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3月)统练语文试题(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5:3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3月)统练语文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3月)统练语文试题》。

第一篇: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3月)统练语文试题

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8道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文请务必写在作文纸上。

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题。

【材料一】

所谓酒令,按新版《辞海》的说法:“酒令,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游戏。推一人为令官,余以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它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据考证,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鉴于商朝统治者溺酒亡国的教训,由周公以王命发布《酒诰》禁酒。“群饮,汝无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起初本意是为了禁止酗酒而设酒令官。在《诗·小雅•宾之初筵》第五章中有“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的句子,这里的“监”“史”即令官,是为限制宴会上饮酒过度而设的执法官,对饮酒失仪妄言者要予以惩罚。而后世所说的酒令与其本意恰恰相反,是劝人多饮酒的一种行乐手段、游艺活动。从形式上看,酒令有多种多样,诗词曲文类(如作诗令、说诗令、回环令等);游戏类有拇战(或曰猜拳、划拳等)、猜枚、牙牌令、射覆、投壶、击鼓传花、占花名儿、拆字、联句等。从内容上看,酒令有俗令和雅令、通令和筹令之分。

中国的酒令文化是一种特别、独有的酒俗。“酒令”二字出现在历史资料文献中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逵作酒令,学者宗之。”但在当时并没有广泛流行。《梁书·王规传》说:“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可见,南北朝时期,酒令并不风行。它的流行大概始于唐玄宗发明的击鼓催花,从此就自上而下传播于民间。唐代的酒令有许多种类,据唐人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已有骰子令、旗幡令、上酒令、手势令、小酒令、杂法等多种,唐人的诗歌也多有反映,如白居易的“筹插红螺碗,斛飞白玉卮。碧筹攒彩碗,红袖拂骰盘”,刘禹锡的“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等等。同时,一系列的行令、酒约也制定出来。《醉乡日月》的目录里便有“饮论”“为宾”“律录事”“觥录事”“选徒”“令误”“逃席”等各项内容。宋代的情况与唐代差不多,只是更加丰富。至于明清两代酒令则发展到了高峰,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曲、小说、中药、丹令、八卦等等,无不入令。(取材于姜南《浅析〈红楼梦〉中的酒令》)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酒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据《酒诰》文字,对酗酒者可以处以极刑。B.最初的“酒令”是劝人多饮酒的行乐手段。C.据文献记载,东汉至南北朝酒令尚未流行。D.明清两代,酒令内容丰富,几乎无不入令。2.下列内容没有在“材料一”中体现的是(3分)..A.酒令的定义 B.酒令的起源 C.酒令的种类 D.酒令的价值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在各种场合显示学问与才能,以示风雅博洽。唐代开始,雅令便在文人学士的酒席间流行开了,当时即有“闲征雅令穷经史”说法。雅令的种类很多,如古文贯串令、词牌令、拆字令、四书令、飞花令等。以下略举一二。

“古文贯串令”行令的格式大致如下:先说一句古文,接旧诗一句,再以一个骨牌(即“牙牌”“宣和牌”)名称和一支曲牌名称衔接,末以历书一句殿底。这么一个长句,共同组成“酒面”,长句之间要上下照应,彼此关联,最后说出“酒底”。“酒底”多为酒席间现成的花果名,再续古诗一句,诗句须有花果名相联。《红楼梦》六十二回宝玉做生日,酒席间湘云和宝玉划拳,湘云赢了宝玉,要宝玉行一个“古文贯串令”,宝玉一时说不出,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枝折脚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得大家笑了。众人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瓤,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四书令”是用“四书”中的句子组合而成的酒令,这种酒令在明清时期特别流行。行令时具体要求又各有不同。《重论文斋笔录》记载了清朝嘉庆年间一则“四书令”,很有特色。这种酒令要求选用“四书”中的两个句子,上一句的末字和下一句的首字须合成一个药名,否则便要罚酒。其佳构有:道不远人,参也鲁(人参);诸侯之宝三,七里之郭(三七);臧武仲以防,风乎舞雩(防风);不知为不知,母命之(知母);殷鉴不远,志于道(远志);颜路请子之车,前日于齐(车前);事亲为大,黄衣狐裘(大黄);长一身有半,夏日则饮水(半夏);与其弟辛,夷子思以易天下(辛夷)等等。

可见,不熟悉经书的文人是无法参与这种“四书令”的。明清两朝科举制八股取士,当时的文人要参加科举考试就要死背经书,“四书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流行开来的。除了“四书令”,其它雅令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取材于史双元《说酒令》)

3.根据材料一、二,下列酒令不属于“雅令”的一项是(2分)...A.骰子令 B.古文贯串令 C.拆字令 D.四书令

4.对材料二“《红楼梦》酒令”一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黛玉所说的“酒面”,首句出自王勃《滕王阁序》。B.“酒底”为席间干果榛子,“榛”与“砧”谐音。C.贾宝玉因饮酒过量,故无法完成湘云规定的酒令。D.黛玉的酒令不仅包含视觉的景象,还有听觉因素。5.对材料一、二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小雅》是《诗经》中“二雅”之一。“雅”即正,指朝廷正乐。B.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代表作有长诗《长恨歌》。C.刘禹锡《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高尚的追求。D.“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

6.“飞花令”是雅令中的一种,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自作,也可背诵前人成句。行令者先后相续,作不出、背不出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请根据你的背诵,完成下面的“飞花令”。(诗句可以少于7个字;任选三句作答;6分)①花□□□□□□;②□花□□□□□;③□□花□□□□;④□□□花□□□; ⑤□□□□花□□;⑥千树万树梨花开;⑦□□□□□□花;

【材料三】

唐宋时期,最具时代特色的助饮方式是行酒令助饮。行酒令助饮多在巡(行)酒之后进行,它极大地调动了当时人们的饮酒情趣,唐宋酒令艺术的繁荣对唐宋饮酒之风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代,酒令开始作为一个专有名称,特指酒筵上那些决定饮者胜负的活动方式。酒令在唐代形成后,很快就成为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式,从文人到百姓无不选择适应其活动的酒令来佐饮。唐代的酒令名目繁多,但现在人们能够知道的大约只有20多种。大多数唐代酒令至宋代时就已经失传了。宋人多不解唐代酒令这一现象,说明唐宋两代的酒令有很大的变化。唐宋两代的酒令及人们行令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唐代酒令以器具令居多,宋代酒令以文字令居多。唐代的器具令众多,如头盘(亦称投盘、骰盘)令、筹令等,这些酒令需要借助骰盘、筹箸等器具方能行令。与唐代器具令居多不同,留传下来的宋代酒令多是文字令。宋代文字令的盛行与宋代文人群体的迅速壮大密切相关。由于宋代统治者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大科举取士的力度,大大刺激了宋代文化的发展,使宋代的文人群体日益扩大,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进行文字游戏的技巧也比较娴熟。酒酣耳热之际,宋人为后世留下了不少高水平的文字令。

其次,唐人行令强调胜负,宋人行令注重参与。唐人尚武任侠,争强好胜,行酒令时也往往强调胜负,负者要罚酒。唐人最喜欢在酒席上罚别人喝酒,有时看着对方醉倒而大乐不已。受此风影响,人们千方百计去寻找罚酒的理由,以致于你惩我罚,毫无休止。为公平处理因酒令而引起的纷争和更好地维持酒场秩序,唐人聚饮时常设酒纠(亦称席纠、觥使)。与唐代相比,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不太计较胜负。由于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减少,所以宋代酒纠的设置也不如唐代那么普遍。

最后,唐人行令比较豪爽,宋人行令比较文雅。唐人行令之所以比较豪爽,除了唐人普遍开放豁达之外,与唐代的酒令形式也不无关系。由于唐代的器具令居多,行令时,人们的注意力随着骰盘、香球等器具的运动而转移,往往面目紧张情绪激动。除器具令之外,唐代酒宴上还流行各种动作令。与此相反,由于宋代的酒令多为文字令,需要的是口齿清晰地吐字讲谈,而不是如狂似颠地大呼小叫,加之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减少,因此宋人行令就显得比较谦和、随意和文雅。(取材于刘朴兵《从酒宴习俗看唐宋社会变迁》)7.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时期酒令是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式。B.宋代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酒令的水平。C.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因此行错酒令不必罚酒。D.唐人行令的豪爽与当时的风气及酒令形式相关。

8.下列诗句所描绘的内容,没有表现唐人行令场面的一项是(3分)..A.叫噪掷投盘,生狞摄觥使。(元稹《元和五年》)B.翻醉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白居易《就花枝》)C.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9.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古代酒令的发展情况。(5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7题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①,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莫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三九②公宴,则假手赋诗,当此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鹿独③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此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于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于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特立杰出者如芝草,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三九:即三公九卿,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③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或因家世余绪 余绪:前代遗留下来的 ..B.则假手赋诗 假:虚假 .C.非复曩者之亲 曩:从前 .D.自美于矿璞 矿璞:未经磨莹的金玉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此销日 长成以后 ..B.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 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 ..C.求诸身而无所得 生而知之者上 ..D.施之世而无所用 不师古之踪迹 ..1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笔则才记姓名 提笔也就能写写姓名

B.塞默低头 闭口不语,低着头(以掩饰窘迫)C.特立杰出者如芝草 特异、杰出的人像芝草一样(稀少)D.犹蒙被而卧耳 犹如蒙着被子睡觉一样(舒服)13.以下各组语句,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丑态的一组是(3分)

①讲议经书

②射则不能穿札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傅粉施朱 ⑤望若神仙

⑥触地而安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强调人要有所专本,以此立足。B.士农工商,没有高低,应平等相待。C.饱食终日,安于享受,必遭人耻笑。D.作者认为孙武、管仲等人属于天才。

15.本文末段作者的学习经历引发了你哪些共鸣和思考?请作简要说明。(5分)

16.文中以金玉、木石为喻,论述后天学习的重要,荀子《劝学》中也有以金、木为喻强调学习重要的句子,请写出该句。(3分)

故,,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7.用“/”为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2分)

陈宗训事母尽孝,每 饮 食 亲 友 家 遇 时 新 品 味母 未 尝 必 托 以 疾 忌 不 下 一 箸。翌旦,必入城市,买以奉母。或远方难得之物,可怀者必怀归,母心乐之,至老不衰。

(取材于明陆容《菽园杂记》)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20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③。我为④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6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6题。

笔 墨 祭 余秋雨

世上一切精神文化都需要一种物态载体。“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换,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五四”斗士们自己使用的是毛笔,但他们是用毛笔呼唤着钢笔文化。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界。

作为一个完整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有位朋友对我说,和古代相比,现在的书法越来越差,当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古代书法家。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书法家一比高低。但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需要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由此我想到了古诗的创作。“五四”以降,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绝对不可能复现。诗人自己可以写得非常得心应手(如柳亚子、郁达夫们),但社会接纳这些诗作却并不那么热情和从容了。久而久之,敏感的诗人也会因寂寞而陷入某种不自然。他们的艺术人格,或许就会因社会的这种选择而悄悄地重新调整。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几个传本法帖,大多是生活便条。只是为了一件琐事,提笔信手涂了几句,完全不是为了让人珍藏和悬挂。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实在太奢侈了,而在他们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奇。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便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一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装点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我相信,后代惟妙惟肖地习摹二王的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即在此处。当然,在我看来,谁都很难把写这些便条的随意性学到家。

在富丽的大观园中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时装表演可以引出阵阵惊叹,但最使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街市间无数服饰的整体鲜亮。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灿烂的天真必然只在孩童们之间。在毛笔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们的衣衫步履、谈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际往来,都与书法构成和谐,他们的生命行为,整个儿散发着墨香。

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我听过当代几位大科学家的演讲,他们写在黑板上的汉字实在很不像样,但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如果他们在微积分算式边上写出了几行优雅流丽的粉笔行书,反而会使人们惊讶,甚至感到不协调。当代许多著名人物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恕我不敬,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不济,但不会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鄙弃。这种情景,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里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信号系统和生命信号系统。

