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体育课题实施方案
高中体育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立项号:XXX
名称:对我校篮球专选班学生运动损伤部位调查研究
负责人:XXX
单位:XXX中学
时间:2014年9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
1、本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篮球事业的迅猛发展,运动员的战术技巧与身体素质都在不断提高,作为一项竞技性对抗性的体育运动,篮球这项魅力十足的运动更加受人们的青睐。有资料显示:中国的篮球人口将近3亿,它是中国大地上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任何项目都存在着损伤的潜在危险,特别是在一些身体接触的对抗项目中,损伤发生的概率更大,由于篮球本身的特点,攻防转换及篮板球的争夺非常激烈,身体对抗越来越强,运动损伤是难免的。膝、踝部损伤是篮球常见的运动损伤,这种运动损伤正严重困扰着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开展,一旦出现运动损伤,不仅会造成运动寿命减少,还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是引起学校体育工作者与学生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我校实际,利用这一课题提高学校篮球专选班学生运动损伤预防意识就是其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2、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了解篮球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发病率,损伤部位,试图从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找出运动损伤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便为学校篮球运动优化训练方法,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用篮球运动在中学校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题实施内容
就是要回答“在篮球运动中产生损伤的部位?那些是经常性,受伤比率较高?运动损伤如何更好的预防?运动损伤发生后你如何有效康复治疗?这种共性是否仅有我校学生?有什么推广的价值?”这些问题都会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得到答案。
(三)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经验总结法。
1、课题立项前适用文献法:查阅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运动损伤等专著,精读一部分有关篮球运动员损伤的文献和论文。
2、准备阶段访问调查法:走访本县及周边县城篮球界部分教练员、运动员及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3、实验阶段适用问卷调查法:围绕研究内容设计运动损伤情况调查表,对高
二、高三的两个班147名学生问卷调查,高二学生77名,高三学生70人,对象均为男生,平均年龄17.3岁。
4、在课题研究中运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的制作。
5、最后适用经验总结法得出结论,写出相关论文。
在研究的时候,为了确保课题的全面实施,我们课题组成员必须先集中讨论实施方案,进行前期分析,然后进行发散研究。最后得出言之有理的结论,或者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开发的唯一可行的正确结论。
二、课题实施策略与步骤
本课题计划在一年内完成,分三个阶段实施:2014年6月至8月,准备阶段,搜集资料,选择实验班级,建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准备实验;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实验阶段,设计各阶段实验方案,逐步进行实验研究,不断反思;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对实践的过程及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撰写相关论文,为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申报阶段(2014年6月---8月)
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现如今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对组内人员进行分工,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进一步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4年4月)
充分展开研究的过程,进行教学实践,整理课堂实录;定期组织小结交流以及学习研讨,及时收集典型材料;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进一步修整和完善方案;及时撰写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理念,进行中期成果汇报。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本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课题问卷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形式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研究报告等。召开结题自查会,书写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三、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人: XXX
全面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工作;撰写立项书和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 XXX、XXX、XXX
负责具体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写出心得经验、实验报告撰写及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其他工作。
四、预期成果
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第二篇: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方案一: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负责人:吴宝海
课题提出: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
随着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也深入开展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从生理到心理状态正是迅速发展时期,对于一生中增强体质打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的形式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课题的归因
1、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激情发挥。
2、通过游戏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游戏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一个好的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终身教育。
4、积累好的游戏资料,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
研究措施及行动安排: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安排如下:
1、初期阶段(9月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以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2、中期阶段(11月份)以行动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确定实验班,通过研究证明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求真务实,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增加游戏的内容特点,配合主教材,安排各类型游戏。
3、后期阶段(月份),整理加工,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让其符合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计的研究结果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改革精神,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
方案二:威海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加快“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二、实施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三)趣味性原则。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四)校本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场地、设施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安全原则。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务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 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四、实施步骤
(一)课题申报(XX年底前)
申报课题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评审课题,启动,推广(20xx年)
20xx年2月进行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5-6月份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10月份在全市推广开展。
(三)课题鉴定,总结(20xx年)
20xx年5月进行课题中期调查分析,进行成果评选。10月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推出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五、实施要求
(一)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地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
