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范文
《政治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与国家或政府有关的权力叫做政治权力,与国家或政府没有直接关系的权力叫做社会权力)。
二、国家政治权力的优势有哪些?(1)强制且无偿征税的优势;(2)禁止或允许的优势;
(3)节约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的优势;(4)遏制搭便车问题的优势。
三、解决人口与资源紧张关系有哪三种途径?
(1)经济市场:市场有自己的供求规律。目标是稀缺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2)政治市场: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维护政治组织制度的条件:
组织制度本身对组织成员的激励机制;
组织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基础; 货币和权力。
(3)道德市场:无偿利他。理想结果是人人利他,乌托邦。
四、韦伯的理想型统治是指哪三类?
韦伯在理想层次上区分了三类合法性:一是基于传统的合法性,即传统合法性;二是基于领袖人物感召力之上的合法性,即个人魅力型的合法性(或称奇里斯马型);三是基于合理合法准则之上的合法性,即法理的合法性。
(1)传统的合法性是指人们相信统治者的政治统治符合传统,或者说统治者的合法性来自传统规则。西欧历史上的长老制,东西方历史上都存在过的家长制和世袭制,其合法性基础都是传统或传统的规则。(2)个人魅力的合法性在于人们相信某个政治领袖个人有真理启示、个人魅力、超凡品质等因素,相信他能带领他们走向幸福,因而愿意服从他的政治统治。再次,关键不在某个人是否真的具有某种素质,而在于拥护者是否以为领袖人物具有这种素质。
(3)法理的合法性也就是相信法令、规章必须合乎法律,掌握政治权力的人,则只有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才有发布命令的权力。以理性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就是法理型的统治。
五、 民主制度合法性的基础是什么?
民主的普遍性,即能够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的人是普遍的; 民主的价值性,民主制度能够确保自身代表公共利益;
民主的程序性,民主制度有着一整套的程序,这一套程序并不见得一定符合民主的终极价值,但 它能够确保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
民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的起因?
六、①结构变革时期主要保守制度的地位受到威胁;
②过渡时期社会主要群体在他们有了参政的政治要求之后却没有参与政治体系的机会;
③新社会结构建立之后,新的社会制度在很长时间里不能满足主要群体的期望,并没有以此为基础塑造新的合法性。
政教分离问题
/ 30
七、公民权问题
国家收入再分配问题 威权政治合法性的界限。争结果的不确定性制度化。1)威权政治的特点是政治多元化受到严格限制。威权统治的关键在于使竞争结果确定化而不是使竞2)威权体制强调其工具性或“目标理性”借以追求实体的合法化,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3)威权领导倾向于“国家目标”。
4)威权政府的绩效与合法化的关系:上限与下限。
5)韩国的例子表明:社会经济变化和人口素质变化而导致的期望的变化,日益减少了对目标取向的威权体制的需要。6)威权政治合法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对威权政治所设定的目标的共识程度。7)以经济成功为基础的威权体制的合法性是有限的。
八、亨廷顿的权威统治合法性危机的应对策略。
1)直接拒绝承认合法性日益受到削弱,同时希望或相信他们能够将权力保持下去。
2)威权政治体制可以用日益残酷的镇压,实际上是用强制的服从,来取代日益涣散的义务而生存下来。
3)挑起国外的冲突,并诉诸民族主义来恢复合法性。4)为政权装扮一些民众合法性的外表。
5)威权领导者主动结束威权统治,导入民主政体。
九、什么是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
政治认知:个体关于政治体系、政治体系的功能及功能的履行者、政治体系的输入和输出方面的知识和信仰。 政治情感:个体对政治体系、政治体系的功能及功能的的履行者、政治体系的输入和输出的情感。政治评价:个体凭借认知和情感对政治所做的判断和评价。
什么是地域型、顺从型和参与型政治文化?
十、 地域型政治文化:酋长、首领、巫师等非专业化的承担政治功能,还承担宗教功能、社会功能。被统治者从不要求变革政治体系。
顺从型政治文化:政治制度职业化,但被统治者对政治体系没有任何要求,只是默默接受政治统治者的政治影响,并不企图影响政治,也不企图对政治提出具体的要求。
参与型政治文化:政治体系在各方面影响人们的利益,同时社会成员倾向于接近政治体系,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体系,从而改善自己的处境,增进自己的利益。
十一、政治文化世俗化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政策层次:政治精英政策考虑更慎重,更受社会需求影响;人们倾向于干预政治,期望通过政治参与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过程层次:人们通过政治参与来影响自己的命运;人们对政治体系的顺从性和参与性不断增强;政府更容易通过动员争取民众的政治支持。
体系层次:削弱奇里斯马型和传统型的合法性标准的影响力,而以政府绩效作为合法性的基础。
十二、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各种非世俗化的信念有利于克服在协调和激励人类活动方面的困难。
/ 30
在一个有着许多真正的观点分歧以及客观环境不同的社会里,对变化可能性的认识以及参与机会的扩大,可能只会导致剧烈的政治冲突。
当世俗化普遍发展,从而除了狭隘的自我利益之外全部价值观念都崩溃的时候,世俗化也可能妨碍政府的行为。
十三、民主制度需要怎样的公民?
十四、什么叫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具有符号意义的信仰和观点的表达形式,它以表现、解释和评价现实世界的方法来形成、动员、指导、组织和证明一定的行为模式或方式,并否定其他一些行为模式或方式。
十五、概述自由主义所有的政治意识形态。(重点)
洛克:一方面他继承了古老的自然法传统,把道德对权力的制约、统治者对所统治的社会的道义责任、政府对法律的服从等等当成不言自明的公理。另一方面,他又秉承了霍布斯学说中的个人主义精神,明确地讲自然法规定为个人的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社会与政府的存在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维护人的天赋权利。他认为,政府对于社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孟德斯鸠:孟德斯鸠对自由主义的突出贡献是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和对于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的论述。他认为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而这样的自由只存在于权利不被滥用的国家。为了保证权力不被滥用,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权力制约权力。在一个国家中,存在着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若三权集中,自由便不存在了。孟德斯鸠把洛克理论中已经提出的有关权力分立的思想具体化,并且把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此以后,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就成了保障自由的宪政理论的重要基础。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从这一观点看,人本质上都是自私的,而这种自私由于是一人的最深刻的心理为基础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当的;开明自私的正当性表现在它与社会的普遍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能够与之和谐一致的;社会和政府的一切行为均要以是否又处于促进社会的最大利益为宗旨;为了达到社会的最大利益,在政治领域应当自觉地推行与功利原则相适合的立法把个体的行为引导到有助于普遍利益的方向上去,在经济领域上应通过市场机制而不应过多干预,因为一开明的自私为基础的自愿的商品交换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普遍利益。
斯密:斯密的《国富论》建立了自由放任的经济学,为自由主义奠定了经济思想基础。他认为,重商主义不是导致最大经济增长的道路,政府干预会阻碍经济增长。如果限制政府,把政府排除在经济生活之外,让经济自己去运行,事实上将会拥有最好的体制。不必担心没有政府监督的自由竞争会带来混乱,市场本身就会管理经济。在自由市场里。一只看不见得手管制并自我纠正着经济。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大量追求自利的个人的理性计算,引导着所需要的经济调适。概况说就是:最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并且这一思想从经济领域推广到其他领域,又经济理论变成了公共政策的指导原则。
现代自由主义: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缺陷。格林认为政府有介入市场以保护人们达到适当生活水平的自由。欧洲福利国家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对富人课以重税,为所有人争取最低工资和工时限制法律、组织工会的自由、失业和健康保险以及较好的教育机会。
十六、伯克关于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
伯克也像亚当²斯密那样,认为自由市场是最好的经济制度。在政治上,伯克反对英国派遣部队去镇压
/ 30
公民必须有向政治精英表达自己需求的意向,让政治精英知道自己的希望,他参与政治,以便明确政治精英的责任,并对其施加压力。他有能力影响政治,以便保证政治精英的责任。
对公民来说,政治并不是实现其愿望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政治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对较小,这也是民主稳定的一个平衡砝码。美国独立革命,因为美国独立革命也是重获英国人式的自由的努力。因此,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伯克的主张实际上与古典的自由主义有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
但是伯克强烈反对法国革命者所应用的激进的自由思想。在法国,古典的政治自由主义经过卢梭的发挥变成了激进民主主义。在英国形成的政治自由主义之所以到法国变成了激进民主主义,是因为法国和英国的政治状况大不相同。在法国,要实现政治民主主义,必须摧毁庞大的贵族阶级和由君主王权支持的落马天主教会。革命者试图用断头台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利用革命摧毁了所有既存的制度,并试图在废墟上建立崭新的民主制度。
伯克认为,现存的制度和传统不可能是全坏的,因为它们是人类千百年来试错的产物。人民已经习惯于这些制度和传统。最好的选择应该是保持这些制度和传统。如果这些制度和传统有不完美的地方,请不要介意,只要它们运转顺利就行。当然它们应该变革,但只能渐渐地变革,给人们以足够的调适时间。
自由市场是最好的经济制度
反对英国镇压美国独立革命
反对法国现革命者的激进的自由思想 现存的制度和传统不可能全是坏的 人类应该通过保守的办法来实现自由
十七、伯克为什么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个可怕的错误?
伯克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个可怕的错误。自由主义者对人类的理性所持的信心太多了。人们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他们有广泛的非理性的激情。为了控制这些非理性的激情,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岁月里发展了传统、制度、道德标准以及君主制、教会等。伯克说,如果把这一切全部扫除,那么人类非理性的冲动就会导致骚乱,最后导致比革命者所推翻的制度还要坏的暴政。1792年,伯克在《法国革命反思》一书中预言,法国将为军事独裁所统治。不幸而言中,1799年,专制主义者拿破仑统治了法国,不久后就推翻共和国,建立了新的君主专制制度。
十八、简述现代保守主义理论。
现代保守主义实际上是亚当²斯密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和埃德蒙²伯克的保守主义传统的混合物。现代保守主义继承了伯克尊重传统、怀疑理性的思想。不过,在20世纪里,激进的自由主义已经从革命走向主张广泛的政府干预。于是现代保守主义的重点也从尊重传统走向反对政府干预了。亚当²斯密的小政府理论成了现代保守主义的核心思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密尔顿²弗里德曼对现代保守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弗里德曼坚决认为自由市场依然是最好的道路,亚当²斯密的思想是正确的,哪里有政府干预,哪里就问题成堆。进一步说,个人选择比政府选择更为道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的玛格丽特²撒切尔和美国的罗纳德²里根把保守主义的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规模,放松政府管制,推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十九、民族主义的内涵。
民族是以每个人具有统一的文化为基础的历史范畴。 现代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有关。
德国和意大利思想家把民族主义定义为人的终极价值。
把民族看成所有善的源泉
弱化个人自由,强调民族自由 民族自决理论占重要地位
该理论假定它能带来和平,实际却带来战争 民族主义在国际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
/ 30 国家之间领土争端 少数民族分裂倾向 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二十、科斯世界。 定义:由于完备的市场经济中不存在交易费用的假定是由制度分析学者科斯提出来的,因此无交易费用的世界又叫“科斯世界”。
政治的“科斯世界”的特色:
在完全的政治民主中,存在的仅仅是私人投票权。这种权力不可以公开出卖。
政治上的权利交易通过多数强制实现。
在政治世界中,所有公共决策的成本实际上都由全体公民承担,其结果也由全体公民来消化。如果选民要使自己的建议变成大家都接受的公共政策,就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就需要与多数的人达成协议。
在政治世界中,完备民主的标准是多数人的建议能否畅通无阻地变成公共政策。
在不存在交易费用的政治世界里,完备的直接民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够实现大多数人福利,并保护少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害。
二十一、什么叫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人们为了通过影响政府决策而维护共同的利益或实现共同的主张而结成的集团。
二十二、利益集团的功能。
象征性功能:利益集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
二十三、新中产阶级的特征。
新中产阶级成员中接受大学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中产阶级牢固地确立了世俗的、科学的、理性的世界观 现代富有理性的中产阶级没有把官僚机构神圣化 新中产阶级没有被异化
新中产阶级仍存公民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 意识形态功能:利益集团的能够反映其成员的意识形态的信仰。
提供情报功能:利益集团为其成员、政治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广大公众等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
工具性功能:利益集团能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非常具体的目标。
政治社会化功能:利益集团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利益集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
二十四、为什么中产阶级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法治民主的核心力量? 中产阶级具有下列品质: 向往民主
寻求法律保护,以防政治权力的迫害 需要言论、表达自由
希望自由选择权
在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是反对政治独裁、捍卫法治、制约政治权力、建设法治民主的核心力量。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足够力量的革命中产阶级的存在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设现代法治民主的条件,而具有足够力量的商业化的、官僚化的中产阶级的存在是现代民主政治持续稳定的阶级基础。
/ 30
二十五、古希腊为什么会有中产阶级?
