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时间:2019-05-14 06: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第一篇:高三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谈谈选修6《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门选修课程,是为使高中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下面我就本课程的教学和教材讲三个问题:

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

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一)本课程的性质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是与每个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些法律的理论、知识和规定。邓小平同志说过:“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江泽民同志也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就是要通过深入学生心灵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初步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概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提高法律素质,能够懂法、守法和用法,自觉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的特点

1.本教材的编写思路

本教材共分为六个专题。从逻辑顺序上看,是以专题一中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为统领,在其余各专题中以权利和义务为主线,分别探讨了民事权利和义务、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就业与创业中的权利与义务、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保障这些权利与义务实现的途径,即法律救济。

所以,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讲清楚各种具体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让学生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既是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也是讲授和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

2.本教材结构设计的特点

本教材结构设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③②

第一,本教材不追求法律知识体系的完整,但是各专题的内容还是基本覆盖了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法律理论和知识,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注意了与初中法律教育课程的衔接、拓展和提高。

第二,这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各专题都是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真实思想,针对他们可能面临的相关法律问题而设计的。

第三,以活动导入,重视专题活动建议的设计。教材中大多数的框,在内容设置上,都以案例或其他实例作为情景导入。这样做,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材料,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三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权利义务一致性的理解,即通过实例来提高法律意识。

第四,在每一专题之后的专题活动建议,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供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究。这些专题活动建议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对教材各专题安排的说明

关于专题一。将教材《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与“课标”相对照,大家可以发现,这一专题的内容在“课标”中是没有的,是新增加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认为,作为高中学生,应当掌握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专题一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法的本质、产生、发展和作用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介绍了我国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有关问题。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法律问题。

关于专题二。专题二涉及的是民事主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如人身权关系、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等。这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关法律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更系统和更深入的阐述。

本专题是以权利为主线展开阐述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划分的依据就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那么,民事义务在哪里呢?其实,民事义务与民事权利是相伴而生的。如在人身权、物权、知识产权等支配权中,义务人就是除权利人以外的所有不特定的第三人,他们的义务就是不要妨碍权利人实现权利。因此,在讲授本专题时,既要突出民事权利的重要,也不可忽略相应的民事义务。这实际上就是民事权利的行使与限制。

关于专题三。专题三对“课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并增加了合同的订立、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等内容,即合同的概念、形式、订立、履行及违约责任。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合同的基本知识,理解合同中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培养合同意识。

本专题还需要特别向学生讲清楚的是,在合同关系中,往往是双方当事人互为权利人和义务人,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就是另一方当事人的义务,反之亦然。这就往往需要义务人按权利人的要求实施相应的义务来履行合同。因此,教材也未使用“课标”中的“债务合同”这一概念。

关于专题四。就业与创业是学生从学校(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毕业后都会涉及的问题。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作为劳动者,在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涉及自己劳动权益的法律问题;选择创业之路的毕业生也要依法进行各种经营活动。这就需要他们了解和掌握与劳动和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

本专题是沿用“课标”设计的就业与创业两部分的比重进行编写的。同时,由于无论就业还是创业,毕业生都要与他人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将这一专题放在“信守合同与违约”之后,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前面学过的关于一般合同的知识进一步学会签订劳动合同。

关于专题五。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父母子女、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学会运用法律与破坏家庭婚姻和睦的行为作斗争,加深学生对亲情与爱情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

在“课标”中,本专题的标题为“婚姻与家庭”,两部分内容也是按此顺序排列的。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考虑到高中学生一般尚未达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而他们首先形成的是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后才可能是婚姻关系,所以将这两部分进行了对调。

关于专题六。前面的专题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方方面面的权利义务,这些权利一旦受到侵害或发生争议,就需要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通过本专题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救济、法律救济有哪些方式、公民在诉讼中的权利与义务、诉讼的基本程序等内容,增强他们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编写过程中,教材将“课标”中的“法律救助”改为“法律救济”,将“司法调节”改为“司法调解”。改动后的术语在法学理论中是达到共识的,也更符合“课标”的本意。此外还增加了对什么是诉讼的介绍和“针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等内容。

(三)对本课程教学方法的一些建议

各位教师对中学的教学方法比较熟悉,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我在这里仅想重点讲一下案例教学法。

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中学教学需要运用,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也是重要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案例的分析,不仅可以使法律的规定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而且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的概念教学,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选择和编写案例。这一环节的工作要求教师根据本课的特点精选案例,案例最好是真实的、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可能还需要教师作相应的重新编写。除教材提供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学参考书或者从其他书籍、报纸、期刊、影视、互联网中得来的资料。建议各位教师要建立自己的案例库和资料库。

案例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相应的案例阅读材料,在讨论中围绕案例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法律理论和知识进行分析。在讨论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展开讨论。

归纳总结。讨论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梳理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给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正确的结论。

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

关于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图,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师教学用书》中有,所以,我不再专门讲解。

关于各专题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有,因为时间关系,我也不再全部讲。我只是将其中的一些问题综合一下进行讲解,有些问题是新提出的,我认为也是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难点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哲学家、政治学家和法学家都对法的本质问题进行过研究和解释。但是他们的观点都存在片面性,没有全面、科学、准确地揭示法的真正本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诞生是法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在教材相关链接中引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三段话,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第一,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第二,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第三,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法也有影响。

根据上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我国法律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种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法律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同时,由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

④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主张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形成的,因此,我国法律也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第二,我国法律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我国法律必须适应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生产关系直接决定着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其他社会财富的归属,从而也直接决定着人们在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社会各种利益的分配。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法律的基本性质。我国法律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也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

第三,我国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政治、文化、社会、道德、历史传统、习惯等也对我国法律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起着指导作用。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和一致性等特点。

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享有权利和自由的主体极其广泛。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权利受到法律限制的只是极少数人。即使是受到限制的人,除了被限制的那一部分权利以外,他们的其他合法权利也还是受法律保护的。另一方面,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也是极其广泛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以及人身等各个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现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规定,充分考虑了国情,是从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出发的。另一方面,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有法律和物质的保障的。例如,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民法通则、物权法、继承法等法律进一步从具体制度和程序方面对公民的合法财产权进行了保障。又如,为了保证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在减免收律师费用的情况下获得专业的法律服务,国家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平等性,是指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又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1)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必须平等地遵守宪法、法律,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2)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3)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毫无例外地依法平等地得到追究和制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一致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统一的,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殊公民;(2)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公民只有自觉地履行义务,他享有的各项权利才有可靠的保证;(3)权利、自由、法律、纪律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而不是彼此分离的、对立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二)专题二“民事权利与义务”的重点、难点问题

