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_印书01

时间:2019-05-14 06:3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佛说十善业道经_印书0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佛说十善业道经_印书01》。

第一篇:佛说十善业道经_印书01

佛说十善业道经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怖。

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

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二、多人爱念。

三、人不欺负。

四、十方赞美。

五、不忧损害。

六、善名流布。

七、处众无畏。

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九、常怀施意。

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

一、诸根调顺。

二、永离諠掉。

三、世所称叹。

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

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词美妙。

五、言可承领。

六、言则信用。

七、言无可讥。

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

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

一、无损恼心。

二、无嗔恚心。

三、无诤讼心。

四、柔和质直心。

五、得圣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九、住无碍见。

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十善业道经 经文摘自《乾隆大藏经》第六十七册、七九五页。)

十善业道经节要 附说十恶果报

沙门蕅益编订

戒杀生。得成十种离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怖。

十、命终生天。

犯杀生。得成十种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有畏。

二、常于众生,起大害心。

三、难断一切嗔恚习气。

四、身常有病。

五、寿命短促。

六、恒为非人之所恼害。

七、常有恶梦,寝觉不乐。

八、难除怨结,众怨不解。

九、有恶道怖。

十、命终恶趣。

戒偷盗。得成十种可保信法。

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二、多人爱念。

三、人不欺负。

四、十方赞美。

五、不忧损害。

六、善名流布。

七、处众无畏。

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九、常怀施意。

十、命终生天。

犯偷盗。得成十种不可保信法。

一、资财纵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皆能散灭。

二、多人不爱念。

三、人能欺负。

四、十方毁谤。

五、常忧损害。

六、恶名流布。

七、处众有畏。

八、财命色力不安乐,辩才不足有缺。

九、不怀施意。

十、命终恶趣。

戒邪淫。得四种智人所赞法。

一、诸根调顺。

二、永离喧掉。

三、世所称叹。

四、妻莫能侵。

犯邪淫。得四种智人不赞法。

一、诸根不调顺。

二、不离喧掉。

三、世所厌恶。

四、妻常能侵。

戒妄语。得八种人天所赞法。

一、口常清净,舌根优钵花香。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服。

三、发言诚证,人天敬重。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乃殊胜,无能制伏。

犯妄语。得八种人天不赞法。

一、口常不净,舌根臭秽薰蒸。

二、为诸世间之所不服。

三、发言不诚证,人天不敬重。

四、常以恶语,恼害众生。

五、得劣意乐,三业不净。

六、言常误失,心常忧愁。

七、发言轻浮,人天不奉行。

八、智慧乃下劣,人能制伏。戒两舌。得五种不可坏法。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犯两舌。得五种可坏法。

一、得能坏身,有能害故。

二、得能坏眷属,有能破故。

三、得能坏信,违本业故。

四、得能坏法行,所修不坚固故。

五、得能坏善知识,常诳惑故。

戒恶口。得成就八种净业。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词美妙。

五、言可承领。

六、言则信用。

七、言无可讥。

八、言尽爱乐。

犯恶口。不成就八种净业。

一、言常乖度。

二、言不利益。

三、言不契理。

四、言词粗犷。

五、言难承领。

六、言不信用。

七、言多可讥。

八、言尽不乐。

戒绮语。得成就三种决定。

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犯绮语。不成就三种决定。

一、定为智人所诃。

二、定难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于人天威德难最胜,定有虚妄。

附四分律酒戒一条

戒酒。得成就十种无过失法。

一、颜色不恶。

二、不少力。

三、眼视明。

四、现无嗔恚相。

五、不坏田业资生法。

六、不致疾病。

七、不益斗讼。

八、无名称恶名流布。

九、智慧不减少。

十、身坏命终,不堕三恶道。

犯酒。得成就十种过失法。

一、颜色恶。

二、少力。

三、眼视不明。

四、现嗔恚相。

五、能坏田业资生法。

六、增致疾病。

七、能益斗讼。

八、名称恶名流布。

九、智慧减少。

十、身坏命终,堕三恶道。

戒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

三、福德自在,随欲物备。

四、王位自在,珍奇皆奉。

五、所获胜物,过本所求。

犯贪欲。不成就五种自在。一、三业不净,诸根不足。

二、财物不自在,一切怨贼能夺。

三、福德不自在,随欲难物备。

四、王位不自在,珍奇难皆奉。

五、所获劣物,非本所求。

戒嗔恚。得八种喜悦心法。

一、无损恼心。

二、无嗔恚心。

三、无诤讼心。

四、柔和质直心。

五、得圣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犯嗔恚。不得八种喜悦心法。

一、有损恼心。

二、有嗔恚心。

三、有诤讼心。

四、粗犷谄曲心。

五、得凡害心。

六、不作利益安众生心。

七、身相不端严,众共不敬。八。以粗犷故,速生恶趣。

戒邪痴见。得成就十功德法。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宁损身命,终不作恶。

三、惟皈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九、住无碍见。

十、不堕诸难。

犯邪痴见。不成就十功德法。

一、失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不信因果,宁损身命终作恶。

三、惟皈依外道余天等。

四、曲心邪见,难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恶趣,不更善道。

六、无量邪慧,转转增胜。

七、永离正道,行于非道。

八、常起身见,舍诸善业。

九、住有碍见。

十、常堕诸难。

《佛说十善业道经》 白话解释

当时释迦世尊向龙王说:所有一切众生,因为内心思想不同的缘故,造作出来的善恶业也不同,由于这样所以有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等六道的生死轮回。龙王啊!你看这个大会与大海中形形色色各种类众生,是否各别不同呢?像这些众生,没有不是由自己的心念,造作出善与不善的身业、口业、意业所致使的结果报应。心意没有形色,不可看见或者拿取,只是虚妄不实的万法影相集合所生起,毕竟诸法无主体,没有真正的自我与自我所有的一切。众生虽然各自随著自己所造的善恶业,所现起的果报不同,在其中实在没有能创作的主体。所以一切万法的生灭变化,都是不可思议的,自己的本性如幻如化,有智慧的人了知以后,就应该修集福德善业,由这样所产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的果报身心,都会很端正庄严,看见的人都会真欢喜而不会生讨厌。

龙王啊!你观看佛的身相,是从修集百千亿种福德所生,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庄严相,放出光明显耀而遍照,光明遍覆与会大众,假使有无量亿的自在天王与大梵天王,他们所放出的光明也都会被佛陀的光明掩盖而不能显现;凡是有瞻仰如来身所放光的人,没有不目眩眼花。你又观看这些大菩萨,美妙的色身又庄严清净,这一切都是由修集很多的善业福德所生的果报。

这些天神、龙众、夜叉鬼、乾闼婆音乐神、阿修罗鬼神、迦楼罗大鹏金翅鸟、紧那罗歌神、摩罗迦地龙等八部鬼神众,都是有广大威猛势力的,也都是修集善业福德所生的果报。现在在大海中所有的水族众生,形体颜色粗劣鄙陋,形体大小,都是由自己内心起各种妄想恶念,致使身口意三业做出不善的罪业,由这样的原因,就随著所造的恶业各自感受果报。你现在应当时常照我的话去修学,也应该使令一切众生,了知通达因果报应,修持学习一切善业。

你们对这些道理,应当有正见而心不动摇,不可再堕落在断见与常见中,对佛法僧三宝能生长福田,应该生起欢喜心恭敬供养,如果这样,你们也会得到人间天上的尊敬供养。龙王你应当要明白!菩萨有一个法门,能断除一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痛苦,是那一种法门呢?就是在白天夜间恒常忆念,思惟观察善法,使令一切善法,在心内念念增长生根,不容允有一分一毫不善的恶念参杂在心里,这样就能使令各种罪恶永远断灭,善法日日圆满,时常可以亲近到诸佛菩萨,以及所有的圣贤群众。

所说的善法者,如果想要修得人身与天神的身体,或者要修证小乘声闻罗汉的菩提觉道,或者要修证独觉辟支佛的菩提觉道,或者要修证大乘的无上佛道,都必须依靠这个善法,做为修行的根本,才能修得成就,所以名叫做善法。这个善法就是十善业道,是那十种善法呢?就是所谓能永远舍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龙王啊!如果能舍离杀生的罪行,就能得到成就十种脱离苦恼的善法,是那十种呢?第一:对各种众生普遍布施没有怖畏。第二:时常对于众生会生起大慈悲心。第三:永远断除一切嗔恨恚怒的习气。第四:身体时常无病苦。第五:寿命会活得长远。第六:时常会受非人类的鬼神所守护。第七:时常没有可怕的恶梦,寝睡或者觉醒都很快乐。第八:灭除一切结怨,怨恨仇害自然解除。第九:不会堕落地狱、畜牲、饿鬼三恶道的恐怖。第十:命终后必定上生天界。就是这十种功德利益。如果能将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果者,以后成佛时,就会得到佛的随心自在寿命要长要短无障碍的果报。

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偷盗的罪行,就能得到十种有保障而可信的善法,是那十种呢? 第一:物质财产盈积充足,而且国王、盗贼、水灾、火灾、不可爱的败家子,都不能消散毁灭。第二:多数人会敬爱怀念。第三:别人不会欺负。第四:十方的人都会赞美。第五:不用担忧会受损害。第六:善良的名声流传远布。第七:处在群众心无畏惧。第八:钱财、寿命、容色、体力都一切安乐,而且辩论口才具足没有缺陷。第九:时常怀著布施救助的心意。第十:寿命终了必定上生天界。就是这十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后成佛时,就能得证清净大菩提的智慧。

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邪淫秽行,就会得到四种智者所称赞的善法,是那四种呢?第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器官,都很调顺。第二:永久远离纠纷諠闹与内心的掉举散乱。第三:受世人所称赞。第四:妻子没有人能侵犯。就是这四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后成佛时,就能得到佛身大丈夫男根隐密不露的藏相。

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打妄语的罪业,就能得到八种天神所赞叹的善法,是那八种呢?第一:口常清净,发出优钵青莲花的香气。第二:被一切世间人所信仰伏从。第三:所发的言语可成为证明,受人间天上所敬爱。第四:时常用爱语安慰众生。第五:心意能得到殊胜的安乐,身口意三业都很清净。第六:说话不会错误过失,内心时常欢喜愉快。第七:所发出的语言必受他人尊重,人间天上的人都会一一奉行。第八:智慧庄严殊胜,没有人能超越制伏他。就是这八种,如果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后成佛时,就会得到如来真实不虚的语言。

