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用与药用昆虫学论文
蚂蚁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概述
【摘要】:蚂蚁不但有药用价值.也是珍贵的食品。目前我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已批准蚂蚁食品为新资源食品。蚂蚁繁殖速度快,营养价值高,因此,蚂蚁类食品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从可用蚂蚁的种类、营养价值、药理作用、安全毒理学、产品开发等方面综述了蚂蚁类食品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关键词】:蚂蚁;食用药用;昆虫资源;食用昆虫;药用昆虫
前言
昆虫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的生物类群,具有食物转化率高、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又因其虫体蛋白质含量很高,且氨基酸组成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良好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模式非常接近。因此昆虫是一类高价值动物蛋白质资源【1】。蚂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不但有药用价值,也是珍贵的食品。我们的祖先发现狗熊、穿山甲等动物诱食大量蚂蚁后健壮有力,因此受到启迪开始食用蚂蚁。最早记载蚂蚁食疗的文献为《周礼·天官》和《礼记·内则》。汉代就有治疗筋骨软弱的金刚丸,系用蚂蚁磨粉炼蜜为丸制成。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蚂蚁也有详细的记述。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蚂蚁含有质和多种营养成分,以及具显著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有营养宝库之称。目前我国已批准蚂蚁食品为新资源食品。本文对蚂蚁类食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
一、蚂蚁的基本概述
蚂蚁又称“玄驹”、“蚍蜉”、“状元子”。蚂蚁是一种既渺小而又平常的社会性昆虫。在分类上,蚂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在昆虫界它种类最多、生存量最大。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一亿年前的恐龙时代,那时地球上就有蚂蚁的祖先繁衍。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变迁,身驱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了,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在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自然界依靠集体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一直生存繁衍到今天,而且形成了家庭兴旺的蚂蚁王国。目前,全世界的蚂蚁约有260属,16000多种,在我国约有2000多种。据世界级蚁学权威、美国哈佛大学的昆虫学和生态学教授爱德华· 威尔逊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命名的蚂蚁有8000多种,我国占600多种。据已故英国生态学家C·B·威廉斯教授估计,地球上蚂蚁总重量约占陆生动物总量的10%。蚂蚁还是举世公认的“大力士”,它能举起300倍于自己的物体。一位英国昆虫学家还观察到,一只蚂蚁能拖动一辆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玩具车。就自身与举重量的比值看,蚂蚁的力气超过大象。蚂蚁的六肢高度发达,若以自身体重与爬行速度的比值计算,其奔跑速度连现代飞机都望尘莫及。蚂蚁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体能,一直为中外科学家所关注。1.1药用蚂蚁的种类
蚂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Qormicidae),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6000多种。我国估计达2000种以上。目前临床应用的不到20种,其中已定名日.常用人药的10种蚂蚁为:横纹齿猛(Odontoponeratransversa Smith),红尾猛蚁(Bothroponcra rufipesJerdon)、日本弓背(Camponotusjaponicas Mayr)、黄谅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黑山蚁(Formica fusceLatr)、赤林蚁(Formica sanguineaatr)、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drives Smith)、鼎突多刺蚁叉名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巨头切叶蚁(Phidologiton affinis Jerdon)、双骨铺道蚁(Tetrarmorium bricarinatum Mylander)。1.2食用蚂蚁的种类
全世界蚂蚁有15000种,我国大约有2000种。具有较大食用、药用价值并已鉴定可利用的蚂蚁主要有10多种:拟黑多刺蚁(Polydaachis vicbuz);双齿多刺蚁(Lyhachis dives);黄掠蚁①(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黄蚁(Dorylus orientaHs),分布于福建、贵州、云南等省;日本木工蚁(Compowtus japonicus),又称大黑蚁,分布较广,辽宁、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东均有;北方蚁(FonIlica aquilo)1.3蚂蚁的化学成分
美国、德国对多种蚂蚁进行的分析研究证明,蚂蚁含有特殊的醛类化合物,如柠檬醛,也称草体蚁醛,这与蚁醛(HCHO)(又称甲醛)不同。从阿根廷蚁分析出胸蚁醛、虹蚁醛;从小黄蚁属类蚂蚁分析出香茅萜、柠檬情等,还有高能含磷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多种酶和辅酶。蚂蚁的螫刺腺含有蚁酸,生物碱、组织胺、正葵醇、正十一烷醇,正十二烷醇。动物实验证明,一只蚂蚁的螫刺腺注人大白鼠,效果相于6个单位效价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通过近年的深入研究发现,蚂蚁的药效与健成分是多种牛物活性物质的综合作用,而不是单一成分的作用。胡耀辉【2】等报道,红蚂蚁有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心钠素(ANP)、睾酮(T)、生长激素(GH)、精氨酸加压素(AV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前列腺素等,这些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均为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但在日常饮食中又是很难摄取到的。蚂蚁体内的氨基酸是氨基(-NH4)和羧基(-COOH)的有机化台物,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据广西中医学院和吉林农业大学的分析,蚂蚁体内所含氨基酸中有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蚂蚁中含20多种矿物元素,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己知的有14种,即硒(Se)、锌(Zn)、锰(Mn)、铁(Fe)、钻(Co)、铜(Cu)、碘(I)、铝(Mo)、铬(Cr)、镍(Ni)、锡(Sn)、硅(Si)、氟(F)、钒(V)。以锰.硒、铁、碘、铜、锌较为重要,而这些微量元素在蚂蚁体内含量丰富,尤以锌的含量最丰富,每公斤蚂蚁含锌高达120~198 mg。
二、蚂蚁的功效
2.1抗炎镇捅作用【3】
蚂蚁粉或蚂蚁醇浸膏对小白鼠腹腔炎症、鼠耳水肿、大鼠肉芽肿的形成、大鼠足肿胀及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急慢性实验性炎症有缓解作用,能减少化学致痛剂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电、热刺激致痛反应的痛阈值。
2.2朴肾壮阳作用
蚂蚁是一种性功能增强剂,杜宝顺【4】等发现,蚂蚁粉对大剂量皮质激素引起的小鼠阳虚模型和去势大鼠有一定的补肾作用。李文胜【5】等认为,蚂蚁清风酒能使雄性去势小鼠的精液囊、前列腺和包皮腺重量明显增加,使正常小鼠睾丸和附睾重量及精子数量显著增加,能增加老年小鼠的睾丸和胸腺的重茸,但对血清睾酮含量无明显影响。提示蚂蚁的补肾壮阳作用与促进性器官和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改善性器官功能相关,能使睾丸和卵巢重量增加,曲细精管内间质细胞和精母细胞内DNA、RNA含量增加,促进细胞分裂,增强降功能。2.3免疫作用和抗表老作用
