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开县农综办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以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柑橘果园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从而实现果、菜、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截至6月底,已发展血橙基地1000亩,锦橙基地5000亩,林下种植大豆2000亩,花生2000亩,蔬菜1000亩,林下养鸡500亩,林下覆土栽培食用菌100 亩,发展乡村旅游建“林家乐”3家。
一、合理引导、科学谋划。
通过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宣传,通过技术收入对比,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同时,县农综办多次深入基层入户调研,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以农户的意愿为先,引导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不盲目发展,一哄而上。在长沙镇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和林下种植花生、大豆,在厚坝镇厚坝村大力发展林下覆土栽培食用菌和“林家乐”。
二、扶持龙头、示范带动。
县农综办把充分发挥产业龙头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推
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养大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在每个农综项目区选择了2-3个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进行重点培育,使其上档次、成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三、加强培训、科技配套。
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作用,加大柑橘、肉兔、菌种等繁育体系建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科技含量,帮助农民增收。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镇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生产经营骨干和普通农户到江西、安徽和巫山、奉节等地学习考察56人次,邀请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3次,培训852人次,帮助引进优质晚熟柑橘品种2个,同时农综办出资3万元购买了10吨肥料以及种子、种苗、农机具,提供技术物资保障。
第二篇:关于报送民营经济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彭水自治县工商业联合会
关于报送民营经济助推“两翼”地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市工商联:
我会根据全市民营经济助推“两翼”地区农户万元增收具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1加X文件情况
我会通过先后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真组织企业学习了市民营经济助推“两翼”地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印发<重庆市民营经济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2010---2012)年工作规划>的通知》、《关于“两翼”区县(自治县)党委统战部、工商联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关于报送“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关于加强重庆民营经济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宣传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关于助推民营经济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联络员的通知》、《关于直属商会对口联系“两翼”区县的通知》、《关于健全完善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组织保障体系的通知》等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措施进行了贯 1 彻落实。
一是组建领导机构。召集全县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召开农户万元增收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市县“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研究成立了以主席杨国华同志为组长的农户万元增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具体负责,起草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职责,对重点企业进行具体指导。还多次专题研究部署万元增收工作,提出了贯彻实施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二是搞好发展规划。深入企业摸清发展现状,对涉农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重点规划,并根据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下发的《重庆市民营经济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2010-2012年)工作规划》,开展农户万元增收工程项目活动。结合调研实际,制定了《彭水县民营经济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2010-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未来3年内,将组织10家民营企业,动态投资10亿元,实施20个重点项目,重点打造10个以上具有示范意义的光彩村,提供l万个以上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带动5万个农户实现万元增收目标。
