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污染控制课程论文
课 程 论 文
学 号: XX13020300XX 姓 名: XXX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指导老师: 朱亮老师 任课老师: 朱亮老师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等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通过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方式解决我国当前水资源问题。介绍了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概念和重要性,简析了国内外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研究现状。针对现有的调度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质水量联合调度中存在的水质水量相互影响考虑不足缺少统一有效的模型空间分配模型欠缺等问题,并对我国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水质水量;联合配置;研究进展;调度模型 引 言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缺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源得不到科学分配和合理利用所造成,因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调度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向。水量调度管理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用水量控制为主到总量与用水效率并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质恶化逐渐成为缺水的重要原因,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使得环境质量降低,生态系统退化。从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水量和水质的联合调度是未来水量调配和水污染控制的主要决策技术。
从配置的角度分析,水量和水质是水资源的二重属性,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不同用水对水量水质的要求不同,需要结合水质要求对水量进行分配。从污染控制的角度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水循环,进而影响到水污染的治理,因此污染控制应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统一考虑才能实现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通过水质水量联合模拟的模型和方法,实现对区域水量和水质的联合调度,达到水资源利用与区域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实现水质水量统一合理的配置,必将有利于水环境与生态的改善和保护,最终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本文联系最新发展动态归纳总结了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具体概念,通过对国内外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研究现状发现现有的问题。并针对现有的调度模型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我国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改进之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概况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水资源管理的需求,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的目标包括污染控制、水量配置和水生态保护。根据不同目标给出相应的控制方案,最后进行水量水质联合配置,形成总量控制方案,并进行方案后评估分析。2.1 国外研究概况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是指按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理念,以防洪安全保证为前提,以流域水生态功能目标需求为导向,依托各种水利工程或非水利工程调度措施,优化调整径流的时空分配特征,从而实现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按照调度目标指向可以分为以提高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状况为目标的水质调度和以保障环境流量为目标的生态调度,按照调度所依托的水工程类型可以分为水库(群)调度、闸坝(群)调度及流域综合调度,按照时段划分可以分为常规调度和应急调度。
国外对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研究较早。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水资源研究中量与质统一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上从单纯的水配置研究发展到水量、水质统一配置模型研究,从追求流域经济最优到追求流域总体效益最优为目标的合理配置研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Afzal Javaid等人于1992年提出了针对某个地区的灌溉系统建立了线性规划模型,对不同水质的水量使用问题进行优化该模型能得到一定时期内最优的作物耕种面积和地下水开采量等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思想[1]。Lind.Owen.T等人,在2002年对查帕拉湖进行水质分析时,发现水质问题明显取决于水量,这就决定了水质水量问题必须统一协调考虑[2]。Gines.Munoz.J,2006提出将水质水量协调统一的方法用于解决水质有问题的大坝,建立系统评价模型决定大坝下泄水量等数据,该实例详细描
--1 / 5--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述了解决水质问题的方法[3]。Vink.S等人在2009年针对Bowen盆地进行的研究中,分析了水质水量中存在管理与被管理脱节的问题,而后者作为一个单独的环境问题正越来越明显,由此得出水质水量问题必须作为一个综合系统进行管理[4]。
综上所述,国外对水资源配置的研究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开始,在水量调度的基础上,逐渐将水质加入对水量调度的分析中在对不同的湖泊河流的研究中,发现了水质和水量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互相影响关系,得出了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在水资源调度中的重要性针对不同河流湖泊的具体情况,国外学者综合考虑了水质水量的联合合理配置,也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模型。2.2 国内研究概况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变化,我国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逐步开展。在1996年,徐贵泉等研制出适应性较强的河网水量水质统一模型——Hwqnow模型,提出了调水改善水环境的措施,并应用于上海浦东新区河网水环境而进行的调水方案研究[5]。同年樊尔兰等在分析水库水温、水质与取水水位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层型水库水量水质综合优化调度的动态确定性多目标非线性数学模型,运用逐次逼近的逐步优化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6]。
张文鸽于2003年在《区域水质水量联合优化配置研究》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区域水质水量联合优化配置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环境目标的识别和度量方法,给出了三类目标的具体表达式[7]。在2004年,王好芳等则提出基于量与质的多目标配置模型,在水资源配置中嵌套了水质分析模型,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更为有效地发挥其使用价值,在其合理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水质,使不同水质的水资源尽量满足不同行业或用户的生产、生活需要[8]。
在2005年,郭新蕾结合岐江河及相关水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水动力模型,并与反映耗氧有机物的BOD5-DO水质模型相耦合,形成了水动力水质模型[9]。同年曹茜建立目标函数为绿色效益最大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将水质状况代入模型,构建了以水资源价值为基础的分质供水引导模式,初步实现了分质供水,实现了配置过程中水质与水量的耦合[10]。在2006年,吴浩云提出了水量水质一、二维模型耦合模拟的逐时段嵌套模式,建立了考虑供水保证、水质改善、防洪安全等多目标选择的优化调度模型,并以交互方式实现水量水质模型与调度模型间的耦合[11]。2007年,牛存稳在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量水质综合模拟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不同点源和面源污染物的产生过程、入河过程及其在河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为水量水质综合调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12]。
