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4 06:3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研究》》。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课题提出背景

汉字的形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正由于这一点,以它为载体的书写技巧才成为一门精湛的艺术。它千变万化的笔姿和结构态势,足以涵尽一切自然物象和人类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文明事物,它不是诗,却有诗的谙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意境;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祖国的文字具有严肃性:它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民族精神,写好民族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规范、工整、美观的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学习写字还具有教育性,我们教育工作者抓写字教育,弘扬祖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使之后继有人,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写字提高一代新人的素质。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小学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保存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弘扬写字教育,是引领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涵泳文化、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

然而,日前中国教育学会关于写字和书法教育现状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愈来愈差,出现了危机,主要表现是: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字形失去控制,歪歪斜斜。调查还显示,教师对学生书写状况完全满意的人数为零,认为整体较差的占75%以上。如此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所以小学阶段抓好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在刚修订的新课标中,对识字、写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正确、规范的写字并把字写美观,同时强调写字要着重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意识,重视良好写字习惯、写字姿势的养成。

目前,乌鲁木齐市写字教学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大赛和对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65%以上的学生坐姿和执笔姿势都不正确,大部分学生还没掌握汉字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写字也马虎、潦草,不规范,歪歪斜斜。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写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写字教学提到应有的位置,只把写字作为识字的途径,忽视了学生写字态度,学生写字良好习惯和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小学生写字时的坐姿、执笔姿势不正确。教师更忽视从严谨的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及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决定把《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对学生书写水平的训练,探索出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写字教育能力的原则、策略、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写字教育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字素养,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2.课题的内涵以及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1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伊默先生说:“学书亦可养性习勤劬,切莫但作心眼娱”习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要练好字,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 的,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磨练,需要 “滴水穿石”之功,习字的过程是检验毅力的手段,是磨练意志的途径,字的好坏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写字与美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感目的“形美”,就是书写的文字之美,这种美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生活愉快,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写字还与个人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好比一个人的“仪态”,字写得规范端正,好比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2.2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为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写字教育中,教师通过写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练字的动机,尊重学生对字体的选择、练习方法的选择,保护和培养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创造性,保证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乐学求美。

2.3 2002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训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汉字书写艺术,是我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有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凝聚着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据《礼记》等典籍记载,我国西周时即设有“国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谓之“六艺”,“书”列其中;春秋时,孔子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书”“诗”并重;汉时,学童习字之所称“书馆”,其师称“书师”;唐时,京都国子监设“六学”,“书学”列其中„„汉字在我国历代受到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汉字与其他文字相比,有艺术表现的优势,楷、草、隶、篆,形态万千,不拘一格。正因为如此,汉字书法作品经常被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友人;也正因汉字有如此的魅力,东亚、东南亚乃至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研究汉字书法的机构、团体,还有不少留学生来我国专门学习和研究汉字书法。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为拥有如此优美的文字自豪,把写好自己民族的文字作为责无旁贷的任务。

3.课题研究的意义

3.1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习写字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每一个孩子写一手好字就是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打造了一块非常结实的奠基石。

3.2 有效传承优秀文化,在习字中学做人。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不仅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而且有着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的功能。抓好写字教学,促进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热爱和传承中国书法艺术。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能让学生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培养学生细致慎密的观察力、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3.3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郭沫若曾经说过:“养成书写的好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因为要写好字,既要集中注意力,还要善于对字性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写法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以养成良好的细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写字也是一个创造过程,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创造性,一副作品更有创造性。它以情入法,法中见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之说,通过汉字的书写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态度和做事习惯,在提高写字技能的同时,增进学识修养,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功效已远远超出写字本身。写字对小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意义更为深远。

3.4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教”与“学”两个学评价标准为导向,不但反思自己的写字课堂教学,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新的识字写字课堂评价标准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对实施研究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必须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字教育应该加强,不应削弱。《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并在低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要学生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2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

(1)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适当的教学和训练可以使人的每一种智能发到最高水平。因此,教学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2)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主动行为都有其积极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依据。小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包括:爱和接纳、自主和责任、尊重和肯定、取得成功、获得多种新的体验等等需要。因此,写字教学应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并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

