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语文综合练习(二模) 试题

时间:2019-05-14 06: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语文综合练习(二模) 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语文综合练习(二模) 试题》。

第一篇:2017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语文综合练习(二模) 试题

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8道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文请务必写在作文纸上。

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题。【材料一】

所谓酒令,按新版《辞海》的说法:‚酒令,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游戏。推一人为令官,余以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它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据考证,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鉴于商朝统治者溺酒亡国的教训,由周公以王命发布《酒诰》禁酒。‚群饮,汝无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起初本意是为了禁止酗酒而设酒令官。在《诗·小雅•宾之初筵》第五章中有‚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的句子,这里的‚监‛‚史‛即令官,是为限制宴会上饮酒过度而设的执法官,对饮酒失仪妄言者要予以惩罚。而后世所说的酒令与其本意恰恰相反,是劝人多饮酒的一种行乐手段、游艺活动。从形式上看,酒令有多种多样,诗词曲文类(如作诗令、说诗令、回环令等);游戏类有拇战(或曰猜拳、划拳等)、猜枚、牙牌令、射覆、投壶、击鼓传花、占花名儿、拆字、联句等。从内容上看,酒令有俗令和雅令、通令和筹令之分。

中国的酒令文化是一种特别、独有的酒俗。‚酒令‛二字出现在历史资料文献中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逵作酒令,学者宗之。‛但在当时并没有广泛流行。《梁书·王规传》说:‚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可见,南北朝时期,酒令并不风行。它的流行大概始于唐玄宗发明的击鼓催花,从此就自上而下传播于民间。唐代的酒令有许多种类,据唐人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已有骰子令、旗幡令、上酒令、手势令、小酒令、杂法等多种,唐人的诗歌也多有反映,如白居易的‚筹插红螺碗,斛飞白玉卮。碧筹攒彩碗,红袖拂骰盘‛,刘禹锡的‚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等等。同时,一系列的行令、酒约也制定出来。《醉乡日月》的目录里便有‚饮论‛‚为宾‛‚律录事‛‚觥录事‛‚选徒‛‚令误‛‚逃席‛等各项内容。宋代的情况与唐代差不多,只是更加丰富。至于明清两代酒令则发展到了高峰,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曲、小说、中药、丹令、八卦等等,无不入令。(取材于姜南《浅析〈红楼梦〉中的酒令》)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酒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据《酒诰》文字,对酗酒者可以处以极刑。B.最初的“酒令”是劝人多饮酒的行乐手段。C.据文献记载,东汉至南北朝酒令尚未流行。D.明清两代,酒令内容丰富,几乎无不入令。2.下列内容没有在“材料一”中体现的是(3分)..A.酒令的定义

B.酒令的起源

C.酒令的种类

D.酒令的价值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在各种场合显示学问与才能,以示风雅博洽。唐代开始,雅令便在文人学士的酒席间流行开了,当时即有‚闲征雅令穷经史‛说法。雅令的种类很多,如古文贯串令、词牌令、拆字令、四书令、飞花令等。以下略举一二。

‚古文贯串令‛行令的格式大致如下:先说一句古文,接旧诗一句,再以一个骨牌(即‚牙牌‛‚宣和牌‛)名称和一支曲牌名称衔接,末以历书一句殿底。这么一个长句,共同组成‚酒面‛,长句之间要上下照应,彼此关联,最后说出‚酒底‛。‚酒底‛多为酒席间现成的花果名,再续古诗一句,诗句须有花果名相联。《红楼梦》六十二回宝玉做生日,酒席间湘云和宝玉划拳,湘云赢了宝玉,要宝玉行一个‚古文贯串令‛,宝玉一时说不出,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枝折脚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得大家笑了。众人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瓤,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四书令‛是用‚四书‛中的句子组合而成的酒令,这种酒令在明清时期特别流行。行令时具体要求又各有不同。《重论文斋笔录》记载了清朝嘉庆年间一则‚四书令‛,很有特色。这种酒令要求选用‚四书‛中的两个句子,上一句的末字和下一句的首字须合成一个药名,否则便要罚酒。其佳构有:道不远人,参也鲁(人参);诸侯之宝三,七里之郭(三七);臧武仲以防,风乎舞雩(防风);不知为不知,母命之(知母);殷鉴不远,志于道(远志);颜路请子之车,前日于齐(车前);事亲为大,黄衣狐裘(大黄);长一身有半,夏日则饮水(半夏);与其弟辛,夷子思以易天下(辛夷)等等。

可见,不熟悉经书的文人是无法参与这种‚四书令‛的。明清两朝科举制八股取士,当时的文人要参加科举考试就要死背经书,‚四书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流行开来的。除了‚四书令‛,其它雅令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取材于史双元《说酒令》)3.根据材料一、二,下列酒令不属于“雅令”的一项是(2分)

...A.骰子令

B.古文贯串令

C.拆字令

D.四书令 4.对材料二“《红楼梦》酒令”一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黛玉所说的“酒面”,首句出自王勃《滕王阁序》。B.“酒底”为席间干果榛子,“榛”与“砧”谐音。C.贾宝玉因饮酒过量,故无法完成湘云规定的酒令。D.黛玉的酒令不仅包含视觉的景象,还有听觉因素。5.对材料一、二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小雅》是《诗经》中“二雅”之一。“雅”即正,指朝廷正乐。B.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代表作有长诗《长恨歌》。C.刘禹锡《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高尚的追求。D.“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

6.“飞花令”是雅令中的一种,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自作,也可背诵前人成句。行令者先后相续,作不出、背不出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请根据你的背诵,完成下面的“飞花令”。(诗句可以少于7个字;任选三句作答;6分)①花□□□□□□; ②□花□□□□□; ③□□花□□□□; ④□□□花□□□; ⑤□□□□花□□; 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花;

【材料三】

唐宋时期,最具时代特色的助饮方式是行酒令助饮。行酒令助饮多在巡(行)酒之后进行,它极大地调动了当时人们的饮酒情趣,唐宋酒令艺术的繁荣对唐宋饮酒之风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代,酒令开始作为一个专有名称,特指酒筵上那些决定饮者胜负的活动方式。酒令在唐代形成后,很快就成为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式,从文人到百姓无不选择适应其活动的酒令来佐饮。唐代的酒令名目繁多,但现在人们能够知道的大约只有20多种。大多数唐代酒令至宋代时就已经失传了。宋人多不解唐代酒令这一现象,说明唐宋两代的酒令有很大的变化。唐宋两代的酒令及人们行令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唐代酒令以器具令居多,宋代酒令以文字令居多。唐代的器具令众多,如头盘(亦称投盘、骰盘)令、筹令等,这些酒令需要借助骰盘、筹箸等器具方能行令。与唐代器具令居多不同,留传下来的宋代酒令多是文字令。宋代文字令的盛行与宋代文人群体的迅速壮大密切相关。由于宋代统治者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大科举取士的力度,大大刺激了宋代文化的发展,使宋代的文人群体日益扩大,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进行文字游戏的技巧也比较娴熟。酒酣耳热之际,宋人为后世留下了不少高水平的文字令。

其次,唐人行令强调胜负,宋人行令注重参与。唐人尚武任侠,争强好胜,行酒令时也往往强调胜负,负者要罚酒。唐人最喜欢在酒席上罚别人喝酒,有时看着对方醉倒而大乐不已。受此风影响,人们千方百计去寻找罚酒的理由,以致于你惩我罚,毫无休止。为公平处理因酒令而引起的纷争和更好地维持酒场秩序,唐人聚饮时常设酒纠(亦称席纠、觥使)。与唐代相比,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不太计较胜负。由于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减少,所以宋代酒纠的设置也不如唐代那么普遍。

最后,唐人行令比较豪爽,宋人行令比较文雅。唐人行令之所以比较豪爽,除了唐人普遍开放豁达之外,与唐代的酒令形式也不无关系。由于唐代的器具令居多,行令时,人们的注意力随着骰盘、香球等器具的运动而转移,往往面目紧张情绪激动。除器具令之外,唐代酒宴上还流行各种动作令。与此相反,由于宋代的酒令多为文字令,需要的是口齿清晰地吐字讲谈,而不是如狂似颠地大呼小叫,加之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减少,因此宋人行令就显得比较谦和、随意和文雅。(取材于刘朴兵《从酒宴习俗看唐宋社会变迁》)

7.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时期酒令是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式。B.宋代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酒令的水平。C.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因此行错酒令不必罚酒。D.唐人行令的豪爽与当时的风气及酒令形式相关。8.下列诗句所描绘的内容,没有表现唐人行令场面的一项是(3分)

..A.叫噪掷投盘,生狞摄觥使。(元稹《元和五年》)B.翻醉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白居易《就花枝》)C.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9.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古代酒令的发展情况。(5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7题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①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莫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②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此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

③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此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于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于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特立杰出者如芝草,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三九:即三公九卿,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③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或因家世余绪

余绪:前代遗留下来的 ..B.则假手赋诗

假:虚假 .C.非复曩者之亲

曩:从前 .D.自美于矿璞

矿璞:未经磨莹的金玉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此销日

B.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 ..

