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山参与桥头堡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保山参与桥头堡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在云南省推进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中,云南省保山市应按照国家沿边开放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保山区位优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产业和经济技术合作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为纽带,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保山建成沿边自由贸易区、友好合作区、和谐发展区、开放样板区,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和贯彻实施国家全方位开放战略做出贡献。
保山积极参与桥头堡建设的设想
保山积极参与桥头堡建设基本原则。一是立足保山,服务全国。发挥保山区位、口岸等综合特色优势,着眼于打造通道经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国内外投资者和创业者,以及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走出去”提供通道和载体,为国内企业借助大通道走向南亚提供服务。二是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保山经济社会建设,应主动融入区域发展,特别是要与缅甸、印度等南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三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保山参与“桥头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找准启动这个工程的切入点,实现重点突破,又要着眼于保山发展全局和长远的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四是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既是保山对外开放的成功之路,也是未来保山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之源。我国陆上沿边开发开放与沿海开放面临的形势不同、推进的路径也会不尽相同,一定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先试先行,加强在重大投资、金融支持、土地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并取得突破,为全国沿边开放与发展积累和提供经验。
保山积极参与桥头堡建设主要目标。立足发挥保山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可概括为“三中心一通道”一是建成面向南亚的区域性商贸中心。保山地处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结合部,位居中华经济圈、东盟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通过努力,把保山打造成云南面向西南开放较有影响力的经贸合作、友好交往的商贸平台,展示南亚国家及中国优秀企业和优势产品,促进资本、信息、人才等要素流动,扩大出口。力争将中国保山南亚国家商品展落户保山。二是建成面向南亚的进出口加工中心。充分发挥保山的资源优势,针对南亚各国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加大产业调整力度,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一批出口导向型的企业群体。依托现有的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建成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中心。依托保山丰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一个中心,两翼推进,带动全市”的发展思路。规划引导,项目带动,推动全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我市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型升级。四是建成中国走向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保山处于云南乃至中国联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位置。抓住国家正在规划通向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机遇,加快保腾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大瑞铁路建设,尽快开工建设保腾铁路,改造腾冲机场,加快境内外公路网建设,把保山建设成为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
保山积极参与桥头堡建设重点建设布局。保山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总体布局,应为“两带、三区、四基地”。“两带”把保山建成“昆明—大理—保山—瑞丽”物流带及“昆明—大理—保山—腾冲”物流带。以铁路、公路为骨干,构筑对外快速运输通道,实现保山与周边地区联运体系,形成沿大瑞铁路、320国道,形成保山—腾冲、保山—瑞丽两条物流带。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猴桥国家一类口岸,重点建设隆阳物流基地、开发区工业物流基地、商业物流基地和贸易物流基地等建设。配套建设集散、中转、存储和加工配送中心,形成多层次、开放型、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系统。“三区”,一是建设腾冲猴桥—缅甸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是通过各国向这一地区提供特殊的政策,充分发挥各地区之间的互补性,建立起吸引外资、扩展外贸为主的包括生产、贸易、交通运输、通讯、能源、旅游资源及人力资源开发的跨国综合经济区。随着猴桥—甘拜地对等口岸的建立,为两地间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合作区的建设更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合作双方在机制、政策、法律、产业等各个方面的对接与协调。由于跨境合作必须由双方共同推动,需要得到国家的支持。二是建设保山隆阳综合保税区。保税区,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保山隆阳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可以依托目前正在进行的水长工业园区。建设面向南亚的保税区或保税仓库,通过一系列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如国外货物入区保税,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保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带动保山对外贸易,现代物流及进出口加工业的发展。三是建设腾冲旅游改革综合实验区。按照旅游改革实验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为全省旅游改革创造经验,腾冲旅游综合改革已获省政府批准,要努力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腾冲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中心。近期要加快世纪金源体育休闲中心、叠水河休闲度假区、腾冲红塔五星级酒店建设,尽快开工湿地国际生态旅游区建设。“四基地”,一是建设珠宝玉石产业基地。进一步强化“玉出云南”的地位。大手笔、高起点规划建设腾冲翡翠玉石加工贸易基地。集珠宝玉石加工、经营、展示、拍卖、批发、国际交易为一体,按照“资源集约化、经营规模化、运作产业化、衔接链式化”的国际经营理念,将珠宝玉石原材料集散交易—加工—经营—展示—拍卖等各个产业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并全面开放,供世界各地珠宝玉石商贾在此投资设厂;充分挖掘珠宝产业内涵,并与当地文化有机融合,将珠宝玉石加工基地造成一个国际一流的产业平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大型珠宝玉石专业大市场。二是建设特色文化展示基地。保山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哀牢文化”、“永昌文化”、“边地文化”、“丝路文化”、“腾越文化”、“侨乡文化”以及“抗战文化”的影响较深。要突出保山特有的历史民族文化建设,大力挖掘整理各种文化精华,打造文化保山,启动历史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做好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壮大人才队伍,把保山建成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展示基地。三是建设边疆少数民族和谐发展基地。保山有25种少数民族,其中有16种为跨境民族。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群众的宗教信仰习惯,依法管理宗教活动。坚决抵制和打击境外敌对势力及民族分裂主义的渗透、分裂和破坏活动。全力做好民族宗教事务,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为建设和谐边疆作出努力,作出示范。四是建设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越来越为人们关注,保护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植物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内外多年考察资料表明,高黎贡山的植物多样性为全国之冠,堪称世界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要以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为宗旨,以维护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努力建设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加快推进保山参与桥头堡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协调。建议国家在现有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与周边国家多层次的磋商机制,加快一些重大事项的谈判进程,对一些重大合作事项,如建立腾冲猴桥—缅甸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设想,应在适当时机通过外交途径通报缅方,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缅双方研究联络小组,有效推动双方的合作进程。