古代文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传说有人磨墨写字,日复一日,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人写毕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最令人惊异的是,隋唐时的书法家智永,写坏的笔头竟积了满满五大簏子,这种簏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笔头很轻,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总该有一二百斤吧。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了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他就摘芭蕉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的。这种记载,即便打下几成折扣,仍然是十分惊人的。如果仅仅为了职业化的写字谋生,完全犯不着如此。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样的诗句,展现的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在这么一种整体气氛下,人们也就习惯于从书法来透视各种文化人格。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李后主理所当然地不喜欢颜字,说“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之粗鲁”,“有指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初次读到这位风流皇帝对颜真卿的这一评价时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从他那种“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文化视角看去,说颜字像“叉手并脚田舍汉”是非常贴切的。这是一个人格化的比喻,比喻两端连着两种对峙的人格系统,往返观看煞是有趣。(取材于作者同题散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们是以旧的文化载体呼唤一种全新的文化。B.有的人评价当代书法家的书法创作,颇带有点儿“九斤老太”的眼光。C.艺术家的艺术人格受到社会接纳程度的影响,更受到技能技术的制约。D.智永等书家下苦功练习书法,在作者看来,是在磨练自己的生命形象。22.对下列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手:随手,特别娴熟。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句中的意思相同。B.惟妙惟肖:字模仿得逼真。肖,读xiào。

C.风流:风韵、仪态。与《红楼梦》写林黛玉“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意思相同。D.对峙:成对而立,并不矛盾。“峙”,读chì。

2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的具体含义。(4分)

①眼睛一亮

②并不惊奇

24.某著名科学家写字太差,受到网民非议。请依据本文观点,写出你的见解。(4分)

25.文章第⑨段举智永、怀素的事例后,作者说他们不是为职业化的谋生,那么他们苦练书法的目的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5分)

2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请选择一处,对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5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7.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勤奋”“吃苦”“坚持”“忍耐”“顽强”是走向成功的共同要求。请你选择一点,给下面几部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写一段赠言,表达你对该人物的敬佩(鼓励或劝诫)之意。

文学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要求:赠言要结合人物的经历或特点,不要泛泛而谈;150字左右。

②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要不要背古诗词?怎样学习古诗词?对这些问题,同学们意见不一,各执己见。请你写一则短文,投稿给校报,报道大家的意见。要求:客观、全面,有概括性。字数150字左右。

③以“雨”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诗歌),不超过150字。

28.作文(50分。任选一题。把题目抄或写在作文纸上)

①《笔墨祭》结尾说:“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这是认为“字如其人”;但也有人以秦桧为例,说秦桧的字很好,人却是遗臭万年的奸臣,由此得出“字未必如其人”的结论。对此,你怎么看?请以“字如其人论”或“字未必如其人论”为题(二者选择其一),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可以就书法立论,也可以由书法说开去;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清晰。不少于700字。

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都表现为某种技艺,如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戏曲)、书法、绘画、剪纸、曲艺及建筑、园林„„假如某天醒来,你居然就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高手,你想成为哪一种高人,将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展开想象,以“早晨醒来,我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一名„„”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体现出你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感受或认识。要求:发挥想象,有细节,有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31分。

1.B(3分)2.D(3分)3.A(2分)4.C(3分)5.B(3分)6.(诗句可以少于6个字;任选三句作答;6分)

参考答案:①花重锦官城;②春花秋月何时了;迷花倚石忽已暝;杨花落尽子规啼;桃花落,闲池阁;③春江花朝秋月夜;④枫叶荻花秋瑟瑟;满地黄花堆积;⑤间关莺语花底滑;⑦隔江犹唱后庭花。

7.C(3分)8.D(3分)

9.(5分)参考答案:周初设酒令官,限制酗酒。东汉出现酒令,不流行,魏晋沿袭。唐代开始流行,强调胜负,多雅令(器具令),并繁荣起来。宋代沿袭并改观,强调参与,多文字令。明清两代达到高峰,多四书令。【评分标准】5点,每写出一点得1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10.B(3分)11.B(3分)12.D(3分)13.A(3分)14.B(3分)

15.(5分)答题示例:我赞同作者加强幼教的观点。小的时候要及时教育,不要等大了再去施教,那就晚了。我小时候背了很多诗,至今还不忘,而现在事情多且繁杂,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就差多了。所以,学习要趁早。【评分标准】有作者的观点且正确,2分。能联系自己的实际,且与作者观点密切相关,2分。语言通顺,1分。

16.(3分)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7.(2分)每饮食亲友家/遇时新品味/母未尝/必托以疾忌/不下一箸。【评分标准】每断对一处得1分;断错不得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18.C(3分)19.B(2分)

20.(6分)参考答案: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评分标准】分别答出陶、黄作品的内容,并准确分析其思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各3分。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21.C(3分)22.D(2分)

23.(4分)参考答案:①觉得二王的书法美妙绝伦。②二王的字写得这么好很正常。【评分标准】每1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24.(4分)参考答案:如今已经缺少了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因此科学家写字写得差,不是什么特殊现象,不能用传统的观点来评价。【评分标准】引用作者观点,2分,得出结论,1分。表述清晰流畅,1分。意思对即可。

25.(5分)参考答案:追求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使书法成为点化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修炼自己的生命形象;展现生命的喜悦。【评分标准】每一点各1分,语言通畅,2分。

26.(5分)答案示例:作者把五四以后和古代的诗词创作作对比,说明社会整体文化基础对诗人创作的影响巨大,进而以此阐明书法艺术氛围对书法家创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评分标准】选取对象正确,1分;点明对比点,1分;准确分析对比的表达目的,2分。表述清晰,1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7.微写作(10分)略

28.作文(50分。任选一题。把题目抄或写在作文纸上)略

文言文翻译参考: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 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 吏的,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子、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

① 花重锦官城;②春花秋月何时了;迷花倚石忽已暝;杨花落尽子规啼;桃花落,闲池阁;③春江花朝秋月夜;④枫叶荻花秋瑟瑟;满地黄花堆积;⑤间关莺语花底滑;⑦隔江犹唱后庭花。

附录:飞花令——花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12.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己《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1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5.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16.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1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18.“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19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22 23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2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25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2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2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28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29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30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3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2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洪升<长生殿.惊变>)。31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园》)32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3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34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35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36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37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郑喑《贬降至汝州广城驿》)38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39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送杨子》)40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陈克《豆叶黄》)

4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42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43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44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4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46寂寂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47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刘禹锡)。48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荔子然(苏轼)。

第二篇:顺义区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

顺义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共27道小题。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幌子俗称酒帘,是古代酒店以其引人注目、招揽顾客的招牌,又称望子、酒旗等,最初是酒家使用的,后来加以引申,凡商店门面上展示形象性的行业标记,以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符号传达商品信息、辅助经营和招揽顾客的旗帜,统称为“幌子”,它是商家向消费者宣传生产或经营事项的标志。

招幌是伴随市场商业行为而兴起的,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萌生和演化,反映了古代商品交换日趋繁荣的历史进程,也折射出古代社会的商业民俗。周朝的市场管理由“司市”负责,在经营活动期间,要挂起旗帜表示开市。可见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已经使用旗帜作为市场运行的标志系统。战国时期出现了正式意义上的幌子。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显然已是酒铺的标志,表明当时店家已懂得用高悬酒旗来招徕生意。汉代商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招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时卖药者就不乏以药葫芦为幌的。唐代集市与商业贸易日趋发达,店铺标志在诗歌中有大量的描写,如白居易《曲江》:“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杜牧更是在《江南春绝句》中将酒旗融入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如画美景中。可见,在唐代商铺中已经广泛使用标志系统。宋代市场经济更为活跃,商业城市的涌现,使旗帜商幌得以广泛地使用,商业类的标志愈加丰富。此后,招幌的形式日趋丰富,我们可在明清时期游记、笔记、小说及年画作品中看到大量商铺招幌的描写或图像。这表明明清时期招幌更加成熟。民国之后,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及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招幌逐渐被霓虹灯所取代,在大街小巷中已经难觅其身影。(取材于许大海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招幌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3分)..A.周代悬挂旗帜已成为市场运行的标志 B.唐代经济发展,店铺已广泛使用招幌 C.明清的招幌信息只保存在文字资料中 D.民国时期传统的招幌被科技广告取代 2.对材料一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韩非子》,战国思想家韩非著,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B.白居易,中唐诗人,古文运动倡导者,作品有《琵琶行》。C.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代表作有《阿房宫赋》。D.明代小说《水浒传》之中就有“三碗不过冈”的酒馆幌子。

材料二

酒旗就是最有特色的招幌式广告。

酒旗的别名很多,由于多系缝布制成,故又称酒旆、锦旆、青帘、杏帘、酒幔等;酒旗可用多种布料制成,以颜色分,可称为青旗、素帘、翠帘、彩帜;以功能分,又可称酒标、酒招、望子等。就其外观形状而言,酒旗大致有三类:一是象形类,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的灯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形式特征。古时酒旗上的题字多请名家手书,其内容或俗或雅,目的都是宣扬酒的醇正、酒家名牌、酒楼名座等。酒旗上大多署店家字号,有的干脆只写一个“酒”字。

酒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观其规格足以让顾客知道酒店的规模与经营情况,所以它也是酒店自身的一个徽标。根据店主身份的高低和酒店规模的不同,酒旗的种类和规格也不同。名家酒店悬挂“锦旆”,普通店家是“青帘”,而偏僻村野的鸡毛小店,则扎一个“草帚儿”。草帚是酿酒滤清的工具,取意为“扫愁帚”,让顾客来此能够开怀畅饮,扫除心头的烦恼。

酒旗作为一种商业广告,不仅传达着商品交换的经济信息,而且成为社会政治和民俗文化心理的载体。历代文人多以它为意象,来抒写内心的情感。“绣旆相招,掩翳天日”,可以想见太平时代的市井繁华;“杏帘招饮客,在望有山庄”,给人以羁旅行路,渴望驻足安顿的感受。作家们在作品中所以能把酒旗的意象描写得这样鲜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酒旗是依情感记忆的方式内化到人们诗人心底的生活事象,因此当 作家进入创作时,脑海里储存的表象,就会随着情绪记忆和心理联想,将其复现在艺术形象体系当中。3.下列不属于酒旗自身作用的一项是(3分)...A.体现店主身份尊卑 B.显示店铺经营规模 C.传达商品交换信息 D.引发诗人内心诗兴

4.《红楼梦》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节:贾政“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道:‘……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道:“……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宝玉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说着,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①根据材料二内容判断,“稻香村”这一酒幌属于(2分)A.象征酒旗 B.标志酒旗 C.文字酒旗 D.“草帚儿” ②下列《红楼梦》中人物与其在大观园中住所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A.王熙凤——稻香村 B.薛宝钗——蘅芜苑 C.林黛玉——潇湘馆 D.贾宝玉——怡红院

材料三

招幌是古代广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以其生动的造型和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在中国广告史上独树..一帜。民国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西方的经营方式、店铺的装饰方式传入中国,高科技广告设施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招幌,如霓虹灯、广告箱等被许多店铺所采用。那些具有特殊风格、富于象征意味的招幌正从商业区迅速消失,被千篇一律的店牌所取代;中国式的街巷之美逐渐消失。但是,幌子所构成的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景却不会被人们所遗忘。正如相关专家所言,“传统幌子至今仍为世人关注、青睐,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同古今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传承文化事象”。

在当代商业社会,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招牌在与现代化的手段结合之后,如何传承其传统文化精髓?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凸显其价值?这是当代的设计师们必须思考的。传统招幌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但它作为一种原始的招徕方式,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也确实暴露出自身的局限和与当代商业不相适应的一面。如对建筑结构的额外要求,繁复巧妙的技术工艺导致无法批量生产等。我们应该挖掘、保护和发展其有意义的价值。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传统店铺招幌形式的确应该被传承和发展,而不是被抛弃,因为它的设计形式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如在一些仿古的酒家店铺门前挂幌子,这不仅是因为幌子能招徕顾客,更因为它取材简单、经济实用,又别具特色。台湾对传统店铺招幌的保护和传承值得我们借鉴。在现代化进程中,他们没有盲目地抛弃传统招幌,在很多商业区,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传统店铺标识。这些传统的中国招幌形式,虽然为适应夜间经营需要,在招幌中加入了灯光效果,但整体上依然保留着中国传统式样,与那些千篇一律的灯箱式店铺标识相比更显得丰富多彩。在今天崇尚新潮的商海,一面布幌子,同样会为你的生意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取材于樊清熹、许大海相关文章)5.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招幌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传统招幌对建筑结构有要求且制作工艺繁复,但取材简单,经济实用。B.传统招幌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也仍然可以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C.在传统招幌中加入灯光效果,既便于夜间使用,又能保留传统的式样。D.新潮商家使用传统招幌,实际上比使用灯箱式店铺标识更能招徕顾客。6.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文中加点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独树一帜(独具匠心)B.千篇一律(如出一辙)C.千丝万缕(盘根错节)D.日新月异(沧海桑田)7.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招幌研究的文化意义。(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接境诸县令随之。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驿长恐,对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 尚书曰:“卒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遂换取粗饭食之。