蚂蚁制剂是一种广谱免疫增效剂,能促进胸腺、脾脏等器官增生、发育,能使血液的白细胞增加,提高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的细胞数和血清抗体水平,还能使淋巴细胞绝对值Ea、Et花环及ANAE阳性细胞增加。蚂蚁也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剂,能使老龄小白鼠已退化的胸腺增牛,胸腺皮质增厚,周围淋巴细胞增多,明显促进老龄小白鼠淋巴细胞分裂,增加细胞DNA、RNA的含量【6】。据研究,野生双齿多刺蚁有明显提高红细胞SOD活性、降低LPO及心肌自由基水平的作用。当蚂蚁提取液中加入滋阴、壮阳补肾中药,较只加壮阳药的LPO作用明显,清除血清丙--醛(MDA)作用亦胜于单味与单纯中药组。蚂蚁能使高于正常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降低,使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明显降低,使效应攻击靶细胞的活性下降,杀伤T细胞和B细胞均受到抑制,体液免疫排斥反应也有所缓减,表明蚂蚁在治疗上有两极差异(双向调节作用),在适应相反病症时能呈现对立的调节效应【7】。2.4抗应激作用
鼎突多刺蚁粉、蚂蚁水醇提取物以及蚂蚁制剂能明显延长小白鼠耐缺氧时间及在低温、常温、高温及负重下的游泳时间,具有抗寒、抗高温、耐缺氧、抗疲劳的作用【8】。2.5护肝作用
蚂蚁醇缦膏和蚂蚁制剂对四氯化碳所致火白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有减轻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坏死、促进慢性肝损伤的白蛋白合成、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的作用【9】。2.6活血化瘀作用
蚂蚁醇浸膏可明显对抗大鼠动脉、静脉旁路线性血栓形成,明显延长小鼠出血时间。2.7抗肿瘤作用
拟黑多刺蚁对体内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瘤效果以中低剂量组明显。并呈一定剂量效应关系,而高剂量组抑瘤作用相对弱些【10】。
三、临床应用
3.1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蚂蚁对人类风湿病动物模型佐剂性关节炎以及角叉菜胶急性炎肿,均有抑制作用,但次于氢化可的松。埘火鼠甲醛性关节炎和植入棉球所致结缔组织增牛的拮抗作用,与消炎痛相近。这些药理活性说明蚂蚁具自祛风除湿的作用,是治疗类风湿病的苗选药物之一【11】。宋振国等用复方黑蚂蚁粉77例类风湿陛关节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严试用复方蚂蚁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5例,总有效率91.11%。金俏以蚂蚁为“君”药联台脉络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74例,总有效率为95.9%。3.2 治疗乙型肝炎
澍党恩等对37例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天蚁芪颗粒治疗,并随机设立以传统方法治疗午H同病例的对照组,观察其症状、体征及实验结果的变化,结果1个月后急性乙肝患者恢复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60%,3月后慢性册炎分别为81.8%、55.0%,肝炎后肝硬化分别为50%、10%,治疗组在症状、体征和肝功能等的恢复上均优于对照组。吴志成等以蚂蚁为“君”药(占50%)佐以茵陈、生芪、三七各5%,无味子、仙灵脾、鳖甲、虎杖各5%配成粉剂,每次5g,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48例,两个疗程后,转阴1 8例(35.4%),HBeAg转阴27例(64.2%),抗-HBC转阳13例(30.2%)。吴志成的另一项临床研究表明,服用蚂蚁乙肝宁后乙犁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48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用药组检验的5项HBV—M转化率均高于免疫制剂对照组(平均P<0.01),其中尤以HBsAg、HBeAg、抗一HBe转化昂著,HBeAg阴转率高达37.92%,改善了临床症状和恢复肝功。3.3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内分泌糖代谢紊乱是衰老(肾亏)的一种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肾亏。以蚂蚁为“君药”寓补于治,使内分泌功能从紊乱到正常,达到远期疗效的目的,配合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中药治疗糖尿病有效。章青梅于1994年5月至1998年1月用蚂蚁降糖方治疗40例Ⅱ型糖尿病。总有效率为90%。“蚂蚁降糖灵”主治Ⅱ型糖尿病和辅助治疗I型糖尿病,3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后均能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挥治疗作用,患者m糖、尿糖复常率达80%以上,“三多一少”及疲倦、无力、出汗、心悸、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改善。3.4治疗早衰和虚损性疾病
吴志成【12】,等以蚂蚁为“君”药研制成的“蚁王口服液”,经患早衰和虚损性疾病10000例的临床应用,证明本品具有扶正固本、补肾健脾、保肝护肝、抗老防衰、益气通络、养血安神、提高性功能等作用,其中衰老症状改善者达97%。
3.5治疗神经袁弱
容碧娴【13】用蚂蚁制剂治疗神精衰弱248例,每日服3次,每次2g(干蚁量),疗程4—8周,结果痊愈10例,显效148例,有效78例,无效12例。3.6其它治疗作用
蚂蚁单方或配伍辩证施治,尚可运用于瘤瘕积聚症、小儿疳积,风湿痹痛、中风偏瘫、手足麻木、全身酸痛等症。
小结与展望:
我国古代已发现蚂蚁的药用及营养保健作用,并在民间流传应用。近年蚂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蚂蚁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繁殖力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补肾壮阳、延缓衰老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验表明,蚂蚁制剂有许多新的功能,对某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现在尚未分离提取出有效单体成分,在制剂的提纯方面,仍需进行深人研究,其次,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要并重,充分发挥多学科的协作优势,对其作用做深入研究;再次,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也需进一步深入。此外,有关食品和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同时大力发展蚂蚁的人工繁殖,努力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的的问题。开发利用蚂蚁资源,既为丰富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又为全民健康事业开辟了新的领域,值得大力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刘高强,王晓玲.试论我国昆虫食品的开发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6):88—90 【2】胡耀辉,等长白山红蚂蚁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1997,13(2):239—241.
【3】徐立,方泰惠,许惠琴,等.血红林蚂蚁粉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
【4】杜宝顺,杨殿林,工晓威蚂蚁药效学实验研究[J].山西临床医学杂志.1997,6(1):44 【5】李文胜,方跃华,壬俊健,等蚂蚁清风酒补肾壮阳作用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2):891 【6】金四立,等.黑蚂蚁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6,17(2):94 【7】王忠,等大黑蚂蚁及其复方蚁制剂对人鼠睾丸RNA和DNA含量的影响[J]中草药,1995,26(8):416—418 【8】王忠,袁同英,刘保刚,等大黑蚂蚁制剂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生物作用的实验研究[J].老年学杂志,1992,【9】张雪香,等.几种蚂蚁的化学成分分析[J].吉林中医药,1998,(3):57 【10】陈静,郭虹,刘术清,等拟黑多刺蚁体内抑瘤作用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482 【11】王忠等.蚁液饿复老龄小鼠免疫功能及其抗衰效应实验研究老年医学杂志,1987,1 8(7):47 【12】廖雪珍,李锐,廖惠芳祛痹得力胶囊的药效学研究[J]中药材,1994,17(7):31-37(4):213-215 【13】容碧娴.蚂蚁及其中草药的微量元素分析[J]巾草药1987.1 8(7):47
第二篇:药用植物学论文
药 用 植 物 学 论 文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学号:1004224107 姓名:张小辉
任课教师:王静
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既然提到药用植物就不可不提中药了,其实中药就是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就是中药的现状及发展!