长成以后

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

..C.求诸身而无所得

D.施之世而无所用 ..生而知之者上

不师古之踪迹

..1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笔则才记姓名

B.塞默低头

提笔也就能写写姓名

闭口不语,低着头(以掩饰窘迫)C.特立杰出者如芝草

D.犹蒙被而卧耳

特异、杰出的人像芝草一样(稀少)

犹如蒙着被子睡觉一样(舒服)13.以下各组语句,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丑态的一组是(3分)①讲议经书

②射则不能穿札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傅粉施朱 ⑤望若神仙

⑥触地而安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强调人要有所专本,以此立足。B.士农工商,没有高低,应平等相待。C.饱食终日,安于享受,必遭人耻笑。D.作者认为孙武、管仲等人属于天才。

15.本文末段作者的学习经历引发了你哪些共鸣和思考?请作简要说明。(5分)

16.文中以金玉、木石为喻,论述后天学习的重要,荀子《劝学》中也有以金、木为喻强调学习重要的句子,请写出该句。(3分)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7.用“/”为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2分)

陈宗训事母尽孝,每 饮 食 亲 友 家 遇 时 新 品 味母 未 尝 必 托 以 疾 忌 不 下 一 箸。翌旦,必入城市,买以奉母。或远方难得之物,可怀者必怀归,母心乐之,至老不衰。(取材于明陆容《菽园杂记》)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20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①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

②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③④⑤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6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6题。

余秋雨

世上一切精神文化都需要一种物态载体。‚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换,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五四‛斗士们自己使用的是毛笔,但他们是用毛笔呼唤着钢笔文化。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界。

作为一个完整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有位朋友对我说,和古代相比,现在的书法越来越差,当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古代书法家。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书法家一比高低。但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需要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由此我想到了古诗的创作。‚五四‛以降,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绝对不可能复现。诗人自己可以写得非常得心应手(如柳亚子、郁达夫们),但社会接纳这些诗作却并不那么热情和从容了。久而久之,敏感的诗人也会因寂寞而陷入某种不自然。他们的艺术人格,或许就会因社会的这种选择而悄悄地重新调整。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几个传本法帖,大多是生活便条。只是为了一件琐事,提笔信手涂了几句,完全不是为了让人珍藏和悬挂。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实在太奢侈了,而在他们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奇。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便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一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装点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我相信,后代惟妙惟肖地习摹二王的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即在此处。当然,在我看来,谁都很难把写....这些便条的随意性学到家。

在富丽的大观园中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时装表演可以引出阵阵惊叹,但最使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街市间无数服饰的整体鲜亮。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灿烂的天真必然只在孩童们之间。在毛笔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们的衣衫步履、谈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际往来,都与书法构成和谐,他们的生命行为,整个儿散发着墨香。

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我听过当代几位大科学家的演讲,他们写在黑板上的汉字实在很不像样,但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如果他们在微积分算式边上写出了几行优雅流丽的粉笔行书,反而会使人们惊讶,甚至感到不协调。当代许多著名人物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恕我不敬,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不济,但不会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鄙弃。这种情景,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里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信号系统和生命信号系统。

古代文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传说有人磨墨写字,日复一日,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人写毕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最令人惊异的是,隋唐时的书法家智永,写坏的笔头竟积了满满五大簏子,这种簏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笔头很轻,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总该有一二百斤吧。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了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他就摘芭蕉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的。这种记载,即便打下几成折扣,仍然是十分惊人的。如果仅仅为了职业化的写字谋生,完全犯不着如此。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样的诗句,展现的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在这么一种整体气氛下,人们也就习惯于从书法来透视各种文化人格。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李后主理所当然地不喜欢颜字,说‚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之粗鲁‛,‚有指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初次读到这位风.流皇帝对颜真卿的这一评价时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从他那种‚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文化视角.看去,说颜字像‚叉手并脚田舍汉‛是非常贴切的。这是一个人格化的比喻,比喻两端连着两种对峙的人格系统,往返观看煞是有趣。(取材于作者同题散文)..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们是以旧的文化载体呼唤一种全新的文化。B.有的人评价当代书法家的书法创作,颇带有点儿“九斤老太”的眼光。C.艺术家的艺术人格受到社会接纳程度的影响,更受到技能技术的制约。D.智永等书家下苦功练习书法,在作者看来,是在磨练自己的生命形象。22.对下列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手:随手,特别娴熟。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句中的意思相同。B.惟妙惟肖:字模仿得逼真。肖,读xiào。C.风流:风韵、仪态。与《红楼梦》写林黛玉“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意思相同。D.对峙:成对而立,并不矛盾。“峙”,读chì。

2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的具体含义。(4分)①眼睛一亮 ②并不惊奇

24.某著名科学家写字太差,受到网民非议。请依据本文观点,写出你的见解。(4分)25.文章第⑨段举智永、怀素的事例后,作者说他们不是为职业化的谋生,那么他们苦练书法的目的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5分)

2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请选择一处,对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5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7.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勤奋”“吃苦”“坚持”“忍耐”“顽强”是走向成功的共同要求。请你选择一点,给下面几部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写一段赠言,表达你对该人物的敬佩(鼓励或劝诫)之意。

文学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要求:赠言要结合人物的经历或特点,不要泛泛而谈;150字左右。

②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要不要背古诗词?怎样学习古诗词?对这些问题,同学们意见不一,各执己见。请你写一则短文,投稿给校报,报道大家的意见。要求:客观、全面,有概括性。字数150字左右。

③以“雨”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诗歌),不超过150字。28.作文(50分。任选一题。把题目抄或写在作文纸上)

①《笔墨祭》结尾说:“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这是认为“字如其人”;但也有人以秦桧为例,说秦桧的字很好,人却是遗臭万年的奸臣,由此得出“字未必如其人”的结论。对此,你怎么看?请以“字如其人论”或“字未必如其人论”为题(二者选择其一),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可以就书法立论,也可以由书法说开去;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清晰。不少于700字。

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都表现为某种技艺,如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戏曲)、书法、绘画、剪纸、曲艺及建筑、园林„„假如某天醒来,你居然就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高手,你想成为哪一种高人,将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展开想象,以“早晨醒来,我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一名……”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体现出你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感受或认识。要求:发挥想象,有细节,有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第二篇: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范文

朝阳区2017年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多半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B.垃圾处理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工作

C.垃圾焚烧发电能实现“变废为宝” D.垃圾焚烧发电成本高且危害健康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垃圾焚烧的必要条件是分类 B.垃圾分类加大垃圾处理难度

C.垃圾分类可以有限回收资源

D.拾荒大军对垃圾分类有贡献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例如,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小城克莱蒙有一种生态屋,它利用本地土壤作为建筑材料,屋墙使用了类似中国干打垒的技术,屋子的整体形状很像陕北的窑洞,其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还曾经展出过洛克菲勒〃艾比的马桶,它是一个瑞典人设计的专利产品,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工业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工业文明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导致资源转变为各种垃圾

D.解决了垃圾问题就解决了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4.根据“材料二”,解释“生态文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 B.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形态

C.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批判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是对各个传统文明的回归

5.根据“材料二”,推断下列商品最符合“零废弃”理念的一项是(2分)

A.纽扣电池B.纯棉衣物C.共享单车D.塑料餐盒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臵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未来,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这一行列。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排放”,这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照此运行下去,必然会出现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局面,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走上人类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 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

6.下列对三则材料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蒸汽:“汽”不可以写作“气” B.缓慢:“慢”的第二笔是“丶” C.矿藏:“藏”读“cáng”,取“储积”之义

D.毋庸置疑:可以写作“勿庸质疑”,“毋”读“wù”

7.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穀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以禄勉,以忧社稷者乎?”莫敖子华对曰:“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王曰:“大夫此言,将何谓也?”