师德检校营田,往梁州,先有乡人姓娄者为屯官,犯赃,都督许钦明欲决杀。众乡人谒尚书,欲救之。.尚书曰:“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明日宴会,都督与尚书俱坐,尚书曰:“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都督遽令脱.枷至。尚书切责之曰:“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将一碟堆饼与之曰:“噇却,作个.饱死鬼去!”都督乃舍之。.后为纳言,平章事,又检校屯田,行有日矣,以执事早出,娄先足疾,待马未来,于光政门外横木.上坐。须臾,有一县令,不知其纳言也,因诉身名,与之并坐。令有一子远觇之,走告曰:“此纳言也。”.令大惊,起曰:“死罪。”纳言曰:“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

李昭德为内史,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乃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

③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狄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取材于《朝野佥载》《唐语林》等)

【注】①噇chuáng却:吃完退下。②纳言:古官名,即侍中,门下省长官,掌管出纳王命。③狄梁公:狄仁杰,唐代武则天时政治家,死后追封梁国公。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邂逅浙米不得 邂逅:仓猝,突然 B.众乡人谒尚书 谒:拜见 ...C.因诉身名 身:自己的 D.朕比不知卿 比:一直,从来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接境诸县令随之 尚书切责之曰 B.都督乃舍之 乃发怒曰 ....C.非碌碌因人成事 因命左右取筐箧 D.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 以执事早出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卒客无卒主人 客人仓促而来,不能责备主人仓猝无备 B.都督遽令脱枷至 都督赶忙命令给犯人解去刑具押进来

C.叵耐杀人,田舍汉!不可忍,急死人,乡巴佬!D.卿知所自乎? 你知道自己的原因吗?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 ②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娄师德出使并州,和当地官员一起吃饭。B.乡人之子犯罪,娄师德也当面严加训斥。C.娄师德因体胖而行走缓慢,被同僚讥讽。D.狄仁杰为争相位而对娄师德长久地排挤。13.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评价娄师德说:“纳言直而温,宽而栗(严),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请结合文意,选择一点,做具体说明。(5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14—19题。

①春日忆李白

②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③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注】①天宝三载(744年),李白遇杜甫于洛阳,深结厚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渭北长安。②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①天末怀李白 ②

①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作于秦州。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②秋水:秋日**。14.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和崇敬。B.两首诗都是律诗,形式规整,言简而义丰。

C.“何时”与“几时”都表现出对李白音讯的期盼。D.“冤”字指屈原和李白都曾蒙受魑魅小人的冤枉。15.“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意思是“我在渭北看到春树想到江东,你在江东望着暮云念着渭...北”,上下文互含其词而见意。下面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3分)....A.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杜审言《赠苏绾书记》)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D.绿光风动麦,白碎日池翻。(杨万里《春晚往永和》)16.与“文章憎命达”一句所表达的文学观不同的一句是(2分)..A.诗到能迟转是才 B.诗穷而后工 C.贫老愁病入诗佳 D.赋到沧桑句始工 17.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而侧重点不同,请具体写出有哪些不同。(5分)

18.《春日忆李白》说李白的诗“飘然思不群”,《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有这样的特点,请你写出开篇第一句:“。”(2分)

19.律诗中间两联要求对偶。请写出杜甫《春夜喜雨》中最著名的一联对偶句。(2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

遗失在秋街上的梦

若能回到西周,我定然要挑一担布,嗤嗤地到水海子村贸丝,寻见那位美丽的姑娘,等待她说:“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然后幸福的醉去。...曾以为,在这化佛山下,会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三间茅屋,两把藤椅一壶茶。闲时劈柴喂马,乘白云,沐微雨,到田野里去锄瓜。然而,十几年后,不见了白云,消失了微雨,一切都变了模样。

在茫茫千里的滇西彝山腹地,有山名曰“化佛山”。山上树木参天,藤树缠结,遮天蔽日,令人想到“山中只有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的爱情歌曲。林中小道,谷幽路转,溪水潺潺,是谈情说爱的好去处。山下良田千亩,农舍烟缭,仿佛桃花源一般。自明代其就有很多高僧在这清幽之地修行,“万年修来化佛去、修身养性第一山”。

山顶有一条街,就是著名的秋街。秋街还有两个别名:响鼓地和花街。相传,地底埋藏着一面巨大的战鼓。登临之际,用力跺脚,地下会传来似有若无的沉沉鼓声。这里,满是野花野草,从春到秋,花香四溢,于是又有了一个罗曼蒂克的名字——花街。

花街确是一个适宜青年男女抒情的地方。也许从西周开始,这里就有赶秋会的习俗。立秋之日,化佛山周围村寨的青年男女,自带糕点水酒,聚到秋街,在华盖般的古木浓阴下,弹起弦子,对山歌,唱小调,①跳一场欢快的左脚舞,传达爱意,交换信物。用歌声唱出他们爱的乐章,用舞步迈出他们爱的行程。年复一年,演义着无数让人沉醉的爱情故事。

那一年,刚从学校毕业,到化佛山下小城工作。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年轻啊!花格子的衬衣,石磨蓝的牛仔裤,擦得锃亮的皮鞋,加上弯曲微卷的头发,连自己都感觉帅气、精神。也是立秋,我被村里的好友阿亮扯着,来到秋街。那还是纯粹的“村姑时代”,平日闲聊,总是说起村里姑娘们多么美丽,多么温柔,那质朴与灵巧,又不乏痴情,竟如远古时代的钟情女子一样。如今,终于能够和她们近距离亲密接触,机会何其难得!节日里的秋街欢快热闹的气氛,仅用“美女如云”一词真是难以道尽。因为是当地人,阿亮自然是赶秋会的“油条”了,仿佛整个秋街上的姑娘他都认识,一会儿拉着姑娘们跳脚,一会儿又在青松树旁茶花树下用我听不懂的彝语和姑娘们玩笑。偶尔还大胆地和姑娘们动一下手脚,羞得姑娘们远远跑

②去……

也许跳累了,阿亮终于约我和他最要好的几个姑娘在林间的草坪上坐了下来。喝着姑娘们带来的甜甜的水酒,一群青年人,在既羞涩含蓄又毫无遮拦的说笑中相互熟稔起来。就在分手的那一刻,那个始终微笑着默默不语的姑娘羞赧地向我走来,把一双鞋垫塞到我手里。还没来得及致谢,她就低下头,一转身,..跑远了。哦,“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经不住凉风的娇羞”,脑子里即刻出现徐志摩的诗句。

在我再三的追问下,阿亮向我介绍了那姑娘的情况,说她是山下水海子村的……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毫无意料时出现。就在那秋街上,就在那姑娘低头娇羞的那一刻,仿佛那个美丽的梦就开始了,那句诗,始终如刀刻一般,挥之不去。一份亲切,一份怜爱,一份思念,在思绪中弥漫开去,溢满了秋街。

于是我努力去翻阅着那山、那水、那村庄,得知了化佛山下那些美丽的村庄,水海子、新房、大平地、小石桥……

然而,造化弄人,美丽的风景也总是容易错过。下一个立秋日到来的时候,我被公司派去出远差了,这一去就是十几年。我一直想,那美丽的姑娘一定站在秋街上向着远方的山路上眺望,不见我的到来,是否也“泣涕涟涟”?只好数着日子等待着下一个立秋日。

终于,又踏上那通往秋街的山路。我想像着村口姑娘的“载笑载言”,低着头,一一细说着别后的那份思念与深情。可是,当我站在当年与姑娘分手的秋街上,忽然发觉秋街已不是过去的秋街了——没有了三五成群嬉笑的村姑,也没有了欢快的舞蹈和盈盈的笑脸。只有那卖电子手表的小贩,高声喊着,叫卖得热火朝天。失落,莫名的失落;紧张,莫名的紧张。莫非我再也不能遇见那美丽的姑娘?我可是连她的名字也还都没有问到……

从秋街回来,我发疯般地去寻找阿亮。结果是他到青海湖挖虫草去了,多年杳无音信。找个理由走访....水海子村,姑娘人去屋空,只有蛛丝网儿织在窗框上,人说姑娘们都到深圳打工去了。很想打探那送我鞋垫的姑娘姓甚名谁,可又无从问起……

姑娘送的我鞋垫至今还好好珍藏着。谛视着那细细密密的线纹,仿佛绣满了密密的情缘和时代的密码。..但无论如何,也弄不懂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把上千年的村姑时代摧毁,涤荡得不留一丝痕迹。那化佛山上的秋街,不知当算我梦开始的地方,还是伤心开始的地方。我一直认为化佛山这名字是有误的,先前肯定不叫这个——那烂漫的秋街,那传说千年的爱情,怎么会和“化佛”二字有关呢?

十几多年过去,恍惚中总是感觉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遗失在了化佛山,在秋街,总想去找回。再次走在秋街上,当年跳左脚舞的响鼓地已被一条公路穿插得七零八落。秋街仿佛更加热闹了,还是美女如云,却个个如香港女郎。我知道,她们是村姑们的后代。当年的村姑们,老态地坐在远处,以兜售山货、土产为生。她们依然静默,或许在想着当年的情郎吧?那是在默默地祭奠着一场有始无终的爱情。

我无目的地在秋街上走着,仿佛要寻回什么,但分明是更加失落了。山水依旧,花木繁盛,响鼓地踏上去,依然沉沉作响。节日之际,旅游的人们来了,花街随处可见整装待发的游客。附近的村民在山林间来往穿梭,有的用牲口驮,有的用尖底篓背,那是他们要卖的货物,开汤锅用的食物和水。一张三色布摆一个货架,一块草地就能摆一个地摊,有射箭的,有打气枪的。花街一侧高大林木里仍然有左脚歌舞表演,弦声清脆悠扬……

可是,梦中那质朴、美丽的姑娘,那甜蜜的酒水,还有油条般的阿亮,都到哪里去了呢?你们还在其间吗?(取材于李光伟同题散文)【注】左脚舞,彝族的一种传统舞蹈。20.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B.作者毕业初到化佛山之际就产生了“抱布贸丝”的遐想。C.本文描写的爱情故事,是作品的主体,承载着文章的主题。D.本文有实写,有虚写,虚实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味。21.对下面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将子无怒:出自《诗经·氓》。“将”,读qiāng,意思是“请”。B.羞赧:羞涩;指因害羞而脸红。赧,读nǎn,指脸红的样子。C.杳无音信:一点儿音信也没有。杳,读yǎo,意思是没有踪迹。D.谛视:认真地察看。谛,音、意都与“真谛”的“谛”相同。

22.本文详细叙述了秋街赶秋会的习俗,从全文看,其目的是什么?(4分)

23.联系全文回答:作者说“化佛山这名字是有误的”原因是什么?(4分)

24.作者遗失在化佛山“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遗失的原因何在?作者借此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6分)

25.《论语·子罕》中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结合本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①阅读《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其中的某一个人物形象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具体情节,写出这个印象,并做简要说明。

②一个高三学生读《论语》,看到《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句,深以为然,决定不再报考外地大学。对此,你怎么看?请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③高中毕业了,请给你的班主任老师写一段话,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注意:不要出现学校和有关师生的真实名字。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①近年来,“奋斗”二字,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关键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用奋斗给幸福奠基”……这些话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以“说奋斗”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阐明你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楚、合理。

②《遗失在秋街中的梦》一文中说:“然而,造化弄人,美丽的风景也总是容易错过。”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错过的风景。请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清楚,有细节,有描写和抒情。

顺义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1.(3分)C(还有年画——图像资料)

2.(2分)B(白居易并非古文运动倡导者)3.(3分)D(引发诗人诗兴是附加效应,而不是它自身的作用)

4.①(2分)C ②(2分)A(稻香村为李纨住所。从“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柴门临水稻花香”“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等文句所交待的情境看,与王熙凤的性格、地位不相宜)

5.(3分)D(与末句意思不符)

6.(3分)B(A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独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多指艺术家的创作。B千篇一律:所有的都一样。如出一辙:比喻事情非常相似。C千丝万缕: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解决。D日新月异:事物发展迅速。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7.(6分)参考答案:

①招幌的萌生和演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日趋繁荣的历史进程,也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商业民俗。