古老的中药在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曾经它的辉煌让世界都为之屈服,曾经我们以泱泱大国的姿态,以地大物博的富饶,慷慨的向那些我们丝毫不屑的落后的小国灌输着自己的文明,曾经我们以强者的风范蔑视一切渺小,而现在呢?我们的文明却在他们的手中开出了灿烂的花朵,据记载中药在国际上的年收入达160亿美元,而中国仅占了5%,日本却达90%以上,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想这与中药在我国的现发展状与前景有极大的关系!
我国中药的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给它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一、我国中药品种异常混乱。由于我国的地大物博,中药分布极广,存在着许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到了不同的地方,如果不了解当地的情况很容易将药物弄混不利于采摘和生产。
二、忽视中药的炮制。也许是我国民俗所影响,现在的中国越来越浮躁,在制药方面,我们似乎早已忘记了先古的炮制方法。一些古典药材书籍上记载着诸如:黑如炭,甜如蜜的要求在现在药物的制作中已经都达不到了,这样何谈疗效呢?有时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祖先!
三、不重视道地药材的采收季节、气候、土壤、自然条件的适宜。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而现代人们为了经济效益,不满足于地道药材本地的产量,胡乱移植,导致药材的品质大大下降,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治疗肝炎的垂盆草,产于江苏的垂盆草药用成分非常高,产于浙江的含量只有江苏的1/3产于上海的更少,八九月份采收量最佳,夏季收只有秋季的1/10,不掌握适宜的采收时间,大大浪费药物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中药的疗效。
四、轻视药材的收购与保管。在现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总是习惯于追名逐利!在中药方面也是一样。有些重要营销员胡乱收购药材,不管品质的高低,一律通吃,而且收购后保存时不合法,使用有害身体健康的化学试剂来防腐、防虫、防鼠。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品质,非常不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五、中成药质量普遍不高、制药方法太过传统,不能有效利用药物成分而,且提取纯度不高,药物杂质太多,不利于生产的产业化,通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大大提高了制药的成本,增加了人们的用药负担,不利于药物的平民化。
正应为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着我国中药的前进,但我相信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总会有清醒的一天的。机会我相信它到来了!
在二十一纪来临之的同时,各种疾病的骚扰早已将人们的耐心消磨殆尽了,只留了下无限的对病魔的恐惧。也就是在这时,人们突然意识到身体的健康不仅仅是西药的没有疾病,而是中药的细心调养!
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西药虽然疗效快,但其副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长期的使用会在留给身体不可复原的伤害,而中药则是细细调养,可以大大减轻对身体的伤害!也正是中药的这个优点,使它有了再次崛起的希望!中药的前景无限啊!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医药的传播与交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医药要想走向世界,被各国人民所接受,就必须具备符合国际上通用的解释语言、名词术语、检测方法和质控标准。只有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才能加速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以上可见,中医药现代化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社会和人类健康的需要。
下面就具体谈谈著名中药肉桂的发展前景吧!
肉桂,常绿乔木,高12-17m。树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7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被细柔毛;具离基3出脉,于下面明显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叶柄粗壮,长1-2cm。在中国主产于广州、广西一带。
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肉桂中的肉桂醛是其主要药用成分,它有强烈的桂皮油和肉桂油的香气,温和的辛香气息,不应有辣味,香气强烈持久。它在医药、工业、以及香料方面都有很广的应用范围。
在医药方面: 1.杀菌消毒防腐,特别是对真菌有显著疗效; 2.抗溃疡、加强胃、肠道运动。3.脂肪分解作用;4.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肿瘤等都有很好强作用。5.抗癌作用。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并具抗诱变作用和抗辐射作用。6.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在香料方面:肉桂醛作为羟酸类含香化合物,有良好的持香作用,在调香中作配香原料使用,使主香料香气更清香,是良好的香料配备原料!
肉桂醛不仅在这两方面上有很好的应用,而且在化工和食品工业方面的发展也在不断前进!比如在化工上的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制备等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由于肉桂醛的杀毒作用,作为食品添加剂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我相信肉桂是有希望的,我更相信中药掘起的机会真的来了,我也相信药用植物学在中药的崛起中是责任重大的!就让我么一起见证我们那条沉睡已久的巨龙一鸣惊人吧!
第三篇:药用植物学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药用植物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药用植物学论文1论文题目:
岳西县独山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
通过实地考察,采集药用植物标本,调查岳西县独山村的药用植物资源。结果表明,当地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未加以开发利用且保护意识薄弱,需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合理开发、栽培适合当地发展的中药品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安徽岳西;独山村
岳西县是安徽省为数不多的纯山区县之一,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独山村位于岳西县响肠镇的东部,平均海拔700 m,离105国道及县城较近,与潜山县割肚乡的三里村、和平村和岳西县的毛尖山乡交界。20xx年5月1-3日对岳西县独山村药物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加以分析总结,以期为当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1.植物资源分布
根据调查结果,从药用植物生态分布看,随着海拔高度及小环境的不同,植物分布各不相同。
1.1海拔600~700 m
这一带为低山丘陵或河湾地,土层较厚、水源充足,为村庄集中区。乔木植物有马尾松、杉树、厚朴、凹叶厚朴、枫香、杜仲、漆树、楮树、榆树、泡桐、枇杷、板栗等。灌木植物有山^、胡颓子、野鸦椿、菝葜、光叶菝葜、算盘子、覆盆子、叶下珠、木半夏、南天竹、野花椒、山胡椒、醉鱼草、B木等。藤本植物有金樱子、何首乌、三叶木通、野葛、华中五味子、扛板归、马兜铃、管花马兜铃、绵毛马兜铃、鱼鳖金星、绞股蓝、忍冬、珍珠莲、猕猴桃、爬山虎、络石藤等。草本植物有蛇足石杉、异叶天南星、一把伞南星、小叶马蹄香、大别山细辛、桔梗、紫萁、玄参、半夏、黄精、玉竹、百合、卷丹、及己、南沙参、白花地丁、紫花地丁、垂盆草、八宝景天、鸡腿堇菜、荫风轮、虎杖、半边莲、石松、石蒜、百蕊草、三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雉子筵、瓜子金、仙鹤草、紫花前胡、小连翘、垂序商陆、大蓟、射干、鸢尾、薏苡、瓜子金、瘦风轮、千里光、败酱、黄花败酱、石菖蒲、蛇莓、翻白草、剪刀股、大别山天葵、茜草、山药、萱草、江南卷柏、牛至、漆姑草、鱼腥草、夏枯草、麦冬、酸模、车前草、箭叶淫羊藿、博落回、贯众、蕨等。
1.2海拔700~1 000 m
这一带温度适中、气候适宜,人为活动较少,植被保护较好,植物覆盖度高,药用植物种类丰富[1-2].山体主要由砂石构成,土层较厚,植被茂密。野生的玉竹、黄精、一把伞南星分布较广。乔木植物有马尾松、楮树、黄山栎、蜡瓣花、卫矛、山楂、刺楸、盐肤木、杉树、板栗等。灌木植物有庐山小檗、杜鹃、紫金牛、五加、山^、山胡椒、伞形绣球、下江忍冬等。草本植物有蛇足石杉、黄精、玉竹、石沙参、四叶参、桔梗、异叶天南星、一把伞南星、大别山细辛、小叶马蹄香、杜衡、骨缘当归、半夏、百合、卷丹、紫萁、紫花地丁、白花地丁、八宝景天、鸡腿堇菜、败酱、黄花败酱、柴胡、南方大叶柴胡、牛至、藜芦、缬草、玉簪、翻白草、剪刀股、松风草、薏苡、千里光、毛茛、毛大丁草、博落回、鼠曲草、香青、稻槎草、鹿蹄草、车前草、肺精草、大别山鼠尾草、过路黄、野荨麻、茵陈、狼把草、通泉草、细茎双蝴蝶、双蝴蝶、威灵仙、天胡荽、紫茎泽兰、雀舌草、伸筋草、异叶茴芹、舌唇兰、夏枯草、贯众、酸模等。
2.药用植物资源
2.1常用中药资源
岳西县独山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属于常用中药的植物有杜仲(Eucommia ulmoides)、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紫萁(Osmunda japonica)、半夏(Pi-nellia ternata)、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玉竹(Polygonatum odorantra)、黄精(Polygonatum sibiicum)、细辛(Asarum sieboldli)、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Thnub.)Roem.et Schalt]、卫矛[Eu-onymus alatus(Thunb.)Sieb]、菝葜(Smilax china L.、Gyaostem-mama pentaphyllum)、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海金沙(Lygodiam jnponi-cum)、华中五味子(Shisandra sphenanthera)、玄参(Scrophala-ria ningpoensis)、垂序商陆(Phytolacca acinosa)、白芷[A.dahurica(Fisch.)Benth.et Hook]、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何首乌(Faopia multiflora)、百蕊草(Thesium ehinense)、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aae)、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q蓄(Polygonum aviculare L.)、山胡椒[Lind-era glauca(Sieb.Et Zucc.)Bl.]、茜草(Rubia cordifolia)、大蓟(Cirsium japonicum)等。
2.2珍稀特有药用植物资源
该地区气候环境优越,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少植物属于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一些属于大别山特有植物,如天麻、茯苓、白术(野生)、大别山细辛、直根天葵等,另外还分布有一些资源逐渐减少、应用价值大的药用植物,如天麻(野生)、灵芝(野生)等[3-4].国家级保护植物中属于药用植物的有细辛(Asarum sieboldli)、杜仲(Eucommia ulmoides)、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华中五味子(Shisandra sphenanthera)、茯苓(野生)[Poria cocos(Schw.)Wolf]、天麻(野生)(Gastrodia elata Bl.)、白术(野生)(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等。
珍稀药用植物有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天麻(野生)(Gastrodia elata Bl.)、白术(野生)(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等。
2.3重要经济、观赏植物
当地植物中,具有重要经济、观赏价值的种类较多。岳西翠兰茶产于安徽省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岳西翠兰创制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名茶。毛竹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竹制品的生产原料。油茶为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中华猕猴桃、枇杷为优良的水果资源植物,且具有药用价值。桑树是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其叶可以用来饲蚕,木材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杜鹃花、兰花、玉簪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花卉品种。
