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5篇

时间:2019-05-14 05:5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

第一篇: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

合研究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尤其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通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向学生传达充满积极、健康、正能量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用最佳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语文学习中去,最后达到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基本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这一终极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以在语文课堂上通过积极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媒介,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果和效率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也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主,通过设计科学合理又充满趣味性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深入分析语文知识和内容,最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荷花》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滨湖公园观赏荷花,让学生们一边仔细观察荷花的基本特征,一边用彩笔把它画出来,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从而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语文教学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们观察和画荷花的过程中可以把语文教学的内容和重点融入进去,着重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进行讲解和引导,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们面前展示一些他们刚才画的美丽的荷花的图画,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推崇的那种像莲荷花一样洁身自好、高贵纯洁的意志品质。学生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上通过教师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的熏陶,从而树立起做人要像荷花一样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策略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做好充分和长足的准备。教师作为传授和教育者,首先就要尽量因材施教,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努力挖掘出语文课本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用积极正面的心态来面对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教师适当的德育教育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比如在学习《爸爸的手》这一课时,表面上是对作者父亲手的描写,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安排学生回家仔细观察一下爸爸的手,然后把爸爸的手的特征记录下来,或者用相机给爸爸的手拍一张照片然后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对自己爸爸的手部特征进行讨论、展示和交流。逐步引导学生走入《爸爸的手》这一课,让学生通过作者描写的父亲厚实、宽大又逐渐粗糙的双手来感受深沉、伟大的父爱。结合学生自己爸爸的手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们理解父亲的不易,感知浓厚的父爱,并且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人、尊重自己的家人。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有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小学语文知识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比如说在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班级或者在年级举办经典古诗文诵读大赛,评选出诵读古诗文最有感情、语音语调最正确的学生对其进行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奖状,学生在比赛中,通过朗诵经典古文诗句,从而体会出古诗文中传达的核心精神,在慷慨激昂的诵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学生可以体会到文天祥宁死不屈,对祖国的忠贞情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时候可以感悟到作者正直清廉、不怕牺牲的高贵品格,而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大赛更能够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正是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通过适当的德育教育,使得小学语文挖掘情感内涵和构建生命意义的目标得到了再一次的证实。所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加强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编辑:马梦杰)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课题提出背景

汉字的形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正由于这一点,以它为载体的书写技巧才成为一门精湛的艺术。它千变万化的笔姿和结构态势,足以涵尽一切自然物象和人类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文明事物,它不是诗,却有诗的谙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意境;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祖国的文字具有严肃性:它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民族精神,写好民族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规范、工整、美观的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学习写字还具有教育性,我们教育工作者抓写字教育,弘扬祖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使之后继有人,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写字提高一代新人的素质。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小学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保存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弘扬写字教育,是引领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涵泳文化、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

然而,日前中国教育学会关于写字和书法教育现状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愈来愈差,出现了危机,主要表现是: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字形失去控制,歪歪斜斜。调查还显示,教师对学生书写状况完全满意的人数为零,认为整体较差的占75%以上。如此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所以小学阶段抓好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在刚修订的新课标中,对识字、写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正确、规范的写字并把字写美观,同时强调写字要着重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意识,重视良好写字习惯、写字姿势的养成。

目前,乌鲁木齐市写字教学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大赛和对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65%以上的学生坐姿和执笔姿势都不正确,大部分学生还没掌握汉字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写字也马虎、潦草,不规范,歪歪斜斜。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写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写字教学提到应有的位置,只把写字作为识字的途径,忽视了学生写字态度,学生写字良好习惯和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小学生写字时的坐姿、执笔姿势不正确。教师更忽视从严谨的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及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决定把《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对学生书写水平的训练,探索出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写字教育能力的原则、策略、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写字教育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字素养,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2.课题的内涵以及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1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伊默先生说:“学书亦可养性习勤劬,切莫但作心眼娱”习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要练好字,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 的,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磨练,需要 “滴水穿石”之功,习字的过程是检验毅力的手段,是磨练意志的途径,字的好坏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写字与美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感目的“形美”,就是书写的文字之美,这种美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生活愉快,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写字还与个人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好比一个人的“仪态”,字写得规范端正,好比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2.2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为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写字教育中,教师通过写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练字的动机,尊重学生对字体的选择、练习方法的选择,保护和培养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创造性,保证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乐学求美。

