其享受的各项优待政策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承担的责任。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区委、区政府成立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区镇财政部门要保障办公经费。区直各相关部门要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单位职责范围,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配套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在出台有关新政策时,要与计划生育政策相衔接,事先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要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将计划生育群众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列入部门工作考核

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工作考评、兑现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计划生育家庭。

第二篇:贵州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贵州完善人口计生 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十二五”开局之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进一步创新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将历年来实施的利益导向政策整合规范提升,并全面提标、扩面、扩容,同时进一步推动公共民生普惠政策与计生利导政策衔接兼容,以建立完善计生家庭奖励、保障、救助、优惠“四项制度”为主要内容,构建涵盖计生家庭生命全过程、涉及计生群众近20个方面民生问题的更为完备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一、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

一是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费从100元至500元,提高到500元至100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从每月不低于5元,提高到每月不低于10元。二是农村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家庭一次性奖励6000元。三是农村已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从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次年起,夫妻双方每人每年领取不低于300元的节育奖励金,直至年满60周岁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接为止。

二、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家庭保障制度。

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一是夫妻双方年满60周岁,每人每年领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从720元提高到不低于1200元;二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年给予不低于70元的缴费补贴,年满60周岁后,基础养老金月补贴不低于120元,由人口计生部门代缴,委托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代发,由各级财政承担;三是低保家庭成员在其享受基本保障金的基础上,每年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20%的比例增发补助;四是家庭成员在原有免缴需要由个人缴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基础上,减免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的50%,由县级人民政府代缴和承担;五是夫妻年满60周岁后,优先入住老年公寓或敬老院,并给予每人年均不低于3000元的补贴;六是在城镇工作一定年限且有稳定收入的,可申请租赁或者购买工作地保障性住房并给予优先照顾。对城镇独生子女家庭,一是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夫妻双方年满60周岁,每人每年领取不低于1200元的奖励扶助金;二是符合所在地租赁或者购买保障性住房条件的,给予优先照顾。

三、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救助制度。

特别扶助金从每人每年领取1200元,提高到不低于2000元。独生子女死亡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3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等级3级及以上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2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等级4级及以下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1万元。

四、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家庭优惠制度。

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一是危房改造优先优惠。二是子女学前教育入学优先、适度减免费用,高中教育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每年不低于1500元;子女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应给予一次性奖励;女孩考生在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报考省内院校时给予加10分的照顾,参加全省中考时给予加10分的照顾。三是扶贫开发提供的资金和物资在帮扶标准基础上提高不低于30%;种粮、农机、牲畜繁育、家电下乡等在基本直接补贴标准上提高不低于30%;饮水安全工程免入户材料费和安装费。四是划拨宅基地、征地拆迁补偿、分配集体资产和福利时增加一人份额优惠。五是“农转非”后可继续承包原有土地,五年之内仍然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同时,贵州省委、省政府还进一步强调要做好公共民生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兼容。明确规定各级各相关部门在制定重大公共民生普惠政策前,要事先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国家有政策规定的,应及时通报人口计生部门。在实施重大公共民生普惠政策时,对政策外生育户暂缓或者降低标准。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在普惠政策标准基础上提高比例部分,按普惠政策资金既有来源渠道筹措解决。各级各相关部门重大公共民生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兼容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对直属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以及人口计生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各级制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保障、救助和优惠标准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

第三篇:全国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月11日,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作《关于“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江帆、崔丽,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玉学,河南省省委常委、副省长孔玉芳,湖南省副省长甘霖,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吉林省计生协会长谷长春出席会议。

“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全面实施“三项制度”;完善落实各项法定奖励优待政策;落实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组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努力做好利益导向政策与相关民生政策的衔接;深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协调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十一五”时期各地普遍建立完善了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四权分离”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报告》指出,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将支持家庭发展与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结

合起来,不仅促进了低生育水平稳定,而且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增加了群众收入,增强了计划生育家庭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促进了低生育水平稳定;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机制的转变,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基本权益。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投入保障机制。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政策的可持续实施。四是坚持突出重点,努力帮助解决计划生育家庭最直接、最紧迫、最基本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坚持资源整合,营造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制度环境。