2.4道地药材
当地的道地药材品种有茯苓、天麻、杜仲、桔梗等。其中,人工种植茯苓已具规模,杜仲、天麻种植规模较小,野生桔梗蕴藏量大、品质优良。
3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3.1加强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岳西县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岳西县独山村山体大多由砂石构成,土质疏松。当地药农开垦山地种植茯苓,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土质疏松,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建议加强行政干预,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环护意识。积极探索珍稀物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栽培,使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由于当地土质疏松适合根类药材种植,建议种植根类药材或经济类果树,如桔梗、山药、百合、葛、白术、四叶参、玄参、油茶、枇杷、猕猴桃等。瓜蒌为潜山道地药材,而独山村与潜山县割肚乡的三里村、和平村交界,可以尝试重点开发瓜蒌,独山村种植瓜蒌已形成规模,力争把其打造成当地的道地药材[5-6].3.2加强对道地药材的应用
研究道地药材是中医药的精华,当地有一批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的因发展不力,而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如天麻、凹叶厚朴等;有的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如茯苓、瓜蒌。发展道地药材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积极加强与有关医药类科研机构合作,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栽培的中药品种,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为山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邱燕连,王清隆,王祝年,等。海南省琼海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xx,35(10):20xx-2035.[2]雷后兴,李建良,郑宋明,等。畲族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应用的调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xx,39(16):3180-3183.[3]唐启峰。福建沙县药用植物资源及民间应用调查[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xx.[4]王纪坤,兰国玉,陈帮乾,等。海南橡胶林林下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南方农业学报,20xx,44(3):391-396.[5]杨全,严寒静,庞玉新,等。南药高良姜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xx,28(4):382-386.[6]方成武,彭华胜,王德群,等。安徽宁国市云梯畲族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xx(6):40-42.
药用植物学论文2摘要:本文论述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技能素质培养应着手的方向:重视做好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独立操作能力素质;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综合能力素质;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是教学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对于如何将此内容在药用植物学中渗透和贯彻执行,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训练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一方面是消化吸收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又为后续的课程特别是《中药鉴定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是我们在教学探索中始终贯彻的一个宗旨。
首先,要重视做好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素质。
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学生实际操作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得出结果,更主要的是在操作的过程。实验是从抽象的感性认识到具体的理性认识转变的一种重要途径。我们进行实验教学的目的,应当避免让学生充当“机械人”的角色,不是按照书本或教师的指令去加一些试剂,观察变化、记录现象、书写报告就了事,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眼、手、脑并用,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基本技能、技巧需要足够的刺激──反应才能形成。因此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应力求平均分配,同时对于每一次实验课所要求的基本技能都应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反复练习,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和指导,并积极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如在显微镜使用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调焦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个难题,在操作过程中要么调不到位,要么调过了头。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在实验前提醒学生放慢调焦速度,并注意观察视野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发现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可以清晰看见视野中的图像。在总结实验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为什么视野中清晰的图像会有三次?分别是哪些图像?调焦过程为什么是由下至上?等等,让学生在实验、思考后有所收获。又如,药用植物学实验课学生必须掌握的另一项基本技能、技巧是制作临时装片,包括撕取植物表皮装片法、粉末透化装片法、徒手切片装片法等,其中制作粉末透化临时装片是后续课《中药鉴定学》里运用得最多的一项技能。粉末透化的方法虽然很简单,但学生在操作中常出现因粉末放得太多或者粉末透化的火候掌握得不好而烧焦粉末的现象。老师不妨在学生实验前不讲课而是先将实验演示一遍,然后讲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之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在操作完成后肯定会有学生没达到实验的效果也肯定有各种情况和问题的发生。这时老师的角色是逐一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再对实验作一些讲解和示范,特别提示粉末和水合氯醛试液混合后加热时火候的掌握,完成这些步骤后再安排学生独立操作,这样学生通过第一次无目的的操作后,根据出现问题的总结再操作一次,实验效果会大大增强,实验技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其次,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综合能力素质。
开放式教学可以说是直观性教学的一种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通过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知识。在使用直观性教学时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一般认识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提升到理性阶段。药用植物学这门课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是本活的植物教科书,把学生带入自然环境中学习植物知识,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真实而生动的感性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操,对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能力更有独特的功效。
风景秀丽的白云山公园地处南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又在近郊,是首选的野外实习点。我每学期利用一两天的时间带领学生沿路观察和辨认所遇到的植物。起初,尚需要老师的讲解,但一路上有许多重复和相似的品种,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观察、比较、描述植物的特征。如茜草科的栀子、龙船花、玉叶金花,大戟科的白背叶、红背叶和荨麻科的蔓苎麻植物等形态非常相似,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很快就能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辨认植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是学生的认知从感性阶段提升到理性阶段的一种体现。
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可经常向学生开放的中药药圃。药用植物的辨认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学习,不能靠纸上谈兵,需要有直接的感性经验需要经常对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阶段的变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学习和复习,巩固学习效果。我校座落在市郊石井镇凰岗村,附近有一座小土山,利用这种地理环境的优势,我经常带领学生去山上走一走,看一看,学生的兴趣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开放式教学能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思考和学习。
第三,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素质。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创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交融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产生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可以使许多微观图像如植物的显微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解决了实验教学中组织解剖的困难。
通过教学反馈,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植物组织解剖比较难于理解原因就是该部分的内容不像植物形态学中的叶或花,可以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显微镜中的组织特点传送到投影幕布上,解决植物显微部分难以直观教学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制作药用植物学课件,选取典型植物作为代表,制作立体三维动画,展示植物各组织生命活动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将宏观的茎、叶、花等与微观的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植物的整体形象,降低学生在学习组织解剖时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另外,药用植物学实验中野外实习往往受地域、季节、气候的限制,不容易看到广州四季以及全国的植物种类。我们利用学校多媒体电脑教学室,借助相应的软件,学生就可以在电脑面前观看到生动、形象的植物图像,建立了感官认识,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素质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已成为加强实践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1997,(3、4).