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昔者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国亡之日至矣!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

“昔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⒈。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棼冒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蹠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口。秦王曰:„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车千乘,卒万人,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

“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谷负离次之典⒉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乱;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纒,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胄。”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取材于《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⒈郢:楚国都城 ⒉离次之典:也叫“鸡次之典”,是楚国统领各个领域的国家法律大典。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

恢:发扬

.B.于是赢粮潜行

赢:背负

.C.昼吟宵哭

吟:吟诵

.D.冯而能立

冯:同“凭”,凭借,依靠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禄勉

蒙谷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 ..B.将何谓也

水何澹澹 ..C.多与存国相若

若君王诚好贤 ..D.焉能有之耳

焉用亡郑以陪邻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

身穿朴素的黑绸衣服上朝,穿着粗朴的鹿皮衣服居家

B.若扑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

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把敌人)来交给我,那么国家也许就胜利了

C.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 如果国家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可做)吗

D.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

食物谁都想吃,但人们忍住了不吃;死亡谁都厌恶,但人们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

11.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①(3分)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②(2分)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

12.莫敖子华向楚威王讲述了五个“忧社稷”的臣子的故事,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他们的表现。(5分)

13.“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是一个有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这一典故的寓意,并自选一个角度谈谈看法。(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⒈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注:⒈“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15.“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16.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4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 ⒈,⒉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业未成的不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 ⒊,⒋ ‛,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陆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 ⒌,⒍ ‛,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⒎,⒏。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 ‚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母亲与小鱼

⒈那时这世界上还没有我,但已有那个人。那时十八岁的母亲总是悄悄注视着那个人。那些修长的手指,那个略驼的背,还有目空一切的默想的一双眼。据说那个人常有许许多多的忽略,连母亲的歌喉、美貌,都险些被他忽略。母亲那时包了歌剧团中所有的主角,风头足极了,一匹黑缎子样的长发,被她编成这样那样,什么佩饰都不用,却冠冕似的华丽。十八岁的母亲,眼睛骄傲天真,却有了一个人。

⒉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⒊一天,她忽然对他说:‚你有许多抄不完的稿子?‛

⒋他那时是歌剧团的副团长,也在乐队拉几弓小提琴,或画两笔舞台布景。有时来了外国人,他还凑合着做翻译。但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写书的小说家。他看着这个挺唐突的女子,脸红了,才想起这个女子是剧团的名角儿。

⒌在抄得工整的书稿中夹了张小纸签:‚我要嫁给你!‛她就真嫁给了他。

⒍我还是个小小姑娘时,发现妈妈爱父亲爱得像个小姑娘,胆怯,又有点拙劣。她把两岁的我抱着,用一个舞台化的姿势,在房里踱步。手势完全是戏剧中的,拍着我,荡气回肠地唱着舒伯特的《摇篮曲》,唱得我睡意顿时云消雾散。我偷觑她已进入情绪的脸,眼神不在我身上,那时我还不明白她是在唱给父亲听。她无时无刻地不从父亲那里邀来注重、认同。她拿起小提琴开始拉‚哆、咪‛。她将左手拇指扣进调色板,右手拈一枝笔,穿一件斑点了色彩的大褂,在一张空白帆布前走近走远。要么,她大声朗读普希金,把泡在阅读中的父亲惊得全身一紧,抬头去找这个声音,然后在厌烦和压制厌烦的矛盾中,对她一笑。

⒎她拿这一笑,去维持后面的几天、几年,抑或半辈子的生活,维持那些没有钱也没有尊严的日子。父亲的薪水没了。妈妈早已不上舞台,身段粗壮得飞快,坐在一张小竹凳上,‚吱呀‛着它,一晚上在桌子上剖小鱼。小鱼在父亲有薪水的时候是我家猫吃的。她警告我们:所有的鱼都没有我和哥哥的份,都要托人送给在乡下劳动改造一年没音信的父亲。

⒏几条小鱼被串起来吊在屋檐下晾,最终小鱼干缩成一片枯柳叶。我和哥哥被哄得早早上床,她才来煎这些小鱼。煎鱼的腥气涨在房子里,我和哥哥被折磨得没觉了,起身站在厨房门口。

⒐‚小孩子大起来有得吃呢!‛她发现我们,难为情地红了脸,像个小姑娘偷递信物时被人捉了个准,‚爸爸现在好瘦好瘦。‛好像在征得我们原谅一样,喃喃的说。带信的人只说父亲黑瘦了些,她心里的丈夫便形同枯骨了。

⒑她一条小鱼也没请哥哥和我吃。我们明白那种酥、脆,连骨头都可口。然而我们只是嗅嗅、看看,咽下一泡又一泡的口水。

⑾父亲回来后只提过一回那些小鱼,说想不到这种猫食会好吃。后来他没再提过小鱼的事。看得出,妈妈很想再听他讲起它们。她诱导他讲到吃,父亲却没再讲出一个关于小鱼的字。几年中,成百上千条小鱼,使他仍然倜傥地存活下来。妈妈围绕着父亲,以她略带老态的粗壮身段在父亲面前竭尽活泼。这时,已长大的哥哥和我有些为这个还是小姑娘的母亲发窘。她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变化,也没意识到父亲的变化。

⑿又有许多出版社邀他写作了。他又开始穿他的风衣、猎装、皮夹克,在某个大饭店占据一个房间。他也有了个像妈妈一样爱他的女人,只是比妈妈当年还美丽。

⒀一天,哥哥收到爸爸从北京寄来的信。他对我说:‚是写给咱俩的,他要和妈妈离婚。‛他让我和哥哥说服妈妈放弃他,成全他‚真正的爱情‛。他说,他一天也没有真正爱过妈妈。这点我们早就看出来了。他只是在熬到我们大起来,好有写这封信的一天。我们知道再无权请求他熬下去,而这个呕心沥血爱了大半辈子的妈妈呢?

⒁妈妈读完信,一点声音也没有地靠在沙发上。好像她辛辛苦苦爱他这么久,终于能歇口气了。她看看我们兄妹,看出我们决不会帮她死乞白赖地将父亲拖回来,她知道她是彻底孤立了。‚他怎么会吃好饭,住在那种大饭店里。‛几小时内,这是她唯一的话。

⒂这一夜,我们又听到了那只竹凳的‚吱呀‛声,听上去它要散架了。第二天一早,几串被剖净的小鱼坠在了屋檐下。初阳中,它们是纯银色。

⒃父亲从此没回家。

⒄一天妈妈对我说:‚我的探亲假到了。‛我问她去探谁。我知道父亲尽一切努力在躲她。‚去探你爸呀。‛她瞪我一眼,像说:这还用问?!

⒅又是一屋子煎小鱼的气味。我们都成年了,也都不再缺吃的,这气味一下子变得不那么好闻。哥哥半夜跑到我房间,说‚叫她别弄了!现在谁还吃那玩意儿?‛我们却都忍不下心对她这么说,我还陪她上了‚探亲‛的路,提着那足有二十斤的小鱼。

⒆朦胧中听说父亲在杭州一个饭店写作。我们在一家廉价旅馆下榻。妈妈说就暂时凑合,等找到父亲……我心里作痛:难道父亲会请你去住他那个大饭店吗?

⒇四月,杭州雨特稠。头两天我们给憋在小旅馆里。等找到父亲住的那个饭店,他已离开了杭州,无处追踪。我对妈妈说:冒雨游一遍西湖,就乘火车回家。妈妈却说她一定要住满七天。看着我困惑并有些气恼的脸,妈妈惧怕似的闪开眼睛,小姑娘认错般地嘟哝:‚邻居、朋友都以为我见到你爸了,和他在一起呆了七天。‛她想造一个幻想,让自己让所有的邻居、朋友都相信:丈夫还是她的,起码眼下是的,她和他度过了这个一年一度仅有的七天探亲假,像所有分居两地的正常夫妻一样。她不愿让自己和别人认识到,她半途折回,或者是被冷遇逐回的。

(21)她如愿地在雨中的小旅馆住满七天。除了到隔壁一家电影院一遍一遍看同一部电影,就是在对门的小饭馆吃一碗又一碗同样的馄饨,坚持过完了她臆想中与父亲相聚的七天。

(22)等上了火车,我发现行李中少了那个装小鱼的竹篓。我没有提醒妈妈,它该是个最痛的提醒。抑或,她有意将它遗失在那个角落。

(23)父亲再婚后很幸福。妈妈见到我就问:‚会做菜吧?‛我当然明白她指谁。我说:‚做得很好。爸爸也戒烟了。‛她赶紧垂下头走开,不敢再听。

(24)临回北京,我见她又把那竹凳搬到厨房。竹凳也上了岁数,透着灵肉般的柔韧光色。还有一堆小鱼。我不阻止她,欣赏着她工匠般的操作。她将一条小鱼铺平在案上,拇指的指甲一推,去了鳞,再以小刀一剜,去掉内脏。她已架起老花眼镜来做这桩事了,竹凳叫疼一样的‚吱呀‛。她说:‚再有场劳改就好了,你爸又被罚到乡下,低人九等,就没有女人要他了,只有我要他。‛她不敢抬头看我,怕我看见她眼里还是那片无救的天真,还是小姑娘那张因非分之想而绯红的脸。

(25)我将一篓子烘熟的小鱼捎到爸爸那里。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满桌是继母的国宴手艺。我对爸爸使了个眼色,将他熟识的竹篓搁在一边。他瞪了它一会儿,似乎也愁苦了一会儿,又去和一桌朋友嘻天哈地。

(26)这天父亲醉倒,当着七八个客人的面,突然叫了几声母亲的名字。客人都问,叫的是谁啊。我自然吞声,继母善良美丽的眼里,全是理解……全是理解……

(取材于严歌苓同名小说)

18.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唐突:冒犯,侵犯。

B.云消雾散: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C.涨在房子里:“涨”读zhàng,充满,弥漫。

D.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⑥段,一个“紧”字表明母亲对爱的拙劣表达不仅让父亲非常恼怒而且厌烦不已。