这与古希腊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有关。在古希腊社会里,商业很发达,这就产生了商业性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从事贸易职业,从而在行为上具有了法治理性的特征。古希腊中产阶级法治世界观以及理性计算、讲究实际的世界观渊源于其商业生活,因为货币(财富的理性计算)、有息贷款、金融业必然会创造了一种商业文化的网络,这一网络以资本、精打细算、发财欲和理性的世界观为基本特征。商业交易总是需要契约法则,而契约法则的基础是商业关系的理性安排,不是神秘的宗教制度的权威,也不是国王的权力。契约法则与贸易资本主义和供出售的手工业生产的扩张同时出现。不为王国官僚机构的官员和神秘宗教等级机构的教士所控制的市场销售和市场定价加强了古代社会商业领域的理性算计倾向。
在古希腊,理性算计的世界观不仅仅限于商业领域,因为数学和对自然的数学观是古希腊教育的基础之一。以数学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的观念首先暗含在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的宗教性术语中,后来这一观念传播到爱奥尼亚城市的世俗的商业文化中。自此以后,对宇宙的数学计算成为希腊社会的文化内核。宇宙的数学化导致对可理解的宇宙的世俗的科学描述。契约法则原本只是保护在贸易和市场运作的商业交易的工具,后来超越商业领域先向公民生活管理领域扩张,后又向一般的政治行动领域扩张。这一扩张的结果就是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理性化。
此外,古希腊也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条件。如古希腊社会没有神圣的中央集权的王权国家,不存在广泛的君主专制的官僚制官员,也没有有权有势的与神圣王权有关并使之具有合法性权利的教士,商业文化网络的发展没有任何障碍,从而发展成为古希腊社会的主流文化倾向之一(其他文化倾向还有尚武精神等)。这一过程在古代社会是不正常的,对于古希腊社会是独一无二的,对于罗马,在一定程度上对腓尼基城市国家也是如此。由于没有神圣的王权官僚国家,公民活动的管理,从交通法规到建筑法典,均置于扩展的法律王国民法的管制之下。社会行为的理性评价的概念从民法扩展到刑法。在快速商业化的希腊城邦中,不存在国王、教士、部族长老垄断司法判决的现象,刑事案件有罪、无罪的判决转而取决于公民大会的决定。刑事案件的结果先通过理性辩论,辩论者代表双方进行辩论,辩论者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律师,但却是受过良好教育并训练有素的演说家,受当事人的委托并接受当事人的报酬。辩论之后由陪审员大会根据宪法和民法来决定是否有罪。理性的、可辩论的刑法替代了宗教教规和国王的法令。民法与刑法精神扩展到政治生活领域,宪法就成了新兴希腊商业城邦公民行为的指导原则。
于是,自然合法的思想原则开始扩展到宇宙观层次,这样宇宙不仅被看作是数学上可计算的,而且在运作上是合法的。自然合法的原则,与数学计算一起成了科学世界观的基本原则。在这样一个商业的、世俗的、科学的文化网络中,理性的世界观出现了,法治民主就成了政治的最高标准,而君主统治、神权政治却成了历史的遗产。
因此,不受神圣的王权官僚国家控制的商业文化和商业中产阶级的成长,必然导致科学世界观的发展,科学世界观的发展必然导致中产阶级对法律和民主的渴求,从而为法治民主的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这是古希腊的经验。现代历史进程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在英国和法国的启蒙时期得到戏剧性的扩展,继而在近现代欧美民族国家内得到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以自由为导向的法治民主伴随着商业性中产阶级和商业文化的发展而得到了艰难的发展。这一进程不完全是古希腊历史的再现,但的确具有内在的逻辑相似性。
一:政治权力【类型、基础、制约;权力合法性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
1.含义(P21-22):所谓政治权力,是指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运用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了实现自身的某种目标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它体现了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2.特征(P23-24)强制性、公共性、等级性、工具性。
3.基础(P25-28)暴力、物质财富、组织、技能、动机、知识。
/ 30
4.类型(P28-32)强制型权力、功利型权力、操纵型权力、合法型权力、人格型权力。5.制约机制(P39)道德。权力、权利、法律@ 6.政治合法性(P41-48)合法性的种理想模式:法理型、传统型、魅力型; 我国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P46-48)二:政治组织【类型、特征、实体、体制】
1.类型(P50-51)国家组织、政党组织、利益集团。
2.特性(P51-52)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约束性、价值性、功利性。
3.实体(P54-65)阶级、政党、利益集团
4.体制(P70-74)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制、民族主义政治体制、集权体制。
三:政治制度
1.含义:(P78)政治制度是特定社会中,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主体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2.构成(P79-80)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体系、具体政治制度。3.特点(P81-82)鲜明的阶级性、合法的权威性、相对稳定性。
4.作用(P82-83)实现社会整合、引导社会发展方向、推进政治社会化。5.运行原则和机制(P84-86)
6.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与发展(P90-95)基本框架+变革特点与发展
四:政治过程
1.舆论(形成、类别、作用)
1)形成(P98-99)个人意见的出现;个人意见在社会群体中互动的趋同;意见领袖的引导;权威组织及领导人和大众传媒。
2)内容:(P99-100)对政党或政治团体的意见、对政治人物的意见、对政治措施尤其是政策的意见、对政治信息的意见、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意见。
3)类别:(P101-102)按照性质、存在形态、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分类。
4)作用:(P103-104)因势利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支持环境;影响公共政策制定,提高决策的公共性;监督政治系统运行,维护社会稳定。5)大众传媒与政治舆论
①大众传媒在政治舆论中的功能(P104-106)反映、引导、控制。
②大众传媒在政治舆论中的原则(P106-108)国家利益之上的原则、党性原则、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2.参与(形态、要素、作用)
1)形态:(P112-115)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显性参与和隐性参与、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合法参与和非法参与、输入性参与和输出性参与
2)要素:(P115-118)参与人数、参与渠道、参与层次、参与强度。
3)作用:(P119-122)对民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3.决策
1)含义:(P123)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系统,依据国家法律和政策,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制定并选择实施完成全方案的过程。
2)特征:(P123)鲜明的阶级性、复杂的系统性、普遍的指导性、较强的权威性、极大的强制性、明显的前控性。
3)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原则:(P125-126)信息准确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对比选优原则、时效原则、大胆创新原则、集团决策原则。
4)政治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P127-130)4.监督
1)含义(P132)对政治活动中的各政治主体对公共权力运作的监督。2)基本特征(P132-136)权力制约性、人民民主性、法治性。
/ 30
3)意义(P136-140)社会利益主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政治民主化的基本途径;公共权力正常运转的关键手段;防治公共权力的利器。4)功能(P140-141)预防、控制、补救、评价。五:政治文化【要素、类型、特点】
1.含义:(P144)在一定的社会范畴内,在一定的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下,经过长期的社会过程稳定的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上的政治价值取向。2.要素:(P145-146)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政治评价。
3.类型:(P156-159)按照公民的政治态度、不同政治文化间的关系、社会对政治文化的认同程度、对政治的关心程度进行分类。4.特征:(P147-151)阶级性、社会性、民族性、稳定性、交融性、匡约性。5.功能:(P151-153)变革政治关系、维持政治关系、指导政治行为。六:政治沟通【类型、方法、大众传媒的作用】
1. 类型(P224-226)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人际沟通、群体沟通、组织沟通和国际沟通;思想沟通、情报沟通和心理沟通;说服型沟通、征询型沟通和判断型沟通。
2. 方法(P227-232)政治对话、政治聚会、政治演讲、政治文件往来。
3. 大众传媒在政治沟通中的作用(P234-235)传播新闻,提供信息;引导舆论,实施监督;引导和教育公众;反馈民意,影响决策。
七:政治社会化【基本观点、分析角度、功能】
1.含义:(P242)在特定的政治体系中,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参与政治实践、完善政治人格的社会与个人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辩证统一。【基本观点: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
2.分析角度:(P242-243)公民个体和政治系统、结构。
3.功能:(P252-256)对社会个体、政治文化、政治体系的价值功能。八:市民社会【概念、特征、功能】
社会分层
1、亚里士多德观点:
(商业)中产阶级的崛起导致古希腊民主的发达。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商业中产阶级-改变古希腊社会政治力量结构-社会政治结构-民主制取代君主制
有权有势的富人—建立寡头制,维护富人利益,拥有财富才能参与政治,排除大多数人参政的可能性,导致阶级对立
穷人(缺乏教养、理性)—践踏法律--极端民主制,盲从魅力型领袖—专制制度
中产阶级不发达是政治不稳定和独裁替代民主的根源,中产阶级政治民主,守法(具有理性)
中产阶级特性,中产阶级占优势(数量足够多、政治上足够兴旺)-与下层结盟,制约富人权力,建设法制民主政体
2、古希腊中产阶级产生原因
地理条件,岛屿国家,临海,具有海洋民族热爱自由特性,航海贸易发达 社会经济条件,商业发达,中产阶级从事贸易,法制理性源于商业契约法则
文化,数学发达,宇宙的数学化
政治条件,无神圣中央集权的王权国家,不存在广泛的君主专制的官僚制官员,不存在教权,导致法制管理
3、当代西方中产阶级:
/ 30
中产阶级的官僚化和组织化
特征:
1、新中产阶级接受大学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更富思想和理性,富有教养,对政治参与必要性有清醒认识。
2、中产阶级牢固地确立了世俗的、科学的、理性的世界观。
3、现代富有理性的中产阶级,尽管被吸入进巨型官僚机构,但并不把官僚机构看成神圣,不对组织愚忠,会变革组织。
4、在巨型组织中工作的新中产阶级对官僚组织的非理性、无效率和权威主义倾向更为了解,他们补充了巨型官僚机构的人员,但拒绝了他们赖以为生的结构,中产阶级只是利用而不是崇拜它们,通过法治民主来制约官僚机构。
5、现代新中产阶级因职业关系生活于大规模组织中,但他们也发展了与官僚组织世界完全隔离的私人存在,中产阶级开始理性的寻求私人领域的发展,公民精神和人道的关怀仍存在。
4、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
复杂性表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化是一个屈辱的历史过程,新形成的规模不大的中产阶级不是由本国人构成,中产阶级就很难成为法制民主的基石。当专制制度能为中产阶级事业发展提供适当自由和秩序时,中产阶级可能成为专制制度的拥护者。如果专制制度不给中产阶级提供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和秩序,中产阶级就会变成革命的力量。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能够适应在现代化过程中日益成长的中产阶级的经济自由需要和政治参与需要,中产阶级就能成为拥护传统专制制度的保守力量,反之成为革命力量。在实行君主政体的发展中国家君主走向现代化目标,既反自由派又反保守派,他必须寻求中产阶级支持。非民主政治中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只要提供个人流动机会,就可以把反对自己的中产阶级专家吸收进政府。受过现代教育的中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是法制民主的急先锋。经济的发展,都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中产阶级队伍过大,并使之多元化。总之,在发展中国家,新兴中产阶级在短期内可能是专制制度的拥护者 但从长期来看 则是现代法制民主的建设者 和稳定力量。
中产阶级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法治民主的核心力量,原因 1 教育良好的中产阶级从未体验过法制民主,但他们均向往民主,因为他们体验过专制统治的危害。2 中产阶级积极追求法律保护,因为他们已经察觉到不受制约的政治权利的祸害。3 教育良好的中产阶级都希望能自由表达自己。而写表达受到国家严格控制。4 中产阶级倾向于追求更多的选择,而国家通过政治强制来限制他们的选择。
5、当代中国分层
社会分层:改革开放前: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改革开放后,工薪阶层,农业劳动者,知识分子 和专业技术人员 公务员 小业主 企业家。改革开放后:1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2经理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按职业)
政治分层:改革开放前地主、资本家、开明士绅、富农、中农、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宗教职业者、小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工人、贫民。黑五类(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红五类(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唯成分论和血统论。改革开放后,党政机关和重要社团领导人是政治上层。中国分为有权者阶层、谋求权力者阶层、一般政治阶层、无政治阶层。变化:
1、取消了唯成分论,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社会身份分层体系逐步走向瓦解。
2、取消均贫富政策,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中国社会分层开始由政治标准逐步偏向经济标准。阶层分化
3、拓宽了社会流动的渠道,高考、公务员
4新的社会分层问题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表现 1 城乡之间 2 地区之间 3 行业之间 4 不同所有制之间职工收入5 农民之间 政治社会学 定义
政治权力: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运用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了实现自身的某种目标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因而它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政治权力基础:暴力、物质财富、组织、技能、动机、知识
政治权力类型:强制型权力、功利型权力、操纵型权力、合法型权力、人格型权力 政治组织
政治组织(狭义):即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政治组织,它是以国家政权为主体,包括政党、利益集团等的上层建筑系统。
/ 30
特征: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约束性、价值性、公利性。
政党:是近现代社会中,一定阶级、阶层和集团的中坚分子为维护和实现本阶级、阶层的共同利益和意志,以取得或维持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特征:政党是一种政治历史现象;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党具有组织纪律性;
作用:立足自己的阶级立场,根据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认识与把握,提出自己的政治纲领,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
功能:联系社会与国家的纽带的功能;利益综合表达的功能;补充政治领导的功能;制定或影响政策形成的功能;动员和社会化功能;政治稳定的功能。
科斯世界 无交易费用的世界
政党组织 :代表选民来选择议员和政治性行政官员,同时也为议员和行政型官员寻求选民支持的专业性组织。实际上是节约选民和政治家之间交易费用的产物。
政党制度类型:
一党制:包括绝对一党制(特点:垄断政权,法律上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完全抛弃资产阶级民主,党魁及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相对一党制(政党代表本国的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和意志,承认公民的民主权益 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 反对西方大国的分裂和奴役)
两党制(两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在国家政治体系中 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两大政党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势均力敌 轮流执政 两大政党是互相倾轧的竞争关系)多党制(党派林立 情况复杂 党派联盟 政府更迭频繁 政局不易稳定)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 他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坚持中共的领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是中共同个民族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参政的民主党派和共党合作 遵循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的准则方针 有利于团结社会各种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巩固发展稳定的政治局面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 的领导 和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有利于促进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人们为了通过影响政府决策而维护共同的利益或实现其共同的主张而结成的集团。
特征 1 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 原因:在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上形成的 社会成员对同一社会政治问题的共同需求和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2 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组织严密性较高 成员一般遵循自觉自愿的原则 成员可以有多重组织成员身份资格3 政治性利益集团参加影响政府决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过程4 利益集团是群众性的政治组织
功能:1象征性功能,利益集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意识形态功能 能够反映其成员意识形态信仰 3工具性功能 利益集团能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非常具体的目标 4政治社会化功能 可以使其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作为政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特定社会群体持久的信念和信仰系统,从而成为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合法化的思想体系。它是某一阶级的社会意识的核心内容,代表着该阶级的根本利益。通过对现存或构想中的社会制度进行解释、辩护等,产生对现实政治活动的能动作用。任何一个政治统治者要获得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的政治秩序,都必须宣传、灌输他们的意识形态。
特征:阶级性和利益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认知性和价值判断性、独立性和继承性。功能:辩护功能和约束功能、统率和引导功能、象征功能、动员和激励功能
一、自由主义
基本观点 : 1自由至上(承认在社会中个人自由是有界限的,不赞成无政府主义 人们要对自己的言论行为负责 自由具有相对性)2有限政府论(政府权力有限 政府功能是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现代自由主义者政府既有限又有效)3多元与宽容(多元就意味着宽容 主张文化多元主义)4平等与正义(自由在 10 / 30