1.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构成要素和产生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一定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也是我们理解本专题以及专题

三、专题

四、专题五的基础知识。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1)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应的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3)民事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

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包括主体、客体、内容这三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称为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民事主体的资格,由国家法律规定。在我国,民事主体一般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在特定情形下也可以成为特殊的民事主体。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在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权利。物通常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行为往往是提供劳务行为的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人身利益是民事主体人身权的客体;知识产权的客体就是智力成果;权利也可以成为某些法律关系的客体,如质权的客体就包含特定的权利。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所确认的主体间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民事权利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民事活动,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并可以请求国家有关机关予以保护的权利。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必须依据法律或权利人的要求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否则要承担民事责任。

任何具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都需要一定的法律事实。民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仅仅表现为民事主体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可能性。民事法律事实是民法规定的能够引起具体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型。事件是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如人的死亡这一事件会引起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行为则是民事主体实施的活动,又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以产生某种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合法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如依法签订合同的行为;二是原无产生某种民事后果的意识,但却引起某种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违法行为,如故意或过失致人损害引起的损害赔偿关系。

2.物权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本专题内容涉及物权问题,而物权法又是一部新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法律,所以需要重点讲清楚物权的种类。

在民法上,财产权是与人身权相对应的。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在传统意义上,财产权往往就是指物权。根据物权法的规定,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是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和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等。

用益物权是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

担保物权是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物权法规定了许多权利,我们怎么把它们弄清楚呢?有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我们知道,商品具有两重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实际上,物权也是对商品进行支配的财产权。所以,在生活中就形成了不同的支配形式。有些物权可以是同时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进行支配的财产权,如所有权。有些物权可以是对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行支配的财产权,如用益物权。有些物权可以是对商品的价值进行支配的财产权,如担保物权。

(三)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的重点、难点问题

1.合同的法律特征和合同的订立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让学生了解合同的法律特征并初步学会怎样订立合同是重要的知识点。

合同的法律特征如下。(1)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方;一方权利的实现要依靠他方履行义务。(2)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最终达到双方意思表示内容的一致。(3)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当事人签订合同,从而形成、变更、终止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具体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4)合同一经成立生效后必须共同遵守,当事人任何一方违反合同都要承担民事责任。

当事人订立合同,一般要经历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2)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3)要约必须由特定人发出;(4)要约必须向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5)要约应送达受要约人,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可以依法撤回和撤销。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向要约人作出;(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要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5)承诺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一般而言,承诺生效时,合同即成立。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2.合同重在履行

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订立合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严格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关系的核心,合同重在履行。

合同履行应遵循合同全面履行的原则,即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还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时,应承担的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违约责任主要有:强制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四)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的重点、难点问题

1.劳动争议的处理

除了让学生学会订立劳动合同外,让他们了解如何处理劳动争议也是十分重要的。

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关系当事人在执行劳动法或履行劳动合同中发生的纠纷。按劳动争议的主体不同,一般把劳动争议分为个人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两类。

按劳动争议的起因,可以把劳动争议划分为如下类型:(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3)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解决劳动争议,应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通常分为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用人单位依法成立的调解本单位内部劳动争议的群众性组织,一般由工会、职工和用人单位三方代表组成。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履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劳动争议仲裁权的机构,由劳动管理部门、同级工会和用人单位三方面代表组成。提请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起60日内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对无异议的裁决,当事人必须履行;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在收到裁决书的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起诉又不履行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经营者的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在初中教材已经有所涉及,本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从经营者的角度着眼的。换言之,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消费者的权利正是经营者的义务。因此,经营者的义务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经营者的义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应履行法定和约定的义务。(2)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3)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4)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5)应当表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6)提供商品或服务,应按国家规定或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或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7)保证商品和服务的质量。(8)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其他责任的,应当按国家规定或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9)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10)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五)专题五“家庭与婚姻”的重点、难点问题 1.如何区分家庭暴力与虐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但是,在生活实践中,家庭暴力与虐待常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一条规定:“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所以,二者的区别主要有:(1)虐待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持续性和经常性,一次或短期的殴打、捆绑等行为可以构成家庭暴力,但不一定构成虐待;(2)在表现方式上,虐待行为的内容表现为进行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即除了暴力,还有很多其他手段,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等。

婚姻法第四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婚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2.关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

婚姻应进行结婚登记。未进行登记的结婚,难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对此,需要重点向学生讲清楚。

事实婚姻专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结合。由于事实婚姻的行为人没有依法办理结婚登记,属于违法行为,为了解决该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婚姻法第八条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这一规定从积极的角度重申了办理结婚登记的必要性。采取补办登记的办法解决事实婚姻的问题时,已经补办了结婚登记的,自双方均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双方的结合才发生婚姻的法律效力。

无效婚姻的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的有关规定。

(六)专题六“法律救济”的重点、难点问题

本专题最重要的是要将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联系起来把握。所以,要讲清楚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即贯穿于整个诉讼程序之中,指导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的那些基本准则,包括共有原则和特有原则。

1.各诉讼法的共有原则

共有原则是三个诉讼法共同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国家司法权由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司法机关进行诉讼活动,必须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以查证属实的案件事实作为处理案件的基础。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司法机关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要以法律来判断是非曲直,以法律为处理案件的标准。

(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解决案件时,对于一切公民都要平等对待。

(4)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和陪审的制度。除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以外,其他案件须由审判员或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审判人员等与案件本身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的,必须依照法定程序退出该案的审理活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主要是指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等。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不服一审裁判,可以上诉,二审裁判一经作出即生效。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可以由具有法定资格的公民作为陪审员参与审判。

(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或多民族共同居住地区,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判和发布法律文书;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6)人民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于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及其判决、裁定的执行,以及监狱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法律监督。