2010年,游进军等总结了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的思路,提出根据不同目标给出相应的控制方案,最后进行水量水质联合配置,形成总量控制方案并进行评估[13]。2012年,朱磊等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度污染河流,建立了水质水量响应关系程序,对不同频率来水条件下的丰、平、枯水期的水质水量响应关系做了定量研究[14]。
综上所述,国内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始于平原河网和湖库的水环境整治工作。在2003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中,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已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2005年的第四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上,明确指出水质水量的联合配置和调度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方向。但“十二五”以前,国内对水质性缺水及水质水量联合配置研究还比较少,在配置过程考虑水质影响主要体现在分质供水思想,以水质作为约束条件来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质水量模型建立的研究
国外以水资源系统分析为手段,水资源合理配置为日的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大系统分析理论、数学规划和模拟优化技术等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促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不断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配置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水质水量联合配置模型、基于数值模拟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模型、基于生态经济学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模型。3.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水质水量联合配置模型
在对传统的流域水质评估方法的改进中,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和水质水量模拟。该技术包含两个方面:①基于GIS的数据采集;②模型拟合。
基于GIS的数据采集是指通过便携式电脑、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实现采集数据。模型拟合是指采用基于GIS的分布式模拟预测流域的水质和水量。这种模型的建立主要着眼于解决水质水量测量问题,通过
--2 / 5--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选择合适的野外站点,这种方案可以将各站点采集到的水质参数图形化,并将这些数据与当地的土地土壤类型和河流水文特征结合起来。这些成果形成的数据体系在各方面都较为全面可信,为水质水量的联合调度提供有利的条件。
3.2 基于数值模拟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模型
该模型针对水质水量模型优化的复杂性,对水质水量数值模拟的格式算法、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模拟与优化模型的协调衔接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法。该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minFi1ni((Git)Cit)(1)
式中:n为分区数;i为第分区水质改善的权重系数;Cit为第t时段第i分区的水质控制指标;Git为第t分区第i时段的分水量;(Git)为第t时段第i分区引入Git水量时水质指标的状态响应函数。
模型的约束包括水量平衡约束、水质控制约束和工程控制方面的约束。在模型求解方面,可采用动态规划进行求解。在动态规划递推过程中,对每一组合策略需调用水量水质模拟模型进行浓度计算;递推与回代计算完成后,得到各分区分水方案。据此确定主要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方案,然后利用水量水质模拟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受水区控制点水量水质的分布状态,转入下一时段计算。如此循环,得到整个调度时段的配水方案。
这一模型适用于水资源空间分配上实现宏观调度与微观模拟的结合。但该模型只在时段内水量空间分配上实现了水资源的宏观调度与水量水质微观模拟的结合,还有待在整个调度期进行深化。3.3 基于生态经济学的水质水量联合配置模型
该模型以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限制因素原理,由配置方案生成模型和配置方案效果评价模型组成,考虑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经济阈和水质水量联合配置可行方案拟定。该模型侧重于在生态经济学的指导下协调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模型。
为保证其可行性,借助多个模型组成的模型体系来实现,该模型体系分为成水质水量配置方案的核心模型和辅助模型两类。而在每个模型的建立中,由于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构成复杂,很多效益方面无法进行量化,也即定量的评价无法满足要求,需要有不确定性评价来做补充和完善。保证生态经济学的水质水量联合配置模型的优越性。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解决途径
4.1 存在的不足
(1)水量调度和水质模拟的过程结合不足
目前,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在流域中的应用较少,现有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实践主要是以减污和环境流量控制的应用为主,或以水质为约束目标进行水量分配调度研究为主,即水质和水量的模拟存在机理层面的分离。且目前对水资源的调度分析主要是基于静态的水资源评价结果,未考虑人工水循环系统和天然水循环系统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需对水量和污染负荷双重平衡关系进行交互式分析。
(2)流域整体调度研究尚显不足
现有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主要集中于平原河网地区,侧重于利用水动力学模拟,在河网概化上提出对局部区域治理目标的应对措施。尚未考虑以流域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调度方案,当上下游边界条件关系变化时,不能较好地揭示流域整体条件下水质水量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
(3)宏观目标和微观控制措施之间缺乏有机的耦合关联
水资源管理及污染控制目标通常是以流域和区域为制定对象,但实际模拟过程中必须考虑不同类别措施的组合性影响。未来管理中需将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与微观管理定额相结合、污染负荷排放总量指标与纳污能力条件相结合,这就要求更好地分析流域层面目标控制与模拟层面具体措施影响效应之间的作用方式和关联效应。
(4)缺乏对调度方案有效性评估方面的深入研究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最终目的是寻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间的动态
--3 / 5--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平衡,实现水资源综合效用最大化。由于水质和水量相关调度措施具有多样性,不同侧重的措施之间具有同向和异向的影响作用,同时对生态系统也具有不同影响。如何分析措施的综合效应,建立综合的调度方案费用效益评价体系和相应评估方法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4.2 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需对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调度方案实施方面
现在的水质水量统一调度模型大多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不够紧密,使得一系列的数学模型难以做到令决策者满意,这就阻碍了水质水量统一模型的应用和推广。因此,针对数学模型的局限性,可研究ES和DSS技术。对此类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可以加大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数学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的适应性。计算机技术在优化调度模型建立中的运用,也可以令调度方案更能适合环境要求和决策要求.(2)从流域层面综合考虑