与平等平等内涵于自由国家要保障平等)
发展脉络:历史背景:1中世纪 阿奎那 自然法理论 和英国唯名论 人法要服从自然法和普遍理性2 中世纪后期世俗化运动兴起3 文艺复兴 反封建专制 反禁欲主义 主张个性自由解放和追求世俗幸福 4,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 信仰个人化、宗教宽容.历史演进,即 自由主义的形成1、17世纪霍布斯近代个人主义、斯宾诺莎的自然权利论 洛克(古典自由主义创建者)强调人的理性2、18世纪自由主义的发展 经济自由主义放任的市场经济 边沁的功利主义3、19世纪传统自由主义的完善 密尔的社会自由主义4、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主义的转型 现代自由主义的出现 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 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福利国家开始出现
5、二战之后,新自由主义罗尔斯的正义论 理论基础:理性主义 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 道德多元主义
罗尔斯正义论: 正义的原则 1 每个人在自由体系中享有政治的平等权利 2 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 适合最少受惠者的最大权益,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第一原则优于第二原则 机会公正平等 指 社会经济权力优于差别原则 评价:自由主义者的平等和正义都承认差别的平等而非绝对的平等。
二、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首先,保守主义反映一种守旧拒新的社会心理,安于现状,与反动不能等同其次,思想内容也非一成不变保守主义的社会观是一种“机体论”。再次,在政治上,保守主义坚持柏拉图创立的贤人治国原则,宣扬领导权必须交给素质优异的杰出人物,而不是那些善于蛊惑人心的群众领袖。
历史发展: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对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统治的全面摧毁,引起了英国国内激进主义运动走向高潮和英国有产阶级的恐慌。法国大革命引起了英国保守派的强烈反击,伯克《法国革命论》的问世在英国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他认为,启蒙思想家的革命理论忽视了社会实际情况,由此引发的革命必然是破坏大于建设的灾难。而真正的社会进步应当是渐进式的,传统是衡量文明发展的唯一基础,为了防止革命对传统基础的破坏就必须要强调传统中家庭、国家及乃至宗教的权威。围绕着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思想界形成了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两大对立的阵营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由于英国政府的保守倾向,它积极地使用武力镇压激进主义者,使得保守主义思想在舆论和意识形态上占据上方。社会中下层人民也担心出现暴力恐怖、独裁和无政府状态等革命时期的景象,害怕自由丧失,财产不保。因此,社会上弥漫着一种保守的思想氛围。传统保守主义发展:19世纪初,由于拿破仑的失败,波旁王朝复辟,欧洲大陆革命潮流下落。保守主义一度占据优势。传统保守主义的衰落,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使自由主义生命重振。新保守主义的崛起。在70年代,严重的经济危机,使新自由主义面临严峻挑战,为新保守主义的崛起提供了契机。80年代,新保守主义主宰了西方政治舞台
理念与气质:
(一)崇尚传统与权威
(二)秩序第一,主张渐进,反对变革
(三)精英统治的民主论
(四)反对平等主义和国家干预新保守主义不同于传统保守主义的三点新意﹕ 第一﹐新保守主义致力于将美国从“非正式帝国”转变为“正式帝国”。第二﹐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南方基督新教忠诚和中西部牛仔精神所综合形成的“大美国主义”﹐布什总统可以说是他们的典型人物。第三﹐新保守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是伯克式的传统保守主义学说﹐而是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学说” 评价:1,不要把保守主义思潮看成反动思潮 2,评价保守主义思潮要摆脱两极思维模式,采取三分法 3,对保守主义思潮可作批判吸收
作用1,保守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由主义的负面作用;2,保守主义政党是政治生活中一种必要的健康的政治力量;3,保守主义在维护道德传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对待自由与传统的态度方面,保守主义并不一概保守传统,而是保守自由的传统,在对待自由与秩序的态度上,保守主义坚持的是一种有秩序的自由。在对待经验与理性的态度上,保守主义坚持理性的有限性,强调经验的价值。
从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历史起源看,保守主义是人类自由主义大传统的一部分。从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对自由的态度来看,两者具有一致性。从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对变革的主张来看,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
1保守主义是反保守的保守主义对待传统、秩序、变革等社会基本范畴的态度与保守是截然不同的从一些
/ 30
典型的保守主义者对待保守主义这个名称的态度也可以反证保守主义是反保守的!保守主义的创始人柏克并不喜欢保守主义这个名称,在他生前也没有用过保守主义的概念2保守主义的实质是自由主义"两者共同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3代表人物与政治思潮之间的关系应当辩证对待 中国意识形态对比(改革开放前后)
当代特点:一元主导性与多样性并存、先进性与层次性并存、先进性与批判性并存、开放性与包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
改革开放前意识形态:在思想意识上,表现:1在思想意识上,表现为以平均主义和共同富裕为特征的共产主义理想。2在政治指导思想上,表现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3在经济分配上,表现为大公无私的价值理想和相应的制度安排 功能:1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决定了某些人的政治沉浮。2承担了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是当时中国人民的主要精神寄托和凝聚力基础。3承担指导功能,是改革前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决策、基本体制建构的指导思想。特色:政治意识形态的范围扩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内涵,一切社会现象,除了社会存在,就是社会意识,也即意识形态,导致泛意识形态化恶果。意识形态的功能也扩张到了极致,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被无限制地夸大,意识形态决定一切,陷入唯意志论泥沼。
改革开放后: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其次,重新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第三,重新界定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四,主张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五 重视民主和法制建设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六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征 1 从以政治和道德为主 走向以经济为中心 否定一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 继续革命的理论 确立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 确立了检验真理的时间标准 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发展标准 2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承认非公有制的经济发展和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存在的合法性 承认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法性 3 主张在建设经济的同时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4 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 否定了片面的自力更生 主张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改革开放 艰苦奋斗 在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现代化建设 市民社会
概念(哈贝马斯)是指与政治国家相对应并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它由一系列的民间自治的非政治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特征:1经济和权利多元化(源于商品经济的经济基础)2基本单位是独立的个人(商品经济内在要求)3是一种契约社会(商品经济公平交易,公民自由平等的保障)4高度的自治(商品经济无限重复博弈-长期利益的权衡-“合作”策略)
市民社会概念的由来 1)、古希腊时期。“市民社会”源于古希腊的城邦,它指的是区别于家庭私人生活的公共政治生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指城邦作为一种依宪法而建立起来的独立自足的社会团体的性质,实际上就是国家。西塞罗则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在他的概念里,市民社会是一个城市文明。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洛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或公民社会是同义词,市民社会先于或外在于国家,是与自然状态相对应的社会状态,作为手段的国家原则上是不能渗透于市民社会的,而是维持和完善自然状态。他虽然意识到了政治领域和非政治领域的区别,但是在他的观念中二者都属于市民社会。黑格尔,最早将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进行明确区分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将市民社会视为 个人所有权得到法律确认与保护的、建立在契约性基础之上的、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活动的领域。市民社会是独立的,但又是不自足的,所以必须诉诸一个外在的但却是最高的公共机构即国家,以维持市民社会的“市民性”。但在二者关系上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国家高于市民社会,是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决定力量,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存在必须以国家为前提,从而完全颠倒了二者的现实关系。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 30
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他批判和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不是国家产生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强调市民社会在一切时代都是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3)、20世纪之后。葛兰西:在一切文化领域中散布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论证的组织和技术手段。哈贝马斯:市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他们主张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去,认为市民社会主要应该由生活和文化领域构成,同时强调市民社会的社会整合和文化传播与再生产功能。
4)、当代西方学术界,胡安²林茨和阿尔弗雷德²斯特潘 市民社会指的是政治体的某个场所,自我组织、相对自主的团体、运动和个人在这里表达价值要求,建立社团和联盟,推进他们的利益。
市民社会的形成:首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其次,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从制度上为民间组织的产生,活动提供了空间和保障。再次,技术方面的进步为社会生活的组织化创造了客观条件,使人们之间的广泛联合和统一行动具有了现实基础。
市民社会产生的意义:1.市民社会的出现,意味着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2市民社会的兴起,必然会对社会的政治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对原有的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模式提出挑战。3市民社会的自主,自治有助于降低统治成本,缓解政治国家的压力 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关系
市民社会的存在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基本保障,与民主政治共生共荣,没有市民社会,民主政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土壤,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会失去动力之源和生存之本。首先,市民社会是对国家和市场权力关系的有效制衡力。其次,市民社会是公民独立自由的保护伞。其三,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得以实现和繁荣的重要渠道。其四,市民社会是政府获得合法性资源的最终源泉。其五,市民社会是公民民主素质的培养基地。其六,市民社会是实现“善治”目标的关键角色。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
1、市民社会创造了政治民主化的文化、阶级和组织条件。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首先,市民社会孕育了民主型的政治文化,要求公共权力的产生及运作建立在人民同意、监督的基础之上。其次,市民社会的中产阶级是民主政治建立和运作的中坚力量。再次,市民社会广泛存在的社团组织能够引导并组织公民积极地参与政治.从而奠定了民主政治的组织基础。
2、市民社会有力制约了国家权力的扩张.为宪政与法治的实现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首先,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决定着国家权力行使的目的和方向。其次,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明确划分了国家权力的边界和职责。再次,市民社会作为独立于政治国家之外的自主性力量,为摆脱国家权力干预创造了条件。第四,市民社会健全的社团组织和发达的公共领域能够形成强大的力量米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
3、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导致的权力分立为政治结构分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4、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体系持续稳定的动力。西先,市民社会具有调节矛盾、吸收能量、价值导向的内在功能,能够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其次,市民社会的契约、法治特性导致了国家权力更替和运行的制度化、和平化。再次.市民社会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建构良性互动关系的中介。
政治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为个人自由和社会自主性的发挥提供活动空间这一为个体自由活动提供空间的市民社会领域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亦即以产权的多元化(产权多元化是指多个投资者共同出资而形成的产权组合。)和经济运作的市场化为基本内容的市场经济直接促使了一个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市民社会的形成。2.有利于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的塑造。我国当前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社会自在自发的人的生存方式,塑造现代民主政治文化,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而市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的塑造提供了强大动力与支持。“多元主义”是市民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3.有效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市民社会为公民个体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形成对国家权力的外部压力。市民社会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民主和法治是现代化建设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社会基本发展目标
意义:市民社会有利于增强国家权威的合法性,有利于国家自主性和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我国政治民主
/ 30
化的实现
中国的市民社会乃是指社会成员按照契约性原则,以自愿为前提和以自治为基础进行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私域,以及进行议政参政活动的非官方公域。背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自主领域不断扩大、个体主体自由度不断增大、生活方式不断非政治化、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国家对社会全面控制的局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权力要素流入社会.国家与社会一元化的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市民社会正在生长、发育和崛起。我们理应顺应这种趋势,积极探索市民社会发生发展的规律,积极建构和培育中国的市民社会。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还尚未真正的形成市民社会:1中国人还没有充分的市民社会意识2缺乏个人自由与成立社会组织的自由 3人们缺乏从事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并与国家相脱离的社会空间 建构方式:第一,继续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市民社会提供成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是市民社会培育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机制。第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市民社会的培育拓宽空间和渠道第三,大力培育各种社会组织和力量,营造形式多样的市民社会主体第四,以法治为保障,使市民社会成为真正的民主与文明的社会 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能否获得被统治者无条件的认可和支持
马克思韦伯:政治统治秩序的有效性:一个方面是指外在客观的有效性,如服从的习惯、习俗及强制性的法律,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它是指内在的主观的有效性,即被统治者发自内心地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
合法性,就是促使人们服从某种命令的动机,它不过是既定政治系统的稳定性,亦即人们对享有权威者地位的确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而已。这意味着,统治的合法性仅仅与统治的正当性和对统治的认同有关,与价值无关。依据这种合法性概念,凡是被大众所相信的、赞同的,能保持大众对他的忠诚和支持的统治,就是合法的统治。
三类型:传统型(统治者的合法性来自传统规则)、个人魅力型(克里斯玛型,基于领袖人物超凡感召力)、法理型(基于合理合法准则之上)帕森斯: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分析了政治尤其是现代公民社会政治的社会基础。他认为无权者之所以服从有权者的指挥,原因是有权者行使着代表整个社会作出有约束力的决策的权力。
无权者角色之所以服从担任有权者角色的原因:1他们服从有权者,是因为他们所担任的角色,而不是有权角色的个人品性2公民角色本身包含着作为公民的权利,可以要求政府官员提供服务和保护3政府官员角色使公民角色所具有的权利有了实现的可能
作为政府官员角色的义务和作为公民角色的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政府角色合法性的重要源泉,制裁机制(潜在的可动用的武力)
一个社会中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的最终和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政治统治者的统治或指挥得到该社会最高价值的支持。
亨廷顿:政府制度本身就有其自身利益,它并不只是代表社会势力的利益。所谓公共利益,就是政府制度本身的利益,政府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是视其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区别于其他所有组织的自身利益 美国民主合法性危机:1民主削弱了权威2公众信心和信赖衰落3美国政党体制出现了衰落4政府与反对党之间的平衡转移