(二)学校要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四)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25-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10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六、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学校,参照课题研究“目的任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自定研究主题和课题名称,该主题范围之外的研究课题本次不予立项。所有申报课题既是本课题的子课题,也是市规划办独立立项的规划课题,按照威海市规划办立项课题进行管理。
选取优秀学校作为我市今后重点示范基地。课题申报数量具体为:荣成、文登、乳山各10项,环翠8项,经区、高区各5项,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各1项。
申请人按照规定认真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由各市区“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领导小组初审汇总后,于12月10日前统一报送课题领导小组,申报表和汇总表可从威海市教育网站“通知通报栏”下载。
七、组织管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指导、督导、评比和检查,树立并推广优秀典型。为了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王 义君同志任组长,张启刚、毕志玲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市区教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体育教研员和课题实验学校的负责人组成。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学校也要成立相 应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申报时一并上报。
方案三:“体育高效课堂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体育高效课堂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少年儿童正 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及意识形态方面可塑性强。但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 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对各项事业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战线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口 号,并在沿海及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开始实施和推进。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作出了部署,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专家的共 识;第二,学校体育的三维健康观,给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已经从过去的传授“三基”到现在的 “娱乐化”体育,学生虽然喜爱并乐于上体育课,但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步下降,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也在逐渐衰退;第四,抓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很多学校形成 了重智轻体的格局,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乃至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间也剥夺了。基于此,我们围绕上级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本课题试从高效体育课堂的角度去探索适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国务院领导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第
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XX年)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 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本纲要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地 位,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高效课堂模式,应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 合作意识,全力打造团队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全面、教师专业化发展。
理论假说:
第一、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师生发展的需要,能够为我校乃至我市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第二、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并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发展。
第三、研究“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将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迅速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以及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有利于构建阳光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六、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5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七、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科室和教导处对各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体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我校网络以及我校“教研沙龙”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秋)
20xx年秋,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就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出我校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健全实验管理制度和职责,明确各自任务。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春至20xx年秋)
课题组织实验教师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体育高效课堂的研究,根据学科性质、特点构建出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流程,形成一套文本性的具有我校特点的体育高效课堂的模式雏形,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XX年春)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接受专家组结题验收。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领导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高效教学,体育高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实施小组,聘请对小学体育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教科研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 导课题研究。学校实施小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实验教师应按研究 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阶段实施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组。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学校课题领导小 组根据实验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一定的奖励。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教育杂志
课题组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育杂志,搜集整理相关信息,为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业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2)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 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在学校网站以“体育高效课堂”和小学体育教学沙龙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研究组全体成员潜心研究和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归类整理,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 高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②加强学校学段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学校课题实施小组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高效,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各学段组、广大实验教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学段组和实验教师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学校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顾问:周茜邓正清熊江
2、学校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赵东风
副组长:姚红玲李晗兵
成员:徐国东周新平
3、学校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王进锋
成员:张代雄王云喜贲金国熊丹霞
第三篇:高中体育
水平五、六周次:1周课次:1 教学内容:
1、介绍高中体育学习的特点和任务。
2、体育“兴趣分班,选项教学”课题的情况简介。
3、选项教学的报名表填写方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体育学习的特点和任务,介绍学校体