三是筛选龙头企业。借鉴市工商联的“龙头企业进两翼、促增收‘南方模式’”的经验筛选了重庆市彭水县天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彭水县众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彭水县山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彭水县茂源植物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彭水县同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涉农会员企业作为我会的农户万元增收的龙头 企业,带动其他企业整体发展,动员企业把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带到农村,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拓宽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营造企业和农户双赢的环境。发动龙头企业出资2000多万元,与农户合作,分别在全县有关乡镇建立魔芋、油菜、红缨子高梁、肉奶牛、生猪、土鸡种养殖示范基地,既有效促进公司扩大生产规范,迅速做大做强,又有效带动群众发展致富。
四是搞好项目对结。在重庆民营经济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项目签约仪式上,我会推荐的天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同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龙射镇、棣棠乡签订了种养业合同,签约金额达6700万元,共涉及农户15279户46164人,有望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户均增收6500元以上。
五是建立健全制度。我会按照要求建立健全了《彭水自治县工商联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宣传工作制度》、《彭水自治县工商联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信息报送制度》、《彭水自治县助推民营经济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联络员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有序的推进了我县的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二、签约项目进展情况
在4月21日举行的全市民营经济助推“两翼”万元增收工程项目签约仪式上,我县签订了两个项目:肉奶牛示范基地项目和磨芋种植深加工项目。现将组织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肉奶牛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由彭水县同人实业有限公司负 责实施,实施地点在彭水自治县棣棠乡黄泥村三组。项目规划的养殖规模为800头奶牛,1000头肉牛/年出栏。该项目还涉及进场公路建设,周边环境整治与牧草种植等配套项目建设。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和“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深入农村建立畜禽养殖基地,实行“统一规划项目、统一提供种源、统一提供种养殖技术、统一提供肥料或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保护价收购”等方法,带动农户从事种养殖业。该项目总投资1820万元,到位资金470万元,安置就业人数40人,惠及家庭1000户,户均增收6000元。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磨芋种植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是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渝东南支柱产业,该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深入农村建立种植基地,实行“统一规划项目、统一提供种源、统一提供种植技术、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保护价收购”等方法,带动农户从事种植业。目前我县种植涉及24个乡镇,286个村,涉及订单农户15000户。项目已具备种植、科研、加工、销售体系,该项目总投资5200万,到位资金2140万,安置就业136人,惠及家庭23340户,户均增收4000元。全年种植磨芋83300亩,实现产值1.2亿元。
三、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困难
一是我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受主客观因素影响,难度明显。首先,“四无” 现象客观存在。即:一无增收项目。当前,养牛、养猪是农村的主打产业,但就凭原有的养殖技术、现有的场地养 殖是难以实现农户万元增收的;二无增收劳力。据统计,彭水县外出务工人员约20万人,因此农村劳动力缺乏是不争的事实,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三无增收资金。各级惠民政策虽然不少,但要实现规模经营,对农户而言,增收资金仍然是最大难题;四无增收场地。彭水县统计的土地面积仅有70.8万亩,如果刨除国家建设占地和多年撂荒地,实际在耕面积不过50-60万亩,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产业规划的矛盾已无可回避。