从流域层面综合考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思路。根据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实践需求,流域调度越来越强调综合性管理需求。因此,须从“人工—自然”二元循环间的相互作用、流域的整体性、流域宏观层面的目标控制和流域微观层面的具体模拟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以便更好地对流域进行水质水量的联合调度研究。
(3)完善水资源调度制度建设
依法、依规调度是保障水资源调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水资源调度法规体系,依法规范调度程序、制度、手段,加强配套规章制度建设,增强水资源调度可操作性。对于应急调度要结合实际情况着手研究相应的管理办法,逐步规范调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应急调度的管理方式趋于常规化。
(4)建立水污染防治新思路
将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结合起来,将污染减排和水量调控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陆域污染负荷产生排放与水质日标的整体调控管理,加强水量和水质的整体调控,形成现代流域治理新理念。一方而,需要根据各个流域污染总量控制日标和流域经济发展结构特征,反推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排放标准及污水处理标准;另一方而,按照水量调控的要求,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和用户节水标准,同时按照水功能区的要求,适当调整水利工程调度运行规则,合理增加水环境容量
(5)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
提高水质水量监控管理水平,并将管理需求与监测点、断而的监控紧密结合,实现对污染负荷、排放和迁移转化的点线而立体监测。通过对水质水量总体调控的日标、可行手段和水环境量化评价关键因子进行模型标准化分析,提出基于分行业、涵盖点而源污染负荷的源头示踪分析技术,在机理过程分析和全而监测的基础上实现水环境不达标的溯源追踪,进而为污染动态监管提供支持
(6)开展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工作
以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为切入点,以在维持湖库河流主体功能基础上的河流生态基流保障、水体功能达标、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为低、中和高日标,以流域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模型为平台,以多类型水源开发利用、库群调度、闸坝调控等为手段,在流域控源基础上,结合河流流域水文水资源状况与水系湖库特点,钊一对重污染河流(段)和生态基流严重匾乏河流,发展水质和水量优化调配技术并开展示范工作。进而形成而向水生态完整性的环境流量计算技术体系,为环境流量适应性管理提供支持。结 论
本文联系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最新发展动态归纳总结了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具体概念,通过对国内外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研究现状发现现有的问题。并针对现有的调度模型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我国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和并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与解决措施。水质水量联合调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进行建设或者改革的过程中,宣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定要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保护我们共同的水资源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但由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尚在建设当中,各种模型技术都存在不确定性,本文的研究内容需要随着水改革的不断进行而加以深入。
--4 / 5--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Afzal Javaid, Noble David H.Optimization Model for Alternative Use of Different Quality Irrigation Waters[J].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1992, 118(2): 218-228.[2] Lind.Qwen T.Interaction of Water Quantity with Water Quality: The Lake Chap ala Example[J].Journal article, 2002,(3): 159-167.[3] Genius.M.Evaluating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Improved Potable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J].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006,(11): 1825-1834.[4] Vink S, Moran C J.Understanding Mine Site Water and Salt Dynamics to support Integrated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Management[J].Money Publishing, 2009,(5): 185-192.[5] 徐贵泉, 宋德蕃, 黄士力.感潮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及其数值模拟[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996, 4(1): 99-110.[6] 樊尔兰, 李怀恩, 沈冰.分层型水库水量水质综合优化调度的研究[J].水利学报, 1996, 11: 33-38.[7] 张文鸽.区域水质-水量联合优化配置研究[D].郑州: 郑州大学, 2003.[8] 王好芳, 董增川.基于量与质的多目标水资源配置模型[J].人民黄河, 2004, 26(6): 14-16.[9] 郭新蕾.中山市岐江河水量水质量模型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 2005, 3: 5-7.[10] 曹茜.硕士基于绿色效益的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研究[D].郑州: 郑州大学, 2005.[11] 吴浩云.大型平原河网地区水量水质耦合模拟及联合调度研究[D].南京: 河海大学, 2006.[12] 牛存稳.黄河流域水量水质综合模拟与评价[J].人民黄河,2007, 11: 22-25.[13] 游进军, 薛小妮, 牛存稳.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思路与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技术, 2010, 41(11): 7-9.[14] 朱磊, 李怀恩, 李家科.干旱半干旱地区重污染河流水质水量响应关系预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10):
2617-2624.--5 / 5--
第二篇:关于水污染论文
浅谈水污染问题
摘要:生命最初诞生在水中,水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各种微生物等都存在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也会威胁到人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水环境污染,并对其做出解决方案。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水污染 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污染事件 水污染危害 水污染与经济发展 水污染防治
一.了解水污染
所谓水污染就是由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化学性污染物又可分为:无机污染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需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油类物质等;物理性污染又可分为:悬浮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生物污染主要指造成疾病的病原体对水体的污染。
二.水污染的成因