B.第(21)段,同样的雨天、同一部电影、同样的馄饨,暗示母亲为人循规蹈矩了无趣味。

C.第(24)段,母亲盼望“再有场劳改就好了”,表明她对现在春风得意的父亲无比憎恶。

D.第(26)段,父亲酒醉后叫母亲名字,说明父亲即使不爱母亲也对母亲心怀一丝愧意。

20.文中第⑦⒂(24)三段中,都描写了“竹凳”的“吱呀”声,请联系上下文,分别写出三处“吱呀”声的不同内涵。(6分)

21.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母亲与小鱼”的含意与作用。(5分)

22.“爱情”是文学不变的主题。文中母亲与父亲的爱情,能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请从《红楼梦》《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组人物(如贾宝玉和林黛玉、江姐和彭松涛„„),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8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3.微写作。(12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成人礼”是高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道风景。某学校为确定一次“成人礼”的主题,在责任、感恩、梦想、拼搏„„等主题词中反复推敲,难以决断。请你帮助选定一个主题词,并阐述选择它的理由。

②提到吃,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有深刻的记忆。请描写一个“吃”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

③在你读过的作家中,总有一个作家是自己心仪的,请以“致××”为题(如“致鲁迅”),给他(她)写一首小诗,或给他(她)写一段抒情文字。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①《母亲与小鱼》一文中写道,“据说那个人常有许许多多的忽略,连母亲的歌喉、美貌,都险些被他忽略”。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被我们忽略,有些忽略或许应该,有些忽略或许不应该„„请以“忽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眼下在一些学校、公司和公开场所的宣传栏里,常常能见到一个大大的“赢”字,特别醒目。其实如何理解“赢”,如何对待“赢”,如何“赢”,为什么要“赢”„„却令人深思。请以“我说‘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准2017.5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1.(3分)D

2.(3分)C(选D给1分)

3.(3分)D 4.(3分)D 5.(2分)B 6.(2分)D 7.(6分)

要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3分)C(吟:悲叹)

9.(3分)D焉:副词,哪里,怎么(A以: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B何:代词,什么;副词,多么;C若:动词,同,相当;连词,如果)

10.(3分)B(应为: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就不会灭亡了吧)

11.(5分)

①(3分)我如果身披铠甲手执武器,与强敌作战而死,其作用也只像一个士卒而已,不如跑到诸侯那里去求援。

②(2分)大国的君王,如果得罪一个志士,国家大概就危险了,说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

12.(5分)

令尹子文: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安于清贫

叶公子高:功勋卓著、功不可没、劳苦功高

莫敖大心: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赤胆忠心

棼冒勃苏: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忠肝义胆、赤血丹心

蒙谷:高识远见、远见卓识、淡泊名利

13.(5分)(寓意2分;分析3分)

寓意:处于上层和高位的人重视什么或有什么爱好,下面的人就一定会奉承、会喜欢,或重视得更强烈、更极端。

角度1:对于位高权重的人来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谨慎,因为直接关系到下级执行的问题,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

角度2:讨好上级,投其所好,盲目跟风,其下场可悲;

角度3:个人易受权势的影响,故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尤为可贵。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4.(3分)A 15.(3分)A

16.(4分)(白诗和辛词作比较说明,各2分)

答案示例一:

白诗直接抒情,一二两句说虽然自己刚到四十,身体还没有完全衰老,但因为愁多苦闷,已然满头白发了,感叹年华易老;辛词间接抒情,上片用青山作类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想得到赏识而不得、想报效国家而不得的愁苦。

答案示例二:

两诗虽然都借动物来写愁,白诗相对直白,辛词更加隐晦。白诗三四两句无疑而问,说你白鹭没有愁苦为什么满头垂丝,借此说明自己是因为愁苦而满头白发,这就比较直接;辛词下片借调侃沙鸥浑身都是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愁苦,愁苦更加隐晦。

17.(8分)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

②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廉颇老矣

④尚能饭否

⑤塞上长城空自许

⑥镜中衰鬓已先斑

⑦南阳诸葛庐

⑧西蜀子云亭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18.(2分)A(莽撞,冒失)

19.(3分)D(A“非常恼怒而且厌烦不已”理解有误;B“循规蹈矩了无趣味”理解有误;C“无比憎恶”理解有误)

20.(6分)(意思对即可)

第⑦段写竹凳的“吱呀”声,暗示生活艰辛,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甘心付出的爱;(2分)

第⒂段写竹凳的“吱呀”声,意指父母婚姻的破裂,传达出母亲面对父亲的无情打击,内心无比痛苦,但爱依然没变;(2分)第(24)段中竹凳的“吱呀”声,暗示母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写出了母亲对父亲恒久的爱,矢志不渝,令人心疼。(2分)

21.(5分)

含意:

“小鱼”本是猫食,却被母亲精心制作成酥脆可口的食物,送给父亲;“小鱼”是母亲热爱父亲的全部寄托,象征着母亲的爱的卑微、朴素。(2分)

作用:

(说明标题与小说内容的关系1分,揭示小说的主题1分,说明标题本身的特点1分)

答案示例:

以“母亲与小鱼”为题,贯穿起小说的全部内容;(1分)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爱情的反思;(1分)标题含蓄蕴藉,耐读,令人回味。(1分)

22.名著阅读(8分)

【评分参考】对爱情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2分;能结合原文分析,2分;能结合名著故事情节分析,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3.(12分)

【评分参考】①依据题目要求,以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②超过字数不扣分。

24.(50分)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一类卷

(42—50分)评分要求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二类卷

(33—41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三类卷

(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评分说明

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可得46分以上。

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可得37分以上。

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可得29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分以上。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四类卷

(24—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楚威王问莫敖子华说:‚从先君文王到我这一辈为止,真有不为爵位而勤勉,不因俸禄而努力,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吗?‛莫敖子华回答说:‚君王您问的是哪一类大臣呢?有为官清廉,安于贫困,而忧虑国家安危的;有使自己的爵位尊崇,使自己的俸禄丰厚,而忧虑国家安危的;有断头剖腹,不怕牺牲,不顾个人利益,而忧虑国家安危的;有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忧虑国家安危的;也有不为爵位而勤勉,不因俸禄而努力,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威王说:‚您这些话,说的都是什么人呢?‛ 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令尹子文,身穿朴素的黑绸衣服上朝,穿着粗朴的鹿皮衣服居家;黎明即起,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从前楚国叶公子高,平定了白公之乱,使楚国得以安定,发扬了先君的遗德,影响到长城之外,四方诸侯都不敢来犯,使楚国的威名在诸侯中未受损伤。在这个时候,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叶公子高的封地有六百畛的土地。从前,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双方军队之间,士卒已经交战在一起。莫敖大心拉着驾车战士的手,望着他们叹息说:‘唉!各位啊!楚国亡国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吴军,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就不会灭亡了吧!’ 从前,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军连攻三次,攻入楚都,我们国君逃亡,大夫都跟随着逃跑,百姓流离失所。棼冒勃苏(申包胥)说:‘我如果身披铠甲手执武器,与强敌作战而死,其作用也只像一个士卒而已,不如跑到诸侯那里去求援。’于是,他背负干粮秘密出发,越过高山,渡过深水,鞋子穿烂了,脚掌磨破了,裤子穿破了,露出了膝盖,走了七天,到了秦王的朝廷,日夜悲叹哭泣(希望得到秦王的同情)。经过七天,也未能面告秦王。他就滴水不进。秦王说:‘我听说,大国的君王,如果得罪一个志士,国家大概就危险了,说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于是,秦王派出战车千辆,兵士万人,与吴军战于浊水之上,大败吴军。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国连攻三关,攻入楚都,楚君逃亡,大夫跟随着逃跑,百姓流离失所。楚臣蒙谷背上楚国法律离次大典,乘船浮于江上,逃到云、梦地区。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百官无法可依,百姓混乱;蒙谷献出了离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很好地治理。蒙谷立的这个大功,差不多与保全楚国相当。于是,楚王封他为执纒的官位,给他封田六百畛。蒙谷生气地说:‘我并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我是国家的臣子;如果国家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可做)吗?’于是他隐居在磨山之中,至今仍无爵禄。‛ 楚王叹息道:‚这些都是古人,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人啊?‛ 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先君楚灵王喜欢细腰,楚国的士大夫就节食,以致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于车轼。食物谁都想吃,但人们忍住了不吃;死亡谁都厌恶,但人们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而已,如果您真是喜好贤臣,上述这五种贤臣,都是可以被大王招来的。‛

第三篇: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期末统一测试语文试题

顺义区2017届高三期末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7页,150分。共28道小题。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

何谓乡贤?古人认为“士大夫居乡者为绅”,“士大夫”是指取得了一定功名(如秀才、举人等)的读书人和官员,“居乡者”明显是对官员的界定,是指离职(即退休、罢官、丁忧等)卸任回乡的官员。

