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时间:2019-05-13 02:2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社区护理课程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第一篇:中职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社区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社区护理学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内个人、家庭、及人群的健康为目标。它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在社区范围内,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护士为居民提供的长期性综合保健护理服务。

(二)课程定位

《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社区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所必需具备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社区护理是建立在医学、护理、康复、预防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为了适应大众需求,在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的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是社区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与《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构成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它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家庭、个人、群体以及社区等不同护理对象实施针对性护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从事社区护理或实施社区保健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中等职业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社区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社区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社区护理的理念,护生要在“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指导下,建立起“环境-人群-健康”的思维模式,掌握必要的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以社区护士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卫生服务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设计性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和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开展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开放性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应用前修课程知识与技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能力训练和家庭访视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是基于社区护理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整合后开发出来的,将学科基础知识与

基本实践技能相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的社区护理部门的社区护士岗位,对学生进行社区护理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模拟社区护理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社区护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课时安排:总学时20,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2。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以及社区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并能应用相关知识指导社区护理实践,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和减轻痛苦的目的。运用社区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沟通技能对家庭、群体组织、社区居民进行护理与健康指导。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掌握社区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掌握社区护理程序的应用;掌握家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社区不同类型人群保健护理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掌握社区慢性病人护理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熟悉社区传染病病人的管理原则及方法;熟悉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

能熟练运用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能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个人、家庭和人群提供护理服务;能在社区开展保健护理活动;能具备家庭访视和健康教育的能力;能根据社区人群的不同情况应用预防保健知识向社会重点人群提供个体化的预防保健服务。

3.素质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为社区人群服务的思想;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不断探索改进的创新精神;具备职业道德品质;能通过实践模拟任务的完成,完善和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观察与决策能力和自主学习等综合职业能力。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按照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目标和社区护理岗位需求,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社区护士的执业资格要求,该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护理学必修课程实施完成后的第4学期,具体如下表:

课程内容安排

(一)教学建议

1、课程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开展对社区护理活动项目来驱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图片、个案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多种手段,采用由总体到层次的教学过程,内容上树立课程的“知识与行动结构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完成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获得社区护理所需的职业要求。

2、课程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授课时以学生为主体,内容突出重点且表述清晰,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重在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

3、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了解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和内容。

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社区教学新模式,不断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二)考核评价方式

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打破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核模式,包括了:①过程性考核(课堂互动5%、课堂提问5%、习题作业5%、课堂表现5%);②期末笔试成绩考核:(40%)全部以主观简答论述题为主,以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应了学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理念、方法和内容的掌握程度;③综合技能考核:(40%)以学生应用为主,根据自己的家庭和所在社区,完成社区组织活动计划、常见疾病的社区管理和居家护理措施的制定等课后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展了学

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凸显了该学科的实用性、实践性原则。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是教育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课程建设的根本。教材建设方面,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在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材设计以护理程序为知识构架,以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护理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建议使用卫生部规划的、贴近我国目前社区护理现状的教材。

(四)实验实训建议

充分利用院-校合作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注意职业能力的发展,利用院-校合作平台的资源实现社区护理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在就近的社区进行社区护理的见习,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校设有阅览室,备有各种护理专业图书及杂志,供学生参阅。老师可提供网上阅读护理专业知识的网址建议学生借阅相关知识图书及参考章节。真正让《社区护理》课程精讲、导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建立《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包:包括主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案例教学库、实践实训大纲及各种社区护理表单,通过多维、动态、模拟场景的课程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篇:《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职英语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建议学时:216学时开设三学期,每周4节课(具体时间安排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全院需开设中职英语个相关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职英语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职英语课程是某些需从事与英语相关的中专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二)设计思路

社会和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对岗位能力的要求是我们课程设置的依据。根据我院所设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为今后的专业英语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但因我院中职学生普遍为初中毕业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我们着眼于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学生创建就业行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就业与人格发展。培养学生能在动态的社会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具备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中职)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授课对象

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2.参考课时

68课时,理论教学课46时,实践教学22课时。

3、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TCP/IP协议”、“JSP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我们的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网络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能通过常用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组网。

能对常见网络故障进行排错。

三、内容标准

(一)第一单元

单元名称

计算机网络基础

参考学时

8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其该阶段的典型代表网络。

2.掌握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概念。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5.掌握各种网络拓扑结构。

6.掌握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优缺点

1.了解本课程的教学,为学好本课程做好准备。

2.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通过互动的提问和行业介绍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学会分析网络拓扑结构。

4.懂得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1.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5.网络拓扑结构等概念。