李斌在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人口发展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协调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她强调,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任务;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转变工作思路和机制的基本要求;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十二五”时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利时机,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相衔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覆盖城乡、公平合理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完善以“三项制度”为主体的奖励扶助制度。要落实“半边户”农村居民一方的奖励扶助待遇,提高农村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政策落实的及时率;妥善解决将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特别扶助制度问题;建立“三项制度”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各地要认真落实法定的奖励优待政策,并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研究出台新的奖励扶助政策。要将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企业职工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作为税前有关费用列支问题。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对自愿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给予奖励。

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以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为主的免费服务制度。要根据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技术创新以及物价变动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标准,完善服务项目,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确保技术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提高免费服务覆盖率;妥善解决部分地区长期以来计划生育手术经费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

生服务机构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质量,努力实现免费发放全覆盖。加快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加大优生健康教育力度,增强群众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群覆盖率。鼓励各地创造条件,先行开展试点,积累经验。探索建立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免费再生育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流动人口免费基本技术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进一步协调推动相关重大民生政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要从公共政策的公平合理原则出发,协调推动相关重大民生政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体现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配合,体现对城乡独生子女户和农村计划生育女儿户优先优待。当前要重点做好新农保、新农合、集体林权制改革、征地补偿、教育资助、劳动力培训、扶贫开发、居家养老服务等政策的协调落实工作。四是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要把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作为建立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基本需求,满足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特殊需求。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政策,提高政策的落实率。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中,制定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女儿户参加新农保的支持政策。力争首先为城乡独生子女户和农村计划生育女儿户年老父母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优先保障他们入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以及空巢家庭养老服务试点。

五是进一步组织做好社会关怀活动。要认真总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经验,会同各相关部门,整合各相关政策资源,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特殊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家庭发展的指导和服务;认真组织做好计划生育保险,重点保障独生子女的平安与健康,最大程度地保障参保家庭的利益;支持计划生育协会、人口福利基金会等群众团体,动员社会各界,广泛筹集资金,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以及“幸福工程”,力争使计划生育家庭在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家庭成员在不同生命周期享有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会议强调,要加强领导,保障投入,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当作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紧研究制定“十二五”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规划。切实做好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会上,广东、陕西、河南、宁夏、湖南等5省(区)分管领导和吉林省计划生育协会领导,北京、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甘肃等6省(区、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分别介绍了“十一五”时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进展和经验。国家相关部门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各司(厅、局)及直属联系单位负责人,各省(区、市)、计划单列

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计生委代表等出席会议。

第四篇:关于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利益导向机

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

(豫发〔2008〕23号2008年12月8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精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现就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我省经济社会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实现中原崛起,必须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目前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但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仍不完善,面临诸多问题:现有的利益导向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依然存在差距,一些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和养老等方面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独生子女家庭、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双女家庭给予各种奖励、照顾、优惠和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性别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条件进一步成熟。计划生育家庭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应当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目前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已具备了给计划生育家庭必要奖励的能力,为进一步完善惠及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导向机制提供了物质条件。近年来,全省各地普遍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为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遍及村组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和覆盖城乡的计划生育宣传技术网络,为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供了组织保障。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步伐,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与基本原则

3、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运用社会经济资源,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给予奖励、优待、救助,对违法生育者予以追究,不断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4、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法规和经济社会政策体系,实现人口和计划生

育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由惩罚多生为主向奖励少生与惩罚多生并重转变。从2009年开始,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全省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和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

5、基本原则:既要坚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丰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思路和内涵;既要统筹考虑区域、城乡,又要针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的实际,把农村作为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中之重。为此,要把握以下几点:

——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各种经济社会资源,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增加收入,发挥政策综合效应,解决好计划生育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统筹兼顾,奖惩并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综合运用奖惩措施,引导群众少生快富,同时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对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处分。

——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实施本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措施,统筹城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将完善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加大指导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三、充实创新奖励扶助政策

6、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根据国家安排部署,自2008年下半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即对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独生子女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人。

7、提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标准。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在子女满14周岁前,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原来的每人每月5元以上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

