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十六学年度高中职社区化成效评估
九十六學年度高中職社區化成效評估
第一節 結論
為了解96學年度各適性學習社區之高中職社區化辦理成效,本研究依據教育部97年5月12日召開之「高中職社區化民意調查暨成效評估專案討論會議」所修訂之「高中職社區化建構適性學習社區計畫績效衡量指標」,作為高中職社區化成效評估之工具,以下分別就適性學習社區教育機會均衡化情形、適性學習社區教育品質均質化情形、調整適性學習社區範圍情形及適性學習社區特色發展情形等四方面提出本研究之結論。
一、適性學習社區教育機會均衡化情形
(一)大部份適性學習社區普通與技職教育之比率相當
96學年度高一新生招生人數為264,113人,其中普通教育佔55.31%,技職教育佔41.69%,至於特殊資優與身心障礙教育分別佔1.64%與1.36%。雖高中職社區化政策之推動已逐年完備適性學習課程,大部份社區亦能在普通與技職教育之比率達到均衡,但仍有普通教育與技職教育比例差別較大的社區,如連江縣(96.40:0)、台北五區(79.77:15.50)、台南二區(75.00:20.75)。由於連江縣為外島,情況較為特殊,但台北五區及台南二區則尚待作適當之調整。
(二)適性學習社區特殊-資優與特殊-身心障礙互呈消長現象 45個適性學習社區中,僅投一區、雲一區、旗山區、岡山區、金門縣及連江縣等6個社區未辦理特殊-資優教育課程,辦理的班別則以語文資優班、國文資優班、英文資優班、數理資優班、人文社會資優班、美術資優班、音樂資優班、舞蹈資優班及體育資優班9種班別為主,而人數比率則是逐年下降,96學年度特殊-資優教育課程的高一註冊人數佔總高一學生數已降至1.64%;而特殊-身心障礙教育課程則僅台北五區有特殊學校而未辦理外,其餘各社區均有辦理,學生大部分是以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縣市政府鑑輔會鑑定證明之輕中度智能障礙生為主,而人數比率則是逐年上升,96學年度特殊-身心障礙教育課程的高一註冊人數佔總高一學生數已升至1.36%
(三)適性學習社區內國中畢業生升學機會超過100%的社區達15個 96學年度適性學習社區國中畢業生總數314,010人,社區高中職校核定招生人數為264,113人,升學機會達84.11%。其中有15個社區國中畢業生升學高中職校機會超過100%,包括北市東區(146.59%)、台南三區(139.88%)、北市南區(133.20%)、台南四區(132.57%)、北市北區(127.40%)、雲二區(127.22%)、中三區(120.85%)、連江縣(117.80%)、高市南區(111.90%)、新竹市區(110.78%)、台北四區(108.60%)、台南一區(108.06%)、高市中區(105.28%)、金門縣(103.63%)。但仍有3個社區國中畢業生升學高中職校機會低於50%的社區,分別為台北五區(35.25%),次為投一區(42.11%)及彰北區(46.32%)。顯示大部份社區均能有足夠的高中職升學機會,讓社區內的國中畢業生選擇就讀,僅3個適性學習社區的均衡情形待調整。(四)公立學校招生比率已提升至五成三
45個適性學習社區之整體公立高中職招生人數比率達53.74%。大部份的適性學習社區已能讓多數的學生選擇公立高中職就讀,而外島地區(含連江縣、澎湖區、及金門縣均100%。但仍少部份適性學習社區,公立高中職招生人數比率相當低,諸如台北四區(19.58%)、台南一區(20.98%)、中三區(30.37%)。上述社區是否與其他社區重新劃分,或增設公立學校,則仍需要作深入的探討與考量。
(五)少子化現象仍持續影響高中職學校招生狀況
45個適性學習社區高中職之招生科別未達核定量60%的學校計有90校,分別位於31個適性學習社區,僅台北二區、台北五區、台北六區、桃園二區、新竹市區、投一區、彰北區、彰南區、雲一區、雲二區、台南二區、澎湖區、金門縣及連江縣,共14個適性學習社區無招生未達核定量不足60%的問題。
高中普通科招生未達核定量60%的學校共計22校,其中私立學校20校,公立學校2校,其中有9所私立高中在附設職業類科之招生上,亦出現招生不足的問題;辦理綜合高中而招生未達核定量60%的學校有15校,其中14所為私立學校及1所為國立學校;高中附設職業類科招生未達核定量60%的學校有20校,其中私立學校18校,公立學校2校。高職職業類科招生未達核定量60%的學校有34校,其中私立學校27校,公立學校7校,顯見少子化現象仍持續影響高中職學校招生狀況。(六)學生休學與輔導轉學情形均維持在低百分比之範圍
45個適性學習社區96學年度高中職之休、輔導轉學學生總人數為12,567人,佔總學生數695,988人之1.81%,且連續三個學年度均維持在不到百分之二的比率下。雖有部份偏遠地區(花蓮區)及外島(金門縣)在學生休、輔導轉學人數比率有較高的情形,但均低於4%,仍屬合理範圍。(七)學生就近入學情形逐年提升比率
以最近三個學年度的學生就近入學率來看,高中職社區化政策之推動,已使適性學習社區的就近入學有逐年提升的現象。45個適性學習社區高一學生就近入學率之情形,96學年度高一學生就近入學人數達141,328人,就近入學率達58.94%,較95學年度提升0.24%,並在穩定成長之中,而澎湖區(97.18%)、金門縣(94.28%)、宜蘭縣區(93.98%)均高達93%以上;惟交通便利或鄰近都會的社區學生就近入學情形,仍易受到學生跨區就讀的影響而降低,諸如台北四區(27.05%)、北市南區(29.90%)等,便是部份受到交通便利之因素影響。
二、適性學習社區教育品質均質化情形
(一)各適性學習社區教師專業授課品質逐年提升
45個適性學習社區整體合格教師專長授課人數比率高達96.07%,且逐年提升,全國有4個適性學習社區(投一區、台北五區、澎湖區及連江縣)合格教師專長授課人數比率已達100%,顯示各適性學習社區教師專業授課品質佳,且近年來的比例逐年提升,顯見各適性學習社區各校重視合格教師任用與專長授課之安排,社區教育品質也藉此獲得提升。(二)各適性學習社區高中職合作開課數難以提高
45個適性學習社區辦理合作開課,總計辦理學生跨校選課共229個課程,為合作學校數之0.47倍;而教師跨校開課共163個課程,為合作學校數之0.34倍,總計合作開課共392個課程。學生參加跨校選課人數為4,283人,佔適性學習社區學生總數的0.62%;學生參加跨校合作開課人數為10,659人,佔適性學習社區學生總數1.53%,總計參加跨校合作課程的學生達14,942人。惟未辦理學生跨校選修及教師跨校開課的社區為北市北區、基隆區、台北一區、投一區、投二區、台南三區、岡山區、屏南區及連江縣共9個適性學習社區,由於連江縣僅有一所學校,故無法辦法跨校合作課程,其餘8個適性學習社區的作法略與高中職社區化之目標相違。(三)各適性學習社區高中職已建立良好資源共享機制與模式