二是我县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业才起步,难以有力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我县涉农企业少,规模也小,种植技术在我县广大农村还比较传统、普及,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业在彭水县最多只算起步,技术储备不足,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血本无归,甚至还可能会引起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而我会会员企业中涉农的企业只有7家,资产规模小,资金困难。虽然在各项政策惠及,但大部分实际推进工作中,涉及面小,推进工作覆盖范围不大,难以有力带动我县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三是万元农户增收工程对非涉农企业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少,非涉农企业对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关注不高,投入少,帮扶工作不到位。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对怎样帮扶?要达到什么目标?心中仍然茫然,加之以上诸多困难,就算依靠企业优势帮助农户增收也较困难,仅能送几包肥料、几十斤大米、或者给点现金,对帮助农户增收缺乏可行的帮扶措施。
2010年9月30日
第三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国土面积3678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镇98各村,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工业人口6.1万人,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宁陕县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宁陕有林地4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2%。其中集体林地306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束后,全县农民人均拥有林地超过50亩,个别农户有林地近千亩,从人均占有资源方面,宁陕农民是非常“富有的”。但从收入来看,宁陕农民还很“贫穷”。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比全省的4105平均低293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的64%。
怎样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农民“不砍树能致富”?始终是摆在宁陕各级干部和群众面前的一大课题。国家林业局长贾治邦认为,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一、宁陕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一)干果产业。全县板栗园有21万亩,核桃园有10.7万亩。全县农民人均占有干果经济林达5亩多,覆盖了90%的村组和70%以上农户。2011年全县干果产量达4416吨,其中板栗3311吨、核桃1105吨,综合收入4500多万元。
(二)药菌产业。全县猪苓、天麻地存总量分别达到90万窝和60万窝,预期产值超过3亿元。食用菌产业覆盖全县12个镇70%的行政村,共有4560余农户、12500余人从事食用菌产业,2011年发展食用菌1680万袋,产量达到3355吨,其中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等珍稀食用菌类约200万袋。食用菌综合产值达到1.2个亿,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1200元以上。
(三)养殖业。全县林下养羊4.3万只,林下养禽48万羽。大鲵养殖存量达到6.3万尾,具有繁育能力的养殖场30家,冷水鱼养殖水面达1.46万平方米,渔业产值达9500万元。年产优质蜂蜜22.3吨。
(四)生态旅游。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十一五期间,宁陕成功引进西安海荣集团、陕西华鑫公司等21家旅游投资企业,建成了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上坝河国际狩猎场、秦岭峡谷漂流、汶水河漂流、苍湾溯溪探险和海荣皇冠大酒店等一批景区景点和星级酒店,初步形成了“两线六区二十点”的旅游格局。发展农家乐120多户,打造了一批旅游特色村镇。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
二、发展林下经济是宁陕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纵向比较,林下经济已成为宁陕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基本实现了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林下经济发展形势喜人。横向比较,宁陕的林下经济发展存在质量不高、规模不大、经营粗放、效益偏低等问题。福建永安市(县级市)与宁陕地貌特征相似,总面积294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6.5万人,森林面积382.5万亩,森林覆盖率86.2%,农民人均拥有林地15.5亩。2010年该市林业总产值达75.7亿元,是宁陕县的31倍,人均林业收入达3842元,比宁陕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多。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优势,是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和重要内容。宁陕的优势在林、潜力在林,如果能提高林下经济发展质量,使每亩林子为农民增收贡献100元,就可使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此外,林改结束后,如果不能通过利益导向,让农民既有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又有保护森林的主动性,林改就会功亏一篑。林下经济发展了,群众收入增加了,就会主动去保护森林,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宁陕实现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服务引导,全面推进全县林下经济发展