[2]王蕙主编.教育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xx.
药用植物学论文3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①该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三个部分,野外实习往往安排在前两个环节完成之后。我校从上世纪70年代建立中药学专业之初,即开始该课程野外实习,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实施模式,其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环节。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关系野外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合适的实习基地可保障和提高野外实习质量,因此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交通设施便利、人为干扰影响较少、基础资料充实、自然环境优美、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种类丰富、②便于灵活安排实习路线、具有大规模接待能力的地点。我校曾经先后在湖北神农架、咸宁九宫山、武汉植物园、江西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依据以上原则我校最终将庐山作为实习基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淫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最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小结与讨论
多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和变革,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形态结构以及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识别和鉴定常用药用植物,并熟悉其药用部位以及功效;掌握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熟悉不同类型药用植物的野外分布规律等。同时,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促进了其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在我们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折射出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师资短缺导致实习小组学生人数过多;(2)标本采集造成资源破坏加大;(3)教学计划中安排的野外实习时间比较集中固定,往往不能很好与大多数药用植物的花果期吻合;(4)野外实习综合成绩按10%计入本课程总成绩中,由于所占比例低,使得部分学生对实习不够重视;(5)9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④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如何通过改革保障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效果,还有待不断地摸索创新。
药用植物学论文4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强该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本文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与探讨,对实验和野外实习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转型背景;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学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各个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发现药用植物学课程存在着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薄弱与滞后不完善等问题,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打破过去的思维模式,调整课程建设理念,针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研究,并重新构建。药用植物学是从显微和外部形态的角度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组成、分类。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的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植物的显微结构、植物器官的形态、药用植物的分类三部分。通过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野外实习。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注重互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利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更要充分重视实习课和实验课,训练学生掌握实验技术,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实验技能的多少。本课程中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的两个最重要环节,教学要求要包含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的一般原则,又要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学科特点。而随着中药国际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改革背景下对中药人才的需要,就要不断改革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1-10]。本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又参考了各方面相关文献,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与探讨。
1实验教学的改革
《药用植物学》教学学时经过几年的修正,20xx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为88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理论和实验学学时的压缩,也使得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学生理论和实验内容就要相应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合理制定教学内容,通过合理分配设计,使学生明确了解、熟悉、掌握学习的内容。药用植物学形态显微实验内容保留传统型实验项目,教师详细介绍讲授实验目的、内容、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学生按照教师讲到的实验方法和内容来做实验,目的是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观察描述能力要重点培养。观察描述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之一。学生除了认真描述植物形态外,还要细致观察植物的显微特征,能详细的绘出所观察药用植物的显微特征并用绘出观察结果,理解各部分的结构。实验教学中要引入考试机制引起学生的重视程度。药用植物分类学进行开放式教学,利用我校的药用植物园、校园和左家山区进行室外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改由老师进行引导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野外植物的观察、查找文献资料、小组讨论的方式解答。在学校改革的形势下,为了提高实践能力适应转型的发展,我校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和完善。在实验项目方面,把实验种类由单一的基本实验技能和验证型实验转变成以验证实验为基础,多种实验类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在验证型实验中加入了综合型实验和探索型实验教学类型;在实验教学方法中由于不同的实验内容就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专业因时因地而异,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改革的实验中能提高各项药用植物知识与技能。药用植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是指基本的实验技术,例如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使用、生物绘图、常用试剂配制等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每个学生熟练操作,在期末考试中增加实验基本技能的内容。
2重视野外实习改革,增加多种实验类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坐落在吉林市左家自然保护山区,地处长白山山脉,植被资源非常丰富,采集左家特色药用植物的介绍,以反映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笔者近30年的教学生涯积累了大量生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图片等资料,编写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学生通过看书对野外实习的环境等有了初步的感受。在野外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要求学生从形态特征上对植物的六大器官进行专业描述及用药部位成分,增加中药学和中药化学的学习。还要求学生注意对各种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的观察,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明白植物的生长习性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为中药资源学的学习和中药资源的持续性开发奠定基础。在野外实习教学中,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多采用研究性实验法,根据各专业性质合理设计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给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又可以根据教师引导自己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教师审阅修正后,学生就可以动手实践。对于分类学部分的实习教学,非常适合采用现场教学法,充分利用校园、药植园、左家山区的植被,教师讲解各科形态特征,在现场学生认真根据教师所讲的特征观察本科的野外药用植物,准确理解植物形态描述的特征,在各种专业术语的基础上对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加以记录,加深对植物分类知识的理解。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主要显示学生为主角,教师起到引导、启发和监督作用配角的作用,同时答疑解惑。教师提前精心设置备选研究课题,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熟悉自己准备选的课题。在实习时教师明确教授实习具体要求、实习目的及注意事项,学生按要求规范采集药用植物、压制腊叶标本、使用检索表独立鉴定植物、识别100种药用植物、整理左家植物名录等,在保证完成老师要求的基本实习任务后,以组为单位按照所选择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如左家山区有毒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等,写出课题报告。通过野外实习教学巩固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11-20]。
3结语
通过实践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一系列的改革尝试,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适应转型背景下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不断尝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谈献和,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2]熊耀康,严铸云.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3]严铸云,郭庆梅.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xx.[4]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郑汉臣.药用植物学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6]姚振生.药用植物学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xx.