加大对“大通道”建设的投入。保山通往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的交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沿边开放交通网能否发挥好效益。要围绕“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目标,加快公路、铁路、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国家支持早日开工建设保山—腾冲—猴桥铁路,以及缅甸密支那—印度雷多公路建设与改造。同时加大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把腾冲边境一线的重要口岸建成经济繁荣、贸易兴盛、加工业发达的边贸城镇。
尽快批准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的建设。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动物资源,建议省政府尽快批准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的建设,使我市能进一步加大对高黎贡山生态旅游的开发及对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将腾冲机场列入对外开放的口岸机场。腾冲毗邻缅甸,如果能将腾冲机场列入对外开放的口岸机场,开通腾冲直达缅甸仰光、曼德勒的航线,将进一步打开腾冲对外开放的大门,促进腾冲旅游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将口岸征收的进出口关税返还保山当地用于口岸建设。建议国家和省政府相关部门与海关相关部分协调,将在腾冲口岸征收的进出口关税返还当地,用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将保山市作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验区。在云南做出力所能及努力的基础上,以云南面向南亚开放对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意义为由,请求国家给予更多的支持。协调金融部门,与周边国家共同探索货币及金融的沟通渠道,争取将保山市作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验区,为双边贸易提供方便、快捷和安全的结算。
对保山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由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要求,充分考虑全国开放的大趋势和云南政策滞后的实际,制定较为宽松的政策,特别在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为保山参与“桥头堡”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举办“中国保山—南亚国家商品展”。保山市委、市政府有把保山市打造成“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不仅表达了以国际化为取向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还涉及城市的功能定位、城市的增长方式定位和发展模式定位。因此,在举全市之力把通边大道率先延伸向南亚大陆的同时,把中国〃保山—南亚国家商品展打造成省内甚至国内一流水平的南亚商品展,为南亚国家及地区的商品走向中国,也为中国商品走向南亚搭建起现代化的通道平台,真正实现保山西向南亚,先行一步。建议省政府同意并支持保山举办“中国保山—南亚国家商品展”。
第二篇:桥头堡 建设
深入 建设桥头堡 积极实施大战略
(作者 王学仁 云南省政协主席)原载《社会主义论坛》2010年第4期
转载请说明出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升沿边开放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边疆长治久安的重要部署,是实施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大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今后云南科学发展的奋斗目标。
建设桥头堡、实施大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为了实现今后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我国更需要加大力度,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陆上边境对外开放,使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共同推进、相得益彰,尽快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不仅是实施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大战略的着力点,而且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云南紧邻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外接缅甸、老挝、越南,内连西藏、贵州、四川、广西,通达沿海地区便捷。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必将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形成大规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推动我国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西南地区的大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是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全球性的资源争夺更趋激烈。把云南建设成为我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我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以及西亚和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非洲东部等广大地区的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使我国与这些拥有重要矿产资源、市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和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宽发展的外部空间、保障我国资源的有效供给。
三是有利于实现区域合作共赢。云南具有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优势。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对内对外交往的条件,扩大与深化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有益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助于推动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全面合作。
四是有利于促进区域和平稳定。云南与东南亚等国家具有江河同源、民族同宗、文化同流的亲缘关系。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能够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全方位交流,有利于我国与周边国家消除疑虑、扩大共识、增强互信。
五是有利于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战略的深入推进。云南是我国毗邻国家多、国境线长、面临市场广阔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运输通道及信息网络骨架已经基本形成。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条件较好、影响较广、收效较快,不仅能够直接带动西部地区的沿边开放,而且通过云南的实践,可以开展试点、探索路子,为全国沿边开放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的经验。
建设桥头堡、实施大战略的基本构想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不仅是中央对云南加快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新举措。对于如何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尽快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需要深入研究、科学谋划。根据云南省政协进行的初步研究,我认为,我国向西南开放,主要是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就是要立足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总体格局,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我国参与南亚次大陆经济圈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重要平台,我国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窗口。