原因是民主过剩,解决:1民主是建立权威的唯一办法,但它没有必要成为一个普遍适用的办法,民主原则并非是普遍适用的。2民主政治系统的有效运转通常需要某些个体和群体的某种程度的冷漠和回避,这是民主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威权国家合法性危机:制度安排1.是政党政治受到限制。在威权体制中,各种政党对权力的竞争或者表达不同利益的政党政治受到严格限制。2.是政府权力组织中行政组织的地位高于立法和司法组织,行政组织对于立法组织和司法组织占有优势,能够控制后者的行为。为了获得实体的合法性,威权政府需要做两方面的事:一是在政治上保护社会使之免于内部颠覆以及(或者)外部威胁;二是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的刺激发展的公共政策。威权国家政治合法性存在上限和下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绩效
/ 30
威权国家应对方法:1直接拒绝承认合法性日益受到削弱,同时希望或相信他们能够将权力保持下去2威权政治体制可以用日益残酷的镇压,实际上是用强制的服从来取代日益涣散的义务而生存下来3 挑起国外的冲突 并试图诉诸民族主义来恢复合法性 4 为他们的政权装扮一些民主合法性的外表 5 威权体制领导者可以毅然决然因势利导的主动结束威权统治,导入民主体制。
民主制度合法性危机出现在社会变革期原因:结构变革时期主要保守制度的地位受到威胁;过渡时期社会主要群体在他们有了参政的政治要求之后却没有参与政治体系的机会;新社会结构建立之后,新的社会制度在很长时间里不能满足主要群体的期望,并没有以此为基础塑造新的合法性
利普塞特:从短期来看效率高但缺乏合法性的社会比效率低但合法性高的政权更不稳定。从长期来看保持效率的政体最终可以得到合法性,但前提是经济要持续不断的发展。政治民主化的合法需要政府业绩的保障。如亚洲与非洲新的政治民主国家的生存需要的处理工业化能力。合法性理论的复杂性导致政治社会基础的复杂。
民主制度在有效性方面的合法基础他认为,1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稳定不仅取决于合法性,而且还取决于经济发展,取决于政治制度的绩效或有效性。有效性就是实际的政绩,即该制度在大多数人民及势力集团如大商业或军队眼中能满足政府基本功能的程度。当代民主政治制度享有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历史上分裂社会的那些关键问题是以何种方式得到解决的。
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武装斗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根本的合法性基础。一是长期武装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尤其是毛泽东的魅力;二是意识形态的魅力;三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武装斗争中积累了巨大的组织资源。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变化:首先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的去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遭到了巨大损失。其次,意识形态魅力下降。第三中国共产党能够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员干部的道德力量,但党风和政风在变坏;第四,改革开放,意味着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自由。第五,中国共产党现在拥有几千万党员,具有巨大的群众基础,但党员质量在下降。最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成功,使得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巨大的合法性收益,但是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威胁着合法性基础
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强化爱国主义的宣传,把爱国主义当做增强政治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其次,展开规模空前的反腐败运动。第三,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加大力度,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民权利。第四,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发展方面,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淡化政治体制改革,等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实施更大规模的政治体制改革。第五,在改革开放的同时,逐步更新僵化的、极左的意识形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替代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时的意识形态。
政治社会化
含义:政治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政治体系中,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参与政治实践、完善政治人格的社会与个人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和功能良性运行机制。
特征: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途径: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工作场所,社会政治组织,政府
功能:1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个体的价值功能(形成政治态度、灌输政治知识、训练政治技能、积累政治经验)、2政治社会化对政治文化的价值功能(维持政治文化、变革政治文化、整合政治文化)、3政治社会化对政治体系的价值功能(维持社会政治系统的稳定、推动政治体系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政治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 30
•政治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什么是政治社会学
•研究对象:政治现象、政治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政治权力、政治秩序和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政治对经济、文化、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
•研究方法: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
•研究目的:考察政治的社会基础,考察社会稳定和发展所需要的政治条件。
•政治社会学代表作:
–李普塞特:《政治人》 –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导论》 –涂尔干:《自杀论》
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阶段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奥古斯丁、马基雅维里、契约论者
•近代阶段
–孔德、帕累托、托克维尔、韦伯、马克思
•当代阶段
–李普塞特、雷蒙²阿隆、丹尼尔²贝尔
第二章 政治权力 政治生活何以可能
政治权力的功能 政治权力的配置 中国的权力结构
第一节 政治生活何以可能
一、什么是政治权力
权力:为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韦伯)
政治权力:是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与国家或政府有关的权力叫做政治权力
与国家或政府没有直接关系的权力叫做社会权力
二、如何协调各种利益集团
/ 30
资源与人口的紧张关系
解决这种关系的三者途径:
经济市场:市场有自己的供求规律。目标是稀缺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政治市场: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维护政治组织制度的条件:
组织制度本身对组织成员的激励机制; 组织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基础; 货币和权力。
道德市场:无偿利他。理想结果是人人利他,乌托邦。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功能
一、博弈论的启示:政治合作的不可能性
二、政治合作的难题 美俄问题 中日问题
中美贸易退税问题 朝核问题
巴以和平问题
三、政治生活的组织化
策略一:分而治之,即政治势力均采取不合作的策略,通过政治割据的办法来减少因宏观政治环境恶化所导致的恶果,控制其他政治势力的不合作策略对自己的损害。
策略二:建立公共权力,即建立公共权力机构来克服政治合作难题。
建立公共权力,改变政治势力博弈现状的条件:
加强公共权利的权威; 提高公共权力的能力;
以公共权力组织为核心制订各项政策。
四、政治权力的效用及其限度
政治权力的性质:公共性和强制性 国家政治权力的优势:
强制且无偿征税的优势; 禁止或允许的优势;
节约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的优势; 遏制搭便车问题的优势。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配置 古代社会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现代社会 民主制
封建制和中央集权制 采邑制 封建制
中央集权制
高福利低自由国家
第三章 政治合法性
合法性的理论
民主政治的合法性危机
/ 30
威权国家的合法性危机 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
第一节 合法性的理论
一、合法性理论的历史渊源 卢梭--人民主权说
二、韦伯--统治的理想型
传统型 奇里斯马型 法理型
三、政治角色与合法性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
四、政府制度的利益
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主要在于政府行为是否反映政府制度本身的利益。
五、有效性与合法性
有效性是指实际的政绩,即政治制度在大多数人民及势力集团眼中能满足政府基本功能的程度。从长远来看,合法性和有效性共同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效的政绩有助于政治的合法性的提高。
第二节 民主政治的合法性危机
一、绩效与合法的平衡
1、民主制度合法性的基础:
民主的普遍性,即能够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的人是普遍的; 民主的价值性,民主制度能够确保自身代表公共利益;
民主的程序性,民主制度有着一整套的程序,这一套程序并不见得一定符合民主的终极价值,但 它能够确保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
2、合法性危机:表现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持有非正统价值观念的政治势力,并与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势力发生了冲突。
3、民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起因:
结构变革时期主要保守制度的地位受到威胁;
过渡时期社会主要群体在他们有了参政的政治要求之后却没有参与政治体系的机会;
新社会结构建立之后,新的社会制度在很长时间里不能满足主要群体的期望,并没有以此为基础塑造新的合法性。
政教分离问题、公民权问题、国家收入再分配问题
二、民众政治参与扩张的危机
以美国1960年代的民主运动来看:
民主削弱了权威 公众信心和信赖衰落 政党体制式微
政府与反对党之间的平衡转移
节制民主:
认可专业领域的权威 必要的政治冷漠
第三节 威权国家的合法性危机
一、威权政治的特性
/ 30
政治上:政党政治受到限制;政府权力组织中行政组织的地位高于立法和司法组织,行政组织对于立法组织和司法组织占有优势,能够控制后者的行为。
威权政治的结果:强化了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和权力,后者又反过来强化了对发展问题的有效干预,同时也强化了对政治反对派的无情压制。
威权政治的维系方法:一是政治上保护社会使之免于内部颠覆以及外部威胁;二是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刺激发展的公共政策,发展经济、遏制通货膨胀。
二、政府的绩效
体现在政府的公共政策上:
一是政治性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保障言论自由、保障人权、维持社会秩序、缩小收入分配中的贫富差别、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保证国家安全、缩小地区差距;
二是经济性公共政策,表现在提高工人福利、增进国民财富、治理污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控制通货膨胀。
威权国家的本质:在政治上是压迫性的,在经济上是累积性的。
三、政治支持的源泉
政治支持:指公众对政治体制持积极态度。
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与政府信用成正相关关系。然而,政治绩效与经济绩效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表明,威权国家以政治民主或社会平等为代价来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将降低而不是加强对威权政治体制的政治支持。
民主支持只有通过令人满意的政治民主化改革才能取得。这是威权国家合法性危机的本质。威权国家民主化存在内在限度
温和改革的意义
四、威权政治合法性的界限
威权政治的特点是政治多元化受到严格限制。威权统治的关键在于使竞争结果确定化而不是使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制度化。
威权体制强调其工具性或¡°目标理性¡±借以追求实体的合法化,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威权领导倾向于¡°国家目标¡±。
威权政府的绩效与合法化的关系:上限与下限。
韩国的例子表明:社会经济变化和人口素质变化而导致的期望的变化,日益减少了对目标取向的威权体制的需要。
威权政治合法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对威权政治所设定的目标的共识程度。以经济成功为基础的威权体制的合法性是有限的。
五、亨廷顿的威权统治合法性危机应对策略:
直接拒绝承认合法性日益受到削弱,同时希望或相信他们能够将权力保持下去。
威权政治体制可以用日益残酷的镇压,实际上是用强制的服从,来取代日益涣散的义务而生存下来。挑起国外的冲突,并诉诸民族主义来恢复合法性。为政权装扮一些民众合法性的外表。
威权领导者主动结束威权统治,导入民主政体。
第四章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的构成 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的现代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内涵
一、含义
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主流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
/ 30
二、政治文化的分布
政治认知:个体关于政治体系、政治体系的功能及功能的履行者、政治体系的输入和输出方面的知识和信仰。
政治情感:个体对政治体系、政治体系的功能及功能的的履行者、政治体系的输入和输出的情感。
政治评价:个体凭借认知和情感对政治所做的判断和评价。
个人对政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态度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如果是一致的,人们就可以说他们的政治态度是强制性的;如果是不一致的,人们则可以说他们的政治态度是非强迫性的。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
地域型政治文化:酋长、首领、巫师等非专业化的承担政治功能,还承担宗教功能、社会功能。被统治者从不要求变革政治体系。
顺从型政治文化:政治制度职业化,但被统治者对政治体系没有任何要求,只是默默接受政治统治者的政治影响,并不企图影响政治,也不企图对政治提出具体的要求。
参与型政治文化:政治体系在各方面影响人们的利益,同时社会成员倾向于接近政治体系,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体系,从而改善自己的处境,增进自己的利益。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构成
一、体系文化
如何解决共同体认同危机?
以一个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为中心形成强烈的民族主义; 把一个民族一分为二;
使公民对政治体系形成高度认可的政党。
二、过程文化
个人对自己在政治过程中的看法:
地域民:指那些对政治体系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公民。
顺民:指那些已经成为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的、并对政治体系施加于他们生活的影响或潜在影响有所认识的公民,但他们认为自己受政府行动的影响,自己却不能影响政府的行动。
参与民:指那些对政治有所了解并感到自己能够积极参与的人。公民的参政义务感和参政机会也影响参与积极性。
个人对其他政治活动者的看法:
公民之间的政治信任水平影响公民为实现政治目标而与他人通力合作的意愿。
三、政策文化
定义:政策文化是人们对政治体系作为的选择意向,即对社会资源的提取和分配以及行为管制的选择意向。
政策文化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
公民对不同领域的公共政策有着不同的政策文化。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一、内涵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过程,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体系中个人依次学到关于政治以及个人与政治体系关系的价值、规范、概念和态度。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使自己的政治文化永恒化的途径。
二、政治社会化的组织
家庭、社群、同龄群体、学校以及媒体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三、政治秩序的维持 训练有素的个人 灌输主流价值;
期望从政府那里得到某种待遇;
/ 30
明白政府的期望。
支持政治体系
有助于维持政治体系
有助于使政治体系和政府合法化
第四节 政治文化的现代化
一、世俗化和参与革命
英格尔斯:“现代人”的九个特点 政治文化世俗化:
政策层次:政治精英政策考虑更慎重,更受社会需求影响;人们倾向于干预政治,期望通过政治参与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过程层次:人们通过政治参与来影响自己的命运;人们对政治体系的顺从性和参与性不断增强;政府更容易通过动员争取民众的政治支持。
体系层次:削弱奇里斯马型和传统型的合法性标准的影响力,而以政府绩效作为合法性的基础。
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各种非世俗化的信念有利于克服在协调和激励人类活动方面的困难。
在一个有着许多真正的观点分歧以及客观环境不同的社会里,对变化可能性的认识以及参与机会的扩大,可能只会导致剧烈的政治冲突。
当世俗化普遍发展,从而除了狭隘的自我利益之外全部价值观念都崩溃的时候,世俗化也可能妨碍政府的行为。
二、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
地域型文化——传统型的政治结构 顺从型文化——中央集权专制结构 参与型文化——民主的政治结构
三、稳定民主的文化基础
公民文化,即以参与文化为主,兼有顺从型、地域型文化的政治文化,是稳定民主制度的政治文化前提。民主制度需要的公民:
公民必须有向政治精英表达自己需求的意向,让政治精英知道自己的希望,他参与政治,以便明确政治精英的责任,并对其施加压力。他有能力影响政治,以便保证政治精英的责任。
对公民来说,政治并不是实现其愿望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政治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对较小,这也是民主稳定的一个平衡砝码。
四、公民文化的塑造
公民文化的复合性
公民文化的建设过程是渐进的
公民文化的建设需要时间、教育、家庭等
第五章 政治意识形态 源流、特征和类型 社会政治功能
现代政治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源流、特征和类型
一、源流
培根:意识形态指错误的观念或偏见。
特拉西:是观念的科学,旨在向人们解释观念上的成见和偏见的根源。曼海姆:
特殊的意识形态:尽力掩饰、扭曲真相,有意无意地为了自己的利益自欺并欺人。
/ 30
全面的意识形态:指一种世界观或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信奉。
定义:意识形态是具有符号意义的信仰和观点的表达形式,它以表现、解释和评价现实世界的方法来形成、动员、指导、组织和证明一定的行为模式或方式,并否定其他一些行为模式或方式。
二、内涵
罗伊²麦克里迪斯关于意识形态的七种含义
三、特征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认知体系,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区别:
意识形态与一系列特定的价值判断紧密相关;
它总是与人们的利益相关,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就是为特殊利益服务; 它是需要行动的计划,不只是抽象的概念; 它越来越具有政治化的特征。
四、类型
右派:坚决拥护现存制度—— 保守派。
左派:要求彻底推翻现存制度,重新建立它所期望的新制度—— 激进派。 中间派:赞成逐渐改革现存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改革派。成熟的意识形态的特点
综合性 渗透性 广泛性 强烈性
第二节 社会政治功能 积极功能
消极功能
成功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现代政治意识形态
一、自由主义
洛克:
自然法传统
霍布斯的个人主义精神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功利主义