2.各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特有原则是某一诉讼法区别于其他诉讼法的独有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有以下方面。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原则。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

(2)辩论原则。这里所说的辩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争议的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人民法院通过当事人辩论,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作出正确的裁判。

(3)根据自愿和合法进行调解的原则。诉讼中的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是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问题,本着相互谅解的精神进行协商,通过协商对权利和义务问题达成一定协议的诉讼行为。人民法院的调解应当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进行。

(4)处分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当事人对属于自己的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当然,当事人处分自己的权利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处分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其他公民的利益,人民法院有权代表国家进行干预。

(5)社会支持起诉的原则。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害者起诉。支持起诉,必须是被支持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必须以被支持者的名义进行;如果被支持者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征得被支持者的同意。

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有下面几点。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是不同的。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原告与被告的法律地位则是完全平等的。

(2)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3)诉讼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原则。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和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期间,不影响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先行执行力,即对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4)不适用调解的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能进行调解和以调解方式结案,而应当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础上,依照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有以下内容。

(1)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公检法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分工负责,是指各自行使职权,不能互相取代和超越。互相配合,是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互通情况,互相支援和协助,不能各行其是,互相扯皮。互相制约,是指依法相互监督和约束,防止在办案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辩护权是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诉讼权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针对指控进行申诉和解释,说明其无罪、罪轻或者认为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刑罚。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1至2名律师或其他人作为辩护人。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可为其推荐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可以担任辩护人。

(3)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公检法三机关只有充分依靠群众,才能准确有效地惩罚犯罪。群众只有通过司法机关的工作,才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良好的社会环境。实行专门机关与群众的结合,是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需要。

(4)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的原则。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刑事诉讼法根据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分别赋予了他们不同的诉讼权利。

(5)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为有罪的原则。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在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前,对受刑事控告者一律称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罪必须由控诉一方举证,受刑事控告者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不能因为受刑事控告者不能举出无罪的证据,就推定为有罪;在诉讼过程中,证据不足、事实不清,法院可以直接作出无罪判决。

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1.“法制”和“法治”的区别与联系

前些年,法学界对于如何理解和使用“法制”和“法治”两词,见仁见智,有不同观点。目前法学界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法制”与“法治”不是同一概念,不宜混同使用。

广义的“法制”,泛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这种意义上的法制与民主并无必然联系,它可以存在于任何历史类型的国家之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和制度,有自己的法制。例如,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和制度。

“法治”专指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这种意义上的法治,只能存在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国家之中,因为它与民主政治紧密联系,相伴而生,要求的是政治民主、普遍守法和法律至上,其核心是严格依法办事。同时,作为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略的“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现代法治大体要求:有良好完备的法律;法律具有最高权威,获得普遍严格的执行与遵守;对政府权力要加以制约,防止权力的滥用;以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本;司法独立。所以,法治是内涵丰富的概念,主要的含义有:第一,法治表示一种治国方略,与人治相对立,是指一个国家用以法律为主的手段进行社会控制;第二,法治表示一种办事原则,即严格依法办事;第三,法治表示法律秩序的形成,是以法律为主导的有序化社会;第四,法治表示一种法律信仰,即社会公众对法律权威的认同;第五,法治表示一种完备的法律制度,指对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等进行合理分配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一个国家有法律和制度并不意味着该国能够实行法治,因为,法治实际上是要严格依照多数人的意愿而形成的法律和制度办事,所以它只能建立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基础上,不可能在专制国家中生成。将“法制”与“法治”在概念和理论上严格分开,是我们对法律现象认识深化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法治”与“法制”也是有联系的。实行法治要有良好和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从这一意义上讲,法制是实行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党和国家的正式文献和各种法学著述中,“法制”一词使用仍然很频繁。因为,无论是从通过立法形成法制进而达到“法治”的角度,还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角度,使用“法制”或“法制建设”的提法都是科学和贴切的。

2.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006年4月11日至13日,中央政法委在北京举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并讲话,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问题,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已有说明,希望各位老师在使用本教材时进一步贯彻中央的有关精神。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法律化。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是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法为民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法治的必然要求,执法为民是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我国,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我国法律从整体上是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始终起进步作用的法。我国法治追求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法治必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局,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服务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法制建设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正确方向,才能保证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反映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意志。

3.关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

这些年来我国法学界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理论不少,但是有些理论未必正确。

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是社会主义法律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群体,其法律意识的状况将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的培养,既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学校的责任。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呢?我认为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强化学生的权利意识。权利意识是现代法律意识的核心,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利益均可以表现为法律上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代法律意识就是权利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权利意识开始逐渐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中学生的权利意识还很薄弱,突出表现在:一是没有认识到权利与法律紧密相连,权利是法律的核心之一,法律是对权利的确认和保障;二是仅仅把权利理解为法定权利,没有认识到权利还包括法律没有规定的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三是缺乏为权利而斗争的勇气。

对此,我们应当向学生讲清楚:法律既规定权利和权力,又规定义务和责任。法律规定的权利(包括自由、平等、尊严、财产、安全等)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人类追求自由与平等、获得利益和得到发展的法律保障。法律规定的义务,是为了使权利主体的权利能够得到实现,义务的履行是权利的间接实现方式。在我国,法律是包括中学生在内的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是使社会主体获得权利、实现利益的手段。因此,维护法律的尊严,就是维护自身的权利;尊重法律的权威,才可以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享有权利、行使权利、捍卫权利是权利主体得以存在的条件,为权利而斗争也是权利者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守法精神。守法精神要求主体不仅要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义务,这样才能变被迫守法为自愿守法,由强力守法到良心守法,由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守法精神实际上是道德自律的体现。对学生守法精神的培养主要不是靠法律背后的强制力,而是要让他们对我国法律中蕴涵的秩序、正义、自由、平等、安全等价值从精神方面予以认同。

在培养学生的守法精神时,还应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法的道德合理性,促使学生对法律有道德上的认同和理解。因为良好的法律源于高尚的美德。遵守法律不仅是社会主体的法律义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主体的道德义务。