(3)写字教学有关经验。香港著名人士安子介先生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认为“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创造发明之母。”不少国内专家也表明,学习汉字有利于人的左右脑协调发展,有利于启迪思维促进智能的发展。郭沫若也才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最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5.课题研究目标

5.1通过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学校写字教学特色,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

5.2 通过课题的研究,要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增强其写字教学、写字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3 通过课题的研究,要在小学阶段扎扎实实打好写字基础。培养浓厚的写字兴趣,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写字素养。

5.4 对写字教育涉及的各种理论问题与操作策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尤其需要让写字教育的过程基于汉字的基本特点,基于合乎规律的书写章法,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等,使得写字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日趋合理、科学高效。

6、课题研究内容

6.1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指导课的课型研究。通过写字指导课的课型研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了良好的写字习惯。研究内容包括:学生写字指导内容的选择指导研究、学生写字指导形式的研究、学生写字过程的指导研究、探索、研究符合各个学段学生写字教学特点的有效指导方法、探索和创新学生写字指导方法,构建有效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策略。

6.2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五个写字教学策略。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策略;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策略;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策略;丰富写字实践活动策略。做到课内把握教材特色,识字、写字并重。人教版实验教材提出“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在识字编排上,注重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成语串、对对子、三字经、拍手歌、谜语、谚语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特点,在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诵读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写字教学。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写字课堂指导。老师通过现代教育手段的示范,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并且亲身感受书写的全过程,化抽象为具体。所谓“具体化”的指导,就是要分析字的构造特点,教给学生生字的组合规律。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实践活动。同时,“提笔即是练字时”,平时的写字,语文教师还应与其他课任教师协同“作战”,“几管齐下”地抓。

6.3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体系研究。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普通系统论是对整体和完整性的科学探讨。”整体观点是系统论中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应紧紧围绕语文教学这个系统机构的整体目的要求来考虑,而不应该孤立地进行。写字教学也是识字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手段之一,要在复习音、形、义的基础上指导书写,使学生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展示汉字的审美价值,揭示书写的审美规律,体会书写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字形,自我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保证写字质量,提高写字的整体效益。因此,通过此课题我们将建构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体系。整合以各种形态存在的分散的写字课程资源,以课程的意识与视角进行写字教学 的总体架构。其中包括水平达标与兴趣提高之间,技能训练与素养养成之间的关系。改变写字教学或被边缘化或零敲碎打的局面,使其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6.4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模式研究。写字教学模式重点做好课内指导课,练习课、评析课和书法教育欣赏和研究课的模式研究。指导课就是在教师示范、讲解过程中教给学生书写要领和书写方法。指导课重在“指”上下功夫,在“导”上做文章。要指导与练习结合,指导中练习,练习中伴随指导。指导是理论性,理论是名家多年精心探索总结出来的精华,练习是把学习的理论指导自己去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收效高。练习课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适当加以指导或小结,学生练习中教师不可放羊式。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练习课,老师也不能代替学生去练,学生就是反复去写呗。其实不然,这时老师应不停地行间巡视,对没有领会精神或要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评析课就是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分析或者非学生作品进行优劣点评。无论是评自己作品还是评别人作品,都要说出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说是好的,好在哪;为什么说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剖析要透彻,切中要害,不可敲边鼓。书法欣赏课:书法作品具有悦耳的音美、悦目的形美、感人的意美。为欣赏到书法作品的妙处,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入手、如何欣赏。具体到一幅作品的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结构等方面,在书法的线条、结构中感受情感意蕴,获得特定的审美感受,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书法研究课:了解书法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对中国文房四宝的研究,对古币文字的研究,对兰亭文化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都可以帮助我们开辟了写字教学的新天地。引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书法作品、作家,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完成对作品的再认识、再提高。

6.5 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发展性评价研究。建立以人为本,以评价内容全面性和评价方式多样化、情感化为基本特征的写字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宽松活泼、催人向上的良好评价大环境中,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育活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都作为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并将其有机地纳入到写字教育活动评价的全过程中来。

7.课题研究方法

7.1 调查研究法:在相关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列表、个案研究等方式,搜集资料,对小学写字教育的现状做出综合分析,并为研究提出具体建议。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写字教育体系建构提供现实依据。

