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6: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

第一篇: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课程名称:论文名称:作者名称:学 号:班 级: 2011 课程论文

农业昆虫学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黄豪杰 09106106 09植保四班 年 12 月 06 日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防治措施

(安徽农业大学 黄豪杰 09植保 09106106)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小麦吸浆虫的危害、发生原因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希望对生产中吸浆虫的防治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小麦吸浆虫 生理生态 防治措施

小麦吸浆虫是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吸浆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S itodip losismosel lana Gehin , 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Comtarinia t ritci Kirby.同[1]属双翅目瘿蚊科。生产中最常见的是麦红吸浆虫。小麦吸浆虫虫害最初在我国发现是在五六十年代并在短期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八九十年代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大型机械的发展等因素为吸浆虫提供了大发生的条件,曾一度引起爆发性灾难,形成“老虫成新害,小虫成大灾”的局面。至今,小麦吸浆虫仍是小麦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重点防治对象。

1. 小麦吸浆虫危害

1.1小麦吸浆虫危害特点与影响

吸浆虫体小,为危害隐蔽,不易发现。主要通过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

[2]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10%~20%, 严重地减产40%~80%,甚至绝收。2004

2[3]年在北京木林镇西沿头村有一块3.3 hm 地,总产不足200 kg。2010 年陕西华阴县辛庄乡太平村个别田块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笔者曾于小麦黄熟期剥查,小麦品种889 籽粒受害率达89.43%,小麦品种小偃22 籽粒受害率达96.12%,50% 以上籽粒仅剩空壳,几乎[4]颗粒无。另外,被吸浆虫吸食过的麦粒遇到高湿易发霉变质,造成小麦品质下降。

1.2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自然状态下一年一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壤深层向地表移动,然后化蛹羽化为红色或黄色的成虫,体形像蚊子,再飞到麦穗上产卵。一般3 天后孵化,幼虫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内吸食流出的浆液,造成麦子秕粒,导致减产。害虫的发生与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基本吻合。一般小麦拔节期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小麦孕穗期幼虫上升至地表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羽化,抽穗盛期也是成虫羽化盛期。幼虫经过15 ~ 20 天,便离开麦穗钻入土壤,一般地离地面10 厘米左右的表土最多,随温度的降低而钻入地下20 厘[5]米左右处过冬。成虫不取食,飞翔力弱,但可顺风迁飞。羽化后当天就可交配产卵,卵多产在小麦护颖与小穗之间。产卵时间多在晴朗无风的傍晚进行,每处产1~2粒或3 ~5 粒,也有多至0 ~30 粒。卵期约5 d,初孵幼虫从内外颖缝隙处钻入颖壳内,附在子房

[3]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食浆液为害。

1.3小麦吸浆虫发生原因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受虫源基数、气候与土壤条件、品种等条件的影响

1.3.1虫口基数

由于小麦吸浆虫本身具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的特点,所以在一般年份保持着一定的虫口基数,遇条件适合虫口年年积累,当虫口基数突破平衡点达到高密度时,又遇适宜的发生条件就会暴发成灾。一般认为诱发暴发的条件多为复种指数提高、耕翻次数减少、水利条件改善等因素,因为其吸浆虫生存及田间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虫口密度逐年提高。

1.3.2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中以温度和水湿对其影响最为明显,温度既影响其发生期又影响其发生量,春季气温的高低影响其发生期,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常引起越

[6]夏、越冬幼虫的大量死亡。小麦吸浆虫喜湿怕干,越冬幼虫圆茧在一定的水湿条件下才能破茧活动,幼虫老熟后没有雨水,就不能离穗入土,而随收麦带入麦场碾打致死。内陆地区每年4 月中、下旬的雨量充沛,雨日多,小麦吸浆虫常猖獗发生;降雨少,土壤干旱对土中幼虫活动不利,幼虫可重新结茧休眠,增加来年虫源数量。

1.3.3小麦品种和生育期

小麦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整齐,颖壳厚,内外颖结合紧密或子粒表皮组织较厚的品种,具有明显的抗性。吸浆虫成虫产卵对小麦生育阶段也有严格的选择性。凡抽穗整齐,[7]灌浆迅速、抽穗盛期与成虫盛发期不遇的品种受害轻;反之,则受害重。

1.4 引起小麦吸浆虫大发生的因素

1.4.1春季降雨增多是诱发大发生的主导因素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吸浆虫是一种喜湿怕干的昆虫,降水对吸浆虫上升化蛹、羽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成虫和卵孵化的有利条件。因此春季降雨的增多为其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都

[8]提供了良好的外界条件。杨松芳等人在对河南吸浆虫大暴发的原因分析时得到如下结论:纵观1980 年以后3 次大发生情况,均与当年春季雨水呈正相关。1983-1985 年、1990-1992年、2002-2005 年3 个阶段,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春季雨水偏多,造成小麦吸浆虫大发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逐年加重。由于降水的原因,不仅沿河、渠两岸低洼地、常年灌区、壤土地盛发,而且连旱地以及很少发生的砂壤、粘土地也有较高密度。

1.4.2农田基本建设完善,耕作制度改革,加重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危害

近年来,各地都把农田基本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农田基本建设逐步完善,水浇地面积不断扩大,加之耕作制度大变革,复种指数增加,土地得不到休闲和深耕,加重了小麦吸浆虫在土壤内长期存活和逐年积累; 小麦生产水平提高,施肥量增加,小麦生长旺盛,田间密蔽,不利于水分蒸发,农田小气候湿度较大,为小麦吸浆虫越冬、化蛹和羽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使虫口基数连年增加; 小麦单位面积上产量的提高,增加了载虫量,使单位面积上的虫口密度也随之增加。充足的水肥供应虽然有利于小麦生长,但也为吸浆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比较复杂。

1.4.3小麦吸浆虫的生活、危害隐蔽有利于其种群的延续和积累

吸浆虫1 年中有11 个月在土壤中生活,从成虫羽化至幼虫从麦穗上弹落土中只有1 个月时间!而且成虫个体小!幼虫在麦颖内吸食麦粒浆液。从小麦植株外观上人们很难发现其危

[8]害,致使吸浆虫种群数量在田间逐年积累。

1.4.4监测不到位,防治意识薄弱

50年代吸浆虫得到控制后, 多年未在我区发生,近年来吸浆虫在我区部分乡镇危害严重,有限的几个专职测报人员测报调查范围不可能每个乡镇都涉及到,而乡镇技术人员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宣传、培训经费少,监测不到位,技术指导覆盖面积小而对吸浆虫缺乏正确的认识,待发现吸浆虫为害时程度已相当严重; 加之目前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使统防统治工作很难开展,造成整体防效差,造成虫量逐年积累加上干部和群众对小麦吸浆虫危害

[9]严重性缺乏足够认识,思想麻痹,组织不力,统防统治面积大幅度减少。特别是新发生区群众认识程度低,防治意识淡薄,造成小麦防治技术跟不上,造成小麦吸浆虫逐年积累,虫口密度上升快。小麦生长期存在差异,每年都有较大面积小麦扬花期与吸浆虫出土期相吻合也为吸浆虫提高有利条件,使之发生机会大。加之,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部分农户对吸浆虫放弃防治,造成漏治田发生严重。

1.4.5大型机械跨区域作业及农药和品种的更新换代扩大,加重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和危害