最后,要培养学生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我在前面“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中已有说明。这里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法律关系中,权利人享受权利都依赖于义务人履行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任何权利都意味着权利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一定的行为,而使自己的行为不超出这个范围则是权利人的义务。任何义务也都意味着义务人必须在法律要求的范围内做一定的行为,义务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承担义务的同时,也享有正当的权利。因此,权利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而义务人在履行自己的义务时也同时享受一定的权利。这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不同规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和法律的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的体现,因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也是统一的。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全体公民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或者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存在。

总之,学生权利义务观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学校教育外,社会的法制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权利义务观的培养既有赖于法治社会的推进,更需要学校的努力。

4.以法律制约权力

法律既规定权利和义务,又规定权力和责任。法律和权力的关系,即如何以法律制约权力,是这些年我国法学界研究和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们应当教育学生认识到:没有正确的、有效的制约,任何权力的作用方向和运行规则都可能发生变异。在现代国家中,权力具有公共性。具体到我国,我们应当讲清楚:第一,权力是属于人民的,不是属于某些个人或集团的;第二,权力作用的方向是“为公”,是为谋取公众利益服务的,而不应该谋私;第三,权力的运行必须具有公众认可的规范性,即以法律来制约权力。所以在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权利,权力的行使是为了使人民权利得到确保和实现。当然,在当代中国,对权力的制约不是西方国家“三权分立”意义上的制约,而是从权力起源的角度,使所有的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认清权力的性质,自觉接受权力运行中的制度性约束,以法律的形式保证权力和责任的落实,以消除权力腐败的根源。

第二篇:高三政治生活总结

法 宏观

宪法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就专政的职能。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卫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各方面机制体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主体 人民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义务,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政治生活。公民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有法律的保障。

公民的义务中,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公民有序的永无休止的政治参与,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宪法规则和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政府

政府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不能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的行为要受到追究 拓宽公民求助或投诉的渠道,有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政府依法决策,要保证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依靠民主二靠法制。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人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地方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人大代表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中共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形成的,法律赋予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共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我们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障,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民族

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各民族自治区依法行使自治权,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宗教

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教公民和不信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宪法规定,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民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宪法明确的。

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各民族人民都为祖国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政治义务。重要体现是:少数民族人大代表。

民族团结原则: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形成。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在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个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体现:西部大开发,西部投资

没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加快西部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自治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纪的发展,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民族自治地方与东部发达地区优势互补,促进共同繁荣。

如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形成的必然性: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区域自治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国家统一领导,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广泛的自治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管理地方财政;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安排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自主管理地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民族文化。

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关于考民族的几个猜想 公民+民族:

我认为的核心:人民的权益的平等。思路:普遍性到特殊性

为什么要保护少数民族权益/发展少数民族地方/….: 普遍性: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 维护民族统一国家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广泛性真实性中,少数民族是重要主体,同样地享有权利和义务。即民族平等原则。真实性重要体现,即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保障。

人民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参加政治生活。少数民族就有什么样的权利。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我国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于法律。不论民族。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法定义务。特殊性:

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需要 是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要求 是基本政治制度的要求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区域自治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第三篇:高三《政治生活》综合测试卷

2010求是高复高三《政治生活》综合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博客作为网民表达思想情感的平台,逐渐发展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趋向,但也有一部分人利用博客发布不良信息,其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污染网络环境。回答1~2题。

1.公民在自己或别人的博客上可以“键议”天下,发表网友“社论”。在此,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是

A.言论自由权B.监督权C.申诉控告权D.发言、表决免责权

2.围绕博客引发的侵权、隐私、责任等问题,有关部门酝酿实行博客实名制。消息一出,立即遭到了部分网民的反对。他们认为博客是个人“自由的论坛”,不应受任何干涉。网民的这一观点

A.是正确的,因为它捍卫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是正确的,因为它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C.是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D.是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3.暑假即将到来,某校高一学生小宋准备以“城市居民参与民主管理情况的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那么他最应该选择去的地方是

A.居民委员会B.本地人民政府

C.基层人民政协D.村民委员会理财小组

4.2008年是我国村委会新一轮大规模换届选举年。中国的村官选举模式正经历从“有候选人选举”到“无候选人选举”的变革。村官选举是

A.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B.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础

C.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5.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保持有序性是实现政治参与的关键。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

①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的能力 ③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④保证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阳光财政是打造阳光政府、民主政府的标志。阳光财政即公共财政的决策、执行程序、资金流向都必须公开,人大代表可以对其进行监督。回答6~7题。

6.阳光财政的出现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②体现了人大与政府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说明人民民主权利日益扩大④保证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7.阳光财政的做法

A.有利于建立人民群众认可的权威政府B.可以转变政府的职能和性质

C.杜绝了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 D.一定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8.“一个领导一个想法,一个领导一个提法,一个领导一个搞法”的行政思路,在某些地方还严重存在,有的决策项目成为百姓抱怨、政府埋单的“烂摊子”。克服政府随意决策的现象需要

A.立法机关完善相关法律,确保有法可依B.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

C.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完全采纳

D.加强舆论监督,确保事事都由公民直接决策

2009年4月6日,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经新华社发布。回答9~11题。

9.《意见》在正式发布前曾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②是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的具体体现

③其目的是决策利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④有助于公民理解决策内容,便于决策的贯彻落实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该意见是由16个部门,国内外9个机构平行研究,历时两年多,在十个方案综合的基

础上最终形成的。该意见出台的过程说明我们的政府

A.审慎用权,民主决策B.权责明确,行使有规

C.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D.坚持依照法律程序办事

11.新医改方案指出:在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这一举措

①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根本表现

③有利于国家的和谐稳定④说明国家是为全民服务的A.①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12.某地方政府以一纸“红头文件”为本地烟促销,要求以后全市的公务招待都用××系列烟。该政府

A.行使了管理和服务的职能B.落实了“阳光工程”

C.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D.滥用了管理经济的职权

13.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对政府来说,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是

A.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B.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法治政府

C.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D.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14.近年来,在国外发生的涉及中国公民的突发事件中,人们总能发现中国驻外领事馆工作

人员的身影。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同胞都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到身为中国人的幸福。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领事保护,充分体现了

①我国公众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②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③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09年3月5日至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15~19题。

15.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朱雪芹、胡小燕和康厚明三位农民工代表提出议案,在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农民工也拥有自己的全国人大代表体现了 ①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②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