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应主要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加快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根据区域合作的需要,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航空为先导、水运为补充、信息通讯网络为枢纽,抓住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契机,打通我国从陆上直达印度洋的国际通道,建成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综合、高效、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加快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先行在云南的河口、磨憨、瑞丽三个口岸进行跨境经济合作区试点,探索有利于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政策措施,逐步在中越、中老、中缅之间建成一批“两(多)国一区、分别管理、统筹协调、境内关外、一区多园、封闭运行、政策优惠”的跨境经济合作区。
三是加快培植优势特色产业。以国内和东南亚、南亚的资源为依托,国内和东南亚、南亚的市场为导向,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继续巩固烟草产业竞争优势,积极推进有色、冶金、化工等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为重点的能源产业,加大生物、光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尽快培育形成一批优势资源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特色优势骨干产业。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继续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进一步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九大高原湖泊和江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积极从源头上保障东南亚国家的水环境安全,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
五是加强国际化的服务体系建设。立足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更大范围进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需要,不断提升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口岸检验、检疫管理模式,提高出入境人员和货物的通关速度。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人民币境外结算试点,尽快把云南建成服务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现代金融服务基地。
六是加强对外交往、确保边疆安宁。按照“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高层交流互访,扩大民间友好往来,增加了解、增强互信、增进友谊,合作打击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毒品走私等犯罪活动,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努力为桥头堡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桥头堡、实施大战略的建议
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推动沿边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既需要云南等沿边省份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国的力量,中央和地方合力推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对建设桥头堡的战略构想进行深入研究。建议由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家有关部委,集中相关力量,汇聚各方智慧,对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实施沿边开放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内涵、理清思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便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设立建设桥头堡的领导协调机构。桥头堡建设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所用时间较长,需要高层次的机构进行组织和协调。建议成立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和云南省政府参加,具体负责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三是将建设桥头堡的战略构想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央有关部委在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时,把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对外合作、重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将近期能够实施的重大项目列入规划。
第三篇:桥头堡建设
“桥头堡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心得体会
隆阳区瓦房乡党校
寸嘉喜 解放思想的中心,我的体会就是“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当然,解放思想不是看几篇文章,听几次报告就能做到的,人的思想往往受旧思维、旧观念的束缚,满足于经验,满足于现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安于现状实质上就是倒退,成为历史潮流的拌脚石。
解放思想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形势下,解放思想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思想的进步,推进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在桥头堡建设中瓦房怎么办”讨论活动,是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桥头堡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实际需要。
要解放思想,首先重在学习,深入领会党中央关于“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决策,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识到解放思想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打破旧思维,树立新观念,把自己的思想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落实到行动上,结合到实际中,以改革创新的思想认 识,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联系本人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没有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举措;没有新的举措,就不可能有新的成效。通过在全乡开展 “桥头堡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的认真学习,联系本单位和自己的工作实际,心中有很大的感慨,感触良多,在此谈几点体会。
一、要不断加强学习,促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求知欲、会学习、能学好的党校教员。
这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自身发展的要求。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断要求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思想、思维方式和知识的更新。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个人必须不断适应新环境,把新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去学习,不会学习,人的思想就会僵化,知识就无法更新。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不但要学xxx省、市、区有关文件、会议、领导讲话精神,还要学习其它各类知识。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关注国家关于“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以及科技、管理、哲学、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真正使自身成为一个有求知欲、会学习、能学好的党校教员。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工作观念,从而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桥头堡”建设工作的需要。
二、要勤奋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桥头堡”建设要求的合格教员。
作为一名党校教员,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多动脑、勤动手,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做到环环相扣,确保工作不脱接;做到顾全大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言谈举止注意场合,接待来人来访讲究方法,诚实做人、扎实做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坚持内强素质,外素形象,办实事、说实话、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对认准的路子要一走到底,不解决问题决不放手、不见到实效决不收兵,切实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做到脑 勤,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及抓住问题的本质;手勤,多动手,善动手,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字能力,做好各项活动的文字保障;嘴勤,多请示、多汇报,避免错误理解领导意图;脚勤,多深入调查,随时掌握基层和群众的工作动态,以便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详细情况。