水污染物源于很多的人类活动。工业污染物可从工厂中的排泄管流出,或者可从管道和地下储存罐中外泄。受污染的水也可能是从矿山流出,而流经矿山的水通过含矿物的岩石的沥滤,或已受到加工矿石的化学制品的污染。城市和其他居民区的水污染大多源自下水道中混有的微量家庭化学制品。有时工厂将污染物排泄到城市的污水系统中,使城区各种污染物质增多。来自于像农田。牧草场、饲育场和大农场等农业源头的污染物有动物粪便、农业化学制品以及腐蚀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海洋虽然辽阔,但也不是不会受到污染的侵害。污染物从附近的海岸线、轮船以及近海石油平台流入大海。在公海航行的船只所排放的污水和废弃食物造成的危害不大,但是由甲板上丢弃的塑料制品却会缠住鸟类或者海洋动物使之丧生。如果被吞食,还会使这些动物窒息、消化道阻塞,以至死亡。水污染还可能是源于其他类型的污染。例如,来自发电站的二氧化硫先污染了空气,受污染的空气与大气中的湿气混合产生硫磺酸悬浮物,降到地表成为酸雨。接下来,酸雨可被汇入溪流或湖泊中,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毁灭野生生物的水污染。同样,如果滤过垃圾的雨水在渗入土壤前吸收了毒素并污染地下水源的话,那么垃圾埋填地也可能造成水污染。
三.我国水污染现状 我国水环境的前景也令人担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32.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67.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四.著名水污染事件 1.剧毒物质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2.淮河水污染事件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出现居民抢购矿泉水的场面,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五.水污染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水污染中有一部分污染物如汞等易溶于脂肪之中,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这些污染物能直接从水中和沿着食物链的途径进入人生物体内,并逐渐积累和放大。逐步地,到一定的程度,人体会出现不适状况,重者则会出现中毒或者死亡。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食用含汞鱼类的缘故。时常会出现“铅中毒”事件和“汞中毒”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另外,氰化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对人体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危害。所谓病从口入,水污染的严重使得人们产生疾病,造成国家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也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2.对鱼类资源的危害
水中有毒物质超过一定的浓度,可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急性中毒死亡;或者由于溶解氧的严重不足导致鱼、贝类窒息死亡,造成死鱼的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1985年全国9省市的调查,污染造成淡水天然鱼类资源年损失8万吨,淡水养殖鱼类损失1.7万吨。
洞庭湖水产资源日趋衰竭,据调查,原有的114种鱼类中已经灭绝了8种,另有15种已成稀有种类。武汉东湖共有鱼类67种,近年仅发现38种鱼类,暗色东方魨等20多种鱼类已基本绝迹。
3.对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危害
水受到污染后,不能继续维持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而导致敏感物种消失,耐污种类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改变或破坏,致使群落功能失调,环境质量恶化。
耗氧有机体进入水中后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溶解氧不足,一般的水生生物不能生存,少数的耐污种类如水蚯蚓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数量得到大量的发展,水域景观遭到破坏。污染严重时,溶解氧将会下降到零点。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使水体发臭,失去利用价值。
氮、磷是水生植物和藻类必须的营养物质。氮浓度过高,可引起湖泊、水库发生富营养化。敏感藻类不能生存,蓝、绿藻大量发展,形成“水华”。大量藻类死亡腐败,厌氧分解,产生臭气,恶化水质。安徽巢湖铜绿微囊藻水华曾达到1cm厚,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2008年的太湖蓝藻事件,使水厂停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七.水污染与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与资源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当一个国家的资源丰富,那么就可以很肯定的说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很好,就算不好,也差不了多少。而水资源又是四大资源之一,所以说水污染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说是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水污染。
例如:印度。印度自建国以来,就实行了强力政策促进轻工业的发展。轻工业急需大量的劳动力,不但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对于分散其它行业发展压力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工厂管理的弹性化可以很快适应多变的需求。不过这些工厂里广泛采用西方的技术体系,所以产生大量的气,液和固态污染也就在所难免了。然而在西方国家采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对于这些小企业来说并不是经济可行。这些小企业的数量繁多,污染大多来自于此。它们占有了整个印度工业废水排放的40%。轻工业企业的印度主要的经济参与者,这些企业目前提供了整个工业产品的40%,出口商品的35%,320万工业劳动力中的大约100万人为它们效力。它们的生产领域涉及食品加工,针织服装,皮革以及皮革制品等。所有的这些领域在全球都具有竞争性,是巨额出口外汇收入的来源。据估算,这些小企业直接或间接占据了整个印度成品出口的60%份额。这些企业都在被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所困扰。排放污水的总量已达到每天3900m公升或每年1.2G立方米。水污染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在位于拉贾斯坦邦的巴利,巴洛德拉,焦特布尔,古吉拉特邦的杰德布尔,泰米尔纳德邦的蒂鲁布尔等一些小流域的城镇上,纺织染色业的集中化发展到来了严重的问题。工厂生产的染色色料和介质已经成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雨季来临时,比希瑞村庄村民已经发现该村所有的井水变成了黑色。这不仅仅是影响着经济,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
同时控制污染难度极大,在人口少于100万的城市中,建立一家轻工业企业根本不需要向中央政府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在规模大的一些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必须建立在指定的区域。尽管如此,政策也非常难以被遵照和执行。例如在新德里地区,几千家产生污染的工厂(没有人知道确切数字)位于政策禁令建厂的地区。今年最高法院发布的搬迁命令还引起了骚乱。主要政治党派间互相指责是对方使形势一团糟,并且抗议命令以拉取选票。就这样,搬迁命令几乎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不了了之了。正因为要经济发展才使得本地的水污染严重,也又因为水污染的严重制约着它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济发展与水污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交叉进行的。
所以,要使经济发展,就应该保护资源,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防治水污染。六.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治
这样严重的水污染,不仅是对环境的破坏,更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生命之源的破坏。我们在分析它的同时,更应该实际的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改变现状。
1.建全相关法律法规
增强法制约束力,加大处罚力度,让有些违规的行为得到法律的制裁,让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到提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强了,破坏环境的也就少了。