(一)深化改革,强化服务。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林业产业发展、林权流转管理、资产评估、抵押贷款、森林火灾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办法,进一步激活林业经营机制。对现有的11个林业专业协会、16个专业合作社要加强扶持和指导,使协会在技术指导、对接市场方面发挥更有效的组织作用。县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农民对适用技术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破解林下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加大招商,培育龙头。宁陕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底子薄,无论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宁陕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招商引资都将是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方面,应努力引进市场型、资本型企业进入,借助外来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要严格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不搞一刀切和行政强迫。要坚持“因地制宜、政府引导、群众自愿、项目支撑”的原则,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逐步扩大猪苓、天麻标准化种植规模,努力建成陕西猪苓种源繁育基地和商品天麻供应地。
(三)推进升级,提高效益。宁陕食用菌产业已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当前关键是要推进产业的全面升级。一是坚持“木腐菌为主,草腐菌为辅,多菌并举,园区推进”的方针,大力推广草腐菌类,加强食用菌用材监管力度,严厉惩处超限采伐等毁林案件发生,保护资源永续利用;二是鼓励食用菌企业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开展实验、示范,引导群众发展珍稀菌类;投资建设食用菌冷藏保鲜、综合开发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三是依托龙头企,大力推行设施化、标准化种植,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打造特色品牌,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
(四)加强管理,增加收入。抢抓植树造林大好时机,继续鼓励农户因地制宜栽植核桃、板栗、花椒,扩大干果园的种植规模;积极调运优良接穗和苗木,嫁接改造现有核桃、板栗园,并组织农民开展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活动,努力提高现有干果园的单位产量。
(五)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按照“旅游富民、文化兴县”发展战略,一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吸引招徕更多游客来宁陕旅游,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充足客源,带动景区景点周边农家乐发展。二是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全县农家乐升级改造;加强对农家乐业主的培训,更新农家乐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定期开展服务行业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现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宁陕旅游良好形象。
第四篇:关于开展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专题
福禄镇关于开展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半年督导检查相关资料的准备和收集
根据渝两翼增收组办„2011‟10号《关于开展“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半年督导工作的通知》,在6月下旬将对开展“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半年督导工作。督导内容:重点检查“十个到户”落实情况。采取“飞行”检查、专项检查和查阅资料方式。为了全面完成市半年督导工作和县半年万元增收检查。现作如下的工作安排。
一是计划落实到户。此项工作的总牵头人是张永发,负责计划落实到户所有资料的审核、汇总和资料的的收集并装订成卷。
围绕今年年初下达的增收目标,各村要抓好计划任务的分解落实,因户施策制定增收计划,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增收方案。各村要再宣传再发动,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查去年增收效果,逐户上卡上墙;将增收计划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对去年规划的项目实事求是进行调整;增收明白卡缺失的,要补发上墙。
1、镇里下发了福禄镇2011年农户万元增收实施方案,各村要根据此实施方案制定出本村的农户万元增收实施方案。并相应调整本村农户万元增收工作领导小组。
2、农户万元增收计划任务的落实。
①镇增收办根据福禄镇2011年农户万元增收实施方案中增收目标制定我镇各村2011年增收目标计划。
②各村的增收目标计划根据镇下发的增收目标计划分解到各组,各组分解到户。各组要因户施策制定每一户的增收计划,2010年20%至30%的农户要完成13000元的增收目标,至2011年75%的农户要完成13000元的增收目标。
3、明白卡:由于2011年农户万元增收进度有一定的调整,去年我镇填写的8436户明白卡内容要作适当调整,2010年每户达到的增收金额要填上,2011年的项目要根据要求填写。各村组必须收回去年的明白卡达到80%以上,镇增收办购买1700个明白卡。
4、任务分解到人。
⑴各村(居)驻村干部负责,村官具体实施: ①监督本村农户万元增收2011年的实施方案和调整本村农户万元增收工作领导小组。