45個適性學習社區中,因連江縣僅有一所高中,未能辦理資源共享外,其餘各社區均辦理師資、課程及圖儀設備之資源共享,總計284校辦理資源共享。在社區辦理學校比率方面,以投一區、雲二區、澎湖區、金門縣4區為全區所有學校均辦理資源共享(師資、課程或圖儀設備資源共享);辦理資源共享學校比率較少的社區為基隆區(12%)、屏南區(13%)、高市北區(25%)。各社區辦理師資資源共享之內容包括高中職教師跨校開課、大專校院教師至校開課、職訓中心教師至校開課、業界學有專長之師傅擔任研習活動講師、社服機構人員至校參加研習活動講師等;各社區辦理課程資源共享之內容包括學生營會、學生研習活動、跨校開課、跨校選課、宣導活動課程、國中職業試探之實習課程、高中職教師研習、策略聯盟課程選修等;各社區辦理圖儀設備資源共享之內容包括圖書館館際合作、視聽教室借用、會議場所(禮堂、音樂廳、會議室、演講廳、教室)、游泳池或體育館共用、停車場借用、線上測驗系統分享、電腦教學媒體分享等。
(四)各適性學習社區高中職學生未升學未就業比率呈現逐年降低趨勢 95學年度45個適性學習社區中高中職學生未升學未就業人數共15,330人,佔適性學習社區學生總數之6.89%,並較94學年度降低1.19%。比較94與95學年度高中職學生未升學未就業人數減少率最多為金門縣(-11.81%)、投一區(-8.24%)、及台北二區(-7.84%)。此外,高中職學生未升學未就業比率確實有逐年降低的現象,其數據由92學年度的10.74%降至95學年度的6.89%,減少3.85%。
(五)接近八成八的高中職就近入學畢業生的能升學大專校院就讀 95學年度45個適性學習社區高中職就近入學畢業生升學公立大專院校人數共34,935人,佔適性學習社區95學年度高中職就近入學畢業生總數之25.38%;高中職就近入學畢業生升學私立大專院校人數共80,050人,佔適性學習社區95學年度就近入學畢業生總數之62.52%。總計升學公私立大專校院之就近入學學生為所有就近入學學生總數的87.90%左右,顯示接近八成八的就近入學學生均能升學大專院校。且升學公立大專校院的比例亦逐年提升,從92學年度的15.87%,提升至95學年度的25.38%。
三、調整適性學習社區範圍情形
96學年度45個適性學習社區並無合作學校、所屬國中的調整,至於地理範圍亦無社區進行調整,顯示各社區在中程計畫最後期程的執行,大致已能依地理範圍內的學校進行合作與資源共享。
四、適性學習社區特色發展情形
96學年度45個適性學習社區均能有社區特色發展,其呈現方式則依社區之地理環境、人文與產業情形不同而異,部份合作學校能利用社區資源,讓學校資源能輔相成,並擴大高中職社區化的辦理成效,甚至讓鄰近國中學校參與,形成適合學生學習的適性學習社區。
以96學年度獲得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補助特色發展計畫的22個社區來看,除了臺北市未獲特色發展計畫之補助外,高雄市獲5件補助,臺灣省獲17件補助。
未獲得補助的社區仍以高中職社區化推動工作之內容進行特色發展,包括課程區域合作、創意課程的推展,辦理的項目則包括「高中數學辭典」計畫針對高中數學課程編制網路自學系統、開設平版電腦繪圖課程、「創意機械設計課程計畫」訓練、科技人文學子培育計畫、創意科學實驗魔術營、建置「臺北市職校工農類科課程資源中心網站」、IWiLL互動式語文學習平台、人文與社會科學創意營-社會科學講座暨旗津采風、高中職學生KUSO創意生活影片、行動情境美語教學-主題式英語雙向對談、社區教學特色行銷暨招生宣導、加油添醋—辛香料理餐飲研習、創意科學教學實驗、創意電控積木科學、哈利波特魔法科學營、科學能力素養課程、社區數位學習平台、美語生活營、「資訊融入創意數位教學」、鄉土古蹟研習、優質教學研習、社區化諮商中心輔導網、英語戲劇營、建置「多媒體輔助教學資源中心」、建置數位博物館、美術資源中心、數位學習e-learning平台研習、研發金頭腦創新發明競賽、咖啡產業研習、學英文創意課程Scrabble拼字競賽、風之島文學網、推展生命教育暨環境保護服務學習之體驗活動、建置生命教育環境服務學習活動分享網頁、開辦花式調酒技藝課程、嬰幼兒按摩教學研習、水電DIY等特色課程與計畫。
高中職社區化特色發展的推動不但能使各適性學習社合作辦理課程教材研發、創意教學、網際網路學習、適性輔導機制、社區轉學機制、文化產業結合、與大專校院或國中之垂直合作等相關項目,同時亦能發展社區具有特色之課程或制度。未來在持續推動特色發展計畫時,仍可朝適性學習課程改進計畫、資訊教育計畫及適性輔導網絡計畫推動,使社區能經由持續且有計畫性的推動工作,得以提升各社區之教育品質。此外,有關社區內文化與藝術、特色產業及族群文化的探索與教材研發均可讓社區內學校與文化作緊密之結合,形成適性學習社區特有之文化與教育色彩,以提升當地人文素養與文化傳承工作。
第二節 建議
依本研究之結論,以下分別針對主管教育機關、各適性學習社區、與參加高中職社區化各校三方面提出綜合建議:
壹、對主管教育機關之建議
一、大部份民眾已了解高中職社區化,可延續辦理均質化方案
由次整體民意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整體高中職及國中之教師、學生與家長之滿意度達80.90%,顯示多數民眾已了解高中職社區化政策的推動,並滿意其推動結果。未來在高中職社區化中程計畫推動的最後一年,宜持續推動社區特色發展專案,並配合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實施方案的實施,讓民眾能了解到政策的延續性與銜接性,以增強民眾對教育政策的信心。
二、普通教育與技職教育、公與私立學校比例差別較大的社區宜考量進行調整
高中職社區化政策之推動,使大部份社區亦能在普通與技職教育之比率達到均衡,但普通教育與技職教育比例差別較大的社區,如連江縣(96.40:0)、台北五區(79.77:15.50)、台南二區(75.00:20.75)。由於連江縣為外島,情況較為特殊,但台北五區及台南二區則尚待作適當之調整。此外,公立高中職招生人數比率過低的社區如台北四區(19.58%)、台南一區(20.98%)、中三區(30.37%),亦可考量與鄰近社區調整地理範圍,或於該社區增設公立學校。
三、社區內招生容量不足或過高的社區,在未來學區規劃時宜加以考量
95學年度有15個社區之高中職招生容量超過100%,但仍有3個社區高中職招生容量低於50%的社區,分別為台北五區(35.25%),投一區(42.11%)及彰北區(46.32%),此三個社區中高中職學校一年級核定新生招生總數竟超過該社區所屬國中畢業生總數兩倍以上。建議未來在12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學區規劃時,這些社區劃分可再加以考量。
四、建議高中職社區化資訊網網站持續更新與維護
目前高中職社區化網站均架構完整,建議未來高中職社區化資訊網站仍需持續更新與維護,以透過資訊網站讓民眾了解高中職社區化政策的理念、推動現況、各適性學習社區的特色等,同時亦能持續透過高中職社區化資訊網平台,讓各校或各適性學習社區能互相交流,以隨時了解高中職社區化及教育政策之最新動態。
貳、對各適性學習社區之建議