2.3 2002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训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汉字书写艺术,是我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有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凝聚着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据《礼记》等典籍记载,我国西周时即设有“国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谓之“六艺”,“书”列其中;春秋时,孔子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书”“诗”并重;汉时,学童习字之所称“书馆”,其师称“书师”;唐时,京都国子监设“六学”,“书学”列其中„„汉字在我国历代受到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汉字与其他文字相比,有艺术表现的优势,楷、草、隶、篆,形态万千,不拘一格。正因为如此,汉字书法作品经常被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友人;也正因汉字有如此的魅力,东亚、东南亚乃至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研究汉字书法的机构、团体,还有不少留学生来我国专门学习和研究汉字书法。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为拥有如此优美的文字自豪,把写好自己民族的文字作为责无旁贷的任务。

3.课题研究的意义

3.1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习写字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每一个孩子写一手好字就是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打造了一块非常结实的奠基石。

3.2 有效传承优秀文化,在习字中学做人。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不仅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而且有着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的功能。抓好写字教学,促进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热爱和传承中国书法艺术。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能让学生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培养学生细致慎密的观察力、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3.3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郭沫若曾经说过:“养成书写的好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因为要写好字,既要集中注意力,还要善于对字性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写法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以养成良好的细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写字也是一个创造过程,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创造性,一副作品更有创造性。它以情入法,法中见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之说,通过汉字的书写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态度和做事习惯,在提高写字技能的同时,增进学识修养,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功效已远远超出写字本身。写字对小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意义更为深远。

3.4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教”与“学”两个学评价标准为导向,不但反思自己的写字课堂教学,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新的识字写字课堂评价标准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对实施研究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必须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字教育应该加强,不应削弱。《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并在低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要学生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2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

(1)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适当的教学和训练可以使人的每一种智能发到最高水平。因此,教学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2)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主动行为都有其积极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依据。小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包括:爱和接纳、自主和责任、尊重和肯定、取得成功、获得多种新的体验等等需要。因此,写字教学应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并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

(3)写字教学有关经验。香港著名人士安子介先生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认为“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创造发明之母。”不少国内专家也表明,学习汉字有利于人的左右脑协调发展,有利于启迪思维促进智能的发展。郭沫若也才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最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5.课题研究目标

5.1通过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学校写字教学特色,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

5.2 通过课题的研究,要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增强其写字教学、写字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3 通过课题的研究,要在小学阶段扎扎实实打好写字基础。培养浓厚的写字兴趣,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写字素养。

5.4 对写字教育涉及的各种理论问题与操作策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尤其需要让写字教育的过程基于汉字的基本特点,基于合乎规律的书写章法,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等,使得写字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日趋合理、科学高效。

6、课题研究内容

6.1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指导课的课型研究。通过写字指导课的课型研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了良好的写字习惯。研究内容包括:学生写字指导内容的选择指导研究、学生写字指导形式的研究、学生写字过程的指导研究、探索、研究符合各个学段学生写字教学特点的有效指导方法、探索和创新学生写字指导方法,构建有效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策略。

6.2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五个写字教学策略。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策略;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策略;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策略;丰富写字实践活动策略。做到课内把握教材特色,识字、写字并重。人教版实验教材提出“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在识字编排上,注重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成语串、对对子、三字经、拍手歌、谜语、谚语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特点,在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诵读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写字教学。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写字课堂指导。老师通过现代教育手段的示范,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并且亲身感受书写的全过程,化抽象为具体。所谓“具体化”的指导,就是要分析字的构造特点,教给学生生字的组合规律。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实践活动。同时,“提笔即是练字时”,平时的写字,语文教师还应与其他课任教师协同“作战”,“几管齐下”地抓。