乡贤由于“生于斯,长于斯”,与家乡形成了一种永久性的联系,因而从内心里生发出一种无法抹去的故土情结。所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品德高尚的乡贤无不尽可能地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的反哺行为呈现出三种精神:

首先,正义精神。众所周知,官员在地方上胡作非为的不良行径并非个案,老百姓恪守“民不与官斗”,因为他们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且“山高皇帝远”,斗则必输无疑。作为孔孟之徒的乡贤则不一样,孔孟思想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按照孔孟思想,任何社会都应该有正义,否则,社会就会乱套,陷入无序状态,人性也会被扭曲。所以,作为孔孟之徒的乡贤对不法官员的检举,不仅是为老百姓抱屈鸣冤,更是对社会正义原则的维护。

其次,公益精神。乡贤大多热心于公益,地方上的各种公益活动,几乎都有乡贤的身影。大凡修治城垣、道路、桥梁、育婴堂以及赈灾等,乡贤既要大力倡导筹办,又要带头捐资,同时还要主动参与主管监督。

再次,服务精神。乡贤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非常关注,不仅同情他们的艰难生活,还积极寻求各种可能的途径帮助他们。对老百姓内部的矛盾,乡贤也积极参与调停,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百姓之间的纠纷的顺利解决,一方面是对乡贤的信赖,一方面也体现了乡贤诚心实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服务精神。

一句话,为地方谋发展,为百姓谋福利,反哺家乡是乡贤精神的动力。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崇高的精神品质,大大强化了老百姓对乡贤的认可与期待。对那些为地方做出贡献的乡贤,不仅生前得到老百姓的敬重,殁后也对他们不遗馀力地加以表彰,把乡贤载入地方志中,让他们流芳百世,名垂青史,体现了老百姓对德高望重的乡贤的充分认可。(取材于黄彦弘《乡贤精神的继替》)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乡贤资质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2分)..A.有影响力

B.有故土情结

C.年纪大

D.有精神动力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乡贤作用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A.维护正义

B.倡导公益

C.维护稳定

D.丰富文化

3.下列词语,不专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的一项是(2分)A.士大夫 B.功名 C.丁忧 D.地方志

【材料二】

尽管对于“新乡贤”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学术定义,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认同的标准和资质也有差异,但它无疑囊括了当代乡村社会中所有有道德、有能力以及有威望的个体。新时代农村的新乡贤,与传统农村的乡绅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也有了一些变化。从职业上来看,传统乡绅主要由读书人组成,不管有没有为官的经历,至少都参加过科举,具有社会威望和个人财产;新乡贤则可以涵盖各行各业的人物。从负责的公共事务上来看,传统乡绅要负责征收赋税,因为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但是,当代中国的国家

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延续千年的农业税的取消,自然不需要新乡贤来催缴农村的税赋。传统的乡绅需要维持乡村社会的治安,教化民众,因为传统乡村社会主要依靠道德规范和村规民约等习惯法来维护秩序。但是,在当代农村,各项制度日益完善,社会分工也更为明确。这些都使得新乡贤不再需要像传统乡绅那样包揽几乎全部的乡村日常事务。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知识精英,对于新乡贤的认可主要基于两点。其一,要有广泛的道德影响力,这一点与传统乡绅是一致的。新乡贤要致力于自我道德的完善,这一完善的过程是通过以能力帮助他人、用财物救助他人和以人格魅力感化他人来达到的。在新乡贤的品质中,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二者缺一不可。无专业技能,则不可能具有合法致富的手段;无社会责任感,则不能在公共事务中对乡村社会有任何贡献,也就无法成为道德楷模。其二,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经济地位,并且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在传统社会,深受儒家观念影响,大多言义不言利,乡绅即使具有经济优势,也不能强调这方面的作用。但在当代社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农村要改变过去落后的面貌,就必须要发展经济。所以,能够带动一方村民致富的能人,自然被视为新乡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乡贤与传统乡绅最大的不同,将“义”与“利”进行了完美结合,而传统的乡绅主要只是完成了“义”的部分。可见,社会对于新乡贤资格的认可,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致的。(取材于吴灿《从乡绅到新乡贤》)

4.相比传统乡贤,下列专属于“新乡贤”特点的一项是(3分)A.有财产、有知识

B.包揽乡村事务 C.有道德影响力

D.带动乡民致富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判断,下列作品中的人物,可以称为“乡贤”的一位是(3分)

A.孙少安(《平凡的世界》)B.赵太爷(《阿Q正传》)C.贾雨村(《红楼梦》)D.华子良(《红岩》)

【材料三】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甲】并没有完全坍塌,乡村社会错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和邻里关系依然广泛存在。作为农村中有声望、有能力的乡贤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依然重要,他们协调冲突、以身作则提供正能量的作用不可或缺。

现代社会存在两种乡贤,一种是“在场”的乡贤,另一种是“不在场”的乡贤。有的乡贤是乡土文化的看护员,既扎根本土,同时又把现代价值观传递给村民。还有一种乡贤出去...奋斗,有了成就再回馈乡里,他们可能人不在当地,但由于通讯和交通便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财富都能影响家乡。

在乡村的【乙】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如何让乡土社会更好地粘合起来,让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和家庭得到社群的关注,让人拥有认同感,乡贤就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粘合剂。乡贤大...都对传统和现代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他们扎根本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情况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具有新知识、新眼界,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把握。因而,现代乡贤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用村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现代知识,让现代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和伦理得以协调。

在以城镇化为主要表征之一的现代化进程中,【丙】,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矛盾。乡贤在村子里地位比较高,村民比较能够听得进他们的意见,可以起到弥合社会分歧的作用,使社会改革发展进程在乡村这一层面变得更加平顺,有利于农民、农村顺利融入现代化进程,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乡贤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

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落的归属感和社区的荣誉感,这样的乡贤文化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

当代中国需要乡贤文化的复兴。这不是传统士文化的回归,而是要实现社会贤达和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现代社会治理在乡村基层的有效落实。我们当然不能回到过去,但在依法治乡、完善现代乡村治理的同时,也应强调乡贤对于当下乡村稳定的重要作用,以更好地让村民行为有法度、价值有引领、操守有规范。(取材于张颐武《重视现代乡贤》)6.下列对“材料三”中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看护员:严格地固守乡土文化。B.粘合剂:使乡土社会更加和谐。C.桥梁:联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D.纽带:维系乡民间情感的联络。

7.下列语句分别填写在“材料三”中甲、乙、丙三处,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弛 ②传统秩序 ③传统社会的架构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当今社会呼唤乡贤文化复兴的意义。(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取材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微之:即作者好友元稹,此时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左降:贬官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方寸:衣食 ..C.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殚:尽 .D.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弥:满 .10.下列各句中对于“书”字含义的理解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A.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B.计足下久不得仆书 .C.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D.今夜封书在何处?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顷所牵念者 B.且云危惙之际 ..平生所好者 君知之乎 ..C.微之于我也 D.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流水周于舍下平生故人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文第二段复述了微之信札的内容和作者被贬后写给微之的诗的内容,表现了朋友之间深切的思念、深厚的友情。

B.作者记录“三泰”之事,描述了自己贬官之后的闲适生活,表面写得泰然处之,实则难掩内心的痛苦之情。

C.这封信结尾处把写此信时的心情和在京华时写信的心情做了对比,以“笼鸟槛猿”自喻,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

D.信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微之微之”,反复呼唤受信人的名字,亲切动情,表现出写信人和受信人不同寻常的关系。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 ②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14.简要概括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中“三泰”的内容(每条不超过四个字)。(3分)□□□□ □□□□ □□□□

三、本大题共6道小题,22分。

阅读《红楼梦》中《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回答15—20题。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15.这首曲中,“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分别指的是贾宝玉和、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些语句使用了谐音字,如“雪”与“ ”谐音。从曲子的内容看,这里描述是贾宝玉结婚之(填写“前”或“后”)的情形。(4分)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16.下列曲子里的事物,都指同一人的一项是(3分)A.“金”“玉”“高士” B.“玉”“石”“美玉” C.“玉”“木”“仙葩” D.“金”“仙葩”“高士”

17.对这两首曲子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枉凝眉》中所说的“奇缘”与《终身误》中的“良缘”所指相同。B.《枉凝眉》中“枉自”“空劳”与《终身误》中的“美中不足”同义。C.《终身误》中“空对”的也就是《枉凝眉》中的“水中月”“镜中花”。D.《终身误》中“寂寞”是因为《枉凝眉》中眼中的“泪珠”已经流尽。

18.有人想用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观点来劝说贾宝玉,你觉得合适吗?说明理由。(4分)

19.这两首曲子,运用了相同的写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4分)20.《终身误》中有许多三字结构开端的句子,如“都道是„„”“空对着„„”,请从你读过的词中,写出两个这样的句子。(4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6题。

在古代有几个熟人

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陈继儒

我在家有个习惯,当心情低落时,即翻开几幅水墨,大声朗诵古诗,要么《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要么陶公的“暧暧远人村,【甲】。狗吠深巷中,【乙】”。皆旁若无人状,学童一样亮开嗓子。很奏效,片刻,身上便有了甜味和暖意。