②招幌是社会政治和民俗文化心理的载体,历代文人多以它为意象,来抒写内心的情感。

③招幌是构成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景元素之一,是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传承文化事象。【评标】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8.(3分)D(比:原来,从前,曾经)9.(3分)C(前一个“因”:凭借,借助。后一个“因”:于是,就)10.(3分)D(自:缘由,来由。并非“自己”的意思)

11.(6分)参考答案: ①犯了国法,就是我的亲儿子,也不能放过,何况是他? ②我没想到娄公对我这样宽容!12.(3分)D(二人同朝为相,“争相位”于文无据)13.(5分)参考答案:“直而温”:面对不同的饭食待遇,娄师德先是严厉地责问驿长,得知具体情况后,又很宽容地用谚语安慰驿长,原谅他。“宽而栗”:对待乡人之子犯罪,他毫不姑息,严加斥责,同时又给他饭食,不让他当饿死鬼。“外愚而內敏”:面对同僚的讥讽,他唾面自干,自我解嘲,看似愚钝,其实保护了自己,也避免了同僚间的无谓之争。“表晦而里明”:狄仁杰对他久相排斥,但是他表面毫无反应,其实心里明白狄仁杰的才华,一直暗中推荐狄仁杰,使他得到武则天的重用。【评标】叙述事实准确,能体现观点。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14.(3分)C(“何时”是对与李白见面的期盼)15.(3分)B(此种技法称为“互体”。A.红粉楼中应计日想着燕支山下之人,燕支山下也应思念着红粉楼中之人而不经年。C.有雨筱翠才净,经风红蕖才香。D.有日才显绿光;因风日池才翻。B上下句无此关系)16.(2分)A(此句是清代袁枚《箴作诗者》中的诗句,主张作诗要反复斟酌,写出自己的见解)

17.(5分)参考答案:第一首着重从诗歌成就上高度评价李白。如诗坛上无与伦比的地位;诗歌的风格清新、俊逸等。第二首着重从人生命运的坎坷不平这一方面为李白蒙受的冤屈鸣不平。【评标】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2分)答案: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评标】错一个字该句不得分。19.(2分)答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评标】错一个字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20.(3分)B(并非初到化佛山就有这个想法)

21.(3分)D(真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

22.(4分)参考答案:叙述赶秋会的习俗,目的是为本文的爱情故事作铺垫,使作者的爱情故事有了一个悠久的历史背景,这个故事就有了传统的意义;同时与后面秋街的变化做对比,从而更深刻地表现作者对往昔生活的留恋之情。

【评标】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3.(4分)参考答案:化佛山的景色(藤缠树)充满了爱情的意味;是谈情说爱的好去处;花街是一个适宜青年男女抒情的地方;赶秋会发生着无数爱情故事。所以,不该叫做“化佛山”。【评标】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4.(6分)参考答案:作者遗失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传统的、纯真的爱情。原因有表层的:长达数年的出差;社会的变化。作者借此指出了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生活的冲击,表达了对传统生活中美好爱情的怀念。【评标】每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25.(6分)参考答案:孔子慨叹时光的流逝如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社会的发展,也如河水的流逝一样,昼夜不息,丝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生活再怎么留恋,也只能发出无奈的慨叹。

【评标】准确解释论语原句的意思,2分。能联系到社会的发展,2分;写出人的留恋与无奈,2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6.微写作(10分)略

【评标】

①有原著故事(人物、事件),且叙述准确、清楚,3分;能写出留给的印象,2分;说明清楚,3分。语言准确、流畅,2分。酌情给分。

②有自己的看法,3分;准确、充分地写出自己的理由,3分;认识能自圆其说,表述清楚,4分。酌情给分。

③情感崇高、深厚,3分;言之有物,不空洞,4分;表述清晰流畅,3分。酌情给分。27.作文(50分)略

说明:没有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

第三篇:北京顺义区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

顺义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共27道小题。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幌子俗称酒帘,是古代酒店以其引人注目、招揽顾客的招牌,又称望子、酒旗等,最初是酒家使用的,后来加以引申,凡商店门面上展示形象性的行业标记,以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符号传达商品信息、辅助经营和招揽顾客的旗帜,统称为“幌子”,它是商家向消费者宣传生产或经营事项的标志。

招幌是伴随市场商业行为而兴起的,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萌生和演化,反映了古代商品交换日趋繁荣的历史进程,也折射出古代社会的商业民俗。周朝的市场管理由“司市”负责,在经营活动期间,要挂起旗帜表示开市。可见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已经使用旗帜作为市场运行的标志系统。战国时期出现了正式意义上的幌子。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显然已是酒铺的标志,表明当时店家已懂得用高悬酒旗来招徕生意。汉代商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招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时卖药者就不乏以药葫芦为幌的。唐代集市与商业贸易日趋发达,店铺标志在诗歌中有大量的描写,如白居易《曲江》:“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杜牧更是在《江南春绝句》中将酒旗融入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如画美景中。可见,在唐代商铺中已经广泛使用标志系统。宋代市场经济更为活跃,商业城市的涌现,使旗帜商幌得以广泛地使用,商业类的标志愈加丰富。此后,招幌的形式日趋丰富,我们可在明清时期游记、笔记、小说及年画作品中看到大量商铺招幌的描写或图像。这表明明清时期招幌更加成熟。民国之后,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及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招幌逐渐被霓虹灯所取代,在大街小巷中已经难觅其身影。

(取材于许大海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招幌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3分)..A.周代悬挂旗帜已成为市场运行的标志 B.唐代经济发展,店铺已广泛使用招幌 C.明清的招幌信息只保存在文字资料中 D.民国时期传统的招幌被科技广告取代

2.对材料一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韩非子》,战国思想家韩非著,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B.白居易,中唐诗人,古文运动倡导者,作品有《琵琶行》。C.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代表作有《阿房宫赋》。D.明代小说《水浒传》之中就有“三碗不过冈”的酒馆幌子。

材料二

酒旗就是最有特色的招幌式广告。

酒旗的别名很多,由于多系缝布制成,故又称酒旆、锦旆、青帘、杏帘、酒幔等;酒旗可用多种布料制成,以颜色分,可称为青旗、素帘、翠帘、彩帜;以功能分,又可称酒标、酒招、望子等。就其外观形状而言,酒旗大致有三类:一是象形类,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的灯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形式特征。古时酒旗上的题字多请名家手书,其内容或俗或雅,目的都是宣扬酒的醇正、酒家名牌、酒楼名座等。酒旗上大多署店家字号,有的干脆只写一个“酒”字。

酒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观其规格足以让顾客知道酒店的规模与经营情况,所以它也是酒店自身的一个徽标。根据店主身份的高低和酒店规模的不同,酒旗的种类和规格也不同。名家酒店悬挂“锦旆”,普通店家是“青帘”,而偏僻村野的鸡毛小店,则扎一个“草帚儿”。草帚是酿酒滤清的工具,取意为“扫愁帚”,让顾客来此能够开怀畅饮,扫除心头的烦恼。

酒旗作为一种商业广告,不仅传达着商品交换的经济信息,而且成为社会政治和民俗文化心理的载体。历代文人多以它为意象,来抒写内心的情感。“绣旆相招,掩翳天日”,可以想见太平时代的市井繁华;“杏帘招饮客,在望有山庄”,给人以羁旅行路,渴望驻足安顿的感受。作家们在作品中所以能把酒 旗的意象描写得这样鲜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酒旗是依情感记忆的方式内化到人们诗人心底的生活事象,因此当作家进入创作时,脑海里储存的表象,就会随着情绪记忆和心理联想,将其复现在艺术形象体系当中。

(取材于王少良、王欢文章)

3.下列不属于酒旗自身作用的一项是(3分)...A.体现店主身份尊卑 B.显示店铺经营规模 C.传达商品交换信息 D.引发诗人内心诗兴

4.《红楼梦》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节:贾政“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道:‘……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道:“……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宝玉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说着,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①根据材料二内容判断,“稻香村”这一酒幌属于(2分)A.象征酒旗

B.标志酒旗

C.文字酒旗

D.“草帚儿”

②下列《红楼梦》中人物与其在大观园中住所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A.王熙凤——稻香村

B.薛宝钗——蘅芜苑

C.林黛玉——潇湘馆

D.贾宝玉——怡红院

材料三

招幌是古代广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以其生动的造型和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在中国广告史上独.树一帜。民国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西方的经营方式、店铺的装饰方式传入中国,高科技广告设...施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招幌,如霓虹灯、广告箱等被许多店铺所采用。那些具有特殊风格、富于象征意味的招幌正从商业区迅速消失,被千篇一律的店牌所取代;中国式的街巷之美逐渐消失。但是,幌子所构....成的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景却不会被人们所遗忘。正如相关专家所言,“传统幌子至今仍为世人关注、青睐,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同古今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传承文化事象”。

在当代商业社会,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招牌在与现代化的手段结合之后,如何传承其传统文化精髓?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凸显其价值?这是当代的设计师们必须思考的。传统招幌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但它作为一种原始的招徕方式,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也确实暴露出自身的局限和与当代商业不相适应的一面。如对建筑结构的额外要求,繁复巧妙的技术工艺导致无法批量生产等。我们应该挖掘、保护和发展其有意义的价值。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传统店铺招幌形式的确应该被传承和发展,而不是被抛弃,因为它的设计形式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如在一些仿古的酒家店铺门前挂幌子,这不仅是因为幌子能招徕顾客,更因为它取材简单、经济实用,又别具特色。台湾对传统店铺招幌的保护和传承值得我们借鉴。在现代化进程中,他们没有盲目地抛弃传统招幌,在很多商业区,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传统店铺标识。这些传统的中国招幌形式,虽然为适应夜间经营需要,在招幌中加入了灯光效果,但整体上依然保留着中国传统式样,与那些千篇一律的灯箱式店铺标识相比更显得丰富多彩。在今天崇尚新潮的商海,一面布幌子,同样会为你的生意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取材于樊清熹、许大海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招幌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传统招幌对建筑结构有要求且制作工艺繁复,但取材简单,经济实用。B.传统招幌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也仍然可以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C.在传统招幌中加入灯光效果,既便于夜间使用,又能保留传统的式样。D.新潮商家使用传统招幌,实际上比使用灯箱式店铺标识更能招徕顾客。

6.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文中加点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树一帜(独具匠心)B.千篇一律(如出一辙)C.千丝万缕(盘根错节)D.日新月异(沧海桑田)

7.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招幌研究的文化意义。(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接境诸县令随之。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驿长恐,对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尚书曰:“卒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遂换取粗饭食之。

师德检校营田,往梁州,先有乡人姓娄者为屯官,犯赃,都督许钦明欲决杀。众乡人谒尚书,欲救.之。尚书曰:“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明日宴会,都督与尚书俱坐,尚书曰:“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都督.遽令脱枷至。尚书切责之曰:“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将一碟堆饼与之曰:“噇却.①,作个饱死鬼去!”都督乃舍之。.②后为纳言,平章事,又检校屯田,行有日矣,以执事早出,娄先足疾,待马未来,于光政门外横木.上坐。须臾,有一县令,不知其纳言也,因诉身名,与之并坐。令有一子远觇之,走告曰:“此纳言也。”.令大惊,起曰:“死罪。”纳言曰:“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

李昭德为内史,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乃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

③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狄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取材于《朝野佥载》《唐语林》等)

【注】①噇chuáng却:吃完退下。②纳言:古官名,即侍中,门下省长官,掌管出纳王命。③狄梁公:狄仁杰,唐代武则天时政治家,死后追封梁国公。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邂逅浙米不得

邂逅:仓猝,突然 ..B.众乡人谒尚书

谒:拜见 .C.因诉身名

身:自己的 .D.朕比不知卿

比:一直,从来 .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接境诸县令随之 .

尚书切责之曰 .B.都督乃舍之 .乃发怒曰 .C.非碌碌因人成事 .

因命左右取筐箧 .D.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 .以执事早出 .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卒客无卒主人

客人仓促而来,不能责备主人仓猝无备 B.都督遽令脱枷至

都督赶忙命令给犯人解去刑具押进来 C.叵耐杀人,田舍汉!

不可忍,急死人,乡巴佬!D.卿知所自乎?