人类行为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避免痛苦。开明自利与社会的普遍利益和谐。
社会和政府的一切行为均要以是否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最大利益为宗旨。
在政治领域中,应当自觉地推行与功利原则相适合的立法,把个体的行为引导到有助于普遍利益的方向上去;经济领域崇尚市场经济。斯密:
最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现代自由主义
政府有介入市场以保护人们达到适当生活水平的自由。
欧洲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 对富人课以重税,为所有人争取最低工资和工时限制法律、组织工会的自由、失业和健康保险以及较好的教育机会。
二、保守主义
目的:如何在有限理性的现实面前,充分利用有限理性,以保守的办法来建设稳定的民主制度,建设
/ 30
市场经济,并增进个人的自由和体面。
古典保守主义:埃德蒙² 伯克
(1)基本思想:
自由市场是最好的经济制度 反对英国镇压美国独立革命
反对法国现革命者的激进的自由思想 现存的制度和传统不可能全是坏的 人类应该通过保守的办法来实现自由
(2)伯克为什么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个可怕的错误 (3)伯克思想对于稳定的民主的意义
现代保守主义:密尔顿²弗里德曼
坚持小政府理论 市场经济是最好的道路 80 年代初英美的实践:
减少政府干预,放松政府管制 缩小福利规模
推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三、民族主义
(1)民族主义的内涵
民族是以每个人具有统一的文化为基础的历史范畴。
现代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有关。
德国和意大利思想家把民族主义定义为人的终极价值。
把民族看成所有善的源泉 弱化个人自由,强调民族自由
民族自决理论占重要地位
该理论假定它能带来和平,实际却带来战争
民族主义在国际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
国家之间领土争端 少数民族分裂倾向 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2)民族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民族主义可以为本民族内每个人提供一种一致感和亲密的关系,从而把人们团结起来去追求共同的利益。
民族主义有可能一厢情愿地看低别的民族,并引发领土扩张和对外战争。
四、法西斯主义
混乱往往导致集权
第六章 政治组织
•政治组织的性质 •国家组织与政党组织 •利益集团
/ 30
•非营利组织与民主 •当代中国的政治组织
第一节 政治组织的性质
一、经济与政治
–政治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公共利益,目标是想办法遏制放肆的个人主义,控制社会中的利益冲突,为人类生活提供和平与体面,为人类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提供稳定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政治资源配置无参照系
–利他主义在政治生活领域占重要地位
–自利驱使政治积极分子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并从更为严酷的政治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政治家。
二、科斯世界
•定义:由于完备的市场经济中不存在交易费用的假定是由制度分析学者科斯提出来的,因此无交易费用的世界又叫“科斯世界”。
•政治的“科斯世界”的特色:
–在完全的政治民主中,存在的仅仅是私人投票权。这种权力不可以公开出卖。–政治上的权利交易通过多数强制实现。
–在政治世界中,所有公共决策的成本实际上都由全体公民承担,其结果也由全体公民来消化。如果选民要使自己的建议变成大家都接受的公共政策,就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就需要与多数的人达成协议。
–在政治世界中,完备民主的标准是多数人的建议能否畅通无阻地变成公共政策。
–在不存在交易费用的政治世界里,完备的直接民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够实现大多数人福利,并保护少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害。
三、非科斯世界
•政治活动并不免费:
–参加投票的机会成本相当大
–人们不是不去投票,就是随机投票,或者根据习惯投票。–在现代民主制度中,政治权利配置的特点有四: »投票权平等,一人一票 »权利不可让渡 »权利的价值很难评估
»个人的投资是确定的,即每人都只能通过一张选票去影响公共政策 »可能导致政治冷漠或政治狂热
第二节 国家组织与政党组织
一、国家组织
–国家层面的组织包括代议组织、行政组织、司法组织。–代议制节约了政治民主需要的交易费用:
•它使议政专业化
/ 30
•议员需要搜集大量信息
•议员根据政治问题的轻重缓急安排政治资源。
二、政党组织
•政党组织代表选民来选择议员和政治性行政官员,同时也为节约政治家和选民之间的交易费用的产物。•政党产生的原因:在特定的时期,人类社会已经有了实现民主的条件,但是对全体人的直接管理是不可能的,这就形成了民主条件下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政治模式,即政党政治。第三节 利益集团
•定义:利益集团是人们为了通过影响政府决策而维护共同的利益或实现共同的主张而结成的集团。•
一、源流
–利益集团日益扮演公共生活重要角色:
•从社会方面来看,利益集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利益复杂化、多样化的结果。
•从政治权力的作用来看,政治权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扩展和加强,政府的政策对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深远和巨大影响。
•从民主政治的发展来看,利益集团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是以民主政治为制度条件和背景的。
二、特征
–利益集团的利益和目标较为单
一、具体。
–利益集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是社会政治体系中的组织和制度实体,具有特定的组织形态。
–政治性利益集团参加、影响政府决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过程。利益集团不同于政党。–利益集团是群众性的政治组织。
•成员构成具有群众性。
•利益集团服务于特定的群众利益,这是利益集团的基本政治角色规定。
•利益集团是构成该集团的成员自己的组织。利益集团的目标、方针、活动方式及内部组织构成,均由该集团的群众自己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来决定。
•利益集团与特定的群众有着直接和广泛的联系。
三、活动方式
–利益集团的宗旨:通过利益表达的一系列活动来影响政策,从而维护并增进其利益。–正常方式:利益集团运用常规的非对抗性手段、合法途径从事利益表达。
•直接利益表达:直接与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人交往。
–一是由利益集团代表或专职院外活动人员直接对参与决策的人进行游说。–二是向政府公共决策人员提供情报和材料。
–三是举行与政府官员、议员沟通人际关系的社交活动。–四是。,支持政府官员及议员竞选。
•间接利益表达:利益集团用本组织的会员、舆论工具或其他社团来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
/ 30
–非正常方式:许多国家的利益集团也往往诉诸一些非正常的带有强制性的利益表达方式,其中有些是合法的,有些是非法的。
•合法方式: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
•非法方式:政变、恐怖活动、非法示威抗议。
四、功能
•象征性功能:利益集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意识形态功能:利益集团的能够反映其成员的意识形态的信仰。
•提供情报功能:利益集团为其成员、政治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广大公众等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
•工具性功能:利益集团能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非常具体的目标。
•政治社会化功能:利益集团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利益集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
五、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利益集团活动在三个方面影响政治生活。
–利益集团通过在竞选中的活动对西方国家政治权力的更迭产生影响。影响竞选结果既成了西方利益集团利益表达活动的方式,同时又成了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利益集团通过院外活动影响国家的立法以及行政部门的政策。
–利益集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还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沟通西方国家各阶级、各阶层以及社会团体的关系,从而维护西方国家的正常政治秩序的作用。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与民主
•非营利组织是指无需向国家纳税的所有社会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与民主的正相关关系
–市民社会理路
•市民社会:指存在于家庭与国家之间的独立社会活动领域。
•英美文化传统中,认为市民社会是个人自由和权利的最可靠的避难所,在其中,个人自由和权利能够免于国家权力的无端侵害。
•市民社会既对抗国家的影响,也制约放肆的个人主义,并通过某种方式对个人实施社会化,以使其学会相互合作。
•非营利组织促进自由和团结。
–多元主义理路
•非营利组织不仅可以对抗国家、保护个人,而且也能够保护非营利组织在控制或影响国家的努力中免于其他组织的非正当侵害。组织越多样化,权力精英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可能性越小。
•多元主义者认为,所有的政治都不过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最好的政治制度就是能够保护自由结社的权利以及能够调和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制度。
–市民社会理路与多元主义理路的关系
•区别:市民社会理论认为,非营利组织在政治领域之外对抗国家,保护个人,培养公民的团结精神。多元主义者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深入政治领域并对其进行民主控制的机制。
•共同点:它们都认为非营利组织不仅有助于民主,而且对民主至关重要。
/ 30
二、非营利组织与民主的负相关关系
–雅各宾主义:为了实现民主,必须遏制派系的发展,必须消除任何中介组织,从而更广泛地开拓人类理性的自由发展,取缔植根于旧制度中的特权,扫清民主所需要的人民自由表达其意志的障碍。
–非营利组织瓦解政治体系,削弱整合结构,从而削弱了民主控制,以狭隘的少数控制取代了多数控制,因此非营利组织是民主的障碍,这就是雅各宾主义反对非营利组织的原因所在。
–反多元主义者认为:以集团输入为基本基础的政治会忽略重要的利益,尽管这些利益表面上为大众所控制。这类政治不仅不代表多数,而且不代表所有少数派的利益。
–民粹主义者认为:非营利组织的运作越来越像它们所要控制的国家与商业世界的官僚制度,逐渐丧失了作为其本质特征的自发性。
–总结:非营利组织远不是民主的前提,而是民主的严重障碍,因为它们实际上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不反映公共利益,阻碍公民积极参与公共决策。
三、非营利组织与民主不相关关系
–许多非营利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从事政治活动,跟民主无关。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救济穷人等社会工作越来越职业化,使社区组织者和政治活动家越来越疏离非营利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第六章 社会分层和政治分层 社会分层 政治分层
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当代中国的分层
第一节 社会分层
一、差异、不平等与分层
二、社会分层的功能
功能主义理论家认为:
社会的稳定和生存有赖于社会分层的存在。
社会分层就是为鼓励成才和吸引人才为社会多做贡献而设置的。
功能主义理论家忽视了:
社会不平等具有累积性 冲突论:
社会分层是社会冲突的根源;
社会分层起源于为争夺稀缺资源而发生的冲突;
社会分层的功能是维护上层统治集团的特权和社会地位,使其能够制度化地剥削和压迫下层人民。
伦斯基:关于社会分层,功能理论和冲突论互补。
第二节 政治分层
一、定义
如果人们与政治的关系成为稳定的和重复的关系,并且不同的人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由
/ 30
于社会的评价有着地位上的高下贵贱之分,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形成政治性的社会分层了,这就是社会分层。
二、政治社会阶层:
分层:有权者阶层、谋求权力者阶层、政治阶层和无政治阶层
现代社会无政治阶层存在的原因? 人们成为政治阶层的原因?
谋求权力者阶层为什么要成为政治的斗士?
社会分层是政治分层的基础,在社会分层中居于高层次的人,更容易成为政治分层中的有权者阶层。
三、功能主义、冲突论如何理解政治分层 第三节 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一、古希腊的经验
1、为什么中产阶级主政最好
2、中产阶级的特性
3、古希腊为什么会有中产阶级
二、西方社会的忧患
(1)中产阶级的官僚化、组织化对法治民主的影响
官僚组织理性导致民主缺乏特定的观念基础走向衰落 政治上难以独立 普通公民不再追求科学
(2)新中产阶级信奉法治民主。新中产阶级具有特征:
新中产阶级成员中接受大学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中产阶级牢固地确立了世俗的、科学的、理性的世界观 现代富有理性的中产阶级没有把官僚机构神圣化 新中产阶级没有被异化
新中产阶级仍存公民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
(3)法律保护新中产阶级
在职业生活之外,表现出强烈的保护法律的责任和参与政治的愿望
三、发展中国家的难题
1、为什么中产阶级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法治民主的核心力量?
向往民主
寻求法律保护,以防政治权力的迫害 需要言论、表达自由 希望自由选择权
在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是反对政治独裁、捍卫法治、制约政治权力、建设法治民主的核心力量。
2、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与法治民主的现实困难:
中产阶级在专制政治统治下获得了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秩序,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就放弃了促进民主的“使命”。
中产阶级的自由若不够充分,则反对专制统治。非民主政治中央集权要同化更多利益集团。
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足够力量的革命中产阶级的存在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设现代法治民主的条件,而具有足够力量的商业化的、官僚化的中产阶级的存在是现代民主政治持续稳定的阶级基础。第七章 政治社会的现代挑战 生态问题的政治思考 多元社会的政治认同
第一节 生态问题的政治思考
/ 30
一、生态灾难的制度根源
(1)计划制度的缺陷
计划制度缺乏约束机制
计划经济的管理人员、执行者动机与制度所需的行为动机相背 计划制度信息收集成本昂贵,公共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效率低下 产权模糊是环境资源遭到滥用的重要原因 一旦发生环境灾难,计划经济很难采取补救措施 滥用环境资源的最终责任者是政府
(2)市场制度的相对优势
通过价格机制来确定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动态变化 产权清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一旦发生环境灾难,市场经济采取补救措施要容易些
对于濒危动物、公益物品的保护需要政府。
霍布斯:市场制度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取决于强制性权威的效率,如果没有有效的强制性权威,市场制度就会崩溃,就会遭到贪婪的掠夺者的折腾。
三、绿色运动
绿色思想与古典自由主义的关系:
它们都从很多代人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 它们都把共同生活看作是第一位的
它们都担心创新的危害,尤其是伴随着大规模社会和技术实验的那种创新。古典自由主义者和绿色思想家赞成“大地女神”观念
绿色运动的核心:主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设稳态经济,而不是提倡盲目的虚妄的无限发展,从而给以共同生活为特征的社群以居所,并世代相传。
四、现实策略
绿色自由主义的主张:
尊重自由,更尊重共同生活的环境。
对体面而富足的共同生活来说,市场制度是必要的,但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尊重自然,相信人力的限度,但并不全面否定人类努力的价值。
人类需要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人们共同享用良好的环境。
绿色自由主义的实践选择:
修正被破坏的环境,保护未被破坏的环境,坚持并更新稳定的共同环境。
第二节 多元社会的政治认同
一、马歇尔和罗尔斯
马歇尔:当人们依靠自己在市场经济中所赚得的收入无法支付起码的医疗、子女免费上学等方面的最低限度的服务。罗尔斯:
(1)公民身份观:
作为个人: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善恶观,每个人均有个人偏好或宗教信仰。作为公民:人们能够在正义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公民身份先于个人身份,人们对于个人美好理想的追求要受普遍认可的正义原则的约束。(2)人们为什么优先考虑公民身份?
第一,在实践层次通过种种妥协来捍卫自由主义制度。让渡一部分权利和自由,保障每个集团至少有一定的机会去追求自己所认为的美好生活。
第二,坚持自由主义是独一无二的、在道德上极具竞争力的生活方式,宣布它是很有价值的,值得在政治上坚决捍卫。
/ 30
温和化多元主义,追求个人美好生活是私人事务,可用非政治的办法实现。两个缺陷:
低估了使非自由主义者认同自由主义的难度。非自由主义集团退出或被排挤出政治领域。
二、诺齐克
自由至上论的公民身份观:调整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使之变成明确的契约关系。公民身份存在的理由是它能够满足人们对公益物品的需求。
公民的消费者主权:
在个人和国家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可采取法律行动,迫使有关政府机构提供他们有权利取得的公益物品和服务。
公民有权做出选择,可放弃国家,自动地建立一个准市场制度来提供公民所需的公益物品和服务。
自由至上论的缺点:
难以确定公民的真实需求,难以估量所提供的公益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以准市场办法解决非纯粹公益性质的公益物品和服务供给问题的主张,公民身份的再分配特性丧失,自由公民权利资格丧失了抵消市场不平等的功能。
把公民看做消费者的观念有局限性,因为许多公益物品的消费实际上是无法排他的。
应对这些缺点的办法:允许公民用脚投票。
三、共和主义
(1)公民通过政治辩论和参与决策来塑造自己所属社会的未来方向。
政治讨论要成为可能,公民需要说服能力。
公民的政治主张要得到认可,需要使自己的主张温和化,修改自己的主张。
自行调整以求共识的过程从局部来看是主张者寻求他人认同的过程,从整体来看却是共同生活的和平建设过程,即动态的共和过程。
(2)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可能提出的要求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以与所有公民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利益为基础的要求,如免于外敌入侵的国防要求、免于犯罪侵害的秩序要求等。
二是反映特殊集团利益,并且一旦满足这种要求就会损害其他集团利益的要求。
要求公民致力于普遍共识的形成,但并不要求公民个人放弃对于自己所属集团的特定认同,相反它还认可公民对集团的认同。政治要求是否被接受,关键在于政治要求本身与全体公民普遍认可的原则如平等对待的原则是否联系得上。任何集团均可以在政治领域里无拘无束地提出任何要求;不要求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之前先放弃不容于某些特定原则的东西。
(3)公民拥有公私两种身份,区别在于:
每个公民作为个人和作为公民是不一样的,即使所提要求的内容是相同的。
公私身份之间的区别也就是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之间的区别。国家干预的是公共事务,不能干预私人事务,否则就是非法的。
公私之间存在矛盾时,共和主义设想两个原则:
它竭力主张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公共领域的问题,主张参与公共生活高于从事私人生活,即使个人事务繁忙,也要求公民多关心公共事务,从而使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对于公民来说不至于只是一种外在强迫的东西,而是公民理性参与的结果。
尽可能缩减公民政治参与压力,只是要求公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政治生活。
就共和主义而言,唯一被排斥在公民身份之外的集团只是那些自愿退出政治生活的集团。
/ 30
第二篇:政治社会学
政治社會學
任課教師:吳玉山 98學II學期
Spring 2010
政治社會學旨在探討社會各部門對政治過程的影響。在本課程中,將透過各種具有代表性的理論來介紹五種主要的研究途徑:經濟決定論,族群理論、文化及意識型態決定論、國際環境決定論,與國家自主理論。這五種理論對於解釋民主政權、右翼威權主義政權,以及左翼社會主義政權都各有特色,我們在介紹各家理論的時候會分別加以討論。本課程的目的在介紹各家學說及各種研究途徑,俾學生能了解此一學術領域的概況,並熟悉主要的研究工具。本學期共上課15星期,30堂課。除課程介紹外共分五大部分,分別介紹經濟、族群、文化,國際環境,及國家自主等五大途徑。學生頇參加期末考試,考核成績時並計入課堂表現。
課程安排:
第一週(2/24):課程介紹與政治社會學的五種主要途徑
內容:
政治社會學是以社會環境為自變項,以政治過程為應變項,探索政治現象變動根源的學科。在政治社會學當中,有哪些種主要的途徑?