一、高中職與國中之垂直連結可再強化,以接續辦理均質化方案
由於高中職社區化在基礎網絡的宣導工作有了適當的效果,建議各適性學習社區未來除了持續強化宣導工作,可著重與國中之間垂直連結的的宣導。建議各適性學習社區高中職學校加強向下建立與國中之垂直合作,合作辦理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之特色計畫,並支援國中各種教學活動,包括社團活動、校慶、園遊會等,強化高中職與國中之夥伴關係的建立,以配合未來教育政策的推動方向,使社區之國中學生能更了解社區內之高中職,增強其就近入學之意願。
二、持續發揮資訊站功能
高中職社區化在基礎網絡的工作內容中,建置資訊站被視為重要的工作項目,而建置資訊站的目的是要讓學校與社區有充分相互了解的機會,運用網站與其他宣導方式,讓學校教育的觸角能深入社區,舉凡學校經營理念、教育內容、活動設施和人力資源等,都讓社區人士了解及參與,建議未來在推動「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實施方案」時,可將各社區之資訊網站作為相關教育政策的宣導網站或學區學校的介紹網站,以結合社區內人文、風土資訊,讓社區網站提升其原有的功能與價值。
參、對參加高中職社區化各校之建議
一、學校間的區域合作仍為未來重點
97學年度為辦理高中職社區化之最後一個期程,建議各校仍應保持社區間的合作關係,加強社區高中職間課程、師資、設備、教學及輔導等教育資源整合,達成社區資源共享之目標,建立高中職與社區內產業、社區機構、大專校院及國中互助合作的夥伴關係,配合共同推動的特色發展計畫,與國中共同建構特色課程、教學與輔導的合作機制,提升社區整體的教育品質,進而吸引國中畢業生就近入學。
二、配合均質化方案的實施,社區內學校可尋求特色發展的方向
由於均質化方案已經過三次的研議,建議各適性學習社區高中職各校可依方案的辦理項目提出合作計畫,在高中職社化區所建立的既有合作關係上,由水平的合作延伸至垂直的整合機制,以建構產業、社區機構、大專校及國中與高中職的合作關係,達成師資、課程、設備等教育資源的共享,進而提升各社區之高中職教育競爭力,使學生在當地高中職的就學環境中,能有適性的學習與發展。
第二篇:村庄社区化管理成效总结
XX村村庄社区化管理成效总结
随着我镇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难题。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保护居住在村内村民和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城乡结合部农村的村庄秩序,为广大流动人口和村民创造一个更加平安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谋划和统一安排下,东区16个村社全部实行了社区化管理。
目前,XX村的社区化管理进程正在有序开展和推进,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的各项制度,社区民警、村庄专职巡防队员、流动人口管理员已全部到岗工作。实践证明,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规范了社会秩序,村民生活的安全感不断提升,我村的村庄社区化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综合来看,我的村庄社区化管理取得了四大成效。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了村庄管理水平;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大大降低了治安案件发案率,提高了社会治安水平;三是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实现了农村治安管理网格化、农村保洁专业化、村民文化生活多样化;四是村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我村实行的社区化类似于城市居民区的小区化管理模式,既是对村庄、居民更加规范的管理,同时更加保证了所有居住在村庄内的人员安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短期看来,村民及
流动人口觉得出行受到了限制,出示出入证很麻烦,但是从长远来看,出于村庄安全考虑,在实行了村庄社区化管理后,村内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秩序井然,得到了村民及流动人口的广泛好评。
在稳步推进社区化管理的同时,相关制度措施正在不断完善。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村建立了以警务站、流动人口服务站、专职巡防站、民事调解室的“三站一室”为主的综治工作中心,建立了巡防队、流管站、环卫队三支队伍,并投资在村口修建了治安岗亭、值守哨卡、围墙等,实行村庄的立体化管理,同时,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为三站一室注入了新鲜力量,又对村巡防队、流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统一的集中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工作规程,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村庄发展,服务全村百姓。
同时,镇政府也派出专职督导组,长期驻村,指导我村的社区化管理工作,在督导组的指导下,我村的社区化管理工作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也为我村下一步村庄社区化管理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XX村
201X年XX月XX日
第三篇:和平街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践做法及成效(精选)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做法与成效
——乌兰浩特市和平街办事处