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两舌挑拨的罪业,就能得到五种不可破坏的善法,是那五种呢?第一:得到不被破坏的身体,因为没有人能伤害他。第二:得到不被破坏的家庭眷属,因为没有人能破害他。第三:得到不被破坏的信用,因为顺于本份所修的道业。第四:得到不被破坏的法力道行,因为所修的道行很坚固。第五:得到不被破坏的善知识,因为不曾欺诳迷惑别人。就是这五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后成佛时,就会得到正信的眷属,一切魔的眷属,都不能阻碍破坏。

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恶毒的口业,就能成就得到八种清净的善业,是那八种呢?第一:所说的话不乖违适度。第二:所说的话都对人有利益。第三:所说的话必定契合真理。第四:言语词句都很美妙。第五:所说的话都可以承受领会。第六:所说的话可以相信采用。第七:所说的话不会被人讥笑。第八:所说的话全部都是令人可爱,别人乐于接受。就是这八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修证,以后成佛时,就会具足如来清净梵音的声相。

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花言巧语的口业,就能得到三种决定不变的果报,是那三种呢?第一:决定被有智慧的人所喜爱。第二:决定能用智慧依照事实回答所问。第三:决定在天上人间所成就威德是最殊胜的,因为所说的话没有虚妄不实的花言巧语。就是这三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修证,以后成佛时,就能得到如来一切所授记的果报,丝毫都不会荒唐而捐弃。

正觉:二乘人。正等正觉:菩萨。无上正等正觉:佛。

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贪求欲望,就能得到成就五种自在满足,是那五种呢?第一:身口意三业自在满足,因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具足圆满。第二:财产宝物自在满足,一切怨仇盗贼都不能抢夺去。第三:福报德行自在具足,能随心所欲,因为一切物品都能具备满足。第四:国王的权位自在满足,任何珍贵奇妙的宝物,各方都会来奉献。第五:所获得的物品都超过所希求的,甚至超过百倍的殊胜,这是由过去世不悭贪不嫉妒别人的缘故。就是这五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修证,以后成佛时,在三界内是特别尊贵殊胜的,天上人间都会共同恭敬供养。

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嗔恨恚怒心的意业,就能得到八种喜悦的心法,是那八种呢?第一:没有损害恼乱的心。第二:没有嗔恨恚怒的心。第三:没有斗诤诉讼的心。第四:有柔顺温和本质正直的心。第五:能得到圣者的慈悲心。第六:时常作利益安慰众生的心。第七:身体相貌端正庄严,众人都共同尊敬。第八:以和气忍辱的缘故,能快速生到清净世界。就是这八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修证,以后成佛时,就能证得没有障碍的心,观看的人不会生讨厌而起欢喜心。

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愚痴邪见,就能得到成就十种的功德善法,是那十种呢?第一:能得到真正善心的快乐,得到真诚善良的善知识。第二:深信因果报应,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始终都不敢做恶业。第三:只专心归依佛教,不再归依其他的天神外道等。第四:把持正直的心正见的心,永远脱离一切吉凶的疑惑罗网。第五:会时常生在人间天上,不会再堕落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中。第六:具足无量福慧,展转增加殊胜。第七:永远舍离邪魔外道,实行佛法圣道。第八:不起虚幻的五蕴之体而生身见执著,舍离一切恶业。第九:安住在无碍的正确见解中。第十:不会堕落各种的灾难。就是这十种,如果能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修证,以后成佛时,会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由自在的神通法力。

当时世尊又向龙王说:如果有大乘菩萨能依照这十种的善业,在修持菩萨道的时候,能舍离杀生的罪行而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富有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长寿不会夭折短命,不会被任何一切怨仇盗贼所损害。

因为舍离偷盗的罪行而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富贵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所获得的一切都是最殊胜没有人可以相比,都能具备积集所有诸佛的圣法宝藏。

因为能舍离不是梵行的邪淫而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他的家人眷属都能守贞节而顺从,对他的母亲与妻子,没有人敢用淫欲心去看视她们。

因为舍离虚诳的妄语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又能脱离众人的毁谤,摄持如来的正法,依照他的誓愿所希求,任何所做都必定能得到结果。

因为舍离挑拨离间的话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裕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家庭眷属都会和睦相处,有共同一样的志向与欢喜,永远不会乖违诤闹。

四不行业:

一、不说是非。

二、不听是非。

三、不传是非。

四、不得妄语。

因为舍离了粗鲁恶毒的语言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所有一切群众,都会很欢喜归依,所说的话都会被人相信接受,没有人会违抗拒绝。

因为舍离了没有意义的花言绮语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所说的话都不会虚伪假设,众人都会尊敬接受,又能善巧随方应变教导,断除各种疑问迷惑。

因为舍离了贪欲追求的心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会惠施喜舍给众生,信心慧解都很坚固,具有很大的威德法力。

因为舍离了嗔恨恚怒的心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同时能迅速自然成就了没有障碍的心智,六根庄严美好,所看见的人都会生敬爱心。

因为舍离了邪见颠倒的愚痴心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永远会投生在正见又敬信佛教的家庭里,能见佛闻法,供养一切僧宝,时常不会忘失自己所发的大菩提心。这就是菩萨大士所修持菩萨道时,实行十善业,又能布施救济来庄严道行,所获得的大利益。

就是这样,龙王啊!举出纲要来说,能实行十善业道,又用戒律来庄严大道的话,就能生起一切佛法真实的利益,又能圆满所发的广大誓愿。又修持忍辱行来庄严大道的话,就能证得佛的圆满音声,又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又能以精进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破除魔障怨结,深入佛法宝藏。又修持禅定来庄严道行的话,能产生忆念不忘、智慧、惭愧心、轻松安适。又修持智慧来庄严道行的话,能断除一切分别所生的虚妄错见。

又修持四无量心当中的仁慈心来庄严道行的话,对一切众生就不会生起恼怒伤害的心。又修持四无量心当中的悲愍心来庄严道行的话,就会怜愍一切众生,时常救度不会生厌舍弃。又修持四无量心当中的随喜心来庄严道行的话,看见别人修持善行,内心不会嫉妒嫌弃。修持四无量心当中的舍离执著心来庄严道行的话,对于顺心与违逆的境遇,都不会生起贪爱与嗔恚的心。

又修持菩萨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他来庄严道行的话,就会时常勤于摄化一切众生。

又修持四念处的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善于修习四念处的禅观。

又能修持四正勤的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以此庄严道行的话,就能全部断除一切不善的恶法,成就一切善法。

又能修持四神足的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以此庄严道行的话,就会时常使令身心轻松安适快乐。

欲神足─希慕欲乐。

勤神足─精进无间。

心神足─一心正念。

观神足─心不驰散。

四神足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

又能修持五根的信心、精进、忆念、禅定、智慧来庄严道行的话,对佛道就会深信而坚固,精进殷勤不懈怠,永远不会迷失忘记,心地寂静安然调顺,断尽一切烦恼。

五根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五根:

一、信根─信心生长。

二、进根─精进生长。

三、念根─忆念生长。

四、定根─禅定生长。

五、慧根─智慧生长。

又修持五力的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来庄严道行的话,众多的魔怨都会全部消灭,一切都无能破坏的。

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能破三界之诸惑。

五力:

一、信力。

二、精进力。

三、念力。

四、定力。

五、慧力。

信力─信力能破邪信。

精进力─精进力能破懈怠。

念力─念力能破邪念。

定力─定力能破乱想。

慧力─慧力能破三界诸惑。

又能修持七觉支的选择正法、精进、法喜、轻安、忆念、禅定、行舍不著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时常善于觉悟一切万法。

七觉支:

一、择法菩提分。

二、精进菩提分。

三、喜菩提分。

四、轻安菩提分。

五、念菩提分。

六、定菩提分。

七、舍菩提分。

择法菩提分─智慧简择法之真伪。

精进菩提分─勇猛心,力行正法。

喜菩提分─心生善法,而生欢喜。

轻安菩提分─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

念菩提分─时时观念正法,令定慧均等。

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舍菩提分─舍离一切虚妄法,而力行正法。

又能修持八正道的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证得真实的智慧,而时常显现在目前。

八正道又名八圣道,是八条圣者的道法,修此八正道,可证得阿罗汉果。

八正道:

一、正见。

二、正思惟。

三、正语。

四、正业。

五、正命。

六、正精进。

七、正念。

八、正定。

正见─正确的知见。

正思惟─正确的思考。

正语─正当的言语。

正业─正当的行为。

正命─正当的职业。

正精进─正当的努力。

正念─正确的观念。

正定─正确的禅定。

又能修持停止散乱心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全部洗涤消除一切缠结烦恼。又能修持观照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如实了知诸法空无自性。又能修持善巧方便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迅速修成圆满有为法与无为法的法喜快乐。

龙王啊!你应当要明白!这十种的善业,甚至能使令佛的十力,佛的四无畏,佛的十八不共法,一切佛法,都能修得圆满,所以你们应当勤修十善业道。

佛十力:

一、知处非处智力。

二、知三世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佛四无畏:

一、一切智无所畏。

二、漏尽无所畏。

三、说障道无所畏。

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何谓十八不共法?佛的十八种功德法,惟佛独有,不与三乘共有,故云不共法。

佛十八不共法:

一、身无失。

二、口无失。

三、念无失。

四、无异想。

五、无不定心。

六、无不知已舍。

七、欲无减。

八、精进无减。

九、念无减。

十、慧无减。

十一、解脱无减。

十二、解脱知见无减。

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龙王啊!譬如一切城市、都邑、聚集的村落,都必须依靠大地才能安立居住,所有一切药草、花卉、树木、丛林、也都是依靠大地才能得到生长。这十种的善业道理,也如同大地一样,所有的人类天界的善报也都依靠十善业而安立,一切声闻阿罗汉果、独觉与缘觉,以及大乘的菩萨行,一切佛法,都共同依靠这十善业的大地开始修起,最后才能成就各种的果位。

佛陀说完这部经以后,咸海娑竭罗龙王,以及大会的一切大众,世间上的天神、人类、阿修罗鬼神等,都生大欢喜心,相信接受如法奉行。

第二篇:佛说十善业道经(本站推荐)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耀,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怖;

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二、多人爱念;

三、人不欺负;

四、十方赞美;

五、不忧损害;

六、善名流布;

七、处众无畏;

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九、常怀施意;