2.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加强对企业资源利用率的管理,适时淘汰有些耗能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还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4.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合理制定水资源规划,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
总之,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治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应该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用水开始。
参考文献
1.《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分析与保护》 王建华 江东 陈传友 马明 著 2.中国水网 全新丽 编辑
3.《水污染控制工程》 王宝贞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4.百度百科 美国水生系统建设 中国节能减排网
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我们目前如此严峻的水体污染状况,颇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解决现有的水污染问题,不仅要有各级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基本建设投入,还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建立科学的工作平台,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重大科技攻关与科技创新,攻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实际需求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成套技术方案,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或许并没有直接投入学习水体污染治理的工艺,但是,各业均与水资源息息相关,只要我们有心,一定可以将这个问题尽早解决好。
第三篇:关于水污染论文
浅谈水污染问题
摘要:生命最初诞生在水中,水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各种微生物等都存在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也会威胁到人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水环境污染,并对其做出解决方案。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水污染 水污染事件 水污染危害 水污染与经济发展 水污染防治
一.了解水污染
所谓水污染就是由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化学性污染物又可分为:无机污染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需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油类物质等;物理性污染又可分为:悬浮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生物污染主要指造成疾病的病原体对水体的污染。
二.水污染的成因
水污染物源于很多的人类活动。工业污染物可从工厂中的排泄管流出,或者可从管道和地下储存罐中外泄。受污染的水也可能是从矿山流出,而流经矿山的水通过含矿物的岩石的沥滤,或已受到加工矿石的化学制品的污染。城市和其他居民区的水污染大多源自下水道中混有的微量家庭化学制品。有时工厂将污染物排泄到城市的污水系统中,使城区各种污染物质增多。来自于像农田。牧草场、饲育场和大农场等农业源头的污染物有动物粪便、农业化学制品以及腐蚀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
海洋虽然辽阔,但也不是不会受到污染的侵害。污染物从附近的海岸线、轮船以及近海石油平台流入大海。在公海航行的船只所排放的污水和废弃食物造成的危害不大,但是由甲板上丢弃的塑料制品却会缠住鸟类或者海洋动物使之丧生。如果被吞食,还会使这些动物窒息、消化道阻塞,以至死亡。
水污染还可能是源于其他类型的污染。例如,来自发电站的二氧化硫先污染了空气,受污染的空气与大气中的湿气混合产生硫磺酸悬浮物,降到地表成为酸雨。接下来,酸雨可被汇入溪流或湖泊中,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毁灭野生生物的水污染。同样,如果滤过垃圾的雨水在渗入土壤前吸收了毒素并污染地下水源的话,那么垃圾埋填地也可能造成水污染。
三.著名水污染事件
1.水俣病事件
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2.骨痛病事件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3.剧毒物质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4.淮河水污染事件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出现居民抢购矿泉水的场面,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5.金矿事件
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境内一处金矿污水沉淀池,因积水暴涨发生温漫坝,10多万升含有大量氰化物、铜和铅等重金属的污水冲泄到多瑙河支流蒂萨河,并顺流南下,迅速汇入多瑙河向下游扩散,造成河鱼大量死亡,河水不能饮用。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深受其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遭受一定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多瑙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并引发了国际诉讼。
四.水污染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水污染中有一部分污染物如汞等易溶于脂肪之中,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这些污染物能直接从水中和沿着食物链的途径进入人生物体内,并逐渐积累和放大。逐步地,到一定的程度,人体会出现不适状况,重者则会出现中毒或者死亡。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食用含汞鱼类的缘故。时常会出现“铅中毒”事件和“汞中毒”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另外,氰化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对人体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危害。
所谓病从口入,水污染的严重使得人们产生疾病,造成国家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也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2.对鱼类资源的危害
水中有毒物质超过一定的浓度,可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急性中毒死亡;或者由于溶解氧的严重不足导致鱼、贝类窒息死亡,造成死鱼的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1985年全国9省市的调查,污染造成淡水天然鱼类资源年损失8万吨,淡水养殖鱼类损失1.7万吨。
洞庭湖水产资源日趋衰竭,据调查,原有的114种鱼类中已经灭绝了8种,另有15种已成稀有种类。武汉东湖共有鱼类67种,近年仅发现38种鱼类,暗色东方魨等20多种鱼类已基本绝迹。3.对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危害
水受到污染后,不能继续维持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而导致敏感物种消失,耐污种类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改变或破坏,致使群落功能失调,环境质量恶化。
耗氧有机体进入水中后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溶解氧不足,一般的水生生物不能生存,少数的耐污种类如水蚯蚓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数量得到大量的发展,水域景观遭到破坏。污染严重时,溶解氧将会下降到零点。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使水体发臭,失去利用价值。氮、磷是水生植物和藻类必须的营养物质。氮浓度过高,可引起湖泊、水库发生富营养化。敏感藻类不能生存,蓝、绿藻大量发展,形成“水华”。大量藻类死亡腐败,厌氧分解,产生臭气,恶化水质。安徽巢湖铜绿微囊藻水华曾达到1cm厚,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2008年的太湖蓝藻事件,使水厂停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水污染与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与资源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当一个国家的资源丰富,那么就可以很肯定的说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很好,就算不好,也差不了多少。而水资源又是四大资源之一,所以说水污染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说是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水污染。