育新课改的研究课题及实施办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高中阶段体育学习的特点和任务
1、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
2、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3、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介绍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和方法。
4、高中阶段体育的学习任务和考核、评价体系。
二、体育科研课题的介绍
1、体育“兴趣分班,选项教学”课题内容。
2、课题与高中阶段体育学习的关系。
3、学生对课题的建议和评价。
三、选项教学的报名表填写方法。
每一名学生按姓名、性别、班级内容进行填写,志愿填写是 本人选修的体育项目。它包括:篮球、足球、武术、排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每一名学生必须按要求填写第一、第二两个志愿,最终志愿由体育教师协调后填写。
课后小结:学生对“兴趣分班、选项教学”的体育教学形式感兴趣,表现出了很大的学习积极性。但部分学生认为可选项目还应增加,让他们真正得到全面的学习和锻炼。
第四篇:中小学体育课题体育教师现代技术实施方案
体育教师现代技术“学”、“练”、“赛”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基本方案
我国农村广大中小学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学校体育教学起步较晚。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实践应用相对滞后。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或缺乏使用热情,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限制了计算机辅助学校体育开拓领域。我校积极开展了实践和探索活动,对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的方法、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有力地推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体育教师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辅助手段;然而目前也只停留在“研讨、演示、观摩”的水平,很少普遍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去发挥其作用,也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辅助学校体育中应用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
运用计算机辅助学校体育工作,能使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随着课题深入研究,计算机在学校体育中的实践应用活动的开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必定会在学校体育中产生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1、课题研究思路: 教育部近日发出“十五”期间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信息化己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新热点。
我国中学校园信息化网络已经普遍建立,如何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生存环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具有自主获取信息,分析、加以处理、更新信息的能力,是每一位师范生在信息时代所具各的“信息素养”,也是我国中学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重人课题。
我国在信息化环境下围绕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刚刚开始探索,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师知识和技能传播,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造性学习和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合格教师探索新的研究领域。由于目前信息素养教育是现多样化、立体化发展的态势,因此在学校中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主,使信息素养培养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课前、课中、课后)和全方位(校外与校内、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之中。
2、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目前国内较新的行动研究法来进行。所谓行动研究是指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上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的研究过程。在本课题中,通过教与 学的活动,让师范生积极参与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处理,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3、课题研究途径
通过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时代学习》等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多媒体技能培训、实验,组织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学会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效学习;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协作中学习;学会在研究和创造中学习。
4、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课题实验,使体育教师在以下述能力方面有所提高。(1)信息意识方面
理解信息时代的特征,形成全面开放的新型时空观念,养成通过各种媒体吸收最新信息的习惯。
(2)信息技术方面
能掌握从网络文献中有效检索到所需要信息的能力,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会接收、发送Email、会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页。
(3)信息能力方面
学会通过采访、调香、文献检索、网络查询、实验验证等途径,全方位收集信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尤其是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4)信息道德方面
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益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负责任的使用俗息技术,不在网上传播、发布不健康的、不负责任的言论。
5、课题研究主要措施(1)课堂讲授:通过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时代学与教》等公共课程,在多媒体、多功能教室进行,对师范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
(2)自主、研究性学习:组织若干学习小组,通过校园信息网和电子图书阅览室,学会正确收集、处理、应用各种信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课题研究阶段:
(一)2016年08月:成立课题组、课题组分工,课题申报论证、理论学习、聘请顾问、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二)重点突破,形成特色(2016年09月2017年02月)
1、采用集中研讨,反复观察,评教、评学方式,达到重点突破的目的;
2、在重点突破获得基础上提出课型设计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的基础程序及创作等指导思想。
(三)扩大成果,形成课型(2017年3月-2017年6月)
1、利用公开教学,巡回讲学,教具展览等形式,扩大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2、2017年上学期结束前举办首届“一学”、“二练”、“三赛”课型优质评比活动,加强宣传,摧动工作,表彰先进。
3、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初步形成“学、练、赛”的课程。
(四)全面总结,构建模式(2017年7月--2017年8月)全面总结,明确“学、练、赛”课型的教学思维,教学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与实际问题。
(五)2017年9月: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邀请专家现场结题、观摩活动
三、PPT多媒体课件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1.PPT多媒体课件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PPT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山于某些教材内容的枯燥或教师的讲解语言空洞、抽象,教学单调,呆板导致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不感兴趣。这是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存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生动的特征,提供新颖性、奇特性、趣味性、针对性的教材,创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和启发。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习锻炼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我在篮球理论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NBA明星的特写镜头,如乔丹跳起飞身上篮特镜动作、姚明面对刘易斯的防守跳投的动作等,全班学生情绪高涨,被课件中精彩的画面吸引住了,很快进入本课所设置的情景,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2〃PPT多媒体课件紧密结合实践课。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依靠教师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特长和年龄、运动难度、动作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运用PPT多媒体课件展示以弥补实践课教学中的不足。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体育大赛中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或动画,并运用慢放或暂停等手段加强学生记忆,使之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我在教单杠第二套动作时,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自如地完成动作,我在可见中运用动画效果来掩饰这套单杠动作,并通过慢放、暂停分析这些动作,让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整个运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在新手可开始时,尽量安排一定的课时利用PPT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讲解运动原理和生理学,把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短跑教学中,摆臂动作是教学难点。我让学生看一些图片,使他们了解优秀运动员的正确跑姿,通过相关的动画效果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整个摆臂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为什么这样的摆动角度是最佳角度?它在整个跑的技术动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了解 了这些问题,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一些难度较大、比较复杂或瞬间完成的动作,在教师示范的时候学生很难清楚地看清。在课件中要将复杂的、高难度的或在瞬间完成的动作技术用慢镜头或组图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楚地看清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在课件的制作中,要把动作的技术难点、重点和常见错误制作进去,使学生能够了解技术难点和重点,避免和改正常见错误。