你知道自己的原因吗?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 ②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娄师德出使并州,和当地官员一起吃饭。B.乡人之子犯罪,娄师德也当面严加训斥。C.娄师德因体胖而行走缓慢,被同僚讥讽。D.狄仁杰为争相位而对娄师德长久地排挤。

13.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评价娄师德说:“纳言直而温,宽而栗(严),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请结合文意,选择一点,做具体说明。(5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14—19题。

①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②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③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天宝三载(744年),李白遇杜甫于洛阳,深结厚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渭北长安。②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②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作于秦州。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②秋水:秋日**。①14.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和崇敬。B.两首诗都是律诗,形式规整,言简而义丰。

C.“何时”与“几时”都表现出对李白音讯的期盼。D.“冤”字指屈原和李白都曾蒙受魑魅小人的冤枉。

15.“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意思是“我在渭北看到春树想到江东,你在江东望着暮云念着渭...北”,上下文互含其词而见意。下面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3分)....A.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杜审言《赠苏绾书记》)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D.绿光风动麦,白碎日池翻。(杨万里《春晚往永和》)

16.与“文章憎命达”一句所表达的文学观不同的一句是(2分).. A.诗到能迟转是才 B.诗穷而后工 C.贫老愁病入诗佳 D.赋到沧桑句始工

17.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而侧重点不同,请具体写出有哪些不同。(5分)

18.《春日忆李白》说李白的诗“飘然思不群”,《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有这样的特点,请你写出开篇第一句:“

。”(2分)

19.律诗中间两联要求对偶。请写出杜甫《春夜喜雨》中最著名的一联对偶句。(2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

遗失在秋街上的梦

若能回到西周,我定然要挑一担布,嗤嗤地到水海子村贸丝,寻见那位美丽的姑娘,等待她说:“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然后幸福的醉去。...曾以为,在这化佛山下,会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三间茅屋,两把藤椅一壶茶。闲时劈柴喂马,乘白云,沐微雨,到田野里去锄瓜。然而,十几年后,不见了白云,消失了微雨,一切都变了模样。

在茫茫千里的滇西彝山腹地,有山名曰“化佛山”。山上树木参天,藤树缠结,遮天蔽日,令人想到“山中只有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的爱情歌曲。林中小道,谷幽路转,溪水潺潺,是谈情说爱的好去处。山下良田千亩,农舍烟缭,仿佛桃花源一般。自明代其就有很多高僧在这清幽之地修行,“万年修来化佛去、修身养性第一山”。

山顶有一条街,就是著名的秋街。秋街还有两个别名:响鼓地和花街。相传,地底埋藏着一面巨大的战鼓。登临之际,用力跺脚,地下会传来似有若无的沉沉鼓声。这里,满是野花野草,从春到秋,花香四溢,于是又有了一个罗曼蒂克的名字——花街。

花街确是一个适宜青年男女抒情的地方。也许从西周开始,这里就有赶秋会的习俗。立秋之日,化佛山周围村寨的青年男女,自带糕点水酒,聚到秋街,在华盖般的古木浓阴下,弹起弦子,对山歌,唱①小调,跳一场欢快的左脚舞,传达爱意,交换信物。用歌声唱出他们爱的乐章,用舞步迈出他们爱的行程。年复一年,演义着无数让人沉醉的爱情故事。

那一年,刚从学校毕业,到化佛山下小城工作。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年轻啊!花格子的衬衣,石磨蓝的牛仔裤,擦得锃亮的皮鞋,加上弯曲微卷的头发,连自己都感觉帅气、精神。也是立秋,我被村里的好友阿亮扯着,来到秋街。那还是纯粹的“村姑时代”,平日闲聊,总是说起村里姑娘们多么美丽,多么温柔,那质朴与灵巧,又不乏痴情,竟如远古时代的钟情女子一样。如今,终于能够和她们近距离亲密接触,机会何其难得!节日里的秋街欢快热闹的气氛,仅用“美女如云”一词真是难以道尽。因为是当地人,阿亮自然是赶秋会的“油条”了,仿佛整个秋街上的姑娘他都认识,一会儿拉着姑娘们跳脚,一会儿又在青松树旁茶花树下用我听不懂的彝语和姑娘们玩笑。偶尔还大胆地和姑娘们动一下手脚,羞得姑娘们远远跑去……

也许跳累了,阿亮终于约我和他最要好的几个姑娘在林间的草坪上坐了下来。喝着姑娘们带来的甜甜的水酒,一群青年人,在既羞涩含蓄又毫无遮拦的说笑中相互熟稔起来。就在分手的那一刻,那个始终微笑着默默不语的姑娘羞赧地向我走来,把一双鞋垫塞到我手里。还没来得及致谢,她就低下头,一..转身,跑远了。哦,“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经不住凉风的娇羞”,脑子里即刻出现徐志摩的诗句。

在我再三的追问下,阿亮向我介绍了那姑娘的情况,说她是山下水海子村的……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毫无意料时出现。就在那秋街上,就在那姑 娘低头娇羞的那一刻,仿佛那个美丽的梦就开始了,那句诗,始终如刀刻一般,挥之不去。一份亲切,一份怜爱,一份思念,在思绪中弥漫开去,溢满了秋街。

于是我努力去翻阅着那山、那水、那村庄,得知了化佛山下那些美丽的村庄,水海子、新房、大平地、小石桥……

然而,造化弄人,美丽的风景也总是容易错过。下一个立秋日到来的时候,我被公司派去出远差了,这一去就是十几年。我一直想,那美丽的姑娘一定站在秋街上向着远方的山路上眺望,不见我的到来,是否也“泣涕涟涟”?只好数着日子等待着下一个立秋日。

终于,又踏上那通往秋街的山路。我想像着村口姑娘的“载笑载言”,低着头,一一细说着别后的那份思念与深情。可是,当我站在当年与姑娘分手的秋街上,忽然发觉秋街已不是过去的秋街了——没有了三五成群嬉笑的村姑,也没有了欢快的舞蹈和盈盈的笑脸。只有那卖电子手表的小贩,高声喊着,叫卖得热火朝天。失落,莫名的失落;紧张,莫名的紧张。莫非我再也不能遇见那美丽的姑娘?我可是连她的名字也还都没有问到……

从秋街回来,我发疯般地去寻找阿亮。结果是他到青海湖挖虫草去了,多年杳无音信。找个理由走....访水海子村,姑娘人去屋空,只有蛛丝网儿织在窗框上,人说姑娘们都到深圳打工去了。很想打探那送我鞋垫的姑娘姓甚名谁,可又无从问起……

姑娘送的我鞋垫至今还好好珍藏着。谛视着那细细密密的线纹,仿佛绣满了密密的情缘和时代的密..码。但无论如何,也弄不懂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把上千年的村姑时代摧毁,涤荡得不留一丝痕迹。那化佛山上的秋街,不知当算我梦开始的地方,还是伤心开始的地方。我一直认为化佛山这名字是有误的,先前肯定不叫这个——那烂漫的秋街,那传说千年的爱情,怎么会和“化佛”二字有关呢?

十几多年过去,恍惚中总是感觉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遗失在了化佛山,在秋街,总想去找回。再次走在秋街上,当年跳左脚舞的响鼓地已被一条公路穿插得七零八落。秋街仿佛更加热闹了,还是美女如云,却个个如香港女郎。我知道,她们是村姑们的后代。当年的村姑们,老态地坐在远处,以兜售山货、土产为生。她们依然静默,或许在想着当年的情郎吧?那是在默默地祭奠着一场有始无终的爱情。

我无目的地在秋街上走着,仿佛要寻回什么,但分明是更加失落了。山水依旧,花木繁盛,响鼓地踏上去,依然沉沉作响。节日之际,旅游的人们来了,花街随处可见整装待发的游客。附近的村民在山林间来往穿梭,有的用牲口驮,有的用尖底篓背,那是他们要卖的货物,开汤锅用的食物和水。一张三色布摆一个货架,一块草地就能摆一个地摊,有射箭的,有打气枪的。花街一侧高大林木里仍然有左脚歌舞表演,弦声清脆悠扬……

可是,梦中那质朴、美丽的姑娘,那甜蜜的酒水,还有油条般的阿亮,都到哪里去了呢?你们还在其间吗?

(取材于李光伟同题散文)

【注】左脚舞,彝族的一种传统舞蹈。

20.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B.作者毕业初到化佛山之际就产生了“抱布贸丝”的遐想。C.本文描写的爱情故事,是作品的主体,承载着文章的主题。D.本文有实写,有虚写,虚实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味。

21.对下面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将子无怒:出自《诗经·氓》。“将”,读qiāng,意思是“请”。B.羞赧:羞涩;指因害羞而脸红。赧,读nǎn,指脸红的样子。C.杳无音信:一点儿音信也没有。杳,读yǎo,意思是没有踪迹。D.谛视:认真地察看。谛,音、意都与“真谛”的“谛”相同。

22.本文详细叙述了秋街赶秋会的习俗,从全文看,其目的是什么?(4分)

23.联系全文回答:作者说“化佛山这名字是有误的”原因是什么?(4分)24.作者遗失在化佛山“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遗失的原因何在?作者借此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6分)

25.《论语·子罕》中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结合本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①阅读《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其中的某一个人物形象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具体情节,写出这个印象,并做简要说明。

②一个高三学生读《论语》,看到《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句,深以为然,决定不再报考外地大学。对此,你怎么看?请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③高中毕业了,请给你的班主任老师写一段话,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注意:不要出现学校和有关师生的真实名字。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①近年来,“奋斗”二字,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关键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用奋斗给幸福奠基”……这些话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以“说奋斗”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阐明你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楚、合理。

②《遗失在秋街中的梦》一文中说:“然而,造化弄人,美丽的风景也总是容易错过。”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错过的风景。请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清楚,有细节,有描写和抒情。

顺义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1.(3分)C(还有年画——图像资料)2.(2分)B(白居易并非古文运动倡导者)

3.(3分)D(引发诗人诗兴是附加效应,而不是它自身的作用)4.①(2分)C ②(2分)A(稻香村为李纨住所。从“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柴门临水稻花香”“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等文句所交待的情境看,与王熙凤的性格、地位不相宜)

5.(3分)D(与末句意思不符)

6.(3分)B(A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独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多指艺术家的创作。B千篇一律:所有的都一样。如出一辙:比喻事情非常相似。C千丝万缕: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解决。D日新月异:事物发展迅速。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7.(6分)参考答案:

①招幌的萌生和演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日趋繁荣的历史进程,也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商业民俗。

②招幌是社会政治和民俗文化心理的载体,历代文人多以它为意象,来抒写内心的情感。

③招幌是构成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景元素之一,是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传承文化事象。

【评标】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8.(3分)D(比:原来,从前,曾经)9.(3分)C(前一个“因”:凭借,借助。后一个“因”:于是,就)10.(3分)D(自:缘由,来由。并非“自己”的意思)11.(6分)参考答案:

①犯了国法,就是我的亲儿子,也不能放过,何况是他? ②我没想到娄公对我这样宽容!12.(3分)D(二人同朝为相,“争相位”于文无据)13.(5分)参考答案:“直而温”:面对不同的饭食待遇,娄师德先是严厉地责问驿长,得知具体情况后,又很宽容地用谚语安慰驿长,原谅他。“宽而栗”:对待乡人之子犯罪,他毫不姑息,严加斥责,同时又给他饭食,不让他当饿死鬼。“外愚而內敏”:面对同僚的讥讽,他唾面自干,自我解嘲,看似愚钝,其实保护了自己,也避免了同僚间的无谓之争。“表晦而里明”:狄仁杰对他久相排斥,但是他表面毫无反应,其实心里明白狄仁杰的才华,一直暗中推荐狄仁杰,使他得到武则天的重用。【评标】叙述事实准确,能体现观点。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14.(3分)C(“何时”是对与李白见面的期盼)15.(3分)B(此种技法称为“互体”。A.红粉楼中应计日想着燕支山下之人,燕支山下也应思念着红粉楼中之人而不经年。C.有雨筱翠才净,经风红蕖才香。D.有日才显绿光;因风日池才翻。B上下句无此关 系)

16.(2分)A(此句是清代袁枚《箴作诗者》中的诗句,主张作诗要反复斟酌,写出自己的见解)

17.(5分)参考答案:第一首着重从诗歌成就上高度评价李白。如诗坛上无与伦比的地位;诗歌的风格清新、俊逸等。第二首着重从人生命运的坎坷不平这一方面为李白蒙受的冤屈鸣不平。【评标】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2分)答案: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评标】错一个字该句不得分。

19.(2分)答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评标】错一个字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20.(3分)B(并非初到化佛山就有这个想法)