例如:印度。印度自建国以来,就实行了强力政策促进轻工业的发展。轻工业急需大量的劳动力,不但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对于分散其它行业发展压力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工厂管理的弹性化可以很快适应多变的需求。不过这些工厂里广泛采用西方的技术体系,所以产生大量的气,液和固态污染也就在所难免了。然而在西方国家采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对于这些小企业来说并不是经济可行。这些小企业的数量繁多,污染大多来自于此。它们占有了整个印度工业废水排放的40%。轻工业企业的印度主要的经济参与者,这些企业目前提供了整个工业产品的40%,出口商品的35%,320万工业劳动力中的大约100万人为它们效力。它们的生产领域涉及食品加工,针织服装,皮革以及皮革制品等。所有的这些领域在全球都具有竞争性,是巨额出口外汇收入的来源。据估算,这些小企业直接或间接占据了整个印度成品出口的60%份额。这些企业都在被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所困扰。排放污水的总量已达到每天3900m公升或每年1.2G立方米。水污染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在位于拉贾斯坦邦的巴利,巴洛德拉,焦特布尔,古吉拉特邦的杰德布尔,泰米尔纳德邦的蒂鲁布尔等一些小流域的城镇上,纺织染色业的集中化发展到来了严重的问题。工厂生产的染色色料和介质已经成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雨季来临时,比希瑞村庄村民已经发现该村所有的井水变成了黑色。这不仅仅是影响着经济,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
同时控制污染难度极大,在人口少于100万的城市中,建立一家轻工业企业根本不需要向中央政府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在规模大的一些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必须建立在指定的区域。尽管如此,政策也非常难以被遵照和执行。例如在新德里地区,几千家产生污染的工厂(没有人知道确切数字)位于政策禁令建厂的地区。今年最高法院发布的搬迁命令还引起了骚乱。主要政治党派间互相指责是对方使形势一团糟,并且抗议命令以拉取选票。就这样,搬迁命令几乎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不了了之了。正因为要经济发展才使得本地的水污染严重,也又因为水污染的严重制约着它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济发展与水污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交叉进行的。
所以,要使经济发展,就应该保护资源,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防治水污染。
六.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治
这样严重的水污染,不仅是对环境的破坏,更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生命之源的破坏。我们在分析它的同时,更应该实际的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改变现状。1.建全相关法律法规
增强法制约束力,加大处罚力度,让有些违规的行为得到法律的制裁,让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到提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强了,破坏环境的也就少了。2.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3.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加强对企业资源利用率的管理,适时淘汰有些耗能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还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4.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合理制定水资源规划,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总之,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治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应该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用水开始。
参考文献
1.《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分析与保护》 王建华 江东 陈传友 马明 著 2.中国水网 全新丽 编辑
3.《水污染控制工程》 王宝贞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4.百度百科 美国水生系统建设 中国节能减排网
第四篇:水污染论文
摘要: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性。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其次介绍说明了水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类型。再次,分析了我国水体污染的危害,同时,就如何加强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水资源 水污染 水污染来源 危害 水污染防止
引言
生命最初诞生在水中。水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水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各种微生物等都存在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也会威胁到人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水环境污染,并对其作出解决方案。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水资源
1.1 水资源及其分布
39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球上的水总量为1.4×10km,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其中绝大部分存在于大洋、浅海及海洋沉淀物中,淡水所占的比例不到2.7%,而且淡水的大部分以两极的冰盖、冰河和深度在750m以上地下水的形式存在。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淡水,仅仅是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一部分,其储量仅占地球总水量0.64%。可见能供人类直接利用而且易于取得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1.2 水资源的特点
水资源的地域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区水资源相当匮乏。中国河川年径流量约为2.7×8310m,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的121位,已被视为13个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因此,中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并存在如下的特点:
a)水量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 b)水量在时程分配上很不均匀 c)水土资源组合不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将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水资源由于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据调查表明,地下水有93.2%受到污染,地表水100%糟污染。2.水体污染 2.1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从而导致了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有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水污染的发生取决于污染物、污染源及承受水体三方面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和关系。水污染可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自然污染是指由自然因素所产生的污染。人为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三废”对水体的污染。其中工业废水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2水体污染源