③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物质保障 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6.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体现

了人大代表的A.决定权B.表决权C.质询权D.审议权

17.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人民政协

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职能是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社会管理 ④参政议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其成员 ②都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③都能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④前者是我国权力机关,后者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9.在人代会期间,国务院组成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虚心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接受监督。这里的监督分别属于

①权力监督②司法监督 ③ 社会监督 ④民主监督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我们不当任何人的小兄弟,不做任何大国的势力范围,我们要

独立和主权。”主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唯一要素B.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国际关系

C.主权国家是国际组织的主要成员

D.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1.西藏自治区国家机关下发的公文、文件必须要有藏、汉两种文字,如果没有藏文,基层

机关可以拒绝接收。这一规定

A.保障了藏族人民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B.表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已实现了完全平等

C.说明我国有少数民族的地区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体现了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2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A.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实行保护价

B.充分发挥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等外交理念和主张,在世界联合“反恐”、地区维和行动、伊朗核问题、联合国改革等方面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同。回答23~24题。

23.上述主张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同是因为

A.我国是当今国际事务的主导者B.强权政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C.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多的战略盟友

D.我国的主张和做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24.我国上述外交主张表明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B.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C.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 D.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5.气候变化日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积极寻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这

表明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B.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就是合作

C.积极寻求合作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宗旨D.气候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矛盾

第Ⅱ卷

二、本卷共4小题,共50分。(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诚心问民意,恒心解民生。”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积极解决就业、就医、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和支持,被认为是具有权威的政府。你认为在我国政治生活的舞台上,怎样的政府才是有权威的政府?

27.(12分)在我国,中共中央就大政方针等问题同民主党派协商已形成制度,每逢遇到重大问题或作出重大决定,中共中央都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进行协商,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1)上述政治现象反映了我国实行什么政党制度?(4分)

(2)这一制度具有哪些优越性?(8分)

28.(12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近年来,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

面对多极化趋势,有人认为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具有积极意义,也有人认为多极化趋势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加剧了竞争和冲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你赞同上述那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29.(14分)2009年6月22日,检察机关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09”正式投入使用,受理反映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举报和反映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该举报电话的开通为群众举报和控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也有少数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扰乱了正常的举报秩序。

(1)拨打“12309” 举报电话属于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哪种渠道?(4分)

(2)公民如何才能做到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10分)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A2.C3.A4.A5.D6.A7.A8.B9.B10.A11.C12.D13.D

14.D15.A16.D17.B18.D19.C20.D 21.A22.C23.D24.B 25.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1)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分)

(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3分)

(3)讲信誉,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3分)

(4)切实履行自身职能,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水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3分)

27.(1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分)这一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2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分)

28.(12分)⑴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4分)

(2)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分)

(3)多极化趋势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分)

29.(14分)(1)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4分)

(2)①增强权利意识,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敢于并善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4分)②采用合法方式,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分)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捏造、歪曲事实,不诬告、陷害他人。(3分)

第四篇:法律常识

误工费

(1)定义: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

(2)特点

1.受害人的收入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

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受害人在遭受损害后,其损失的误工收入会因人而异。2.计算的依据各不相同。

因行业和岗位的不同,以及受害人是否就业的不同,收入方式的不同,对于误工费计算的依据,也是因人而异。3.具有一定的推绎性。

一般而言,应当以受害人在遭受损害前某一时段,能够正常工作、劳动可能取得收入作为参照或者依据。而对于该时段的可能收入,也只能根据一定客观数据,在排除对其收入产生不利或者有利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进行推算。

(3)时间计算

1、非持续性的误工

这种误工的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2、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

这种误工的时间从受到伤害耽搁工作之日计算至定残之日的前一天。

3、受害人因伤害死亡的

从侵权行为开始计算,至受害人死亡之时止(或有的因受害人死亡不计算误工费,因死亡赔偿金已补偿预期收入)。

(4)证据需要

证明误工费数额的证据方面,一个是收入状况证据,一个是误工时间的证据。

收入状况证据内容可以包括:

1、具体的收入水平数据;

2、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

3、没有固定收入的还可以提供所从事行业的证明材料。

误工时间的证据内容包括:

1、正常情况下,根据医疗机构的医嘱。即医疗机构应当签发医嘱,提出休息时间、需要营养和护理的时间建议;

2、工作单位可出具受伤人员误工时间的证明;

3、可申请司法鉴定机构对误工期长短进行鉴定,凭鉴定文书确定误工时间

(5)相关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119条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7条第1款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第20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43条 受害人的误工日期,应当按其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参照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或者法医鉴定等认定。赔偿费用的标准,可以按照受害人的工资标准或者实际收入的数额计算

受害人是承包户或者个体工商户的,其误工费的计算标准,可以参照受害人一定期限内的平均收入酌定。如果受害人承包经营的种植、养殖业季节性很强。不及时经营会造成更大损失的,除受害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外,还可以裁定侵害人采取措施防止扩大损失。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50条第2项 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第50条 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4条第2项 误工费: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没有固定收入或者无收入的,按事故发生地上职工平均年工资标准计算。误工时间可以按照医疗机构的证明或者法医鉴定确定;依此无法确定的,可以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害程度和恢复状况等确定。[1]

6、《侵权责任法》

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1.。

保险赔付责任

(1)保赔保险的主要风险

1.基本风险。(1)碰撞责任。(2)财产损毁责任。(3)契约责任。(4)费用责任。(5)运费损失。

(6)人身伤亡的责任。

2.战争风险。由于战争引起船东在营运上损失的费用。3.罢工风险。由于罢工引起船东在营运上损失的费用。

4.辅助船舶的风险。作为大船辅助工具的附属船例如小渡船等引起的风险责任。5.集装箱的风险。由于使用集装箱或者在装卸集装箱时引起的第三者责任,包括碰坏码头设备以及造成其不能使用的损失。6.杂项规则(特殊风险)。对船东在经营业务时偶然发生的损失责任及费用,这属于一种特殊的风险。