討論:
1.什麼是「政治」?
2.政治社會學是用什麼方法研究政治現象?
3.除了政治社會學的方法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研究政治現象的方法?這些方法的優點和缺點在哪裡?
第二週(3/3)及第三週(3/10):右派科技決定論-原型與現代化理論
內容:
政治社會學當中的傳統典範是科技經濟決定論。它的原型出現在Adam Smith和Herbert Spencer等人的著作當中。這個學術傳統後來逐漸演化成右派和左派的科技經濟決定論,前者肯定資本主義的發展,後者則斷言資本主義的毀滅,但兩者都是以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作為社會和政治變動的根源。在二十世紀後半葉,右派的科技經濟決定論在美國形成了盛極一時的現代化理論(modernization theory)。這個理論主張經濟的富裕必然帶來政治的民主。科技決定論除了解釋西方式民主和社會主義兩種政治體制之外,也被用來解釋右翼威權主義。最顯著的例子便是Guillermo O’Donnell用官僚威權主義(Bureaucratic Authoritarianism)的概念來解釋拉丁美洲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軍人政權取代民主政權的過程。
政治社會學課程大綱 1 閱讀:
Adam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83), introduction, pp.11-82.Morton R.Davies and Vaughan A.Lewis, Models of Political Analysis(London: Pall Mall Press, 1971), pp.31-58.[G.A.Almond and David Easton] 本書有中譯本,《現代政治系統的模型理論》,譯者為孟樊及郭淑敏,遠流,1992.Seymour M.Lipset, Political Man: The Social Bases of Politics(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1), pp.45-63.討論:
1.Smith是怎麼樣把政治現象和維生模式與社會分工聯繫在一起的?為什麼他認為科技的進步會帶來自由?
2.Spencer把社會和有機體相類比是合適的嗎?
3.Almond和Easton等人為戰後美國的政治科學奠基,他們的理論對於政治發展是不是有一些特定的假設?
4.Lipset等人認為經濟發展是遏制共產主義最好的方法,這個看法成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外政策的重大基礎。這個理論的基礎在哪裡?
5.官僚威權主義的學說讓經濟發展可以和威權主義聯繫在一起,這是代表民主只是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的產物、威權主義有可能再現嗎?
6.美國及其西方盟友試圖在阿富汗建立民主體制,這是不是違反了現代化理論的基本假設?美國在阿富汗所遭遇的問題,是不是顯現了現代化理論的效用?
第四週(3/17)及第五週(3/24):左派科技決定論-馬克斯主義
內容:
左派的科技經濟決定論是對現代資本主義的反動,但是卻採用了資本主義認為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推論方式。這個學派集大成的人物便是馬克思(Karl Marx)。馬克思主義粗略地來分有兩種:青年的馬克思主義和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前者後來成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濫觴;後者則指導了第二國際的思想,並成為日後共黨國家的官方意識形態。此處的左派科技決定論是以成熟的馬克思主義為主,並且強調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當中的歷史唯物主義。
閱讀: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頁250-286。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頁81-85.。
討論:
1.比較「異化」(alienation)和「剝削」(exploitation)的概念。
2.Smith和Marx的理論相同和相異處何在?對他們兩個人而言,生產力的進步對社會和政治制度會帶來什麼影響?
3.馬克思主義當中價值體系的基礎在哪裡?
政治社會學課程大綱 2 4.歷史唯物論的預言為什麼沒有成真?這一點對馬克思主義在知識上和政治上的影響有多大?
5.馬克思的唯物論可不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現象?這個理論對於臺灣當前的政治環境有沒有任何解說力?
6.在21世紀,馬克思主義已經完全失去了它的分析效用與激動人心的能力了嗎?在2008年底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後,各國的左派重新站起來批判資本主義,而馬克思的《資本論》也在德、日等許多國家大賣,這是否表示馬克思所代表的左派思潮隨時都可能因為資本主義的失誤與週期性的危機而獲得生機?
第六週(3/31)、第八週(4/14),與第九週(4/21):民族主義的緣起、過程,與影響(第七週4/7放溫書假)
內容:
觀察一個社會的構成,除了分工結構之外,族群是一個重要的構成要素。歷來對於族群和相連繫的概念,例如民族與國族,有各種不同的定義與理論,有些強調基因與體質、有些強調文化、有些強調社會價值的分配、有些強調過程因素,有些則強調微觀的理性抉擇。族群構成對於政治的影響明顯可見,特別是在冷戰結束之後,衝突的族群與認同成為世界上各個地區騷亂的根源。它衝擊著新興的民主政體、創造出分離主義,並帶來緊張的國際關係。族群無法化約成物質和經濟的範疇,因此必頇對它做獨立的研究。冷戰結束後族群問題顯然越演越烈,因此對族群問題的研究也更為迫切。
閱讀:
Diagram: The Process of Nationalist Movement
Ernest Gellner, Nations and Nationalism(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3), pp.1-7.Anthony Smith, Theories of Nationalism(New York: 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1983), pp.ix-xxxvi.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民國87年),第二章。Frans de Waal著,陳信宏譯,《猿形畢露:從猩猩看人類的權力、暴力、愛與性》(台北:麥田,民國96年),第三章,頁159-207。Jared Diamond著,《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台北:時報,民國89年),第十六章,頁328-362。
Russell Hardin, “Self-interest, Group Identity,” in Albert Breton, et al.eds., Nationalism and Rationality(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14-42.吳玉山,「書評: Nationalism and Rationality」,《理論與政策》,第11卷,第2期(民國86年春季號),頁173-176。
Donald L.Horowitz, “Self-Determination: Politics, Philosophy, and Law,” in Margaret Moore, ed.,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nd Success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181-214.David Laitin, Identity in Formation: The Russian-Speaking Populations in the Near Abroad(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11-35.討論:
1.族群意識和民族主義是如何產生的?
2.人類的族群性是根源於靈長類動物的通性嗎?這是基因決定的嗎? 3.在民族主義興起的過程當中,理性計算是否扮演任何角色?
政治社會學課程大綱 3 4.民族主義有可能和自由主義相融合嗎?
5.民族主義的興起對於新興民主政體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6.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民族自決?是不是任何一個族群團體都自然會要求脫離更廣泛的國家組織、又自然會壓抑較低層級的政治認同?
7.在台灣有族群問題嗎?用族群來理解台灣的認同歧異是合適的嗎? 第十週(4/28):文化及意識型態決定論之一-涂爾幹與韋伯
內容:
文化及意識形態決定論是歐洲大陸的傳統。這一派的理論家對於科技和經濟的進步所帶來的影響抱持比較悲觀的態度。這是因為歐陸的工業革命是在壓力之下快速展開的,因此社會所承受的痛苦一般而言比英國來得大。諸如社會學的鼻祖孔德(Auguste Comte)和實證社會學的大師涂爾幹(Emile Durkheim)都認為快速的社會變動有可能帶來社會解組。韋伯(Max Weber)雖然被視為是自由主義的思想家,但是他對於快速的現代化仍有所疑懼。歐陸的學者又比盎格魯-薩克森的學者著重文化的因素,韋伯的《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在這裡可以檢視出德意志唯心論的傳統。
閱讀:
David Landes, “Culture Makes Almost All the Difference,” in Lawrence E.Harrison and Samuel P.Huntington, eds., Culture Matters: How Values Shape Human Progress(New York: Basic Books, 2000), pp.2-13.Anthony Giddens, Capitalism and Modern Social Theor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pp.119-132.E.C.Cuff, W.W.Sharrock, and D.W.Francis著,林秀麗、林庭瑤與洪惠芬譯,《特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臺北:韋伯文化,2008),第三章「韋伯」與第四章「涂爾幹」,頁40-90。
討論:
1.涂爾幹由早期的樂觀主義轉變到晚期的悲觀主義是由於他體認到什麼現象?
2.如何用機械的聚合(mechanical solidarity)和有機的聚合(organic solidarity)來解釋社會的穩定?
3.韋伯的詮釋社會學有何獨特之處?
4.韋伯對於社會行為的分類對於吾人了解社會現象有何意義?
5.韋伯對於權威的分類能不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臺灣和中國大陸在戰後的政治經驗? 6.你可以找到現實生活周遭的加利斯瑪嗎?
第十一週(5/5):文化及意識型態決定論之二:西方馬克思主義與新馬法蘭克福學派
內容:
雖然馬克思是唯物主義者,在馬克思主義的陣營當中也有強調文化因素的,那便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而以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為代表。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特徵是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此一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的穩定是基於統治階級對於文化的壟斷,他們反對傳統理論把社會當成自然現象來研究,認為這樣做就是順從現存秩序,等於是用智力勞動來維護資本主義。批判理論認為人是歷史的主體,可以改變社會。知識不是對於外在客觀世界的理解,而是主客體辯證互動過程的一個環節。這樣的批判理論後來又進入了國際關係的領域,形成了社會建構論的重要基礎。
政治社會學課程大綱 4
閱讀: 李英明,《晚期馬克思主義》(臺北:揚智文化,1993),頁17-43。洪鐮德,《西方馬克思主義》(臺北:揚智文化,2004),第一章,頁1-34與第九章,頁361-384。
E.C.Cuff, W.W.Sharrock, and D.W.Francis著,林秀麗、林庭瑤與洪惠芬譯,《特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臺北:韋伯文化,2008),第八章「西方馬克思主義」,頁201-222。
討論:
1.法蘭克福學派在德國興起的時代背景是什麼?為什麼新左派在1960年代末期大行其道?
2.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強調唯物論,為什麼西方馬克思主義轉過頭來強調文化的因素?
3.批判理論對於資本主義的批評適不適用於今日的臺灣?
4.社會現象可以完全客觀地來理解嗎?在觀察社會現象的時候,是不是必頇加上除了科學以外的其他視角與眼光?
第十二週(5/12):文化及意識型態決定論之三:歷史的終結vs.文明衝突論
內容:
從1980年代末開始,世界上發生了兩個影響極其重大的事件,一個是蘇聯集團的崩解帶來了冷戰的結束,一個是九一一事件和反恐戰爭牽動全球。前者使得自由派的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大膽說出歷史已經找到了最適合人類的制度,而自由民主便是「人類意識型態演化的終點」;後者則使得杭廷頓(Samuel P.Huntington)的文明衝突論一時之間成為顯學。和福山大相逕庭,杭廷頓在冷戰結束後便大膽預言,在後冷戰時期宗教和文明的歧異會是人類衝突的最主要根源。由於九一一事件被判斷為是伊斯蘭激進份子反西方的作為,因此杭廷頓在1993年的理論被認為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從2005年年底開始持續延燒的穆罕默德先知漫畫事件更是突出了西方和回教世界的價值衝突。不論是「歷史的終結」或是「文明的衝突」都著重在理念的影響力,並且把世界的發展繫於一套理念的勝利或是多套理念的衝突,因此屬於文化與意識型態決定論。
閱讀:
Francis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2), pp.xi-xxiii, 39-51.Samuel P.Huntington, “No Exit: The Errors of Endism,” in America and the World(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02), pp.29-42.Samuel P.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in America and the World(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02), pp.43-70.先知漫畫舉隅:侮蔑可以作為自由嗎?文明衝突的一例
討論:
1.自由民主制度確實是人類歷史的最後歸趨嗎?
2.九一一是否能夠代表一般性的文明衝突?還是一個特例?
3.和西方文明衝突的是伊斯蘭文明,還是少數特定的伊斯蘭教派? 4.美國對於九一一的反應是否合於文明衝突的定義?
政治社會學課程大綱 5 5.是福山對呢,還是杭廷頓對?
6.從先知漫畫事件看起來,應該是言論自由為先,還是尊重他人的宗教為先?
7.在評斷文明衝突的事情上,是不是不可能產生共通的標準?價值是不是內於特定文明、因而是完全相對的?
第十三週(5/19):國際環境決定論之一-國際政治經濟競爭
內容:
不論是科技決定論、民族主義論,或是文化意識形態決定論都是以本國的社會環境當作政治現象的決定因素。這種看法在討論現代化先行者的歐美國家時容或有一定意義,但是當討論非西方國家的政治發展之時,就明顯地看出輕忽國外因素的缺點。國際環境透過挑戰(challenge)、依賴(dependence)、和示範(demonstration)三種機制來影響一國內部的政治過程。就挑戰而言,葛申克朗(Alexander Gerschenkron)在《從歷史的眼光看經濟落後》一書當中,提出一國的政治制度決定於其經濟發展的程度和動員資本的難易,經濟上愈落後的國家愈需要專政體制,蓋非如此無法快速累積資本,以與先進國家從事國際競爭。國際環境在此便是透過競爭機制來影響一國的內部政治過程。挑戰的結果也可能造成革命,如史考茨柏(Theda Skocpol)所言。由挑戰的機制所造成的國內政治形態常是著重發展和威權的。
閱讀:
Andrew C.Janos, Politics and Paradigms: Changing Theories of Change in Social Science(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65-95.Alexander Gerschenkron,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Cambridge, Mass.: The Belk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pp.5-30.Theda Skocpol, “France, Russia, China: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ocial Revolutions,” in Theda Skocpol, Social Revolutions in the Modern Worl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33-166.討論:
1.所謂「單線演化論」的缺點在哪裡?
2.葛申克朗對於十九至二十世紀歐洲國家的政治社會制度發展的看法能不能適用於二十世紀末的非西方世界?比較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制度差距,以及南韓與北韓的制度差距。葛申克朗的理論對此如何解釋?
3.史考茨柏(Theda Skocpol)如何用國際因素來解釋社會革命?她對於中國革命的描述是否正確?