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很多,具体归纳为: 1)工业污染源
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工业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之中,造成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具有面广、量大、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的特点。
2)生活污染源
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之中,造成水体污染。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占70%)、病原菌、寄生虫等,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将造成严重污染。3)人为污染源
围湖造田、建设大坝水闸等人为活动,也对某些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有很大的影响,还可能家中污染的程度,有时这种影响甚至超过污水排放造成的影响。
4)其他污染源
雨、雪水淋洗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冲刷地面污染物后进入水体;农田施用的化肥以及牲畜粪便等农村污水流失到水体中均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此类污水具有面广、分散、难于收集和难于治理的特点。2.3污染类型
目前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a)病原体污染 b)好氧物质污染 c)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d)石油污染 e)热污染
f)放射性污染
g)有毒化学物质污染 h)酸、碱、盐污染 2.4水体中主要污染物
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类。物理污染包括固体悬浮物、热排放、放射性物质等;化学污染主要包括一般无毒好氧有机物、农药、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生物营养盐类、酸碱物质、油脂和合成洗涤剂等几大类;
生物污染只要包括各种病原菌、寄生虫、藻类等。化学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范围广,是防治的主要对象。3.水体污染的危害 3.1对鱼类资源的危害
水中有毒物质超过一定的浓度,可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急性中毒死亡;或者由于溶解氧的严重不足导致鱼、贝类窒息死亡,造成死鱼的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1985年全国9省市的调查,污染造成淡水天然鱼类资源年损失8万吨,淡水养殖鱼类损失1.7万吨。洞庭湖水产资源日趋衰竭,据调查,原有的114种鱼类中已经灭绝了8种,另有15种已成稀有种类。武汉东湖共有鱼类67种,近年仅发现38种鱼类,暗色东方魨等20多种鱼类已基本绝迹。
3.2对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危害
水体受到污染后,不能继续维持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而导致敏感物种消失,耐污种类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改变或破坏,致使群落功能失调,环境质量恶化。
耗氧有机体进入水体中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溶解氧不足,一般的水生生物不能生存,少数的耐污种类如水蚯蚓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数量得到大量的发展,水域景观遭到破坏。污染严重时,溶解氧将会下降到零点。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使水体发臭,失去利用价值。
氮、磷是水生植物和藻类必须的营养物质。氮浓度过高,可引起湖泊、水库发生富营养化。敏感藻类不能生存,蓝、绿藻大量发展,形成“水华”。大量藻类死亡腐败,厌氧分解,产生臭气,恶化水质。安徽巢湖铜绿微囊藻水华曾达到1cm厚,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2008年的太湖蓝藻事件,使水厂停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3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除了上述对人体的危害,另外还有一部分污染物如汞等易溶于脂肪之中,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这些污染物能直接从水中和沿着食物链的途径进入人生物体内,并逐渐积累和放大。逐步地,到一定的程度,人体会出现不适状况,重者则会出现中毒或者死亡。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食用含汞鱼类的缘故。时常会出现“铅中毒”事件和“汞中毒”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另外,氰化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对人体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危害。
4.水污染防治思路
在中国污水排放总量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60%。水体中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来源于工业废水,工业废水大量排放时造成水环境状况日趋恶化、水体使用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工业水污染的防治是水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国内外工业水污染防治的经验表明,工业水污染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性对策,从宏观性控制、技术性控制、管理性控制三方面着手,将会起到良好的整治效果。4.1宏观性控制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合理进行工业布局。在产业规划和工业发展之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调整产业结构,完成结构的优化,使之与环境发展相协调。同时要落实节能减排和十一五计划,再次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2技术性控制
a)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b)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c)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d)促进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 4.3管理型控制
进一步完善污水排放标准和相关的水污染控制法规和条例,加大执法力度,严格限制污水的超标排放。对个单位的排污口和受纳随提进行在线监测,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和工业排污监测网络和数据库,杜绝“偷排”现象。5.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5.1处理方法分类
按处理采用的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按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也为初级处理,只能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及漂浮物,很难达标;二级处理又称之为生物处理,一般可除去细小的或呈胶体态的悬浮物及有机物,一般情况下能够达标;三级处理即为高级处理,进一步除去废水中的胶体及溶解态的污染物,一般可达到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过孝明,张慧勤,李平.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中国环境科学,1990 2.鲍强.中国水污染控制的政策目标与技术选择.环境科学丛刊,1993 3.屠清瑛,顾丁锡,尹澄清等.巢湖—富营养化研究.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肖泰山,刘明贵.救救洞庭湖水资源.人民日报第九版,1995 5.唐受印等编.废水处理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6.上海市环保局编.废水物化处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7.王金梅,薛叙明等编.水污染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五篇:《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