(2)保障与赔偿责任保险的承保责任

保障与赔偿责任保险对被保险人的责任、损失和费用负赔偿责任。主要的责任范围有: 1.人身伤亡和疾病(1)因为被保险船舶或者其雇佣人员的过失或疏忽行为引起应由被保险人负责的人身伤亡和疾病的补偿。

(2)依法和按照契约规定应由被保险人负责的人身伤亡的疾病的补偿。

2.遣返、派遣及其费用(1)依法或按照契约规定应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被保险船舶上船长、船员的遣返或替工的派遣和遣返费用。

(2)为救助被保险船舶上的遇难船员的费用以及船员在海水中衣服行李的损失,依法或按照契约应由被保险人负责补偿的。

(3)为处理偷渡人员或运送被保险船舶上的伤员上岸进行治疗而产生的港口费用及其它必要费用。

3.碰撞及污染责任(1)由于被保险船舶在航行或整理上的疏忽造成他船或财产、物体的损失。

(2)被保险船舶漏油污染海面,或者可能产生严重危害污染海面,由被保险人采取合理清除污染措施而产生的费用,或者是为了补偿政府清除污染而支出的费用。(3)被保险船舶漏油造成第三者的污染损害。

以上三点,均依法应由被保险人负责赔偿时,保险公司才予赔偿。4.其它责任 这项责任,其范围比较广泛。

(1)按照拖带契约,被保险船舶在被拖带时引起的损失。

(2)被保险人签订的保证或合同规定应由其负责的人身伤亡、疾病或货物及财产的损失。(3)清除残体或障碍物体所需的费用。(4)进行疫病消毒所引起的检疫等费用。(5)被保人应负的承运人责任。

(6)由于被保险船舶违反运输契约而不能向供货方收取的共同海损分担、特别费用或救助费用。(7)不能在船舶保险单项下获得足额赔偿的共同海损分摊、特别费用或救助费用的余额部份。(8)因溢卸、短卸、违反海关章程或船长、船员过失、疏忽引起的罚款。(9)因进行海事调查,被政府、港口有关当局扣留保险船舶所引起的费用。(10)与保险责任有关的法律费和施救等费用。

5.不负责的损失(1)被保险船舶本身包括家具、装饰、器具、储备、燃料、器材等损失。(2)延期停泊费和其他间接费用。(3)取消船舶租约所引起的费用。(4)提单规定的豁免责任。(5)船舶保险单所承保的责任。

(6)船舶战争险条款承保的责任和除外责任。

(3)保障与赔偿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限和责任限制

1.保险期限 保障与赔偿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限是定期的,因为它承保的风险比较多,具有综合性,因此一般都是一年期,到期再行续展。保险责任的起讫都是按保险单上载明起保日的午夜零时起开始到期满日的午夜零时终止,时间都是以订约地当地的时间为准。2.责任限制 保障与赔偿责任保险的承保责任要比船舶保险的范围广泛得多,因为它不像船舶保险那样主要是承保因灾害事故引起船舶的物质损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它还承保船舶保险承保范围以外的广泛的民事责任赔偿,特别是违反公约和侵权行为引起的赔偿责任,但是它也并不是什么都赔,它也有责任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险法规中规定的不赔原则同样适用。

对于保险法规中规定保险不应赔偿的原则,对保障赔偿责任保险同样适用,例如船舶不适航造成的损失与赔偿责任。

(2)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原则或赔偿限额。

有关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原则,如航东违反这些原因,保障赔偿责任保险也不予赔偿,例如,《海牙维斯比规则》规定船东对承运货物每件赔偿责任限额为五百美元,如船东赔偿时超出这个限额,保险赔偿责任保险也不予负责。(3)船东的故意行为。

由于船东的故意行为引起的保障赔偿责任。保障赔偿责任保险也是免责的。

第五篇: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_重点知识记忆

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以上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3、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申请复议;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

4、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复议,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该部门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7、对于有行政复议法第15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自接到该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8、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起诉。

9、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

(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

(三)申请人申请,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

(四)法律规定。

10、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11、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呢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行政复议机关有权拒绝。

12、在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或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收集证据。

13、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复议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在7日内依法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在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4、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否则应在7日内转送有权机关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5、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1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应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起诉。

17、根据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自然资源梭鱼权或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18、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则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完成上述行为。

19、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可要求赔偿。

20、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21、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22、赔偿义务机关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给予赔偿;逾期不赔或请求人对数额有异议的,请求人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行政赔偿)

23、对没有犯罪事实或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24、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25、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26、赔偿义务机关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给予赔偿;逾期不赔或请求人对数额有异议的,请求人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0日内提请其上一级机关复议。复议机关应在2个月内作出决定。请求人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0日向复议机关所在地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27、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国家上职工的日均工资计算。

28、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中国领域要求国家赔偿的,适用[赔偿法]。

29、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2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的期间不计算在内。30、对起诉后经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并已执行的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和依照刑诉法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有权依法取得赔偿。判决确定前被羁押的日期依法不予赔偿。

31、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上诉讼的,须以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为前提。

32、赔偿请求人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请求涉及不动产的,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单独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案件由被告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33、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可以在向赔偿义务机关递交赔偿申请后的两个月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34、行政案件原告可在起诉后至人民法院一审内庭审结束前,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35、法院对赔偿请求人未经确认程序而直接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案件,在判决时应对赔偿义务机关致害行为是否违法予以确认。

36、单独受理的第一审行政赔偿案件审限为三个月,第二审为二个月;一并受理的案件审限与该西案件的审限相同。

37、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38、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39、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40、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41、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42、行政监察的对象: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

43、对下列情形,监察机关可以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一)违反行政纪律,依法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分的;

(二)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依法应当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

44、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延长的,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4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

46、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警告、50元以下罚款,可由公安派出所裁决。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由其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

47、被裁决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人或被侵害人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侯日内,可向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诉后5日内作出裁决;不服该裁决的,可在接到通知后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8、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的犯罪。

49、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刑法,但是按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50、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或公民犯罪,而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5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抢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5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5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6、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7、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58、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9、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0、如果被教唆之人未犯被教唆之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1、管制期限:3个月——2年 拘役期限:1个月——6个月 有期徒刑期限:6个月——15年

剥夺政治权利期限:1年——5年(除刑法第57条规定外)