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

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

三、世所称叹;

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

一、口常清净,优钵花香;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词美妙;

五、言可承领;

六、言则信用;

七、言无可讥;

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

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

一、无损恼心;

二、无嗔恚心;

三、无诤讼心;

四、柔和质直心;

五、得圣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九、住无碍见;

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

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

仅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但有见闻者,悉发普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第三篇: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怖。

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

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二、多人爱念。

三、人不欺负。

四、十方赞美。

五、不忧损害。

六、善名流布。

七、处众无畏。

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九、常怀施意。

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

一、诸根调顺。

二、永离諠掉。

三、世所称叹。

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

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词美妙。

五、言可承领。

六、言则信用。

七、言无可讥。

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

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

一、无损恼心。

二、无嗔恚心。

三、无诤讼心。

四、柔和质直心。

五、得圣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九、住无碍见。

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十善】

法界次第云:十善者,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

一、止 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

二、行 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所谓十善者:

一、不杀生 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意,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 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意,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 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 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 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意,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 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 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 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 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 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第四篇:十善业道经科会9.3

A B 乙

一、总示业(果妙)理 甲

二、正宗分分四甲

一、序分如:是我闻:佛说十善业道经 乙

二、特示十(善业)道 丙 二、明 果 德 丁丁丁丁丁丁六五四三二一、、、、、、明明明明明明离离离离离离恶两妄邪偷杀口舌语行盗生功功功功功功德德德德德德 丙 一、示 因 行 丁丁丁三二

一、、、出以示十五一善乘法业成能道就令差根诸别本恶体释永相善断 法、名善义法 圆满 丙 丙 丙三 一

二、、、劝 正 举修 证明 丁丁丁 丁 二一二 一、、、、诸诸教 指 恶善诫 示 报报修 妙 由由善 理 恶善业业戊戊戊生生三二一、、、结明明成胜世万义俗法心业自即果性无唯如心心幻 1

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乙

三、广申依十善庄(严万 C1 乙

四、结赞十善为五乘共甲

三、流通分:佛说此经已〄 娑 竭依)行 罗(龙C2丙 丙丙)三 王 二

一、及、、结 诸 略广说 大 示 说能 众 众以令 〄 行 施一 一 庄 庄切 切 严 严佛 世 之 之法 间 大 大圆 天 利 利满、丁丁丁丁丁人六丁四三二一、、五、、、、阿方、三四四余修便止 观十摄无五罗七 量度等菩心 〄提 皆分大 欢喜〄信受奉行 2

丁丁丁丁十九八七、、、、明明明明离离离离邪瞋贪绮见恚欲语功功功功德德德德 丙 丙三

二、丁丁、劝二一举修、、:诸诸证尊汝恶善、敬今报报分、当由由二 供应恶善养如业业。是生生 修::学今莫龙〄大不王亦海目〃令中眩汝众所〃观生有汝佛了众又身达生观〄因〄此从果形诸百〄色大千修粗菩亿习鄙萨福善〄〄德业或妙所。大色生汝或严〄当小净诸与〄〄相此皆一庄正由切严见自皆〄不心由光动种修明〄种积显勿想善曜复念业〄堕〄福蔽在作德诸断身而大、、生众常语。见、又设中意诸无〃诸天量于不龙亿诸善八自福业部在田〄等梵欢是大王喜故威〄、敬随势悉业者不养〄各〄复亦现是自故受因;汝报善其等。业有 亦福瞻得德仰所如人生来天。者 〄3

丙 一丁 丁、二戊戊、三二戊一正教、、一、明诫结明、指、修成胜明示分善万义世妙三:法心俗理 智自即业者性无果知如心唯已幻:心〄:而耶:应故心<尔修一无如时善切色是世业法〄一尊〄皆不切告以不可〄龙是思见靡王所议取不言生〄〄由:蕴自但心

一、性是造切处如虚善众、幻妄不生界。〄善心等 诸身想〄法业异皆集、故悉起语〄端〄业造正毕、业〄竟意亦见无业异者主所。无〄致由厌无。是。我 故 我有所诸。趣随轮各转随。业龙所王现〃不汝同见〄此而会实及于大中海无中有〄作形者色。种 类各别不(甲A)二乙、一正、宗总分 示分业四果 妙理 分三(B)丁

六、明离恶口功丁

五、明离两舌功丁

四、明离妄语功丁

三、明离邪行功丁

二、明离偷盗功丁

一、明离杀生功丙

二、明果德分十丁

三、出十善业道丁

二、以五乘成就丁

一、是一法能令丙

一、示因行分三乙

二、特示十善业道 德德德:::德德德梵言复佛顺复智人复为:::音可次时本次慧天次四复意人复怖四龙;不次;、王声承〄〄业〄殊敬〄。次十欺〄十身〃相领龙得故龙胜爱龙若〄、负龙、常若。;王正;王〄;王能龙命;王命无离 六〃眷四〃无四〃回王终四〃终病杀、若属若能若向〃生生生言离〄、离制、离阿若天、若天;〄则恶诸得两伏常妄耨离;十离;五即信口魔不舌;以语多邪是方偷是、得用〄外坏〄是爱〄罗行为赞盗为寿成;即道法即为语即三〄十美〄十命就七得不行得八安得藐即。;即得。长

十、成能〄五。慰三得若五十若远离言就沮所种若众八菩四能、种能;恼无八坏修不能生种提种回无可回六法可种。坚固可回;天者智向忧保向、。讥净 故坏向五所〄所阿损信阿恒何;业;法阿、赞后赞耨害法耨为八。五。耨得法成法多。多非等、何、何多胜。佛。罗六何罗人为言等得等罗意何时何

三、等三之十尽为不为三乐等〄等藐善为藐所<爱八坏五藐〄为得为三名十三守一乐<善<三三八佛四菩流<菩护、;一知一菩业<丈<提布一提;于是、识、提清一夫一者;、者七诸为言〄得者净、隐、〄七资〄、众八不不不〄;口密诸后、财后常生。乖诳坏后六常藏根成处盈成无普若度惑身成、清相调佛众积佛恶施能;故〄佛言净。顺;时无〄时梦无回二;无时无〄二〄畏王〄〄畏 向、是能〄误优、得;贼得寝;阿言为害即失钵永证八水佛觉二耨皆五故〄华离清、火随快、多利。;得如心香喧净财及心乐常罗益得常;掉大命非自;于三;若不来真欢二;菩色爱在八众藐三能坏喜、三提力子、生

三、回眷实语;为、智安〄寿命灭起菩言向属七诸世。乐〄不除大提必阿〄。、世所辩能。怨慈 者契耨无发间称才散结心〄理多能言之叹具灭〄;后;罗破尊所;足;众三成四三故重信四无二怨、佛、藐;〄伏、缺、自永时言三三人;妻;多解断〄词菩、天三莫九人;一具美提得奉、能、爱九切足妙者不行发侵常念、瞋如;〄坏;言;怀;无恚来五后信八成、成〄、证〄是施三恶习、道气;4

差根别本诸 体释恶分相善永二 :法断此名、法义善即:法是言圆十善满善法:业者长龙道〄〄王。谓不〃何人容当等天毫知为身分菩

十、不萨<声善有谓闻间一能菩杂法永提。〄离、是能杀独即断生觉能

一、菩令切偷提诸诸盗、恶恶、无永道邪上断苦行菩、。、提善何妄〄法等语皆圆为、依满一两此〄<舌法常谓、以得于恶为亲昼口根近夜、本诸〄绮〄佛常语而菩念、得萨思贪成〄惟欲就及观、〄于察瞋故圣善恚名众法、善。〄 邪法令见。诸。善 法念念增

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离邪道〄行于圣道;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九、住无碍见;

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

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七、永丁

十、明离邪见功德: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得圣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乐众生;

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丁

九、明离瞋恚功德: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

一、无损恼心;

二、无瞋恚心;

三、无诤讼心;

四、柔和质直心;

五、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丁

八、明离贪欲功德: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

三、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丁

七、明离绮语功德: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

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于人天〄威德 5((C2)丙丙丙 乙三丁丁丁丁丁丁二一四、六五四三二

一、、、结、、、、、、略广结说方止三四四余示说赞能便观十摄无五众以十令::七:量度行施善一方止菩四心:庄庄为切便庄提摄:破龙严严五佛庄严分庄无慈魔王之之乘法严故:严爱庄怨〃大大共圆故〄善五念故恚严〄举利利 依满:〄悉觉根分:速能悟庄处〄心故入庄常;〄佛要六以富大设常如无怨尔一:龙得涤一严严勤 于法言 施财威〄富其能贼时切龙王成除切故故摄诸藏之庄宝力人财誓侵损世人王〃满一诸〄严〄。皆宝愿夺害尊天〃当为切法〄化众;〄故无离敬〄〄复依譬知无结;深善一生定行〄能忿爱无所〄其。告之如此为使正信能切〄庄十所侵怒〄能作家离龙而一十乐;道坚修众不严善获夺心能侵必贞不王立切善习生起故道大〄而善夺果顺与言〄城业。观庄固 四; 恼〄〄利恒行方〄。:一邑〄庄严〄念害能以如生施便一离〄取母而若切、聚乃严故精处;生戒是正故〄切离及行有声落至故〄勤观悲念庄。见〄断众间妻施菩 闻〄能〄得匪;庄慧严敬常诸会语子故萨、皆令能正懈正严〄故信富疑〄而〄〄依独依十如智〄常勤故惭〄之财惑欢行无常觉大力实慧无庄〄愧能家宝。喜施有富此菩地、知常迷严愍轻生〄〄离归故能财善提而无诸现忘故诸安一见无贪依〄以宝业、得畏法在〄〄众;切佛能求〄常欲〄〄诸安、自前寂悉生慧佛菩住十性;然能〄庄法义闻侵心言富心无于萨;八; 调断常严利法夺而皆财视能修宝者侵道 行一不顺除不故〄〄〄行信〄夺时、切共〄一厌〄满供速施受无。离〄〄一药〄断切舍能足养自故〄能虚最能切草一诸不;断大众成〄无侵诳胜离佛、切烦善喜一愿僧就常违夺语无杀法卉佛恼法庄切;〄无富拒〄比害〄木法;〄严分忍常碍财者眷而〄而咸、皆力成故别辱不心宝。属行悉行共丛得庄一〄妄庄忘智〄离和施能施依林圆严切见见严失〄无无睦故备故此〄满故善修;故大诸能义〄〄集〄 十亦。〄法善〄菩根侵语同常诸常善皆是众;者得提严夺而一富佛富大依故怨神〄佛心好〄行志财法财地地汝尽足心圆。〄一施乐宝藏宝而而等灭庄无因是见切故〄〄。〄得得应〄严嫌〄为皆所〄恒无离无成生勤无故嫉具大敬有常无能非能就长修能〄;足士爱〄富乖侵梵侵。学坏恒舍相修。悉财诤夺行夺此〃者令庄好菩离以宝。〄离而〄十;身严;萨邪惠〄倒舍无离众行长 善觉心故精道施寿心〄能粗毁道支〄〄进时故无而信侵恶谤亦庄轻于庄〄行解夺语〄〄夭复严安顺严行施坚〄而摄常〄如故快违故十故固言行持富不是〄乐境〄善业〄〄不施正财为宝一〄常;〄能〄常具虚故法〄〄〄切6