21.(3分)D(真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

22.(4分)参考答案:叙述赶秋会的习俗,目的是为本文的爱情故事作铺垫,使作者的爱情故事有了一个悠久的历史背景,这个故事就有了传统的意义;同时与后面秋街的变化做对比,从而更深刻地表现作者对往昔生活的留恋之情。

【评标】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3.(4分)参考答案:化佛山的景色(藤缠树)充满了爱情的意味;是谈情说爱的好去处;花街是一个适宜青年男女抒情的地方;赶秋会发生着无数爱情故事。所以,不该叫做“化佛山”。【评标】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4.(6分)参考答案:作者遗失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传统的、纯真的爱情。原因有表层的:长达数年的出差;社会的变化。作者借此指出了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生活的冲击,表达了对传统生活中美好爱情的怀念。【评标】每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25.(6分)参考答案:孔子慨叹时光的流逝如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社会的发展,也如河水的流逝一样,昼夜不息,丝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生活再怎么留恋,也只能发出无奈的慨叹。

【评标】准确解释论语原句的意思,2分。能联系到社会的发展,2分;写出人的留恋与无奈,2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6.微写作(10分)略 【评标】

①有原著故事(人物、事件),且叙述准确、清楚,3分;能写出留给的印象,2分;说明清楚,3分。语言准确、流畅,2分。酌情给分。

②有自己的看法,3分;准确、充分地写出自己的理由,3分;认识能自圆其说,表述清楚,4分。酌情给分。

③情感崇高、深厚,3分;言之有物,不空洞,4分;表述清晰流畅,3分。酌情给分。27.作文(50分)略 【评标】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没有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

第四篇: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期末统一测试语文试题

顺义区2017届高三期末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7页,150分。共28道小题。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

何谓乡贤?古人认为“士大夫居乡者为绅”,“士大夫”是指取得了一定功名(如秀才、举人等)的读书人和官员,“居乡者”明显是对官员的界定,是指离职(即退休、罢官、丁忧等)卸任回乡的官员。

乡贤由于“生于斯,长于斯”,与家乡形成了一种永久性的联系,因而从内心里生发出一种无法抹去的故土情结。所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品德高尚的乡贤无不尽可能地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的反哺行为呈现出三种精神:

首先,正义精神。众所周知,官员在地方上胡作非为的不良行径并非个案,老百姓恪守“民不与官斗”,因为他们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且“山高皇帝远”,斗则必输无疑。作为孔孟之徒的乡贤则不一样,孔孟思想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按照孔孟思想,任何社会都应该有正义,否则,社会就会乱套,陷入无序状态,人性也会被扭曲。所以,作为孔孟之徒的乡贤对不法官员的检举,不仅是为老百姓抱屈鸣冤,更是对社会正义原则的维护。

其次,公益精神。乡贤大多热心于公益,地方上的各种公益活动,几乎都有乡贤的身影。大凡修治城垣、道路、桥梁、育婴堂以及赈灾等,乡贤既要大力倡导筹办,又要带头捐资,同时还要主动参与主管监督。

再次,服务精神。乡贤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非常关注,不仅同情他们的艰难生活,还积极寻求各种可能的途径帮助他们。对老百姓内部的矛盾,乡贤也积极参与调停,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百姓之间的纠纷的顺利解决,一方面是对乡贤的信赖,一方面也体现了乡贤诚心实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服务精神。

一句话,为地方谋发展,为百姓谋福利,反哺家乡是乡贤精神的动力。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崇高的精神品质,大大强化了老百姓对乡贤的认可与期待。对那些为地方做出贡献的乡贤,不仅生前得到老百姓的敬重,殁后也对他们不遗馀力地加以表彰,把乡贤载入地方志中,让他们流芳百世,名垂青史,体现了老百姓对德高望重的乡贤的充分认可。(取材于黄彦弘《乡贤精神的继替》)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乡贤资质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2分)..A.有影响力

B.有故土情结

C.年纪大

D.有精神动力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乡贤作用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A.维护正义

B.倡导公益

C.维护稳定

D.丰富文化

3.下列词语,不专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的一项是(2分)A.士大夫 B.功名 C.丁忧 D.地方志

【材料二】

尽管对于“新乡贤”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学术定义,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认同的标准和资质也有差异,但它无疑囊括了当代乡村社会中所有有道德、有能力以及有威望的个体。新时代农村的新乡贤,与传统农村的乡绅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也有了一些变化。从职业上来看,传统乡绅主要由读书人组成,不管有没有为官的经历,至少都参加过科举,具有社会威望和个人财产;新乡贤则可以涵盖各行各业的人物。从负责的公共事务上来看,传统乡绅要负责征收赋税,因为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但是,当代中国的国家

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延续千年的农业税的取消,自然不需要新乡贤来催缴农村的税赋。传统的乡绅需要维持乡村社会的治安,教化民众,因为传统乡村社会主要依靠道德规范和村规民约等习惯法来维护秩序。但是,在当代农村,各项制度日益完善,社会分工也更为明确。这些都使得新乡贤不再需要像传统乡绅那样包揽几乎全部的乡村日常事务。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知识精英,对于新乡贤的认可主要基于两点。其一,要有广泛的道德影响力,这一点与传统乡绅是一致的。新乡贤要致力于自我道德的完善,这一完善的过程是通过以能力帮助他人、用财物救助他人和以人格魅力感化他人来达到的。在新乡贤的品质中,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二者缺一不可。无专业技能,则不可能具有合法致富的手段;无社会责任感,则不能在公共事务中对乡村社会有任何贡献,也就无法成为道德楷模。其二,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经济地位,并且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在传统社会,深受儒家观念影响,大多言义不言利,乡绅即使具有经济优势,也不能强调这方面的作用。但在当代社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农村要改变过去落后的面貌,就必须要发展经济。所以,能够带动一方村民致富的能人,自然被视为新乡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乡贤与传统乡绅最大的不同,将“义”与“利”进行了完美结合,而传统的乡绅主要只是完成了“义”的部分。可见,社会对于新乡贤资格的认可,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致的。(取材于吴灿《从乡绅到新乡贤》)

4.相比传统乡贤,下列专属于“新乡贤”特点的一项是(3分)A.有财产、有知识

B.包揽乡村事务 C.有道德影响力

D.带动乡民致富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判断,下列作品中的人物,可以称为“乡贤”的一位是(3分)

A.孙少安(《平凡的世界》)B.赵太爷(《阿Q正传》)C.贾雨村(《红楼梦》)D.华子良(《红岩》)

【材料三】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甲】并没有完全坍塌,乡村社会错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和邻里关系依然广泛存在。作为农村中有声望、有能力的乡贤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依然重要,他们协调冲突、以身作则提供正能量的作用不可或缺。

现代社会存在两种乡贤,一种是“在场”的乡贤,另一种是“不在场”的乡贤。有的乡贤是乡土文化的看护员,既扎根本土,同时又把现代价值观传递给村民。还有一种乡贤出去...奋斗,有了成就再回馈乡里,他们可能人不在当地,但由于通讯和交通便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财富都能影响家乡。

在乡村的【乙】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如何让乡土社会更好地粘合起来,让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和家庭得到社群的关注,让人拥有认同感,乡贤就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粘合剂。乡贤大...都对传统和现代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他们扎根本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情况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具有新知识、新眼界,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把握。因而,现代乡贤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用村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现代知识,让现代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和伦理得以协调。

在以城镇化为主要表征之一的现代化进程中,【丙】,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矛盾。乡贤在村子里地位比较高,村民比较能够听得进他们的意见,可以起到弥合社会分歧的作用,使社会改革发展进程在乡村这一层面变得更加平顺,有利于农民、农村顺利融入现代化进程,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乡贤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

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落的归属感和社区的荣誉感,这样的乡贤文化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

当代中国需要乡贤文化的复兴。这不是传统士文化的回归,而是要实现社会贤达和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现代社会治理在乡村基层的有效落实。我们当然不能回到过去,但在依法治乡、完善现代乡村治理的同时,也应强调乡贤对于当下乡村稳定的重要作用,以更好地让村民行为有法度、价值有引领、操守有规范。(取材于张颐武《重视现代乡贤》)6.下列对“材料三”中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看护员:严格地固守乡土文化。B.粘合剂:使乡土社会更加和谐。C.桥梁:联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D.纽带:维系乡民间情感的联络。

7.下列语句分别填写在“材料三”中甲、乙、丙三处,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弛 ②传统秩序 ③传统社会的架构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当今社会呼唤乡贤文化复兴的意义。(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取材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微之:即作者好友元稹,此时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左降:贬官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方寸:衣食 ..C.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殚:尽 .D.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弥:满 .10.下列各句中对于“书”字含义的理解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A.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B.计足下久不得仆书 .C.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D.今夜封书在何处?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顷所牵念者 B.且云危惙之际 ..平生所好者 君知之乎 ..C.微之于我也 D.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流水周于舍下平生故人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文第二段复述了微之信札的内容和作者被贬后写给微之的诗的内容,表现了朋友之间深切的思念、深厚的友情。

B.作者记录“三泰”之事,描述了自己贬官之后的闲适生活,表面写得泰然处之,实则难掩内心的痛苦之情。

C.这封信结尾处把写此信时的心情和在京华时写信的心情做了对比,以“笼鸟槛猿”自喻,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

D.信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微之微之”,反复呼唤受信人的名字,亲切动情,表现出写信人和受信人不同寻常的关系。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 ②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14.简要概括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中“三泰”的内容(每条不超过四个字)。(3分)□□□□ □□□□ □□□□

三、本大题共6道小题,22分。

阅读《红楼梦》中《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回答15—20题。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15.这首曲中,“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分别指的是贾宝玉和、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些语句使用了谐音字,如“雪”与“ ”谐音。从曲子的内容看,这里描述是贾宝玉结婚之(填写“前”或“后”)的情形。(4分)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16.下列曲子里的事物,都指同一人的一项是(3分)A.“金”“玉”“高士” B.“玉”“石”“美玉” C.“玉”“木”“仙葩” D.“金”“仙葩”“高士”

17.对这两首曲子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枉凝眉》中所说的“奇缘”与《终身误》中的“良缘”所指相同。B.《枉凝眉》中“枉自”“空劳”与《终身误》中的“美中不足”同义。C.《终身误》中“空对”的也就是《枉凝眉》中的“水中月”“镜中花”。D.《终身误》中“寂寞”是因为《枉凝眉》中眼中的“泪珠”已经流尽。

18.有人想用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观点来劝说贾宝玉,你觉得合适吗?说明理由。(4分)

19.这两首曲子,运用了相同的写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4分)20.《终身误》中有许多三字结构开端的句子,如“都道是„„”“空对着„„”,请从你读过的词中,写出两个这样的句子。(4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6题。

在古代有几个熟人

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陈继儒

我在家有个习惯,当心情低落时,即翻开几幅水墨,大声朗诵古诗,要么《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要么陶公的“暧暧远人村,【甲】。狗吠深巷中,【乙】”。皆旁若无人状,学童一样亮开嗓子。很奏效,片刻,身上便有了甜味和暖意。

我觉得,古诗中,这是最给人幸福感的两首,像葡萄酒或巧克力。至少于我,于我的精神体质如此。踱步于这样的葱茏时空,白天那个焦糊味的世界便远了,什么华尔街金融风暴、..胡德堡美军枪击、巴格达街头爆炸、中国足坛赌球……皆莫名其妙、恍如隔世了。

我需要一种平衡,一种对称的格局,像昼与夜、虚与实、快与慢、现实与梦游、勤奋和慵散…… 我必须有两个世界,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饥饿,会憔悴,会憎恶自己。

我察觉到这样的病症:今人的生命注意力,正最大化地滞留在当代截面上,像人质一样被扣压了,缚绑在电子钟上。

那些万众瞩目、沸煮天下的广场式新闻,那些“热辣”“火爆”“闪亮登场”的人和事,几乎洗劫了民间全部神经,瓜分了每个人每一天。今人的心灵和思绪,鲜有出局、走神和远.走高飞的,鲜有离开当代地盘和大队人马去独自跋涉的,所有人都挤在大路上,都涌向最人山人海的地点,都被分贝最高的声响所吸引。新闻节奏,正成为时代节奏,正成为社会步履和生活的心电图。

信息、事件、沸点、意见、声音……铺天盖地,但个性、情趣、纬度、视角少了,真正的题目少了。欲望的体积、理想的吨位越来越大,但品种单一,质地雷同。

有一些职业,很容易让人越过当代界碑,偷渡到遥远时空里去,比如搞天文的、做考古的、开博物馆的、值守故居的;有一些趣嗜,也容易实现这点,像收藏古器、痴迷梨园、临先人帖。

有位古瓷鉴藏家,她说,看一样古物,最高境界不是用放大镜和知识,而是睹物思人、与之对话。古物是有生命的,它已被赋予了性灵和品格,从形体、材质、纹理、色釉到光泽、气质、触感、髓气,皆为作者之情智、想象力和喜怒哀乐的交集。辨物如识人,逢高品恍若

遇故交,凭惊鸿一瞥、灵犀一瞬即能相认。形体可仿,容颜易摹,灵魂却难作弊。

可以想象,这位藏家在古代有多少熟客,其屋该是一间多么大的聚会厅,多少有意思的人济济一堂,多少传奇故事居住其中。她怎么会孤独呢?