6.3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体系研究。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普通系统论是对整体和完整性的科学探讨。”整体观点是系统论中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应紧紧围绕语文教学这个系统机构的整体目的要求来考虑,而不应该孤立地进行。写字教学也是识字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手段之一,要在复习音、形、义的基础上指导书写,使学生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展示汉字的审美价值,揭示书写的审美规律,体会书写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字形,自我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保证写字质量,提高写字的整体效益。因此,通过此课题我们将建构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体系。整合以各种形态存在的分散的写字课程资源,以课程的意识与视角进行写字教学 的总体架构。其中包括水平达标与兴趣提高之间,技能训练与素养养成之间的关系。改变写字教学或被边缘化或零敲碎打的局面,使其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6.4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模式研究。写字教学模式重点做好课内指导课,练习课、评析课和书法教育欣赏和研究课的模式研究。指导课就是在教师示范、讲解过程中教给学生书写要领和书写方法。指导课重在“指”上下功夫,在“导”上做文章。要指导与练习结合,指导中练习,练习中伴随指导。指导是理论性,理论是名家多年精心探索总结出来的精华,练习是把学习的理论指导自己去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收效高。练习课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适当加以指导或小结,学生练习中教师不可放羊式。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练习课,老师也不能代替学生去练,学生就是反复去写呗。其实不然,这时老师应不停地行间巡视,对没有领会精神或要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评析课就是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分析或者非学生作品进行优劣点评。无论是评自己作品还是评别人作品,都要说出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说是好的,好在哪;为什么说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剖析要透彻,切中要害,不可敲边鼓。书法欣赏课:书法作品具有悦耳的音美、悦目的形美、感人的意美。为欣赏到书法作品的妙处,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入手、如何欣赏。具体到一幅作品的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结构等方面,在书法的线条、结构中感受情感意蕴,获得特定的审美感受,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书法研究课:了解书法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对中国文房四宝的研究,对古币文字的研究,对兰亭文化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都可以帮助我们开辟了写字教学的新天地。引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书法作品、作家,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完成对作品的再认识、再提高。

6.5 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发展性评价研究。建立以人为本,以评价内容全面性和评价方式多样化、情感化为基本特征的写字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宽松活泼、催人向上的良好评价大环境中,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育活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都作为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并将其有机地纳入到写字教育活动评价的全过程中来。

7.课题研究方法

7.1 调查研究法:在相关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列表、个案研究等方式,搜集资料,对小学写字教育的现状做出综合分析,并为研究提出具体建议。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写字教育体系建构提供现实依据。

7.2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学习借鉴课程理论和写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字体、书法理论、写字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7.3 行动研究法:针对当前小学写字教育存在的问题,围绕课题,通过观察、计划、实施、反思等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小学写字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研究,完善校本教材,探索写字教育的操作策略与方法,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 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7.4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7.5 个案研究法:建立典型学生的个人档案,以学生作业、写字作品和竞赛获奖为资料,研究学生写字水平发展的轨迹,从而反映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效性。

7.6测评法: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行测评。

8.课题组研究人员及其分工: 8.1课题组研究人员

课题名誉顾问:陆志平(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

孙景华(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主任)徐晓华(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课题部主任)孙 铭(自治区小语教研员)

课题总负责: 曹宝志(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主任)

韩 辉(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初教室主任)

谭 莹(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小语教研员)

课题实施层: 乌鲁木齐市所属五区一县教研员 8.2课题组分工

根究研究内容分工如下:

《写字教学指导方法的研究》 沙区 《提高农村小学生写字水平方法研究》 达坂城区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高新区、米东区 《加强农村低年级学生写字指导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乌县 《天山区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探索》 天山区 9.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2月)(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已有的写字教学相关资料和成果,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各区县写字教学现状,统计分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8月)