和平街地处乌市中心地段,人口多,商业网点,居民构成成份复杂,社区管理难度很大,为了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2011年7月以来,和平街党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街社区工作实际,率先尝试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分级包片,一片三长,一岗多责”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通过健全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改进社区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能,实现了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统一认识、认真谋划、确定管理模式
街道是社会各种矛盾交汇点,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基于这种认识,街党工委“一班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网格化管理模式,为了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抓实抓好,街党工委组成考察组由书记带队,机关、社区干部代表参加,到浙江杭州采荷街道学习考察,并取回了管理“真经”。在此基础上,街党工委成立了由街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社区书记、主任为成员的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做到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做。通过反复研究决定在全街范围内推行“分级包片、一片三长、一岗多责” 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为了把这种管理模式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街党工委采取了抓点带面的办法,确定了红通、红都、滨河为试点社区,制定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社区班子由街道组织考核,社区片区负责人及楼栋长、党小组长、退管小组长由社区班子组织考核。
二、划分网格、选拔能人、制定岗位职责
在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中,街党工委特别注重抓好两个要件:一个是科学设置网格即片区,另一个是选人用人。
1、根据社区的不同情况,将每个社区划分4—6个片区,以片区为单位,形成责任社工责任区域,片长1人,由负责该区域的社区工作者担任。每个片区设党小组长1名、退管小组长1名、每栋楼设楼栋长1名,党小组长、退管小组长、楼栋长均由社区居民代表会选举产生。
2、将社区各项工作融入网格,并明确了岗位职责。社区工作者(片长)在所管辖的片区内负责片区所有为民服务工作事务并及时收集社区民意上报社区居委会。具体为信访调解、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民政低保、特殊群体管理服务等工作职责,按照片区事务及时受理,社区协调解决的原则,有效服务居民;党小组长兼任片区统战委员,负责片区党员召集管理并做好统战对象协调沟通工作;退管小组长兼任片区社会化服务协理员,不但对离退休干部服务,还对无就业居民进行管理服务,指导其学习生活技能,寻找就业岗位;楼栋长兼任片区关工小组长、城管卫生监督员、治安员、消防安全员,对本楼栋居民生活需求、困难和问题及时反映,并协调做好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党小组长、退管小组长、楼栋长的共性职责是组织片区不同层面居民参与各种活动,反映不同层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片区负责人,掌握片区居民的思想动态,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邻里和谐相处。
3、召开居民代表会,把网格化工作落到实处。街党工委召开了网格化管理动员会,各社区先后召开了居民代表会。共选出片区负责人31人、党小组长31人、退管小组长31人、楼栋长260人,为网格化管理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网格化管理见成效 在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过程中,街党工委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认真总结分析试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经验、成效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本街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和平街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召开了全面实施网格化推进会,认真部署,具体安排,促进了网格化管理的顺利开展。
一年来,通过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社区,机关、社区干部包片区,“三长”包楼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综合性的网格化管理局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网络互动,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由于辖区市场多,商业网点多,流动人口多、居民成份复杂,导致一些地方治安问题突出,常常发生盗窃绺窃等治安案件。邻里之间常因一些琐事,矛盾不断,增加了社区的安全隐患。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以后,“三长”切实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到了“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能化解的邻里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之中,掌握的治安信息及时反馈给片长,最大程度地防止了邻里矛盾的扩大化,减少了群防、越级访的发生,治安案件明显减少。如:滨河社区众益综合楼4号楼的楼栋长李忠枢,退休后闲居在家,自从当选楼栋长以来,他经常上门为邻居们免费修理电灯、电闸等,楼道防盗门锁坏了,他担心单元居民财产受损失,便自己学会了修锁,把单元门锁修好了。