6.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优缺点

技能要点

本课程教学介绍。

介绍网络行业的市场空间。

分析校园网络拓扑结构

介绍本课程学习的目标以及参考书籍,和学习方法。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一篇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报告,根据报告给出成绩。

(二)第二单元

单元名称

数据通信基础

参考学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数据传输方式、同步方式、数据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及其比较。

2.掌握差错控制技术。

1.学会数据通信的相关技术。

2.懂得数据通信的过程。

3.完成实验报告。

1.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数据传输介质。

3.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

4.数据通信。

5.数据传输方式。

6.数据传输速率。

7.数据编码。

8.多路复用技术。

9.数据交换技术。

10.ATM和帧中继交换。

11.通信控制与传输设备。

12.差错控制与差错检测方法。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讨论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三)第三单元

单元名称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参考学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2.掌握ISO体系结构及其七层的功能。

3.掌握TCP/IP体系结构。

1.把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与实际使用相联系。

2.ISO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2.ISO/OSI参考模型七层的功能。

3.TCP/IP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讨论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四)第四单元

单元名称

局域网类型

参考学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各种局域网技术及其比较。

2.掌握各网络的应用。

1.学会各种局域网技术的核心思想。

2.懂得各种局域网的通信过程。

3.完成实验报告。

1.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以太网。

2.FDDI网络

3.ATM网络。

4.令牌环。

5.交换网。

6.虚拟局域网

7.无线网络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讨论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五)第五单元

单元名称

局域网技术

参考学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局域网的三要素(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式).2.各种局域网。

3.局域网的IEEE802.3标准。

1.掌握局域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1.学会运用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到实际的生活中。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局域网概述。

2.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

3.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4.典型局域网。

5.高速局域网。

6.交换式网络和虚拟网络。

7.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

技能要点

1.制作双绞线,使用测线仪测试通路。

2.观察线缆的标准接口和交换机的标准配置端口,并用交换机构造简单的办公网络。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六)第六单元

单元名称

网络互连技术

参考学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广域网的概念和特点。

2.网络互连的概念和类型。

3.网络互连设备(中继器和集线器(HUB)、网桥和交换机(Switch)、路由器、网关)。

4.公用数据传输网络。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够独立构建一个简单的对等网。

3.训练学生对设备故障排除的能力。

1.学会选购各种网络设备。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传输介质。

2.网卡。

3.中继器。

4.集线器。

5.交换机。

6.路由器。

7.网关。

技能要点

1.了解常用网络设备的参数,会选购网络设备。

2.能独立构建对等网。

3.能对设备进行故障排除。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七)第七单元

单元名称

互联网与网络协议及应用

参考学时

8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协议的基本概念。

2.各种网络协议,应用层协议,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

3.IP地址的表示方法

4.TCP/IP协议

5.IPX/SPX协议。

6.NetBEUI协议。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掌握各种网络协议的原理和过程。

3.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协议。

1.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2.学会运用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到实际的生活中。

知识要点

1.互联网Internet概述。

2.Internet有关概念(Internet服务提供者

ISP、域名、Internet

连接等内容)

3.互联网常用功能,如:EMAIL、TELNET、FTP、EDI、WWW等的概念、工作基本原理等。

4.网络协议。

5.TCP/IP协议簇。

6.IPX/SPX协议。

7.NetBEUI协议。

技能要点

1.去文件服务器上下载文件,感受ft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2.上网因特网浏览网页,感受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八)第八单元

单元名称

常用网络命令

参考学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常用网络命令的作用,telnet,netstat,ping,ftp,ipconfig,tracert。

2.学会如何使用这些网络命令。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网络命令。

1.让学生网络命令有更深的了解。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3.树立就业的信心。

知识要点

1.telnet,netstat,ping,ftp,ipconfig,tracert网络命令的作用。

2.telnet,netstat,ping,ftp,ipconfig,tracert网络命令的使用。

技能要点

1.telnet命令的使用。

2.netstat命令的使用。

3.ping命令的使用。

4.ftp命令的使用。

5.ipconfig命令的使用。

6.tracert命令的使用。

7.完成实验报告。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九)第九单元

单元名称

网络资源的共享

参考学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利用网络共享文件夹。

2.了解利用网络共享打印机。

3.掌握对共享资源权限的分配。

1.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共享资源

1.让学生对网络的作用有更深的了解。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3.树立就业的信心。