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广泛使用,给小麦吸浆虫远距离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 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麦大型联合收割机广泛使用,并自南向北跨省区作业,这为小麦吸浆虫的随机远距离传播(小麦残体及残土)而成为异地虫源的主要途径。小麦吸浆虫发生轻重与小麦品种关系极为密切,凡颖壳扣合紧密、籽粒灌浆快、果皮厚或抽穗期短而整齐的品种均抗虫。根据调查,20 世纪80 年代后的主推小麦品种,大多为感虫品种,无高抗品种,非常利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繁殖。1983年,六六

六、DDT 等有机氯农药停止使用后,现有杀虫剂都不具有六六六残效期长达1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特点,小麦吸浆虫幼虫活动上升及变态发育期间没有杀伤它的长效农药,使之很顺利完成整个生[10]活史,繁衍后代。农民在防治上存在认识误区,往往图省事,只采取成虫期防治,由于成虫期防治技术性强,防治适期难以把握,多数防治不及时,且农民在用药时喷洒质量差,很难做到打匀、打透。

2.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主要依靠抗虫品种和轮作换茬为主的农业措施,结合重点药剂防治,控制吸浆虫虫口数量;对已成灾的区域和地块,实行系统施药控制,重点把握春季小麦拔节至孕穗期药剂封闭和穗期药剂防治成虫,控制吸浆虫的危害。

2.1预测预报

2.1.1幼虫和蛹的淘土检查。

小麦播种前后,选择不同类型的田块,采用棋盘式或梅花形5 点挖取土壤样方,样方大小为10cm×10cm×20cm,淘土检查,平均每样方有虫(茧)2 头以上时,即达防治指标; 从小麦拔节开始,在选好的系统测报田内进行分层淘土,每5 天1 次。从始见蛹时起,每隔1 天淘土1 次,直到成虫羽化,每次淘土查虫不得少于30 头,当系统淘土已不见蛹时,统计当年吸浆虫出土率。淘土可分别在整地播种前10d 内或春季解冻后10d 进行,一般虫口平均每样方达5 头时,即定为防治田,并可进一步划分不同危害区,即每样平均虫口

[11]为5~40 头为轻害区;40~l00 头者为重害区;100~250 头者为严重区。

2.1.2 成虫发生预测。

在晴朗天气傍晚选择3~5 块有代表性的麦田,用捕虫网在接近麦穗顶部往返扫10 次,[2]记载10 复网成虫数,平均每10 复网有虫10 头左右即可施药。

2.2.3 增加财政投入

根据以往情况来看,吸浆虫之所以大发生和预测预报有很大关系。由于经费不足、设备落后、技术不全面等因素给基层工作者在预测预报中带来了很大阻碍。财政投入不仅能更新监测设备,更能为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民及时培训,让他们对吸浆虫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做到及时防治。

2.2农业防治

2.2.1调整作物布局,实行土地深翻

在吸浆虫重发区,大力推广小麦—大豆:小麦、棉花、西瓜套种模式,使吸浆虫失去寄主同时有利于施药,防治羽化向外蔓延。实行土地休闲、连片深翻,把潜藏的吸浆虫暴[12]露在外,使其消亡。

2.2.2加强田间管理, 降低发生危害程度, 加强肥水管理

由于春灌是吸浆虫破茧上升的重要条件,一般不需要进行,实行水地旱管; 施足基肥,春季少施化肥,减少春季分蘖,使小麦发育整齐健壮。及时压麦,压麦可破砰土团、弥实裂缝、踏实土攘,使麦根和土镶紧实结合促进根系发育,压麦还有提墒、保墒作用夕[13]。冬季铺沙盖麦、破土盖麦,可以加深分巢节入土深度和保护近地层的叶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分集节处的水分状况,起到保温防冻的作用。小麦收割时,尽量不使用大型机械,以减少因机械传带造成吸浆虫蔓延。

2.2.3抗性育种 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应选用颖壳紧密、籽粒灌浆快、种皮较厚的抗虫品种;也可选用早熟品种,避开小麦吸浆虫产卵期与小

[14]麦扬花期的吻合,减轻小麦吸浆虫的危害。近年来,植保学家明确了利用小麦品种的抗虫性是长期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的有效措施,也已经鉴定筛选出了大批的抗虫小麦品种和亲本资源,但目前育成的抗虫品种只占10%左右,主要原因是缺乏抗虫性筛选条件,育种者不可能把这种危险害虫引入自己的试验地[15]。目前,各地筛选出抗吸浆虫的小麦品种有“郑麦

[12]004”、“洛阳851”、“洛阳852”、“徐州21 号”、“徐州211”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但这些品种因其产量和品质等限制,种植面积尚小,望育种部门把抗吸浆虫作为育种目标之一,尽快选育出既抗吸浆虫,又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

2.3化学防治 2.3.1 土壤处理

在小麦播种前撒毒土主要用来防治土中幼虫。每667m 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200ml , 对水5kg, 喷在20kg干细土上, 搅拌均匀制成毒土撒施在犁垡上, 随即耙入土中。或者用6%林丹,每亩1.5~2kg,对潮湿土50kg,配成毒土,在犁前或犁后耙前均匀撒于[16]地表, 耙后播种。

22.3.2中蛹期防治

中蛹期是小麦吸浆虫防治的最关键时期,4月中下旬是当地小麦吸浆虫活动上升、化蛹

2阶段,一般在20d左右,进行田间撒毒土防治,可用毒死蜱5%颗粒剂0.8kg/667m或多效

2甲基异柳磷2.5%颗粒剂1.0kg/667m,取田边湿土20~30kg拌匀,于上午10时后均匀撒于麦

[17]田中,施药后用扫帚或绳子将麦叶上的药土弹落到地面,然后及时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

2.3.2成虫期防治

如果错过蛹期防治的有利时机,可在小麦抽穗期间对成虫防治。成虫期防治与幼虫期防治相比,有很多优点。首先是用药量小、成木低,同时不需要浇水,省工省时,群众乐意采用。小麦吸浆虫成虫对杀虫剂比较敏感,易被杀死,所以防成虫关键是掌握防治适期及用药次数。应选用吡虫啉类和菊酯类农药,如2.5%的溴氢菊酯EC、20%的杀灭菊酯EC、2.5%

[18]的工夫等高效、低残留农药品种,既可减少环境污染, 又对人畜安全。

参考文献:

[1]洪晓月,丁锦华主编.农业昆虫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2] 胡贵民.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河南农业.2008(10).[3]王泽民,杨玉国,徐泽海等.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北京农业.2008.[4]陈浩,李怡萍,高宏利等.小麦吸浆虫发生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西北农业学报.2011, 20(7): 37-40 [5]王书芳.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及防治.植物保护.[6]薛剑宇.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河南农业.2006(3).[7]周建敏.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要点.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09(3).[8]杨建国,谢爱婷,张书利等.小麦红吸浆虫成灾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初报.中国农学通报.2005(10).[9]石淑芹,吕建萍,马伯霞等.小麦吸浆虫重发原因及治理对策.农业科技通讯.2006(2).[10]庞寒,王宽明,杨晓芳等.2005 年小麦吸浆虫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河南农业科学.2005(11).[11]高布尔.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0).[12]杨宋芳,高九思,高国锋等.河南省小麦吸浆虫上升危害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陕西农业

科学.2008(1)[13]魏怀香.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2).[14]王家润.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成灾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北京农业.2007(11).[15]王琳琳,温树敏,刘桂茹等.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的抗性研究利用及展望.中国农学通报.2007(7).[16] 王兴运王经伦李素.小麦红吸浆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河南农业科学.[17] 王顺良,李虎群,张小龙等.小麦吸浆虫回升态势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农业科学与管理.2011,32(1).[18]石淑芹吕建萍马伯霞等.小麦吸浆虫重发原因及治理对策.农业科技通讯.2006(2)