第十四週(5/26):國際環境決定論之二:世界體系理論及依賴理論
內容:
「依賴」是國際環境當中影響一國內部政治過程的第二個機制。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的產生,一方面反映了傳統途徑輕忽國際因素的理論缺陷,使其對於世界上若干地理區域(尤其是拉丁美洲)長久以來無法發展的現象難以解釋,一方面和1960年代西政治社會學課程大綱 6 方社會的文化反思息息相關,蓋其對於當時居於主流地位的現代化理論提出強烈的批判。當時學術界受到此一衝擊影響甚巨,因此有學者視之為典範轉移。依賴理論約略可以分為兩種:一為絕對論,例如法蘭克(Andre Gunder Frank),認為依賴完全不能帶來發展;另一種為相對論,例如卡多索(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認為依賴會帶來「依賴性的發展」。這兩種理論都認為一國內部的政治發展受到對外依賴關係的制約。由依賴的機制所型塑的國內政治現象是從屬的、剝削和被剝削的。
閱讀:
Immanuel Wallerstein, “The Rise and Future Demise of the World Capitalist System,” in Frank J.Lechner and John Boli, ed., The Globalization Reader(Malden, Mass.: Blackwell, 2000), pp.57-63.Theda Skocpol, “Wallerstein’s World Capitalist System: A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Critique,” in Theda Skocpol, Social Revolutions in the Modern Worl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55-71.James A.Caporaso, “Dependency Theory: Continuities and Discontinuities in Develop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30, no.4(Autumn 1980), pp.605-628.討論:
1.依賴理論的出現真的帶來了典範轉移嗎?
2.從依賴理論於1960年代末在西方的興起可以帶給我們什麼知識社會學上的省思? 3.為什麼依賴理論比較能夠解釋拉丁美洲的發展狀況,但是似乎對於東亞的發展模式比較不能適用?
4.依賴理論如何理解臺灣出口導向的成長模式,和中國大陸的外向型經濟與高成長? 5.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所主演的電影「血鑽石」(Blood Diamond, 2006)中所描述的悲慘情景,是否可以用依賴的理論來加以理解?
第十五週(6/2):國家自主論之一-極權與後極權主義理論
內容:
依賴理論在1970年代盛極一時,但是到了1980年代,學術界開始強調國家自主理論,和傳統的多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論分庭抗禮。在過去國家被當成是社會力量角逐的場所,但是國家自主論在工業先進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發現國家擁有自己的目標,並且透過強制力和行政組織的資源來加以實現。這個學術途徑的興起和史考茨柏等人在1980年代初所倡議的「召回國家」運動息息相關。在國家自主理論當中,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和發展國家(developmental state)是兩個最顯著的例子。極權主義最初是指稱兩種國家類型:共黨專政體制和法西斯國家。根據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等人的看法,極權主義國家都具有以下的特徵:至高無上的領袖,主導一切的意識型態,作為控制樞紐的黨,恐怖統治,以及對武力,信息,和經濟的全盤壟斷。由於法西斯國家的迅速覆亡,極權主義便成為共產政權的代稱。雖然在史達林(在中國大陸是毛澤東)死後,極權體制發生了一些鬆動,但是這種政治體制對於社會的控制力無疑是最高的。
閱讀:
Carl J.Friedrich and Zbigniew K.Brzezinski, Totalitarian Dictatorship and Autocracy(New 政治社會學課程大綱 7 York: Praeger, 1963), pp.3-13.Seweryn Bialer, Stalin’s Successors: Leadership,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the Soviet Un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47-61.Zhelyu Zhelev著,錢佳緯譯,《法西斯主義》(臺北:台灣民主基金會,2007),第二章「法西斯極權國家的特性」,頁141-173。
討論:
1.極權主義是如何產生的?
2.極權主義對於描繪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國家是一個有效的概念嗎?今天的中國大陸能否稱為極權主義?
3.恐怖統治是不是極權主義的一個必要成份?
4.後極權主義的威權主義和一般的威權主義有什麼不同?
第十六週(6/9)國家自主論之二-發展國家
內容:
發展國家(developmental state)是用來描述以促進經濟成長為首務的東亞威權體制。這個概念最初是由詹隼鳥(Chalmers Johnson)以戰後日本經濟奇蹟為基礎發展出來,後來類推適用到臺灣和南韓。這個模式強調威權體制、官僚主治、產業政策和所得的帄均分配。在1980年代中國大陸的經濟快速發展,也伴隨著「新權威主義」的理論產生,同樣是借重臺灣、南韓等的經驗,主張威權體制配合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會是促進經濟成長最適當的政經制度。發展國家無疑是國家自主理論的一個明顯的例證。但是晚近經濟學者如Paul Krugman等認為一些發展國家的經濟成長不是由於制度正確,而是由於有便宜的生產因素,因而斷言發展國家的高經濟成長不會持久。此種論斷形成了對於發展國家有助於經濟高速成長理論的嚴重挑戰。東亞經濟危機更對於發展國家提出了嚴重的挑戰,可是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崛起似乎又驗證了發展國家對於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性。
閱讀:
Meredith Woo-Cumings, “Introduction: Chalmers Johnson and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ism and Development,” in Meredith Woo-Cumings, ed., The Developmental State(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1-31.Chalmers Johnson,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Odyssey of a Concept,” in Meredith Woo-Cumings, ed., The Developmental State(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32-60.Paul Krugman,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Foreign Affairs, vol.73, no.6(November/December 1994), p.62-78.討論:
1.發展國家的產生有沒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其他的開發中國家有沒有仿效的可能? 2.經濟發展與民主必然是相對的嗎?
3.中國大陸和日本與東亞四小龍是屬於同一類的國家嗎?中國大陸符合發展國家的要件嗎?他有可能是一種「後極權資本主義發展國家」嗎?
政治社會學課程大綱 8 4.威權主義下的經濟發展會對政治帶來什麼影響?此種經濟發展會不會限於因素驅動的外延式成長,在生產因素充分就業後就無以為繼?1997年的東亞金融危機是不是顯示了發展國家的缺陷?
5.2008年年底所出現的金融風暴從國際資本主義核心的美國和歐洲爆發,接著席捲全世界。展現相當國家干預特色的新興市場經濟在此一危機中表現不同,有較有肆應能力者(如中國大陸),也有受創較重者(如俄羅斯)。這樣的態勢對於發展國家的理論代表什麼意義?在「發展國家vs.新古典經濟學」的對抗中又代表什麼意義?
第十七週(6/16):端午節
第十八週(6/23):期末考試
政治社會學課程大綱 9
第三篇:期末复习资料
火、电器等)关小一点 25..how much yogurt多少 酸奶26..one teaspoon of salt
一茶匙盐 27.make fruit salad 制作水果沙拉
28.two pieces of bread 两片面包29.mix it all up 将它们混合在一起turkey slices 火鸡肉片,31.a slice of bread一片面包
32.takes turns(in)doing sth,.=do sth.in turns 轮流做某事 33.slices of duck 烤鸭片
34.roll pancake 卷上薄饼 35.make faces 作鬼脸make friends with 与……交朋友
make a noise吵闹, make mistakes犯错误, make the bed整理床铺 make one’s way to
往…走去,make room for给…腾出地方36.it’s easy to do sth.做某事容易
it’s hard(difficult)to do sth.做某事难,It’s necessary to do sth.做某事必要 37.put sth,in order 将某些东西按顺序排列38.a recipe for …………的烹调方法, ……的菜
1.let’s do sth让我们做某事。
2.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你是怎样制作香蕉奶昔的?
3.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我们需要多少个香蕉?
4.How much yogurt do we need?我们需要多少酸奶?
5.First cut up three bananas.Next put the fruit in the bowl.Then put in two teaspoons of
honey and a cup of yogurt.Finally mix it all up.首先切三个香蕉,接着把水果放进一个
碗里,然后放进两茶匙蜂蜜和一杯酸奶,最后把所有的东西混合在一起。
Uint 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1.hang out/about/around闲逛2.take photos拍照3.outdoor activities 户外活动
4.outdoor sports户外运动 5.many visitors许多游客6.an umbrella一把雨伞7.win
first prize 赢得一等奖 8.get one’s autograph得到了某人的亲笔签名
9.Vistors’ Center游客中心10.have fun doing sth很高兴的做某事,做某事很高兴
11.in the end最后,终于=finally/ at last12.at the end of在……的末端,在…… 的尽头, 在……结束的时候13.sleep late=oversleep 睡过头,睡懒觉,起得晚 14.go
for a drive开车兜风15.on one’s day off在某人的休息日16.in the yard在院子里
17.have a yard sale 进行庭院旧货销售 18.get wet淋湿 get+形容词,变得…..19.singing competition歌咏比赛20.in the future 在将来21.school trip学校旅行22.watch a dolphin show 看海豚表演23.the class monitor班长24.take a bus back
to +地点。乘公交车返回某地=get back to +地点by bus25.have fun玩得高兴,过得
愉快=have a good/ nice/ wonderful/ great time=enjoy oneself26.in one’s opinion
依某人的看法27.in future今后=from now on28.all day = the whole day = all day
long整天29.sounds like a busy day off 听起来像是一个繁忙的休息日30.because
of+句子 = as a result of 因为,由于31.a famous actor 一个著名的演员 32.watch a
movie about sharks 看一部关于鲨鱼的电影 33.take/have a class 上课 34.help mom
and dad 帮助妈妈和爸爸 35.a basketball player一个篮球运动员36.again= once
more再一次,又一次37.put out放出来,摆出来38.come back from从…..归来
=return from39.see you soon=good-bye 再见40.none of …..当中没有一个.41.go to
the beach去海滩.42.have ice cream吃冰淇淋43.go to the zoo去动物园44.go to the
aquarium去水族馆45.hang out with one’s friends和朋友闲逛46.take photos=take a
photo=take pictures=take a picture照相 47.buy a souvenir买纪念品48.win a prize
赢得奖品(奖项)49.at the aquarium 在水族馆50.on the school trip在学校的旅游
51.after that 后来52.the Gift Shop礼品店53.at the beginning of…在….开始的时
候54.a terrible school trip糟糕的学校旅行55.that sounds interesting那听起来很有趣
56.in the rain在雨中57.take notes of=write down=copy down 写下,记下58.have fun
doing sth.很快乐的做某事59.play computer games玩电脑游戏60.can’t help doing sth.忍不住做某事 61.a heavy rain 一阵大雨62.all night = all night long整夜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do 做→didswim游泳→swamgo 去→went have吃,有→ hadtake拿去,带去→ tookhang →hungsee看见→ saweat吃→ atebuy买→ boughtwin赢得→ wonget得到→ gotmeet遇见→ metam/is →wasare→ werebring拿来,带来→ broughtput放 →putcut切 →cutbecome成为→ becamebegin开始→ begancan能,会→ couldcome来→ camefind发现,找到 → foundkeep保留,保持→ kept sleep睡觉 →sleptteach教 →toughttell告诉→ toldwrite写 →wroteknow知道 →knewthink想,认为,思考→ thought
与一般过去时连用的时间状语:
(1)Yesterday昨天the day before yesteday前天yesterday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昨天上午/下午/晚上
(2)last… 上一个------上一次-----last year去年last month 上个月
last Monday 上周周一,上个星期一,等等
(3)一段时间+agotwo minutes ago 两分钟前an hour ago一个
小时以前 3 days ago三天前
(4)Just now刚才a moment ago 刚才in1990: 在1990年in
2008: 在2008年 on May first,2010:在2010年5月1日 等in
the past 从前long ago 很久以前
重点句型:
1.Did you…+do…?你做----吗?-----Did you go to the zoo? 你去动物园了吗?-----Yes, I did.是的,我去了。/No, I didn’t.不,我没去。
2.That sounds + 形容词….那听起来----eg.That sounds interesting.那听起来很有趣。
3.What did you do on your last school trip?在上次的学校旅行中你做了什么?
4.----Were there any 那儿有鲨鱼吗?
-----No, there weren’t any sharks, but there were some really clever seals.不,没
有鲨鱼,但是有一些相当聪明的海豹。
5.How was your day off?= What was your day off like?你的休息日过得怎么样?
6.What else did you do?你还做别的事情了吗?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else?你还想要点别的东西吗?
7.Finally,tired but happy, they took the bus bake to school.最后,他们乘公交车返回学校,虽然疲倦但很开心。
8.Class 9 had a great time 九班的学生在学校旅行中玩得很开心。He watched改成一般疑问句:Did he改成否定句: He didn’t watch TV last night.Unit 9When was he born?
1.be(was/were)born出生2.world record世界纪录3.too…..to…..太
----而不能 4.write music 谱曲 5.play for----效力于----6.national team国家队7.spend+钱 on sth 花钱在某物或某事上8.free time 空闲时间9.iceskating滑冰10.tour the U.S.周游美国11.be famous for----因----而出名
12.hum songs 哼唱歌曲13.take part in 参加14.be alive 活着的15.because of +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因为eg.The football match was put off because of the rain.因为下雨,足球赛推迟了。16.at the age of---在----岁时 17.major in 主修18.skating champion滑冰冠军19.table tennis乒乓球运动20.ping-pong player 乒乓球运动员(选手)21.movie star 电影明星 22.a comedy called----一部叫----的喜剧片 called =named23.pieces of music几首音乐
24.start/begindoing sth开始做某事25.stop doing sth停止做某事 26.start/begin to do sth 开始做某事 27.stop to do sth停下来去做某事
28.well-known = famous 出名的,众所周知的29.a5-year-old girl 一个五岁大的女孩30.for 69 years and 5 months 共69年零五个月=as long as 69 years and 5 months31.spend+时间with sb.与某人一起度过----(时光)32.spend +时间/钱(in)doing sth 花费时间或金钱做某事33.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 国际体育明星 34.has world record for hiccupping创打嗝的世界纪录35.for example 例如,举例说明= for instance36.a Brazilian soccer player 一个巴西的足球运动员 Brazil巴西→Brazilian巴西的,巴西人的。37.learn to do sth学着做某事38.first went to a movie 第一次去看电影39.a famous violinist一个出名的小提琴家40.a kind and loving grandmother 一个和蔼慈祥的祖母 41.the first Cinese pianist 第一个中国的钢琴家 42.women’s singles player 女单选手
43.see sb.do sth 看见某人做了某事see sb.doing sth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重点句型:
1.-----When was he born?-他什么时候出生的?----He was born in 1998.他出生于1998年。/ He was born on the moring of second February in 1999.他出生于1999年二月二号的上午。/He was born on April 6th,1998.他出生于1998年4月6日。
2.------How long did he hiccup?他打嗝多久了? for 69 years and 5 months.他打嗝打了69年零5个月。
3.-----When did he start hiccupping?他什么时候开始打嗝的?-----He started hiccupping in 1922.他1922年开始打嗝的。
4.You are never too young to start doing things.做事情无论多早都不为过。Too-----to-----太-----而不能-----too是副词,后跟形容词或副词,to是动词不定式符号,后跟动词原形。
5.He was also the first Chinese pianist in the 70-year history of the competition to win this prize.他也是在该项比赛70年的历史上第一个获此奖项的钢琴家。be the first(one)to do---第一个做----的人。the 70-year history 70年的历史 由数词+连字符号“-”+ 名词构成的复合形容词,在句中做定语。另一类复合形容词做定语的结构是:数词+名词(单数)+形容词(各单词之间用连字符号 “–“连接如:a 15-meter-tall tree一棵15米高的树 a 6-year-old boy 一个六岁大的男孩
6.What can I do to become 做什么能让我变得出名?