②负责编制本村农户万元增收规划表和台帐。③协助村组干部完成农户万元增收明白卡填写和悬挂。⑵村组干部负责:
①制定本村农户万元增收2011年的实施方案、调整本村农户万元增收工作领导小组。
②协助村官编制本村农户万元增收规划表和台帐。③负责收回去年的明白卡达到80%以上。
④负责明白卡安装到户。
⑤每一个村(居)在交通方便处安排10户农户,以备抽查。
⑶增收办负责:每一个村发放4支软笔和2瓶碳素墨水。⑷具体任务分工:
光荣:刘 畅 月亮:郑豪容 青桥:陈晓密 天塔:王绍忠 四安:周乐清 福禄:周乐永 辣坪:罗秋容 和平:魏厚强 乐园:宁 坤 紫龙:赵 俊 九龙:谭凤明 大印:秦顺瑶 陆坪:徐术清 福山:张君
社区:陶友斌
二、产业覆盖到户。此项工作的总牵头人是陈世荣,负责产业覆盖到户所有资料的审核、汇总和资料的的收集并装订成卷。
坚持支柱举旗,百花齐放。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一镇一特”,扩大产业覆盖面。全方位开发山、水、田、林、劳等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市场卖得了、农民干得了、主导产业覆盖不了的特色项目。当前,要深入开展春耕春防促增收百日行动,切实抓好粮油果菜茶等种植业的春播春栽春管理,畜禽的春繁春防和春季补栏。
我镇的主导产业是蔬菜,2011年我新增辣椒3000亩,新增榨菜2000亩,时令蔬菜2000亩。我镇特色项目是养殖业和林下产业。
1、由郑豪容负责,王家顺、赵俊协助完成以下资料:
①蔬菜、粮食作物、油菜和其它经济作物的计划、示范片、大户、完成情况的统计以及图片资料。
②收集相关合同、协议、栽培技术资料。
③良种推广、植物疫病防控等资料的收集和编报。
2、由周乐清负责‘周乐永协助完成以下资料: ①动物疫病防控所有相关资料包括服务挂牌医生、动物春防所有资料、良种繁育体系、良种推广等的统计和图片资料。②生猪、牛、羊、鸡以及林禽、林畜、林蜂、渔业等经济的统计。大户的资料和图片。
③“三权抵押”融资情况。
3、由石思荣负责,高宗富、肖磊、高振件协助完成以下资料。①速丰林、木材、竹子、中药材、油茶的统计和图片资料。②森林工程的所有资料。
三、龙头带动到户。此项工作的总牵头人是黄才富,负责龙头带动到户所有资料的审核、汇总和资料的的收集并装订成卷。由黄才富负责,高宗琴、赵俊、刘畅协助完成2011年新增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业主的发展情况以及带动
农民致富情况含图片资料。
四、产销衔接到户。此项工作的总牵头人是黄才富,负责产销衔接到户所有资料的审核、汇总和资料的的收集并装订成卷。
由黄才富负责,高宗琴、赵俊、刘畅协助完成以下资料:
1、收集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建设情况和投入使用情况。
2、农户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餐饮企业、销售企业的统计。
3、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销售、宣传情况。
五、政策惠及到户。此项工作的总牵头人是李安飞,负责政策惠及到户所有资料的审核、汇总和资料的的收集并装订成卷。
政策惠及到户方面要抓好扶持政策的评估,及时修订完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坚决兑现去年的政策,做好政策的衔接,量力而行,把重心由扶持企业、大户和业主更多的转向广大农户。加大政策执行的督查力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组织核查,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1、党政办李安飞负责清理2010年和2011年县镇两级出台的各种关于农户万元增收的文件和信息报送情况。
六、资金投入到户。此项工作的总牵头人是龙伍天,负责资金投入到户所有资料的审核、汇总和资料的的收集并装
订成卷。
在资金投入到户方面要增加财政投入,重点用于对农户的扶持补助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抓好“三权”抵押融资和小额信用贷款,扎实推进农业担保贷款,积极发展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拓宽投入渠道,大力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广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垫资、农民“零首付”发展生产的托养、寄养等模式。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监管,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风险防范机制,从严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1、财政所负责清理我镇32户大户和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投入情况。
2、财政所负责清理我镇其它涉及到农户万元增收的各种补贴,包括计生奖扶、家电下乡、民政经费、医保、交通、水利、土地整治等各种投入。
3、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清理种粮补贴、粮种推广补贴、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补助。
4、经发办负责清理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
七、帮扶指导到户。此项工作的总牵头人是陈世荣,负责帮扶指导到户所有资料的审核、汇总和资料的的收集并装订成卷。
要求结合“结穷亲”、“三进三同”等活动,动员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科技人员、村组干部和专业大户开展结对帮扶。明确帮扶任务,建立定期走访制度。重点加强对劳弱户、困难户的帮扶指导。健全考评机制,真帮实扶,防止
走过场、搞形式。
1、帮扶联系到户的花名册由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提供。
2、明确帮扶任务、建立定期走访制度、结农亲、三进三同帮扶情况由周飞云负责提供。
3、县级部门和镇属单位的帮扶情况由农业服务中心提供。
八、科技服务到户。此项工作的总牵头人是陈世荣,负责科技服务到户所有资料的审核、汇总和资料的的收集并装订成卷。
加快种场建设,第三批种场务必在5月底完工。扎实开展“万名农技人员助春耕”活动,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扩大高产创建规模,抓好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清净无疫。搞好信息服务。