C1)乙

三、广申依十善庄严万行 分三

第五篇:十善业道经 儒释道学说讲座-第1集

十善業道經 儒釋道學說講座-第1集

主持人:淨空法師,一九二七年出生於中國安徽省廬江縣,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大師及佛學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獲得深刻啟發。不僅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對於儒學、道家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學說也廣為涉獵。於眾多經典中,對佛教淨土宗著力最多,成就也最為輝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法師總結數十年學佛經驗,所提出的修行原則。首開風氣之先,透過網際網路、衛星電視,以遠程教學二十四小時弘揚佛陀教育、聖賢理念,是其真實智慧所展現的高瞻遠矚。法師提倡古聖先賢「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思想。

過去十年,法師所設立的各項獎學金,幫助許多在中國、印尼和澳洲的莘莘學子完成學業。法師近年來提倡神聖仁慈、博愛的教育,與各個宗教和睦相處,多元種族文化平等對待。老法師的這個理念,也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了,「二五五0年歡慶衛塞節」當中,呈現出來。老法師希望結合更多的仁人志士,在這個動亂的大時代中實現消弭戰亂、衝突,促進世界和諧、安定的大同理想。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淨空老法師的蒞臨,大眾請就坐。尊敬的老法師,丹斯里李金友,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們,大家晚上好。現在讓我們恭請,尊敬的老法師為我們開講《十善業道經》。

淨空老法師:尊敬的丹斯里先生,諸位嘉賓,諸位大德,諸位同修。我想儒釋道三家講座合在一起的活動,可能今天是第一次,這個意義非常的深遠。在沒有報告之前,首先我們對於宗教、佛教、儒教,都要有點認識。因為在現前的社會上,對於這些問題產生的誤會,非常嚴重,到底什麼是宗教?依照中國文字來看,宗是主要的意思,宗,一般講它有三個意義,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為大眾所尊敬的、所崇仰的。教是教學、是教育。合起來看,宗教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育、尊崇的教育,這個意義非常之好。這種解釋與它的內容相不相應?我們可以說是完全相應,真正是名符其實,每個宗教都有這三個意思。

自古以來在東方,確實是儒道跟佛教的教化普遍的推行,讓這些地區長治久安。在西方歐美實在說也是得力於宗教教學,才能夠得到安穩。現在全世界的動亂,原因在哪裡?我們可以說東方的中國人,包括了東方不學儒釋道,把儒釋道都忽略、輕視、揚棄了。西方歐美國家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大家相信科學,宣布上帝已經死亡了,所以不學宗教。我們在美國居住了不少年,幾乎每天都看到教堂外面插個牌子,它要變賣了,打聽為什麼要賣教堂?已經沒有人去上教堂。所以這可以說是人忽略了宗教的教育,忽略了聖賢的教育,世界怎麼能不動亂?這是肯定的。這什麼樣的因,有什麼樣的果報。

什麼是佛教?還有人問佛教是不是宗教?我們要是把釋迦牟尼佛的歷史,好好去研究一番,就知道釋迦牟尼佛跟宗教實在沒關係。我們知道他是王子,迦毘羅衛國的王子,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了王位,他去求學。我們能夠想像得到,他的出生是貴族,這是備受人尊敬的,又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在當時印度無論是宗教、哲學,可以說都是發達到最高峰。像中國的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情況相彷彿,所以在印度是個學術黃金時代。他出去求學,我們能想像得到,幾乎印度所有宗教裡面的高人,學術界裡面的大德,他統統都見過,都去參學過。這樣的參學他用了十二年的時間,到三十歲,也可以說是再找不到地方學習,於是他在恆河邊找棵大樹底下入定。入定在當時的印度是非常普遍的,不但宗教裡面重視禪定,學派裡頭也重視禪定。

所以六道輪迴這樁事情,是遠在一萬多年之前婆羅門教首先提出來的。以後各個教派都修禪定,包括學術界;換句話說,在禪定當中把空間維次突破了。這個空間維次僅限於六道,六道的空間、時間突破了,六道的狀況是每個人都看得很清楚的,所謂是現量境界,它不是比量,也不是推想,不是一種學術,是每個人親自所看到的。一個人在定中見到,他跟大家說出來;那個人在定中也看到,跟他說的完全相同。所以六道輪迴,在古印度被宗教、學術普遍的肯定、承認,這是確有其事,這不是假的。這是我們一般講的神通,現在在中國稱為特異功能,特異功能的能量有大小不同,能量大的,上面能夠見得到非非想處天,二十八層天,下面能夠看到阿鼻地獄。

可是我們會想到釋迦牟尼佛好學,無論什麼問題他要追根究柢。六道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別的世界?我們有這個疑問,我相信釋迦牟尼佛肯定也有這個疑問。這個問題在那個時候,在當時所有的宗教、學派都沒有法子答覆。所以他給我們示現,在菩提樹下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了,入更深的禪定,這更深一層禪定就把六道突破。四禪八定是在六道之內,不能突破六道輪迴,不能突破。突破之後看到的諸法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些問題全部解決了。六道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無量無邊的世界,這全都知道了。這就是更深的禪定因緣,他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這一放下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這個境界。

他在《華嚴經》上,《華嚴經》是在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就是徹悟,成道就是徹悟,徹底覺悟之後第一次講的。第一次講他是在定中講的,所以我們世間人看他老人家在樹下入定,這個樹以後叫做菩提樹,名稱是這麼來的,他在這個樹下開悟的。我們一般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在樹下打坐入定,這定的時間很長久,經上告訴我們二七日中,也有經上講的三七日中。二七就十四天,三七就是二十一天,他在那裡入定。其實他在定中把他自己所證得的、所見到的,這個境界全部說出,這就是《華嚴經》。聽眾當然不是普通人,都要有定功,有跟他同樣的定功,你才能夠參加他這個法會;沒有這個定功的人,那是沒有法子知道這個訊息的。所以人間天上沒有人知道,連阿羅漢也不知道,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不知道。

什麼人知道?就法身菩薩。到底什麼叫法身菩薩?我們再說個故事,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這是學佛同修應該都很熟悉的,惠能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中國出現的。釋迦牟尼佛是學了十二年然後放下,徹悟;惠能不認識字,沒有學過,一天都沒學過。即使到黃梅去參學,其實他參學是做義工,五祖的講堂他沒去過,寺院裡面的禪堂他也沒去過。他在黃梅八個月,五祖派他到碓房去舂米破柴,因為他是樵夫出身,還是幹他的本行,這是在寺院裡面做義工,沒有教他。到傳法的時候,這個故事《壇經》裡面講得很清楚,沒有人想到,五祖把法傳給他了。要從過程當中我們能夠猜想得到他,他到黃梅去見五祖的時候,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他的回答說我來要求作佛。這就不是普通人說得出來,我相信五祖在一生當中,接引許多大眾,沒有一個說我來要作佛的。可能一生只遇到這一個,就是這個人他來作佛的,他不是為別的事情來的。

同時他也給五祖說過一句話,他告訴五祖,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五祖聽了也不回應。這也不容易,我們要見到祖師一定說,祖師,弟子心中常生煩惱。常生煩惱是正常的,常生智慧這是太希有了,從跡象去看,彼此心心相印,非常的難得。所以五祖早就看中他了,但是不許他入眾,就是參加大眾的活動,不許他。這個原因我們學了這麼多年也能體會到,什麼原因?怕人家嫉妒。嫉妒,人家就傷害他,所以為了保護他,把距離拉遠,平常不見面,叫他到碓房裡面去做工,沒有人知道。傳法的時候,他叫所有的學生作首偈來給他看看,看看有沒有明心見性。五祖出了這個題目,沒有人敢接受,因為大家都猜想一定是上首,也就是五祖的助教,一定是傳給他了!可是到後來沒有人想到傳給惠能。而且是半夜三更五祖跟他講《金剛經》,我們能想到三更是夜晚十二點鐘,一定講《金剛經》大意,頂多兩個小時,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了,他就徹悟。他所悟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的境界,完全相同。

釋迦牟尼佛在當時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所說的一樣;而惠能大師在中國應以比丘身得度,他就現比丘身。悟,怎麼個悟法?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放下就是!所以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確實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什麼叫做佛要搞清楚,佛就是個究竟圓滿覺悟的人。佛不是神、不是仙,跟宗教沒有關係,他不是神仙,他是人,他是個真正覺悟的人。所謂真正覺悟是什麼?他沒有執著,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所以我們從這些地方就了解,什麼叫佛法、什麼叫世間法、什麼叫出世間法。所謂世間法就是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六道凡夫;你要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那你就是佛。你看就這麼簡單,只要你肯放下,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成佛。

如果妄想分別執著習氣太重了,一下放不下,沒有辦法跟惠能比,沒有辦法跟釋迦牟尼佛比。他們真厲害,就是一下就放下了,所謂一時頓證。你不能,沒有這種能力,這煩惱習氣重,佛告訴你,你慢慢的放,先把執著放下,就是說對人、對事、對萬物,對世間、出世間都不要執著。不再有執著了,你能把執著真的放下,在佛法裡面有個學位你就證得了,叫阿羅漢。所以阿羅漢是聖人,他不是凡夫,為什麼?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六道從哪裡來的?六道從執著來的,所以你沒有執著就沒有六道。沒有六道到哪裡去?六道之外還有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還很多。所以他證阿羅漢果、證辟支佛果、證菩薩果位,他往上面去了。如果你再能夠把分別放下,不但執著沒有,分別也沒有,那你就提升了,你提升叫菩薩。所以什麼叫菩薩?你能放下分別執著你就是菩薩,你有分別執著,你是凡夫,就這麼個道理。