知识要点

1.共享文件夹并在客户机进行访问。

2.共享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并用客户机进行使用。

3.对共享的网络资源的访问者权限进行划分。

技能要点

1.共享文件夹。

2.共享打印机等网络设备

3.访问者权限进行划分。

4.完成实验报告。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十)第十单元

单元名称

设计一个网络

参考学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网络基础的概念

2.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运用。

1.熟练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

2.懂得根据实际环境进行网络互连。

3.完成实验报告。

1.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网络基础、网络拓扑结构等概念。

2.各种网络设备的运用。

技能要点

1.熟练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

2.懂得根据实际环境进行网络互连

3.小组讨论各网络的性价比。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讨论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十一)第十一单元

单元名称

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参考学时

8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网络管理概念。

2.网络管理的功能。

3.两种网络管理体系。

4.网络管理软件。

5.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策略、安全级别。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

1.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3.树立就业的信心。

知识要点

1.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概念,两种网络管理体系(ISO/SNMP),网络管理软件)。

2.网络安全。

技能要点

1.设置一款防火墙软件,并验证其功能。

2.查询网络安全日志,分析安全隐患。

3.上网查询关于网络安全技术的手段。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十二)第十二单元

单元名称

网络故障和维护

参考学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网络维护的重要性

2.掌握网络维护的步骤。

1.熟练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

2.懂得网络维护的步骤。

3.完成实验报告。

1.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网络维护的步骤。

2.常见的网络故障。

技能要点

1.熟练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

2.懂得根据网络故障进行网络维护

3.假设情景或者构建操作环境进行网络故障的排除。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讨论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导论,C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

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线缆制作及测试,简单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网络调试等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达到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可在实训室进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的理念。

(3)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新技术,能紧跟技术发展潮流。

(4)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良好的工程规范,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索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

(1)改革评价手段和办法,加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可采用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办法相结合。

(2)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实践环节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三)教材编写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通过构建小型网络,引入必要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4)教材内容要能及时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5)编写内容的组织应以任务组织、项目驱动的原则,随同教材配备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综合实践题目,便于组织教学。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学校建有网络实训室,并有实验器材,如:线缆制作工具和材料,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等。良好的实践条件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经过这些实践环节,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实战锻炼,为课程讲授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1)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实训,让学生在真是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

(3)编写实训指导手册和电子实验题目,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和远程实验室开放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END

第四篇: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标准

会 计 专 业 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一、专业名称 会计

二、职业岗位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面向中小企业及非营利单位,培养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和日常会计管理以及代理记账等工作的会计人员。

出纳岗位: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

会计核算岗位: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

会计管理岗位: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三、招生对象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四、学制

三年;

五、培养目标

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锐意进取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六、毕业上岗标准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达到基本考核要求,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证书;达到会计上岗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七、课程路线与体系

八、核心课程基本内容

十、教学实施条件

(一)教师任职条件 1.专任教师

(1)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

(2)具有会计岗位工作经历,熟悉会计业务;(3)精通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4)具有较强的教研与科研能力。2.兼职教师

(1)具有5年以上会计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奖励;(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二)实践教学条件 1.仿真实训

(1)实训场所:用于进行会计基本技能训练用的实训室;配置有应用会计核算模拟实训软件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机房;具备会计分岗位操作的企业财务模拟环境及模拟银行、模拟税务等外部环境的实训室;

(2)实训工具设备:会计工作所涉及到的各类办公设施设备及基本文具;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演练的沙盘及相关资料;

(3)会计日常用品;

(4)仿真实训资料:企业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会 计核算等相关资料;

(5)模拟实训软件:会计核算模拟软件、成本计算模拟软件、税费计算与申报模拟系统、财务分析模拟软件、企业版财务软件、审计软件、小键盘票据录入实训软件、企业ERP资源管理软件等;

(6)配备足够数量的校内实训指导教师。2.顶岗实习

(1)具有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

(2)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应具备相应的实习条件,足够容纳学生,并为学生提供食宿及发放补助;

(3)配备足够数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三)学习资源

电子教材及其配备的教学课件、生产工艺过程教学录像、会计实践操作流程教学录象及技能演示录像、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及校外顶岗实践管理制度、学生手册、会计法律法规汇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及模拟习题。

十一、教学组织与评价

(一)教学组织

本专业教学组织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中职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的形式组织教学。理实一体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运用“六步法”组织课堂教学;校内仿真实训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通过分岗实训、混岗实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训教学;校外顶岗实习以校外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通过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顶岗实践组织教学。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教学实施前,对学生所做的工作计划进行检查,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设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顺利实施教学。

2.形成性评价。教学实施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操作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问题和操作偏差,寻找教学实施方案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实施方案。

3.总结性评价。教学实施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就业单位意见反馈和社会评价,对专业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和毕业生的质量以及教学组织的满意度进行考察,为修订新的专业标准和教学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第五篇:《急救护理》课程标准(修改稿)