7.Is he alive?他还健在吗?alive 活着的,在世的。用在连系动词be 等之后做表语。而living,“活着的”,尤指现在的,没有死亡、消失的。可做表语,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Eg:There are no living things on the moon.月球上没有生物。This is a living cat.Why do you say it isn’t alive.这是一只活的猫,你为什么说它不是活着的了呢?
Unit10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重点短语:
1.grow up长大,成长2.computer programmer计算机程序员,电脑程序师3.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4.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一个职业的篮球运动员 5.a job as an engineer 一份做工程师的工作6.take acting lessons上表演课7.practice doing sth 练习做某事8.study math really hard非常努力地学习数学9.move to+地点 搬到某地10.my dream job我理想的工作11.sound like+名词 听起来像------12.somewhere interesting 某个有趣的地方 13.an artist一个艺术家,一个画家14.a part-time job 一份兼职的工作15.a year or two = one or two years一两年an hour or two=one or two hours一两个小时
a day or two=one or two days一两天16.save some money存一些钱 17.at the same time同时18.hold art exhibitions 举办艺术展19.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周游世界20.retire somewhere quiet and beautiful 在安静美丽的地方安享晚年 21.send sth.to sb.把某物寄给某人22.New Year’s resolutions 新年决心,新年计划 23.learn to do sth.学习做某事24.play an instrument弹(演)奏 一种乐器25.make the soccer team组建足球队26.get good grades 取得好成绩 27.eat healthier food 吃更健康的食物 28.get /take lots of exercise做大量的运动
29.take guitar lessons 上吉他课30.learn a foreign language学习一门外语31.over= more than 超过eg.There are over 90 students in our class.32.get a letter from sb.收到某人的来信=hear from sb./ receive a letter from sb.33.five faxes5 份传真34.heep fit 保持健康=keep/stay healthy或者 keep in good health35.communicate better with sb.与某人更好的交流(沟通)36.a job as a language teacher 一份当语言老师的工作37.made one’s New Year’s resolutions制定某人的新年决心 38.enjoy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39.exchange student交换生40.make a list列一个清单 41.have a welcome party 开一个欢迎晚会 42.all over the world =around the world全世界 43.I’m not sure yet.我还不确定。44.a reporter for fashion magazine 时装杂志记者.45.sounds interesting听起来很有趣be going to do 表示主观打算、准备或有信心做某事
与一般将来时连用的时间状语:
(1)tomorrow 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后天tomorrow morning明天早上
(2)next week下周next year明年next Monday下周一
(3)in + 一段时间、、、、、后in a week一周后in a month一个月后in two days 两天后
(4)this evening 今晚 this year今年this term本学期
(5)from now on 今后,从现在起 in the future 在将来 in March 2015在2015年的3月份
重点句子: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你长大以后打算做什么?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我打算做一名电脑程序设计师。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你打算怎样做呢?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我打算学习计算机科学。
2.When I grow up, I’m going to do what I want to do.当我长大后,我打算做我想做的事情。
3.Pairs sounds likethat I could enjoy.巴黎听起来像是我喜欢的那种城市。
4.I’m going to study French at the same time.同时,我还打算学习法语。
5.One day, I’m going to retire somewhere quiet and beautiful.将来某一天我会在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地方安享晚年。
6.Some girls are going to exercise more to keep fit.一些女孩打算多锻炼以保持健康。
7.Some parents are going to study the subjects their children learn at school.有些父母打算学习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科目(课程)。
8.He is going to be an actor when he grows up.当他长大后他打算当演员。当句中用到whenafterbeforeuntil 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在从句用到一般现在时,主句谓语结构可用“be going to+动词原形”表达。简称:主将从一般。(主句用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Eg:I am going to be an actor when I grow up.He is going to wait until Mr Zhou comes.9.be going to 与there be句型连用时,be going to后应用 be动词原形,不用 have。即:there is/are going to be-------
eg.There is going to be a heavy snow tomorrow.Be going to和 be doing 都可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但是表示位置移动 的动词,如: gocomeleaveflyarrive等,一般不用be going to的结构,而多用“be+doing”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
Eg:He is flying to Beijing next week.My father is leaving for Kunming in two days.leave for=go to
Unit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重点短语:
1.do chores= do housework做家务2.take out拿出,取出take out the trash倒垃圾 3.fold the clothes 叠衣服4.make the bed 整理床铺 make one’s bed5.work on从事,忙于
6.living room起居室,客厅7.sweep the floor扫地8.go to a meeting去开会 9.have a rest休息10.hate to do / doing sth.讨厌做某事11.go to the store 去商店购物 12.stay out late 在外面待到很晚13.get a ride搭车give sb.a ride 让某人搭便车14.do the dishes= wash the dishes洗餐具15.do the laundry = wash the clothes =do some washing洗衣服16.thanks for doing sth.因做----而表示感谢 17.take care of=look after 照顾,照看18.play with sb.与某人玩耍 play with fire 玩火19.forget to do sth忘记去做某事 20.on vacation 度假 21.be in = be at home在家22.come over to +地点 顺便拜访23.get angry with sb.生某人的气
24.take---for a walk 带某人去散步25.be not in=be out =be not at home不在家26.invite sb.to do sth 邀请某人做某事27.invite sb.to+地点 邀请某人到某地29.borrow sth.from sb.向某人借某物 30.lend sth.to sb.把某物借给某人 lend sb.sth31.CD player CD播放器32.go out 外出 33.make breakfast/lunch做早餐、午餐34.help sb.with sth在某事上帮助某人 35.help sb.(to)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1.----Could you(please)do sth?表示委婉请求别人做某事
肯定回答:---Yes,sure./Of course,I can./No problem./With pleasure./Certainly.等
否定回答:---Sorry,I can’t.I have to------Sorry, I am going to----/I’m afraid I can’t.I have to---如:---Could you please make your bed?请你整理你的床铺好吗?
---Yes, sure.好的,当然可以。
---Could you do the laundry?请你洗衣服好吗?
---Sorry, I can’t.I a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抱歉,我不能。我要做作业。
2.Could I do sth?表示委婉的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肯定回答:Yes, you can./Yes, please.Certainly/Sure, you can.否定回答: Sorry, you can’t./I’m afraid you can’t.Eg.---Could I go to the movies? 我可以去看电影吗?
---Yes, you can.是的,你可以。
----Could I use your computer?我可以用你的电脑吗?
-----Sorry, you can’t.I am going to work on it.抱歉,你不能。我正准备用它来工作。
3.Thanks for taking care of my dog.感谢你照看我的狗。
4.Take him for a walk.带他去散步。
5.Don’t forget to clean his bed.别忘了打扫他的床铺(窝)。
6.My mother gets really angry when I forget to clean my room.我忘记打扫我的房间时,我妈妈会
真的很生气。
Unit 12What’ 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1.radio station 无线电台2.(be)close to„„离„„近3.movietheater电影院
4.friendly service友好的服务5.clothing store 服装店6.think about思考,考虑
7.do a survey of….作…的调查8.as for 至于,关于9.talentshow才艺表演
10.musical group 音乐组合11.win the prize for 获得…奖12.the price of----的价格13.be friendly to sb.对某人友好 14.comfortable seats 舒适的座位15.big screens大屏幕
16.a beautiful piano piece优美的钢琴曲17.TV show电视节目18.movie theater电影院 =cinema19.Yunnan Province =the province of Yunnan云南省 20.think of 认为21.cut the price 降价,减价22.in winter 在冬季23.200 yuan a night每晚200元24.in the day time=during the day在白天 25.in southern /northern China 在中国南部/北部=in the south/north of China 26.old enough(年龄)足够大long enough 足够长27.one of the +形容词的最高级+复数名词最--------之一eg: Beijing is one of the biggest cities in the world.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Alice is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our class.爱丽斯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重点句型:
1.What do you think about„„? 你认为„„怎么样?
Eg:What do young people think about places in town? 年轻人对城里的一些地方有什么看法呢?
2.We did a survey of…我们对„„作了一次调查。
Eg:We did a survey of our readers and this is我们对我们的读者做了一项调查,下面是我们了解到的情况。
3.How much is/are„„?„„多少钱。Eg:How much is this book?这本书多少钱?
4.the price of„is„ „„的价格是„„
Eg:.The price of a hotel room is about 320 yuan a night.宾馆房间的价格大约是每晚320元。
5.need to do sth.需要做某事eg:Tourists need to wear warm clothes.6„enough for+名词/ 代词+to do sth.„„足够„„做某事。Eg:It’s late enough for us to stop work.时间够晚了,我们收工吧。
7.----Can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我可以问你一些问题吗?---Sure.8.Last week’s talent show was a great success.上周的才艺表演是非常成功的。/上个星期的才艺表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9.My sister Isabel is the funniest person I know.我妹妹伊莎贝尔是我知道的最滑稽的人。
10..He danced without music.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他跳了一曲。Without意为“没有”,后可接名词,代词和动名词。Fish can’tlive without water./ The boy left without saying a word.那个男孩没说一句话就离开了(走了)。
11.It doesn’t often rain or snow.不经常下雨和下雪。or作为并列连词,用于否定句中,意为“和”。Eg:I don’t like apples or pears.我不喜欢苹果和梨。
介词in,on,to 的用法:in表示方位时,指一地在另一地的管辖范围内。如:Taiwan i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台湾在中国的东南部。On表示方位时指的是双方没有所属或管辖关系但是双方接壤。如:North Korea is on the east of China.朝鲜在中国的东面。To表示方位时指双方不接壤,两者间通常隔着江河海洋或别的地方。如: Japan is to the east of China.日本在中国的东方(面)。
希望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加油!Come on!
第四篇:政治社会学推荐书目
政治社会学推荐书目
1、韦伯《经济与社会》
2、迈克尔曼《社会权利的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丹尼尔•朗《权利论》
4、莫尔《民主与专治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75、亨廷顿《变化中的政治秩序》
6、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与转型》
7、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8、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
9、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制度》
10、黄仁宇《大历史不会萎缩》
1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2、斯塔夫里五诺斯《全球通史》、《全球分裂》
13、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
14、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15、韦伯 著《宗教社会学》广西师大出版社
16、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
17、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
18、孟德拉斯 著《农民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20、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21、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22、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
23、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24、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25、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弱者的武器
26、王铭铭:社区的历程,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
27、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
28、吴毅:村治变迁中的秩序与权威,小镇喧嚣
29、贺雪峰:新乡土中国,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
30、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
31、朱晓阳:罪过与惩罚
32、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
33、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34、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
35、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
36、于建嵘:岳村政治
37、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第五篇:政治社会学复习大纲
政治社会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
导论(不考)
第一节
政治社会学的性质、对象与方法
一、政治社会学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
二、政治社会学研究范围
三、政治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政治社会学发展
一、思想形成时期
二、思想系统时期
三、学科化独立发展时期
第三节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意义与评价
一、政治社会学研究意义
二、政治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政治权利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含义及特征
一、政治权力的含义
二、特征
强制性、公共性、等级性、工具性 第二节
政治权利的基础与类型
一、政治权利的基础
暴力、物质财富、组织、技能、动机、知识
二、政治权利的类型 强制型权力、功利型权力、操纵型权力、合法型权力、人格型权力 第三节 政治权利的功能与制约
一、政治权利的功能
二、政治权利的腐败
(一)含义与表现
(二)危害
三、政治权利的制约机制
道德、权利、权力、法律
第三章
政治的合法性
第一节
政治合法性及其理论 第二节
我国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第三节
合法性危机(不考)
第四章
政治组织
第一节
政治组织含义与基本特征
一、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二、政治组织的分类
国家组织、政党组织、利益集团
三、政治组织的特性
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约束性、价值性、功利性
四、政治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政治领导关系、交叉渗透关系、间接作用关系、相互依赖关系 第二节
政治组织单位
阶级、阶层、政党、利益集团
一、阶级
二、政党
三、利益集团
第三节
政治组织的目标
一、政治组织的目标
二、政治组织目标的分类
主要与次要、长期中期与短期、显目标与隐目标、平衡性与改进性
第五章
政治意识形态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含义
第二节
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与功能
一、政治意识形态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区别
二、政治意识形态特征
现实性、阶级性、强制性、相对独立性
三、政治意识形态的功(一)政治功能
(二)经济功能
第六章
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涵义与特征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互动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持续不断的过程
三、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一)从个人角度
(二)从社会角度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功能
一、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工作场所、社会政治组织、政府
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一)社会个体方面
(二)政治文化方面
(三)政治体系
第七章
政治沟通
第一节
政治沟通的含义与特征
一、沟通的五要素
信息源、信息、媒介、受众、反馈
二、沟通的含义
社会性、普遍性、工具性、互动性、符号性
三、政治沟通的含义
四、政治沟通的特征
主体的独特性、工具的优越性、内部沟通的有序性、外部沟通的大众性、沟通过程的强制性、沟通手段的综合性 第二节
政治沟通的类型与方法
一、政治沟通类型 正式与非正式,语言与非语言,单向与双向,人际、群体、组织与国际,思想、情报与心理
二、政治沟通的方法
政治对话、政治聚会、政治演讲、政治文件往来 第三节
政治沟通与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的特点
组织性、大众性、技术性、单向性
二、大众传媒的作用 第四节
政治沟通的作用
一、政治沟通在政治交往中的作用
二、政治沟通在政治合作中的作用
重要的概念
1、政治权利:所谓政治权力,是指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运用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了实现自身的某种目标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它体现了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2、政治组织:它是以国家政权为主体,包括政党、利益集团等上层建筑
3、政治意识形态:指具有符号意义的信仰和观点的表达形式,以表现、解释和评价现实世界的方法来形成、动员、指导、组织和证明一定的行为模式或方式,并否定其他一些行为模式或方式
4、政治社会化:指在特定的政治体系中,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政治的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整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参与政治实践,完善政治人格的社会与个人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和功能良性运行机制
5、政治沟通:指的是那些传递有关政治信息、思想和动态的活动。主要研究政治态度的形成与变迁、民意构成、政治演说、竞选言行、意识形态、大众媒介和政治心理等。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4个)
三、论述题(2个)
结合实际论述
注:
1、这是根据老师上课的笔记所整理出的大纲,基本上出第一章外都要考,紫色标出的是老师强调要考的内容,希望大家重点看。我有把几个重点的概念在下面写出,不知道是否完整,大家自己核对一下笔记
2、另外希望大家根据复习大纲把老师那本复印的书大致看一下(虽然有点难懂),答题时,将笔记和书上的内容结合,争取答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