阿羅漢所證的是正覺,正確的覺悟,決定沒有絲毫的偏差,沒有錯誤;菩薩是正等正覺;佛再加個無上,無上正等正覺,這叫佛。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本來是佛。妄想分別執著是不是真有?告訴你不是真有,如果真有,那你怎麼能斷得掉?你怎麼能放得下?在大乘教裡面,經典上告訴我們,妄想分別執著是屬於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用現代的話來說叫抽象概念。不是事實,決定沒有事實,是個抽象的概念,是個念頭,抽象的念頭。這個念頭不是真的,是虛妄的,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質。但是有這個抽象念頭它會起作用,起什麼?障礙了你的正覺。佛是覺悟的意思,它把你自性裡面的本覺障礙住了,透不出來;好像雲彩把太陽光遮住了一樣,你透不出來。所以眾生跟佛是一體的,是一不是二,一個這是天空晴朗沒有雲彩,這是佛;像陰天,陰天雲彩很濃、很厚,這就是六道凡夫。雲彩再厚,也沒有把太陽真正遮住,現在這個常識大家都有了,我們坐飛機飛到雲層上面,下面下雨,外面是大太陽,並沒有遮住,所以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知道這個道理之後,佛這個意思是恢復我們自己本來面目,智慧、德能、相好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你不要求,你求不到,你求叫白費心機,用不著求!世尊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到太多了,一部《華嚴經》就是講的是自己,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德能、自己的相好,全經上就講這三樁事情,這個我們要曉得的。回歸到自己的本性,回歸到自己本來面目,就是回歸到大方廣佛華嚴,那才是你真正的自己,智慧是自性本有的。所以惠能大師非常難得,惠能大師開悟之後,他把自性是什麼樣子他說出來了,這個太難得了,讓我們清清楚楚的。他只用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真的是清淨,縱然墮到六道、墮到三途、墮落到阿鼻地獄也沒有染污。就好像陽光一樣,雲彩再濃厚,雲彩並沒有遮住太陽,確實對太陽沒有絲毫妨害。這是他頭一句告訴我們,我們自性清淨心沒有受污染。

第二句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句話在印度人是非常重要,印度所有宗教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就是不生不滅,許多宗教也追求永生。惠能大師告訴我們,我們的自性沒有生滅,本不生滅,這叫自性涅槃。換句話講,你需不需要去追求?不需要,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是了!第三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個具足就是講沒有欠缺,智慧是圓滿的、德行是圓滿的、能力是圓滿的、技能是圓滿的、福報是圓滿的。相好就是今天講的福報,沒有一樣不圓滿,是你自性本有的。所以佛法稱為內學,一切向內,不要向外,外面沒有,要從自性裡面才能夠找到,要開發自性裡面的寶藏。第四句他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說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是定的,從來沒有動過,這就自性本定。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說這個定叫首楞嚴大定,是性定,不是修得的,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最後一句話很重要,「能生萬法」。我們講宇宙從哪裡來的?森羅萬象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變現的。

所以大乘教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是我們心現識變。能大師這二十個字講得很清楚,可是我們學習,很不容易懂得。我們讀經、聽經,讀經、聽經搞了半個多世紀,我二十六歲開始學,到今年學了五十六年,可是年年有進步。所以慢慢愈來愈懂得多一點,最近這個兩年有了很顯著的進步。有人問我,這個現象是什麼樣子?就是心現識變,我就想到我們小朋友玩的萬花筒,十法界依正莊嚴的變化,就像萬花筒一樣。你仔細去觀察、去揣摩,你能夠體會到,佛經上講的心現識變的道理,你就不會懷疑。我們把萬花筒比喻作阿賴耶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比喻作心性。變怎麼?動就變了,動,心只要一動,動就叫做無明,就叫做妄想。所以妄想裡頭沒有善惡,只是心動了,動得非常的微細,那個微細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心動起個小小的波,你自己不知道。但是波一起叫無明,叫無始無明。名字好,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這說明是假的,不是真的。要有始有終,那真的就不是假的,沒有開始。

這是講它的波動,現在科學講波動,這是自性裡面起的波動。這個波動所謂一念不覺,一念就不覺,只要有念就不覺了,這就是無明。《唯識論》裡面告訴我們,「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講宇宙的變現。我們初學總是覺得有時間性的,一個階層,第一個是無明業相,這動了,心動了;從動再產生見相,見相就是精神;由精神再變成物質,這境界相就是物質,就從這麼生起來的。由物質這種現象跟精神現象交錯,這才產生了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怎麼回事情?染淨不同,四聖法界清淨,六道裡面是染污。染污裡面又有善惡不同,諸位要曉得,清淨法界裡頭沒有善惡,六道裡面是染,染就有善惡,善就三善道,惡就變成三惡道,這麼回事情。

這個說得是沒錯,事實真相你還不懂,事實真相是什麼?是一念它就完成了。這個一念很不好懂,一念就完成了,我們就想到電影的放映機,我在年輕的時候喜歡玩這些東西,所以印象很深刻。電影的放映機,實際上影片就是幻燈片,它是連續的幻燈片,一秒鐘你看放映機開合二十四次,也就是說一個幻燈片打在銀幕上,它的時間多長?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的二十四分之一,就是這麼長的時間,它關住第二張片子就上來了。所以你看到的是個相續相,它不是真的,是個相似相續相,因為絕對不會有兩張片子完全相同的,沒有,絕對不會有相同的,所以相似,是個相似相續相。我們看電影,在電影銀幕裡面看得很逼真,好像整個情緒都被它吸引住。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所看的境界相,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像電影影片一樣,是個相似相續相。它的速度多快?

《仁王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彈指這六十剎那,一彈指裡面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彈指。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鏡頭開關就是九百次。我們彈指,現在我們用力彈,彈得很快,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也就是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你就想想看,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你怎麼能知道這個世界是假的?所以這個世界叫剎那生滅,生滅同時,叫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生滅同時。如果真的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這句話就沒有意義了。有生滅講生滅同時,就是生滅這個現象你找不到它的起頭、它的結束,找不到。世尊在《仁王經》上這個說法,我們學習到今天,可以肯定釋迦牟尼佛這個說法是方便說,不是說真話,為什麼?真話比這個速度還快,還要快很多倍,十倍都不止,所以是佛的方便說!這才是諸法實相,你真正了解實相。

所以佛的教學,他教學的時間最長的,他一生教學古來祖師大德把它分成五個階段,叫五時,五個階段。第一時是華嚴,這個時間很短,只有半個月,小乘不承認,大乘相信。第二時是阿含,講了十二年,好像辦小學,阿含;第三時方等,好比辦中學不斷向上提升;第四是般若,這大概是世尊主要要講的東西,般若二十二年。所以講經四十九年,般若這一會就二十二年,由此可知,這是佛一生主要講的東西。學般若,前面十二年的阿含、八年的方等,這是打了二十年的基礎,二十年基礎之後才能學般若。般若經典在現在中文裡面也是最大部頭的,六百卷《大般若經》。這個經我讀了一遍,我的總結十二個字,世尊十二年講般若跟我們講的什麼?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我的總結。比《心經》還要簡單,《心經》已經是它的總結了,我把它總結成十二個字。

這十二個字你能不能體會?如果你能體會到不生不滅,不二法門,你就懂得。所以入這個境界之後你身心清淨,妄念不生,世界無論怎麼變化,十法界依正莊嚴無論它怎麼變,它得的數都是個零,它沒有東西。為什麼?你剛才聽懂我用電影幻燈片做比喻,你就曉得不可得。一張東西都不可得,相是幻相不是真的,包括自己的身體。不但相是虛幻的,念頭也是虛幻的,也不是真的,念也不可得,相也不可得,不可得你去追求,那你就苦惱,自找苦吃了。所以佛教導我們隨緣不攀緣,沒有一樣不好,念念都能夠與自性相應,這就是覺者;念念與自性相違背,就是迷了,就是凡夫。所以凡夫跟佛就是覺迷不同,迷了是凡夫,覺悟了就是佛。

釋迦牟尼佛覺悟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歲圓寂的。我們常常講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我們用現在講,怕人家起誤會:你是宗教。我們把它改成辦班教學三百多次,三百多次辦班教學,說法就是上課,教學是上課,教了四十九年。現在佛教裡面所有的宗教儀式,在佛陀那時候全沒有,統統沒有。佛只是教人,天天教導上課,沒有道場,他的道場在樹林、在河邊,在風景美的地方,帶著學生天天去旅遊,在郊外,佛坐到當中,學生團團圍住他,每天是這種方式上課。生活非常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樹下只能住一晚上,第二天要搬到別的樹,不能在原來的樹下,為什麼?怕你起貪心,這個樹蔭很大,捨不得離開,你的妄想就生起來了。

所以種種方式,都是為杜絕我們的貪婪,貪瞋痴慢,用這些方法。一生沒有建道場,接受信徒的供養,你看四事,飲食,托一缽飯飲食。衣服、臥具,睡覺的時候很簡單的,鋪在地下的一個單子。醫藥,生病的時候接受供養醫藥。供養只接受這四個,其他的都沒有,給我們做出什麼榜樣?放下得乾乾淨淨,這個生活是大自在,充滿了智慧。就是惠能所說的「常生智慧」,大乘教裡面講的常生歡喜心。智慧天天增長,德能天天增長,不生煩惱,這是佛陀教育。所以跟現在宗教迷信,完全是兩回事情,這是我們對於佛要認識清楚。

所以佛教裡頭的名詞,佛陀、菩薩、阿羅漢,要用現在的話說,是佛教裡面的三個學位。阿羅漢是最低的一個學位,他是正覺,他是放下執著;菩薩是第二個學位,他是正等正覺,他放下了執著、放下分別;佛是最高的一個學位,叫無上正等正覺,他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所以佛法修學最重要的是放下,如果我們真能把這三個都放下,祖師有句話說得很好,「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所謂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這是法身菩薩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統統有,祖師又有句話說,「哪一法是佛法?」我們每天讀《大方廣佛華嚴經》、讀《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都不是佛法,為什麼?你沒放下。念阿彌陀佛要想往生淨土,最低限度你要把執著放下,執著放不下不能往生,這個要懂得!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道理就在此地。