(1)通过研究不断拓宽写字教学指导课和书法教育欣赏课两大类型。如,写字指导课,重在“指”上下功夫,在“导”上做文章;练习课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适当加以指导或小结,;评析课就是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分析或者非学生作品进行优劣点评。书法欣赏课:欣赏书法作品的妙处,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入手、如何欣赏;书法研究课:了解书法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构建乌鲁木齐小学写字教学内容体系。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 部分。写字教学也是识字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手段之一,通过此课题我们将建构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体系。

(3)通过研究,实验区形成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策略。即: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策略;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策略;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策略;丰富写字实践活动策略。

(4)通过研究,实验区初步形成彰显区域特色的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指导课模式。(5)探索写字教学发展性评价方法研究。开展写字等级评价,较好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指导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从而有助于爱国情感、良好兴趣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

(6)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在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10.预期实验成果:课题组课型模式;个案、经验、论文集;记录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各类音像制品、VCD光盘、图片、录音、笔记、专题片等。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 《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

张庆《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设2003年11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4.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类措施,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改进,并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困境进行分析,以摆脱以往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善于创新的去研究学生,理解学生,而后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该文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改变的关键点。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自身角色的调整。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等理论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考试观、人才观等都要重新认识和进行反思。其次,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要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以及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及指导者。

2、教学策略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的转变就是改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导探究式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七个重点:(1)重感悟。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体会,揣摩语境,训练语感。(2)重读书。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适量齐读,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及快速把握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3)重积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但要重视课内积累,还要重视课外积累。通过对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段的积累,学生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4)重情感培养。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注重对语文课文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5)重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6)重合作。合作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7)重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探索语文学习规律。

3、教学结构的转变

教学结构包括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教学策略的正确选择运用。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课堂结构具有多样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教学结构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探究合作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转变的关键点

1、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巧设问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铺设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教化设备来直观、形象的展示课本内容,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或利用讲故事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标发生变化后,教师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从以往的简单传授到如今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对于学生而言,唯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摒除以往的死记硬背,通过平时积累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获得更深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如能在平时积极倡导学生注意知识积累,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启发,双管齐下,定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例如,在学习《身边的科学》这篇说明性课文时,教师应在讲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抨顺写法上的脉络,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丰富教学模式,开展情境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境式教学不仅是丰富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如将情境式教学运用得当,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看浪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浪花的视频,通过风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恢弘的气势与壮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四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带人大自然,从大自然中选取某一典型植物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书本上的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新课程的合作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启发,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还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提出探究课题,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汇报探究成果,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5、以情动人,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感,并融情感于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以情动人。如在讲解《小蟒鲜找妈妈入《爱迪生救妈妈》这类蕴含深厚情感的课文时,要感情充沛、以心感人,让学生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获得“亲情无价”的情感共鸣,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答案的正误之分,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成果,对于与标准答案不符但独具一格的回答要在适当的场合下给予认可,避免全盘否定甚至当堂呵斥,以维护学生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倡导积极、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人情感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升华,能够在体会语文的魅力中快乐成长。

6、探索开放式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的开放性学习,是指扩大教学资源的范围和学生的学习视角,充分开发社会、学校等对学生有益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的开放式学习可分为故事式学习、辩论式学习以及“导游”式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表现,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语

新课程标准并非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宽了对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反而它是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贯彻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雪凌。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1

[2]武玉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学习[J]。金色年华,2010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下语文实践活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新课程下语文实践活动

洪洞一中孙婷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效果很不理想,叶圣陶先生几十年前提出的“少慢差费”现象至今然存在。这说明单靠增加课时或只靠课内的几节语文课,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作为巩固和发展课内学到知识的手段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发展语文能力,必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小语文”走出课本教学,走进“大语文”的活动天地,用实践收获着课外活动的累累硕果。我也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尝试进行着“课堂实践—课后作业—课外阅读”全方位的语文活动的突破。

(一)课堂,是开展语文活动的主阵地。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主体地位,课程的设计、活动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参与课堂”不仅是我的理念,更是我一贯的做法。课前的三分钟演讲、课本剧演出、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模拟采访,每一场我精心设计的活动,都让老师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活动的精彩。