我觉得,古诗中,这是最给人幸福感的两首,像葡萄酒或巧克力。至少于我,于我的精神体质如此。踱步于这样的葱茏时空,白天那个焦糊味的世界便远了,什么华尔街金融风暴、..胡德堡美军枪击、巴格达街头爆炸、中国足坛赌球……皆莫名其妙、恍如隔世了。

我需要一种平衡,一种对称的格局,像昼与夜、虚与实、快与慢、现实与梦游、勤奋和慵散…… 我必须有两个世界,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饥饿,会憔悴,会憎恶自己。

我察觉到这样的病症:今人的生命注意力,正最大化地滞留在当代截面上,像人质一样被扣压了,缚绑在电子钟上。

那些万众瞩目、沸煮天下的广场式新闻,那些“热辣”“火爆”“闪亮登场”的人和事,几乎洗劫了民间全部神经,瓜分了每个人每一天。今人的心灵和思绪,鲜有出局、走神和远.走高飞的,鲜有离开当代地盘和大队人马去独自跋涉的,所有人都挤在大路上,都涌向最人山人海的地点,都被分贝最高的声响所吸引。新闻节奏,正成为时代节奏,正成为社会步履和生活的心电图。

信息、事件、沸点、意见、声音……铺天盖地,但个性、情趣、纬度、视角少了,真正的题目少了。欲望的体积、理想的吨位越来越大,但品种单一,质地雷同。

有一些职业,很容易让人越过当代界碑,偷渡到遥远时空里去,比如搞天文的、做考古的、开博物馆的、值守故居的;有一些趣嗜,也容易实现这点,像收藏古器、痴迷梨园、临先人帖。

有位古瓷鉴藏家,她说,看一样古物,最高境界不是用放大镜和知识,而是睹物思人、与之对话。古物是有生命的,它已被赋予了性灵和品格,从形体、材质、纹理、色釉到光泽、气质、触感、髓气,皆为作者之情智、想象力和喜怒哀乐的交集。辨物如识人,逢高品恍若

遇故交,凭惊鸿一瞥、灵犀一瞬即能相认。形体可仿,容颜易摹,灵魂却难作弊。

可以想象,这位藏家在古代有多少熟客,其屋该是一间多么大的聚会厅,多少有意思的人济济一堂,多少传奇故事居住其中。她怎么会孤独呢?

藏轴、藏卷、藏器、藏曲……皆藏人也。皆对先人的精神收藏,皆一段高山流水、捧物思古的友谊,皆一场肌肤遥远却心灵偎依的恋爱。

除了这些独特的趣好之外,读书亦然。

明人李贽读《三国志》,情不自禁欲结书中豪杰,大呼“吾愿与为莫逆交”。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幅对联让左宗棠自励终生。

人最怕的即孤独,尤其精神上的冰雪,布衣贩夫、清流高士皆然。特别后者,无不染此疾,且发作起来更势急、更危重,所以围炉夜话、抱团取暖,相互间给以心灵的慰藉,便是人生大处方了,正所谓“闲谈胜服药”。翻翻古诗文和画谱,即会发现,“朋聚”“访友”“路遇”“重逢”“雅集”“邀客”——乃天下文人竞趋和必溺之题。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那“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场景,不知感动和惊喜了多少寂寞之士。

然而,知音毕竟难求。尤其现世生活圈里,虽强人倍出,却君子稀遇,加上人心糙鲁、功名纠葛,友情难免瑕疵,保养和维系的成本亦高。与古人神交则不同了:古人不拒,古人永驻,古人常青。凡流芳后世者无不有着精致人生,且永远一副好脾气,毋须预约,不会扑空,他(她)就候在那儿,如星子值夜。你尽可来去如风,更无利益缠绕,天高云淡,干干净净。

名隐陈继儒如此描绘自己的神交:“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买舟载书,作无名钓徒。每当草蓑月冷,铁笛风清,觉张志和、陆天随去人未远。”陆天随即陆龟蒙,与作者隔了近八百年。. “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我喜欢散步式的活法,那种挂着草鞋、脚上带泥的徒步人生,那种遛遛哒哒、拖鞋节拍的人生。而现代人崇尚皮鞋与轮胎,无缘泥泞和草木,乃疾行式的活法,是沥青路和跑步机上的人生。

一个人,肉体栖居当代,只有“个体的一生”,但心灵可游弋千古,过上“人类的一生”。种一片古意葱茏的林子吧,得闲去串串门,找几位熟人、朋友吧。(取材于王开岭同题散文)21.补写出【甲】【乙】两处诗歌原句。(2分)2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葱茏(cōnglóng):草木青翠而茂盛的样子,与“焦糊味”相对。

..B.鲜(xiǎn)有:少有。鲜,少。.C.去人未远:去,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中的“去”意思相同。

.D.行无友:朋友。与“友松竹”“ 友云山”中的“友”用法不同。.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常常以读古画、诵古诗来摆脱情绪上的低落。B.在现代社会,还是要充分肯定欲望、理想的价值。C.作者说“知音难求”,是慨叹难与古人心灵相接。D.心灵可以游弋千古,因此并不排斥疾行式的人生。

24.作者认为与古人相接的途径或方式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25.文章两次引用陈继儒的诗句“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有什么作用?(5分)26.作者强调要“在古代有几个熟人”,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概括。(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7.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①高中语文学习中背诵默写的任务很重,请你向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谈谈你的体会和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②高考越来越近,有人建议在教室前面悬挂一距考期还有多少天的倒计时牌,但也有人反对。请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③请以“笔”为题,写成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28.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①《在古代有几个熟人》强调与古人相接,“古人”,也可以理解为书中的人物。请你从下面经典名著中选择出你想结交的“熟人”,以《我想与你在一起》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经典名著:《论语》《红楼梦》《红岩》《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②最近,一本名为《不及格》的书在图书订货会上亮相,作者是一位中学生,书里有相当一部分作文是被老师判为“不及格”的,没想到引来众多人的热捧,其中不乏作家、编辑。有人说这本书打破了中学生的传统写作模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人说这将是未来文坛的一颗新星„„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商业炒作的噱头。

针对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期末)

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2分)C(于文无据)2.(3分)D(于文无据)

3.(2分)D(地方志,今天也有)

4.(3分)D(A新乡贤可以有财产,但不一定是知识分子,可以涵盖各行各业的人物。B文中明确说传统乡贤“包揽几乎全部的乡村日常事务”。C文中明确说“有广泛的道德影响力,这一点与传统乡绅是一致的”)

5.(3分)A(孙少安,是有道德、有能力也有威望,是能带领乡民致富的个体。B赵太爷地位、声望虽然类似“乡贤”,但在小说里是统治者、压迫者的形象。C贾雨村有知识,但是一个官员;华子良是被囚禁的革命者)

6.(3分)A(A文中说“既扎根本土,又传递现代价值观念”)7.(3分)B(甲:传统社会的架构并没有完全坍塌;乙:“传统秩序”受到冲击。丙:“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弛”与后面“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矛盾”连贯)8.(5分)参考答案:①乡贤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维持社会的正义;热心各种公益活动,为地方谋发展;他们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百姓谋福利。②乡贤囊括了当代乡村社会中所有有道德、有能力以及有威望的个体,将“义”与“利”进行了完美结合。③现代乡贤使社会改革发展进程在乡村层面变得更加平顺,是维系乡民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落的归属感和社区的荣誉感。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9.(3分)B(方寸,指内心)

10.(3分)C(书写。其余三项皆为“书信”义)11.(3分)A(B第一个“之”,助词;第二个“之”,代词。C第一个“于”,对;第二个“于”,在。D第一个“故”,因此,所以;第二个“故”,旧的,老的)

12.(3分)A(作者回忆的是微之所写的信及诗的内容,并非作者所写)

13.(6分)①何况把如胶似漆般紧密相连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相聚,退后不能相忘。(要点:胶漆 胡越 相合)②这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何况我的心境呢。至今每次吟诵,还是悲伤不已啊。(要点:不可闻 仆心 恻恻)14.(3分)参考答案:亲人团聚 衣食自给 山水胜绝

三、本大题共6道小题,22分。

15.(4分)答案:薛宝钗 林黛玉 薛 后 16.(3分)B(“金”“高士”指薛宝钗;“玉”“美玉”“石”指贾宝玉;“木”“仙葩”指林黛玉)

17.(3分)D(A“奇缘”指木石之间;“良缘”指金玉之间。B“枉自”“空劳”指宝黛之间;“美中不足”指宝玉和宝钗之间。C“空对”的对象是薛宝钗)