真的,你看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眾,「放下身心世界」,這先決條件。身代表了整個物質的生活,心是精神,念頭統統要放下,對這個世間,整個世界不要有貪戀、不能有妄想、不能有執著,統統放下,這樣的人念佛很快就成就了。我們從《往生傳》、從《淨土聖賢錄》,從近代有些念佛人他們的成就,確實許多三年就成功了,時間不是很長,三年時間,他就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換句話說,他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通了,障礙就沒有,就互通訊息了,知道什麼時候走。這個功夫並不是很高的功夫,只要放下少分,不是完全放下,完全放下地位就高了。執著完全放下,生極樂世界就不是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如果能夠把妄想分別也放下,生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那不相同,這是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不過那個世界很特別,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的,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它的世界是平等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統統在一起。

這好像一個學校裡面,學校有六個年級,但是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上課都在一個教室,很特殊,極樂世界是這樣子,四土九品在一個教室上課。不像其他的,其他諸佛剎土各有各的教室,不在一起的。這是極樂世界非常特殊的一個狀況。所以世尊勸我們,我們今天講移民,移民到極樂世界去,到那邊成就快,到那邊決定不會退轉。所以這是佛教,我們總是要認識清楚、認識明白,有人問我們,能講得清楚,不至於產生誤會。佛,我們肯定釋迦牟尼佛一生,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職業教師,他一生教學,他職業教師。用現代的話來給他定個地位,他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教學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真正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有教無類。他的身分,他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是個老師,但是他不收學費;孔子還收一點學費,收得不多。釋迦牟尼佛不收學費,所以他是個義務的老師,非常難得,非常值得人尊敬。所以我們學佛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

《十善業道經》,是他老人家教給我們入佛門第一部經,你想跟他學習,從哪裡學起?從《十善業道》學起。可是《十善業道》這個經不長,它裡面有圓滿的理論,也可以說是圓滿的哲學思想、科學的境界,裡面有倫理、有因果、有道德,圓圓滿滿一項不欠缺,它是入佛的根基,我們從經文上都能看到。這次我們的時間短,好在過去我講得很詳細,有光碟,也印出書了,也有書本流通。今天利用這個時間,我們做了個節要,把它重要的話節錄出來,我們一起來學習,總共五百一十七個字,所以文字不多,比《弟子規》還少。我們從節要的經文來讀。時間到的時候,有人要請知會我一下,要不然我就不知道時間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

『如是我聞』,這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因為佛在世教學沒有記錄,也沒有講義,也沒有講稿,都是他說出來的。佛經怎麼來的?佛經是佛陀滅度之後,由學生們從記憶裡面,把它記錄下來。記錄這個方式也很特殊,但是很民主,很值得信賴。佛的弟子當中,確實有些天才的人物,阿難這個人記憶力很好,他的記憶真的像我們的錄音機一樣,一遍聽下去之後,永遠不會忘記。所以結集經藏,要把佛的東西整理流傳給後世,迦葉尊者這些同學們,就叫阿難尊者複講,把佛一生所講的重複講一遍。聽眾是五百個同學,不是外人,都是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的人,聽阿難複講。如果複講有問題,有疑問,只要一個人有疑問,這一句或者這一段就把它刪掉,就不能用。必須要五百個同學個個承認,個個點頭,阿難沒錯,佛是這麼講的,這才能記錄下來。所以結集經藏非常嚴格,取信於後世。所以說阿難對我們的恩德很大,釋迦牟尼佛教誨能傳下來,是他複講的。

所以這句話是阿難尊者說的,「如是」,如是就是我所講的,就是佛當年所說的,完全相同,不增不減,佛怎麼說我怎麼講,自己不敢加一個字進去,叫如是。「我」是阿難自己自稱的;「聞」,我親自聽佛說的,不是傳說的,親自聽他老人家講的。『一時』這個意思,剛才諸位聽我講時間跟空間你就懂得了。所以佛不講年月日,跟你講真話,真話就是「一時」,就是我們講一剎那,說不出來,一剎那就太長,已經很長了;用現在話來說,億萬分之一秒那才叫一時。念念都是一時,沒有第二時,為什麼?它每個現象,現在科學家也發現,發現物質是無中生有,而且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這時候看見了。也知道時間不是真的,時間、空間都不是實在的,這個發現也非常之難得,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一時我們可以講感應的時候,這個說法好,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一時裡面就起感應,二時感應就沒有,必須要同一時。所以佛心清淨,六祖說得很好,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我們的心清淨跟十方諸佛就通,障礙就沒有了,就起感應。所以這是很合科學精神的,一就通了,心淨就通了;心一起念頭,感應就沒有了。

『佛』是釋迦牟尼佛。這個經在哪裡講的?在『娑竭羅龍宮』裡面講的。所以就有人懷疑,這「娑竭羅龍宮」在哪裡?現在潛水艇已經深入海底,從來也沒有見到龍宮。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要懂得,特別是大乘教,大乘教裡面佛所講的言語,完全用一種文學藝術美化它,所以你要懂得它的言外之音。娑竭羅是鹹海,我們一聽鹹海就能體會到,這是代表什麼?苦海,苦海無邊,六道輪迴是苦海,我們都在苦海裡頭。龍是最善於變化的,說的是什麼?說的是我們人,你看念頭妄念紛飛,心情不定,就像龍的變化一樣。所以用娑竭羅龍王,來代表我們的居住在地球上所有的大眾,用牠來代表,就在苦海裡面。尤其是現在人心浮氣躁,變幻無窮,說這個意思,你就容易懂得了。

【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這兩句話意思很深,學佛終極的目標我們都希望能夠成佛,成佛必須要經歷的大比丘跟大菩薩,必經的路線。像你讀書,理想終極目標是拿博士學位,但是你必須經歷的是學士、碩士,你才能拿到博士學位。從這個地方這就顯示出來,這個經是學士、是博士的基礎,都是從這個地方出生的,所以它是佛法裡面的根,是佛法裡面的本,它是根本。我們學佛一定要從這個地方下手,你才會有成就,你才有根。現代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沒聽說過,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我們根丟掉了。所以十善業道它最基層的人天福報,佛告訴我們,這不是在佛的正規課程裡面的。真正學佛要受三皈五戒,這在三皈之前,有這個基礎才能受三皈五戒。我們在淨業三福裡面學到,它是第一條,淨業三福這是我們不管是淨宗,任何宗派,顯教密教、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都必須要遵守的修學的程序,這順序。

第一個,第一福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頭一條。你看這裡頭沒有三皈五戒;換句話說,這是做人的根本。佛經一展開你看到「善男子善女人」,善就是十善,具足十善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有這個基礎才能夠受三皈五戒。第二條講「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看沒有這個基礎,不能受三皈五戒,可見得這問題重要。現在我們走過不少地方,看到不少的學佛的同學,在家的十善做不到,十善做不到也就是說三皈五戒就沒有了,第一條沒有,哪有第二條?出家的《沙彌律儀》沒做到,所以為什麼佛門這麼衰,為什麼社會對我們產生這麼多的誤會,不能怪人,怪我們自己沒有學好,我們自己疏忽了。所以現在覺悟了、明白了趕緊補課,不是不能補,可以補。

我們中國傳統教育,在最近這一個世紀疏忽了,至少我們丟掉了三代,一百年。所以現在年輕人不知道,問他的父母也不知道,問他的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可能知道,高祖的時候可能學過。為什麼丟掉的?原因很複雜,最重要的就是清朝亡國之後,社會的動亂,軍閥割據,民生疾苦,接著八年抗戰,多少人流離失所!我們都是受害人,十一歲就逃難了,家顧不到我們,學校也不能照顧,當了流亡學生,所以這是因素很多。一百年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現在我們在湯池做這個實驗,實驗使我們意想不到,不到半年我們傳統的根就又發現,根又找回來了,這非常不容易,對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信心。現在我們深深相信,我們要重新把這三個根建立起來,需要多少時間?頂多一年,儒釋道的三個根。儒的根《弟子規》,道的根《感應篇》,佛的根十善業。

為什麼要學儒、學道?這個要懂得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佛不承認。為什麼?你躐等,你沒有按照次序去學,所以佛不承認。佛教傳到中國,小乘經翻譯得非常完備,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跟我說,他說中文翻譯的小乘經,就是《四阿含》,跟南傳的巴利文的小乘經,兩個對照,巴利文的經典比中文翻譯的,大概多了五十幾部。將近三千部,只多五十幾部,可見得很少,所以小乘經典非常完整。在早期隋唐時候小乘兩個宗派,成實宗、俱舍宗,這兩個宗到宋朝時候就沒有了,所以現在很多人連這個名詞都不知道。隋唐時代初期還是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可是唐朝中葉之後,我們中國人學佛就改變了方向,不學小乘,不學小乘怎麼辦?用儒跟道來代替。是好,儒道能代替小乘,所以中國一千七百年來出了許多高僧大德,都是有深厚的儒道的基礎。

我們從淨業三福上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就是孝親尊師,孝親尊師從儒家那裡學,這是根之根,最根本的我們從儒家學。「慈心不殺」,這講因果、道德教育,從《太上感應篇》裡面學。從這裡奠定基礎然後再學十善業道,你依照這個順序就容易了。所以為什麼一百年以前的人,無論在家、出家底子都那麼深厚,他都有成就。現在為什麼不能成就?我們要好好想想,這個原因何在?所以我們花一年的時間,把這三門功課補習出來,這三門功課不是念的、不是講的,是要落實在生活上,要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它是要做的,所以這三種都是戒律,是根本戒律。有這三個基礎,這三樣基礎你才能受持三皈,你才能受五戒,出家才能夠受沙彌戒;你沒有這個基礎,受了也沒有用,做不到。所以沒有根,沒有根的花果就像花瓶裡面的插花,很好看,沒有生命,幾天就枯掉了,這個道理要懂。從這個根本上紮根,紮根是不太好看,他有生命,他會成長,這個道理要懂。所以一定要從紮根做起。

我們今天說實在話最困難的,是從小疏忽了這些基礎的教育,在長成當中我們被環境染污;換句話說,我們已經學壞了,再回頭當然困難。為什麼?你要有勇氣、有決心、有毅力,克服自己所有一切不善的毛病習氣,你才能回得了頭來。如果不能克服習氣,你就回不了頭,頭一個習氣,貪心。我這麼多年在講經教學當中常常提示的,我提了十六個字,自私自利這一定要放下,決定不能有,為什麼?你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自私自利。所以這個東西是違背自性的,你有這個東西在,你的性德,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永遠不會透出來,透不出來,頭一個要放下的。