第四篇: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课程名称:论文名称:作者名称:学 号:班 级: 2011 课程论文
农业昆虫学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黄豪杰 09106106 09植保四班 年 12 月 06 日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防治措施
(安徽农业大学 黄豪杰 09植保 09106106)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小麦吸浆虫的危害、发生原因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希望对生产中吸浆虫的防治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小麦吸浆虫 生理生态 防治措施
小麦吸浆虫是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吸浆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S itodip losismosel lana Gehin , 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Comtarinia t ritci Kirby.同[1]属双翅目瘿蚊科。生产中最常见的是麦红吸浆虫。小麦吸浆虫虫害最初在我国发现是在五六十年代并在短期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八九十年代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大型机械的发展等因素为吸浆虫提供了大发生的条件,曾一度引起爆发性灾难,形成“老虫成新害,小虫成大灾”的局面。至今,小麦吸浆虫仍是小麦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重点防治对象。
1. 小麦吸浆虫危害
1.1小麦吸浆虫危害特点与影响
吸浆虫体小,为危害隐蔽,不易发现。主要通过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
[2]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10%~20%, 严重地减产40%~80%,甚至绝收。2004
2[3]年在北京木林镇西沿头村有一块3.3 hm 地,总产不足200 kg。2010 年陕西华阴县辛庄乡太平村个别田块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笔者曾于小麦黄熟期剥查,小麦品种889 籽粒受害率达89.43%,小麦品种小偃22 籽粒受害率达96.12%,50% 以上籽粒仅剩空壳,几乎[4]颗粒无。另外,被吸浆虫吸食过的麦粒遇到高湿易发霉变质,造成小麦品质下降。
1.2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自然状态下一年一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壤深层向地表移动,然后化蛹羽化为红色或黄色的成虫,体形像蚊子,再飞到麦穗上产卵。一般3 天后孵化,幼虫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内吸食流出的浆液,造成麦子秕粒,导致减产。害虫的发生与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基本吻合。一般小麦拔节期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小麦孕穗期幼虫上升至地表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羽化,抽穗盛期也是成虫羽化盛期。幼虫经过15 ~ 20 天,便离开麦穗钻入土壤,一般地离地面10 厘米左右的表土最多,随温度的降低而钻入地下20 厘[5]米左右处过冬。成虫不取食,飞翔力弱,但可顺风迁飞。羽化后当天就可交配产卵,卵多产在小麦护颖与小穗之间。产卵时间多在晴朗无风的傍晚进行,每处产1~2粒或3 ~5 粒,也有多至0 ~30 粒。卵期约5 d,初孵幼虫从内外颖缝隙处钻入颖壳内,附在子房
[3]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食浆液为害。
1.3小麦吸浆虫发生原因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受虫源基数、气候与土壤条件、品种等条件的影响
1.3.1虫口基数
由于小麦吸浆虫本身具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的特点,所以在一般年份保持着一定的虫口基数,遇条件适合虫口年年积累,当虫口基数突破平衡点达到高密度时,又遇适宜的发生条件就会暴发成灾。一般认为诱发暴发的条件多为复种指数提高、耕翻次数减少、水利条件改善等因素,因为其吸浆虫生存及田间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虫口密度逐年提高。
1.3.2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中以温度和水湿对其影响最为明显,温度既影响其发生期又影响其发生量,春季气温的高低影响其发生期,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常引起越
[6]夏、越冬幼虫的大量死亡。小麦吸浆虫喜湿怕干,越冬幼虫圆茧在一定的水湿条件下才能破茧活动,幼虫老熟后没有雨水,就不能离穗入土,而随收麦带入麦场碾打致死。内陆地区每年4 月中、下旬的雨量充沛,雨日多,小麦吸浆虫常猖獗发生;降雨少,土壤干旱对土中幼虫活动不利,幼虫可重新结茧休眠,增加来年虫源数量。
1.3.3小麦品种和生育期
小麦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整齐,颖壳厚,内外颖结合紧密或子粒表皮组织较厚的品种,具有明显的抗性。吸浆虫成虫产卵对小麦生育阶段也有严格的选择性。凡抽穗整齐,[7]灌浆迅速、抽穗盛期与成虫盛发期不遇的品种受害轻;反之,则受害重。
1.4 引起小麦吸浆虫大发生的因素
1.4.1春季降雨增多是诱发大发生的主导因素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吸浆虫是一种喜湿怕干的昆虫,降水对吸浆虫上升化蛹、羽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成虫和卵孵化的有利条件。因此春季降雨的增多为其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都
[8]提供了良好的外界条件。杨松芳等人在对河南吸浆虫大暴发的原因分析时得到如下结论:纵观1980 年以后3 次大发生情况,均与当年春季雨水呈正相关。1983-1985 年、1990-1992年、2002-2005 年3 个阶段,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春季雨水偏多,造成小麦吸浆虫大发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逐年加重。由于降水的原因,不仅沿河、渠两岸低洼地、常年灌区、壤土地盛发,而且连旱地以及很少发生的砂壤、粘土地也有较高密度。
1.4.2农田基本建设完善,耕作制度改革,加重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危害
近年来,各地都把农田基本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农田基本建设逐步完善,水浇地面积不断扩大,加之耕作制度大变革,复种指数增加,土地得不到休闲和深耕,加重了小麦吸浆虫在土壤内长期存活和逐年积累; 小麦生产水平提高,施肥量增加,小麦生长旺盛,田间密蔽,不利于水分蒸发,农田小气候湿度较大,为小麦吸浆虫越冬、化蛹和羽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使虫口基数连年增加; 小麦单位面积上产量的提高,增加了载虫量,使单位面积上的虫口密度也随之增加。充足的水肥供应虽然有利于小麦生长,但也为吸浆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比较复杂。
1.4.3小麦吸浆虫的生活、危害隐蔽有利于其种群的延续和积累
吸浆虫1 年中有11 个月在土壤中生活,从成虫羽化至幼虫从麦穗上弹落土中只有1 个月时间!而且成虫个体小!幼虫在麦颖内吸食麦粒浆液。从小麦植株外观上人们很难发现其危
[8]害,致使吸浆虫种群数量在田间逐年积累。
1.4.4监测不到位,防治意识薄弱
50年代吸浆虫得到控制后, 多年未在我区发生,近年来吸浆虫在我区部分乡镇危害严重,有限的几个专职测报人员测报调查范围不可能每个乡镇都涉及到,而乡镇技术人员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宣传、培训经费少,监测不到位,技术指导覆盖面积小而对吸浆虫缺乏正确的认识,待发现吸浆虫为害时程度已相当严重; 加之目前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使统防统治工作很难开展,造成整体防效差,造成虫量逐年积累加上干部和群众对小麦吸浆虫危害
[9]严重性缺乏足够认识,思想麻痹,组织不力,统防统治面积大幅度减少。特别是新发生区群众认识程度低,防治意识淡薄,造成小麦防治技术跟不上,造成小麦吸浆虫逐年积累,虫口密度上升快。小麦生长期存在差异,每年都有较大面积小麦扬花期与吸浆虫出土期相吻合也为吸浆虫提高有利条件,使之发生机会大。加之,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部分农户对吸浆虫放弃防治,造成漏治田发生严重。
1.4.5大型机械跨区域作业及农药和品种的更新换代扩大,加重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和危害