第二篇:农业昆虫学 虫情报告

玉米上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Müller)的综合治理

摘要:

本文就黄淮海平原对玉米黄呆蓟马的基本特征、为害情况以及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并根据治理方法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分析

关键字:玉米黄呆蓟马、为害、治理、思考

一、玉米黄呆蓟马基本特征

黄呆蓟马的学名是Anaphothrips obscurus(Müller),属昆虫纲,缨翅目,蓟马科(Thripidae)。黄呆蓟马主要分布在宁夏、新疆、甘肃、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台湾;日本、欧洲、非洲、美洲。其为害植物有糜子、玉米、谷子、小麦、大麦、水稻、高粱等。

卵:长0.3mm左右,宽0.13mm左右,肾形,乳白至乳黄色。

若虫:初孵若虫头、胸占身体的比例较大,触角较粗短。二龄后乳青或乳黄,有灰斑纹。触角末端数节灰色。体鬃很短,仅第九、十腹节鬃较长。每九腹节上有4根背鬃略呈节瘤状。前蛹(三龄)触角分节不明显,略呈鞘囊状,向前伸。体鬃短而尖,每八腹节侧鬃较长。第九腹节背面有4根弯曲的齿。蛹(第4龄)触角鞘背于头上,向后至前胸。

成虫:长翅型雌成虫体长1.0—1.2mm,黄色略暗,胸、腹背(端部数节除外)有暗黑区域。触前翅淡黄,前脉鬃间断,绝大多数有2根端鬃,少数一根,脉鬃弱小,缘缨长,具翅胸节明显宽于前胸。半长翅型的前翅长达腹部第五节。短翅型的前翅短小,退化成三角形芽状,具翅胸几乎不宽于前胸。

二、玉米黄呆蓟马的危害情况

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对黄呆蓟马为害玉米情况进行陈述。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玉米黄呆蓟马成虫在禾本科杂草根基部和枯叶内越冬,每年5月中下旬从禾本科植物迁向玉米,在玉米上繁殖2代,第一代若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发生在春玉米或麦类作物上,6月中旬进入成虫盛发期,6月20日为卵高峰期,6月下旬是若虫盛发期,7月上旬成虫发生在夏玉米上,该虫为孤雌生殖。成虫有长翅型!半长翅型和短翅型之分,行动迟钝,不活泼,阴雨时很少活动,受惊后亦不愿起飞。成虫取食处,就是它的产卵的场所。卵产在叶片组织内,卵背鼓出于叶面“初孵若虫乳白色。以成虫和1!2龄若虫为害,若虫在取食后逐渐变为乳青色或乳黄色。

3、4龄若虫停止取食,隐藏于植株基部叶鞘。枯叶内或掉落在松土内化蛹。6月中旬主要是成虫猖撅为害期,6月下旬。七月初若虫数量增加”有转主为害的习性。

为害症状:玉米黄呆蓟马以成虫、若虫吸食植物汁液对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危害叶背导致叶背面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伴随有小污点,叶正面与银白色相对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受害严重者叶背如涂一层银粉,端半部变黄枯干,甚至毁种。幼虫取食玉米心叶、玉米苞叶、花粉粒和花丝。

三、病害发生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黄呆蓟马在玉米上的病害在之间发生与为害的差异与湿度关系密切,但与气温关系不大。降雨对玉米黄呆蓟马的种群数量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甚至导致虫量下降。

2、虫源基数高由于当地农民对玉米黄呆蓟马缺乏正确的认识,玉米上出现症状时农民往往认为是玉米种子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由病原菌引起的病害,而疏于防治,从而造成虫源逐年积累。

3、耕作制度方式改变近些年来,随着套种和免耕等耕作方式的推行,玉米黄呆蓟马病害有加重趋势。黄淮海平原中有些地方采用麦田套种玉米的栽培方式,或者麦收后不经犁地,直接机播、点种的种植方式。由于玉米黄呆蓟马春季在小麦上为害,那么上述种植方式有利于其为害玉米发生。

4、虫源在寄生植物件转移黄呆蓟马在寄主植物间转移,主要与寄主的生育期有关,往往成为一项影响消长规律的重要因素。从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玉米黄呆蓟马向玉米地迁移,从而进一步为害玉米。小麦地是玉米黄呆蓟马想玉米地迁移的虫源基地。

四、对玉米黄呆蓟马的综合治理

1、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玉米蓟马的为害症状,认识虫体形态,掌握活动规律,了解相应的防治方法。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2、准确测报。根据玉米黄呆蓟马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掌握黄呆蓟马的发生动态;从而为农民提供准确的预测预报信息,提高防治效果。

5、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合理有效利用抗病品种,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使其在虫害综合防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

2)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由于小麦是玉米黄呆蓟马的理想寄主,因此不能采取麦田套作玉米的方法,同时在玉米田周围也不能种植小麦。其次,应注意在植株收货后,玉米种植前进行深翻耕、灭残茬,将遗留在土壤或者植物残体上的黄呆蓟马清除。

3)调整播期。玉米黄呆蓟马的生活周期短,适时栽培,避开高峰期。在适宜的条件下,玉米黄呆蓟马在玉米苗期及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发生量大。抽雄后,玉米黄呆蓟马的数量随即显著下降。因此,可以调整选用早熟的品种从而避免虫

害大发生。

4、化学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是控制玉米黄呆蓟马的有效措施。可以采用对种子处理(包括浸种、拌种等方法)、叶丛喷药的方法对玉米黄呆蓟马进行防治。

5、物理防治。通过研究发现。蓟马具有趋蓝色的习性,可用蓝板来吸引蓟马,减少成虫产卵和为害。

6、生物防治玉米黄呆蓟马的天敌主要为小花蝽、窄姬猎蜷、蜘蛛、蜡类、赤眼蜂、草岭、阶梯脉褐岭及一种食虫菌。所以可以相应保护和利用它的天敌,从而减少虫源数量。

五、对治理措施的思考和分析

我国植保方针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为出发点,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将农业、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

1、害虫的综合治理不仅要考虑治理结果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由于现在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农村缺少大量劳力,因此选用抗虫品种的方式是应对农村现状最为省力、省时、方便管理的方法。

2、防治害虫并不是完全对其全部杀死,而是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允许范围内继续存在;而害虫也是在超过一种数量水平带来严重经济损害的情况下才称之为害虫。在防治时,虽然化学药剂防治时最为有效的方式,但会对农村居住环境、食品安全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采取多手段、多维度的方法来对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全面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可以大力发展交叉学科,鼓励多学科协作。由物理防治可知,我们可以研究其物理特性;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可知,我们需要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模型等。因此,随着防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学科协作、交叉学科的应用势必将成为主流!