就拿课前三分钟演讲来说吧,语文课能给学生什么,要给学生什么,学生最后能学到什么?这是我经常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思来想去我认为应该是教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然而我们平时的教学更多的是关心学生做题的能力,得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的情商教育。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有时只是固执的恨不得对他们“倾之所有”。“恨铁不成钢”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要想不想听。很少“慷慨”的去关心他们到底心里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他们也有表达展示的欲望和权力。而很多时候他们的话语权是被我们剥夺的。

所以我把每堂课的前三分钟交给他们,每天一人,每天谈一话题,当然话题的内容不限,只要和语文有关和生活有关便可,也可读读自己的写的小诗,或者朗诵别人的作品,谈理想谈生活谈困惑。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同学要么羞于表达,要么心理素质差,要么准备不充分,而更多同学是声音很低。致使三分钟的内容拖延到十分钟才能完成,其间还有其他学生的哄笑喝倒彩等,总之很乱,也有几次想放弃。但又一想“万事开头难”怎能半途而废,更多爱的勇气支持我耐心听认真点评,并教导其他学生“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并不断鼓励演讲的学生,使他们增添信心挑战自我。

记得班里一位同学讲《明朝那些事》,其风趣的语言,透彻的分析,引人入胜的描述,竟然让班里同学掀起了一番“明朝那些事研究热潮”,接连几位同学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并且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也激起我这个不喜欢看历史读物人的阅读欲望。他们在讲台上,俨然是一个“百家讲坛”大家的风范,也逐渐

让我看到,学生群体的带动力量远比教师个人的孤军奋战要强得多。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课前三分钟的模式,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有对于课文内容的质疑,有对社会现象的评判,有对未来人生的畅想,等等。看待问题不再是浅层次的徘徊,更多是深层次的探究。学生站在讲台上的姿态越来越自如,课堂上所有人对演讲者都是一种强烈的期待和关注。其实当自由表达自己已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学生将会更自信的面对今后的人生,课堂上教学相长,灵动活泼。不要小看课前这三分钟,学生在此学到的不单单是敢于自信从容地展示自我,更多的是情商的培育,智慧的养成。

(二).课后,是学生实践语文活动的主战场。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们精心备课,在课堂上运用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少老师对于学生课外作业的设计却不大讲究,总是匆匆布置,草草了事,这种“虎头蛇尾”的做法重视了课堂,却丢弃了课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在作业的布置中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更是应该实践的。

什么样的语文作业才是适合学生,顺应课改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吸取了学生的建议,在语文教学中初步尝试应用了以下几种新形式的语文课外作业:

1.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最有创意的举措。探究是探索追究,探索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究有追究,追跟溯源,刨根问底之意,其结果是使疑问经过探究,逐步明朗而水落石出。

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布置了一项探究性作业:焦母为什么容不下美丽贤惠的刘兰芝?在认真研读课文之后,学生给出了以下的认识:①焦母是封建家长,她看不惯举动自专由的兰芝,她认为兰芝这样做不守妇道。②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也许焦母当媳妇时,她的婆婆就是这样对待她,她才对兰芝百般挑剔。③自古以来,中国的婆媳关系最难处,婆婆心疼儿子,才对媳妇那么苛刻。④兰芝嫁到焦家两三年(共事二三年),文中没有写到他们的孩子,中国传说观念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兰芝没有为焦家生下一儿半女,尽管美丽贤惠,婆婆照样容不下她。⑤出于女人对女人的嫉妒,焦母嫉妒兰芝的漂亮、知书达礼。⑥恋子情节

上述的各种认识,也许有的提法不太恰当或理由不充分,但体现了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探究精神,而且有的认识很大胆,很开放,甚至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都融入其中(比如后四种观点),这些认识是多少年来我们都不曾想到的。我想,这也许就是学生思维的亮点吧。