一次,深夜,李忠枢去卫生间发现一户居民车库门开着,就赶紧打电话通知对方,由于夜深,居民睡着了,联系了半个多时辰才联系上,避免了物品的丢失,这位居民感动地说:“李大叔这楼栋长可真够格!”去年10月份,刚开始接手楼栋长工作的吴凤兰,便开始每天下片走访,在红胜家园3号楼,她发现楼前的下水井堵了,入户打听得知,由于下水井堵塞,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楼上居民的污水都返到一楼了,一楼住户正打算关闭自来水阀门呢。于是,吴凤兰立刻与物业公司取得联系,疏通了下水井,避免了邻里之间矛盾的发生。红都社区老党员、片区党小组长王景春凭着自己理发手艺经常为低保户上门理发。他还经常组织退休老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去托老所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红通社区退管小组长张立平,组织退休干部成立了社区中老年合唱团,他们自行编排节目,为居民巡回演出,博得了居民的好评。
二是壮大了服务力量,提高了服务效率。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之前,每个社区干部平均管理七、八百户居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社区干部的工作写照,很多工作都需要社区干部去做,常常是顾此失彼,有时也会引来居民群众的抱怨声。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之后,社区的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壮大了社区服务力量,提高了服务效率,减轻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有的社区工作者激动地说:“实施网格化管理,我们的工作好做多了,也不忙乱了。我们要落实工作任务,掌握居民信息,通过‘三长’就能办到,工作真是方便多了。”
三是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实行“分级包片,一片三长,一岗多责”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以后,街道班子成员及机关干部都有了自己的包片区域,促使他们转变了工作作风,改变了以往办事处的工作机关化现象,广大干部经常深入群众,细致地了解群众的现实需求和困难,及时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如:今年年初,综合办主任胡本榕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40、50”人员李振强刚刚下岗,因为爱人和孩子都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难,得知这个情况,胡本榕便积极联系街道劳动保障所,经过多方协调,为李振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今年3月份,街道班子成员及机关全体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情、解民忧,与21户低保户结对帮扶,为他们送去了生产生活物品及扶助资金共计6000多元,为他们联系了力所能及的工作3份,力促他们摆脱生活困境。网格化管理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优化了机关工作环境,提高了行政效能。
第四篇:网格化管理活动及成效
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活动及实效
航空港区翟庄村人口多,面积大,交通便利,流动人员较多,因此乡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本村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今年我校根据区里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及村里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为便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开展,村两委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村书记及校长任组长,村调解主任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通过健全组织明确了职责,确定专人负责,同时把各项工作分解到各个自然村,各条线的干部共同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理划分责任网格,组建服务团队。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一行政村一网格”的基本块划分方法。各组要提供“定期+按需”的长期服务,根据村民的需要积极为民办事,通过下村走访联系民情,掌握动态,根据责任分工落实办理人员,并对办理结果进行记录。同时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由副组长记录群众的各项诉求,组长定期汇总后报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现组团服务长效。
1、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各服务团队本着“全面联系、重点服务” 的工作原则,对自己所负责的网格内村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认真收集村情民意、做好各类政策宣传服务工作,在各服务网格开展全面联户走访活动的基础上,各服务团队对全村孤寡老人、困难党员、特困家庭、贫困职工等送去慰问品,并进行重点走访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并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具体状况和致贫原因,为今后因地制宜落实帮扶措施,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奠定基础。