三、要善于思考,做到在解放思想中促进“桥头堡”建设工作的开展,在“桥头堡”建设工作中促进思想解放。“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扬弃”理论,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在工作中一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本单位的工作中心、本部门的重要工作、领导关注的重要事情作为个人思考的核心,在为领导当参谋时力求参得准,谋得着。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在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要紧紧围绕乡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部门主要工作。要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市、区关于“桥头堡”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准确、全面地反映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抓出实效、抓出实绩。以“桥头堡”建设为锲机,彻底解放思想,为瓦房乡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2011年9月21日
第四篇:集中力量建设桥头堡
集中力量建设桥头堡
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无论是重大事件的处置,还是改革开放重大发展,靠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桥头堡建设也是一个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完善制度优势推动桥头堡建设,机构早成立,规划早出台,成效早显现。
依靠党政推动这一政治优势,完善桥头堡建设责任主体,激发主动性。应当明确,建设主体重点是党委领导下的各级政府。主体有层次,首先是省政府,其次是州(市)政府,再次是县级政府。各级政府作为桥头堡建设的主体,既要严格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又要体现省、州(市)、县三级主体的统一性。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依靠这样的工作机构体系,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桥头堡建设工作中。各级组织机构要统筹安排,细化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责任,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科学制定工作措施,合理确定工作时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高效有序、有条不紊地推进桥头堡建设各项工作。
发挥渐进推动的策略优势,完善桥头堡建设载体,突出科学性。所谓渐进推动,是指循序渐进、逐个突破的有序推动。桥头堡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桥头堡建设要采取积极稳妥的策略推进。那么,桥头堡建设的载体是什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提出的载体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只有紧紧扣住战略通道这个主题进行战略定位,红河州的区域发展规划才能获得成功。二是开放的产业基地。依托滇南中心城市,统筹红河州城镇化建设进程,在昆河经济走廊周边加快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吸引各种优势资源向通道聚集、向基地集中,同时搞好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配套,使全州人才、技术、信息、产业优势与通道优势有机统一起来。建设一批集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进出口加工基地,推动优势产业向越南等东盟国家辐射转移,把红河建成我国面向中南半岛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三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红河州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双方的合作包括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合作。四是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桥头堡建设中,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四是建设红河综合保税区。突出保税区口岸、物流、加工三大主体功能,不断拓展商贸流通、保税物流、高端制造等业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规模效应。
发挥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路线优势,狠抓桥头堡建设落实,突出针对性。善于尊重、运用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比如产业建设方面“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项目投资、融资等方面,多条腿走路、多渠道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建立直接和间接融资机制,“借鸡生蛋”、“借船出海”,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融资机制。要探索有效方式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启用民间资金,把社会闲散资金吸纳到桥头堡建设中。
桥头堡建设关键在落实,每个阶段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哪一项优先建设、优先开发,需要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推进。领导干部在发挥比较优势上,需要深化认识,比如,有的把优势和劣势看成是单因素的,不了解优势和劣势是个整体概念,某一方面的优势,并不等于整体的优势,某一方面的劣势,也不等于整体的劣势;有的把优势和劣势看作是静止不变的,要么是绝对优势,要么是绝对劣势,不能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认识优势和劣势;有的把优势和劣势看成是完全对立的,没有认识到优势和劣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项目的确定与实施,需要在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
发挥监督检查制度优势,强化责任考核,保证实效性。监督检查是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监督的目的有三:首先是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其次是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第三是工作实施中不出大问题。改进监督方式,强化责任考核,推进项目落实,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保障。抓项目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要推行领导干部联系项目推进工作制度,重点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土地和审批等实际问题,重点项目要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
第五篇:云南桥头堡建设
云南桥头堡建设
今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定位,旨在更好地利用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已有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云南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区位优势,多方面挖掘云南的发展潜力,体现云南的发展特色,明确云南在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特色和应发挥的作用。一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二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四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五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确立了云南2015年及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二是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三是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四是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意见》从财税、金融、投资与产业、土地、价格和生态补偿、人才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力度;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云南利用境外资源并且具有特色优势的项目适当给予倾斜;对于边境地区矿业与水电开发相结合、技术水平先进的清洁载能工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云南省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倾斜,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把云南作为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鼓励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