References:

[1].马松岳等, 黄淮海地区玉米田蓟马发生与防治研究现状, 2005.第 4页.[2].李树才等, 冀北春玉米蓟马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 in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2012: 中国北京.第 3页.[3].刘帆, 洛宁县玉米蓟马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in 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 中国河南新乡.第 2页.[4].沧县农业局张明军张巧丽, 立即除治春玉米黄呆蓟马, in 河北科技报2011.第 1页.[5].马嵩岳, 玉米田蓟马的发生和防治的研究, 2006, 河北农业大学.第 59页.[6].韩靖玲等, 种子处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蓟马的防治效果研究.河北农业科学, 2012(10): 第60-62页.[7].宋守强等, 玉米蓟马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科学种养, 2013(03): 第32-33页.[8].韩运发, 潘永诚与王德清, 京郊玉米上蓟马的研究.昆虫学报, 1979(02): 第133-140页.[9].周小燕等, 大方县2009年玉米生长前期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农技服务, 2010(09): 第1167-1168页.[10].杨光, 花蓟马在春播、晚春播玉米田的发生与防治.农药市场信息, 2012(09): 第42页.[11].穆明臣, 玉米黄呆蓟马的发生与防治.现代农村科技, 2010(19): 第31页.[12].张立烟, 李雪丽与李宏, 玉米蓟马严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现代农村科技, 2009(12): 第20-21页.[13].孙焕弟, 玉米蓟马的防治.致富天地, 2012(07): 第53页.[14].吴青君等, 京、浙、滇地区植物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调查.中国植保导刊, 2007(01): 第32-34页.

第三篇: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

**大学

《农业昆虫学》课程实习报告

学 院:

学院

专 业: 20**级植物保护2班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同组成员: 完成日期: 2013年 7月 12日

农业昆虫学课程实习报告

摘要:朱砂叶螨、莴苣指管蚜、豇豆荚螟、黄曲条跳甲、菜粉蝶、黄守瓜等害虫的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为害规律、为害特点 关键词:蔬菜害虫、形态、习性、发生为害规律、为害症状 前言:

一. 实习目的及要求

(一)实习目的

农业昆虫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践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所以本次农业昆虫学实习旨在使我们学生学会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各类农作物的重要和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的识别及种类、危害状、生活环境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以后从事农业害虫的调查和治理和昆虫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各种作物的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2.掌握主要农业害虫的识别特征。3.掌握农业各害虫危害的特点。4.掌握农业害虫的发生特点与环境。5.了解农业害虫的调查方法。

二.实习时间

2013年6月23日——2013年6月27日

三.实习地点

**大学**校区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农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生产实习基地

四.实验方法

1.由老师带队以小组为单位在基地各类农作物和果树上观察、识别害虫,并抓虫、拍照、用笔做记录。

2.在实验室内,老师鉴定每组所抓害虫

五.实习器材及工具

捕虫网、塑料箱、镊子、酒精、三角袋、相机、笔、纸

实习内容:

蔬菜害虫

(一)朱砂叶螨(又名红蜘蛛)

拉丁学名: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分类地位: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蛛形纲 真螨目 叶螨科 形态特征:

雌:螨椭圆形,体色常随寄主而异,多为锈红色至深红色,体背两侧各有1对黑斑,肤纹突三角形至半圆形。

雄:螨前端近圆形,腹末稍尖,体色较雌淡

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或叶背。生活习性: 幼螨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动。后期若螨则活泼贪食,有向上爬的习性。先为害下部叶片,而后向上蔓延。繁殖数量过多时,常在叶端群集成团,滚落地面,被风刮走,向四周爬行扩散。朱砂叶螨发育起点温度为7.7~8.5℃,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因此高温低湿的6~7月份为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但温度达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其繁殖,暴雨有抑制作用。天敌:食螨隐翅虫、花蝽、食螨瘿蚊等 本次实习发现于:南瓜叶、木薯叶 危害情况:危害较重,一片叶子上的朱砂叶螨量较多,大多在叶背危害。可像蜘蛛一样结网。分析:

朱砂叶螨发育起点温度为7.7~8.5℃,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因此高温低湿的6~7月份为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本次实习时间为六月下旬,气温较高,干旱少雨,符合朱砂叶螨大量繁殖危害的环境条件,且附近天敌数目少,对其种群数目的控制效果低,因此危害较重。小结:

朱砂叶螨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的农林大害虫,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可为害的植物有32科113种,其中蔬菜18种,主要有茄、辣椒、西瓜、豆类、葱和苋菜。危害寄主种类较多。以成若螨在叶背吸取汁液。茄子、辣椒叶片受害后,叶面初现灰白色小点,后变灰白色;四季豆、豇豆、瓜类叶片受害后,形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缩短结果期,影响产量。繁殖力较强,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速度快。喜欢在叶背取食危害,不喜欢潮湿的环境,喜干旱。施用化学农药是目前控制朱砂叶螨为害的主要手段,努力发展朱砂叶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生物防治研究很必要。

(二)莴苣指管蚜

拉丁学名:Uroleucon formosanum Takahashi 分类地位:同翅目 蚜科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3.3毫米,宽1.4毫米,纺锤状;体土黄色或红黄褐色至紫红色,头顶骨化深色,腹部毛基斑黑色,腹管基部前后斑大型,黑色,体表光滑,背毛粗短,第1~5腹节每节具毛11~13根,6~7节,每节5~6根,第8节具长毛2~4根。触角3.4毫米,细长,第3节具短毛25~32根,具突起指状次生感觉圈76~123个;喙细长,达后足基节;腹管长管状。尾片色浅,长锥形,具长短毛18~25根。无翅胎生雌蚜头、胸黑色,腹部色浅,除腹部各背片具毛基斑外,各有大型缘斑,第7、8节各具横带斑纹1条;触角第3节具次生感觉圈121~148个,体色同无翅雌蚜。发生规律:

1年生10~20代,以卵越冬,早春干母孵化,在20~25℃条件下,4~6天可完成一代,每头孤雌蚜平均可胎生若蚜60~80头。最适大量繁殖的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为60%~80%。北方6~7月大量发生为害。10月下旬发生有翅雄蚜和无翅雌性蚜。喜群集嫩梢、花序及叶反面,遇震动,易落地。

主要危害作物:莴苣、苦菜、泥胡菜、苦荬菜。为害特点:

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嫩梢、花序及叶背刺吸取食,使叶片畸形扭曲。受害处蚜虫群集,并有灰白色蜕皮。刺吸菜叶汁液,分泌蜜露污染蔬菜,可诱发煤烟病,此外,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

本次实习发现于:莴苣叶

危害情况:分布于每株莴苣上心叶处,虫体数量较多 分析:

莴苣指管蚜喜高温干旱,繁殖快。实习的这段时间及之前,天气属高温干旱,少雨,适宜其大量繁殖危害。发现的蚜虫多在心叶取食危害。小结:

莴苣指管蚜分布在北京、吉林、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江西、四川、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寄主于莴苣、苦菜、泥胡菜、苦荬菜等。成、若蚜群集嫩梢、花序及叶背面吸食汁液。

(三)豇豆荚螟(豆野螟)

拉丁学名:Maruca testulalis Geyer 分类地位:鳞翅目 螟蛾科

分布:华东、华中、华南以及东北、西南部省去均有发生,偏南方种类。寄主:豇豆、菜豆、扁豆、豌豆等荚面少毛之豆科蔬菜,最喜食豇豆。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3mm,翅展24~26mm,暗黄褐色。前翅中央有2个白色透明斑;后翅白色半透明,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18mm,体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个,前列4个,各具2根刚毛,后列2个无刚毛;腹部各节背面具同样毛片6个,但各自只生1根刚毛。

发生世代:华南七代以上。暖冬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北方一蛹在土中越冬。生活习性及发生危害规律:

成虫:有趋光性,需花蜜作补充营养。卵:散产于花瓣、花托、花蕾上

幼虫:5龄。初孵幼虫蛀食花,1花一般有1~2头,3龄后蛀入豆荚内食豆粒。1荚1虫。被害豆荚雨后常腐烂。还可蛀荚或卷叶将两叶粘贴取食,仅剩叶脉。蛹:化蛹于叶背主脉两侧。被害植株附近图表。浅土层内、落叶中化蛹。

一般卵高峰后10天出现蛀荚高峰。有多次转荚为害习性,喜高温高湿。一般4~6月发生,南方为害盛期为6月下旬~9月。对温度适应范围广,7~31℃都能发育,最适温度:28度,但最适温为28℃,相对湿度为80~85%。

天敌:捕食性天敌——小花蝽(捕食幼虫和卵)寄生性天敌——赤眼蜂 本次实习发现于:豇豆上 为害状:

幼虫蛀豆荚、种子、蕾、花瓣、嫩茎等,并卷叶为害,造成落花、枯梢,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分析:

为害不算很严重,虫体数量不多,可能因为近期雨水少,湿度相对较小,不利其生长发育繁殖。或者附近其天敌数量较多,对其种群数量起到控制的作用。豆野螟除了广东、海南等地可以终年危害外,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不越冬,冬季来临前,很可能逐渐南移至可终年繁殖危害的地区。小结:

豆野螟是豆科作物主要害虫,中国各地均有发生。华东、华中、华南以及东北、西南部省去均有发生,偏南方种类。主要危害豇豆、菜豆、扁豆、豌豆等荚面少毛之豆科蔬菜,最喜食豇豆。幼虫蛀豆荚、种子、蕾、花瓣、嫩茎等,并卷叶为害,造成落花、枯梢,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有多次转荚为害习性,喜高温高湿。

(四)黄曲条跳甲(俗称狗虱虫、跳虱,简称跳甲)拉丁学名: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分类地位:鞘翅目 叶甲科

寄主:常为害叶菜类蔬菜,以甘蓝、花椰菜、白菜、菜薹、萝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但也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2毫米,长椭圆形,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许多刻点,排成纵行。鞘翅中央有一黄色纵条,两端大,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膨大、善跳。卵 长约0.3毫米,椭圆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乳白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毫米,长圆筒形,尾部稍细,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各节有不显著的肉瘤。

蛹 长约2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头部隐于前胸下面,翅芽和足达第5腹节,腹末有一对叉状突起。为害状:

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以成虫和 幼虫两个虫态对植株直接造成危害。成虫食叶,以幼苗期最重;在留种地主要为害花蕾和嫩荚。幼虫只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萝卜被害呈许多黑斑,最后整个变黑腐烂;白菜受害叶片变黑死亡,并传播软腐病。

发生规律:

生活史和习性 黄曲条跳甲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3~5代,南方7~8代,上海6~7代。在华南及福建漳州等地无越冬现象,可终年繁殖。在江浙一带以成虫在田间、沟边的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越冬期间如气温回升10℃以上,仍能出土在叶背取食为害。越冬成虫于3月中下旬开始出蛰活动,在越冬蔬菜与春菜上取食活动,随着气温升高活动加强。4月上旬开始产卵,以后越每月发生1代,因成虫寿命长,致使世代重叠,10~11月间,第6~7代成虫先后蛰付越冬。春季1、2代(5、6月)和秋季5、6代(9、10月)为主害代,为害严重,但春节为害重于秋季,盛夏高温季节发生为害较少。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湿度 湿度对黄曲条跳甲的发生数量关系最大,特别是产卵期和卵期。成虫产卵喜潮湿土壤,含水量低的极少产卵。相对湿度低于90%时,卵孵化极少。春秋季雨水偏多,有利于发生。

(2)温度 黄曲条跳甲的适温范围21~30℃,低于20℃或高于30℃,成虫活动明显减少,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食量剧减,繁殖率下降,并有蛰伏现象,因而发生较轻。

(3)食料 黄曲条跳甲属寡足食性害虫,偏嗜十字花科蔬菜。一般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区,终年食料不断,有利于大量繁殖,受害就重;若与其他蔬菜轮作,则发生危害就轻。本次实习发现于:白菜叶 分析:

近期气温偏高,但都在30度以下,适宜黄曲条跳甲繁殖,虽然气候略干旱些,但白菜叶浇水较多,附近比较湿润,有利黄曲条跳甲生长、繁殖。黄曲条跳甲的数量较多,危害稍重。

(五)菜粉蝶(菜青虫)拉丁学名:PierisrapaeLinne 分类地位:鳞翅目 粉蝶科 形态特征:

菜粉蝶属完全变态发育,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体黑色,胸部密被白色及灰黑色长毛,翅白色。雌虫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为黑色,顶角有1个大三角形黑斑,中室外侧有2个黑色圆斑,前后并列。后翅基部灰黑色,前缘有1个黑斑,翅展开时与前翅后方的黑斑相连接。常有雌雄二型,更有季节二型的现象。随着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其色泽有深有浅,斑纹有大有小,通常在高温下生长的个体,翅面上的黑班色深显著而翅里的黄鳞色泽鲜艳;反之在低温条件下发育成长的个体则黑鳞少而斑型小,或完全消失。

卵竖立呈瓶状,高约1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幼虫共5龄,体长28~35毫米,幼虫初孵化时灰黄色,后变青绿色,体圆筒形,中段较肥大,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黄色,每节的线上有两个黄斑。密布细小黑色毛瘤,各体节有4~5条横皱纹。蛹长18~21毫米,纺锤形,体色有绿色、淡褐色、灰黄色等;背部有3条纵隆线和3个角状突起。头部前端中央有1个短而直的管状突起;腹部两侧也各有1个黄色脊,在第二、三腹节两侧突起成角。体灰黑色,翅白色,鳞粉细密。前翅基部灰黑色,顶角黑色;后翅前缘有一个不规则的黑斑,后翅底面淡粉黄色。寄主:

寄主植物有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百合科、茄科、藜科、苋科等9科35种,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尤以芥蓝、甘蓝、花椰菜等受害比较严重。生活习性:

成虫白天活动,以晴天中午活动最盛,寿命2—5周。产卵对十字花科蔬菜有很强趋性,尤以厚叶类的甘蓝和花椰菜着卵量大,夏季多产于叶片背面,冬季多产在叶片正面。卵散产,幼虫行动迟缓,不活泼,老熟后多爬至高燥不易浸水处化蛹,非越冬代则常在植株底 部叶片背面或叶柄化蛹,并吐丝将蛹体缠结于附着物上。以蛹越冬,一般选在背阳的一面。翌春4月初开始陆续羽化,边吸食花蜜边产卵,以晴暖的中午活动最盛。卵散产,多产于叶背,平均每雌产卵120粒左右。卵的发育起点温度8.4℃,有效积温56.4日度,发育历期4—8天;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6℃,有效积温217日度,发育历期11一22天;蛹的发育起点温度7℃,有效积温150.1日度,发育历期(越冬蛹除外)5—16天;成虫寿命5天左右。菜青虫发育的最适温度20一25℃,相对湿度76%左右,与甘蓝类作物发育所需温湿度接近,因此,在北方春(4—6月)、秋(8—10月)两茬甘蓝大面积栽培期间,菜青虫的发生亦形成春、秋两个高峰。夏季由于高温干燥及甘蓝类栽培面积的大量减少,菜青虫的发生也呈现一个低潮。已知天敌在70种以上。

主要的寄生性天敌:卵期有广赤眼蜂。为害症状:

幼虫咬食寄主叶片,2龄前仅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3龄后蚕食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造成绝产,易引起白菜软腐病的流行。菜青虫取食时,边取食边排出粪便污染。幼虫共5龄,3龄前多在叶背为害,3龄后转至叶面蚕食,4—5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7%。发生规律:

7—8月份因高温多雨,天敌增多,寄主缺乏,而导致虫口数量显著减少,到9月份虫口数量回升,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成虫白天活动,以晴天中午活动最盛,寿命2—5周。产卵对十字花科蔬菜有很强趋性,尤以厚叶类的甘蓝和花椰菜着卵量大,夏季多产于叶片背面,冬季多产在叶片正面。卵散产,幼虫行动迟缓,不活泼,老熟后多爬至高燥不易浸水处化蛹,非越冬代则常在植株底 部叶片背面或叶柄化蛹,并吐丝将蛹体缠结于附着物上。本次实习观察虫态:成虫,未观察到幼虫。分析:实习中未观察到幼虫,成虫数目较多。可能的原因:一是,幼虫躲藏的隐蔽且有保护色不易察觉。二是,此时在海南,大多数菜粉蝶都处于成虫阶段,幼虫较少见。因为幼虫少见,且菜粉蝶的危害虫态是幼虫,所以此阶段危害很轻,但预计当大多数菜粉蝶的卵孵化,进入幼虫期时,为害可能会很严重,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小结:

寄主植物有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百合科、茄科、藜科、苋科等9科35种,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尤以芥蓝、甘蓝、花椰菜等受害比较严重,寄主范围广。分布全国各地。幼虫咬食寄主叶片,虫粪会污染菜叶,4—5龄幼虫危害最重,菜粉蝶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蔬菜害虫,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其造成的伤口容易导致多种病原菌的侵染,如引起白菜软腐病的应及时最好其发生的预测预报,以预防为主,采用综合防治的策略。

(六)黄守瓜

拉丁学名:Aulacophora indica(Gmelin)分类地位:鞘翅目 叶甲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8毫米。全体橙黄或橙红色,有时略带棕色。上唇栗黑色。复眼、后胸和腹部腹面均呈黑色。触角丝状,约为体长之半,触角间隆起似脊。前胸背板宽约为长的2倍,中央有1弯曲深横沟。鞘翅中部之后略膨阔,刻点细密,雌虫尾节臀板向后延伸,呈三角形突出,露在鞘翅外,尾节腹片末端呈角状凹缺;雄虫触角基节膨大如锥形,腹端较钝,尾节腹片片中叶长方形,背面为1大深洼。

幼虫:长约12毫米。初孵时为白色,以后头部变为棕色,胸、腹部为黄白色,前胸盾板黄色。各节生有不明显的肉瘤。腹部末节臀板长椭圆形,向后方伸出,上有圆圈状褐色斑纹,并有纵行凹纹4条。生活习性:

成虫喜在温暖的晴天活动,一般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烈,阴雨天很少活动或不活动,取食叶片时,常以身体为半径旋转咬食,使叶片留下半环形的食痕或圆洞,成虫受惊后即飞离逃逸或假死,耐饥力很强,取食期可绝食10天而不死亡,有趋黄习性。雌虫交尾后1~2天开始产卵,常堆产或散产在靠近寄主根部或瓜下的土壤缝隙中。产卵时对土壤有一定的选择性,最喜产在湿润的壤土中,粘土次之,干燥沙土中不产卵。产卵多少与温湿度有关,20℃以上开始产卵,24℃为产卵盛期,此时,湿度愈高,产卵愈多,因此,雨后常出现产卵量激增。幼虫共3龄。初孵幼虫先为害寄主的支根、主根及茎基,3龄以后可钻入主根或根茎内蛀食,也能钻入贴近地面的瓜果皮层和瓜肉内为害,引起腐烂。幼虫一般在6~九厘米表土中活动,耐饥力较强。幼虫老熟后,大多在根际附近作椭圆形土茧化蛹。幼虫孵化需要高湿,在温度25℃,相对湿度75%时不能孵化,90%时孵化率仅15%,100%时能全部孵化。幼虫和蛹不耐水浸,若浸水24小时就会死亡。

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杂草、落叶和土缝间越冬 寄主:

食性广泛,可为害19科69种植物。几乎为害各种瓜类,受害最烈的是西瓜、南瓜、甜瓜、黄瓜等,也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科、向日葵、柑桔、桃、梨、苹果、朴树和桑树等。为害症状:守瓜成虫、幼虫都能为害。成虫喜食瓜叶和花瓣,还可为害南瓜幼苗皮层,咬断嫩茎和食害幼果。叶片被食后形成圆形缺刻,影响光合作用,瓜苗被害后,常带来毁灭性灾害;幼虫在地下专食瓜类根部,重者使植株萎蔫而死,也蛀入瓜的贴地部分,引起腐烂,丧失食用价值。发生规律:

黄守瓜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各地均以成虫越冬,常十几头或数十头群居在避风向阳的田埂土缝、杂草落叶或树皮缝隙内越冬。翌年春季温度达6℃时开始活动,10℃时全部出蛰,瓜苗出土前,先在其它寄主上取食,待瓜苗生出3~4片真叶后就转移到瓜苗上为害。本次实习发现于:丝瓜叶上

分析:本次实习见到很多黄守瓜,其成虫喜在温暖的晴天活动,一般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烈,我们田间观察的时间正好是处在其成虫的活动最多的时间,且近期温度较高,基本都是晴天,利于其活动、危害,因幼虫孵化需要高湿,阴雨天气有利于其产卵及幼虫孵化,近期基本没有下雨,较干旱,不利其卵孵化,所以预计未来的一段时间,孵化率不会很高,虫体密度可能暂时减少。若赶上阴雨天气,且雨水不至过多,黄守瓜的卵会大量孵化,虫体密度激增。凡早春气温上升早,成虫产卵期雨水多,发生为害期提前,当年为害可能就重。粘土或壤土由于保水性能好,适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受害也较沙土为重。连片早播早出土的瓜苗较迟播晚出土的受害重。小结:

黄守瓜是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中国分布广泛,大部分省区均有记载;朝鲜、日本、西伯利亚、越南也有分布。守瓜成虫、幼虫都能为害。成虫喜食瓜叶和花瓣,还可为害南瓜幼苗皮层,咬断嫩茎和食害幼果。叶片被食后形成圆形缺刻,影响光合作用,瓜苗被害后,常带来毁灭性灾害;幼虫在地下专食瓜类根部,重者使植株萎蔫而死,也蛀入瓜的贴地部分,引起腐烂,丧失食用价值。防治黄守瓜首先要抓住成虫期,可利用趋黄习性,用黄盆诱集,以便掌握发生期及时进行防治。防治幼虫掌握在瓜苗初见萎蔫时及早施药,以尽快杀死幼虫。苗期受害影响成株较大,应列为重点防治时期。

实习心得和收获:

虫害严重时,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真的很大。虫子大量取食叶片,影响蔬菜产量,影响其光合作用。蛀食根部,会使影响水分和光合产物的运输,使植株萎蔫死亡。取食花和果实影响产量。虫粪影响蔬菜品质和价格。此外,害虫在取食危害的过程中会造成植株的伤口,为病原菌的侵入创造有利条件,会间接引发蔬菜病害,如菜粉蝶的幼虫,间接引发白菜等软腐病。害虫在发病植株或带病植株上取食后,会携带病毒,通过再取食健康植株,传播病原菌,如蚜虫的为害可以传播病毒病等。害虫的发生、繁殖、为害与生态因素(如天敌)、栽培管理、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此,防治虫害时要根据这些条件以及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做好害虫发生的预测预报,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信息素诱杀等,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这次实习,在田间观察害虫的形态及为害状,生活环境,让我们在实践中加深的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习中,顶着烈日在田地中穿梭,走了好多路,抓虫也好辛苦,自己还在抓虫的过程中被蜂蛰伤了,一路走来,吃了很多苦头,不过学植保的就应该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愿意付出汗水。扎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学有所成。