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广泛使用,给小麦吸浆虫远距离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 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麦大型联合收割机广泛使用,并自南向北跨省区作业,这为小麦吸浆虫的随机远距离传播(小麦残体及残土)而成为异地虫源的主要途径。小麦吸浆虫发生轻重与小麦品种关系极为密切,凡颖壳扣合紧密、籽粒灌浆快、果皮厚或抽穗期短而整齐的品种均抗虫。根据调查,20 世纪80 年代后的主推小麦品种,大多为感虫品种,无高抗品种,非常利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繁殖。1983年,六六
六、DDT 等有机氯农药停止使用后,现有杀虫剂都不具有六六六残效期长达1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特点,小麦吸浆虫幼虫活动上升及变态发育期间没有杀伤它的长效农药,使之很顺利完成整个生[10]活史,繁衍后代。农民在防治上存在认识误区,往往图省事,只采取成虫期防治,由于成虫期防治技术性强,防治适期难以把握,多数防治不及时,且农民在用药时喷洒质量差,很难做到打匀、打透。
2.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主要依靠抗虫品种和轮作换茬为主的农业措施,结合重点药剂防治,控制吸浆虫虫口数量;对已成灾的区域和地块,实行系统施药控制,重点把握春季小麦拔节至孕穗期药剂封闭和穗期药剂防治成虫,控制吸浆虫的危害。
2.1预测预报
2.1.1幼虫和蛹的淘土检查。
小麦播种前后,选择不同类型的田块,采用棋盘式或梅花形5 点挖取土壤样方,样方大小为10cm×10cm×20cm,淘土检查,平均每样方有虫(茧)2 头以上时,即达防治指标; 从小麦拔节开始,在选好的系统测报田内进行分层淘土,每5 天1 次。从始见蛹时起,每隔1 天淘土1 次,直到成虫羽化,每次淘土查虫不得少于30 头,当系统淘土已不见蛹时,统计当年吸浆虫出土率。淘土可分别在整地播种前10d 内或春季解冻后10d 进行,一般虫口平均每样方达5 头时,即定为防治田,并可进一步划分不同危害区,即每样平均虫口
[11]为5~40 头为轻害区;40~l00 头者为重害区;100~250 头者为严重区。
2.1.2 成虫发生预测。
在晴朗天气傍晚选择3~5 块有代表性的麦田,用捕虫网在接近麦穗顶部往返扫10 次,[2]记载10 复网成虫数,平均每10 复网有虫10 头左右即可施药。
2.2.3 增加财政投入
根据以往情况来看,吸浆虫之所以大发生和预测预报有很大关系。由于经费不足、设备落后、技术不全面等因素给基层工作者在预测预报中带来了很大阻碍。财政投入不仅能更新监测设备,更能为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民及时培训,让他们对吸浆虫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做到及时防治。
2.2农业防治
2.2.1调整作物布局,实行土地深翻
在吸浆虫重发区,大力推广小麦—大豆:小麦、棉花、西瓜套种模式,使吸浆虫失去寄主同时有利于施药,防治羽化向外蔓延。实行土地休闲、连片深翻,把潜藏的吸浆虫暴[12]露在外,使其消亡。
2.2.2加强田间管理, 降低发生危害程度, 加强肥水管理
由于春灌是吸浆虫破茧上升的重要条件,一般不需要进行,实行水地旱管; 施足基肥,春季少施化肥,减少春季分蘖,使小麦发育整齐健壮。及时压麦,压麦可破砰土团、弥实裂缝、踏实土攘,使麦根和土镶紧实结合促进根系发育,压麦还有提墒、保墒作用夕[13]。冬季铺沙盖麦、破土盖麦,可以加深分巢节入土深度和保护近地层的叶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分集节处的水分状况,起到保温防冻的作用。小麦收割时,尽量不使用大型机械,以减少因机械传带造成吸浆虫蔓延。
2.2.3抗性育种 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应选用颖壳紧密、籽粒灌浆快、种皮较厚的抗虫品种;也可选用早熟品种,避开小麦吸浆虫产卵期与小
[14]麦扬花期的吻合,减轻小麦吸浆虫的危害。近年来,植保学家明确了利用小麦品种的抗虫性是长期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的有效措施,也已经鉴定筛选出了大批的抗虫小麦品种和亲本资源,但目前育成的抗虫品种只占10%左右,主要原因是缺乏抗虫性筛选条件,育种者不可能把这种危险害虫引入自己的试验地[15]。目前,各地筛选出抗吸浆虫的小麦品种有“郑麦
[12]004”、“洛阳851”、“洛阳852”、“徐州21 号”、“徐州211”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但这些品种因其产量和品质等限制,种植面积尚小,望育种部门把抗吸浆虫作为育种目标之一,尽快选育出既抗吸浆虫,又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
2.3化学防治 2.3.1 土壤处理
在小麦播种前撒毒土主要用来防治土中幼虫。每667m 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200ml , 对水5kg, 喷在20kg干细土上, 搅拌均匀制成毒土撒施在犁垡上, 随即耙入土中。或者用6%林丹,每亩1.5~2kg,对潮湿土50kg,配成毒土,在犁前或犁后耙前均匀撒于[16]地表, 耙后播种。
22.3.2中蛹期防治
中蛹期是小麦吸浆虫防治的最关键时期,4月中下旬是当地小麦吸浆虫活动上升、化蛹
2阶段,一般在20d左右,进行田间撒毒土防治,可用毒死蜱5%颗粒剂0.8kg/667m或多效
2甲基异柳磷2.5%颗粒剂1.0kg/667m,取田边湿土20~30kg拌匀,于上午10时后均匀撒于麦
[17]田中,施药后用扫帚或绳子将麦叶上的药土弹落到地面,然后及时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
2.3.2成虫期防治
如果错过蛹期防治的有利时机,可在小麦抽穗期间对成虫防治。成虫期防治与幼虫期防治相比,有很多优点。首先是用药量小、成木低,同时不需要浇水,省工省时,群众乐意采用。小麦吸浆虫成虫对杀虫剂比较敏感,易被杀死,所以防成虫关键是掌握防治适期及用药次数。应选用吡虫啉类和菊酯类农药,如2.5%的溴氢菊酯EC、20%的杀灭菊酯EC、2.5%
[18]的工夫等高效、低残留农药品种,既可减少环境污染, 又对人畜安全。
参考文献:
[1]洪晓月,丁锦华主编.农业昆虫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2] 胡贵民.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河南农业.2008(10).[3]王泽民,杨玉国,徐泽海等.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北京农业.2008.[4]陈浩,李怡萍,高宏利等.小麦吸浆虫发生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西北农业学报.2011, 20(7): 37-40 [5]王书芳.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及防治.植物保护.[6]薛剑宇.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河南农业.2006(3).[7]周建敏.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要点.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09(3).[8]杨建国,谢爱婷,张书利等.小麦红吸浆虫成灾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初报.中国农学通报.2005(10).[9]石淑芹,吕建萍,马伯霞等.小麦吸浆虫重发原因及治理对策.农业科技通讯.2006(2).[10]庞寒,王宽明,杨晓芳等.2005 年小麦吸浆虫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河南农业科学.2005(11).[11]高布尔.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0).[12]杨宋芳,高九思,高国锋等.河南省小麦吸浆虫上升危害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陕西农业
科学.2008(1)[13]魏怀香.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2).[14]王家润.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成灾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北京农业.2007(11).[15]王琳琳,温树敏,刘桂茹等.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的抗性研究利用及展望.中国农学通报.2007(7).[16] 王兴运王经伦李素.小麦红吸浆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河南农业科学.[17] 王顺良,李虎群,张小龙等.小麦吸浆虫回升态势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农业科学与管理.2011,32(1).[18]石淑芹吕建萍马伯霞等.小麦吸浆虫重发原因及治理对策.农业科技通讯.2006(2)
第五篇:关于马铃薯食用加工分析论文
一、马铃薯适口性好,任何人种,男女老少均喜欢食用
正是由于顺口好吃,马铃薯才被古印第安人所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素、淡口味,人们首选的就是马铃薯,如整薯熟食、凉调、杂拌、单炒以及多种花样的配菜,不但是城市居民的家常菜,也成为宾馆酒店的常备菜,甚至摆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餐桌上。著名的“麦当劳”、“肯德基”及薯条薯片等世界性西式快餐食品、休闲食品,也是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