62、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当然也不适用死缓。

对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以前,被告人在羁押期间做人工流产的,应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判处死刑;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63、在死缓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年以上10年以下。

64、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65、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66、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7、数罪并罚的,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68、缓刑适用范围;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69、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70、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71、减刑适用范围: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一)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可以减刑);

(二)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刑法第78条所列6项之一),应当减刑。

72、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

73、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74、假释适用范围:被判有期徒刑的,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如有特殊情况,经最高院核准,可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75、累犯以及因**、爆炸、抢劫、强*、绑架等**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76、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10年。假释考验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77、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78、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罪,犯此罪并实施**、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79、犯劫持航空器罪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

80、非法制造**、**后又非法持有、私藏**、**的,应以非法制造**、**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吸收犯)

81、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的,依照非法持有、私藏**、**罪的规定处罚。

依法配置**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没,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非法持有、私藏**、**罪的规定处罚。82、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83、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犯此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84、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中,如果劳动安全设施符合国家规定,由于其他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成立该罪;如果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没有提出事故隐患,行为人因而未采取措施的,不成立该罪。85、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以造成严重后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

86、生产、销售刑法第141条至第148条规定的特定伪劣产品,但不符合各该条规定的构成要件时,如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则依照刑法第140条的规定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87、生产、销售刑法第141条至第148条规定的特定伪劣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凑成刑法第140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法条竞合)

88、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共犯论处。89、以**、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刑法第277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数罪并罚规定处罚。

90、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商业受贿罪)中,无论是索取他人财物还是收受他人财物,都必须是为他人谋取利益,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或者允诺他人谋取利益。至于利益的性质和种类,则不影响该罪的成立。(并且要数额较大)公共基础知识之地理知识一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

2、中国陆地面积约 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 5200公里。

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到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16、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1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 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25、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26、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7、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

28、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

29、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 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0、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31、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2、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33、因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所以河北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

34、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郑州,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遣址。

35、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 陕西省,是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所以称“秦”或 “陕”。

36、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称长安),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都”。

37、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8、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

39、辽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

40、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

41、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

4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43、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

44、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46、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左图为西藏布达拉宫。

47、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48、同缅甸、老挝、越南相邻的中国西南 边疆省份是云南省,简称“滇”或“云”。

49、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这里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50、“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公共基础知识之地理知识二

1、贵州省出产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酒。

2、因为物产丰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省,简称“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3、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人民政府所在地 武汉市,水陆交通便利,夏季气温高,有“火炉”之称。

4、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经全省,所以简称“湘”,人民政 府所在地是长沙市。

5、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所以简称“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 南昌市。

6、安徽省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它简称“皖”,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7、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的山东省,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所以简称“鲁”。

8、山东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济南市,是中国著名的“泉城”。

9、江苏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简称“苏”,人民政府所在地 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10、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的中段,简称“浙”。

11、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杭州市,风景优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12、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段,简称“闽”,因境内第一大河闽江而得名。

13、福建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称“榕城”,因城中榕树多而得名。

14、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境内有“海上花园”与“钢琴之岛” 之称的 鼓浪屿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15、福建省对面是中国的宝岛台湾,简称“台”,台北和高雄是两个最大的城市。

16、台湾岛上居民以汉族为最多,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从福建和广东迁过去的,通用普通话和闽南话,风俗习惯和闽南差不多。

17、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宁市。区内的桂林、阳朔一带是世界闻名的景旅游区,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18、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右图为北京天安门。

19、天津市是首都北京的门户,简称 “津”,是全国著名经济中心。

20、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处,简称“沪”,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商业中心、贸易中心。

21、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曾经)。

22、重庆市,简称“渝”,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它是长江上游

23、有“东方夏威夷”美称的海南省,简称“琼”,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

24、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毗邻港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大洋州、中近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简称“ 粤”。

25、广东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广州市(又名“羊城”和“花城”)有2000多年历史,也是中国南方最大商贸中心。

26、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这里的“绵绣中华”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实景微缩景区。

27、中国五大经济特区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以及海南省。

28、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9、根据最新人口资料,1999年中国总人口约为12亿(未包括港、澳、台)。30、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31、在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32、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多,特别是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公里达500600人;西部少,每平方公里在50人以下。

33、河南、山东、四川等省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人。

34、西藏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少的省(区)。

35、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和华人大约有3000万,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36、中国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 东南亚。

37、中国政府把控制人口数量 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39、在中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2%。40、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 壮族,约有1600万人。

41、中国各民族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等地区。

42、汉族与其他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43、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4、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约481万,喜爱赛马、射箭、摔跤。“蒙古包”是他们居住的房子。

45、藏族主要分布在 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区,人口约459万。左图为现代藏民。

46、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有160多万。主要节日有“三月街”和“火把节”。

47、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人口有100多万。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

48、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文化艺壮锦是其独创的手工艺品。

49、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人口有740多万。这是一个爱歌舞的民族,芦笙是流行各苗族 地区著名的乐器。蜡染、剪纸等工艺美术品很有名。

50、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人口约为900万。信仰伊斯兰教。汉语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

公共基础知识之地理知识三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其次亚速海和渤海

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也是最年轻的海

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

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马尾藻海

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温最高的,锰结核最多的最小的洋:北冰洋 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为什么?)最大的洋流:西风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也是分属两国的最大岛屿

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也是最宽的海峡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船只通过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其次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4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

轮廓最完整的火山:马荣火山,其次富士山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其次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其次大自流盆地(最大的自流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内陆盆地)最大的三角洲: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其次长江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

最低的洼地:死海,吐鲁番盆地第4,死谷第7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其次维多利亚沙漠,阿拉伯沙漠

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干沙漠

最大的黄土地貌区:黄土高原

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其次科罗拉多大峡谷

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长6000公里).最深的河流峡谷:金沙江的虎跳峡 岩溶地貌最发育的高原:喀斯特高原,其次云贵高原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也是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域面积中刚果河,密西西比其次

公共基础知识之地理知识四

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也是流域面积最广的内流河,长度中锡尔河,阿姆河其次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指干流):多瑙河(9),其次尼罗河,赞比西河,莱茵河,湄公河(6)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其次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长江

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第3,基尔运河第5,巴拿马运河第6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其次坦噶尼喀湖,里海