附录:(害虫图片集锦)

1.朱砂叶螨

2.莴苣指管蚜

3.豆野螟

5.菜粉蝶

6.黄守瓜

4.黄曲条跳甲

第四篇:观赏昆虫学课程感想

观赏昆虫学课程感想

摘 要:本论文主要是我对观赏昆虫和观赏昆虫学课程内容的介绍以及我对于观赏昆虫学课程的感想。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昆虫分类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晟多的动物,已知种类约达100多万种。虽然在农林业生产、人类的卫生健康及日常生活等方面会遇到昆虫所带来的麻烦,甚至重大损失,井成为人类必须防治的对象。但是,这类昆虫在庞大的昆虫“家族”中只是极少数,而绝大多数昆虫无损于人类利益,它们只是自然界中生息繁衍的一类动物,在生态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是缤纷多姿的大自然的重要构建者。

一、观赏昆虫的定义

凡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有益身心健康的昆虫都可称为观赏昆虫。

昆虫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昆虫具有不同的形态和行为习性,以致构成一个纷繁复杂、形色十分丰富的昆虫世界,无疑,其中具有观赏、娱乐价值的种类甚多。诸如花间彩蝶飞舞,树上秋蝉鸣唱,夏夜萤光与群星争辉等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在“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靖蜒款款飞”、“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杜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蝶立上头”(杨万里)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诗句中,昆虫大显身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愿做蝴蝶比募双飞的爱情故事更是在我国民间流传至今带给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二、观赏昆虫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可谓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地理和历史学家陈正祥认为,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西北农业大学邹德秀教授认为,中国农业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沉积,丰富的内涵和辉煌的成就,是一块值得开垦的处女地。害虫防治与益虫利用是农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国昆虫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如治蝗文化与蚕桑文化便是典型例子。昆虫文化源于人类与昆虫共存的活动中。

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数目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二,按分布几乎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查历史已有三亿年之久,而人类的出现仅仅有300万年。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等等处处都有昆虫涉牵。据统计中国虫旁之字达300多个,以虫旁为姓者40多个,以虫为地名者30乡个,昆虫诗歌2000多篇,与昆虫有关的民间节日40多个„„中国昆虫文化的成就在国际上无以伦比。

然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倡知识分子的学问应该是经邦济世,总与政治相连,或更直接的说以做官为题,其他的一切均视为“雕虫小技”。杨雄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韩愈诗云:“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这种偏见一直影响到今天,致使中国昆虫文化这一璀璨的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总结,加之东方文字的使用范围所限,中国昆虫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最早将中国昆虫文化史料集中在一起的是唐代的欧阳沟。他在公元641年所编纂的《艺文类聚》中收集了有关蝉、蝇、蚁、萤、叩头虫、蛾、蜂、蟋、尺镬、蚁、蝗及蝗的诗、赋、赞等。历代诗集、书集、史集中不乏昆虫之吟,这些邹树文(1981年)的《中国昆虫学史》中找到。中国学者真正开始文化昆虫学研究则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杨集昆在1984-1988年陆续发表了虫与中国十二生肖动物中鼠、牛、虎、兔、龙的趣闻;1987年周尧发表了《昆虫与中国文化》一文;莫容、王林瑶1993年主编的《蝴蝶—识别、浦捉、欣赏及其他》一书中涉及蝶类的诗、画、工艺品及邮品这些均为人们对中国文化昆虫学的了解做出了贡献。

三、观赏昆虫的类别

根据观赏昆虫为人们提供的观赏内容可分为呜叫类观赏昆虫、运动类观赏昆虫、形体类观赏昆虫、发光类观赏昆虫及色彩类观赏昆虫。

(一)、鸣叫类观赏昆虫

凡具有发音器官,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声的昆虫均属此类常见的有蝉、蟋蟀和螽蜥,往往以悦耳的声音给人闭情逸趣,特别是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和频燥的声音环境易使人紧张倦怠。因此,在工作、学习之余聆听虫鸣,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对调节身心大有益处。此类昆虫在许多城市的花鸟市场均可见到,尤受老人和儿童的喜爱。

(二)、运动类观赏昆虫

包括具有格斗习性的蟋蟀和具有较好的飞翔耐力的甲虫、以及叩头虫等,给人们运动娱乐的感受斗蟋蟀是我国传统的一项民俗活动,历千年而不衰。它始于宋代以前,至宋代初期已具相当规模,从宫廷到民间,从京都大邑至穷乡僻壤,都不乏促织之戏。而今在沪、掉、宁等国内大中城市及港、澳仍有相当规模的蟋蟀市场,而且小小蟋蟀价格不菲。

在我国许多地区,竹象或金龟子被制做成一种“推磨儿”的玩具,让昆虫旋转飞翔,极受儿童喜爱。

(三)、形体类观赏昆虫

此类昆虫具有奇特、怪异、或优美体形,包括竹节虫、螳螂、吉丁虫、角蝉及各类拟态昆虫等,它们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展示生物界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法则,观赏时耐人寻味,寓教于乐。

(四)、发光类昆虫

萤火虫是能发光的昆虫,夏夜在树林草丛中,点点流“星闪烁,与夜空中的星光呼应,构造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画卷。在我国古代,人们利用萤火虫照明;墨西哥妇女则爱把萤火虫网在特殊的发髯里作为头饰的习俗。

(五)、色彩类观赏昆虫

主要是指具有大型的蝶翅,其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翅上色彩和斑纹变化的鳞翅类昆虫。此类昆虫以艳丽的色彩和不同斑纹构成的优美图案,是人们极为乐见的昆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蝴蝶,被誉为大自然的“舞姬、会飞的“花朵”、虫国的“佳丽”,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且为各种艺术作品中赞美或吟颂的重要对象及工艺美术品制做的材料。在观赏昆虫中,蝴蝶及蝴蝶工艺美术品是商品交易最活跃和普遍的一类,全世界蝴蝶贸易年成交额约1亿美元。

以上类别并无绝对的界限,若干观赏昆虫兼有多重观赏价值。

四.昆虫的观赏方式

(一)、宠物饲养

将昆虫作为宠物饲养和观赏。可供宠物饲养的昆虫主要是呜叫类和运动类观赏昆虫,一般具有寿命较长、容易人工喂养的特点。如宠养蟋蟀和蝈蝈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在宫庭、贵族内还有以金笼玉器做饲养器具的,但更多的还是用竹笼、陶罐饲养。此类昆虫饲养在家中,带在身边,可随时观其斗、闻其鸣。

(二)、珍品收藏

许多有特异形态和绚丽色彩的观赏昆虫及珍稀昆虫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可将其制做成标本收藏,作为永久性的观赏品。