8、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奖励扶助金由原来的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840元。

9、农村按人分配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福利和征地补偿时,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给予多分1人份的优待。

四、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生活

10、农业生产方面,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给予建沼气、改灶、改水、改厕补贴;优先提供小额贷款及兴建畜禽养殖小区贷款;优先对贫困村中计划生育家庭困难户安排种养、运输、小型加工等项目扶贫贴息贷款;优先为鲜活农产品的运销提供检测检疫;同等条件下,优先承租、受让荒山、滩涂、池塘、林地等国有、集体资产。

11、社会保障方面,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安排劳动力培训,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介绍服务;探索建立政府奖励、集体补助、个人交费,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

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养老保险制度;资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患大病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后再次给予医疗救助;对纳入低保救助范围的计划生育家庭,实行高于当地标准的低保救助政策;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优先为计划生育家庭安排“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和宅基地;社会养老机构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农村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双女父母提供养老服务;优先为计划生育家庭残疾成员进行白内障复明治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装配辅助器具等康复服务,优先进行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手术治疗;农村独女家庭和实行计划生育的双女家庭中,女孩婚后为照顾父母而在父母家落户的,依法享有与村民同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及宅基地使用的权利。

五、严格违法生育管理

12、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坚持依法管理,坚决遏制违法生育。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严格控制生育第二个子女,禁止生育第三个子女,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到“十一五”末全省人口总量控制在1.01亿以内,到2020年全省人口总量控制在1.07亿以内。

13、加强党员、干部的计划生育管理。1982年6月15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的意见》(豫发〔1982〕75号)下发以来,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多生育子女尚未处理的党员、干部,以及2000年5月1日《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实施以后,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多生育子女的党员、干部,不得担任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领导职务,并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14、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制度。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子女的,按照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对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生育者,要视其收入状况,从重确定社会抚养费征收数额。对有能力缴纳社会抚养费而拒不缴纳的当事人,应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要坚持文明执法,坚决防止因违法行政引发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15、实行计划生育情况审查制度。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工商联执委以及评选劳动模范时,须由具有管理权限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情况审核把关。有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及以上子女情况的,须有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意见。审查过程中,凡发现拟推荐人选或候选人有违法违纪生育或收养情况的,一律取消被推荐和评选资格,并由纪检、监察等部门作出处理。审核、处理结论由有关部门备案并归入本人档案。

16、严肃处理计划生育弄虚作假行为。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千元的,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记大过以上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证明,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要追究有关人员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7、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出现干部职工违法生育的,当年不得评为文明单

位;原来是文明单位的,取消文明单位称号。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8、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三到位”落实情况考核,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各地各部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政策,特别是涉及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措施,要认真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切实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待政策。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奖励、扶助、优待资金发放管理办法。

19、各级政府要在确保计划生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要不断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奖励、优待,特别是对农村独生女家庭的奖励,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在奖励优惠资金发放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20、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分别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目标考核重要依据。各省辖市党委、政府每年要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作为本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第五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导向体系的意见

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导向体系的意见

济发〔2009〕13号

(2009年11月14日)

为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完善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正处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事关国家持续发展,事关民族复兴大业,事关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完善奖惩并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让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感到光荣,经济上得到实惠,生活上得到保障,营造良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氛围,是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的必要措施,也是深入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的重大意义,把握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实际,通力协作,全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鼓励机制

1.节育优待

计划生育对象落实绝育、放环、流引产手术等节育措施所需费用,在职职工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机构支付,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所在单位支付;农村和城镇居民、特困企业职工,放环取环、绝育和流引产手术费用由人口计生部门支付。2.教育优待(1)教育部门在确保招生考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独生子女,且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2)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全市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组织招考新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独生子女;在组织技能扶贫招生时,优先录用独生子女并减免其学费。(3)慈善总会在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时,优先照顾贫困计划生育家庭。