二、马铃薯亲和力特强,食用方法简单易做
马铃薯与其他多种粮食、蔬菜搭配可以做出许多美味可口的饭菜,如与小米熬制的稀饭,与莜麦做成的面饭,与各种蔬菜做成的汤菜及北方大烩菜等等,特别是与猪肉、牛肉、羊肉等肉食配合,风味独特,别具一格,欧洲著名的“土豆烧牛肉”一度成为俄罗斯理想的膳食生活目标。
三、马铃薯营养成份齐全,营养价值较高
马铃薯块茎类似于水果,含水量在76%左右,干物质约24%左右,其中除淀粉占干物质总量的70-80%之外,还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包括18种氨基酸极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其中有9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又不能在人体自身内合成。马铃薯还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其中VA、VB、VC含量高出其它谷类粮食作物,尤其是VB和VC几乎高出苹果的4倍和10倍,营养学家认为: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0.5kg马铃薯足可以满足一天对VC的需要。
相对而言,马铃薯的脂肪含量较少,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因此成为营养全面低脂高热的健康食物,美国农业部称“每餐只吃马铃薯和全脂奶粉,完全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在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农民常年把马铃薯当作主食,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足以证明马铃薯在膳食结构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四、马铃薯淀粉及鲜薯的市场需求量大
把马铃薯加工成淀粉,不但可以制成直接食用的粉条、粉丝,而且可以制作成很多诸如火腿、糕点、面包、蛋卷等食品。
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并不仅仅应用于食物制品方面,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印刷、造纸、铸造及精细加工等多种行业。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对马铃薯淀粉及衍生物的年需求量大约在80×104T而国内马铃薯淀粉年生产量仅达30×104T,约60%的淀粉需要进口,市场缺口很大,其中仅食品领域对马铃薯淀粉的需求量也需40×104T左右,专家预计,到2030年淀粉需求量将增加到180×104T。
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餐业不断兴起,仅北京市薯条加工年需求鲜薯近万吨。专家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消费马铃薯休闲,方便食品的人口将达到1.3亿人,仅此一项,即可说明我国对马铃薯鲜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五、马铃薯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迅速提高
我国马铃薯种植已有450年的历史,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认可、接受、进而喜爱程度的提高和食品加工产业的多样性发展,使得我国逐渐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2006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01.6×104hm2,总产量达7436×104T,分别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1/4,占世界总产量的1/4。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三北单作区”、“西南混作区”、“中原间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等四大马铃薯产区,各区域种植面积比例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45%、40%、10%和5%。同时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比重也由1999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15%,全国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组织已达270余家,订单生产面积超过了80×104/hm。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出于世界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形势的考虑,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我国政府已把马铃薯列入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足见国际国内政府对马铃薯生产的重视程度。
五、马铃薯的国际市场看好
世界马铃薯栽培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机械化应用程度较难,因而至今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作业,许多马铃薯主产国的农民由于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而不愿意体力劳作,这样,马铃薯种植面积就出现了下降趋势,而他们对马铃薯的嗜好,对马铃薯各方面的需求又不得不依赖进口。我国马铃薯栽培尽管体力劳作较强,但因为人口压力、就业形势以及粮食保障问题还必须重视马铃薯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考虑出口马铃薯极其产品的经济和外汇收益。与世界马铃薯生产形势比较,我国马铃薯的产值、经济效益和对外贸易方面很明显均占有绝对优势。
六、马铃薯的增产潜力较大
科学家按光能利用转化测算,马铃薯块茎的理论产量可达24万kg/hm2,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世界马铃薯主产国的平均产量是:荷兰44850kg/hm2,美国42750kg/hm2,欧盟15国平均产量35100kg/hm2,我国2006年马铃薯平均单产只有32700kg/hm2。2008陕西榆林市靖边县马铃薯播种面积41余万亩,其中地膜覆盖马铃薯达10万亩,七月份组织全国九名有关专家现场测产评估,东坑镇3万亩盖膜夏马铃薯平均单产可达到57150kg/hm2,创全国万亩马铃薯平均单产最高记录,超过了世界马铃薯主产国家的平均单产水平,充分说明马铃薯的增产潜力还很大。尤其在我国,随着茎尖脱毒培养技术、优良品种、脱毒种薯应用推广体系的日趋完善以及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叶面施肥等综合技术应用的普及,与其它粮食作物比较马铃薯将会成为增产潜力最大的作物。
七、小结
上述分析结果认为,马铃薯是粮食类作物已不容置疑,马铃薯是“菜”,是副食品的概念应该逐步改变;主食马铃薯,多吃马铃薯,常吃马铃薯有低生活水平的印象和感觉应该彻底消除;应该逐步确立食用鲜薯和马铃薯制品完全可以保证健康需要的观点。同时认为,积极引导农民学习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引进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多种马铃薯、种好马铃薯应该引起各级政府、技术部门和农民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未来我国马铃薯的食用会更为普遍,食品加工、淀粉加工及鲜薯生产必将有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生产前景十分乐观。
【摘要】马铃薯粮菜兼用,顺口好吃,营养成份齐全,营养价值较高,是世界性的健康食物。其鲜薯淀粉及其制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愈来愈大,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迅速提高,而且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可挖。因此认为,马铃薯是副食品的概念应该逐步改变。主食马铃薯,多吃马铃薯,常吃马铃薯似有低生活水平的印象或感觉应该彻底消除。同时认为,积极引导农民学习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引进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多种马铃薯、种好马铃薯应该引起各级政府、技术部门和农民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马铃薯食用加工生产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卫东.西南山区脱毒马铃薯推广的实践与思考[J].作物杂志,2008,3.[2]张洪程.中国特色作物产业发展研究[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