7.2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学习借鉴课程理论和写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字体、书法理论、写字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7.3 行动研究法:针对当前小学写字教育存在的问题,围绕课题,通过观察、计划、实施、反思等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小学写字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研究,完善校本教材,探索写字教育的操作策略与方法,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 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7.4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7.5 个案研究法:建立典型学生的个人档案,以学生作业、写字作品和竞赛获奖为资料,研究学生写字水平发展的轨迹,从而反映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效性。

7.6测评法: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行测评。

8.课题组研究人员及其分工: 8.1课题组研究人员

课题名誉顾问:陆志平(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

孙景华(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主任)徐晓华(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课题部主任)孙 铭(自治区小语教研员)

课题总负责: 曹宝志(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主任)

韩 辉(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初教室主任)

谭 莹(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小语教研员)

课题实施层: 乌鲁木齐市所属五区一县教研员 8.2课题组分工

根究研究内容分工如下:

《写字教学指导方法的研究》 沙区 《提高农村小学生写字水平方法研究》 达坂城区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高新区、米东区 《加强农村低年级学生写字指导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乌县 《天山区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探索》 天山区 9.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2月)(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已有的写字教学相关资料和成果,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各区县写字教学现状,统计分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8月)

(1)通过研究不断拓宽写字教学指导课和书法教育欣赏课两大类型。如,写字指导课,重在“指”上下功夫,在“导”上做文章;练习课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适当加以指导或小结,;评析课就是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分析或者非学生作品进行优劣点评。书法欣赏课:欣赏书法作品的妙处,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入手、如何欣赏;书法研究课:了解书法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构建乌鲁木齐小学写字教学内容体系。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 部分。写字教学也是识字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手段之一,通过此课题我们将建构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体系。

(3)通过研究,实验区形成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策略。即: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策略;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策略;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策略;丰富写字实践活动策略。

(4)通过研究,实验区初步形成彰显区域特色的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指导课模式。(5)探索写字教学发展性评价方法研究。开展写字等级评价,较好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指导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从而有助于爱国情感、良好兴趣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

(6)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在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10.预期实验成果:课题组课型模式;个案、经验、论文集;记录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各类音像制品、VCD光盘、图片、录音、笔记、专题片等。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 《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

张庆《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设2003年11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4.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类措施,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改进,并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困境进行分析,以摆脱以往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善于创新的去研究学生,理解学生,而后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该文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改变的关键点。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自身角色的调整。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等理论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考试观、人才观等都要重新认识和进行反思。其次,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要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以及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及指导者。

2、教学策略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的转变就是改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导探究式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七个重点:(1)重感悟。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体会,揣摩语境,训练语感。(2)重读书。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适量齐读,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及快速把握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3)重积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但要重视课内积累,还要重视课外积累。通过对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段的积累,学生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4)重情感培养。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注重对语文课文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5)重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6)重合作。合作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7)重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探索语文学习规律。

3、教学结构的转变

教学结构包括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教学策略的正确选择运用。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课堂结构具有多样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教学结构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探究合作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转变的关键点

1、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巧设问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铺设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教化设备来直观、形象的展示课本内容,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或利用讲故事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标发生变化后,教师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从以往的简单传授到如今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对于学生而言,唯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摒除以往的死记硬背,通过平时积累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获得更深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如能在平时积极倡导学生注意知识积累,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启发,双管齐下,定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例如,在学习《身边的科学》这篇说明性课文时,教师应在讲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抨顺写法上的脉络,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丰富教学模式,开展情境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境式教学不仅是丰富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如将情境式教学运用得当,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看浪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浪花的视频,通过风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恢弘的气势与壮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四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带人大自然,从大自然中选取某一典型植物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书本上的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新课程的合作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启发,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还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提出探究课题,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汇报探究成果,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5、以情动人,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感,并融情感于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以情动人。如在讲解《小蟒鲜找妈妈入《爱迪生救妈妈》这类蕴含深厚情感的课文时,要感情充沛、以心感人,让学生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获得“亲情无价”的情感共鸣,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答案的正误之分,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成果,对于与标准答案不符但独具一格的回答要在适当的场合下给予认可,避免全盘否定甚至当堂呵斥,以维护学生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倡导积极、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人情感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升华,能够在体会语文的魅力中快乐成长。