(三)、艺术创作与欣赏

如上述及的昆虫可为艺术创作提供极为丰富的素材,或以诗文、或以图画对昆虫进行赞美和吟颂的艺术作品难记其数。除了欣赏佳作外,偶尔情之所至、有感时吟诗几句或画上一卷,也是一种极美的享受,或许还会有不凡之作。利用昆虫制做工艺美术品亦很有前景,在欧洲,早就有把漂亮的吉丁虫包埋在人工琥珀中作为饰物,成为绅士们追逐的时尚。近年来,蝶翅画、蝶盘、蝴蝶书笺、蝴蝶贺卡等以昆虫为材料的工艺品则更加丰富多彩,成为许多旅游景区的特色商品。

(四)、景观营造与欣赏

昆虫是大自然的成员,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观赏美丽的昆虫更能贴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增添生活情趣。例如开设蝶园婚礼,让新人在鲜花丛中,由翩翩飞舞的彩蝶簇拥结成伉俪;或举办萤光舞会,让游客在闪烁的萤光中轻舞。这些对现代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新鲜、诱人的体验。因此.建立蝴蝶园、昆虫公园,放养、繁殖观赏昆虫以供人们游憩观赏将是森林旅游中值得开发的一项内容。

五、观赏昆虫的社会经济意义

观赏昆虫可起到增添人们生活情趣的效应,从而有益身心健康。此外,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对自然的了解,增强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合理开发观赏昆虫资源,不仅可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并

且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60年代台湾蝴蝶年外销额约3千万美元,1970年至1980年间以蝴蝶及其它昆虫加工为生者约3万人。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自1974年起,在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等有关专家指导下开辟多处“蝴蝶牧场”,使从业农民年收入由5O美元增至1 500美元,生活大为改善。在四川,农民在竹象成虫发生期捕捉上市出售,每头几角,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是对这类竹笋害虫实行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山东宁阳县蟋蟀的年贸易额可达数千万元。另外,合理开发观赏昆虫资源还有利于物种的保护,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由于“蝴蝶牧场”的开辟,使一些濒临灭绝的蝶种数量增多。

但应指出,在昆虫的观赏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切忌玩物丧志和从事赌博活动;开发利用观赏昆虫资源应台理适度,开发与保护结合,以开发促保护,严禁捕捉国家保护的虫种和滥捕珍稀种类,以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音 周序国.《观赏昆虫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李鹏翔.观赏昆虫[J].科学大众(中学版),2001年12期 [3]龙中伟.观赏昆虫采捕加工法[J].农村新技术,2000年06期 [4] 郑立军 靳桂敏 杨新廷;.观赏昆虫刍议[J].野生动物,2001年03期 [5] 吴福泉.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J].广东蚕业,1999年03期

[6] 朱 巽.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利用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4期 [7] 高卫红.另类宠物欣赏——观赏昆虫[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第五篇:农业昆虫学教学实习报告

农业昆虫学教学实习

总结报告

姓名:杨可航学号:201030200326年级专业班级:10植物保护3班

2012年10月

目录

一 实习目的田间实习是农业昆虫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的农业昆虫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实习,组织学生对主要农业昆虫发生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并采集制作标本、分类鉴定,加深学生对农业昆虫学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开展农业害虫调查和防治工作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实习内容

(一)农业昆虫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

对当地主要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类进行普查、采集、制作标本和种类鉴定。

(二)农业昆虫图片采集

在调查、采集标本等实习过程中,使用相机等拍摄工具获取农业昆虫生态图片、形态图片、危害图片,以及调查、采集方法、采集活动、专业工具使用、标本制作等各方面的图片。

(三)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对主要农作物害虫的田间发生与为害程度进行调查,掌握田间调查取样方法、取样方式、取样数量和取样单位等,并实地进行害虫发生密度及为程度调查,详细记载相关数据,认真进行分析、总结。

(四)实习总结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结束后,要求以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实习总结报告。每位同学按实习报告规定格式撰写、提交实习报告一份,主要内容包括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工作成绩、收获、建议及意见。

三 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实习地点及主要农作物种类概述)括号中的文字是提示语,在正文中删除,下同。

(一)农业昆虫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

(概述如:)

我们组在两周的农业昆虫实习期间,在水稻、蔬菜、杂粮及其果树等?种作物上共采集鉴定的昆虫标本有?种,其中,害虫有?种,天敌昆虫有?种,害虫及天敌昆虫标本合计?头(表1)。

表1农作物害虫及其天敌昆虫名录及其采集数量

作物种类

昆虫种类

中文名称 稻纵卷叶螟

水稻

白背飞虱

菜心

蔬菜

学名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Sogatella furcifera

虫态 幼虫 成虫 蛹 成虫 若虫

数量(头或粒)

豇豆 茄子

果树

柑橘 龙眼

荔枝 玉米

(上表就是三线表,作为一个示范。后面的表格同学们可根据这个形式合理设计)

(二)农业昆虫图片采集

我们组在两周的农业昆虫实习期间拍摄的昆虫图片共?张,其中昆虫形态图?张,为害状?张,包括了?种类的害虫及?种天敌昆虫的图片(表2)。

表2农作物害虫和天敌昆虫形态及害虫为害状图片统计表

作物种类

昆虫种类 稻纵卷叶螟

水稻

稻绿蝽

菜心

蔬菜

豇豆 茄子

内容 幼虫形态图 为害状

数量(张)

(三)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调查报告一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为害程度调查

(概况叙述:调查地点,水稻生育期、水稻害虫发生概况等)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

【(1)害虫发生数量调查(2)×××的为害程度调查(卷叶率、白穗率调查)等】

3、调查结果与分析(1)×××发生数量(2)×××的为害程度调查

调查报告二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发生及为害程度调查

(概况叙述,调查地点,蔬菜生育期、蔬菜害虫发生概况等)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

【(1)害虫发生数量调查(2)为害程度调查(被害株、发生程度)等】

3、调查结果与分析同调查报告一调查报告三

(荔枝)主要害虫为害程度调查

(概况叙述,调查地点,荔枝主要害虫发生概况等)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

【(1)发生数量调查(2)为害程度调查 等】

3、调查结果与分析 同调查报告一

四 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五 存在问题和建议 六 主要参考文献

下载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woohxiw

    农业昆虫学实习论文学院:农学院 姓名:张新伟 学号:20070214061一、 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09年11月14号 实习地点:海南省海口市(三江、三门坡、生态村) 实习路线:海口 → 三江 → 三门......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duoduo

    农业昆虫学论文学院:农学院 姓名:王淇净 学号:20070214038一、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09年11月14号 实习地点:三江、三门坡、生态村 实习路线:海口 → 三江 → 三门坡 → 生态村在......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论文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论文 题 目:_植物耐盐相关基因克隆与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完成日期: 2011-6-10 农学院 植物耐盐相关基因克隆与基因工程的研......

    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DOC)

    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计科1201班-刘怡然-10 遥感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 摘要:遥感估产是基于作物特有的波谱反射特征,利用遥感手段对作物产量进行监测预报的一种技术,在农业......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论文提纲: 一、**镇养鸡业的变化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镇养鸡业遇到问题的原因 三、**镇养鸡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内容摘要: **镇内养鸡业经过持续快速发展后,鸡蛋......

    农大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农大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要:从现代农业大学教育理念和现代化大农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针对农业推广学课程特点,在......

    食用与药用昆虫学论文[推荐阅读]

    蚂蚁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概述 【摘要】:蚂蚁不但有药用价值.也是珍贵的食品。目前我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已批准蚂蚁食品为新资源食品。蚂蚁繁殖速度快,营养价值高,因此,蚂蚁类食品具......

    农业推广与实践课程论文

    农业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徐X 摘要:目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