藏轴、藏卷、藏器、藏曲……皆藏人也。皆对先人的精神收藏,皆一段高山流水、捧物思古的友谊,皆一场肌肤遥远却心灵偎依的恋爱。

除了这些独特的趣好之外,读书亦然。

明人李贽读《三国志》,情不自禁欲结书中豪杰,大呼“吾愿与为莫逆交”。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幅对联让左宗棠自励终生。

人最怕的即孤独,尤其精神上的冰雪,布衣贩夫、清流高士皆然。特别后者,无不染此疾,且发作起来更势急、更危重,所以围炉夜话、抱团取暖,相互间给以心灵的慰藉,便是人生大处方了,正所谓“闲谈胜服药”。翻翻古诗文和画谱,即会发现,“朋聚”“访友”“路遇”“重逢”“雅集”“邀客”——乃天下文人竞趋和必溺之题。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那“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场景,不知感动和惊喜了多少寂寞之士。

然而,知音毕竟难求。尤其现世生活圈里,虽强人倍出,却君子稀遇,加上人心糙鲁、功名纠葛,友情难免瑕疵,保养和维系的成本亦高。与古人神交则不同了:古人不拒,古人永驻,古人常青。凡流芳后世者无不有着精致人生,且永远一副好脾气,毋须预约,不会扑空,他(她)就候在那儿,如星子值夜。你尽可来去如风,更无利益缠绕,天高云淡,干干净净。

名隐陈继儒如此描绘自己的神交:“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买舟载书,作无名钓徒。每当草蓑月冷,铁笛风清,觉张志和、陆天随去人未远。”陆天随即陆龟蒙,与作者隔了近八百年。. “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我喜欢散步式的活法,那种挂着草鞋、脚上带泥的徒步人生,那种遛遛哒哒、拖鞋节拍的人生。而现代人崇尚皮鞋与轮胎,无缘泥泞和草木,乃疾行式的活法,是沥青路和跑步机上的人生。

一个人,肉体栖居当代,只有“个体的一生”,但心灵可游弋千古,过上“人类的一生”。种一片古意葱茏的林子吧,得闲去串串门,找几位熟人、朋友吧。(取材于王开岭同题散文)21.补写出【甲】【乙】两处诗歌原句。(2分)2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葱茏(cōnglóng):草木青翠而茂盛的样子,与“焦糊味”相对。

..B.鲜(xiǎn)有:少有。鲜,少。.C.去人未远:去,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中的“去”意思相同。

.D.行无友:朋友。与“友松竹”“ 友云山”中的“友”用法不同。.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常常以读古画、诵古诗来摆脱情绪上的低落。B.在现代社会,还是要充分肯定欲望、理想的价值。C.作者说“知音难求”,是慨叹难与古人心灵相接。D.心灵可以游弋千古,因此并不排斥疾行式的人生。

24.作者认为与古人相接的途径或方式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25.文章两次引用陈继儒的诗句“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有什么作用?(5分)26.作者强调要“在古代有几个熟人”,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概括。(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7.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①高中语文学习中背诵默写的任务很重,请你向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谈谈你的体会和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②高考越来越近,有人建议在教室前面悬挂一距考期还有多少天的倒计时牌,但也有人反对。请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③请以“笔”为题,写成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28.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①《在古代有几个熟人》强调与古人相接,“古人”,也可以理解为书中的人物。请你从下面经典名著中选择出你想结交的“熟人”,以《我想与你在一起》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经典名著:《论语》《红楼梦》《红岩》《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②最近,一本名为《不及格》的书在图书订货会上亮相,作者是一位中学生,书里有相当一部分作文是被老师判为“不及格”的,没想到引来众多人的热捧,其中不乏作家、编辑。有人说这本书打破了中学生的传统写作模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人说这将是未来文坛的一颗新星„„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商业炒作的噱头。

针对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期末)

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2分)C(于文无据)2.(3分)D(于文无据)

3.(2分)D(地方志,今天也有)

4.(3分)D(A新乡贤可以有财产,但不一定是知识分子,可以涵盖各行各业的人物。B文中明确说传统乡贤“包揽几乎全部的乡村日常事务”。C文中明确说“有广泛的道德影响力,这一点与传统乡绅是一致的”)

5.(3分)A(孙少安,是有道德、有能力也有威望,是能带领乡民致富的个体。B赵太爷地位、声望虽然类似“乡贤”,但在小说里是统治者、压迫者的形象。C贾雨村有知识,但是一个官员;华子良是被囚禁的革命者)

6.(3分)A(A文中说“既扎根本土,又传递现代价值观念”)7.(3分)B(甲:传统社会的架构并没有完全坍塌;乙:“传统秩序”受到冲击。丙:“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弛”与后面“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矛盾”连贯)8.(5分)参考答案:①乡贤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维持社会的正义;热心各种公益活动,为地方谋发展;他们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百姓谋福利。②乡贤囊括了当代乡村社会中所有有道德、有能力以及有威望的个体,将“义”与“利”进行了完美结合。③现代乡贤使社会改革发展进程在乡村层面变得更加平顺,是维系乡民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落的归属感和社区的荣誉感。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9.(3分)B(方寸,指内心)

10.(3分)C(书写。其余三项皆为“书信”义)11.(3分)A(B第一个“之”,助词;第二个“之”,代词。C第一个“于”,对;第二个“于”,在。D第一个“故”,因此,所以;第二个“故”,旧的,老的)

12.(3分)A(作者回忆的是微之所写的信及诗的内容,并非作者所写)

13.(6分)①何况把如胶似漆般紧密相连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相聚,退后不能相忘。(要点:胶漆 胡越 相合)②这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何况我的心境呢。至今每次吟诵,还是悲伤不已啊。(要点:不可闻 仆心 恻恻)14.(3分)参考答案:亲人团聚 衣食自给 山水胜绝

三、本大题共6道小题,22分。

15.(4分)答案:薛宝钗 林黛玉 薛 后 16.(3分)B(“金”“高士”指薛宝钗;“玉”“美玉”“石”指贾宝玉;“木”“仙葩”指林黛玉)

17.(3分)D(A“奇缘”指木石之间;“良缘”指金玉之间。B“枉自”“空劳”指宝黛之间;“美中不足”指宝玉和宝钗之间。C“空对”的对象是薛宝钗)

18.(4分)参考答案:不合适。孟子是假设都想得而不可兼得,而贾宝玉一心想得到林黛玉。用这句话劝说他是不合适的。答出不合适,1分。说清理由,3分。

19.(4分)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都道是金玉良缘”对“俺只念木石前盟”,写出了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痴情;“水中月”对“镜中花”,写出了二人关系的飘忽不定。语言简洁,节奏鲜明,读来上口。另外,选取比喻也可以。答对修辞方法,1分;分析合理,3分。

20.(4分)答案示例:(1)怎敌他,晚来风急(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合乎要求即可。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21.(2分)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22.(3分)答案:C(“去人未远”的“去”意思是“距离”“离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去”意思是“去除”)

23.(3分)A(B作者没有这个意思。C“知音难求”在文中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人们缺少知音。D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24.(4分)参考答案:可以通过特殊的职业如天文、考古、博物馆等,或者特殊的趣嗜(爱好)如收藏古器、痴迷梨园、临先人帖等,此外还有读书,都可以使自己与古人相接。三点,每点1分,语句通畅,1分。25.(5分)参考答案:(1)引用诗句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加韵味。(2)开头引陈诗,营造了诗意氛围,也借诗句表达出自己对古人闲适生活的向往,为下文写作者从诗意中品味幸福做铺垫。(3)文章结尾部分再引陈诗,可以与开头呼应,并强调观点。(第一点1分,其余两点各2分)

26.(6分)参考答案:(1)这样可使作者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内心时空的人,一个立体和多维的人,可以使低落的心情转暖。(2)人惧怕孤独,与古人神交可以跨越时空获得心灵的沟通与慰藉。(3)现世生活中知音难求,加上名利纠葛,保养和维系的成本亦高。与古人神交尽可来去如风。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7.微写作(10分)略 28.作文(50分)略

第五篇:2017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语文综合练习(二模) 试题

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8道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文请务必写在作文纸上。

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题。【材料一】

所谓酒令,按新版《辞海》的说法:‚酒令,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游戏。推一人为令官,余以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它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据考证,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鉴于商朝统治者溺酒亡国的教训,由周公以王命发布《酒诰》禁酒。‚群饮,汝无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起初本意是为了禁止酗酒而设酒令官。在《诗·小雅•宾之初筵》第五章中有‚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的句子,这里的‚监‛‚史‛即令官,是为限制宴会上饮酒过度而设的执法官,对饮酒失仪妄言者要予以惩罚。而后世所说的酒令与其本意恰恰相反,是劝人多饮酒的一种行乐手段、游艺活动。从形式上看,酒令有多种多样,诗词曲文类(如作诗令、说诗令、回环令等);游戏类有拇战(或曰猜拳、划拳等)、猜枚、牙牌令、射覆、投壶、击鼓传花、占花名儿、拆字、联句等。从内容上看,酒令有俗令和雅令、通令和筹令之分。

中国的酒令文化是一种特别、独有的酒俗。‚酒令‛二字出现在历史资料文献中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逵作酒令,学者宗之。‛但在当时并没有广泛流行。《梁书·王规传》说:‚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可见,南北朝时期,酒令并不风行。它的流行大概始于唐玄宗发明的击鼓催花,从此就自上而下传播于民间。唐代的酒令有许多种类,据唐人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已有骰子令、旗幡令、上酒令、手势令、小酒令、杂法等多种,唐人的诗歌也多有反映,如白居易的‚筹插红螺碗,斛飞白玉卮。碧筹攒彩碗,红袖拂骰盘‛,刘禹锡的‚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等等。同时,一系列的行令、酒约也制定出来。《醉乡日月》的目录里便有‚饮论‛‚为宾‛‚律录事‛‚觥录事‛‚选徒‛‚令误‛‚逃席‛等各项内容。宋代的情况与唐代差不多,只是更加丰富。至于明清两代酒令则发展到了高峰,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曲、小说、中药、丹令、八卦等等,无不入令。(取材于姜南《浅析〈红楼梦〉中的酒令》)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酒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据《酒诰》文字,对酗酒者可以处以极刑。B.最初的“酒令”是劝人多饮酒的行乐手段。C.据文献记载,东汉至南北朝酒令尚未流行。D.明清两代,酒令内容丰富,几乎无不入令。2.下列内容没有在“材料一”中体现的是(3分)..A.酒令的定义

B.酒令的起源

C.酒令的种类

D.酒令的价值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在各种场合显示学问与才能,以示风雅博洽。唐代开始,雅令便在文人学士的酒席间流行开了,当时即有‚闲征雅令穷经史‛说法。雅令的种类很多,如古文贯串令、词牌令、拆字令、四书令、飞花令等。以下略举一二。

‚古文贯串令‛行令的格式大致如下:先说一句古文,接旧诗一句,再以一个骨牌(即‚牙牌‛‚宣和牌‛)名称和一支曲牌名称衔接,末以历书一句殿底。这么一个长句,共同组成‚酒面‛,长句之间要上下照应,彼此关联,最后说出‚酒底‛。‚酒底‛多为酒席间现成的花果名,再续古诗一句,诗句须有花果名相联。《红楼梦》六十二回宝玉做生日,酒席间湘云和宝玉划拳,湘云赢了宝玉,要宝玉行一个‚古文贯串令‛,宝玉一时说不出,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枝折脚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得大家笑了。众人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瓤,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四书令‛是用‚四书‛中的句子组合而成的酒令,这种酒令在明清时期特别流行。行令时具体要求又各有不同。《重论文斋笔录》记载了清朝嘉庆年间一则‚四书令‛,很有特色。这种酒令要求选用‚四书‛中的两个句子,上一句的末字和下一句的首字须合成一个药名,否则便要罚酒。其佳构有:道不远人,参也鲁(人参);诸侯之宝三,七里之郭(三七);臧武仲以防,风乎舞雩(防风);不知为不知,母命之(知母);殷鉴不远,志于道(远志);颜路请子之车,前日于齐(车前);事亲为大,黄衣狐裘(大黄);长一身有半,夏日则饮水(半夏);与其弟辛,夷子思以易天下(辛夷)等等。