由农业服务中心提供以下资料:
1、周述江种牛良繁体系建设情况。
2、农技人员助春耕活动情况。
3、创建高产示范情况。
4、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情况。
九、设施延伸到户。此项工作的总牵头人是陶于斌,负责设施延伸到户所有资料的审核、汇总和资料的的收集并装订成卷。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延伸到户。加大项目统筹整合
力度,围绕产业建设施,搞好综合配套。大兴小微型水利,推进村组公路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土,推广适合本地的农机技术和小型农机具。
1、经发办负责清理基础设施的投入情况,包括交通、农村公路、人行便道、改造中低产田土等所有资料和图片。
2、国土所负责提供土地整治方面的资料和图片。
3、水管站负责提供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4、农业服务中心提供农机技术和小型农机具的推广情况。
十、环境改善到户。此项工作的总牵头人是陶于斌,负责环境改善到户所有资料的审核、汇总和资料的的收集并装订成卷。
完善村镇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巴渝新居建设,鼓励农民通过农房风貌改造和环境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实施森林工程,规划建设一批晚熟柑橘、干果等经果林基地。深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搞好“一池三改”。
1、村建所负责提供村镇建设规划情况、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巴渝新居建设情况。
2、经发办负责提供高山移民建设,改厕、改厨、改灶情况。
3、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沼气池的建设情况。工作要求:
1、明确检查任务。本次督导,重点检查“十个到户”落实情况。“飞行”检查。每个区县(自治县)抽查10户,逐户调查。重点:(1)“增收明白卡”上墙及内容完善情况。(2)区县、乡镇干部到户宣传指导情况。(3)农业科技人员到户指导情况。(4)去年以来促进农户增收的扶持政策落实情况。(5)农户增收产业发展情况。专项检查。(1)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建设情况。(2)“举旗”产业发展情况。(3)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5)第三批市级良种场建设情况。(6)“三权抵押”融资情况。查阅资料。(1)今年区县安排配套资金的文件(或资料)。(2)加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资金监管的文件(或资金管理制度)。(3)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的相关资料(包括规划设计、选址等)。(4)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相关资料。
各责任单位和各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按照督查内容(特别是“飞行”检查内容),及时查漏补缺,准备好相关资料,做好相关迎检准备工作,确保我镇农户万元增收半年督查工作排位取得好的成绩。
2、查漏补缺。本次督导结果,将作为半年单项考核排位的重要依据。各责任单位和各责任人对照本次督导的主要内容,采取措施,迅速查漏补缺,确保各项工作特别是“十个到户”全面落到实处。
3、综合汇报材料和半年工作总结由李安飞、张君负责,半年工作总结于2011年6月25前交县农委。
4、资料的汇总。各责任人提供的资料在陈世荣处汇总。高宗琴、张永发尽可能提供原始资料。所有图片资料在综治办全部进行彩打。
5、时间要求:“十个到户”所有资料在2011年6月25日前完成。
第五篇: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助推“两翼”烟农万元增收
按: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以烟田、烟水、烟路、烟机、烟苗、烟房、烟站为重点的‚七大配套‛和以生产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现代化、信息系统化、产业配套化、资金统筹化、防灾减灾一体化为重点的‚七大体系‛建设,有力促进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烟区面貌焕然一新,烟农收入大幅度增加。为更好地发挥烟草农业在‚以工补农、统筹城乡、促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中的作用,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现将我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和做法予以通报,供大家学习借鉴。
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助推‚两翼‛烟农万元增收 我市烟叶产区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区和三峡库区 13 个区县(自治县),常年种植面积 65 万亩,种烟乡镇 210 多个,种烟农户 6万户左右。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两翼‛农户万元增收目标,以生产扶持、技术服务、基础配套、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在助农增收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2009 年收购烤烟 177.9 万担、白肋烟 14.8 万担,烟农收入12.89 亿元,户均收入 23238 元。烟叶已成为烟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项目。
一、加大生产投入,无偿扶持惠烟农 我市烟叶种植区县(自治县)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为解决烟农种烟资金短缺的问题,烟草行业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生产扶持力度,向烟农无偿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地膜等烟用物资。