6、探索开放式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的开放性学习,是指扩大教学资源的范围和学生的学习视角,充分开发社会、学校等对学生有益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的开放式学习可分为故事式学习、辩论式学习以及“导游”式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表现,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语

新课程标准并非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宽了对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反而它是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贯彻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雪凌。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1

[2]武玉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学习[J]。金色年华,2010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汪洙的《神通诗》里有这样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见,古人心目中读书是多么高尚、多么重要的事啊。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占领了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思想、情感等多项教学目标,所以,阅读教学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下是我对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以“读”为主,抓住阅读教学的生命线。

我国古代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因此,“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因材施教,采用不同形式的阅读方法。比如在学习《长城》、《颐和园》等写景散文时应该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在学习《巨人花园》、《小摄影师》等记叙性的文章时可以选择分角色读;在学习《蟋蟀的住宅》《雅鲁藏布大峡谷》等说明文时可以用抓住重点语句读等形式。还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表演地读等。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另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他们的评价和鉴别能力,鼓励他们自主地选择优秀的阅读资源,提高阅读的品味。要定期进行一些,如:故事演讲、读书笔记展览、课外阅读汇报会等活动提供交流与展示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二、围绕理解课文,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给语文知识教学以恰当的地位。一般说来,语文知识包括“文字知识”、“标点符号”、“基本的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写作知识”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知识基本涉及以上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将这些知识集中列在一起,也没有把这些知识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而是渗透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中,体现随文学习、学以致用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围绕理解课文内容,随文学习那些必要的语文知识。要抓住课文中那些最能揭示意蕴,最富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融会贯通,从具体的语境中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三、自读自悟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突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一理念充分说明阅读教学中既要发扬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又要突出每一位学生的个体特征(即课标中所说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阅读教学不能单纯地停留在集体讨论或者自读自悟的层面上,而要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有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加引号?”相对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同学集体讨论解决,而有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以个体的形式去加以解决。总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握好“自读自悟与集体讨论”之间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而不越俎代庖。

四、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充满活力的“对话”课堂。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以来,沉寂的课堂因为“对话”赋予学生“言说权”而显露出勃勃生机,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又是学习之母,其对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有直接的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对智力的开发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不搞好阅读就没有办法使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扩大;不搞好阅读,写作就无从借鉴,语言也不会生动、形象;不搞好阅读,智力也无法提高。因此,我们要认清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好的阅读教学方法,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提倡教学有效性。积极寻求和创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核心部分。本文首先概述了生活化教学特征,其次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及方法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部分的学科出现了知识概念化想象的现象。学生已厌倦对知识的学习。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育者课堂教学时,没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导致生活与知识两者间格格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这一情况,知识源于生活,人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有较好的记忆能力,而且也散发着超强的模仿力,这个时候加强他们的语言教学很重要,所以,语文教育者应积极改革健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参与性,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1.生活化教学特征

1.1教学资源要体现出生活化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的教学资源都是由教育者所传授,然后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们开展相关讨论,由于教学资源并非学生本人的直接体验,因此,学生对老师提供的材料没有多大的兴趣,生活化教学必须按照学生的直接经验,必须通过直接经验社会生活对学生的认知加以丰富与增强,将实际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和书本知识全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快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教学内容应体现出实践化

课堂教学应贴近于生活,同时还要高于生活,丰富的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怎样灵活运用这些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是生活化教学的重点。实际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切身的体验生活具有的价值与意义。

1.3教学方法应体现出法生活化

课堂教学中,教育者与学生间应加强沟通交流;新课程明确提出,不应单一的将课程定义为教材,而应将课程当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良好体验,快速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育者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加强体验式教学。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相连,构建一个生动形象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方式。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2.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课堂,所以,对于语文教育者来说,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营造一个散发着浓烈思考性与生活化特点的问题情境供学生讨论。我们都知道,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性,将其和生活综合在一起,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或者知识来加强自身的学习,有效树立课堂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善于思考,把学习纳入到生活范畴中,有效规避了厌倦之心。

语文与生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语文知识。对于一名小学语文教育者来说,必须有计划性的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生活性的问题,然后科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对生活性的问题予以解决,这样当学生生活过程中碰到相似问题时能够通过语文知识有效的处理。