3.通过PPT多媒体课件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育技术的提高是一个“练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练习……”的过程,学生不单单只是在练习,还需要用头脑去思考、分析,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练习中我们可以拍一些照片或录像,和学生一起观看,再观看正确的动作技术。和学生一起分析整个动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我在学生作单手肩上投篮练习时,用数码像机拍一些学生投篮照片,并把这些照片制作到课件中,在篮球理论课时和学生一起观看,再观看课件中正确的投篮动作,并请学生讨论、评价动作,指出正确的、错误的,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纠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体育教师掌握现代技术教学的意义 1.提供大量可供查阅和使用的信息和资料 2.有助于提高实践课授课效率 3.人机互动,身临其境 4.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质量
五、PPT在体育教学运用中的思考 1.教师自身要解放思想
一九五九年美国的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PPT),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学应用时代的到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的不断加快,人类在经过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现代教育0作者,我们应尽早转变观、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尤其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技术。只有我们教师自身教育现代化了,才能有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体育教师只有迎头赶上,积极尝试、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才能不被今大的教育形势所淘汰,才能不被当今时代所淘汰。
2.PPT不能“表面化”,但又不能“一味化”
CA1引入中学体育教学中,不只是用“WORD”打几个文字、编辑几个文稿,也不只是为观摩课、示范课,播放几张幻灯片的“体育课件“,而是应该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但同时我们又不能走“一味化”道路,即: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例如,在开发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不宜多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有碍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是辅助体育教学,而不是体育教学技术的全部。当然,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和多媒体、超文本等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越来越丰富,这需要我们广人体育了作者去实践、创新和开拓。PPT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移植、借用,而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是一种科学的整合。
第五篇:体育学科课题实施方案
《有效进行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背景:
在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它的作用就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各主要器官都得到充分的活动,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实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新颖,注重科学性,不仅起到运动热身的作用,而且还应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几年来,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并不重视,而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有的教师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兴趣不足,导致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不高,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率。
本课题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提高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界定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课开始阶段或比赛前有目的的进行的一系列肌肉活动,是为即将开始的正式上课、比赛做好身体功能上的准备,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迅速投入运动中去。
“有效进行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研究”指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理论依据
(1)皮亚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正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最有力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领带”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四、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提高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实施,也是授课内容的前奏,无论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活动。而如何让我们的准备活动真正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是本课题需要研究讨
论的重要问题。目前许多文章都证明了、论述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准备活动等问题,但如何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方面还有点缺乏,本课题将对这个问题仔细研究。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研究,努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平。
研究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理论探索。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3)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六、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认识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样形式的准备活动。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3)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总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4)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七、实验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1、论证课题,做好课题选报的有关工作;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
3、开展本课题及相关理论学习。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8月;
1、2012年9月——2012年10月完成本课题的问卷调查,分析调查问卷。2、2012年3月完成问卷分析会,向课题组汇总分析结果,确立实践活动方式。3、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完成本课题几种实践活动形式的初步模式,调整最初设计。参加课题组谈论,交流问题。
4、2013年1月——2013年12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向专家寻求指导。完善本课题研究方式,写出研究阶段小结,进行阶段总结,调整研究方向。保留研究成果,并进行分析。
5、2014年1月——2014年8月加强课题的研究进程,完善研究过程,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展示研究成果,推广合理先进的研究方法。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八、预期效果:
(1)通过研究,整理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体育课前系列准备活动。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完成《有效进行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研究》结题实践报告。
九、参考文献:
《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