18.(4分)参考答案:不合适。孟子是假设都想得而不可兼得,而贾宝玉一心想得到林黛玉。用这句话劝说他是不合适的。答出不合适,1分。说清理由,3分。

19.(4分)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都道是金玉良缘”对“俺只念木石前盟”,写出了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痴情;“水中月”对“镜中花”,写出了二人关系的飘忽不定。语言简洁,节奏鲜明,读来上口。另外,选取比喻也可以。答对修辞方法,1分;分析合理,3分。

20.(4分)答案示例:(1)怎敌他,晚来风急(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合乎要求即可。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21.(2分)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22.(3分)答案:C(“去人未远”的“去”意思是“距离”“离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去”意思是“去除”)

23.(3分)A(B作者没有这个意思。C“知音难求”在文中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人们缺少知音。D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24.(4分)参考答案:可以通过特殊的职业如天文、考古、博物馆等,或者特殊的趣嗜(爱好)如收藏古器、痴迷梨园、临先人帖等,此外还有读书,都可以使自己与古人相接。三点,每点1分,语句通畅,1分。25.(5分)参考答案:(1)引用诗句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加韵味。(2)开头引陈诗,营造了诗意氛围,也借诗句表达出自己对古人闲适生活的向往,为下文写作者从诗意中品味幸福做铺垫。(3)文章结尾部分再引陈诗,可以与开头呼应,并强调观点。(第一点1分,其余两点各2分)

26.(6分)参考答案:(1)这样可使作者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内心时空的人,一个立体和多维的人,可以使低落的心情转暖。(2)人惧怕孤独,与古人神交可以跨越时空获得心灵的沟通与慰藉。(3)现世生活中知音难求,加上名利纠葛,保养和维系的成本亦高。与古人神交尽可来去如风。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7.微写作(10分)略 28.作文(50分)略

第四篇: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文综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朝阳区2016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

文科综合

第一部分(选择题,满分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开普勒452b(Kepler 452b)位于距离地球1400光年的天鹅座,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首个围绕着与太阳同类型恒星旋转,且与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回答第1题。1.开普勒452b A.属于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

B.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液态水

C.组成物质与地球类似

D.自身可以发光发热 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某月连续一周的天气预报。回答2、3 2.此时段

A.锋面雨带正在自南向北移动

B.寒潮的影响范围遍及四城市

C.东部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冷锋天气过程 D.用于预报天气的卫星云图依靠GIS获取 3.四城市的天气与相关诗句的描写最吻合的是

A.北京周四的天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杭州周一的天气——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广州周三的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昆明周日的天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图1中虚线表示北极地区7月份10℃等温线。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10℃等温线

A.以北地区的盛行风为西北风 B.自西向东经过亚洲、欧洲、北美洲

C.在甲地外凸主要受洋流影响 D.在乙地附近经过板块消亡边界

5.北极冰盖面积的变化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若冰盖持续萎缩,北极地区

A.太阳辐射强度将变大 B.出现极昼的范围将变小

C.陆地面积将扩大

D.通航能力将提高

韩国济州岛由12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形成,是中国游客境外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图2为岛上旅游景点分布图;图3为南部海岸柱状节理带景观照片。回答6、7题。

6.济州岛

A.成为中国游客境外旅游主要目的地是受市场距离影响

B.以古代艺术、风土民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为主

C.旅游活动突出探险、购物特色

D.自然环境特征与海南岛类似 7.图3所示景观

A.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B.形成受流水堆积作用影响

C.适合在夏季选择特定位置观赏 D.位置适合在冬季观看海上日出

2016年3月9日—3月12日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在上海开幕,展示包括传统家电、视听、数码、通讯、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和智能应用产品。回答8、9题。8.博览会的举办有助于参展企业

A.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B.提高产品生产技术

C.扩大国内、外市场 D.获得更多优惠政策 9.上海会展业的发展

A.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工业发展 B.得益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便利

C.受制于人口稠密、接待设施不够完备

D.加剧就业紧张、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

冰湖溃决灾害是影响我国某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图4示意某冰湖环境,该冰湖由冰碛物阻塞形成(冰碛物为冰川搬运、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读图,回答10、11题。

10.冰湖溃决形成的灾害链表现为

A.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

B.冰湖溃决→泥石流→洪水→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

C.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溃坝洪水→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

D.冰湖溃决→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潮→溃坝洪水→泥石流→洪水 11.我国的冰湖溃决灾害主要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是

A.春季松花江流域

B.夏季雅鲁藏布江流域

C.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地区

D.冬春季黄河河套地区

12.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到“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A.东周 B.西汉

C.北魏 D.南宋

13.根据图5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12世纪前政治核心区位于黄河流域 ②统一时期定都总时最长的是在洛阳 ③南宋后都城迁移呈现南北位移趋势 ④生态环境与经济重心决定都城选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显德二年(955年),世宗修筑开封。“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城市规划中)“其标识内,候官中劈画(划分),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除此之外),即任百姓营造”。对这则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坊市格局徒负虚名

B.官市发达民营衰微

C.集镇兴盛商业繁荣

D.大宗贩运私商横行

15.“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祭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如果为上述言论寻找代言人的话,最合适的人选是

A.李贽 B.张之洞

C.严复 D.陈独秀

16.以下对相关数据解读准确的有

①手工生产始终占据主体地位 ②民国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提升 ③农家自用粉比重占一半以上 ④北洋政府时期机器化生产明显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清庭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

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 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

18.纪念章中存留着回忆。下列纪念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准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19.《史记》中记载了“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王绾、李斯廷议郡县与分封的故事。下列有关该年的说法准确的是

①“二十六年”距今将近两千年②该年应理解为“(秦)始皇元年” ③此时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初创期④柏拉图《理想国》问世逾百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波德说“种植甘蔗、、掠取重金属,是西班牙长达一个世纪在大西洋区域获取财富的重要来源”。其中

A.贩卖黑奴 B.棉毛出口 C.香料贸易 D.鸦片走私

21.在近代政治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国王(君主)用宪法给自己钦定新特权的现象”。下列选项与之相符的有

①宪政就是代议制,而代表就是立法议会和国王 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③法律是黄金魔杖和手段,国王仅位于上帝和法律之下 ④法律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勒内·笛卡尔(1596~1650年)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保持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坚守着“我思故我在”的精神,并创立了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解析几何学。他堪称17世纪及其后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他的思想

A.促成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B.与新教的理念背道而驰

C.引导伽利略的实验科学 D.推动着理性主义的传播

23.表中摘引了某书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该目录还能添加哪项内容

A.柏林危机 B.不结盟运动 C.欧洲共同体 D.越南战争

24.有位学者,从儒家文化的角度,将个人基本道德分为以上三组。这些基本道德

A.构成从儒家的立场上提出的个人守法体系

B.就是中华美德体系和社会风俗习惯的精髓

C.是应该落实到个人身心实践上的道德要求

D.与自由、平等同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

25.钱钟书(1910-1998年)先生所著《管锥编》一书,近130万字,考证和诠释《周易》、《左传》、《史记》、《老子》等古代典籍,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涉猎英、法、德、拉丁、意大利、西班牙等外文书籍二千余种。其中议论,兼及文、史、哲、社会、政治、心理、语言、考古、民俗等十余门学科。由上可见,《管锥编》 ①可对读者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有所启示 ②是厚古非今、中西合璧、打通文史的杰作 ③是汲取多国家多民族文化成果的学术著作 ④开启了扬弃和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韩非子》记载着这样一则寓言:诤臣箕子因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而担忧。理由是“象箸必不加于土碗,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必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从哲学角度看,箕子“象箸之忧” ①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②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反映了矛盾双方具有主次之分 ④体现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某班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方)VS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反方)”为题举行辩论赛。假如你是正方选手,以下最能够支持你方观点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人的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

D.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的发挥

28.下列诗句中,与图6漫画所体现哲理相近的是

①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②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③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这些治安志愿者队伍配合公安机关随时发现违法犯罪的新线索,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使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和方式从政府的“我治理”向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转变。这体现出

A.公民行使决策权参与公共安全的治理

B.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初步形成C.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完全一致

D.基层自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途径

30.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基层法院在民事审判中试点“小额速裁”,对法律关系单

一、事实清楚、争议标的额不足1万元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度。关于该审判方式改革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节约司法成本②促进立法民主③提高司法效率④推行法务公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有市场调研发现:每100个满意的顾客会带来25个新顾客;保持一个满意顾客的成本与获得一个新顾客的成本的比是1:5;满意顾客可能减少对价格的敏感,更愿意为购买产品付费或容忍价格上涨。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提升顾客满意度作为维护现有市场、开拓未来新市场的竞争策略。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策略的是

A.某商社配套物流中心坚持零缺陷的服务质量标准

B.某企业用电话回访方式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调查

C.某软件公司邀请用户共同参与程序的设计和编写

D.某商场通过大规模的广告投入来吸引新的消费者

32.支持价格也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价格规定的最低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表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限制价格也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价格规定的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以控制通货膨胀。据此,下列情形合理的是

A.政府对铜制品规定最高销售价格,以支持生产企业

B.政府对飞机票规定最高销售价格,以激活运输市场

C.政府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格,以保护农业生产

D.政府对理财产品规定最低销售价,以抑制通货膨胀

33.互联网正催生医疗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前进。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必将