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最宽的瀑布:非洲赞比西河上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1800米

最高的瀑布:南美委内瑞拉东部奥里诺科河支流上的安赫尔瀑布980米, 最高的气温记录: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中,达58℃

最低气温记录:南极洲东方站,-88.3℃

风速最大的地方:南极巨大谷口地区19米/秒 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的乞拉朋齐,26461毫米

降水最少的地方: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0.5毫米 最典型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

地震最频繁的国家:日本,平均每天4次

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美国

最大的石油储集区:波斯湾油区,其中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

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

产油最多的地区:中东地区

煤炭储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 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中国

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其次俄罗斯,巴西

最大的水电站: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1260千瓦,2009年后,三峡成为第一

核能发电最多的国家:美国 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法国

铁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其次巴西,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美国

铝土储量最多的国家:几内亚,其次澳大利亚,巴西,牙买加

铜矿储量最多的国家:智利,其次美国,赞比亚

锡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其次中国,马来西亚,泰国,产锡最多:马来西亚

黄金储量最多的国家:南非,1.65万吨,其次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

黄金产量最多的国家:南非,年产500吨以上,其次俄罗斯,加拿大,巴西

白银产量最多的国家:墨西哥,年1000吨以上,其次俄罗斯,加拿大

金刚石储量最多国家:刚果(金),其次博茨瓦纳,澳大利亚

铀矿储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其次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

农作物产量之最:

水稻:中国 小麦:美国 玉米:美国 棉花:中国 大豆:美国 香蕉:中美

花生:印度 芝麻:印度 油菜:中国 向日葵:俄罗斯茶叶:印度 蚕丝:中国

烟草:中国 黄麻:印度 甜菜:俄罗斯 咖啡:巴西 苹果:俄罗斯竹子:中国

花卉:荷兰 葡萄:法国 椰枣:伊拉克 长绒棉:埃及 可可:加纳 剑麻:坦桑尼亚

油橄榄:西班牙或意大利 甘蔗:印度或巴西 橡胶:马来西亚 油棕:马来西亚

农作物之故乡:

水稻:中国 小麦:中国 玉米:墨西哥 马铃薯:南美洲

大豆:中国 可可:南美 花生:南美洲 茶树:中国 桑蚕:中国 烟草:南美

黄麻:东南亚 咖啡:北非 橡胶:亚马孙河口 丁香:马来群岛 柑橘:中国 葡萄:地中海沿岸 菠萝:南美 核桃:伊朗 栗树:中国

畜牧业,渔业,林业之最:

养猪:中国 养马:中国 养牛:印度

养羊:澳大利亚 羊毛出口:澳大利亚 骆驼:索马里 养鸡:中国 蜂蜜:俄罗斯 渔场:北海道 森林资源:俄罗斯 热带雨林:巴西 木材进口:日本

公共基础知识之地理知识五

工业:钢铁:中国 造船:日本 汽车:日本 水泥:中国 化肥:中国 造纸:美国

手机:中国 电话:中国 飞机:美国 计算机芯片:美国 彩电:中国冰箱:中国

交通: 铁路:美国 公路:美国 高速公路:美国 内河航程:俄罗斯

海拔最高:南极洲 海拔最低:欧洲 跨纬度最多:亚洲 最热:非洲 山脉最多:亚洲

活火山:亚洲 高峰最多:亚洲 海岸线最长: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人口最密:摩纳哥 跨两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 水城:威尼斯 佛教寺院:泰国

伊斯兰圣地:麦加 电影城:洛杉矶 啤酒城:慕尼黑 汽车城:底特律 港口:鹿特丹

最冷的首都:雷克雅未克 雾都:伦敦 音乐之都:维也纳 地壳最薄:太平洋海沟

分布最广的海洋生物:硅藻 最长的城墙:长城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使用最广的语言:英语 最著名的金塔:缅甸瑞光大金塔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中国、尼泊尔边界)海拔8848米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国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500万平方千米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

流量最大的河流:亚巴逊河(南美洲)入海流量每秒11万立方米,占全球入海流量的1/5 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南美洲)700万立方千米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国)37千克/立方米 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美国、加拿大边界)8.24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欧洲)37.1万平方千米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1620米

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979米

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南美洲)560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777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300万平方千米

陆地最低点:死海(亚洲西部)-392米

热极:巴士拉(伊拉克)58.8℃(1991年)冷极:南极极点附近-89.2℃(1983年)雨极:乞拉朋齐(印度)26416毫米(1961年)

旱极:阿塔卡拉沙漠(智利北部)连续91年无雨(1845年—1936年)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337万平方千米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1.5万千米

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南美洲)6960米

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日本)周长达100千米

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国)长496.3米

最长的洞穴:猛犸洞(美国)长240千米

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亚洲)8万平方千米

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最深处)11034米

最大的海:珊瑚海(太平洋西南)479万平方千米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亚、欧两洲之间)1.1万平方千米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非洲)1670千米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澳大利亚)21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亚洲)243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印度洋)217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美洲)217.56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下载高三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常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常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常识(范文模版)

    一、婚假婚假天数:通常按3天计算[1980]劳总薪字29号规定:婚丧假1-3天,结婚双方不在一地的另外给予路程假,此文件当时针对国营企业。通常我们都按最长3天计算。 晚婚假天数:各地晚......

    法律常识

    【不当得利】 ① 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

    法律常识

    一、单项选择题1. 法的共同本质( ) A.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B.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 法是领导者个人意志的表现D. 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2. 法律渊源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

    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是一些老百姓必知的,跟日常生活、工作和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如今,法律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教育就......

    高三政治生活主体归纳点(精选五篇)

    主体一:公民 公民为什么做: 1、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国家的主人。 2、因为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因为公民要依法履行......

    2018-2019高三政治生活模拟题错题

    2018-2019高三政治生活模拟题错题汇编 (2018日照一轮)1.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监察......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考点总结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考点】 1、民事权利和义务 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责任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 2、信守合同和违约合同的形式合同的订立合同履行的原则 违约责任的承担......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四五复习提纲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四、五提纲 1.消费者权利的内容 (1)经营者首先必须保证消费者享有安全消费的权利。经营者对于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