《急救护理》课程标准(修改稿)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

适用专业:高职护理专业-临床护理

1.课程定位

《急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设置的护理临床课程。本课程是在前续课程《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疾病学基础》、《用药护理》、《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基础上进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能够运用急救护理知识和技术,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对急危重症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与《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构成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实践技能和科学创新能力,适应护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护理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校(学院)企(医院)共建、工学结合”模式建设,以综合职业能力目标构建教学体系,是立足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下的二次课程开发。在课程内容构建过程中,结合职业能力和职业证书相关考核要求,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注重情景性、科学性和人本性这三个结构性原则的平衡和互补,考虑知识点的合理分配以及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所选取的学习内容能够含盖本学习领域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并体现急救护理工作的主要过程,具有代表性和覆盖面。按照典型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原则设计教学情境,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情景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室、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370,理论学时16,校内实训学时16,临床见习学时18(3天×6),顶岗实习学时320(八周/40天×8)。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急救护理知识和技术,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对急危重症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3.1专业知识目标

3.1.1能概括说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体系和任务要求、院前急救的任务及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和护理程序、ICU收治程序和监护分级。

3.1.2正确阐述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创伤病人、气道梗阻病人、急性中毒病人、常见意外伤害病人、临床危象病人的病情判断、病情观察和救护措施。3.1.3正确阐述心肺脑复苏、创伤救护、气道梗阻现场急救、重症监测和脏器功能支持技术的基本方法。3.2职业能力目标

3.2.1具有对院外急救病人进行现场评估、分类的能力;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创伤现场救护、气道梗阻现场急救的能力;对中暑、触电、溺水、蛇咬伤病人进行现场救护的能力。

3.2.2具有完成急诊护理程序和保障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的能力;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创伤病人、急性中毒病人、临床危象病人进行病情判断、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具有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技术的应用能力。

3.2.3具有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规护理的能力;对脏器功能衰竭病人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体温监测、呼吸功能监测、脑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能力;多功能监护仪使用、呼吸机使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等技术的应用能力。3.3 职业素质目标

3.3.1具有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3.3.2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能够与病人沟通及表达;

3.3.3能够扩展相应的信息收集、使用各种媒介完成学习任务; 3.3.4能够对工作结果的评价与反思;

3.3.5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5.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5.1教学方法建议

5.1.1应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型情境诱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1.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思考。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通过双向互动营造活跃和谐的学习气氛,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1.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校内实训室、校外医疗现场为重要的教学场所,使学生能更快地感受今后的工作环境。

5.1.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充分领会任务引领、职业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5.2教学评价建议

5.2.1突出学习过程评价,结合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实训报告、情境演练、临岗学习考核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采分,即形成性评价。

5.2.2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理论考试、技能抽考、实习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考试,其中临岗学习考核、实习出科考核与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在教学基地进行,完全按照岗位标准评分。5.3教学资源建议

5.3.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搭建起的网络平台,共享优质的课程设计、多媒体资源、视频资源、虚拟资源、教学案例库和试题试卷库等。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3.2创建开放性实训平台,通过开放实训室、开放实训项目、开放实训内容、开放实训仪器将学生推上主体位置。学生参与实训组织和管理,使学生在实际角色任务中,实现对技能和素质的同步培养。

5.3.3搭建院(医院)校(学校)合作平台,充分利用行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护理实训、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6.教学任务安排

下载中职社区护理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社区护理课程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精选多篇]

    2011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一、导言1、课程定位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各行各业都对英语能力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岗位要求,学好英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重......

    社区护理

    社区的特征: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地域性,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密切的社会交往,有一定的生活和生产设施,健全的管理机构。 社区的功能:生产与发展功能,贯彻政策功能,人际互动功能,社会控......

    社区护理

    第一章 选择题 1.根据WHO的标准,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人口数大约为:D A.1万~2万B.3万~5万C.6万~8万D.10万~30万E.40万~50万 2.在社区护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段护理阶段的主要护理内......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结合而成,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是一种专门和完整的实物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

    母婴护理指导师课程标准

    课 程 标 准母婴护理指导师(试 行)中国国家培训网第五事业部制定说 明根据中国国家培训网的培训课程体系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有关岗位技能标准,为中国国家培训网岗位培训和技能......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标准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标准XX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编码】23000602【适用专业】护理【课时】28......

    护理技术的课程标准5则范文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一、本课程教学目标概述《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基于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对应护理岗位能力需求、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和学......

    护理中职生求职信

    尊敬的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呈阅我的求职信!我是南阳卫校的应届生,我的专业是护理,我即将面临毕业,在此期间,我会好好学习,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