①改变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②创造消费动力,促进个性消费 ③推动管理创新,提高企业利润④降低医疗费用,扩大企业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经济学说史作为一门课程,主要研究历史上各个经济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理论、主要观点、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梳理经济思想的来龙去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经济理论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如果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理论问题,从而比较二者的差异和共性,下列选题具有比较研究价值的是

①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②斯密时代国际贸易的特点与凯恩斯时代财政危机的对策 ③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④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某班同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究,其中一组同学负责的主题为“美国两党制与美国大选”。该组成员前期搜集到的以下资料,与该主题不直接相关的是

A.论文资料:《利益集团对美国竞选活动的影响》

B.视频报道:《克林顿家族PK布什家族?》

C.报刊文章:《第三方势力为何无缘白宫》 D.专家著作:《美国社会管理创新启示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60分)

36.(36分)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7(1)描述祁连山脉的分布特点,简述其对甘肃省河流的影响。(8分)

(2)比较敦煌、陇南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2分)

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已转型成为我国最大的制种基地,为全国提供品质优良的作物种子。2014年甘肃省农民通过制种业增收约30亿元。(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

(3)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10分)

甘肃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每度约1元左右,而传统发电成本约为每度0.4元。将甘肃省光伏发电生产的电能并入全国电网需对原有输电设备进行改造。(4)对于甘肃省是否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有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37.(34分)2015年10月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指出:在中国,民本和法治思想自古有之,既要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法经》与《十二铜表法》的产生似乎是历史的巧合,并由此开启两大法系成文立法之先河。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师于李悝,集诸国法典,造《法经》六篇”“秦汉律令其文起自《法经》”。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法经》始于《盗》《贼》。《法经》还包括审判、断狱、追捕罪犯及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是一部诸法合体、刑重民轻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法典。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两部法律的异同。(8分)

1215年,英国《大宪章》中规定“不得向任何人出售、拒绝或者延搁其应享的权利与公正裁判”,奠定了英国法治文明的重要基础;自17世纪,横渡大西洋的清教徒们带着自愿、自治、法律、法规的精神踏上了新大陆,英国本土法律制度也在发生着重大改变,明确宣布了“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者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2)结合史实说出英国在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贡献。(8分)

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在经世致用精神引领下,从了解“西洋岛夷”开始直面西方。直至清末修律,“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务期中外通行”。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比较法学诞生了。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挑战与应对——中国比较法学的诞生”为主题进行解读。(18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8.(34)分质量保证和质量提升是经济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上所示,对于生产者来说,提高产品质量,就要增加用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预防和鉴定成本。所以,生产者往往主张“好货不便宜”。

(1)结合材料,假如你是生产者,你会选择图中 A、B、C哪一个质量成本点?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9(2)下表是某同学笔记片段。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补充完成。(8分)

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3)任选其中一种做法,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政府的作为加以评议。(12分)

一个国家,十年兴衰看金融,三十年兴衰看经济,百年兴衰看文化。我国要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就需要找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体现在对细节、标准和程序的严格把控,对品质和专业技术的不懈追求,对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的恪守。(4)某班同学开展核心素养体验和提升活动。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为他们设计一个活动方案。(6分)要求:内容充实,形式不拘,注重感悟。

39.(12分)某学习小组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为主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同学甲: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的生理成长和心智成长,有利于满足人生各阶段的成长需求,有利于人尽早走向社会角色和独立担当社会责任。所以,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同学乙: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10 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逆境,同顺境相比,更能使人懂得应该做什么事情,懂得什么东西真正是有意义的。所以,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同学丙: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有时不是个人能决定和选择的,对人的影响也都不是绝对的好或不好。要实现人生价值,除了环境条件、先天条件,还要有后天努力。

围绕讨论主题,运用相关哲学知识,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12分)

40.(24分)城市的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开埠后的上海陆续出现了外侨专享的体育娱乐、社交休闲及音乐欣赏的租界公园。1926年,在中国政治形势的影响下,上海工部局内定租界公园对中国人开放,并于1928年付诸实施。

(1)结合材料,以京沪公园为例,分析其历史变迁及原因。(10分)

北京市正研究6条主要的通风廊道(如图8)规划,以增强城市通风潜力、缓解热岛效应。该规划方案提出:对主通风廊道区域严格规划控制建筑物高度和密度、搬迁大型市场、建设公园、恢复前三门护城河暗渠为明渠等。

(2)说明该规划方案对缓解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8分)

着眼我国城市的长远发展,在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地过程中,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3)阅读材料,结合生活体验,例举一个承载北京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道路、村镇、建筑群亦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具体说明其保护和利用价值。(6分)

41.(20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项国家战略。

1930年美国出台史慕德——哈利关税法案,大幅提高进口税率至53%,但并未成功解决美国面临的困境。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对外贸易区法案”,提出的非歧视最惠国原则,后来成为1947年G ATT的基本原则。美国所具有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借欧洲复兴推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大推动了美国实力的增长及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摘引自戴军《自由贸易理论对美国外贸政策的影响及简评》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是怎样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8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区从传统单一的转口出口贸易向仓储、加工、物流、商品展示、金融、科技开发等综合式转变。继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成立后,2015年4月21日,中国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2)读图9,对比我国四大自贸实验区,完成下表。(12分)15 16 17

第五篇:语文二模试题

济南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 D.司马懿多次败于孔明的计策,所以对他的每一个计策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进行推测,诸葛亮空城计的成功正是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 转 :通“啭”,鸟叫声 B.负势竞上 上:上面 ..C.横柯上蔽 蔽 : 遮蔽 D.鸢飞戾天者 戾:至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猛浪若奔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一百许里 安陵君其许寡人 ..D.风烟俱净 百废俱兴 ..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 【注释】①徙:搬迁。②偾(fèn)表:放倒标杆。偾,推倒。表,标杆。③何伤:有什么妨碍。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2)来谒吴起()..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11.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共6分)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①居大厦。

【注释】①鳞鳞:形容大厦瓦片如鱼鳞

12.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按诗文原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7分。)

(1)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气蒸云梦泽。(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6),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7)臣本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鲸落 张博然

①在地表之上,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哪怕最清澈的海水,在200米以下也几乎是漆黑一片。没有阳光,驱动生物界运行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断绝,但是并非没有其他途径。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学能合成和海面输送来的物质生存。热泉口是它们的城市,洋流是它们的道路,初三语文 从海面缓慢飘下来的食物碎屑(“海洋雪”)是它们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躯,则是它们在大洋荒漠之中的孤岛和绿洲。这些躯体是鲸鱼的尸体,被称为“鲸落”。

②当一头鲸鱼死在大海中央时,它的庞大尸体会一直下沉到数千米的深海海底,然后在这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③当鲸鱼的躯体抵达海底时,会很快被盲鳗、睡鲨、深海蟹等生物发现。鲸鱼90%以上的软组织会被它们吃掉,这顿盛宴一般会持续4-12个月。

④当这40多个物种的大号食腐者心满意足离去之后,轮到20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入住,食物残渣可以维持它们两年的生存。

⑤但是,这一切仅仅是开始。鲸鱼只剩下骨架时,深海的独特生态系统才真正展现。深海并非没有氧气,但也谈不上多丰盛,因此会有大量的特殊厌氧细菌。它们爬入鲸骨深处,分解其中的脂类。

⑥一些生物可以靠共生从这些细菌获得能量,另一些则可以直接吃掉细菌聚集成的菌垫。鲸骨体型巨大,富含脂类,分解又十分缓慢,一头大型鲸鱼可以维持这样一个绿洲和里面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⑦如今,鲸鱼越来越少了。全世界鲸目物种有80多个,但是只有达到30吨级别的大型鲸鱼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鲸落——这就只剩下不到十种,而其中一半是濒危的。过去两百年里,工业化捕鲸将大型鲸鱼推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今天全球海洋里的鲸落数量,可能不足以前的1/6。

⑧假如大型鲸类数量彻底崩塌,这对深海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⑨没人确切知道。也许鲸鱼的消失会来得太快,不给生命留下足够的时间适应;也许生命依然能顽强地找到其他道路,重新学会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但是无论如何,如果鲸鱼没有了,鲸落这一庞大而温柔的奇迹,也会随之而去。(选白《中国利普文学精选》2014年版,有删改)

15.请结合①②段内容说一说什么是“鲸落”。(3分)

16.文章 17.分析加点的词语,说一说它的作用。(3分)今天全球海洋里的鲸落数量,可能不足以前的1/6。..18.结合选文内容及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人类应该怎样防止“鲸落”的消失?(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桑葚熟了

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②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③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④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葚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⑤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⑥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⑦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⑧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初三语文 1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4分)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赏析文章中加点词语“滋润”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葚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2)从词语或者修辞角度,赏析

下载2017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语文综合练习(二模) 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语文综合练习(二模) 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