2、实行服务团队综治平安责任区工作制。坚持把推进网格组团工作同综治平安工作结合起来,把网格责任区的综治平安工作成效作为考察网格服务团队工作成绩的总体指标。下一步将制定考核办法,实行考核奖惩制度,对网格服务团队进行考核,把网格服务组走访入户率、群众知晓率和满意率以及工作成效纳入考核内容,并根据实际工作给予奖励或处罚。
二、工作实效
通过一段时间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虽然还不是很深入,但是已取得一些成效:一是通过区块划分,有效解决群众的需求和矛盾。充分发挥基层各类组织的作用,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如青东涧村的两户居民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矛盾纠纷,村干部暨网格副组长走访时发现后及时上报乡综治办进行调解。通过乡综治办联合村干部及时介入进行调解,稳定了矛盾双方的情绪,有效防止了该此 纠纷激化,妥善解决了这起纠纷,消除了不安定隐患。二是把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与网格区块划分相结合,各项工作一目了然。我们把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金缴费工作进行分块收取同网格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块实施明确了任务,工作进展也是一目了然,可以说通过网格区块有力的推进了全村工作的开展。三是进一步联络了干群感情,营造了良好氛围。我们要求各网格服务团队多走访农户,既了解农户的诉求也联络了感情,便于工作的开展。通过走访,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向村民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提供必要的帮助,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密切了干群关系。同时通过走访掌握了村民的动态,对一些矛盾隐患及时的进行了调解,真正做到了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契机,促进归正人员的管理工作进入新模式。在网格层面,每一网格落实包括普法宣传员、人民调解员、农村经济发展指导员等人员各司其职,主要负责群众日常法律服务。
接下来,村两委将进一步抓好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经验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深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一是利用好报到在职党员资源,组建长效化的自助、互助服务团队,切实完善走访服务群众的组团力量;二是总结完善走访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整合和完善民情信息收集、汇总、反馈体系,形成充足的人员、经费、信息和制度保障,保证组团式工作的长效化、制度化延续;三是围绕解决居民区疑难问题,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各线工作。
航空港区第二小学
第五篇:.....社区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举措和成效
昌盛社区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举措和成效
…….社区成立于2006年4月,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现有6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17栋,住户744户,常住人口1886人,城镇人口973人,流动人口33人,辖区单位19个,其中机关单位6个,学校3个,医院1个,个体商业网点308个,有志愿者队伍5支52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支部书记2名,公益性岗位9名,进村进社3名,就业援助2名。社区本着便民高效的服务理念设居务大厅、党建工作站、警务室文化活动室一厅一站两室的模式,在居务大厅设党政群团、民政低保、劳动保障、残协老龄、计划生育五个服务窗口。
社区现有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0名,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26名,其中正式党员25名,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10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现有党员24名,其中离休2名,退休22名,女党员4名。驻区在职党员44名。
社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根据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示精神,结合社区实际工作,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要求,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以创特色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为抓手,不断推动社区党建、计生、民政低保、劳动
保障、残协老龄、文体、综治、卫生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就社区2011年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举措和成效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健全组织管理,完善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加强环境整治,强化治安维稳,把社区建设成平安温馨和谐社区。
二、工作举措
今年社区建设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也继续做好以党建、计生、民政低保、劳动保障、残协老龄、文体、综治、卫生等常规内容为主的社区中心工作。
(一)社区党建工作:
1.社区支委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内部团结,分工明确,办事公道,具有较强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的执政建设能力,推进党政群团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对社区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开展活动。听取党员学习、工作、思想汇报,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3.与辖区单位实行党建共驻共建,不定期召开共建联席会,商讨社区建设事宜。重视群众工作,使支部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办事公正公平,群
众满意。
4.在发展党员方面:今年发展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预备党员,2名发展对象转正。同时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二)计生工作:
1.紧紧围绕和盛镇党委、政府、计生办的统一安排深入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上街发放宣传单,让社区每一位居民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改变生育观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计生宣传活动,定期刊出宣传栏。
2.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适时开展计生寻访工作,对新婚夫妇,产褥期、哺乳期妇女做到随时走访,积极为她们讲解产后保健及哺乳期避孕知识。为社区内的育龄妇女免费发放避孕套、避孕药等。督促环孕检对象到镇服务所进行环孕情检查。
3.健全微机台帐、卡、表、册等相关资料。数据准确、真实、无一人错登漏登,及时运转表、册,做到卡、表、册、证、人五对口,补充完善育龄妇女信息。
4.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及时动员外出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积极开展每月一查,每季度一核的普查验证工作;为方便流动人口做到有计划地生育,要不定期的发放宣传资料,避孕药具等,让流动人口感觉到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
本、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
(三)劳动保障:
1.推行文明办公,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办公程序,做到服务热情、耐心周到。通过我们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良好的精神状态,使社区居民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加强就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每季度进行一次技能培训,每次培训人员保持在100人左右,并聘请县劳动工作站专业人员讲课。推荐他们参加市、县、镇组织的创业培训,并为他们创业提供便利。通过大力发展失业人员的技能和创业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3.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力度。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今年将继续坚持为劳动就业服务,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机制,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我们还将与少数特别困难的家庭建立“定人、定期、定户”的结对帮扶制度,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鼓励自主创业,宣传优惠政策。对有条件的失业人员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将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优惠条件、就业信息、社会保障规定宣传材料送到每个人家中,同时了解他们的要求、愿望。
5.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失业人员的生活。帮助再就业对象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四)民政低保: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低保惠民政策,不断完善审查制度,定期公布执行低保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使低保工作更加“阳光透明”。
2.对低保户家庭实行定期走访制度,及时掌握他们近期的家庭生活状况,实行动态管理。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上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3.定期召开低保人员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有关低保政策。同时倾听低保人员的建议和意见。支持享受低保人员创造就业机会,鼓励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残协老龄:
1.加强对残协老龄人的情况摸底工作,建档立卡,努力做到及时掌握他们的最新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将各种信息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2.做好节日的慰问工作,对那些生活确实困难的人员做好关照,多组织开展老年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定期到残疾人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