《水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本文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做了一些经验总结。
水污染控制技术 课堂教学 改革
《水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程技能水平。同时,水污染控制技术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城镇污水排放标准被修订和执行,而相应的教材却未能及时跟上,从而对专业主干课程《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应对这种挑战,改善《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效果,并作必要的总结。
一、该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多
本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水污染控制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讲解有关污水处理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污水厂的设计、工作程序,污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原则,单体构筑物设计要点等几部分内容。由于学时少、内容多,要求教师既要精简课堂内容又要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的矛盾。
2.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教师教得很累而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很好。
3.教学手段单一
一般专业课的教学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课堂信息量有限,板书的图形示意也很难反映复杂的空间概念,容易造成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困惑,从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
1.改革教学内容
在《水污染控制技术》教学中,一是应重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整合与衔接,加大理论学时,加厚基础理论学习。通过对流体力学、化工原理等课程理论知识的回顾,对水泵运行特征、水头损失和流量计算、水泵选型以及水泵站联合运行的水力学计算等进行系统的对比归纳,引导学生把不同水泵类型与污水泵站、雨水泵站的选型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多综合,重能力,把现代技术与先进的理论适时适地地传授给学生。结合水污染控制理论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规范、标准的改进,及时更新过时工艺技术,压缩了AB法、生物转盘、污泥厌氧消化等教学时数,增补了生物脱氮理论、化学除磷技术(包括一级强化工艺)、曝气生物滤池等新技术,并对人工湿地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近年毕业设计中工艺方案选择、构筑物计算与图件绘制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工艺方案选择的教学讨论和工程设计出错的原因剖析。
2.重视教学方法
为深入开展《水污染控制技术》教学改革,教师应一直积极从事本课程建设,坚持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严谨的治学氛围。主讲教师认真备课、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心设计板书、课堂提问、讨论、案例教学、习题课等各个教学环境,并通过创新思维、严谨治学、生动教学驾驭课堂,启发、教育和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倡导少、精、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将启发式、互动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通过归纳对比精简知识点,提供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增补具有前瞻性的新理论和实用工艺技术,组织学生课上交流和课下讨论,布置大作业,引导学生归纳和消化所学知识,形成了师生互动交流和同学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并借助参观――学习――实践(含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把水污染控制理论和工程设计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问卷调查,检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教学。
3.营造多元教学模式
为营造多元教学模式,我们将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合理选择和应用现代多样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为提高多媒体质量,课件设计制作严格以教学大纲、适宜教材、成熟教案为基础,充分整合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使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由于《水污染控制技术》为专业技术课,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传统板书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工整板书和推导计算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同时,公式和工艺流程多,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应用多,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选择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并重的教学方式,以加大教学信息量;同时课堂视频播放单体构筑物、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工业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等教学DV片,提高课堂教学直观性、动态性和交互性,拓展学生积累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改善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强化实践教学
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创造性实践。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包括,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开发、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独创性实验,支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团队探究性实验;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性研究工作等。
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分组进行,各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与老师进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最后在实验讨论课上进行报告。教师职责引导和启发: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理论课主讲教师在实验课前与每组学生进行方案讨论;实验现场指导实验,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点评学生实验。这种开放和研究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加深对理论课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学生还扩充自学许多课外知识,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主讲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很多学生认为这种开放型实验教学非常有趣,提供了充分发挥才能和创新性思维的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成官文,解庆林,朱义年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1):102-103.[2]王中华,曹建.高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64-65.[3]赵慧,谢希栋.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创新教育――加强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1):93-95.