2.2注重“说、演、练”,再现生活

实际中,有部分语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使得学生学习难度加大,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将书本中描绘的生活画面予以再现,让学生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调动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充分掌握了解书本内容。比如,可结合课文举办一些辩论会、交流会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深刻了解书本内容,还可以按照课本内容编排课本剧,并要求学生自选角色出演,这样不仅将语言文字通过生活的方式全面体现,而且还使得学生对课文有了切身的感悟。

2.3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实现语文生活化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通过辩论、抢答、小品表演等众多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拓展课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线索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分成小组开展辩论。通过辩论,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教育者在黑板上画个“圆”与“方”,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这些形状的优势,然后辩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教育者给予相应的引导与反馈,并告诉学生们生活中要像“方”一样堂堂正正的做人,勤恳奋斗。

2.4实现生活化的作业方式

所谓生活化作业,指的是学生要深入到生活中,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时间、空间、内容予以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真真切切的将语文贯穿于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运用生活化的作业方式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外,同时还使得学生产生了非智力因素、。在生活化作业中,学生的创造、实践、合作、探究、交际这几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大大增强,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应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理念,实现语文生活化,加强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推动其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恒锐.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l(6):79―80.[2]洪兴祥.让科学教学生活化[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4):117.[3]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4]刘彦利.有效引导,提高素质――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J].学周刊,20ll(28):46.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中期报告

迎园小学

章晓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新教材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了许多课,本人发现我们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1)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3)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4)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却只留于形式。(5)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削弱了学科特点。

我想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内容与步骤

(一)研究目标

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提问(2)有效训练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8年3月)(1)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2)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

2、操作阶段(2008年3月——2008年11月)(1)学习并吸取名师的宝贵经验,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2)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3、反思调整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6月)(1)继续加强学习,了解国内外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对研究过程进行动态调整,使之更趋合理。

(2)验证各策略的有效性,总结出最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3)将有效的教学策略加以推广,全面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4、成果总结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1)汇编研究中的优秀教案,成功个案等。(2)撰写论文,进行结题论证。

三、研究进展

(一)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抓住 “点”“线”“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作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理清语文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二)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的策略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2、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3、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4、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5、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三)有效提问的策略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۰G۰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是有效的教学呢?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有效提问有这样几个特点:

1、覆盖面大,往往是牵一发可动全身的“主问题”,问域宽阔,可作多角度思考。需要综合处理全文的主要信息方能解决问题。

2、穿透力强,问题所向直取课文的主旨,往往是解读全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制高点。

3、探究性高,其问题的解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指向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1、新奇性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故意用偏、难、怪的题目使他们感到难堪。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2、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教师要学会“曲问”。“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该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才能发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思辨性

“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怎么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争辩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

4、开放性

一方面教师要增加课堂问题的多元性和非确定性,使问题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网状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拓展提问。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有效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训练”是落实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语言训练新机制。

首先,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必须把文本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语文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设置语言载体。我们要经常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立存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形式,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训练的时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把机械的、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把静态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动态的语文实践。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四、今后打算

1、丰富借鉴视野

不但要借鉴国内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而且要开阔眼界,放眼世界,研究世界各**语教学的经验,从中外母语的比较研究中获得可借鉴之处。

2、加强实践,提炼方法

立足课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积累有效教学的经验,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具体的方法,是课题组今后的一个重要工作。

3、总结研究成果

把整个课题研究加以归纳、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参考文献

《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设计 有效的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高永娟)任志刚)黄逸君)李明新)

(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

(广西教育学院

(北京小学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关于本课题的有关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xxx课题组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2008级本科3班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场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换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人们......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石岩九年制学校罗国华“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当我们还在解读《课标》,准备贯彻落实时,走在课改前沿的人们已经在反思课标了,提出“课标不是真理,还在实践中,还要纠正修改,不能照办,不去思辩,一......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当前,新课程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在观念、体制、教学方法以及学科设置等方面正经历系统的深层次变革。笔者结合多年教育与教学实践,认为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老庄子中心小学 张树红 今天听了张宏伟老师讲授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收获很多。张老师心贴心的话语,恰当的举例,让人真切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众多学科学习的基础,不仅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更为学生全面的发展夯实基础。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许多具......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5篇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尤其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