(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在社区实现了“五无”目标,即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居民犯罪、无治安灾害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杜绝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2.加强对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提高群队群治意识。
3.及时调处民事纠纷,做到了无因民事纠纷调解不及时,造成矛盾激化,导致人员伤亡的现象发生。
4.发动辖区群众及义务联治队员、楼栋组长,不放过一个可疑的人和事,以杜绝案件的发生。
5.深入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做好吸毒人员监控帮教工作。
6.加大反邪教警示教育,组织举办反邪教培训班,提高居民群众的反邪教意识。
(七)活跃社区文化,广泛宣传社区精神文明公约,提高文明新风、文明行为。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文艺汇演、书法比赛、下象棋等活动,进行科普宣传、法制宣传。管理好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
(八)发挥社区自治功能,认真执行社区自治章程和各种自治制度,办事公平公正,监督措施落实,群众满意。
(九)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为了适应社区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特修订“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即政治思想好、遵纪守法好、团结和睦好、环境卫生好、科技兴农好、完成任务好、计划生育好、艰苦奋斗好、生产生活好、移风易俗好、把符合上述10个条件的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出来,给居民树立榜样,促进社区和谐、居民安居乐业。
(十)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做到社区内净化、绿化、亮化、无脏乱差,确保环境整洁干净。
社区成立以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一、社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壮大。
三、社区建设服务内容逐步丰富。
四、社区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有新起色。
尽管社区建设区得了巨大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社区办公场地全部租用且办公条件差,场地狭小,影响了业务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社区进入业务准入制度不健全。一些职能部门只给业务和任务,缺乏资金和人力支持。
三、社区经费来源单一,仅仅靠财政拔付有限的资金,活动经费和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各种活动的全面开展。
四、缺少业务人员的培训制度,业务人员办事能力较差,影响了工作效率。
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单元,社区建设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基层组织自治建设,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
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社区建设已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力量源泉,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社区成为构建和谐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基础。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基本单位,在城市管理、公共事务等方面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就目前我社区建设的现状来看,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城镇需求。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未来,增强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我们对社区建设提以下建议和意见以解决我社区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建议上级部门把社区办公场地建设纳入政府的规划之列并付之实施。
二、建立健全社区进入业务准入制度,完善各种业务进入制度。使社区在进入业务的同时,也能有资金和人力的大力支持,使得各种业务能在社区顺利地开展。
三、建立和完善筹资机制,解决社区建设经费短缺的问题。
(一)建立政府补贴长效机制;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多渠道
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
(三)出台政策,明确驻社区单位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四)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确保社区收入渠道畅通。
四、建立健全社区业务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社区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社区的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