再就是名聞利養,這個都是外面誘惑你的,你要能夠拒絕,不受它的誘惑,不要名、不要利、不求供養。我們的生活,生活有護法神,護法神的頭頭是韋陀菩薩,你要相信他,他很靠得住。如果我們一心去學道、學佛,心在道上,在弘法利生上,我們如果說餓死了、凍壞了,韋陀菩薩就會被撤職查辦,這真的不是假的,那他失職。所以他要照顧我們,諸佛菩薩護念我們,我們還要操什麼心!如果你要為自己生活一操心,韋陀菩薩就不照顧你,為什麼?他自己有辦法,他不需要我照顧,他就省事。所以這一定要懂得,名聞利養可不能沾。過去蓮池大師,你看他《全集》裡頭所說的,他一生得力的就是得力這句話。他年輕的時候參學,那個時候有位大德叫遍融法師,他去參訪他,三步一拜,拜到他面前,非常虔誠。見老和尚面,老和尚就是一句話教給他,「你不要被名聞利養欺騙了。」旁邊很多大眾看到,不知道老和尚跟他講什麼開示,都來聽,一看老和尚說這句話哈哈大笑,老生常談,沒什麼希奇。蓮池大師告訴大眾,老和尚對我說真實話,沒有高談闊論,沒有好高騖遠、談玄說妙,跟我講真話。他一生成就得力於這句話,這非常重要。

接著五欲六塵,這也是誘惑,就是我們精神跟物質上的享受,我們要拒絕。最後四個字貪瞋痴慢。能夠真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你就很容易入門。這十六個字是障礙,障礙你入不了門,你永遠在門外徘徊。所以要放下,不要害怕,明天,明天還沒到,想明天的事情幹什麼!昨天已經過去了。所以過去的不要想,未來的不要想,抓住今天就好,這是成功的祕訣。無論世法、佛法,都不例外,所以一定要懂得。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經文,經文說: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

諸位要記住『龍王』是我們的代表,想到「龍王」就是善於變化,多變的。

【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

他念頭不一樣,所以一切人的行為,言語、造作、行為從哪來的?從念頭來。你念善,你的言行一定是善的;念不善,言行決定是不善,是從念頭來,所以心想不同。這個『一切眾生』講十法界眾生,十法界的眾生心想不一樣,所以他造的業就不相同。『業』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造作完了叫業。所以普通講你在做什麼事,做完之後就結業,業是什麼?業是阿賴耶識裡頭有了種子。你一個念頭善,念頭在造,不要小看它,一念善一個善業種子,一念惡一個惡業種子,將來種子遇到緣都會起現行,這講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因果從哪裡來的?佛家也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可見它對因果非常重視。因果從什麼地方來的?為什麼不空?在大乘教裡面我們可以說因果的來由太深了,佛告訴我們一念不覺,你想想,這是不是因果?一念是因,不覺就是果。所以因果跟無始無明同時生的,也同時滅的,無明不滅,果報就不會滅;無明沒有了,給諸位說,果報就沒有了。無明是起心動念太難!

我們這一生修行,所以我三個老師,我三個老師都沒有見過面,他們三個人彼此沒有見過面,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跟李老師,都沒見過面。可是對我講的話,三個人講相同的話,教我什麼?這一生學佛老實學,不可以學惠能,三個人都講這句話。「惠能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人沒法子學,你要跟他學就錯了。」可是我們對《壇經》還特別有緣分,非常喜歡去讀它。他說「你學不到的,心裡要有數,他那是一步登天,他真上去了;我們上不去,上不去掉下來,粉身碎骨。」所以教我們怎麼樣?教我們爬樓梯,步步高升,這個穩當。三個老師都教我學爬樓梯,不可以一步登天,也就是循序漸進。這就是講老師看得出我們不是天才,不是上上根人,上中下三根都要循序漸進,只有上上根人躐等。所以釋迦的示現跟惠能大師的示現,是給我們說明事實真相,這要了解、要認識,但是學不到。

同時他們給我們示現的,就是學跟不學沒有關係,這是非常難得。釋迦牟尼佛示現學,學了十二年最後丟掉,分別執著丟掉。如果要是不丟掉妄想分別執著,你所學的東西,就叫做所知障,就變成所知障了。你能夠把學的東西放下之後,你所學的都變成智慧。你不學,惠能大師沒有學,不學,世出世間法他都通,他不認識字,你經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你念不懂,他給你一講,你就明白了。這樁事情,就是與我們學、不學沒有關係。所以最重要的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才重要,這是修學的真理,你不能不知道。

我們今天學經教,學經教跟修禪定沒有兩樣,要怎麼個學法?要離妄想分別執著,離妄想分別執著可以學,釋迦牟尼佛就這個學法。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學習的方法,你看他說離言說相,你聽經不要執著言語,不要去分別執著言語,離言說相。看經不要執著文字,文字是言語的符號,不執著言語就等於不執著文字。不可以執著名字相,所謂名詞術語,什麼是佛、什麼是菩薩,都不要去執著。第三個要離心緣相,就是你不能想它的意思,經你可以看、可以聽,不可以想它的意思,愈想愈錯。為什麼?因為你想是用第六識、第七識,你是用分別執著在想,你落在分別執著裡去,那全錯了;離分別執著你開悟,道理在這個地方。所以這是佛法跟世間法不相同的地方,我們一定要分清楚。

佛法跟世間法言語上沒有關係,文字也沒有關係,就是在你有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有妄想分別執著,三藏十二部全是世間法,不是佛法。如果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幼稚園小朋友念的那些教材,「小狗叫,小貓跳」,都是佛法,都是妙法,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是自性自然流露,哪一法不是佛法!世出世間都沒有;有世出世間還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所以我們真正用功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處事待人接物,要把對立的念頭化解掉,為什麼?對立就是二法。從對立要再升級就是矛盾,矛盾再升級就衝突,衝突再升級那就變成鬥爭、變成戰爭,這是個很危險的一種思惟方法。所以必須從內心把對人的對立化解,對事的對立、萬物的對立統統化解,身心和諧。這是我這麼多年參加國際和平會議,跟大家講的從事於和平工作的人,必須要從內心把對立化解,才能解決問題。我們內心裡頭有對立,你怎麼能化解矛盾、化解衝突?這是佛法講到。

所以佛、眾生心裡想的不一樣,佛菩薩心裡想的一樣,為什麼一樣?因為佛沒有想。只要有想都不會一樣的,他沒有想,你看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識成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末那是執著,末那就是煩惱障的根,第六意識是所知障的根。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轉末那為平等性,這個煩惱就斷了,煩惱障、所知障,這兩個障礙就沒有了。這兩個障礙沒有了,就明心見性了,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所以我們學經教要懂得這麼個道理,不是不可以學,可以學,但是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分別,不可以有自己的意思。經展在面前懂就懂,不懂就不懂,正是夫子所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智慧。可不能想,一想就錯了;可是你常常去讀,常常去學,自然你體會的愈來愈深、愈來愈廣。所以同樣一部經,你念得遍遍意思不一樣,它才叫有味道,叫法味,才叫法喜充滿,百讀不厭,愈讀愈有味道。

由此可知,它這裡面是義理無有窮盡,所以你說給它作註解,怎麼能註?古來祖師大德一註,一註就註死掉了,就變成了一個意思。所以註解可以做參考,只僅僅參考而已,我們不能執著它,執著它就變成跟它走了,被它牽著走了;你不執著,做參考。就像什麼?像一棵大樹,幾千年的大樹,樹是活的,年年發新枝,年年長新的葉子,開新花,結新果。老的幹就好比從前的祖師大德,最老的幹漢朝的;再新一點的這是隋唐的,這是明清的;今年發的像嫩枝那是現代的,你要懂這個道理。新枝一定是生在老枝的上面,但它絕對不是老枝。如果守住古人註子,那就錯了,你新的就發不出來,你就變成老枝了。所以這個要懂,它就像一棵樹,不能離開它,但是不是它,它真的是新的新東西。新的東西它離不開傳統,也離不開它的根本,萬古常新,這裡面其味無窮。就古人有句話說得好,「世味哪有法味濃」,世味是什麼?世間五欲六塵、天上人間這種樂跟法不能比。但是嘗到法味的人,世間人也看不出他的樂趣;世間人樂是苦、是壞苦,覺悟的人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由於心想不一樣,這個心想不一樣主要講六道。四聖輕,四聖沒有執著,四聖淨,清淨沒有染污。六道裡頭染污,染污裡面就有善惡,所謂善、惡、無記,就有這些事情發生了。

【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這就講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這麼來的。這個道理在以前沒人說過,佛說出來了,六道怎麼來的。由此可知,如果我們的念頭要是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所以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個夢是迷,迷的時候有六道輪迴,覺的時候六道就沒有。這個覺不是很大的覺,小小的覺悟,阿羅漢的覺悟,六道就沒有了,這個覺是什麼?放下執著。所以我們要想有智慧、要想聰明,要想比別人的見解高一等,沒有別的,放下執著。如果你在書本上、古籍裡頭去求智慧,求不到的,這肯定你求不到。只要你放下就得到,放下你心清淨,心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見外面境界。如果說分別也放下,鏡子就更明亮,它的光就更乾淨,照得更遠,照得更清楚,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的清淨心,障礙住、蓋覆住,但是並沒有破壞,只是障礙而已。你要自己把這個障礙要捨掉,要放下。下面佛叫著:

【龍王。】

叫著『龍王』,下面的話就是很重要的話,叫牠的時候,他提醒牠。龍王是我們的代表,叫著龍王就是叫著我們自己,我們要警覺到。

【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

這就是叫我們看,你看看我們現在的法會,法會裡面來參與的大眾,形形色色不一樣,每個人的念頭不相同。中國諺語有句話說,人心裡面的思想跟他的面貌是相同的,你從他的面貌能夠看到他的內心,各如其貌。佛法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看相算命的說相由心生,體質也是從心想生。所以心想善,相貌就善,身體也就健康;心常常有惡念,相貌不善,身體多病,這一定道理。這是教導我們細心去觀察。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