可见,不熟悉经书的文人是无法参与这种‚四书令‛的。明清两朝科举制八股取士,当时的文人要参加科举考试就要死背经书,‚四书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流行开来的。除了‚四书令‛,其它雅令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取材于史双元《说酒令》)3.根据材料一、二,下列酒令不属于“雅令”的一项是(2分)

...A.骰子令

B.古文贯串令

C.拆字令

D.四书令 4.对材料二“《红楼梦》酒令”一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黛玉所说的“酒面”,首句出自王勃《滕王阁序》。B.“酒底”为席间干果榛子,“榛”与“砧”谐音。C.贾宝玉因饮酒过量,故无法完成湘云规定的酒令。D.黛玉的酒令不仅包含视觉的景象,还有听觉因素。5.对材料一、二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小雅》是《诗经》中“二雅”之一。“雅”即正,指朝廷正乐。B.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代表作有长诗《长恨歌》。C.刘禹锡《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高尚的追求。D.“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

6.“飞花令”是雅令中的一种,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自作,也可背诵前人成句。行令者先后相续,作不出、背不出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请根据你的背诵,完成下面的“飞花令”。(诗句可以少于7个字;任选三句作答;6分)①花□□□□□□; ②□花□□□□□; ③□□花□□□□; ④□□□花□□□; ⑤□□□□花□□; 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花;

【材料三】

唐宋时期,最具时代特色的助饮方式是行酒令助饮。行酒令助饮多在巡(行)酒之后进行,它极大地调动了当时人们的饮酒情趣,唐宋酒令艺术的繁荣对唐宋饮酒之风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代,酒令开始作为一个专有名称,特指酒筵上那些决定饮者胜负的活动方式。酒令在唐代形成后,很快就成为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式,从文人到百姓无不选择适应其活动的酒令来佐饮。唐代的酒令名目繁多,但现在人们能够知道的大约只有20多种。大多数唐代酒令至宋代时就已经失传了。宋人多不解唐代酒令这一现象,说明唐宋两代的酒令有很大的变化。唐宋两代的酒令及人们行令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唐代酒令以器具令居多,宋代酒令以文字令居多。唐代的器具令众多,如头盘(亦称投盘、骰盘)令、筹令等,这些酒令需要借助骰盘、筹箸等器具方能行令。与唐代器具令居多不同,留传下来的宋代酒令多是文字令。宋代文字令的盛行与宋代文人群体的迅速壮大密切相关。由于宋代统治者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大科举取士的力度,大大刺激了宋代文化的发展,使宋代的文人群体日益扩大,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进行文字游戏的技巧也比较娴熟。酒酣耳热之际,宋人为后世留下了不少高水平的文字令。

其次,唐人行令强调胜负,宋人行令注重参与。唐人尚武任侠,争强好胜,行酒令时也往往强调胜负,负者要罚酒。唐人最喜欢在酒席上罚别人喝酒,有时看着对方醉倒而大乐不已。受此风影响,人们千方百计去寻找罚酒的理由,以致于你惩我罚,毫无休止。为公平处理因酒令而引起的纷争和更好地维持酒场秩序,唐人聚饮时常设酒纠(亦称席纠、觥使)。与唐代相比,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不太计较胜负。由于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减少,所以宋代酒纠的设置也不如唐代那么普遍。

最后,唐人行令比较豪爽,宋人行令比较文雅。唐人行令之所以比较豪爽,除了唐人普遍开放豁达之外,与唐代的酒令形式也不无关系。由于唐代的器具令居多,行令时,人们的注意力随着骰盘、香球等器具的运动而转移,往往面目紧张情绪激动。除器具令之外,唐代酒宴上还流行各种动作令。与此相反,由于宋代的酒令多为文字令,需要的是口齿清晰地吐字讲谈,而不是如狂似颠地大呼小叫,加之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减少,因此宋人行令就显得比较谦和、随意和文雅。(取材于刘朴兵《从酒宴习俗看唐宋社会变迁》)

7.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时期酒令是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式。B.宋代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酒令的水平。C.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因此行错酒令不必罚酒。D.唐人行令的豪爽与当时的风气及酒令形式相关。8.下列诗句所描绘的内容,没有表现唐人行令场面的一项是(3分)

..A.叫噪掷投盘,生狞摄觥使。(元稹《元和五年》)B.翻醉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白居易《就花枝》)C.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9.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古代酒令的发展情况。(5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7题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①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莫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②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此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

③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此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于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于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特立杰出者如芝草,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三九:即三公九卿,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③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或因家世余绪

余绪:前代遗留下来的 ..B.则假手赋诗

假:虚假 .C.非复曩者之亲

曩:从前 .D.自美于矿璞

矿璞:未经磨莹的金玉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此销日

B.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 ..

长成以后

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

..C.求诸身而无所得

D.施之世而无所用 ..生而知之者上

不师古之踪迹

..1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笔则才记姓名

B.塞默低头

提笔也就能写写姓名

闭口不语,低着头(以掩饰窘迫)C.特立杰出者如芝草

D.犹蒙被而卧耳

特异、杰出的人像芝草一样(稀少)

犹如蒙着被子睡觉一样(舒服)13.以下各组语句,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丑态的一组是(3分)①讲议经书

②射则不能穿札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傅粉施朱 ⑤望若神仙

⑥触地而安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强调人要有所专本,以此立足。B.士农工商,没有高低,应平等相待。C.饱食终日,安于享受,必遭人耻笑。D.作者认为孙武、管仲等人属于天才。

15.本文末段作者的学习经历引发了你哪些共鸣和思考?请作简要说明。(5分)

16.文中以金玉、木石为喻,论述后天学习的重要,荀子《劝学》中也有以金、木为喻强调学习重要的句子,请写出该句。(3分)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7.用“/”为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2分)

陈宗训事母尽孝,每 饮 食 亲 友 家 遇 时 新 品 味母 未 尝 必 托 以 疾 忌 不 下 一 箸。翌旦,必入城市,买以奉母。或远方难得之物,可怀者必怀归,母心乐之,至老不衰。(取材于明陆容《菽园杂记》)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20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①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

②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③④⑤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6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6题。

余秋雨

世上一切精神文化都需要一种物态载体。‚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换,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五四‛斗士们自己使用的是毛笔,但他们是用毛笔呼唤着钢笔文化。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界。

作为一个完整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有位朋友对我说,和古代相比,现在的书法越来越差,当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古代书法家。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书法家一比高低。但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需要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由此我想到了古诗的创作。‚五四‛以降,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绝对不可能复现。诗人自己可以写得非常得心应手(如柳亚子、郁达夫们),但社会接纳这些诗作却并不那么热情和从容了。久而久之,敏感的诗人也会因寂寞而陷入某种不自然。他们的艺术人格,或许就会因社会的这种选择而悄悄地重新调整。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几个传本法帖,大多是生活便条。只是为了一件琐事,提笔信手涂了几句,完全不是为了让人珍藏和悬挂。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实在太奢侈了,而在他们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奇。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便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一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装点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我相信,后代惟妙惟肖地习摹二王的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即在此处。当然,在我看来,谁都很难把写....这些便条的随意性学到家。

在富丽的大观园中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时装表演可以引出阵阵惊叹,但最使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街市间无数服饰的整体鲜亮。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灿烂的天真必然只在孩童们之间。在毛笔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们的衣衫步履、谈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际往来,都与书法构成和谐,他们的生命行为,整个儿散发着墨香。

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我听过当代几位大科学家的演讲,他们写在黑板上的汉字实在很不像样,但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如果他们在微积分算式边上写出了几行优雅流丽的粉笔行书,反而会使人们惊讶,甚至感到不协调。当代许多著名人物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恕我不敬,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不济,但不会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鄙弃。这种情景,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里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信号系统和生命信号系统。

古代文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传说有人磨墨写字,日复一日,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人写毕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最令人惊异的是,隋唐时的书法家智永,写坏的笔头竟积了满满五大簏子,这种簏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笔头很轻,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总该有一二百斤吧。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了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他就摘芭蕉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的。这种记载,即便打下几成折扣,仍然是十分惊人的。如果仅仅为了职业化的写字谋生,完全犯不着如此。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样的诗句,展现的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在这么一种整体气氛下,人们也就习惯于从书法来透视各种文化人格。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李后主理所当然地不喜欢颜字,说‚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之粗鲁‛,‚有指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初次读到这位风.流皇帝对颜真卿的这一评价时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从他那种‚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文化视角.看去,说颜字像‚叉手并脚田舍汉‛是非常贴切的。这是一个人格化的比喻,比喻两端连着两种对峙的人格系统,往返观看煞是有趣。(取材于作者同题散文)..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们是以旧的文化载体呼唤一种全新的文化。B.有的人评价当代书法家的书法创作,颇带有点儿“九斤老太”的眼光。C.艺术家的艺术人格受到社会接纳程度的影响,更受到技能技术的制约。D.智永等书家下苦功练习书法,在作者看来,是在磨练自己的生命形象。22.对下列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手:随手,特别娴熟。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句中的意思相同。B.惟妙惟肖:字模仿得逼真。肖,读xiào。C.风流:风韵、仪态。与《红楼梦》写林黛玉“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意思相同。D.对峙:成对而立,并不矛盾。“峙”,读chì。

2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的具体含义。(4分)①眼睛一亮 ②并不惊奇

24.某著名科学家写字太差,受到网民非议。请依据本文观点,写出你的见解。(4分)25.文章第⑨段举智永、怀素的事例后,作者说他们不是为职业化的谋生,那么他们苦练书法的目的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5分)

2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请选择一处,对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5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7.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勤奋”“吃苦”“坚持”“忍耐”“顽强”是走向成功的共同要求。请你选择一点,给下面几部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写一段赠言,表达你对该人物的敬佩(鼓励或劝诫)之意。

文学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要求:赠言要结合人物的经历或特点,不要泛泛而谈;150字左右。

②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要不要背古诗词?怎样学习古诗词?对这些问题,同学们意见不一,各执己见。请你写一则短文,投稿给校报,报道大家的意见。要求:客观、全面,有概括性。字数150字左右。

③以“雨”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诗歌),不超过150字。28.作文(50分。任选一题。把题目抄或写在作文纸上)

①《笔墨祭》结尾说:“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这是认为“字如其人”;但也有人以秦桧为例,说秦桧的字很好,人却是遗臭万年的奸臣,由此得出“字未必如其人”的结论。对此,你怎么看?请以“字如其人论”或“字未必如其人论”为题(二者选择其一),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可以就书法立论,也可以由书法说开去;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清晰。不少于700字。

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都表现为某种技艺,如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戏曲)、书法、绘画、剪纸、曲艺及建筑、园林„„假如某天醒来,你居然就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高手,你想成为哪一种高人,将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展开想象,以“早晨醒来,我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一名……”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体现出你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感受或认识。要求:发挥想象,有细节,有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下载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3月)统练语文试题(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3月)统练语文试题(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幌子俗称酒帘,是古代酒店以其引人注目、招揽顾客的招牌,又称望子、酒......

    2014年1-5月北京市顺义区经济运行情况[精选合集]

    2014年1-5月北京市顺义区经济运行情况1-5月,顺义区经济整体运行良好,经济增长主要拉动产业均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增速上扬,产销衔接良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增速迅猛,投资市......

    2014届高三政治统练试题(七)---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统练试题(七) 26、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分)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2分) 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1分)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

    2010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统练试题

    台州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 高三 语文 命题人:余幼幼 审题人:郑祖明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

    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某重点高中暑假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剖析

    顺义区2017届高三开学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6道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文请务必写在作文纸上。 一、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台州中学2018届高三政治第一次统练试题(合集五篇)

    台州中学 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高三政治 选择题部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T 涂......

    高三语文月考题

    兖州一中高三语文月考题(12.19) 第I卷(36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滂沱(pāng) 拂晓(fï) 苔藓(xiǎn) 躯壳(qiào) 飞来横祸( hèng) B......

    高三语文试题

    2013-2014(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