(4)人口计生部门、计生协会在每年新学年开始时,对独生子女特困大学生给予一次性救助。3.生产优待(1)农业部门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开展科技信息、生产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或帮扶,优先安排农业机械购置补贴。(2)妇联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中,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给予科技服务和指导。(3)林业部门在林业经营方面,优先免费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办理《采伐证》和《林业经营加工许可证》,并免收50%的育林基金。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免费提供林业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在林业扶贫项目开发投资过程中,对独生子女家庭优先投资。(4)水利部门在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中,对独生子女家庭减免户负担工程费的20%以上。(5)工商部门对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申办(变更)个体工商户登记的,免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变更费。(6)民族宗教部门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并向少数民族独生子女家庭倾斜。(7)涉农部门在按人头落实惠农政策时,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按照2个子女计算。4.生活优待(1)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的已婚育龄妇女,在市内定点

医疗机构正常分娩的,由新农合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给予住院报销或定额补助。(2)人口计生部门、计生协会为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母亲及现(历)任村级女计生主任免费办理团体健康保险;为14周岁以下独生子女免费办理意外伤害福利救助保险。(3)民政部门在出台相关救助扶持政策时,应在相同条件下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4)司法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提供法律服务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应减免有关费用。(5)工会优先对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实施救助,依法维护计划生育职工家庭的合法权益。(6)残联在安排残疾人就业和救助资金时,优先照顾计划生育残疾家庭。(7)村(居)在分配集体福利和集体经济收入时,独生子女家庭可按照2个子女计算。5.就业优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免费进行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和就业指导;下岗和进行失业登记的独生子女家庭成员享受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再就业;对登记失业的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和返乡的独生子女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给予不超过3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6.养老优待

对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满60周岁的,每人每月按60元发放奖励扶助金;对农村双女绝育夫妻年满55周岁的,给予该家庭每月60元的奖励扶助金。对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年满49周岁的夫妻,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对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年满49周岁的夫妻,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年满60岁的城镇低保家庭的独生子女父母,参照农村奖励扶助制度,按每人每月60元标准发给奖励扶助金。

(二)惩处机制

1.《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之后(1988年7月23日)至《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之前(2002年9月28日)违法生育而没有向组织申报并落实相应处理的党员、干部、职工,除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外,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是党员的同时给予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以后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职工,夫妻双方一律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解除劳动合同)。

2.违法生育子女的,不得录(聘)用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对群众举报的违法生育或计划外怀孕的干部职工,不在规定时间内到单位报到接受调查的,按旷工处理,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除名。

4.在涉及按人头分配的集体福利或占地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助、补贴时,对违法生育的男女双方当事人自违法生育之日(隐瞒未报的,自发现之日)起7年内各减发50%补助、补贴,已发放的由发放单位予以追回。

5.违法生育的当事人应按有关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居民的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和民营企业业主违法生育的,以个人实际收入作为缴纳基数,并按上限标准缴纳社会抚养费。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人口计生部门要及时向法院提出申请,受案法院要及时立案、审查、执行。6.对违反计划生育合同的当事人,依法征收违约金;对已享受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而又违法生育的当事人,应由发放单位追回已领取的各项奖励。7.对违法生育(收养)子女的,人口计生部门应在3个月之内(隐瞒未报的,自发现之日起计算)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公安部门凭有关证明办理落户。

三、加强对利益导向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分工。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切实兑现落实各项人口计划生育责任目标。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建立工作联席制度,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合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

(二)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到位。各级要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的投

入,把利益导向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给予重点保障。各级各部门在出台新的惠民利民政策时,要注重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相衔接,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

(三)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奖惩。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的监督考核。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和人口计生等部门要不定期对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兑现情况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立和落实情况纳入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认真组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

下载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冶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大冶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 工 作 总 结“十一五”时期,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通知

    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通知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运用社会经济资源......

    计生利益导向工作总结

    篇一:何营乡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总结何营乡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总结 我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和县人口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全省人......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李斌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网 china.com.cn时间: 2008-12-21三、扎实推进“三项制度”的全面实施目前,“三项制度”全面实施有很好的......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文章标题: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为了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利......

    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的新机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深入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全省上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

    计生利益导向自查验收报告

    计生利益导向自查验收报告 为提高我镇人口计生工作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建设适宜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人口环境,以省、县人口计生委文件精神xx为指导,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

    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状况调研报告

    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的新机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深入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全省上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