這就說明六道裡面的業因果報,所以六道怎麼形成的?就是心行善、不善業變現出來的,反應出來的境界。如果你的心善、思想善、言行善,你們的果報在天道,三善道的天道,佛經上常講上品十善生天。如果只有上品十善,天有二十八層,最高的只能到第二層,佛經上講的忉利天,我們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道教講的玉皇大帝,上品十善生天。那上面還很多層,往上去要修禪定,禪定的功夫有淺深不相同,最淺的,譬如我們把禪定說成十個等級,這就比較容易體會。初級的,這是初級的等級可以生到夜摩天,再高一層兜率天,再高一層化樂天,再上去一層他化自在天,這都是欲界。定功雖然有這麼多等級,都叫做未到定;換句話說,不及格叫未到定。往上去那就是功夫成功了,叫初禪,初禪就不在欲界了。不在欲界,也就是說對於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確實不起心動念了,人就到色界天去了。

如果對於五欲六塵還有點念頭,很輕微都到不了初禪,最高的是在他化自在天,所以它稱欲界、色界,欲沒有斷。這種斷,欲斷不是真斷,是定功把它伏住,叫伏斷,古人比喻叫石頭壓草,沒有除根。如果什麼時候石頭沒有了,草又長起來了,他的毛病又起來了,所以這不究竟的,就是出不了六道。他是定功伏住,定功失掉了,他煩惱起現行,所以他不是滅斷。四禪、四空天還是伏斷,不是滅斷,所以他出不了六道。再往上去一層叫第九定,《楞嚴經》上講的九次第定,阿羅漢所修的,那是什麼?那是滅斷,那不是伏斷,所以他得到之後永遠不會失掉,他出了六道輪迴,不會再墮了。他如果到六道來,那是他乘願再來,不是他的業力,他沒有六道裡面的業,這個他斷掉了。我們自己修行,自己的功夫不要問別人,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就清楚了,我們對於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還動不動心?能放下,有時候還動念頭不行,還不乾淨;換句話說,向上提升很難。所以你懂得這些道理,你就曉得佛法裡頭,一絲毫的迷信都沒有,給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性裡頭一切具足。

這些妄想分別執著《華嚴經》上說的,大乘教裡面是另外一個名詞,它叫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塵沙煩惱就是分別,無明煩惱就是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這三樣東西,把我們自性障礙住了。這是佛他自己放下之後親證的境界,每個人放下之後都證得這個境界。證到這個境界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在我們這個世間,佛出世到現在,中國人講三千多年,三千三十多年,外國人講的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這些都不用去管它,因為它不是真的,不要在這上面去搞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沒有意義的。在這麼長的時間,就算是二千五百年來,真正放下了,達到明心見性的人不少!在中國要是包括教下,我們相信超過五千人,這講成佛的。如果達到羅漢的境界,權教菩薩的境界,這人就更多,我們祖師大德裡面確實有,不是沒有。這些人都給我們做了證明,證明什麼?他們對於經論上沒有意見,這就證明。如果說他所證的境界跟佛經上講的不一樣,他會提出來,我見到的境界跟經上講的不同,他有異議;完全相同了,沒話說了。

就像淨土宗慧遠大師,他老人家出生在東晉的時代,南北朝的時代,他在廬山建個念佛堂,依《無量壽經》修行。他跟鳩摩羅什大師同時代,那個時候經典翻譯成中文不多,淨土宗的經典就是這一種,《無量壽經》最先最早翻譯的。《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都沒翻譯,這都以後的事情。所以廬山遠公大師淨宗第一代的祖師,所依的是一部經,他在念佛,念佛心定,一門深入,一部經、一句佛號。志同道合的這些道友們一百二十三個,在廬山建個蓮社,大家在一起共修,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有先去的,先往生的人,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後往生的人,他們往生的時候都見到了,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一起來了。慧遠大師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他在過去那些年當中,曾經三次見到極樂世界,他說這次極樂世界又現前,我應該要走了。別人問他,你見到的極樂世界像什麼樣子?跟《無量壽經》上講的完全一樣。

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夠得到一個證明,你真正所見到的會是相同,它不是兩個境界,跟經典上講的一定是一樣。他見過三次都沒有告訴別人,這跟世尊在經上教導我們的,是相同的。自己有境界不必說,只有對一個人可以說,對你的老師,請你老師印證。這個意思現在我們明白了,佛為什麼這樣教導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你看多少人他自己說是佛來的,他成佛了,或者說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的。這在戒律裡面是大妄語,大妄語的罪墮阿鼻地獄,欺騙信徒、欺騙眾生,其目的無非是要求名聞利養,搞這個的。所以真正是佛再來的,不暴露身分這是真的;凡是暴露身分的,那肯定是假的,你就不要相信他。真的不露身分,什麼時候露身分?露身分就走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像永明延壽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的,身分一暴露走了,你再也找不到他。有,彌勒菩薩(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身分是他自己說出來的,他說他是彌勒菩薩化身再來的,說了他就走,他坐著走,這是真的。如果有人說他成佛了,他說了還不走,假的,那肯定不是真的;他說了,他馬上一盤腿他就走了,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所以這是佛讓我們辨別,末法時期有些冒充佛菩薩的,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能辨別他是真的、是假的,沒有說說了不走的,哪有這種道理?這是說明什麼?我們的心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所以天堂不是上帝造的,不是佛菩薩造的,地獄也不是閻羅王造的,統統都是你自己善不善念感應變現出來的。就像江本博士水實驗的道理完全相同,你看一杯水,這礦物,你善心對它,你在顯微鏡看的結晶非常美;惡念對它,現的現相很醜陋。它沒有起心動念,它沒有分別執著,自然的,所以這就是我們有心感,它無心應。

諸佛菩薩應化在六道、應化在十法界都是無心;如果他有心,他就變成凡夫,他跟我們沒有兩樣。無心應的為什麼應得那麼巧妙,真的,所謂說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為什麼有這個相?這是性德,性德法爾如是,就是能大師的第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沒有一絲毫的欠缺,它是圓滿的,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圓滿的,這性德。在虛空法界它是圓滿的,在一微塵裡面它還是圓滿的,所以微塵不大,法界不小,它是一不是二,微塵跟法界一點差別都沒有,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佛法裡面講得淺近一點,說什麼?「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很小,像芝麻粒那麼大一樣。須彌山很大,須彌山可以放在芥菜子裡面,須彌山沒有縮小,芥菜子也沒有放大,你怎麼把它放進去?這屬於科學上的問題。

《華嚴經》上說得更小,不是講芥菜子,叫微塵,那大概就是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裡面可以把太陽系放進去,可以把銀河系放進去,你怎麼個放法?科學做不到,佛法裡頭可以做到,所以佛法是高等科學。真放進去,還有人進去參觀,什麼人?佛跟我們介紹普賢菩薩進去參觀,進去遊覽。我們相信佛說的話不是假的,為什麼?只要是與自性相應,自性沒有大小,自性沒有空間。沒有空間是沒有距離,沒有時間是沒有先後,所以叫一真法界;有先後不是一真,有遠近不是一真。所以一真是時間、空間沒有了,才叫一真;有時間、有空間,那就變成十法界,就變成六道。所以十法界、六道不是真的,是我們一種錯覺裡頭產生出來的幻象,真的是不二法門。所以佛法它所追求的,是求真,諸法實相,實相是真實相。換句話說,今天這些科學家、哲學家都在尋求的,佛法也在尋求,佛法也是這個目標。真正達到之後,那就是究竟圓滿的哲學、究竟圓滿的科學,所以你在大乘佛法裡面,你能夠體會到。

用的方法不一樣,科學家必須要用先進的科學儀器;佛法不是的,佛法用甚深禪定,他用定功。我們從這些地方能體會到,時間、空間怎麼來的?現在講不同空間維次,這是科學家承認的,宇宙之間確實有不同空間維次。在理論上講沒有邊際,無量無邊,從實質上講科學能夠證明出來的,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們,近代的科學家確實他們肯定能承認,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空間維次,這是可以能夠證實的;不能證實的,那是理論上講是無限的。這東西從哪裡來的?也就是此地經上講的「一切眾生,心想異故」,所以空間維次就不一樣,空間維次是這麼變現出來的。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你就有辦法把它化解掉,不想,不想空間維次就沒有了。

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遍法界虛空界的空間維次沒有了。你能夠放下執著,空間維次突破一部分,六道裡面沒有了,這就執著,有執著就有,沒有執著就沒有。我們再擴大,擴大到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依黃念祖老居士講的,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那要什麼?那要突破分別,分別沒有了,這個十億個銀河系裡面空間維次沒有了,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空間維次突破了,突破之後,你的生活空間就變成那麼大了。我們現在生活空間很可憐,非常窄小,隔個牆壁,那邊就過不去了。所以問題關鍵不在外面,在我們內心起心動念,沒有一樣不是心造的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說到此地。

下载佛说十善业道经_印书0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佛说十善业道经_印书0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净空法师:再讲《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

    节选自 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菁华》第八集2009/12/26下面说“不孝父母,轻慢师长”:这个罪是最重的!一切众生造作罪业,是以不孝、不敬老师(包括祖师、法师——转帖者注)这个罪最重,......

    佛说善生经(共5则范文)

    (一六)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善生经第十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时到着衣持鉢,入城乞食。时,罗阅只城内有长者子,名曰善生 ,清旦出......

    佛说5则范文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最新精品作文:佛说°≈_750字作文

    佛说°≈_750字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_________题记 夏日的夜晚,一切如此宁静,连闹轰轰的蝉也安然入梦,半梦半醒间,穿靴子的猫从后门经过,于是王子与......

    佛说的诗歌

    前世,我是一个遁入空门的男子;前世,你是一个不染红尘的女子。只因不小心听到了你在拜垫上的祈福,我便相信这俗世凡尘还有步步生莲的佛。我在你跪拜祈福的拜垫上为自己求得一签,死......

    36句佛说爱情箴言

    智者曾云:佛不可说,一说即错。佛理靠悟,以佛说哲理,以领会之心,悟其真意。故有心经开示: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然而有情众生悟性有限,痴情男女终不如......

    佛说人生:活在当下

    佛说人生:活在当下 中国佛教中的禅宗有一句很知名的禅语“活在当下”,这句佛语,直接去解释说明,很难揭示出本质内涵,借用一个故事来说明:《传灯录》中讲道:会元和尚师徒二人赶路,到......

    佛说我说情感美文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佛又说: 在一个合适的地点,一个合适的时间,那一个合适的人恰恰在你不经意的回眸中,幸运之神垂青了你,这种相遇就是美丽的缘分。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