2009 年全市投入扶持烟农生产的物资折合金额1.8 亿多元,亩平补贴达到 300 余元,有效降低了烟农生产成本。为切实防范自然灾害损失,保障烟农利益,从 2005 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烟叶种植保险,2005—2008 年烟草行业共计为烟农投保 4000 万元,对因冰雹、冷冻、风灾、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给予每亩最高 600 元的救灾补助。
二、强化技术服务,提升水平增收益 我市烟区分布比较偏远,交通不够畅通,信息不够灵通;烟农多为妇女、老人,文化素质低,先进生产技术普及困难,种烟效益有待提高。为此,烟草行业着力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提升烟农素质。一方面,聘请国内知名烟草专家深入烟区开展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积极与西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烟草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烘烤技术研究,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种植水平。另一方面,努力扩大先进实用技术的覆盖面,先后为烟农购臵 VCD 机 3000 台,免费发放烟叶生产技术光碟 1 万余盘、生产实用技术手册 10 万余套。2009 年,全市投入科研资金 400 余万元,全面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着力在备耕备栽、漂浮育苗、规范移栽、平衡施肥、合理留叶等环节推广适用技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烟农收入显著增加。种烟亩平收入从 1998 年的不足 200 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1600 元左右,烤烟上等烟比例从 1998 年的 2%提高到 2009 年的 32%。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
质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深受上海烟草集团、长沙卷烟厂、常德卷烟厂等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的青睐。
三、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基础促发展 2005 年以来,着力开展以‚七大配套‛工程为主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至 2009年年底,全市烟水配套工程累计投入 10 亿多元,修建水池 88.6万立方米,铺设管网 1.5 万公里,覆盖烟田面积 100 余万亩;修建烟叶烤房 1.6 万座,机耕道路 571 公里;推广小型农机 2700 台,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耕作面积超过 10 万亩。烟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保障能力。武隆县巷口镇出水村白果树农业社烟农王永中,从 2005 年开始,每年种烟20 亩以上,由于实施了烟水、烟机配套、烤房改良,即使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年种烟收入 3.5 万元以上。2010年,他又带领几户烟农共同种植烤烟 50 亩,组建了烟草专业互助组,预计收入 8 万元以上。巫溪县利用育苗工场空闲育苗大棚发展袋料香菇,销售总产值达 180 万元,纯利润 45 万元以上,参与烟农人均劳务收入在 7500 元以上。
四、加快基地建设,工商联动助烟区 烟草是特殊商品,国家实行严格的计划种植、合同收购。为稳固我市烟叶供求关系,实现烟叶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引进卷烟工业企业来渝联建优质烟叶原料供应基地,通过订单供应、定点生产、定向调拨,确保烟叶产、供、销平稳运行。共有 2
2家市内外卷烟工业企业在我市烟叶生产区联建烟叶基地,2009 年签订基地烤烟调拨计划合同数量 130 万担,占计划收购量的 96%,基本保证了尽产尽收,消除了烟农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同时,努力延伸烟草产业链,拓展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效果。目前,除6 万户、近20 万农民从事烟叶生产外,复烤加工、物流运输、技术指导等整个产业链还解决了近2 万人就业,卷烟零售客户在‚两翼‛有 3 万户左右,全行业总计解决了‚两翼‛近25 万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
五、推进‚一基四化‛,转变方式增效益 按照国家烟草局提出的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加快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以‚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为重点的‚一基四化‛运作模式。全市现代烟草农业实施面积达 11.8 万亩,占烟叶种植面积的 24%。全市专业化育苗比例近100%,机耕作业面积比例超过 50%。黔江区以整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烟叶合作社,烟农收入大幅度提升,其中水市基地单元阿蓬江镇麒麟村,2009 年种烟农户 75 户,交售烟叶 48.5 万公斤,收入 670 万元,烟农户均收入
8.82 万元,当年户均实现家庭经济积累 6 万元以上。巫山县积极探索通过合作社大力发展以烤烟种植为主、结合养殖和其他种植(绿肥、辣椒、萝卜等)的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大海合作社吸收社
员 508 户,发展烟叶 1263 亩,创年产值 300 余万元,烟农人均纯收入增加 1286 元。预计到 2012 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将惠及我市 2/3 以上种烟农户,有效减轻烟农种烟强度,降低种烟风险,增加烟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