2,趣味性作业

如在讲中国古典诗词时,学生总会认为诗词这种东西太过于古老,和他们的生活有距离感,不爱学,并且学了也不会用。针对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

品味(探寻)周杰伦歌词创作的艺术魅力。由于学生对周杰伦的歌曲很熟,会唱的歌也很多,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列举了许多词句并且找到依据。

例如《东风破》里面的一句:“酒暖回忆思念瘦”。词作者方文山在这里用了“瘦”字来形容思念,新而妥,奇而确,精准传神,韵味悠长。其实“瘦”字是一个中国古代诗人和词人都非常喜欢用的一个字眼,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喜欢用瘦字入词,她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酒”(《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我们再来看,《周大侠》里面那句“谁在水一方,我撑起一把纸伞回头望”又让我们不自觉地联想到《诗经·蒹葭》里面那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原因即在于此。而《青花瓷》里面的那句“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则很有柳三变“念去去,千里烟波”(《雨霖铃》)的意境。《东风破》里“时间怎么偷”的“偷’字,《菊花台》里“夜未央”的”央”字,《青花瓷》里“晕开了结局”的‘晕字,等等,都是。方文山的引用和改造无疑是成功的,在艺术上为其作品增色不少,收到了很强烈的表达效果画、情景兼备的画面。方文山此种类似的经典用字比比皆是,目不暇接。

通过这次既贴近生活又有趣的作业,使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古诗词离他们是这样的近,学好古诗词是这样的重要,最重要的是学生从此爱上古诗词而且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真是一石两鸟。

(三)课外,是学生拓展语文活动的主后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涉及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指出课内的功效占30‰,而课外的功效占70‰。语文课承载的内容仅是沧海一粟,要提高学习的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打开学生人文心灵的钥匙。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我是这样安排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的:

1.举行阅读比赛

要学生就同一类型课外篇目以各种形式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并以答题方式考查。又如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两到三周举行一次,请学生观摩、评论,并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还让荣誉获得者介绍经验,以便共同提高。再如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

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还要复述、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此外,还可举行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智力抢答等。还可以配合高中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报纸阅读活动,这种阅读充满挑战性,要求学生不是单纯的浏览新闻,而是不放过报纸任何一个角落去阅读,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会发现,许多报纸都存在语言应用方面的错误(如错别字,用词不当,歧义,病句等),归纳整理,成果展示。让学生不断体会课外阅读带来的甜,让每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化为股股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不竭动力。

2.书本阅读与影像阅读相结合除了传统的书本阅读外,我尽量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例如多媒体放映、报刊剪裁等。目前,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像老舍的《茶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等。我指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事后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更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著。

3.书本阅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书本阅读可以指导生活实践,生活实践也进一步落实书本知识。没有什么比生活这个老师更形象的了。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对联》时,不妨让学生深入生活,先从自家对联研究,比如“上下联贴的位置对不对”“对仗工整与否”“用词巧妙不巧妙”等,在去深入到学校,医院,厂矿,商户,等,看不同类型场所的对联内容有何区别。让学生在实践中,突出自我的主体地位,充分感知语文的魅力。还有在学习《交际中的语言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亲身体会如何与朋友,与老师,与长辈,与陌生人交流,并从中学会,不同的人物由于年龄,身份,交流的事由不同等用语也需区别对待,合理恰当地表达。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阅读能增长见识、拓展心智、丰富心灵,为此,教师在学识渊博的基础上,必须是个情感丰富和生活体验丰富的人。课堂之小,教师没有良好的统筹能力,学生在其中只能学到关于文字的基础性的带着技术性的知识。没有体味到文字所携带的美妙,不会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在阅读这个人生大要之路上,教师必须打开学生们心灵的天窗,闪亮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手中小小的船在学海中扬起生动的风帆。其实,中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讲并不亚于课堂教学,因为它的影响更有可能伴随学生今后工作和学习的一生,如果将语文实践活动建构成为一个比较系统化的常规教学管理体系去很好的实施、尝试、探索。定会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定会提升全面的语文素质和技能。如果说语文实践活动强化的是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是学生创造能力的话,那么语文教学就有了“源头活水”,因为语文实践活动随处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内容和形式。关键是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只要教师用心,那么“源头活水”就会汩汩滔滔,源源不断。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系统性探析(张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系统性探析 B

张伟

玉门市赤金学区

[摘要]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并没有充分的按照德育教育的相关要求去做,零散而且随机的德育教育破坏了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德育教育的应有效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被重新定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如何落实系统的德育教育,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做,成为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德育;系统性

教育是一项规范而严密的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同样也自成一体。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并没有充分的按照德育教育的相关要求去做,零散而且随机的德育教育破坏了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德育教育的应有效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被重新定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如何落实系统的德育教育,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做,成为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1、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体系性,搭建系统的德育教育骨架

小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会设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而且这三个目标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次提高,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结合学生的成长来看,教材中对内容的安排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孤立的看待教材,并没有从小学教学的整体性上入手分析教材和课程目标,造成了认为的割裂了德育教育的潜在体系性。教师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作为行动的框架和指南,再去通读教材,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起来纵向去看,把各个年级段中要进行哪些德育教育作出科学的划分。通过解读教材,然后制定出相应的骨架,作为大的德育教育方针。其次教师还要给分析得出的大德育教育方针“添砖加瓦”,制定出相应配套的实施方案,让骨架更厚实,也更具有指导性。挖掘教材中德育教的体系性,一方面能够深刻的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标准,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德育教育的骨架构建更合理、更科学。教师要善于从教学活动当中发现德育教育的潜在因素,并能够和德育教育的层次性相结合,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体系,让德育教育的框架更丰满。

2、根据分年级的学生特点,制定系统的可操作的德育教育方案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不尽相同,如果完全依照一个标准来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其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在实际的方案制定过程中,根据相应的年级来划分,把握每个年级的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的德育教育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目标和实施过程,让目标能够发挥其指引效果,让实施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德育的思考,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方案的制定首先要进行详细的分年级调研和论证,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当前本年级学生的德育现状,同时也要关注到个案特点,综合分析本年级学生的德育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案提供基础和参考。其次,制定德育教育方案时一方面要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保证课堂目标上的一致性和层次性,另一方面也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所确立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的教育过程也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就能够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接受程度。第三,各年级的德育教育方案设计完成之后,一定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正,剔除不合适的德育教育内容,调整不相符的内容,提高德育教育方案的体系性。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德育教育方案,才能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就能够最大化。

3、随时进行德育教育的补强,完善德育教育体系

德育教育的落实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不间断的出现种种问题,先前的德育教育往往会被抛之脑后,有时候德育教育未必能面面俱到,因此,德育教育的落实要“润物细无声”,还要“论持久战”。所谓“润物细无声”,就是德育教育的落实是一点一滴去做的,任何追求立即见效的急功近利的德育教育都不是科学的德育教育,其效果也注定不能达到预期。教师要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入手,除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之外,还要及时的处理所发现的问题,不断补强缺漏之处,让德育教育能够全面覆盖,也能随时修正德育教育体系。所谓“论持久战”,就是德育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次教给太多导致无法消化,要有计划的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反复的指导、纠正,最终形成达到应有的德育教育效果。在有计划而且持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的体系逐渐完备,德育教育效果达到最大。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也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上,反思自己的德育教育过程,在德育教育的系统性上还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第一是德育教育的计划不够明确,对德育教育的指导性不强,德育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第二是对德育教育过程的监控不够,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进行纠正,也没有把这些问题最终转化为德育教育的体系补强上,造成了德育教育的无效性。第三是对德育教育的反思和评价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与反馈机制,德育教育的体系效果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德育教育的体系性越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就会越好。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对德育教育的关注度,加强落实,既保证德育教育的开展有效,也促使德育教育的体系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树忠.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教育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2]詹万生.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1,10:8-13.[3].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1996,09:77.[4]胡力.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12.

下载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